CN114340928A - 车辆用遮光板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遮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0928A
CN114340928A CN202080061917.6A CN202080061917A CN114340928A CN 114340928 A CN114340928 A CN 114340928A CN 202080061917 A CN202080061917 A CN 202080061917A CN 114340928 A CN114340928 A CN 114340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tructural member
guide rail
rail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19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康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wa San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wa San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wa San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wa San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40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34Mounted slidably
    • B60J3/0239Mounted slidably and pivoting on a support a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3Additional support bracket releasably holding the sun vis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65Attachments of sun visors to mounting means including details of sun visor bearing member regulating the rotational friction on the support a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78Sun visors structure of the body
    • B60J3/0282Sun visors structure of the body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courtesy mirr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遮光板(1)具有遮光板主体(1a)和支轴(7),遮光板主体(1a)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在遮光板主体(1a)内设置有壳体(5),该壳体(5)对支轴(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遮光板主体(1a)。在壳体(5)上设置有夹箍(6),该夹箍(6)通过对支轴(7)进行施力,从而对遮光板主体(1a)向储存位置(K)进行施力。还设置有导轨(4),该导轨(4)防止壳体(5)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2)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导轨(4)以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2)对壳体(5)能够滑动地进行支承的方式而与第一结构部件(2)一体形成。

Description

车辆用遮光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设置于车辆上的遮光板、且遮光板主体能够在支轴的长轴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动式的车辆用遮光板。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以及2中所公开的车辆用遮光板具有板状的遮光板主体和支轴,所述支轴对遮光板主体以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遮光板主体通过以支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在沿着前挡风玻璃的使用位置与沿着顶棚的储存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在遮光板主体内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用于使遮光板主体能够沿着支轴而进行滑动。遮光板主体通过利用滑动机构,从而能够相对于遮光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支轴而进行滑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遮光板主体具有表侧壳体和里侧壳体。在被设置于遮光板主体内的滑动轨道上,以可滑动的方式而安装有轴承部。在轴承部上安装有支轴的端部。滑动通过被螺丝固定于里侧壳体上,从而被保持。
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遮光板主体由两件分割体构成。在被形成于遮光板主体内的导轨上,以可滑动的方式而安装有支承件。在支承件上安装有支轴的端部。导轨从两件分割体的内壁起朝向另一侧的分割体而突出,且各导轨在支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在支承件的侧壁上形成有作为弹簧片的卡合片。当支承件沿着导轨而移动时,通过使卡合片与导轨抵接的同时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保持支承件相对于遮光板主体的姿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27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33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滑动轨道和里侧壳体相对于表侧壳体而被螺丝固定。即,遮光板主体具备作为分体的滑动轨道,并且该滑动轨道被螺丝固定。因此,部件个数较多,且需要花费组装工时,因而存在制造成本升高的可能性。
根据专利文献2,支承件需要以固定的姿态而组装到两件分割体之间的预定位置上。然而,当使分割体成型时,例如存在如下情况,即,由于成型时的热量而使分割体热变形,从而使得在分割体之间形状产生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不易进行支承件等的组装。因此,需要部件个数、组装工时较少且容易组装的遮光板的滑动机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车辆用遮光板具有遮光板主体,所述遮光板主体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一结构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在遮光板主体中插入支轴,支轴对遮光板主体以能够在使用位置与储存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在遮光板主体内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对支轴以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遮光板主体。在壳体上设置有夹箍,所述夹箍通过对支轴进行施力,从而将遮光板主体向储存位置进行施力。还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防止壳体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导轨以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对壳体可滑动地进行支承的方式而与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
因此,壳体仅通过与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的导轨而被支承于遮光板主体上。因此,不需要分体的轨道等,也不需要将轨道等螺丝固定于遮光板主体上的工序。如此,能够低成本地制造遮光板。导轨防止壳体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的情况。因此,壳体仅通过第一结构部件而以固定的姿态被保持。因此,与被保持在第一结构部件与第二结构部件之间的壳体相比,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而被保持。例如,能够避免壳体的姿态因第一结构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的组装误差或者各部件的大小的偏差而受到影响的情况。而且,通过将第二结构部件设为简单的结构,并且使功能和结构集中在第一结构部件上,从而使得第一结构部件的刚性升高,由此能够使遮光板主体的结构简单。其结果为,能够减少遮光板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导轨具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对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二轨道对壳体的位于第一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缘部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与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因此,壳体的滑动方向上的上下两端在第一结构部件中被支承,因而滑动载荷在第一结构部件中被稳定地保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特征,壳体具有与导轨卡合的第一端缘部。导轨具有能够在第一结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插入第一端缘部的至少一个切口部。导轨具有滑动方向上较长的导轨主体。在导轨主体上,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以可滑动且在遮光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无法脱落的方式进行卡合。因此,壳体通过向导轨的切口部插入第一端缘部,从而被安装在导轨上。因此,能够在不使导轨变形的条件下将壳体容易地安装在导轨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第二结构部件具有止动板,所述止动板在第二结构部件被安装在第一结构部件上的状态下从第二结构部件起朝向第一结构部件的导轨的端部突出,而对第一端缘部从导轨的切口部脱落的情况进行限制。因此,在将壳体安装在导轨上时,首先,将壳体的第一端缘部插入切口部中。通过使壳体相对于导轨而进行滑动,从而使第一端缘部从切口部离开。在该状态下,将第二结构部件安装在第一结构部件上。通过第二结构部件的止动板,能够对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从导轨的切口部中脱离的情况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防止在将壳体组装到导轨上之后壳体从导轨脱落的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第一端缘部在与壳体的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上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被形成在壳体的滑动方向上的第一端部或者第一端部附近处,并且在滑动方向上具备第一宽度。第二卡合部被形成在作为第一端部的另一端侧的第二端部或者第二端部附近处,并且在滑动方向上具备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窄的第二宽度。导轨的切口部具有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第一切口部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宽,从而能够在厚度方向上插入第一卡合部。第二切口部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窄且与第二宽度相比而较宽,从而能够在厚度方向上插入第二卡合部。
因此,在从第一切口部可插入第一卡合部且从第二切口部可插入第二卡合部的安装位置处,能够将壳体安装在导轨上。由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切口部相比而宽度较宽,因此不会从第二切口部脱离。因此,即使壳体从安装位置离开且第一卡合部到达第二切口部处,也不会从导轨上脱离。此外,由于从两个不同宽度的切口部可以视觉性地知晓壳体的组装方向,因此不会将壳体反向地安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特征,第一切口部被形成在壳体进行滑动的导轨的滑动区域内的滑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处。在壳体的滑动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或者第一端部附近处形成有第一卡合部。第二结构部件具有止动板,所述止动板在第二结构部件被安装于第一结构部件上的状态下,从第二结构部件起朝向第一结构部件的导轨的端部突出,从而对第一端缘部从导轨的切口部中脱落的情况进行限制。
因此,在将壳体安装在导轨上时,将壳体的第二端缘部的凸部或者凹部配置在对其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向第二轨道设置的凹部或者凸部上,进一步将被形成于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分别向对其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第一轨道的第一切口部以及第二切口部插入。以使第一卡合部向远离第一切口部的位置进行移动的方式而使壳体相对于导轨进行滑动。在该状态下,将第二结构部件安装在第一结构部件上。由此,通过止动板,能够防止第一卡合部返回至第一切口部的位置的情况。如此,能够防止在将第二结构部件组装到第一结构部件上之后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从切口部脱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所涉及的车辆用遮光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滑动状态的遮光板的主视图。
图3为遮光板的相对于滑动结构的分解主视图。
图4为夹箍、壳体和遮光板主体的导轨的一部分的分解主视图。
图5为从里侧观察夹箍的立体图。
图6为遮光板的第一结构部件、被插入至导轨中的壳体、以及夹箍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VII-V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8为使壳体从图6的位置起向右方向滑动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
图9为图8的IX-IX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0为示出了图9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遮光板的分解图。
图11为装配状态下的遮光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2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用遮光板1在车厢内被安装在前挡风玻璃21附近的顶棚面20上。车辆用遮光板1具备遮光板主体1a、和被设置在遮光板主体1a的单面上的镜子单元12。对遮光板主体1a以可转动的方式而进行支承的支轴7经由被组装到壳体5上的夹箍6而被安装在遮光板主体1a上。遮光板主体1a对支轴7以可转动的方式而进行支承。壳体5以能够相对于车辆用遮光板主体1a滑动的方式被安装。
如图1至图7所示,遮光板主体1a具有大致长方形形状,且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平板状的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在遮光板主体1a的表面上蒙上表皮13。支轴7为大致L字状的棒,纵轴7a从横轴7b的顶端起向上方以相对于横轴7b大致正交的方式延伸出。在纵轴7a的顶端处安装有托架11,托架11被安装在车厢的车顶棚面20上。横轴7b从遮光板主体1a的侧方沿着遮光板主体1a的上边而被插入。被设置在支轴小径部7d上的切槽面7h向壳体5的开口部5f和夹箍6的开口部6a插穿,从而被组装于夹箍按压部6b上。
如图1、图2所示,转轴9为大致圆柱状,并且以可拆卸的方式而被保持在固定于顶棚面20上的钩扣10上。通过使转轴9被安装在钩扣10上,从而遮光板主体1a以转轴9和横轴7b为轴中心而在沿着前挡风玻璃21的使用位置P和沿着顶棚面20的储存位置K之间进行转动。此外,通过将转轴9从钩扣10中拆下,从而遮光板主体1a能够围绕纵轴7a进行转动。由此,遮光板主体1a在沿着前挡风玻璃21的使用位置P和沿着侧窗玻璃22的侧面位置S之间进行转动。
如图2、图3所示,为了使遮光板主体1a沿着横轴7b而进行滑动,在第一结构部件2的内表面2b上设置有对壳体5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导轨4。导轨4为大致长方形形状。如图3、图4所示,导轨4具有从第一结构部件2的遮光板上边缘4p起向下方突出的第一轨道4a。导轨4在与该长方形的底边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板形状的基部4q。基部4q从第一结构部件2的内表面2b起在大致垂直方向上突出。如图4、图9所示,在基部4q的上表面4r上突出形成有以与第一轨道4a平行的方式而延伸的第二轨道4b。壳体5由第一轨道4a和第二轨道4b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
如图4、图7、图9所示,第二轨道4b朝向第一轨道4a而从基部4q起突出。遮光板上边缘4p与基部4q之间的区域4m在遮光板主体1a的长度方向上较长,从而允许壳体5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滑动。在区域4m内设置有从遮光板上边缘4p起突出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突条部4n、和多个纵加强部4h。在第一结构部件2与基部4q之间的连接部分处形成有向第一结构部件2的内侧突出的滑动支承部4i。滑动支承部4i以与第二轨道4b或者基部4q平行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如图4、图7所示,突条部4n位于壳体5的第一端缘部(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的里侧,并且以与第一轨道4a平行的方式而延伸。如图9所示,突条部4n与第一轨道4a协同工作,从而对第一端缘部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详细而言,突条部4n对第一端缘部的背面5z进行支承,第一轨道4a对第一端缘部的表面5y进行支承。
图3所示的横轴7b的小径部7d经由被组装到壳体5上的夹箍6而被保持(参照图10),所述壳体5被设置于导轨4上。横轴7b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支承于在导轨4的右端位置处所形成的入口承受部4f上。入口承受部4f具有可供横轴7b的大径部7c插入的开口部4g。如此,横轴7b经由被设置于第一结构部件2上的入口承受部4f和被组装到壳体5上的夹箍6而被保持。
如图3、图11所示,在导轨4的左端位置处设置有进深壁部4k。在进深壁部4k上具有直径比横轴7b的小径部7d小的开口部4l。在进深壁部4k的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端子2a。例如,两个端子2a在相对于横轴7b而靠上侧的位置处沿着横向而排列设置。两个其他端子2a在相对于横轴7b而靠下侧的位置处沿着横向而排列设置。如图10所示,当支轴7的顶端部7e被插入至端子2a所设置的位置处且在该状态下遮光板主体1a位于使用位置P时,支轴7的端子部7f、7g与遮光板主体1a的端子2a接触。当遮光板主体1a位于储存位置K时,端子部7f、7g从端子2a远离。
如图4、图5所示,夹箍6通过对一体状的板簧进行弯曲加工而被形成,并且在三点处对支轴7的小径部7d的圆周方向进行握持。以小径部7d为中心而对沿着前挡风玻璃21的使用位置P与沿着顶棚面20的储存位置K之间的遮光板主体1a的转动进行施力保持。夹箍6在被嵌入至壳体5上之后,向夹箍6内插入支轴小径部7d从而进行组装。
如图3、图4所示那样,壳体5对夹箍6进行收纳。壳体5能够相对于导轨4而进行滑动。壳体5具有左侧的纵壁部5a以及右侧的纵壁部5b、和在下部将两纵壁部5a、5b之间连接的夹箍保持部5c。壳体5例如由树脂形成。两纵壁部5a、5b以在第一结构部件2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而设置。纵壁部5a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纵壁部5b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4、图7所示,被设置于壳体5的左右两端部处的纵壁部5a、5b的头部为大致圆筒状。如图4所示,在纵壁部5a、5b的头部处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5g、5h。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5g、5h的顶端面5v沿着第一结构部件2的内表面2b而被形成为圆锥形状。在纵壁部5a、5b上形成有开口部5e、5f,所述开口部5e、5f具有剖面大致圆形的内周面5m。
如图4、图8所示,在壳体5的底面5q上形成有弹性片5d,所述弹性片5d与基部4q的上表面4r弹性地发生碰撞从而施加摩擦阻力。弹性片5d例如由树脂形成。弹性片5d在正面观察时具有圆弧形状。在底面5q的左右两端部处分别形成有底面凸部5j。
如图4、图6所示,在第一轨道4a上设置有进深侧切口部4c和入口侧切口部4d,以能够将壳体5组装到导轨4上。进深侧切口部4c位于导轨4的左端,并且位于第一轨道4a的左端与进深壁部4k之间。进深侧切口部4c与被形成于壳体5的第一端缘部处的第一卡合部5g相比而左右宽度较宽,从而允许第一卡合部5g被插入到导轨4中。
如图4所示,入口侧切口部4d以与进深侧切口部4c隔开间隔的方式而位于右侧。入口侧切口部4d与被形成于壳体5的纵壁部5b的第一端缘部处的第二卡合部5h相比而左右宽度较宽,从而允许第二卡合部5h被插入至导轨4中。入口侧切口部4d与壳体5的第一卡合部5g相比而左右宽度较窄。因此,防止当第一卡合部5g位于入口侧切口部4d时第一卡合部5g从入口侧切口部4d脱离的情况。
如图4所示,在导轨4的左端部处形成有止动板收纳区域4e。止动板收纳区域4e位于进深侧切口部4c的下侧,并且在使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组合在一起时,对第二结构部件3的止动板8(参照图10)进行收纳。如图10所示,止动板8为了限制壳体5向导轨4的左方向的移动而被设置在第二结构部件3上。止动板8例如为四棱柱形状,并且从第二结构部件3的内表面3b起突出。如图4、图10所示,在基部4q的上表面4r上设置有防脱落突起4j,所述防脱落突起4j从第二轨道4b的左端4s附近的位置起以与第二轨道4b平行的方式而延伸。另外,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那样将多个防脱落突起4j设置在上表面4r上。防脱落突起4j在如图8、图9所示的那样将壳体5组装到导轨4上时与水平伸出部5n抵接,从而防止壳体5从导轨4上脱落的情况。
在将壳体5安装在导轨4上的情况下,首先,如图4、图6、图10所示那样使壳体5的下部(第二端缘部)与导轨4的第二轨道4b卡合。详细而言,对壳体5的弹性片5d、下侧轨道凸部5i和各底面凸部5j以使之穿过防脱落突起4j的上侧而与基部4q的上表面4r相接的方式进行载置。接下来,使壳体5的上部(第一端缘部)与导轨4的第一轨道4a卡合。详细而言,如图7、图8所示,将被形成于壳体5的纵壁部5a的第一端缘部的第一卡合部5g插入至进深侧切口部4c中。与此同时,将被形成于第一端缘部的第二卡合部5h插入至入口侧切口部4d中。而且,使壳体5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与突条部4n抵接。如此,壳体5被安装于导轨4上。
接下来,如图4、图8所示,在将壳体5安装于导轨4上之后使其向右方向进行滑动。由此,如图8所示,壳体5的第一卡合部5g从导轨4的进深侧切口部4c离开。而且,如图10所示,形成于壳体5的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被保持在第一轨道4a与突条部4n之间。并且,第二轨道4b被保持在壳体5的弹性片5d与下侧轨道凸部5i之间。如此,壳体5在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条件下被安装于导轨4上。
如图8、图9所示,壳体5的一侧的端部或者两端部的底面凸部5j的前表面5x与防脱落突起4j抵接。由此,壳体5和第二轨道4b进行协同工作,从而能够更加巩固地对壳体5进行保持。壳体5的背面突条部5p与滑动支承部4i抵接。因此,当遮光板主体1a在使用位置P与储存位置K之间进行旋转时,背面突条部5p对壳体5相对于第二轨道4b而在厚度方向上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
接下来,如图3、图10所示,横轴7b从入口承受部4f的开口部4g沿着导轨4而被插入。横轴7b贯穿壳体5的开口部5e、5f(参照图4)、夹箍6的开口部6a和进深壁部4k的开口部41。最后,如图11所示,将第二结构部件3以与第一结构部件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进行安装。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例如通过连结销等而被相互连结。
此时,被设置于第二结构部件3的内表面3b上的止动板8与第一结构部件2的止动板收纳区域4e抵接。由此,能够防止壳体5的纵壁部5a到达进深侧切口部4c的情况。此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内表面3b上设置有朝向壳体5而突出的突条部3c。突条部3c能够限制壳体5在厚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情况。如此,在将第二结构部件3组装到第一结构部件2上之后,能够防止壳体5从进深侧切口部4c以及入口侧切口部4d脱落的情况。
如上文所述那样,如图1、图2、图10所示,车辆用遮光板1具有遮光板主体1a,所述遮光板主体1a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在遮光板主体1a中插入支轴7,支轴7对遮光板主体1a以在使用位置P与储存位置K之间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如图3、图7所示,在遮光板主体1a内设置有壳体5,所述壳体5对支轴7以可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遮光板主体1a上。在壳体5上设置有夹箍6,所述夹箍6通过对支轴7进行施力,从而将遮光板主体1a向储存位置K进行施力。还设置有导轨4,所述导轨4防止壳体5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2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导轨4以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2可滑动地支承壳体5的方式而与第一结构部件2一体形成。
因此,壳体5仅通过与第一结构部件2一体形成的导轨4而被支承于遮光板主体1a上。因此,不需要分体的轨道等,也不需要将轨道等螺丝固定于遮光板主体1a上的工序。如此,能够低成本地制造遮光板1。导轨4防止壳体5相对于第一结构部件2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的情况。因此,壳体5仅通过第一结构部件2而以固定的姿态被保持。因此,与被保持在第一结构部件2与第二结构部件3之间的壳体5相比,能够以稳定的姿态而被保持。例如,能够避免壳体5的姿态因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组装误差或者各部件的大小的偏差而受到影响的情况。而且,通过将第二结构部件3设为简单的结构,并且使功能和结构集中在第一结构部件2上,从而使得第一结构部件2的刚性升高,由此能够使遮光板主体1a的结构简单。其结果为,能够减少遮光板1的制造成本。
如图3、图4所示,导轨4具有第一轨道4a和第二轨道4b。第一轨道4a对被形成于壳体5的第一端缘部处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二轨道4b对位于壳体5的第一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缘部(5i、5k、5j)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第一轨道4a和第二轨道4b与第一结构部件2一体形成。因此,壳体5的滑动方向上的上下两端由第一结构部件2支承,因而滑动载荷在第一结构部件2中被稳定地保持。
如图4、图10所示,壳体5具有与导轨4卡合的被形成于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和第二端缘部。导轨4具有在滑动方向上较长的导轨主体(4a、4b)。在导轨主体上,被形成于壳体5的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以可滑动且在遮光板主体1a的厚度方向上无法脱落的方式而进行卡合。而且,在导轨4上形成有切口部(4c、4d),所述切口部(4c、4d)能够使被形成于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在遮光板主体1a的厚度方向上插入。
因此,壳体5通过从导轨4的切口部(4c、4d)插入被形成于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从而被安装于导轨4上。因此,能够在不使导轨4变形的条件下易于将壳体5安装于导轨4上。
如图10、图11所示,第二结构部件3具有止动板8,所述止动板8在第二结构部件3被安装在第一结构部件2上的状态下对被形成于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到达导轨4的切口部(4c、4d)的情况进行限制。因此,在将壳体5组装到导轨4上时,首先,将被形成于壳体5的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插入至切口部(4c、4d)中。通过使壳体5相对于导轨4而进行滑动,从而使被形成于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从切口部(4c、4d)离开。在该状态下,将第二结构部件3安装于第一结构部件2上。通过第二结构部件3的止动板8,而对被形成于导轨4的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到达切口部(4c、4d)的情况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防止在将壳体5组装到导轨4上之后壳体5从导轨4脱落的情况。
如图4所示,第一端缘部在与壳体5的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上具有第一卡合部5g和第二卡合部5h。第一卡合部5g被形成于壳体5的滑动方向上的第一端部或者第一端部附近处,并且在滑动方向上具备第一宽度。第二卡合部5h被形成于作为第一端部的另一端侧的第二端部或者第二端部附近处,并且在滑动方向上具备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窄的第二宽度。导轨4的切口部具有第一切口部4c和第二切口部4d。第一切口部4c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宽,从而能够在厚度方向上插入第一卡合部5g。第二切口部4d在滑动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宽度相比而较窄且与第二宽度相比而较宽,从而能够在厚度方向上插入第二卡合部5h。
因此,在从第一切口部4c可插入第一卡合部5g且从第二切口部4d可插入第二卡合部5h的安装位置处,能够将壳体5安装于导轨4上。由于第一卡合部5g的宽度宽于第二切口部4d,因此不会从第二切口部4d脱离。因此,即使壳体5从安装位置离开且第一卡合部5g到达第二切口部4d处,也不会从导轨4上脱离。此外,由于从两个不同宽度的切口部可以视觉性地知晓壳体5的组装方向,因此不会将壳体5反向地安装。
如图4、图10所示,第一切口部4c被形成在壳体5进行滑动的导轨4的滑动区域4m内的滑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处。在壳体5的滑动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或者第一端部附近处形成有第一卡合部5g。第二结构部件3具有止动板8,所述止动板8在第二结构部件3被安装于第一结构部件2上的状态下,从第二结构部件3起朝向第一结构部件2的导轨4的端部突出,而对第一端缘部从导轨4的切口部(4c、4d)脱离的情况进行限制。止动板8例如具有四棱柱形状。
因此,当将壳体5安装在导轨4上时,将壳体的第二端缘部的凸部或者凹部配置在向第二轨道4b设置的凹部或者凸部上,进一步向第一轨道4a的第一切口部4c以及第二切口部4d插入被形成于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上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以使第一卡合部5g向远离第一切口部4c的位置进行移动的方式而使壳体5相对于导轨4进行滑动。在该状态下,将第二结构部件3安装在第一结构部件2上。由此,通过止动板8,能够防止第一卡合部5g返回至第一切口部4c的位置的情况。如此,能够防止在将第二结构部件3组装到第一结构部件2上之后壳体5的第一端缘部从导轨4的切口部(4c、4d)脱落的情况。
本公开并不限定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外观、结构,其能够在不变更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追加、删除。例如,对于壳体5而言,如图4、图7所示那样使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5g、5h形成为凸形状。凸形状的第一以及第二卡合部5g、5h通过使突条部4n和第一轨道4a进行协同工作从而被保持。代替于此,也可以将壳体5的第一卡合部5g设为凹形状部。详细而言,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将壳体5的第一卡合部5g设为凹形状部、且将与凹形状部相嵌合的凸状部形成在第一轨道4a侧处的结构。
如图4、图6、图9所示,通过从导轨4的切口部(4c、4d)插入被形成于第一端缘部处的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从而将壳体5安装在导轨4上。例如,除了第一轨道4a的切口部(4c、4d)之外,还可以向第二轨道4b设置切口部。此时,可以通过将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插入到第一轨道的切口部(4c、4d)中,并且将被形成于与第一端缘部相反侧的第二端缘部处的第三卡合部插入到第二轨道4b的切口部中,从而将壳体5安装到导轨4上。而且,还可以将第一轨道的切口部(4c、4d)和第二轨道4b的切口部的宽度设为不同宽度的切口部。
如图4、图8、图9所示,以将壳体5的凹部5k与凸形状的第二轨道4b相嵌合的方式而被安装。代替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二轨道4b形成为山形或者梯形,并将壳体5所对应的凹部5k设置为与之相对应的形状来安装壳体5。
如图4、图7所示,壳体5在纵壁部5a、5b的头部处分别具有第一卡合部5g以及第二卡合部5h,并且在底面上具有下侧轨道凸部5i、底面凸部5j以及弹性片5d。代替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一轨道4a设置在基部4q的上表面4r上,并将第二轨道4b设置在遮光板上边缘处,从而将壳体5上下颠倒来使用。此时,也可以将第一卡合部5g的顶端面5v和第二卡合部5h的顶端面5w与上表面4r平行地形成。
对于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而言,例如两个芯可以由硬质的树脂来成形,并且第二结构部件3可以由发泡树脂来形成。如图10所示,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为分体。代替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一结构部件2和第二结构部件3经由由树脂形成的铰链而被连结,从而被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结构部件2侧或者第二结构部件3侧中的任意一侧处设置导轨4。
如图10所示,止动板8被设置在第二结构部件3上。代替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止动板8设为分体。止动板8的形状例如也可以配合于止动板收纳区域4e的形状、大小而形成,以代替四棱柱形状。
如图3、图4、图11所示,代替止动板8,也可以通过在进深壁部4k上形成与横轴7b的顶端部7e相比而直径较小的开口部41,从而不将横轴7b的顶端部7e插入开口部41中,而使之在开口部41处停止,以作为止动板8而发挥功能。
符号说明
1…车辆用遮光板;
1a…遮光板主体;
2…第一结构部件;
3…第二结构部件;
4…导轨;
4a…第一轨道(导轨主体);
4b…第二轨道(导轨主体);
4c…进深侧切口部(第一切口部);
4d…入口侧切口部(第二切口部);
5…壳体;
5a、5b…纵壁部;
5g…第一卡合部(第一端缘部);
5h…第二卡合部(第一端缘部);
5i、5j、5k…第二端缘部;
6…夹箍;
7…支轴;
8…止动板。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遮光板,其具有:
遮光板主体,其具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第一结构部件和第二结构部件;
支轴,其被插入至所述遮光板主体中,且对所述遮光板主体以能够在使用位置与储存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壳体,其在所述遮光板主体内对所述支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遮光板主体;
夹箍,其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通过对所述支轴进行施力,从而对所述遮光板主体向所述储存位置进行施力;
导轨,其以防止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部件而在厚度方向上脱落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部件对所述壳体能够滑动地进行支承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
所述导轨具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对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缘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第二轨道对所述壳体的位于所述第一端缘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缘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第一轨道以及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结构部件一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导轨卡合的所述第一端缘部,
所述导轨具有导轨主体和至少一个切口部,所述导轨主体能够供所述第一端缘部以能够滑动且在所述遮光板主体的厚度方向上无法脱落的方式进行卡合,且在滑动方向上较长,所述至少一个切口部能够供所述第一端缘部在所述第一结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插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
所述第二结构部件具有止动板,所述止动板在所述第二结构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第一结构部件上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结构部件起朝向所述第一结构部件的所述导轨的端部突出,而对所述第一端缘部从所述导轨的所述切口部脱落的情况进行限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遮光板,其中,
所述第一端缘部在与所述壳体的滑动方向平行的直线上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
所述第一卡合部被形成在所述壳体的滑动方向上的第一端部或者所述第一端部附近处,且在滑动方向上具备第一宽度,所述第二卡合部被形成在作为所述第一端部的另一端侧的第二端部或者所述第二端部附近处,且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具备与所述第一宽度相比而较窄的第二宽度,
所述导轨的所述切口部具有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所述第一切口部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宽度相比而较宽,从而能够供所述第一卡合部在厚度方向上插入,所述第二切口部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宽度相比而较窄且与所述第二宽度相比而较宽,从而能够供所述第二卡合部在厚度方向上插入。
CN202080061917.6A 2019-09-06 2020-08-25 车辆用遮光板 Pending CN1143409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3045 2019-09-06
JP2019163045A JP7313988B2 (ja) 2019-09-06 2019-09-06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PCT/JP2020/032024 WO2021044906A1 (ja) 2019-09-06 2020-08-25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928A true CN114340928A (zh) 2022-04-12

Family

ID=74852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1917.6A Pending CN114340928A (zh) 2019-09-06 2020-08-25 车辆用遮光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89003A1 (zh)
JP (1) JP7313988B2 (zh)
CN (1) CN114340928A (zh)
WO (1) WO20210449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05492A (ja) * 2022-01-19 2023-07-31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5233A (en) * 1987-12-28 1990-05-15 Prince Corporation Adjustable visor
US5161850A (en) * 1991-09-10 1992-11-10 Prince Corporation Sliding visor
US5409285A (en) * 1994-04-18 1995-04-25 Prince Corporation Sliding visor
US5653490A (en) * 1996-04-12 1997-08-05 Prince Corporation Sliding visor
US5765899A (en) * 1996-06-06 1998-06-16 Prince Corporation Lockable sliding visor
US6010174A (en) * 1997-04-14 2000-01-04 Lear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Sliding visor
US6220644B1 (en) * 1999-03-10 2001-04-24 Lear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Visor assembly
DE10017046C1 (de) * 2000-04-05 2001-06-13 Johnson Contr Interiors Gmbh Sonnenblende für Fahrzeuge
US6962385B2 (en) * 2003-10-15 2005-11-08 Irvin Automotive Products, Inc. Sliding visor
US7823954B2 (en) * 2006-12-08 2010-11-0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lidable visor assembly
US7798551B2 (en) * 2008-07-15 2010-09-21 Kasai Kogyo Co., Ltd. Vehicle-mountable sun visor
JP5572835B2 (ja) 2009-01-27 2014-08-20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4726248B2 (ja) 2008-07-15 2011-07-20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11042335A (ja) 2009-08-24 2011-03-03 Kasai Kogyo Co Ltd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構造
JP5543836B2 (ja) * 2010-04-23 2014-07-09 共和産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FR2974329B1 (fr) * 2011-04-21 2013-04-26 Patrick Mertz Dispositif coulissant, notamment pour pare-soleil de vehicule, et pare-soleil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US10336165B2 (en) * 2015-05-01 2019-07-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pring-activated extendable sun visor blade
DE202016008789U1 (de) * 2015-12-16 2019-08-27 Motus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Sonnenblenden-Baugruppe
US10688850B2 (en) * 2018-03-13 2020-06-23 Irvin Automotive Products, LLC Sliding visor
US11130390B2 (en) * 2018-06-01 2021-09-28 Kasai Kogyo Co., Ltd. Vehicle sun visor
US10864804B2 (en) * 2019-02-28 2020-12-15 Irvin Automotive Products, LLC Sliding thin vi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89003A1 (en) 2022-09-15
JP7313988B2 (ja) 2023-07-25
WO2021044906A1 (ja) 2021-03-11
JP2021041734A (ja)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08954A1 (en) Switch device
JP6068616B2 (ja) 支持ユニット
CN114340928A (zh) 车辆用遮光板
JP5138531B2 (ja) 車両用ワイパ
JP2020524777A (ja) センサ、特に、レーダセンサを、車両に固定するためのホルダ、並びに、該ホルダとセンサからなるシステム
KR101784601B1 (ko) 용기용 슬라이드식 덮개 구조
JP4530796B2 (ja) サンバイザ
US11434680B2 (en) Stabilizer bar
US10328859B2 (en) Console assembly
JP5195447B2 (ja) ワイパーブレード
JP2002029266A (ja) モールディング保持具
CN112867617A (zh) 车辆用遮光板
JP4312098B2 (ja) 車両用室内照明灯
JP2007008341A (ja) 車載用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スイッチ
JP2014076699A (ja)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のハーネス組付構造
US11130390B2 (en) Vehicle sun visor
CN113561942B (zh) 一种适配器及雨刷
CN114340927B (zh) 附带卡片夹的车辆用遮光板
WO2023139968A1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16150723A (ja) 車両用ルームミラー
JP2023102649A (ja)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JP2671696B2 (ja) 引出し施錠装置
JP3949881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コーナーピース取付構造
JP2023097828A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WO2018233779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