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8172A - 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8172A
CN114128172A CN201980098876.5A CN201980098876A CN114128172A CN 114128172 A CN114128172 A CN 114128172A CN 201980098876 A CN201980098876 A CN 201980098876A CN 114128172 A CN114128172 A CN 114128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stem path
failure
path
sign
activ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88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8172B (zh
Inventor
北村圭
犬塚史一
新宅健吾
小田拓哉
田中贵章
富泽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28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8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8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8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04B10/032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using work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7Multipath using M:N active or standby pat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其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故障的预兆被检测到,进行用于确保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的处理。

Description

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数据通信的增加及业务种类的多样化,进行着用于转送高可靠性的大容量业务的网络的研究。在现有的光网络中,节点被配置成环状或网状。通过这样的配置,即使发送点和接收点相同,也能够选择不同的路径。
作为用于高可靠性地转送业务的技术,向光网络中引入不间断切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5是示出安装了相关技术的不间断切换的光网络的传输装置的具体例的图。相关技术的不间断切换如以下那样来实现。预先设置相同数量的现用系统路径的资源和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在发送侧,主信号被复制,并发送至朝向相同的接收点的现用系统路径(短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长路径)。在通过多个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侧的各主信号中产生源自路径差的数据信号的相位差。因此,预先向短路径侧插入延迟。而且,在接收侧以不产生数据信号的相位差的方式进行调整。在数据信号的相位差为零的状态下,在接收侧切换现用系统路径的数据信号和备用系统路径的数据信号。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不丢位地切换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82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不间断切换中,除了通常运用时的路径即现用系统路径之外,需要预先准备使数据信号的相位差与现用系统路径一致的备用系统路径。因此,在现有的不间断切换中,需要准备与现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相同的数量以上的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因此,需要大量准备通信路径的资源,装置的小型化及成本的削减困难。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能够实现不间断切换的传输装置中,能够削减通信路径的资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其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故障的预兆被检测到,进行用于确保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的处理。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包含根据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故障的预兆被检测到,确保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实现不间断切换的传输装置中,能够削减通信路径的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a的系统结构的具体例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a的动作的流程的具体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在现用系统路径的修理结束后将主信号的传输路径从备用系统路径返回至现用系统路径时的处理的流程的具体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b的系统结构的具体例的图。
图5是示出安装了相关技术的不间断切换的光网络的传输装置的具体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传输装置的通信系统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在检测到通信路径中的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检测到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备用系统路径的分配处理或用于使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的延迟差为零的延迟调整处理。另一方面,关于未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不进行备用系统路径的分配处理或延迟调整处理。通过这样进行处理,从而不需要将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预先确保为与现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相同的数量。因此,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构建能够进行不间断切换的通信系统。在进行了不间断切换之后,能够进行例如故障预兆的原因部分的修复工作等作业。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的资源是如电力、功能块、器件、传输波长、光放大器、中继装置等那样通信系统(光传输系统)中需要的要素。例如,资源也可以是后述的现用系统通信机14、备用系统通信机15、现用系统通信机25及备用系统通信机26。
以下,关于这样的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对两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a中,由传输装置进行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检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b中,由与传输装置不同的装置即控制装置进行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检测。无论是哪个实施方式,均如上述那样,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构建能够进行不间断切换的通信系统。具体而言,在使用了N基的现用系统路径的资源和M基的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的通信系统100(100a、100b)中实现不间断切换。N及M是1以上的整数,M是与N相同或小于N的值。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a的系统结构的具体例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a具备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及接收侧传输装置20a。以下,对通信系统100a具备的各传输装置进行说明。
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具备:N个客户端端口11(11-1~11-N)、N个桥接器12(12-1~12-N)、1个2N:(N+M)开关13、N个现用系统通信机14(14-1~14-N)、M个备用系统通信机15(15-1~15-M)、控制部16a。此外,在附图中,将客户端端口记载为“Client Port”,将桥接器记载为“BRG”,将现用系统通信机及备用系统通信机记载为“TRPD”。此外,在N=M的情况下,构成为不具备开关及开关控制部也可以。
客户端端口11接收从其它的通信设备或信息处理措施发送的主信号,将接收的主信号输出至桥接器12。桥接器12具有从客户端端口11接收主信号,生成主信号的复制并输出至多个路径这样的功能。多个路径包含至少一个现用系统路径和至少一个备用系统路径。在图1的例子中,桥接器12向一个现用系统路径和一个备用系统路径输出主信号。例如在现用系统路径中未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平常时”。),桥接器12仅对现用系统路径输出主信号也可以。在现用系统路径中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以下称为“故障预兆时”。),桥接器12向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输出主信号也可以。
2N:(N+M)开关13是能够切换地将2N个输入和(N+M)个输出连接的开关。2N:(N+M)开关13的输入侧与N个桥接器12连接。2N:(N+M)开关13利用两个路径(现用系统路径及备用系统路径)与各桥接器12连接。2N:(N+M)开关13的输出侧与N个现用系统通信机及M个备用系统通信机连接。2N:(N+M)开关13利用一个路径与各通信机连接。2N:(N+M)开关13将各桥接器12和各现用系统通信机14作为现用系统路径进行连接。优选2N:(N+M)开关13在通常时不将桥接器12和备用系统通信机15连接。在故障预兆时,2N:(N+M)开关13根据控制将特定的桥接器12和备用系统通信机15作为备用系统路径进行连接。在故障预兆时与备用系统通信机15连接的特定的桥接器12是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桥接器12。
现用系统通信机14是形成现用系统路径的通信机。现用系统通信机14经由网络对接收侧传输装置20a发送主信号。现用系统通信机14可以使用例如应答器构成。
备用系统通信机15是形成备用系统路径的通信机。备用系统通信机15经由网络对接收侧传输装置20a发送所复制的主信号。备用系统通信机15可以使用例如应答器构成。
控制部16a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处理器及存储器构成。控制部16a读出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进行执行,由此,作为故障预兆检测部161及开关控制部162a进行动作。程序也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例如软盘、磁光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等便携式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等的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进行发送。
控制部16a的动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使用例如包含使用了LSI(Large ScaleIntegration circuit:大规模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电子电路(electronic circuit或circuitry)的硬件来实现。以下,对故障预兆检测部161及开关控制部162a各自的动作进行说明。
故障预兆检测部161对各现用系统路径检测故障的产生的预兆。故障预兆检测部161获取与这样的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相关联的1个或多个信息(以下称为“故障预兆源信息”。)。故障预兆检测部161例如可以从各现用系统通信机14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也可以经由控制网络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故障预兆检测部161也可以从主信号的开销中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也可以利用其它的传输装置(例如接收侧传输装置20a)向主信号的开销中插入故障预兆源信息。作为针对其它的传输装置(例如接收侧传输装置20a)的故障预兆源信息,故障预兆检测部161将故障预兆源信息插入到所接收的主信号的开销中也可以。作为故障预兆源信息,将后述的故障预兆信息插入到主信号的开销中也可以。
故障预兆源信息是在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检测中所使用的信息。故障预兆源信息例如可以是在包含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和接收侧传输装置20a的现用系统路径中,从构成其路径的设备(例如,现用系统通信机14、光通信用DSP等装置)获取的信息。作为这样的信息的具体例,有通信的信号的物理状态数据。故障预兆源信息例如可以是示出在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内产生的警告(warning)的信息。故障预兆源信息也可以是与通信系统100a的操作员基于网络运用方针进行的处理相关的信息。故障预兆源信息也可以是通过组合多个上述的信息而得到的信息。
故障预兆检测部161通过使用故障预兆源信息,从而能够判定在哪个现用系统路径中存在故障产生的可能性。故障预兆检测部161也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利用使用了示出过去得到的故障预兆源信息和故障预兆的产生的有无的教师数据的机械学习得到的学习完成模型,检测故障产生的预兆。故障预兆检测部161也可以使用利用使用了过去得到的故障预兆源信息的深度学习而得到的学习完成模型,检测故障产生的预兆。此外,故障预兆检测部161也可以基于来自装置内监视部的故障预兆源信息和经由控制网络接收的故障预兆源信息,生成故障预兆信息。
此外,在由故障预兆检测部161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时间点,还能够在该现用系统路径中实施主信号的通信。换言之,主信号的通信能够继续一段时间,但在满足示出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故障预兆检测部161检测故障的产生的预兆。故障预兆检测部161当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时,将故障预兆信息输出至开关控制部162a。故障预兆信息可以包含示出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信息(例如对现用系统路径赋予的识别信息)。
开关控制部162a基于故障预兆信息进行动作。例如,开关控制部162a在未接收到故障预兆信息的情况下,以将构成各现用系统路径的桥接器12和现用系统通信机14连接的方式控制2N:(N+M)开关13。开关控制部162a在接收到故障预兆信息的情况下,维持各现用系统路径,并且,为了形成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备用系统路径,以将检测到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桥接器12和备用系统通信机15连接的方式控制2N:(N+M)开关13。此时,开关控制部162a选择并预约在该时间点在主信号通讯中未被使用的备用系统通信机15,作为用于构建备用系统路径的备用系统通信机15。在该情况下,2N:(N+M)开关13向被预约的备用系统通信机15输出备用系统主信号。在不能预约在主信号通讯中未被使用的备用系统通信机15的情况下,开关控制部162a将该意思(例如错误信息)通知给操作员。
接收侧传输装置20a具备:N个客户端端口21(21-1~21-N)、N个选择器22(22-1~22-N)、N个延迟调整部23(23-1~23-N)、1个(N+M):2N开关24、N个现用系统通信机25(25-1~25-N)、M个备用系统通信机26(26-1~26-M)、故障预兆检测部161及开关控制部162a。此外,在附图中,将客户端端口记载为“Client port”,将选择器记载为“SEL”,将现用系统通信机及备用系统通信机记载为“TRPD”。
客户端端口21对其它的通信设备或信息处理措施发送从选择器22输出的主信号。选择器22将从延迟调整部23输出的主信号输出至客户端端口21。在从延迟调整部23经由一个路径(现用系统路径或备用系统路径中的任意一个路径)接收到主信号的情况下,选择器22将该主信号输出至客户端端口21。另一方面,在从延迟调整部23经由多个路径(例如现用系统路径及备用系统路径双方的路径)接收到主信号的情况下,选择器22将任意一个路径中的主信号输出至客户端端口21。
延迟调整部23对从(N+M):2N开关24输出的主信号进行延迟调整。例如在从(N+M):2N开关24输出多个主信号的情况下,延迟调整部23通过进行延迟调整,从而使多个主信号的延迟差为大致零。例如,可以以使多个主信号的延迟差小于预先确定的阈值的方式进行延迟调整。
(N+M):2N开关24是将(N+M)个输入和2N个输出能够切换地连接的开关。(N+M):2N开关24的输出侧与N个延迟调整部23连接。(N+M):2N开关24利用两个路径(现用系统路径及备用系统路径)与各延迟调整部23连接。(N+M):2N开关24的输入侧与N个现用系统通信机及M个备用系统通信机连接。(N+M):2N开关24利用一个路径与各通信机连接。(N+M):2N开关24将各延迟调整部23和各现用系统通信机25作为现用系统路径进行连接。优选(N+M):2N开关24在通常时不将延迟调整部23和备用系统通信机26连接。在故障预兆时,(N+M):2N开关24根据控制将特定的延迟调整部23和备用系统通信机26作为备用系统路径进行连接。在故障预兆时与备用系统通信机26连接的特定的延迟调整部23是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中的延迟调整部23。(N+M):2N开关24基于在主信号的开销中所含的目的地信息,向与目的地信息对应的客户端端口21相关联的延迟调整部23输出现用系统的主信号和备用系统的主信号。
现用系统通信机25是形成现用系统路径的通信机。现用系统通信机25经由网络从发送侧传输装置10a接收主信号。现用系统通信机25将所接收的主信号输出至(N+M):2N开关24。现用系统通信机25可以使用例如应答器构成。
备用系统通信机26是形成备用系统路径的通信机。备用系统通信机26经由网络从发送侧传输装置10a接收复制的主信号。备用系统通信机26将所接收的主信号输出至(N+M):2N开关24。备用系统通信机26可以使用例如应答器构成。这样,在存在故障预兆信息的情况下,主信号通过现用系统路径及备用系统路径双方,从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发送至接收侧传输装置20a。
控制部27a使用CPU等处理器及存储器构成。控制部27a通过读出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来执行,从而作为故障预兆检测部271及开关控制部272a进行动作。程序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例如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便携式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等的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发送。
控制部27a的动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使用例如包含使用了LSI、ASIC、PLD或FPGA等的电子电路的硬件来实现。以下,对故障预兆检测部271及开关控制部272a各自的动作进行说明。
故障预兆检测部271对各现用系统路径检测故障的产生的预兆。故障预兆检测部271获取与这样的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相关联的1个或多个信息(故障预兆源信息)。故障预兆检测部271例如可以从各现用系统通信机25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也可以经由控制网络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故障预兆检测部271也可以从主信号的开销中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也可以利用其它的传输装置(例如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向主信号的开销中插入故障预兆源信息。作为针对其它的传输装置(例如发送侧传输装置10a)的故障预兆源信息,故障预兆检测部271将故障预兆源信息插入到接收的主信号的开销中也可以。作为故障预兆源信息,将上述的故障预兆信息插入到主信号的开销中也可以。
故障预兆检测部271通过使用故障预兆源信息,从而能够判定在哪个现用系统路径中存在故障产生的可能性。故障预兆检测部271的处理的具体例与故障预兆检测部161中的说明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
开关控制部272a基于故障预兆信息进行动作。例如,在未接收到故障预兆信息的情况下,开关控制部272a以将构成各现用系统路径的延迟调整部23和现用系统通信机25连接的方式控制(N+M):2N开关24。开关控制部272a在接收到故障预兆信息的情况下,维持各现用系统路径,并且,为了形成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备用系统路径,以将检测到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延迟调整部23和备用系统通信机26连接的方式控制(N+M):2N开关24。此时,开关控制部272a选择并预约在该时间点在主信号通讯中未被使用的备用系统通信机26,作为用于构建备用系统路径的备用系统通信机26。在该情况下,(N+M):2N开关24向被预约的备用系统通信机26输出备用系统主信号。在不能预约在主信号通讯中未被使用的备用系统通信机26的情况下,开关控制部272a将该意思(例如错误信息)通知给操作员。
在故障预兆检测部271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阶段,执行将主信号间的延迟差调整成零的延迟调整处理。即,在进行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的路径切换之前,由延迟调整部23进行的延迟调整处理的实施完成。在延迟差被调整成大致零之后,在故障的预兆恢复的情况下(未检测到故障的预兆的情况下),继续现用系统路径中的主信号的传输。在该情况下,开关控制部162a及开关控制部272a维持现用系统路径的连接。此时,通过开放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从而备用系统资源(例如备用系统通信机)返回至能够在其它的主信号的传输中使用的状态也可以。在故障预兆信息未恢复的情况下或存在来自操作员的切换的指示的情况下,选择器22切换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的路径。通过该切换,实现了不间断的切换。选择器22将切换后的主信号输出至客户端端口21。通过上述那样的处理,能够在现用系统路径中进行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部分的修复工作。另外,将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设为共用并且以与2N相同的数量或比其少的数量的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能够实现不间断的切换。因此,也能够使例如备用系统通信机15或备用系统通信机26的数量与以往相同或比以往减少。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a的动作的流程的具体例的流程图。在通常时,在现用系统路径(现用系统路线)中进行主信号的通信(步骤S101)。故障预兆检测部161及故障预兆检测部271持续地收集故障预兆源信息(步骤S102)。就基于故障预兆源信息判定的结果而言,在未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步骤S103-“否”),返回步骤S101,继续进行现用系统路径中的通信。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开关控制部162a及开关控制部272a分别控制2N:(N+M)开关13及(N+M):2N开关24,确保备用系统路径(备用系统路线)。在所有的备用系统通信机15被使用的情况下或所有的备用系统通信机26被使用的情况下,不能确保备用系统路径(步骤S104-“否”)。在该情况下,主信号的通信仍在现用系统路径中进行(步骤S110)。而且,开关控制部162a及开关控制部272a开放在步骤S104中确保的备用系统路径的各资源。
在步骤S104中,在能够确保备用系统路径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开关控制部162a及开关控制部272a维持现用系统路径中的主信号的通信,并且开始备用系统路径中的主信号的通信。具体地如以下那样。开关控制部162a通过控制2N:(N+M)开关13,从而构建与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对应的备用系统路径。换言之,开关控制部162a通过控制2N:(N+M)开关13,从而将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桥接器12的输出连接于备用系统通信机15。开关控制部272b也同样地通过控制(N+M):2N开关24来构建与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对应的备用系统路径。换言之,开关控制部272a通过控制(N+M):2N开关24,从而将对从发送侧传输装置10b的备用系统通信机15发送的主信号进行接收的备用系统通信机26的输出连接于检测到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延迟调整部23。此外,示出从哪个备用系统通信机15发送主信号的信息也可以经由例如控制网络从发送侧传输装置10a获取。
根据开关控制部162a及开关控制部272a的上述动作,建立从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向接收侧传输装置20a的备用系统路径。然后,经由备用系统路径传输主信号,主信号到达延迟调整部23。延迟调整部23对经由现用系统路径传输来的主信号和经由备用系统路径传输来的主信号进行延迟调整处理(相位调整)(步骤S105)。延迟调整部23继续进行延迟调整处理,直到两个主信号的延迟差成为大致零(步骤S106-“否”)。通过该延迟调整处理的执行,经由现用系统路径传输来的主信号与经由备用系统路径传输来的主信号的延迟差成为大致零。
故障预兆检测部161及故障预兆检测部271持续地进行故障的产生的预兆的检测。在延迟差成为大致零之后(步骤S106-“是”),在未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继续进行现用系统路径中的主信号的传输(步骤S109)。换言之,未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情况是故障的预兆恢复的情况。另外,也可以在由操作员(管理者)进行了不切换的意思的指示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109的处理。在该情况下,通过开放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从而恢复至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例如备用系统通信机)能够在其它的主信号的传输中使用的状态也可以。
在延迟差成为大致零之后(步骤S106-“是”),在依然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在接收侧传输装置20a中,进行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的切换。然后,开始仅使用了备用系统路径的主信号的传输(步骤S108)。即,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中的主信号的传输被停止。这样的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的切换也可以在由操作员(管理者)进行了切换的意思的指示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切换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之后,在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中,能够进行故障产生的预兆的原因的调查或修理等。
图3是示出在现用系统路径的修理结束之后将主信号的传输路径从备用系统路径返回至现用系统路径时的处理的流程的具体例的流程图。当从操作员输入向现用系统路径的切换的指示时,延迟调整部23对经由现用系统路径传输来的主信号和经由备用系统路径传输来的主信号进行延迟调整处理(相位调整)(步骤S201)。延迟调整部23继续进行延迟调整处理,直到两个主信号的延迟差成为大致零(步骤S202-“否”)。通过该延迟调整处理的执行,经由现用系统路径传输来的主信号与经由备用系统路径传输来的主信号的延迟差成为大致零。
在延迟差成为大致零之后(步骤S202-“是”),在接收侧传输装置20a中,进行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的切换(步骤S203)。然后,开始仅使用了现用系统路径的主信号的传输。即,重新开始从故障产生的预兆恢复了的现用系统路径中的主信号的传输。这样进行从备用系统路径向现用系统路径的切换后,开关控制部162a及开关控制部272a开放在备用系统路径中被使用的资源。例如,开关控制部162a及开关控制部272a控制2N:(N+M)开关13及(N+M):2N开关24,由此,开放备用系统通信机15及备用系统通信机26(步骤204)。开放了的备用系统通信机15及备用系统通信机26能够在用于其它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备用系统路径的构建中使用。
在这样构成的通信系统100a中,在现用系统路径中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检测到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备用系统路径的构建。此时,使用与其它的现用系统路径共用的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备用系统通信机)构建备用系统路径。然后,进行用于使所构建的备用系统路径与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延迟差为零的延迟调整处理。另一方面,关于未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不进行备用系统路径的分配处理或延迟调整处理。通过这样进行处理,从而不需要将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预先确保为与现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相同的数量。因此,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构建能够进行不间断切换的通信系统。在进行了不间断切换之后,能够进行例如故障预兆的原因部分的修复工作等作业。然后,从备用系统路径再次切换至现用系统路径,由此,能够开放被使用的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因此,在产生新的故障的预兆时,能够构建新的备用系统路径。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构建一个现用系统路径和一个备用系统路径,从而实现双重化。但是,冗余数未必需要为2。例如,将主信号复制成3以上的数量,实现三重化或四重化也可以。在该情况下,只要从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例如备用系统通信机)中预约(确保)与多重化的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在主信号的传输中未被使用的资源即可。
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和接收侧传输装置20a以1对1的方式连接的例子。但是,未必需要发送侧传输装置10a和接收侧传输装置20a以1对1的方式连接。例如,以一个发送侧传输装置10a连接于多个对置的接收侧传输装置20a而发送主信号的方式构成也可以。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b的系统结构的具体例的图。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b具备发送侧传输装置10b、接收侧传输装置20b及控制装置30。以下,对通信系统100b具备的各装置进行说明。
发送侧传输装置10b具备N个客户端端口11(11-1~11-N)、N个桥接器12(12-1~12-N)、1个2N:(N+M)开关13、N个现用系统通信机14(14-1~14-N)、M个备用系统通信机15(15-1~15-M)及控制部16b。此外,在附图中,将客户端端口记载为“Client Port”,将桥接器记载为“BRG”,将现用系统通信机及备用系统通信机记载为“TRPD”。
发送侧传输装置10b除了控制部16b的结构之外,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侧传输装置10a相同的结构。控制部16b作为开关控制部162b及监视部163发挥作用。因此,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发送侧传输装置10b,仅说明开关控制部162b及监视部163。
开关控制部162b在不从本装置的故障预兆检测部161接收故障预兆信息而从其它的装置接收故障预兆信息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控制部162a不同。关于其它的方面,开关控制部162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控制部162a是同样的。
监视部163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监视部163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的方法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故障预兆检测部161相同。监视部163对控制装置30发送所获取的故障预兆源信息。
发送侧传输装置10b具备N个客户端端口11(11-1~11-N)、N个桥接器12(12-1~12-N)、1个2N:(N+M)开关13、N个现用系统通信机14(14-1~14-N)、M个备用系统通信机15(15-1~15-M)、开关控制部162b及监视部163。此外,在附图中,将客户端端口记载为“Client Port”,将桥接器记载为“BRG”,将现用系统通信机及备用系统通信机记载为“TRPD”。
接收侧传输装置20b除了开关控制部272b及监视部273的结构之外,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侧传输装置20a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侧传输装置20b,仅说明开关控制部272b及监视部273。
开关控制部272b在不从本装置的故障预兆检测部271接收故障预兆信息而从其它的装置接收故障预兆信息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控制部272a不同。对于其它的方面,开关控制部272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控制部272a是相同的。
监视部273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监视部273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的方法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故障预兆检测部271相同。监视部273对控制装置30发送所获取的故障预兆源信息。
此外,发送侧传输装置10b的监视部163和接收侧传输装置20b的监视部273分别使用CPU等处理器及存储器构成。监视部163及监视部273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而进行动作。程序也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例如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便携式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等的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发送。监视部163及监视部273的动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使用例如包含使用了LSI、ASIC、PLD或FPGA等的电子电路的硬件实现。
接着,对控制装置30进行说明。控制装置30使用例如服务器装置、个人电脑、大型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构成。控制装置30作为信息获取部31及故障预兆检测部32发挥作用。信息获取部31及故障预兆检测部32分别使用CPU等处理器及存储器构成。信息获取部31及故障预兆检测部32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而进行动作。程序也可以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例如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便携式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等的非暂时性的存储介质。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发送。信息获取部31及故障预兆检测部32的动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使用例如包含使用了LSI、ASIC、PLD或FPGA等的电子电路的硬件来实现。
信息获取部31接收从发送侧传输装置10b的监视部163发送的故障预兆源信息和从接收侧传输装置20b的监视部273发送的故障预兆源信息。另外,信息获取部31也可以从构建现用系统通信机14和现用系统通信机25之间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设备获取故障预兆源信息。信息获取部31将所获取的故障预兆源信息输出至故障预兆检测部32。此外,控制装置30具备未图示的通信装置。信息获取部31及故障预兆检测部32使用该通信装置与发送侧传输装置10b及接收侧传输装置20b进行通信。
故障预兆检测部32通过进行与故障预兆检测部161或故障预兆检测部271同样的处理,从而检测各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故障的产生的预兆。当检测到预兆时,故障预兆检测部32对发送侧传输装置10b的开关控制部162b和接收侧传输装置20b的开关控制部272b发送故障预兆信息。故障预兆信息包含示出检测到预兆的信息和示出检测到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信息。
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b中的动作的流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a中的动作的流程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使用了图2及图3的流程图的说明。
在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b中,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a同样的效果。即,如以下所示那样。
在这样构成的通信系统100b中,在现用系统路径中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检测到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备用系统路径的构建。此时,使用与其它的现用系统路径共用的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备用系统通信机)构建备用系统路径。然后,进行用于使所构建的备用系统路径与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的延迟差为零的延迟调整处理。另一方面,关于未检测到故障产生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不进行备用系统路径的分配处理或延迟调整处理。通过这样进行处理,从而不需要将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预先确保为与现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相同的数量。因此,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构建能够进行不间断切换的通信系统。在进行不间断切换之后,能够进行例如故障预兆的原因部分的修复工作等作业。然后,从备用系统路径再次切换至现用系统路径,由此,能够开放被使用的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因此,在产生新的故障的预兆时,能够构建新的备用系统路径。
(变形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构建一个现用系统路径和一个备用系统路径,从而实现双重化。但是,冗余数未必需要为2。例如,将主信号复制成3以上的数量,实现三重化或四重化也可以。在该情况下,只要从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例如备用系统通信机)中预约(确保)与多重化的数量对应的数量的在主信号的传输中未被使用的资源即可。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其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的设计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使用了现用系统路径和备用系统路径的通信。
附图标记说明
100a、100b…通信系统,10a、10b…发送侧传输装置,11…客户端端口,12…桥接器,13…2N:(N+M)开关,14…现用系统通信机,15…备用系统通信机,16a、16b…控制部,161…故障预兆检测部,162a、162b…开关控制部,163…监视部,20a、20b…接收侧传输装置,21…客户端端口,22…选择器,23…延迟调整部,24…(N+M):2N开关,25…现用系统通信机,26…备用系统通信机,27a、27b…控制部,271…故障预兆检测部,272a、272b…开关控制部,273…监视部,30…控制装置,31…信息获取部,32…故障预兆检测部。

Claims (8)

1.一种传输装置,其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故障的预兆被检测到,进行用于确保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中,还具备选择器,该选择器接收经由所述现用系统路径接收的主信号和经由所述备用系统路径接收的主信号,输出任意一个主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装置,其中,还具备延迟调整部,该延迟调整部将所述现用系统路径与所述备用系统路径中的延迟差调整为大致零。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装置,其中,
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能够在多个现用系统路径中共用,
所述现用系统路径的资源数量和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数量为相同数量或者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数量的一方少,
还具备开关,该开关以将从检测到所述故障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复制的主信号传输至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方式,将所述现用系统路径的一部分和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连接。
5.一种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包含根据现用系统路径中的故障的预兆被检测到,确保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还包含接收经由所述现用系统路径接收的主信号和经由所述备用系统路径接收的主信号,输出任意一个主信号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
还包含将所述现用系统路径与所述备用系统路径中的延迟差调整为大致零的延迟调整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5~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其中,
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能够在多个现用系统路径中共用,
所述现用系统路径的资源数量和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数量为相同数量或者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数量的一方少,
还包含如下步骤:以将从检测到所述故障的预兆的现用系统路径复制的主信号传输至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方式,将所述现用系统路径的一部分和所述备用系统路径的资源连接。
CN201980098876.5A 2019-08-05 2019-08-05 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Active CN114128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0680 WO2021024346A1 (ja) 2019-08-05 2019-08-05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8172A true CN114128172A (zh) 2022-03-01
CN114128172B CN114128172B (zh) 2024-04-09

Family

ID=74503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8876.5A Active CN114128172B (zh) 2019-08-05 2019-08-05 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1210A1 (zh)
EP (1) EP4002775A4 (zh)
JP (1) JP7299530B2 (zh)
CN (1) CN114128172B (zh)
WO (1) WO202102434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0599A (zh) * 2011-02-08 2013-10-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线路切换方法以及主站装置
WO2014030732A1 (ja) * 2012-08-24 2014-02-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プロテクション切り替え方法および切り替えプログラム
JP2018133707A (ja) * 2017-02-15 2018-08-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
EP3410615A1 (en) * 2017-06-02 2018-12-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equalization delay adjust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tected optical network uni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9383B2 (ja) * 1996-04-15 2005-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
JP3533316B2 (ja) * 1997-08-12 2004-05-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伝送装置および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FI106683B (fi) * 1998-11-10 2001-03-15 Nokia Networks Oy Varmennus optisessa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US6515962B1 (en) * 1999-07-16 2003-02-04 Alcatel Hit-less switching pointer alig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3333124A (ja) * 2002-05-10 2003-1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障害予測回線制御装置
US7174096B2 (en) * 2002-07-24 2007-02-06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rotec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4077701A1 (ja) * 2003-02-25 2004-09-10 Fujitsu Limited 光伝送における現用及び予備回線の切替方法及び装置
US20060115266A1 (en) * 2004-12-01 2006-06-01 Gil Levi All-optical protection signa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4909675B2 (ja) 2006-08-17 2012-04-04 エヌ・ティ・ティ・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伝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60755A (ja) * 2006-08-30 2008-03-13 Fujitsu Ltd 予備系ルートの制御方式
CN101212254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链路传输装置和方法
US9013977B2 (en) * 2011-06-08 2015-04-21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traffic disturbanc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used by intermittent failure
US9002195B2 (en) * 2011-09-29 2015-04-07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olution for hitless protection in high-speed OTN framer and front-end
CN105490734B (zh) * 2014-09-25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长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JP2018032902A (ja) * 2016-08-22 2018-03-01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経路冗長化装置、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経路冗長化方法
US11652565B2 (en) * 2019-05-06 2023-05-16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Transport cable redundancy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digital transpor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0599A (zh) * 2011-02-08 2013-10-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线路切换方法以及主站装置
WO2014030732A1 (ja) * 2012-08-24 2014-02-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プロテクション切り替え方法および切り替えプログラム
JP2018133707A (ja) * 2017-02-15 2018-08-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
EP3410615A1 (en) * 2017-06-02 2018-12-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equalization delay adjust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tected optical network uni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02775A4 (en) 2023-01-18
CN114128172B (zh) 2024-04-09
EP4002775A1 (en) 2022-05-25
US20220321210A1 (en) 2022-10-06
JP7299530B2 (ja) 2023-06-28
WO2021024346A1 (ja) 2021-02-11
JPWO2021024346A1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3880B2 (en) Wavelength path communication node apparatus, wavelength path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10652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7372804B2 (en) Multi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639615B2 (en) Communication path restoration method based on preplanned network note configuration
JP2022093513A (ja) 光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WO1985001850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6317414B1 (en) Signal switching method
EP2009822A2 (en) Interface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9120386B (zh) 无线通信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785256B (zh) 通信网络的保护机制
CN114128172B (zh) 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
JP2018133707A (ja) 光伝送システム
JP748164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JP2827735B2 (ja) クロック切替方式
JPH1188391A (ja)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JP2867865B2 (ja) 予備回線切替制御方式
JP3227857B2 (ja) データ伝送方式
JPH07321810A (ja) 経路切替方式
JPH06244796A (ja) 光通信網
US6990066B1 (en) Method for using a pre-configured ATM switch and traffic discard to facilitate UPSR selection
JPH10243008A (ja) 多重化伝送装置
JP3667682B2 (ja) 情報送受信装置
JP3964030B2 (ja) 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の切替方式
CN114501195A (zh) 基于复用段保护的倒换方法和装置
CN117938730A (zh) 路由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62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