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3941A -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63941A
CN114063941A CN202110862510.XA CN202110862510A CN114063941A CN 114063941 A CN114063941 A CN 114063941A CN 202110862510 A CN202110862510 A CN 202110862510A CN 114063941 A CN114063941 A CN 114063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print data
data set
printing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25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功一
福井智康
神田龙一
南保宏道
古桥道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63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63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5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increased printing speed, i.e. reducing the time between printing start and print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06F3/1212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achieving reduced delay between job submission and print sta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9Print job monitoring, e.g. job stat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Job scheduling, e.g. queuing, determine appropriat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打印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安装在终端设备中设置的计算机上并由所述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指令集合。所述程序指令集合包括接收打印开始操作,该打印开始操作用于开始由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图像的打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一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一打印图像。第二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二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二打印图像。程序指令集合包括向打印机发送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并发送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将在打印第一图像之后打印第二图像。发送第二打印数据集合是在打印机完成第一打印图像的打印之前进行的。

Description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使用多种类型的打印介质打印多个打印图像的打印控制程序以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用于创建复合标签的带式打印机(tape printer)是本领域已知的。带式打印机打印将被重叠以创建单个复合标签的多个标签。
在该传统技术中,在使用在连接到打印机的图像显示设备上显示的多个编辑画面生成多个条带打印图像之后,在图像显示设备上显示多个条带打印图像的合成图像。此后,响应于用户按下打印按钮,进行关于具有与条带打印图像对应的条带的盒是否被安装在带式打印机上的确认。当这样的盒被安装在带式打印机上时,条带打印图像被打印到条带上。
当在一个编辑画面上打印条带打印图像完成时,进行关于具有与下一个编辑画面上的下一个条带打印图像对应的条带的盒是否被安装在带式打印机上的确认。当这样的盒被安装在带式打印机上时,条带打印图像被打印到条带上。
在上述的传统技术中,在用户按下打印按钮之后,需要以下的过程来完成所有多个条带打印图像的打印:确认与第一条带打印图像对应的盒→发送第一打印数据→打印第一条带打印图像→确认与第二条带打印图像对应的盒→发送第二打印数据→打印第二条带打印图像→……。
因此,在用户按下打印按钮之后,完成打印所有打印图像所需的根据将重叠的条带的数量的长时间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少使用多种类型的打印介质打印对应于多个层的多个图像所需的时间段的打印机和打印控制程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和其它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安装在被配置为连接到打印机的终端设备中设置的计算机上并由所述计算机执行的程序指令集合。程序指令集合包括:进行操作接收处理,该操作接收处理用于经由操作界面接收通过多个打印数据集合中的各个打印数据表示的用于开始多个打印图像的打印的打印开始操作,将使用打印机中的不同打印介质来打印多个打印图像中的每个,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包括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第一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一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一打印图像,第二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二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二打印图像;进行第一数据发送处理,该第一数据发送处理用于响应于在操作接收处理中接收到打印开始操作,将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打印机;以及进行第二数据发送处理,该第二数据发送处理用于将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打印机,将在打印第一图像之后打印基于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第二图像。第二数据发送处理是在打印机完成第一打印图像的打印之前进行的。
优选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进行命令发送处理,该命令发送处理用于在第二数据发送处理中将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打印机之后,将用于开始打印基于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第二图像的打印开始命令发送到打印机。打印开始命令是在打印机完成第一图像的打印之后在命令发送处理中发送的。
优选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存储判断处理,所述存储判断处理用于判断设置在打印机中的缓冲区是否能够存储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在判断缓冲器能够存储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第二数据发送处理在打印机完成第一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之前发送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在判断缓冲器不能够存储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不进行第二发送处理。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在判断缓冲器不能够存储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进行第三发送处理,该第三发送处理用于将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打印机。第三发送处理是在打印机完成第一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之后进行的。
优选地,在多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并且在使用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当中的第一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完成之后确定用于打印多个打印图像的打印顺序的情况下,第一发送处理在只剩下一个打印数据集合未被打印时并且在打印机完成基于最后被发送到打印机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图像的打印之前将未被打印的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打印机。
优选地,第一发送处理在打印机完成打印第一打印图像之前,将包括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所有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打印机。
优选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进行第一生成处理,该第一生成处理用于生成第一打印数据集合;以及进行第二生成处理,该第二生成处理用于生成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在第一数据发送处理中,发送在第一生成处理中生成的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在第二数据发送处理中,发送在第二生成处理中生成的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第一生成处理和第二生成处理分别生成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使得通过限制第一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总数据大小小于或等于规定数据大小。
优选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进行容量指定处理,该容量指定处理用于指定在打印期间可用的打印机的存储器的容量。规定大小是能存储在存储器的容量中的大小。
优选地,打印机被配置为设置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中的选择性的打印模式,在第一打印模式下,使用不同的打印介质打印分别与多个层对应的多个打印图像中的每个以创建多个打印品,在第二打印模式下,在打印介质上打印与单个层对应的一个打印图像以创建一个打印品。在第一打印模式下创建的多个打印品中的一个的最大长度大于在第二打印模式下创建的一个打印品的最大长度。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机。打印机包括安装部分、打印部分和控制器。打印介质能被安装在安装部分中。打印部分被配置为打印通过多个打印数据集合中的各个打印数据表示的多个打印图像,将使用打印机中的不同打印介质类型来打印多个打印图像中的每个。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包括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第一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一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一打印图像。第二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二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二打印图像。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第一数据接收处理,其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打印数据集合;以及第二数据接收处理,其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将在打印第一图像之后打印基于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第二图像。在完成第一打印图像的打印之前进行第二数据接收处理。
优选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命令接收处理,该命令接收处理用于接收在第二数据接收处理中接收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之后开始打印基于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第二图像的打印开始命令。打印开始命令是在第一图像的打印完成之后接收的。
优选地,控制器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累积打印模式和连续打印模式中的选择性的打印模式,在累积打印模式下,打印部分在接收到作为打印对象的整个打印数据集合之后开始打印打印数据集合,而在连续打印模式下,即使在打印机接收到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部分的情况下,打印机也可以在接收打印数据集合的其余部分的同时,使用接收的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部分而开始打印打印数据集合,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模式设置处理。在模式设置处理中,在与在第二接收处理中接收到的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第二打印介质与当前被安装在安装部分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匹配的情况下,控制器将打印模式设置为连续打印模式。在模式设置处理中,在与在第二接收处理中接收到的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第二打印介质与当前被安装在安装部分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控制器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累积打印模式。
优选地,打印机还包括被配置为存储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的存储器。打印部分在模式设置处理中设置了累积打印模式的情况下打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存储器已经存储了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并且与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打印介质与当前被安装在安装部分中的打印介质的类型匹配。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例示了操作终端和标签打印机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3是例示了盒和盒保持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分别例示了顶部标签、底部标签和通过粘结这两个标签而创建的复合标签的平面图;
图5是例示了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终端和标签打印机相继地执行的控制过程的序列图;
图6是例示了由根据变型(1-1)的控制终端和标签打印机相继地执行的控制过程的序列图;
图7是例示了由根据变型(1-2)的控制终端和标签打印机相继地执行的控制过程的序列图;
图8是例示了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终端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例示了图8中示出的S110和S130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例示了图8中示出的S140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例示了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签打印机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例示了图11中示出的S150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例示了图11中示出的S180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例示了由根据其中数据大小受限制的变型的控制终端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5A和图15B是根据图14中例示的变型在显示器上显示的编辑画面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参照附图的同时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
打印系统的总体结构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总体结构。在图1中,打印系统1具有例如由常见个人计算机构成的操作终端2以及连接到操作终端2的标签打印机3。操作终端2连接到标签打印机3,从而能够与标签打印机3交换信息。操作终端2也可以由智能电话、移动信息终端等构成。标签打印机3基于在操作终端2上进行的用户操作来创建打印标签L。标签L是打印品的示例,标签打印机3是打印机的示例。
操作终端
如图2中所示,操作终端2设置有CPU 11、存储器12、操作界面13、显示器14、通信控制接口15和大容量存储器16。例如,存储器12由RAM 12a、ROM 12b等构成。CPU 11是控制器的示例。
用户在操作界面13上输入指令和信息。显示器14显示各种信息和消息。注意的是,操作界面13和显示器14可以被配置为拥有操作界面13和显示器14二者的功能的触摸屏。通信控制接口15控制与标签打印机3的信号交换。
大容量存储器16存储各种程序和信息。存储器12的ROM 12b存储用于控制CPU 11执行随后描述的图5至图12和图14的流程图和序列图中的各个步骤的打印控制程序。作为替代,打印控制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大容量存储器16中。注意的是,大容量存储器16不限于内置存储器,而可以是诸如SD卡之类的合适的外部存储器。
CPU 11根据预先存储在ROM 12b和大容量存储器16中的程序,使用RAM 12a的临时存储功能与各种处理和标签打印机3交换各种信号。
标签打印机
如图2中所示,标签打印机3具有控制电路21、盒保持器22、盒传感器31、通信控制接口23、打印电机32、电机驱动电路33和打印驱动电路34。盒保持器22是安装部分的示例。
盒101被可拆卸地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盒传感器31设置在盒保持器22中,用于根据本领域中已知的合适方法检测盒101的类型。检测方法可以是机械检测或光学或磁检测。
控制电路21设置有ROM 21a、RAM 21b和CPU 21c。RAM 21b设置有打印缓冲器21d。标签打印机3可以通过将控制电路21经由通信控制接口23连接到操作终端2的通信控制接口15来与操作终端2交换信息。CPU 21c是控制器的示例。
盒和盒保持器
图3示出了盒101的详细结构和盒保持器22的相关结构。在图3中,盒101具有壳体101A、第一辊103、第二辊105、色带供应辊107、色带卷取辊(ribbon take-up roller)108和带供给辊109。
第一辊103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101A中的卷轴103A以及卷绕在卷轴103A上的基带102。例如,基带102由粘结粘附层、基层、安装粘附层和剥离层配置成。这些层被顺序地从形成第一辊103的卷绕的基带102的面向内侧面朝向相对侧按所述顺序层合。
第二辊105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101A中的卷轴105A。具有与基带102相同宽度的覆盖膜104绕卷轴105A卷绕。注意的是,虽然为了简化起见在附图中描绘为同心圆,但第一辊103和第二辊105实际上卷绕成螺旋形状。
覆盖膜104和墨带106是打印介质的示例。如上所述,通过将盒101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覆盖膜104、基带102等被间接地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
色带供应辊107送出墨带106。色带卷取辊108卷取已用于打印的墨带106。注意的是,当覆盖膜104是加热时可以产生规定颜色的热敏胶带时,墨带106不是必需的。
带供给辊109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盒101的带排出部分附近。带供给辊109利用压力将基带102粘合到覆盖膜104上,以在传送覆盖膜104时形成打印标签带110。覆盖膜104被带供给辊109和与带供给辊109相对的压力辊24施压。
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和带供给辊驱动轴28设置在盒保持器22中。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被设置用于卷取墨带106的已经用于打印的部分。带供给辊驱动轴28被设置用于传送上述的打印标签带110。打印电机32的驱动力被传输到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和带供给辊驱动轴28,并且色带卷取辊108和带供给辊109被驱动,以与对应的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和带供给辊驱动轴28关联地旋转。CPU 21c经由电机驱动电路33控制打印电机32的驱动。
盒保持器22还设置有打印头29,当覆盖膜104被传送时,打印头29在覆盖膜104上打印规定内容。打印头29是打印部分的示例。
固定叶片25和可移动叶片26沿着打印标签带110的传送路径设置在带供给辊109和压力辊24的下游侧。与固定叶片25相协作地,可移动叶片26在厚度方向上切割穿过打印标签带110。
标签打印机操作的概要
在标签打印机3具有以上结构的情况下,当盒101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时,覆盖膜104和墨带106变成插置在打印头29和与打印头29相对的压板辊30之间。同时,基带102和覆盖膜104插置在带供给辊109和与带供给辊109相对的压力辊24之间。当色带卷取辊108和带供给辊109被驱动以在图3中的相应箭头B和C所指示的方向上同步旋转时,压力辊24和压板辊30旋转。基带102被从第一辊103送出,并被供应到带供给辊109。覆盖膜104被从第二辊105送出,同时打印驱动电路34给打印头29中的多个加热元件通电以在覆盖膜104上打印。色带卷取辊驱动轴27驱动色带卷取辊108,以卷取用于在覆盖膜104上打印的墨带106。
基带102和覆盖膜104的被打印部分一体地粘结在带供给辊109和压力辊24之间以形成打印标签带110,并且打印标签带110被传送到盒101之外。通过固定叶片25和可移动叶片26的协作操作,将打印标签带110的被传送到盒101之外的部分被切断,从而产生打印标签L。
复合标签
在该实施例中,由标签打印机3创建的多个独特不同的打印标签L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彼此粘结。然后,将粘结的标签固定到所期望的物体。即,不同类型的盒101被顺序地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的盒保持器22中,以创建随后彼此重叠的独特不同的打印标签L。此时,例如,可以通过选择性使用设置有不同类型的基带102和覆盖膜104的不同类型的盒101来创建不同带颜色的打印标签L。类似地,可以通过选择性使用具有不同类型的墨带106的不同类型的盒101,在变化打印头29打印的颜色的同时创建打印标签L。注意的是,如果墨带106变化,则用于制成标签的覆盖膜104和基带10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共同的。或者,如果基带102变化,则用于创建标签的覆盖膜104和墨带106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共同的。这些情况被包括在使用不同类型的打印介质的概念中。作为此示例,将参考图4A至图4C描述将三种不同类型的打印标签L粘结在一起的情况。
图4A示出了当两个打印标签重叠时将形成最顶层的一个打印标签LA。在该示例中,禁止标记M1形成在从打印标签带110切割达规定长度的打印标签LA的每个纵向端部上。每个禁止标记M1都具有通过其内部区域的对角线的圆圈。
图4B示出了当两个打印标签重叠时将形成底层的另一打印标签LB。在该示例中,香烟图标M2形成在从打印标签带110切割达规定长度的打印标签LB的每个纵向端部上。另外,文本T1形成在被切割的打印标签LB的纵向中心区域中。每个香烟图标M2描绘了吸烟。文本T1代表“禁止吸烟”。
在该示例中,图4A中示出的打印标签LA是透明的并可以带有颜色。因此,通过将作为顶部标签的打印标签LA与作为底部标签的打印标签LB重叠(粘结在一起),产生图4C中示出的打印标签LL。注意的是,该示例中的打印标签LA和打印标签LB都具有相同的宽度和相同的长度。以下,该实施例中的打印标签LL将被称为“复合标签LL”。另外,打印标签LA将被称为“顶部标签LA”,而打印标签LB将被称为“底部标签LB”。
由于重叠了两个打印标签,在带部分的两个纵向端部上的禁止标记M1和香烟图标M2重叠,以在复合标签LL上配置复合“禁止吸烟”符号M12。另外,文本T1被布置在两个“禁止吸烟”符号M12之间。
换句话说,针对多个层中的每个设置用于创建复合标签LL的打印数据集合,以形成多个标签。在该示例中,针对形成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所需的两层中的每层设置打印数据集合,并且在相应层中形成两个对应的打印图像。
具体地,针对该两层中的最顶层或第一层设置用于打印两端具有禁止标记M1的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并且针对该两层中的底层或第二层设置用于打印两端具有香烟图标M2和“禁止吸烟”文本T1的中间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根据针对第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在顶部标签LA上形成禁止标记M1作为针对第一层的打印图像。根据针对第二层的打印数据集合,香烟图标M2和“禁止吸烟”文本T1形成在中间标签LB上作为针对第二层的打印图像。
实施例的特征
具有以上配置的实施例的一个特征是如上所述的当用标签打印机3基于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形成打印图像以创建多个打印标签L时在操作终端2与标签打印机3之间交换信息的方法。以下,依次描述其中在标签打印机3上创建上述的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作为多个独特不同的打印标签L的情况。
控制过程
将参考图5中的序列图来描述由根据该实施例的操作终端2的CPU 11和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相继地执行的控制过程。打印控制过程的控制终端部分由存储在ROM 12b中的程序中所包括的打印控制程序执行。通过执行该过程,CPU 11实现下面描述的打印控制方法。打印控制过程的标签打印机部分由存储在ROM 21a中的控制程序执行。
在图5的S2中,操作终端2的CPU 11生成用于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例如,对于图4A中示出的顶部标签LA,CPU 11接收禁止标记M1的编辑操作,并生成用于打印禁止标记M1的打印数据集合作为将打印在顶部标签LA上的打印图像。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与用于打印禁止标记M1的墨带106的类型相关。换句话说,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或由该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打印图像(标记M1))与用于打印禁止标记M1的盒101的类型相关。为了实现该相关性,盒101的类型信息可以被包括在该打印数据集合中,或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将打印数据集合或与该打印数据集合对应的打印图像链接到存储在适当的单独位置处的盒101的类型信息。
此时,盒101的类型和包括盒101的墨带106的类型是第一介质类型的示例。禁止标记M1是第一打印图像的示例。打印数据集合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S2的处理是第一数据生成处理的示例。
在S4中,CPU 11针对底部标签LB生成打印数据集合。例如,对于图4B中示出的底部标签LA,CPU 11接收香烟图标M2和文本T1的编辑操作,并生成用于打印香烟图标M2和文本T1的的打印数据集合作为将打印在底部标签LB上的打印图像。类似于顶部标签LA,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或由该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打印图像(图标M2和文本T1))与用于打印香烟图标M2和文本T1的墨带106的类型相关。换句话说,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与用于打印香烟图标M2和文本T1的盒101的类型相关。在以下描述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可以分别用于指定“顶部标签”和“底部标签”。
此时,盒101的类型和盒101中包括的墨带106的类型是第二介质类型的示例。香烟图标M2和文本T1是第二打印图像的示例。打印数据集合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S4的处理是第二数据生成处理的示例。
在该示例中,按所述顺序生成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以及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然而,可以以任意顺序生成用于复合标签LL的多个标签L。
在S5中,CPU 11经由操作界面13接收用于开始打印所生成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开始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创建标签L的顺序是预定的,使得首先创建作为第一层的顶部标签LA,接下来创建底部标签LB。S5的处理是操作接收处理。
在S5之后,在S15中,CPU 11将在S2中生成的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S15的处理是第一数据发送处理的示例。在S20中,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接收针对在S15中发送的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S20的处理是第一数据接收处理的示例。
在S15之后,在S25中,操作终端2的CPU 11向标签打印机3发送用于使用在S15中发送的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执行打印顶部标签LA的打印执行命令。在S30中,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从操作终端2接收在S25中发送的打印执行命令。响应于接收到打印执行命令,在S35中,CPU 21c经由电机驱动电路33驱动打印电机32以传送基带102、覆盖膜104和打印标签带110。此外,CPU 21c经由打印驱动电路34将打印头29通电,以打印顶部标签LA。下文中,基带102、覆盖膜104和打印标签带110的传送可被称为带传送。
在S25中发送打印执行命令之后,在S45中,CPU 11向标签打印机3发送在S4中生成的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S45的处理是第二数据发送处理的示例。在S50中,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接收在S45中发送的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并将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S50的处理是第二数据获取处理的示例。
本实施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如图5中所示,至少在S35中的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完成之前,执行在S45和S50中的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发送和接收。另外,在S50中接收到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并且在S35中完成顶部标签LA的打印之后,在S55中,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向操作终端2发送通知顶部标签LA的打印已完成的打印完成通知。
因接收到在S55中发送的打印完成通知而被触发,在S60中,操作终端2的CPU 11将表示顶部标签LA的打印已完成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器14上。
如上所述,用于打印顶部标签LA的墨带106的类型与用于打印底部标签LB的墨带106的类型不同。因此,在S60之后,在S65中,CPU 11确定是否更换了作为打印介质的覆盖膜104和墨带106,也就是说,是否更换了盒101。可以通过从诸如设置在标签打印机3中的盒传感器31之类的检测传感器获取信息或者通过从用户接收指示是否更换盒的信息来进行该确定。当确定更换盒时(S65:是)时,CPU 11前进至S75。在S65中,CPU 11等待更换盒101,而在S65中做出否(NO)确定。
在S75中,CPU 11向标签打印机3发送用于使用在S45中发送的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执行打印底部标签LB的打印执行命令。该打印执行命令是打印开始命令的示例。S75的处理是命令发送处理的示例。在S80中,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从操作终端2接收在S75中发送的打印执行命令。S80的处理是命令接收处理的示例。如图5中所示,S75和S80中的打印执行命令的发送和接收是在S35中的顶部标签LA打印完成之后执行的。响应于接收到打印执行命令,在S85中,CPU 21c驱动打印电机32以进行带传送,并且将打印头29通电以打印底部标签LB。
在S85中打印底部标签LB完成之后,在S90中,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向操作终端2发送通知底部标签LB的打印已完成的打印完成通知,处理结束。
因接收到在S90中发送的打印完成通知而被触发,在S95中,操作终端2的CPU 11将表示底部标签LB的打印已完成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器14上,处理结束。
实施例的效果
如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对于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包括禁止标记M1的打印图像与将用于打印该打印图像的盒101的类型相关。相对于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包括香烟图标M2和文本T1的打印图像与将用于打印该打印图像的盒101的类型相关。
在S15中,操作终端2发送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并且标签打印机3基于从操作终端2发送的打印数据集合来开始打印顶部标签LA。在S45中,操作终端2发送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并且在S50中,标签打印机3接收所发送的打印数据集合。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用标签打印机3打印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完成之前,执行在S45和S50中的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发送和接收。在顶部标签LA的打印完成之前,标签打印机3接收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部分。因此,与在用标签打印机3完成顶部标签LA的打印之后发送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相比,完成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的打印所需的时间段可以减少发送和接收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所需的时间段。
具体地,在S75中,操作终端2基于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来发送打印底部标签LB的打印执行命令,并且在S80中,标签打印机3接收打印执行命令。在接收到该打印执行命令之后,标签打印机3开始打印底部标签LB。这里,在打印顶部标签LA完成之后,在S75和S80中发送和接收打印执行命令。也就是说,在打印顶部标签LA完成之前发送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而在打印顶部标签LA完成之后发送打印底部标签LB的打印执行命令。因此,完成打印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所需的时间段可以减少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从操作终端2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的时间段。
在打印顶部标签LA完成之后发送打印底部标签LB的打印执行命令意指在标签打印机3中等待完成打印底部标签LB的准备之后发送打印执行命令。因此,当用于创建顶部标签LA的盒101当前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上时,通过使用当前被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上的盒101,可以防止香烟图标M2和接下来将打印的文本T1被错误地打印在标签L上。
第一实施例的变型
虽然已经参考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本文中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在下面的描述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零件和部件相同的零件和部件被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指定,以避免重复描述。
(1-1)考虑标签打印机中的打印缓冲器的存储容量的情况
在标签打印机3在打印顶部标签LA期间接收到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在打印缓冲器21d中需要用于存储两个打印数据集合的相对高的存储容量。在该变型(1-2)中,考虑到这一点,确定是否可以在打印缓冲器21d中保留一定大小的存储容量。在不能保留存储容量的情况下,操作终端2在等待顶部标签La的打印完成之后,将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
将参考图5和图6中示出的序列图来描述由根据该变型的操作终端2的CPU 11和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相继地执行的控制过程。该变型的控制过程从图6中示出的S2开始,并从S12的处理分支,通向图5中示出的S15的处理和图6中示出的S15的处理。
如图6中所示,CPU 11在与图5中示出的处理类似地执行S2、S4和S5的处理之后前进至S12。在S12中,操作终端2的CPU 11基于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确定在发送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之后针对下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是否可以被连续地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可以通过确定通过从规定值减去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而获得的差值是否小于规定阈值来进行该确定。这里,通过考虑(或取决于)打印缓冲器21d的最大存储容量来确定规定值。换句话说,该确定是用于确定针对下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是否可以被另外存储在当前存储了针对上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缓冲器21d中,并且因此是存储判断处理的示例。在可以发送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S12:是),CPU 11前进至图5中示出的S15,并执行图5中示出的后续处理,如上所述。
在不可以发送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S12:否),CPU 11前进至图6中示出的S15,执行处理S20、S25和S30,此后在S35中,打印顶部标签LA,类似于图5中示出的处理。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该变型中,S55和S60的处理在S45和S50的处理之前。也就是说,在该变型中,在S35中顶部标签LA的打印完成之后,在S55中,CPU 21c向操作终端2发送用于通知顶部标签LA的打印已完成的打印完成通知。因接收到打印完成通知而被触发,在S60中,操作终端2的CPU 11将表示顶部标签LA的打印已完成的画面显示在显示器14上。
在S60的处理之后,执行S45和S50的处理。也就是说,在S45中,CPU11向标签打印机3发送在S4中生成的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并且在S50中,标签打印机3从操作终端2接收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S45的处理是第三发送处理的示例。
与图5中示出的处理相同,在S45的处理之后,由操作终端2执行S65至S95的处理,在S50的处理之后,由标签打印机3执行处理S89至S90,并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该变型的效果
在该变型中,在S12中,标签打印机3基本上判断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缓冲器21d是否可以存储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在打印缓冲器21d不能存储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在标签打印机3完成顶部标签LA的打印之后,在S45中,将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发送给标签打印机3。因此,即使在打印缓冲器21d中没有足够容量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印底部标签LB。
(1-2)一次性发送所有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
在第一实施例中,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与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分别地从操作终端2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在该变型(1-2)中,从操作终端2一次性向标签打印机3发送所有打印数据集合。
将参考图5和图7中示出的序列图来描述由根据该变型的操作终端2的CPU 11和标签打印机3的CPU 21c相继地执行的控制过程。
在图7中示出的控制过程中,执行的是S16和S22的处理,而不是图5中示出的S15和S20的处理。在下面的描述中,指定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二者的“顶部标签和底部标签”将被称为与以上定义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一致的“所有层”。
在S16中,将所生成的所有打印数据集合(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和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一次性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S16的处理是第一数据发送处理的示例和第二数据发送处理的示例。在S22中,标签打印机3的CPU2c一次性接收在S16中发送的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和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S22的处理是第一接收处理的示例和第二接收处理的示例。
在S16和S22的处理之后,操作终端2和标签打印机3与图5中示出的控制过程类似地执行S25、S30和S35的处理。在S35中顶部标签LA的打印完成之后,与图5中示出的控制过程类似地执行S55和S60的处理。此后,操作终端2与图5中示出的控制过程类似地执行S65的处理并且标签打印机3执行S80至S90的处理,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该变型的效果
在该变型中,在S16中,在S35中标签打印机3完成顶部标签LA的打印之前,将所有针对顶部标签LA的打印数据集合和针对顶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与在用标签打印机3完成顶部标签LA的打印之后发送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相比,完成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的打印所需的时间段可以减少发送和接收针对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所需的时间段。在该变型中,创建多个打印标签(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的顺序不必是预定的。即使在这种顺序不是预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上述效果。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控制过程是可以应对诸如创建打印标签的顺序不是预定的情况以及创建了并非复合标签的普通标签的情况之类的情况的总体控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配置与图1至图3中示出的配置相同,并且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操作终端的控制过程
将在参考图8至图11中示出的流程图的同时描述由操作终端2的CPU 11执行的控制过程。
如图8中所示,在S105中,CPU 11经由操作界面13接收用于开始打印多个打印标签L的打印开始命令。S105的处理是操作接收处理的示例。
接下来,在S107中,CPU 11生成针对作为创建对象的多个打印标签的打印数据集合。S107的该处理相当于图5中示出的处理S2和S4的组合。如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打印数据集合(或由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打印图像数据)与墨带106的类型(也就是说,具有墨带106的盒101的类型)相关。S107的处理是第一数据生成处理的示例和第二数据生成处理的示例。
在S110中,CPU 11进行打印层决定处理。在通过重叠多个打印标签L来创建复合标签LL的情况下,针对多个打印标签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对应于(或定义)多个层中的相应层。打印层决定处理用于从多个层当中决定作为当前打印对象的层。图9示出了例示打印层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9的S111中,CPU 11确定多个打印标签L的打印顺序是否是预定的(或先前固定的)。在打印顺序是预定的情况下(S111:是),在S112中,CPU 11参照表示预定打印顺序的打印顺序列表,并且在S113中,基于打印顺序列表来决定作为当前打印对象的层。这里,以规定方法生成打印顺序列表,此后将其存储在诸如ROM 12b之类的适当位置。另一方面,在打印顺序不是预定的情况下(S111:否),CPU11前进至S114。
在S114中,CPU 11确定在该时刻未打印层的数量是否为1(或者在该时刻未打印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数量是否为1)。在未打印层的数量为1层的情况下(S114:是),CPU 11前进至S113。在S113中,CPU 11因此决定该未打印层是打印对象。另一方面,在未打印层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S114:否),CPU 11前进至S115。
在S115中,CPU 11基于标签打印机3的盒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经由通信控制接口23和通信控制接口15获取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的类型信息。
随后,在S116中,CPU 11搜索与获取结果(当前被安装的盒10的类型信息)对应的层。具体地,CPU 11从针对未打印的所有多个打印标签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当中,搜索与S115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相关的打印数据集合。在S116中CPU 11不能找到与在S115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相关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CPU 11可以返回到S115,重复S115和116的处理。在重复S115和S116的处理的同时,打印机3完成在S120中已经发送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并且打印机3中的盒101被替换为另一个。在打印机3中更换了另一盒101的情况下,在S115中,CPU 11获取另一盒101的类型信息,并且在S116中,搜索与新获取的类型信息相关的打印数据集合。在S113中,CPU 11决定在搜索中找到的打印数据集合是将打印的层(或当前打印对象)。
在S113中决定了层之后,CPU 11结束该例程,前进至图8中示出的S120。在S120中,CPU 11发送与作为待打印层(或作为打印对象)的在S110中决定的层对应的打印数据集合。S120的处理是第一数据发送处理的示例和第二数据发送处理的示例。注意的是,在CPU 11在完成(随后描述的)S140的打印数据发送等待处理之后返回到S120的处理以及在S142中做出“否”确定之后执行S144和S146的处理的情况下,S120的处理不是第二数据发送处理的示例,而是第三数据发送处理的示例。
在S120之后,在S125中,CPU 11确定此时是否打印了所有创建对象的打印标签L,也就是说,确定此时是否打印了所有层。在打印了所有层的情况下(S125:是),CPU 11结束该处理流程。在仍有至少一个未打印层的情况下(S125:否),CPU 11前进至S130。
在S130中,CPU 11执行与S110的处理相同的打印层决定处理,以决定作为下一个打印对象的层。在S130之后,在S140中,CPU 11执行打印数据发送等待处理。图10是例示了打印数据发送等待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10的S142中,CPU 11确定在此时已经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数据集合之后针对接下来将打印的打印标签L的打印数据集合是否可以被连续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如上所述,可以通过确定通过从规定值减去此时发送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而获得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规定阈值来进行该确定。这里,通过考虑打印缓冲器21d的最大存储容量来确定规定值。在可以进行打印数据集合的连续发送的情况下(S142:是),CPU 11结束图10中示出的例程并返回到图8的S120,以发送打印数据集合。在此时没有发送打印数据集合并且将发送第一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在S142中做出“是”的确定。另一方面,在不可以进行打印数据集合的连续发送的情况下(S142:否),CPU 11前进至S144。S142的处理与S122类似地是存储判断处理的示例。
在S144中,CPU 11经由通信控制接口15和通信控制接口23访问标签打印机3,并从标签打印机3获取指示标签打印机3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具体地,状态信息指示标签打印机3当前是否正在执行打印。
在S144之后,在S146中,CPU 11确定是否从标签打印机3接收到用于通知打印标签L的打印已完成的打印完成通知。在未接收到打印完成通知的情况下(S146:否),CPU 11返回到S144。在接收到打印完成通知的情况下(S146:是),CPU11结束该例程,返回到图8中示出的S120。当在S144中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指示标签打印机3当前不在执行打印时,CPU 11可以确定接收到打印完成通知。
标签打印机的控制过程
将在参考图11至图13中示出的流程图的同时描述由标签打印机3执行的控制过程。在第二实施例中,标签打印机3在未接收到打印开始命令的情况下基于所获取的打印数据集合开始打印。
图11中示出的处理流程在开始接收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并将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时开始。这里,从操作终端2发送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在S150中,CPU 11执行盒验证处理。
图12是例示了盒验证处理的流程图。在S152中,CPU 21c获取被包括在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的对象打印图像的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中或者与其链接的盒的类型信息。换句话说,CPU 21c获取与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的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对象打印图像链接的盒的类型信息。盒101的类型或设置在盒101中的墨带的类型是第一介质类型的示例。
在S152之后,在S154中,CPU 21c基于盒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来获取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的类型。
在S156中,CPU 21c确定在S152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是否与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的类型匹配。在类型信息与当前被安装的盒101的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S156:否),CPU 21c前进至S158。
在S158中,CPU 21c等待用户用另一个盒101更换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例如,在通过常规方法检测到当前被安装的盒101被从盒保持器22取出了并将另一个盒101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情况下,CPU 21c从S158返回到S152。
另一方面,在S152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与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的类型匹配的情况下(S156:是),CPU 21c结束该例程,返回到图11中示出的S160。
在S160中,CPU 21c开始经由电机驱动电路33驱动打印电机32以开始带传送。此后,在S165中,在保持带传送的同时,经由打印驱动电路34将打印头29的加热元件通电,从而开始打印由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的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对象打印图像。此后,在S170中,CPU 21c确定对象打印图像的打印是否已完成。在打印对象图像未完成的情况下(S170:否),CPU 21c等待,使得继续进行对象打印图像的打印。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继续打印对象打印图像的状态下假定有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一种情况是接收到针对下一个对象打印图像的下一个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部分并将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另一种情况是既没有接收到该打印数据集合的部分也没有接收到整个打印数据集合并因此将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如随后描述的,在S175中,CPU 21c进行确定,并且S175中的确定的结果取决于这里描述的两种情况。
在打印对象打印图像已完成的情况下(S170:是),在S172中,CPU 21c向操作终端2发送打印完成通知,并前进至S175。
在S175中,CPU 21c确定在打印缓冲器21d中是否存储了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部分。在打印缓冲器21d中既没有存储打印数据集合的部分也没有存储整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S175:否),在S197中,停止驱动打印电机32,结束该处理流程。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存储了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部分的情况下(S175:是),CPU 21c前进至S180,执行模式确定处理。
图13是例示了模式确定处理的流程图。在S182中,CPU 21c与S152类似地获取被包括在针对下一个对象打印图像的打印数据集合中或与其联接的盒的类型信息。换句话说,CPU 21c获取与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的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下一个对象打印图像链接的盒的类型信息。针对完成了打印的打印图像的打印数据集合是第一打印数据的示例。针对下一个对象打印图像的打印数据集合是第二打印数据的示例。由S182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指示的盒101的类型或设置在该盒101中的墨带106的类型是第二介质类型的示例。
在S182之后,在S184中,CPU 21c与S154类似地基于盒传感器31的检测结果来获取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的类型。
在S184中,CPU 21c确定在S182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是否与S184中检测到的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的类型匹配。在S182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与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的类型匹配的情况下(S186:是),在S188中,CPU 21c将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模式设置为连续打印模式,并结束该例程,前进至图11中示出的S190。在连续打印模式下,在接收到针对下一个打印对象的打印数据集合的其余部分的同时,可以开始接收到的针对下一个打印对象的打印数据集合的部分的打印。
在S182中获取的类型信息与检测到的当前被安装的盒101的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S186:否),在S189中,CPU 21c将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模式设置为累积打印模式,并结束该例程,返回到图11的S190。在累积打印模式下,在接收到下一个打印对象的整个打印数据集合之后,开始打印。
在图11的S190中,CPU 21c确定打印模式是否被设置为累积打印模式。在打印模式被设置为连续打印模式的情况下(S190:否),CPU 21c返回到S165。在打印模式被设置为累积打印模式的情况下(S190:是),在S195中,CPU 21c停止在S160中开始的打印电机32的驱动以停止带传送,等待接收盒101与另一个盒,并等待接收打印数据集合的其余部分。在S195之后,CPU 21c返回到S150。
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具体地,在图11中示出的处理流程开始时,在S120中从操作终端2发送与在图8的S110中首先决定的层对应的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并且标签打印机3开始接收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并将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
在S142中做出“是”确定的情况下,在针对第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之后,在S120中还从操作终端2发送针对下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当在图11的S165中开始的打印未完成并且在S170中做出“否”确定时,标签打印机3接收针对下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部分并将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中。
也就是说,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中示出的控制处理类似地,至少在标签打印机3完成针对第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之前,执行从操作终端2发送针对下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以及由标签打印机3接收该针对下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因此,在对应于第一层的打印标签L的打印完成之前,标签打印机3接收针对下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部分。因此,与在标签打印机3完成对应于第一层的打印标签L的打印之后对应于下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从操作终端2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的情况相比,完成对应于第一层和下一层的两个标签的打印所需的时间段可以减少发送和接收对应于下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所需的时间段。
在第二实施例中,多个层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层。注意的是,在多个层的打印顺序是预定的并因此在图9的S111中做出“是”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方法并获得上述效果。
可替换地,即使在多个层的打印顺序不是预定的情况下,如果未打印层的数量为1并且因此在S114中做出“是”确定,则也可以获得上述效果。
具体地说,在多个层的打印顺序取决于安装在标签打印机3中的盒101并且尚未打印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被存储在标签打印机3中的情况下,在找到与在S115中获取的类型信息相关的打印数据集合之前,未决定下一个打印对象的打印数据集合。这里,在S115中,可以在安装针对下一个对象图像的盒101之后,获取盒101的类型信息。因此,在S116中在获取了针对下一个打印对象的盒101的类型信息并且决定打印数据集合是下一个打印对象之后,将所决定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然而,在未打印数据集合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可以在不进行S115和S116的情况下决定针对下一个打印对象的打印数据集合。
为了实现这一点,在S114中进行确定。在未打印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数量变为1的情况下,可以在最近发送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完成之前,发送未打印的打印数据集合。因此,标签打印机3基于最近发送的打印数据集合来打印标签L的时间段与标签打印机3接收下一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时间段至少部分重叠。因此,完成所有打印标签L的打印所需的时间段可以因该重叠时段而减少。
如图7中示出的变型(1-2)中描述地一次性将所有打印数据集合从操作终端2发送到标签打印机3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打印了第一层的打印标签L之后将打印的其余打印标签L的打印顺序没有被特别确定的情况下,也一次性发送所有打印数据集合。因此,完成所有标签L的打印所需的时间段肯定可以减少。
在第二实施例中,CPU 11实质上确定针对这两层的两个打印数据集合是否可以被存储在标签打印机3的打印缓冲器21d中。在不能存储该两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S142:否),在S146中,在从标签打印机3接收到针对这两层中的第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完成通知之后发送针对下一层的打印数据集合,并且在S146中做出“是”确定。因此,与图6中示出的变形行驶(1-1)类似地,即使在打印缓冲器21d中没有足够容量的情形下,也可以打印针对各层的打印数据集合。
另一方面,在通过重叠并粘结多个打印标签L来创建复合标签LL的复合标签打印情形下,极有可能在打印第一个打印标签之后和打印下一个打印标签L之前用另一个盒更换盒10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仅在用另一个盒更换盒101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打印标签L的打印,因此在等待盒更换期间完成针对层的打印数据集合的其余部分的接收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在打印将针对被独立使用的一层的单个打印标签的普通标签打印情形下,不需要等待更换盒101。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在S182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与S184中检测到的盒101的类型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情形是普通标签打印情形而不是复合标签打印情形,并且将打印模式设置为连续打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1的S190中做出“否”确定。因此,在接下来执行的S165的处理中,即使在标签打印机3当前正在接收打印数据集合的其余部分的情况下,CPU 21c也可以在不停止打印电机32的情况下快速地开始打印已经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的部分,由此可以快速地执行整个处理。
另一方面,在S182中获取的盒的类型信息与S184中检测到的盒101的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当前情形是需要更换盒101的复合标签打印情形,因此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累积打印模式。因此,在图11的S190中做出“是”确定,并且在S195中,CPU 21c在接收到下一个打印数据集合的其余部分时停止打印电机32以等待更换盒101,由此增强效率。在打印系统1仅支持普通标签打印情形的可料想到的情况下,每当与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盒的类型信息与当前被安装在盒保持器22中的盒101的类型不匹配时,将出现错误。在这样的可料想到的情况下,用户必须进行麻烦的任务来解决与错误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设置连续打印模式和累积打印模式。在S182中获取并与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盒101的类型信息与S184中检测到的盒101的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打印模式被设置为累积打印模式,由此避免了出现错误。
根据第二实施例,在用户选择用于复合标签的打印标签的情况和用户选择打印普通标签的情况二者下,都可以进行适当的打印。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累积打印模式下,图11的处理按以下顺序执行:S175→S180→S190→S195,此后返回到S150。在S150(S156)中,当与已经被接收到并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的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盒101的类型信息与当前被安装的盒101的类型匹配时,CPU21c做出“是”确定,在S165中,在S160的处理之后打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因此,在累积打印模式下,因确定了与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盒101的类型信息与当前被安装的盒101的类型匹配,可以触发开始打印。也就是说,可以在未独立接收打印开始命令的情况下开始打印。
限制打印数据的数据大小的变型
在如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地从操作终端2向标签打印机3发送所有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用于存储数据的打印缓冲器21d的存储容量通常根据标签打印机3的型号而变化。
在从多个打印标签L创建复合标签的情况下,其数据大小随着将覆盖的标签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变型中,在S2和S4(图5至图7)或S107(图8)中针对多个打印标签L生成多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取决于将覆盖的标签的数量限制各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将在参照图14和图15的同时描述该配置的细节。
将在参照图14的同时描述在S2和S4(图5至7)或S107(图8)中由操作终端2的CPU11执行的本变型的控制处理。用于创建打印标签L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随着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这里,面积是打印标签的宽度与打印标签的长度的乘积。在该示例中,打印标签L的长度被设置为限制数据大小的变量。
如图14所示,在S205中,操作终端2的CPU 11经由通信控制接口15和通信控制接口23访问标签打印机3,以获取打印缓冲器21d的数据容量。具体地,该数据容量被以宽度W和长度LEN的形式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打印缓冲器21d的数据容量指示可用于在标签打印机3中打印打印标签L的存储容量,因此S205的处理是容量指定处理的示例。
在S205之后,在S210中,获取总覆盖标签数量。这里,总覆盖标签数量是将为了复合标签LL覆盖并在此时被编辑的多个标签L的数量。
在S215中,CPU 11获取由在此时编辑的多个标签L配置成的复合标签LL的宽度B。宽度B相当于用于构成复合标签的各打印标签L的宽度。
在S215之后,在S220中,CPU 11确定乘积n×B是否小于在S205中获取的宽度W。这里,乘积n×B是在S210中获取的总覆盖标签数量n与在S215中获取的宽度B的乘积。
在乘积n×B小于或等于宽度W(n×B≤W)的情况下(S220:是),在S225中,CPU11保持(或不改变)长度限制值Lmax,并前进至S235。这里,长度限制值Lmax是在此时预定的并用于限制各打印标签L的长度,使得将针对打印标签L生成的打印数据集合的大小受限制。具体地,长度限制值Lmax是预定的,使得将针对用于构成复合标签LL的多个标签L生成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总数据大小小于或等于规定大小。这里,在该示例中,规定大小是可以存储在打印缓冲器21d中的数据大小。
另一方面,在乘积n×B大于宽度W(n×B>W)的情况下(S220:否),CPU 11前进至S230。在S230中,CPU 11改变在此时确定的长度限制值Lmax,使得通过使用在S204中获取的n、B、W和长度LEN(如下地,Lmax=LEN×W/(n×B),长度限制值Lmax减小。因此,取决于(宽度W)×(长度LEN)/(总覆盖标签数量n)来确定规定大小。CPU 11前进至S235。
在S235中,CPU 11获取在此时编辑的打印标签L的长度La。
在S235之后,在S240中,CPU11确定在S235中获取的长度La是否小于或等于在S225或S230中确定的长度限制值Lmax。
在长度La大于长度限制值Lmax的情况下(La>Lmax)(S240:否),在S245中,CPU 11生成通知标签的长度大于最大长度的消息,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器14上。在用户经由操作界面13响应于所显示的消息而进行减小长度La的检查操作的情况下,在接下来执行的S250中做出“是”确定,处理转向S235。另一方面,在S235中获取的长度La小于或等于长度限制值Lmax的情况下(La≤Lmax)(S240:是),CPU 11结束该处理流程。在编辑打印标签L的同时,可以重复执行图14中示出的处理。通过如上所述地限制各标签L的长度,生成针对用于复合标签LL的多个标签L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使得多个打印数据的组合的总数据大小小于或等于标签打印机3的存储容量。
图15A和图15B示出了与图14中示出的一系列处理有关的操作终端2的显示器14上的显示示例。具体地,图15A示出了具有标签字段14e的编辑画面,该编辑画面用于编辑图4A中示出的标签LA以针对其生成打印数据集合。图15B示出了具有标签字段14f的编辑画面,该编辑画面用于编辑图4B中示出的底部标签LB以针对其生成打印数据集合。标签字段14e和14f分别包括表示顶部标签LA的顶部标签图像IA和表示底部标签Lb的底部标签图像IB。图15A和图15B中示出的编辑画面中的每个包括用于指定图15A的标签字段14e的“标记”选项卡和用于指定图15B的标签字段14f的“禁止吸烟”选项卡。当操作“标记”选项卡或“禁止吸烟”选项卡时,切换显示器14以显示对应的标签字段(14e或14f)。
图15A和图15B中示出的编辑画面中的每个包括型号显示字段14a、宽度显示字段14b和长度显示字段14c。型号显示字段14a例如用于表示标签打印机3的型号名称“PP-2000”。打印缓冲器21d的数据容量由在型号显示字段14a上显示的型号唯一地指定,并在S205中获取。
图15A和图15B中示出的编辑画面一般设置有“标记”选项卡和“禁止吸烟”选项卡。标签的数量相当于在S210中获取的总覆盖标签数量n。
在该示例中,宽度显示字段14b显示当前编辑的打印标签的宽度。在宽度显示字段14b中,在该示例中,将宽度24mm设置为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二者的宽度。顶部标签图像IA和底部标签图像IB以表示设定宽度24mm的尺度显示。宽度24mm相当于在S215中获取的复合标签LL的宽度B。
长度显示字段14c显示当前编辑的打印标签L的长度。在长度显示字段14c中,在该示例中,将长度120mm设置为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二者的长度。顶部标签图像IA和底部标签图像IB以表示设定长度120mm的尺度显示。长度120mm相当于在S235中获取的长度La。
在顶部标签图像IA和底部标签图像IB中,表示长度限制值Lmax的范围与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一起显示。在该示例中,长度限制值Lmax被设置为100mm。100mm的值相当于图14中示出的S225或S230中设置的值。在这种情况下,作为La>Lmax的确定的结果,消息“警告!打印图案的大小超过最大长度。”显示在顶部标签图像IA中的消息14d中。图15B中示出的编辑画面也可以显示消息14d。在图14的S245中生成消息14d。
如图15A和图15B的示例中所示,用于构成复合标签LL的所有多个数据集合的大小都受限制。仅对至少一个打印数据集合限制打印数据的大小可能就足够了,因此可能没有必要限制所有打印数据集合的大小。因此,与在创建所有多个标签L时不限制数据大小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该变型的效果
在该变型中,当在S2和S4(图5至图7)或S107(图8)中生成针对用于构成复合标签的打印标签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时,限制至少一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具体地,在图5至图7的S2和S4中生成多个数据集合的情况下,用于顶部标签LA和底部标签LB的打印数据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大小受限制。执行数据大小的限制,使得针对用于构成复合标签LL的多个标签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总数据大小小于或等于规定大小。数据大小的这种限制降低了由于标签打印机3消耗的存储器大小(诸如,打印缓冲器21d消耗的存储器大小)的增加而导致的存储器溢出的可能性。
可以如下地修改本变型。也就是说,在图8的S107的情况下,标签打印机3可以设置有两种打印模式。一种模式是复合标签模式,另一种模式是普通模式。复合标签模式用于以下的情况:基于多个层之一的各打印图像由不同的盒101中的覆盖膜104和墨带106打印,以创建用于合成将使用的复合标签的多个打印标签L。普通模式是用于以下的情况:针对一层的打印图像由一个盒101的覆盖膜104和墨带106打印,以创建将单独使用的一个打印标签L。也就是说,当仅使用由单层构成的标签时,设置普通模式,而当使用由多个层构成的复合标签时,设置复合标签模式。复合标签模式是第一打印模式的示例,普通模式是第二打印模式的示例。
在这种情况下,在复合标签模式下,根据上述方法,通过限制多个打印标签L中的至少一个的最大长度来限制打印数据大小。在普通模式下,长度不受限制。换句话说,复合标签模式下的多个打印标签L中的每个的最大长度比普通模式下的打印标签L的最大长度短。
设置有复合标签模式和普通模式的配置具有以下描述的技术含义。即,在复合标签模式下,因为标签打印机3需要存储多个层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所以要消耗的存储器大小增加。因此,可以在复合标签模式下创建的打印标签L的最大长度被设置为比在普通模式下的打印标签L的最大长度短。通过限制在复合标签模式下创建的多个打印标签中的至少一个的长度,用于多个打印数据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消耗的存储器大小减小,由此减小了标签打印机3中的多个打印数据集合整体消耗的存储器大小。
其它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与基带102分离的覆盖膜104上进行打印,此后将覆盖膜104与基带102粘结。然而,打印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基带中设置的打印带层上进行打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将覆盖膜粘结到基层。
图5至图12和图15中例示的顺序图和流程图中示出的处理不限于此,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个或多个处理并且可以从其中删除一个或多个处理,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修改处理顺序。
可以组合实施例中的方法及其变型。
此外,尽管没有独立例示,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公开可以利用各种修改形式来实现。

Claims (12)

1.一种存储有程序指令集合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指令集合被安装在计算机上并由所述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被设置在被配置为连接到打印机的终端设备中,所述程序指令集合包括:
进行操作接收处理,所述操作接收处理用于:经由操作界面接收用于开始打印由多个打印数据集合中的各个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多个打印图像的打印开始操作,所述多个打印图像中的每个打印图像是要在所述打印机中使用不同的打印介质被打印的,所述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包括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一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一打印图像,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二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二打印图像;
进行第一数据发送处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处理用于:响应于在所述操作接收处理中接收到所述打印开始操作,将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所述打印机;以及
进行第二数据发送处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处理用于:将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所述打印机,基于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所述第二打印图像是要在打印所述第一打印图像之后被打印的,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处理是在所述打印机完成打印所述第一打印图像之前进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
进行命令发送处理,所述命令发送处理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处理中将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所述打印机之后,将用于开始打印基于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所述第二打印图像的打印开始命令发送到所述打印机,
其中,所述打印开始命令是在所述打印机完成打印所述第一打印图像之后在所述命令发送处理中发送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
存储判断处理,所述存储判断处理用于判断在所述打印机中设置的缓冲区是否能够存储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
其中,在判断出所述缓冲器能够存储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处理在所述打印机完成打印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之前发送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
其中,在判断出所述缓冲器不能够存储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处理,
其中,所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进行第三数据发送处理,所述第三数据发送处理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缓冲器不能够存储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所述打印机,
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发送处理是在所述打印机完成打印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之后进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在所述多个打印数据集合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并且在使用所述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当中的第一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完成之后确定用于打印所述多个打印图像的打印顺序的情况下,在只剩下一个打印数据集合未被打印时并且在所述打印机完成打印基于最后被发送到所述打印机的打印数据集合的打印图像之前,所述第一数据发送处理将未被打印的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所述打印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在所述打印机完成打印所述第一打印图像之前,所述第一数据发送处理将包括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全部的所述打印数据集合发送到所述打印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
进行第一生成处理,所述第一生成处理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以及
进行第二生成处理,所述第二生成处理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发送处理发送在所述第一生成处理中生成的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处理发送在所述第二生成处理中生成的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生成处理和所述第二生成处理分别生成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使得通过限制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和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数据大小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总数据大小小于或等于规定数据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程序指令集合还包括:
进行容量指定处理,所述容量指定处理用于指定在打印期间可用的所述打印机的存储器的容量,
其中,所述规定数据大小是在所述存储器的所述容量中能够存储的数据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打印机被配置为设置第一打印模式和第二打印模式中的一个选择性的打印模式,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下,分别与多个层对应的所述多个打印图像中的每个打印图像是使用不同的打印介质打印的以创建多个打印物,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下,在打印介质上打印与单个层对应的一个打印图像以创建一个打印物,
其中,在所述第一打印模式中创建的所述多个打印物中的一个打印物的最大长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打印模式中创建的所述一个打印物的最大长度。
9.一种打印机,包括:
安装部,在所述安装部中能够安装打印介质;
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配置为打印由多个打印数据集合中的各个打印数据集合表示的多个打印图像,所述多个打印图像中的每个打印图像是要在所述打印机中使用不同打印介质类型被打印的,所述多个打印数据集合包括第一打印数据集合和第二打印数据集合,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一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一打印图像,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表示与第二打印介质类型相关的第二打印图像;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
第一数据接收处理,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处理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打印数据集合;以及
第二数据接收处理,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处理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基于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所述第二打印图像是要在打印所述第一打印图像之后被打印的,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处理是在完成打印所述第一打印图像之前进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命令接收处理,所述命令接收处理用于:在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处理中接收到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之后,接收用于开始打印基于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的所述第二打印图像的打印开始命令,
其中,所述打印开始命令是在完成打印所述第一打印图像之后被接收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打印模式设置为累积打印模式和连续打印模式中的一个选择性的打印模式,
其中,在所述累积打印模式中,所述打印部在接收到作为打印对象的整个打印数据集合之后开始打印所述打印数据集合,而在所述连续打印模式中,即使在所述打印机接收到所述打印数据集合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所述打印机也能在对所述打印数据集合的其余部分进行接收的同时使用接收到的所述打印数据集合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而开始打印所述打印数据集合,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模式设置处理,
其中,在所述模式设置处理中,在与在所述第二接收处理中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所述第二打印介质类型和当前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类型匹配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打印模式设置为所述连续打印模式,并且
其中,在所述模式设置处理中,在与在所述第二接收处理中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所述第二打印介质类型和当前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的所述打印介质的所述类型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打印模式设置为所述累积打印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
其中,在在所述模式设置处理中设置所述累积打印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打印部打印所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所述存储器已经存储了所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并且与所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集合相关的打印介质类型和当前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中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类型匹配。
CN202110862510.XA 2020-07-30 2021-07-29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打印机 Pending CN1140639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9393 2020-07-30
JP2020129393A JP7486053B2 (ja) 2020-07-30 2020-07-30 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3941A true CN114063941A (zh) 2022-02-18

Family

ID=8000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2510.XA Pending CN114063941A (zh) 2020-07-30 2021-07-29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0615B2 (zh)
JP (1) JP7486053B2 (zh)
CN (1) CN11406394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2585B2 (ja) 1998-09-29 2006-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2002244823A (ja) 2001-02-14 2002-08-30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US7195689B2 (en) * 2003-08-15 2007-03-27 Nashua Corporation Double-sided labe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JP2005085021A (ja) 2003-09-09 2005-03-3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画像入力装置
JP2005322039A (ja) 2004-05-10 2005-11-17 Noritsu Koki Co Ltd 写真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US8593653B2 (en) * 2006-03-31 2013-11-26 Konica Minolta Laboratory U.S.A., Inc. Print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views
JP2010017937A (ja) 2008-07-10 2010-01-2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6531599B2 (ja) 2015-09-30 2019-06-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35579A1 (en) 2022-02-03
JP7486053B2 (ja) 2024-05-17
US11630615B2 (en) 2023-04-18
JP2022026093A (ja)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1532B (zh) 标贴卷带、标贴卷带带盒和标贴生产设备
JP4561745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JP4613839B2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5034179B2 (ja) 台紙レスラベルプリンタ、及び台紙レスラベル用紙の切断方法
JP2007007962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制御方法
CN101460311A (zh) 标记标签产生设备
JP4406846B2 (j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CN101670713B (zh) 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CN101089920A (zh) 标签体和标签体生产设备
JP2008021282A (ja) ラベル体及びラベル体作成装置
CN114063941A (zh)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打印机
US20190235432A1 (en) Edit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14055965A (zh)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打印设备及其创建打印标签的方法
JP4720138B2 (j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タグテープロール、及びタグテープロールカートリッジ
US11574157B2 (en) Printer printing sets of print data in order which depends on mounted medium type
US20220035584A1 (en)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for using printing devices to create print labels to be used in overlaid state
JP2003220744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6823832B2 (ja) ラベル作成装置の通信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作成装置
WO2010103864A1 (ja) 印字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6181829A (ja) ラベル用テープロール及びテープエンド検出装置
JP6202169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4895199B2 (ja) 無線タグ情報通信装置
JP5743079B2 (ja) 印刷装置
JP2007334447A (j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09096152A (ja) ラベル作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