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4670A -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4670A
CN113974670A CN202110842716.6A CN202110842716A CN113974670A CN 113974670 A CN113974670 A CN 113974670A CN 202110842716 A CN202110842716 A CN 202110842716A CN 113974670 A CN113974670 A CN 113974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ement
subject
support
imag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27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胜一
松泽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101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2379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74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4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5Mechanical aspects of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07Supports, e.g. tables or beds, for the body or parts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07Supports, e.g. tables or beds, for the body or parts of the body
    • A61B6/0464Supports, e.g. tables or beds, for the body or parts of the body mounted to cei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78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87Motor-assisted positio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8Auxiliary means for directing the radiation beam to a particular spot, e.g. using light be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10Safet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coupled by a rigid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coupled by a rigid structure
    • A61B6/4447Tiltable gant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6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or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mounted to cei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7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motor-assisted motion of the source un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7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motor-assisted motion of the source unit
    • A61B6/448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motor-assisted motion of the source unit involving power assist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6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6/467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 A61B6/469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for selecting a region of interest [ROI]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8Diagnostic techniques
    • A61B6/488Diagnostic techniques involving pre-scan acqui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05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raw data to produce diagnostic da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58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 A61B6/5264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due to mo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58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 A61B6/5264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due to motion
    • A61B6/5276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detection or reduction of artifacts or noise due to motion involving measuring table sa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6Detection of faults or malfunction of the dev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9Setting distance between source unit and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10Safet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6/102Protection against mechanical damage, e.g. anti-collision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机架;至少一个支柱;图像生成部;支承移动机构;以及机构控制部。机架具有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至少一个支柱将所述机架支承为能够沿铅垂方向移动。图像生成部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来生成图像。支承移动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检体。机构控制部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Description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的参照
本申请享受2020年7月2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20-126390及2021年7月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21-110162的优先权的利益,该日本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一般涉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能够对立位状态或坐位状态的被检体摄影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装置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在该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摄像空间中,在使被检体位于用户期望的位置的情况下,用户执行向被检体的问询,该被检体根据用户的指示而移动。由于无法根据用户的意思使被检体自如地移动,因此在该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存在得不到优质的医用图像的问题。
因此,在使用了移动终端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有时检查的吞吐量降低。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机架(gantry)、至少一个支柱、处理电路以及支承移动机构。机架具有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至少一个支柱将所述机架支承为能够沿铅垂方向移动。处理电路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而生成图像。指示移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检体。处理电路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对位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涉及实施方式,是表示对于以立位状态位于支承移动机构的被检体执行预扫描时的一例的图。
图4涉及实施方式,是表示在预扫描图像中设定的关注区域、开口,支承移动机构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5涉及实施方式,是关于图4所示的预扫描图像而表示出基于机构控制功能的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的情形的一例的图。
图6涉及实施方式,是将图5中的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后的一例与预扫描图像、关注区域和摄像中心一起表示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位CT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8涉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表示多个气体袋相对于被检体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9涉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表示泵控制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涉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表示在预扫描时被检体中的关注区域、开口、多个气体袋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1涉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关于图10而表示向多个气体袋各自注入气体以及从多个气体袋各自排出气体的一例的图。
图12涉及实施方式的第一应用例,是表示重心追踪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涉及实施方式的第一应用例,是表示重根据被检体的倾斜而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14涉及实施方式的第一应用例,是表示随着由被检体的姿势的倾斜引起的被检体的重心的移动,在X方向上移动的支承移动机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三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三应用例的运动追踪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涉及实施方式的第四应用例,是表示设置于支承移动机构与顶板之间的多个传感器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六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六应用例的对位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为了使说明具体,设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是能够对立位状态或坐位状态的被检体进行摄影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以下,称为立位CT(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立位状态是指被检体在设置有立位CT装置1的地面上直立的状态。另外,坐位状态是指被检体坐在轮椅或椅子(以下称为轮椅等)上的状态。另外,立位CT装置1只要至少能够对立位状态的被检体进行摄像即可。
另外,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不限定于立位CT装置1。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思想能够通过能够对立位状态或坐位状态的被检体进行摄影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核医学诊断装置来适当地实现。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设为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进行同样的动作,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机架(gantry)、至少一个支柱、处理电路以及支承移动机构。机架具有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至少一个支柱将所述机架支承为能够沿铅垂方向移动。处理电路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而生成图像。指示移动机构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检体。处理电路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1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1具有架台装置10和控制台装置100。例如,架台装置10设置于CT摄影室,控制台装置100设置于与CT检查室相邻的控制室。架台装置10与控制台装置100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通过有线或无线而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将相对于地面垂直的轴向即铅垂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正交且相互正交的2个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
架台装置10是具有用于对坐位状态或立位状态的被检体进行X射线CT摄影的结构的扫描装置。控制台装置100是对架台装置10进行控制的计算机。架台装置10具有机架(架台)11、支柱13、旋转驱动装置23、架台控制电路25、支柱驱动装置27、操作面板29和支承移动机构35。
机架11具有形成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空间的开口15。例如,机架11是形成有开口15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结构体。如图1所示,机架11收容以隔着开口15而对置的方式配置的X射线管17和X射线检测器19。X射线管17和X射线检测器19包含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中。此外,摄像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采集电路(以下,称为DAS(Data Acquisition System))33、高电压产生器31、准直器以及楔形件(wedge)等。即,机架11具有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机架11以能够沿着支柱13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柱13。
机架11具有由铝等金属形成的主框架(未图示)、以及被主框架支承为能够经由轴承等绕旋转轴A1旋转的旋转框架21。在主框架与旋转框架21的接触部设置有环状电极(未图示)。在主框架的该接触部以与环状电极滑动接触的方式安装有导电性的滑动件(未图示)。
支柱13是将机架11从地面分离地支承的基体。支柱13例如具有圆柱形状、棱柱形状等的柱状形状。支柱13例如由塑料、金属等任意的物质形成。支柱13例如安装于机架11的侧面部。支柱13为了对坐位或立位姿势的被检体进行X射线CT摄影,将开口15的旋转轴A1相对于地面朝向大致垂直的状态的机架1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地面在垂直方向上滑动。
典型地,支柱13设置于机架11的两侧部。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机架11的两侧部中的单侧连接有1根支柱13。即,至少一个支柱13将机架11支承为能够沿铅垂方向移动。另外,设为支柱13具有柱状形状,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例如,支柱13如果能够支承机架11的至少一方的侧部,则也可以具有U字形状等任意的形状。
另外,支柱13不需要以旋转轴A1相对于地面垂直的方式将机架11固定。即,支柱13也可以构成为将机架11支承为能够绕与地面平行的水平轴(以下,称为倾斜(tilt)轴)旋转。在该情况下,支柱13和机架11可以以机架11能够绕倾斜轴旋转的方式经由轴承等而连接。
X射线管17是通过来自高电压产生器31的高电压的施加及灯丝电流的供给,由此从阴极(灯丝)向阳极(靶)照射热电子,从而产生X射线的真空管。热电子与靶碰撞由此产生X射线。在X射线管17中的管球焦点处产生的X射线例如经由准直器成形为锥形束形状,并照射到被检体P。例如,X射线管17中有通过向旋转的阳极照射热电子而产生X射线的旋转阳极型的X射线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于单管球型的立位CT装置中、将X射线管17与X射线检测器19的多个对搭载于旋转框架21的所谓多管球型的立位CT装置。
X射线检测器19检测从X射线管17照射并通过了被检体P的X射线,并将与该X射线量对应的电信号向DAS33输出。X射线检测器19例如具有以X射线管17的焦点为中心沿着1个圆弧在通道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检测元件而成的多个检测元件列。X射线检测器19例如具有在切片方向(列方向、row方向)上排列有多个该检测元件列的结构。另外,在立位CT装置1中,存在X射线管17与X射线检测器19作为一体而在被检体P的周围旋转的Rotate/Rotate-Type(第三代CT)、以及排列为环状的多个X射线检测元件被固定且仅X射线管17在被检体P的周围旋转的Stationary/Rotate-Type(第四代CT),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以下,为了使说明具体,本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1取第三代CT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X射线检测器19例如是具有栅格、闪烁体阵列和光传感器阵列的间接变换型的检测器。闪烁体阵列具有多个闪烁体,闪烁体具有将与入射X射线量对应的光子量的光输出的闪烁体晶体。栅格配置于闪烁体阵列的X射线入射侧的面,具有X射线屏蔽板,该X射线屏蔽板具有吸收散射X射线的功能。另外,栅格有时也被称为准直器(一维准直器或二维准直器)。光传感器阵列具有变换为与来自闪烁体的光量相应的电信号的功能,例如具有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PMT)等光传感器。另外,X射线检测器19也可以是具有将所入射的X射线变换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元件的直接变换型的检测器。另外,X射线检测器19也可以是光子计数型X射线检测器。X射线检测器19是X射线检测部的一例。
旋转框架21具有开口15,安装有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17。具体而言,旋转框架21是将X射线管17和X射线检测器19对置支承,并通过后述的架台控制电路25使X射线管17和X射线检测器19旋转的圆环状的框架。旋转框架21经由支承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主框架。旋转框架21接受来自在架台控制电路25的控制下的旋转驱动装置23的动力,绕旋转轴A1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
此外,旋转框架21除了X射线管17和X射线检测器19之外,还具备并支承高电压产生器31、DAS33。这样的旋转框架21被收容在形成有构成摄像空间的开口15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框体中。开口15的中心轴与旋转框架21的旋转轴A1一致。另外,由DAS33生成的检测数据例如从具有发光二极管(LED)的发送机通过光通信向设置在架台装置10的非旋转部分(例如主框架)的具有光电二极管的接收机发送,并向控制台装置100转送。另外,从旋转框架21向架台装置10的非旋转部分的检测数据的发送方法不限于上述的光通信,只要是非接触型的数据传输即可,可以采用任何方式。
旋转驱动装置23按照来自架台控制电路25的控制而产生用于使旋转框架21旋转的动力。旋转驱动装置23通过以与来自架台控制电路25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等相应的旋转速度进行驱动,由此产生动力。旋转驱动装置23例如通过直接驱动马达或伺服马达等马达来实现。旋转驱动装置23例如收容于机架11。
架台控制电路25按照来自控制台装置100的指令,控制高电压发生器31、旋转驱动装置23、支柱驱动装置27以及DAS33。架台控制电路25具有接受来自在控制台装置100、架台装置10安装的输入接口的输入信号而进行架台装置10的动作控制的功能。例如,架台控制电路25接受输入信号而进行使旋转框架21旋转的控制、使架台装置10倾斜的控制等。此外,架台控制电路25既可以设置于架台装置10,也可以设置于控制台装置100。
架台控制电路25作为硬件资源而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等处理装置(处理器)和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存储器)。另外,架台控制电路25也可以通过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其他的复合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Simp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来实现。
该处理装置通过读出并执行在该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功能。另外,也可以代替在该存储装置中保存程序,而构成为在该处理装置的电路内直接装入程序。在该情况下,该处理装置通过读出并执行被装入到该电路内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功能。
机架11的垂直方向上的滑动所用的驱动装置(以下,称为支柱驱动装置)27如图1所示,被收容于支柱13。支柱驱动装置27按照来自架台控制电路25的控制,产生用于使机架11在垂直方向上滑动的动力。具体而言,支柱驱动装置27通过以与来自架台控制电路25的驱动信号的占空比等相应的旋转速度进行驱动而产生动力。支柱13接受来自支柱驱动装置27的动力,使机架11相对于支柱13在垂直方向上滑动。支柱驱动装置27例如由伺服马达等马达来实现。
操作面板29通过开关按钮、通过接触操作面而进行输入操作的触摸板、以及将显示画面与触摸板一体化而成的触摸面板显示器等来实现。操作面板29将从用户接受的输入操作变换为电信号,并向架台控制电路25输出。操作面板29例如受理选择操作,该安装于选择对坐位姿势的被检体进行摄影的坐位摄影模式、或者对立位姿势的被检体进行摄影的立位摄影模式。
高电压发生器31具有变压器(transformer)及整流器等电气电路,产生向X射线管17施加的高电压及向X射线管17供给的灯丝电流。另外,高电压发生器31进行与X射线管17照射的X射线对应的输出电压的控制。高电压发生器31可以是变压器方式,也可以是逆变器方式。另外,高电压产生器31既可以设置于旋转框架21,也可以设置于架台装置10的主框架侧。
未图示的楔形件是用于调节从X射线管17照射的X射线的X射线剂量的滤波器。具体而言,楔形件是使从X射线管17照射的X射线透过而衰减以使从X射线管17向被检体P照射的X射线成为预先确定的分布的过滤器。楔形件例如是楔形滤波器(wedge filter)或弓形结滤波器(bow-tie filter),是以成为规定的目标角度或规定的厚度的方式加工铝而成的滤波器。
未图示的准直器是用于将透过了楔形件的X射线筛选为X射线照射范围的铅板等,通过多个铅板等的组合而形成狭缝。
DAS33具有对从X射线检测器19的各X射线检测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放大器和将电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A/D变换器,生成检测数据。DAS33生成的检测数据被转送到控制台装置100。
支承移动机构35设置为能够在与机架11的移动方向即铅垂方向(Z方向)交叉的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支承移动机构35从下方、即铅垂方向向上来支承被检体。支承移动机构35例如设置于机架11的开口15的下方的地面。具体而言,支承移动机构35具有支承被检体的顶板和使顶板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即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顶板相当于被检体的脚手架。在开口15的下方被检体处于立位状态的情况下,支承移动机构35的上表面的顶板支承被检体的足底。另外,在顶板设置有对被检体的足底的配置进行引导的足底引导件。足底引导件设置于顶板的重心附近、即顶板的中心部分。
移动机构例如具有:至少一个引导件(例如直动引导件等线性引导件),具有对顶板进行支承的块和对该块进行引导的轨道;以及驱动机构,使该引导件中的块沿着轨道移动。驱动机构例如具有生成驱动力的各种马达、将该驱动力传递至块的各种传递机构(滚珠丝杠、链、带等)。支承移动机构35按照从后述的机构控制功能119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机构而产生驱动力。支承移动机构35通过所产生的驱动力使顶板沿水平方向移动。另外,支承移动机构35也可以具有能够在坐位状态下支承被检体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顶板、块上设置椅子等。
控制台装置100具有存储器101、显示器103、输入接口105以及处理电路107。例如,经由总线(BUS)执行存储器101、显示器103、输入接口105与处理电路107之间的数据通信。
存储器101是存储各种信息的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集成电路存储装置等存储装置。存储器101例如存储投影数据、重构图像数据。存储器101除了HDD、SSD等以外,也可以是在与CD(Compact Disc: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闪存等可移动存储介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元件等之间读写各种信息的驱动装置。另外,存储器101的保存区域可以位于立位CT装置1内,也可以位于通过网络连接的外部存储装置内。另外,存储器101存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存储器101存储通过预扫描、主扫描所生成的体数据等。另外,存储器101根据机架11相对于支柱13的位置,存储开口15处的摄像的中心位置(以下,称为摄像中心)。
显示器103显示各种信息。例如,显示器103输出由处理电路107生成的医用图像(CT图像)、用于受理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等。例如,作为显示器103,例如能够适当地使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OEL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等离子体显示器或其他任意的显示器。另外,显示器103也可以设置于架台装置10。另外,显示器103既可以是台式,也可以由能够与控制台装置100主体进行无线通信的平板终端等构成。显示器103相当于显示部。
输入接口105受理来自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将受理到的输入操作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至处理电路107。例如,输入接口105从用户受理收集投影数据时的收集条件、重构CT图像时的重构条件、从CT图像生成后处理图像时的图像处理条件等。作为输入接口105,例如能够适当使用鼠标、键盘、轨迹球、开关、按钮、操纵杆、触摸板以及触摸面板显示器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接口105不限于鼠标、键盘、轨迹球、开关、按钮、操纵杆、触摸板以及触摸面板显示器等具备物理的操作部件的输入接口。例如,从与装置分体设置的外部的输入设备接收与输入操作对应的电信号,将该电信号向处理电路107输出的电信号的处理电路也包含在输入接口105的例子中。另外,输入接口105是输入部的一例。另外,输入接口105也可以设置于架台装置10。另外,输入接口105也可以由能够与控制台装置100主体进行无线通信的平板终端等构成。输入接口105相当于输入部。
处理电路107根据从输入接口105输出的输入操作的电信号,控制立位CT装置1整体的动作。例如,处理电路107作为硬件资源具有CPU、MPU、GPU(Graphics 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单元)等处理器和ROM、RAM等存储器。处理电路107通过执行在存储器中展开的程序的处理器,执行系统控制功能111、预处理功能113、重构功能115、图像处理功能117以及机构控制功能119。分别执行系统控制功能111、预处理功能113、重构功能115、图像处理功能117以及机构控制功能119的处理电路107相当于系统控制部、预处理部、图像生成部、图像处理部以及机构控制部。此外,系统控制功能111、预处理功能113、重构功能115、图像处理功能117以及机构控制功能119分别不限于由单一的处理电路实现的情况。也可以将多个独立的处理器组合而构成处理电路,各处理器执行程序由此来实现系统控制功能111、预处理功能113、重构功能115、图像处理功能117以及机构控制功能119的各个功能。
处理电路107通过系统控制功能111,基于经由输入接口105从用户受理的输入操作,控制处理电路107的各功能。具体而言,系统控制功能111读出存储器101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并在处理电路107内的存储器上展开,按照所展开的控制程序来控制立位CT装置1的各部。例如,处理电路107基于经由输入接口105从用户受理的输入操作,控制处理电路107的各功能。
处理电路107通过预处理功能113,生成对从DAS33输出的检测数据实施了对数变换处理、偏移修正处理、信道间的灵敏度修正处理、波束硬化修正等预处理的数据。另外,将预处理前的数据称为原始数据,将预处理后的数据称为投影数据。
处理电路107通过重构功能115,对由预处理功能113生成的投影数据,进行使用了滤波器修正逆投影法(FBP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或逐次近似重构法等的重构处理,生成CT图像数据。即,重构功能115基于来自摄像系统的输出来生成图像。重构功能115将重构后的CT图像的数据保存在存储器101中。
处理电路107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对由重构功能115重构出的CT图像实施各种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处理功能117对该CT图像实施体绘制(Volume Rendering)、表面体绘制(Surface Volume Rendering)、图像值投影处理、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处理、CPR(Curved MPR)处理等3维图像处理来生成显示图像。另外,在通过预扫描所生成的医用图像(以下,称为预扫描图像)中,经由输入接口105输入了关注区域(以下,称为ROI(Region Of Interest))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功能117计算ROI的中心位置。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例如,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预扫描图像中的ROI和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具体而言,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使ROI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的位置对齐。另外,与摄像中心的位置进行对位的ROI的位置不限定于中心位置,例如也可以是ROI的重心。
更详细而言,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的位置,输出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信息(以下,称为推荐移动量)。推荐移动量相当于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的控制有关的控制值。此时,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所输出的信息,即按照作为推荐移动量的控制值,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输出推荐移动量的机构控制功能119相当于输出部。
此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将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信息输出至显示器103。此时,当基于所显示的信息由用户输入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有关的操作时,机构控制功能119按照所输入的操作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另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根据基于预扫描图像中的ROI和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的用户的指示,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另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根据使ROI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致的用户的指示,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
使用图2对由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1执行的对位处理进行说明。对位处理是指以使ROI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一致的方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对位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对位处理)
(步骤S201)
在通过预扫描所生成的预扫描图像中设定ROI。具体而言,被检体以立位状态配置于在开口15的下方设置的支承移动机构35。接着,摄像系统在系统控制功能111的控制下对被检体执行预扫描。图3是表示对于以立位状态位于支承移动机构35的被检体P执行预扫描时的一例的图。如图3所示,对开口15处的摄像空间中包含的被检体P执行预扫描。
处理电路107通过预处理功能113生成与预扫描有关的投影数据。接着,处理电路107通过重构功能115使用所生成的投影数据来执行重构处理,从而生成体数据。处理电路107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对体数据执行MPR处理,从而生成预扫描图像。显示器103显示预扫描图像。输入接口105在预扫描图像中根据用户的指示来设定ROI。
图4是表示在预扫描图像PSI中设定的ROI、开口15、支承移动机构35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如图4所示,有时得到良好的画质的摄像中心CI和ROI的中心不同。
(步骤S202)
处理电路107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计算所显示的图像中的ROI的中心位置。在ROI为圆形的情况下,中心位置相当于圆的中心。另外,在ROI为椭圆形的情况下,中心位置例如相当于椭圆的长径或短径的中点。在ROI为多边形的情况下,中心位置相当于ROI的重心。此时,处理电路107也可以使ROI、ROI的中心位置、摄像中心的位置重叠于预扫描图像PSI,并使其显示于在机架11、支柱13上设置的监视器、显示器103等。此时,用户可以经由输入接口105将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方向、移动量作为例如箭头的向量而输入。
(步骤S203)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的位置,输出推荐移动量。另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将推荐移动量与ROI的中心位置以及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起显示于在机架11、支柱13上设置的监视器、显示器103等。由此,能够向用户通知推荐移动量。推荐移动量例如相当于从ROI的中心位置朝向摄像中心的位置的方向(移动方向)、ROI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换言之,推荐移动量相当于从ROI的中心位置朝向摄像中心的位置的向量。此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将推荐移动量与预扫描图像PSI一起显示于显示器103。此时,用户也可以经由输入接口105适当修正推荐移动量。
(步骤S204)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通过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驱动机构的动作,使顶板移动。此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根据经由输入接口105的操作者的指示,根据由用户输入或修正后的移动量或推荐移动量,通过人工(手动)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图5是关于图4所示的预扫描图像PSI,表示基于机构控制功能119的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的情形的一例的图。如图4所示,ROI的中心位置在X轴上位于摄像中心CI的左侧。因此,机构控制功能119如图5所示,使支承移动机构35沿着X轴的+方向移动所输出的移动量MM。
图6是将图5中的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后的一例与预扫描图像PSI、ROI、摄像中心一起表示的图。如图6所示,在按移动量MM的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后,ROI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的位置被对位。由此,ROI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的位置大致一致,在对位处理中的本步骤之后执行的主扫描中,能够取得优质的医用图像。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1,具备:机架11,具有与被检体P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至少一个支柱13,将机架11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上移动;图像生成部,基于来自摄像系统的输出,生成预扫描图像PSI;支承移动机构35,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机架11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从下方支承被检体P;以及机构控制部,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由此,根据本立位CT装置1,能够基于预扫描图像PSI中的关注区域和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例如以使关注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致的方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1,基于被检体P中的关注区域和摄像系统的摄像中心,输出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信息,基于所输出的信息,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1,能够按照基于预扫描图像PSI中的关注区域和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的用户的指示、例如使关注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致的用户的指示,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例如,若将所输出的信息显示于显示器103,并基于该信息由用户经由输入接口105输入了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有关的操作,则能够根据所输入的操作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立位CT装置1,能够自动地或者根据用户的指示使在预扫描图像PSI中设定的ROI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一致。即,能够在不对被检体P实施问询等的情况下根据用户的意图将ROI配置于摄像中心。根据这些,根据本立位CT装置1,在针对被检体P的主扫描中,能够生成优质的医用图像。进而,根据本立位CT装置1,能够在不对被检体P实施问询等的情况下将ROI配置于摄像中心,因此能够提高针对被检体P的检查的吞吐量。
(变形例)
在本变形例中,在开口15的侧面设置有通过气体的注入而膨胀并能够维持(能够固定)被检体P的多个气体袋,伴随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的控制,控制气体向气体袋的注入以及气体从气体袋的排出。图7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立位CT装置2的结构例的图。图7所示的立位CT装置2在图1所示的立位CT装置1中还具有多个气体袋37和多个泵39。另外,本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也可以不伴随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的控制而单独实施。即,在本变形例的实施中,支承移动机构35能够省略。
多个气体袋37设置于开口15处的机架11的壁面。多个气体袋37例如由能够通过气体的注入而膨胀以及能够通过气体的排出而收缩、且不使X射线等放射线减弱的材质构成。多个气体袋37通过气体的注入而膨胀来维持被检体P的姿势。多个气体袋37经由软管41与多个泵39连接。该气体例如是空气。此时,气体袋37也可以被称为空气袋。另外,气体不限定于空气,也可以是空气以外的气体。多个气体袋37也可以能够从机架11卸下。另外,也可以在多个气体袋37上设置覆盖多个气体袋37并且能够拆卸的罩、帘等。该罩及帘由不使X射线等放射线减弱的材质构成。另外,也可以在多个气体袋37中的各个气体袋37中配置检测填充在该气体袋37中的气体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图8是表示多个气体袋37相对于被检体P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在图8中,机架11设为未图示。如图8所示,在多个气体袋37上分别设置有在气体的注入和气体的排出时使用的软管41。另外,如图8所示,在开口15处的被检体P的周围配置有被气体充满的气体袋37。即,被气体充满的气体袋37以规定的压力位于开口15处的机架11的壁面与被检体P之间,因此被检体P的姿势得以维持。
如图8所示,多个气体袋37分别与相邻的气体袋紧贴。在图7中,多个气体袋37及多个泵39仅表示出2个,但实际上,如图8所示,2个以上的气体袋被设置于开口15处的门形架11的壁面。此外,根据气体袋37的数量,在架台装置10等中设置多个泵39。另外,也可以代替多个气体袋37而使用被分割为多个分区的1个气体袋。此时,多个泵39与多个分区分别对应,经由多个软管41与多个分区连接。
多个泵39在机构控制功能119的控制下,向多个气体袋37注入气体,从多个气体袋37排出气体。多个泵39及软管41只要是在摄像空间以外的部位、且与旋转框架21的旋转、机架11的移动及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不干涉的位置,则能够设置在任意的场所。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伴随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的控制,进一步控制多个泵39的气体的注入和气体的排出。在向气体袋37注入气体时,在该气体袋37的内部的压力(以下,称为袋内压)达到规定的阈值(以下,称为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与该气体袋37连接的泵39,以停止气体的注入。使用图9对与气体的注入和气体的排出有关的多个泵39的控制有关的处理(以下,称为泵控制处理)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泵控制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泵控制处理)
(步骤S901)
在实施预扫描之前,在从多个气体袋37抽出气体的状态下,被检体P被载置于支承移动机构35。如果在向支承移动机构35载置被检体P之前在气体袋37中充满气体,则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泵39,以从气体袋37排出气体。此时,泵39在机构控制功能119的控制下,从气体袋37排出气体。接着,对支承移动机构35配置被检体P。
(步骤S902)
通过基于机构控制功能119的泵39的控制,向气体袋37注入气体。向气体袋37的气体的注入量(以下,称为气体注入量)例如基于与检查有关的被检体P的患者信息中的体重和身高,由机构控制功能119来决定。此时,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泵39,直至达到所决定的注入量。另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控制泵39,直至由设置于气体袋37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袋内压达到压力阈值为止。压力阈值预先存储于存储器101中。
(步骤S903)
摄像系统在系统控制功能111的控制下对被检体P执行预扫描。处理电路107通过预处理功能113生成与预扫描有关的投影数据。处理电路107通过重构功能115使用所生成的投影数据来执行重构处理,从而生成体数据。处理电路107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对体数据执行MPR处理,从而生成预扫描图像PSI。显示器103显示预扫描图像PSI。
(步骤S904)
输入接口105在预扫描图像PSI中根据用户的指示来设定ROI。处理电路107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计算显示的图像中的ROI的中心位置。
(步骤S905)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ROI的中心位置、摄像中心的位置以及对应表,决定多个气体袋37各自的气体注入量和气体的排出量(以下,称为气体排出量)。对应表是针对多个气体袋37的每一个,例如对相对于ROI的中心位置与摄像中心的位置的差异、从ROI的中心位置朝向摄像中心的位置的方向、和被检体P的体重及身高而言的、上述气体注入量与上述气体排出量的对应关系进行表示的对应表(以下,称为ROI移动对应表)。ROI移动对应表预先存储于存储器101中。
图10是表示在预扫描时被检体P中的ROI、开口15、多个气体袋37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图。如图10所示,得到良好的画质的摄像中心CI和ROI的中心不同。在本步骤中,例如,如图10所示,决定用于使ROI的中心与摄像中心一致的气体注入量和气体排出量。另外,处理电路107也可以针对多个气体袋37的每一个,将气体注入量和气体排出量显示于在显示器103、机架11等上设置的监视器。此时,机构控制功能119能够根据经由输入接口105的操作者的指示,手动地修正气体注入量、气体排出量。
(步骤S906)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按照针对多个气体袋37各自而决定的气体注入量和气体排出量,分别控制多个泵39。图11是关于图10,表示向多个气体袋37分别注入气体以及从多个气体袋37分别排出气体的一例的图。如图11所示,ROI的左侧的2个气体袋中经由2个软管411分别被注入气体,从ROI的右侧的2个气体袋经由2个软管413分别排出气体。由此,被检体P如图11所示那样沿着方向PM移动。在执行本步骤中的处理时,也同时执行步骤S204的处理。即,伴随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的控制,机构控制功能119进一步控制基于泵39的气体的注入和气体的排出。另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根据经由输入接口105的操作者的指示,手动控制泵39。
(步骤S907)
如果多个气体袋37中的至少一个压力超过阈值(步骤S907的是),则执行步骤S909的处理。如果在多个气体袋37中的任一个气体袋中压力未超过阈值(步骤S907的否,则执行步骤S908的处理。
(步骤S908)
如果多个气体袋37中的气体注入量及气体排出量达到在步骤S905中决定的量(步骤S908的是),则执行步骤S909的处理。如果多个气体袋37中的气体注入量及气体排出量没有达到在步骤S905中决定的量(步骤S908的否),则执行步骤S906的处理。
(步骤S909)
按照经由输入接口105的用户的指示,在系统控制功能111的控制下,对被检体P执行主扫描。此时,处理电路107通过预处理功能113生成投影数据。接着,处理电路107通过重构功能115,基于投影数据,重构体数据。接着,处理电路107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基于体数据,生成与主扫描有关的医用图像(以下,称为主扫描图像)。
(步骤S910)
在接下来的检查中,如果被检体P没有变更(步骤S910的否),即对同一被检体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904以后的处理。另外,如果在对被检体P的进一步检查中ROI没有变更,则也可以执行步骤S909。在接下来的检查中被检体P被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910的是),执行步骤S911的处理。
(步骤S911)
用户更换气体袋37。另外,代替气体袋37的更换,也可以对气体袋37进行消毒。另外,在气体袋37上设置有罩、帘的情况下,罩、帘由用户更换。另外,从步骤S910的是之后到本步骤的结束时之间,督促气体袋37、罩、帘的更换、气体袋37的消毒等的字符串、信息也可以显示于在机架11、支柱13上设置的监视器、显示器103等。由此,能够督促用户进行气体袋37、罩、帘的更换、气体袋37的消毒等。另外,此时,该字符串、信息、换言之督促气体袋37、罩、帘的更换、气体袋37的消毒等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根据经由输入界面105的用户的指示而设为非显示。另外,本步骤911中的处理(气体袋37、罩、帘的更换、气体袋37的消毒)例如可以在当日的全部检查结束后等按1天1次实施。
根据以上叙述的变形例的立位CT装置2,关于向在开口15处的机架11的壁面设置的多个气袋37各自的气体注入和气体排出,伴随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的控制,进一步控制基于泵39的气体注入和气体排出。由此,能够维持、即固定被检体P的姿势,使在预扫描图像PSI中设定的ROI的中心位置自动地与摄像中心一致。由此,能够提高ROI相对于摄像中心的对位的精度,并且能够提高被检体P移动时的稳定性。另外,根据本立位CT装置2,能够防止基于主扫描的CT图像由于被检体P的上身摇晃而抖动。由此,根据本立位CT装置2,能够生成优质的主扫描图像。关于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一应用例)
在本应用例中,根据支承移动机构35中的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移,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具体而言,本立位CT装置1检测被支承移动机构35支承的被检体P的重心,并基于该检测出的重心的位移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补偿该位移量。
支承移动机构35还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被支承移动机构35支承的被检体P的重心。检测部例如由重心传感器实现。重心传感器例如由压力传感器和处理器实现。压力传感器检测被检体的足底引起的顶板上的压力、对被检体P进行支承的轮椅等对顶板或块的压力。处理器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的输出,计算被检体P的重心。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的重心的计算能够通过现有技术适当地实现,因此省略说明。通过以上,检测部对被支承移动机构35支承的被检体P的重心进行检测。检测部将计算出的重心的位置输出至控制台装置100。即,检测部具有监视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置的功能。
另外,检测部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也可以使用超声波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或光学相机来代替压力传感器。在代替压力传感器而使用各种传感器或光学相机的情况下,检测部并不是设置于支承移动机构35,而是例如在开口15处的机架11的壁面上以绕旋转轴A1对置的角度不同的角度设置多个。例如,在使用光学相机作为检测部的情况下,光学相机监视被检体P的位置以及姿势。另外,光学相机的设置场所不限定于开口15处的机架11的壁面,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开口15的正上方的天花板。
在检测部由各种传感器或光学相机实现的情况下,处理器基于从各种传感器或光学相机输出的数据,计算被检体的倾斜,基于该计算出的倾斜,计算重心。基于来自各种传感器或光学相机的输出的重心的计算,能够通过现有的技术适当地实现,因此省略说明。另外,检测部也可以通过处理电路107中的图像处理功能117来实现。此时,图像处理功能117例如基于沿着Z方向的多个预扫描图像PSI,检测被检体P的倾斜。然后,图像处理功能117基于检测出的倾斜来检测被检体P的重心。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移量,以补偿该位移量的方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例如,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沿着时间序列的重心的位置,计算由检测部监视的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移量和该重心的位移方向。机构控制功能119将位移方向的反方向作为移动方向,通过基于该移动方向和位移量的驱动机构的动作,使顶板移动。
以下,对追随支承移动机构35中的被检体P的重心的变化而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的处理(以下,称为重心追随处理)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重心追踪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重心追踪处理例如在主扫描的执行前的任意的时间点都能够适当执行。
(重心追踪处理)
(步骤S1301)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由检测部检测出的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置,计算重心的变化(重心的位移量)和该重心的位移方向。图13是表示重心由于被检体P的倾斜PT而变化的一例的图。如图13所示,当被检体P的重心由于被检体P的姿势的倾斜PT而移动时,机构控制功能119计算与重心的移动相当的重心的位移量和重心的位移方向。
(步骤S1302)
如果重心的位移量超过规定的阈值(以下,称为重心阈值)(步骤S1302的是),则执行步骤S1303的处理。如果重心的位移量小于重心阈值(步骤S1302的否),则执行步骤S1304的处理。重心阈值预先设定,并存储于存储器101中。
(步骤1303)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重心的位移方向的反方向即移动方向和重心的位移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支承移动机构35在机构控制功能119的控制下,通过驱动机构使顶板在移动方向上移动重心的位移量。图14是表示随着由被检体P的姿势的倾斜PT而引起的被检体P的重心的移动,以移动量GM在X方向上移动的支承移动机构35的一例的图。如图14所示,即使在由于被检体P的姿势的倾斜PT等而重心变化的情况下,支承移动机构35也移动以对重心的移动进行补偿。
另外,处理电路107也可以将与重心的移动相当的重心的位移量和重心的位移方向显示于显示器103、在机架11等上设置的监视器。此时,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根据经由输入接口105的操作者的指示,手动地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
(步骤S1304)
根据来自检测部的输出,如果被检体P的重心存在变化(步骤S1304的是),则执行步骤S1301以后的处理。根据来自检测部的输出,如果被检体P的重心没有变化(步骤S1304的否),则执行步骤S1305的处理。
(步骤S1305)
根据经由输入接口105的用户的指示,如果执行主扫描(步骤S1305的是),则重心追踪处理结束。如果不执行主扫描(步骤S1305的否),则重复步骤S1304的处理。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一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检测被支承移动机构35支承的被检体P的重心,基于检测出的重心的位移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补偿该位移量。由此,根据本立位CT装置1,即使重心由于被检体P的姿势的倾斜PT等而变化,也能够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以补偿重心的变化。根据该情况,根据本立位CT装置1,即使重心变化,也能够补偿重心的位移,因此能够在用户所希望的位置执行主扫描。由此,根据本立位CT装置1,能够生成优质的主扫描图像。关于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二应用例)
本应用例根据支承移动机构35中的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移,控制变形例记载的向多个气体袋37的气体的注入以及从多个气体袋37的气体的排出。即,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移来控制泵39,以补偿该位移。本应用例的结构与图7相同。以下,在本应用例中的重心追踪处理中,对与第一应用例不同的处理进行说明。
(步骤S1303)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重心的位移方向、重心的位移量、与重心的位移有关的对应表(以下,称为重心位移对应表),决定多个气体袋37各自中的气体注入量和气体排出量。重心位移对应表是针对多个气体袋37的每一个、例如表示相对于重心的位移方向和重心的位移量、被检体P的体重及身高而言的上述气体注入量与上述气体排出量的对应关系的对应表。重心位移对应表预先存储于存储器101中。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按照在多个气体袋37各自中决定的气体注入量和气体排出量,控制多个泵39的每一个。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泵39,直至由设置于气体袋37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袋内压达到压力阈值为止。例如,在向气体袋37注入气体时,在该袋内压达到了压力阈值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与该气体袋37连接的泵39,以停止气体的注入。其他泵39的控制依据变形例,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二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2,对被支承移动机构35支承的被检体P的重心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出的重心的位移量,对泵39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对该位移量进行补偿。本应用例中的效果与第一应用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三应用例)
本应用例不使用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移,而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图15是表示本应用例中的立位CT装置3的结构例的图。以下,在图15中,对与图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梁50从支柱13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梁50例如挂在一对支柱13的上端。即,梁50以在一对支柱13上架桥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支柱13为1根的情况下,梁50在一个支柱13的上端被悬臂。梁50例如在旋转轴A1的正上方支承相机(例如,光学相机)51。即,光学相机51配置于从支柱13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50,能够对位于机架11的开口15处的被检体P进行摄影。此外,作为本应用例的变形例,光学相机51例如也可以配置于设置有立位CT装置3的检查室的天花板。此时,不需要梁50。
光学相机51配置于从支柱13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50或设置有立位CT装置3的检查室的天花板。光学相机51的视场角包括开口(孔)15。由此,光学相机51能够对位于机架11的开口15的被检体P进行摄影。光学相机51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帧率)对被检体P进行摄影。由此,光学相机51将沿着时间序列的被检体P的多个图像(以下,称为被检体图像)输出至处理电路107。
处理电路107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识别被检体图像中的被检体P的位置(例如,被检体P的头部等)。被检体图像中的被检体P的位置(以下,称为被检体位置)的识别例如能够利用预先学习的学习完毕模型、分割处理等已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说明。图像处理功能117基于沿着时间序列的多个被检体位置,决定被检体P的运动量。例如,图像处理功能117根据摄影扫描图像时的被检体位置(以下,称为基准位置)与比扫描图像的摄影时在后取得的被检体位置之间的差分,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决定被检体P的运动量。另外,图像处理功能117也可以根据在时间序列上相邻的2个被检体位置的差分,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决定被检体P的运动量。另外,图像处理功能117根据该差分来决定被检体P的运动方向。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由光学相机51取得的图像中的被检体P的运动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补偿运动量。以下,对追随支承移动机构35中的被检体P的运动的变化而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的处理(以下,称为运动追踪处理)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运动跟随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运动追踪处理例如在主扫描的执行前的任意的时间点都能够适当执行。
(运动追踪处理)
(步骤S1601)
若通过光学相机51取得被检体图像,则处理电路107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基于按照时间序列的被检体图像,决定被检体P的运动量和被检体P的运动方向。
(步骤S1602)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对运动量和规定的阈值(以下,称为运动阈值)进行比较。运动阈值被预先设定并被存储于存储器101中。如果运动量超过运动阈值(步骤S1602的是),则执行步骤S1603的处理。如果运动量小于运动阈值(步骤S1602的否),则执行步骤S1604的处理。
(步骤1603)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运动方向的反方向即移动方向和运动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具体而言,机构控制功能119从存储器101读出将运动量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建立了对应的表。接着,机构控制功能119将所决定的运动量与所读出的表进行对照,决定移动量。支承移动机构35在机构控制功能119的控制下,通过驱动机构来使顶板沿移动方向移动移动量。由此,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补偿运动量。
另外,处理电路107也可以将运动量和移动方向显示于显示器103、在机架11等上设置的监视器上。此时,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根据经由输入接口105的操作者的指示,手动地使支承移动机构35根据运动量而移动。
(步骤S1604)
如果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而被检体P的运动量有变化(步骤S1604的是),则执行步骤S1601以后的处理。如果通过图像处理功能117而被检体P的运动量没有变化(步骤S1604的否),则执行步骤S1605的处理。
(步骤S1605)
通过经由输入接口105的用户的指示,如果执行主扫描(步骤S1605的是),则运动追踪处理结束。如果不执行主扫描(步骤S1605的否),则重复步骤S1604的处理。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三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3,具备光学相机51,该光学相机51配置于从支柱13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50或设置有立位CT装置3的检查室的天花板,且能够对位于机架11的开口15的被检体P进行摄影,基于由光学相机51取得的图像中的被检体P的运动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补偿运动量。由此,根据本立位CT装置3,即使被检体P运动,也能够不计算被检体P的重心,而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以实时地补偿被检体P的运动。根据该情况,根据本立位CT装置3,即使被检体P运动,也能够通过实时的反馈来补偿被检体P的运动,因此能够在用户期望的位置执行主扫描。关于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四应用例)
本应用例不使用被检体P的重心的位移,而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具体而言,本应用例检测被支承移动机构35支承的被检体P的载荷分布,基于载荷分布的变化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补偿变化量。以下,对第一应用例与本应用例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应用例中的设置于支承移动机构35与顶板TT之间的多个传感器(SA、SB、SC、SD)的一例的图。在顶板TT上设置足底FG。被检体P使自身的脚掌与足底FG相匹配地搭乘于顶板TT。图17所示的多个传感器相当于检测部。此外,多个传感器、支承移动机构35、顶板TT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定于图17所示的例子。另外,检测部例如也可以通过n×m(n以及m为2以上的自然数)个传感器来实现。此时,n×m个的多个传感器例如在支承移动机构35与顶板TT之间沿X方向及Y方向呈面状排列。
实现检测部的多个传感器例如由压力传感器或负载传感器(负载传感器)实现。以下,为了使说明具体,设为多个传感器是载荷传感器而进行说明。载荷传感器SA将检测出的载荷Wa输出至处理电路107。载荷传感器SB将检测出的载荷Wb输出至处理电路107。载荷传感器SC将检测出的载荷Wc输出至理电路107。载荷传感器SD将检测出的载荷Wd输出至处理电路107。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从多个载荷传感器(SA、SB、SC、SD)输出的多个载荷(Wa、Wb、Wc、Wd),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定被检体P对顶板TT的载荷分布。载荷分布例如相当于与多个载荷传感器相对于顶板TT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应的多个载荷的测量值的分布。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按照时间序列的多个载荷分布,判定被检体P的运动。例如,图像处理功能117根据扫描图像的摄影时的载荷分布(以下,称为基准载荷分布)与比扫描图像的摄影时后取得的载荷分布的差分,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判定被检体P的运动。另外,图像处理功能117也可以根据在时间序列上相邻的2个载荷分布的差分,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来判定被检体P的运动。
具体而言,机构控制功能119将上述差值与规定的阈值(以下,称为分布阈值)进行比较。分布阈值被预先设定并被存储于存储器101中。如果差超过分布阈值,则机构控制功能119判定为存在被检体的运动。此时,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最新的载荷分布来决定支承移动机构35中的移动量。例如,在如图17所示那样设置多个载荷传感器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以(Wa+Wb)/2-(Wc+Wd)/2的大小决定向+Y方向的偏移量,以(Wb+Wc)/2-(Wd+Wa)/2的大小决定向+X方向的偏移量。
另外,在多个载荷传感器在顶板TT的下侧整面地配置有(n个×m个)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能够通过求出顶板TT中的载荷的面内峰值来检测被检体P的左右脚的位置。机构控制功能119通过跟踪该左右脚的位置,从而能够决定被检体的位置偏移、即被检体P的移动量。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四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检测被支承移动机构35支承的被检体P的载荷分布,基于检测出的载荷重分布的变化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补偿该变化量。由此,根据本立位CT装置1,即使被检体P运动,也能够不计算被检体P的重心,而使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以实时地补偿被检体P的运动。关于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五应用例)
本应用例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被固定于从支柱13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设置有立位CT装置1的检查室的天花板、或者该检查室的底面、且能够由位于机架11的开口15的被检体P来把持。把持部例如具有被检体P能够把持的棒状的形状的杆。
例如,在把持部被固定于梁或天花板的情况下,该把持部例如由大致L字的形状构成。此时,把持部具有:L字形状的把持部的一端被固定于梁或天花板、且铅垂向下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从该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地面(或地面)平行地延伸的水平的第二部分。另外,在把持部被固定于梁或天花板的情况下,该把持部具有2根棒和1根棒。两根棒各自的一端被固定于梁或天花板,且铅垂向下延伸。1根棒被固定于该2根棒的另一端附近,与地面(或地面)平行地延伸。另外,在把持部被固定于检查室的底面的情况下,通过在开口内从地面或支承移动机构35向铅垂向上延伸的杆实现。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五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利用被固定于从支柱13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50、设置有立起CT装置1的检查室的天花板、或者检查室的底面的把持部(杆),位于机架11的开口15的被检体P能够把持。由此,根据本应用例,在与ROI相对于摄像中心的对位有关的被检体P的移动时,能够提高被检体P的稳定性。另外,根据本立位CT装置1,能够防止基于主扫描的CT图像由于被检体P的上身摇晃而抖动。
(第六应用例)
在本应用例中,第五应用例中的把持部经由能够水平移动的移动框架被固定于梁或检查室的天花板,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该移动框架的移动。以下,为了使说明具体,设为把持部的形状为L字型,且经由移动框架而设置于梁。
图18是表示本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4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8所示,移动框架53固定于梁50。移动框架53将把持部55支承为能够沿水平方向(XY方向)移动。移动框架53在机构控制功能119的控制下,使把持部55沿水平方向移动。移动框架53具有使把持部55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的至少一方即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
移动机构例如具有:至少一个引导件(例如直动引导件等线性引导件),具有对把持部55进行支承的块和对该块进行引导的导轨;以及驱动机构,使该引导件中的块沿着导轨移动。驱动机构例如具有生成驱动力的各种马达、将该驱动力传递至块的各种传递机构。移动框架53根据从机构控制功能119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机构产生驱动力。移动框架53通过所产生的驱动力,使把持部55沿水平方向移动。
以下,对本应用例中的对位处理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本应用例的对位处理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9中的步骤S1901及步骤S1902与图2中的步骤S201和步骤S202对应,且为与它们同样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
(对位处理)
(步骤S1903)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的位置,输出移动框架53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另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将移动框架53的移动量及移动方向与ROI的中心位置及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起显示于在机架11、支柱13上设置的监视器、显示器103等。由此,能够向用户通知移动框架53的移动量及移动方向。此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将移动框架53的移动量及移动方向与预扫描图像PSI一起显示于显示器103。此时,用户也可以经由输入接口105适当修正移动框架53的移动量及移动方向。
(步骤S1904)
处理电路107通过机构控制功能119,通过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驱动机构的动作,使移动框架53移动。此外,机构控制功能119也可以根据经由输入接口105的操作者的指示,根据由用户输入或修正后的移动量、移动方向,人工(手动)地使移动框架53移动。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六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4,在从支柱13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50、或设置有立位CT装置4的检查室的天花板,经由移动框架53而固定有把持部55,控制移动框架53的移动。本应用例中的效果与实施方式中的效果以及第五应用例中的效果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作为本应用例的变形例,也可以是,顶板TT不运动而仅把持部55运动。此时,支承移动机构35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用户能够督促被检体P的移动。
(第七应用例)
本应用例例如基于根据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CI的位置所求出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判定顶板是否移动到与被检体P的一部分和机架11的接触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为接触位置),根据判定结果来修正移动量。接触位置例如相当于被检体P的一部分与机架11接触的状态下的支承移动机构35的位置。
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根据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CI的位置所求出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判定顶板是否移动到接触位置。在判定为顶板移动到接触位置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减少(修正)移动量以避免顶板移动到接触位置。机构控制功能119根据修正后的移动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即,机构控制功能119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以使被检体P的一部分与机架11不接触。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七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基于预扫描图像PSI中的关注区域(ROI)和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CI,判定支承移动机构35是否移动到接触位置,在判定为支承移动机构35移动到接触位置的情况下,修正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以避免被检体P的一部分与机架11接触,根据修正后的移动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由此,根据本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能够在不使被检体P的一部分与机架11接触的情况下将ROI配置于摄像中心CI附近,因此能够提高针对被检体P的检查的吞吐量。
(第八应用例)
本应用例例如基于根据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CI的位置所求出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判定被检体P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而从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FOV:Field of View)偏离,在判定为该一部分区域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将该从摄像视野偏离的范围显示于显示器103。接着,本应用例根据该偏离范围而输入的用户的指示来变更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并根据变更后的移动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
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根据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CI的位置所求出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来判定被检体P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而从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脱离。在判定为该一部分区域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使用预扫描图像PSI,将从该摄像视野偏离的范围(以下,称为视野外范围)显示于显示器103。由此,视野外范围被用户视觉确认。机构控制功能119根据经由输入接口105的用户的指示,变更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机构控制功能119根据变更后的移动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八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基于预扫描图像PSI中的关注区域(ROI)和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CI,来判定被检体P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而从摄像视野偏离,在判定为该一部分区域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将视野外范围显示于显示器103,根据与视野外范围对应地输入的用户的指示来变更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根据变更后的移动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由此,根据本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在判定为该一部分区域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通过将视野外范围显示于显示器103,从而能够将视野外范围视觉地通知给用户。因此,根据本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能够根据由用户变更后的移动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根据该情况,根据本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能够根据与视野外范围对应的用户的指示来变更移动量,因此能够对与用户的期望对应的ROI执行主扫描。关于本应用例中的其他效果,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九应用例)
本应用例例如基于根据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CI的位置所求出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判定被检体P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而从摄像视野偏离,在判定为该一部分区域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变更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以使得该一部分区域不从摄像视野偏离,并根据变更后的移动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
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根据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CI的位置所求出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来判定被检体P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而从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偏离。在判定为该一部分区域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变更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以使该一部分区域不从摄像视野偏离。具体而言,机构控制功能119变更(减少)移动量以使该一部分区域不从摄像视野偏离。机构控制功能119根据变更后的移动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
根据以上叙述的第九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基于预扫描图像PSI中的关注区域(ROI)和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CI,判定被检体P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而从摄像视野偏离,在判定为该一部分区域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变更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以使该一部分区域不从摄像视野偏离,根据变更后的移动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由此,根据本应用例的立位CT装置1,由于能够在被检体P的一部分区域不会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使ROI配置于摄像中心CI附近,因此能够提高针对被检体P的检查的吞吐量。
(第十应用例)
在本应用例中,根据针对被检体P的主扫描的扫描计划,执行第八应用例或者第九应用例。扫描计划例如具有扫描的数量、扫描的范围、照射定时、照射条件、图像处理条件。
机构控制功能119基于根据ROI的中心位置和摄像中心CI的位置所求出的移动量和移动方向,判定被检体P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而从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偏离。在判定为该一部分区域从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根据与被检体P有关的主扫描的扫描计划,变更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以使视野外范围显示于显示器103,或者使一部分区域不从摄像视野偏离。在视野外范围显示于显示器103的情况下,机构控制功能119根据与视野外范围对应地输入的用户的指示,变更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量。机构控制功能119根据变更后的移动量来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关于本应用例中的效果,与第八应用例及第九应用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将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思想通过控制方法来实现的情况下,控制方法通过被至少一个支柱13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的机架11中的摄像系统,对被支承移动机构35从下方支承的被检体P进行摄像,该支承移动机构35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机架11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并基于来自摄像系统的输出来生成图像,控制支承移动机构35的移动。通过控制方法执行的对位处理的顺序及效果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1个实施方式、多个应用例以及变形例等,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用图像。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关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等,作为发明的一个侧面以及选择性的特征,公开以下的附记。
(附记1)
一种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
至少一个支柱,将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机架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上移动;
支承移动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支承;以及
机构控制部,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附记2)
也可以是,还具备图像生成部,该图像生成部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生成图像。
(附记3)
也可以是,所述机架具有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
(附记4)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附记5)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以使所述关注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致。
(附记6)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的用户的指示,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附记7)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按照使所述关注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致的用户的指示,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附记8)
也可以是,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被所述支承移动机构支承的所述被检体的重心进行检测,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所述重心的位移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以补偿所述位移量。
(附记9)
也可以是,还具备相机,该相机位于所述机架的开口的上方,在摄像视野中包含所述机架的开口内,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相机取得的图像中的所述被检体的运动量,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以补偿所述运动量。
(附记10)
也可以是,所述相机配置于从所述支柱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或设置有所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检查室的天花板,能够对位于所述机架的开口的所述被检体进行摄影。
(附记11)
也可以是,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被所述支承移动机构支承的所述被检体的载荷分布进行检测,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所述载荷分布的变化量,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以补偿所述变化量。
(附记12)
也可以是,所述机架具有形成与所述摄像有关的摄像空间的开口,
也可以是还具有:多个气体袋,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的机架的壁面,通过气体的注入而膨胀,维持所述被检体的姿势;以及
多个泵,将所述气体向所述气体袋注入或从所述气体袋排出所述气体,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伴随着所述移动的控制,进一步控制基于所述泵的所述气体的注入和所述气体的排出。
(附记13)
也可以是,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被所述支承移动机构支承的所述被检体的重心进行检测,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所述重心的位移来控制所述泵以补偿所述位移。
(附记14)
也可以是,还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能够由位于所述机架的开口的所述被检体把持。
(附记15)
也可以是,所述把持部被固定于从所述支柱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设置有所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检查室的天花板或所述检查室的底面。
(附记16)
也可以是,所述把持部经由能够水平移动的移动框架被固定于所述梁或所述天花板,
也可以是,所述机构控制部控制所述移动框架的移动。
(附记17)
所述机构控制部,
可以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判定所述支承移动机构是否移动到与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和机架之间的接触对应的位置,
可以在判定为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移动到与所述接触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对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进行修正,以使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与机架不接触,
可以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移动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
(附记18)
所述机构控制部,
可以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判定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而从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偏离,
可以在判定为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将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范围显示于显示器,
可以根据与所述偏离的范围相应地输入的用户的指示,变更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
可以根据变更后的所述移动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
(附记19)
所述机构控制部,
可以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判定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而从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偏离,
可以在判定为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变更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以使所述一部分区域不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
可以根据变更后的所述移动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
(附记20)
所述机构控制部,
可以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判定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而从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偏离,
可以在判定为所述一部分区域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根据与所述被检体有关的扫描计划,变更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以使显示器显示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范围,或者使所述一部分区域不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
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有所述偏离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与所述偏离的范围相应地输入的用户的指示,变更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
可以根据变更后的所述移动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
(附记21)
也可以是,所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对立位状态的所述被检体进行摄像。
(附记22)
所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也可以是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或正电子放出断层摄影装置。
(附记23)
也可以是,所述机架对所述被检体执行扫描摄影,
也可以是,在通过所述扫描摄影所生成的图像中被确定所述关注区域。
(附记24)
一种控制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通过被至少一个支柱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的机架中的摄像系统,对通过支承移动机构从下方进行支承的被检体进行摄像,该支承移动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生成图像,
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附录25)
一种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
机架,具有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
至少一个支柱,将所述机架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上移动;
图像生成部,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生成图像,
支承移动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检体;以及
输出部,基于所述被检体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的摄像中心,输出与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信息。

Claims (18)

1.一种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
机架,具有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
至少一个支柱,将所述机架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上移动;
图像生成部,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生成图像;
支承移动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从下方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支承;以及
机构控制部,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构控制部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以使所述关注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构控制部根据用户的指示,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所述用户的指示是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的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构控制部按照使所述关注区域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摄像中心的位置一致的用户的指示,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被所述支承移动机构支承的所述被检体的重心进行检测,
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所述重心的位移量,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以补偿所述位移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还具备光学相机,该光学相机配置于从所述支柱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或设置有所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检查室的天花板,能够对位于所述机架的开口处的所述被检体进行摄影,
所述机构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光学相机所取得的图像中的所述被检体的运动量,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以补偿所述运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被所述支承移动机构支承的所述被检体的载荷分布进行检测,
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所述载荷分布的变化量,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以补偿所述变化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架具有形成与所述摄像有关的摄像空间的开口,
所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还具有:
多个气体袋,设置于所述开口处的机架的壁面,通过气体的注入而膨胀,维持所述被检体的姿势;以及
多个泵,向所述气体袋注入所述气体或从所述气体袋排出所述气体,
所述机构控制部伴随着所述移动的控制,进一步控制基于所述泵的所述气体的注入和所述气体的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被所述支承移动机构支承的所述被检体的重心进行检测,
所述机构控制部基于所述重心的位移来控制所述泵,以补偿所述位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还具备把持部,该把持部被固定于从所述支柱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设置有所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检查室的天花板或所述检查室的底面,能够由位于所述机架的开口的所述被检体把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把持部经由能够水平移动的移动框架而被固定于所述梁或所述天花板,
所述机构控制部控制所述移动框架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构控制部,
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判定所述支承移动机构是否移动到与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和机架之间的接触对应的位置,
在判定为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移动到与所述接触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对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进行修正,以使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与机架不接触,
根据修正后的所述移动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构控制部,
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判定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而从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偏离,
在判定为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将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范围显示于显示器,
根据与所述偏离的范围相应而被输入的用户的指示,变更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移动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构控制部,
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判定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而从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偏离,
在判定为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变更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以使所述一部分区域不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
根据改变后的所述移动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所述机构控制部,
基于所述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中心,判定所述被检体的一部分区域是否由于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而从所述摄像系统中的摄像视野偏离,
在判定为所述一部分区域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情况下,根据与所述被检体有关的扫描计划,变更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以使显示器显示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的范围,或者使所述一部分区域不从所述摄像视野偏离,
在显示器上显示有所述偏离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与所述偏离的范围相应而被输入的用户的指示,变更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量,
根据变更后的所述移动量来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
17.一种控制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通过被至少一个支柱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的机架中的摄像系统,对通过支承移动机构从下方进行支承的被检体进行摄像,该支承移动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
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生成图像,
控制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
18.一种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
机架,具有与被检体的摄像有关的摄像系统;
至少一个支柱,将所述机架支承为能够在铅垂方向上移动;
图像生成部,基于来自所述摄像系统的输出,生成图像,
支承移动机构,被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机架的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检体;以及
输出部,基于所述被检体中的关注区域和所述摄像系统的摄像中心,输出与所述支承移动机构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信息。
CN202110842716.6A 2020-07-27 2021-07-26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9746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6390 2020-07-27
JP2020126390 2020-07-27
JP2021110162A JP2022023795A (ja) 2020-07-27 2021-07-01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21-110162 2021-07-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4670A true CN113974670A (zh) 2022-01-28

Family

ID=7705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2716.6A Pending CN113974670A (zh) 2020-07-27 2021-07-26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84324B2 (zh)
EP (1) EP3944818B1 (zh)
CN (1) CN11397467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98718B (zh) * 2024-01-17 2024-04-12 南京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bct用摄像头移动检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8132A (en) 1972-12-20 1974-11-12 Picker Corp Patient rotator and method of conducting x-ray studies
JPH02195945A (ja) 1989-01-25 1990-08-02 Hitachi Medical Corp 医用x線検査装置
JPH08266650A (ja) 1995-03-31 1996-10-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放射線治療装置
JPH08322828A (ja) 1995-06-02 1996-12-10 Toshiba Corp X線ctスキャナ
FR2803507B1 (fr) 2000-01-10 2003-05-30 Eric Berthonnaud Dispositif d'evaluation de la position d'equilibre du corps humain
US7224764B2 (en) 2003-08-07 2007-05-29 Xoran Technologies, Inc. Stand-up CT scanner
DE102006044783A1 (de) 2006-09-22 2008-04-0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Aufnahme von Bildern eines bestimmbaren Bereichs eines Untersuchungsobjekts mittels einer Computertomographieeinrichtung
JP5913957B2 (ja) 2011-12-21 2016-05-11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X線ct装置
US10987068B2 (en) * 2012-06-14 2021-04-27 Mobius Imaging Llc Multi-directional x-ray imaging system
EP2861148B1 (en) 2012-06-14 2020-08-19 Mobius Imaging, LLC Vertical scan imaging system
US9795347B2 (en) 2013-10-24 2017-10-24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Scanning system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US9808211B2 (en) 2013-11-12 2017-11-07 Carestream Health, Inc. Head and neck imager
JP2015198769A (ja) 2014-04-08 2015-11-12 株式会社東芝 X線ct装置
US10299740B2 (en) 2015-09-29 2019-05-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US10206640B2 (en) 2015-10-16 2019-02-19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apparatus and gantry apparatus
US10206635B2 (en) 2015-10-20 2019-02-19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and gantry
US10349903B2 (en) 2015-10-20 2019-07-16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JP2017080304A (ja) 2015-10-30 2017-05-18 東芝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架台移動装置
US10363003B2 (en) 2015-11-02 2019-07-30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980692B2 (en) 2016-08-29 2021-04-20 Mobius Imaging, Llc Table system for medical imaging
JP6788252B2 (ja) 2016-09-26 2020-11-25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6958849B2 (ja) 2016-09-26 2021-11-02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US11000254B2 (en) 2016-11-22 2021-05-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atient scan setup
US10624596B2 (en) 2016-11-23 2020-04-21 Mobius Imaging, Llc Cantilevered x-ray CT system for multi-axis imaging
JP6818559B2 (ja) 2017-01-11 2021-01-20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JP6958851B2 (ja) 2017-02-01 2021-11-02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6912769B2 (ja) 2017-02-16 2021-08-04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6878044B2 (ja) 2017-02-27 2021-05-26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EP3449835B1 (en) 2017-08-22 2023-01-11 Hologic, Inc.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aging multiple anatomical targets
JP2019080834A (ja) 2017-10-31 2019-05-30 ゼネラル・エレクトリック・カンパニイ 医用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44818B1 (en) 2024-01-31
EP3944818A1 (en) 2022-02-02
US11684324B2 (en) 2023-06-27
US20220022825A1 (en) 2022-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6205B2 (en) X-ray hybrid diagnosis system
US7289596B2 (en) Radiation tomography apparatus and scan condition setting device
JP7488037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医用画像診断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99850B2 (ja) 医用情報処理装置
US7502439B2 (en) Radi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13974670A (zh)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US11241212B2 (en) Medical apparatus
JP2015058227A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JP7242410B2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x線ct装置及び学習用データの生成方法
JP7325943B2 (ja) 医用画像診断システム及びパラメータ選択方法
JP2005185549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JP2020099409A (ja)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医用画像処理方法
JP2022023795A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8142435A (ja) X線ct装置
CN111973211A (zh)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
JP5111834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US20230284984A1 (en) Pet apparatus, pet-ct apparatus, image generation and display method, and nonvolatil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mage generation and display program
JP2006006531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7062514B2 (ja) X線ct装置、およびx線管制御装置
JP2011092481A (ja) X線ct装置
JP7321798B2 (ja) 再構成装置及び放射線診断装置
JP2018110685A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JP2023095115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および移動制御方法
JP2024017301A (ja) 医療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医療用画像診断装置の作動方法
JP2023183463A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及び医用寝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