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3935A -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73935A
CN113973935A CN202111293726.5A CN202111293726A CN113973935A CN 113973935 A CN113973935 A CN 113973935A CN 202111293726 A CN202111293726 A CN 202111293726A CN 113973935 A CN113973935 A CN 113973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ves
green
temperature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37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福
向敏
向以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yuyuanchun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yuyuanchu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yuyuanchun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yuyuanchu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37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3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73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73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包括:原料: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茶叶;杀青:将原料不进行摊放萎凋处理直接进行杀青处理,摊凉,即得杀青叶;揉捻、做型:将杀青叶进行揉捻处理,得到揉捻叶;或将杀青叶采用理条机进行压棒做型处理,得到做型后的二青叶;干燥:采用炒干机将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炒三青、足干工序后,采用理条机将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炒三青、足干工序后,针形干毛茶;采用烘焙机将揉捻叶依次进行烘二青、烘三青、足干工序后,即得卷曲形干毛茶;采用理条机将做型后的二青叶依次进行理条、摊凉、辉锅工序后,即得扁形干毛茶,即得扁形干毛茶;本发明得到的产品滋味浓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

Description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化变异茶树"中黄1号"、"中黄2号",自然黄化突变体,独具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种特性。该品种春梢呈鹅黄色,颜色鲜亮,夏秋季新梢亦为淡黄色,成熟叶及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均呈绿色,1年生扦插苗为黄色,芽叶茸毛少,发芽密度较高,持嫩性较好。春茶一芽二叶氨基酸7.1wt%,茶多酚13.3wt%,咖啡碱3.3wt%,水浸出物43.3wt%(干重),内含物配比协调。制成的产品外形绿透金黄,嫩(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黄鲜亮,特色明显,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国内现有黄化变异茶的加工生产工艺是“摊放(晾)→杀青→揉捻→干燥”。由于鲜茶芽叶的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品种特性,其产品滋味的鲜醇度得到突显,但滋味的浓厚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得到产品汤色鹅黄清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包括:
(1)原料: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茶叶;所述鲜茶叶选自晴天叶、露水叶和雨水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晴天叶含水量为74~76wt%,所述露水叶含水量为77~80wt%,所述雨水叶含水量为81~86wt%;
(2)杀青:将所述原料不进行摊放萎凋处理采用杀青机直接进行杀青处理,摊凉,即得杀青叶;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
(3)揉捻、做型:
将所述杀青叶进行揉捻处理,得到揉捻叶;或
将所述杀青叶采用理条机进行压棒做型处理,得到做型后的二青叶;
(4)干燥:干燥步骤选择(A)~(D)中的一种或多种;
(C)采用炒干机将所述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炒三青、足干工序后,即得条形干毛茶;
(D)采用理条机将所述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炒三青、足干工序后,针形干毛茶;
(C)采用烘焙机将揉捻叶依次进行烘二青、烘三青、足干工序后,即得卷曲形干毛茶;
(D)采用理条机将做型后的二青叶依次进行理条、压棒做型、炒三青、辉锅、足干工序后,即得扁形干毛茶。炒青型扁形茶制备过程中由理条机的“压棒”替代揉捻。
优选地,所述鲜茶叶杀青前进行贮存在室温条件下。
优选地,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原料处理:采摘后的鲜茶叶,只摊凉(保持叶温至室温15~30℃)不进行摊放(摊晾萎凋。
优选地,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5)整形,整形过程具体包括:分离条形干毛茶、针形干毛茶、卷曲形干毛茶、扁形干毛茶中的叶末、叶梗、杂片,即得成品茶。
优选地,所述杀青处理过程杀青温度200~280℃,所述杀青温度为杀青机的杀青锅筒内壁温度。
优选地,杀青机滚筒锅壁前段温度280℃、中段温度250℃、后段温度200℃,随着杀青过程的进行逐级降低。
优选地,所述杀青处理过程包括采用60型电热滚筒连续杀青机3段控温杀青处理:投叶量1.80Kg/min,杀青全程时间为210s。前段杀青过程为闷杀,锅壁温度280℃,杀青时间70s;中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70s;后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00℃,杀青时间70s;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
优选地,所述鲜茶叶品质为中黄1号和/或中黄2号。
优选地,所述摊凉过程具体为:杀青叶摊凉至室温,室温为15~30℃。
优选地,所述揉捻处理为:一次性揉捻法。
优选地,所述揉捻过程采用揉捻机完成。
优选地,所述揉捻机为55型揉捻机。
优选地,所述揉捻过程揉捻时间为20min~35min,揉捻过程具体包括:空压揉捻10min后加压揉捻。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炒干机的锅壁温度为:炒二青,锅壁温度≥200℃;炒三青,锅壁温度≤150℃;足干,锅壁温度≤80℃。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理条机的锅壁温度为:炒二青,锅壁温度≥90℃;炒三青,锅壁温度≤90℃;足干,锅壁温度≤60℃。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烘二青,风温≥150℃;烘三青,风温≥120℃;足干,风温≤80℃。
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理条机的锅壁温度为:理条,锅壁温度≥90℃;做型,锅壁温度≥80℃;炒三青,锅壁温度≤60℃;辉锅,锅壁温度≤60℃;足干,锅壁温度≤60℃。
优选地,所述步骤(A)制作条形茶干毛茶时,炒二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20wt%,炒三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10wt%,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条形茶干毛茶;
所述步骤(B)制作针形茶干毛茶时,炒二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20wt%,炒三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10wt%,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针形茶干毛茶;
所述步骤(C)制作卷曲形干毛茶时,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卷曲形干毛茶;
所述步骤(D)制作扁形干毛茶时,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5wt%,即得扁形干毛茶。
优选地,所述杀青机为采用60型电热滚筒连续杀青机,滚筒尾端上方设置有排湿装置。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通过取消原有“摊放”流程和工序,缩短了鲜茶叶采摘后的存放时间,保持了鲜茶叶的鲜活度内含物,阻断了有涩味和收敛作用的茶多酚在空气中的氧化;多酚类物质在酶促作用下的变化小。利用杀青时的高温较快破坏了酶的活性;杀青时的鲜茶叶本身的高含水量产生的高温水蒸气,排除了鲜茶叶中的花青素转化的苦涩味。达到了产品嫩(栗)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的技术质量效果,滋味“浓厚回甘”特色尤其突出。
本发明杀青工序前不设置摊放萎凋工序,节省了摊放萎凋流程的能源耗用、场地占用。进一步,本发明现采现制,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机增设排湿装置,排除鲜茶叶本身的高含水量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避免茶叶产生水闷味,保障茶叶色泽,同时避免强制排湿降低滚筒内叶温导致茶叶产生生青气,避免热能损耗,保障滚筒内稳定的温度。本发明可提高杀青效果,确保产品外形、色泽、滋味、香气品质达到最佳状态,提高了产品的出成率。同时,杀青过程锅温先高后低、分段调控。保持产品的鲜活、生爆味。提升其产品的滋味的浓厚度。
本发明鲜茶叶选自晴天叶、露水叶和雨水叶中的一种或多种;控制含水量,保证了产品滋味鲜醇浓厚回甘,避免原料含水量过高,含水量波动较大,影响后续操作与质量效果,保证了汤色鹅黄清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使该加工方法适用于工艺生产。
本发明杀青后针对条形茶、针形茶、卷曲形茶和扁形茶采用不同的处理工序,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不同的茶叶生产需要,保证加工得到的成品茶质量好,汤色鹅黄清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产品类型:条形茶、针形茶、卷曲形茶。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包括:
(1)原料:
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嫩度的鲜茶叶的鲜茶叶("中黄1号")为原料;晴天叶含水量为85wt%,露水叶含水量为80wt%,雨水叶含水量为85wt%;
原料处理:晴天采摘后的鲜茶叶,只摊凉(保持叶温至室温15~30℃)不进行摊放(摊晾萎凋);
(2)杀青:将摊凉后的原料不进行摊放萎凋处理采用杀青机直接进行杀青处理,杀青叶摊凉至室温,室温为15~30℃,即得杀青叶;
杀青机机型:采用60型电热滚筒连续杀青机,滚筒后段上方设置有排湿装置;
所述杀青处理过程包括采用60型电热滚筒连续杀青机3段控温杀青处理:投叶量1.80Kg/min,杀青全程时间为210s。前段杀青过程为闷杀,锅壁温度280℃,杀青时间70s;中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70s;后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00℃,杀青时间70s;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所述杀青叶生青气消失,米饭熟香味透出,手感柔软;
(3)揉捻:
将所述杀青叶进行揉捻处理,得到揉捻叶;
所述揉捻处理为:一次性揉捻法;
所述揉捻过程具体包括:采用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20min~35min,先空压揉捻10min后加压揉捻;
(4)干燥:
(A)采用炒干机将所述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锅壁温度≥200℃)、炒三青(锅壁温度≤150℃)、足干(锅壁温度≤80℃)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条形干毛茶;炒三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10wt%;
(B)采用理条机将所述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锅壁温度≥90℃)、炒三青(锅壁温度≤90℃)、足干(锅壁温度≤60℃)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针形干毛茶;炒三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10wt%;
(C)采用烘焙机将揉捻叶依次进行烘二青(做型)(风温≥150℃)、烘三青(做型),(风温≥120℃)、足干(风温≤80℃)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卷曲形干毛茶;
(5)整形:
分离条形干毛茶、针形干毛茶、卷曲形干毛茶中的叶末、叶梗、杂片,即得成品茶。
上述加工方法制作的条形茶、针形绿、卷曲形茶,外形绿润金黄,栗香持久,汤色鹅黄清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突显其外形金黄、汤色鹅黄、叶底玉黄的"三黄"特色。
实施例2
产品类型:扁形茶。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包括:
(1)原料:
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嫩度的鲜茶叶("中黄1号")为原料;以重量份计,所述鲜茶叶由晴天叶74~76wt%、露水叶77~80wt%和雨水叶81~86wt%组成;晴天叶含水量为85wt%,露水叶含水量为80wt%,雨水叶含水量为85wt%;
原料处理:采摘后的鲜茶叶,只摊凉(保持叶温至室温15~30℃)不进行摊放(摊晾萎凋),含水量75wt%;
(2)杀青:将摊凉后的原料不进行摊放萎凋处理采用杀青机直接进行杀青处理,杀青叶摊凉至室温,室温为15~30℃,即得杀青叶:
杀青机机型:采用60型电热滚筒连续杀青机,滚筒后段上方设置有排湿装置;
所述杀青处理过程包括采用60型电热滚筒连续杀青机3段控温杀青处理:投叶量1.80Kg/min,杀青全程时间为210s。前段杀青过程为闷杀,锅壁温度280℃,杀青时间70s;中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70s;后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00℃,杀青时间70s;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所述杀青叶生青气消失,米饭熟香味透出,手感柔软;
(3)做型:
采用理条机进行压棒做型处理,采用800型12槽理条机,槽长800mm、槽宽100mm。投叶量85g/槽,理条3min使叶温升至50℃时,用压棒(压棒材料为食品级聚胺酯,径粗35mm,棒重1000g。)进行加压1.2~1.5min,取棒继续理条3min。得到做型后的二青叶;
(4)干燥:
采用800型12槽理条机将做型后的二青叶依次进行理条,锅壁温度≥80℃,投叶量200g/槽,叶温保持50℃,待在制品条索直伸,含水量降至20wt%时出锅摊凉,即得三青叶;
輝锅(足干):采用800型12槽理条机将三青叶进行輝锅,锅壁温度≥60℃,投叶量400g/槽,叶温保持40℃,待在制品外形达到光滑油润,在制品含水量降至≤5wt%时出锅摊凉,即得扁形干毛茶。
(6)整形:
分离扁形干毛茶中的叶末、叶梗、杂片,即得成品茶。
上述加工方法制作的扁形茶,外形扁平光滑绿润透金黄,嫩香持久,汤色鹅黄清亮,滋味浓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突显其外形金黄、汤色鹅黄、叶底玉黄的"三黄"特色。
对照例1
产品类型:条形茶、针形茶、卷曲形茶。
本对照例1为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类加工方法,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步骤(1)中原料处理:将采摘后的鲜茶叶在室内进行摊放(晾),摊放厚度为2.5cm~5cm,摊放时间8h,摊放萎凋鲜茶叶含水量<60wt%;
(2)杀青:将摊青后的鲜茶叶进入50型滚筒电热温控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260℃,滚筒锅壁温度为150℃,滚筒转速30r/min,杀青全程时间为90s。杀青叶含水率降至60wt%。
上述加工方法制作的条形绿茶、针形绿茶、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谷黄尚亮,香气纯正,滋味淡薄,汤色黄明,叶底黄亮。
对照例2
产品类型:扁形茶。
本对照例2为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类加工方法,和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
步骤(1)中原料处理:将采摘后的鲜茶叶在室内进行摊放(晾),摊放厚度为2.5cm~5cm,摊放时间8h,摊放萎凋鲜茶叶含水量<60wt%;
(3)杀青:将摊青后的鲜茶叶进入50型滚筒电热温控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260℃,滚筒锅壁温度为150℃,滚筒转速30r/min,杀青时间90s,茶叶含水率降至55wt%。
上述加工方法制作的扁形茶,外形色泽谷黄尚亮,香气纯正,滋味淡薄,汤色黄明,叶底黄亮。
效果例1
将实施例1、2、对比例1、2得到的成品查进行感官品质比对
表1 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类产品不同工艺感官品质比对
Figure BDA0003335870030000091
感官品质审评结果显示,通过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实施例2)制作的成品茶,其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品质,均优于现有工艺(对照例1、对照例2)制作的成品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原料: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鲜茶叶;所述鲜茶叶选自晴天叶、露水叶和雨水叶中的一种或多种;晴天叶含水量为74~76wt%,所述露水叶含水量为77~80wt%,所述雨水叶含水量为81~86wt%;
(2)杀青:将所述原料不进行摊放萎凋处理采用杀青机直接进行杀青处理,摊凉,即得杀青叶;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
(3)揉捻、做型:
将所述杀青叶进行揉捻处理,得到揉捻叶;或
将所述杀青叶采用理条机进行压棒做型处理,得到做型后的二青叶;
(4)干燥:干燥步骤选择(A)~(D)中的一种或多种;
(A)采用炒干机将所述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炒三青、足干工序后,即得条形干毛茶;
(B)采用理条机将所述揉捻叶依次进行炒二青、炒三青、足干工序后,针形干毛茶;
(C)采用烘焙机将揉捻叶依次进行烘二青、烘三青、足干工序后,即得卷曲形干毛茶;
(D)采用理条机将做型后的二青叶依次进行理条、摊凉、辉锅工序后,即得扁形干毛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5)整形,整形过程具体包括:分离条形干毛茶、针形干毛茶、卷曲形干毛茶、扁形干毛茶中的叶末、叶梗、杂片,即得成品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处理过程杀青温度200~280℃,所述杀青温度为杀青机的杀青锅筒内壁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处理过程包括采用60型电热滚筒连续杀青机3段控温杀青处理:投叶量1.80Kg/min,杀青全程时间为210s。前段杀青过程为闷杀,锅壁温度280℃,杀青时间70s;中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70s;后段杀青过程为抖杀,杀青温度200℃,杀青时间70s;所述杀青叶含水量≤35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炒干机的锅壁温度为:炒二青,锅壁温度≥200℃;炒三青,锅壁温度≤150℃;足干,锅壁温度≤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理条机的锅壁温度为:炒二青,锅壁温度≥90℃;炒三青,锅壁温度≤90℃;足干,锅壁温度≤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烘二青,风温≥150℃;烘三青,风温≥120℃;足干,风温≤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理条机的锅壁温度为:理条,锅壁温度≥90℃;做型,锅壁温度≥80℃;辉锅,锅壁温度≤60℃;足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制作条形茶干毛茶时,炒二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20wt%,炒三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10wt%,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条形茶干毛茶;
所述步骤(B)制作针形茶干毛茶时,炒二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20wt%,炒三青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10wt%,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针形茶干毛茶;
所述步骤(C)制作卷曲形干毛茶时,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降至≤5wt%,即得卷曲形干毛茶;
所述步骤(D)制作扁形干毛茶时,足干工序后茶叶含水量为≤5wt%,即得扁形干毛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机为采用60型电热滚筒连续杀青机,滚筒尾端上方设置有排湿装置。
CN202111293726.5A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 Pending CN113973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3726.5A CN113973935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3726.5A CN113973935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3935A true CN113973935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46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3726.5A Pending CN113973935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绿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393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358A (zh) * 2010-04-16 2010-09-01 佛山市绿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形檀香茶的加工方法
CN108124982A (zh) * 2016-12-01 2018-06-08 都匀市高寨水库茶场有限公司 一种回甘型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9601654A (zh) * 2019-01-10 2019-04-12 四川绿源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夏秋茶的加工方法
CN109984221A (zh) * 2019-04-19 2019-07-09 四川绿源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及加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6358A (zh) * 2010-04-16 2010-09-01 佛山市绿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形檀香茶的加工方法
CN108124982A (zh) * 2016-12-01 2018-06-08 都匀市高寨水库茶场有限公司 一种回甘型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9601654A (zh) * 2019-01-10 2019-04-12 四川绿源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夏秋茶的加工方法
CN109984221A (zh) * 2019-04-19 2019-07-09 四川绿源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及加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5293B (zh) 一种条形老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61547B (zh) 一种炒烘联合干燥的工夫红茶生产工艺
CN103621694B (zh) 一种白茶的制备方法
CN104012694A (zh) 一种云雾绿茶的制作工艺
CN101978842A (zh) 鲜香型铁观音紧压制作工艺及其制得产品
CN103504032A (zh) 茉莉花金骏眉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891934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66152A (zh) 一种有机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4186743A (zh) 千年古红茶加工工艺
CN107821660A (zh)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CN103315076A (zh) 一种用白叶1号白茶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341191A (zh) 一种金牡丹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5532934A (zh) 客家绿茶加工工艺
CN103583715A (zh) 一种绿茶制作工艺
CN108552326B (zh) 江北茶区鲜甘醇型夏秋绿茶加工方法
CN104904890A (zh) 一种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CN107494784A (zh) 一种珠形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6172918A (zh) 一种增香花香型红螺春的加工方法
CN101933542B (zh) 一种制备阳羡雪芽茶的工艺流程
CN103211049A (zh) 颗粒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8378157B (zh) 一种提高紫红芽茶树品种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2813015A (zh) 一种特色茶叶制造技术
CN109105542A (zh) 一种颗粒状工夫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0024873A (zh) 一种纯天然花奶香型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6387975B (zh) 一种烟叶的初烤方法、烟叶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