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21660A -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 Google Patents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21660A
CN107821660A CN201711285694.8A CN201711285694A CN107821660A CN 107821660 A CN107821660 A CN 107821660A CN 201711285694 A CN201711285694 A CN 201711285694A CN 107821660 A CN107821660 A CN 107821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tea
tealeaves
withering
preparation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856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李兴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ghai Rain Forest Ancient Tea Factory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nghai Rain Forest Ancient Tea Factory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nghai Rain Forest Ancient Tea Factory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nghai Rain Forest Ancient Tea Factory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856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216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2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1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涉及茶叶制作技术领域。该制作方法是对采摘后的茶树鲜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风冷、理条和干燥提香等步骤处理,其中,选取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鲜叶作为原料,其营养物质丰富,所含养分均是古茶树自身从土壤汲取,有利于提升红茶的口感和耐泡程度;另外,发酵后进行风冷处理,可及时降低发酵程度,减小后续发酵过度对于茶叶品质的不利影响。通过上述制作方法所得到的红茶,冲泡之后无酸涩味道,具有类似兰花香气,且留香长久,耐冲泡次数可达15泡,改善了现有红茶中存在的冲泡后酸味、涩感明显,留香短暂以及不耐冲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红茶,通过上述制作方法制作得到,其具有良好的品质。

Description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背景技术
红茶是六大茶类中极受消费者追捧的一类茶。红茶中富含多酚类物质、茶红素、茶黄素、氨基酸、芳香油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从而使得红茶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等功能,长期饮用,对健康有明显助益。
随着市场需求、茶叶基地的不断扩大,各企业、作坊也相应增加了红茶的产量,制作工艺日渐成熟,中高端品质的红茶市场需求量增大,竞争激烈。目前,红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几个步骤。但是现有的红茶存在着如下问题:使用沸水高温冲泡下容易会出现酸味,涩感明显,香气一般只在第一、二泡茶汤短暂停留;而且,红茶不耐冲泡,一般情况下,五泡过后基本趋于无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是对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的采摘鲜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风冷、理条和干燥提香等步骤处理,所得到的红茶冲泡之后无酸涩味道,具有类似兰花香气,且留香长久,耐冲泡次数可达15泡,改善了现有红茶中存在的冲泡后酸味、涩感明显,留香短暂以及不耐冲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湿度为88-95%,发酵时间为5-6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并于冷风中迅速降温;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干燥提香处理,得到红茶。
进一步的,步骤(b)中,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处理,至茶叶的含水量至52-58%,其中,萎凋温度为30-36℃,萎凋时间为3-4h;
优选地,鲜叶置于萎凋槽中摊放厚度为5-10cm,每20-40min上下翻动一次。
进一步的,步骤(c)中,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为20-30min。
进一步的,步骤(d)中,将揉捻后的茶叶堆起压紧,盖布进行发酵;
优选地,步骤(d)中,发酵湿度为88-92%。
进一步的,步骤(e)中,发酵好的茶叶摊放厚度为1-3cm;
优选地,步骤(e)中,风冷温度为8-14℃,风冷时间为0.5-3min;
优选地,步骤(e)中,风冷温度为9-12℃,风冷时间为1-3min。
进一步的,步骤(f)中,理条温度为240-260℃,理条时间为20-30min,理条结束后摊凉自然回潮,使叶面水分重新分布。
进一步的,步骤(g)中,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至茶叶含水量为3-6%;
优选地,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30-60min;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5-90℃,干燥时间为90-120min。
进一步的,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温度为30-36℃,萎凋时间为3-4h,至茶叶的含水量至52-58%;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为20-30min;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湿度为88-95%,发酵时间为5-6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并于8-12℃的冷风中迅速降温;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至茶叶含水量为3-6%,得到红茶;
其中,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30-60min;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5-90℃,干燥时间为90-120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红茶,采用上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红茶的耐冲泡次数为10泡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是对采摘后的茶树鲜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风冷、理条和干燥提香等步骤处理,其中,选取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鲜叶作为原料,其营养物质丰富,所含养分均是古茶树自身从土壤汲取,有利于提升红茶的口感和耐泡程度;另外,发酵后进行风冷处理,可及时降低发酵程度,减小后续发酵过度对于茶叶品质的不利影响。通过上述制作方法所得到的红茶,冲泡之后无酸涩味道,具有类似兰花香气,且留香长久,耐冲泡次数可达15泡,改善了现有红茶中存在的冲泡后酸味、涩感明显,留香短暂以及不耐冲泡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中的各步骤都是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结合,互相影响的,且通过对各步骤工艺参数的限定,使得所制备出的红茶具有良好的品质。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通过上述红茶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冲泡后的红茶带有类似兰花香气,且花香显著,留香持久,且不会产生酸味和涩感;另外,该红茶耐冲泡性好,可沸水冲泡15泡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湿度为88-95%,发酵时间为5-6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并于冷风中迅速降温;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干燥提香处理,得到红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将新鲜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风冷、理条和干燥提香等步骤,其中,新鲜茶叶摘自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其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即使在后续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也不会被过度消耗,有利于提升红茶的口感和耐冲泡程度;另外,发酵后进行风冷处理,可及时降低发酵程度,减小后续发酵过度对于茶叶品质的不利影响。而且,该制作方法中的各步骤都是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结合,互相影响,且通过对各步骤工艺参数的限定,使得所得到的红茶,冲泡之后无酸涩味道,具有类似兰花香气,且留香长久,耐冲泡次数可达15泡,改善了现有红茶中存在的冲泡后酸味、涩感明显,留香短暂以及不耐冲泡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步骤(a)中,鲜叶采摘于300年以上树龄的且未见衰老迹象的茶树,优选为300-1000树龄的茶树。茶树树龄越大,其所处的生态环境越好,就会从土壤中汲取所需养分,故茶叶中营养物质越丰富,口感就越协调。
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主要是为了保证鲜叶的嫩度。
一般来说,刚采下的茶树鲜叶含水量在73-78%之间,细胞组织呈紧张状态,叶质硬脆,在这种情况下不便进行揉捻,也不能塑造出良好的茶叶外形,茶汁在揉捻时极易流失,不利后续内含物质转化的正常进行。萎凋就是利用鲜叶水分减少这一过程,促使茶叶外形与内含物产生缓慢而又有序的变化,从而为逐步形成各茶类特有品质打下基础。
步骤(b)中,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可以确保鲜叶的新鲜度,从而保持鲜叶原有理化特性的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b)中,萎凋温度为30-36℃,萎凋时间为3-4h;
优选地,鲜叶置于萎凋槽中摊放厚度为5-10cm,每20-40min上下翻动一次。
萎凋温度为30-36℃,优选为31-35℃,进一步优选为32-35℃。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萎凋温度为30℃、31℃、32℃、33℃、34℃、35℃或36℃。
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萎凋时间为3h、3.5h或4h。
鲜叶置于萎凋槽中摊放厚度为5-10cm,优选为5-9cm,进一步优选为5-8cm。鲜叶置于萎凋槽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摊放厚度为5cm、6cm、7cm、8cm、9cm或10cm。
完成上述萎凋处理后,茶叶应有柔软感,紧握能成团,但可松散;此时茶叶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含水率为52%、53%、54%、55%、56%、57%或58%。
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处理。揉捻的目的之一是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细胞破坏率约90%,此过程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目的之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塑造美观的外形;目的之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揉捻时间为20-30min,优选为21-29min,进一步优选为22-28min。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揉捻时间为20min、21min、22min、23min、24min、25min、26min、27min、28min、29min或30min。
揉捻后的茶叶,条索紧卷,茶汁外溢但不滴流。
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基础。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d)中,将揉捻后的茶叶堆起压紧,盖布进行发酵。
发酵必须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合理控制红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掌握发酵最佳程度,是制作优质红茶的保证。
发酵温度为40-45℃,优选为41-45℃,进一步优选为42-45℃,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发酵温度为40℃、41℃、42℃、43℃、44℃或45℃。
发酵湿度为88-95%,优选为88-94%,进一步优选为88-92%,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发酵湿度为88%、89%、90%、91%、92%、93%、94%或95%。
发酵时间为5-6h,优选为5.2-6h,进一步优选为5.5-6h,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发酵时间为5h、5.2h、5.5h、5.6h、5.8h或6h。
在完成发酵后茶叶叶色红亮均匀,青草气消失,甜蜜花香显现。
为了及时降低发酵程度,使得茶叶中酚类物质减少,锁定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从而产生甜花香,同时减小后续发酵过度对于茶叶品质的不利影响,本发明在发酵结束后对茶叶进行风冷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e)中,风冷过程中,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放置,摊放厚度为1-3cm,优选为1-2cm,典型但非限制性的摊放厚度为1cm、1.5cm、2cm、2.5cm或3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e)中,风冷温度为8-14℃,优选为8-13℃,进一步优选为9-12℃,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风冷温度为8℃、9℃、10℃、11℃、12℃、13℃或14℃。
风冷时间为0.5-3min,优选为1-3min,进一步优选为1-2min,典型但非限制性的风冷时间为0.5min、1min、1.5min、2.0min、2.5min或3min。
冷风可来自风扇或者冷风机即可。
风冷结束后将茶叶进行理条处理。步骤(f)中,理条温度为240-260℃,优选为,242-258℃,进一步优选为245-255℃。典型但非限制性的调理温度为240℃、242℃、245℃、246℃、248℃、250℃、252℃、254℃、255℃、256℃、258℃或260℃。
理条时间为20-30min,优选为22-28min,进一步优选为24-28min。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理条时间为20min、21min、22min、23min、24min、25min、26min、27min、28min、29min或30min。
理条结束后摊凉自然回潮,使叶面水分重新分布。
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干燥提香处理。利用干燥过程的高温,可以迅速钝化茶叶中酶的活性,停止发酵;同时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另外,还可以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的芳香物质,从而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达到提香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g)中,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
优选地,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00-120℃,优选为105-120℃,进一步优选为110-120℃。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00℃、102℃、105℃、108℃、110℃、112℃、115℃、118℃或120℃;
一次干燥时间为30-60min,优选为35min-60min,进一步优选为40-60min,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一次干燥时间为30min、35min、40min、45min、50min、55min或60min;
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5-90℃,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5℃、86℃、87℃、88℃、89℃或90℃;
再次干燥时间为90-120min,优选为95min-120min,进一步优选为100-120min,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再次干燥时间为90min、95min、100min、105min、110min、115min或120min。
通过对干燥过程中具体参数进行限定,使得红茶干燥提香的效果更为明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温度为30-36℃,萎凋时间为3-4h,至茶叶的含水量至52-58%;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为20-30min;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湿度为88-95%,发酵时间为5-6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并于8-12℃的冷风中迅速降温;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至茶叶含水量为3-6%,得到红茶;
其中,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30-60min;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5-90℃,干燥时间为90-120min。
红茶的制作方法中各道工艺之间均是互相影响的,通过对红茶的制作方法中各步骤以及工艺参数的限定,使得最终制作出的红茶具有优良的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红茶,采用上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红茶耐冲泡次数为10泡以上(包括10泡)。
通过上述红茶的制作方法制备得到,冲泡后的红茶带有类似兰花香气,且花香显著,留香持久,且不会产生酸味和涩感;另外,该红茶耐冲泡性好,可沸水冲泡15泡左右。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300年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将鲜叶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温度为30℃,萎凋时间为4h,鲜叶的摊放厚度约为5cm,每40min上下翻动一次,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2%;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为20min,;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竹簸箕上,将茶叶堆起压紧,盖布,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发酵湿度为88%,发酵时间为6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摊放厚度为1cm,并于8℃的冷风中迅速降温,风冷时间为1min;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理条温度为240℃,理条时间为30min,理条结束后摊凉自然回潮,使叶面水分重新分布;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至茶叶含水量为3-6%,得到红茶;
其中,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60min;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5℃,干燥时间为120min。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为实施例1的对照实验,除了步骤(a)中的鲜叶采摘于600年树龄的未见衰老迹象的茶树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为实施例1的对照实验,除了步骤(a)中的鲜叶采摘于1000年树龄的未见衰老迹象的茶树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500年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将鲜叶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温度为33℃,萎凋时间为3.5h,鲜叶的摊放厚度约为8cm,每30min上下翻动一次,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5%;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为25min;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竹簸箕上,将茶叶堆起压紧,盖布,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2℃,发酵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5.5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并于10℃的冷风中迅速降温,风冷时间为3min;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理条温度为250℃,理条时间为25min,理条结束后摊凉自然回潮,使叶面水分重新分布;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至茶叶含水量为3-6%,得到红茶;
其中,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10℃,干燥时间为45min;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8℃,干燥时间为100min。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为实施例4的对照实验,除了风冷温度为12℃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为实施例4的对照实验,除了将风冷时间为1.5min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800年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将鲜叶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温度为36℃,萎凋时间为3h,鲜叶的摊放厚度约为10cm,每20min上下翻动一次,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8%;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为30min;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竹簸箕上,将茶叶堆起压紧,盖布,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5℃,发酵湿度为92%,发酵时间为5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并于10℃的冷风中迅速降温,风冷时间为2.5min;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理条温度为260℃,理条时间为20min,理条结束后摊凉自然回潮,使叶面水分重新分布;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至茶叶含水量为3-6%,得到红茶;
其中,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20℃,干燥时间为30min;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90℃,干燥时间为90min。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为实施例7的对照实验,除了将风冷温度控制在12℃之外,其余与实施例7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除了步骤(a)中的鲜叶采摘于100年树龄的茶树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除了步骤(a)中的鲜叶采摘于100年树龄的茶树之外,其余与实施例4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除了将步骤(e)风冷步骤去掉,其余与实施例4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除了将步骤(a)中的鲜叶采摘于100年树龄的茶树,将步骤(e)的风冷步骤去掉,其余与实施例7相同。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除了将步骤(d)中的发酵温度降低至35℃,其余与实施例7相同。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除了去除步骤(g)中的再次干燥处理的步骤,其余与实施例7相同。
为验证实施例1-8和对比例1-6的效果,特设以下实验例。
实验例1
分别取实施例1-8和对比例1-6制得的红茶5g,使用100℃的沸水进行冲泡,对红茶的感官品质和耐冲泡次数进行测定,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红茶品质比较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1-8提供的红茶在感官品质和耐冲泡程度上均要优于对比例1-6提供的红茶。
具体的,实施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1均为实施例1的对照实验。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中的鲜叶采摘于600年树龄的茶树,实施例3中的鲜叶采摘于1000年树龄的茶树,对比例1中的鲜叶采摘于100年树龄的茶树。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树龄越长,其富含的营养物质越多,所制作出来的红茶滋味更为醇厚,同时耐冲泡程度增强。当鲜叶采摘于100年树龄的茶树时,其制作出的红茶无论是在滋味、口感和香气还是耐冲泡程度上均不及采摘于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的鲜叶所制作出的红茶。故对于采摘树龄的选择对于红茶的最终品质有重要影响。
实施例5和实施例6均为实施例4的对照实验。与实施例4相比,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风冷条件有所不同。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风冷温度和风冷时间需控制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
对比例3和对比例4分别为实施例4和实施例7的对比实验。与实施例4和实施例7不同,对比例3和对比例4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均中未采用风冷步骤。对比可知,实施例4和实施例7所制作的红茶的品质整体要优于对比例3和对比例4所制作的红茶品质。这主要是由于在发酵后采用风冷处理,可及时减缓茶叶的发酵程度,防止茶叶发酵过度,同时起到进一步提香的作用。
对比例5为实施例7的对比实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步骤(d)中发酵温度的不同。发酵是红茶制作过程的重中之重,发酵温度、湿度以及时间的变化对于最终红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对比实施例7和对比例5即可看出。
对比例6也为实施例7的对比实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7采用两次干燥处理,而对比例6只采用一次干燥处理,再次说明红茶的制作方法中的各步骤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各步骤任一工艺参数的改变可能均会影响到红茶的最终品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制作简便,通过该制作方法所得到的红茶,冲泡之后无酸涩味道,具有类似兰花香气,且留香长久,耐冲泡次数可达15泡,能够达到良好的品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进行萎凋处理;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湿度为88-95%,发酵时间为5-6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并于冷风中迅速降温;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干燥提香处理,得到红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处理,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2-58%,其中,萎凋温度为30-36℃,萎凋时间为3-4h;
优选地,鲜叶置于萎凋槽中的摊放厚度为5-10cm,每20-40min上下翻动一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为2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将揉捻后的茶叶堆起压紧,盖布进行发酵;
优选地,步骤(d)中,发酵湿度为88-9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发酵好的茶叶摊放厚度为1-3cm;
优选地,步骤(e)中,风冷温度为8-14℃,风冷时间为0.5-3min;
优选地,步骤(e)中,风冷温度为9-12℃,风冷时间为1-3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理条温度为240-260℃,理条时间为20-30min,理条结束后摊凉自然回潮,使叶面水分重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中,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至茶叶含水量为3-6%;
优选地,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30-60min;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5-90℃,干燥时间为90-120min。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选取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采摘春夏季一芽二叶、一芽一叶或者单芽的鲜叶;
(b)萎凋:将采摘后3小时内的鲜叶置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温度为30-36℃,萎凋时间为3-4h,至茶叶的含水量至52-58%;
(c)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时间为20-30min;
(d)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40-45℃,发酵湿度为88-95%,发酵时间为5-6h;
(e)风冷:将发酵好的茶叶摊开,并于8-12℃的冷风中迅速降温;
(f)理条:将风冷后的茶叶进行理条处理;
(g)干燥提香:将理条后的茶叶进行两次干燥处理,至茶叶含水量为3-6%,得到红茶;
其中,一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30-60min;再次干燥处理的温度为85-90℃,干燥时间为90-120min。
9.一种红茶,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红茶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茶耐冲泡次数为10泡以上。
CN201711285694.8A 2017-12-07 2017-12-07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Pending CN1078216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5694.8A CN107821660A (zh) 2017-12-07 2017-12-07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85694.8A CN107821660A (zh) 2017-12-07 2017-12-07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1660A true CN107821660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85694.8A Pending CN107821660A (zh) 2017-12-07 2017-12-07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2166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0154A (zh) * 2018-06-29 2018-11-06 广西昭平县将军红茶业有限公司 具有降三高功能的灵芝红茶包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1179A (zh) * 2018-08-15 2018-12-14 福建省海上茶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鱼腥草花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03030A (zh) * 2019-09-06 2019-11-05 贵州省凤冈县浪竹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12056417A (zh) * 2020-09-25 2020-12-11 贵州安顺春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CN112715693A (zh) * 2021-02-20 2021-04-30 安顺市西秀区岩腊红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4271341A (zh) * 2021-12-01 2022-04-05 安徽省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 条形红茶制作工艺
CN115568513A (zh) * 2022-09-29 2023-01-06 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蝉茶的制造工艺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542A (zh) * 2012-09-28 2013-01-02 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碎茶生产新工艺
CN103330015A (zh) * 2013-06-01 2013-10-02 黄山市诚泰有机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054857A (zh) * 2014-05-30 2014-09-24 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4186743A (zh) * 2014-08-22 2014-12-10 铜仁学院 千年古红茶加工工艺
CN104489144A (zh) * 2014-12-24 2015-04-08 贵州省贵茗红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605041A (zh) * 2015-02-06 2015-05-13 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053290A (zh) * 2015-08-14 2015-11-18 湖北诚者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条索紧卷的红茶制作方法
CN105285261A (zh) * 2015-11-26 2016-02-03 蔡能强 一种溪黄草红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79866A (zh) * 2015-11-20 2016-03-09 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 一种晒红茶及晒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6234656A (zh) * 2016-08-12 2016-12-21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乌牛早红茶的加工方法
KR101696399B1 (ko) * 2016-07-19 2017-01-16 주식회사 성일푸드 볏짚을 이용한 숙성대상물의 발효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효 흑도라지차의 제조방법
CN106879756A (zh) * 2017-03-09 2017-06-23 恩施三根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
CN107223725A (zh) * 2017-07-28 2017-10-03 紫云自治县红花茶业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CN107258970A (zh) * 2017-08-15 2017-10-20 湄潭县京贵茶树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396996A (zh) * 2017-09-04 2017-11-28 安庆慧可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红茶的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542A (zh) * 2012-09-28 2013-01-02 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碎茶生产新工艺
CN103330015A (zh) * 2013-06-01 2013-10-02 黄山市诚泰有机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054857A (zh) * 2014-05-30 2014-09-24 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4186743A (zh) * 2014-08-22 2014-12-10 铜仁学院 千年古红茶加工工艺
CN104489144A (zh) * 2014-12-24 2015-04-08 贵州省贵茗红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605041A (zh) * 2015-02-06 2015-05-13 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053290A (zh) * 2015-08-14 2015-11-18 湖北诚者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条索紧卷的红茶制作方法
CN105379866A (zh) * 2015-11-20 2016-03-09 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 一种晒红茶及晒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5285261A (zh) * 2015-11-26 2016-02-03 蔡能强 一种溪黄草红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696399B1 (ko) * 2016-07-19 2017-01-16 주식회사 성일푸드 볏짚을 이용한 숙성대상물의 발효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효 흑도라지차의 제조방법
CN106234656A (zh) * 2016-08-12 2016-12-21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乌牛早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879756A (zh) * 2017-03-09 2017-06-23 恩施三根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
CN107223725A (zh) * 2017-07-28 2017-10-03 紫云自治县红花茶业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CN107258970A (zh) * 2017-08-15 2017-10-20 湄潭县京贵茶树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7396996A (zh) * 2017-09-04 2017-11-28 安庆慧可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红茶的生产工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0154A (zh) * 2018-06-29 2018-11-06 广西昭平县将军红茶业有限公司 具有降三高功能的灵芝红茶包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1179A (zh) * 2018-08-15 2018-12-14 福建省海上茶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鱼腥草花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03030A (zh) * 2019-09-06 2019-11-05 贵州省凤冈县浪竹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12056417A (zh) * 2020-09-25 2020-12-11 贵州安顺春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CN112715693A (zh) * 2021-02-20 2021-04-30 安顺市西秀区岩腊红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4271341A (zh) * 2021-12-01 2022-04-05 安徽省金寨县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 条形红茶制作工艺
CN115568513A (zh) * 2022-09-29 2023-01-06 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蝉茶的制造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1660A (zh) 红茶的制作方法及红茶
CN101507454B (zh) 一种兰花香型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2132752B (zh) 红茶的制作工艺及其制成的红茶
CN102422944B (zh) 岩青蓝叶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3891934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594901A (zh) 一种大树茶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6561847A (zh) 一种天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30999B (zh)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947781A (zh) 一种低发酵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1878827A (zh) 一种制备红茶的工艺流程
CN103478332A (zh) 一种低咖啡因、高γ氨基丁酸桑叶复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1878824A (zh) 一种制备太湖翠竹茶的工艺流程
CN103315076A (zh) 一种用白叶1号白茶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077468A (zh) 一种黄观音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326635A (zh) 桂热2号红茶加工工艺
CN101933542B (zh) 一种制备阳羡雪芽茶的工艺流程
CN102524444B (zh) 一种漓江乳雪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86747A (zh)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方法
CN105104608A (zh) 铁观音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制作的铁观音红茶
CN106417712A (zh) 一种颗粒型青心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11345362A (zh)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6509193A (zh) 蒙顶山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61560B (zh) 一种天然外源酶催化加工低咖啡因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170002A (zh) 一种口感顺滑具豆奶风味的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