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6235A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6235A
CN113906235A CN202080040198.XA CN202080040198A CN113906235A CN 113906235 A CN113906235 A CN 113906235A CN 202080040198 A CN202080040198 A CN 202080040198A CN 113906235 A CN113906235 A CN 113906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bracket
opening
reinforcing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01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6235B (zh
Inventor
大西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06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6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6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6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F16F1/3849Mounting brackets therefor, e.g. stamped steel brackets; Restraining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效果优异的支架。具有开口部(A)的支架(1)具备主体(10)和增强部(20)。主体(10)由树脂构成。另外,主体(10)具备一对柱部(11)和一对连结部(12、13)。主体(10)在柱部(11)中的至少一者具备板部(15)。在板部(15)设有自开口部(A)侧向支架外周侧延伸并在开口部贯通方向上突出的肋(16~18)。增强部(20)包含增强部(21)。增强部(21)形成支架(1)的外周面(f1)。增强部(21)以在开口部贯通方向观察时与肋(16~18)重叠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架,该支架具有用于安装防振构件的开口部,该防振构件连结于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并且该支架能够连结于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支架,存在如下的支架:通过将由玻璃纤维织物构成的增强材料接合于成为支架的主体的合成树脂材料而成,并且在支架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该外周面延伸的多个增强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支架,通过在所述增强材料的基础上添加所述增强肋,能够提高对该支架的增强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72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上述的以往的支架而言,在针对该支架的增强效果上依然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效果优异的支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支架具有用于安装防振构件的开口部,该防振构件连结于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该支架能够连结于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其中,所述支架具备支架主体和增强部,所述支架主体由树脂构成,另外,所述支架主体具备:一对柱部,该一对柱部隔开间隔地排列;以及一对连结部,该一对连结部排列于所述一对柱部之间并且将该一对柱部连结在一起,而且,所述支架主体在所述一对柱部中的至少一者具备板部,该板部沿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连结部的延伸方向上比该柱部突出,在所述板部设有自所述开口部侧向支架外周侧延伸并且在所述开口部的贯通方向上突出的肋,所述增强部包含支架外周侧增强部,所述支架外周侧增强部形成所述支架的外周面,而且,所述支架外周侧增强部以在所述开口部的贯通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肋重叠的方式配置。本发明的支架的增强效果优异。
在本发明的支架中,优选的是,所述增强部包含支架内周侧增强部,所述支架内周侧增强部形成所述支架的内周面。该情况下,成为增强效果更优异的支架。
在本发明的支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内周侧增强部为带状的增强构件,并且通过将该增强构件的两个长度方向端合在一起而形成为环状,而且,通过将所述两个长度方向端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接缝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贯通方向倾斜。该情况下,在支架内周侧增强部,能够提高针对沿着支架的内周面的周向的力和相对于该支架的内周面垂直或倾斜的力、即、使支架的内周面弯曲的力的增强效果。
在本发明的支架中,所述接缝与形成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熔接线交叉。该情况下,能够增强产生于支架主体的熔接线。
在本发明的支架中,优选的是,所述接缝形成于不与所述熔接线交叉的位置。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增强整个熔接线。
在本发明的支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外周侧增强部具有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观察时随着自所述一个连结部去向所述板部而顶端变细的顶端细部分。该情况下,成为耐久性更优异的支架。
在本发明的支架中,优选的是,所述板部包含沿所述开口部的贯通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板部,所述支架外周侧增强部自所述连结部在所述两个板部之间沿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延伸。该情况下,成为耐久性更优异的支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增强效果优异的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支架的主视图。
图4A是表示构成支架外周侧增强部的增强构件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4B是表示将图4A的增强构件弯折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支架的侧视图。
图6A是表示构成支架内周侧增强部的增强构件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6B是表示将图6A的增强构件弯折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图3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支架。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支架1的立体图。
支架1具有用于安装防振构件(省略图示。)的开口部A,该防振构件连结于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并且该支架1能够连结于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为发动机安装支架。作为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例如举出发动机和车体。具体而言,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能够设为所述发动机。另外,作为所述防振构件,例如举出将内筒和外筒利用弹性体(例如橡胶)连结在一起的防振构件。在为所述防振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外筒安装于支架1,另一方面,将所述内筒安装于所述发动机。在图1中,省略了所述防振构件。相对于此,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能够设为所述车体。该情况下,如后所述,支架1能够固定于所述车体。
支架1具备支架主体10和增强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部20是通过在纤维状要素中含有合成树脂而提高了强度的复合材料,即所谓的纤维增强塑料(FRP)。作为所述纤维增强塑料,例如举出预浸材料。作为所述纤维状要素,例如举出玻璃纤维织物、碳纤维织物、金属纤维织物、有机纤维、弯曲强度高于支架主体10的弯曲强度的纤维织物、这些织物以外的材料。作为所述纤维状要素,优选使用玻璃纤维织物。另外,作为所述纤维增强塑料,例如举出在具有方向性的所述纤维状要素中含有合成树脂而成的单向UD(Uni Direction)材料、在编织的纤维状要素中含有合成树脂的织物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1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成型而将增强部20作为嵌入件一体地形成。
支架主体10由树脂制成。作为所述树脂,例如举出热塑性合成树脂、热固性合成树脂。作为所述合成树脂,优选使用热塑性合成树脂。作为这种热塑性合成树脂,例如举出尼龙66、尼龙6和聚丙烯等。
另外,支架主体10具备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一对柱部11和排列于所述一对柱部11之间并且连结该一对柱部11的一对连结部12和13。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的两个柱部11形成为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柱部11与增强部20一起形成支架1的侧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支架1固定于车体时,支架主体10的柱部11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的连结部12和13分别构成支架主体10的桥接部(以下也称作“桥接部12”。)和支架主体10的基部(以下也称作“基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桥接部12与增强部20一起形成支架1的上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支架1固定于车体时,桥接部12位于上方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3与增强部20一起形成支架1的下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支架1固定于车体时,基部13位于下方的位置。
在此,开口部的贯通方向(以下也称作“开口部贯通方向”。)为开口部A贯通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部贯通方向为相对于开口部A的中心轴线O1平行地延伸的方向。另外,柱部延伸方向为柱部11延伸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柱部11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连结部延伸方向为连结部12和13、即桥接部12和基部13延伸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桥接部12和基部13相互平行地延伸。
而且,支架主体10在一对柱部11中的至少一者具备板部15,该板部15沿该柱部1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在连结部12和13的延伸方向上比该柱部11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5自柱部11突出,从而形成支架主体1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5自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1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5跨柱部11的延伸方向的整个范围地延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在两个柱部11分别具备两个板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支架1固定于车体时,柱部11的延伸方向为车辆上下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支架1固定于车体时,板部15构成为跨柱部11的车辆上下方向的整个范围地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支架1固定于车体时,桥接部12和基部13的延伸方向(以下也称作“连结部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具体而言,连结部延伸方向能够设为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延伸方向为车辆前后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支架1固定于车体时,两个柱部11中的一者的两个板部15构成为比柱部11向车辆前方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柱部11中的另一者的两个板部15构成为比柱部11向车辆后方突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3还具备凸缘部14,该凸缘部14在连结部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上比柱部11突出。板部15连结于凸缘部14。如图2所示,凸缘部14具有用于将支架1固定于车体的固定部19。固定部19为具有供螺纹件等紧固件贯通的开口部的座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上观察时,一个柱部11的两个板部15以在开口部贯通方向上遮蔽固定部19的方式沿连结部延伸方向延伸。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上观察时,板部15在连结部延伸方向上延伸到超出固定部19的位置。特别是,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5的支架外周侧边缘线L15延伸到与凸缘部14的支架外周侧端缘14e一致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开口部贯通方向上观察时,支架外周侧边缘线L15由第1轮廓线L151和与该第1轮廓线L151相连的第2轮廓线L152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轮廓线L151为相对于桥接部12以曲率半径R15相连的曲线。第2轮廓线L152为沿柱部延伸方向延伸的直线。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5与柱部11一起连结于凸缘部14,从而形成支架主体10的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14设于基部13的延伸方向两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具有两个凸缘部14。
在板部15设有自开口部A侧向支架外周侧延伸并且在开口部贯通方向上突出的肋16、17、18。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6~18沿连结部延伸方向、换言之桥接部12和基部13的延伸方向延伸。参照图3,肋16设于板部15的与桥接部12相邻的区域(以下也称作“桥接部侧相邻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6在所述桥接部侧相邻区域中沿柱部延伸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肋17设于板部15的、与所述桥接部侧相邻区域在柱部延伸方向上相邻并且与开口部A相邻的区域(以下也称作“开口部侧相邻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7在所述开口部侧相邻区域中沿柱部延伸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而且,肋18设于板部15的、与所述开口部侧相邻区域在柱部延伸方向上相邻并且与基部13相邻的区域(以下也称作“基部侧相邻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8在所述基部侧相邻区域中沿柱部延伸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6为三个肋16~18中长度最长的长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7为长度短于肋16的长度的中间肋。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8为长度短于肋17且在三个肋16~18中长度最短的短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8还构成为随着远离所述开口部侧相邻区域而长度变短的多个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6、17、18分别自柱部11和板部15突出。具体而言,肋16、17、18分别自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1沿柱部延伸方向突出,并且,自板部15的外表面15f1沿开口部贯通方向突出。
增强部20包含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如图1所示,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形成支架1的外周面f1。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与支架主体10的桥接部12和两个柱部11一起形成支架1的外周面f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由带状的增强构件构成。在图4A中示出带状的增强构件210作为形成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增强构件的一个例子。增强构件210具有对应于桥接部12的桥接部侧部分212和对应于柱部11的两个柱部侧部分211。增强构件210能够将该增强构件210的两个长度方向端210e朝向同一方向弯折。在图4B中示出将增强构件210弯折后的状态。如图4B所示,增强构件210能够将桥接部侧部分212设为基部而以两个柱部侧部分211向同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弯折成U字形。由此,若将增强构件210设为嵌入件而注射成型支架主体10,则如图1所示,增强构件210与支架主体10的桥接部12和两个柱部11一起形成支架1的外周面f1。
另外,图5是支架1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凸缘部14的台阶部14s配置于一个柱部11的两个板部15之间。台阶部14s自凸缘部14沿柱部延伸方向隆起,并且与柱部11和两个板部15形成为一体。此外,支架1为在连结部延伸方向上对称的形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1的左右侧视图与支架1的左侧面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构件210的长度方向端210e不延伸到台阶部14s,但能够使增强构件210的长度方向端210e延伸到台阶部14s。因而,能够使增强构件210的长度方向端210e、即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柱部延伸方向端21e2延伸到台阶部14s。
而且,如图3所示,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以在开口部贯通方向观察时与肋16~18重叠的方式配置。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1配置成,在开口部贯通方向观察时使该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与肋16~18重叠。此外,参照图4A和图4B,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1为增强构件210的柱部侧部分211的宽度方向端211e。参照图2,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1延伸到板部15。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支架1,支架主体10在两个柱部11中的至少一者具备板部15,而且,在该板部15具备自支架1的开口部A侧向支架外周侧延伸的肋16~18。由此,相比于以往的支架,本发明的支架1的针对支架主体10的增强效果提高。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支架1,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设于支架主体10的两个柱部11以及桥接部12,而且,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配置成在开口部贯通方向观察时使该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与肋16~18重叠。由此,针对支架主体10的增强效果进一步提高。因而,本发明的支架1的增强效果优异。
具体地说明上述的情况的话,在将支架1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对于支架主体10的桥接部12,自所述防振构件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施加有较大的载荷。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桥接部侧部分212对支架主体10的桥接部12进行增强。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沿车辆上下方向施加的载荷、特别是向车辆上方施加的载荷的增强效果优异。另外,在将支架1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下,对于支架主体10的柱部11,自所述防振构件向车辆前方或车辆后方施加有较大的载荷。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柱部侧部分211对支架主体10的柱部11进行增强。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向车辆前方或车辆后方施加的载荷的增强效果优异。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柱部11分别设有板部15。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沿车辆前后方向施加的载荷的增强效果优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5与柱部11一起连结于凸缘部14。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支架主体10的增强效果更加优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部15具备连同柱部11一体地形成的肋16~18。由此,针对沿车辆上下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左右方向(开口部贯通方向)施加的载荷的增强效果优异。而且,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配置成在开口部贯通方向观察时与肋16~18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柱部侧部分211与板部15一起对支架主体10的柱部11进行增强。由此,针对沿车辆上下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以及车辆左右方向施加的载荷的增强效果更加优异。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的增强效果优异。
此外,根据本发明,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还能够以在开口部贯通方向观察时覆盖整个作为长肋的肋16的方式重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支架主体10的板部15的区域中,未积极地将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柱部侧部分211配置到使该柱部侧部分211与整个肋16重叠的区域。该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设有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而可能产生的支架1的重量增加,并且能够提高针对支架主体10的增强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增强部20包含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形成支架1的内周面f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设于支架主体10的内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的内周面由一对柱部11、一对连结部12和13形成。该情况下,支架1具备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和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由此,相比于仅具备一个增强部的以往的支架,支架1的针对支架主体10的增强效果进一步提高。该情况下,支架1的增强效果更优异。
而且,根据本发明,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为带状的增强构件,并且通过使该增强构件的两个长度方向端合在一起而形成为环状,而且,通过使两个长度方向端220e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接缝L22优选相对于开口部贯通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为带状的增强构件。在图6A中示出带状的增强构件220作为形成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的增强构件的一个例子。如图6A所示,增强构件220在俯视时呈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如图6A所示,增强构件220的两个长度方向端220e为在俯视时向彼此相同的朝向平行地倾斜的倾斜端。增强构件220能够将该增强构件220的两个长度方向端220e朝向同一方向弯折。在图6B示出将增强构件220弯折后的状态。如图6B所示,增强构件220能够通过将该增强构件220的两个长度方向端220e合在一起而弯折成环状。而且,如图6B所示,通过将两个长度方向端220e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接缝L22相对于开口部贯通方向(开口部A的中心轴线O1)倾斜。
防振装置通常具备用于安装所述防振构件的支架。对安装于支架的开口部的防振构件的连结部(例如借助橡胶与支架连结的内筒部件)而言,在对该连结部施加了较大的载荷时,由于与支架接触,因而其移动量被限制。在拓扑学上,存在所述载荷自形成于支架的孔(开口部)的内侧朝向外侧地施加于该支架的情况,而且这样的情况较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部20配置于支架主体10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这两侧。
另一方面,根据施加载荷的条件,具有跨支架主体的整个内周面地设置增强部的情况。该情况下,若使用带状的增强构件作为增强部,并使该带状的增强构件的两个长度方向端对接,则能够将支架内周侧增强部沿着支架主体的内周面形成为环状(筒状)。然而,该情况下,当增强构件的接缝例如相对于开口部贯通方向平行地延伸时,该接缝对沿着支架主体的内周面的周向的力没有增强效果。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使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相对于开口部贯通方向(开口部A的中心轴线O1)倾斜。该情况下,能够在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消除对沿着支架1的内周面f2的周向的力没有增强效果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将带状的增强构件220的两个长度方向端220e倾斜地切割,并将该两个长度方向端220e如图6B所示地合在一起。该情况下,能够在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提高针对沿着支架1的内周面f2的周向的力和相对于该支架1的内周面f2垂直或倾斜的力、即、使支架1的内周面f2弯曲的力的增强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支架1中,能够使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与形成于支架主体10的熔接线Lw交叉。
例如,在通过注射成型等形成支架主体10的情况下,如图1的虚线所示,具有在该支架主体10的内周面形成沿着开口部A的中心轴线O1延伸的熔接线Lw的情况。例如,在熔接线Lw相对于开口部贯通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情况下,该熔接线Lw可能成为相对于沿着支架主体10的内周面的周向的力的强度存在改善的余地的部位。于是,如图6B所示,若以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与熔接线Lw重叠地相对于该熔接线Lw交叉的方式构成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则能够由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两个长度方向端220e)承受在支架主体10的内周面的周向上且是在与熔接线Lw正交的方向上产生于该熔接线Lw的力。该情况下,能够增强产生于支架主体10的熔接线Lw。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支架1中,优选的是,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形成于不与熔接线Lw交叉的位置。
如上所述,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对产生于与该接缝L22正交的方向的力没有增强效果。因此,即使在由带状的增强构件220形成了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的情况下,也认为是,在该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处,针对熔接线Lw的增强效果下降。于是,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偏离强度较低的熔接线Lw而配置于不与该熔接线Lw交叉的位置。该情况下,由于增强构件220的接缝L22不与熔接线Lw重叠,因此,能够利用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可靠地增强整个该熔接线Lw。
另外,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具有随着自桥接部12去向板部15而顶端变细的顶端细部分21a。该情况下,成为耐久性更优异的支架。
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形成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顶端细部分21a的、该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两个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a分别由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3和L4形成。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两个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3和L4分别相对于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LO以角度α倾斜。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角度α为随着自柱部11去向桥接部12而朝向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LO倾斜的锐角。角度α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且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且40°以下。角度α能够根据支架1的形状、材质、使用目的而适当设定。
如上所述,支架1能够通过将由预浸材料等纤维增强塑料构成的增强构件设为嵌入件并进行注射成型的方法来制作。
然而,通常,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的增强构件的刚性高于形成支架主体10的基材树脂的刚性。因此,在对嵌入成型后的支架1输入了较大的载荷时,在增强部20的端部附近(形成支架主体10的基材树脂与形成增强部20的所述纤维构件之间的边界线)相对于所述基材树脂产生应力集中,而被认为无法获得有效的增强效果。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在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形成有随着自桥接部12去向板部15而顶端变细的顶端细部分21a,因而主要是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顶端细部分21a的两个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a(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3和L4)相对于拉伸应力产生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倾斜。该情况下,通过使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的延伸方向长度在顶端细部分21a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a向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延长(倾斜),从而能够使由于基材树脂(支架主体10)与增强部20之间的刚性差而产生的应力的产生部位分散。由此,不会在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与支架主体10之间的边界线相对于该支架主体10产生应力集中,能够获得有效的增强效果。此外,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作为板部15,在沿开口部贯通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板部15的情况下,优选的是,顶端细部分21a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a设于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的两侧。但是,根据本发明,顶端细部分21a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a也能够设为两个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3和L4中的任一者。
另外,在本发明的支架1中,优选的是,板部15包含沿开口部贯通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板部15,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自桥接部12在两个板部15之间沿柱部延伸方向进一步延伸。该情况下,成为耐久性更优异的支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柱部侧部分211自顶端细部分21a在两个板部15之间沿柱部延伸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柱部侧部分211为与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的顶端细部分21a相连的延长部。该情况下,成为耐久性更优异的支架。
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桥接部12的开口部贯通方向宽度W1在该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成为最大。在本实施方式中,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在连结部延伸方向上与柱部11的支架内周侧侧面11f2一致。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桥接部12的开口部贯通方向宽度W1随着自该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去向该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而变窄。该情况下,能够确保在向支架1输入载荷时应力容易集中的、支架主体10中的柱部11和桥接部12的连接部分的强度,并且,通过使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变窄,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形成桥接部12的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的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一者为随着自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去向该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而朝向该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另一者凹陷的曲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为随着自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去向该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而朝向第2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凹陷的曲线。该情况下,桥接部12的开口部贯通方向宽度W1沿着第1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平滑地减少,由此,能够抑制在该第1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上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并且抑制重量的增加。
另外,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如图2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形成桥接部12的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的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所述另一者也是随着自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去向该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而朝向该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所述一者凹陷的曲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是随着自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去向该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而朝向第1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凹陷的曲线。该情况下,由于桥接部12的开口部贯通方向宽度W1沿着第2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平滑地减少,因而能够抑制在该第2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上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并且抑制重量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桥接部12的第1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的所述凹陷的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与第2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的所述凹陷的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2不同。
在将增强构件210、220设为嵌入件并注射成型支架主体10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支架主体10可能产生熔接线Lw。在对支架1施加过大的载荷时,熔接线Lw可能成为使支架主体10剥离的起点。因此,熔接线Lw优选以假定支架1的使用状况并且避开施加较大的载荷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然而,在设计上和结构上,在注射浇口位置存在制约的情况下,具有熔接线Lw的位置唯一确定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所述注射浇口位置的变更存在限制,因而难以控制熔接线Lw来避免应力集中。
例如,如图7所示,在柱部延伸方向观察时,当熔接线Lw沿着连结部延伸方向延伸时,若如图2所示那样地使第1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的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与第2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的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2不同,则该熔接线Lw能够以靠近离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和D2中的、该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较浅的一侧的、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或L2较近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即,若调整两个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和D2,则能够控制熔接线Lw的位置。因而,若适当调整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和D2,则能够使熔接线Lw避开对支架1施加较大的载荷的位置。
另外,参照图7,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支架中,在使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和D2相同的情况下,对支架主体10的桥接部12施加的外力通常沿着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LO作用。在此,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LO为与连结部延伸方向平行的直线,且是经过该桥接部12的开口部贯通方向宽度的中心的直线。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的最大值D1max小于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2的最大值D2max。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熔接线Lw具有形成于深度较浅的一侧的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处的倾向。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熔接线Lw靠近较浅的开口部贯通方向深度D1的第1开口部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地形成。该情况下,例如,即使向支架1输入的载荷产生沿着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LO的应力集中,由于熔接线Lw在开口部贯通方向上偏离该支架宽度方向中心线LO,因此,也能够抑制沿着该熔接线Lw可能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成为耐久性更优异的支架。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3还具备凸缘部14,该凸缘部14在连结部延伸方向的延长线上自柱部11突出。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14和板部15被连结在一起。该情况下,成为耐久性更优异的支架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具备两个凸缘部14,凸缘部14以与两个板部15对应的方式设置。该情况下,成为耐久性更优异的支架。
上述的内容仅是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根据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增强部20并不限定于由预浸材料等纤维增强塑料构成。根据本发明,增强部20还能够使用使所述纤维状要素混合于热塑性树脂中而成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FRTP),并与支架主体10一起注射成型。而且,增强构件210和220的形状能够配合支架1的外周面f1和内周面f2的形状而适当变更。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的开口部A在开口部贯通方向观察时为矩形形状,但也能够设为在开口部贯通方向观察时为椭圆形状、正圆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10、支架主体;11、柱部;11f1、柱部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2、桥接部(连结部);13、基部(连结部);14、凸缘部;15、板部;15f1、板部的外表面;16、肋(长肋);17、肋(中间肋);18、肋(短肋);20、增强部;21、支架外周侧增强部;21a、支架外周侧增强部的顶端细部分;21e1、支架外周侧增强部的开口部贯通方向端;21e2、支架外周侧增强部的柱部延伸方向端;210、增强构件;211、增强构件的柱部侧部分;211e、增强构件的柱部侧部分的宽度方向端;212、增强构件的桥接部侧部分;22、支架内周侧增强部;220、增强构件;220e、增强构件的长度方向端;f1、支架的外周面;f2、支架的内周面;L22、接缝;Lw、熔接线。

Claims (7)

1.一种支架,其具有用于安装防振构件的开口部,该防振构件连结于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该支架能够连结于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其中,
所述支架具备支架主体和增强部,
所述支架主体由树脂构成,
另外,所述支架主体具备:一对柱部,该一对柱部隔开间隔地排列;以及一对连结部,该一对连结部排列于所述一对柱部之间并且将该一对柱部连结在一起,
而且,所述支架主体在所述一对柱部中的至少一者具备板部,该板部沿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连结部的延伸方向上比该柱部突出,在所述板部设有自所述开口部侧向支架外周侧延伸并且在所述开口部的贯通方向上突出的肋,
所述增强部包含支架外周侧增强部,
所述支架外周侧增强部形成所述支架的外周面,
而且,所述支架外周侧增强部以在所述开口部的贯通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肋重叠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增强部包含支架内周侧增强部,
所述支架内周侧增强部形成所述支架的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支架内周侧增强部为带状的增强构件,并且通过将该增强构件的两个长度方向端合在一起而形成为环状,
而且,通过将所述两个长度方向端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接缝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贯通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接缝与形成于所述支架主体的熔接线相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接缝形成于不与所述熔接线交叉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中,
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支架外周侧增强部具有随着自所述一个连结部去向所述板部而顶端变细的顶端细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板部包含沿所述开口部的贯通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板部,
所述支架外周侧增强部自所述连结部在所述两个板部之间沿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延伸。
CN202080040198.XA 2019-06-28 2020-01-28 支架 Active CN113906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1730A JP7187391B2 (ja) 2019-06-28 2019-06-28 ブラケット
JP2019-121730 2019-06-28
PCT/JP2020/002976 WO2020261627A1 (ja) 2019-06-28 2020-01-28 ブラケ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6235A true CN113906235A (zh) 2022-01-07
CN113906235B CN113906235B (zh) 2023-05-12

Family

ID=7405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0198.XA Active CN113906235B (zh) 2019-06-28 2020-01-28 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85389B2 (zh)
EP (1) EP3992490A4 (zh)
JP (1) JP7187391B2 (zh)
CN (1) CN113906235B (zh)
WO (1) WO2020261627A1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3106A (ja) * 1997-08-19 1999-03-05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支持体
JPH1163107A (ja) * 1997-08-20 1999-03-05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支持体
JP2006161973A (ja) * 2004-12-08 2006-06-22 Tokai Rubber Ind Ltd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JP2007321921A (ja) * 2006-06-02 2007-12-13 Nok Corp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JP2009036295A (ja) * 2007-08-01 2009-02-19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00264570A1 (en) * 2007-05-24 2010-10-21 Pascal Thierry Anti-Vibration Device
JP2012067870A (ja) * 2010-09-24 2012-04-05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及び、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CN102483116A (zh) * 2009-09-01 2012-05-3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机组的支架
CN102562939A (zh) * 2010-12-09 2012-07-11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2012202418A (ja) * 2011-03-23 2012-10-22 Tokai Rubber Ind Ltd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JP2012530647A (ja) * 2009-06-25 2012-12-06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車軸スタビライザーのベアリングの保持装置
JP2013119879A (ja) * 2011-12-06 2013-06-17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JP2013164150A (ja) * 2012-02-13 2013-08-22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JP2013167264A (ja) * 2012-02-14 2013-08-29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CN107131249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WO2019082994A1 (ja) * 2017-10-26 2019-05-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及び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094965A (ja) * 2017-11-21 2019-06-20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防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6842B1 (fr) * 2006-02-01 2010-04-09 Hutchinson Support antivibratoire hydrauliqu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102010024903A1 (de) * 2010-06-24 2011-12-29 Anvis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m elastischen Lagern eines Motors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JP2013072534A (ja) * 2011-09-29 2013-04-22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装置
GB2540993B (en) * 2015-08-04 2018-05-23 Ford Global Tech Llc A powertrain mount assembly
JP6762121B2 (ja) * 2016-03-31 2020-09-30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N108146218A (zh) * 2017-12-29 2018-06-1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总成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3106A (ja) * 1997-08-19 1999-03-05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支持体
JPH1163107A (ja) * 1997-08-20 1999-03-05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支持体
JP2006161973A (ja) * 2004-12-08 2006-06-22 Tokai Rubber Ind Ltd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JP2007321921A (ja) * 2006-06-02 2007-12-13 Nok Corp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US20100264570A1 (en) * 2007-05-24 2010-10-21 Pascal Thierry Anti-Vibration Device
JP2009036295A (ja) * 2007-08-01 2009-02-19 Tokai Rubber Ind Ltd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2530647A (ja) * 2009-06-25 2012-12-06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車軸スタビライザーのベアリングの保持装置
CN102483116A (zh) * 2009-09-01 2012-05-3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机组的支架
JP2012067870A (ja) * 2010-09-24 2012-04-05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及び、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CN102562939A (zh) * 2010-12-09 2012-07-11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2012202418A (ja) * 2011-03-23 2012-10-22 Tokai Rubber Ind Ltd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JP2013119879A (ja) * 2011-12-06 2013-06-17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JP2013164150A (ja) * 2012-02-13 2013-08-22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JP2013167264A (ja) * 2012-02-14 2013-08-29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CN107131249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2017155754A (ja) * 2016-02-29 2017-09-07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WO2019082994A1 (ja) * 2017-10-26 2019-05-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及び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094965A (ja) * 2017-11-21 2019-06-20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防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87391B2 (ja) 2022-12-12
US20220316551A1 (en) 2022-10-06
WO2020261627A1 (ja) 2020-12-30
JP2021008894A (ja) 2021-01-28
EP3992490A1 (en) 2022-05-04
US11885389B2 (en) 2024-01-30
EP3992490A4 (en) 2023-07-05
CN113906235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1002B (zh) 防振装置
JP5095577B2 (ja) 防振連結ロッド
JP2017007480A (ja) ヘッドレスト、ヘッドレストを備えるシート
WO2015141809A1 (ja) 防振装置
JP6924118B2 (ja)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及び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9101726A (ja) バンパ取付け用リテーナ及びバンパ取付け構造
US8118515B2 (en) Coupling rod for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113906235A (zh) 支架
JP2009115109A (ja) 防振連結ロッド
CN113227600B (zh) 支架
US11959587B2 (en) Bracket for anti-vibration device
US10718400B2 (en) Anti-vibratory support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equipped with same
KR101887387B1 (ko) 절곡된 고정용 돌기를 가지는 자동차 배기관용 행거
JP4607938B2 (ja) 防振連結ロッド
CN116507826A (zh) 隔振装置用支架
KR102101291B1 (ko) 리어범퍼 고정용 브래킷
JP5437025B2 (ja) 防振装置
JP5318731B2 (ja) 防振装置
US11498502B2 (en) Vehicle pipe holder
KR102294003B1 (ko) 차량용 범퍼
KR20170135315A (ko) 토션빔 액슬
JP681993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6859786B2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取付構造
JP5184444B2 (ja) 防振装置
JP2014151713A (ja) 車両用ビ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