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4674B -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导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导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4674B
CN113874674B CN201980096791.3A CN201980096791A CN113874674B CN 113874674 B CN113874674 B CN 113874674B CN 201980096791 A CN201980096791 A CN 201980096791A CN 113874674 B CN113874674 B CN 113874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tch
heat conductive
pitch por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67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4674A (zh
Inventor
泽田宪成
安部亮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74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4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4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4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25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corrugated, plate-like elements
    • F28F3/027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corrugated, plate-like elements with openings, e.g. louvered corrugated fins; Assemblies of corrugated str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6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attachable to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7Water-cooled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6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 F28D9/007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spaced plates with inserted elements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04Fastening; Joining by braz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板式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第一导热板、多个第一内翅片、多个第二导热板以及多个第二内翅片,在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在空间部具有以散布的方式将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之间连接起来的多个导热部件,多个第一内翅片处的凹凸节距部具有第一节距部、和节距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节距部的第二节距部,多个导热部件在沿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投影时设置于第一节距部的区域。

Description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导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叠多个使第一流体在内部流通的一对第一导热板和使第二流体在内部流通的一对第二导热板而成的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导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热交换效率良好、构造简单且能够廉价制造、并且能够通过防止流体泄漏来提高装置的长期可靠性的板式热交换器。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使第一流体在内部流通的一对第一导热板和使第二流体在内部流通的一对第二导热板重叠有多个。由此,在一对第一导热板内流通的第一流体和在一对第二导热板内流通的第二流体分别难以泄漏。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83629号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有使用低GWP制冷剂的趋势。作为低GWP制冷剂的R32或R290是可燃性制冷剂。因此,需要防止向室内泄漏的对策。作为该对策,如专利文献1的技术那样,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配置两层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构成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的防止泄漏构造。
但是,破坏部位等破坏形态由制造条件或环境条件这样的误差因素决定。因此,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接触的区域很可能被破坏。若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接触的区域被破坏,则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混合,可燃性制冷剂有可能流入至室内。这样,生产的全部制品难以长期发挥防止泄漏功能。
根据以上,期望与制造条件或环境条件这样的误差因素无关,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不接触的区域必定被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制造条件或环境条件这样的误差因素无关,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不接触的区域能够必定破坏的板式热交换器及导热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第一导热板,它们分别具有平坦的导热面,以一对为单位在一对内形成有第一流路;多个第一内翅片,它们分别配置于一对上述第一导热板之间的上述第一流路,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多个第二导热板,它们分别具有平坦的导热面,在与每两组的一对上述第一导热板之间以一对为单位在一对内形成第二流路;以及多个第二内翅片,它们分别配置于一对上述第二导热板之间的上述第二流路,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在上述第一导热板与上述第二导热板之间形成空间部,在上述空间部具有以散布的方式将上述第一导热板与上述第二导热板之间连接起来的多个导热部件,与多个上述第一内翅片处的上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上述凹凸节距部具有第一节距部、和节距部宽度大于上述第一节距部的第二节距部,多个上述导热部件在沿上述第一导热板与上述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投影时设置于上述第一节距部的区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热装置具备上述的板式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及导热装置,与多个第一内翅片处的第一流路中流通的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凹凸节距部具有第一节距部、和节距部宽度大于第一节距部的第二节距部。多个导热部件在沿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投影时设置于第一节距部的区域。由此,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在经由导热部件的节距部宽度窄且坚固的第一节距部的位置连接。因此,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不接触,并且节距部宽度较宽的第二节距部的位置构成为相对于第一节距部的位置必定脆弱且能够被破坏。因此,与制造条件或环境条件这样的误差因素无关,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不接触的区域能够必定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导热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以横剖面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两个第一内翅片之间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内翅片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导热板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一导热板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8是以横剖面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说明图。
图9是以横剖面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结构要素是相同的结构要素或与其相当的结构要素,这在说明书全文中共通。另外,在剖视图的附图中,鉴于可视性而适当省略阴影线。并且,说明书全文所示的结构要素的形态仅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
<导热装置100的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导热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导热装置100具备:制冷剂回路10,其冷却或加热作为第一流体的热介质;以及热介质回路20,其使热介质在房屋内流通。制冷剂回路10搭载于屋外的室外机11。热介质回路20使热介质从室外机11循环至房屋21内。
<室外机11的结构>
室外机11具有压缩机12、四通阀13、板式热交换器30、膨胀阀1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5。室外机11通过用制冷剂配管16依次环状地连接压缩机12、四通阀13、板式热交换器30、膨胀阀1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5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室外机11是热泵装置。在制冷剂回路10内,流通有作为第二流体的制冷剂。
压缩机12将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状态。压缩机12例如可以使用涡旋式压缩机或旋转式压缩机等各种类型。
四通阀13将制冷剂回路10的流通方向切换为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中的任一个。
板式热交换器30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发挥功能。板式热交换器30具有:作为第一流路的热介质流路38,其供热介质流通;以及作为第二流路的制冷剂流路39,其供制冷剂流通。板式热交换器30在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与制冷剂流路39中流通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板式热交换器30在冷却运转中对经由膨胀阀14而变冷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由此,在板式热交换器30中热介质被冷却。另外,板式热交换器30在加热运转中对被压缩机12压缩了的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由此,在板式热交换器30中热介质被加热。
膨胀阀14在板式热交换器30与室外热交换器15之间作为节流机构发挥功能。
室外热交换器15在板式热交换器3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15在板式热交换器3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15是使制冷剂和作为外部空气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热交换器。
作为室外机11内的第二流体的制冷剂,例如可以使用作为低GWP制冷剂的R32或R290这样的可燃性制冷剂等。
<热介质回路20的结构>
热介质回路20具有板式热交换器30、循环泵22以及散热器23。热介质回路20通过用热介质配管24环状连接板式热交换器30、循环泵22以及散热器23而构成。热介质回路20也可以具备存积热介质的未图示的存积罐。作为第一流体的热介质是水或盐水。
循环泵22赋予使热介质配管24中流通的热介质朝恒定方向流通的搬运力。循环泵22搭载于房屋21内的室内机25。此外,循环泵22也可以搭载于室外机11。
散热器23利用热介质的冷或热对房屋21的室内进行冷却或加温。此外,在热介质回路20也可以设置散热器23以外的空调机等。另外,热介质回路20也可以用作使用水作为热介质来供给温水的热水器。
<其他>
导热装置100能够利用于搭载有板式热交换器30的多数工业或家庭用设备。例如,导热装置100能够利用于空调、发电或者食品的加热杀菌处理设备等。
<板式热交换器30的结构>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30的分解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了上方向U、下方向D、右方向R、左方向L、正面方向F、背面方向B。如图2所示,板式热交换器30具备一对侧板31、多个第一导热板32、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多个第二导热板34以及多个第二内翅片35。板式热交换器30的各种结构部件的材料能够使用不锈钢、铜、铝或钛等金属或者合成树脂。另外,第一导热板32或第二导热板34也可以由复合材料形成。
一对侧板31分别是平坦的平板状,配置于将多个第一导热板32、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多个第二导热板34以及多个第二内翅片35按规定顺序重叠而成的两侧,起到加强的作用。
在一对侧板31中的一个,在四角设置有作为热介质入口31a、热介质出口31b、制冷剂入口31c和制冷剂出口31d的四个通路孔。此外,在图2中,在附图上的左右中的一侧的上角示出了热介质入口31a,在下角示出了热介质出口31b,在左右中的另一侧的下角示出了制冷剂入口31c,在上角示出了制冷剂出口31d。另外,在图2中,热介质的流通方向用实线箭头的附图标记X示出,制冷剂的流通方向用虚线箭头的附图标记Y示出。
多个第一导热板32分别具有平坦的导热面,以一对为单位在一对内形成有作为使热介质流通的第一流路的热介质流路38。热介质流路38使热介质向遍及上方向U和下方向D的高度方向的下方流通。此外,热介质流路38例如也可以使热介质从热介质入口31a所位于的左方向L的上侧向制冷剂入口31c所位于的右方向R的下侧从高度方向倾斜地流通。
多个第一内翅片33分别配置于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的热介质流路38,通过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40而形成。
多个第二导热板34分别具有平坦的导热面,在每两组的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形成作为以一对为单位使制冷剂在在一对内流通的第二流路的制冷剂流路39。制冷剂流路39使制冷剂向遍及上方向U和下方向D的高度方向的上方流通。此外,制冷剂流路39例如也可以使制冷剂从热介质出口31b所位于的左方向L的下侧向制冷剂出口31d所位于的右方向R的上侧从高度方向倾斜地流通。
多个第二内翅片35分别配置于一对第二导热板34之间的制冷剂流路39,通过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50而形成。
多个第一导热板32及多个第二导热板34是通过冲压等将壁厚几乎均匀的板状的部件凹凸加工而成的。
此外,多个第一导热板32及多个第二导热板34也可以适当使板厚成为不同的尺寸。若板厚变厚,则对板式热交换器30的防止腐蚀进行及提高强度有效。另一方面,若板厚变薄,则能够降低热阻,能够抑制热交换性能的下降,能够降低材料费。这样,多个第一导热板32及多个第二导热板34的板厚根据所希望的条件选定即可。
在多个第一导热板32及多个第二导热板34各自的四角形成有作为通路孔的贯通孔。具体而言,在第一导热板32设置有热介质去路孔32a、热介质回路孔32b、制冷剂去路孔32c以及制冷剂回路孔32d作为通路孔。相同地,在第二导热板34设置有热介质去路孔34a、热介质回路孔34b、制冷剂去路孔34c以及制冷剂回路孔34d作为通路孔。
多个第一导热板32及多个第二导热板34各自具有形成对应的热介质流路38或制冷剂流路39的平坦的导热面。在多个第一导热板32及多个第二导热板34各自形成有作为相对关系的凸部36及凸部37。凸部36及凸部37全部向正面方向F侧突出。
若是构成供用附图标记X示出的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流路38的一对第一导热板32,则凸部36设置为占据制冷剂去路孔32c及制冷剂回路孔32d的周围部分。另外,凸部37设置为占据热介质去路孔32a及热介质回路孔32b的周围部分。
若是构成供用附图标记Y示出的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39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则凸部36设置为占据制冷剂去路孔34c及制冷剂回路孔34d的周围部分。另外,凸部37设置为占据热介质去路孔34a及热介质回路孔34b的周围部分。
多个第一内翅片33是分别配置于对应的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的用于促进导热的偏置翅片。多个第一内翅片33各自是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与厚度方向相比较大的大致板状的形态。多个第一内翅片33各自包括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40而成的构造,凹凸节距部40的薄壁要素遍及宽度方向亦即右方向R和左方向L而近乎直角地构成(参照图3、图4及图5参照)。凹凸节距部40中的分别与一对第一导热板32对置的顶部或底部形成为平坦面。由此,多个第一内翅片33与分别对应的一对第一导热板32两者,在顶部或底部的平坦面形成面接触。
多个第二内翅片35是分别配置于对应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之间的用于促进导热的偏置翅片。多个第二内翅片35各自是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与厚度方向相比较大的大致板状的形态。多个第二内翅片35各自包括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50而成的构造,凹凸节距部50的薄壁要素遍及宽度方向亦即右方向R和左方向L而近乎直角地构成(参照图3及图4)。凹凸节距部50中的分别与一对第二导热板34对置的顶部或底部形成为平坦面。由此,多个第二内翅片35相对于分别对应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两者,在顶部或底部的平坦面形成面接触。
第一内翅片33和第二内翅片35的导热面积不同。具体而言,对于第一内翅片33和第二内翅片35而言,虽然详情后述,但凹凸节距部40和凹凸节距部50的尺寸相互不同(参照图3及图4)。此外,在图2中,优先附图上的明晰性,而相同地示出第一内翅片33和第二内翅片35。
夹着第一内翅片33的一对第一导热板32分别与第一内翅片33钎焊。夹着第二内翅片35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分别与第二内翅片35钎焊。第一导热板32和与该第一导热板32对置的第二导热板34经由空间部60在散布的多个部位通过作为导热部件的钎焊部61而被钎焊(参照图3)。由此,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通过作为导热部件的钎焊部61而构成夹着空间部60的双壁构造,并且提高导热效率。
在一个侧板31,接着按第一导热板32、第一内翅片33、第一导热板32、第二导热板34、第二内翅片35、第二导热板34这样的顺序重复配置所需的层叠要素,最后,重叠另一个侧板31而得到层叠构造。
<板式热交换器30的详情结构>
图3是以横剖面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30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两个第一内翅片33之间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内翅片33的立体图。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第一内翅片33具有凹凸节距部40。具体而言,第一内翅片33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具有多个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亦即遍及上方向U和下方向D的高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凹凸节距部40。这里,凹凸节距部40沿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遍及右方向R和左方向L的宽度方向设置。
这里,凹凸节距部40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具有流路孔,是在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重复具有凹凸而成的形状。凹凸节距部40使板面沿着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不遮断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
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凹凸节距部40的一部分具有第一节距部40a、以及节距部宽度大于第一节距部40a的第二节距部40b。另外,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凹凸节距部40的一部分仅具有第一节距部40a。
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相对于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成直角并以正交或平行的方式延伸。
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在一对第一导热板32内将一对第一导热板32两者连接起来而延伸的正交部41以偏移至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邻接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相邻的正交部41之间的方式设置(参照图3)。
特别是,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在一对第一导热板32内将一对第一导热板32两者连接起来而延伸的正交部41优选以偏移至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邻接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相邻的正交部41之间的中央的方式设置。
第二节距部40b在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夹着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一节距部40a以一个节距部为单位设置一个以上。具体而言,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最下部,在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夹着九个第一节距部40a以一个节距部为单位设置两个第二节距部40b。另外,在最下部以外,在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一个节距部设置一个第二节距部40b。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节距部40b相对于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不同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第二节距部40b,在相对于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偏移地设置。
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具有第二节距部40b的凹凸节距部40、与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第二节距部40b的凹凸节距部40之间,设置有仅具有第一节距部40a的凹凸节距部40。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具有第二节距部40b的凹凸节距部40和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的下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的第一内翅片33的仅具有第一节距部40a的凹凸节距部40相对。
如图4及图5所示,设置于第一内翅片33的多个第二节距部40b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在相同的一侧开口。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第一节距部40a的节距部宽度除以第二节距部40b的节距部宽度而得到的值小于1。更加优选,第一节距部40a的节距部宽度除以第二节距部40b的节距部宽度而得到的值小于1且大于0.5。
<钎焊部61的详情结构>
如图3所示,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之间形成有空间部60。在空间部60设置有钎焊部61,作为以散布的方式将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之间连接起来的多个导热部件。
此外,对于钎焊部61的焊料而言,只要是铜焊料、银焊料或脱磷氧铜等金属焊料这样的导热性高于空气的材料,使用哪种焊料都可以。另外,除钎焊部61以外,也可以通过粘合金属等的导热部件来设置导热部件。并且,导热部件也可以是润滑脂那样的紧贴性较高的液体或固体材料。此外,导热部件也可以不夹有其他部件,而通过点焊或压力接合等将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直接接合而一体化。但是,在直接接合的情况下,必须设置空间部60。
多个作为导热部件的钎焊部61在沿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投影时,设置于第一节距部40a的区域。换言之,多个作为导热部件的钎焊部61在沿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投影时,不存在于第二节距部40b的区域。
<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钎焊部61的作用>
对于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被钎焊而成的钎焊部61,其热传导率高,能够降低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之间的接触热阻,能够进一步抑制热交换性能的下降。
另一方面,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未被钎焊的空间部60是大气开放状态。因此,在第一导热板32被破坏时,热介质被向大气释放。这里,在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在沿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投影时,在经由第一导热板32的相邻的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之间必定形成有空间部60。第一内翅片33的第二节距部40b的节距部宽度大于第一节距部40a的节距部宽度,因此例如在热介质为水的情况下,以冻结或内压上升等为原因,若在热介质流路38内产生高于通常的压力,则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处的产生应力变得高于周边部位。由此,第一导热板32的破坏位置必定能够设定在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通过以能够包罗产生压力上升的区域的方式设置多个第二节距部40b,能够预定第一导热板32的破坏部位,能够使泄漏热介质向外部排出。由此,能够防止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接合部位产生破坏而泄漏的制冷剂通过热介质回路20向房屋21内流入的情况。
<第二内翅片35的凹凸节距部50的详情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内翅片35的凹凸节距部50以恒定的节距部宽度重复具有凹凸。在第二内翅片35的凹凸节距部50未设置由如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那样的特殊的第二节距部40b。
第二内翅片35的凹凸节距部50比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细小。这里,与第一内翅片33和第二内翅片35对应的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的平坦的导热面通过面彼此接合。因此,在热介质是压力较高的流体,且制冷剂是压力较低的流体的情况下,在供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流路38,使用与第一导热板32的接触面积较大且凹凸较大的第一内翅片33,在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39,使用与第二导热板34的接触面积较小且凹凸较小的第二内翅片35。由此,能够得到每个部分所需要且充分的强度,能够实现在整体上没有浪费的强度确保。
这样,在压力损失的影响较大的制冷剂侧,使用热传递优异且节距部尺寸细小的翅片。在热介质侧,使用热传递不佳但压力损失较小且节距部尺寸较大的翅片。其结果是,制冷剂与水的热阻比率能够同等。这样,能够根据流通的流体的物理特性来调整作为第一流体的热介质与作为第二流体的制冷剂的热阻比率,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其他>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一导热板32的局部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第一导热板32及第二导热板34两者是包括通路孔存在的区域而覆盖整体的形状。
<变形例1>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一导热板32的局部的放大图。如图7所示,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也可以是不设置于通路孔所存在的区域,而仅覆盖热介质和制冷剂相邻的区域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将第一导热板32中的热介质去路孔32a的周边部亦即凸部37切去的方式。由此,能够降低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的材料的使用量,能够廉价地制造板式热交换器30。
<作用>
以上,如说明的那样,在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与制冷剂之间热阻比率保持同等,热交换效率保持良好,并且构造简单且能够廉价地制造,并且通过防止制冷剂经由热介质回路20向房屋21内的浸入,从而能够提高导热装置100的长期可靠性。由此,能够使用至今由于没有防止制冷剂浸入功能而无法使用的CO2等自然制冷剂、可燃性的烃或低GWP制冷剂等。另外,使用流体的选定范围增大,因此能够选定潜热大的制冷剂,也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
<实施方式1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板式热交换器30具备:多个第一导热板32,它们分别具有平坦的导热面,以一对为单位在一对内形成有作为第一流路的热介质流路38。板式热交换器30具备:多个第一内翅片33,它们分别配置于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的热介质流路38,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40。板式热交换器30具备:多个第二导热板34,它们分别具有平坦的导热面,在与每两组的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以一对为单位在一对内形成有作为第二流路的制冷剂流路39。板式热交换器30具备:多个第二内翅片35,它们分别配置于一对第二导热板34之间的制冷剂流路39,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50。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之间形成有空间部60。板式热交换器30在空间部60具有多个作为导热部件的钎焊部61,它们以散布的方式将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之间连接起来。在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作为第一流体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凹凸节距部40具有第一节距部40a、以及节距部宽度大于第一节距部40a的第二节距部40b。多个钎焊部61在沿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投影时设置于第一节距部40a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在重叠方向上在经由钎焊部61的节距部宽度窄且坚固的第一节距部40a的位置连接。因此,在重叠方向上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不接触,并且节距部宽度宽的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在第一导热板32的旁边具有空间部60,构成为相对于第一节距部40a的位置必定脆弱且能够被破坏。因此,与制造条件或环境条件这样的误差因素无关,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不接触的区域必定能够被破坏。因此,热交换效率良好、并且构造简单且能够廉价地制造,并且热介质和制冷剂绝对不混合,能够完全防止可燃性制冷剂等经由热介质回路20向房屋21内的流入,能够提高安全性。
根据实施方式1,多个钎焊部61在沿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投影时不存在于第二节距部40b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对于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而言,节距部宽度相对于第一节距部40a宽,并且能够将第一导热板32的旁边构成为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之间不经由钎焊部61的空间部60,能够构成为相对于第一节距部40a的位置必定脆弱且能够被破坏。
根据实施方式1,第二节距部40b在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夹着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一节距部40a,以一个节距部为单位设置有一个以上。
根据该结构,在板式热交换器30中的多个第一内翅片33分别以能够包罗产生压力上升的区域的方式,设置相对于第一节距部40a的位置必定脆弱且能够被破坏的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
根据实施方式1,第二节距部40b相对于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不同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第二节距部40b,在与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偏移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不形成邻接且连续的多个第二节距部40b。由此,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不会过度脆弱。
根据实施方式1,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具有第二节距部40b的凹凸节距部40、与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第二节距部40b的凹凸节距部40之间,设置有仅具有第一节距部40a的凹凸节距部40。
根据该结构,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不形成邻接且连续的多个第二节距部40b。由此,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不会过度脆弱。
根据实施方式1,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具有第二节距部40b的凹凸节距部40同在第一导热板32及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的下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的第一内翅片33的仅具有第一节距部40a的凹凸节距部40相对。
根据该结构,在沿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投影时,不形成与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重叠的相邻的第二节距部40b。由此,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不会过度脆弱。
根据实施方式1,设置于第一内翅片33的多个第二节距部40b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使相同的一侧开口。
根据该结构,多个第一内翅片33具有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使相同的一侧开口的多个第二节距部40b。由此,在板式热交换器30,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的重叠方向上的相同的一侧设置必定脆弱且能够被破坏的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因此,容易管理多个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处的第一导热板32的破坏容易度。另外,容易制造第一内翅片33。
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节距部40a的节距部宽度除以第二节距部40b的节距部宽度而得到的值小于1。
根据该结构,容易管理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处的第一导热板32的破坏容易度。
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节距部40a的节距部宽度除以第二节距部40b的节距部宽度而得到的值大于0.5。
根据该结构,第二节距部40b不会过度脆弱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度,容易管理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处的第一导热板32的破坏容易度。
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相对于与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成直角而以正交或平行的方式延伸。
根据该结构,容易加工且容易制造多个第一内翅片33。
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在一对第一导热板32内将一对第一导热板32两者连接起来而延伸的正交部41以偏移至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邻接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相邻正交部41之间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邻接的两个正交部41不连续,各正交部41能够与在前一个上游侧的相邻正交部41间流通而热交换比例小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根据实施方式1,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在一对第一导热板32内将一对第一导热板32两者连接起来而延伸的正交部41以偏移至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邻接的凹凸节距部40中的相邻正交部41之间的中央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在多个第一内翅片33处的热介质流路38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上邻接的两个正交部41不连续,各正交部41能够与在前一个上游侧的相邻正交部41间的中央流通而热交换比例最小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根据实施方式1,作为第一流体的热介质是水或盐水。
根据该结构,在热介质冻结时等引起堆积膨胀或压力上升,有可能产生第一导热板32的破坏。在此,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构成为相对于第一节距部40a的位置必定脆弱而能够被破坏。因此,若第一导热板32在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被破坏,则能够将热介质向空间部60排出。
根据实施方式1,制冷剂流路39中流通的第二流体是制冷剂。
根据该结构,若第一导热板32在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被破坏,则热介质能够向空间部60排出。因此,即使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等制冷剂,且第一导热板32在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被破坏,热介质和制冷剂也绝对不混合,从而能够完全防止可燃性制冷剂等制冷剂经由介质回路20向房屋21内的流入,能够提高安全性。
根据实施方式1,第二内翅片35的凹凸节距部50比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细小。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热介质及制冷剂各自的粘性等物理特性,最佳地构成凹凸节距部40及凹凸节距部50。
根据实施方式1,导热装置100具备上述的板式热交换器30。
根据该结构,导热装置100具备上述的板式热交换器30,因此与制造条件或环境条件这样的误差因素无关,第一导热板32和第二导热板34不接触的区域能够必定被破坏。
实施方式2
图8是以横剖面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30的说明图。在实施方式2中,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事项的说明,仅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在第一节距部40a与第二节距部40b之间具有节距部宽度小于第一节距部40a的第三节距部40c。第三节距部40c在第二节距部40b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四个。
<实施方式2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在第一节距部40a与第二节距部40b之间具有节距部宽度小于第一节距部40a的第三节距部40c。
根据该结构,节距部宽度窄且强度高的第三节距部40c配置于第二节距部40b的两端部,能够加强第二节距部40b的两端部。由此,第二节距部40b的两端部不会过度脆弱。
实施方式3
图9是以横剖面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30的说明图。在实施方式3中,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相同的事项的说明,仅对其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第二节距部40b同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的下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的第一内翅片33的第二节距部40b相对。而且,双方的第二节距部40b的开口相对。
凹凸节距部40设置为:以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为中心而同与自身相反的一侧的一对第一导热板32内的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对称的构造。
<实施方式3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3,第二节距部40b同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的下一对第一导热板32之间的第一内翅片33的第二节距部40b相对。
根据该结构,第二节距部40b是经由一对第二导热板34而同相邻的第二节距部40b相对的构造。由此,对于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而言,在重叠方向上到相邻的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之前夹有的部件数量变少,能够构成为相对于第一节距部40a的位置必定脆弱且能够被破坏。
根据实施方式3,凹凸节距部40设置为:以在第一导热板32与第二导热板34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二导热板34为中心而同与自身相反的一侧的一对第一导热板32内的第一内翅片33的凹凸节距部40对称的构造。
根据该结构,第二节距部40b成为经由一对第二导热板34必定与相邻的第二节距部40b相对的构造。由此,对于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而言,在重叠方向上到相邻的第二节距部40b的位置之前夹有的部件数变少,能够构成为相对于第一节距部40a的位置必定脆弱且能够被破坏。
附图标记说明
10...制冷剂回路;11...室外机;12...压缩机;13...四通阀;14...膨胀阀;15...室外热交换器;16...制冷剂配管;20...热介质回路;21...房屋;22...循环泵;23...散热器;24...热介质配管;25...室内机;30...板式热交换器;31...侧板;31a...热介质入口;31b...热介质出口;31c...制冷剂入口;31d...制冷剂出口;32...第一导热板;32a...热介质去路孔;32b...热介质回路孔;32c...制冷剂去路孔;32d...制冷剂回路孔;33...第一内翅片;34...第二导热板;34a...热介质去路孔;34b...热介质回路孔;34c...制冷剂去路孔;34d...制冷剂回路孔;35...第二内翅片;36...凹部;37...凸部;38...热介质流路;39...制冷剂流路;40...凹凸节距部;40a...第一节距部;40b...第二节距部;40c...第三节距部;41...正交部;50...凹凸节距部;60...空间部;61...钎焊部;100...导热装置。

Claims (19)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一导热板,它们分别具有平坦的导热面,以一对为单位在一对内形成有第一流路;
多个第一内翅片,它们分别配置于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流路,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
多个第二导热板,它们分别具有平坦的导热面,在与每两组的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之间,以一对为单位在一对内形成有第二流路,以及
多个第二内翅片,它们分别配置于一对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的所述第二流路,重复具有凹凸节距部,
在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形成有空间部,
在所述空间部具有以散布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连接起来的多个导热部件,
与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所述凹凸节距部具有第一节距部、和节距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节距部的第二节距部,
多个所述导热部件在沿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投影时设置于所述第一节距部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导热部件在沿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投影时不存在于所述第二节距部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距部在与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夹着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节距部,以一个节距部为单位设置有一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距部相对于在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上不同的所述凹凸节距部中的所述第二节距部,在与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偏移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上具有所述第二节距部的所述凹凸节距部、与在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所述第二节距部的所述凹凸节距部之间,设置有仅具有所述第一节距部的所述凹凸节距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上具有所述第二节距部的所述凹凸节距部同在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下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之间的所述第一内翅片的仅具有所述第一节距部的所述凹凸节距部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翅片的所述凹凸节距部在所述第一节距部与所述第二节距部之间具有节距部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节距部的第三节距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翅片的多个所述第二节距部在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上使相同的一侧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距部的节距部宽度除以所述第二节距部的节距部宽度而得到的值小于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距部的节距部宽度除以所述第二节距部的节距部宽度而得到的值大于0.5。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距部同在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下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之间的所述第一内翅片的所述第二节距部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节距部设置为:以在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重叠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导热板为中心,同与自身相反的一侧的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内的所述第一内翅片的所述凹凸节距部成为对称的构造。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翅片的所述凹凸节距部相对于与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弯曲成直角而以正交或平行的方式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翅片的所述凹凸节距部中的在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内将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两者连接起来而延伸的正交部以偏移至在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上邻接的所述凹凸节距部中的相邻的所述正交部之间的方式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翅片的所述凹凸节距部中的在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内将一对所述第一导热板两者连接起来而延伸的所述正交部以偏移至在多个所述第一内翅片处的所述第一流路中流通的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上邻接的所述凹凸节距部中的相邻的所述正交部之间的中央的方式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体是水或盐水。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流路中流通的第二流体是制冷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内翅片的所述凹凸节距部比所述第一内翅片的所述凹凸节距部细小。
19.一种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
CN201980096791.3A 2019-06-03 2019-06-03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导热装置 Active CN113874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21987 WO2020245876A1 (ja) 2019-06-03 2019-06-03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伝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4674A CN113874674A (zh) 2021-12-31
CN113874674B true CN113874674B (zh) 2024-03-15

Family

ID=7365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6791.3A Active CN113874674B (zh) 2019-06-03 2019-06-03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导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55019A1 (zh)
JP (1) JP7199533B2 (zh)
CN (1) CN113874674B (zh)
DE (1) DE112019007367T5 (zh)
WO (1) WO20202458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54733B2 (ja) 2022-07-19 2024-03-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3244A (en) * 1970-02-17 1973-05-15 Hoechst Ag Plate heat exchanger from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CN101275776A (zh) * 2007-03-30 2008-10-01 Smc株式会社 药液用温度调节装置
CN102166678A (zh) * 2010-02-26 2011-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板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板式热交换器
CN203203305U (zh) * 2012-03-29 2013-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3486729A (zh) * 2013-10-14 2014-01-01 胡桂林 板翅式热交换器
AU2014250674A1 (en) * 2007-12-28 2014-11-06 Qcip Holdings, Llc Heat pipes incorporating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3520A (en) * 1978-10-26 1981-03-03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construction
JPH0133993Y2 (zh) * 1985-04-03 1989-10-16
US5031693A (en) * 1990-10-31 1991-07-16 Sundstrand Corporation Jet impingement plate fin heat exchanger
JP2001099590A (ja) * 1999-09-30 2001-04-13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FR2807828B1 (fr) * 2000-04-17 2002-07-12 Nordon Cryogenie Snc Ailette ondulee a decalage partiel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plaques et echangeur de chaleur a plaques correspondant
FR2819048B1 (fr) * 2000-12-28 2005-08-19 Air Liquide Ailette ondule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plaques brasees et echangeur de chaleur correspondant
US20020162646A1 (en) * 2001-03-13 2002-11-07 Haasch James T. Angled turbulator for use in heat exchangers
US6546774B2 (en) * 2001-08-23 2003-04-15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 lanced and offset fin
CN2594989Y (zh) * 2001-11-29 2003-12-24 王清风 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鳍片板
CA2383649C (en) * 2002-04-24 2009-08-18 Long Manufacturing Ltd. Inverted lid sealing plate for heat exchanger
JP4818044B2 (ja) * 2006-09-28 2011-1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US8322186B2 (en) * 2008-05-23 2012-12-04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Turbulizer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EP2461128B1 (en) * 2009-07-27 2016-04-20 era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late heat exchanger
WO2013183113A1 (ja) * 2012-06-05 2013-1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168102B2 (en) * 2012-10-16 2019-01-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JPWO2014125566A1 (ja) * 2013-02-12 2017-02-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884055B2 (ja) * 2014-05-09 2016-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熱交換器用オフセットフィン
EP2998676B1 (en) * 2014-09-17 2022-09-07 VALEO AUTOSYSTEMY Sp. z o.o. Heat exchanger, in particular a condenser
JP6414482B2 (ja) * 2015-02-17 2018-10-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オフセットフィン製造方法およびオフセットフィン製造装置
US20160377350A1 (en) * 2015-06-29 2016-12-2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Optimized plate fin heat exchanger for improved compliance to improve thermal life
WO2017059959A1 (de) * 2015-10-08 2017-04-13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Lamelle für einen plattenwärmetauscher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FR3052549B1 (fr) * 2016-06-10 2019-10-11 Hutchinson Echangeur stockeur d'energie thermique
US10322364B2 (en) * 2016-11-10 2019-06-18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Thermally conductive structure for multi-direction flow through packed bed
JP7091308B2 (ja) * 2017-03-03 2022-06-27 株式会社ティラド ドロンカップ型熱交換器
JP6919552B2 (ja) * 2017-12-22 2021-08-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回路及びオイルクー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3244A (en) * 1970-02-17 1973-05-15 Hoechst Ag Plate heat exchanger from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CN101275776A (zh) * 2007-03-30 2008-10-01 Smc株式会社 药液用温度调节装置
AU2014250674A1 (en) * 2007-12-28 2014-11-06 Qcip Holdings, Llc Heat pipes incorporating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s
CN102166678A (zh) * 2010-02-26 2011-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板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板式热交换器
CN203203305U (zh) * 2012-03-29 2013-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3486729A (zh) * 2013-10-14 2014-01-01 胡桂林 板翅式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45876A1 (ja) 2021-11-11
WO2020245876A1 (ja) 2020-12-10
US20220155019A1 (en) 2022-05-19
DE112019007367T5 (de) 2022-02-17
CN113874674A (zh) 2021-12-31
JP7199533B2 (ja)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1544B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5859022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3183629A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079781A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またはヒートポンプ空気調和機
JP5805189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11837010A (zh) 板式热交换器、具备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以及具备热泵装置的热泵式制冷制热供热水系统
WO2020100276A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式冷暖房給湯システム
JPWO2018216245A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システム
EP2551626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plate heat exchanger producing method, and heat pump apparatus
WO2013076751A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3874674B (zh)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导热装置
JP5661205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並びに積層型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7301224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伝熱装置
JP3658677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システム
JP7292435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伝熱装置
JP2016183811A (ja) マイクロ流路熱交換器
JP5496369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3423981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空調装置
JP2014074508A (ja) カスケード熱交換器
JP7454733B2 (ja) 熱交換器
JP5940152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490160B2 (ja) 加熱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601380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3114435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WO2013076751A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