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1719A - 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1719A
CN113771719A CN202111164784.8A CN202111164784A CN113771719A CN 113771719 A CN113771719 A CN 113771719A CN 202111164784 A CN202111164784 A CN 202111164784A CN 113771719 A CN113771719 A CN 113771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p
cup stand
cup hold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47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71719B (zh
Inventor
李�浩
李成
高勇
蔡报普
刘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47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1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1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1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71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1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with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载杯托结构,其包括:杯托底座;杯托本体,其设置在所述杯托底座上;风道座,其扣合在所述杯托底座上远离杯托本体的一侧,所述风道座与所述杯托底座形成用于和空调的出风道连通的风道空腔;多个气流引导单元,其沿着所述杯托本体的周向设置,每个所述气流引导单元内设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与风道空腔连通,其出风口朝向所述杯托本体的内部;且各个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共同被配置为:经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杯托本体内的风形成环流。每个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以杯托本体的中心轴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匀分布,以形成环流,通过环流水杯可以被均匀加热或者制冷,以避免车载杯托无法进行均匀加热或制冷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部零部件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乘用车市场消费升级,用户对车辆内饰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传统的杯托不具备加热和降温的作用,在炎炎夏日,坐在车内喝上一杯冰凉的饮料,而不用下车冒着高温步行前去购买冷饮,这一需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越来越迫切;同理,在酷冷的冬天,车内喝上一杯温热的饮料也是越来越多人的迫切需求。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在铝合金杯托壳体内设置半导体,半导体通电后一侧对与其接触的铝合金杯托壳体进行降温吸热,另一侧的热量通过风扇带走给半导体进行散热,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为保证传热效率,其杯托底部必须是铝合金材料,价格昂贵;水杯仅是由底部与铝合金杯托接触,进行传递热量,温控效率十分有限。
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将空调风道接到杯托侧壁,然后在杯托侧壁上开格栅网孔,空调的冷风从格栅网孔向杯托内吹冷风进行降温;反之需要加热时,将空调产生的热风也从格栅网孔送出,实现加热;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这种方案受杯托尺寸影响,开设的格栅网孔面积小,并且对杯托内的瓶子进行直吹,无法进行均匀加热或制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杯托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杯托无法进行均匀加热或制冷的问题。
第一方面,一种车载杯托结构,其包括:
杯托底座;
杯托本体,其设置在所述杯托底座上;
风道座,其扣合在所述杯托底座上远离杯托本体的一侧,所述风道座与所述杯托底座形成用于和空调的出风道连通的风道空腔;
多个气流引导单元,其沿着所述杯托本体的周向设置,每个所述气流引导单元内设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与风道空腔连通,其出风口朝向所述杯托本体的内部;
且各个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共同被配置为:经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杯托本体内的风形成环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托本体侧壁上设有与气流引导单元相适配的通道;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转动连接于杯托底座和杯托本体之间,以调节所述出风口进入杯托本体内部的开口大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引导单元上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靠近所述出风口,并位于杯托本体外侧;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与所述杯托底座或者杯托本体之间设有复位件,当所述杯托底座放有水杯时,所述限位片与杯托本体外侧分离;当取出水杯时,所述复位件驱使所述限位片接触或抵持于杯托本体外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托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风道空腔连通;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包括主腔体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主腔体连通,并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连接管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托本体顶部设有第三连接管;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管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腔体相对的一侧上,并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套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管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腔体上远离第一风道出风口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槽的边缘相适配的弧形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托底座的中间部分设有用于容纳杯托本体的底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风道空腔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托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四周设有用于和杯托本体卡接的卡合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座上设有与所述气流引导单元数量相对应的围边,所述围边形成第二风道,各个所述围边形成的第二风道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并相互连通;
所述风道座上还设有用于连通空调的出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多个所述第二风道的相交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托底座上设有多个连接孔;
所述风道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分布在所述第二风道的外侧。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杯托结构,由于空调产生的冷风或者热风从风道座的风道空腔进入多个气流引导单元,每个气流引导单元沿着杯托本体的周向设置,可以使气流沿杯托本体的周向进行流动从而降温或加热,并且气流引导单元的第一风道的进风口与风道空腔连通,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朝向杯托本体的内部,从多个出风口进入杯托本体内的风形成环流,从使位于杯托本体内的水杯可以被均匀加热或者制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杯托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及内部气流流向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杯托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及内部气流流向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杯托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杯托底座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杯托本体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流引导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角的气流引导单元的示意图。
图中:1、杯托本体;10、通槽;11、第三连接管;12、安装槽;2、杯托底座;20、第一连接管;21、连接孔;22、卡合部;3、风道座;30、围边;31、连接部;32、连接片;4、气流引导单元;40、第二连接管;41、主腔体;42、第一风道;43、连接杆;5、复位件;6、限位片;7、弧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杯托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杯托无法进行均匀加热或制冷的问题。
请参阅图1、图2、图6和图7,一种车载杯托结构,包括杯托底座2、杯托本体1、风道座3和气流引导单元4,其中杯托本体1设置在杯托底座2上,风道座3扣合在杯托底座2上远离杯托本体1的一侧,风道座3与杯托底座2之间形成用于和空调的出风道连通的风道空腔;
多个气流引导单元4沿着杯托本体1的周向设置,每个气流引导单元4内均设有第一风道42,第一风道42的进风口与风道空腔连通,第一风道42的出风口朝向杯托本体1的内部,且各个第一风道42的出风口共同被配置为:经出风口进入杯托本体1内的风形成环流。
也就是说空调的冷风或者热风经过气流引导单元4送入杯托本体1的内部,并且每个第一风道42的出风口以杯托本体1的中心轴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形成环流,通过环流的形成以将位于杯托本体1内的水杯可以被均匀加热或者制冷,以避免开设格栅进行直吹所带来的无法进行均匀加热或制冷的问题。
同时不需要考虑开设格栅的面积受到杯托尺寸的影响,形成的环流的加热和制冷的效率也能够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加强对空调产生的风的利用率。
再者,以上的结构可以采用塑料制成,不需要昂贵的金属进行导热和散热,进一步的减少了制作的成本。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人所使用的杯子的大小不同,若杯托本体1内的空间不能够变化,放入的水杯会晃动,容易将水洒落在车内,因此基于这一考虑,进行了以下的设置:
杯托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气流引导单元相适配通槽10,气流引导单元4转动连接于杯托底座2和杯托本体1之间,以调节出风口进入杯托本体1内部的开口大小。
由于出风口是连通杯托本体1内部空间的,因此在杯托本体1转动时,通槽10的边缘和出风口之间的开口会发生变化,也就是出风口漏出多少。
在使用时,可根据水杯的大小,来转动气流引导单元4,达到合适开口,从而将水杯稳定的放置在杯托本体1内。
进一步的,为方便进行放置和拿取杯子,不需要人工去调节上述的开口大小,提高使用的便捷性,进行了以下具体设置:
在气流引导单元4上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处设有限位片6,限位片6始终是位于杯托本体1的外侧;
气流引导单元4与杯托底座2之间,或者是气流引导单元4与杯托本体1之间设有复位件5,复位件5可为扭簧;扭簧的一端和气流引导单元4连接,另一端和杯托底座2连接,或者是扭簧的一端和气流引导单元4连接,另一端和杯托本体1的顶部连接。
当需要放置水杯时,将水杯放入杯托本体1内,水杯将多个气流引导单元4撑开,即气流引导单元4进行转动,限位片6和杯托本体1的外侧分离,此时扭簧提供一个力始终贴紧水杯,从而实现夹紧水杯,并且可以随着水杯的大小,进行自适应的转动。
当取出水杯时,复位件5驱使限位片6和气流引导单元4复位,直到限位片6和杯托本体1的外侧接触或抵持。
进一步的,对于气流引导单元4的具体结构和转动的连接放式进行了以下设置:
杯托底座2上设有第一连接管20,第一连接管20与风道空腔连通;
气流引导单元4包括括主腔体41和第二连接管40,其中第二连接管40与主腔体41连通,并形成第一风道42;第二连接管40套接在第一连接管20上,第二连接管40套接在第一连接管20,其中第二连接管40的管径大于第一连接管20的管径,或者第二连接管40的管径小于第一连接管20的管径。
其中主腔体41的沿着杯托本体1的周向进行延伸的,因此主腔体41的一端穿过通槽10延伸至杯托本体1的内部,并且出风口位于该端上,主腔体4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0连接,从而以第二连接管40为转轴进行转动。
为了提高转动的稳定性,气流引导单元4还包括连接杆43,连接杆43和第二连接管40分别设置在主腔体41相对的一侧上,并且同轴设置;
杯托本体1顶部设有第三连接管11,在连接时,连接杆43套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管11上,从而上下两点将主腔体41进行稳定。
进一步的,主腔体41上用于和水杯接触的一面为弧形没并且其上可设置缓冲耐磨部。
进一步的,在主腔体41上远离第一风道42出风口的一端设有与通槽10的边缘相适配的弧形件7,便于主腔体41的转动,以及增强主腔体41与通槽10之间的密封性,进而加强保温效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保证对水杯的底部可以进行加热或者降温进行了以下设置:
在杯托底座2的中间部分设有用于容纳杯托本体1的底部的容纳槽,容纳槽与风道空腔连通,杯托本体1的底部的底座贯穿,从而使风道空腔内的气流不仅可以进入杯托本体1的内部形成环形,还可以对杯托本体1的底部进行加热或者降温,即对水杯的底部进行加热或者降温。
进一步的,杯托底座2上,且位于容纳槽的四周设有用于和杯托本体1卡接的卡合部22,通过一方式的连接,杯托本体1和杯托底座2可以进行拆卸,便于安装和加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对于形成的风道空腔可以使风道座3内部的一个空间,再由杯托底座2进行封盖密封的,然后每一个第二连接管40与其连通,也就是该风道空腔起到的作用只是一个分流作用,若只是一个空腔,空调产生的风要先填充满该空腔,才能从第二连接管40流出,因此为了提高分流的效率,进行了以下的设置:
风道座3上设有与气流引导单元4数量相对应的围边30,围边30形成第二风道,各个围边30形成的第二风道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并相互连通;
风道座3上还设有用于连通空调的出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位于多个第二风道的相交点。
通过此设置形成了多个分流道,便于从连接部31进入的风量可以沿着第二风道快速分流至对应的第二连接管40中。
进一步的,为方便风道座3和杯托底座2的连接,进行了以下的设置:
在杯托底座2上设有多个连接孔21;
风道座3上设有与连接孔21对应的连接片32,连接片32分布在第二风道的外侧。
在连接时,将连接片32插入连接孔21,然后将连接片32与杯托底座2焊接即可。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以上的车载杯托结构,在杯托本体1上设有安装槽12,通过安装槽12固定在汽车副仪表板上,副仪表板上面板通过卡扣连接。
使用的车载杯托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如上的实施例所说明的,在均匀加热和制冷的同时,不需要铝合金进行传递热量,减少生产的成本。
本申请的原理:
(1)空调的冷风或者热风经过气流引导单元4送入杯托本体1的内部,并且每个第一风道42的出风口以杯托本体1的中心轴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形成环流,通过环流的形成以将位于杯托本体1内的水杯可以被均匀加热或者制冷,以避免开设格栅进行直吹所带来的无法进行均匀加热或制冷的问题;以上的结构可以采用塑料制成,不需要昂贵的金属进行导热和散热,进一步的减少了制作的成本。
(2)当需要放置水杯时,将水杯放入杯托本体1内,水杯将多个气流引导单元4撑开,即气流引导单元4进行转动,限位片6和杯托本体1的外侧分离,此时扭簧提供一个力始终贴紧水杯,从而实现夹紧水杯,并且可以随着水杯的大小,进行自适应的转动。
当取出水杯时,复位件5驱使限位片6和气流引导单元4复位,直到限位片6和杯托本体1的外侧接触或抵持。
(3)风道座3上设有与气流引导单元4数量相对应的围边30,围边30形成第二风道,各个围边30形成的第二风道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并相互连通;风道座3上还设有用于连通空调的出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位于多个第二风道的相交点,以形成了多个分流道(第二风道),便于从连接部31进入的风量可以沿着第二风道快速分流至对应的第二连接管40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杯托底座(2);
杯托本体(1),其设置在所述杯托底座(2)上;
风道座(3),其扣合在所述杯托底座(2)上远离杯托本体(1)的一侧,所述风道座(3)与所述杯托底座(2)形成用于和空调的出风道连通的风道空腔;
多个气流引导单元(4),其沿着所述杯托本体(1)的周向设置,每个所述气流引导单元(4)内设有第一风道(42),所述第一风道(42)的进风口与风道空腔连通,其出风口朝向所述杯托本体(1)的内部;
且各个第一风道(42)的出风口共同被配置为:经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杯托本体(1)内的风形成环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托本体(1)侧壁上设有与气流引导单元(4)相适配的通道(10);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4)转动连接于杯托底座(2)和杯托本体(1)之间,以调节所述出风口进入杯托本体(1)内部的开口大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4)上设有限位片(6),所述限位片(6)靠近所述出风口,并位于杯托本体(1)外侧;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4)与所述杯托底座(2)或者杯托本体(1)之间设有复位件(5),当所述杯托底座(2)放有水杯时,所述限位片(6)与杯托本体(1)外侧分离;当取出水杯时,所述复位件(5)驱使所述限位片(6)接触或抵持于杯托本体(1)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托底座(2)上设有第一连接管(20),所述第一连接管(20)与风道空腔连通;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4)包括主腔体(41)和第二连接管(40),所述第二连接管(40)与主腔体(41)连通,并形成所述第一风道(42);所述第二连接管(40)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2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托本体(1)顶部设有第三连接管(11);
所述气流引导单元(4)还包括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和第二连接管(40)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腔体(41)相对的一侧上,并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43)套接在所述第三连接管(11)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腔体(41)上远离第一风道(42)出风口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槽(10)的边缘相适配的弧形件(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托底座(2)的中间部分设有用于容纳杯托本体(1)的底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风道空腔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托底座(2)上,且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四周设有用于和杯托本体(1)卡接的卡合部(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座(3)上设有与所述气流引导单元(4)数量相对应的围边(30),所述围边(30)形成第二风道,各个所述围边(30)形成的第二风道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并相互连通;
所述风道座(3)上还设有用于连通空调的出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位于多个所述第二风道的相交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杯托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托底座(2)上设有多个连接孔(21);
所述风道座(3)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21)对应的连接片(32),所述连接片(32)分布在所述第二风道的外侧。
CN202111164784.8A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Active CN113771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4784.8A CN113771719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4784.8A CN113771719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1719A true CN113771719A (zh) 2021-12-10
CN113771719B CN113771719B (zh) 2022-07-22

Family

ID=78854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4784.8A Active CN113771719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17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4091A (zh) * 2021-12-15 2022-03-1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可调温杯架及其调温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2354A (ja) * 2000-06-20 2002-01-09 Mitsuboshi Belting Ltd カップホルダー
JP2008018748A (ja) * 2006-07-10 2008-01-31 Nissan Motor Co Ltd カップホルダ
CN102107617A (zh) * 2011-04-08 2011-06-29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板杯托
CN102381226A (zh) * 2010-08-31 2012-03-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杯托
US20140130517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oling and heating cup hold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2354A (ja) * 2000-06-20 2002-01-09 Mitsuboshi Belting Ltd カップホルダー
JP2008018748A (ja) * 2006-07-10 2008-01-31 Nissan Motor Co Ltd カップホルダ
CN102381226A (zh) * 2010-08-31 2012-03-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杯托
CN102107617A (zh) * 2011-04-08 2011-06-29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板杯托
US20140130517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oling and heating cup hold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4091A (zh) * 2021-12-15 2022-03-1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可调温杯架及其调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1719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1106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702204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KR101592708B1 (ko) 냉온장 컵홀더
CN113771719B (zh) 一种车载杯托结构
KR20150045850A (ko) 냉온장 컵홀더
CN208698587U (zh) 一种车载便捷冷却加热储物装置及汽车
CN105240941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55079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44133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20140089215A (ko) 차량의 쿨링 박스
CN210688677U (zh)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CN209689020U (zh) 空调室内机的机壳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KR101875592B1 (ko) 차량용 냉온장 컵홀더
JPH0752485Y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09955840U (zh) 一种开放式冷暖两用车载杯座
JP3903615B2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60133315A (ko) 차량용 핸들
CN206264922U (zh) 具有制冷功能的扶手箱、副仪表板及汽车
CN209921144U (zh) 一种冷暖两用车载杯座
CN209921143U (zh) 一种可供加热和制冷用的车载杯座
CN212195210U (zh) 一种易于加工的冷暖两用车载杯座
CN205860325U (zh) 用于竖款挂壁空调的加湿装置及竖款挂壁空调
CN220682232U (zh) 储物装置与车辆
CN214307744U (zh) 一种汽车风冷冰箱
CN209938407U (zh) 一种带有气流导向功能的冷暖两用车载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