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4138B -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4138B
CN113684138B CN202110993610.6A CN202110993610A CN113684138B CN 113684138 B CN113684138 B CN 113684138B CN 202110993610 A CN202110993610 A CN 202110993610A CN 113684138 B CN113684138 B CN 113684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ganoderma
production
culture medium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36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84138A (zh
Inventor
胡惠萍
刘远超
蔡曼君
梁晓薇
陈晓光
吴晓贤
卓丽君
李向敏
王傲
杜娜
谢意珍
吴清平
肖春
陈地灵
陈少丹
雍天乔
高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f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09936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84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84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4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84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4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珍稀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所述赫氏灵芝新菌株为Ganoderma hoehnelianum(HMGIM‑D151177),于2021年5月1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660。所述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生产母种制作、生产种制作、人工驯化栽培及栽培管理。本发明的赫氏灵芝是一个尚未开展研究的新品种,通过野生菌株的分离及人工驯化实验,可实现人工栽培,子实体性状好,多糖含量较高等特性,是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菌种。

Description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珍稀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药用菌的产业发展迅猛,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我国食用菌目前已发展成为继粮、菜、果、糖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在食药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珍稀食药用菌品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原有的珍稀品种逐渐被驯化,如竹荪、茶薪菇、离褶伞、羊肚菌等。但是也有大批的野生食药用菌由于未能被人类认识,没有得到研究。据研究,目前世界上约有300多万种真菌物种,仅仅有1%的物种被认识,其中已知的大型真菌约14000种,国内已确认的食用菌有1789种,药用菌798种,而当中又只有不到100种的野生食药用菌被人类驯化,规模化栽培的品种更只有30多种。人类距离大型真菌的研究与利用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而大型真菌由于其富含具有营养及功能作用的各种成分,包括真菌多糖、三萜类、甾醇等,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灵芝(Ganoderma)在中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长期被人们用于气管炎、肝炎、高血压、肿瘤、免疫力紊乱等病症的辅助治疗。现代的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也表明灵芝含有抑制肿瘤和调节免疫的活性成分。自DONK(1948)建立灵芝科(Ganodermataceae)以来,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灵芝科大型真菌共200余种,我国有记载的灵芝有103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经过近年来分类学者系统的研究,去除同物异名等种类后,现已基本确认全球的灵芝属物种共131种,其中中国的灵芝属物种23种(邢佳慧等,2019)。除了目前在国内应用广泛的品种包括赤芝(Ganoderma lucidum),紫芝(Ganoderma sinense)等,灵芝属的许多其它种类也具有类似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以灵芝为主的保健品有近千种,以胶囊、片剂、粉剂、袋泡茶为主,产品宣传的主要成分仍然以灵芝多糖、三萜为主,每年市场份额有数百亿之多。
赫氏灵芝,又名球孢灵芝,拉丁名Ganoderma hoehnelianum,属灵芝科,灵芝属,担子果多年生,有柄,无柄或具缢缩的柄基,新鲜时硬木栓质、无气味、味苦,干燥后变为硬木质。菌盖形状多变,半圆形,扇形,肾形,至不规则形,偶尔分裂呈瓣状,硬木栓质。菌盖长可达10cm,宽可达9cm,厚可达2.2cm。菌盖表面通常无漆状光泽,褐色、黄褐色至深褐色。菌盖表面通常有同心环痕。菌盖边缘锐或钝,有时微卷,颜色多变,幼时浅黄褐色至乳白色,成熟时变为黄褐色,与菌盖同色,偶尔边缘呈现橙褐色至浅黄褐色。菌柄呈扁平状,侧生或平侧生,褐色,长可达3cm,宽可达0.6cm。孔口表面幼时为白色,被触摸后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干燥时为乳白色、草黄色至硫黄色。每毫米3-5(-6)个,管壁厚。菌肉颜色通常分层,上层为浅褐黄色或褐色,下层为褐色或深褐色,木栓质,无同心环纹,长可达1cm,在成熟的担子果中通常有条黑色壳质线。菌管褐色或深褐,硬木栓质,分层,长可达1.2cm。担孢子近圆球形,未见脐状突起和平截现象,浅黄褐色,孢子双层壁,外壁平滑,内壁表面有中度粗糙的点状物;孢子长宽为(6.5-)7-8.2(-9)×(-5.5)5.8-7.8(-8)μm。资料记载,在中国分布于广西,海南,云南。
该菌是Bresadola于1912年基于采集于印度尼西亚的标本报道的新种,2010年吴声华等对其进行分析表明它是中国原有灵芝品种上思灵芝G.shangsiense的正确名称。其主要形态特征包括通常无漆状光泽及褐色、黄褐色至深褐色的菌盖,浅褐黄色或褐色的菌肉,圆球形至椭圆形且被有粗糙点状纹饰的孢子。在中国首次报道于2014年,由戴玉成团队发布。本研究团队在资源调查中在广西、海南采集到多个标本并保藏了多株菌株。目前研究仅限于该灵芝新种的分类等方面,主要是详细描述了该品种的宏观形态及显微结构等,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尚没有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该菌株可实现人工栽培,子实体性状好,多糖含量较高,是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菌株。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所述赫氏灵芝新菌株为Ganoderma hoehnelianum HMGIM-D151177,于2021年5月1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编号为:GDMCCNo:61660。
上述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生产母种制作、生产种制作、人工驯化栽培及栽培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母种制作步骤为:将生产母种培养基在0.11MPa大气压、121℃高温高压湿热灭菌30min,取出冷却无菌操作接种分离纯化后的野生菌种进行培养,得到生产母种。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母种培养基为含有如下质量百分含量成分的加富综合PDA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蛋白胨1%+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母种培养基中培养的条件为: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10~15d,待菌丝长满斜面,得到生产母种。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种制作步骤为:将生产种培养基在0.147MPa大气压、128℃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取出冷却后将培养基抖散后无菌操作接入生产母种进行培养,得到生产种。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种培养基质量百分含量组成为:98%~99%高粱+1%~2%碳酸钙。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种培养基中培养的条件为: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待菌丝吃满料(菌丝长满袋中栽培料),得到生产种。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驯化栽培的步骤为:将人工驯化培养基装入菌种袋,在0.147MPa大气压、128℃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取出冷却后无菌操作接入生产种进行培养,待菌丝吃满料后进入栽培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驯化培养基质量百分含量组成为:38%棉籽壳+50%木屑+10%麸皮+2%CaCO3,充分混合后调节含水量为55%-65%。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驯化培养基中培养的条件为:在25℃±1℃、空气相对湿度60%~70%的培养室中避光培养。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管理的步骤为:继续置于25℃遮光处,进行后熟培养20天进入出菇阶段;控制温度在26~28℃之间,保持空间二氧化碳含量在1%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调整至90%以上,经5~7天,菌丝开始扭结并形成米白色原基;继续控制温度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300-500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50~1500ppm,培养至子实体成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赫氏灵芝是一个尚未开展研究的新品种,通过野生菌株的分离及人工驯化实验,可实现人工栽培,子实体性状好,多糖含量较高等特性,是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菌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赫氏灵芝的野生子实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人工驯化赫氏灵芝新菌株的子实体性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2015年10月本课题组成员在广西十万大山采集到一份赫氏灵芝标本。赫氏灵芝的野生子实体如图1所示。经科研人员进行组织分离法得到其PDA纯培养物,编号为HMGIM-D151177,该菌种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GDMCC No:61660。PDA纯培养物制备及鉴定过程如下:
1.菌种分离:
将综合PDA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分装试管,在0.11MPa大气压、121℃高温高压湿热灭菌30min,取出冷却摆成斜面。采集回来的野生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擦拭表面后,撕开,以无菌操作方式接入0.2-0.5mm×0.2-0.5mm的内部菌肉组织。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后后则可进行转接。母种长满的时间大概在15-20d之间。
2.菌种纯化:
按配方制作纯化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蛋白胨0.5%+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MgSO4·7H2O)0.05%+琼脂2%+1/3000孟加拉红溶液10%+氯霉素0.01%+蒸馏水),分装试管,在0.11MPa大气压、121℃高温高压湿热灭菌30min,对于分离后感染细菌的菌种进行转接。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待菌丝生长而细菌尚未生长时进行尖端菌丝的挑取与转接。
3.菌种鉴定:
取新鲜菌丝使用液氮研磨,利用Ezup柱式真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商品编号SK8 259,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行DNA基因组的提取,得到的DNA溶液-20℃冷藏备用。通过真菌核糖体基因间隔区通用引物ITS1/ITS4(ITS1:TCCGTAGGTGAACCTGCGG,ITS4:TCCTCCGCTTATTGATATGC,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进行材料的ITS-PCR实验,扩增在Biometra PCR仪上进行,PCR反应液组成(共50μl)为:
Figure BDA0003233110680000051
相关试剂(商品编号R001A)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生产。反应条件为:94℃反应5min;94℃反应1min,55℃反应1min,72℃反应1min,30个循环;72℃反应10min。PCR产物直接送检进行双向测序,由华大基因完成。
其ITS序列为:
CCGGGCTGTCTACCTGATTTGAGGTCAGAGGTCATAGAGTTGTCCAAACGAGGACGGTTAGAAGCTCGCCAAAACGCTTCACGGTCGCGGCGTAGACATTATCACACCGAGAGCCGATCCGCAAGGAATCAAGCTAATGCATTTAAGAGGAGCCGACCGAAACACGGCCGACAAGCCTCCAAGTCCAAGCCTACAAAACCCACAAGGGTCTGTAAGTTGAAGATTTCATGACACTCAAACAGGCATGCTCCTCGGAATACCAAGGAGCGCAAGGTGCGTTCAAAGATTCGATGATTCACTGAATTCTGCAATTCACATTACTTATCGCATTTCGCTGCGTTCTTCATCGATGCGAGAGCCAAGAGATCCGTTGCTGAAAGTTGTATATAGATGCGTTACATCGCAATACACATTCTAATACTTTATAGAGTTTGTGATAAACGCAGGTACAGACGCGCTCCACAAGCTCAGTTAAGAGCCCGCTTCACGACGACTGAAGCCCACAGTAAGTGCACAGGTGTAGAGTGGATGAGCAGGGCGTGCACATGCCTCGGAAAGGCCAGCTACAACCCAGTCAAAGTTTT。
测序结果在GenBank进行序列Blast,发现与Ganoderma hoehnelianum相似性高达100%,结合形态学鉴定,该真菌标本宏观特征和显微特征与Ganoderma hoehnelianum描述一致,鉴定结果为Ganoderma hoehnelianum。
4.生产母种制作:
常规制作生产母种培养基(加富综合PDA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蛋白胨1%+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分装试管,在0.11MPa大气压、121℃高温高压湿热灭菌30min,取出冷却无菌操作接入分离纯化成功的菌种。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后后则可进行转接。母种长满的时间大概在10~15d之间。
5.生产种制作:
按99%高粱+1%碳酸钙的生产种培养基配方称取所需比例的高粱,经水泡湿过夜,按比例混入碳酸钙,装入250ml锥形瓶中,折合每瓶装干料100g。以硅胶塞封口。在0.147MPa大气压、128℃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取出冷却后将培养基抖散后无菌操作接入生产母种。接种时确保母种料块埋入原种料中。把已接种的原种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待菌丝吃满料后(20d左右)则可作为生产种使用接入栽培袋中。
6.栽培袋制作:
称取人工驯化培养基取所需比例的培养料(38%棉籽壳+50%木屑+10%麸皮+2%CaCO3),充分混合并加水(含水量为55%~65%),装入17cm×35cm耐高温的透明聚丙烯菌种袋。折合每袋装干料400-420g。装好料后用小木棒在袋料中打洞,洞深至袋底,然后在袋口套上塑料环,扣上配套的盖子,即得一个制好的袋料。在0.147MPa大气压、128℃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取出冷却后无菌操作接入生产种。接种后在25℃±1℃、空气相对湿度60%~70%的培养室中避光培养。待菌丝吃满料后(30d左右)则可进入后熟管理程序。
7.后熟管理:
待栽培袋中的菌丝长满袋中栽培料后,继续遮光后熟培养20天,就可以进入出菇阶段。
8.原基形成:
控制温度在26~28℃,并加大通风量,保持空间二氧化碳含量在1%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调整至90%以上,经5-7天后,去除菌种袋盖子,把栽培袋竖排放置(袋与袋之间应留有空隙),此时菌丝开始扭结并形成米白色米柆状原基。
9.子实体生长:
原基生长至0.5cm后,继续控制温度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300~500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50~1500ppm,保持空气湿润。经120天左右,灵芝完全成熟,喷粉结束。在此期间,每天向幼芝喷施水雾1-2次,直至子实体大小基本不变,说明子实体已趋成熟,此时应采收。从长出原基到子实体成熟约经过120d。
通过以上实施例条件人工驯化赫氏灵芝新菌株的出菇情况如下所示:
(1)出菇期:该品种出菇期为130天,只采收了头潮菇。
(2)产量:每个菇袋每潮出菇22-26克,平均袋产量为24克。
(3)子实体性状:子实体呈如意形,表面不带漆样光泽,呈红褐色,边缘为亮黄色,在灵芝属品种中色泽较特别。子实体性状如图2所示。
(4)与野生状态相比,该品种在人工驯化后子实体个体均一,外形圆整,产量较高。
10.菌株的主要有效成分检测:
(1)灵芝多糖:目前对于灵芝的有效成分的考察集中在灵芝粗多糖,对于该品种尚未有相关研究,我们针对驯化的子实体开展了灵芝多糖的检测。粗多糖的提取按照药典中灵芝粗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如下: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无水葡萄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含0.12mg的溶液,即得。
2)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0.4、0.6、0.8、1.0、1.2ml,分别置10ml具塞试管中,各加水至2.0ml,迅速精密加入硫酸蒽酮溶液(精密称取蒽酮0.1g,加硫酸100ml使溶解,摇匀)6ml,立即摇匀,放置15分钟后,立即置冰浴中冷却15分钟,取出,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62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2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60ml静置1小时,加热回流4小时,趁热滤过,用少量热水洗涤滤器和滤渣,将滤渣及滤纸置烧瓶中,加水60ml,加热回流3小时,趁热滤过,合并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水5ml溶解,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乙醇75ml,摇匀,在4℃放置12小时,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物用热水溶解并转移至50ml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摇匀,取溶液适量,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3ml,置2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4)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ml,置10ml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迅速精密加入硫酸蔥酮溶液6ml”起,同法操作,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无水葡萄糖的含量,计算,即得。本发明赫氏灵芝新菌株HMGIM-D151177及其他野生灵芝菌株测定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内均为野生品种)。
表1
Figure BDA0003233110680000091
由表1结果可见,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灵芝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多糖含量为1.49%,与药典规定的0.9%相比具有较高优势,与同期检测的其他野生灵芝相比优势也比较明显,与普通赤芝相比,赫氏灵芝的多糖普遍较高,本发明菌种的多糖含量高出19%~34%之间。
(2)灵芝酸A
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灵芝酸A能够抑制小鼠肌肉细胞组胺的释放,对于调节免疫,抗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三萜类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其成分的多少与三萜类化合物的多少呈现正相关,所以根据灵芝酸A的含量可以推断其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
检测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 2278-2012灵芝产品中灵芝酸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灵芝子实体样品粉碎后过40目筛,精密称定样品0.500g,加入25ml甲醇,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提取30min,提取液经滤纸过滤,取滤液5mL置于10mL刻度试管中,于50℃左右氮气吹干,残留物用1.0mL甲醇溶解,用有机系滤膜(0.45μm)过滤,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对照品灵芝酸A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灵芝酸A样品,用甲醇溶解,配制最终浓度为0.25mg/mL的对照品母液,取母液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1.00、2.00、5.00、10.0、20.0μg/mL的标准工作液,按参考色谱条件测定,以灵芝酸A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YMC-Pack ODS-A C18色谱柱(S-5μm,12n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取1mL甲酸定容至1L),等度洗脱(0~35min,33%乙腈);柱温:40℃;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8nm。本发明赫氏灵芝新菌株HMGIM-D151177测定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233110680000101
与已有文献的结果进行粗略的对比,李保明等针对31种赤芝进行了灵芝酸的检测,其中灵芝酸A的含量从0.0089-0.115%,差别较大;紫芝与赤芝成分差别较大,不含灵芝酸A;赫氏灵芝中含的灵芝酸A在普通赤芝中处于较低水平,为最低值的1.6倍,揭示其与赤芝具有相似的三萜类化合物,也可能其与赤芝相比,仍具有一些未被挖掘的新型化合物。
由栽培及检测结果来看,赫氏灵芝是一个尚未开展研究的新品种,通过野生菌株的分离及人工驯化实验,可实现人工栽培,子实体性状好,多糖含量较高,且含有灵芝酸A等特性,是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菌种。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序列表
<110>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120>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130> 2021-8-27
<160> 3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合成()
<400> 1
tccgtaggtg aacctgcgg 19
<210> 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合成()
<400> 2
tcctccgctt attgatatgc 20
<210> 3
<211> 584
<212> DNA
<213> 人工合成()
<400> 3
ccgggctgtc tacctgattt gaggtcagag gtcatagagt tgtccaaacg aggacggtta 60
gaagctcgcc aaaacgcttc acggtcgcgg cgtagacatt atcacaccga gagccgatcc 120
gcaaggaatc aagctaatgc atttaagagg agccgaccga aacacggccg acaagcctcc 180
aagtccaagc ctacaaaacc cacaagggtc tgtaagttga agatttcatg acactcaaac 240
aggcatgctc ctcggaatac caaggagcgc aaggtgcgtt caaagattcg atgattcact 300
gaattctgca attcacatta cttatcgcat ttcgctgcgt tcttcatcga tgcgagagcc 360
aagagatccg ttgctgaaag ttgtatatag atgcgttaca tcgcaataca cattctaata 420
ctttatagag tttgtgataa acgcaggtac agacgcgctc cacaagctca gttaagagcc 480
cgcttcacga cgactgaagc ccacagtaag tgcacaggtg tagagtggat gagcagggcg 540
tgcacatgcc tcggaaaggc cagctacaac ccagtcaaag tttt 584

Claims (10)

1.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赫氏灵芝新菌株为GanodermahoehnelianumHMGIM-D151177,于2021年5月1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66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母种制作、生产种制作、人工驯化栽培及栽培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母种制作步骤为:将生产母种培养基在0.11MPa大气压、121℃高温高压湿热灭菌30min,取出冷却无菌操作接种分离纯化后的野生菌种进行培养,得到生产母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母种培养基为含有如下质量百分含量成分的加富综合PDA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蛋白胨1%+琼脂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维生素B1微量;所述生产母种培养基中培养的条件为: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10~15d,待菌丝长满斜面,得到生产母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种制作步骤为:将生产种培养基在0.147MPa大气压、128℃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取出冷却后将培养基抖散后无菌操作接入生产母种进行培养,得到生产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种培养基质量百分含量组成为:98%~99%高粱+1%~2%碳酸钙;所述生产种培养基中培养的条件为: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待菌丝吃满料,得到生产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驯化栽培的步骤为:将人工驯化培养基装入菌种袋,在0.147MPa大气压、128℃高温高压湿热灭菌90min,取出冷却后无菌操作接入生产种进行培养,待菌丝吃满料后进入栽培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驯化培养基质量百分含量组成为:38%棉籽壳+50%木屑+10%麸皮+2%CaCO3,充分混合后调节含水量为55%-6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驯化培养基中培养的条件为:在25℃±1℃、空气相对湿度60%~70%的培养室中避光培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管理的步骤为:继续置于25℃遮光处,进行后熟培养20天进入出菇阶段;控制温度在26~28℃之间,保持空间二氧化碳含量在1%以下,空气相对湿度调整至90%以上,经5~7天,菌丝开始扭结并形成米白色原基;继续控制温度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300-500lx,并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50~1500ppm,培养至子实体成熟。
CN202110993610.6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Active CN113684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3610.6A CN113684138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3610.6A CN113684138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4138A CN113684138A (zh) 2021-11-23
CN113684138B true CN113684138B (zh) 2023-01-24

Family

ID=78583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3610.6A Active CN113684138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41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7281B (zh) * 2021-12-23 2023-04-18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高产灵芝菌株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和人工栽培方法
CN115039638B (zh) * 2022-04-22 2023-12-2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一种树脂灵芝菌株h63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4065A (zh) * 2019-04-10 2019-07-12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红褐灵芝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10004066A (zh) * 2019-04-10 2019-07-12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神秘灵芝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12662566A (zh) * 2020-12-15 2021-04-16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高产多糖的灵芝少孢品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4065A (zh) * 2019-04-10 2019-07-12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红褐灵芝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10004066A (zh) * 2019-04-10 2019-07-12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神秘灵芝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12662566A (zh) * 2020-12-15 2021-04-16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高产多糖的灵芝少孢品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I Jing 等.Wood‐decaying fungi in eastern Himalayas 5. Polypore diversity .《Mycosystema》.2016,252-278. *
中国华南地区多孔菌多样性研究;吴芳 等;《菌物学报》;20200420;653-682 *
基于ITS序列分析鉴定灵芝属菌种;黄龙花 等;《中国食用菌》;20100115;55-5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4138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62566B (zh) 一种高产多糖的灵芝少孢品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CN113684138B (zh) 一种赫氏灵芝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CN103210849B (zh) 荷叶离褶伞菌株
CN107475130B (zh) 细柄棒束孢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02599005B (zh) 提高虫草素产量的北冬虫夏草的生产方法
CN110004066B (zh) 一种神秘灵芝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10754292B (zh) 卵孢小奥德蘑白色变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CN111109009B (zh) 一种蜜环菌swfu-09及其应用
CN109618809B (zh) 簇生沿丝伞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04206169A (zh) 利用蛹虫草培养基制备营养麦片的方法
CN110004065B (zh) 一种红褐灵芝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应用
CN104686194A (zh) 一种野生革耳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10343621A (zh) 一种棘孢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CN111527989B (zh) 一种粗毛纤孔菌的培养基、人工栽培方法及应用
CN103340156B (zh) 荷叶离褶伞菌株
CN105713841B (zh) 一种尖孢镰孢及其在苦荞麦种子萌发预处理上的应用
CN110447457B (zh) 一种血红密孔菌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11742778B (zh) 一株花脸香蘑菌株及其液体菌种栽培子实体的方法
CN111887096A (zh) 一种金黄色大球盖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CN114766285B (zh) 一种白肉灵芝菌株l4495及其栽培方法与应用
CN109220514B (zh) 一种野生新食用菌的分离及其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CN110656053A (zh) 一种鳞伞属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13025505B (zh) 一种莱氏绿僵菌及其在草地贪夜蛾蛹期的生物防治方法与应用
CN110117548B (zh) 一种薄皮纤孔菌新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06635822B (zh) 一种榆黄蘑菌株及其杂交育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