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2255A -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2255A
CN113682255A CN202111082345.2A CN202111082345A CN113682255A CN 113682255 A CN113682255 A CN 113682255A CN 202111082345 A CN202111082345 A CN 202111082345A CN 113682255 A CN113682255 A CN 113682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fixing plate
energy
absorb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23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拥辉
朱真
吴海舰
程宏飞
史依娜
金元群
林荣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range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Di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range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Di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range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Di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range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23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82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82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22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6Combinations of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of different typ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撞缓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包括用于连接被防护物的第一固定板、用于接受外物撞击的缓冲壁和吸能机构,缓冲壁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缓冲壁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缓冲复合结构材料,第二固定板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板的一侧,缓冲复合结构材料固定于第二固定板的远离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上,吸能机构连接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吸能机构包括两个缓冲组件,其中一个缓冲组件与第一固定板紧固连接,另一个缓冲组件与第二固定板紧固连接,两个缓冲组件相互连接,且靠近第一固定板的缓冲组件的吸能强度大于靠近第二固定板的缓冲组件的吸能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撞缓冲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施工建设不断增加。在道路施工区域通常会放置一辆尾部安装有防撞缓冲装置的作业车辆,一旦发生追尾事故,该防撞缓冲装置能够在肇事施工工作区域构建一个有效的缓冲区域,通过防撞缓冲装置吸收肇事车辆的撞击动能,避免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目前,为了满足较为恶劣的撞击工况(车辆质量大、撞击速度大、撞击动能大等)要求,一般会在作业车辆的尾部安装具有两级吸能强度(压溃强度)的两级防撞缓冲装置,然而,当受到斜向撞击时防撞吸能装置不会按照预定设想的情况发生变形,使吸能性能大大降低,甚至失效,带来极大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通过缓冲壁和吸能机构,解决吸能性能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包括用于连接被防护物的第一固定板、用于接受外物撞击的缓冲壁和吸能机构,所述缓冲壁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所述缓冲壁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缓冲复合结构材料,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缓冲复合结构材料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上,所述吸能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吸能机构包括两个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内排列设置有若干根铝管,其中一个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紧固连接,另一个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紧固连接,两个所述缓冲组件相互连接,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所述缓冲组件的吸能强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所述缓冲组件的吸能强度。
优选地,所述缓冲组件的外周安装有防护框,防护框包括安装在缓冲组件侧面的侧框架和安装在缓冲组件上下端面的上框架,上框架的两端分别与侧框架连接,上框架包括两个交叉的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缓冲复合结构材料包括以下四种材料:两块5mm厚的钢板、支撑圆钢筋、聚氨酯泡沫和橡胶柱,支撑圆钢筋、聚氨酯泡沫和橡胶柱设置在两块5mm厚的钢板之间,且支撑圆钢筋和橡胶柱通过设置在两块5mm厚的钢板之间形成复合材料的结构骨架。
优选地,所述缓冲壁与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弹簧钢制作而成,可在撞击发生时第一时间缓冲撞击冲击产生的能量。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缓冲壁和吸能机构的设计,当发生斜向碰撞时,通过吸能壁初步调整撞击力的传递方向和吸收撞击力产生的部分能量,接着通过两个吸能组件进一步引导和修正撞击力的传递方向,使得撞击力产生的剩余能量都作用在吸能机构上并且被吸能机构吸收,进而保证了车辆及司乘人员的安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两级防撞缓冲装置受到斜向撞击时吸能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提升了两级防撞缓冲装置的斜向缓冲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撞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缓冲复合结构材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缓冲复合结构材料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固定板;2-缓冲壁;3-吸能机构;4-第二固定板;5-缓冲复合结构材料;6-缓冲组件;8-侧框架;9-上框架;10-支撑板;11-钢板;12-支撑圆钢筋;13-聚氨酯泡沫;14-橡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看图1,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包括用于连接被防护物的第一固定板1、用于接受外物撞击的缓冲壁2和吸能机构3,所述缓冲壁2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所述缓冲壁2包括第二固定板4和缓冲复合结构材料5,所述第二固定板4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一侧,所述缓冲复合结构材料5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表面上,所述吸能机构3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之间,所述吸能机构3包括两个缓冲组件6,缓冲组件6内排列设置有若干根铝管,其中一个所述缓冲组件6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紧固连接,另一个所述缓冲组件6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紧固连接,两个所述缓冲组件6相互连接,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所述缓冲组件6的吸能强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4的所述缓冲组件6的吸能强度。
具体看图1,所述缓冲组件6的外周安装有防护框,防护框包括安装在缓冲组件6侧面的侧框架8和安装在缓冲组件6上下端面的上框架9,上框架9的两端分别与侧框架8连接,上框架9包括两个交叉的支撑板10。
结合图2和图3,所述缓冲复合结构材料5包括以下四种材料:两块5mm厚的钢板11、支撑圆钢筋12、聚氨酯泡沫13和橡胶柱14,支撑圆钢筋12、聚氨酯泡沫13和橡胶柱14设置在两块5mm厚的钢板11之间,且支撑圆钢筋12和橡胶柱14通过设置在两块5mm厚的钢板11之间形成复合材料的结构骨架。
结合图2和图3,所述缓冲壁2与第二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弹簧钢制作而成,可在撞击发生时第一时间缓冲撞击冲击产生的能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被防护物的第一固定板(1)、用于接受外物撞击的缓冲壁(2)和吸能机构(3),所述缓冲壁(2)的端面设置有橡胶缓冲层,所述缓冲壁(2)包括第二固定板(4)和缓冲复合结构材料(5),所述第二固定板(4)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一侧,所述缓冲复合结构材料(5)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表面上,所述吸能机构(3)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之间,所述吸能机构(3)包括两个缓冲组件(6),缓冲组件(6)内排列设置有若干根铝管,其中一个所述缓冲组件(6)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紧固连接,另一个所述缓冲组件(6)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紧固连接,两个所述缓冲组件(6)相互连接,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所述缓冲组件(6)的吸能强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4)的所述缓冲组件(6)的吸能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6)的外周安装有防护框,防护框包括安装在缓冲组件(6)侧面的侧框架(8)和安装在缓冲组件(6)上下端面的上框架(9),上框架(9)的两端分别与侧框架(8)连接,上框架(9)包括两个交叉的支撑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复合结构材料(5)包括以下四种材料:两块5mm厚的钢板(11)、支撑圆钢筋(12)、聚氨酯泡沫(13)和橡胶柱(14),支撑圆钢筋(12)、聚氨酯泡沫(13)和橡胶柱(14)设置在两块5mm厚的钢板(11)之间,且支撑圆钢筋(12)和橡胶柱(14)通过设置在两块5mm厚的钢板(11)之间形成复合材料的结构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壁(2)与第二固定板(4)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采用高强度,高硬度的弹簧钢制作而成,可在撞击发生时第一时间缓冲撞击冲击产生的能量。
CN202111082345.2A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Pending CN1136822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345.2A CN113682255A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2345.2A CN113682255A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2255A true CN113682255A (zh) 2021-11-23

Family

ID=7858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2345.2A Pending CN113682255A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225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9600A (zh) * 2017-04-13 2017-08-18 廖祖伟 一种缓冲吸能防撞复合结构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207597239U (zh) * 2017-10-23 2018-07-10 沈阳建筑大学 带有旋转防撞保护装置的桥墩
CN210526464U (zh) * 2019-08-29 2020-05-15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防撞缓冲吸能装置
CN212125047U (zh) * 2020-03-17 2020-12-11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两级防撞缓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9600A (zh) * 2017-04-13 2017-08-18 廖祖伟 一种缓冲吸能防撞复合结构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207597239U (zh) * 2017-10-23 2018-07-10 沈阳建筑大学 带有旋转防撞保护装置的桥墩
CN210526464U (zh) * 2019-08-29 2020-05-15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防撞缓冲吸能装置
CN212125047U (zh) * 2020-03-17 2020-12-11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两级防撞缓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68397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112339689B (zh) 一种抗冲击能力强的汽车防撞横梁
CN204821432U (zh) 一种汽车防护杠
CN105398411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01761456U (zh) 一种蜂窝管式车辆缓冲吸能装置
CN201437374U (zh) 汽车车架
CN206202208U (zh) 一种汽车前部防撞结构
CN204701576U (zh) 汽车防追尾缓冲防护栏
CN212353892U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113682255A (zh) 一种车载吸能防撞缓冲器
CN201792818U (zh) 商用车前防护装置
CN105365729A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
CN210234898U (zh) 高安全汽车保险杠
CN211139237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210640301U (zh)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包防撞保护装置
CN203047122U (zh) 一种平头汽车碰撞防护装置
CN210827249U (zh) 一种易恢复型防车撞装置及防车撞桥梁
CN219565010U (zh) 一种汽车前门吸能防撞梁总成
CN215904443U (zh) 一种高性能汽车金属防撞梁
CN206781867U (zh) 汽车车架
CN111469788A (zh) 一种柔性吸能汽车防撞梁
CN220199239U (zh) 一种混杂夹芯结构防撞梁
CN212579795U (zh) 一种用于保护行人腿部的吸能装置
CN213565763U (zh) 一种具有新型缓冲结构的汽车保险杠
CN115214507B (zh) 一种缓冲装置及防撞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