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1299A - 金属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金属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1299A
CN113631299A CN202080024288.XA CN202080024288A CN113631299A CN 113631299 A CN113631299 A CN 113631299A CN 202080024288 A CN202080024288 A CN 202080024288A CN 113631299 A CN113631299 A CN 113631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welding surface
region
peripheral wall
we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42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1299B (zh
Inventor
野田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31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1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1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1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1/00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1/02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relating to soldering or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8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ther parts for vehicles, e.g. cowlings, mud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KMAKING FORGED OR PRESSED METAL PRODUCTS, e.g. HORSE-SHOES, RIVETS, BOLTS OR WHEELS
    • B21K21/00Making hollow article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preceding sub-group
    • B21K21/08Shaping hollow articles with different cross-section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e.g. nozzles, spark-plu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as just before or during liberation, e.g. hybrid inf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to rupture or open the fluid sou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4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3K2101/12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以与收容有规定的加压气体的收容空间相接的方式配置的金属组装体,所述金属组装体具备:第1部件,其为通过锻造规定的金属材料而形成的部件,第1部件具有由该规定的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的周壁部和延伸部,所述周壁部为筒状,由来自该规定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流沿着轴向而形成,所述延伸部从该周壁部向与该周壁部的轴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且具有开口;和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以堵住开口的方式被焊接于延伸部上的环状的焊接面,以在封闭部件被焊接前的状态下、来自规定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流的端部露出于焊接面的方式形成延伸部,该焊接面中的由与封闭部件的焊接部位分割而成的区域、即阻碍来自收容空间的规定的加压气体到达的第1区域的宽度大于该焊接面之中的除了该第1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宽度。利用这样的构成,尽可能地抑制加压气体的流出,能够维持适当的密封状态。

Description

金属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成与收容有规定的加压气体的收容空间接触的金属组装体。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中,采用了下述构成:通过在将加压气体收容在收容空间的状态下使点火器工作,从而输出由点火器的工作而生成的燃烧气体、和所收容的高压气体这2种气体。若所收容的高压气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出,则在点火器工作时可能难以产生如预期的气体输出。因此,为了提高制品的品质,在将加压气体收容在由金属加工成型品所划定的收容空间的情况下,需要充分注意加压气体的密封状态。
收容加压气体的金属加工成型品通常从块状的母材成型开始经过几个锻造工序而完成最终的成型品。随着锻造工序中形状发生变化,构成该金属的组织的状态也发生变化。在锻造工序中,使较大的力发挥作用而使母材变形,从而使金属组织彼此的连接也随着工序的进行而变化,导致金属流的变化·变形。例如,专利文献2教导了根据作为加压气体的收容部件的一部分而使用的金属加工成型品的金属流方向,有时气体(尽管极少)沿着该金属流而流出,因此调整金属的流动方向以使收容加压气体的区域不与外部连接是重要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62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1369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经由锻造工序而形成的金属加工成型品的开口封闭而划定加压气体的收容空间的情况下,有时对该开口附近的区域进行例如切削等追加加工。例如,在通过焊接将封闭部件安装在金属加工成型品上而封闭该开口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其焊接强度,通常进行对金属加工成型品的表面进行磨削而除去被膜等的追加加工。这是因为,若在进行焊接的部位表面存在被膜,则有可能阻碍适当的焊接。
另一方面,若对经由锻造工序而形成的金属加工成型品进行追加加工,则认为存在形成在成型品内部的金属流被切断、其端部露出于收容有加压气体的空间、加压气体能够到达的空间等中的隐患,并且加压气体(尽管极少)可能介由金属流而从其露出部位流出。当然,流出的加压气体的量是非常微量的,可以确认到利用已知的技术,即使有加压气体的流出,加压气体的密封状态也能被适当地维持。因此,利用已知的技术,可以防止利用了加压气体的制品(例如,上述的气体发生器等)的性能受到大的影响。然而,确认加压气体的密封状态的工序需要费力,此外,若考虑制品品质,则优选基本上不产生加压气体的流出。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在本说明书中,鉴于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尽可能地抑制加压气体的流出、维持适当的密封状态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在将封闭部件焊接于通过对规定的金属材料进行锻造而形成的部件上的焊接面的情况下,将该焊接面上的焊接位置设定为,使得焊接面上的阻碍加压气体到达的第1区域的宽度大于第1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宽度。如此,根据加压气体的到达容易度来设定焊接位置,由此可实现尽可能地抑制露出于焊接面的金属流的端部的影响的、加压气体的密封。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为以与收容有规定的加压气体的收容空间相接的方式配置的金属组装体,其具备:第1部件,其为通过锻造规定的金属材料而形成的部件,第1部件具有由该规定的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的周壁部和延伸部,所述周壁部为来自该规定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流沿着轴向而形成的筒状的周壁部,所述延伸部从该周壁部向与该周壁部的轴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且具有将形成于该周壁部内侧的内侧空间与该周壁部外侧的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和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以堵住所述开口、阻碍所述规定的加压气体在所述内侧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移动的方式,被焊接于所述延伸部上的环状的焊接面。并且,以在所述封闭部件被焊接前的状态下、来自所述规定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流的端部露出于所述焊接面的方式形成所述延伸部,以所述焊接面之中的第1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焊接面之中的除了所述第1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宽度的方式设定所述封闭部件在所述焊接面的焊接位置,所述第1区域为由与所述封闭部件的焊接部位分割而成的区域,且为阻碍来自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规定的加压气体到达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中所含的第1部件具有周壁部和延伸部,并具有经由设置在延伸部上的开口,而使形成于周壁部内侧的内侧空间与收容规定的加压气体的收容空间连通的构成,但在金属组装体中,其开口由封闭部件封闭。即,金属组装体只要配置成内部空间隔着延伸部和封闭部件而与收容规定的加压气体收容空间接触即可,除此之外的配置形态则不限定于特定的形态。此外,周壁部内侧的内侧空间只要是由延伸部和封闭部件与收容空间隔断的空间即可,内侧空间的形状、尺寸、内侧空间的目的(配置什么样的构成物等)等没有限定。此外,规定的加压气体只要是加压得比内侧空间的压力高的气体即可,并不限定于特定种类的气体。例如,对于规定的加压气体,能够使用氩、氦等已知的气体。
这里,对于第1部件而言,通过锻造规定的金属材料而一体地形成周壁部和延伸部。作为规定的金属材料,只要是可进行这样的锻造加工的金属材料即可,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材料。对于如此利用锻造而形成的第1部件而言,在其内部产生基于锻造工序的金属流。通常,在利用锻造工序形成的情况下,金属流的端部不会露出于第1部件的表面,但在对由此锻造而形成的第1部件实施追加加工的情况下,例如,在对第1部件的表面实施切削等加工的情况下,产生于内部的金属流被切断,其端部会露出。特别地,在为了堵住第1部件的延伸部的开口而想要将封闭部件焊接于延伸部上的焊接面的情况下,为了适当地提高其焊接强度,优选将存在于焊接面上的被膜(氧化膜等)除去,但伴随着该除去,金属流的端部露出。焊接面是封闭部件被焊接的部位,且是与收容空间直接或经由微小的空间而连接的部位,因此若金属流的端部露出于焊接面,则收容空间内的规定的加压气体到达金属流的端部,成为介由金属流而气体流出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在金属流将收容空间与其外部相连接的情况下,若金属流的端部露出于收容空间,则上述气体流出的可能性变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中,以焊接面中的由与封闭部件的焊接部位分割出的第1区域的宽度大于焊接面中的除该第1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宽度的方式设定该封闭部件在焊接面的焊接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区域等的宽度,是指环状的焊接面的径向上的宽度。第1区域为,即使在焊接面上假设金属流的端部露出,规定的加压气体也会因焊接部位而无法到达该露出的金属流的端部的区域。因此,能够避免露出的金属流的端部诱发气体流出。并且,如上所述,通过使第1区域的宽度相对变大的方式设定焊接面上的焊接位置,能够确保延伸部上的封闭部件的焊接强度,并且能够将规定的加压气体适当地密封于收容空间。
这里,针对上述金属组装体中的封闭部件的焊接形态,以下例示出2种形态。在第1焊接形态中,所述延伸部可以具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并露出所述金属流的端部的第1面、和面向所述内侧空间的第2面。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封闭部件以所述第1面作为所述焊接面而被焊接(即,封闭部件配置于第1面上,并相对于作为其第1面的焊接面被焊接),以所述封闭部件在所述焊接面的焊接位置位于相对于所述焊接面的宽度中心而言靠所述焊接面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将所述封闭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面。在这样的形态中,延伸部中的面向收容空间的第1面成为通过规定的追加加工等而使金属流的端部露出的焊接面。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焊接面,通过如上所述设定焊接位置,焊接面中的第1区域的宽度也大于除了该第1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宽度,因此能够兼顾确保焊接强度和适当密封规定加压气体。
此外,在第2焊接形态中,所述延伸部可以具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1面、和面向所述内侧空间且露出所述金属流的端部的第2面。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封闭部件以所述第2面作为所述焊接面而被焊接(即,封闭部件配置在第2面上,并相对于作为其第2面的焊接面被焊接),以所述封闭部件在所述焊接面的焊接位置位于相对于所述焊接面的宽度中心而言靠所述焊接面的径向内侧的方式,将所述封闭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面。在这样的形态中,延伸部中的面向内侧空间的第2面成为通过规定的追加加工等而使金属流的端部露出的焊接面。虽然第2面不面向收容空间,但收容空间和内侧空间经由开口而实际上连接,因此在将第2面设为焊接面的情况下,规定的加压气体可到达开口旁边的第2面。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焊接面,通过如上所述设定焊接位置,焊接面中的第1区域的宽度大于除了该第1区域以外区域的宽度,因此能够兼顾确保焊接强度和适当密封规定加压气体。
这里,在上述的金属组装体中,可以是,所述第1部件还包括环状槽部,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周壁部相连接的所述延伸部的基端侧、且形成有所述焊接面的一侧,以在所述封闭部件被焊接前的状态下、来自所述规定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流的端部不会露出的方式,与所述周壁部及所述延伸部一起地由所述规定的金属材料一体地锻造形成所述环状槽部,以所述封闭部件的外周端部位于所述环状槽部上的方式将该封闭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面。如此,环状槽部设置于延伸部的基端侧,由此避免封闭部件的外周端部与第1部件的接触。特别地,利用封闭部件的制造工序,在该外周端部易于产生毛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避免了毛刺与第1部件的接触,因此可适当地进行在焊接面上的封闭部件的焊接。换言之,能够省略对封闭部件进行毛刺除去等加工,从而使金属组装体的组装变得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封闭部件相对于金属组装体上的焊接面的焊接不限定于特定的焊接方法。例如,能够利用使用了二氧化碳激光、YAG激光的激光焊接、电弧焊接、电阻焊接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加压气体的流出,维持适当的密封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包括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的充气机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机中所含的气体发生器壳体的、充气机组装前的构成的图。
图3为示出将第1破裂板焊接于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壳体而形成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的状态的第1图。
图4为示出将第1破裂板焊接于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壳体而形成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的状态的第2图。
图5为示出将第1破裂板焊接于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壳体而形成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的状态的第3图。
图6为示出图1所示的充气机中所含的扩散器部的、充气机组装前的构成的图。
图7为示出将第2破裂板焊接于图6所示的扩散器部而形成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的形态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为例示,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各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为一例,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他变更。本说明书中的公开内容不由实施方式限定,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并且,本说明书公开的各个方案能够与本说明书公开的其他任何特征组合。
图1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金属组装体而构成的充气机10的概略构成。图1为充气机10的轴向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构成金属组装体的构成物为使第1破裂板40焊接于气体发生器壳体32而成的构成物、和使第2破裂板58焊接于扩散器部50而成的构成物这两者。对于各构成物进行后述,但首先针对包括各构成物的充气机10进行说明。
充气机10具有加压气体收容部20、气体发生器30、和扩散器部50。首先,加压气体收容部20由筒状的收容壳体22形成外壳,在其内部形成填充并收容包括氩、氦的混合物的加压气体的收容空间21。由于收容壳体22相对于轴向及半径方向为对称形状,在组装时不需要调节轴向及半径方向的朝向。
在收容壳体22的侧面形成有加压气体的填充孔24,在填充了加压气体后,由销26进行封闭。
接下来,气体发生器30包括收容于气体发生器壳体32内的点火器34和气体发生剂36,气体发生器30连接于加压气体收容部20的一端侧。气体发生器壳体32与收容壳体22在接合部49处被焊接。将充气机10例如组装至气囊系统时,点火器34经由连接器、导线而连接至外部电源。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发生剂36能够使用例如包括作为燃料的硝基胍为34质量%、作为氧化剂的硝酸锶为56质量%、作为结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为10重量%的物质(排出气体温度700~1630℃)。该组成的气体发生剂36燃烧时产生的燃烧残渣为氧化锶(熔点2430℃)。因此,燃烧残渣不变为熔融状态,而固化成块状(渣状)。
气体发生器壳体32中,在与配置有点火器34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第1连通孔38。第1连通孔38是将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孔,在气体发生器壳体32与收容壳体22被焊接的状态下,作为将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内侧空间33(参照图2)与加压气体收容部20的收容空间21连通的孔而发挥作用。并且,在充气机10中,第1连通孔38成为由第1破裂板40封闭的状态,该第1破裂板40受到该收容空间21内的加压气体的压力而变形为碗状,从而气体发生器30内保持在常压。第1破裂板40在周缘部40a的旁边焊接至气体发生器壳体32,针对其详细情况将后述。
这里,具有气体喷出孔42的盖44从加压气体收容部20侧被覆第1破裂板40。由于该盖44覆盖第1破裂板40,由气体发生剂36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必然经由盖44从气体喷出孔42喷出。需要说明的是,盖44具有开口周缘部向外侧弯折而成的凸缘部46,通过在凸缘部46上将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一部分翻边而形成翻边部48,从而固定。
此外,具有排出加压气体及燃烧气体的气体排出孔52的扩散器部50连接在加压气体收容部20的另一端侧,扩散器部50与收容壳体22在接合部54处被焊接。为了捕捉燃烧残渣,可以在扩散器部50内根据需要配置金属网等过滤器。在扩散器部50上,与气体排出孔52不同地设置有将扩散器部5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第2连通孔56。在扩散器部50和收容壳体22被焊接在一起的状态下,第2连通孔56作为连通扩散器部50的内侧空间50a和加压气体收容部20的收容空间21的孔而发挥作用。并且,在充气机10中,第2连通孔56由第2破裂板58封闭,该第2破裂板58受到加压气体的压力而变形为碗状,从而扩散器部50内保持在常压。第2破裂板58在周缘部58a的旁边焊接至扩散器部50,针对其详细情况将后述。
针对如此构成的充气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点火器34工作点火而使气体发生剂36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此时,由于气体发生剂36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残渣的熔点为由气体发生剂36产生的气体的排出温度以上,因此燃烧残渣不易熔化,从而保持固态状态。之后,由于高温的燃烧气体使气体发生器30内的压力上升,第1破裂板40被破坏,包含燃烧残渣的燃烧气体流入盖44内,并从气体喷出孔42被喷出。此时,由于加压气体收容部20内的加压气体和燃烧气体的温差大,因此燃烧气体被急冷,高温的燃烧残渣被冷却凝固,并且燃烧残渣也附着于盖44的端面44a的内壁面。此外,由于被喷出的燃烧气体与收容壳体22的壁面22a碰撞,因此燃烧残渣附着于内壁面,不易排出至充气机10的外部。之后,由加压气体收容部20内的压力上升引起第2破裂板58被破坏,因此加压气体及燃烧气体经第2连通孔56而从气体排出孔52排出至充气机10的外部。
<第1金属组装体>
如上所述,充气机10中包括2个金属组装体。因此,首先,基于图2~图5针对包括气体发生器壳体32和第1破裂板40的第1金属组装体进行说明。图2为示出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壳体32处于充气机10组装之前的状态,在充气机10被组装后,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一部分由于被翻边而变形。
气体发生器壳体32具有形成其轮廓的筒状的周壁部35。周壁部35的轴向与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轴向一致。在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内侧形成有内侧空间33,内侧空间33大致分为配置有点火器34的空间34a、和配置有气体发生剂36的空间36a。空间36a与空间34a相比,位于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第1连通孔38侧。此外,在周壁部35的一个端部侧,具体而言,在气体发生器壳体32与收容壳体22接合的一侧的端部,形成环状的突起部39。为了固定盖44将而突起部39向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内侧翻边,由此形成上述翻边部48。此外,第1连通孔38是由延伸部37划定的孔,该延伸部37形成为从周壁部35向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径向内侧延伸。
这里,气体发生器壳体32由作为母材的金属块经过锻造工序而形成。因此,在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内部形成起因于锻造工序的金属流。在图3的上部(a)示出了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由虚线矩形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在此,在剖面上示意性地记载有金属流。该金属流反映了作为母材的金属因锻造工序而变形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经过形成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周壁部35的锻造工序,然后经过形成延伸部37的锻造工序。因此,如图3的上部(a)所示,能够理解在周壁部35中沿着其轴向形成金属流,在此基础上,在延伸部37中,金属流以从周壁部35延伸出延伸部37的方式而弯曲延伸。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1金属组装体通过将第1破裂板40焊接至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壳体32而形成。第1破裂板40为薄壁的圆板部件,并焊接至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延伸部37中的、盖44所翻边的一侧的端面即上端面371。在被焊接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的第1破裂板40具有足够的尺寸以封闭第1连通孔38。然而,由于经由锻造工序而形成的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表面被氧化膜等被膜覆盖,因此若直接利用该被膜则会阻碍良好的焊接。因此,在第1破裂板40的焊接前,对锻造成型后的上端面371进行表面切削并进行初始的被膜削除处理,从而将上端面371作成焊接面。上端面371成为环状的焊接面。图3的上部(a)所述的上端面371是实施了该削除处理后的状态的上端面。因此,作为削除处理的结果,在延伸部37的上端面371上,成为形成于内部的金属流的端部露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37中的、与盖44翻边的一侧相反的端面成为下端面372。由于对该下端面372不进行被膜的削除处理,因此看不到金属流的端部的露出。
<第1焊接形态>
基于图3的下部(b)针对如此形成的气体发生器壳体32中的第1破裂板40的第1焊接形态进行说明。由于在充气机10中,上端面371与收容空间21实际上连接,若如上所述金属流的端部露出于上端面371,则在微观水平上,收容在收容空间21中的加压气体介由金属流而进入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金属材料内,并且加压气体尽管微量但可能流出至充气机10的外部。因此,在第1焊接形态中,将上端面371中的、延伸部37和第1破裂板40的焊接部位41的位置(焊接位置)设为图3的下部(b)所示的位置。
具体而言,焊接部位41被设定为位于相对于作为焊接面的上端面371的宽度中心而言靠上端面371的径向外侧,第1破裂板40被焊接到上端面371。其结果,在作为焊接面的上端面371能够被焊接部位41分割为位于上端面371的径向内侧的区域R1和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R2时,区域R1的宽度大于区域R2的宽度。这里,区域R2是在微观水平上,收容空间21的加压气体可以进入第1破裂板40和上端面371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由于在焊接部位41处的第1破裂板40与上端面371之间的焊接,防止了在微观水平上加压气体的进一步进入,因此区域R1是阻碍收容空间21的加压气体到达的区域。因此,在图3的下部(b)所示的形态中,利用区域R1的宽度与区域R2的宽度的相对关系,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加压气体接触已实施削除处理的上端面371的机会,因此,能够抑制加压气体介由上端面371处的金属流而流出,并能够维持适当的加压气体的密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焊接部位41也可以以区域R2的宽度尽可能地变小的方式而确定。优选的是,焊接部位41可以被确定为包括第1破裂板40的外侧的周缘部40a,在这种情况下,区域R2的宽度实际上为零。
<第2焊接形态>
接下来,基于图4针对气体发生器壳体32中的第1破裂板40的第2焊接形态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焊接形态的前提,第1破裂板40的焊接面不是上端面371而是下端面372。因此,对上端面371不实施被膜的削除处理,而对下端面372实施被膜的削除处理。因此,金属流的端部成为在下端面372处露出的状态。第2焊接形态示出了第1破裂板40相对于这样的下端面372的焊接形态。下端面372成为环状的焊接面。
具体而言,焊接部位41设定为位于相对于作为焊接面的下端面372的宽度中心而言靠下端面372的径向内侧,第1破裂板40焊接于下端面372。其结果,在作为焊接面的下端面372能够由焊接部位41分割为位于下端面372的径向外侧的区域R1和位于径向内侧的区域R2时,区域R1的宽度大于区域R2的宽度。这里,区域R2是在微观水平上,收容空间21的加压气体可以通过第1连通孔38进入第1破裂板40与下端面372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在焊接部位41处的第1破裂板40与下端面372之间的焊接,阻止在微观水平上的加压气体的进一步进入,因此区域R1为阻碍收容空间21到达的区域。因此,在图4所示的形态中,利用区域R1的宽度与区域R2的宽度之间的相对关系,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加压气体接触已被实施削除处理的下端面372的机会,因此,能够抑制加压气体介由下端面372处的金属流而流出,并能够维持适当的加压气体的密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焊接部位41也可以以区域R2的宽度尽可能小的方式来确定。优选地,焊接部位41可以确定为包括第1破裂板40中的、与延伸部37的端部(与第1连通孔38邻接的部位)接触的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区域R2的宽度实际上为零。
<第3焊接形态>
接下来,基于图5针对气体发生器壳体32中的第1破裂板40的第3焊接形态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焊接形态与上述第1焊接形态相同,第1破裂板40的焊接面成为上端面371。然而,在第3焊接形态中,经由用于形成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锻造工序,在延伸部37的基端部(延伸部37与周壁部35连接的部位),形成有与周壁部35和延伸部37一体的环状的槽部373。因此,上端面371的宽度变窄了与该槽部373的宽度相应的量。需要说明的是,槽部373的槽的剖面形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状,只要是可由锻造工序形成的形状即可。并且,由于槽部373通过锻造工序而形成,而其表面未被切削,因此不成为金属流的端部露出于槽部373的表面的状态。
在将第1破裂板40焊接于如此形成的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延伸部37的上端面371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作为第1破裂板40的外周端部的周缘部40a定位在槽部373的开口上。通过如此进行第1破裂板40与延伸部37的定位,假设在第1破裂板40的周缘部40a上形成有毛刺的情况下,能够避免由该毛刺对焊接的影响。即,即使假设在周缘部40a上形成有毛刺,由于该毛刺进入槽部373,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毛刺而使第1破裂板40从上端面371脱离。此外,由于存在槽部373,因此能够将焊接部位41相对于突起部39以一定程度分离而配置。因此,易于配置用于焊接的装置,能够实现更适当的焊接。
<第2金属组装体>
接下来,基于图6~图7针对包括扩散器部50和第2破裂板58的第2金属组装体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扩散器部50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扩散器部50的由虚线矩形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扩散器部50具有设有气体排出孔52的筒状的周壁部61和与周壁部61连接的底壁部63。周壁部61的轴向也与气体发生器壳体32的轴向一致。由周壁部61和底壁部63在它们的内侧形成内侧空间50a,内侧空间50a经由第2连通孔56和气体排出孔52而与外部连接。此外,周壁部61在与底壁部63相反一侧的端部上,与延伸部62连接。延伸部62以从周壁部61向扩散器部50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第2连通孔56可以说是形成于延伸部62的开口。并且,如图1所示,由于延伸部62焊接于收容壳体22而形成充气机10,因此在充气机10中,第2连通孔56配置为连通收容空间21与内侧空间50a。
这里,扩散器部50通过使作为母材的金属块经由锻造工序而形成。因此,在扩散器部50的内部形成起因于锻造工序的金属流。在图6及图7中,在剖面中示意性地记载有该金属流。该金属流反映了作为母材的金属因锻造工序而变形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经过形成延伸部62的锻造工序,然后经过形成周壁部61及底壁部63的锻造工序。因此,如图6及图7所示,可以理解金属流在周壁部61中沿着其轴向而形成,在此基础上,在延伸部62中,金属流从周壁部61沿着延伸部62而延伸。
并且,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金属组装体通过在扩散器部50的延伸部62上焊接第2破裂板58而形成。第2破裂板58是薄壁的圆板部件,其焊接在延伸部62中的第2连通孔56旁边的端面即焊接面66。在被焊接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的第2破裂板58具有足够的尺寸以封闭第2连通孔56。然而,经由锻造工序而形成的扩散器部50的表面由氧化膜等被膜覆盖,因此锻造成型后的延伸部62在焊接前进行表面切削并进行初始的被膜削除处理,从而形成焊接面66。图7所示的焊接面66是实施了该削除处理后的状态的焊接面。因此,削除处理的结果为,成为在延伸部62的焊接面66上,形成于内部的金属流的端部露出的状态。
在充气机10中,由于形成焊接面66的扩散器部50的端面与收容空间21实际上连接,因此如上所述,若金属流的端部露出于焊接面66,则在微观水平上,收容于收容空间21的加压气体介由金属流而进入扩散器部50的金属材料内,加压气体尽管微量但有可能流出至充气机10的外部。因此,将焊接面66上的、延伸部62与第2破裂板58的焊接部位59的位置(焊接位置)设为图7所示的位置。
具体而言,焊接部位59设定为相对于焊接面66的宽度中心而言靠其径向外侧,第2破裂板58焊接于焊接面66。其结果,在焊接面66能够由焊接部位59分割为位于焊接面66的径向内侧的区域R1和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R2时,区域R1的宽度大于区域R2的宽度。这里,区域R2是在微观水平上,收容空间21的加压气体能够进入第2破裂板58和焊接面66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由于利用在焊接部位59处的第2破裂板58与焊接面66之间的焊接,阻止了微观水平的加压气体的进一步进入,因此区域R1为阻碍收容空间21的加压气体到达的区域。因此,在图7所示的形态中,根据区域R1的宽度与区域R2的宽度的相对关系,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加压气体与实施了削除处理的焊接面66接触的机会,因此,能够抑制加压气体介由焊接面66处的金属流而流出,并能够维持适当的加压气体的密封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焊接部位59也可以以区域R2的宽度尽可能地变小的方式而确定。优选的是,焊接部位59可以被确定为包括第2破裂板58的外侧的周缘部,在这种情况下,区域R2的宽度实际上为零。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气机
20:加压气体收容部
21:收容空间
22:收容壳体
30:气体发生器
32:气体发生器壳体
33:内侧空间
35:周壁部
37:延伸部
371:上端面
372:下端面
373:槽部
38:第1连通孔
40:第1破裂板
41:焊接位置
50:扩散器部
50a:内侧空间
56:第2连通孔
58:第2破裂板
61:周壁部
62:延伸部
63:底壁部
66:焊接面

Claims (4)

1.金属组装体,其为以与收容有规定的加压气体的收容空间相接的方式配置的金属组装体,所述金属组装体具备:
第1部件,其为通过锻造规定的金属材料而形成的部件,所述第1部件具有由所述规定的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的周壁部和延伸部,所述周壁部是,由来自所述规定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流沿着轴向而形成的筒状的周壁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周壁部向与所述周壁部的轴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且具有将形成于所述周壁部内侧的内侧空间与所述周壁部外侧的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和
封闭部件,其以堵住所述开口、阻碍所述规定的加压气体在所述内侧空间与所述收容空间之间的移动的方式,被焊接于所述延伸部上的环状的焊接面,
以在所述封闭部件被焊接前的状态下、来自所述规定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流的端部露出于所述焊接面的方式形成所述延伸部,
以所述焊接面之中的第1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焊接面之中的除了所述第1区域以外的区域的宽度的方式设定所述封闭部件在所述焊接面的焊接位置,所述第1区域为由与所述封闭部件的焊接部位分割而成的区域,且为阻碍来自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规定的加压气体到达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组装体,其中,
所述延伸部具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并露出所述金属流的端部的第1面、和面向所述内侧空间的第2面,
所述封闭部件以所述第1面作为所述焊接面而被焊接,
以所述封闭部件在所述焊接面的焊接位置位于相对于所述焊接面的宽度中心而言靠所述焊接面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将所述封闭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组装体,其中,
所述延伸部具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1面、和面向所述内侧空间且露出所述金属流的端部的第2面,
所述封闭部件以所述第2面作为所述焊接面而被焊接,
以所述封闭部件在所述焊接面的焊接位置位于相对于所述焊接面的宽度中心而言靠所述焊接面的径向内侧的方式,将所述封闭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金属组装体,其中,
所述第1部件还包括环状槽部,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周壁部相连接的所述延伸部的基端侧、且形成有所述焊接面的一侧,以在所述封闭部件被焊接前的状态下、来自所述规定的金属材料的金属流的端部不会露出的方式,与所述周壁部及所述延伸部一起地由所述规定的金属材料一体地锻造形成所述环状槽部,
以所述封闭部件的外周端部位于所述环状槽部上的方式将所述封闭部件焊接于所述焊接面。
CN202080024288.XA 2019-03-25 2020-02-06 金属组装体 Active CN113631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6772A JP7211866B2 (ja) 2019-03-25 2019-03-25 金属組立体及びインフレータ
JP2019-056772 2019-03-25
PCT/JP2020/004581 WO2020195216A1 (ja) 2019-03-25 2020-02-06 金属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1299A true CN113631299A (zh) 2021-11-09
CN113631299B CN113631299B (zh) 2024-03-29

Family

ID=7261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4288.XA Active CN113631299B (zh) 2019-03-25 2020-02-06 金属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8136B2 (zh)
JP (1) JP7211866B2 (zh)
CN (1) CN113631299B (zh)
DE (1) DE112020001461T5 (zh)
WO (1) WO2020195216A1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31121A (zh) * 1974-04-03 1975-10-17
CN1604864A (zh) * 2001-11-30 2005-04-06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
US20050236821A1 (en) * 2004-02-06 2005-10-27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Cold gas generator
CN1795117A (zh) * 2003-05-28 2006-06-28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
JP2006306218A (ja) * 2005-04-27 2006-11-09 Daicel Chem Ind Ltd ガス発生器
CN1914068A (zh) * 2004-02-04 2007-02-14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
US20080023948A1 (en) * 2006-07-27 2008-01-31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restra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0018132A (ja) * 2008-07-10 2010-01-28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の組立方法
US20120047983A1 (en) * 2010-08-27 2012-03-01 Iidzka Seisakusho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ffuser
CN103243273A (zh) * 2013-06-03 2013-08-14 西南石油大学 采用同种材料锥面焊接式抗硫化氢腐蚀钻杆及其加工工艺
DE102012214747A1 (de) * 2012-08-20 2014-02-20 Takata AG Inflatorbaugruppe für ein Airbagmodul
WO2014129430A1 (ja) * 2013-02-22 2014-08-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2015071395A (ja) * 2013-10-04 2015-04-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型ガス発生器
CN104797902A (zh) * 2012-09-21 2015-07-22 卡斯顿·施伍周 点火器承载体、点火单元和用于制造点火单元的方法
CN105270316A (zh) * 2014-07-21 2016-01-27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爆裂设备、混合充气机、安全气囊模块以及车辆安全系统
CN106232436A (zh) * 2014-04-23 2016-12-14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6995B1 (zh) 1971-07-20 1976-10-13
US6601872B2 (en) * 2001-08-16 2003-08-05 Atlantic Research Corporation Compact multi-level inflator
JP3910897B2 (ja) 2001-11-30 2007-04-25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
US7134689B2 (en) * 2001-11-30 2006-11-14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nflator
US7413217B2 (en) 2005-04-27 2008-08-19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WO2012046678A1 (ja) * 2010-10-06 2012-04-12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ガス発生器用ホルダおよびガス発生器用ホルダの製造方法
JP5136995B2 (ja) 2010-11-05 2013-02-06 株式会社飯塚製作所 ディフューザ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31121A (zh) * 1974-04-03 1975-10-17
CN1604864A (zh) * 2001-11-30 2005-04-06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
CN1795117A (zh) * 2003-05-28 2006-06-28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
CN1914068A (zh) * 2004-02-04 2007-02-14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器
US20050236821A1 (en) * 2004-02-06 2005-10-27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Cold gas generator
JP2006306218A (ja) * 2005-04-27 2006-11-09 Daicel Chem Ind Ltd ガス発生器
US20080023948A1 (en) * 2006-07-27 2008-01-31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restra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0018132A (ja) * 2008-07-10 2010-01-28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の組立方法
US20120047983A1 (en) * 2010-08-27 2012-03-01 Iidzka Seisakusho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ffuser
JP2012045618A (ja) * 2010-08-27 2012-03-08 Iizuka Seisakusho:Kk ディフューザの製造方法
DE102012214747A1 (de) * 2012-08-20 2014-02-20 Takata AG Inflatorbaugruppe für ein Airbagmodul
CN104797902A (zh) * 2012-09-21 2015-07-22 卡斯顿·施伍周 点火器承载体、点火单元和用于制造点火单元的方法
WO2014129430A1 (ja) * 2013-02-22 2014-08-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CN103243273A (zh) * 2013-06-03 2013-08-14 西南石油大学 采用同种材料锥面焊接式抗硫化氢腐蚀钻杆及其加工工艺
JP2015071395A (ja) * 2013-10-04 2015-04-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型ガス発生器
CN106232436A (zh) * 2014-04-23 2016-12-14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5270316A (zh) * 2014-07-21 2016-01-27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爆裂设备、混合充气机、安全气囊模块以及车辆安全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秦应雄;唐霞辉;柳娟;彭浩;邓前松;钟如涛;李正佳;: "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激光焊接系统与工艺", no. 18, pages 2245 - 2248 *
秦应雄;唐霞辉;柳娟;彭浩;邓前松;钟如涛;李正佳;: "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激光焊接系统与工艺", 中国机械工程, no. 18, 30 September 2008 (2008-09-30), pages 2245 - 224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95216A1 (ja) 2020-10-01
CN113631299B (zh) 2024-03-29
DE112020001461T5 (de) 2021-12-30
US20220184747A1 (en) 2022-06-16
US11958136B2 (en) 2024-04-16
JP7211866B2 (ja) 2023-01-24
JP2020157320A (ja)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5707B (zh) 气体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EP2960118B1 (en) Gas generator
US20070000128A1 (en) Fuel injector nozzl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0319077B1 (ko) 에어백용 가스발생기
US7540306B2 (en) Pressurized gas charging method
WO2015170537A1 (ja) ガス発生器と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13631299A (zh) 金属组装体
US20050151357A1 (en) Gas generator
JP2008018856A (ja) 車両の人員拘束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CN109476273B (zh) 气体发生器
KR102198476B1 (ko) 가스 발생기
JP5008833B2 (ja) 加圧ガス充填方法
JP2009154176A (ja) 鋳造部品の欠陥部補修方法及び鋳造部品
CN105121233B (zh) 气体发生器
JP2011157973A (ja) ピストン耐摩環を備えたピストンの製造方法
JP2004189020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WO2022244294A1 (ja) 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排出方法
JPS6357919B2 (zh)
CN107074190A (zh) 气体发生器
JP3553769B2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RU2519003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опла камеры сгорания жидкостного ракет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JP2020015352A (ja) 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発生器の製造方法
JPH03128744A (ja) エアバック展開用ガス発生装置のガス発生剤パック
CN112292915A (zh) 电子器件用的壳体的制造方法
JP3881677B2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