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5566B - 骑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5566B
CN113525566B CN202010316206.0A CN202010316206A CN113525566B CN 113525566 B CN113525566 B CN 113525566B CN 202010316206 A CN202010316206 A CN 202010316206A CN 113525566 B CN113525566 B CN 113525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vehicle
cover portion
inner cover
view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62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5566A (zh
Inventor
北村大作
朱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62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5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5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5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5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能够提高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骑乘型车辆(1)具有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前罩(49)。前罩(49)具有外罩(50)和内罩(60)。内罩(60)具有比外罩(50)低的反射率。外罩(50)具有第1外罩部(51)。内罩(60)具有第1内罩部(61)。第1外罩部(51)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右方。第1内罩部(61)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右方且第1外罩部(51)的左方。第1外罩部(5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第1内罩部(6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且第1外罩部(51)的前方。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配置于比第1内罩部(61)的前端(61F)靠后方且比第1内罩部(61)的后端(61Re)靠前方。

Description

骑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头灯和转向灯(flasher,闪光灯)的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骑乘型车辆。以下,用括号来标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标号。骑乘型车辆(1)具有头灯透镜(41)、右转向灯透镜(45)和左转向灯透镜(43)。右转向灯透镜(45)、头灯透镜(41)和左转向灯透镜(43)在从正面观察(主视图下观察)车辆时在车辆宽度方向排列。右转向灯透镜(45)、头灯透镜(41)和左转向灯透镜(43)配置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具体地说,右转向灯透镜(45)的上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41)的下端高且比头灯透镜(41)的上端低的位置。左转向灯透镜(43)的上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41)的下端高且比头灯透镜(41)的上端低的位置。
右转向灯透镜(45)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41)的右方。左转向灯透镜(4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41)的左方。具体地说,右转向灯透镜(45)的左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41)的右端靠右方。左转向灯透镜(43)的右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41)的左端靠左方。
右转向灯透镜(45)和左转向灯透镜(43)在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41)的后方。具体地说,右转向灯透镜(45)的前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41)的前端靠后方且比头灯透镜(41)的后端靠前方。左转向灯透镜(43)的前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41)的前端靠后方且比头灯透镜(41)的后端靠前方。
骑乘型车辆(1)具有第1右罩部(51R)和第1左罩部(51L)。第1右罩部(51R)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41)的右方且右转向灯透镜(45)的左方。第1左罩部(51L)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41)的左方且左转向灯透镜(43)的右方。
骑乘型车辆(1)具有第2右罩部(61R)和第2左罩部(61L)。第2右罩部(61R)安装于第1右罩部(51R)。第2右罩部(61R)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第1右罩部(51R)重叠。由第2右罩部(61R)来抑制第1右罩部(51R)的刚性的降低。第2左罩部(61L)安装于第1左罩部(51L)。第2左罩部(61L)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第1左罩部(51L)重叠。由第2左罩部(61L)来抑制第1左罩部(51L)的刚性的降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2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头灯透镜(41)、右转向灯透镜(45)和左转向灯透镜(43)配置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头灯透镜(41)和右转向灯透镜(45)的分隔距离较小。头灯透镜(41)和左转向灯透镜(43)的分隔距离也较小。
尤其是,在头灯透镜(41)的宽度比头灯透镜(41)的高度大的情况下,难以扩大头灯透镜(41)和右转向灯透镜(45)的分隔距离。在头灯透镜(41)的宽度比头灯透镜(41)的高度大的情况下,也难以扩大头灯透镜(41)和左转向灯透镜(43)的分隔距离。在此,头灯透镜(41)的宽度是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头灯透镜(41)的长度。头灯透镜(41)的高度是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头灯透镜(41)的长度。
因此,难以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41)、右转向灯透镜(45)和左转向灯透镜(43)的识别性。换言之,难以将头灯透镜(41)、右转向灯透镜(45)和左转向灯透镜(43)进一步在目视上轻易地分开。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的骑乘型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探讨了将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配置于比头灯透镜低的位置。具体地说,本发明者探讨了将右转向灯透镜的上端和左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的下端低的位置。据此,能够易于扩大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能够易于扩大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但是,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却并未如所想的那样提高。
本发明者进一步探讨了即使将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配置于比头灯透镜低的位置也并未有效地提高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的原因。结果,本发明者推定出:其理由是由罩所反射的光(以下,适当地称为“来自罩的反射光”)。具体地说,本发明者推定出:来自罩的反射光越强,则越难以确保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罩构成骑乘型车辆的外观。为了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外观性,罩大多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也就是说,罩的反射率越高,则越易于确保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换言之,罩的反射率越低,则越难以确保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另一方面,罩的反射率越高,则来自罩的反射光变得越强。因此,罩的反射率越高,则越难以确保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于是,本发明者进一步探讨了一种能够兼顾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的确保、以及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的确保的骑乘型车辆。
基于这些见解和探讨的本发明采用如下那样的构成。
也就是说,本发明是一种骑乘型车辆,所述骑乘型车辆具有头管、支承于所述头管的转向装置、支承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前轮、配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的头灯透镜、配置于比所述前轮高的位置的右转向灯透镜、配置于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相同的高度位置的左转向灯透镜、以及前罩;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头灯透镜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头灯透镜的长度大;所述头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管的上端低的位置;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下端低的位置;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前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后端靠后方;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下端低的位置;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前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后端靠后方;所述前罩具有外罩和与所述外罩分体地形成且具有比所述外罩低的反射率的内罩;所述外罩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右方的第1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左方的第2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第3外罩部、以及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第4外罩部;所述内罩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右方且所述第1外罩部的左方的第1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左方且所述第2外罩部的右方的第2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3外罩部的下方的第3内罩部、以及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4外罩部的下方的第4内罩部;所述第1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后方;所述第1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后方且所述第1外罩部的前方;所述第2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后方;所述第2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后方且所述第2外罩部的前方;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所述前端配置于比所述第1内罩部的前端靠后方且比所述第1内罩部的后端靠前方;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所述前端配置于比所述第2内罩部的前端靠后方且比所述第2内罩部的后端靠前方。
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头灯透镜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头灯透镜的长度大。这样,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头灯透镜的长度较长。
右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的下端低的位置。右转向灯透镜的前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的后端靠后方。因此,即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头灯透镜的长度较长,也能易于扩大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由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左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的下端低的位置。左转向灯透镜的前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的后端靠后方。因此,即使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头灯透镜的长度较长,也能易于扩大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由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前罩具有外罩和内罩。内罩与外罩分体地形成。内罩具有比外罩低的反射率。因此,来自内罩的反射光较弱。外罩具有第1外罩部、第2外罩部、第3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内罩具有第1内罩部、第2内罩部、第3内罩部和第4内罩部。
第1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右方。第1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右方且第1外罩部的左方。因此,第1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头灯透镜的右方。第1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后方。第1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后方且第1外罩部的前方。因此,第1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头灯透镜的后方。总结而言,第1内罩部接近头灯透镜的右方且后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头灯透镜的右方且后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1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2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左方。第2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左方且第2外罩部的右方。因此,第2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头灯透镜的左方。第2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后方。第2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后方且第2外罩部的前方。因此,第2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头灯透镜的后方。总结而言,第2内罩部接近头灯透镜的左方且后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头灯透镜的左方且后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2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3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第3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第3外罩部的下方。因此,第3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3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4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第4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第4外罩部的下方。因此,第4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4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如上述那样,外罩配置于头灯透镜的右方、左方和后方的位置。而且,外罩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位置和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位置。外罩具有比内罩高的反射率。因此,由外罩能够适当地确保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右转向灯透镜的前端配置于比第1内罩部的前端靠后方且比第1内罩部的后端靠前方。如上述那样,第1内罩部接近头灯透镜的后方。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整体的长度。同样地,左转向灯透镜的前端配置于比第2内罩部的前端靠后方且比第2内罩部的后端靠前方。如上述那样,第2内罩部接近头灯透镜的后方。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确保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整体的长度。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罩的长度变大。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抑制前罩大型化。
头灯透镜配置于头管的前方。头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头管的上端低的位置。右转向灯透镜配置于比前轮高的位置。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整体的长度。左转向灯透镜配置于与右转向灯透镜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整体的长度。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前罩的长度变大。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抑制前罩大型化。
总结而言,根据本骑乘型车辆,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而且,根据本骑乘型车辆,能够适当地兼顾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的确保、以及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的确保。而且,能够适当地兼顾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的确保、以及前罩的大型化的抑制。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外罩部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向下方延伸的右缘;所述第3外罩部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从所述第1外罩部的所述右缘的下部向右方延伸的上缘;所述第2外罩部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向车辆下方延伸的左缘;所述第4外罩部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从所述第2外罩部的所述左缘的下部向左方延伸的上缘。
第1外罩部的右缘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向下方延伸。第3外罩部的上缘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从第1外罩部的右缘的下部向右方延伸。因此,外罩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在第1外罩部与第3外罩部之间向左方凹陷地弯曲。结果,第1外罩部和第3外罩部难以接受从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放出的光。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从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放出的光而导致来自第1外罩部和第3外罩部的反射光变得过强。因此,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同样地,第2外罩部的左缘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向下方延伸。第4外罩部的上缘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从第2外罩部的左缘的下部向左方延伸。因此,外罩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在第2外罩部与第4外罩部之间向右方凹陷地弯曲。结果,第2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难以接受从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放出的光。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从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放出的光而导致来自第2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的反射光变得过强。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第3外罩部与所述第1外罩部相连;所述第4外罩部与所述第2外罩部相连;在通过所述第1外罩部和所述第3外罩部且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的第1剖面中,所述第1外罩部从所述第1外罩部和所述第3外罩部的第1连接位置向右方且上方延伸;在所述第1剖面中,所述第3外罩部从所述第1连接位置向右方且下方延伸;在通过所述第2外罩部和所述第4外罩部且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的第2剖面中,所述第2外罩部从所述第2外罩部和所述第4外罩部的第2连接位置向左方且上方延伸;在所述第2剖面中,所述第4外罩部从所述第2连接位置向左方且下方延伸。
外罩在第1连接位置处向左方凹陷地弯曲。结果,第1外罩部和第3外罩部更加难以接受从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放出的光。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从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放出的光而导致来自第1外罩部和第3外罩部的反射光变得过强。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同样地,外罩在第2连接位置处向右方凹陷地弯曲。结果,第2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难以接受从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放出的光。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从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放出的光而导致来自第2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的反射光变得过强。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3内罩部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下端低的位置;所述第3内罩部延伸到比所述右转向灯透镜靠左方的位置;所述第4内罩部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下端低的位置;所述第4内罩部延伸到比所述左转向灯透镜靠右方的位置。
第3内罩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低的位置。第3内罩部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靠左方的位置。因此,第3内罩部能够进一步适当地隔开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并且,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抑制来自将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隔开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3内罩部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4内罩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低的位置。第4内罩部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靠右方的位置。因此,第4内罩部能够进一步适当地隔开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并且,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抑制来自将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隔开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4内罩部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所述第3外罩部通过比所述第1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所述第3内罩部靠左方的位置;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所述第4外罩部通过比所述第2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所述第4内罩部靠右方的位置。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通过比第1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靠左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1内罩部和第3内罩部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3外罩部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同样地,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通过比第2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靠右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2内罩部和第4内罩部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4外罩部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第3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所述第3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3外罩部的下方;所述第4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所述第4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4外罩部的下方。
第3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第3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第3外罩部的下方。因此,第3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3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4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第4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第4外罩部的下方。因此,第4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4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如上述那样,第3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分别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位置和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位置。因此,由第3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能够进一步适当地确保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第3外罩部通过比所述第1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所述第3内罩部靠前方的位置;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第4外罩部通过比所述第2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所述第4内罩部靠前方的位置。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通过比第1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1内罩部和第3内罩部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3外罩部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同样地,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通过比第2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2内罩部和第4内罩部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4外罩部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1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1内罩部的长度大;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2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2内罩部的长度大;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3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3内罩部的长度大;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4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4内罩部的长度大。
第1外罩部、第2外罩部、第3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分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因此,由外罩能够更易于确保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1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1内罩部的长度大;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2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2内罩部的长度大;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3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3内罩部的长度大;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4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4内罩部的长度大。
第1外罩部、第2外罩部、第3外罩部和第4外罩部分别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较长。因此,由外罩能够更易于确保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外罩具有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的第5外罩部、以及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的第6外罩部;所述内罩具有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且所述第5外罩部的前方的第5内罩部、以及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且所述第6外罩部的前方的第6内罩部;所述第5外罩部延伸到比所述右转向灯透镜低的位置;所述第6外罩部延伸到比所述左转向灯透镜低的位置。
外罩具有第5外罩部和第6外罩部。内罩具有第5内罩部和第6内罩部。
第5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第5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且第5外罩部的前方。因此,第5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5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6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第6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且第6外罩部的前方。这样,第6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6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如上述那样,第5外罩部和第6外罩部分别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的位置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的位置。因此,由第5外罩部和第6外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第5外罩部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低的位置。第6外罩部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低的位置。这样,第5外罩部和第6外罩部分别涉及较大的范围。因此,由第5外罩部和第6外罩部能够易于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第5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所述第5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且所述第5外罩部的左方;所述第6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所述第6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且所述第6外罩部的右方。
第5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第5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且第5外罩部的左方。因此,第5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5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6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第6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且第6外罩部的右方。因此,第6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6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如上述那样,第5外罩部和第6外罩部分别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的位置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的位置。因此,由第5外罩部和第6外罩部能够进一步适当地确保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内罩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下方的第7内罩部;所述第7内罩部配置于比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所述上端和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所述上端高的位置;所述第7内罩部与所述1内罩部和所述第2内罩部相连。
内罩具有第7内罩部。第7内罩部配置于头灯透镜的下方。第7内罩部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高的位置。第7内罩部配置于比左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高的位置。因此,第1内罩部接近头灯透镜的下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头灯透镜的下方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7内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7内罩部与第1内罩部相接。因此,第1内罩部和第7内罩部的整体能够切实地将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隔开。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将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隔开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1内罩部和第7内罩部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第7内罩部与第2内罩部相接。因此,第2内罩部和第7内罩部的整体能够切实地将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隔开。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将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隔开的前罩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2内罩部和第7内罩部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7内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第1内罩部的长度小且比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第2内罩部的长度小;所述外罩并未配置于所述第7内罩部的下方。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第7内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1内罩部的长度小且比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2内罩部的长度小。这样,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第7内罩部的长度较小。由此,能够将头灯透镜配置于较低的位置。外罩并未配置于第7内罩部的下方。因此,可以不在头灯透镜的下方确保外罩的设置空间。由此,能够将头灯透镜配置于更低的位置。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外罩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上方的第7外罩部;所述内罩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未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7外罩部的下方。
外罩具有第7外罩部。第7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前記头灯透镜的上方。因此,由第7外罩部能够进一步提高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
内罩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未配置于头灯透镜的上方且第7外罩部的下方。也就是说,内罩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未配置于接近头灯透镜的上方的位置。如上述那样,右转向灯透镜的上端和左转向灯透镜的上端分别配置于比头灯透镜的下端低的位置。因此,内罩是否配置于接近头灯透镜的上方的位置不会给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带来影响。由此,即使并未将内罩配置于接近头灯透镜的上方的位置,也能够适当地确保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外罩并未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左方且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右方;所述内罩并未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左方且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右方。
可以不在右转向灯透镜的左方且左转向灯透镜的右方确保外罩和内罩的设置空间。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以及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整体的长度。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前罩的长度变大。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抑制前罩大型化。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右转向灯透镜和所述左转向灯透镜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所述转向装置的前缘重叠;所述右转向灯透镜和所述左转向灯透镜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后缘的前方。
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整体的长度。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整体的长度。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罩的长度变大。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抑制前罩大型化。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头灯透镜的前缘向前方凸地弯曲;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头灯透镜的后缘向后方凸地弯曲。
能够增大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能目视确认的头灯透镜的面积。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自身的识别性。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骑乘型车辆具有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与所述头管重叠的位置的收纳部;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上端配置于比所述收纳部的上端低的位置。
能够将头灯透镜配置于较低的位置。
在上述的骑乘型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左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右端靠右方;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右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左端靠左方。
右转向灯透镜的左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的右端靠右方。因此,能够更易于扩大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由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右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左转向灯透镜的右端配置于比头灯透镜的左端靠左方。因此,能够更易于扩大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分隔距离。由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而且,根据本骑乘型车辆,能够适当地兼顾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识别性的确保、以及骑乘型车辆的外观的品质的确保。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骑乘型车辆的主视图。
图3是头灯透镜、右转向灯透镜和左转向灯透镜的主视图。
图4中,图4(a)是骑乘型车辆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图4(b)是骑乘型车辆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5是骑乘型车辆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6是内罩的主视图。
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4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中,图9(a)是外罩的右侧视图,图9(b)是内罩的右侧视图。
图10中,图10(a)是外罩的左侧视图,图10(b)是内罩的左侧视图。
图11是变形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骑乘型车辆
3:车身框架
4:头管
4T:头管的上端
11:转向装置
11a: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的转向装置的前缘
11b: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的转向装置的后缘
13:把手
15R:右前悬架
15L:左前悬架
18:前轮
18T:前轮的上端
20:头灯单元
21:头灯单元的光源
22:头灯透镜
23T:头灯透镜的上端
23B:头灯透镜的下端
23Ri:头灯透镜的右端
23L:头灯透镜的左端
23F:头灯透镜的前端
23Re:头灯透镜的后端
24T:头灯透镜的上缘
24B:头灯透镜的下缘
24Ri:头灯透镜的右缘
24L:头灯透镜的左缘
24F:头灯透镜的前缘
24Re:头灯透镜的后缘
30:右转向灯透镜
31:右转向灯透镜的光源
32:右转向灯透镜
33T:右转向灯透镜的上端
33B:右转向灯透镜的下端
33Ri:右转向灯透镜的右端
33L、36L:右转向灯透镜的左端
33F:右转向灯透镜的前端
33Re:右转向灯透镜的后端
34T:右转向灯透镜的上缘
34B:右转向灯透镜的下缘
34Ri:右转向灯透镜的右缘
34L:右转向灯透镜的左缘
34F:右转向灯透镜的前缘
34Re:右转向灯透镜的后缘
40:左转向灯透镜
41:左转向灯透镜的光源
42:左转向灯透镜
43T:左转向灯透镜的上端
43B:左转向灯透镜的下端
43Ri、46Ri:左转向灯透镜的右端
43L:左转向灯透镜的左端
43F:左转向灯透镜的前端
43Re:左转向灯透镜的后端
44T:左转向灯透镜的上缘
44B:左转向灯透镜的下缘
44Ri:左转向灯透镜的右缘
44L:左转向灯透镜的左缘
44F:左转向灯透镜的前缘
44Re:左转向灯透镜的后缘
49:前罩
50:外罩
51:第1外罩部
51Ri: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的第1外罩部的右缘
52:第2外罩部
52L: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的第2外罩部的左缘
53:第3外罩部
53T: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的第3外罩部的上缘
54:第4外罩部
54T: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的第4外罩部的上缘
55:第5外罩部
56:第6外罩部
57:第7外罩部
58:第8外罩部
60:内罩
61:第1内罩部
61F:第1内罩部的前端
61Re:第1内罩部的后端
62:第2内罩部
62F:第2内罩部的前端
62Re:第2内罩部的后端
63:第3内罩部
64:第4内罩部
65:第5内罩部
66:第6内罩部
67:第7内罩部
71:腿护罩
72:收纳部
72T:收纳部的上端
H1:上下方向上的头灯透镜的长度
H2:上下方向上的第7内罩部的长度
Ho1:上下方向上的第1外罩部的长度
Hi1:上下方向上的第1内罩部的长度
Ho2:上下方向上的第2外罩部的长度
Hi2:上下方向上的第2内罩部的长度
Ho3:上下方向上的第3外罩部的长度
Hi3:上下方向上的第3内罩部的长度
Ho4:上下方向上的第4外罩部的长度
Hi4:上下方向上的第5内罩部的长度
Lo1:前后方向上的第1外罩部的长度
Li1:前后方向上的第1内罩部的长度
Lo2:前后方向上的第2外罩部的长度
Li2:前后方向上的第2内罩部的长度
Lo3:前后方向上的第3外罩部的长度
Li3:前后方向上的第3内罩部的长度
Lo4:前后方向上的第4外罩部的长度
Li4:前后方向上的第4内罩部的长度
W1:宽度方向上的头灯透镜的长度
W2:宽度方向上的第1内罩部的长度
W3:宽度方向上的第2内罩部的长度
X:骑乘型车辆的前后方向
Y:骑乘型车辆的宽度方向
Z:骑乘型车辆的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进行说明。
1.骑乘型车辆的概略构成
图1是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1示出了骑乘型车辆1的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和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和上下方向Z是以乘坐于骑乘型车辆1的驾驶者为基准而定义的。前后方向X、宽度方向Y和上下方向Z相互正交。前后方向X和宽度方向Y是水平的。上下方向Z是竖直(铅直)的。
“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分别意味着对于乘坐于骑乘型车辆1的驾驶者来说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方”和“后方”不仅包括与前后方向X平行的方向,也包括靠近前后方向X的方向。靠近前后方向X的方向例如是与前后方向X所成的角度为45度以下的方向。同样地,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右方”和“左方”不仅包括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方向,也包括靠近宽度方向Y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上方”和“下方”不仅包括与上下方向Z平行的方向,也包括靠近上下方向Z的方向。在各图中,作为参考,适当地示出前、后、上、下、右、左。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配置的各表现(表达)分别具有以下的意思。以下,以宽度方向Y为例进行说明,对前后方向X和上下方向Z也是同样的。
“部件Ma配置于比部件Mb靠右方/左方”的表现规定在宽度方向Y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而不规定在前后方向X和上下方向Z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在本表现的情况下,部件Ma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可以与部件Mb重叠,也可以不与部件Mb重叠。
不涉及观察方向的记载的“部件Ma配置于部件Mb的右方/左方”的表现规定在宽度方向Y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在前后方向X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以及在上下方向Z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本表现意味着部件Ma配置于比部件Mb靠右方/左方,并且,部件Ma的至少一部分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部件M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部件Ma在从上方观察车辆时配置于部件Mb的右方/左方”的表现规定在宽度方向Y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和在前后方向X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而不规定在上下方向Z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本表现意味着部件Ma配置于比部件Mb靠右方/左方,部件Ma的前端位于比部件Mb的后端靠前方,并且,部件Ma的后端位于比部件Mb的前端靠后方。
“部件Ma在从正面观察(主视图下观察)车辆时配置于部件Mb的右方/左方”的表现规定在宽度方向Y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和在上下方向Z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而不规定在前后方向X上部件Ma相对于部件Mb的位置。本表现意味着部件Ma配置于比部件Mb靠右方/左方,部件Ma的上端位于比部件Mb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并且,部件Ma的下端位于比部件Mb的上端靠下方。
骑乘型车辆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骑乘型车辆1具有车身框架3。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车身框架3的一部分。车身框架3具有头管4、下伸框架5、下框架6和车座框架7。头管4配置于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下伸框架5与头管4相连。下伸框架5从头管4向下方延伸。下框架6与下伸框架5的下部相连。下框架6从下伸框架5向后方延伸。车座框架7与下框架6的后部相连。车座框架7从下框架6向后方且上方延伸。
骑乘型车辆1具有转向装置11和前轮18。转向装置11支承于车身框架3。具体地说,转向装置11支承于头管4。转向装置11能相对于车身框架3旋转。前轮18支承于转向装置11。
转向装置11具有转向轴12、把手13和下托架14。转向轴12支承于头管4。转向轴12贯通头管4的内部。转向轴12能相对于头管4旋转。把手13与转向轴12的上部相连。把手13配置于比头管4高的位置。下托架14与转向轴12的下部相连。下托架14配置于比头管4低的位置。
图2是骑乘型车辆1的主视图。图2示出车辆中心面C。车辆中心面C是通过骑乘型车辆1的中心且与宽度方向Y垂直的假想面。转向装置11具有右前悬架(悬挂机构)15R、左前悬架15L和车轴16。右前悬架15R和左前悬架15L分别与下托架14相连。左前悬架15L配置于右前悬架15R的左方。右前悬架15R和左前悬架15L分别从下托架14向下方延伸。车轴16与右前悬架15R的下部和左前悬架15L的下部相连。车轴16在宽度方向Y延伸。前轮18支承于车轴16。前轮18配置于右前悬架15R的左方且左前悬架15L的右方。前轮18能绕车轴16旋转。
骑乘型车辆1具有前挡泥板19。前挡泥板19配置于前轮18的上方。
骑乘型车辆1具有头灯单元20。头灯单元20具有光源21和头灯透镜22。
骑乘型车辆1具有右转向灯单元30。右转向灯单元30具有光源31和右转向灯透镜32。
骑乘型车辆1具有左转向灯单元40。左转向灯单元40具有光源41和左转向灯透镜42。
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光源21、31、41。光源21、31、41分别发出光。
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分别配置于光源21、31、41的前方。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分别使光源21、31、41的光透过。也就是说,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分别放出光源21、31、41的光。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分别是例如透明的。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分别是例如透明罩。
骑乘型车辆1具有前罩49。前罩49配置于比把手13低的位置。前罩49配置于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周围。
参照图1。前罩49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头管4的前方。前罩49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转向装置11重叠。
骑乘型车辆1具有腿护罩71。腿护罩71配置于比把手13低的位置。腿护罩71配置于前罩49的后方。腿护罩7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头管4和下伸框架5的后方。腿护罩71的至少一部分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管4和下伸框架5重叠。
骑乘型车辆1具有收纳部72。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收纳部72。收纳部72能收纳小东西等。收纳部72配置于腿护罩71的内部。收纳部7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与头管4重叠的位置。收纳部7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腿护罩71重叠。
参照图1。骑乘型车辆1具有车座75。车座75配置于比把手13靠后方。车座75配置于比腿护罩71靠后方。车座75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车座框架7的上方。车座75支承于车身框架3(例如车座框架7)。
骑乘型车辆1具有动力单元77。动力单元77配置于比下框架6靠后方。动力单元77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车座框架7的下方。动力单元77支承于车身框架3。动力单元77是单元摆动式的。动力单元77能摆动。具体地说,动力单元77具有前部和后部。动力单元77的前部能转动地支承于车身框架3。动力单元77的后部能相对于车身框架3在上下方向Z移动。
骑乘型车辆1具有后轮79。后轮79支承于动力单元77。后轮79支承于动力单元77的后部。动力单元77驱动后轮79旋转。虽然省略图示,但动力单元77包括产生动力的发动机和将发动机的动力向后轮79传递的变速器。
2.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
参照图1。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分别能目视确认。
头灯透镜22配置于头管4的前方。头管4具有上端4T。头灯透镜22具有上端23T。上端23T配置于比上端4T低的位置。也就是说,头灯透镜22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管4的上端4T低的位置。
头灯透镜2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收纳部72的前方。收纳部72具有上端72T。上端23T配置于比上端72T低的位置。也就是说,头灯透镜22的全部配置于比收纳部72的上端72T低的位置。
转向装置1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具有前缘11a和后缘11b。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前缘11a重叠。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后缘11b靠前方。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不与后缘11b重叠。左转向灯透镜42的全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后缘11b靠前方。
更详细地说,左前悬架15L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具有前缘15La和后缘15Lb。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前缘15La重叠。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后缘15Lb靠前方。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不与后缘15Lb重叠。左转向灯透镜42的全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后缘15Lb靠前方。
虽然省略图示,但右转向灯透镜3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能目视确认。右转向灯透镜3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转向装置11的前缘11a重叠。右转向灯透镜3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转向装置11的后缘11b靠前方。右转向灯透镜3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右前悬架15R的前缘重叠。右转向灯透镜3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比右前悬架15R的后缘靠前方。
左转向灯透镜42配置于比前轮18高的位置。前轮18具有上端18T。左转向灯透镜42的全部配置于比上端18T高的位置。
参照图2。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能目视确认。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配置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右转向灯透镜32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右转向灯透镜32具有与左转向灯透镜42左右对称的形状。
右转向灯透镜32配置于比前轮18高的位置。右转向灯透镜32的全部配置于比上端18T高的位置。
前轮18、前挡泥板19和头灯透镜22配置于车辆中心面C上。头灯透镜22配置于前轮18的上方。头灯透镜22配置于前挡泥板19的上方。
虽然省略图示,但头管4也配置于车辆中心面C上。头灯透镜2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管4重叠。
右转向灯透镜32配置于比右前悬架15R靠右方。左转向灯透镜42配置于比左前悬架15L靠左方。
右转向灯透镜32配置于前挡泥板19的右方。左转向灯透镜42配置于前挡泥板19的左方。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分别配置于与前挡泥板19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图3是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主视图。
头灯透镜22除了上端23T之外还具有下端23B、右端23Ri和左端23L。
右转向灯透镜32具有上端33T、下端33B、右端33Ri和左端33L。
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也就是说,右转向灯透镜32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
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端33L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右端23Ri靠右方。也就是说,右转向灯透镜32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右端23Ri靠右方。
左转向灯透镜42具有上端43T、下端43B、右端43Ri和左端43L。
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也就是说,左转向灯透镜42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
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端43Ri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左端23L靠左方。也就是说,左转向灯透镜42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左端23L靠左方。
对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的头灯透镜22的形状进行说明。图3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头灯透镜22的长度H1。图3示出宽度方向Y上的头灯透镜22的长度W1。长度H1是上下方向Z上的上端23T和下端23B的距离。长度W1是宽度方向Y上的右端23Ri和左端23L的距离。长度W1比长度H1大。
上端23T配置于比右端23Ri和左端23L高的位置。下端23B配置于比右端23Ri和左端23L低的位置。右端23Ri配置于比上端23T和下端23B靠右方。左端23L配置于比上端23T和下端23B靠左方。
头灯透镜2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上缘24T、下缘24B、右缘24Ri和左缘24L。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上缘24T和下缘24B分别在宽度方向Y延伸。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上缘24T和下缘24B分别大致水平。右缘24Ri从上缘24T的右部延伸到下缘24B的右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右缘24Ri向右方凸地弯曲。左缘24L从上缘24T的左部延伸到下缘24B的左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左缘24L向左方凸地弯曲。
对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的右转向灯透镜32的形状进行说明。上端33T配置于比右端33Ri和左端33L高的位置。下端33B配置于比右端33Ri和左端33L低的位置。右端33Ri配置于比上端33T和下端33B靠右方。左端33L配置于比上端33T和下端33B靠左方。
右转向灯透镜3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上缘34T、右缘34Ri和左缘34L。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上缘34T在宽度方向Y延伸。右缘34Ri从上缘34T的右部通过右端33Ri而延伸到下端33B。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右缘34Ri向右方凸地弯曲。左缘34L从上缘34T的左部延伸到下端33B。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左缘34L向右方凹陷地弯曲。
对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的左转向灯透镜42的形状进行说明。上端43T配置于比右端43Ri和左端43L高的位置。下端43B配置于比右端43Ri和左端43L低的位置。右端43Ri配置于比上端43T和下端43B靠右方。左端43L配置于比上端43T和下端43B靠左方。
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上缘44T、右缘44Ri和左缘44L。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上缘44T在宽度方向Y延伸。左缘44L从上缘44T的左部通过左端43L而延伸到下端43B。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左缘44L向左方凸地弯曲。右缘44Ri从上缘44T的右部延伸到下端43B。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右缘44Ri向左方凹陷地弯曲。
图4(a)是骑乘型车辆1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头灯透镜22除了上述的上端23T和下端23B之外还具有前端23F和后端23Re。
右转向灯透镜32除了上述的上端33T和下端33B之外还具有前端33F和后端33Re。前端33F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与上端33T大致相同的位置。
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也就是说,右转向灯透镜32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
如上述那样,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
图4(b)是骑乘型车辆1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左转向灯透镜42除了上述的上端43T和下端43B之外还具有前端43F和后端43Re。前端43F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与上端43T大致相同的位置。
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也就是说,左转向灯透镜42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
如上述那样,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
参照图4(a)、4(b)。对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的头灯透镜22的形状进行说明。上端23T配置于比前端23F和后端23Re高的位置。下端23B配置于比前端23F和后端23Re低的位置。前端23F配置于比上端23T和下端23B靠前方。后端23Re配置于比上端23T和下端23B靠后方。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头灯透镜22除了上述的上缘24T之外还具有前缘24F和后缘24Re。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缘24T在前后方向X延伸。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缘24T大致水平。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前缘24F从上缘24T的前部通过前端23F而延伸到下端23B。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前缘24F向前方凸地弯曲。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后缘24Re从上缘24T的后部通过后端23Re而延伸到下端23B。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后缘24Re向后方凸地弯曲。
参照图4(a)。对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的右转向灯透镜32的形状进行说明。上端33T配置于比后端33Re高的位置。下端33B配置于比后端33Re低的位置。前端33F配置于比下端33B靠前方。后端33Re配置于比下端33B靠后方。
右转向灯透镜3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上缘34T、前缘34F和后缘34Re。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缘34T在前后方向X延伸。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缘34T从上端33T向后方延伸。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缘34T大致水平。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前缘34F从前端33F延伸到下端33B。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前缘34F向后方且下方延伸。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后缘34Re从上缘34T的后部通过后端33Re而延伸到下端33B。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后缘34Re向后方凸地弯曲。
参照图4(b)。对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的左转向灯透镜42的形状进行说明。上端43T配置于比后端43Re高的位置。下端43B配置于比后端43Re低的位置。前端43F配置于比下端43B靠前方。后端43Re配置于比下端43B靠后方。
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上缘44T、前缘44F和后缘44Re。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缘44T在前后方向X延伸。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缘44T从上端43T向后方延伸。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上缘44T大致水平。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前缘44F从前端43T延伸到下端43B。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前缘44F向后方且下方延伸。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后缘44Re从上缘44T的后部通过后端43Re而延伸到下端43B。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后缘44Re向后方凸地弯曲。
3.前罩49
参照图1、2。前罩49具有外罩50和内罩60。
内罩60与外罩50分体地形成。外罩50和内罩60能相互分离。外罩50和内罩60分别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成形。
内罩60具有比外罩50低的反射率。在此,反射率是光的反射率。来自内罩60的反射光较弱。来自外罩50的反射光较强。
例如,外罩50的材质与内罩60的材质不同。例如,外罩50的涂饰(涂装)与内罩60的涂饰不同。例如,外罩50的颜色与内罩60的颜色不同。
内罩60主要配置于靠近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位置。外罩50主要配置于远离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位置。换言之,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主要配置于内罩60的内侧。外罩50主要配置于内罩60的外侧。以下,对外罩50和内罩60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5是骑乘型车辆1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为了方便,图5用浅灰部分表示外罩50。为了方便,图5用深灰部分表示内罩60。
外罩50具有第1外罩部51、第2外罩部52、第3外罩部53、第4外罩部54、第5外罩部55、第6外罩部56和第7外罩部57。第1外罩部51、第2外罩部52、第3外罩部53、第4外罩部54、第5外罩部55、第6外罩部56和第7外罩部57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能目视确认。
内罩60具有第1内罩部61、第2内罩部62、第3内罩部63、第4内罩部64、第5内罩部65、第6内罩部66和第7内罩部67。第1内罩部61、第2内罩部62、第3内罩部63、第4内罩部64、第5内罩部65、第6内罩部66和第7内罩部67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能目视确认。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1外罩部51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右方。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1内罩部61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右方且第1外罩部51的左方。
第1内罩部61接近头灯透镜22。第1内罩部61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灯透镜22的右缘24Ri相接。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1外罩部51不与头灯透镜22相接。第1内罩部61将头灯透镜22和第1外罩部51隔开。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2外罩部52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左方。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2内罩部62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左方且第2外罩部52的右方。
第2内罩部62接近头灯透镜22。第2内罩部6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灯透镜22的左缘24L相接。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2外罩部52不与头灯透镜22相接。第2内罩部62将头灯透镜22和第2外罩部52隔开。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53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3内罩部63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且第3外罩部53的下方。
第3内罩部63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第3内罩部6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缘34T相接。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53不与右转向灯透镜32相接。第3内罩部63将右转向灯透镜32和第3外罩部53隔开。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54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4内罩部64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且第4外罩部54的下方。
第4内罩部64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第4内罩部6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缘44T相接。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54不与左转向灯透镜42相接。第4内罩部64将左转向灯透镜42和第4外罩部54隔开。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5外罩部55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方。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5内罩部65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方且第5外罩部55的左方。
第5内罩部65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第5内罩部65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缘34Ri相接。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5外罩部55不与右转向灯透镜32相接。第5内罩部65将右转向灯透镜32和第5外罩部55隔开。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6外罩部56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方。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6内罩部66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方且第6外罩部56的右方。
第6内罩部66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第6内罩部66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缘44L相接。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6外罩部56不与左转向灯透镜42相接。第6内罩部66将左转向灯透镜42和第6外罩部56隔开。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7外罩部57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上方。内罩60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未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上方且第7外罩部57的下方。
第7外罩部57接近头灯透镜22。第7外罩部57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灯透镜22的上缘24T相接。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7内罩部67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下方。外罩50并未配置于第7内罩部67的下方。
第7内罩部67接近头灯透镜22。第7内罩部67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灯透镜22的下缘24B相接。
第3外罩部53与第1外罩部51相连。第4外罩部54与第2外罩部52相连。第5外罩部55与第3外罩部53相连。第6外罩部56与第4外罩部54相连。第7外罩部57与第1外罩部51和第2外罩部52相连。
以下,将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的连接位置称为“第1连接位置J1”。将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的连接位置称为“第2连接位置J2”。将第3外罩部53和第5外罩部55的连接位置称为“第3连接位置J3”。将第4外罩部54和第6外罩部56的连接位置称为“第4连接位置J4”。将第1外罩部51和第7外罩部57的连接位置称为“第5连接位置J5”。将第2外罩部52和第7外罩部57的连接位置称为“第6连接位置J6”。在图5中,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第1连接位置J1、第2连接位置J2、第3连接位置J3、第4连接位置J4、第5连接位置J5和第6连接位置J6。
第1外罩部51和第2外罩部5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在上下方向Z延伸。第1外罩部51和第2外罩部52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高的位置。第1外罩部51和第2外罩部52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低的位置。
第3外罩部53和第4外罩部5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在宽度方向Y延伸。第3外罩部53从第1外罩部51向右方延伸。第4外罩部54从第2外罩部52向左方延伸。第3外罩部53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靠右方的位置。第3外罩部53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靠左方的位置。第4外罩部54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靠左方的位置。第4外罩部54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靠右方的位置。
第5外罩部55和第6外罩部56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在上下方向Z延伸。第5外罩部55从第3外罩部53向下方延伸。第6外罩部56从第4外罩部54向下方延伸。第5外罩部55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高的位置。第5外罩部55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低的位置。第6外罩部56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高的位置。第6外罩部56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低的位置。
第7外罩部57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在宽度方向Y延伸。第7外罩部57从第1外罩部51向左方延伸。第7外罩部57延伸到第2外罩部52。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靠右方的位置。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靠左方的位置。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外罩50在第1外罩部51与第3外罩部53之间向左方凹陷。换言之,在第1外罩部51的右方且第3外罩部53的上方形成空间A1。
具体地说,第1外罩部51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右缘51Ri。右缘51Ri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向下方延伸。第3外罩部5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上缘53T。上缘53T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从右缘51Ri的下部向右方延伸。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外罩50在第2外罩部52与第4外罩部54之间向右方凹陷。换言之,在第2外罩部52的左方且第4外罩部54的上方形成空间A2。
具体地说,第2外罩部5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左缘52L。左缘52L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向下方延伸。第4外罩部5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上缘54T。上缘54T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从左缘52L的下部向左方延伸。
第5内罩部65与第3内罩部63相连。第6内罩部66与第4内罩部64相连。第7内罩部67与第1内罩部61和第2内罩部62相连。
以下,将第3内罩部63和第5内罩部65的连接位置称为“连接位置K1”。将第4内罩部64和第6内罩部66的连接位置称为“连接位置K2”。将第1内罩部61和第7内罩部67的连接位置称为“连接位置K3”。将第2内罩部62和第7内罩部67的连接位置称为“连接位置K4”。在图5中,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连接位置K1、K2、K3、K4。
第1内罩部61和第2内罩部6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在上下方向Z延伸。第1内罩部61和第2内罩部62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高的位置。第1内罩部61和第2内罩部62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低的位置。
第3内罩部63和第4内罩部64分别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更详细地说,第3内罩部63的全部和第4内罩部64的全部分别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第3内罩部63和第4内罩部6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在宽度方向Y延伸。第3内罩部63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靠右方的位置。第3内罩部63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靠左方的位置。第4内罩部64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靠右方的位置。第4内罩部64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靠左方的位置。
第5内罩部65和第6内罩部66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分别在上下方向Z延伸。第5内罩部65从第3内罩部63向下方延伸。第6内罩部66从第4内罩部64向下方延伸。第5内罩部65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低的位置。第6内罩部66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低的位置。
第7内罩部67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在宽度方向Y延伸。第7内罩部67从第1内罩部61向左方延伸。第7内罩部67延伸到第2内罩部62。
第7内罩部67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高的位置。更详细地说,第7内罩部67的全部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高的位置。
第7内罩部67在宽度方向Y上长而在上下方向Z上短。
图6是内罩60的主视图。图6示出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上下方向Z上的第7内罩部67的长度H2。更详细地说,长度H2是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车辆中心面C上的第7内罩部67的长度。图6示出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宽度方向Y上的第1内罩部61的长度W2。更详细地说,长度W2是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1水平线G1上的第1内罩部61的长度。第1水平线G1是通过头灯透镜22的右端23Ri且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假想线。图6示出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宽度方向Y上的第2内罩部62的长度W3。更详细地说,长度W3是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2水平线G2上的第2内罩部62的长度。第2水平线G2是通过头灯透镜22的左端23L且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假想线。长度H2比长度W2小。长度H2比长度W3小。长度W3与长度W2大致相等。
参照图5。第1外罩部51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高的位置。第1外罩部51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低的位置。第3外罩部53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63靠右方的位置。第3外罩部53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63靠左方的位置。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1外罩部51通过比第3内罩部63靠左方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低的位置。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53通过比第1内罩部61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63靠左方的位置。
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不相连。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由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隔开。第7内罩部67和第3内罩部63也同样地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不相连。第7内罩部67和第3内罩部63也同样地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由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隔开。
第2外罩部52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高的位置。第2外罩部52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低的位置。第4外罩部54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64靠右方的位置。第4外罩部54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64靠左方的位置。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2外罩部52通过比第4内罩部64靠右方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低的位置。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54通过比第2内罩部62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64靠右方的位置。
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不相连。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由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隔开。第7内罩部67和第4内罩部64也同样地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不相连。第7内罩部67和第4内罩部64也同样地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由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隔开。
第5外罩部55延伸到比第5内罩部65高的位置。第5内罩部65延伸到比第5外罩部55低的位置。
第6外罩部56延伸到第6内罩部66高的位置。第6内罩部66延伸到比第6外罩部56低的位置。
前罩49并未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方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具体地说,外罩50并未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方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内罩60也并未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方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前罩49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缘34L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缘44Ri并不相接。
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外罩50并不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内罩60也不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
第6内罩部66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方。第6外罩部66接近第6内罩部66的左方。腿护罩71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第6内罩部66和第6外罩部56的后方。
参照图4(a)。为了方便,图4(a)用浅灰部分表示外罩50。为了方便,图4(a)用深灰部分表示内罩60。
第1外罩部51、第3外罩部53、第5外罩部55和第7外罩部57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分别能目视确认。第1内罩部61、第3内罩部63和第5内罩部65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分别能目视确认。
第1外罩部5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第1内罩部6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且第1外罩部51的前方。
第1内罩部61接近头灯透镜22。第1内罩部6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灯透镜22的后缘24Re相接。
第3外罩部53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第3内罩部63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且第3外罩部53的下方。
第3内罩部63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第3内罩部63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缘34T相接。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53不与右转向灯透镜32相接。第3内罩部63将右转向灯透镜32和第3外罩部53隔开。
第5外罩部55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方。第5内罩部65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方且第5外罩部55的前方。
第5内罩部65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第5内罩部65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缘34Re相接。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5外罩部55不与右转向灯透镜32相接。第5内罩部65将右转向灯透镜32和第5外罩部55隔开。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7外罩部57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上方。内罩60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未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上方且第7外罩部57的下方。
第7外罩部57接近头灯透镜22。第7外罩部57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灯透镜22的上缘24T相接。
参照图4(b)。为了方便,图4(b)用浅灰部分表示外罩50。为了方便,图4(b)用深灰部分表示内罩60。第2外罩部52、第4外罩部54、第6外罩部56和第7外罩部57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分别能目视确认。第2内罩部62、第4内罩部64和第6内罩部66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分别能目视确认。
第2外罩部5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第2内罩部6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且第2外罩部52的前方。
第2内罩部62接近头灯透镜22。第2内罩部6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灯透镜22的后缘24Re相接。
第4外罩部5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第4内罩部6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且第4外罩部54的下方。
第4内罩部64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第4内罩部6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缘44T相接。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54不与左转向灯透镜42相接。第4内罩部64将左转向灯透镜42和第4外罩部54隔开。
第6外罩部56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方。第6内罩部66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方且第6外罩部56的前方。
第6内罩部66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第6内罩部66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缘44Re相接。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6外罩部56不与左转向灯透镜42相接。第6内罩部66将左转向灯透镜42和第6外罩部56隔开。
参照图4(a)。第1外罩部51的全部和第3外罩部53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前端23F靠后方。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前方的位置。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的位置。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分别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靠前方的位置。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分别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靠后方的位置。
第5外罩部55的全部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靠后方。第5外罩部55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端33Re靠前方的位置。第5外罩部55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端33Re靠后方的位置。
第7外罩部57的全部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前端23F靠后方。第7外罩部57的全部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端33Re靠前方。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前方的位置。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的位置。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靠前方的位置。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靠后方的位置。
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靠前方的位置。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分别延伸到比第5外罩部55靠前方的位置。第1外罩部51延伸到比第5外罩部55靠后方的位置。第5外罩部55延伸到比第3外罩部53靠后方的位置。第3外罩部53延伸到比第7外罩部57靠后方的位置。
第1内罩部61的全部和第3内罩部63的全部分别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前端23F靠后方。第1内罩部61的全部和第3内罩部63的全部分别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端33Re靠前方。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前方的位置。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的位置。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分别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靠前方的位置。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分别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靠后方的位置。
第1内罩部61具有前端61F和后端61Re。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配置于比第1内罩部61的前端61F靠后方且比第1内罩部61的后端61Re靠前方。
第5内罩部65的全部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靠后方。第5内罩部65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端33Re靠前方的位置。第5内罩部65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端33Re靠后方的位置。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1外罩部51通过比第3内罩部63高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靠前方的位置。更详细地说,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1外罩部51通过比第1内罩部61低且比第3内罩部63高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靠前方的位置。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53通过比第1内罩部61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63靠前方的位置。
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并不相连。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由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隔开。
第3外罩部53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63靠前方的位置。第3外罩部53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63靠后方的位置。
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靠前方的位置。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靠后方的位置。
参照图4(b)。第2外罩部52的全部和第4外罩部54的全部分别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前端23F靠后方。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前方的位置。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的位置。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分别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靠前方的位置。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分别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靠后方的位置。
第6外罩部56的全部配置于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靠后方。第6外罩部56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端43Re靠前方的位置。第6外罩部56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端43Re靠后方的位置。
第7外罩部57的全部配置于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端43Re靠前方。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靠前方的位置。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靠后方的位置。
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靠前方的位置。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分别延伸到比第6外罩部56靠前方的位置。第2外罩部52延伸到比第6外罩部56靠后方的位置。第6外罩部56延伸到比第4外罩部54靠后方的位置。第4外罩部54延伸到比第7外罩部57靠后方的位置。
第2内罩部62的全部和第4内罩部64的全部分别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前端23F靠后方。第2内罩部62的全部和第4内罩部64的全部分别配置于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端43Re靠前方。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前方的位置。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分别延伸到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的位置。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分别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靠前方的位置。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分别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靠后方的位置。
第2内罩部62具有前端62F和后端62Re。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配置于比第2内罩部62的前端62F靠后方且比第2内罩部62的后端62Re靠前方。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2外罩部52通过比第4内罩部64高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靠前方的位置。更详细地说,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2外罩部52通过比第2内罩部62低且比第4内罩部64高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靠前方的位置。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54通过比第2内罩部62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64靠前方的位置。
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并不相连。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由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隔开。
第4外罩部54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64靠前方的位置。第4外罩部54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64靠后方的位置。
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靠前方的位置。第7外罩部57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靠后方的位置。
在图4(b)中,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第2连接位置J2、第4连接位置J4和第6连接位置J6。在图4(b)中,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连接位置K2。外罩50在第2连接位置J2处向右方凹陷。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图8是沿着图4(b)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沿着VIII-VIII线的剖面是通过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且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剖面。沿着VIII-VIII线的剖面例如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第2连接位置J2延伸的方向正交。以下,将沿着VIII-VIII线的剖面称为“第2剖面”。
在第2剖面中,第2外罩部52从第2连接位置J2向左方且上方延伸。在第2剖面中,第4外罩部54从第2连接位置J2向左方且下方延伸。
在图4(a)中,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第1连接位置J1、第3连接位置J3和第5连接位置J5。在图4(a)中,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连接位置K1。外罩50在第1连接位置J1处向左方凹陷。虽然省略图示,但将通过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且与宽度方向Y平行的剖面称为“第1剖面”。在第1剖面中,第1外罩部51从第1连接位置J1向右方且上方延伸。在第1剖面中,第3外罩部53从第1连接位置J1向右方且下方延伸。
第1外罩部51、第2外罩部52、第3外罩部53和第4外罩部54较大。
图9(a)是外罩50的右侧视图。图9(b)是内罩60的右侧视图。图9(a)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第1外罩部51的长度Lo1。图9(b)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第1内罩部61的长度Li1。长度Lo1比长度Li1大。
图9(a)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第3外罩部53的长度Lo3。图9(b)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第3内罩部63的长度Li3。长度Lo3比长度Li3大。
图9(a)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第1外罩部51的长度Ho1。图9(b)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第1内罩部61的长度Hi1。长度Ho1比长度Hi1大。
图9(a)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第3外罩部53的长度Ho3。图9(b)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第3内罩部63的长度Hi3。长度Ho3比长度Hi3大。
图10(a)是外罩50的左侧视图。图10(b)是内罩60的左侧视图。图10(a)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第2外罩部52的长度Lo2。图10(b)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第2内罩部62的长度Li2。长度Lo2比长度Li2大。
图10(a)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第4外罩部54的长度Lo4。图10(b)示出前后方向X上的第4内罩部64的长度Li4。长度Lo4比长度Li4大。
图10(a)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第2外罩部52的长度Ho2。图10(b)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第2内罩部62的长度Hi2。长度Ho2比长度Hi2大。
图10(a)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第4外罩部54的长度Ho4。图10(b)示出上下方向Z上的第4内罩部64的长度Hi4。长度Ho4比长度Hi4大。
4.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起到以下的效果。
宽度方向Y上的头灯透镜22的长度W1比上下方向Z上的头灯透镜22的长度H1大。这样,宽度方向Y上的头灯透镜22的长度W1较长。
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因此,即使宽度方向Y上的头灯透镜22的长度W1较长,也能够易于扩大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分隔距离。由此,能够适当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后端23Re靠后方。因此,即使宽度方向Y上的头灯透镜22的长度W1较长,也能够易于扩大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分隔距离。由此,能够适当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前罩49具有外罩50和内罩60。内罩60与外罩50分体地形成。也就是说,外罩50和内罩60能相互分离。内罩60具有比外罩50低的反射率。因此,来自内罩60的反射光较弱。外罩50具有第1外罩部51、第2外罩部52、第3外罩部53和第4外罩部54。内罩60具有第1内罩部61、第2内罩部62、第3内罩部63和第4内罩部64。
第1外罩部51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右方。第1内罩部61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右方且第1外罩部51的左方。因此,第1内罩部61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头灯透镜22的右方。第1外罩部5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第1内罩部6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且第1外罩部51的前方。因此,第1内罩部61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头灯透镜22的后方。总结而言,第1内罩部61接近头灯透镜22的右方且后方。由此,能够适当抑制来自接近头灯透镜22的右方且后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1内罩部61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第2外罩部5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左方。第2内罩部6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左方且第2外罩部52的右方。因此,第2内罩部6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头灯透镜22的左方。第2外罩部5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第2内罩部6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后方且第2外罩部52的前方。因此,第2内罩部6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头灯透镜22的后方。总结而言,第2内罩部62接近头灯透镜22的左方且后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头灯透镜22的左方且后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2内罩部62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第3外罩部5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第3内罩部6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且第3外罩部53的下方。因此,第3内罩部6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3内罩部63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第4外罩部5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第4内罩部6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且第4外罩部54的下方。因此,第4内罩部6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4内罩部64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如上述那样,外罩50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右方、左方和后方的位置。而且,外罩50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的位置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的位置。外罩50具有比内罩60高的反射率。因此,由外罩50能够适当地确保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配置于比第1内罩部61的前端61F靠后方且比第1内罩部61的后端61Re靠前方。如上述那样,第1内罩部61接近头灯透镜22的后方。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前后方向X上的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整体的长度。同样地,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配置于比第2内罩部62的前端62F靠后方且比第2内罩部62的后端62Re靠前方。如上述那样,第2内罩部62接近头灯透镜22的后方。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前后方向X上的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整体的长度。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前后方向X上的前罩49的长度变大。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抑制前罩49大型化。
在此,前后方向X上的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整体的长度是头灯透镜22的前端23F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端33Re之间在前后方向X上的距离。前后方向X上的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整体的长度是头灯透镜22的前端23F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端43Re之间在前后方向X上的距离。
头灯透镜22配置于头管4的前方。头灯透镜22的上端23T配置于比头管4的上端4T低的位置。右转向灯透镜32配置于比前轮18高的位置。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上下方向Z上的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整体的长度。左转向灯透镜42配置于与右转向灯透镜32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上下方向Z上的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整体的长度。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上下方向Z上的前罩49的长度变大。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抑制前罩49大型化。
在此,上下方向Z上的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整体的长度是头灯透镜22的上端23T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下端33B之间在上下方向Z上的距离。上下方向Z上的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整体的长度是头灯透镜22的上端23T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下端43B之间在上下方向Z上的距离。
总结而言,根据本骑乘型车辆1,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而且,根据本骑乘型车辆1,能够适当地兼顾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的确保、以及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的确保。而且,能够适当地兼顾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的确保、以及前罩49的大型化的抑制。
第1外罩部51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向下方延伸的右缘51Ri。第3外罩部53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从第1外罩部51的右缘51Ri的下部向右方延伸的上缘53T。因此,外罩50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在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之间向左方凹陷地弯曲。结果,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难以接受从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放出的光。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从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放出的光而导致来自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的反射光变得过强。因此,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同样地,第2外罩部52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向下方延伸的左缘52L。第4外罩部54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具有从第2外罩部52的左缘52L的下部向左方延伸的上缘54T。因此,外罩50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在第2外罩部52与第4外罩部54之间向右方凹陷地弯曲。结果,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难以接受从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放出的光。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从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放出的光而导致来自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的反射光变得过强。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第3外罩部53在第1连接位置J1处与第1外罩部51相连。在第1剖面中,第1外罩部51从第1连接位置J1向右方且上方延伸。在第1剖面中,第3外罩部53从第1连接位置J1向右方且下方延伸。因此,外罩50在第1连接位置J1处向左方凹陷地弯曲。结果,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更加难以接受从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放出的光。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从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放出的光而导致来自第1外罩部51和第3外罩部53的反射光变得过强。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第4外罩部54在第2连接位置J2处与第2外罩部52相连。在第2剖面中,第2外罩部52从第2连接位置J2向左方且上方延伸。在第2剖面中,第4外罩部54从第2连接位置J2向左方且下方延伸。因此,外罩50在第2连接位置J2处向右方凹陷地弯曲。结果,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难以接受从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放出的光。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从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放出的光而导致来自第2外罩部52和第4外罩部54的反射光变得过强。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第3内罩部63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低的位置。第3内罩部63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靠左方的位置。因此,第3内罩部63能够进一步适当地隔开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并且,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抑制来自将开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隔开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3内罩部63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第4内罩部64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低的位置。第4内罩部64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靠右方的位置。因此,第4内罩部64能够进一步适当地隔开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并且,能够进一步适当地抑制来自将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隔开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4内罩部64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53通过比第1内罩部61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63靠左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3外罩部53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54通过比第2内罩部62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64靠右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4外罩部54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1外罩部51通过比第3内罩部63靠左方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低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1外罩部51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第2外罩部52通过比第4内罩部64靠右方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低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4外罩部54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第3外罩部53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第3内罩部63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且第3外罩部53的下方。因此,第3内罩部63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3内罩部63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第4外罩部5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第4内罩部6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且第4外罩部54的下方。因此,第4内罩部6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4内罩部64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如上述那样,第3外罩部53和第4外罩部54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分别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方的位置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方的位置。因此,由第3外罩部53和第4外罩部54能够进一步适当地确保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3外罩部53通过比第1内罩部61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3内罩部63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3外罩部53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4外罩部54通过比第2内罩部62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4内罩部64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4外罩部54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1外罩部51通过比第3内罩部63高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靠前方的位置。更详细地说,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1外罩部51通过比第1内罩部61低且比第3内罩部63高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1内罩部61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1内罩部61和第3内罩部63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1外罩部51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2外罩部52通过比第4内罩部64高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靠前方的位置。更详细地说,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第2外罩部52通过比第2内罩部62低且比第4内罩部64高的位置而延伸到比第2内罩部62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不会非必要地增大第2内罩部62和第4内罩部64所涉及的范围就能够有效地增大第2外罩部52所涉及的范围。由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又能够适当地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前后方向X上的第1外罩部51的长度Lo1比前后方向X上的第1内罩部61的长度Li1大。前后方向X上的第2外罩部52的长度Lo2比前后方向X上的第2内罩部62的长度Li2大。前后方向X上的第3外罩部53的长度Lo3比前后方向X上的第3内罩部63的长度Li3大。前后方向X上的第4外罩部54的长度Lo4比前后方向X上的第4内罩部64的长度Li4大。这样,第1外罩部51、第2外罩部52、第3外罩部53和第4外罩部54分别在前后方向X上较长。因此,由外罩50能够更易于确保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上下方向Z上的第1外罩部51的长度Ho1比上下方向Z上的第1内罩部61的长度Hi1大。上下方向Z上的第2外罩部52的长度Ho2比上下方向Z上的第2内罩部62的长度Hi2大。上下方向Z上的第3外罩部53的长度Ho3比上下方向Z上的第3内罩部63的长度Hi3大。上下方向Z上的第4外罩部54的长度Ho4比上下方向Z上的第4内罩部64的长度Hi4大。这样,第1外罩部51、第2外罩部52、第3外罩部53和第4外罩部54分别在上下方向Z上较长。因此,由外罩50能够更易于确保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外罩50具有第5外罩部55和第6外罩部56。内罩60具有第5内罩部65和第6内罩部66。
第5外罩部55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方。第5内罩部65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方且第5外罩部55的前方。因此,第5内罩部65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5内罩部65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第6外罩部56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方。第6内罩部66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方且第6外罩部56的前方。这样,第6内罩部66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6内罩部66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如上述那样,第5外罩部55和第6外罩部56分别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后方的位置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后方的位置。因此,由第5外罩部55和第6外罩部56能够进一步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第5外罩部55延伸到比右转向灯透镜32低的位置。第6外罩部56延伸到比左转向灯透镜42低的位置。这样,第5外罩部55和第6外罩部56分别涉及较大的范围。因此,由第5外罩部55和第6外罩部56能够易于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第5外罩部55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方。第5内罩部65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方且第5外罩部55的左方。因此,第5内罩部65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5内罩部65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第6外罩部56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方。第6内罩部66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方且第6外罩部56的右方。因此,第6内罩部66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6内罩部66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如上述那样,第5外罩部55和第6外罩部56分别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方的位置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方的位置。因此,由第5外罩部55和第6外罩部56能够进一步适当地确保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内罩60具有第7内罩部67。第7内罩部67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下方。第7内罩部67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高的位置。第7内罩部67配置于比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高的位置。因此,第1内罩部61接近头灯透镜22的下方。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接近头灯透镜22的下方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7内罩部67能够进一步提高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第7内罩部67与第1内罩部61相接。因此,第1内罩部61和第7内罩部67的整体能够切实地将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隔开。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将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隔开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1内罩部61和第7内罩部67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第7内罩部67与第2内罩部62相接。因此,第1内罩部61和第7内罩部67的整体能够切实地将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隔开。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来自将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隔开的前罩49的部分的反射光。因此,由第1内罩部61和第7内罩部67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上下方向Z上的第7内罩部67的长度H2比宽度方向Y上的第1内罩部61的长度W2小且比宽度方向Y上的第2内罩部62的长度W3小。这样,上下方向Z上的第7内罩部67的长度H2较小。由此,能够将头灯透镜22配置于较低的位置。
外罩50并未配置于第7内罩部67的下方。因此,可以不在头灯透镜22的下方确保外罩50的设置空间。由此,能够将头灯透镜22配置于更低的位置。
外罩50具有第7外罩部57。第7外罩部57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上方。因此,由第7外罩部57能够进一步提高骑乘型车辆1的外观的品质。
内罩60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未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上方且第7外罩部57的下方。也就是说,内罩60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未配置于接近头灯透镜22的上方的位置。
如上述那样,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分别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下端23B低的位置。因此,内罩60是否配置于接近头灯透镜22的上方的位置不会给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带来影响。由此,即使并未将内罩60配置于接近头灯透镜22的上方的位置,也能够适当地确保头灯透镜22、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外罩50并未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方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内罩60并未配置于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方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由此,可以不在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方且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方确保外罩50和内罩60的设置空间。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分隔距离以及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宽度方向Y上的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整体的长度。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宽度方向Y上的前罩49的长度变大。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抑制前罩49大型化。
在此,宽度方向Y上的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整体的长度是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端33Ri与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端43L之间在宽度方向Y上的距离。
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转向装置11的前缘11a重叠。右转向灯透镜32和左转向灯透镜42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转向装置11的后缘11b的前方。因此,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前后方向X上的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整体的长度。既能够确保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分隔距离,又能够适当地抑制前后方向X上的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整体的长度。结果,能够适当地抑制前后方向X上的前罩49的长度变大。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抑制前罩49大型化。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头灯透镜22的前缘24F向前方凸地弯曲。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头灯透镜22的后缘24Re向后方凸地弯曲。因此,能够增大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能目视确认的头灯透镜22的面积。因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自身的识别性。
收纳部72配置于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管4重叠的位置。头灯透镜22的上端23T配置于比收纳部72的上端72T低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头灯透镜22配置于较低的位置。
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端33L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右端23Ri靠右方。因此,能够更易于扩大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分隔距离。由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右转向灯透镜32的识别性。
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端43Ri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左端23L靠左方。因此,能够更易于扩大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分隔距离。由此,能够适当地提高头灯透镜22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识别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那样变形地实施。
(1)在实施方式中,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端33L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右端23Ri靠右方。但是,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端33L也可以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右端23Ri靠左方。在实施方式中,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端43Ri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左端23L靠左方。但是,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端43Ri也可以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左端23L靠右方。
图11是变形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为了方便,图11用浅灰部分表示外罩50。为了方便,图11用深灰部分表示内罩60。
右转向灯透镜32具有左端36L。右转向灯透镜32的左端36L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右端23Ri靠左方。右转向灯透镜32的右端33Ri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右端23Ri靠右方。
左转向灯透镜42具有右端46Ri。左转向灯透镜42的右端46Ri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左端23L的右方。左转向灯透镜42的左端43L配置于比头灯透镜22的左端23L靠左方。
(2)在实施方式中,内罩60具有第7内罩部67。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第7内罩部67。
参照图11。内罩60不具有第7内罩部67。内罩60并未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下方。
(3)在实施方式中,外罩50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并未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下方。但是,不限于此。外罩50也可以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下方。
参照图11。外罩50具有第8外罩部58。第8外罩部58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能目视确认。第8外罩部58配置于头灯透镜22的下方。第8外罩部58接近头灯透镜22。第8外罩部58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与头灯透镜22的下缘24B相接。
第8外罩部58与第1外罩部51和第2外罩部52相连。在图11中,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第1外罩部51和第8外罩部58的第7连接位置J7。在图11中,用单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第2外罩部52和第8外罩部58的第8连接位置J8。
第8外罩部58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在宽度方向Y延伸。第8外罩部58从第1外罩部51向左方延伸。第8外罩部58延伸到第2外罩部52。
第8外罩部58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高的位置。更详细地说,第8外罩部58的全部配置于比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和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高的位置。
第8外罩部58在宽度方向Y上长而在上下方向Z短。
(4)在实施方式中,外罩50并未配置于第7内罩部67的下方。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外罩50也可以配置于第7内罩部67的下方。
(5)在实施方式中,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配置于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大致相同的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右转向灯透镜32的前端33F也可以配置于与右转向灯透镜32的上端33T不同的位置。在实施方式中,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配置于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大致相同的位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左转向灯透镜42的前端43F也可以配置于与左转向灯透镜42的上端43T不同的位置。
(6)在实施方式中,外罩50也可以由不能分离的1个罩部件构成。或者,外罩50也可以由能相互分离的多个罩部件构成。
在外罩50具有能相互分离的多个罩部件的情况下,罩部件彼此的边界可以与第1连接位置J1至第6连接位置J6的至少任一个相同。或者,在外罩50具有能相互分离的多个罩部件的情况下,罩部件彼此的边界也可以与第1连接位置J1至第6连接位置J6的至少任一个不同。
(7)在实施方式中,内罩60也可以由不能分离的1个罩部件构成。或者,内罩60也可以由能相互分离的多个罩部件构成。
在内罩60具有能相互分离的多个罩部件的情况下,罩部件彼此的边界可以与连接位置K1至连接位置K4的至少任一个相同。或者,在内罩60具有能相互分离的多个罩部件的情况下,罩部件彼此的边界也可以与连接位置K1至连接位置K4的至少任一个不同。
(8)在实施方式中,骑乘型车辆1是小型摩托车型的车辆。但是,不限于此。骑乘型车辆1也可以变为轻型摩托车型、街车型、运动型、全地形行驶用车辆(ALL-TERRAINVEHICLE)等其它种类的车辆。
(9)在实施方式中,前轮18的数量是1个。但是,不限于此。前轮18的数量也可以变为2个。在实施方式中,后轮79的数量是1个。但是,不限于此。后轮79的数量也可以变为2个。
(10)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发动机(内燃机)作为动力源,但不限于此。例如,骑乘型车辆1也可以具有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例如,骑乘型车辆1也可以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双方作为动力源。
(11)关于在实施方式和上述(1)~(10)中说明的各变形实施方式,还可以将各构成置换或组合到其它变形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等来进行适当地改变。

Claims (19)

1.一种骑乘型车辆,
所述骑乘型车辆具有头管、支承于所述头管的转向装置、支承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前轮、配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的头灯透镜、配置于比所述前轮高的位置的右转向灯透镜、配置于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相同的高度位置的左转向灯透镜、以及前罩;
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头灯透镜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头灯透镜的长度大;
所述头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管的上端低的位置;
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下端低的位置;
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前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后端靠后方;
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下端低的位置;
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前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后端靠后方;
所述前罩具有外罩、和与所述外罩分体地形成且具有比所述外罩低的反射率的内罩;
所述外罩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右方的第1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左方的第2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第3外罩部、以及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的第4外罩部;
所述内罩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右方且所述第1外罩部的左方的第1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左方且所述第2外罩部的右方的第2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3外罩部的下方的第3内罩部、以及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4外罩部的下方的第4内罩部;
所述第1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后方;
所述第1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后方且所述第1外罩部的前方;
所述第2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后方;
所述第2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后方且所述第2外罩部的前方;
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所述前端配置于比所述第1内罩部的前端靠后方且比所述第1内罩部的后端靠前方;
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所述前端配置于比所述第2内罩部的前端靠后方且比所述第2内罩部的后端靠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第1外罩部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向下方延伸的右缘;
所述第3外罩部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从所述第1外罩部的所述右缘的下部向右方延伸的上缘;
所述第2外罩部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向车辆下方延伸的左缘;
所述第4外罩部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从所述第2外罩部的所述左缘的下部向左方延伸的上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第3外罩部与所述第1外罩部连接;
所述第4外罩部与所述第2外罩部连接;
在通过所述第1外罩部和所述第3外罩部且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的第1剖面中,所述第1外罩部从所述第1外罩部与所述第3外罩部的第1连接位置向右方且上方延伸;
在所述第1剖面中,所述第3外罩部从所述第1连接位置向右方且下方延伸;
在通过所述第2外罩部和所述第4外罩部且与车辆宽度方向平行的第2剖面中,所述第2外罩部从所述第2外罩部与所述第4外罩部的第2连接位置向左方且上方延伸;
在所述第2剖面中,所述第4外罩部从所述第2连接位置向左方且下方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第3内罩部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下端低的位置;
所述第3内罩部延伸到比所述右转向灯透镜靠左方的位置;
所述第4内罩部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下端低的位置;
所述第4内罩部延伸到比所述左转向灯透镜靠右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所述第3外罩部通过比所述第1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所述第3内罩部靠左方的位置;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所述第4外罩部通过比所述第2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所述第4内罩部靠右方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第3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
所述第3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3外罩部的下方;
所述第4外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
所述第4内罩部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4外罩部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第3外罩部通过比所述第1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所述第3内罩部靠前方的位置;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第4外罩部通过比所述第2内罩部低的位置而延伸到比所述第4内罩部靠前方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1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1内罩部的长度大;
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2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2内罩部的长度大;
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3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3内罩部的长度大;
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4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4内罩部的长度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1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1内罩部的长度大;
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2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2内罩部的长度大;
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3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3内罩部的长度大;
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4外罩部的长度比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4内罩部的长度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外罩具有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的第5外罩部、以及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的第6外罩部;
所述内罩具有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后方且所述第5外罩部的前方的第5内罩部、以及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后方且所述第6外罩部的前方的第6内罩部;
所述第5外罩部延伸到比所述右转向灯透镜低的位置;
所述第6外罩部延伸到比所述左转向灯透镜低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第5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
所述第5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右方且所述第5外罩部的左方;
所述第6外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
所述第6内罩部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左方且所述第6外罩部的右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内罩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下方的第7内罩部;
所述第7内罩部配置于比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所述上端和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所述上端高的位置;
所述第7内罩部与所述第1内罩部和所述第2内罩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7内罩部的长度比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第1内罩部的长度小且比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第2内罩部的长度小;
所述外罩没有配置于所述第7内罩部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外罩具有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上方的第7外罩部;
所述内罩在从正面观察车辆时没有配置于所述头灯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7外罩部的下方。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外罩没有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左方且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右方;
所述内罩没有配置于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左方且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右方。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右转向灯透镜和所述左转向灯透镜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与所述转向装置的前缘重叠;
所述右转向灯透镜和所述左转向灯透镜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所述转向装置的后缘的前方。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头灯透镜的前缘向前方凸地弯曲;
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所述头灯透镜的后缘向后方凸地弯曲。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骑乘型车辆具有在从侧面观察车辆时配置于与所述头管重叠的位置的收纳部;
所述头灯透镜的所述上端配置于比所述收纳部的上端低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右转向灯透镜的左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右端靠右方;
所述左转向灯透镜的右端配置于比所述头灯透镜的左端靠左方。
CN202010316206.0A 2020-04-21 2020-04-21 骑乘型车辆 Active CN113525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6206.0A CN113525566B (zh) 2020-04-21 2020-04-21 骑乘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6206.0A CN113525566B (zh) 2020-04-21 2020-04-21 骑乘型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566A CN113525566A (zh) 2021-10-22
CN113525566B true CN113525566B (zh) 2022-06-07

Family

ID=78123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6206.0A Active CN113525566B (zh) 2020-04-21 2020-04-21 骑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5566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9286A (ja) * 1985-10-28 1987-05-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液晶メータ付き自動二輪車
JP2000057807A (ja) * 1998-08-10 2000-02-25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TW200610687A (en) * 2004-09-22 2006-04-01 Yamaha Motor Co Ltd Headlight assembly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JP2006219079A (ja) * 2005-02-14 2006-08-2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7083894A (ja) * 2005-09-22 2007-04-0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灯火器配置構造
JP2007118869A (ja) * 2005-10-31 2007-05-17 Honda Motor Co Ltd ウィンカ取付構造体
JP2010100155A (ja) * 2008-10-23 2010-05-06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
CN101723029A (zh) * 2008-10-23 2010-06-0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踏板式车辆
JP2010215052A (ja) * 2009-03-16 2010-09-3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12201256A (ja) * 2011-03-25 2012-10-22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照明装置
US8550673B1 (en) * 2012-01-19 2013-10-08 William C. Jones, Jr. Secondary lighting system for motorcycles
EP2949556A1 (en) * 2014-05-30 2015-12-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EP2949555A1 (en) * 2014-05-30 2015-12-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EP3000699A1 (en) * 2014-09-26 2016-03-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EP3199437A1 (en) * 2016-01-29 2017-08-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d vehicle
JP2017178252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WO2018074147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灯火装置
EP3366556A1 (en) * 2017-02-28 2018-08-2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Front lighting of a straddled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0237A1 (de) * 2014-09-29 2016-04-07 Guido Kellermann Produktentwicklung & Handel E. K. Fahrzeugleuchte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9286A (ja) * 1985-10-28 1987-05-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液晶メータ付き自動二輪車
JP2000057807A (ja) * 1998-08-10 2000-02-25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前照灯装置
TW200610687A (en) * 2004-09-22 2006-04-01 Yamaha Motor Co Ltd Headlight assembly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JP2006219079A (ja) * 2005-02-14 2006-08-2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7083894A (ja) * 2005-09-22 2007-04-0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灯火器配置構造
JP2007118869A (ja) * 2005-10-31 2007-05-17 Honda Motor Co Ltd ウィンカ取付構造体
JP2010100155A (ja) * 2008-10-23 2010-05-06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
CN101723029A (zh) * 2008-10-23 2010-06-0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踏板式车辆
JP2010215052A (ja) * 2009-03-16 2010-09-3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12201256A (ja) * 2011-03-25 2012-10-22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照明装置
US8550673B1 (en) * 2012-01-19 2013-10-08 William C. Jones, Jr. Secondary lighting system for motorcycles
EP2949556A1 (en) * 2014-05-30 2015-12-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EP2949555A1 (en) * 2014-05-30 2015-12-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EP3000699A1 (en) * 2014-09-26 2016-03-3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EP3199437A1 (en) * 2016-01-29 2017-08-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d vehicle
JP2017178252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WO2018074147A1 (ja) * 2016-10-19 2018-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灯火装置
CN108372896A (zh) * 2016-10-19 2018-08-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灯具装置
EP3366556A1 (en) * 2017-02-28 2018-08-2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Front lighting of a straddled vehicl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摩托车灯光照明、信号仪表的结构特点及检修方法(1);肖九梅;《摩托车技术》;20161210;第说明书第76-79页卷(第12期);说明书第76-7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5566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358C (zh) 摩托车
CN1945106B (zh) 车辆用方向指示灯
EP1908629B1 (en) Headlight device and vehicle
CN101423086B (zh) 摩托车
CN103448844A (zh) 骑乘型车辆
CN101497323A (zh) 车辆的后部照明装置
CN107444536B (zh) 跨坐型车辆
CN113525566B (zh) 骑乘型车辆
EP1361144B1 (en) Headlight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s
WO2009110568A1 (ja) 鞍乗型車両
JP4188131B2 (ja) 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ンプ
TWI401179B (zh) 跨坐型車輛
CN110450892B (zh) 自动二轮车
JP6975844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コーナリングライト
JP7141299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9305261B (zh) 骑乘型车辆
JP2021095059A (ja) 鞍乗型車両
CN110461693B (zh) 鞍乘型车辆的前灯支承结构
JP5624200B2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JP2012151015A (ja) ヘッドライト
JP3562630B2 (ja) 車両の方向指示灯
EP3670310B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697584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コーナリングライト
JP2013112272A (ja) 鞍乗型車両
JP5504016B2 (ja) 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