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05C - 对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 - Google Patents

对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05C
CN1135105C CNB998099643A CN99809964A CN1135105C CN 1135105 C CN1135105 C CN 1135105C CN B998099643 A CNB998099643 A CN B998099643A CN 99809964 A CN99809964 A CN 99809964A CN 1135105 C CN1135105 C CN 11351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test
sad
effect
fatty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99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3763A (zh
Inventor
ƽ��¸�
平泽德高
����һ
大岛俊一郎
三星亨
秦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u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uis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uis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uisan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3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21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 A61K31/215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 A61K31/25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oxyalkylated alcohols, e.g. esters of polyethylene glyc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58Fatty acids; Fats; Products containing oils or f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74Vitam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8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aquatic animals, e.g. fish, crustaceans or mollus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6Amides, e.g. hydroxam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85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e.g. sulfur acids, imidic, hydrazonic or hydroximic acids
    • A61K31/19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 A61K31/20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hain of seven or more carbon atoms, e.g. stearic, palmitic, arachid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21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 A61K31/215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 A61K31/22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of acyclic acids, e.g. pravastatin
    • A61K31/23Esters, e.g. nitroglycerine, selenocyanates of carboxylic acids of acyclic acids, e.g. pravastatin of acids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hain of seven or more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65Lactones
    • A61K31/375Ascorbic acid, i.e. vitamin C; Sal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14Ectoparasiticides, e.g. scabic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Bird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Vir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经口摄入后对鱼类病毒症、细菌症和寄生虫症等鱼病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本发明是含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必要时还含有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的、对鱼病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所述鱼病是寄生虫症、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所述的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是辛酸、壬酸或癸酸。另外,本发明是含有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并调至对寄生虫症有效的浓度即0.25重量%左右的鱼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Description

对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 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
发明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对鱼类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关于含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的、对鱼类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
发明背景
在水产养殖中,鱼病妨碍稳定生产,带来很大问题。在现场对于细菌症采取的办法是用抗菌素投药。但采用这种办法时,对于所使用的抗菌素出现了耐药菌,致使鱼的稳定生产发生困难,甚至还引起环境问题。
另外,近年来,在主要的养殖鱼中,病毒性疾病成为多发病,给养殖业带来严重问题。目前,对于病毒性疾病还没有有效的化学疗法药剂,疫苗的研制进展也十分缓慢。
此外,寄生虫症也是个大问题,例如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感染症,鰤鱼的皮肤虫症。在现场对异内毒杆菌采取的对策只有定期用800ppm左右的福尔马林对鱼进行1小时的药浴。但是,这种处理只能驱除80%左右的幼虫,不能驱除成虫。另外,福尔马林是致癌物质,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皮肤虫还没有预防的方法,用5分左右的淡水浴或市售的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成份的驱虫药可以完全将其驱除。定期进行换网可以除去附着的卵。但如果不能同时驱虫,渔场内的感染水平仍难以降低。另外,即使可以驱虫,附着在网上的卵仍残留下来,因此必须反复进行驱虫。进入1990年以来,随着从中国和香港进口的鰤鱼带入日本的近缘种,宿主特异性低,不仅是紫鰤,而且还扩大寄生到国内的鰤鱼以外的许多其他海产养殖鱼种。
由于上述原因,必须研制经口摄入后对鱼病有效的天然物质,从而可以采用适当的对策。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经口摄入后对鱼类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
为了研制、开发经口摄入后对鱼病有效的天然物质,本发明人对各种天然物质进行了筛选,结果发现,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对于引起鱼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具有效果,将该物质经口给药可以治疗鱼病和防止鱼病发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中链脂肪酸具有抗菌活性和抗病毒活性,这已为人们所公知,但这些活性仅仅是在试管中与细菌或病毒直接接触的试验中显示出来的,在自然条件下经口给药的效果还没有报导,唯有日本专利第2831835号中记载了经口给药对于鳗鲡的副大肠细菌病有效。对于寄生虫,只有在试管试验中对于狗的寄生虫的报告,还没有关于对鱼类寄生虫的作用的报导,更没有添加到饲料中防止或治疗寄生虫发生的报导。Lett.Appl.Microbiol, 27(6)362-368(1998)中记载了月桂酸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杀菌作用。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 40(2)302-306(1996)中记载了中链脂肪酸对于幽门罗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作用。US 4002775中记载了脂肪酸的抗菌作用。Arch.Virol. 66(4)301-307(1980)中记载了在试管试验中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动物的被膜病毒的作用。EP 465423中记载了脂肪酸对于细菌和病毒的作用。Pestic.Sci. 30,295-202(1990)中记载了脂肪酸对于植物(豇豆)的害虫的作用。Pesticide Biochem.Physiol. 50,229-239(1994)中记载了脂肪酸对于植物的线虫的作用。EP 279523中记载了脂肪酸的杀虫作用(虱)。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 31(1)27-31(1987)中记载了中链脂肪酸对于被膜病毒的作用。Chem.Pharm.Bull.35(7)2880-2886(1987)中记载了脂肪酸对于狗的寄生虫的作用。Fish Pathology, 32(1)15-20(1997)中记载了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Fish Pathology,33(4)221-227(1998)中记载了养殖鱼的细菌性疾病。Fish Pathology, 33(4)303-309(1998)中记载了养殖鱼的寄生虫症。Gyobyo Kenkyu, 27(2)97-102(1992)中记载了红鳍圆鲀的口白症。
对于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鱼病都有效、经口摄入后可以治疗或防止这些鱼病是一个新的发现,本发明人基于这一发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对鱼病具有效果、特别是对寄生虫症具有效果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它含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必要时还含有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
所述的鱼病是寄生虫症、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是对于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具有效果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它含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必要时还含有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
所述的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例如可以是己酸(C6)、辛酸(C8)、壬酸(C9)、癸酸(C10)、月桂酸(C12)等,优选的是癸酸、辛酸或壬酸。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是对于鱼病、具体地说对于寄生虫症、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具有效果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它含有癸酸、辛酸或壬酸。
另外,本发明是含有对于鱼病、更具体地说对于寄生虫症、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具有效果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鱼类用饲料,所述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含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更具体地说含有辛酸、癸酸或壬酸。该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优选的是对于寄生虫症具有效果的适当浓度,即0.1-1重量%左右。
此外,本发明是含有对于鱼病、更具体地说对于寄生虫症、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具有效果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饲料添加剂,所述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含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更具体地说含有辛酸、癸酸或壬酸。该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优选的是对于寄生虫症具有效果的适当浓度,即0.1-1重量%左右。
本发明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是含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对于鱼病有效并且只对危害鱼类的寄生虫、细菌、病毒等鱼病病原体发生作用的物质。下面的实施例表明,对于许多已知的鱼类寄生虫症、鱼类细菌感染症和/或鱼类病毒感染症有效、对于各鱼种可根据需要以适当浓度并用的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可以增强上述脂肪酸的效果。
本发明的对象是任何种类的养殖鱼类,例如鲀类(红鳍圆鲀)、鲷类(黄鲷、黑鲷)、鰤类(鰤鱼、黄条鰤、紫鰤、高鳍鰤)、鲑类(鲑鱼、银大马哈鱼)、鲽类(比目鱼、星鲽)、鲤鱼类(鲤鱼、草鱼)等。
下面说明鱼类寄生虫症。鱼类的寄生虫症例如有: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感染症、白点虫感染症,黄鲷的白点虫感染症、比巴几那(ビバギナ)感染症,比目鱼的白点虫感染症,黄尾笛鲷的血管内吸虫感染症、刺线虫感染症。
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感染症的病原体的生活史是,由卵生成仔虫,生成的仔虫先寄生在鳃上,在鳃上长成幼虫,长大至5-6mm时转移到鳃周围的组织中,将吸盘埋入组织内,长成成虫,然后产卵。鰤鱼的皮肤虫症的病原体是属于单生类荚膜菌属班尼丹尼亚(Benedenia)亚属的班尼丹尼亚瑟利拉(Benedenia serilae),除了鰤鱼外,还寄生在黄条鰤、紫鰤、高鳍鰤等上。可以在养殖场使用的对于这些鱼病有效的天然物质还不为人们所知。
本发明人发现,用于人类的肝吸虫的寄生虫药吡喹酮对于鱼类的寄生虫异内毒杆菌也是有效的,并申请了专利(专利申请第230316/1997号)。另外,乳铁蛋白作为母乳中的多功能性蛋白质是人们所熟知的,在哺乳类动物中显示出对于溶菌酶和分泌型IgA等局部的感染防预,有报导指出将来源于哺乳类动物的乳铁蛋白对鱼类经口给药对于鲑的细菌感染具有免疫赋活作用。就寄生虫症而言,乳铁蛋白对于哺乳动物和鱼类同样有效,前不久,我们发明了含有乳铁蛋白作为对于异内毒杆菌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鱼饲料并申请了专利(专利申请第230317/1997号)。
在鱼类养殖时,为了驱除鱼类外部寄生虫,必需研制、开发以较低的浓度对于寄生虫有效的药剂和天然物质。特别是迫切地需要研制、开发对于哺乳动物和鱼类的寄生虫症同样有效的乳铁蛋白类天然物质。
下面说明鱼类的细菌感染症。在养殖现场,作为对鱼类细菌症采取的办法,无论是从鱼的稳定生产还是从环境问题上考虑,都迫切需要研制、开发不依赖于抗菌素给药、经口摄入就有效果的天然物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本发明人做了调查以癸酸为中心的脂肪酸对于鱼病细菌的抗菌活性的“对鱼病致病菌的试管试验”,在该试验中发现了中链脂肪酸的抗菌活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自然条件下抗菌效果的报告,当然更没有添加到鱼饲料中、防止或治疗细菌症的报告。引起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细菌例如有弧菌、爱德华氏菌、肠球菌等,但不限于这些。
下面说明鱼类的病毒症。将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经口给药,具有在鱼体内防止病毒症发生的效果。引起鱼类病毒性疾病的病毒例如有红鳍圆鲀的口白症病毒等,但不限于这些病毒。
本发明中使用的脂肪酸是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最好是游离的脂肪酸,但不限于此,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残基的盐、甘油酯、酯、酰胺等也是有效的。所述的盐例如可以举出钠盐,所述的甘油酯例如可以举出单酸甘油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所述的酯例如可以举出乙基酯、甲基酯,所述的酰胺例如可以举出乙酰胺、甲酰胺等。
作为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例如可以举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酯等。
有代表性的辛酸是椰子油、黄油、坚果类中含有的食用天然物质,被称为辛酸(octylic acid)或辛酸(caprylic acid),由分子式CH3(CH2)6COOH表示,分子量144.21,熔点16.5℃,沸点237℃,略微溶解于水,是8个碳原子的饱和直链脂肪酸。辛酸是椰子油或黄油中含有的食用天然物质,也可以用来给消化不良的患者用药。
有代表性的癸酸被称癸酸(decylic acid)或癸酸(capric acid),由分子式CH3(CH2)8COOH表示,分子量172.27,熔点31.4℃,沸点269℃,略微溶解于水,是10个碳原子的饱和直链脂肪酸。癸酸是椰子油中含有的天然物质,另外毛发脂中也含有癸酸。
为了弄清辛酸对于鱼的生长是否有不良的影响,使用红鳍圆鲀进行了试验。试验区分为2个区,即添加0.5%辛酸的饲料喂食区(每1kg饵料中添加5g辛酸)和常规饲料喂食区。试验条件是,在1吨的水槽中每个区放养50尾鱼,早晚2次喂食至饱。试验时间为45天,试验期间的水温是25±1℃。
开始时,各区的平均体重是34g,结束时各区的平均体重是95g。体长、肥满度、饵料摄入、饲料效率都相同,未发现对鱼的生长有不良影响。另外,血细胞比容值和肝脏重量值也未发现差别。将这些鱼继续饲养7个月,没有发现鱼的死亡。另外,用常规方法分析肌肉等可食用部位的辛酸含量时,没检测出辛酸。在人体中,中链脂肪酸在体内的吸收路径比长链脂肪酸要单纯,因此可以迅速被吸收,摄入后很快就能被利用作为能源,因此基本上不会蓄积。利用这种性质,中链脂肪酸被用来作为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能源。这一结果表明,在鱼类中与人类同样可以用它作为能源并且不容易蓄积。即使有一些蓄积,其数量也很微小,对于人食用来说完全没有什么影响。
本发明的对于寄生虫症、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等鱼类疾病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其使用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制成具有抗寄生虫作用、抗菌作用和/或抗病毒作用的药浴液使用,也可以制成鱼饲料使用。本发明的鱼饲料的组成及制造方法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添加了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即可,可以是任意的饲料。
将本发明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添加到饵料中,预期可以对寄生虫症、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等鱼病产生效果。本发明的鱼饲料的组成及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添加了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即可,可以是任意的饲料。在本发明中以溶液、颗粒、片剂等任意形式添加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时,其在饲料中的含量为0.125-2重量%的浓度。
该添加饲料对于摄饵低下和生长等没有影响。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的导入可以在饲料制造过程中的适当阶段进行,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最终的制品中。
本发明的浸渍液,只要是添加了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即可。在本发明中,以溶液、颗粒、片剂等形式溶解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制造浸渍溶液时,应调整为80-200ppm浓度。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表示脂肪酸对于异内毒杆菌孵化仔虫和幼虫的驱虫效果。
图2是表示脂肪酸对于白点虫孵化仔虫的驱虫效果。
图3表示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试验中感染鱼的存活比较结果(n=6)。
图4表示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试验中正常鱼的存活比较结果(n=8)。
图5表示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试验中试验期间死亡的感染鱼的虫体寄生数的比较结果。
图6表示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的试验中试验结束时(经过73天)存活的感染鱼的虫体寄生数比较结果。
图7表示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试验中经过30天时正常鱼的虫体寄生数比较结果(n=4)。
图8是表示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试验中试验期间死亡的正常鱼的虫体寄生数的比较结果。
图9是表示红鳍圆鲀的异内毒杆菌试验中试验结束时(经过73天)存活的添加辛酸饲料区的正常鱼的虫体寄生数。
图10表示黄鲷的白点虫试验中经过3天攻击时白点虫寄生数的比较结果(n=5)。
图11表示黄鲷的白点虫试验中的存活比较结果。
图12表示紫鰤的现场试验中异刺线虫寄生数的比较结果(n=20)。
图13表示紫鰤的现场试验中班尼丹尼亚寄生数的比较结果(n=20)。
图14表示紫鰤的现场试验中每1个鳃的血管内吸虫卵数的比较结果(n=20)。
图15表示红鳍圆鲀的维生素C的增强试验中异内毒杆菌寄生数的比较结果。
图16表示黄鲷的维生素C增强试验中白点虫寄生的比较结果。
图17表示黄鲷的维生素C增强试验中的存活比较结果。
图18表示黄鲷的辛酸、其单甘油酯、甘油三酯的效果比较试验中的白点虫寄生数的结果(每个取样时、n=5)。
图19表示脂肪酸对于弧菌的抗菌活性。
图20表示脂肪酸对于爱德华氏菌的抗菌活性。
图21表示脂肪酸对于肠球菌的抗菌活性。
图22表示星鲽饲养试验的给饵饲料和死亡率的推移。
图23表示红鳍圆鲀的口白症攻击试验的死亡率的推移。
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目的>
将异内毒杆菌的幼虫在溶解有辛酸的海水中浸渍,观察构造损伤(空胞化等)、使虫体致死的现象,辛酸是椰子油、黄油、坚果类中含有的食用天然物质,也可以用来给消化不良的患者用药。
在[试验1]中调查在试管中以中链脂肪酸为中心的脂肪酸对于寄生虫的驱除效果。作为调查对象的寄生虫是寄生在红鳍圆鲀上的属于扁平形动物的异内毒杆菌以及感染许多鱼类并造成危害的属于原生动物的白点虫。在[试验2]中,对于属于变形动物的黄鲷的比巴几乃(ビバギネ)、黄尾笛鲷类的异刺线虫、黄尾笛鲷类和比目鱼的班尼丹尼亚、寄生在肌肉和心脏中、损害食品利用价值的属于原生动物的爵床、对鲑科鱼类和许多其他海产鱼造成危害的属于节足动物的鱼虱,调查试管试验中的辛酸的效果。另外,在[试验3]、[试验4]和[试验5]中,调查在鱼饲料中添加辛酸后给药对于寄生虫的驱除效果。在[试验3]中,使用红鳍圆鲀调查对于异内毒杆菌的效果,在[试验4]中,使用黄鲷调查对于白点虫的效果,在[试验5]中,使用紫鰤调查对于刺线虫、班尼丹尼亚、血管内吸虫的效果。另外,为了弄清将鱼在添加辛酸的海水中浸渍对于寄生虫是否有效果,在[试验6]中,调查将红鳍圆鲀在添加了辛酸的海水中浸渍时对鱼产生的影响,在[试验7]中,调查将感染了白点虫的红鳍圆鲀在辛酸海水溶液中浸渍时对白点虫的驱除效果,此外,在[试验6]中,针对异内毒杆菌使用红鳍圆鲀、在[试验7]中,针对白点虫使用黄鲷调查在添加辛酸的饲料中添加超过通常饲料中含量以上的维生素C是否有增强效果。在[试验8]中,使用黄鲷针对白点虫调查辛酸的单甘油酯、甘油三酯是否具有与上述游离的辛酸同样的效果。
[试验1]
<方法>
将碳原子数C2、C4、C6-10的脂肪酸以1mM的浓度溶解在海水中,浸渍异内毒杆菌的孵化仔虫和寄生在鳃上的幼虫。浸渍2小时后,测定孵化仔虫的死亡数和幼虫从鳃上脱落的数目,判定其效果。各区中供试验的寄生虫是30个以上。
对于白点虫,将碳原子数C2、C4、C6-10的脂肪酸以0.5mM的浓度溶解在海水中,浸渍白点虫的孵化仔虫。浸渍1小时后,测定死亡数,判定其效果。各区中供试验的寄生虫是200个以上。
各区的试验都是在20℃的条件下进行。
<结果与考察>
在C6-C10脂肪酸的试验中可以看出,异内毒杆菌的幼虫虫体萎缩,从鳃上脱落。在确认有效果的C6-C10中,C8的脱落率最高(图1)。对于仔虫,同样在C6-C10中观察到死亡的个体。特别是C8-C10的死亡率是100%,其中,C8最先出现死亡的个体(图1)。
对于白点虫,在C6-C10中出现死亡的个体。异内毒杆菌也是同样,C8-C10的抗寄生虫效果较高,死亡率的100%,C8最先出现死亡个体(图2)。
以上结果可以表明,C6-C10的中链脂肪酸对寄生虫具有杀虫效果。在这些中链脂肪酸中,C8-C10的效果较高,C8即辛酸的效果最高。另外,对于C12,在溶解度较低、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试验,证实在低浓度下具有同样作用。
[试验2]
<方法>
在海水中添加800ppm辛酸,使之尽可能溶解。在20℃条件下,将由黄鲷的鳃上采集的比巴几那(ビバギナ)幼虫、由紫鰤的鳃上采集的刺线虫幼虫、由黄尾笛鲷的体表上采集的班尼丹尼亚成虫、由红鳍圆鲀的心脏中采集的爵床胞子、由红鳍圆鲀的体且上采集的鱼虱成虫浸渍在上述溶液中,进行观察。另外,作为对照,在海水中设置控制区。各区中的供试验的寄生虫都是30个以上。
<结果与考察>
在添加辛酸的区中,观察到比巴几那(ビバギナ)、刺线虫、班尼丹尼亚明显萎缩。萎缩都达到10分钟左右。对于爵床,在1小时左右观察到胞子的彩色像。对于鱼虱,虽然未观察到萎缩,但大约1小时后发现其游泳能力降低。而在对照物中,没有发现虫体变化。
由试验1和试验2可以看出,辛酸对于扁平形动物、节足动物、原生动物等分类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寄生虫都具有驱除效果,因此其有效性可以推广到所有鱼类寄生虫。另外,由试验1的结果可以看出,辛酸以外的中链脂肪酸同样对于寄生虫具有广泛的驱除效果。
[试验3]
<方法>
试验鱼:使用平均体重约133.6g的红鳍圆鲀。
试验区:分为2个区,即喂食添加辛酸的饲料的辛酸添加区和喂食无添加剂的饲料的对照区。相对于各区的鱼体重,喂食量为1%/天。
试验饲料:添加辛酸的饲料是对于1kg市售的红鳍圆鲀用颗粒饲料喷雾2.5g辛酸而制成的。对照区使用市售的红鳍圆鲀用颗粒饲料。
攻击试验:将未发现异内毒杆菌感染等疾病的鱼12尾(正常鱼)分别放入100升的水槽中,用各试验饲料喂食。7天后向各试验区中追加已感染异内毒杆菌约100个体的鱼6尾(感染鱼),用试验饲料继续喂养73天。此时,感染鱼的异内毒杆菌虫的生长阶段已是成虫。开始混养,经过30天时,由各区中取出正常鱼4尾作样品,测定寄生在鳃上的该寄生虫数目,试验期间的水温是16.5-20.9℃,试验期间换水为20次/天。
比较试验期间各区的死亡状况,并且,为了调查治愈效果和防止感染效果测定并比较各区感染鱼的鳃上的寄生虫数,进行评价。
<结果与考察>
试验结束时感染鱼的存活率是,添加辛酸区66.7%,对照区16.7%,证实了辛酸的效果(图3)。试验结束时存活的添加辛酸区的感染鱼的寄生虫,与对照区相比成虫和幼虫都明显要少(图6)。对于死亡鱼也存在同样的倾向(图5)。试验开始时在感染鱼上寄生约100个体的成虫,到试验结束时,添加辛酸区的存活鱼中减少到27个体。这一结果表明,辛酸对于该寄生虫的成虫具有驱除效果,即对于该寄生虫症具有治疗效果。过氧化氢和福尔马林等药剂对于成虫没有发现驱除效果,不能防止其繁殖。因此,使用过氧化氢等时如果不反复进行处理就不能完全阻断该寄生虫感染,不能治愈。
另一方面,正常鱼的存活率,在添加区中是75%,在对照区中是0%,与上述同样显示出辛酸的效果(图4)。经过30天时,添加区中正常鱼的寄生虫数与对照区相比明显要少,表明其防止感染效果(图7)。试验结束时,在存活鱼和试验期间死亡的鱼上,该寄生虫的数量明显较少(图8和图9)。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鱼食中添加辛酸,鱼经口摄入后对异内毒杆菌感染鱼具有治疗效果和防止感染效果。另外,根据推测,不仅辛酸,而且C6-C12的脂肪酸添加到鱼食中,对于鱼类寄生虫感染都能产生驱除效果。
[试验4]
<方法>
试验鱼:使用平均体重约9.8g的黄鲷进行试验。
试验区:分为2个区,即喂食添加辛酸的饲料的辛酸添加区和喂食无添加剂的饲料的对照区。相对于各区的鱼体重,喂食量为3%/天。
试验饲料:添加辛酸的饲料是对于1kg市售的黄鲷用颗粒饲料喷雾5g辛酸而制成的。对照区使用市售的黄鲷用颗粒饲料。
攻击试验:将未发现白点虫感染等疾病的鱼30尾分别放入100升的水槽中,用各试验饲料喂食。5天后向各水槽中放入2000个体的白点虫孵化仔虫,在1小时止水的状态下使之感染。用试验饲料继续喂养15天。试验期间的水温是22.5-23.2℃,试验期间换水为20次/天。
攻击开始3天后由各区中取出5尾鱼作为检验样品,比较寄生在其鳃和体表上的寄生虫数并比较试验期间各区的鱼死亡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与考察>
在攻击后经过3天时的样品鱼中,辛酸添加区完全没有发现寄生虫,而对照区中发现了寄生虫(图10)。随后,对照区中经过7天开始出现死亡,经过8天全部死光(图11)。这些死亡个体上的寄生虫,在鳃上是约800个,在体表上每1cm2约为20个,寄生虫明显增多。与此相对,添加辛酸的区没有发现死亡个体,试验结束时也没有发现寄生虫。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鱼食中添加辛酸,鱼经口摄入后可以阻止白点虫的感染和增殖。
[试验5]
<方法>
试验鱼:使用平均体重约117g的紫鰤进行试验。
试验区:分为2个区,即喂食添加辛酸的饲料的辛酸添加区和喂食无添加剂的饲料的对照区。相对于各区的鱼体重,喂食量为3%/天。
试验饲料:添加辛酸的饲料是对于1kg市售的紫鰤用颗粒饲料喷雾8g辛酸而制成的。对照区使用市售的紫鰤用颗粒饲料。
试验:试验是在现场海面上使用10×10×9m的网箱进行。将15000尾鱼用市售的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成份的寄生虫驱除剂进行处理,然后放入各网箱中。此时,调查各区试验鱼20尾,确认寄生在鳃上的异刺线虫和寄生在体表上的班尼丹尼亚已被驱除。同时,通过观察鳃的血管内有无虫卵,调查血管内吸虫的寄生情况。用试验饲料喂食9天。试验期间的水温是18.5-20.0℃。
喂食9天后,从各区取20尾鱼作为样品,测定其鳃上的异刺线虫、体表上的班尼丹尼亚寄生数以及鳃叶内有血管内吸虫卵数,通过比较进行评价。
<结果与考察>
药浴处理刚结束后,2个区中都未发现异刺线虫和班尼丹尼亚的寄生。喂养结束时,辛酸添加区中的样品鱼的异刺线虫寄生数比对照区明显要少,证实确有效果(图12)。与此相对,2个区之间未发现班尼丹尼亚寄生数的差别(图13)。另外,在2个区中试验开始时观察到血管内吸虫卵,证实在鱼体内寄生。试验结束时,在对照区的样品鱼中观察到血管内吸虫卵,而在辛酸添加区中完全没有观察到该卵,表明辛酸对于虫体具有驱除效果(图14)。
由试验3、4和5的结果表明,将辛酸添加到鱼食中,鱼经口摄入后,对于寄生虫感染具有明显的治愈效果和防止感染效果。对于红鳍圆鲀、黄鲷和紫鰤等分类上存在很大差异的鱼种都观察到上述效果,因此可以认为对所有鱼类都可以发挥上述效果。在人体中,中链脂肪酸在给药后迅速吸收,被用来作为能源。现已知道,在其被利用之前的过程中出现在血液中。据推测,在鱼类中也是同样,给药后迅速吸收,在被用来作为能源的过程中出现在血中。根据报知,在自然条件下试验中确认有效果的异内毒杆菌、白点虫、异刺线虫是以宿主的血液作为营养源。血管内吸虫寄生在宿主的血管内,因而经常与宿主的血液接触。与此相对,未发现效果的班尼丹尼亚是寄生在体表上,其营养源是粘液。因此可以认为,在自然条件下试验中,中链脂肪酸给药后出现在血液中,寄生虫摄取宿主血液或与血液接触后,中链脂肪酸发挥其抗寄生虫作用。
[试验6]
<方法>
试验鱼:使用平均体重约50.0g的紫鰤进行试验。
试验区:分为3个区,即喂食添加辛酸的饲料的辛酸添加区、在辛酸添加饲料中增加维生素C的辛酸添加维生素C增强区、以及喂食无添加剂饲料的对照区。相对于各区的鱼体重,喂食量为2%/天。
试验饲料:添加辛酸的饲料是对于1kg市售的紫鰤用颗粒饲料喷雾5g辛酸而制成的。辛酸添加维生素C增强饲料是对1kg上述辛酸添加饲料喷雾用水溶解的维生素C200mg制成的。对照区是使用市售的紫鰤用颗粒饲料。
攻击试验:将未发现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鱼5尾分别放入100升的水槽中。用各试验饲料喂食,7天后将750个体异内毒杆菌孵化仔虫放入各水槽中,在1小时止水状态下使之感染。感染是在1天中相同条件下进行5次。从最初感染开始用试验饲料继续喂养15天。试验期间水温是25±1℃,试验期间的换水是20次/天。
从最初的攻击开始15天后,将各区中全部试验鱼作为样品,比较寄生在鱼鳃上的寄生虫数以及试验期间各区的死亡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与考察>
辛酸添加区的寄生虫数比对照区明显要少,再现了辛酸添加效果(图15)。另外,辛酸添加维生素C增强区的该寄生虫,与确认有效果的辛酸添加区相比进一步减少。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向饲料中添加辛酸并同时添加超过通常饲料中含的维生素C,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寄生虫的防除效果。
[试验7]
<方法>
试验鱼:使用平均体重约15.8g的黄鲷进行试验。
试验区:分为3个区,即喂食添加辛酸的饲料的辛酸添加区、在辛酸添加饲料中增加维生素C的辛酸添加维生素C增强区、以及喂食无添加剂饲料的对照区。相对于各区的鱼体重,喂食量为3%/天。
试验饲料:添加辛酸的饲料是对于1kg市售的黄鲷用颗粒饲料喷雾2.5g辛酸而制成的。辛酸添加维生素C增强饲料是对1kg上述辛酸添加饲料喷雾用水溶解的维生素C200mg制成的。对照区是使用市售的黄鲷用颗粒饲料。
攻击试验:将未发现白点虫感染等疾病的鱼30尾分别放入100升的水槽中,用各试验饲料喂食。5天后在各水槽中放入2000个体的白点虫孵化仔虫,在1小时止水的状态下使之感染。
用试验饲料继续喂养60天。试验期间水温是24±1℃。试验期间的换水是20次/天。
攻击开始18、31天后,由各区中取5尾鱼作样品,比较寄生在其鳃上的寄生虫数以及试验期间各区的死亡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与考察>
攻击后经过18、31天的样品鱼中,辛酸添加区的寄生虫比对照区明显要少,再现了辛酸添加的效果(图16)。辛酸添加区的存活率与对照区同样全部死亡,但死亡的时间推迟,证实了添加效果(图17)。另外,辛酸添加维生素C增强区经过18、31天的寄生虫与辛酸添加区相同,但试验结束时未发现死亡,在存活的鱼的鳃和体表上未发现寄生虫。另外,在水槽内也没有发现寄生虫,可以认为在辛酸添加维生素C增强区中鱼的寄生虫症已被治愈。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饲料中添加辛酸并添加通常饲料中含量以上的维生素C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该寄生虫的防虫效果。在鱼中对维生素C的免疫赋活作用进行了研究,确认了这一效果。因此,在鱼饵中同时添加辛酸和具有免疫赋活作用的物质,可以进一步提高辛酸的抗寄生虫活性效果。另外,对于细菌和病毒,上述两者并用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试验8]
<方法>
试验鱼:使用平均体重约15.8g的黄鲷进行试验。
试验区:分为4个区,即喂食添加辛酸的饲料的辛酸添加区、喂食添加辛酸的单甘油酯的饲料的单甘油酯添加区、喂食添加辛酸的甘油三酯的饲料的甘油三酯添加区、以及喂食无添加剂饲料的对照区。相对于各区的鱼体重,喂食量为3%/天。
试验饲料:添加辛酸的饲料是对于1kg市售的黄鲷用颗粒饲料喷雾2.5g(相对于鱼饵重量、17.5mM)的辛酸而制成的。辛酸的单甘油酯和甘油三酯是在辛酸残基中与辛酸饲料同样添加达到17.5mM。即,相对于1kg市售的黄鲷用颗粒饲料,喷雾3.8g单甘油酯、2.7g甘油三酯、制成饲料。对照区是使用市售的黄鲷用颗粒饲料。
攻击试验:将未发现白点虫感染等疾病的鱼10尾分别放入100升的水槽中,用各试验饲料喂食。5天后在各水槽中放入2000个体的白点虫孵化仔虫,在1小时止水的状态下使之感染。用试验饲料继续喂养31天。试验期间水温是24±1℃,试验期间的换水是20次/天。
攻击开始18、31天后,由各区中取5尾鱼作样品,比较寄生在其鳃上的寄生虫数,进行评价。
<结果与考察>
攻击后经过18、31天时,辛酸添加区的样品鱼中的寄生虫比对照区明显要少,再现了辛酸添加的效果(图18)。另外,添加单甘油酯、甘油三酯的区的鱼中的寄生虫比对照区明显要少,同样显示出该效果。
我们发现,在试管试验中辛酸的甘油三酯对白点虫没有显示出抗寄生虫活性,另外,与辛酸相比单甘油酯的抗寄生虫活性较低,但有效果。在人体中,中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在肠道中通过脂肪酶的作用而转变成游离脂肪酸,经由门脉送到肝脏。在这一过程中,血液中出现该脂肪酸。据推测,在鱼类中如果是同样的消化过程,中链的甘油三酯在鱼体内将转变成游离脂肪酸,发挥抗寄生虫活性,这是毫不奇怪的。
由以上结果和现象可以认为,中链脂肪酸的单甘油酯和甘油三酯在鱼体内接受代谢,从而对寄生虫、下述的细菌、病毒发挥效果。
[试验9]
<方法>
将130g的红鳍圆鲀放入添加了100ppm、200ppm、400ppm辛酸的2升海水中浸渍,进行观察。
<结果与考察>
在100ppm中,经过60分钟鱼的游动有些不活泼,但未发现有其他异常。再次返回海水中也未发现异常。在200ppm区中,经过30分钟鱼游动明显不活泼,经过60分钟时变成横卧状态。再次返回海水中时,经过30分钟回复到通常的状态。在400ppm区中,3分钟后变成横卧状态,经过9分钟时濒临死亡。在这种状态下返回海水中,经过60分钟回复到通常的状态。对回到海水中的这些鱼观察7天,未发现异常。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可以根据鱼种的不同调整为适当的浓度,对鱼进行浸渍。
[试验10]
<方法>
将已寄生白点虫的300g的红鳍圆鲀放入含有200ppm辛酸的海水中浸渍2分钟,然后返回海水中。返回海水中3小时后观察白点虫的寄生状况和虫体。
<结果与考察>
寄生在体表上的虫体是每2平方厘米261个体,具有运动性、很有活力的虫体是9个体。寄生在鳃上的虫体是每1鳃弓356个体,具有运动性并有活力的虫体是193个体。在处理之前检查的红鳍圆鲀的虫体是每2平方厘米193个体,每1鳃弓624个体,所有的个体都具有运动性。以上结果表明,将鱼浸渍对于寄生的寄生虫具有杀虫效果。
实施例2
<目的>
中链脂肪酸的抗菌活性是人们已经知道的,但对于鱼病细菌的作用还没有报导。在本实施例中,在试验8中,调查在试管中已癸酸为中心的脂肪酸对鱼病细菌的抗菌活性。在试验9中,调查将癸酸添加到星鲽的饵料中给药有无治愈细菌症和防止感染的效果。
[试验11]
<方法>
采用比浊法进行。将C2-C10的脂肪酸溶解在2mlBHI液体培养基中,浓度达到500ppm。在调整后的各培养基中接种引起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有代表性的细菌(弧菌、爱德华氏菌、肠球菌)1×105,在23℃下培养13小时。培养后测定600nm的浊度,以该浊度作为细菌的增殖量。试验进行2次。结果示于图19(弧菌)、图20(爱德华氏菌)、图21(肠球菌)中。
<结果与考察>
对于C6-C10脂肪酸,明确地发现对于弧菌和爱德华氏菌的抗菌活性。另外,在C9和C10脂肪酸中,对于肠球菌也发现了抗菌活性。
由这一结果可以看出,C6-C10的脂肪酸对鱼病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C9和C10对许多鱼病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另外,对于C12,除了溶解度较低外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同样有活性。
[试验12]
<方法>
使用平均体重约60g的星鲽作为试验鱼。将270尾星鲽放入4×4×2.5m的海上网箱中,喂养100天。试验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即,将是所产生的细菌症的抗菌素的土霉素(OTC)混合到饲料中,按0.5g 10%药剂/kg鱼体重/天的量投药6天的方法,以及将含有0.5%癸酸的饲料连续投药的方法。比较死鱼数量和鱼的状态。每天早晚各投药一次。试验中水温是14-17℃。结果示于图22中。
<结果与考察>
喂食开始20天发生弧菌症和滑走细菌症,出现死亡鱼。喂食开始22-27天的6天间进行OTC给药。此后,死亡数量减少,但没有发现弧菌症治愈,死亡仍在继续。从试验开始的61天起,由弧菌症和滑走细菌症引起的死亡再次增加。从喂食开始第64天起,喂食添加癸酸的饲料。此后,死亡数明显减少。在喂食开始72天以后,完全没有发现死亡。另外,没有观察到由弧菌症和滑走细菌症引起的有体表疵点和出血症状的个体,这种良好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喂养结束。
以上结果证实,将癸酸添加到饵料中,鱼经口摄入后对鱼类细菌症具有治愈效果和防止感染效果。另外,不仅癸酸,C6-C12的脂肪酸添加到饵料中,对鱼类细菌感染症预计都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这一效果是支持自然条件下试验中对寄生虫的效果的结果,据认为,给药的中链脂肪酸出现在血液中,鱼病细菌与该血液接触而受到对其不利的影响。考虑以上的机制,对于所有鱼类只要是在试管试验中确认有效的细菌症,在自然条件下给药都能获得相应的效果。
实施例3
<目的>
中链脂肪酸的抗病毒活性是人们已经知道的,但对鱼类病毒经口给药的报告还不曾有过。在本实施例中,我们以在病毒性疾病中危害最大的红鳍圆鲀口白症作为研究对象。该病症处1981年报导以来,每年都有发病的报告,其危害甚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疫的治疗方法。本实施例中探讨在红鳍圆鲀的饵料中添加C6-C12脂肪酸给鱼用药后有无防止口白症发病的效果。
[试验13]
<方法>
试验鱼:使用平均体重约27.7g的红鳍圆鲀。
试验区:分为2个区,即喂食添加脂肪酸的饲料的脂肪酸添加饲料区和喂食无添加剂饲料的对照区。相对于各区的鱼体重,喂食量为2%/天。
试验饲料:脂肪酸添加饲料是对于市售的红鳍圆鲀用颗粒饲料1kg,喷雾将10g的C6、C8、C10和C12等量混合而成的脂肪酸制成,对照区使用市售的红鳍圆鲀用颗粒饲料。
攻击试验:将未发现感染口白症等疾病的鱼20尾分别放在100升的水中槽中,用各试验饲料喂食。14天后,将由原液稀释成10-8的病毒液给所有鱼接种。摄取量是每1尾50μl,接种到肌肉上。开始攻击后喂食16天,比较各区的死亡状况。试验期间的水温是25±1℃,换水为20次/天。
<结果与考察>
如图23所示,试验结束时,脂肪酸添加饲料区的存活率是60%,对照区的存活率是25%,表明将脂肪酸经口给药可防止口白症发病。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将C6-C12的脂肪酸添加到饵料中,对鱼类的病毒症预期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效果。另外,该效果是支持自然条件下对于寄生虫和细菌的效果的结果,据认为,给药的中链脂肪酸出现在血液中,病毒与该血液接触而产生对其不利的影响。考虑上述机制,对于所有鱼类,只要是在试管中确认有效的病毒症,在自然条件下给药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产业上的应用
本发明可以提供对于鱼类寄生虫症、细菌感染症和病毒感染症等鱼病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以及含有对于鱼病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鱼饲料。
例如,将天然生理活性物质作为饵料成份,或者用其制成具有抗寄生虫作用、抗细菌作用和/或抗病毒作用的药浴液,喂养鱼类时,不会发生因鱼病而引起的死亡。

Claims (4)

1.含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的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鱼类寄生虫症的饲料中的用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是由选自碳原子数6-12的游离脂肪酸、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残基的盐、酯和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原子数6-12的脂肪酸是由选自癸酸、辛酸以及壬酸中的至少一种的酸、其盐、酯或酰胺构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还含有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
CNB998099643A 1998-08-25 1999-08-18 对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1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920298 1998-08-25
JP239202/1998 1998-08-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3763A CN1313763A (zh) 2001-09-19
CN1135105C true CN1135105C (zh) 2004-01-21

Family

ID=1704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99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105C (zh) 1998-08-25 1999-08-18 对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EP (1) EP1123701B1 (zh)
JP (1) JP3480566B2 (zh)
KR (1) KR100632881B1 (zh)
CN (1) CN1135105C (zh)
AT (1) ATE308983T1 (zh)
AU (1) AU770826B2 (zh)
CA (1) CA2340133A1 (zh)
DE (1) DE69928276D1 (zh)
ES (1) ES2249908T3 (zh)
IL (1) IL141614A0 (zh)
NO (1) NO20010892L (zh)
NZ (1) NZ510589A (zh)
TW (1) TW529916B (zh)
WO (1) WO20000105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0101A (ja) * 2004-02-27 2005-10-06 Nippon Suisan Kaisha Ltd ウナギ用飼料
JP4834298B2 (ja) * 2004-10-12 2011-12-14 株式会社マリネックス 魚類飼料および魚類の飼育方法
CN1299684C (zh) * 2004-12-30 2007-02-14 吴江市鱼病防治中心 水产动物抗菌药及其制备方法
FR2899434B1 (fr) * 2006-04-07 2010-09-10 Cid Lines Nv Composition anti-parasites et/ou desinfectante et/ou insecticide et/ou insectifuge et/ou detergente
WO2009022424A1 (ja) * 2007-08-16 2009-02-19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ochi University 魚類の病原性細菌類の駆除剤及びその駆除方法
JP5758602B2 (ja) * 2010-09-22 2015-08-05 愛媛県 ホスホマイシンを有効成分とする魚類のエドワジエラ症治療剤
CN104041669B (zh) * 2014-05-23 2017-06-23 广州英赛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癸酸锌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WO2016129100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油化産業株式会社 動物腸内有用菌増加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家畜腸内環境改善方法
GB201611365D0 (en) 2016-06-30 2016-08-17 Devenish Nutrition Ltd A composition for use in treating rotavirus infection
BE1027041B1 (nl) * 2019-02-08 2020-09-08 Nutrition Sciences Nv Samenstelling voor gebruik bij de behandeling van piscirickettsiose
BE1027390B1 (nl) * 2019-06-21 2021-02-02 Nutrition Sciences Nv Mfca-samenstelling voor gebruik in de aquacultuur van schaaldieren
CN111500539A (zh) * 2020-03-31 2020-08-07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低温等离子与抗坏血酸联用的应用
EP3944770A1 (fr) * 2020-07-28 2022-02-02 Mixscience Composition antiparasitaire et ses utilisations
BE1029185B1 (nl) 2021-03-10 2022-10-10 Nutrition Sciences Nv Pelargonzuur voor gebruik tegen virale infect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8257A (en) * 1986-04-21 1993-05-04 Kabara Jon J Topical antimicrobial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JP2831835B2 (ja) * 1990-10-23 1998-12-02 花王株式会社 養魚用飼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5300399A (en) 2000-03-14
DE69928276D1 (de) 2005-12-15
TW529916B (en) 2003-05-01
KR100632881B1 (ko) 2006-10-16
ATE308983T1 (de) 2005-11-15
NO20010892D0 (no) 2001-02-22
EP1123701B1 (en) 2005-11-09
NZ510589A (en) 2003-12-19
KR20010072922A (ko) 2001-07-31
ES2249908T3 (es) 2006-04-01
NO20010892L (no) 2001-04-04
CN1313763A (zh) 2001-09-19
EP1123701A4 (en) 2003-07-16
WO2000010558A1 (fr) 2000-03-02
IL141614A0 (en) 2002-03-10
JP3480566B2 (ja) 2003-12-22
EP1123701A1 (en) 2001-08-16
AU770826B2 (en) 2004-03-04
CA2340133A1 (en) 2000-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05C (zh) 对寄生虫症有效的天然生理活性物质及含有该物质的鱼饲料
US11266168B2 (en) Probiotic bacteria for fish
CN103037866B (zh) 鱼类的寄生虫驱除剂以及驱除方法
EP1765317B1 (en)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shellfish health, immunity and growth
DK181323B1 (e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robiotic bacteria for increasing weight of fish and isolated strains of psychrobacter and pseudomonas
CN1974775A (zh) 含有草鱼干扰素基因的重组质粒、工程菌及其应用
CN1198606C (zh) 苯甲酰脲衍生物、其可注射制备物及制备方法及其它们的用途
CN1030527A (zh) 抗球虫组合物
CN1227977C (zh) 用于防治寄生虫的n-苯基-n&#39;-苯甲酰基脲衍生物和柄蛋白化合物的组合物
Sweetman et al. Improving growth performance and health status of aquaculture stocks in Europe through the use of Bio-Mos®.
Shoemaker Concurrent infections (parasitism).
JP2000281568A (ja) 寄生虫症予防治療剤
Hossain et al. Effect of intestinal autochthonous Enterococcus faecali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gut morphology of Malaysian mahseer (Tor tambroides) and protection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
CN114711347B (zh) 提高海水养殖鱼类抗病能力的组合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812002A (zh) 一种用于观赏鱼细菌、病毒、寄生虫综合治疗的药品
Cheng et a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growth, feed intake and antithrombin activity of 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
Md Sale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Marine Bacillus subtilis HS1 Probiotic, Chitosan Prebiotic and Two Marine Synbiotics Mixtures on the Growth and Oxidative Stress of the European Sea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Larvae
EP4037698B1 (en) A probio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robiotic bacteria for use in a method of treating and/or preventing a parasitic infection in a teleost
Klingklib et al. Epizootiology, pathogenicity and haemato-immunology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serotype Ib infection in climbing perch (Anabas testudineus).
Liao et al. The use of chemicals in aquaculture in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NO20191193A1 (en) Method for treating and/or preventing a parasitic infection in a teleost
Bhandari et al. White Spot (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in Rainbow Trout and its Treatment Trial by Different Therapeutic Agent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Sumon et al.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