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7789A -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7789A
CN113507789A CN202110946642.0A CN202110946642A CN113507789A CN 113507789 A CN113507789 A CN 113507789A CN 202110946642 A CN202110946642 A CN 202110946642A CN 113507789 A CN113507789 A CN 113507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trol panel
rigid
push rod
hydraulic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66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7789B (zh
Inventor
陈子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e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e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e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e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66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7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7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7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1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包括:液压机构、成型机构、缓冲机构和控制面板。其中,成型机构,其为一箱体,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缓冲机构,其设置在成型机构内部;控制面板,其设置在成型机构的外侧壁处并分别与所述液压推杆、压力检测器以及视觉检测器相连。本发明通过在设备中设置缓冲机构能够有效避免贴合线路板的过程中柔性线路板与刚性线路板贴合速度过快导致线路板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本发明通过使用控制面板根据线路板的预贴合状况针对性调节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能够进一步避免线路板损坏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所述设备针对线路板的贴合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硬结合线路板制造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线路 板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FPC与PCB的诞生与发展,催生了软硬结合板这一新产品,因此软硬结合板, 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软硬结合板生产工序繁多,生 产难度大,良品率较低,所投物料、人力较多,尤其压制工序,其涉及到产品所 使用的材料、压制治具压制辅材料以及工艺参数,因此压制工序是软硬结合是否 成功的关键制程。
现有技术中,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在压合时线路板直接与压块进行碰撞, 使得多层线路板在压合时发生错位,进而导致定位不精确,影响后期校验。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 在保证不损坏线路板的情况下进行精准贴合导致的贴合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依次将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放置在置物板上并分别将柔性线 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穿过置物板上的定位杆;
步骤s2,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启动,液压推杆下降并带动其端部的压板 下降以使压板下端的压合块对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进行预贴合,预贴合 完成后,控制面 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的偏移量,若偏 移量不符合标准,控制面板根据该偏移量对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进行调节
步骤s3,当控制面板判定对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预贴合符合标 准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以调节后的下降速度下降以使所述压合块对所 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进行贴合,贴合完成后,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 并控制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的贴合度,若贴合度不符合 标准,控制面板根据该贴合度对压合块的预设贴合压力进行调节;控制面板通过 所述压合块底端设置的压力检测器检测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施加 的压力;
步骤s4,当所述控制面板判定预设贴合压力符合标准时,控制面板判定对 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完成;
在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启动以使液压推杆带 动所述压合块以预设下降速度Va向下移动时,若压合块与所述柔性线路板或刚 性线路板贴合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压力检测器检测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或刚性 线路板施加的压力F,当F达到预设预贴合压力Ft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 推杆停止运行,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所述视觉检测器采集柔性线路 板和刚性线路板的图像信息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是否存在偏移 量,若存在偏移量,控制面板将偏移量记为D并根据D判定是否需对所述液压推 杆的下降速度进行调节;所述控制面板中设有第一预设偏移量D1、第二预设偏 移量D2、第三预设偏移量D3、第一预设下压速度调节系数α1以及第二预设下 压速度调节系数α2,其中,D1<D2<D3,0<α2<α1<1;
当D≤D1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符合标 准;
当D1<D≤D2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 符合标准并使用α1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
当D2<D≤D3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 符合标准并使用α2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
当D>D2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 标准且无法通过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降低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 路板之间的贴合偏移量,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问题并发出警报;
当所述控制面板使用αi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设 定i=1,2,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记为Va’,设定Va’=Va×αi。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大调节次数Nmax;
当所述控制面板完成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单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 其针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调节次数N记为1,当所述控制面板完成对所述液 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第k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其针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调 节次数N记为k,设定k=1,2,3,...,n;当所述控制面板完成对所述液压推 杆的下降速度的多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N与Nmax进行比对,若N≤Nmax,控 制面板继续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并根据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 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若N>Nmax,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故障、停止对柔性 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预贴合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小下降速度Vamin;当所述控制面 板判定需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调节为Va’且控制面板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 调节次数N≤Nmax时,控制面板根据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将Va’与Vamin 进行比对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若Va’≤Vamin,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故障、停止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 路板的预贴合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若Va’>Vamin,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以Va’速度下降调节为以使所 述压合块以使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
进一步地,当所述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符合标准时, 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以调节后的下降速度移动以贴合柔性线路板和刚性 线路板,在贴合过程中,控制面板控制所述压力检测器实时检测所述压合块对所 述置物板施加的压力F,当F达到控制面板内预设的贴合压力F0时,控制面板 判定该次贴合完成、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所述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 刚性线路板的图像信息,控制面板根据图像信息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 贴合度Q并根据Q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是否符合标准;所述控 制面板中设有第一预设贴合度Q1、第二预设贴合度Q2、第三预设贴合度Q3、第 一预设压力调节系数β1以及第二预设压力调节系数β2,其中Q1<Q2<Q3,1< β1<β2<2;
当Q≤Q1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 标准并使用β2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贴合压力F0进行调节;
当Q1<Q≤Q2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 符合标准并使用β1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贴合压力F0进行调节;
当Q2<Q≤Q3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度符 合标准;
当Q>Q3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 标准且无法通过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压力F0降低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 之间的贴合度,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问题并发出警报;
当所述控制面板使用βi对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压力F0进行调节时,设 定i=1,2,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记为F0’,设定F0’=F0×αi。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大压力Fmax;当所述控制面板根 据调节后的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 障时,控制面板将调节后的压合块与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接触并产生压力记 为F0’并将F0’与Fmax进行对比:
若F0’≤Fmax,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度符合标准;
若F0’>Fmax,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会发生损坏并在设 备工作完成后检查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完整度。
进一步地,当设备预贴合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时,当所述压合块与 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接触并产生压力时,控制面板记录压合块此时的位置并 控制所述压力检测器实时检测压合块收到的压力,当压合块从记录的位置下降的 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控制面板记录此时压力检测器测得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 作为预贴合压力值Ft。
进一步地,当所述控制面板根据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 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时,控制面板将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 的压力F0’与预贴合压力值Ft进行对比:
若F0’≥Ft,控制面板判定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 符合标准;
若F0’<Ft,控制面板判定不能实现贴合、停止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 性线路板施加压力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进一步地,若控制面板判定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大 于所述预设最大压力Fmax且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Q仍小于等 于所述第三预设贴合度Q3,控制面板判定需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Va进行 进一步调节或更换部件,控制面板根据判定的结果发出对应的警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设备中设置缓冲机 构,能够有效避免贴合线路板的过程中柔性线路板与刚性线路板贴合速度过快导 致线路板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本发明通过使用控制面板根据线路板的预贴合 状况针对性调节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能够进一步避免线路板损坏的情况发生, 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所述设备针对线路板的贴合效率。
进一步地,当F达到预设预贴合压力Ft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停 止运行,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所述视觉检测器采集柔性线路板和刚 性线路板的图像信息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是否存在偏移量,若存 在偏移量,控制面板将偏移量记为D并根据D判定是否需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 速度进行调节,本发明通过在预贴合线路板后实时检测量线路板之间的偏移量, 能够有效避免后续正式贴合线路板时,两线路板之间存在位置偏差导致贴合后的 线路板不符合标准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设备针 对线路板的贴合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大调节次数Nmax,当所述控制面 板完成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多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N与Nmax进行比 对,若N≤Nmax,控制面板继续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并根据调节后的液 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若N>Nmax,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 故障、停止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预贴合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本发明通 过预设最大调节次数Nmax,能够有效节约本发明所述设备贴合线路板所需的时 间,在保证了设备针对线路板贴合精准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设备 针对线路板的贴合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小下降速度Vamin;当所述控制面 板判定需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调节为Va’且控制面板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 调节次数N≤Nmax时,控制面板根据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将Va’与Vamin 进行比对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本发明通过预设最小下降速度Vamin,能够 有效避免因下降速度过慢导致正式贴合线路板时,两线路板之间存在贴合差导致 贴合后的线路板不符合标准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设 备针对线路板的贴合效率。
进一步地,当F达到控制面板内预设的贴合压力F0时,控制面板判定该次 贴合完成、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所述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 板的图像信息,控制面板根据图像信息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Q 并根据Q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是否符合标准,本发明通过在预 贴合线路板后实时检测量线路板之间的贴合度,能够有效避免正式贴合线路板时, 两线路板之间存在贴合差导致贴合后的线路板不符合标准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发 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设备针对线路板的贴合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大压力Fmax,当所述控制面板根 据调节后的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 障时,控制面板根据调节后的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记为 F0’并将F0’与Fmax进行对比:若F0’≤Fmax,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 性线路板贴合度符合标准,若F0’>Fmax,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会发生损 坏,需设备工作完成后检查完整度,本发明设有预设最大压力Fmax,能够有效 避免因压力过大造成线路板损坏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贴合效 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还设有预贴合压力Ft;当所述控制面板根据压合 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时,控制面板根 据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记为F0’并将F0’与Ft进行对 比:若F0’≥Ft,控制面板判定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 符合标准;若F0’<Ft,控制面板判定不能实现贴合、停止压合块对柔性线路 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压力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本发明设有预贴合压力Ft,能 够有效避免因压力不够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度不符合标准,造成正式贴 合线路板时,两线路板之间存在贴合差导致贴合后的线路板不符合标准或无法使 用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质量。
本发明设置缓冲机构可以避免压合块直接与线路板之间硬性撞击造成线路 板损坏,同时还可以提高压合块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发明设有所述定位孔、定位杆、限位孔和限位杆可以避免在对 线路板压合时发生错位进而导致定位不精确影响后期校验,以此来提高加工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的设置可以防止弹簧受力发生扭曲形变使置物板发生 倾斜,导致两线路板之间存在位置偏差使贴合后的线路板不符合标准或无法使用 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设备针对线路板的贴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使用本发明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发明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的设备中压板和压合块的 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 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 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 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 “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 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 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所 述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的实际工作过程为:
步骤s1,依次将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放置在置物板上并分别将柔性线 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穿过置物板上的定位杆;
步骤s2,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启动,液压推杆下降并带动其端部的压板 下降以使压板下端的压合块对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进行预贴合,预贴合 完成后,控制面 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的偏移量,若偏 移量不符合标准,控制面板根据该偏移量对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进行调节
步骤s3,当控制面板判定对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预贴合符合标 准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以调节后的下降速度下降以使所述压合块对所 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进行贴合,贴合完成后,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 并控制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的贴合度,若贴合度不符合 标准,控制面板根据该贴合度对压合块的预设贴合压力进行调节;控制面板通过 所述压合块底端设置的压力检测器检测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施加 的压力;
步骤s4,当所述控制面板判定预设贴合压力符合标准时,控制面板判定对 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完成。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其分为本发明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的结构 示意图,为图2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述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包括:
液压机构,用以在设备运行时与成型机构配合以贴合柔性线路板与刚性线路 板,液压机构包括底座1、多根设置在底座上的安装架6、设置在安装架6顶端 的顶板、设置在顶板上的液压推杆7以及设置在液压推杆7端部的压板8;其中, 所述压板8底部设有压合块9;
成型机构2,其为一箱体,成型机构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用以与所 述压合块9配合以贴合柔性线路板与刚性线路板;所述成型机构上表面设有用以 装载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置物板4;在所述置物板4上表面还设有多根定位 杆501,各定位杆501均贯穿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
控制面板10,其设置在所述成型机构2的外侧壁处,用以在设备贴合柔性 线路板与刚性线路板时根据贴合后的柔性线路板与刚性线路板的实际情况调节 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以及对柔性线路板与刚性线路板施加的贴合压力;
当所述设备对线路板进行贴合时,控制面板10控制液压推杆7启动以使液
请参考图4所示,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包括:缓冲弹簧301、安装 座302、转筒303、移动座304、复位弹簧305、滑槽11、滑条12、限位杆13,其 中,各限位杆13均设置在所述置物板下表面且各置物板4均依次贯穿所述成型机 构2和所述底座1,在各限位杆13位于模具2内部的部分均套设有缓冲弹簧301, 用以对置物板4进行缓冲;各所述安装座302分别设置在所述置物板4下表面,安 装座302两个一组,对于一组安装座302,该组内的两个安装座302对向设置且单 个安装座302靠近另一安装座302的一侧为倾斜面且在倾斜面上分别设有转筒303; 各所述移动座302均设置在所述模具2底面的上表面且能够在模具2底面的上表面 移动,移动座302的数量与所述安装座302相同且移动座302两个一组,对于一组 移动座305,该组内的两个移动座304对向设置且单个移动座302远离另一安装座 302的一侧为倾斜面,用以与对应的所述转筒303配合,在一组内的两个移动座 30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05,所述滑槽11均开设在所述模具2底部,各所述移动座 底部均设有滑条12,各滑条均位于所述滑槽11内,用以与滑槽11配合约束各移动 座的移动轨迹。
当所述设备对线路板进行贴合时,当压合块9与置物板4顶部的线路板后便 会向下压动线路板,置物板4随之下移,设置于缓冲机构内部的各缓冲弹簧301 受力开始发生形变,各安装座302随之下移,设置在单个安装座靠近另一安装座 的一侧为倾斜面且在倾斜面上的转筒303开始挤压各移动座304,移动座304被 转筒303挤压开始移动,一组移动座304之间的复位弹簧305开始收缩并产生相 反的作用力,当压制结束后压合块9上升,缓冲弹簧301不再受力开始回弹,缓 冲弹簧301将置物板4顶回原位,安装座302回位,复位弹簧305同时开始回弹,, 设在各移动座底304部滑条12开始带着各移动座304在滑槽11内部移动直至回 位。
请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的压合块立体结构示意 图,包括:压板8、压合块9、定位孔502、限位孔503、隔离膜504、压力监测 器14和视觉检测器15,其中,所述压板8底部设有压合块9,在压合块9底面 设有隔离膜504,在压合块9上还开设有多个定位孔502;在所述压板8边缘分 别开设有多个限位孔503,各限位孔503分别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架6上,用 以通过安装6架约束压块8的运动轨迹;在所述压合块9上还开设有压力检测器 14和视觉检测器15,用以判断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实际状况;在所述压合块 上还设有压力检测器,用以检测压合块对所述置物板施加的压力;在所述压合块 上还设有视觉检测器,用以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
具体而言,当完成压合块9与所述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贴合时,控制面 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所述视觉检测器15采集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 图像信息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是否存在偏移量,若存在偏移量, 控制面板10将偏移量记为D并根据D判定是否需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进 行调节;所述控制面板10中设有第一预设偏移量D1、第二预设偏移量D2、第三 预设偏移量D3、第一预设下压速度调节系数α1以及第二预设下压速度调节系数 α2,其中,D1<D2<D3,0<α2<α1<1;
当D≤D1时,所述控制面板10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符 合标准;
当D1<D≤D2时,所述控制面板10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 合不符合标准并使用α1对所述液压推杆7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
当D2<D≤D3时,所述控制面板10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 合不符合标准并使用α2对所述液压推杆7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
当D>D2时,所述控制面板10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 符合标准且无法通过调节所述液压推杆7的预设下降速度Va降低柔性线路板和 刚性线路板之间的贴合偏移量,控制面板10判定设备存在问题并发出警报;
当所述控制面板使用αi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设 定i=1,2,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记为Va’,设定Va’=Va×αi。
本发明通过在预贴合线路板后实时检测量线路板之间的偏移量,能够有效避 免后续正式贴合线路板时,两线路板之间存在位置偏差导致贴合后的线路板不符 合标准或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设备针对线路板的 铁和效率。
具体而言,当所述控制面板完成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单次调节时, 控制面板将其针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调节次数N记为1,当所述控制面板完 成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第k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其针对液压推杆的下 降速度的调节次数N记为k,设定k=1,2,3,...,n;当所述控制面板完成对 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多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N与Nmax进行比对,若N ≤Nmax,控制面板继续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并根据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 下降速度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若N>Nmax,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故障、停 止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预贴合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具体而言,当所述控制面板判定需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调节为Va’且控制 面板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调节次数N≤Nmax时,控制面板根据调节后的液压 推杆的下降速度将Va’与Vamin进行比对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若Va’≤Vamin,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故障、停止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 路板的预贴合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若Va’>Vamin,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以Va’速度下降调节为以使所 述压合块以使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
具体而言,当所述控制面板10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符合标 准时,控制面板10控制所述液压推杆7以调节后的下降速度移动以贴合柔性线 路板和刚性线路板,在贴合过程中,控制面板10控制所述压力检测器15实时检 测所述压合块9对所述置物板4施加的压力F,当F达到控制面板10内预设的 贴合压力F0时,控制面板10判定该次贴合完成、控制液压推杆7复位并控制所 述视觉检测器14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图像信息,控制面板根据图像 信息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Q并根据Q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 路板的贴合度是否符合标准;所述控制面板中设有第一预设贴合度Q1、第二预 设贴合度Q2、第三预设贴合度Q3、第一预设压力调节系数β1以及第二预设压 力调节系数β2,其中Q1<Q2<Q3,1<β1<β2<2;
当Q≤Q1时,所述控制面板10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 符合标准并使用β2对所述液压推杆7的预设贴合压力F0进行调节;
当Q1<Q≤Q2时,所述控制面板10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 合不符合标准并使用β1对所述液压推杆7的预设贴合压力F0进行调节;
当Q2<Q≤Q3时,所述控制面板10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 度符合标准。
当Q>Q3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 标准且无法通过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压力F0降低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 之间的贴合度,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问题并发出警报。
当所述控制面板使用βi对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压力F0进行调节时,设 定i=1,2,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记为F0’,设定F0’=F0×αi。
具体而言,当所述控制面板根据调节后的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 施加的压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时,控制面板将调节后的压合块与柔性线路板 或刚性线路板接触并产生压力记为F0’并将F0’与Fmax进行对比:
若F0’≤Fmax,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度符合标准;
若F0’>Fmax,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会发生损坏并在设 备工作完成后检查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完整度。
具体而言,当设备预贴合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时,当所述压合块与 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接触并产生压力时,控制面板记录压合块此时的位置并 控制所述压力检测器实时检测压合块收到的压力,当压合块从记录的位置下降的 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控制面板记录此时压力检测器测得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 作为预贴合压力值Ft,,当所述控制面板根据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 施加的压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时,控制面板将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 路板施加的压力F0’与预贴合压力值Ft进行对比:
若F0’≥Ft,控制面板判定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 符合标准;
若F0’<Ft,控制面板判定不能实现贴合、停止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 性线路板施加压力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 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 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依次将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放置在置物板上并分别将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穿过置物板上的定位杆;
步骤s2,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启动,液压推杆下降并带动其端部的压板下降以使压板下端的压合块对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进行预贴合,预贴合完成后,控制面板控 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的偏移量,若偏移量 不符合标准,控制面板根据该偏移量对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进行调节
步骤s3,当控制面板判定对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预贴合符合标准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以调节后的下降速度下降以使所述压合块对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进行贴合,贴合完成后,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的贴合度,若贴合度不符合标准,控制面板根据该贴合度对压合块的预设贴合压力进行调节;控制面板通过所述压合块底端设置的压力检测器检测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
步骤s4,当所述控制面板判定预设贴合压力符合标准时,控制面板判定对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完成;
在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启动以使液压推杆带动所述压合块以预设下降速度Va向下移动时,若压合块与所述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贴合,控制面板控制所述压力检测器检测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F,当F达到预设预贴合压力Ft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停止运行,控制面板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所述视觉检测器采集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图像信息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是否存在偏移量,若存在偏移量,控制面板将偏移量记为D并根据D判定是否需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进行调节;所述控制面板中设有第一预设偏移量D1、第二预设偏移量D2、第三预设偏移量D3、第一预设下压速度调节系数α1以及第二预设下压速度调节系数α2,其中,D1<D2<D3,0<α2<α1<1;
当D≤D1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符合标准,控制面板不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
当D1<D≤D2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标准并使用α1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
当D2<D≤D3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标准并使用α2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
当D>D2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标准且无法通过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降低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的贴合偏移量,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问题并发出警报;
当所述控制面板使用αi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Va进行调节,设定i=1,2,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记为Va’,设定Va’=Va×αi。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大调节次数Nmax;在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控制面板完成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单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其针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调节次数N记为1,当所述控制面板完成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第k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其针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调节次数N记为k,设定k=1,2,3,...,n;当所述控制面板完成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多次调节时,控制面板将N与Nmax进行比对,若N≤Nmax,控制面板继续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并根据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若N>Nmax,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故障、停止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预贴合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小下降速度Vamin;当所述控制面板判定需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调节为Va’且控制面板对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的调节次数N≤Nmax时,控制面板根据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将Va’与Vamin进行比对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若Va’≤Vamin,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故障、停止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预贴合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若Va’>Vamin,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以Va’速度下降调节为以使所述压合块以使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
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当所述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符合标准时,控制面板控制所述液压推杆以调节后的下降速度移动以贴合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在贴合过程中,控制面板控制所述压力检测器实时检测所述压合块对所述置物板施加的压力F,当F达到控制面板内预设的贴合压力F0时,控制面板判定该次贴合完成、控制液压推杆复位并控制所述视觉检测器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图像信息,控制面板根据图像信息检测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Q并根据Q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是否符合标准;所述控制面板中设有第一预设贴合度Q1、第二预设贴合度Q2、第三预设贴合度Q3、第一预设压力调节系数β1以及第二预设压力调节系数β2,其中Q1<Q2<Q3,1<β1<β2<2;
当Q≤Q1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标准并使用β2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压力F0进行调节;
当Q1<Q≤Q2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标准并使用β1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压力F0进行调节;
当Q2<Q≤Q3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度符合标准;
当Q>Q3时,所述控制面板初步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预贴合不符合标准且无法通过调节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压力F0降低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之间的贴合度,控制面板判定设备存在问题并发出警报;
当所述控制面板使用βi对对所述液压推杆的预设压力F0进行调节时,设定i=1,2,调节后的液压推杆的预设下降速度记为F0’,设定F0’=F0×αi。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中还设有预设最大压力Fmax;当所述控制面板根据调节后的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时,控制面板将调节后的压合块与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接触并产生压力记为F0’并将F0’与Fmax进行对比:
若F0’≤Fmax,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贴合度符合标准;
若F0’>Fmax,控制面板判定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会发生损坏并在设备工作完成后检查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完整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设备预贴合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时,当所述压合块与柔性线路板或刚性线路板接触并产生压力时,控制面板记录压合块此时的位置并控制所述压力检测器实时检测压合块收到的压力,当压合块从记录的位置下降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控制面板记录此时压力检测器测得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作为预贴合压力值F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面板根据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时,控制面板将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F0’与预贴合压力值Ft进行对比:
若F0’≥Ft,控制面板判定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符合标准;
若F0’<Ft,控制面板判定不能实现贴合、停止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压力并发出设备故障警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控制面板判定压合块对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施加的压力大于所述预设最大压力Fmax且所述柔性线路板和刚性线路板的贴合度Q仍小于等于所述第三预设贴合度Q3,控制面板判定需对所述液压推杆的下降速度Va进行进一步调节或更换部件,控制面板根据判定的结果发出对应的警报。
CN202110946642.0A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Active CN113507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6642.0A CN113507789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6642.0A CN113507789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789A true CN113507789A (zh) 2021-10-15
CN113507789B CN113507789B (zh) 2022-04-08

Family

ID=78016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6642.0A Active CN113507789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77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088A (zh) * 2021-11-26 2022-03-01 惠州深科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膜贴附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5005A (ja) * 2009-12-25 2011-07-07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基台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
KR20120048228A (ko) * 2010-11-05 2012-05-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쇄회로기판의 제조방법
CN103906379A (zh) * 2014-02-28 2014-07-02 奥士康精密电路(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压合方法
CN105392304A (zh) * 2015-10-21 2016-03-09 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压合方法
TWM540454U (zh) * 2017-01-04 2017-04-21 Career Technology Mfg Co Ltd 卷對卷線路板壓合設備
CN109606888A (zh) * 2018-11-30 2019-04-12 苏州艾斯巴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贴标机及贴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5005A (ja) * 2009-12-25 2011-07-07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基台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
KR20120048228A (ko) * 2010-11-05 2012-05-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쇄회로기판의 제조방법
CN103906379A (zh) * 2014-02-28 2014-07-02 奥士康精密电路(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压合方法
CN105392304A (zh) * 2015-10-21 2016-03-09 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压合方法
TWM540454U (zh) * 2017-01-04 2017-04-21 Career Technology Mfg Co Ltd 卷對卷線路板壓合設備
CN109606888A (zh) * 2018-11-30 2019-04-12 苏州艾斯巴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贴标机及贴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088A (zh) * 2021-11-26 2022-03-01 惠州深科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膜贴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789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07789B (zh) 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制作方法
CN11397240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机
JP2019500218A5 (zh)
CN108928502A (zh) 装配复合材料翼盒的工装及使用该工装装配翼盒的方法
CN106956491A (zh) 贴合工艺及贴合设备
CA2613506C (en) Method for laying a sheet over a base material
CN111085792B (zh) 一种t型结构双激光束双侧同步焊接定位装置及方法
CN21659769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机
CN211047442U (zh) 印刷电路板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13573468A (zh) 一种多层电路板及生产方法
CN117156727B (zh) 一种电路板制造压合设备
CN112888195A (zh) 一种led厚铜电路板压合前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20220151639A (ko) 전기 스트립 또는 전기 철판으로부터 형성되는 판금 부품들을 판금 패킷으로 패킷화하는 방법
US5179777A (en) Method of making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s
JP3415575B2 (ja) 位置合わせ機構及び位置合わせ方法
CN115425300A (zh) 一种电芯热压装置
CN111315158A (zh) 线路板制造方法及线路板
JP5402784B2 (ja) 導電性バンプ付基板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CN114599170B (zh) 超厚铜多层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20342515U (zh) 一种便于检查层偏的多层线路板
CN218998402U (zh) 一种pcb复合板硬压装置
CN220904144U (zh) 一种防融穿的热熔机构
CN220698282U (zh) 一种钻铆装置及生产线
CN220693431U (zh) 一种fpc电路板压合装置
JP2001353600A (ja) 加圧成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