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0769A -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0769A
CN113490769A CN202080018574.5A CN202080018574A CN113490769A CN 113490769 A CN113490769 A CN 113490769A CN 202080018574 A CN202080018574 A CN 202080018574A CN 113490769 A CN113490769 A CN 113490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less
component
oil composition
rust preven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85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卷匡基
长濑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90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29/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29/02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having a carbon chain of less than 30 atoms
    • C10M129/68Esters
    • C10M129/74Esters of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29/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29/02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having a carbon chain of less than 30 atoms
    • C10M129/68Esters
    • C10M129/76Esters containing free hydroxy or carb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3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10M135/08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containing a sulfur-to-oxygen bond
    • C10M135/10Sulfon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43/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or such hydrocarbon modified by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43/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 macromolecular hydrocarbon or such hydrocarbon modified by oxidation
    • C10M143/18Oxidised hydrocarbons, i.e. oxidised subsequent to macromolecular form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59/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of unknown or incompletely defined constitution
    • C10M159/12Reaction products
    • C10M159/20Reaction mixtures having an excess of neutralising base, e.g. so-called overbasic or highly basic products
    • C10M159/24Reaction mixtures having an excess of neutralising base, e.g. so-called overbasic or highly basic products containing sulfonic radic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63/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 mixture of a compound of unknown or incompletely defined constitution and a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69/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containing as components a mixture of at least two types of ingredient selected from base-materials, thickeners or additives,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10M169/04Mixtures of base-materials an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FNON-MECHANICAL REMOVAL OF METALLIC MATERIAL FROM SURFACE;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INVOLVING AT LEAST ONE PROCESS PROVIDED FOR IN CLASS C23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COVERED BY SUBCLASS C21D OR C22F OR CLASS C25
    • C23F11/00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applying inhibitors to the surface in danger of corrosion or adding them to the corrosive ag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Lubricants (AREA)
  • Preventing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提供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优异、而且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也优异的防锈油组合物、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防锈油组合物、以及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该组合物含有(A)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的溶剂、(B)40℃运动粘度为10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C)碱值50mgKOH/g以下的金属磺酸盐、(D)碱值300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E)酸值10mgKOH/g以上的蜡、(F)多元醇的全酯和(G)多元醇的偏酯的各(A)~(G)成分,相对于该(A)~(G)成分的总计量,该(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6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6质量%以上、和0.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

Description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铁等金属构成的金属材料,在制造工序间或制品上市前后,为了防止金属表面生锈和斑点的产生,一般在金属表面涂布防锈油。因此,对于防锈油组合物而言,首先要求防止生锈的防锈性。
作为这样的防锈油组合物,提出了例如包含由矿物油和/或合成油构成的基础油、磺酸盐、以及选自多元醇的偏酯、氧化蜡盐、酯化氧化蜡、羊毛脂脂肪酸盐、酯化羊毛脂脂肪酸和脂肪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防锈油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含有低粘度矿物油、高粘度矿物油、脂肪酸胺盐、酯、以及肌氨酸型化合物、磺酸盐等防锈剂的防锈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等。
如这些专利文献中所公开那样,防锈油组合物通常是含有矿物油、合成油等基础油和各种添加剂的油组合物。各种添加剂是根据所期望的性能而采用的,虽然可期待由多种添加剂产生的协同效果,但有时效果会相互抵消。
例如,这些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防锈油组合物中所含的氧化蜡盐、酯化氧化蜡、肌氨酸型化合物、磺酸盐等作为防锈成分是已知的,脂肪酸盐、脂肪酸胺盐等作为表现除水性的成分是已知的。防锈成分是通过吸附于金属材料的表面,并以将其覆盖的方式形成油膜,从而抑制该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防止生锈的表现防锈性的成分。另一方面,除水性是将存在于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水分除去的性能,是进入附着于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水分与该表面之间而将该水分除去的性能。因此,防锈成分和表现除水性的成分是具有吸附于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性能的成分,两者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因此,认为包含防锈成分和表现除水性的成分的油组合物中,这些成分会相互抑制在金属材料的表面的吸附,产生竞争吸附。这样,在防锈油组合物的开发中,即使根据所期望的性能添加各种成分,有时也得不到各种成分所期待的期望性能,因此,针对所期望的性能组合添加剂是极其困难的。
此外,作为防锈油组合物,还提出了以矿物油和/或合成油为基础油,包含脂肪酸酯、过碱性金属磺酸盐、中性金属磺酸盐的加工兼用防锈油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35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996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624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在金属材料的加工中,在制造工序间或制品上市前后,为了防止该金属材料的表面生锈和斑点的产生而涂布防锈油组合物,进行切削、压制等各种金属材料的加工时,有时在预先使用清洗液除去防锈油组合物后,使用加工油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因此,对于防锈油组合物而言,除了要求防锈性之外,有时还要求可容易地从金属材料中除去的易脱脂性。
防锈性如上所述,是通过防锈油组合物中所含的防锈成分吸附于金属材料的表面并以将其覆盖的方式形成油膜,从而防止在金属材料的表面生锈、产生斑点而表现出的性能。另一方面,易脱脂性是通过形成于金属材料的表面的油膜的除去容易性而表现的性能,因此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可以说是相反的性能。
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防锈油组合物对防锈性进行了研究,但完全没有对易脱脂性进行研究,并不能说具有防锈性和易脱脂性。
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加工兼用防锈油组合物,作为防锈性、利用碱脱脂剂等的易脱脂性优异的油组合物而被公开。但是,随着近年来对防锈性和易脱脂性的要求性能的提高,产生了不能与之对应的情况。
进一步,对于防锈油组合物还要求各种性能,例如,还要求即使在-10℃左右的低温环境下也抑制沉淀物的产生,能够耐受使用的低温稳定性,以及通过减少涂布于金属材料的表面时的附着量而能够谋求减少其使用量的防附着性等性能。
因此,本发明提供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优异,并且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也优异的防锈油组合物、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鉴于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可通过下述的发明来解决。即,本发明提供具有下述构成的防锈油组合物、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1. 防锈油组合物,其含有下述(A)~(G)成分,相对于该(A)~(G)成分的总计量,该(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6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6质量%以上、以及0.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
(A)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的溶剂
(B)40℃运动粘度为10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
(C)碱值50 mgKOH/g以下的金属磺酸盐
(D)碱值300 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
(E)酸值10 mgKOH/g以上的蜡
(F)多元醇的全酯
(G)多元醇的偏酯。
2. 根据上述1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前述(A)成分为烃系溶剂。
3. 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前述(B)成分包含40℃运动粘度为1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1。
4. 根据上述3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前述(B)成分进一步包含40℃运动粘度为300.0 mm2/s以上且55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2。
5. 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前述(C)成分为碱土金属磺酸盐。
6. 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前述(D)成分为过碱性碱土金属磺酸盐。
7. 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前述(E)成分是将石蜡氧化而得的。
8. 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前述(A)~(G)成分的总计量,前述(A)成分的含量为50.0质量%以上且85.0质量%以下。
9. 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前述(A)~(G)成分的总计量,前述(B)成分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25.0质量%以下。
10. 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前述(A)~(G)成分的总计量,前述(C)成分的金属换算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11. 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相对于前述(A)~(G)成分的总计量,前述(D)成分的金属换算的含量为0.1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
12. 根据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前述(F)成分与(G)成分的质量比例([(F)/(G)])为超过0.58且5.0以下。
13. 根据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前述(A)~(G)成分的总计含量为80.0质量%以上。
14. 根据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14.40℃运动粘度为1.0mm2/s以上且5.0 mm2/s以下。
15. 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下述(A)~(G)成分以相对于该(A)~(G)成分的总计量,该(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6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6质量%以上、以及0.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方式进行配合,
(A)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的溶剂
(B)40℃运动粘度为10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
(C)碱值50 mgKOH/g以下的金属磺酸盐
(D)碱值300 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
(E)酸值10 mgKOH/g以上的蜡
(F)多元醇的全酯
(G)多元醇的偏酯。
发明效果
本发明可以提供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优异,并且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也优异的防锈油组合物、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后,有时简称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锈油组合物进行具体说明。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与数值范围的记载相关的“以下”、“以上”和“~”所涉及的数值是能够任意组合的数值,另外,实施例的数值是能够用作上限值或下限值的数值。
〔防锈油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是含有下述(A)~(G)成分,相对于该(A)~(G)成分的总计量,该(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6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6质量%以上、以及0.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防锈油组合物,
(A)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的溶剂
(B)40℃运动粘度为10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
(C)碱值50 mgKOH/g以下的金属磺酸盐
(D)碱值300 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
(E)酸值10 mgKOH/g以上的蜡
(F)多元醇的全酯
(G)多元醇的偏酯。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即使缺少上述(A)~(G)成分的任一者,或者上述(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不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也不能得到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优异、且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优异的效果。
如上所述,防锈性、易脱脂性等防锈油组合物所要求的性能是对应于各成分在金属材料的表面的吸附程度而表现的性能,也可以设想这些成分相互抑制在金属材料的表面的吸附,产生竞争吸附的情况。即使为了得到所期望的性能而添加不同的成分,有时也不能得到所期望的各种性能,因此针对所期望的性能的添加剂的组合是极其困难的,而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通过组合上述成分、并且以特定的含量含有特定的成分,可以以高水准兼顾防锈性和易脱脂性这样相反的性能。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通过形成这样的构成,不仅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优异,而且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也优异,在使用方便性方面也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含有(A)~(G)成分当然包括这些成分各自存在的方式,也包括例如包含这些成分中的几个成分彼此反应而得的反应产物的方式。另外,在包含反应产物的情况中,贡献于该反应产物的成分的含量为组合物中未反应而存在的量与贡献于该反应产物的量的总计。
以下,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A)成分:溶剂>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所含的(A)成分是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的溶剂。如果不含溶剂,则尤其得不到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此外,在涂布于金属材料的表面后,通过溶剂的挥发而形成更牢固的油膜,但如果不含溶剂,则难以形成油膜,难以得到防锈性。进一步,如果不含溶剂,则由于油组合物的粘度上升,在用于其表面具有细小凹凸形状的金属材料时,容易产生对该金属材料的涂布不良,另外也会产生涂布性能的降低所致的作业效率的降低。
作为溶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但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防附着性和低温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不含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杂原子的溶剂,即烃系溶剂。
作为烃系溶剂,优选可举出例如,碳原子数4~20左右的链烷烃、异链烷烃、环烷烃等脂肪族烃系溶剂,具有碳原子数1~20左右的烷基的单烷基苯、二烷基苯、三烷基苯等烷基苯,与之对应的烷基萘等芳香族烃系溶剂等。此外,烷基苯、烷基萘中的烷基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是支链状,在分子中具有二个以上烷基的情况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溶剂的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40℃运动粘度在上述范围外时,有时防锈性和易脱脂性降低,另外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也降低。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3 mm2/s以上、更优选为0.5 mm2/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 mm2/s以上,上限优选为8.0 mm2/s以下、更优选为5.0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 mm2/s以下。
本说明书中,40℃运动粘度是按照JIS K2283:2000,使用玻璃制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得到的值。
(A)~(G)成分中的(A)成分的含量,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8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0质量%以下。
<(B)成分:基础油>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所含的(B)成分是40℃运动粘度为10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B)成分的40℃运动粘度如果小于100.0 mm2/s,则难以形成油膜,难以得到防锈性,而如果超过200.0 mm2/s,则在用于其表面具有细小凹凸形状的金属材料时,容易产生对该金属材料的涂布不良,结果防锈性降低,另外也会产生涂布性能的降低所致的作业效率的降低。
主要从提高防锈性、通过涂布性能的提高来提高作业效率的观点出发,(B)成分的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优选为110.0 mm2/s以上、更优选为120.0 mm2/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0 mm2/s以上,上限优选为180.0 mm2/s以下、更优选为160.0 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5.0 mm2/s以下。
作为(B)成分的基础油,只要40℃运动粘度为上述范围内的则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可以使用矿物油、合成油等。本实施方式中,矿物油、合成油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多种使用,使用多种基础油的情况下,混合多种基础油时的40℃运动粘度只要在上述范围内,则也可以使用作为单体的40℃运动粘度在上述范围外的那些。
作为矿物油,可举出将链烷烃基系原油、中间基系原油、或环烷烃基系原油进行常压蒸馏而得的残渣油、或将常压蒸馏的残渣油进行减压蒸馏而得的馏出油、以及将它们按照常法精制而得的精制油,例如,溶剂精制油、氢化精制油、脱沥青处理油、脱蜡处理油、白土处理油、氢化精制处理油等。此外,还可举出通过将利用费托法等制造的蜡(GTL蜡(GasTo Liquids WAX))进行异构化而得的矿物油等。
此外,作为合成油,可举出聚-α-烯烃、α-烯烃共聚物、多元醇酯、二元酸酯、聚丁烯、烷基苯、聚氧亚烷基二醇、聚氧亚烷基二醇酯、聚氧亚烷基二醇醚、受阻酯、硅油等。
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作为(B)成分的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的调节容易性等时,则优选将运动粘度不同的多种基础油混合使用。更具体地,优选包含40℃运动粘度为10.0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1、40℃运动粘度为300.0 mm2/s以上且55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2的至少一者,更优选将这些混合基础油1和基础油2而得的物质用作(B)成分。
此时,(B)成分中的基础油1的含量、优选为1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5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0质量%以下。(B)成分中的基础油2的含量优选为4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8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0质量%以下。
(A)~(G)成分中的(B)成分的含量,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2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质量%以下。
<(C)成分:碱值50mgKOH/g以下的金属磺酸盐>
用作(C)成分的金属磺酸盐为各种磺酸的金属盐。如果不含(C)成分,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通过和其它成分的组合无法得到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也得不到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作为磺酸盐的磺酸,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具有烷基苯基结构(即,Alkyl-Ph-SO3 -(Alkyl表示烷基、Ph表示苯环))、烷基萘基结构的磺酸,更优选具有烷基苯基结构。即,作为磺酸,优选为烷基苯磺酸、烷基萘磺酸,更优选为烷基苯磺酸。
磺酸盐的碳原子数,以每个磺基的总碳原子数,例如上述烷基苯基结构(Alkyl-Ph-SO3 -)中各自所含的“Alkyl-Ph-”部分的碳原子数的平均值计,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上限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2以下。碳原子数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主要可以提高易脱脂性,并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而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此外,在烷基苯基结构中,与苯骨架结合的烷基的数目可以是1个,优选为2个以上。与之相同地,在上述烷基苯结构中,与萘骨架结合的烷基的数目可以为1个,优选为2个以上。
作为用于磺酸盐的金属,可举出锂、钠等碱金属、镁、钙、钡等碱土金属、以及锌等,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镁、钙、钡等碱土金属,其中更优选为钙、钡,进一步优选为钙。
即,本实施方式中,作为(C)成分的金属磺酸盐,优选为碱土金属磺酸盐、进一步优选为钙磺酸盐。
(C)成分的金属磺酸盐的碱值为50mgKOH/g以下。碱值若超过50mgKOH/g,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无法得到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也得不到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C)成分的金属磺酸盐的碱值,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30mgKOH/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mgKOH/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5mgKOH/g以下,下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只要大于0mgKOH/g即可,通常为1mgKOH/g以上。(C)成分的金属磺酸盐,由它们的碱值可知,一般可以说是选自小于30mgKOH/g左右的中性金属磺酸盐、30mgKOH/g以上左右的碱性金属磺酸盐至50mgKOH/g以下的碱性金属磺酸盐中的那些。本说明书中,碱值依照JIS K2501:2003“石油制品和润滑油-中和值试验方法”的“9.电位差滴定法(碱值・高氯酸法)”而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C)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上述金属磺酸盐,或者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C)成分的金属磺酸盐中的金属含量,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下。
(A)~(G)成分中的(C)成分的金属换算的含量,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质量%以下。
此外,从与之相同的观点出发,(A)~(G)成分中的(C)成分的含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质量%以下。
<(D)成分:碱值300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
用作(D)成分的金属磺酸盐为与上述(C)成分的金属磺酸盐相同的各种磺酸的金属盐。如果不含(D)成分,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无法得到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也得不到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作为磺酸盐的磺酸,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具有烷基苯基结构(即,Alkyl-Ph-SO3 -(Alkyl表示烷基、Ph表示苯环))、烷基萘基结构的磺酸,更优选具有烷基苯基结构。即,作为磺酸,优选为烷基苯磺酸、烷基萘磺酸,更优选为烷基苯磺酸。
磺酸盐的碳原子数,以每个磺基的总碳原子数,例如上述烷基苯基结构(Alkyl-Ph-SO3 -)中各自所含的“Alkyl-Ph-”部分的碳原子数的平均值计,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上限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2以下。碳原子数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主要可以提高易脱脂性,并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而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此外,在烷基苯基结构中,与苯骨架结合的烷基的数目可以是1个,优选为2个以上。与之相同地,在上述烷基苯结构中,与萘骨架结合的烷基的数目可以为1个,优选为2个以上。
作为金属,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的观点出发,与上述(C)成分相同地,同样也优选为镁、钙、钡等碱土金属,其中更优选为钙、钡,进一步优选为钙。
即,本实施方式中,作为(D)成分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优选为过碱性碱土金属磺酸盐,进一步优选为过碱性钙磺酸盐。
(D)成分的金属磺酸盐是被称为碱值300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那些。碱值如果小于300mgKOH/g,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并且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无法得到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也得不到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D)成分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的碱值,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20mgKOH/g以上、更优选为350mgKOH/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mgKOH/g以上,上限优选为60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550mgKOH/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mgKOH/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450mgKOH/g以下。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D)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上述金属磺酸盐,或者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D)成分的金属磺酸盐中的金属含量,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0.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5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3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质量%以下。
(A)~(G)成分中的(D)成分的金属换算的含量,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以下。
(A)~(G)成分中的(D)成分的含量为2.6质量%以上。(D)成分的含量如果小于2.6质量%,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并且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无法得到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也得不到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A)~(G)成分中的(D)成分的含量,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7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8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下。
<(E)成分:氧化蜡>
用作(E)成分的氧化蜡是酸值10mgKOH/g以上的氧化蜡。如果不含(E)成分,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另外,特别是由于与后述的(F)成分和(G)成分的关系,有时得不到优异的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作为氧化蜡,可举出例如,将在石油馏分的精制中得到的石蜡、微晶蜡、矿脂等各种蜡氧化而得的氧化蜡等,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将石蜡氧化而得的氧化蜡。
氧化蜡的酸值为10mgKOH/g以上。如果小于10mgKOH/g,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另外,特别是由于与后述的(F)成分和(G)成分的关系,有时得不到优异的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氧化蜡的酸值,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6mgKOH/g以上、更优选为18mgKOH/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gKOH/g以上,上限优选为15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110mgKOH/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mgKOH/g以下。本说明书中,酸值依照JIS K2501:2003“石油制品和润滑油-中和值试验方法”的“7.电位差滴定法(酸值)”而测定。
氧化蜡的熔点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2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上限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氧化蜡的熔点若为30℃以上,则防锈性、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提高,若为80℃以下,则可以进一步抑制蜡成分的析出。本说明书中,蜡的熔点依照JIS K0064:1992“化学制品的熔点和熔融范围测定方法”而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E)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上述氧化蜡,或者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不含酸值小于10mgKOH/g的蜡。通过含有这样的蜡,特别是由于与后述的(F)成分和(G)成分的关系,有时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降低。本说明书中,“不含”不仅是指如字面所述完全“不含”,还包括以不影响发明效果的程度含有,例如,通常以1.0质量%以下、优选0.5质量%以下、更优选0.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0.1质量%以下的程度含有的情况,即“实质上不含”。
(A)~(G)成分中的(E)成分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上。若小于1.5质量%,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另外,特别是由于与后述的(F)成分和(G)成分的关系,有时得不到优异的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A)~(G)成分中的(E)成分的含量,主要从提高易脱脂性、通过与其它成分的组合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8质量%以上、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质量%以下。
<(F)成分:多元醇的全酯>
用作(F)成分的多元醇的全酯是多元醇中的羟基全部被酯化、分子中没有残留羟基的酯。若不含(F)成分,则得不到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另外,特别是由于与上述(E)成分和后述的(G)成分的关系,有时得不到优异的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作为多元醇的全酯中的多元醇,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由于与其它成分的关系而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脱水山梨糖醇,更优选为季戊四醇。本实施方式中,全酯中所用的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多种使用。此外,多元醇的全酯中的多元醇,可以与多元醇的偏酯中的多元醇相同或不同,从得到更优异的防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元醇的全酯,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由于与其它成分的关系而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更具体地,优选可举出上述多元醇、即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脱水山梨糖醇等多元醇与碳原子数8以上且24以下的脂肪酸的全酯。
从与之相同的观点出发,脂肪酸优选为单羧酸,可以为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另外,可以是直链状脂肪酸或支链状脂肪酸。此外,脂肪酸的碳原子数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上限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下。
作为脂肪酸,可举出例如,辛酸、2-乙基己酸、壬酸、异壬酸、癸酸、异癸酸、十一烷酸、月桂酸、异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异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异棕榈酸、硬脂酸、异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十一烯酸、顺式-4-十四烯酸、顺式-5-十四烯酸、顺式-9-十四烯酸、顺式-6-十六烯酸、棕榈油酸、顺式-6-十八烯酸、油酸、反式-9-十八烯酸、顺式-11-十八烯酸、反式-11-十八烯酸等。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由于与其它成分的关系而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其中优选为油酸。
脂肪酸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多种使用。
应予说明,对于(F)成分的全酯,其纯度通常为80%以上。
(A)~(G)成分中的(F)成分的含量为2.6质量%以上。如果小于2.6质量%,则得不到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另外,特别是由于与上述(E)成分和后述(G)成分的关系,得不到优异的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由于与其它成分的关系而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A)~(G)成分中的(F)成分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下。
<(G)成分:多元醇的偏酯>
用作(G)成分的多元醇的偏酯是多元醇中的羟基的至少1个以上未被酯化而以羟基的形式残留的酯。如果不含(G)成分,则得不到优异的防锈性。此外,如果过量地含有(G)成分,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另外,由于与上述(E)成分和(F)成分的关系,得不到优异的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作为多元醇的偏酯中的多元醇,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由于与其它成分的关系而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脱水山梨糖醇,更优选为脱水山梨糖醇。本实施方式中,偏酯中所用的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多种使用。此外,多元醇的偏酯中的多元醇,可以与多元醇的全酯中的多元醇相同或不同,从得到更优异的防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元醇的偏酯,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由于与其它成分的关系而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更具体地,优选可举出上述多元醇、即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脱水山梨糖醇等多元醇与碳原子数8以上且24以下的脂肪酸的偏酯。
从与之相同的观点出发,脂肪酸优选为单羧酸,可以为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另外,可以是直链状脂肪酸或支链状脂肪酸。此外,脂肪酸的碳原子数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上限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以下。作为这样的脂肪酸,可举出作为上述(E)成分的偏酯中能够使用的脂肪酸而例示的那些,优选为油酸。
应予说明,对于(G)成分的偏酯,其纯度通常为90%以上。
(A)~(G)成分中的(G)成分的含量为0.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如果小于0.5质量%,则得不到优异的防锈性,如果超过4.5质量%,则得不到优异的易脱脂性,另外,特别是由于与上述(E)成分和(F)成分的关系,得不到优异的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A)~(G)成分中的(G)成分的含量,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由于与其它成分的关系而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4.1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其它成分)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含有上述(A)~(G)成分,可以由这些(A)~(G)成分构成,或者除了这些(A)~(G)成分以外,还可以含有其它成分。具体可举出上述(C)~(G)成分以外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C)~(G)成分以外的添加剂,可举出例如,抗氧化剂、防腐剂、倾点下降剂等。
作为抗氧化剂,可举出2,6-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酚系抗氧化剂、烷基化二苯基胺、苯基-α-萘胺等胺系抗氧化剂。
作为防腐剂,可举出例如,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甲苯基三唑系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嘧啶系化合物等。此外,作为倾点下降剂,可举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化石蜡与萘的缩合物、氯化石蜡与苯酚的缩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烷基苯乙烯等聚合物。
防锈油组合物中的其它成分的总计含量,以组合物总量基准计,优选为2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1~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2~5.0质量%。即,防锈油组合物中的(A)~(G)成分的总计含量优选为80.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0质量%以上,上限优选为9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9.8质量%以下。
(防锈油组合物的各种性状)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40℃运动粘度,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流动性和防附着性,进而还确保涂布性能、操作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 mm2/s以上、更优选为1.5 mm2/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 mm2/s以上,上限优选为5.0 mm2/s以下、更优选为4.5 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 mm2/s以下。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闪点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5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上限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下。如果闪点在上述范围内,则操作变得更加容易,而且防锈性和易脱脂性也容易提高。本说明书中,闪点是依照JIS K2265:2007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对于(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从提高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提高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的观点出发,(F)成分与(G)成分的质量比例([(F)/(G)])优选为超过0.58、更优选为0.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上限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对于(D)成分和(E)成分的含量,(E)成分与(D)成分的质量比例([(E)/(D)])优选为0.3以上、更优选为0.4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上,上限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9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以下。
(A)~(G)成分中,(D)成分与(E)成分是容易相互反应生成反应产物的成分,但即使生成该反应产物,也不会对本发明的效果、即防锈性、易脱脂性、低温流动性和防附着性的表现产生影响。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若设为上述质量比例,则特别是对防锈性和易脱脂性的提高有效。
<防锈油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和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涂布于金属材料的表面而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通过涂布于金属表面而在金属材料的表面形成被膜,通过该被膜的形成,能够防止金属材料的表面生锈等。此外,由于具有优异的易脱脂性,因而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制造。即,也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适宜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制造。
涂布可以通过将金属材料浸渍于防锈油组合物中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对金属材料喷涂防锈油组合物的其它各种涂装方法来进行,通过浸渍来进行是容易的,因而优选。
金属材料可以在使用水系的加工液进行加工、或利用碱清洗液等进行清洗后,将防锈油组合物涂布于金属材料表面。
使用防锈油组合物的金属优选为纯铁、钢、铸钢、合金钢、碳钢、生铁、铸铁等含铁的金属,另外,也可以用于其它金属。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只要是需要防锈的用途,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可适宜地用于工序间的防锈、成品前后的防锈等。
使用防锈油组合物时,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上述烃系溶剂进行稀释来使用。此时,防锈油组合物稀释液中的防锈油组合物的含量可以根据需要适宜调整,没有特别限制,若使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均优异,并考虑到低温稳定性、防附着性和操作性等时,通常可以设为10.0质量%以上且50.0质量%左右。
此外,从与之相同的观点出发,该防锈油组合物的稀释后的液体的40℃运动粘度优选为0.5 mm2/s以上、更优选为0.75 mm2/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 mm2/s以上,上限优选为4.0 mm2/s以下、更优选为3.5 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 mm2/s以下。
<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是配合下述(A)~(G)成分,使得相对于该(A)~(G)成分的总计量,该(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6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6质量%以上、以及0.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
(A)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的溶剂
(B)40℃运动粘度为10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
(C)碱值50 mgKOH/g以下的金属磺酸盐
(D)碱值300 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
(E)酸值10 mgKOH/g以上的蜡
(F)多元醇的全酯
(G)多元醇的偏酯。
本制造方法中,上述(A)~(G)成分、它们的配合量、其它成分及其配合量、以及其它详细内容与本实施方式的防锈油组合物中说明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配合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在(A)成分的溶剂中配合(B)成分的基础油、进而逐次配合(C)~(G)成分,也可以配合预先混合(B)~(G)成分、或(C)~(G)成分而成的混合物。此外,(D)成分与(E)成分有时会相互反应,也可以预先混合(D)成分和(E)成分,然后配合至(A)成分的溶剂或(B)成分的基础油中。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例的任何限定。
本发明中的测定方法、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依照JIS K2283:2000,使用玻璃制毛细管式粘度计进行测定。
(2)碱值
碱值依照JIS K2501:2003“石油制品和润滑油-中和值试验方法”的“9.电位差滴定法(碱值・高氯酸法)”进行测定。
(3)酸值
酸值依照JIS K2501:2003“石油制品和润滑油-中和值试验方法”的“7.电位差滴定法(酸值)”进行测定。
(4)防锈性的评价(耐盐水)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油组合物,依照JIS K2246:2017,通过中性盐水喷雾试验方法(48小时和60小时)进行,基于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B评价以上则为合格。
A:48小时的锈等级为A级,60小时的锈等级为B级。
B:48小时的锈等级为A级,60小时的锈等级为C级。
C:48小时的锈等级为B级。
(5)易脱脂性的评价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油组合物中浸渍市售的SPCC-SD,进行24小时的除油(油切り)后,在脱脂液中进行15秒摇动浸渍,接着通过水浸渍进行15秒水洗,确认从水浸渍中提起后的水润湿面积。重复前述摇动浸渍至水润湿面积确认为止的操作,对水润湿面积达到100%为止的脱脂时间进行测定,并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脱脂条件是将脱脂液设为市售的碱清洗液(pH12~13),在温度40℃、无搅拌下进行。B评价以上则为合格。
A:60秒以下。
B:超过60秒且为75秒以下
C:超过75秒。
(6)低温稳定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油组合物在-10℃的环境下静置5天,通过肉眼确认恢复至23℃时的沉淀的状态,并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B评价以上则为合格。
A:完全未确认到沉淀、或极轻微地确认到沉淀。
B:轻微地确认到沉淀。
C:确认到显著的沉淀。
(7)防附着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油组合物浸渍市售的SPCC-SD,在23℃下将该SPCC-SD板垂直保持24小时后,测定每单位该板的残留的油组合物的附着量(g/cm2),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油组合物的附着量越少,则越能够降低涂布于金属材料的表面时的附着量,能够实现其使用量的降低,表明防附着性优异。B评价以上则为合格。
A:附着量为2.0(g/cm2)以下。
B:附着量为超过2.0(g/cm2)且为2.5(g/cm2)以下。
C:附着量为超过2.5(g/cm2)。
[实施例1~15、比较例1~10]
按照表1中记载的配合制备防锈油组合物,通过上述方法评价各防锈油组合物的防锈性、易脱脂性、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综合评价为上述各评价中最低的评价,B评价以上则为合格。
[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表2]
Figure 848995DEST_PATH_IMAGE002
*1,相对于(A)~(G)成分的总计量的含量。
上述表中的各成分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A)溶剂:40℃运动粘度为1.3 mm2/s的烃系溶剂(异链烷烃系)
(B)基础油1:40℃运动粘度为29.6 mm2/s的150N矿物油
(A)基础油2:40℃运动粘度为498.0 mm2/s的光亮油基础油
(C)中性Ca磺酸盐1:碱值:20mgKOH/g、Ca含量:2.5质量%、磺酸基中包含烷基苯基结构。
(C)中性Ca磺酸盐2:碱值:13mgKOH/g、Ca含量:2.6质量%、磺酸基中包含烷基苯基结构。
(C)中性Ca磺酸盐3:碱值:13mgKOH/g、Ca含量:2.3质量%、磺酸基中包含烷基苯基结构。
(D)过碱性Ca磺酸盐1:碱值:432mgKOH/g、Ca含量:15.9质量%、磺酸基中包含烷基苯基结构。
(D)过碱性Ca磺酸盐2:碱值:429mgKOH/g、Ca含量:15.9质量%、磺酸基中包含烷基苯基结构。
(E)蜡1:氧化蜡(酸值:20mgKOH/g、石蜡基、熔点:33.6℃)
(E)蜡2:氧化蜡(酸值:29mgKOH/g、石蜡基、熔点:34.0℃)
(E)蜡3:氧化蜡(酸值:104mgKOH/g、石蜡基、熔点:35.0℃)
(F)全酯:季戊四醇四油酸酯
(G)偏酯:脱水山梨糖醇倍半油酸酯
・蜡4:蜡(酸值:0.1mgKOH/g以下、石蜡、熔点:48℃)
・添加剂:含有胺系抗氧化剂0.3质量%、苯并三唑系防腐剂0.1质量%。
如实施例所示,包含(A)~(G)成分的防锈油组合物的综合评价为B评价以上,确认到具有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也优异。
另一方面,对于比较例,任一评价均为C评价,因此综合评价为C评价。具体如下所述。不含(E)成分或其含量少的比较例1和4的油组合物在易脱脂性方面差,不含(C)成分的比较例2和4的油组合物在易脱脂性方面差,(D)成分的含量少的比较例3的油组合物在易脱脂性方面差。
不含(G)成分的比较例5的油组合物在防锈性方面差,过量包含(G)成分的比较例6的油组合物在易脱脂性方面差。
不含(F)成分、或其含量少的比较例7~10的油组合物在防锈性、易脱脂性、低温稳定性、防附着性的任一方面均差。此外,通过比较例9和10的对比可知,若包含酸值小于10mgKOH/g的蜡,则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有时会显著降低。
以上,由比较例的内容可以确认,即使缺少任一成分,并且如果不以规定的含量含有(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则得不到优异的防锈性和易脱脂性、并且得不到优异的低温稳定性和防附着性。

Claims (15)

1. 防锈油组合物,其含有下述(A)~(G)成分,相对于该(A)~(G)成分的总计量,该(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6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6质量%以上、以及0.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
(A)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的溶剂
(B)40℃运动粘度为10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
(C)碱值50 mgKOH/g以下的金属磺酸盐
(D)碱值300 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
(E)酸值10 mgKOH/g以上的蜡
(F)多元醇的全酯
(G)多元醇的偏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所述(A)成分为烃系溶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所述(B)成分包含40℃运动粘度为1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所述(B)成分进一步包含40℃运动粘度为300.0 mm2/s以上且55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所述(C)成分为碱土金属磺酸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所述(D)成分为过碱性碱土金属磺酸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所述(E)成分是将石蜡氧化而得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A)~(G)成分的总计量,所述(A)成分的含量为50.0质量%以上且85.0质量%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A)~(G)成分的总计量,所述(B)成分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25.0质量%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A)~(G)成分的总计量,所述(C)成分的金属换算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A)~(G)成分的总计量,所述(D)成分的金属换算的含量为0.1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所述(F)成分与(G)成分的质量比例([(F)/(G)])为超过0.58且5.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中,以组合物总量为基准,所述(A)~(G)成分的总计含量为80.0质量%以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锈油组合物,其40℃运动粘度为1.0 mm2/s以上且5.0 mm2/s以下。
15. 防锈油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下述(A)~(G)成分以相对于该(A)~(G)成分的总计量,该(D)成分、(E)成分、(F)成分、和(G)成分的含量分别为2.6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上、2.6质量%以上、以及0.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方式进行配合,
(A)40℃运动粘度为0.1 mm2/s以上且10.0 mm2/s以下的溶剂
(B)40℃运动粘度为100.0 mm2/s以上且200.0 mm2/s以下的基础油
(C)碱值50 mgKOH/g以下的金属磺酸盐
(D)碱值300 mgKOH/g以上的过碱性金属磺酸盐
(E)酸值10 mgKOH/g以上的蜡
(F)多元醇的全酯
(G)多元醇的偏酯。
CN202080018574.5A 2019-03-08 2020-03-06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490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2971 2019-03-08
JP2019042971A JP7169909B2 (ja) 2019-03-08 2019-03-08 錆止め油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20/009663 WO2020184430A1 (ja) 2019-03-08 2020-03-06 錆止め油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769A true CN113490769A (zh) 2021-10-08

Family

ID=72353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8574.5A Pending CN113490769A (zh) 2019-03-08 2020-03-06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69909B2 (zh)
CN (1) CN113490769A (zh)
WO (1) WO20201844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2210808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WO2023085386A1 (ja) * 2021-11-11 2023-05-19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防錆性潤滑油組成物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9589A (ja) * 1992-06-10 1993-12-21 Nippon Steel Corp プレス加工兼用防錆油
JPH0762568A (ja) * 1993-08-26 1995-03-07 Yushiro Chem Ind Co Ltd 油中水型防錆剤
JP2001089798A (ja) * 1999-09-22 2001-04-03 Nippon Mitsubishi Oil Corp 洗浄剤組成物
JP2002363592A (ja) * 2000-08-03 2002-12-18 Nippon Oil Corp 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WO2004094575A1 (ja) * 2003-04-23 2004-11-04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防錆兼プレス加工油剤組成物及び高潤滑金属板
JP2006219744A (ja) * 2005-02-14 2006-08-24 Chubu Kiresuto Kk 防錆添加剤および防錆油組成物、並びに金属材の防錆処理法
JP2007153962A (ja) * 2005-12-01 2007-06-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加工兼用防錆油組成物
CN102046847A (zh) * 2008-05-27 2011-05-04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防锈油组合物
JP2012062488A (ja) * 2011-12-27 2012-03-29 Idemitsu Kosan Co Ltd 加工兼用防錆油組成物
JP2013199670A (ja) * 2012-03-23 2013-10-03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 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CN103384730A (zh) * 2009-09-09 2013-11-06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防锈油组合物
CN104845701A (zh) * 2014-02-14 2015-08-19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防锈油组合物
WO2017170868A1 (ja) * 2016-03-30 2017-10-0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9680A (ja) * 1999-04-30 2000-11-21 Parker Kosan Kk 亜鉛めっき鋼板用防錆兼プレス加工油
JP6242616B2 (ja) * 2013-07-06 2017-12-06 日本タングステン株式会社 抵抗溶接用電極
JP6163435B2 (ja) * 2014-01-27 2017-07-1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潤滑油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9589A (ja) * 1992-06-10 1993-12-21 Nippon Steel Corp プレス加工兼用防錆油
JPH0762568A (ja) * 1993-08-26 1995-03-07 Yushiro Chem Ind Co Ltd 油中水型防錆剤
JP2001089798A (ja) * 1999-09-22 2001-04-03 Nippon Mitsubishi Oil Corp 洗浄剤組成物
JP2002363592A (ja) * 2000-08-03 2002-12-18 Nippon Oil Corp 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WO2004094575A1 (ja) * 2003-04-23 2004-11-04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防錆兼プレス加工油剤組成物及び高潤滑金属板
JP2006219744A (ja) * 2005-02-14 2006-08-24 Chubu Kiresuto Kk 防錆添加剤および防錆油組成物、並びに金属材の防錆処理法
JP2007153962A (ja) * 2005-12-01 2007-06-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加工兼用防錆油組成物
CN102046847A (zh) * 2008-05-27 2011-05-04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防锈油组合物
CN103384730A (zh) * 2009-09-09 2013-11-06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防锈油组合物
JP2012062488A (ja) * 2011-12-27 2012-03-29 Idemitsu Kosan Co Ltd 加工兼用防錆油組成物
JP2013199670A (ja) * 2012-03-23 2013-10-03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 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CN104204298A (zh) * 2012-03-23 2014-12-10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防锈油组合物
CN104845701A (zh) * 2014-02-14 2015-08-19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防锈油组合物
WO2017170868A1 (ja) * 2016-03-30 2017-10-0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CN108884575A (zh) * 2016-03-30 2018-11-2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防锈油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3258A (ja) 2020-09-10
JP7169909B2 (ja) 2022-11-11
WO2020184430A1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3221B2 (ja) 潤滑剤ブレンド組成物
JP5467843B2 (ja) 難燃性油圧作動油組成物
JP3601634B2 (ja) さび止め剤組成物
EP3746529B1 (en) Lubricant composition
US11421181B2 (e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ubricating grease for steel ropes
EP4121501B1 (en)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s
CN113490769A (zh)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JP5075449B2 (ja) 銀含有材料と接触する潤滑油組成物
US11242893B2 (en) Composi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bearing oil for steel plants
WO2020184436A1 (ja) 錆止め油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46091A (ja) 防錆兼プレス加工油剤組成物
CN111868305A (zh) 防锈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JPH0813171A (ja) 鋼板および表面処理鋼板用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JP2007153962A (ja) 加工兼用防錆油組成物
JP4757379B2 (ja) 潤滑油組成物
JP3639876B2 (ja) 塑性加工用防錆潤滑剤組成物
JPH05339589A (ja) プレス加工兼用防錆油
JP5502848B2 (ja) 加工兼用防錆油組成物
JPH09183992A (ja) 塑性加工用洗浄防錆油組成物
JP2008138092A (ja) 亜鉛メッキ鋼板用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WO2022210808A1 (ja) 防錆油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83433B2 (ja) 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CN114450381A (zh) 腐蚀抑制
JP3914599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フルイド組成物
CN115109633A (zh) 一种可用于热成形钢铝硅镀层产品的防锈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