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835B -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835B
CN113474835B CN202080018631.XA CN202080018631A CN113474835B CN 113474835 B CN113474835 B CN 113474835B CN 202080018631 A CN202080018631 A CN 202080018631A CN 113474835 B CN113474835 B CN 113474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absorbing
nonwoven fabric
absorbing material
fineness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86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4835A (zh
Inventor
中原诚
梶山宏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474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4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 G10K11/168Plu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e.g. sandwich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orientated, e.g. in parallel (anisotropic flee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282Addition polymers
    • D04H1/43Acrylonitrile se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82Stretched reticular film fibres; Composite fibres; Mixed fibres; Ultrafine fibres; Fibres for artificial leather
    • D04H1/43835Mixed fibres, e.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fibres or fibre blen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3/00Other non-woven fabric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3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igh strength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2210/00Details of active noise control [ANC] covered by G10K11/178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G10K2210/30Means
    • G10K2210/321Physical
    • G10K2210/3223Materials, e.g. special compositions or g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低频区域和高频区域的吸音性能优异、生产率优异、同时品质也优异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含有30~80质量%的纤度为0.4~0.9dtex的短纤维A,含有20~70质量%的纤度为1.1~20.0dtex的短纤维B,前述短纤维A的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梳理通过系数=(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

Description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电气产品等中安静性作为产品的商品价值之一,逐渐得到超过迄今为止的重视。一般而言,噪音对策中被认为有效的是增加成为对策部件的吸音材料的质量和厚度,但从将汽车室内、居室内的空间保持为宽敞、汽车的低燃耗化的观点出发,要求吸音材料的轻量化・紧凑化。进一步,汽车领域中,要求能够应用于发动机周围等的耐热性。
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层叠无纺布具有优异的吸音性的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所述层叠无纺布具有包含纳米纤维的层和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的层。
此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车辆用隔声材料的制造方法,将包含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和纤度为1.2~5.0dtex的短纤维的片状的基材的单面进行加热和加压,形成通气调整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43857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348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见解,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车辆用隔声材料(以下称为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等)均含有极细纤维,因此可以发现隔声性能均变得较为优异的倾向。
然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等在这些制造步骤中,经过对含有极细纤维的纤维实施利用梳理机、起绒机的开纤处理的步骤(以下称为梳理步骤)而得到。并且,上述梳理步骤中,极细纤维与纤度较大的纤维相比,观察到产生断丝、卷绕于针布的倾向。由于以上原因,使用极细纤维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等存在生产率差的课题。此外,还观察到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等内部断裂的极细纤维成为纤维块的倾向,在该情况下,存在的课题在于,使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等的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变差,同时上述吸音材料的品质也变差。
此外,专利文献1中,作为专利文献1的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记载了在按顺序对包含含有聚合物合金的海岛纤维的纤维实施利用梳理机的开纤处理和交缠处理而得到无纺布后,具有对该无纺布实施使用1%氢氧化钠水溶液在高温下进行处理的脱海处理的步骤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中,在脱海处理后在无纺布内出现极细纤维,开纤处理时在无纺布内不存在极细纤维,而是存在与极细纤维相比纤维直径等显著不同的海岛纤维。因此,专利文献1的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制造步骤中,因海岛纤维的纤维直径大等理由,梳理步骤中难以引起断丝的产生。然而,该制造方法中,制成无纺布后由海岛纤维得到极细纤维的脱海处理是必须的步骤。因此,专利文献1的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课题在于,与不经过脱海处理而得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相比生产率差。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课题在于,提供低频区域与高频区域的吸音性能和生产率优异、同时品质也优异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即
(1)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含有30~80质量%的纤度为0.4~0.9dtex的短纤维A,含有20~70质量%的纤度为1.1~20.0dtex的短纤维B,前述短纤维A的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
梳理通过系数=(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纤维长度)(1)
<纤度(dtex)、强度(cN/dtex)、伸长率(%)、卷曲数(个/25mm)、卷曲度(%)、纤维长度(cm)>。
(2)根据(1)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单位面积质量为150g/m2以上且500g/m2以下,厚度为0.6mm以上且4.0mm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密度为0.07g/cm3以上且0.40g/cm3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前述短纤维A为丙烯酸系短纤维或聚酯系短纤维。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前述短纤维A为丙烯酸系短纤维。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L*a*b*表色系统的L值为70以下。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前述短纤维A的拉伸强度为5cN/dtex以上,前述短纤维A的拉伸伸长率为20~35%。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前述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前述短纤维B的纤度为1.1~1.8dtex,且前述短纤维A与前述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短纤维A的纤度/短纤维B的纤度)为0.30~0.60。
(9)吸音材料,其具有(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和在前述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声音入射侧一面的相反侧一面上设置的厚度为5~50mm的纤维系多孔体、发泡体或空气层。
(10)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对短纤维A和短纤维B实施开纤处理,得到前述短纤维A和前述短纤维B的混纤网的步骤;和前述混纤网通过喷水冲击喷嘴3次以上的步骤;前述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前述短纤维B的纤度为1.1~20.0dtex,相对于前述混纤网的整体,前述短纤维A的含量为30~80质量%,前述短纤维B的含量为20~70质量%,
梳理通过系数=(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纤维长度)(1)
<纤度(dtex)、强度(cN/dtex)、伸长率(%)、卷曲数(个/25mm)、卷曲度(%)、纤维长度(cm)>。
(11)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对短纤维A和短纤维B实施开纤处理,得到前述短纤维A和前述短纤维B的混纤网的步骤;和对前述混纤网实施针密度为200根/cm2以上的针密度的针刺的步骤,前述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前述短纤维B的纤度为1.1~20.0dtex,相对于前述混纤网的整体,前述短纤维A的含量为30~80质量%,前述短纤维B的含量为20~70质量%,
梳理通过系数=(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纤维长度)(1)
<纤度(dtex)、强度(cN/dtex)、伸长率(%)、卷曲数(个/25mm)、卷曲度(%)、纤维长度(cm)>。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具有规定的物性的极细纤维,能够提供低频区域与高频区域的吸音性能和生产率优异、同时品质也优异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含有30~80质量%的纤度为0.4~0.9dtex的短纤维A,含有20~70质量%的纤度为1.1~20.0dtex的短纤维B,短纤维A的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
梳理通过系数=(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纤维长度)(1)
<纤度(dtex)、强度(cN/dtex)、伸长率(%)、卷曲数(个/25mm)、卷曲度(%)、纤维长度(cm)>。
这样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以下有时简称为“无纺布”)在其制造步骤中的利用梳理机等的梳理步骤中,抑制短纤维A的断丝、短纤维A卷绕于针布。并且,通过抑制短纤维A的断丝、短纤维A卷绕于针布,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优异,同时也抑制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断裂的短纤维A成为纤维块,因此在低频区域和高频区域两者中得到高吸音性能。此外,本发明人发现,由于也抑制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断裂的短纤维A成为纤维块,因此得到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品质也优异的效果。应予说明,有时将这些效果总称为“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能够实现上述效果推测是因为短纤维A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
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具有的特征(特征点1)在于,相对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总质量,含有20~70质量%的纤度为1.1~20.0dtex的短纤维B。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构成中,通过吸音材料用无纺布满足上述特征点1,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纤度小的短纤维A与短纤维B相比,观察到在梳理步骤中引起断丝、或者卷绕于针布、或者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容易形成纤维块的倾向。另一方面,纤度为1.1~20.0dtex的短纤维B难以产生上述断丝、卷绕、纤维块的现象。
因此,通过相对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总质量含有20质量%以上的这样的短纤维B,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整体中产生的断丝、卷绕于针布、纤维块的产生的频率降低,其结果是,推测可以得到生产率、品质优异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另一方面,如果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短纤维B的含量过多,则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多孔部变得粗糙而大,存在使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作为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降低的倾向。因此,短纤维B的含量相对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总质量,为70质量%以下。由于前述的点,短纤维B的含量相对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总质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质量%以下。
此外,短纤维B的纤度为1.1~20.0dtex。通过将短纤维B的纤度设为20.0dtex以下,不妨碍通过纤度小的短纤维A得到的微细的多孔部的形成,在用作吸音材料时能够得到优异的吸音性。另一方面,通过将短纤维B的纤度设为1.1dtex以上,梳理步骤中,短纤维A在无纺布的内部均匀分散,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抑制短纤维A成为纤维块,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品质提高。此外,通过短纤维A均匀分散,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将该无纺布作为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优异。进一步,抑制短纤维A的梳理步骤中的断丝、对针布的卷绕,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由于前述的点,短纤维B的纤度优选为1.3~18.0dtex,进一步优选为1.4~15.0dtex。
接着,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具有的特征(特征点2)在于,含有30~80质量%的纤度为0.4~0.9dtex的短纤维A,且前述短纤维A的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
梳理通过系数=(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纤维长度)(1)
<纤度(dtex)、强度(cN/dtex)、伸长率(%)、卷曲数(个/25mm)、卷曲度(%)、纤维长度(cm)>。
通过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满足上述特征点2,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纤度小的短纤维A有在梳理步骤中引起断丝、对针布卷绕、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容易形成纤维块的倾向。然而,即使是纤度为0.4~0.9dtex的短纤维A,在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也抑制了梳理步骤中的短纤维A的断丝等的产生。即,通过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且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以特定的含量含有该短纤维A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抑制了梳理步骤中的短纤维A的断丝等的产生,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优异,同时使用该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优异。其机制推测如下。可以推测通过将作为短纤维A的特性的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和纤维长度的平衡最优化(即短纤维A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抑制了梳理步骤中的因短纤维A与针布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断丝(对于其而言可以认为特别是短纤维A的强度、短纤维A的伸长率的影响大),减少了梳理步骤中的短纤维A对针布的卷绕(对于其而言可以认为特别是短纤维A的纤维长度的影响大)。并且,梳理步骤中,在无纺布的内部短纤维A与短纤维B均匀分散、交缠,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也抑制了短纤维A成为纤维块(对于其而言可以认为特别是短纤维A的卷曲数和卷曲度的影响大),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品质提高,同时短纤维A在无纺布的内部均匀分散,由此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使用该无纺布的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优异。
此外,前述的短纤维A的梳理通过系数通过考虑短纤维A的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和纤维长度的全部进行调整,能够设为期望的值。并且,从上述理由出发,短纤维A的梳理通过系数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下。此外,更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下。
针对短纤维A的纤度、强度、伸长率、卷曲数、卷曲度和纤维长度各自可以取的范围,只要上述梳理通过系数达到15~260的范围,则没有特别限定,针对其各自的优选的范围如下所述。
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通过将短纤维A的纤度设为0.90dtex以下,通过纤度小的短纤维A,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能够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由此,声音通过纤维之间的空隙(即多孔部)时通过与空隙周边的纤维的空气摩擦,能够将声音高效率地转化为热,用作吸音材料时能够得到优异的吸音性。
另一方面,通过将短纤维A的纤度设为0.4dtex以上,梳理步骤中,短纤维A在无纺布内部均匀分散,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抑制了短纤维A成为纤维块,因此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品质提高。此外,通过短纤维A在无纺布内部均匀分散,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作为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优异。由于前述的点,短纤维A的纤度优选为0.5~0.8dtex,进一步优选为0.5~0.7dtex。应予说明,为了得到与0.4~0.9dtex相比纤度更小的极细纤维,需要采用将海岛纤维脱海的方法、静电纺丝法,但这些方法与制造短纤维等的熔融纺丝法、湿式纺丝法等相比,存在生产率差的课题。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中使用的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因此,该短纤维A可通过熔融纺丝法、湿式纺丝法生产。即,为了得到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需要使用将海岛纤维脱海的方法、静电纺丝法。因此,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与需要在制造步骤中使用将海岛纤维脱海的方法、静电纺丝法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相比优异。
为了进一步提高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吸音性,优选使用纤度为0.4~0.9dtex的短纤维A和纤度为1.1~1.8dtex的短纤维B,且使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短纤维A的纤度/短纤维B的纤度)为0.30~0.60。通过将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设为上述范围,由纤度小的短纤维A、和与短纤维A相比纤度更大但纤度较小的短纤维B,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能够制成具有特别优异的吸音性的吸音材料。
此外,通过将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短纤维A的纤度/短纤维B的纤度)设为0.30以上,抑制了因短纤维A的纤度相对小而导致梳理通过步骤中的纤维块的产生,同时抑制了因短纤维B的纤度相对大而导致的吸音性的降低,故而优选。此外,通过将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短纤维A的纤度/短纤维B的纤度)设为0.60以下,利用纤度相对小的短纤维A、和纤度相对大的短纤维B,在梳理步骤中,短纤维A与短纤维B在无纺布的内部均匀分散,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抑制了短纤维A成为纤维块,短纤维A均匀分散,由此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其结果是,将该无纺布制成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优异。
短纤维A的拉伸强度(本说明书等中,有时简称为“强度”)优选为2.5cN/dtex以上。通过将短纤维A的拉伸强度设为2.5cN/dtex以上,进一步抑制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步骤中的梳理步骤中因短纤维A与针布的摩擦而导致的断丝,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由于前述的点,针对短纤维的拉伸强度,进一步优选为2.8cN/dtex以上。
短纤维A的拉伸伸长率(本说明书等中有时简称为“伸长率”)优选为20~40%。通过将短纤维A的拉伸伸长率设为20%以上,进一步抑制了梳理步骤中因短纤维A与针布的摩擦而导致的断丝,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将短纤维A的拉伸伸长率设为40%以下,由因梳理步骤中与针布的摩擦而导致的短纤维A的伸长所产生的对针布的卷绕进一步减少,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由于前述的点,针对短纤维A的拉伸伸长率,进一步优选为22%~35%。
短纤维A的拉伸强度为5cN/dtex以上,且拉伸伸长率为20~35%,抑制了梳理步骤中的因短纤维A与针布的摩擦而导致的断丝,因与针布的摩擦而导致的短纤维A的伸长而产生的对针布的卷绕进一步减少,能够进一步提高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故而优选。此外,通过抑制因摩擦而导致的断丝和对针布的卷绕,抑制了纤维块的产生,短纤维A均匀分散,由此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其结果是,将该无纺布制成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优异。进一步,由于前述的点,短纤维A的拉伸强度特别优选为6.0cN/dtex以上。
短纤维A的卷曲数优选为10.0个/25mm以上。通过将短纤维A的卷曲数设为10.0个/25mm以上,梳理步骤中,短纤维A与短纤维B在无纺布的内部均匀分散,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抑制了短纤维A成为纤维块,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品质提高。此外,短纤维A均匀分散,由此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使用该无纺布的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优异。由于前述的点,短纤维A的卷曲数进一步优选为12.0个/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2.5个/25mm以上。短纤维A的卷曲数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从短纤维A的分散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8个/25mm以下。
短纤维A的卷曲度优选为12.0%以上。通过将短纤维A的卷曲度设为12.0%,梳理步骤中,短纤维A与短纤维B均匀分散,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抑制了短纤维A成为纤维块,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品质提高。此外,通过短纤维A均匀分散,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作为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优异。由于前述的点,短纤维A的卷曲度进一步优选为13.0%以上、特别优选为14.0%以上。短纤维A的卷曲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从短纤维A的分散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9%以下。
短纤维A的纤维长度优选为2.5~4.5cm的范围。通过将短纤维A的纤维长度设为4.5cm以下,能够抑制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步骤中梳理步骤中的对针布的卷绕,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设为2.5cm以上,在梳理通过后的网中,短纤维彼此的交缠提高,向后述的针刺步骤、水刺步骤的网的搬运性变得良好,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生产率。由于上述的点,短纤维A的纤维长度进一步优选为3.0~4.5cm的范围。
本发明所涉及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中,相对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总质量含有30质量%以上的上述那样的短纤维A,由此通过纤度小的短纤维A,能够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内部形成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部,声音通过纤维之间的空隙(即多孔部)时,能够通过与空隙周围的纤维的空气摩擦将声音高效率地转化为热,用作吸音材料时能够得到优异的吸音性。另一方面,通过将上述那样的短纤维A的含量相对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总质量设为80质量%以下,能够极其有效地抑制梳理步骤中产生的短纤维A的断丝等。由于前述的点,短纤维A的含量相对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总质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下。
在此,针对构成短纤维A的原材料,可使用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这些之中,短纤维A在耐热性优异、即能够减少用于汽车等的发动机室时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形、变色的方面,优选为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短纤维(丙烯酸系短纤维)、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短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短纤维)或包含聚酯系树脂的短纤维(聚酯系短纤维),其中,更优选为耐热性更优异的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短纤维、或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短纤维。其机制虽不确定,梳理步骤中,从纤维块的产生少的理由出发,短纤维A特别优选为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短纤维。应予说明,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将多种单体聚合而得到,此外,也可以含有稳定剂等添加物。
此外,针对构成短纤维B的原材料,可使用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这些之中,短纤维B在耐热性优异、即能够减少用于汽车等发动机室时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形、变色的方面,优选为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的短纤维、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短纤维或包含聚酯系树脂的短纤维,其中,特别更优选为耐热性优异的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短纤维。应予说明,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将多种单体聚合而得到,此外,也可以含有稳定剂等添加物。
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150g/m2以上且500g/m2以下。通过将单位面积质量设为150g/m2以上,能够提高因空气摩擦而导致的吸音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将单位面积质量设为500g/m2以下,能够提高柔软性,得到用作汽车构件等时的立体追随性优异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从前述的观点出发,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20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g/m2以上。此外,针对单位面积质量的上限,优选为4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g/m2以下。
此外,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厚度优选为0.6mm以上且4.0mm以下。通过将厚度设为0.6mm以上,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中形成充分的尺寸的多孔部,能够使声音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时声音因空气摩擦而向热的转化更高效。另一方面,通过将厚度设为4.0mm以下,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形成更致密的结构,利用短纤维A形成微细的多孔部,能够使声音因空气摩擦向热的转化更高效,其结果是,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用作吸音材料时吸音性能更优异。从前述的观点出发,厚度优选为0.7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mm以上。此外,针对厚度的上限,优选为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mm以下。应予说明,本发明的厚度基于JIS L1913:1998 6.1.2 A法,通过对无纺布施加0.36kPa的压力时的厚度而测定。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密度优选为0.07g/cm3以上且0.40g/cm3以下。通过将密度设为0.07g/cm3以上,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形成致密的结构,利用短纤维A形成微细的多孔部,能够使声音因空气摩擦而向热的转化更高效,其结果是,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用作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更优异。另一方面,通过将密度设为0.40g/cm3以下,在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中形成充分的尺寸的多孔部,因空气摩擦而得到的吸音性能更优异。从前述的观点出发,密度优选为0.09g/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0g/cm3以上。此外,针对密度的上限,优选为0.35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2g/cm3以下。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优选为70以下。通过将L值设为70以下,能够使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在高温环境下的变色难以醒目。在前述的观点方面,L值优选为6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下。另一方面,针对L值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可稳定生产的20以上。针对用于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L值设为70以下的手段,可以通过将短纤维A、短纤维B设为包含炭黑等的原液染色纤维而实现。针对原液染色纤维的含量,相对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总质量,优选包含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30质量%以上。应予说明,本发明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是指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化,也在JIS Z8781-4:2013中采用的表色系统。L*a*b*表色系统的L值使用色差计等测定。此外,针对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在高温环境下的变色,可以通过测定置于高温环境下前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b值与置于高温环境下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b值之差,从而评价。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优选具有5μm以上且低于10μm的直径的细孔为1~60%、10μm以上且低于15μm的直径的细孔为10~70%、15μm以上且低于20μm的直径的细孔为2~50%的细孔直径分布。通过具有这样的细孔直径分布,能够使声音因空气摩擦而向热的转化更高效,其结果是,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用作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更优异。由于前述的点,进一步优选具有5μm以上且低于10μm的直径的细孔为3~55%、10μm以上且低于15μm的直径的细孔为20~60%、15μm以上且低于20μm的直径的细孔为3~40%的细孔直径分布。特别优选具有5μm以上且低于10μm的直径的细孔为5~50%、10μm以上且低于15μm的直径的细孔为25~55%、15μm以上且低于20μm的直径的细孔为5~35%的细孔直径分布。应予说明,前述的细孔直径分布按照ASTMF316-8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
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通气度优选为4~35cm3/cm2/s。通过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通气度设为4cm3/cm2/s以上,因空气摩擦而得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吸音性能更优异,故而优选。在前述观点方面,通气度优选为6cm3/cm2/s以上、特别优选为7cm3/cm2/s以上。另一方面,通过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通气度设为35cm3/cm2/s以下,因空气摩擦而得到的吸音性能提高,故而优选。在前述观点方面,通气度优选为30cm3/c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cm3/cm2/s以下。应予说明,通气度按照JIS L 1096-1999 8.27.1 A法(Frazier形法)测定。
接着,针对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优选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无纺布的优选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骤。
(a)使短纤维A与短纤维B开纤的步骤
(b)将短纤维A与短纤维B制成网状的步骤
(c)通过针或水流而将短纤维A与短纤维B交缠,得到无纺布的步骤。
以下,针对这些(a)~(c)的步骤的详情进行说明。
首先,针对(a)使短纤维A与短纤维B开纤的步骤(开松机步骤)进行说明。
开松机步骤在以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中的短纤维A的含量与短纤维B的含量达到期望的方式计量短纤维A和短纤维B(以下也称为各短纤维)后,通过使用空气等使各短纤维充分开纤而混纤。
接着,针对(b)将短纤维A与短纤维B制成网状的步骤(梳理步骤)进行说明。
梳理步骤将开松机步骤中得到的混纤了的各短纤维用针布辊合丝,得到网。
接着,针对(c)通过针或水流将短纤维A与短纤维B交缠,得到无纺布的步骤(交缠步骤)进行说明。
交缠步骤中,各短纤维彼此的交缠优选通过针刺法或喷水冲击法(水流交缠法),实施机械交缠法。该方法与化学粘合法等相比,能够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致密化,容易得到优选的厚度和密度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故而优选采用。
此外,在用针刺法使各短纤维交缠的情况下,优选将其针密度设为200根/cm2以上,进行交缠处理。优选在进一步优选为250根/cm2以上、特别优选为300根/cm2以上的针密度下进行交缠。通过设为上述针密度,能够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致密化,能够提高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用作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故而优选。
通过喷水冲击法使各短纤维交缠的情况下,优选在喷水冲击喷嘴的压力为12.0MPa以上的压力下,通过水喷嘴3次以上。通过将喷水冲击喷嘴的压力设为12.0MPa以上,能够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致密化,能够提高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用作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故而优选。此外,通过水喷嘴3次以上,由此与前述同样地,能够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致密化,能够提高将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用作吸音材料时的吸音性能,故而优选。作为通过水喷嘴的方法,有连续通过水喷嘴3次以上,或者在通过水喷嘴1次而卷取无纺布后再次通过水喷嘴的方法,在提高生产率方面,优选为连续通过3次以上的方法。
通过喷水冲击法使纤维交缠的情况下,最初朝上与喷嘴面接触的面设为正面,其反面设为背面的情况下,从喷嘴流通水流的面可以任意设定为正面/背面/正面、正面/背面/背面、正面/正面/背面/正面/背面等。
接着,针对吸音材料进行说明。具有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吸音材料优选在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声音入射侧一面的相反侧一面,具有厚度为5~50mm的层状物。并且,上述层状物优选为纤维系多孔体、发泡体或空气层。即,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在声音入射侧一面的相反侧一面贴合厚度为5~50mm的包含使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纤维系多孔体或使用无机纤维的纤维系多孔体的基材、包含发泡聚氨酯等发泡体的基材等而使用,由此它们的复合产品(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极其优异。此外,在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声音入射侧一面的相反侧一面设置厚度5~50mm的空气层,由此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与空气层的复合产品(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极其优异。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测定法如后所述。
(测定方法)
(1)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各短纤维和含量
基于JIS L 1030-1:2006“纤维产品的混用率试验方法-第1部:纤维识别”、和JISL 1030-2:2005“纤维产品的混用率试验方法-第2部:纤维混用率”,测定公量混用率(标准状态下的各短纤维的质量比),将其作为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纤维的含量(质量%)。由此,确定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纤维原材料与其含量(质量%)。
(2)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短纤维的纤度和含量
针对上述(1)的JIS L 1030-2:2005“纤维产品的混用率试验方法-第2部:纤维混用率”的6.溶解法中的残留无纺布,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日立ハイテク公司制S-3500N型)观察其截面,随机选取30个部位的观察范围,拍摄倍率1,000倍的截面照片。进一步,针对截面照片内存在的全部纤维,测定单纤维直径。此外,纤维的截面形状为不规则截面形状的情况下,由截面照片测定纤维的截面积,由前述的截面积换算为真圆直径,作为纤维的单纤维直径。所得单纤维直径数据以每0.1μm的区间进行区别,统计每个区间的平均单纤维直径和每个区间的纤维根数。由所得每个区间的平均单纤维直径与上述(1)中确定的各短纤维的比重,通过下式(2)算出每个区间的纤维的纤度。
纤度(dtex)=(平均单纤维直径(μm)/2)2×3.14×短纤维的比重/100 (2)。
上述纤维的纤度之中,针对纤度为0.4~0.9dtex的纤维,由其每个区间的纤度和每个区间的纤维根数、纤维原材料的比重,算出纤度为0.4~0.9dtex的纤维的含量(质量%)。
纤度为0.4~0.9dtex的纤维的含量(质量%)=((每个纤度为0.4~0.9dtex的纤维的区间的纤度(dtex)×每个该区间的纤维根数(根))/(每个除了纤度为0.4~0.9dtex之外的纤维的区间的纤度(dtex)×每个该区间的纤维根数(根))×100 (3)。
以相同的方式,求出纤度为1.1~20.0dtex的纤维的含量(质量%)。
此外,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纤维原材料为多种的情况下,使用溶解法中的残留无纺布,针对各纤维原材料,实施上述纤度、含量的测定,求出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纤维的纤度和含量。
(3)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短纤维的纤维长度
通过JIS L 1015:2010 8.4.1 直接法(C法),以单位为cm测定。
(4)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短纤维的强度、伸长率
基于JIS L 1015(1999)8.7.1,以空间距离20mm,将短纤维各一根缓慢拉伸至区分线的状态下将两端用粘接剂贴附在纸片上固定,将每个区分记作1个试样。将试样安装在拉伸试验器的夹具上,在上部夹具的附近切断纸片,以夹具间隔20mm、拉伸速度20mm/分钟的速度拉伸,测定试样切断时的载重(N)和伸长(mm),通过下式算出拉伸强度(cN/dtex)和伸长率(%)。
Tb=SD/F0
Tb:拉伸强度(cN/dtex)
SD:断裂时的载重(cN)
F0:试样的公量纤度(dtex)
S={(E2-E1)/(L+E1)}×100
S:伸长率(%)
E1:松弛(mm)
E2:切断时的伸长(mm)或最大载重时的伸长(mm)
L:夹具间隔(mm)。
(5)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短纤维的卷曲数
按照JIS L 1015-8-12-1,2(2010年改正版)的方法,测定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卷曲数(个/25mm)。
(6)构成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短纤维的卷曲度
按照JIS L 1015-8-12-1,2(2010年改正版)的方法,测定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卷曲率(%),将其作为纤维的卷曲度(%)。
(7)梳理步骤通过率(生产率和品质)
调整至所使用的短纤维比率,称量经历了开松机步骤的原棉20g,投入实验室梳理机(机筒转速300rpm、落纱机速度10m/min),测定因断丝而导致的梳理步骤中的落棉、未卷绕于针布而从梳理中逸出的网的质量(g)。使用所测定的网的质量等,通过下式求出梳理步骤通过率。该梳理步骤通过率的值越大,则可以说梳理步骤通过率越优异。
梳理步骤通过率(%)=网质量(g)/投入量(g)×100。
此外,针对所得吸音材料用无纺布,通过目视进行外观观察。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试样中,使用钢制直尺和剃刀,取3张300mm×300mm的试验片,数出纤维块的个数,换算为纤维块的个数(个/m2)。
(8)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
基于JIS L 1913:1998 6.2测定。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试样中,使用钢制直尺和剃刀,取3张300mm×300mm的试验片。测定标准状态下的试验片的质量,通过下式求出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单位面积质量,算出平均值。
ms=m/S
ms:单位面积的质量(g/m2)
m: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试验片的平均质量(g)
S: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试验片的面积(m2)。
(9)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厚度
基于JIS L1913:1998 6.1.2 A法测定。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试样中,取5张50mm×50mm的试验片。使用厚度测定器(TECLOCK公司制恒压厚度测定器、型号PG11J),在标准状态下对试验片施加10秒0.36kPa的压力,测定厚度。测定针对各试验片(5张)进行,算出平均值。
(10)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密度
由上述(8)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和上述(9)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厚度,通过下式求出。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密度(g/cm3)=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g/m2)/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厚度(mm)/1000。
(11)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细孔直径分布度数
通过ASTM F316-8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作为测定装置,使用Porous Materials,Inc(米国)公司制“パームポロメーター”,作为测定试剂,使用PMI公司制的“ガルヴィック”,将机筒压力设为100kPa,作为测定模式,在WET UP-DRY UP的条件下测定细孔直径分布(%),示出5μm以上且低于10μm、10μm以上且低于15μm、15μm以上且低于20μm的细孔直径分布(%)。
(12)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通气度
按照JIS L 1096-1999 8.27.1 A法(Frazier形法)测定。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试样中,取5张200mm×200mm的试验片。使用Frazier形试验机,在圆筒的一端(吸气侧)安装试验片。安装试验片时,在圆筒上放置试验片,从试验片上以不堵塞吸气部分的方式均等施加约98N(10kgf)的载重,防止试验片的安装部处的空气的泄露。安装试验片后,通过变阻器以倾斜形气压计示出125Pa的压力的方式调整抽风机,由此时的垂直形气压计所示压力、和所使用的空气孔的种类,通过试验机所附带的表,求出通过试验片的通气量(cm3/cm2/s),针对5张试验片算出平均值。
(13)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垂直入射吸音率
按照JIS A 1405(1998)的垂直入射吸音测定法(管内法)测定。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试样中,取3张直径92mm的圆形的试验片。作为试验装置,使用电子测器株式会社制的自动垂直入射吸音率测定器(型号10041A)。将试验片在测定用的阻抗管的一端以在试验片与金属反射板之间形成20mm的厚度的空气层的方式设置间隔物,安装试验片。每个频率的吸音率采用测定中得到的吸音系数乘以100倍得到的值。并且,将所得1000Hz的吸音率的平均值作为低频吸音率(%),将所得2000Hz的吸音率的平均值作为高频吸音率(%)。
(14)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
从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试样中,取3张100mm×100mm的试验片。使用色差计(ミノルタカメラ公司制CR310型),在光源:D65、视角:2°的条件下,针对上述试验片3张进行L值的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L*a*b*表色系统的L值。
(15)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L*a*b*表色系统的b值的变化
将上述(14)中使用的试验片叠放在铁板上,投入150℃的热风烘箱,在静置的状态下进行500hr加热处理。针对在150℃下进行了500hr的加热处理的试验片,使用色差计(ミノルタカメラ制CR310型),在光源:D65、视角:2°的条件下,针对处理前的试验片和150℃×500hr处理后的试验片各3张进行b值的测定,由其平均值通过下式求出b值的变化。
b值的变化 = 处理前的试验片的b值-150℃×500hr处理后的试验片的b值。
(实施例1)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48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2.9cN/dtex、伸长率24%、卷曲数13.1个/25mm、卷曲度15.6%、且梳理通过系数为26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将各短纤维进行开松机步骤后,进行梳理步骤(机筒转速300rpm、落纱机速度10m/min)。其后,进行下述条件的水流交缠步骤(压力条件:上面8.0MPa、上面10.0MPa、下面13.5MPa、上面16.0MPa、下面13.5MPa的5次通过)后,在干燥步骤中在120℃下干燥,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33、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1mm、无纺布密度0.143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5%,是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少,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2)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71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2.9cN/dtex、伸长率23%、卷曲数13.0个/25mm、卷曲度15.7%、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7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3mm、无纺布密度0.130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2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7%,是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3)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86dtex、纤维长度5.1cm、强度2.8cN/dtex、伸长率23%、卷曲数13.1个/25mm、卷曲度15.6%、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2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5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8%,是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4)
作为短纤维A,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短纤维,作为短纤维B,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将含量各自变更为35质量%、65质量%,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4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8%,是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5)
作为短纤维A,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短纤维,作为短纤维B,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将含量各自变更为75质量%、25质量%,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3mm、无纺布密度0.130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5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也少,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1%,是较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少,品质也较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较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6)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70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1.8cN/dtex、伸长率17%、卷曲数13.0个/25mm、卷曲度15.7%、且梳理通过系数为20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8、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6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也较少,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86%,是较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少,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7)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71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2.9cN/dtex、伸长率24%、卷曲数8.0个/25mm、卷曲度9.0%、且梳理通过系数为23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7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也较少,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88%,是较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较少,品位较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8)
作为短纤维A,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中,仅变更单位面积质量,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140g/m2、厚度1.4mm、无纺布密度0.100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8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7%,是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也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较高,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较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9)
作为短纤维A,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中,将水流交缠步骤的压力条件变更为上面8.0MPa、上面10.0MPa、下面11.0MPa、上面11.0MPa、下面11.0MPa的5次通过,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4.5mm、无纺布密度0.067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9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7%,是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也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较高,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较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10)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56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3.2cN/dtex、伸长率24%、卷曲数13.5个/25mm、卷曲度15.2%、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3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3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2mm、无纺布密度0.136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0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也较少,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88%,是较良好的。此外,各短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较少,品位较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11)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85dtex、纤维长度5.1cm、强度3.1cN/dtex、伸长率25%、卷曲数13.3个/25mm、卷曲度15.5%、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7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5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1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也较少,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89%,是较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较少,品位较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较高,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12)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56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3.2cN/dtex、伸长率24%、卷曲数13.5个/25mm、卷曲度15.2%、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3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6.61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08、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2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4%,是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少,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较高,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13)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56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3.2cN/dtex、伸长率24%、卷曲数13.5个/25mm、卷曲度15.2%、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3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9.25dtex、纤维长度6.4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03、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6%,是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较高,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14)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56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5.4cN/dtex、伸长率23%、卷曲数13.4个/25mm、卷曲度15.3%、且梳理通过系数为55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3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2mm、无纺布密度0.136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4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8%,是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15)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57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6.3cN/dtex、伸长率24%、卷曲数13.5个/25mm、卷曲度15.3%、且梳理通过系数为67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3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2mm、无纺布密度0.136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5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9%,是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16)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56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3.2cN/dtex、伸长率24%、卷曲数13.5个/25mm、卷曲度15.2%、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3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2.20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25、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3mm、无纺布密度0.130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6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也较少,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0%,是较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较少,品位较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较高,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实施例17)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85dtex、纤维长度5.1cm、强度3.1cN/dtex、伸长率25%、卷曲数13.3个/25mm、卷曲度15.5%、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7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19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71、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3mm、无纺布密度0.130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实施例17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也较少,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86%,是较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纤维块的产生较少,品位较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较高,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也良好。
(比较例1)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36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2.8cN/dtex、伸长率24%、卷曲数13.3个/25mm、卷曲度15.7%、且梳理通过系数为19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25、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1mm、无纺布密度0.143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比较例1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多,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78%,差。此外,纤维的分散性也低,纤维块的产生多,品质差。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低,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少,耐热性良好。
(比较例2)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96dtex、纤维长度5.1cm、强度2.9cN/dtex、伸长率23%、卷曲数13.2个/25mm、卷曲度15.5%、且梳理通过系数为37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66、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比较例2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8%,是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低,对于耐热性,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少,是良好的。
(比较例3)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71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1.4cN/dtex、伸长率13%、卷曲数13.0个/25mm、卷曲度15.6%、且梳理通过系数为13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比较例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多,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64%,差。此外,纤维的分散性低,纤维块的产生多,品质差。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高,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也少,耐热性良好。
(比较例4)
作为短纤维A,使用纤度0.71dtex、纤维长度3.8cm、强度2.8cN/dtex、伸长率22%、卷曲数5.0个/25mm、卷曲度6.0%、且梳理通过系数为13的丙烯酸系短纤维50质量%,作为短纤维B,使用纤度1.45dtex、纤维长度5.1cm的包含2质量%炭黑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50质量%,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3mm、无纺布密度0.130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比较例4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多,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75%,差。此外,纤维的分散性低,纤维块的产生多,品质差。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低,对于耐热性,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少,是良好的。
(比较例5)
作为短纤维A,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短纤维,和作为短纤维B,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将含量各自变更为20质量%、80质量%,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4mm、无纺布密度0.125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比较例5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也不存在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98%,是良好的。此外,纤维的分散良好,不产生纤维块,品质良好。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低,对于耐热性,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少,是良好的。
(比较例6)
作为短纤维A,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短纤维,和作为短纤维B,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短纤维,将含量各自变更为90质量%、10质量%,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条件进行处理,得到短纤维A与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0.49、单位面积质量300g/m2、厚度2.3mm、无纺布密度0.130g/cm3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
比较例6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梳理步骤中的因断丝而导致的落棉、对针布的卷绕多,梳理步骤通过性也为68%,差。此外,纤维的分散性低,纤维块的产生多,品质差。
所得吸音材料用层叠无纺布的低频吸音率和高频吸音率低,150℃×500hr处理后的b值的变化略大,耐热性也差。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构成和特性总结于表1~表4。
[表1]
[表2]
[表3]
[表4]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低频区域和高频区域的吸音性能优异,生产率优异,同时品质也优异,因此特别适合用作汽车等的吸音材料。

Claims (11)

1.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含有30~80质量%的纤度为0.4~0.9dtex的短纤维A,
含有20~70质量%的纤度为1.1~20.0dtex的短纤维B,
前述短纤维A的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
纤度的单位为dtex、强度的单位为cN/dtex、伸长率的单位为%、卷曲数的单位为个/25mm、卷曲度的单位为%、纤维长度的单位为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单位面积质量为150g/m2以上且500g/m2以下,
厚度为0.6mm以上且4.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密度为0.07g/cm3以上且0.40g/cm3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前述短纤维A为丙烯酸系短纤维或聚酯系短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前述短纤维A为丙烯酸系短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L*a*b*表色系统的L值为7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前述短纤维A的拉伸强度为5cN/dtex以上,前述短纤维A的拉伸伸长率为20~3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其中,前述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前述短纤维B的纤度为1.1~1.8dtex,且前述短纤维A与前述短纤维B的纤度之比、即短纤维A的纤度/短纤维B的纤度为0.30~0.60。
9.吸音材料,其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和
在前述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声音入射侧一面的相反侧一面上设置的厚度为5~50mm的纤维系多孔体、发泡体或空气层。
10.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对短纤维A和短纤维B实施开纤处理,得到前述短纤维A和前述短纤维B的混纤网的步骤;和
前述混纤网通过喷水冲击喷嘴3次以上的步骤;
前述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前述短纤维B的纤度为1.1~20.0dtex,
相对于前述混纤网的整体,前述短纤维A的含量为30~80质量%,前述短纤维B的含量为20~70质量%,
纤度的单位为dtex、强度的单位为cN/dtex、伸长率的单位为%、卷曲数的单位为个/25mm、卷曲度的单位为%、纤维长度的单位为cm。
11.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对短纤维A和短纤维B实施开纤处理,得到前述短纤维A和前述短纤维B的混纤网的步骤;和
对前述混纤网实施针密度为200根/cm2以上的针密度的针刺的步骤,
前述短纤维A的纤度为0.4~0.9dtex,下式(1)所示的梳理通过系数为15~260,
前述短纤维B的纤度为1.1~20.0dtex,
相对于前述混纤网的整体,前述短纤维A的含量为30~80质量%,前述短纤维B的含量为20~70质量%,
纤度的单位为dtex、强度的单位为cN/dtex、伸长率的单位为%、卷曲数的单位为个/25mm、卷曲度的单位为%、纤维长度的单位为cm。
CN202080018631.XA 2019-03-07 2020-03-02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474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1292 2019-03-07
JP2019041292 2019-03-07
PCT/JP2020/008766 WO2020179753A1 (ja) 2019-03-07 2020-03-02 吸音材用不織布、吸音材、および吸音材用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835A CN113474835A (zh) 2021-10-01
CN113474835B true CN113474835B (zh) 2024-05-10

Family

ID=72338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8631.XA Active CN113474835B (zh) 2019-03-07 2020-03-02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937164A4 (zh)
JP (1) JP7468505B2 (zh)
KR (1) KR20210134627A (zh)
CN (1) CN113474835B (zh)
WO (1) WO20201797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177274A1 (zh) * 2020-03-02 2021-09-10
US20240046909A1 (en) * 2022-08-05 2024-02-08 O.R.V. Manufacturing S.P.A.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uch a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8879A (ja) * 2000-02-18 2001-08-24 Kanebo Ltd 吸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79236A (zh) * 2006-02-06 2009-03-04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气流成网无纺布用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1652515A (zh) * 2007-03-30 2010-02-17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粒面仿皮革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7010A (zh) * 2011-02-03 2012-08-08 株式会社广谷 车辆用防噪声材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54583A (ja) * 2012-01-31 2013-08-15 Teijin Ltd 吸音材
CN104441876A (zh) * 2013-09-25 2015-03-2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复合层状吸音材料
CN107429456A (zh) * 2015-03-12 2017-12-01 东丽株式会社 层叠无纺布
CN108621974A (zh) * 2017-03-17 2018-10-09 科德宝两合公司 吸声纺织复合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90642A (ja) * 2007-05-28 2008-12-04 Kurashiki Seni Kako Kk 吸音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84296A (ja) * 2008-02-08 2009-08-20 Kurashiki Seni Kako Kk 吸音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91320B2 (ja) * 2013-08-05 2017-09-06 東レ株式会社 吸音性に優れた不織布
JP5844339B2 (ja) * 2013-11-25 2016-01-13 株式会社ヒロタニ 車両用防音材の製造方法
JP6761618B2 (ja) * 2013-12-23 2020-09-30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吸音材
JP6362400B2 (ja) * 2014-05-02 2018-07-2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不織布ウェブ
JP6035405B2 (ja) * 2015-11-18 2016-11-30 株式会社ヒロタニ 車両用防音材の製造方法
WO2018021319A1 (ja) * 2016-07-27 2018-02-01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吸・遮音材用繊維、該繊維の使用、吸・遮音材用繊維の製造方法及び吸・遮音材用繊維成型体
JP6727059B2 (ja) * 2016-07-29 2020-07-22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吸音材
DE102017002552A1 (de) * 2017-03-17 2018-09-20 Carl Freudenberg Kg Schallabsorbierendes Textilkomposit
JPWO2022168748A1 (zh) 2021-02-02 2022-08-11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28879A (ja) * 2000-02-18 2001-08-24 Kanebo Ltd 吸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79236A (zh) * 2006-02-06 2009-03-04 帝人纤维株式会社 气流成网无纺布用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01652515A (zh) * 2007-03-30 2010-02-17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粒面仿皮革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7010A (zh) * 2011-02-03 2012-08-08 株式会社广谷 车辆用防噪声材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54583A (ja) * 2012-01-31 2013-08-15 Teijin Ltd 吸音材
CN104441876A (zh) * 2013-09-25 2015-03-2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复合层状吸音材料
CN107429456A (zh) * 2015-03-12 2017-12-01 东丽株式会社 层叠无纺布
CN108621974A (zh) * 2017-03-17 2018-10-09 科德宝两合公司 吸声纺织复合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37164A1 (en) 2022-01-12
JP7468505B2 (ja) 2024-04-16
US20220148551A1 (en) 2022-05-12
CN113474835A (zh) 2021-10-01
EP3937164A4 (en) 2022-11-09
JPWO2020179753A1 (zh) 2020-09-10
KR20210134627A (ko) 2021-11-10
WO2020179753A1 (ja) 202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456B (zh) 层叠无纺布
CA2888706C (en) Carbon-fiber nonwoven cloth and composite, us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EP3323923B1 (en) Flame-insulating non-woven fabric
WO2017110365A1 (ja) フィルター用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474835B (zh) 吸音材料用无纺布、吸音材料和吸音材料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KR101780649B1 (ko) 흡음 및 전자파 차단 효과가 우수한 단열패드
WO2015008898A1 (ko) 탄성력 및 결집력이 향상된 멜트블로운 섬유웹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225787B (zh) 袋式过滤器用过滤布及其制造方法
JP7468229B2 (ja) 吸音材用不織布、吸音材、および吸音材用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EP3781286A1 (en) High burst strength wet-laid nonwoven filtration media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KR101242687B1 (ko) 폴리에스테르계 부직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468255B2 (ja) 吸音材用不織布、吸音材、および吸音材用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06283235B (zh) 聚苯硫醚短纤维、其生产方法及含有其的过滤毡
US12008981B2 (en)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nonwoven fabric,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nonwoven fabric
KR101282785B1 (ko) 높은 벌키성을 갖는 멜트블로운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JPH02258007A (ja) フイルター用紙
JPWO2019230688A1 (ja) 異形断面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異形断面繊維を含む不織布及び吸遮音材
JP2022028195A (ja) 吸音材用不織布、吸音材、および吸音材用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4211496B2 (ja) 吸音材構成部材および吸音材
JP2023027449A (ja) 吸音材用不織布および吸音材ならびに吸音材用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3198198U (ja) 遮熱シート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20020856A (ja) 吸音材用積層不織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