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687A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687A
CN113474687A CN202080016024.XA CN202080016024A CN113474687A CN 113474687 A CN113474687 A CN 113474687A CN 202080016024 A CN202080016024 A CN 202080016024A CN 113474687 A CN113474687 A CN 113474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region
layer
color filt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60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拓磨
元山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74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Abstract

涉及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提供有透明衬底、元件衬底、滤色器层、金属电极层和透明粘合层。元件衬底包括面向透明衬底的相对表面、以及从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发光的有机EL元件。滤色器层设置在相对表面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接合区域。金属电极层设置在元件衬底上,以避开当从透明衬底观察时金属电极层与接合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透明粘合层经由接合区域将透明衬底和元件衬底彼此接合。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开发了一种在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上设置滤色器的显示装置。例如,提供滤色器,允许显示颜色的光控制、视角特性的改善、或周围布线的遮光。
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括滤色器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该装置中,第一滤色器形成在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区域中,第二滤色器形成在形成有显示区域外部的布线等的非显示区域中。相对衬底通过透明粘合层接合到每个滤色器。此外,在第一和第二滤色器之间提供间隙。这使得可以防止第一滤色器由于制造时的分离工艺而被剥离(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的[0064]、[0084]、[0087]和[0118]段、图7和图8等)。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6-6647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最近,使用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安装在成像装置、移动终端等上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期望能够实现高质量图像显示以及提高装置可靠性的技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实现高质量图像显示以及提高该装置和设备的可靠性。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透明衬底、元件衬底、滤色器层、金属电极层和透明粘合层。
元件衬底包括面向透明衬底的相对表面以及从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发光的有机EL元件。
滤色器层设置在相对表面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接合区域。
金属电极层设置在元件衬底上,以避开当从透明衬底观察时与接合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透明粘合层经由接合区域将透明衬底和元件衬底彼此接合。
在该显示装置中,包括有机EL元件的元件衬底的相对表面面向透明衬底。滤色器层设置在相对表面上,同时避开设置在围绕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接合区域。此外,当从透明衬底观察时,金属电极层设置在元件衬底上,同时避开与接合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透明衬底和元件衬底通过透明粘合层经由接合区域彼此接合。结果,提高了每个衬底的接合性能,并且抑制了金属电极层的反射,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并且还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滤色器层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区域中的第一滤色器和设置在外围区域中以避开接合区域的第二滤色器。
第一滤色器可以是对有机EL元件的光进行着色的着色滤色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滤色器可以是为金属电极层遮挡光的遮光滤色器。
接合区域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外围的至少一部分中。
接合区域可以包括围绕显示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带状区域。
接合区域可以设置在外围区域的外边缘。
金属电极层可以包括反射有机EL元件的光的金属反射膜以及设置成避开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围电极。
有机EL元件可以包括设置在元件衬底的相对表面侧上的透明公共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外围电极可以电连接到公共电极。
公共电极可以设置在外围电极上。
外围电极可以包括多个彼此隔开的部分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电极可以设置在多个部分电极上。
有机EL元件可以包括设置在公共电极的与相对表面相对的一侧上的像素电极,以及设置在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反射膜可以将有机发光层中生成的光反射到相对表面。
金属反射膜可以是像素电极。
元件衬底可以包括形成为覆盖公共电极的保护膜。在这种情况下,相对表面可以是面向透明衬底的保护膜的表面。
显示装置
外围电极可以是最靠近滤色器层的金属膜。
透明粘合层可以是用于包围显示区域的密封剂。
透明粘合层可以是设置在透明衬底和元件衬底之间的填料。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
显示装置包括:透明衬底;元件衬底,包括:相对表面,所述相对表面面向透明衬底;以及有机EL元件,所述有机EL元件从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发光;滤色器层,所述滤色器层设置在相对表面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接合区域;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设置在元件衬底上,以避开当从透明衬底观察时与接合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透明粘合层,所述透明粘合层经由接合区域将透明衬底和元件衬底彼此接合。
驱动电路驱动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显示装置的整体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的具体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作为比较示例示出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配备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配备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配备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配备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显示装置的配置]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是用于通过驱动有机EL元件来显示图像的有机EL显示器。
显示装置100被配置为例如显示模块,并且安装在各种电子设备上,作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的取景器,并且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器(参见图11至图14等)。使用显示装置100的电子设备的类型等不受限制。例如,当显示装置100用作电视或个人计算机的监视器时,本技术也是适用的。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当从显示图像的一侧(即有机EL元件的光发射的一侧)观察时显示装置100的平面图。显示装置100包括元件衬底10和设置在元件衬底10上的透明衬底20。在显示装置100中,通过透明衬底20显示图像。
元件衬底10包括面对透明衬底20的相对表面11和多个有机EL元件12。多个有机EL元件12构成多个像素P,多个像素P构成图像。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方形像素P。显示装置100中的像素数量、像素大小等不受限制,并且可以被适当地设置,以获得期望的分辨率等。
相对表面11包括显示区域13、外围区域14和外部区域15。显示区域13是排列多个像素P的矩形区域,并且是实际显示图像的区域。在该实施例中,有机EL元件12从相对表面11的显示区域13发射光,并且显示图像。可以认为,显示区域13是有效像素区域,在该有效像素区域中设置有对实际图像显示有贡献的像素P。
外围区域14是围绕显示区域13的区域。即,外围区域14是围绕在显示装置100上显示的图像的区域。例如,显示装置100的边框(框架部分)的宽度由外围区域14的宽度决定。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外围区域14是相对表面11的除了显示区域13和设置在显示区域13外部并与显示区域13分离的外部区域15之外的区域。外围区域14包括例如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12的各种类型的布线、电路等(未示出)。
此外,接合区域16设置在外围区域14中。接合区域16例如是用于将透明衬底20和元件衬底10彼此接合的区域,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显示区域13设置。如稍后将描述的,滤色器层30设置在相对表面11上。滤色器层30设置在显示区域13和外围区域14中的接合区域16外部的区域中。因此,接合区域16是没有设置滤色器层30并且暴露相对表面11的区域。
在图1中,设置在显示区域13中的滤色器层30(第一滤色器31)被示为深灰色区域,并且设置在外围区域14中的滤色器层30(第二滤色器32)被示为浅灰色区域。此外,外围区域14中的白色区域用作接合区域16。用于将透明衬底20和元件衬底10彼此接合的密封剂(见图4)被施加到包括接合区域16的施加区域17(图中阴影区域)。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外部区域15设置在相对表面11的外围区域14的外侧,并且是没有设置透明衬底20并且暴露元件衬底10(相对表面11)的区域(图中的上侧)。外部电极21设置在外部区域15中。驱动显示装置100的驱动电路22经由柔性板等连接到外部电极21。驱动电路22安装在电子设备主体上,并且向显示装置100提供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12的功率、图像信号等。驱动电路22或驱动信号的类型等不受限制。
透明衬底20设置成面向元件衬底10的相对表面11,以便覆盖显示区域13和外围区域14。透明衬底20是保护形成在元件衬底10上的有机EL元件12等的衬底。作为透明衬底20,例如,可以使用任何具有透明度的衬底,例如,玻璃衬底、SiO2衬底或丙烯酸衬底。
在此处,将描述显示装置100的电路配置。图2是示出显示装置100的总体配置示例的框图。显示装置100包括具有多个像素P的像素阵列101和驱动像素阵列101的驱动单元102。像素阵列101设置在元件衬底10上,以便与图1所示的显示区域13重叠。驱动单元102设置在元件衬底10上,以便与外围区域14重叠。
像素阵列101包括排列成矩阵的多个像素P以及排列成对应于多个像素P的每一行的电源线103。每个像素P包括设置在行状扫描线104和列状信号线105彼此相交的部分处的像素电路106。
驱动单元102包括垂直扫描电路102a、电源102b和水平扫描电路102c。垂直扫描电路102a依次向每个扫描线104提供控制信号,以行为单位依次扫描每个像素P。电源102b向每条电源线103提供恒定的电源电位,以驱动构成像素P的像素电路106。当电源电位恒定时,可以简化电源102b的配置,并使元件尺寸紧凑。水平扫描电路102c根据垂直扫描电路102a的扫描向每条信号线105提供用作图像信号(视频信号)的信号电位和参考电位。
此外,驱动单元102的具体配置不受限制。例如,作为电源102b,可以使用电源扫描器等,电源扫描器根据垂直扫描电路102a的扫描,向每条电源线103提供高电位和低电位彼此切换的电源电位。因此,例如,即使当显示装置100安装在中型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大型电子设备(例如,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监视器)上时,也可以稳定地驱动显示装置100,同时抑制功耗。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像素电路106的具体配置示例的电路图。像素电路106包括用作有机EL元件12的二极管、采样晶体管107、驱动晶体管108和保持电容器109。
采样晶体管107的控制端(栅极)连接到扫描线104,一个驱动端(源极和漏极)连接到信号线105,另一个连接到驱动晶体管108的控制端。驱动晶体管108的一个驱动端连接到有机EL元件12的阳极,另一个连接到电源线103。此外,有机EL元件12的阴极连接到多个有机EL元件12共用的公共电极(见图4)。保持电容器109连接在驱动晶体管108的控制端和有机EL元件12的阳极之间,并保持从信号线105提供的图像信号的信号电位。
图4是示出显示装置100的截面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沿着图1所示的线AA’截取的显示装置100的示意性截面结构。在下文中,对应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13的部分可以被称为显示部分23,并且对应于外围区域14的部分可以被称为外围部分24。图中的虚线是表示显示区域13和外围区域14之间的边界的线。虚线的左侧对应于显示部分23(显示区域13)中的截面结构,虚线的右侧对应于外围部分24(外围区域14)中的截面结构。
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如上所述的元件衬底10和透明衬底20。此外,显示装置100包括滤色器层30、透明粘合层40和填料41。
元件衬底10包括电路层50、金属电极层51、有机发光层52、公共电极53和保护膜54。在该实施例中,保护膜54的面向透明衬底20的表面用作相对表面11。因此,上述显示区域13、外围区域14和接合区域16是保护膜54上的区域。
通过在衬底上堆叠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12的电路来配置电路层50。作为衬底,例如,使用由硅等形成的半导体衬底、玻璃衬底、丙烯酸衬底等。或者,由不锈钢等形成的金属衬底、塑料膜等可以用作衬底。
例如,包括构成图3所示的像素电路106的元件(采样晶体管107、驱动晶体管108、保持电容器109等)的电路堆叠在电路层50中。此外,电路层50包括连接到有机EL元件12的各种类型的布线(电源线103、扫描线104、信号线105等)。电路层50的具体配置不受限制。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12的电路等可以适当堆叠。
金属电极层51是构成由金属膜形成的电极的层。在该实施例中,电路层50和金属电极层51构成显示装置100的元件衬底10。金属电极层51例如形成为电路层50中的一个布线层。
金属电极层51设置在元件衬底10中,以避开当从透明衬底20观察时与接合区域16重叠的重叠区域18的至少一部分。在此处,重叠区域18是元件衬底10(电路层50)中的区域,例如,当从透明衬底20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该区域与接合区域16重叠。在该实施例中,金属电极层51堆叠在电路层50的最上层上。
金属电极层51包括外围电极60,该外围电极60被设置为避开重叠区域18的至少一部分。外围电极60是设置在外围区域14的下层的外围部分24中的电极。在该实施例中,外围电极60(金属电极层51)被设置成避开重叠区域18。因此,构成外围电极60的金属膜等不直接设置在接合区域16下方。此外,外围电极60(金属电极层51)设置在电路层50的最上层上,因此是最靠近滤色器层30的金属膜。
外围电极60电连接到稍后描述的公共电极53。例如,如图3所示,公共电极53是有机EL元件12的阴极电极,并且连接到预定参考电位(典型地,GND电位)。因此,外围电极60是电连接到公共电极53以提供参考电位的电极。例如,减小公共电极53和外围电极60之间的接触电阻,使得可以提供参考电位。
如图4所示,外围电极60包括多个彼此隔开的部分电极61。具体而言,外围电极60由两个部分电极61构成,这两个部分电极61之间夹有重叠区域18。例如,每个部分电极61经由设置在电路层50中的布线(未示出)连接到参考电位。或者,每个部分电极61可以通过电路层50中的布线短路。结果,可以增加与公共电极53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降低接触电阻。
此外,金属电极层51包括设置在显示部分23中的像素电极62。像素电极62是各个有机EL元件12的阳极电极,并且被设置为对应于多个像素P。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对应于三个像素P的三个像素电极62。每个像素电极62适当地连接到形成在电路层50中的像素电路106的布线。
在该实施例中,像素电极62是反射电极,并且用作反射有机EL元件12的光的金属反射膜。换言之,金属反射膜构成像素电极62。如稍后将描述的,有机发光层52堆叠在像素电极62上。因此,像素电极62将有机发光层52生成的光反射到相对表面11。这使得例如能够反射向电路层50传播的光并且从相对表面11发射光,并且充分提高有机EL元件12的发光效率。
以这种方式,堆叠金属电极层51,使得像素电极62用作金属反射膜。因此,由金属电极层51构成的外围电极60也变成反射率类似于像素电极62的反射率的金属反射膜。
作为构成金属电极层51的金属材料,使用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例如,铝(Al)或银(Ag)。或者,可以使用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合金等。例如,金属电极层51的光反射率设定为例如40%以上,更优选80%以上。因此,可以充分提高有机EL元件12的发光效率。另外,金属电极层51的材料、反射率等不受限制。
有机发光层52是通过从阳极电极(像素电极62)提供的空穴和从阴极电极(公共电极53)提供的电子的复合而发光的层。例如,有机发光层52被配置为发射白光。
在有机发光层52中,例如,从像素电极62开始依次堆叠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发光层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例如,堆叠对应于红色发光层、蓝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的R、G和B的发光层。结果,发光层发出白光。
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是提高向发光层注入空穴的效率(电子注入效率)并防止泄漏的缓冲层。提供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以提高向发光层传输空穴的效率(传输电子的效率)。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可以由通常使用的各种材料形成。
在发光层中,通过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根据发光层的材料发射具有预定波长的光。构成发光层的材料的示例包括基于聚芴的聚合物衍生物、(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聚亚苯基衍生物、聚乙烯咔唑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基于苝的染料、基于香豆素的染料、基于罗丹明的染料或者通过将有机EL材料掺杂到这些聚合物中获得的材料。注意,发光层也可以用作上述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
有机发光层52通过例如真空气相沉积法形成在电路层50上,以覆盖每个像素电极62。有机发光层52的具体配置不受限制。例如,可以适当选择每层的材料,使得可以发射具有期望波长的光。
公共电极53是其上堆叠有有机发光层52的透明电极。如图4所示,公共电极53被设置为覆盖显示部分23的整个表面。同样在外围部分24中,公共电极53设置在外围电极60上。具体地,公共电极53设置在两个部分电极61上。结果,公共电极53和两个部分电极61彼此电连接,并且参考电位(GND电位)被提供给公共电极53。
公共电极53由具有良好透光性和低反射率的透明导电膜形成。例如,当使用氧化物形成透明导电膜时,可以构成具有良好光提取效率的公共电极53。在这种情况下,ZnO、ITO、IZnO、InSnZnO等用作公共电极53。
公共电极53可以由单层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堆叠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膜来形成。例如,可以通过从有机发光层52依次堆叠具有低反射率和高透射率的透光膜、具有高导电性的透明导电膜、防止电极腐蚀的防劣化膜等,来形成公共电极53。因此,提供了具有高光传输效率和耐腐蚀性的公共电极53。例如通过诸如真空气相沉积法、溅射法或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等沉积法形成公共电极53。另外,公共电极53的具体配置不受限制。
以这种方式,有机EL元件12包括设置在元件衬底10的相对表面11侧上的透明公共电极53、设置在公共电极53的与相对表面11相对的一侧上的像素电极62、以及设置在公共电极53和像素电极62之间的有机发光层52。因此,从公共电极53发射光的顶部发射型有机EL元件12被配置在显示装置100中。
有机EL元件12的配置不受限制。例如,可以配置具有空腔结构(谐振结构)的有机EL元件12。在空腔结构中,例如,使用具有半透射率和半反射率的公共电极53。因此,从有机发光层52发射的光可以经受像素电极62和公共电极53之间的多重干涉。在这种情况下,从公共电极53发射具有由多重干涉增强的预定波长的光。
在空腔结构中,发射波长对应于像素电极62和公共电极53之间的光学距离的光。因此,例如,当适当调整像素电极62的厚度时,可以提取具有期望波长的光。这使得可以提高有机EL元件12中的光提取效率并控制发射光谱。
此外,可以配置能够分别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有机EL元件12。例如,使用上述空腔结构,可以配置发射R、G和B相应颜色的光束的有机EL元件12。或者,可以通过分别堆叠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有机发光层52,来配置发射R、G和B相应颜色的光束的有机EL元件12。
保护膜54是具有透光性的透明膜,用于保护有机EL元件12免受大气中存在的水分、氧气等的影响。保护膜54形成为覆盖公共电极53。图4所示的示例示意性地示出了从显示部分23到外围部分24形成的保护膜54,以便覆盖公共电极53的整个表面。
使用例如无机化合物形成保护膜54。作为无机化合物,使用对水分或氧气具有高阻隔性的SiOx(氧化硅)、SiNx(氮化硅)、SiOxNy(氮化硅氧化物)、AlxOy(氧化铝)等。通过例如真空气相沉积法、溅射法、CVD法或离子镀法形成这些无机化合物。
注意,保护膜54可以由单层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堆叠多个膜来形成。例如,当实际配置元件衬底10时,有机EL元件12等(公共电极53)的表面可以包括不规则性。因此,为了提高将要设置在上层等上的滤色器层30的堆叠的精度,可以平坦化保护膜54。注意,图4示意性地示出电路层50(金属电极层51)的界面、公共电极53的界面等,作为平面。
在使保护膜54平坦化的情况下,例如,在由无机化合物形成的层之间提供平坦化膜。作为平坦化膜,例如,使用具有透明性并具有热固性或紫外线固化性的树脂材料(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等)。这些树脂被适当地施加到预先堆叠并由无机化合物形成的层上。然后,树脂材料固化,并且无机化合物被新堆叠。因此,可以形成下层的不规则性等被减轻的相对表面11,并且可以精确地堆叠滤色器层30。
滤色器层30设置在相对表面11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相对表面11的显示区域13的外围区域14中的接合区域16。在显示装置100中,滤色器层30堆叠在作为相对表面11的保护膜54的表面上。在该实施例中,滤色器层30对应于滤色器层。
通过堆叠允许具有不同波长的光通过的多个着色层而形成滤色器层30。具体地,使用透射波长约为610nm的红光的红色着色层、透射波长约为550nm的绿光的绿色着色层和透射波长约为470nm的蓝光的蓝色着色层。结果,例如,可以高精度地独立提取R、G和B的每种颜色的光束。
如图4所示,滤色器层30具有设置在显示区域13中的第一滤色器31和设置在外围区域14中以避开接合区域16的第二滤色器3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滤色器对应于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对应于第二滤色器。
第一滤色器31是将有机EL元件12的光着色的着色滤色器。即,第一滤色器31将从相对表面11发射的光的发射光谱转换成对应于着色层的波长的光。在下文中,第一滤色器31可以被称为使用相同附图标记的着色滤色器31。
着色滤色器31设置在相对表面11上,以便与多个像素P(有机EL元件12)中的每一个的像素电极62重叠。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着色滤色器31R、着色滤色器31G和着色滤色器31B分别对应于三个像素P设置。
包括红色着色层的着色滤色器31R被设置用于图中左侧的像素P,包括绿色着色层的着色滤色器31G被设置用于中心像素P,包括蓝色着色层的着色滤色器31B被设置用于右侧的像素P。例如,从左侧像素P(有机EL元件12)发射的白光穿过着色滤色器31R,然后作为红光朝向设置在上层上的透明衬底20发射。类似地,从中心像素P发射绿光,从右侧像素P发射蓝光。
如上所述,图4中所示的三个像素P用作发射R、G和B的相应颜色光束的子像素。例如,当调整对应于每个像素P的每个有机EL元件12的输出(光量)时,可以表示任意颜色。
注意,即使当有机EL元件12被配置为发射相应颜色的光束时,也可以通过使用着色滤色器31来精确地调整各种颜色的光束的发射光谱。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有机EL元件12被配置为发射与相应着色滤色器31的颜色光类似的颜色光。因此,例如,即使当每个有机EL元件12的发射光谱中存在不均匀性等时,也可以通过使光穿过着色滤色器31来精确地调整朝向透明衬底20发射的相应颜色光束的波长。结果,可以进行高质量图像显示。
第二滤色器32是为金属电极层51遮挡光的遮光滤色器。例如,穿过透明衬底20朝向金属电极层51的光被第二滤色器32阻挡。即,抑制到达金属电极层51的光量。在下文中,第二滤色器32可以被称为使用相同附图标记的遮光滤色器32。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遮光滤色器32被设置成彼此分离,接合区域16介于其间,在每个遮光滤色器中,蓝色着色层堆叠在红色着色层上。例如,从透明衬底20入射的白光被遮光滤色器32的蓝色着色层转换成蓝光。这种蓝光几乎不包含红光等的光谱成分,因此基本上被设置在下层的红色着色层吸收。结果,通过遮光滤色器32入射的外部光(例如,白光)在到达金属电极层51之前充分衰减。
当具有显著不同波长的红色着色层和蓝色着色层以这种方式堆叠,以形成遮光滤色器32时,可以充分为金属电极层51遮光。遮光滤色器32的配置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红色着色层和绿色着色层堆叠的配置、蓝色着色层和绿色着色层堆叠的配置等。或者,可以使用堆叠了R、G和B的所有着色层的遮光滤色器32。注意,入射到未设置遮光滤色器32的接合区域16上的光照原样进入下层。
使用例如通过捏合显示预定颜色的着色材料(染料等)获得的光敏树脂材料,形成滤色器层30(R、G和B的每个着色层)。例如,通过旋涂法等将着色光敏树脂材料施加到相对表面11上,并且通过光刻法形成预定图案。例如,形成红色着色层,然后形成绿色着色层,最后形成蓝色着色层。因此,可以在形成单层着色滤色器31的过程中同时形成多层遮光滤色器32。当然,每个着色层堆叠的顺序等不受限制。
透明粘合层40经由接合区域16将透明衬底20和元件衬底10彼此接合。接合区域16是未设置滤色器层30(遮光滤色器32)并且作为相对表面11的保护膜54的表面而暴露的外围区域14的区域。因此,当透明粘合层40施加到接合区域16并将透明衬底20接合到其上时,相对表面11和透明衬底20彼此直接接合,而不插入滤色器层30。透明粘合层40通常被施加到包括接合区域16的施加区域17(见图1),以便完全包围显示区域13。
注意,透明粘合层40也施加到接合区域16周围的滤色器层30。因此,元件衬底10包括透明衬底20直接接合的区域(接合区域16)以及通过滤色器层30(遮光滤色器32)而接合的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透明粘合层40是密封剂42,施加密封剂,以围绕显示区域13。密封剂42是具有透明度的粘合剂,并且是用于密封设置在显示区域13中的填料41的密封材料。例如,热固性或光固化型环氧粘合剂用作密封剂42。此外,任何具有透明度的粘合剂都可以用作密封剂42。
密封剂42是处于未固化状态的粘性糊状材料。为了施加密封剂42,例如,使用从专用喷嘴提供糊状密封剂42并以预定宽度施加密封剂42的密封剂施加设备等。例如,密封剂42通过密封剂施加设备等以接合区域16为基准,施加到其上形成有滤色器层30的元件衬底10。因此,可以将密封剂42可靠地施加到带状接合区域16。
填料41是设置在施加密封剂42(透明粘合层40)的区域内的透明树脂材料。填料41例如比密封剂42的粘性小,并且是能够填充着色滤色器31之间的间隙等而没有任何间隙的材料。填料41用作透明衬底20和滤色器层30(元件衬底10)之间的间隔物和保护层。
此外,填料41是粘合剂,该粘合剂例如通过预定的固化工艺固化,以将透明衬底20和元件衬底10彼此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密封剂42,填料41用作透明粘合层40。填料41的类型等不受限制。例如,任何具有透明度的树脂材料都可以用作填料41。
当施加密封剂42并且提供填料41时,透明衬底20附着。然后执行用于固化密封剂42和填料41的固化工艺(例如,热处理或光照射过程),以将透明衬底20和元件衬底10彼此接合。或者,在仅使用密封剂42将透明衬底20和元件衬底10彼此接合之后,在由密封剂42和每个衬底包围的区域中提供填料41,并且执行预定的固化工艺。结果,提供了显示装置100,其中,透明衬底20和元件衬底10经由接合区域16彼此直接接合。
图5是示出作为比较示例示出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图5的A至C示意性地示出了作为比较示例示出的显示装置120、130和140的外围部分的截面结构。例如,为了阻挡来自设置在下层中的金属电极层151(下层金属)的光反射并减小水平差,在每个显示装置中,滤色器层150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外部。
通常,在包括有机发光层等的元件中,构成有机发光层的有机物质的耐热温度用作限制器,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元件或衬底能够被加热的最高温度相对较低。为此,例如,需要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形成滤色器层150,这可能使得难以充分固化滤色器层150。
在固化不充分的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滤色器层150和保护膜152之间的接触表面的粘附性降低。因此,可能存在水分、氧气等从滤色器层150和保护膜152之间的接触表面侵入的可能性、或者在滤色器层150和保护膜152之间的接触表面发生剥离的可能性。
如图5的A所示,在显示装置120中,透明粘合层153仅接合到滤色器层150。滤色器层150的端面暴露,而没有被透明粘合层153(密封剂)覆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滤色器层150和保护膜152之间的粘附性低,因此可能发生由于水分侵入而导致的剥离等。此外,如果水分、氧气等侵入,则有机EL元件等有可能劣化,并且装置的可靠性降低。
作为针对这种问题的对策,可以想象将滤色器层150的端面放置在透明粘合层153内,以产生透明粘合层153和滤色器层150不相互接触的截面结构。如图5的B所示,在显示装置130中,滤色器层150被设置为比显示装置120短,并且滤色器层150的端面被透明粘合层153覆盖。因此,抑制了水分从滤色器层150的端面侵入。
同时,可以想象,透明粘合层153(密封剂)的端面在诸如密封剂施加等过程中变化。例如,当透明粘合层153从显示装置130的端面突出时,切割精度可能在诸如切割的分割过程中降低。因此,考虑到在透明粘合层153不从显示装置130的端面突出的范围内端面位置的变化,需要充分减小滤色器层150的尺寸。结果,在安装滤色器层150用于遮光的情况下,显示装置130的外围端部处的遮光性能大大降低。
还可以想象,根据滤色器层150,用作下层金属的金属电极层151的尺寸也减小,以保持遮光性能。如图5的C所示,在显示装置140中,金属电极层151的尺寸减小,使得光可以被滤色器层150阻挡。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确保作为外围电路所需的布线宽度,这造成由于电压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和图4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外围部分24。
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100的外围部分24具有截面结构,其中,将元件衬底10和透明衬底20彼此接合的透明粘合层40(密封剂42)不与滤色器层30(遮光滤色器32)接触。与相对表面11接触的截面结构的区域用作接合区域16。因此,密封剂42至少在接合区域16中直接接合到相对表面11。
以这种方式,在该实施例中,不是如参照图5描述的比较例中那样从显示装置的外围部分减小滤色器层的尺寸,以产生透明粘合层和滤色器层不相互接触的截面结构,而是在滤色器层30中在透明粘合层40确实存在的区域中提供狭缝(接合区域16),而不受制造变化的影响,以产生期望的截面结构。另外,采用根据狭缝不存在用作下层金属的金属电极层51的配置。
结果,在接合区域16中获得高粘附性,并且可以充分抑制水分、氧气等从显示装置100的端部侵入。因此,可以避免由水分、氧气等的引入引起的有机EL元件12或填料41的劣化等,并且可以大大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如图1所示,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显示装置100时,接合区域16是围绕显示区域13的带状区域。因此,显示区域13被接合区域16完全包围。因此,设置在显示区域13的下层中的有机EL元件12等被限制在具有足够高的粘附性的空间中,并且可以充分避免元件的劣化等。
在显示装置100中,金属电极层51(外围电极60)被设置为避开与接合区域16重叠的重叠区域18。因此,具有高反射率的外围电极60也不直接设置在未设置滤色器层30(遮光滤色器32)的接合区域16的下方。因此,例如,即使当外部光等从透明衬底20侧入射时,也可以充分避免在外围部分24(外围区域14)中出现不必要的反射、眩光等的情况。因此,在显示装置100中,在要显示的图像的外围(帧)中,遮光性能保持在高水平。结果,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外围电极60被分成部分电极61,重叠区域18插入其间,并且公共电极53连接到每个部分电极61。结果,可以避免接触电阻的恶化等。由于外围电极60可以以这种方式被分成多个部分电极61,所以可以确保可以设置下层布线(例如,外围电极60)的区域,同时保持遮光性能。因此,避免了由于外围电极60的布线小型化引起的电压降而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等,并且可以保持图像质量。
在上文中,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包括有机EL元件12的元件衬底10的相对表面11面向透明衬底20。滤色器层30设置在相对表面11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显示区域13的外围区域14中的接合区域16。此外,在元件衬底10中,当从透明衬底20观察时,金属电极层51被设置为避开与接合区域16重叠的重叠区域18的至少一部分。透明衬底20和元件衬底10通过透明粘合层40经由接合区域16彼此接合。结果,提高了每个衬底的接合性能,并且抑制了金属电极层51的反射,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并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第二实施例>
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以下描述中,将省略或简化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装置100中的配置和效果类似的配置和效果的描述。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图6的A是示意性示出当从透明衬底220观看时显示装置200的平面图。图6的B是示出沿着图6的A中所示的线BB’截取的显示装置200的外围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6的B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金属电极层251的外围电极260设置在与没有设置滤色器层230的接合区域16重叠的重叠区域18的一部分中。图6的A示意性地示出了突出到重叠区域18的一部分并且通过接合区域16可见的外围电极260。以这种方式,金属电极层251可以被设置成避开重叠区域18的至少一部分。
例如,如图6的A所示,当固定显示装置200的壳体205(图中的虚线)等与接合区域16重叠时,接合区域16本身被壳体205遮光。或者,接合区域16可以隐藏在正常使用中不可见的范围内。如上所述,对于不需要遮光的区域等,甚至在重叠区域18中也设置外围电极260。
因此,可以在不降低遮光性能的情况下将外围电极设置在更宽的范围内。结果,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并且还可以增加布线的线宽等,并且容易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第三实施例>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显示装置300中,接合区域16设置在显示区域13的外围的一部分中。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提供了设置在显示区域13周围的四个接合区域16a至16d。接合区域16a至16d是矩形区域,并且分别沿着显示区域13的左侧、下侧、右侧和上侧设置在外围区域14中。
以这种方式,接合区域16不需要围绕显示区域13(有效像素区域)的整个圆周。例如,当显示区域13被分成以这种方式设置的多个区域时,可以选择性地遮挡外围电极集中的区域的光,并且在稀疏设置外围电极的区域中提供接合区域16。因此,例如,由于电路的配置,可以可靠地对需要遮光的区域进行遮光。
尽管如果没有设置接合区域16,则存在残留水分、氧气等侵入路径的可能性,但是例如,适当地设计接合区域16等的尺寸,使得即使残留水分侵入路径,也能够配置能够在实际使用时间中保持可靠性的显示装置300。
<第四实施例>
图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显示装置400中,接合区域16包括围绕显示区域13的多个带状区域。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提供了两个带状区域,即围绕显示区域13设置的带状接合区域16e和围绕接合区域16e的带状接合区域16f。
此外,在显示装置400中,金属电极层的外围电极等不设置在元件衬底410上与接合区域16e和16f重叠的区域(重叠区域18)中。以这种方式,即使当提供多个带状接合区域16时,也可以充分保持遮光性能。
此外,外部接合区域16e和内部接合区域16f防止水分等侵入。因此,例如,即使当在接合区域16e中发生水分侵入时,接合区域16f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分侵入。当以这种方式设置多个接合区域16时,可以大大提高防止水分侵入的性能。注意,要提供的带状接合区域16等的数量不受限制。例如,可以提供三重结构或四重结构的接合区域。
<第五实施例>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500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装置500的外围部分的截面结构。在显示装置500中,接合区域16设置在外围区域14的外边缘上。
在此处,外围区域14的外边缘是例如元件衬底510的外围部分。在元件衬底510的外围部分中,例如,存在暴露电路层550的表面的区域和暴露保护膜554的表面的区域。这些区域是元件衬底510的相对表面11的一部分,并且对应于外围区域14。在该实施例中,接合区域16设置在暴露在元件衬底510的外围部分中的保护膜554和电路层550的表面上。
以这种方式,接合区域16设置在远离用户正在观看的显示区域13的位置。因此,接合区域16难以进入用户的视野,使得用户可以享受图像显示,而无需关心接合区域16。因此,在外边缘处提供接合区域16,使得能够提供与实际使用环境具有高兼容性的显示装置500。
此外,如图9所示,滤色器层530设置在显示装置500中的外围区域14的外边缘附近。此外,在滤色器层530的下层中,类似于滤色器层530,金属电极层551设置在元件衬底510的外边缘附近。以这种方式,在显示装置500中,金属电极层551可以设置在宽范围内,并且可以可靠地遮光。注意,滤色器层530的端部被透明粘合层540覆盖,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水分等的侵入。
<第六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600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显示装置600的外围部分的截面结构。在显示装置600中,设置在透明衬底620和元件衬底610之间的填料641用作透明粘合层640。即,在显示装置600中,透明衬底620和元件衬底610通过单个填料641彼此接合,而不使用密封剂。即使当单个填料641因此用作透明粘合层640时,本技术也是适用的。
例如,在元件衬底610的保护膜654上形成滤色器层630之后,将填料641施加到元件衬底610。作为填料641,例如,使用具有不从特定应用区域流出的粘度的透明粘合剂等。随后,透明衬底620被附着到已经施加了填料641的元件衬底610,并且执行预定的固化工艺。因此,例如,可以去除施加密封剂的过程,并简化制造工艺。
<其他实施例>
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提供各种其他实施例。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金属电极层构成外围电极合有机EL元件的像素电极的情况。本技术不限于此,并且金属电极层可以与有机EL元件的像素电极分离地构成反射有机EL元件的光的金属反射膜等。
例如,透明电极等可以用作有机EL元件的像素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将发射到像素电极侧的光反射到公共电极侧的金属反射膜等。金属反射膜可以由金属电极层形成。注意,由金属电极层构成的外围电极是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膜。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参考图4等所述,金属电极层被设置成不与接合区域重叠,因此可以充分保持遮光性能。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包括从公共电极侧发光的顶部发射型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从像素电极侧发光的底部发射型有机EL元件。在这种情况下,滤色器层和透明衬底设置在元件衬底中形成有机EL元件(有机发光层)的一侧的相反侧。
在底部发射型有机EL元件中,例如,透明像素电极形成在透明元件衬底(玻璃衬底等)上。有机发光层和公共电极形成在像素电极上方。在此处,公共电极用作反射光的金属反射膜。或者,可以与公共电极分开设置金属反射膜。在像素电极下方,例如,形成从中提取有机EL元件的光的窗口部分,并且围绕窗口部分设置像素电路等。对应于每个有机EL元件的窗口部分形成在元件衬底中,并且形成每个窗口部分的区域用作要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
在元件衬底的下侧,提供滤色器层,以避开在显示区域周围提供的接合区域。此外,密封剂等被施加到接合区域,以接合透明衬底。注意,在元件衬底中,由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膜(上述金属反射膜等)形成的电极,被设置成不与接合区域重叠。
由有机发光层生成的光穿过像素电极、窗口部分和滤色器层,并从透明衬底发射。即使在这种配置中,滤色器层被设置为避开接合区域,从而可以防止水分等的侵入并避免发生显示缺陷等。此外,因为元件衬底和透明衬底彼此直接接合,所以可以防止衬底之间的剥离等。此外,由于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膜被设置成不与接合区域重叠,所以可以充分保持外围的遮光性能。
图11至图14是均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配备有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示意图。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被配置为模块的显示装置。本技术可应用于安装有显示装置的各种电子设备。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1至图14描述其他显示装置的示例。
图11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外观。图11的(A)是移动终端700的前视图,图11的(B)是移动终端700的后视图。用于显示的显示器701设置在移动终端700的前面。上述显示装置可以用作显示器701。
图12示出了数码相机的外观。图12的(A)是数码相机710的前视图,图12的(B)是数码相机710的后视图。数码相机710包括取景器单元711,并且上述显示装置等用于取景器单元711。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被配置为微显示器。此外,数码相机710还包括后显示器712。显示装置可以用于后显示器712。
图13示出了诸如眼镜、护目镜和太阳镜的眼镜720的外观,其中,安装有眼镜安装型单眼显示模块721。眼镜安装型单眼显示模块721包括例如光源和有机EL元件722。上述显示装置等应用于有机EL元件。
图14示出了作为电子设备的电视设备730的外观。电视设备730包括平板型有机EL显示器731。上述显示装置可以用作有机EL显示器731。
在根据上述本技术的特征部分中,至少两个特征部分可以组合。即,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特征部分可以任意组合,而不区分实施例。此外,上述各种效果不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可以提供其他效果。
在本公开中,“相同”、“相等”、“正交”等是包括“基本相同”、“基本相等”、“基本正交”等的概念。例如,还包括参照“完全相同”、“完全相等”、“完全正交”等包括在预定范围(例如,±10%)内的状态。
注意,本技术也可以采用以下配置。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透明衬底;
元件衬底,包括
相对表面,所述相对表面面向透明衬底,以及
有机EL元件,所述有机EL元件从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发光;
滤色器层,所述滤色器层设置在相对表面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接合区域;
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设置在元件衬底上,以避开当从透明衬底观察时与接合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透明粘合层,所述透明粘合层经由接合区域将透明衬底和元件衬底彼此接合。
(2)根据(1)的显示装置,其中,
滤色器层包括
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一滤色器设置在显示区域中,以及
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设置在外围区域中,以避开接合区域。
(3)根据(2)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滤色器是对有机EL元件的光进行着色的着色滤色器,并且
所述第二滤色器是为金属电极层遮挡光的遮光滤色器。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区域设置在显示区域的外围的至少一部分中。
(5)根据(4)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区域包括围绕显示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带状区域。
(6)根据(4)或(5)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区域设置在外围区域的外边缘。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
金属电极层包括
金属反射膜,所述金属反射膜反射有机EL元件的光,以及
外围电极,所述外围电极被设置为避开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7)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有机EL元件包括设置在元件衬底的相对表面侧上的透明公共电极,并且
所述外围电极电连接到公共电极。
(9)根据(8)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公共电极设置在外围电极上。
(10)根据(8)或(9)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外围电极包括多个彼此隔开的部分电极,并且
所述公共电极设置在多个部分电极上。
(11)根据(8)至(10)中任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有机EL元件包括
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在公共电极的与相对表面相对的一侧上,以及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设置在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并且
所述金属反射膜将有机发光层中生成的光反射到相对表面。
(12)根据(11)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金属反射膜是像素电极。
(13)根据(8)至(12)中任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衬底包括形成为覆盖公共电极的保护膜,并且
所述相对表面是面向透明衬底的保护膜的表面。
(14)根据(7)至(13)中任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外围电极是最靠近滤色器层的金属膜。
(15)根据(1)至(14)中任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粘合层是被施加以包围显示区域的密封剂。
(16)根据(1)至(15)中任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粘合层是设置在透明衬底和元件衬底之间的填料。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包括
透明衬底,
元件衬底,包括
相对表面,所述相对表面面向透明衬底,以及
有机EL元件,所述有机EL元件从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发光;
滤色器层,所述滤色器层设置在相对表面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接合区域;
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设置在元件衬底上,以避开当从透明衬底观察时与接合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透明粘合层,所述透明粘合层经由接合区域将透明衬底和元件衬底彼此接合;以及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10、410、510、610元件衬底
11相对表面
12有机EL元件
13显示区域
14外围区域
16、16a至16f接合区域
18重叠区域
20、220、620透明衬底
22驱动电路
30、230、530、630滤色器层
31第一滤色器
32第二滤色器
40、540、640透明粘合层
41填料
42密封剂
51、251、551金属电极层
52有机发光层
53公共电极
54、554、654保护膜
60、260外围电极
61部分电极
62像素电极
100、200、300、400、500、600显示装置。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透明衬底;
元件衬底,包括:
相对表面,所述相对表面面向所述透明衬底,以及
有机EL元件,所述有机EL元件从所述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发射光;
滤色器层,所述滤色器层设置在所述相对表面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所述相对表面的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接合区域;
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元件衬底上,以避开当从所述透明衬底观察时与所述接合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透明粘合层,所述透明粘合层经由所述接合区域将所述透明衬底和所述元件衬底彼此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滤色器层包括:
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一滤色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中,以及
第二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设置在所述外围区域中,以避开所述接合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滤色器是对所述有机EL元件的光进行着色的着色滤色器,并且
所述第二滤色器是为所述金属电极层遮挡光的遮光滤色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区域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的至少一部分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区域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带状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区域设置在所述外围区域的外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金属电极层包括:
金属反射膜,所述金属反射膜反射所述有机EL元件的光,以及
外围电极,所述外围电极被设置为避开所述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有机EL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元件衬底的所述相对表面侧上的透明公共电极,并且
所述外围电极电连接到所述公共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外围电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外围电极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部分电极,并且
所述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多个部分电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有机EL元件包括:
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的与所述相对表面相对的一侧上,以及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之间,并且
所述金属反射膜将所述有机发光层中生成的光反射到所述相对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金属反射膜是所述像素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衬底包括形成为覆盖所述公共电极的保护膜,并且
所述相对表面是所述保护膜的面向所述透明衬底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外围电极是最靠近所述滤色器层的金属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粘合层是被施加成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密封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粘合层是设置在所述透明衬底和所述元件衬底之间的填料。
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包括:
透明衬底,
元件衬底,包括:
相对表面,所述相对表面面向所述透明衬底,以及
有机EL元件,所述有机EL元件从所述相对表面的显示区域发射光;
滤色器层,所述滤色器层设置在所述相对表面上,以避开设置在围绕所述相对表面的所述显示区域的外围区域中的接合区域;
金属电极层,所述金属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元件衬底上,以避开当从所述透明衬底观察时与所述接合区域重叠的重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透明粘合层,所述透明粘合层经由所述接合区域将所述透明衬底和所述元件衬底彼此接合;以及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所述显示装置。
CN202080016024.XA 2019-02-28 2020-02-18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4746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5617 2019-02-28
JP2019035617 2019-02-28
PCT/JP2020/006230 WO2020175235A1 (ja) 2019-02-28 2020-02-18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687A true CN113474687A (zh) 2021-10-01

Family

ID=72239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6024.XA Pending CN113474687A (zh) 2019-02-28 2020-02-18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0281A1 (zh)
JP (1) JPWO2020175235A1 (zh)
CN (1) CN113474687A (zh)
DE (1) DE112020001001T5 (zh)
WO (1) WO20201752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46727A (ko) * 2021-04-23 2022-11-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3058412A1 (ja) * 2021-10-08 2023-04-13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4014214A1 (ja) * 2022-07-12 2024-01-18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713A (zh) * 2004-02-14 2005-08-2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平板显示器
JP2010097192A (ja) * 2008-09-18 2010-04-3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5076297A (ja) * 2013-10-10 2015-04-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057848A (zh) * 2015-04-03 2016-10-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356467A (zh) * 2015-07-13 2017-01-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制造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8946A (ja) * 2005-05-31 2006-1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パネル
JP6507545B2 (ja) 2014-09-24 2019-05-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6550967B2 (ja) * 2015-06-30 2019-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8713A (zh) * 2004-02-14 2005-08-2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平板显示器
JP2010097192A (ja) * 2008-09-18 2010-04-3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5076297A (ja) * 2013-10-10 2015-04-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057848A (zh) * 2015-04-03 2016-10-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356467A (zh) * 2015-07-13 2017-01-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制造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0001001T5 (de) 2021-11-11
JPWO2020175235A1 (ja) 2021-12-23
WO2020175235A1 (ja) 2020-09-03
US20220140281A1 (en)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6301B2 (en) Organic E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468462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818874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light transmitting region of non-through-hole structure
US2022019004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40075380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031441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49326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80047559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2014028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220395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056335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073268A (ja)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13020744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4003240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KR101936211B1 (ko) 마이크로렌즈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JP6492403B2 (ja)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KR101957145B1 (ko) 유기발광소자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100862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5222664A (ja) 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有機elパネル、電子機器
JP7418077B2 (ja) 半導体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40060642A (ko) 유기발광장치
CN219555560U (zh) 显示装置和包括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US2024004091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6219199A (ja)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20136186A (ko) 반도체 장치, 표시장치, 광전변환 장치, 전자기기, 조명 장치, 이동체,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