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4502A - 光学膜用混合料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偏振片、以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用混合料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偏振片、以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4502A
CN113454502A CN202080015630.XA CN202080015630A CN113454502A CN 113454502 A CN113454502 A CN 113454502A CN 202080015630 A CN202080015630 A CN 202080015630A CN 113454502 A CN113454502 A CN 113454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m
copolymer
fine particles
matrix resin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56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4502B (zh
Inventor
瑓理英子
岛田光星
清水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454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4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4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4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C08J3/126Polymer particles coated by polymer, e.g. core shell 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学膜用的混合料包含基体树脂、被覆微粒和溶剂。被覆微粒具有与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的共聚物微粒、以及被覆所述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包含基体树脂的被覆层。当设在混合料中,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的所述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2时,R2/R1为2~10。

Description

光学膜用混合料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偏振片、以及光学膜 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用混合料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偏振片、以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的显示装置具有偏振片保护膜等光学膜。作为这样的光学膜,从具有出色的透明性和尺寸稳定性、低吸湿性出发,有时使用含有环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膜。
这些膜通常含有二氧化硅粒子等微粒(哑光剂),以赋予滑爽性。然而,包含微粒的膜其内部雾度容易增大,透明性容易受损。于是,作为赋予爽滑性而不使膜的内部雾度增大的膜,提出了各种方案。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含环状烯烃系树脂和微粒的环状烯烃系树脂膜,在设环状烯烃系树脂与微粒之间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为Δn、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时,Δn·r被调整为0.05以下。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环状烯烃系树脂膜,其由包含基层和表层的多层结构构成,且只有表层包含Δn·r满足0.05以下的微粒。像这样,通过将Δn·r调整到规定的范围,能够赋予良好的滑爽性而不使内部雾度增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29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61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膜不能充分降低内部雾度。并且,虽然专利文献2的膜能够降低内部雾度,但不能充分提高滑爽性,无法抑制粘连。
也就是说,由于环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与传统的光学膜所使用的纤维素酯系树脂等相比,弹性模量较低,因此在卷取成卷状的状态下容易产生粘连。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上产生厚度不均,容易产生黑带(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带状条纹)等粘连故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用混合料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偏振片以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该混合料能够赋予光学膜充分的滑爽性,从而能够抑制例如卷取成卷状时的粘连故障,且不增加光学膜的内部雾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课题可以通过以下结构来解决。
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混合料包含基体树脂、被覆微粒和溶剂,被覆微粒具有共聚物微粒和被覆层,所述共聚物微粒与所述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所述被覆层被覆所述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含有所述基体树脂,当设在所述混合料中,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出的所述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2时,R2/R1为2~10。
本发明的混合料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准备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微粒分散液包含一部分基体树脂、共聚物微粒和第一溶剂,所述共聚物微粒与所述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以及2)将所述微粒分散液、所述基体树脂的剩余部分和第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
在所述1)的工序中,
在设所述第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SP值)为SP1、所述基体树脂的SP值为SP2、所述共聚物微粒的SP值为SP3时,满足下式(1),
式(1):SP1≤SP2或SP1≤SP3
满足下列要件(i)~(iii)中的至少一项。
(i)所述SP1为16.5以下。
(ii)相对于所述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所述微粒分散液中的所述基体树脂的含量为165质量份以上。
(iii)调制所述微粒分散液时的温度为40℃以上。
本发明的混合料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准备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微粒分散液包含共聚物微粒、分散化合物和溶剂,所述共聚物微粒与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以及2)将所述微粒分散液、所述基体树脂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所述分散化合物是选自糖酯化合物、数均分子量1000~60000的二醋酸纤维素及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中的1种以上,且所述分散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为100~1500质量份。
本发明的混合料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1)准备微粒分散液的工序,其包含共聚物微粒和溶剂,所述共聚物微粒与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以及2)将所述微粒分散液、所述基体树脂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在所述1)的工序中,所述微粒分散液包含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交联性化合物,或在所述2)的工序中,进一步混合所述交联性化合物,相对于所述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所述交联性化合物的含量为50~1500质量份。
本发明的光学膜是包含基体树脂和共聚物微粒的光学膜,所述共聚物微粒与所述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通过对所述光学膜的切割面进行TEM观察而测量出的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在使所述光学膜以该膜:二氯甲烷:乙醇=15:80:5(质量比)的方式溶解而得的溶液中,所述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基体树脂被覆,当设在所述溶液中,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的、表面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基体树脂被覆的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2’时,R2’/R1’为2~10。
本发明的偏振片包括起偏镜以及配置在所述偏振片的至少一方的面上的本发明的光学膜。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光学膜用混合料流延到支撑体上,然后通过进行干燥及剥离获得膜状物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光学膜用混合料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偏振片以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该混合料能够赋予光学膜充分的滑爽性,从而能够抑制例如卷取成卷状时的粘连故障等,且不增加光学膜的内部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R2/R1与内部雾度之间关系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提高光学膜的滑爽性,通过增加膜表面的凹凸数量减少膜彼此的接触面积是有效的;为此,通过使微粒小粒径化来增加微粒的数量或增加微粒的添加量是有效的。可是,当进行小粒径化或增加数量时,容易产生微粒的凝集,这不仅容易使所获得的膜的内部雾度增大,而且在剥离流延后的混合料(涂膜)时,微粒容易发生脱落。考虑到由于微粒凝集,微粒的总表面积减少,与基体树脂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微粒容易发生脱落。
也就是说,不仅由于微粒的凝集使膜的内部雾度增大;还由于微粒的脱落,残留在膜上的微粒的数量也会减少,因此,不能形成充分数量的凹凸,而不能获得充分的滑爽性。
对此,本发明人发现:在混合料的阶段,通过用树脂被覆一个个微粒来抑制微粒的凝集,且通过提高树脂和微粒的分子间键合,能够抑制剥离时的微粒的脱落。也就是说,优选在混合料中,树脂吸附于微粒表面对其保护,即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的平均粒径增大。由树脂被覆的微粒难以凝集,从而能良好地分散。因此,不仅使膜的内部雾度难以增大,而且可以在膜表面形成充分数量的凹凸,从而能赋予充分的滑爽性。于是,本发明人就微粒表面的被覆量进行了探讨。
图1是表示R2/R1与膜的内部雾度之间关系的一例的图。
如图1所示,当R2/R1为2以上时,能够用树脂充分地覆盖共聚物微粒的表面。因此,能够充分降低所获得的膜的内部雾度。但是,如果R2/R1超过10变得过大,覆盖共聚物微粒表面的树脂就会变得过多,因此,膜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容易降低。当膜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降低时,如前所述,膜彼此容易粘连,从而容易导致黑带等粘连故障。本发明人发现:用树脂覆盖共聚物微粒的表面,能够达到使得内部雾度充分降低而膜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不会降低这一程度。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混合料包含基体树脂、共聚物微粒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被树脂被覆而得的被覆微粒和溶剂。而且,当设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1、在混合料中,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的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2时,R2/R1被调整到2~10的范围内。由此,具有良好的滑爽性而不会使内部雾度增加,且机械强度(弹性模量)也不会受损,因此可以获得能高度抑制粘连故障的膜。
1.混合料
本发明的混合料包含基体树脂、被覆微粒和溶剂。
1-1.基体树脂
基体树脂通常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其中,从能够使用溶液制膜法制膜,且容易获得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低吸湿性的光学膜的观点等出发,优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或乙酸丙酸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是(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或(甲基)丙烯酸酯和能够与其共聚的共聚单体的共聚物。此外,(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
也就是说,(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包含由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还包含源自能够与其共聚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共聚单体(以下称为“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
共聚单体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易于增强溶液制膜时的干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环结构的实例包含:脂环、芳香环及酰亚胺环。具有这种环结构的共聚单体具有较大的分子自由体积,因此在溶液制膜的工序中,容易在膜状物的树脂基体中形成供溶剂分子移动的间隙(空间)。由此,能增强溶剂的去除性即干燥性。
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的实例包含:
(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六元环内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脂环的(甲基)丙烯酸酯;
乙烯基环己烷等具有脂环的乙烯基类;
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具有芳香环的乙烯基类;以及
N-苯基马来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丙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邻氯苯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类(具有酰亚胺环的化合物)。
其中,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优选具有芳香环的共聚单体(例如具有芳香环的乙烯基类)、或具有酰亚胺环的共聚单体(例如马来酰亚胺类)。这些单体易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源自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可进一步包含源自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外的、源自其他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
其他共聚单体的实例包含不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即:
(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等碳原子数为2~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
(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饱和羧酸类;
乙酸乙烯酯、乙烯、丙烯等烯烃类;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偏二氟乙烯等卤代乙烯类;
(甲基)丙烯酰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甲基)丙烯酰胺类。这些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结合使用。
当(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包含源自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时,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所有结构单元,其含量优选为10~40质量%,更优选为10~30质量%。如果源自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则易于提高(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不仅易于提高溶液制膜时的干燥温度,而且在膜状物中源自环结构而容易形成能够供溶剂移动的空间,也易于增强干燥性。另外,如果源自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下,则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膜状物不会变得过脆。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单体的种类、组成能够通过1H-NMR来确定。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90℃以上。如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Tg为90℃以上,则不仅能够提高光学膜的耐热性,还由于能够提高溶液制膜时的干燥温度,而易于提高干燥性。从更容易提高溶液制膜时的干燥温度且难破坏光学膜的韧性的观点出发,(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Tg优选为100~150℃。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能够根据JIS K 7121-2012或ASTM D3418-82,采用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olorimetry:差示扫描量热法)来测量。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通过单体组成来调整。为了提高(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例如,优选增加源自具有环结构的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40万~300万。如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向膜赋予充分的机械强度(韧性)而不容易损失制膜性和干燥性。根据上述观点,(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万~200万。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能够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根据聚苯乙烯换算来测量。具体而言,能够使用东ソー社制HLC8220GPC)、色谱柱(东ソー社制TSK-GELG6000HXL-G5000HXL-G5000HXL-G4000HXL-G3000HXL串联)来测量。测量条件可以与后述的实施例相同。
(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
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包含源自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聚合体。
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优选式(A-1)或(A-2)所示的单体,从容易将树脂所具有的极性基团定位于在膜表面的观点出发,优选式(A-2)所示的单体。
【式1】
式(A-1)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111
在式(A-1)中、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30的烃基、或极性基团。其中,R1~R4中至少有一个是极性基团。另外,R1及R2是氢原子且R3及R4是氢原子以外的基团的情况除外。
极性基团是指通过氧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等高电负性的原子产生极化的功能团。这种极性基团的实例包含:羧基、羟基、烷氧羰基、芳氧羰基、氨基、酰胺基、氰基、及这些基团通过亚烷基等连接基团键合而成的基团等。其中,优选羧基、羟基、烷氧羰基或芳氧羰基,从确保溶液制膜时的溶解性的观点来看,更优选烷氧羰基及芳氧羰基。
P表示0~2的整数。
【式2】
式(A-2)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112
在式(A-2)中,R5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烃基、或具有碳原子数1~5的烷基的烷基甲硅烷基。其中,优选碳原子数为1~3的烃基。
R6表示极性基团。极性基团的实例包含与上述相同的基团。其中,优选羧基、羟基、烷氧羰基、芳氧羰基、氨基、酰胺基、或氰基,更优选羧基、羟基、烷氧羰基及芳氧羰基,从确保溶液制膜时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烷氧羰基或芳氧羰基。
P表示0~2的整数。
式(A-1)或(A-2)所示的单体的实例包含以下单体。
【式3】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131
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根据需要还可包含源自能够与具有上述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共聚的共聚单体(以下简称“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
共聚单体的实例包含不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能够与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开环共聚的共聚单体;以及能够与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加成共聚的共聚单体。
能够开环共聚的共聚单体的实例包含环丁烯、环戊烯、环庚烯、环辛烯、二环戊二烯等不具有降冰片烯骨架的环烯烃。
能够加成共聚的共聚单体的实例包含:含不饱和双键化合物、乙烯类环烃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含不饱和双键化合物的实例包含碳原子数2~12(优选2~8)的烯烃系化合物,其实例包含:乙烯、丙烯、丁烯。乙烯类环烃单体的实例包含:4-乙烯基环戊烯、2-甲基-4-异丙烯基环戊烯等乙烯基环戊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的实例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其中,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优选式(A-1)或(A-2)所示的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例如包含以下内容。
(1)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的开环聚合体
(2)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与共聚性单体的开环共聚物
(3)上述(1)或(2)的开环(共)聚合体的氢化(共)聚合体
(4)上述(1)或(2)的开环(共)聚合体通过傅克反应环化后氢化得到的(共)聚合体
(5)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和含不饱和双键化合物的饱和聚合体
(6)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的加成型(共)聚合体及其氢化(共)聚合体
(7)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或与丙烯酸酯的交替共聚物
其中,优选(1)~(3),更优选(3)。也就是说,环烯烃系树脂优选包含由式(B-1)所示的结构单元或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体。式(B-1)所示的结构单元源自上述式(A-1)所示的单体;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源自上述式(A-2)所示的单体。这样的环烯烃系树脂优选为包含由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体、或包含式(B-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二者的聚合体。其原因在于,环烯烃系树脂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具有出色的透明性。
【式4】
式(B-1)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151
式(B-1)中的X表示-CH=CH-或-CH2CH2-。式(B-1)中的R1~R4及p分别与式(A-1)中的R1~R4及p同义。
【式5】
式(B-2)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161
式(B-2)中的X表示-CH=CH-或-CH2CH2-。式(B-2)中的R5、R6及p分别与式(A-2)中的R5、R6及p同义。
源自具有极性基团的含降冰片烯骨架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式(B-1)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相对于构成环烯烃系树脂的所有结构单元,可以是50~100质量%。
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万~30万。如果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在上述范围内,则向膜赋予充分的机械强度而难以损失制膜性。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从上述观点出发,优选为4万~20万。重均分子量(Mw)能够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测量。
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常为110℃以上,优选为110~350℃,更优选为120~250℃,特别优选为120~220℃。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10℃以上,因为能够抑制因高温条件下的使用或涂层、印刷等二次加工而导致的变形。并且,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50℃以下,因为可抑制因成形加工、成形加工时的热而导致的树脂劣化。
(乙酸丙酸纤维素)
乙酸丙酸纤维素是用醋酸和丙酸使纤维素酯化而得的化合物。
乙酸丙酸纤维素的酰基总取代度(乙酰基的取代度和丙酰基的取代度之和)优选为2~3,更优选为2.2~2.6。
从确保良好的耐热性并降低吸湿性的观点出发,乙酰基的取代度优选为1.2~2.95,而丙酸酯基的取代度优选为0.1~2.0。纤维素酯的酰基的取代度可以用ASTM-D817-96规定的方法测量。
乙酸丙酸纤维素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常优选为140~200℃,更优选为160~190℃。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使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测量。
为了获得一定水平以上的机械强度,乙酸丙酸纤维素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50万,更优选为15万~30万。重均分子量(Mw)可使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测量。
其中,从吸湿性较低等出发,优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
混合料的树脂浓度(基体树脂相对于混合料的含量)优选为25质量%以上。如果混合料的树脂浓度为25质量%以上,则基体树脂的浓度适度高,因此易于基体树脂以附着于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的状态而稳定地存在。混合料的树脂浓度从上述观点、以及容易获得膜厚均匀的膜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40质量%。
1-2.被覆微粒
被覆微粒是指在混合料中,共聚物微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树脂覆盖的粒子(吸附有树脂的粒子)。即,被覆微粒具有共聚物微粒和覆盖其表面至少一部分的被覆层。
(共聚物微粒)
共聚物微粒是由与基体树脂的的折射率差为0.01以下的共聚物构成的微粒。这样的共聚物微粒难以损害获得的光学膜的透明性,并能赋予良好的滑爽性。
基体树脂和共聚物微粒的折射率可以分别是波长550nm的光的折射率。例如,能够通过制作单独含有各成分的样品膜,并使用堀场制的光谱椭偏仪UVSEL测量该样品膜对波长550nm的光的折射率来求出波长550nm的光的折射率。
共聚物微粒的折射率差满足上述范围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其实例是包含源自选自(甲基)丙烯酸酯类、衣康酸二酯类、马来酸二酯类、乙烯基酯类、烯烃类、苯乙烯类、(甲基)丙烯酰胺类、烯丙基化合物、乙烯基醚类、乙烯基酮类、乙烯基杂环化合物、不饱和腈类、不饱和单体类、不饱和羧酸类及多官能单体类中的2种以上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类的实例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衣康酸二酯类的实例包含:衣康酸二甲酯、衣康酸二乙酯、衣康酸二丙酯等。马来酸二酯类的实例包含: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马来酸二丙酯等。乙烯基酯类的实例包含:乙酸乙烯基酯、丙酸乙烯基酯、丁酸乙烯基酯、异丁酸乙烯基酯、己酸乙烯基酯、氯乙酸乙烯基酯、甲氧基乙酸乙烯基酯、苯乙酸乙烯基酯、苯甲酸乙烯基酯、水杨酸乙烯基酯等。烯烃类的实例包含:二环戊二烯、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丁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等。苯乙烯类的实例包含: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三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异丙基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乙酰氧基苯乙烯、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溴苯乙烯、三氟甲基苯乙烯、乙烯基苯甲酸甲酯、二乙烯基苯等。(甲基)丙烯酰胺类的实例包含:(甲基)丙烯酰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等。烯丙基化合物的实例包含:乙酸烯丙酯、己酸烯丙酯、月桂酸烯丙酯、苯甲酸烯丙酯等。乙烯基醚类的实例包含:甲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己基乙烯基醚、甲氧基乙基乙烯基醚、二甲基氨基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酮类的实例包含:甲基乙烯基酮、苯基乙烯基酮、甲氧基乙基乙烯基酮等。乙烯基杂环化合物的实例包含: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噁唑烷酮、N-乙烯基三唑、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不饱和腈类的实例包含: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羧酸类的实例包含:(甲基)丙烯酸、衣康酸、衣康酸单酯、马来酸、马来酸单酯等。多官能化合物(交联性化合物)是具有两个以上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其实例包含: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等。
其中,从与基体树脂的亲和性高、且易于将折射率调整到上述范围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选自(甲基)丙烯酸酯类、乙烯基酯类、苯乙烯类、及烯烃类中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更优选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类和苯乙烯类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进一步优选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类的结构单元、源自苯乙烯类的结构单元、和源自多官能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共聚物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80℃以上。共聚物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上述相同,能够根据JIS K 7121-2012或ASTM D 3418-82来测量。
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如果平均粒径R1为0.01μm以上,则可在获得的膜表面形成适度大小的凹凸,因此易于赋予滑爽性,如果为0.4μm以下,则易于抑制膜内部雾度的增大。从上述观点出发,优选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为0.07~0.28μm。
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可通过以下步骤测量。
1)用该混合料的主溶剂(含量最多的溶剂)将混合料稀释至5倍程度,以使树脂浓度达到20质量%。
2)将得到的稀释液以使微粒不堆叠的方式薄薄地涂布在切片上,然后进行SEM观察,测量任意100个微粒的粒径。另外,粒径被确定为通过SEM成像获得的100个粒子的圆当量直径。
圆当量直径是通过将经成像获得的粒子的投影面积换算为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而求出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倍率为5000倍的SEM观察而观察到的粒子被用来计算平均粒径。并且,将获得的粒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R1”。
(被覆层)
被覆层是形成于共聚物微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含有基体树脂的层。具有这样的被覆层的共聚物微粒(被覆微粒)在溶剂中难以凝集,可以高度分散。即,被覆层可以作为保护胶体发挥作用。
除基体树脂外,被覆层还可包含源自具有2个以上的烯属不饱和键的交联性化合物(以下简称“交联性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交联聚合物。这样的交联聚合物不仅容易吸附在共聚物粒子的表面,还易于提高共聚物粒子和基体树脂的亲和性。由此,被被覆层覆盖的共聚物微粒可以更高度分散在溶解有基体树脂的溶剂中,而不会造成凝集。
交联性化合物优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这是因为所获得的交联聚合物与共聚物微粒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且具有源自氧化烯结构的适度的亲水性,与溶剂也具有良好的亲和性。由此,形成了共聚物微粒的表面被交联性化合物的交联聚合物覆盖的被覆微粒。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是在分子内只有1个氧化烯结构的化合物,也可以是有2个以上的氧化烯结构的化合物。这种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含: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从易于得到与共聚物粒子的亲和性的观点出发,作为交联性化合物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优选与构成共聚物粒子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相同。
根据需要,交联聚合物还可包含源自其他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其他共聚单体的实例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相对于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交联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5~60质量份。如果交联聚合物的含量为15质量份以上,则易于提高基体树脂与共聚物微粒的亲和性,因此易于使基体树脂吸附在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由此,易于提高共聚物微粒的分散性,易于在获得的膜的表面形成充分数量的凹凸。另一方面,如果交联聚合物的含量为60质量份以下,则易于抑制膜内部雾度的增大。从上述观点出发,相对于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交联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25~55质量份。
如上所述,从高度分散共聚物微粒在混合料中而不使其凝集的观点出发,优选共聚物微粒的表面被一定量以上的被覆层覆盖。具体而言,当设在混合料中,根据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的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2时,R2/R1被调整为2~10。如果R2/R1为2以上,则共聚物微粒的表面被充分数量的被覆层所覆盖,因此共聚物微粒可以良好地分散在混合料中。由此,能够抑制共聚物微粒的凝集,降低获得的膜的内部雾度。并且,如果R2/R1为10以下,则被覆层不会太厚,因此能够抑制获得的膜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的降低。从上述观点出发,优选R2/R1为3~10。
R2/R1可通过以下方法测量。
1)动态光散射法,具体而言,使用Zeta电位、粒径、分子量测量系统ELSZ-2000ZS,通过起因于粒子的布朗运动的散射光测量混合料中的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
2)根据上述1)中获得的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及上述测量而得的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计算出R2/R1。
R2/R1能够通过树脂的被覆量来调整。具体而言,能够通过下述方法等调整树脂的被覆量,1)使微粒分散液中含有基体树脂,选择溶解度参数(SP值、Solubility Parameter)满足规定关系的分散溶剂,然后调整该分散溶剂的SP值、基体树脂的含量及分散温度中的至少一项;2)调整微粒分散液中的分散性化合物的含量;或者3)调整微粒分散液或混合料中的交联性化合物的含量。为了使R2/R1高于一定水平,优选在1)中,使微粒分散液中含有基体树脂,选择SP值满足规定关系的分散溶剂,然后增加该基体树脂的添加量、降低分散溶剂的SP值、或者提高分散温度;优选增加2)中的分散化合物的含量或3)中的交联性化合物的含量。
被覆微粒的含量优选以共聚物微粒相对于基体树脂的含量为0.7~8质量%的方式进行设定。如果共聚物微粒相对于基体树脂的含量为0.7质量%以上,则易于在获得的膜的表面形成充分数量的凹凸,从而能够充分提高滑爽性。共聚物微粒相对于基体树脂的含量如果为8质量%以下,则易于抑制膜的内部雾度的增大。从上述观点出发,被覆微粒的含量优选为共聚物微粒相对于基体树脂的含量为达到1~6质量%的数量。
1-3.溶剂
溶剂至少包含能溶解基体树脂的有机溶剂(良溶剂)。良溶剂的实例包含:二氯甲烷等氯系有机溶剂;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四氢呋喃等非氯系有机溶剂。其中,优选二氯甲烷。
溶剂还可包含贫溶剂。贫溶剂的实例包含碳原子数1~4的直链或支链的脂肪族醇。如果混合料中的酒精比率变高,则膜状物容易凝胶化,越容易产生从金属支撑体上的剥离。作为碳原子数1~4的直链或支链的脂肪族醇,能够列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其中,从混合料的稳定性、沸点都相对较低、干燥性也良好出发,因此优选乙醇。
从使共聚物微粒易于分散的观点出发,混合料还可包含分散化合物。分散化合物的实例包含:糖酯化合物、二醋酸纤维素、及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等。
1-4.分散化合物
(糖酯化合物)
糖酯化合物是使单糖、二糖或三糖的全部或部分OH基团酯化而得的化合物。这样的糖酯化合物优选下式(FA)所示的化合物。
【式6】
式(FA)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251
式(FA)的R1~R8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羰基。R1~R8即可彼此相同也可彼此不同。
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2以上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羰基的实例包含甲基羰基(乙酰基)、乙基羰基等。烷基所具有的取代基的实例包含苯基等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羰基优选碳原子数7以上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羰基。芳基羰基的实例包含苯基羰基。芳基所具有的取代基的实例包含甲基等烷基。
式(FA)的R1~R8的实例包含以下内容。
【式7】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261
糖酯化合物的平均取代度优选为3~6。糖酯化合物的平均取代度表示作为原料的糖的OH基团的总数中被酯化的平均比例。
(低分子量二醋酸纤维素)
低分子量二醋酸纤维素可以是纤维素的酯化物化合物,可以是乙酰基取代度与酰基总取代度一致,且乙酰基取代度在2.0~2.5的范围内的化合物。
低分子量二醋酸纤维素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000~60000程度。如果低分子量二醋酸纤维素的数均分子为1000以上,则易于使其作为分散化合物良好地发挥作用,如果低分子量二醋酸纤维素的数均分子为60000以下,则向微粒分散液、混合料的分散性不易受损,内部雾度也很难增大。
低分子量二醋酸纤维素的数均分子量(Mn)可以使用高速液相色谱仪测量。测量条件如下所示。
(测量条件)
溶剂:二氯甲烷
色谱柱:Shodex K806、K805、K803G(昭和电工(株)制,三根相连使用)
色谱柱温度:25℃
试样浓度:0.1质量%
检测器:RI Mode l504(GLサイエンス社制)
泵:L6000(日立制作所(株)制)
流量:1.0ml/min
校准曲线:使用标准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东ソー(株)制)Mw=1000000~500的13个样品的校准曲线。优选13个样品以大致等间距使用。
(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
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是包含源自丙烯酸甲酯(MA)的结构单元的低分子量聚合物。源自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低分子量聚合物的所有结构单元为80质量%以上,也可以为100质量%。
根据需要,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还可包含源自其他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这样的共聚单体的实例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丙烯酸甲酯以外的丙烯酸烷基酯。
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的分子量优选为200~10000。如果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的分子量为200以上,则易于作为分散化合物良好地发挥作用,如果为10000以下,则向微粒分散液或混合料的分散性不易受损,内部雾度也很难增大。
作为这样的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可以使用综研化学社制UMM1001、ダイカラック8080等市售丙烯酸低聚物。
相对于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分散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00~1500质量份。如果分散化合物的含量为100质量份以上,则易于提高基体树脂与共聚物微粒的亲和性,因此易于使基体树脂吸附在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由此,易于提高共聚物微粒的分散性,在获得的膜的表面形成充分数量的凹凸。另一方面,如果分散化合物的含量为1500质量份以下,则易于抑制膜内部雾度的增加。从上述观点出发,相对于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分散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50~1400质量份。
1-5.其他成分
另外,根据需要,混合料还可包含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其他成分的实例包含橡胶粒子、紫外线吸收剂、防氧化剂等。特别是,当基体树脂是(甲基)丙烯树脂时,为了向获得的膜赋予可挠性,优选混合料还包含橡胶粒子。
(橡胶粒子)
橡胶粒子是含有橡胶状聚合体(交联聚合物)的接枝共聚物。
橡胶状聚合体的实例包含丁二烯类交联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类交联聚合物及有机硅氧烷类交联聚合物。其中,从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折射率差小,光学膜的透明性难以受损的观点出发,优选(甲基)丙烯酸系交联聚合物,更优选丙烯酸系交联聚合物(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
也就是说,橡胶粒子优选为含有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含有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可以是具有含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核部和覆盖该核部的壳部的核壳型的粒子。核壳型的粒子是一种多段聚合物,其是在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存在下,将至少1段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单体混合物(b)聚合而成的。聚合可以通过乳化聚合法进行。
关于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
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是以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交联聚合物。
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是一种通过使单体混合物(a’)以及多官能性单体聚合而得的交联聚合物,其中,单体混合物(a’)包含丙烯酸酯以及能够与之共聚的任意的单体,多官能性单体具有每个分子有2以上的非共轭的反应性双键(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可以通过混合所有这些单体并进行聚合而获得,也可使单体组成变化并聚合2次以上而获得。
丙烯酸酯优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2的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酯既可以是1种类,也可以是2种类以上。从将橡胶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15℃以下的观点出发,丙烯酸酯优选至少包含碳原子数为4~10的丙烯酸烷基酯。
相对于单体混合物(a’)100质量%,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为50~100质量%,更优选为60~99质量%,进而优选为70~99质量%。如果丙烯酸酯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则易于赋予膜充分的韧性。
能够共聚的单体的实例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等。
多官能性单体的实例包含: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三烯丙基氰脲酸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马来酸二烯丙酯、己二酸二乙烯基酯、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相对于单体混合物(a’)的合计100质量%,多官能性单体的含量优选为0.05~10质量%,更优选为0.1~5质量%。如果多官能性单体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则易于提高获得的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交联度,所获得的膜的硬度、刚性不会过于受损,当多官能性单体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下时,则膜的韧性不易受损。
关于单体混合物(b):
单体混合物(b)的聚合体是相对于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接枝成分。单体混合物(b)含有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
甲基丙烯酸酯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是1种类,也可以是2以上种类。
相对于单体混合物(b)100质量%,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如果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则可能难以使获得的膜的硬度、刚性降低。此外,从提高与二氯甲烷等溶剂的亲和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单体混合物(b)100质量%,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
根据需要,单体混合物(b)可还包含其他单体。其他的单体的实例包含: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具有脂环式结构、杂环结构或者芳香族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类(含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关于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
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中的接枝率(接枝成分相对于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质量比)优选为10~250%,更优选为25~200%、更优选为40~200%,甚至更优选为60~150%。如果接枝率为10%以上,则壳部的比例不会太小,因此,膜的硬度、刚性不易受损。如果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250%以下,则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比例不会太小,因此,膜的韧性和脆性改善效果不易受损。
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通过以下方法测量。
1)将2g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溶解到50ml的甲基乙基酮中,用离心机(日立工机(株)制、CP60E)在转速30000rpm、温度12℃下离心1小时,分离为不溶成分与可溶成分(共设定三次离心作业)。
2)将获得的不溶成分的重量代入下式中计算出接枝率。
接枝率(%)=[{(甲基乙基酮不溶成分的重量)-(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重量)}/(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重量)]×100
关于物性:
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0~400nm,更优选为150~300nm。如果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则易于给膜赋予充分的韧性,如果平均粒径为400nm以下,则膜的透明性难以降低。
橡胶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0℃以下。如果橡胶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以下,则易于给膜赋予充分的韧性。橡胶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更优选为-15℃以下,甚至更优选为-20℃以下。橡胶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测量。
橡胶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能够根据例如构成核部和壳部的单体组成、核部和壳部的质量比(接枝率)等来调整。为了降低橡胶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如下所述,例如优选增加在构成核部的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单体混合物(a’)中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丙烯酸酯/可共聚的单体的合计的质量比(例如3以上,优选为4以上10以下)。
相对于基体树脂,橡胶粒子的含量优选为0~30质量%,更优选为2~20质量%。如果橡胶粒子的含量为2质量%以上,则易于赋予所获得的膜充分的韧性,如果橡胶粒子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下,则易于抑制内部雾度的增大。
2.混合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混合料能够通过任意方法进行制造。本发明的混合料的制造方法例如包含以下工序:1)获得含有共聚物微粒和溶剂的微粒分散液的工序,以及2)混合获得的微粒分散液、基体树脂和溶剂获得混合料的工序。并且,从容易生成共聚物微粒的表面被树脂覆盖的被覆微粒的观点出发,优选进行下列方法A~C中的任何一个工序。
方法A:向1)的工序中的微粒分散液添加基体树脂,选择SP值满足规定关系的分散溶剂,且调整分散溶剂的SP值、基体树脂的添加量或分散温度。
方法B:向1)的工序中的微粒分散液添加分散化合物。
方法C:向1)的工序中的微粒分散液或2)的工序中的混合料添加交联性化合物。
(关于方法A)
本发明的混合料的制造工序为:A1)准备含有一部分基体树脂、共聚物微粒和第一溶剂的微粒分散液的工序;A2)将获得的微粒分散液、基体树脂的剩余部分和第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
关于A1)的工序
准备含有一部分基体树脂、共聚物微粒和第一溶剂的微粒分散液。在该微粒分散液中,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由一部分基体树脂覆盖。例如,能够将一部分基体树脂、共聚物微粒和第一溶剂混合获得这样的微粒分散液。
混合及分散能够通过任意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使用溶解器对各种成分进行搅拌混合后,通过乳化分散机(マイルダー分散机)使其分散。
基体树脂为上述基体树脂。
共聚物微粒为上述共聚物微粒。
第一溶剂能够采用与上述混合料所含的溶剂相同的溶剂。
并且,在设第一溶剂的SP值为SP1、基体树脂的SP值为SP2、共聚物微粒的SP值为SP3时,优选满足下式(1)。
式(1):SP1≤SP2、或、SP1≤SP3
式(1)意味着第一溶剂与基体树脂或共聚物微粒的SP值的差ΔSP较小,由此,能够提高共聚物粒子与第一溶剂、及基体树脂与第一溶剂之间的亲和性。
各成分的SP值能够根据其化学结构,通过市售的图像解析软件、例如Scigress计算得出。另外,在分散溶剂包含2种类以上的溶剂的情况下,SP值能够以各溶剂的SP值的平方乘以含量比(质量%)而得的值的总和(即平方的平均值)的方式求出。例如,分散溶剂在含有溶剂a和溶剂b的情况下,分散溶剂的SP值=√(溶剂a的含量比(质量%)×(溶剂a的SP值)2+溶剂b的含量比(质量%)×(溶剂b的SP值)2)。
进而,微粒分散液优选至少满足下列要件(i)~(iii)中的一项。
(i)第一溶剂的SP值(SP1)为16.5以下。
(ii)相对于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微粒分散液中的基体树脂的含量为165质量份以上。
(iii)调制微粒分散液时的温度为40℃以上。
关于(i):
要件(i)意味着第一溶剂的疏水性较高。由此,共聚物微粒、基体树脂与第一溶剂之间的亲和性变得更高,从而使共聚物微粒能够稳定地分散在溶解有基体树脂的第一溶剂中。由此,能够易于基体树脂附着在共聚物粒子的表面。
SP1为16.5以下那样的第一溶剂优选至少包含SP1为16.5以下的溶剂,或者包含SP值相对较高的高极性溶剂(优选SP值大于18的溶剂)以及SP值相对较低的低极性溶剂(优选SP值为18以下的溶剂)。高极性溶剂的实例包含乙醇(SP值:25.2)、二氯甲烷(SP值:19.4)。低极性溶剂的实例包含乙醚(SP值:15.1)、四氯化碳(SP值:17.6)、环己烷(SP值:16.8)。
为了使第一溶剂的SP1保持在16.5以下,优选调整高极性溶剂和低极性溶剂的含有比率。例如,优选高极性溶剂和低极性溶剂的质量比为低极性溶剂:高极性溶剂=55:45~95:5(质量比),更优选为70:30~85:15(质量比)。
关于(ii):
在要件(ii)下,在微粒分散液中基体树脂的含量适度多,因此,能够易于基体树脂附着在共聚物粒子的表面。相对于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微粒分散液中的基体树脂的含量优选为150~500质量份,更优选为165~400质量份。
关于(iii):
要件(iii)是在调制微粒分散液时升温。具体而言,升温到40℃以上,优选升温到40~80℃。由此,可以促进基体树脂附着在共聚物粒子的表面。
像这样,以满足式(1)且满足要件(i)~(iii)中的至少一项的方式使基体树脂分散,据此能够使基体树脂适度地附着在共聚物微粒的表面。当然,也可以将要件(i)~(iii)的2项以上进行组合。
关于A2)的工序
将上述A1)中获得的微粒分散液、基体树脂的剩余部分和第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
第二溶剂能够采用与上述混合料所含的溶剂相同的溶剂。第二溶剂和第一溶剂的组成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混合能够在溶解釜内进行。通过本工序中的混合,能够使基体树脂进一步附着在共聚物粒子的表面。由此,可以生成R2/R1满足上述范围那样的被覆微粒。
(关于方法B)
本发明的混合料的制造工序可为:B1)准备包含共聚物微粒、分散化合物和溶剂的微粒分散液的工序;以及B2)将微粒分散液、基体树脂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
关于B1)的工序
准备包含共聚物微粒、分散化合物和溶剂的微粒分散液。具体而言,通过将共聚物微粒、分散化合物和溶剂混合,能够获得微粒分散液。
分散化合物是上述分散化合物。像这样,通过在微粒分散液的调制时,添加分散化合物,能够在使共聚物微粒良好地分散于溶剂中的状态下,使基体树脂易于附着在共聚物微粒的表面。分散化合物的含量如上所述。
关于B2)的工序
将获得的微粒分散液、基体树脂和溶剂混合并获得混合料。
通过使用所获得的微粒分散液,在本工序中,也能够使基体树脂进一步附着在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由此,能够用被覆层充分覆盖(或保护)共聚物微粒的表面,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分散稳定性。
(关于方法C)
关于本发明的混合料,包含以下工序:C1)准备包含共聚物微粒和溶剂的微粒分散液的工序;以及C2)将微粒分散液、基体树脂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且C1)的工序中的微粒分散液含有交联性化合物、或者在C2)的工序中还混合交联性化合物是优选的。由此,易于在共聚物微粒的表面形成交联性化合物的交联聚合物,且易于提高与基体树脂的亲和性。交联性化合物是上述交联性化合物。
此外,从促进交联性化合物的交联反应的观点出发,C1)的工序中的混合及分散、或C2)的工序中的混合及分散,例如,优选升温到40℃以上,更优选升温到50~80℃来进行。
相对于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交联性化合物的添加量优选50~1500质量份。如果交联性化合物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上,则易于在共聚物微粒的表面充分形成交联性化合物的交联聚合物,易于提高与基体树脂的亲和性。如果为1500质量份以下,则可抑制在共聚物微粒的表面过剩地形成该交联聚合物所导致的膜的弹性模量的降低。从上述观点出发,相对于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交联性化合物的添加量优选为150~1400质量份。
3.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分子量较高的树脂、从使能够使用的材料的限制少的观点出发,优选溶液制膜法(流延法)。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工序可为:1)准备上述光学膜用混合料的工序;以及2)将获得的混合料流延到支撑体上,通过干燥以及剥离获得膜状物的工序。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优选还包含以下工序:3)使获得的膜状物进一步干燥的工序;以及4)将获得的膜状物卷绕获得卷状的光学膜的工序。
关于1)的工序
准备上述光学膜用混合料。具体而言,能够通过上述混合料的制造方法、即方法A~C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来获得混合料。
关于2)的工序
接下来,将获得的混合料流延到支撑体上。混合料的流延能够通过使其从流延模头中喷出来进行。
接下来,使流延到支撑体上的混合料中的溶剂适度蒸发后(使其干燥后),从支撑体上剥离,获得膜状物。
从支撑体上剥离时的混合料的残留溶剂量(剥离时的膜状物的残留溶剂量),例如,优选为2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37质量%,甚至更优选为30~35质量%。如果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为25质量%以上,则易于使溶剂从剥离后的膜状物中一次性挥发掉。另外,如果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为37质量%以下,则可以抑制剥离的膜状物过度拉伸。
剥离时混合料的残留溶剂量由下式定义。以下也同样。
混合料的残留溶剂量(质量%)=(混合料加热处理前的质量-混合料加热处理后的质量)/混合料的加热处理后的质量×100
并且,测量残留溶剂量时的加热处理是指在140℃下15分钟的加热处理。
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可根据支撑体上的混合料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支撑体的温度等进行调整。
关于3)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使获得的膜状物干燥。
干燥可以以一个阶段进行,也可以以多个阶段进行。此外,根据需要,可在延伸的同时进行干燥。
延伸可以根据所需的光学特性进行,优选在至少一个方向上延伸,也可在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上延伸(例如,在膜状物的宽度方向(TD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搬运方向(MD方向)上进行二轴延伸)。
从使用光学膜作为例如IPS用相位差膜的观点出发,延伸倍率可以是1.01~2倍。延伸倍率定义为(延伸后的膜的延伸方向上的大小)/(延伸前的膜的延伸方向上的大小)。此外,在进行二轴延伸的情况下,优选对TD方向和MD方向的每个方向都设定上述延伸倍率。
此外,光学膜的面内慢轴方向(在面内折射率最大的方向)通常是延伸倍率最大的方向。
在设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Tg时,延伸时的干燥温度(延伸温度)优选为(Tg-65)℃~(Tg+60)℃,更优选为(Tg-50)℃~(Tg+50)℃,甚至更优选为(Tg-30)℃~(Tg+50)℃。如果延伸温度为(Tg-65)℃以上,则易于使溶剂适度地挥发,因此容易将延伸张力调整到适当的范围,如果延伸温度为(Tg+60)℃以下,则溶剂不会过于挥发,因此延伸性不易受损。当热塑性树脂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时,延伸温度可以是例如90℃以上。
能够测量(a)在像拉幅延伸机等那样以非接触加热型的方式进行干燥的情况下的延伸机内温度或热风温度等环境温度、(b)在通过热辊等以接触加热型的方式进行干燥的情况下的接触加热部的温度、或者(c)膜状物(被干燥面)的表面温度中的任一温度作为延伸温度。其中,优选测量(a)延伸机内温度或热风温度等环境温度。
延伸开始时的膜状物中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与剥离时的膜状物中的残留溶剂量大致相同。例如,优选20~30质量%,更优选25~30质量%。
膜状物的TD方向(宽度方向)的延伸,能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即:例如能够用夹具或销将膜状物的两端固定,夹具或销的间隔在行进方向上扩大(拉幅法)。膜状物的MD方向的延伸能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即:例如,对多个辊施加周速度差,并在辊之间利用辊周速度差的方法(辊法)。
从进一步降低残留溶剂量的观点出发,优选进一步干燥(后干燥)延伸后获得的膜状物。例如,优选用辊等(在赋予一定张力的状态下)搬运延伸后获得的膜状物的同时,进一步进行干燥。
在设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Tg时,此时的干燥温度(不延伸情况下的干燥温度或延伸后的干燥温度)优选为(Tg-30)~(Tg+30)℃,更优选为(Tg-20)~Tg℃。如果干燥温度为(Tg-30)℃以上、优选(Tg-20)℃以上,则易于提高溶剂从延伸后的膜状物中挥发的速度,从而易于提高干燥效率。如果干燥温度为(Tg+30)℃以下、优选Tg℃以下,则可以高度抑制膜状物伸展引起的波板状的变形等。干燥温度与上述相同,优选测量(a)延伸机内温度或热风温度等环境温度。
关于4)的工序
将获得的光学膜使用卷取机向膜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方向)进行卷取。由此,可以获得围绕卷芯卷取成卷状的光学膜,即光学膜的卷体。
卷取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恒定扭矩法、恒定张力法、锥度张力法等。
卷取光学膜时的卷取张力可以是50~170N程度。卷取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3000m以上,优选3500~8000m。像这样,卷取长度越长,越容易发生上述的粘连故障。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本发明的光学膜具有良好的滑爽性,因此可抑制粘连故障。
获得的光学膜具有良好的滑爽性。因此,例如,即使不进行抗粘连涂布层等的表面加工,不通过共流延形成层叠结构将微粒定位在表层,不在膜之间配置保护膜,也可良好地抑制膜彼此的粘连。
像这样获得的光学膜被用作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光学部件。光学部件的实例包含偏振片保护膜(包括相位差膜、增亮膜等)、透明基板、光扩散膜。其中,本发明的光学膜优选用作偏振片保护膜。
4.光学膜
4-1.光学膜的结构
本发明的光学膜是通过上述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获得的,包含基体树脂和共聚物微粒。
基体树脂是指上述基体树脂。
共聚物微粒是指上述共聚物微粒。也就是说,光学膜中的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优选0.01~0.4μm,更优选0.07~0.28μm。
光学膜中的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能够按照以下方法来测量。首先,切断光学膜,对获得的切割面进行TEM观察。并且,测量任意100个微粒的粒径。与上述相同,粒径作为通过TEM成像获得的100个粒子的圆当量直径来测量。并且,将获得的粒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R1’”。此外,在TEM图像中,将亮度为视野平均亮度×150%以上的部分判断为粒子。
另外,在使光学膜溶解到溶剂而得的溶液中,共聚物微粒能以表面至少一部分被基体树脂等被覆的状态(即作为被覆微粒)存在。也就是说,在设使光学膜以该膜:二氯甲烷:乙醇=15:80:5(质量比)溶解而得的溶液中,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的、在表面至少一部分被树脂被覆的状态下的共聚物微粒(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2’时,R2’/R1’优选为2~10,更优选为3~10。
也就是说,光学膜中的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对应从混合料测量到的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大致相同);使光学膜溶解于溶剂中测量到的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对应混合料中的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大致相同)。即,光学膜的R2’/R1’与混合料的R2/R1对应(大致相同)。
另外,相对于光学膜,基体树脂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甚至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
光学膜的组成与上述混合料的固体成分组成相同。因此,相对于基体树脂,共聚物微粒的含量优选为0.7~8质量%。如果共聚物微粒的含量为0.7质量%以上,则易于在光学膜的表面形成充分数量的凹凸,因此能够充分提高滑爽性,如果为8质量%以下,则易于抑制光学膜的内部雾度的增加。从上述观点出发,相对于基体树脂,共聚物微粒的含量优选为1~6质量%。
光学膜可还包含上述分散化合物、上述交联聚合物。
此外,光学膜可还包含上述橡胶粒子等其他成分。另外,光学膜可还包含残留溶剂等。
(残留溶剂)
光学膜如后述是通过溶液制膜法制造的,因此可包含源自在溶液制膜法中使用的混合料的溶剂的残留溶剂。
相对于光学膜,残留溶剂量优选为700ppm以下,更优选为30~700ppm。残留溶剂的含量可以根据后述的光学膜的制造工序中的、流延到支撑体上的混合料的干燥条件来调整。
光学膜的残留溶剂量能够通过顶空气相色谱仪测量。在顶空气相色谱法中,将试样封入容器中,加热,在挥发成分充满容器中的状态下,迅速将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气相色谱仪,进行质量分析并进行化合物鉴定的同时,对挥发成分进行定量。在顶空法中,通过气相色谱仪能够观测挥发成分的所有峰值,并且通过使用利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分析法,能够一并高精度地进行挥发性物质、单体等的定量。
4-2.光学膜的物性
(内部雾度)
光学膜优选透明性高。光学膜的雾度优选为0.03%以下,更优选为0.02%以下,甚至更优选为0.01%以下。内部雾度可以根据JISK-6714,使用雾度计(HGM-2DP、スガ试验机)在25℃、60%RH,对40mm×80mm的试样进行测量。
光学膜的内部雾度能够通过共聚物粒子的含量、R2’/R1’(或R2/R1)来调整。为了使光学膜的内部雾度低于一定水平,例如共聚物粒子的含量优选为一定水平以下,R2’/R1’优选为一定水平以上(2以上、优选3以上)。
(拉伸弹性模量)
光学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1800MPa以上。如果光学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800MPa以上,则易于抑制光学膜之间的粘连,从而易于抑制由此引起的粘连故障。从上述观点出发,光学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1800~5000MPa。
光学膜的拉伸弹性模量能够通过R2’/R1’(或R2/R1)调整。为了使光学膜的拉伸弹性模量在一定以上,例如,R2’/R1’优选为一定以下(10以下)。
光学膜的拉伸弹性模量可以根据JIS K7127,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社制テンシロンRTC-1225A进行测量。测量条件可设定为23℃、50%RH下,卡盘间距为50mm。
(相位差Ro及Rt)
从将光学膜用作例如IPS模式用相位差膜的观点出发,在测量波长550nm、23℃、55%RH的环境下测量的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o优选为0~10nm,更优选为0~5nm。光学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优选为-20~20nm,更优选为-10~10nm。
Ro及Rt分别由下列式定义。
式(2a):Ro=(nx-ny)×d
式(2b):Rt=((nx+ny)/2-nz)×d
(式中,
Nx表示膜的面内慢轴方向(折射率最大的方向)的折射率,
Ny表示与膜的面内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
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d表示膜的厚度(nm)。)
光学膜的面内慢轴是指膜面上折射率最大的轴。光学膜的面内慢轴能够通过自动双折射计アクソスキャン(Axo Scan Mueller Matrix Polarimeter:アクソメトリックス社制)来确认。
Ro及Rt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1)将光学膜在23℃、55%RH的环境下调湿24小时。通过阿贝折射计测量该膜的平均折射率,使用市售的千分尺测量厚度d。
2)在23℃、55%RH的环境下,分别使用自动双折射率计アクソスキャン(Axo ScanMueller Matrix Polarimeter:アクソメトリックス社制)来测量调湿后的膜的、测量波长550nm下的相位差Ro及Rt。
光学膜的相位差Ro及Rt能够根据例如基体树脂的种类、延伸条件进行调整。为了降低光学膜的相位差Ro及Rt,例如,优选难以因延伸而产生相位差的基体树脂(例如,选择具有如下单体比率的树脂,在该单体比率下,能够通过源自具有负双折射的单体的结构单元和源自具有正双折射的单体的结构单元抵消相位差)。
(厚度)
光学膜的厚度可以是例如5~100μm,优选为5~40μm。
5.偏振片
本发明的偏振片具有起偏镜、本发明的光学膜以及设置在这些之间的粘接层。
5-1.起偏镜
起偏镜是仅使一定方向的偏振面的光通过的元件,是聚乙烯醇系偏光膜。聚乙烯醇系偏光膜包括用碘染色了的膜以及用双色性染料染色了的膜。
聚乙烯醇系偏光膜可以是将聚乙烯醇系膜单轴延伸后,用碘或双色性染料染色了的膜(优选用硼化合物进一步实施了耐久性处理的膜),也可以是用碘或双色性染料对聚乙烯醇系膜进行染色后,单轴延伸而得的膜(优选用硼化合物进一步实施了耐久性处理的膜)。起偏镜的吸收轴通常与最大延伸方向平行。
例如,日本特开2003-24812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342322号公报等记载的乙烯单位含量为1~4mol%、聚合度为2000~4000、皂化度为99.0~99.99mol%的乙烯改性聚乙烯醇被使用。
起偏镜的厚度优选为5~30μm,为了使偏振片薄型化等,优选为5~20μm。
5-2.光学膜
本发明的光学膜被配置在起偏镜的至少一方的面(至少与液晶单元对置的面)上。光学膜可作为偏振片保护膜发挥作用。
当本发明的光学膜仅配置在起偏镜的一方的面上的情况下,其他光学膜可以配置在起偏镜的另一方的面上。其他光学膜的例子包含市售的纤维素酯膜(例如、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ックC8UX、KC5UX、KC4UX、KC8UCR3、KC4SR、KC4BR、KC4CR、KC4DR、KC4FR、KC4KR、KC8UY、KC6UY、KC4UY、KC4UE、KC8UE、KC8UY-HA、KC2UA、KC4UA、KC6UA、KC8UA、KC2UAH、KC4UAH、KC6UAH,以上均为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制;フジタック40UZ、フジタック60UZ、フジタック80UZ、フジタックD80UL、フジタックD60UL、フジタックD40UL、フジタックR02、フジタックR06,以上均为富士フィルム(株)制)等。
其他光学膜的厚度,例如为5~100μm,优选为40~80μm。
5-3.粘接层
粘接层配置在光学膜(或其他光学膜)与起偏镜之间。粘接层的厚度,例如为0.01~10μm,优选为0.03~5μm程度。
5-4.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偏振片能够通过利用粘接剂将起偏镜和本发明的光学膜粘合而得。粘接剂可以是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水糊)或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活性能量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是利用光自由基聚合的光自由基聚合型组合物、利用光阳离子聚合的光阳离子聚合型组合物、或这些的并用物中的任何一种。
6.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单元、配置在液晶单元的一方的面上的第一偏振片和配置在液晶单元的另一方的面上的第二偏振片。
液晶单元的显示模式可以是,例如STN(Super-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HAN(Hybridaligned Nematic,混合校准的向列)、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取向)、PVA(Patterned VerticalAlignment,图案化垂直取向)、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开关)等。其中,优选VA(MVA、PVA)模式及IPS模式。
第一及第二偏振片中的一方或双方是本发明的偏振片。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以本发明的光学膜处于液晶单元侧的方式被配置。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1.混合料的材料
(1)基体树脂
树脂A:JSR社制G7810(含有由式(B-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环烯烃系树脂、折射率1.51、重均分子量14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0℃)
树脂B:甲基丙烯酸甲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MMA/N-PhM=85/15质量比)、折射率1.50、重均分子量50万、玻璃化转变温度120℃
树脂C: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酰基取代度为1.5/丙酰基取代度为0.9/总取代度为2.4的纤维素酰化物、折射率1.48、重均分子量20万、玻璃化转变温度180℃)
树脂A~C的折射率、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重均分子量(Mw)分别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折射率〕
制作由上述树脂构成的膜,并使用堀场制光谱椭偏仪UVSEL测量了该膜在550nm波长下的折射率。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根据JIS K 7121-2012,并使用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olorimetry: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了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重均分子量(Mw)〕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东ソー社制HLC8220GPC)、色谱柱(东ソー社制TSK-GELG6000HXL-G5000HXL-G5000HXL-G4000HXL-G3000HXL串联)测量了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将试样20±0.5mg溶解于10ml四氢呋喃,并使用0.45mm的过滤器进行了过滤。将该100ml溶液注入到色谱柱(温度40℃),使用检测器RI在温度40℃的环境下进行测量,进行苯乙烯换算来求出重均分子量。
(2)微粒
微粒B1: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共聚物粒子(折射率1.51、平均粒径0.14μm)
微粒B2: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共聚物粒子(折射率1.48、平均粒径0.18μm)
微粒A1:二氧化硅粒子(折射率1.45、平均粒径0.15μm)
此外,微粒的折射率也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了测量。
(3)橡胶粒子
橡胶粒子R1:含有源自丙烯酸丁酯的结构单元和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85/15质量比)的橡胶粒子、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平均粒径200nm)
(4)分散化合物
分散化合物A:由下式所示的糖酯化合物
【式8】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511
分散化合物B:由下式所示的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
【式9】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512
分散化合物C:低分子量二乙酰纤维素(数均分子量Mn:2000、乙酰取代度(酰基总取代度):2.4)
(5)交联性化合物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
(6)溶剂
二氯甲烷(MC)(SP值:19.4)
乙醇(EtOH)(SP值:15.2)
乙醚(SP值:15.1)
四氯化碳(SP值:17.6)
环己烷(SP值:16.8)
2.混合料的调制、光学膜的制作及评估
2-1.试验1(方法A)
<光学膜101的制作>
(微粒分散液1的调制)
将通过溶解器将以下成分搅拌混合50分钟后,使用マイルダー分散机(大平洋机工株式会社制)在1500rpm的条件下进行分散,获得微粒分散液1。
微粒A1:1质量份
环己烷:100质量份
树脂A(基体树脂):3质量份
(混合料1的调制)
接下来,调制下列组成的混合料。首先,将二氯甲烷添加至加压溶解罐之后,在搅拌树脂A(基体树脂)的同时投入到罐中。接下来,进一步将上述调制得到的微粒分散液投入到罐中,加热到60℃,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关于加热温度,从室温以5℃/min的速度进行升温,溶解30分钟后,以3℃/min的速度降温。使用(株)ロキテクノ制的SHP150,在过滤流量为300L/m2·h、滤压为1.0×106Pa的条件下过滤之,获得混合料1。
树脂A(基体树脂):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150质量份
乙醇:20质量份
微粒分散液1:150质量份
(制膜)
将获得的混合料均匀地流延到无端皮带流延装置的不锈钢带支撑体上。不锈钢带的温度设为28℃、不锈钢带的搬运速度设为20m/min。接下来,在不锈钢带支撑体上使溶剂蒸发,直至流延(CAST)而得的的膜状物中的残留溶剂量达到25质量%,然后从不锈钢带支撑体上进行剥离,获得膜状物。
接下来,在(Tg-15)℃(Tg表示树脂A的Tg)的条件下,使用拉幅机,将获得的膜状物在宽度方向上延伸1.2倍。
接下来,用辊搬运延伸的膜状物的同时,在(Tg-10)℃(Tg表示树脂A的Tg)的条件下,使延伸的膜状物进一步干燥,直至通过上述顶空气相色谱仪测量的残留溶剂量在30~600质量ppm的范围内,然后用激光切割机切开用拉幅机夹具夹持的端部并进行卷取,获得长度3900m、膜度40μm的光学膜101。
<光学膜102的制作>
(微粒分散液2的调制)
微粒分散液2是以与微粒分散液1相同的方式获得的,只是将其组成变更如下。
微粒B1:1质量份
二氯甲烷:100质量份
(混合料2的调制及制膜)
获得混合料2的方式与获得混合料1的方式相同,只是使用了获得的微粒分散液2。获得光学膜102的方式与获得光学膜101的方式相同,只是使用了获得的混合料2。
<光学膜103的制作>
(微粒分散液3的调制)
微粒分散液3是以与微粒分散液2相同的方式获得的,只是将其组成变更如下。
微粒B1:3质量份
二氯甲烷:94质量份
乙醇:6质量份
(混合料3的调制)
接下来,以与混合料2相同的方式获得了混合料3,只是将其组成变更如下。
树脂A:100质量份
二氯甲烷:196质量份
乙醇:13质量份
微粒分散液3:50质量份
(制膜)
以与光学膜102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103,只是使用了获得的混合料3。
<光学膜104的制作>
(微粒分散液4的调制)
以与微粒分散液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微粒分散液4,只是将其组成变更如下。
微粒B1:3质量份
二氯甲烷:94质量份
树脂A:3质量份
(混合料4的调制及制膜)
以与混合料3相同的方式获得了混合料4,只是使用了获得的微粒分散液4。以与光学膜103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104,只是使用了获得的混合料4。
<光学膜120的制作>
在微粒分散液4的调制中,以与光学膜104相同的方式获得光学膜120,只是将树脂A变更为4.5质量份。
<光学膜105~109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104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1所示,变更了微粒分散液的分散溶剂的组成及混合料的树脂浓度。
<光学膜110、111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104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1所示,变更了微粒分散液的树脂的含量。
<光学膜112~113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11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1所示,变更了微粒分散液的微粒的含量。
<光学膜114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11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1所示,对基体树脂的种类进行了变更,且进一步添加了表1所示的量的橡胶粒子。
<光学膜115~116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111相同的方式获得光学膜,只是如表1所示变更了微粒分散液的分散溶剂的组成。
<光学膜117~119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104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117及118,只是如表1所示,变更了调制微粒分散液时的温度(分散温度)。另外,以与光学膜114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119,只是如表1所示,变更了调制微粒分散液时的温度。
<评估>
通过以下方法测量用于制作光学膜101~120的混合料中的(1-1)微粒的平均粒径R1、(1-2)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及(1-3)分散溶剂的SP值及ΔSP。
(1-1)微粒的平均粒径R1
微粒的平均粒径R1是通过以下步骤测量的。
1)用各混合料的主溶剂(含量最多的溶剂)将获得的混合料稀释5倍程度,以使树脂浓度达到20质量%。
2)将得到的稀释液以使微粒不堆叠的方式薄薄地涂布在切片上,然后进行SEM观察,测量任意100个微粒的粒径。将获得的粒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R1”。
(1-2)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
通过动态光散射法,具体而言,使用Zeta电位-粒径-分子量测量系统ELSZ-2000ZS,通过起因于粒子的布朗运动的散射光测量出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
(1-3)分散溶剂的SP值及ΔSP
各成分的SP值是通过市售的图像解析软件Scigress,根据其化学结构算出的。另外,当分散溶剂包含2种以上溶剂的情况下,则如上所述,各溶剂的SP值以各溶剂的SP值的平方乘以其含量比(质量%)而得的值之和(即平方平均)的方式求出。
接下来,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出所获得的光学膜101~120中的、(2-1)微粒的平均粒径R1’、(2-2)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及(2-3)弹性模量。
(2-1)微粒的平均粒径R1’
将获得的光学膜切断,对切割面进行TEM观察。并且,分别测量任意100个微粒的粒径的圆当量直径,并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R1’”。
(2-2)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
将获得的光学膜以膜:二氯甲烷:乙醇=15:80:5(质量比)的方式溶解在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并获得溶液。以与上述(1-2)相同的方式,对获得的溶液中的微粒的平均粒径R2’进行测量。
(2-3)弹性模量
按照JIS K7127,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社制テンシロンRTC-1225A,对获得的光学膜的拉伸弹性模量进行测量。测量条件为在23℃、50%RH下,卡盘间距50mm。
如果是1800MPa以上,则判断为良好,如果是2000MPa以上,则判断为非常良好。
另外,用以下方法对获得的光学膜101~120的(2-4)内部雾度、(2-5)粘连故障(粘连面积、故障部分的长度)、及(2-6)生产长度进行了评估。
(2-4)内部雾度
在MD方向上每100m,针对获得的光学膜的TD方向上的5点,即、膜的TD方向上的中央部、端部(从两端起分别至整体宽度5%的位置)2点、中央部与端部的中间部2点进行采样,获得5cm×5cm大小的样本。将该样本在25℃、60%的相对湿度下调湿24小时后,使用雾度计(NDH2000:日本电色工业(株)制)对各样本的雾度进行测量,并将其平均值作为雾度值。
如果内部雾度为0.03%以下,则判断为良好,如果为0.02%以下,则判断为非常良好。
(2-5)粘连故障
(粘连面积率)
将光学膜切割为规定的大小,获得2片膜。使一片膜的一方的面(A面)与另一片膜的另一方的面(B面)接触,并在6MPa下,施加30分钟的负荷。然后,去除负荷,用图像解析软件测量粘连部分的面积相对于施加了负荷的部分的总面积之比(粘连面积率)。
如果粘连面积率为10%以下,则判断为良好。
(粘连故障长度)
在光学膜中,发生粘连部分的长度(MD方向的长度)作为“粘连故障长度”。
如果粘连故障长度为100m以下,则判断为良好。
(2-6)生产长度
“生产长度”是指在光学膜的制造工序中,从制膜开始到因微粒的脱落而需要清扫传送带为止所制作出的光学膜的长度。
生产长度越长,微粒的凝集导致脱落的可能性越小,即微粒的分散性良好,为优选。
用于光学膜101~120的混合料构成、膜构成及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611
如表1所示,可知,使用含有树脂且分散溶剂的组成满足上述式(1)的微粒分散液所获得的混合料5~19,R2/R1被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微粒分散良好。并且,可知,所获得的光学膜105~119都具有较低的内部雾度,且粘连故障得到了抑制。
针对于此,使用不含有树脂且分散溶剂的组成不满足上述式(1)的微粒分散液的混合料1~3、以及使用了树脂的含量较少的微粒分散液的混合料4及36,其R2/R1都小于2,且微粒未良好地分散。而且,可知,所得到的光学膜101~104及120都具有较高的内部雾度,且出现粘连故障。
2-2.试验2(方法B)
<光学膜201的制作>
(微粒分散液的调制)
微粒分散液是以与微粒分散液3相同的方式调制的,只是微粒分散液的组成变更如下。
微粒B1:3质量份
二氯甲烷:82质量份
乙醇:5质量份
分散化合物A:10质量份
以与光学膜103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201,只是使用了获得的微粒分散液。
<光学膜202~204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20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2所示对散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变更。
<光学膜205及206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20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2所示,对微粒的含量进行了变更。
<光学膜207及208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202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2所示,对基体树脂的种类进行了变更。
<光学膜209及210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202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2所示,对分散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变更。
<评估>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用于制作所获得的光学膜201~210的混合料中的(1-1)微粒的平均粒径R1、及(1-2)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进行了测量。另外,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所获得的光学膜201~210中的(2-1)微粒的平均粒径R1’、及(2-2)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进行了测量。进而,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所获得的光学膜201~210的内部雾度、粘连故障(粘连面积、故障部分的长度)、及生产长度进行了评估。
用于光学膜201~210的混合料构成、膜构成及评估结果如表2所示。另外,为了便于比较,还在表2中示出了光学膜103的混合料构成、膜构成及评估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651
如表2所示,可知,使用含有分散化合物的微粒分散液而获得的混合料20~22及24~29,其R2/R1被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微粒分散良好。而且,所获得的光学膜201~203及205~210,都具有较低的内部雾度,且粘连故障得到了抑制。
针对于此,可知,使用不含有分散化合物的微粒分散液的混合料3,R2/R1小于2,微粒未良好地分散。而且,所获得的光学膜103具有较高的内部雾度,且出现粘连故障。
另外,可知,使用分散化合物含量过多的微粒分散液的混合料23,其R2/R1超过了10。而且,所获得的光学膜204的内部雾度虽然较低,但拉伸弹性模量降低,膜的强度明显降低。由此可知,产生了粘连故障。
2-3.试验3(方法C)
<光学膜301的制作>
(微粒分散液的调制)
以与微粒分散液3相同的方式,调制了微粒分散液。只是如下变更了微粒分散液的组成。
微粒B1:3质量份
二氯甲烷:82质量份
乙醇:5质量份
EGDMA(交联性化合物):5质量份
以与光学膜103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301,只是使用了获得的微粒分散液且将混合料升温至60℃。
<光学膜302~304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30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3所示对交联性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变更。
<光学膜305及306的制作>
以与光学膜302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光学膜,只是如表3所示,对基体树脂的种类进行了变更。
<评估>
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用于制作所获得的光学膜301~306的混合料中的(1-1)微粒的平均粒径R1、及(1-2)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进行了测量。另外,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对所获得的光学膜301~306中的(2-1)微粒的平均粒径R1’、及(2-2)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R2’进行了测量。进而,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对所获得的光学膜301~306的内部雾度、粘连故障(粘连面积、故障部分的长度)、及生产长度进行了评估。
用于光学膜301~306的混合料构成、膜构成及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另外,为了便于比较,表3还显示了光学膜103的混合料构成、膜构成及评估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3220996780000681
如表3所示,可知,使用含有交联性化合物的微粒分散液而获得的混合料30~32、34及35,其R2/R1被调整到规定的范围,微粒分散良好。而且,所获得的光学膜301~303、305及306都具有较低的内部雾度,且粘连故障得到了抑制。
针对于此,可知,使用不含有交联性化合物的微粒分散液的混合料3,其R2/R1小于2,微粒未良好地分散。而且,可知,所获得的光学膜103具有较高的内部雾度,且出现了粘连故障。
另外,可知,使用交联性化合物的含量过多的微粒分散液的混合料33,其R2/R1超过了10。而且,所获得的光学膜304,内部雾度虽然较低,但拉伸弹性模量变低,膜的强度明显降低。由此可知,出现了粘连故障。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2月27日申请的特愿2019-34640的优先权。该申请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全部援引于本申请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混合料、使用该混合料获得的光学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偏振片,该混合料能够赋予光学膜充分的滑爽性,从而能够抑制例如卷取成卷状时的粘连故障,且不增加光学膜的内部雾度。

Claims (18)

1.一种光学膜用混合料,包含:
基体树脂;
被覆微粒,其具有与所述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的共聚物微粒、以及被覆所述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且包含所述基体树脂的被覆层;以及
溶剂,
当设在所述混合料中,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的所述被覆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2时,R2/R1为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用混合料,
所述基体树脂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用混合料,
所述共聚物微粒是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类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用混合料,
所述被覆层还包含交联聚合物,该交联聚合物包含源自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交联性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用混合料,
还包含选自糖酯化合物、数均分子量1000~60000的二醋酸纤维素、及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中的分散化合物。
6.一种光学膜用混合料的制造方法,包括:
1)准备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微粒分散液包含一部分基体树脂、共聚物微粒和第一溶剂,所述共聚物微粒与所述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所述共聚物粒子的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
2)将所述微粒分散液、所述基体树脂的剩余部分和第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
在所述1)的工序中,
设所述第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SP值)为SP1、所述基体树脂的SP值为SP2、所述共聚物微粒的SP值为SP3,满足下式(1),
式(1):SP1≤SP2、或、SP1≤SP3
满足下列要件(i)~(iii)中的至少一项,
(i)所述SP1为16.5以下
(ii)相对于所述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所述微粒分散液中的所述基体树脂的含量为165质量份以上。
(iii)调制所述微粒分散液时的温度为40℃以上。
7.一种光学膜用混合料的制造方法,包括:
1)准备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微粒分散液包含与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的共聚物微粒、分散化合物以及溶剂;以及
2)将所述微粒分散液、所述基体树脂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
所述分散化合物选自糖酯化合物、数均分子量1000~60000的二醋酸纤维素及丙烯酸甲酯系低聚物中的1种以上,且
相对于所述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所述分散化合物的含量为100~1500质量份。
8.一种光学膜用混合料的制造方法,包含:
1)准备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微粒分散液包含与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且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的共聚物微粒、以及溶剂;以及
2)将所述微粒分散液、所述基体树脂和溶剂混合获得混合料的工序,
在所述1)的工序中,所述微粒分散液包含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的交联性化合物,或
在所述2)的工序中,进一步混合所述交联性化合物,
相对于所述共聚物微粒100质量份,所述交联性化合物的含量为50~1500质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用混合料的制造方法,
所述基体树脂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用混合料的制造方法,
所述共聚物微粒是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类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11.一种光学膜,其包含基体树脂、以及与所述基体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的共聚物微粒,其中,
对所述光学膜的切割面进行TEM观察并测量出的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R1’为0.01~0.4μm,
在使所述光学膜以该膜:二氯甲烷:乙醇=15:80:5(质量比)的方式溶解而得的溶液中,所述共聚物微粒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基体树脂被覆,
当设在所述溶液中,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出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基体树脂被覆的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2’时,R2’/R1’为2~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膜,
所述基体树脂是(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具有极性基团的环烯烃系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学膜,
所述光学膜的内部雾度为0.03%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所述光学膜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800MPa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相对于所述基体树脂,所述共聚物微粒的含量为0.7~8质量%。
16.一种偏振片,包括:
起偏镜;以及
配置在所述起偏镜的至少一方的面上的、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17.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用混合料流延到支撑体上,然后通过干燥及剥离获得膜状物的工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卷取所述膜状物获得卷状光学膜的工序。
CN202080015630.XA 2019-02-27 2020-02-26 光学膜用混合料、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 Active CN113454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4640 2019-02-27
JP2019-034640 2019-02-27
PCT/JP2020/007859 WO2020175580A1 (ja) 2019-02-27 2020-02-26 光学フィルム用のド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ならびに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4502A true CN113454502A (zh) 2021-09-28
CN113454502B CN113454502B (zh) 2023-07-11

Family

ID=7223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5630.XA Active CN113454502B (zh) 2019-02-27 2020-02-26 光学膜用混合料、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0175580A1 (zh)
KR (1) KR102607480B1 (zh)
CN (1) CN113454502B (zh)
WO (1) WO20201755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04258B1 (ja) 2022-03-02 2022-07-20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の用途および成形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6554A1 (en) * 2001-10-23 2004-09-09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Fluororesin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
CN1946794A (zh) * 2004-04-28 2007-04-11 东丽株式会社 丙烯酸酯类树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024338A (ja) * 2008-07-18 2010-02-04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光学フィルム
US20100249271A1 (en) * 2007-05-23 2010-09-30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ybrid partice composite structures with reduced scattering
JP2018513253A (ja) * 2015-04-17 2018-05-2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変化する屈折率を有する粒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12967A (ja) 2005-10-24 2007-05-10 Fujifilm Corp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261052A (ja) 2006-03-28 2007-10-11 Fujifilm Corp 多層構造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354807B (en) * 2007-06-12 2011-12-21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Optical film
JP5403777B2 (ja) * 2007-07-30 2014-01-29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材料用成形体
KR101497751B1 (ko) * 2008-01-18 2015-03-02 코니카 미놀타 어드밴스드 레이어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아크릴 수지 함유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5763874B2 (ja) 2008-02-28 2015-08-1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塗料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WO2009150926A1 (ja) * 2008-06-13 2009-12-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で作製したアクリル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6554A1 (en) * 2001-10-23 2004-09-09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Fluororesin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
CN1946794A (zh) * 2004-04-28 2007-04-11 东丽株式会社 丙烯酸酯类树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249271A1 (en) * 2007-05-23 2010-09-30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ybrid partice composite structures with reduced scattering
JP2010024338A (ja) * 2008-07-18 2010-02-04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8513253A (ja) * 2015-04-17 2018-05-2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変化する屈折率を有する粒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07480B1 (ko) 2023-11-29
JPWO2020175580A1 (zh) 2020-09-03
KR20210118895A (ko) 2021-10-01
CN113454502B (zh) 2023-07-11
WO2020175580A1 (ja)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097111A (ja) 異形打抜きに優れた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3454502B (zh) 光学膜用混合料、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
KR20210125543A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034424A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201912707A (zh) 丙烯酸樹脂薄膜
TWI745726B (zh) 光學薄膜、偏光板保護薄膜及偏光板
CN112513698B (zh) 光学膜、偏振片保护膜、光学膜的卷体以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TWI742673B (zh) 光學薄膜及偏光板
CN109839687B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7298617B2 (ja) (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10934404B2 (en) Acryl film
KR102598379B1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101894811B1 (ko) 코팅 아크릴 필름
JP7314988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379933B2 (ja) 光学フィルム用ドープ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293691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692501B (zh) 丙烯酸樹脂薄膜
KR20210020630A (ko) 코팅 취성이 향상된 아크릴 필름
KR20200141492A (ko) 광학 필름, 위상차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