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8216A - 环形带、热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物品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环形带、热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物品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48216A
CN113448216A CN202010766846.1A CN202010766846A CN113448216A CN 113448216 A CN113448216 A CN 113448216A CN 202010766846 A CN202010766846 A CN 202010766846A CN 113448216 A CN113448216 A CN 1134482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urface
layer
belt
rotating body
endless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68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原秀明
大森健司
山崎淳子
山腰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48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82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4/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214/18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 C08F214/26Tetrafluoroethene
    • C08F214/262Tetrafluoroethene with fluorinated vinyl eth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1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 B65G15/1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 B65G15/14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the load being conveyed between the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1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 B65G15/1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 B65G15/2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arranged side by side, e.g. for conveyance of flat articles in vertical 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unsaturated compounds
    • C08G65/00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s
    • C08G65/00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s containing fluor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7/0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D127/1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9D127/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tetrafluoroethe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30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 B65G15/32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made of rubber or plasti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环形带、热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物品传送装置。所述环形带具有基材层以及设于上述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的表面层,带内周面由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构成,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高。

Description

环形带、热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物品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形带、热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物品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8-18500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滑动部件,其是具备基材以及以氟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氟树脂层的滑动部件,其中,上述氟树脂层包含交联度低的融合层”。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在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并同时进行传送的装置中所使用的环形带,除了要求环形带的耐磨耗性以外,还要求环形带容易追随被加热体的凹凸。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带,与具有基材层以及设于基材层的外周面上且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的表面层、带内周面由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构成、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低的环形带相比,本发明的环形带的带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外周面的凹凸追随性优异。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环形带,其具有:
基材层,以及
表面层,该表面层设于上述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
带内周面由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构成,
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上述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上述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为4N/mm2以上12N/mm2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上述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与上述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之差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作为上述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具有设于上述基材层的内周面上的交联氟树脂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上述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为包含交联氟树脂颗粒的上述基材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上述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为15N/mm2以上23N/mm2以下,上述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为13N/mm2以上19N/mm2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上述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与上述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之差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上述表面层中包含的交联氟树脂为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树脂,构成上述带内周面的层中包含的上述交联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案,提供一种热封装置,其具备:
第1旋转体,
第2旋转体,该第2旋转体与上述第1旋转体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由上述环形带形成,以及
按压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部,从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面将上述第2旋转体向上述第1旋转体进行按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案,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具备:
第1旋转体,
第2旋转体,该第2旋转体与上述第1旋转体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由上述环形带形成,以及
按压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部,从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面将上述第2旋转体向上述第1旋转体进行按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案,提供一种物品传送装置,其具备:
由上述环形带形成的物品传送带,以及
将利用上述物品传送带传送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第1、4、5、或9的方案,提供一种环形带,与具有基材层以及设于基材层的外周面上且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的表面层、带内周面由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构成、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低的环形带相比,所述方案带的环形带的带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外周面的凹凸追随性优异。
根据上述第2方案,提供一种环形带,与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大于10N/mm2或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小于4N/mm2的情况相比,所述方案带的环形带的带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外周面的凹凸追随性优异。
根据上述第3方案,提供一种环形带,与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与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之差小于2N/mm2或大于10N/mm2的情况相比,所述方案带的环形带的带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外周面的凹凸追随性优异。
根据上述第6方案,提供一种环形带,与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高的情况相比,所述方案的环形带的带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旋转开始时的负荷受到抑制。
根据上述第7方案,提供一种环形带,与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小于15N/mm2或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大于19N/mm2的情况相比,所述方案的环形带的带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旋转开始时的负荷受到抑制。
根据上述第8方案,提供一种环形带,与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与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之差小于2N/mm2或大于10N/mm2的情况相比,所述方案的环形带的带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旋转开始时的负荷受到抑制。
根据上述第10、11、或12的方案,提供具备环形带的热封装置、定影装置或者物品传送装置,与应用具有基材层以及设于基材层的外周面上且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的表面层、带内周面由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构成、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低的环形带的情况相比,所述方案所具备的环形带的带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外周面的凹凸追随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带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带的层构成的另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热封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传送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说明和实施例用于例示出实施方式,并不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阶段性地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以一个数值范围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被替换成所记载的其他阶段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被替换为实施例中所示的值。
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这一用语不仅包含独立的步骤,而且即使在无法与其他步骤明确区分的情况下,只要可实现该步骤的期望目的,则也包含在本术语中。
在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该实施方式的构成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构成。另外,各图中的部件的大小是示意性的,部件间的大小的相对关系并不限定于此。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成分可以包含两种以上的相应的物质。在提及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的情况下,在组合物中与各成分相应的物质存在两种以上的情况下,只要不特别声明,是指组合物中所存在的该两种以上的物质的总量。
[环形带]
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带具有基材层以及设于上述基材层的外周面上且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的表面层,带内周面由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构成,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高。
下文中,也将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称为“HMo(130℃)”、将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称为“HMi(130℃)”。
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带中,设于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的表面层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带内周面包含交联氟树脂,并且HMi(130℃)比HMo(130℃)高,由此使得带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外周面的凹凸追随性优异。其理由尚不确定,据推测如下。
在对于配置在环形带上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并同时进行传送的装置(例如热封装置、定影装置、物品传送装置等)中,例如在环形带被加热的状态下,带外周面与被加热体等接触,并且带内周面相对于加热部件等其他部件滑动。
因此,例如若使上述装置连续运转,则环形带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可能会发生磨耗。环形带的外周面发生磨耗时,其表面变粗糙,由此可能导致对被加热体的加热产生不均。另外,环形带的内周面发生磨耗时,会产生例如环形带的磨耗粉等,由此可能导致环形带的旋转负荷升高。
但是,若提高环形带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硬度,则可抑制磨耗,但另一方面,环形带的凹凸追随性降低,环形带难以追随被加热体的形状,由此可能导致对被加热体的加热产生不均。
因此,人们正在寻求这些特性全部良好的环形带。特别是在对配置于环形带上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和加压并同时进行传送的装置中,进一步要求可兼顾外周面和内周面的硬度与凹凸追随性的环形带。
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的表面层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带内周面包含交联氟树脂,并且HMi(130℃)比HMo(130℃)高。因此,通过使表面层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可确保带外周面的耐磨耗性,并且在因装置运转而环形带被加热的状态下,由于带内周面的硬度高,还可得到相对于其他部件滑动的带内周面的耐磨耗性。此外可推测,在环形带被加热的状态下,由于带外周面的硬度比带内周面相对更低,带外周面容易追随被加热体的形状,可实现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的兼顾。
由于上述原因可推定出,本实施方式中,环形带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具有耐磨耗性,并且外周面的凹凸追随性优异。
<马氏硬度>
此处,马氏硬度是使用纳米压痕仪(Fischer Instruments公司制造HM500)利用纳米压痕法得到的硬度。具体地说,对于测定对象的试样中的测定对象的面,利用金刚石玻氏压头(Berkovich indenter)在特定的测定温度(130℃或25℃)、最大压入深度0.5μm的条件下对任意3处进行测定,求出平均值。
本实施方式中,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HMi(130℃)”比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HMo(130℃)”高。
作为HMo(130℃),例如可以举出1N/mm2以上16N/mm2以下的范围,从兼顾耐磨耗性和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4N/mm2以上8N/mm2以下的范围。
作为HMi(130℃),例如可以举出1N/mm2以上16N/mm2以下的范围,从兼顾耐磨耗性和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4N/mm2以上12N/mm2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6N/mm2以上10N/mm2以下的范围。
HMo(130℃)的控制例如通过下述操作等进行:选择构成表面层的交联氟树脂的种类;改变交联氟树脂的种类不同的主成分与副成分的比例;调整交联氟树脂的交联程度;在制造交联前的树脂的过程中调整烧制步骤的时间等。另外,HMi(130℃)的控制例如通过下述操作等进行:构成内周面的层中包含的树脂的种类的选择、交联氟树脂的含量的调整、改变交联氟树脂的种类不同的主成分与副成分的比例;调整交联氟树脂的交联程度;在制造交联前的树脂的过程中调整烧制步骤的时间等。
关于HMo(130℃)与HMi(130℃)的组合,从兼顾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优选HMo(130℃)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的范围、且HMi(130℃)为4N/mm2以上12N/mm2以下的范围的组合,更优选HMo(130℃)为4N/mm2以上8N/mm2以下的范围、且HMi(130℃)为6N/mm2以上10N/mm2以下的范围的组合。
另外,从兼顾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HMo(130℃)与HMi(130℃)之差优选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4N/mm2以上8N/mm2以下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下文中也称为“HMi(25℃)”)比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下文中也称为“HMo(25℃)”)低。
通过使HMi(130℃)比HMo(130℃)高并且使HMi(25℃)比HMo(25℃)低,除了可兼顾耐磨耗性和凹凸追随性以外,还可抑制环形带在开始旋转时施加的负荷。其理由尚不明确,据推测是由于,在装置开始运转时,通过使环形带的温度低的状态下带内周面的硬度相对较低,环形带开始旋转时的负荷可被带内周面吸收。
作为HMo(25℃),例如可以举出12N/mm2以上25N/mm2以下的范围,从兼顾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15N/mm2以上23N/mm2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7N/mm2以上21N/mm2以下的范围。
作为HMi(25℃),例如可以举出10N/mm2以上21N/mm2以下的范围,从兼顾耐磨耗性和旋转开始时的负荷抑制的方面出发,优选为13N/mm2以上19N/mm2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5N/mm2以上17N/mm2以下的范围。
HMo(25℃)的控制例如可通过下述操作等进行:选择构成表面层的交联氟树脂的种类;改变交联氟树脂的种类不同的主成分与副成分的比例;调整交联氟树脂的交联程度;在制造交联前的树脂的过程中调整烧制步骤的时间等。另外,HMi(25℃)的控制例如通过下述操作等进行:构成内周面的层中包含的树脂的种类的选择、交联氟树脂的含量的调整、改变交联氟树脂的种类不同的主成分与副成分的比例;调整交联氟树脂的交联程度;在制造交联前的树脂的过程中调整烧制步骤的时间等。
关于HMo(25℃)与HMi(25℃)的组合,从兼顾耐磨耗性与旋转开始时的负荷抑制的方面出发,优选HMo(25℃)为15N/mm2以上23N/mm2以下的范围且HMi(25℃)为13N/mm2以上19N/mm2以下的范围的组合,更优选HMo(25℃)为17N/mm2以上21N/mm2以下的范围且HMi(25℃)为15N/mm2以上17N/mm2以下的范围的组合。
另外,从兼顾耐磨耗性与旋转开始时的负荷抑制的方面出发,HMo(25℃)与HMi(25℃)之差优选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4N/mm2以上8N/mm2以下的范围。
<层构成>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带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应部分附以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带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带的另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所示的环形带1例如从内周面侧起依次设有包含交联氟树脂颗粒的基材层2和作为交联氟树脂层的表面层3。表面层3为构成环形带1的外周面的最外层。
图2所示的环形带11例如从内周面侧起依次设有作为交联氟树脂层的背面层15、基材层12以及作为交联氟树脂层的表面层13。表面层13为构成环形带11的外周面的最外层。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环形带1和图2所示的环形带11分别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具有其他层。作为其他层,例如可以举出在基材层与表面层之间、基材层与背面层之间等设置的粘接层等。
下面对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环形带的各层分别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省略符号进行说明。
<构成带外周面的表面层>
表面层是设于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的层,其是构成环形带的带外周面的层(即最外层)。通过使构成带外周面的层为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的层,带外周面的耐磨耗性良好,并且被加热体在环形带上的防粘性也良好。
此处,作为交联氟树脂层的表面层是包含交联氟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层,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添加剂等其他成分。其中,表面层中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
(交联氟树脂)
作为交联氟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对未交联的氟树脂照射电离性放射线(例如γ射线、电子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或者高能离子等)使其交联而成的交联体。具体地说,作为交联氟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在氧不存在的环境下对于以高于结晶熔点的温度进行加热的状态的未交联氟树脂照射辐射剂量为1KGy以上10MGy以下的电离性放射线使其交联而成的交联体。
另外,作为氟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TFE”)、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下文中也称为“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树脂(下文中也称为“ETFE”)以及它们的改性物等。
从兼顾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表面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优选这些物质中的PFA、PTFE、FEP,更优选PFA。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带内周面为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表面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种类与构成带内周面的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种类可以相同,从将HMi(130℃)设定得比HMo(130℃)高的方面出发,优选不同。
关于表面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与构成带内周面的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组合,从兼顾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选自由PFA、PTFE以及FEP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与选自由PTFE、FEP以及FEP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更优选PFA与PTFE的组合。
作为表面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举出10μm以上50μm以下,从维持被加热体的防粘性的方面出发,优选20μm以上40μm以下,更优选25μm以上35μm以下。
从维持被加热体的防粘性的方面出发,表面层的厚度优选为环形带整体的厚度的11%以上38%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3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4%以上30%以下。
作为表面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下述方法等:在基材层的外周面形成未交联的氟树脂层后,通过照射电离性放射线使氟树脂层交联,得到包含交联氟树脂的表面层。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未交联的氟树脂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基材层的外周面配置未交联的氟树脂膜(膜、管等)的方法;将包含未交联的氟树脂的分散液涂布在基材层的外周面使其干燥的方法;等等。作为涂布分散液的方法,可以举出公知的方法,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浸渍涂布法、喷涂法、螺旋涂布(流涂)法、刮板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微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幕式涂布法等。另外,作为进行分散液的涂布和干燥的方法,还可以举出离心成型法等。
<基材层>
基材层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从环形带的耐热性和追随性的方面出发,例如可以举出耐热性树脂。
作为耐热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酰亚胺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I”)、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AI”)、聚苯并咪唑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BI”)、聚醚醚酮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EEK”)、聚砜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SU”)、聚醚砜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ES”)、聚苯硫醚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PS”)、聚醚酰亚胺树脂(下文中也称为“PEI”)、全芳香族聚酯树脂、氟树脂等。
其中,作为基材层的材质,从机械强度和耐热性的方面出发优选PI、PAI、PEI、氟树脂,更优选PI和PAI,进一步优选PI。
作为基材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举出20μm以上200μm以下,从机械强度的方面出发优选为30μm以上15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上130μm以下。
作为基材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基体的外周面涂布包含耐热性树脂或耐热性树脂的前体的分散液并使其干燥,根据需要进行烧制,由此得到包含耐热性树脂的基材层的方法;以及通过注射成型、挤出成型、铸模成型等得到包含耐热性树脂的基材层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涂布分散液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涂布和干燥的方法的具体例与上述的表面层的形成中的涂布分散液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涂布和干燥的方法的具体例相同。
(构成带内周面的基材层)
基材层为构成带内周面的层的情况下,基材层至少包含交联氟树脂。基材层为构成带内周面的层的情况下,基材层优选为包含上述耐热性树脂和交联氟树脂的层,更优选为在上述耐热性树脂中包含交联氟树脂颗粒的层。
构成带内周面的基材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与上述表面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具体例同样的示例。其中,从兼顾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构成带内周面的基材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优选为PTFE、PFA、FEP、更优选为PTFE。
关于耐热性树脂与交联氟树脂的组合,从耐磨耗性和耐热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选自由PI和PAI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与选自由PTFE、PFA以及FEP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更优选为PI与PTFE的组合。
基材层为构成带内周面的层的情况下,作为基材层中的交联氟树脂的含量,例如可以举出5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从兼顾耐磨耗性和耐热性与作为基材的机械强度的方面出发,该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
另外,基材层为在耐热性树脂中包含交联氟树脂颗粒的层的情况下,作为交联氟树脂颗粒的个数平均粒径,例如可以举出0.05μm以上1μm以下的范围,从兼顾耐磨耗性和耐热性与作为基材的机械强度的方面出发,优选为0.07μm以上0.5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1μm以上0.3μm以下的范围。
交联氟树脂颗粒的个数平均粒径为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值。
首先,将交联氟树脂颗粒所包含的层切断,制作试样片。对于所得到的试样片的断面,通过SEM(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例如倍率5000倍以上进行观察,测定一次颗粒状态的交联氟树脂颗粒的最大径,对于50个颗粒进行该测定。求出50个一次颗粒状态的交联氟树脂颗粒的最大径的平均值,作为上述个数平均粒径。需要说明的是,作为SEM,使用日本电子制JSM-6700F,观察加速电压5kV的二次电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在耐热性树脂中包含交联氟树脂颗粒的基材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在制成基材层之前预先进行了交联的交联氟树脂颗粒,也可以在形成了包含未交联的氟树脂颗粒的基材层之后通过照射电离性放射线而使氟树脂颗粒进行交联。作为形成在耐热性树脂中包含交联氟树脂颗粒的基材层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将包含经预先交联的交联氟树脂颗粒以及耐热性树脂或耐热性树脂的前体的分散液涂布至基体的外周面,将涂布膜干燥,根据需要进行烧制,由此得到包含交联氟树脂和耐热性树脂的基材层的方法;将包含未交联的氟树脂颗粒以及耐热性树脂或耐热性树脂的前体的分散液涂布至基体的外周面,将涂布膜干燥,根据需要进行烧制,由此得到包含未交联的氟树脂和耐热性树脂的基材层,之后照射电离性放射线的方法;将经预先交联的交联氟树脂颗粒与耐热性树脂通过混炼等进行混合来进行成型,由此得到包含交联氟树脂和耐热性树脂的基材层的方法;将未交联的氟树脂颗粒和耐热性树脂通过混炼等进行混合来进行成型,由此得到包含未交联的氟树脂和耐热性树脂的基材层,之后照射电离性放射线的方法;等等。
<构成带内周面的背面层>
基材层为不构成带内周面的层的情况下,环形带在基材层的内周面上具有背面层。背面层是构成带内周面的层(即最内层)。背面层为至少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优选为交联氟树脂层。
作为交联氟树脂层的背面层是包含交联氟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层,可以根据需要包含添加剂等其他成分。其中,背面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
背面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与上述表面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的具体例同样的示例。其中,从兼顾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的方面出发,背面层所包含的交联氟树脂优选为PTFE、PFA、FEP,更优选为PTFE。
作为背面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举出2μm以上40μm以下,从维持环形带的滑动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5μm以上3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20μm以下。
从维持环形带的滑动性的方面出发,背面层的厚度优选为环形带整体的厚度的1.7%以上27%以下,更优选为4.3%以上2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以上15%以下。
作为背面层的形成方法,例如与上述表面层的形成方法同样地可以举出在基材层的内周面形成未交联的氟树脂层后照射电离性放射线的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涂布分散液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涂布和干燥的方法的具体例与上述表面层的形成中的涂布分散液的方法、进行分散液的涂布和干燥的方法的具体例相同。
[热封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热封装置具备:第1旋转体;与第1旋转体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的第2旋转体;以及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配置在第2旋转体的内部,从第2旋转体的内面将第2旋转体向第1旋转体进行按压,作为第2旋转体使用上述的环形带。
在热封装置中,例如被加热体在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之间的夹入区域被加热并被加压。具体地说,例如,作为被加热体使用接触重叠有密封部的层积体的情况下,在层积体通过热封装置中的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之间的夹入区域时,层积体被加热和加压,由此使层积体的密封部进行粘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过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之间的夹入区域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可以配置在第1旋转体的内部、可以配置在第2旋转体的内部、可以配置在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的外部、也可以配置在多个部位。另外,配置在第2旋转体的内部的按压部件等其他部件也可以兼作加热源。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热封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图3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热封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构成图。图3为具备上述环形带作为密封带的热封装置。
图3所示的热封装置400的构成中具备:作为第1旋转体的一例的密封带410、作为使用上述环形带的第2旋转体的一例的密封带430、以及作为设于密封带430的内部的按压部件的一例的加热块440。
需要说明的是,在热封装置400中,作为第1旋转体的密封带410也与密封带430同样地使用上述环形带,并且在密封带410的内部设有发挥出按压部件功能的加热块420。
此处,加热块420和加热块440还均具备对于通过密封带410与密封带430之间的夹入区域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功能。
密封带410被配置在内部的驱动辊411和支持辊412以及加热块420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以利用加热块420对于密封带430加压的状态进行配置。
同样地,密封带430被配置在内部的驱动辊431和支持辊432以及加热块440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以利用加热块440对于密封带410加压的状态进行配置。
由此,在密封带410与密封带430之间形成夹入被加热体的夹入区域。
加热块420和加热块440是作为加热源的一例的电阻发热体,向夹入区域供给热。即,加热块420和加热块440为分别将密封带410和密封带430从内侧向夹入区域加压的按压部件,并且还具有作为对通过夹入区域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热封装置400中,作为按压部件的加热块420和加热块440还兼具加热源的作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与按压部件分开的部件的形式具备加热源。关于作为与按压部件分开的部件的加热源,例如可以举出碳加热器等通过辐射热进行加热的部件。
在密封带410和密封带430的内周面分别配设有未图示的润滑剂涂布部件。润滑剂涂布部件例如按照与密封带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向密封带的内周面适量地供给润滑剂。
作为润滑剂,例如可以举出氟油、硅油、将固体物质与液体混合而成的合成润滑油脂等。
作为氟油,例如可以举出全氟聚醚油、改性全氟聚醚油等。
作为硅油,例如可以举出二甲基硅油、添加有机金属盐的二甲基硅油、添加受阻胺的二甲基硅油、添加有机金属盐和受阻胺的二甲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氨基改性硅油、添加有机金属盐的氨基改性硅油、添加受阻胺的氨基改性硅油、羧基改性硅油、硅烷醇改性硅油、磺酸改性硅油等。
作为合成润滑油脂,例如可以举出有机硅润滑脂(即包含上述硅油的润滑脂)、氟润滑脂(即包含上述氟油的润滑脂)等。
从带内周面的耐磨耗性的方面出发,润滑剂优选这些中的包含氟原子的润滑剂,更优选包含氟油的润滑剂(即氟油和氟润滑脂),进一步优选包含全氟聚醚油的润滑剂(即单独的全氟聚醚油以及包含全氟聚醚油的润滑脂)。
需要说明的是,在热封装置400中,利用润滑剂涂布部件向密封带的内周面供给润滑剂,但也可以为不使用润滑剂涂布部件和润滑剂的形态。
在热封装置400中,首先利用驱动辊431的旋转驱动使密封带430沿箭头A方向旋转,由此使作为被加热体的接触重叠有密封部的层积体450在密封带430上沿箭头C方向移动,被导入至夹入区域中。另一方面,密封带410被驱动辊411的旋转驱动而沿箭头B方向旋转。
被传送至夹入区域的层积体450通过密封带410和密封带430的旋转而进行传送并同时利用加热块420和加热块440进行加热和加压,使层积体450的密封部进行粘接。
之后,密封部经粘接的层积体450进一步通过密封带430的旋转而进行传送,从夹入区域中排出。
[定影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具备:第1旋转体;与第1旋转体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的第2旋转体;以及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配置在第2旋转体的内部,从第2旋转体的内面将第2旋转体向第1旋转体进行按压,作为第2旋转体使用上述的环形带。
在定影装置中,例如被加热体在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的接触部被加热并被加压。具体地说,例如,作为被加热体使用形成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在形成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定影装置中的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的接触部时,记录介质被加热和加压,由此将色调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过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的接触部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可以配置在第1旋转体的内部、可以配置在第2旋转体的内部、可以配置在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的外部、也可以配置在多个部位。另外,配置在第2旋转体的内部的按压部件等其他部件也可以兼作加热源。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图4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构成图。图4为具备上述环形带作为定影带的定影装置。
图4所示的定影装置900的构成中具备:作为第1旋转体的一例的加压辊910、作为使用上述环形带的第2旋转体的一例的定影带920、以及作为按压部件的一例的陶瓷加热器820。需要说明的是,陶瓷加热器820还具备对于通过加压辊910与定影带920的接触部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功能。
加压辊910是旋转驱动的旋转体。加压辊910按照与定影带920相对应的方式配置,利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沿箭头D方向旋转,定影带920从动于该旋转,向着与加压辊91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加压辊910例如是将芯(圆柱状芯棒)911、被覆在芯911的外周面的耐热性弹性层912、以及基于耐热性树脂被覆或耐热性橡胶被覆的防粘层913经层积而构成的。构成加压辊910的各层根据需要通过添加炭黑等使其成为半导电性,以应对色调剂的粘脏(offset)。
定影带920被配置在作为被加热体的纸张K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保持面侧。定影带920被配置在内部的陶瓷加热器820、带行程导板630、以及未图示的导边器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并且以在夹入区域N对于加压辊910加压的状态进行接触来配置。需要说明的是,陶瓷加热器820和带行程导板630被保持于金属制造的固定器650。带行程导板630例如由静止摩擦系数小且热传导率低的材质(例如PFA、PPS等)形成。
陶瓷加热器820在定影带920的内侧以隔着定影带920对加压辊910加压的状态进行配置,在其与加压辊910之间形成夹入区域N。陶瓷加热器820中,例如加压辊910侧的面形成为平坦面。
陶瓷加热器820是作为加热源的一例的电阻发热体,向夹入区域N供给热。需要说明的是,定影装置900中,作为按压部件的陶瓷加热器820还兼具加热源的作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与按压部件分开的部件的形式具备加热源。关于作为与按压部件分开的部件的加热源,例如可以举出设于定影带920内部的卤素灯、设于定影带920内部或外部的电磁感应线圈等。
在固定器650,沿着定影装置900的长度方向配设有润滑剂涂布部件670。润滑剂涂布部件670按照与定影带920内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将润滑剂适量地供给至定影带920的内周面。
作为润滑剂的具体例和优选示例,与上述热封装置中使用的润滑剂的具体例和优选示例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定影装置900,通过润滑剂涂布部件670向定影带920内周面供给润滑剂,但也可以为不使用润滑剂涂布部件和润滑剂的形态。
在定影装置900中,作为剥离的辅助机构,在定影带920的夹入区域N的下游侧配设有剥离部件700。剥离部件700以剥离挡板710在与定影带920的旋转方向相对的方向(相反方向)上靠近定影带920的状态利用固定器720进行保持。
在定影装置900中,首先将作为被加热体的具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纸张K利用定影入口引导件560引导,向着夹入区域N传送。传送至夹入区域N的纸张K利用加压辊910和定影带920的旋转进行传送,通过夹入区域N。并且,在纸张K通过夹入区域N时,纸张K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作用于夹入区域N的压力以及从陶瓷加热器820供给的热的作用下被定影。
通过了夹入区域N的纸张K在夹入区域N的出口区域(剥离夹入部)因定影带920的曲率的变化而从定影带920剥离。
[物品传送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传送装置具备由上述环形带形成的物品传送带、以及将利用物品传送带传送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
在物品传送装置中,例如作为被加热体的物品在利用物品传送带进行传送的同时利用加热源进行加热。作为被加热体的物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食品、电子部件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利用物品传送带传送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可以配置在物品传送带的内部、可以配置在物品传送带的外部、也可以配置在多个部位。
另外,物品传送装置可以为对利用物品传送带传送的被加热体进行加压并同时进行加热的装置。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传送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5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传送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构成图。图5为具备上述环形带作为物品传送带的物品传送装置。
图5所示的物品传送装置300的构成中具备:作为使用上述环形带的物品传送带的一例的传送带310;以及设于传送带310的内部的作为加热源的一例的加热块320。
传送带310被配置在内部的驱动辊311和支持辊312以及加热块320可自由旋转地支承。
加热块320是作为加热源的一例的电阻发热体,向传送带310供给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物品传送装置300中,加热块320为加热源,但加热源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例如红外线加热器等非接触加热源。
在传送带310的内周面配设有未图示的润滑剂涂布部件。润滑剂涂布部件例如按照与传送带310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向传送带310的内周面适量地供给润滑剂。
润滑剂的具体例和优选示例与上述热封装置中使用的润滑剂的具体例和优选示例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物品传送装置300中,利用润滑剂涂布部件向传送带310的内周面供给润滑剂,但也可以为不使用润滑剂涂布部件和润滑剂的形态。
在物品传送装置300中,首先通过驱动辊311的旋转驱动使传送带310沿箭头E方向旋转,由此使作为被加热体的物品350在传送带310上沿箭头F方向移动,被导入至加热区域中。
被传送至加热区域的物品350通过传送带310的旋转而进行传送、并利用加热块320进行加热,使物品350被加热。
之后,经加热的物品350进一步通过传送带310的旋转被传送,从加热区域中排出。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只要不特别声明,“份”和“%”均为质量基准。
[环形带的制作]
<环形带1的制作>
(基材层1的制作)
通过浸渍法在外径118mm的圆筒形不锈钢模具的表面涂布市售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U清漆S、宇部兴产公司制造),由此形成涂膜。接着,通过将该涂膜在100℃干燥30分钟而使上述涂膜中的溶剂挥发,然后在380℃烧制30分钟来进行酰亚胺化,形成膜厚60μm的聚酰亚胺覆膜。从不锈钢模具的表面剥离聚酰亚胺覆膜,由此得到内径118mm、膜厚60μm、长度370mm的环形带状的耐热聚酰亚胺基材,将其作为基材层1。
(背面层和表面层的形成)
使用包含PTFE的分散液(PTFE分散体、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品名:POLYFLONPTFE-D系列),通过离心成型法(模具温度:200℃、旋转速度:200rpm、旋转时间:20分钟)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形成未烧制且未交联PTFE层。其后通过在340℃的加热炉内保持2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未交联PTFE层。
接着,使用包含PFA的分散液(PFA分散体),通过浸渍涂布法仅涂布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附着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即未交联PTFE层上)的分散液通过擦拭而被除去。其后通过在380℃的加热炉内保持3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未交联的PFA层。
接着,对于未交联PTFE层和未交联的PFA层,在温度调整为280℃的状态下,在氧浓度1000ppm以下的气氛下从基材层1的外周面侧照射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电子射线、照射条件:50kGy)来进行交联。
如以上这样实施,得到了环形带1,环形带1中,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配置有作为交联PTFE层的膜厚15μm的背面层1并且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配置有作为交联PFA层的膜厚30μm的表面层1。
<环形带2的制作>
(背面层和表面层的形成)
使用包含PTFE的分散液(PTFE分散体、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品名:POLYFLONPTFE-D系列),通过离心成型法(模具温度:200℃、旋转速度:200rpm、旋转时间:20分钟)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形成未烧制且未交联PTFE层。其后通过在340℃的加热炉内保持2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未交联PTFE层。
接着,使用包含PTFE的分散液(PTFE分散体、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品名:POLYFLON PTFE-D系列),通过浸渍涂布法仅涂布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附着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即未交联PTFE层上)的分散液通过擦拭而被除去。其后通过在340℃的加热炉内保持2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未交联PTFE层。
接着,对于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形成的未交联PTFE层和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形成的未交联PTFE层,在温度调整为300℃的状态下,在氧浓度1000ppm以下的气氛下从基材层1的外周面侧照射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电子射线、照射条件:50kGy)来进行交联。
如前述那样,通过将电子射线照射条件设为50kGy,靠近电子射线源的外周面比内周面更多地发生交联,HMi(130℃)<HMo(130℃)。另外,HMo(25℃)<HMi(25℃)。
如以上这样实施,得到了环形带2,环形带2中,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配置有作为交联PTFE层的膜厚15μm的背面层2并且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配置有马氏硬度与内周面不同的作为交联PTFE层的膜厚30μm的表面层2。
<环形带3的制作>
(基材层3的制作)
作为交联PTFE颗粒,使用如下得到的交联PTFE颗粒。具体地说,将PTFE颗粒(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编号:NEW POLYFLON PTFE M112)固定成垫状后,在低氧的气氛气体中加热至300℃并在该状态下照射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电子射线、照射条件:200kGy)使其交联,其后冷却至25℃,然后用粉碎器进行加工,得到个数平均粒径100nm的交联PTFE颗粒。
在市售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U清漆S、宇部兴产公司制造)100质量份中添加上述个数平均粒径100nm的交联PTFE颗粒10质量份,利用珠磨机进行60分钟搅拌,得到交联PTFE颗粒分散液。
将上述交联PTFE颗粒分散液通过浸渍法涂布在外径118mm的圆筒形不锈钢模具的表面,由此形成涂膜。接着通过将该涂膜在100℃干燥30分钟而使上述涂膜中的溶剂挥发,然后在380℃烧制30分钟,进行酰亚胺化,形成包含交联PTFE颗粒的膜厚60μm的聚酰亚胺覆膜。通过从不锈钢模具的表面剥离聚酰亚胺覆膜,得到内径118mm、膜厚60μm、长度370mm的环形带状的耐热聚酰亚胺基材,将其作为基材层3(交联氟树脂颗粒含量:15质量%)。
(表面层的形成)
使用包含PFA的分散液(PFA分散体),通过浸渍涂布法仅涂布在基材层3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附着在基材层3的内周面的分散液通过擦拭而被除去。其后通过在380℃的加热炉内保持30分钟而进行烧制,得到未交联的PFA层。
接着,对于未交联的PFA层,在温度调整为280℃的状态下,在氧浓度1000ppm以下的气氛下从基材层3的外周面侧照射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电子射线、照射条件:200kGy)来进行交联。
如以上这样实施,得到了环形带3,环形带3中,在包含交联PTFE颗粒的基材层3的外周面配置有作为交联PFA层的膜厚30μm的表面层3。
<环形带4的制作>
(表面层的形成)
使用包含PTFE的分散液(PTFE分散体、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品名:POLYFLONPTFE-D系列),通过浸渍涂布法仅涂布在基材层3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附着于基材层3的内周面的分散液通过擦拭而被除去。其后通过在340℃的加热炉内保持2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未交联PTFE层。
接着,对于未交联PTFE层,在温度调整为300℃的状态下,在氧浓度1000ppm以下的气氛下从基材层3的外周面侧照射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电子射线、照射条件:200kGy)来进行交联。
如以上这样实施,得到了环形带4,环形带4中,在包含交联PTFE颗粒的基材层3的外周面配置有作为交联PTFE层的膜厚30μm的表面层4。
<环形带C1的制作>
(表面层的形成)
使用包含PFA的分散液(PFA分散体),通过浸渍涂布法仅涂布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附着于基材层1的内周面的分散液通过擦拭而被除去。其后通过在380℃的加热炉内保持3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了未经交联的非交联PFA层。
如以上这样实施,得到了环形带C1,环形带C1中,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配置有作为未发生交联的非交联PFA层的膜厚30μm的表面层C1。
<环形带C2的制作>
(背面层和表面层的形成)
使用包含PTFE的分散液(PTFE分散体、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品名:POLYFLONPTFE-D系列),通过离心成型法(模具温度:200℃、旋转速度:200rpm、旋转时间:20分钟)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形成未烧制且未交联PTFE层。其后通过在340℃的加热炉内保持2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未经交联的非交联PTFE层。
接着,使用包含PFA的分散液(PFA分散体),通过浸渍涂布法仅涂布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附着于基材层1的内周面(即非交联PTFE层上)的分散液通过擦拭而被除去。其后通过在380℃的加热炉内保持3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未经交联的非交联PFA层。
如以上这样实施,得到了环形带C2,环形带C2中,在基材层1的内周面配置有作为未经交联的非交联PTFE层的膜厚15μm的背面层C2并且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配置有作为未经交联的非交联PFA层的膜厚30μm的表面层C2。
<环形带C3的制作>
(表面层的形成)
使用包含PFA的分散液(PFA分散体),通过浸渍涂布法仅涂布在基材层3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附着于基材层3的内周面的分散液通过擦拭而被除去。其后通过在380℃的加热炉内保持30分钟来进行烧制,得到未经交联的非交联PFA层。
如以上这样实施,得到了环形带C3,环形带C3中,在包含交联PTFE颗粒的基材层3的外周面配置有作为未经交联的非交联PFA层的膜厚30μm的表面层C3。
<环形带C4的制作>
(表面层的形成)
使用包含PFA的分散液(PFA分散体),通过浸渍涂布法仅涂布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附着于基材层1的内周面的分散液通过擦拭而被除去。其后通过在380℃的加热炉内保持30分钟而进行烧制,得到未交联的PFA层。
接着,对于未交联的PFA层,在温度调整为280℃的状态下,在氧浓度1000ppm以下的气氛下从基材层1的外周面侧照射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电子射线、照射条件:200kGy)来进行交联。
如以上这样实施,得到了环形带C4,环形带C4中,在基材层1的外周面配置有作为交联PFA层的膜厚30μm的表面层C4。
[环形带的马氏硬度的测定]
对于所得到的环形带,通过上述方法测定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HMo(130℃)”、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HMi(130℃)”、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HMo(25℃)”、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HMi(25℃)”。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需要说明的是,表1和表2中的HMo(130℃)、HMi(130℃)、HMo(25℃)以及HMi(25℃)的单位均为“N/mm2”。
[环形带的评价]
将所得到的环形带用作图3所示的热封装置的密封带430。
需要说明的是,在密封带430的内周面使用了润滑剂。作为润滑剂,在实施例5以外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了作为氟油的“全氟聚醚油”,在实施例5中使用了“硅油(信越化学工业制造、品名:KF968-100CS)”。
另一方面,被加热体为接触重叠有密封部的层积体,作为该被加热体,使用在层压膜(五洋纸工株式会社制造、整体厚度:105μm)之间夹有厚度100μm、尺寸10cm×10cm的纸片的层积体,连续进行50万次层积体中的密封部的粘接(温度:150℃、压力:0.2MPa、传送速度:200mm/s)。
<扭矩经时变化的评价>
测定施加至驱动辊431的扭矩,对于经时性的扭矩上升(即旋转负荷的上升)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扭矩上升越小,意味着带内周面的耐磨耗性越高。经时性的扭矩上升的原因尚不确定,据推测是由密封带430的带内周面的磨耗产生的磨耗粉引起的。评价基准如下,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在以下基准的相关记载中,Ti为初期的扭矩、Te为进行50万次密封部粘接后的扭矩。
G1:Te<1.2Ti
G2:1.2Ti≦Te<1.5Ti
G3:1.5Ti≦Te<1.7Ti
G4:1.7Ti≦Te<2Ti
G5:2Ti≦Te
<被加热体表面粗糙的评价>
利用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东京精密制造、型号:SURFCOMNEX100)对于进行第50万次粘接后的层积体的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测定,进行被加热体表面粗糙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被加热体的表面粗糙越小,意味着带外周面的耐磨耗性越高。被加热体的表面粗糙的产生原因尚不确定,据推测是由于因密封带430的带外周面的磨耗而带外周面粗糙,对被加热体的加热出现不均而引起的。评价基准如下,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在以下基准的相关记载中,Ri为第1张被加热体的表面粗糙度,Re为第50万张被加热体的表面粗糙度。
G1:Re<1.2Ri
G2:1.2Ri≦Re<1.5Ri
G3:1.5Ri≦Re<1.7Ri
G4:1.7Ri≦Re<2Ri
G5:2Ri≦Re
<被加热体粘接不良的评价>
利用数字测力计(株式会社Imada制造、型号:ZTS系列)对于进行第50万次粘接后的层积体的密封部的粘接强度进行测定,进行粘接不良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未发生粘接不良或粘接不良越少,意味着密封带430的凹凸追随性越高。发生粘接不良的原因尚不确定,据推测是由于因密封带430的外周面难以追随被加热体的凹凸所致的加热不均而引起的。评价基准如下,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在以下基准的相关记载中,Sb是作为第50万张被加热体积层部(即层积体的密封部)的粘接强度在本例的基准中最高的示例(即实施例2和实施例4)中的粘接强度,Se是相应示例中的第50万张被加热层积部的粘接强度。
G1:0.8Sb<Se≦Sb
G2:0.6Sb<Se≦0.8Sb
G3:0.4Sb<Se≦0.6Sb
G4:0.2Sb<Se≦0.4Sb
G5:Se≦0.2Sb
[表1]
Figure BDA0002615001870000231
[表2]
Figure BDA0002615001870000232
根据上述表1和表2所示的结果可知,与比较例的环形带相比,本实施例的环形带实现了扭矩经时上升的抑制、被加热体表面粗糙的抑制以及被加热体粘接不良的抑制,兼顾了带的外周面和内周面的耐磨耗性与凹凸追随性。

Claims (12)

1.一种环形带,其具有:
基材层,以及
表面层,该表面层设于上述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由交联氟树脂层形成,
带内周面由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构成,
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带,其中,上述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上述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为4N/mm2以上12N/mm2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带,其中,上述带外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与上述带内周面在130℃下的马氏硬度之差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带,其中,作为上述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具有设于上述基材层的内周面上的交联氟树脂层。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带,其中,上述包含交联氟树脂的层是包含交联氟树脂颗粒的上述基材层。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带,其中,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比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形带,其中,上述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为15N/mm2以上23N/mm2以下,上述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为13N/mm2以上19N/mm2以下。
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形带,其中,上述带外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与上述带内周面在25℃下的马氏硬度之差为2N/mm2以上10N/mm2以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带,其中,上述表面层中包含的交联氟树脂为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树脂,
构成上述带内周面的层中包含的上述交联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树脂。
10.一种热封装置,其具备:
第1旋转体,
第2旋转体,该第2旋转体与上述第1旋转体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该第2旋转体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带形成,以及
按压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部,从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面将上述第2旋转体向上述第1旋转体进行按压。
11.一种定影装置,其具备:
第1旋转体,
第2旋转体,该第2旋转体与上述第1旋转体的外表面相接地配置,该第2旋转体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带形成,以及
按压部件,其配置在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部,从上述第2旋转体的内面将上述第2旋转体向上述第1旋转体进行按压。
12.一种物品传送装置,其具备:
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带形成的物品传送带,以及
将利用上述物品传送带传送的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源。
CN202010766846.1A 2020-03-25 2020-08-03 环形带、热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物品传送装置 Pending CN1134482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5031 2020-03-25
JP2020055031A JP7419915B2 (ja) 2020-03-25 2020-03-25 無端ベルト、ヒートシール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物品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8216A true CN113448216A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08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6846.1A Pending CN113448216A (zh) 2020-03-25 2020-08-03 环形带、热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物品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9041B2 (zh)
JP (1) JP7419915B2 (zh)
CN (1) CN11344821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6447B2 (ja) * 2001-09-18 2008-1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5043456A (ja) 2003-07-23 2005-02-17 Ricoh Co Ltd 定着用部材評価方法並びに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加熱定着ローラ
JP2004191849A (ja) 2002-12-13 2004-07-08 Ricoh Co Ltd 加熱定着部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4373A (ja) 2005-10-19 2007-05-10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285262A1 (en) * 2007-06-20 2010-11-11 SUMITOMO Electric Fine Polymer , Inc. Fluorocarbon resin composite, cookware, cooker, roller for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 belt for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m
US20110159276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Jiann-Hsing Chen Fuser member with fluoropolymer outer layer
JP5569143B2 (ja) 2010-05-21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711B1 (ja) * 2013-05-14 2014-02-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4473B1 (ja) * 2013-05-14 2014-10-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171847B2 (ja) * 2013-10-28 2017-08-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摺動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9797A (ja) 2014-01-06 2015-07-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定着用管状体、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36138B2 (en) * 2015-01-06 2016-09-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fixing memb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fixing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83299A (ja) * 2015-03-26 2016-10-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膜
JP7001384B2 (ja) 2016-08-10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18063397A (ja) 2016-10-14 2018-04-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摺動部材、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摺動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934745B2 (ja) 2017-04-26 2021-09-15 住友電工ファイン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摺動部品及び摺動部品の製造方法
US20190077928A1 (en) * 2017-09-14 2019-03-14 Daikin Industries, Ltd. Cross-linked fluoropolymer, tape, pipe, riser tube and flowl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56969A (ja) 2021-10-07
US11359041B2 (en) 2022-06-14
US20210301050A1 (en) 2021-09-30
JP7419915B2 (ja)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52739B2 (ja) フッ素樹脂複合材の製造方法
JP5863488B2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像加熱装置
JP4812886B2 (ja) フッ素樹脂被覆ローラまた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EP0637782A1 (en) Fixing roller
CN108375888B (zh) 加成固化型液体硅橡胶混合物、电子照相用构件及其生产方法、和定影设备
JP5461098B2 (ja) 複層シート、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5763068A (en) Fluororesin-coated member,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heat fixing device using the coated member
US20200238653A1 (en) Multi-layered seamless bel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728451B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定影设备以及电子照相用带的制造方法
CN110297416B (zh) 定影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CN113448216A (zh) 环形带、热封装置、定影装置以及物品传送装置
JP2010527034A (ja) 融着部材を修復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04101798A (ja) 定着用回転体、そ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および加熱定着方法
JPH06100876B2 (ja) 定着用ローラ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定着装置
JP7463818B2 (ja) 加熱体、ヒートシール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JP5012012B2 (ja) 定着部材、画像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7270354A (zh) 定影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加热定影装置以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JPH10228203A (ja) 定着用ローラまたはベルト、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24000979A (ja) 定着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加熱定着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3938A (ja) 加圧部材、定着用加圧部材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55551B2 (ja)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07994B2 (ja) 定着部材、加熱定着装置、及び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KR20180122669A (ko) 발열정착벨트, 발열정착벨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미지 정착 장치(heat fixing belt, method for producing heat fixing belt, and image fixation device)
CN108027579A (zh) 剥离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20183287A (ja) 複層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