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6083A - 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6083A
CN113396083A CN202080012127.9A CN202080012127A CN113396083A CN 113396083 A CN113396083 A CN 113396083A CN 202080012127 A CN202080012127 A CN 202080012127A CN 113396083 A CN113396083 A CN 113396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tor
shaft
electric
visual confi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21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田郁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l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96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6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20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22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for viewing an area outside the vehicle, e.g.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 B60R1/23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for viewing an area outside the vehicle, e.g.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with a predetermined field of view
    • B60R1/26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for viewing an area outside the vehicle, e.g.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with a predetermined field of view to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4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utside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5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adjustment by rotation in their operational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92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motoriz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00/0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 B60R2300/8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nded use of the viewing arrangement
    • B60R2300/8046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nded use of the viewing arrangement for replacing a rear-view mirror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0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 F16H1/1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 F16H1/1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volving only two intermeshing members with non-parallel axes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具备基座(2)、轴件(3)以及视觉确认组件(4)。视觉确认组件(4)具有外壳(4H)、视觉确认单元(5)以及电动收纳单元(6)。电动收纳单元(6)具有轴件(3)、壳体(6U、6D)、马达(7M)及减速机构(7)以及保持部件(7H)。壳体(6U、6D)由刚性比保持部件(7H)的刚性高的部件构成。保持部件(7H)由弹性部件构成。其结果,本发明能够使视觉确认组件(4)顺畅地旋转。

Description

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是具备固定于车辆的门的支柱、支撑于支柱的收纳机构、支撑于收纳机构的转动体的摄像机、以及设置在车内的监视器的装置。另外,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的收纳机构公知具有支撑轴、能够转动地支撑于支撑轴的转动体的壳体及罩、以及容纳于壳体及罩内的驱动机构的马达及减速机构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在监视器上显示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另外,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通过马达的驱动来使转动体相对于支柱从起立(展开、复位)位置向车辆后侧转动,另外,从车辆后侧向起立位置转动。在该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中,理想的是使自动体顺畅地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92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在壳体的下限制部与罩的上限制部之间直接容纳马达的主体部,因此有在马达与壳体及罩之间产生松动的情况。其结果,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视觉确认装置有无法使转动体顺畅地旋转的情况。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中使视觉确认组件顺畅地旋转。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基座,其固定于车体;轴件,其固定于基座;以及视觉确认组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轴件,视觉确认组件具有:外壳;视觉确认单元,其装配于外壳;以及电动收纳单元,其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外壳内,使视觉确认组件在使用位置与后方收纳位置之间旋转,电动收纳单元具有:轴件,其固定于基座;壳体,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轴件,并且固定于外壳;马达及减速机构,其安装于壳体,并且容纳在壳体内;以及保持部件,其保持马达,与马达及减速机构一起安装于壳体,并且容纳在壳体内,壳体由刚性比保持部件的刚性高的部件构成,保持部件由弹性部件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在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中使视觉确认组件顺畅地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装配于车辆的左侧的门的左侧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使用位置、后方收纳位置以及前方收纳位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左侧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拆下左侧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外壳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左侧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的结构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左侧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的主要部分即马达、减速机构、离合器机构、旋转力传递机构、限位机构以及轴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左侧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电动收纳单元的主要部分即马达、减速机构、板以及壳体的局部纵剖视图(图5中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整体的结构的功能方块图。
图9是表示马达的端盖部中的保持部件以及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局部纵剖视图(图7中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马达的筒部中的保持部件以及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局部纵剖视图(图7中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减速机构的第二蜗轮以及斜齿轮中的保持部件以及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局部纵剖视图(图7中的XI-XI线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减速机构的第一蜗轮中的保持部件以及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局部纵剖视图(图7中的XII-XII线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将马达保持于保持部件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将马达的筒部保持于保持部件的第一嵌合保持部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将马达保持于保持部件的状态、和将第一蜗轮连结于马达的驱动轴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将第一蜗轮连结于马达的驱动轴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保持部件的说明图。图17(A)是表示保持部件的俯视图。图17(B)是表示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17(C)是表示保持部件的左侧视图。图17(D)是表示保持部件的主视图。图17(E)是表示保持部件的右侧视图。图17(F)是表示保持部件的后视图。图17(G)是表示保持部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在该说明书以及随附的技术方案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将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装配在车辆上时的前、后、上、下、左、右。此外,在附图中,由于是概略图,所以图示主要零件,省略了主要零件以外的零件的图示,另外,省略了影线的一部分。
(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说明)
以下,对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中,符号1是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以下简称为“视觉确认装置”)。
(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的说明)
如图1所示,视觉确认装置1分别装配于车辆(汽车)V的左右的门(车体)D。视觉确认装置1是车辆用后视镜、例如装配于车辆的左右的门D的门镜装置等的外侧镜装置(未图示)的代替。
以下,对装配于车辆V的左侧的门D的视觉确认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装配于车辆V的右侧的门D的视觉确认装置1是与装配于车辆V的左侧的门D的视觉确认装置1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图4、图8所示,视觉确认装置1具备基座2、轴件3、视觉确认组件4、以及显示装置(监视器)5M、5ML、5MR。基座2、轴件3以及视觉确认组件4装配于门D,显示装置5M、5ML、5MR装配于车辆V的室内(车内)。
即,左侧的显示装置5ML装配于左侧的视觉确认组件4的附近。右侧的显示装置5ML装配于右侧的视觉确认组件4的附近。中央的显示装置5M装配于驾驶席的附近。此外,左侧的显示装置5ML及右侧的显示装置5ML、以及中央的显示装置5M只要至少装配一方即可。
在图2中,符号A是视觉确认组件4的使用位置。符号B是视觉确认组件4的后方收纳位置。符号C是视觉确认组件4的前方收纳位置。符号E是车辆V的后方。符号F是车辆V的前方。符号O是视觉确认组件4的旋转中心线,另外,也是轴件3的轴部30的中心线,以下称为“旋转中心线O”。
相同地,在图2中,符号ΘB是视觉确认组件4从使用位置A向后方收纳位置B旋转而收纳在后方收纳位置B的角度、即、后方旋转收纳角度。后方旋转收纳角度ΘB也是视觉确认组件4通过电动而在使用位置A与后方收纳位置B之间旋转的角度、即电动旋转角度。在该例中,后方旋转收纳角度ΘB是大约60°。
相同地,在图2中,符号ΘC是视觉确认组件4从使用位置A向前方收纳位置C旋转而收纳在前方收纳位置C的角度、即前方旋转收纳角度。在该例中,前方旋转收纳角度ΘC是大约90°。
在视觉确认组件4的后述的视觉确认单元5为摄像机的情况下,后方旋转收纳角度ΘB以及前方旋转收纳角度ΘC在左侧的视觉确认装置1与右侧的视觉确认装置1中是相同的角度。另一方面,在视觉确认单元5为镜的情况下,左侧的视觉确认装置1的角度与右侧的视觉确认装置1的角度不同。
(基座2的说明)
基座2由基座部件和覆盖基座部件的罩部件构成。如图1~图4所示,基座2具有长方体形状的连结部20、垂直板形状的第一固定部21、以及水平板形状的第二固定部22。基座2的内部经由设于门D的车体面板、门面板的开口(未图示)而与车辆V的内部连通。
第一固定部21利用螺钉等(未图示)固定于门D。其结果,基座2固定于门D即车体。在第二固定部22,利用螺钉等固定有轴件3。此外,在第二固定部22设有凹部。在第二固定部22的凹部中嵌合有轴件3的固定部32。其结果,第二固定部22的平面(上表面)与轴件3的固定部32的平面(上表面)成为同一面。
(轴件3的说明)
如图4~图6所示,轴件3由中空的圆筒形状的轴部30、圆板形状的圆板部31、以及四边板形状的固定部32构成。即,在轴部30的下端部,一体地设有圆板部31。在圆板部31的下表面,一体地设有固定部32。
轴部30的中心线O通过圆板部31的中心。固定部32的一部分(四边板部)相对于轴部30以及圆板部31向门D侧突出。在圆板部31以及固定部32设有与轴部30的中空部连通的圆形或者任意形状的透孔。
在轴部30的外周面设有八边形的卡合部33。此外,卡合部33在该例中为八边形(多边形),但也可以是锯齿、花键的卡合部。在轴部30的上端部的外周面设有圆形的卡定槽34。
固定部32嵌合在基座2的第二固定部22的凹部中,并且利用螺钉等固定于基座2的第二固定部22。其结果,轴件3固定于基座2。
在圆板部31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机构的电动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5。即,在圆板部31的上表面分别设有两个电动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5。两个电动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5相对于轴部30分别设于固定部32的突出部侧的部分和固定部32的与突出部侧相反侧的部分。
电动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5与后述的弹簧部件9S的抵接部一起限制视觉确认组件4通过电动而在使用位置A与后方收纳位置B之间旋转的范围(电动工作范围)。即,电动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5与后述的弹簧部件9S的抵接部一起构成使视觉确认组件4分别停止在使用位置A和后方收纳位置B的限位机构。
另外,在圆板部31的上表面设有收纳工作范围限制部。即,在圆板部31的上表面中、相对于轴部30相反侧的外周缘部侧且固定部32的突出部侧的部分,设有一个收纳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6。
收纳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6与后述的下侧壳体6D的收纳工作范围限制部(收纳工作范围限制凸部)一起限制视觉确认组件4的收纳工作范围。收纳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6呈以轴部30的中心线O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视觉确认组件4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视觉确认组件4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轴件3的轴部30。视觉确认组件4具有外壳4H、视觉确认单元5以及电动收纳单元6。
(外壳4H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外壳4H呈中空状的箱形形状。在该例中,外壳4H以分割成两部分的方式构成,通过相互嵌合、粘接、熔敷等而水密地安装。在外壳4H的相对于轴件3相反侧的端部的后表面设有圆形的透孔40。
在外壳4H内容纳有视觉确认单元5以及电动收纳单元6的一部分。即,电动收纳单元6的轴件3的固定部32位于外壳4H的外侧,与基座2的第二固定部22嵌合。因此,在外壳4H内容纳有电动收纳单元6中的除轴件3的固定部32以外的大部分。
(视觉确认单元5的说明)
在该例中,视觉确认单元5是拍摄车辆V周边的信息作为图像的摄像装置(摄像机)。如图3、图4所示,视觉确认单元5具有主体50、透镜51以及电线束52。视觉确认单元5容纳于外壳4H,并且装配于外壳4H。
主体50利用螺钉等固定于外壳4H。透镜51面向外壳44的透孔40。电线束52与主体50连接。电线束52从外壳4H内通过轴件3内以及基座2内而配置在车辆V的内部。在电线束52设有与电动收纳单元6电连接的连接器。
为了利用视觉确认单元5对与原有的外侧镜装置(未图示)的车辆V的侧方以及后方的视野范围同等或者更大的视野范围进行拍摄,需要使视觉确认单元5从门D向外侧突出地配置。因此,当视觉确认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时,在内部容纳装配视觉确认单元5的外壳4H从门D向外侧突出。此外,外壳4H的突出量可以比原有的外侧镜装置的突出量小。
如图8所示,视觉确认单元5经由电线束52而与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ECU)54连接。图像处理装置54经由信号线55、56而分别与检测装置57和显示装置5M、5ML、5MR连接。
作为摄像装置的视觉确认单元5拍摄车辆V的周边即车辆V的后方以及侧方的信息作为图像,经由电线束52将拍摄到的车辆V的后方以及侧方的信息的图像输出至图像处理装置54。
检测装置57装配于车辆V。检测装置57经由信号线55而与图像处理装置54连接。检测装置57检测车辆信息,并将检测到的车辆信息作为检测信号经由信号线55而输出至图像处理装置54。作为检测装置57,例如单独使用或者使用多个转向角度检测部(转向角度传感器)、齿轮位置检测部(齿轮位置传感器)、方向指示检测部(方向指示传感器)、车速检测部(车速传感器)、车辆位置检测部(车辆位置传感器)、超音波检测部(超音波传感器)、其它检测部等。
图像处理装置54装配于车辆V。图像处理装置54经由电线束52、信号线55、56分别与视觉确认单元5、检测装置57、显示装置5M、5ML、5MR连接。图像处理装置54基于来自检测装置57的车辆信息对由视觉确认单元5拍摄到的车辆V的后方以及侧方的信息的图像适当地进行处理。此外,图像处理装置54有时不是通过检测装置57的车辆信息而是通过驾驶员的手动操作来处理由视觉确认单元5拍摄到的车辆V的后方以及侧方的信息的图像。图像处理装置54将处理后的图像输出至显示装置5M、5ML、5MR。
显示装置5M、5ML、5MR装配于车辆V的室内(车内)中的驾驶员的视野范围。显示装置5M经由信号线56而与图像处理装置54连接。显示装置5M、5ML、5MR用于显示由图像处理装置54处理的图像。驾驶员通过对显示于显示装置5M、5ML、5MR的图像进行视觉确认,从而能够对车辆V的后方以及侧方进行视觉确认。
(电动收纳单元6的说明)
如图4~图8所示,电动收纳单元6是如下部件:一部分容纳在外壳4H内,通过电动来使视觉确认组件4在使用位置A与后方收纳位置B之间旋转。电动收纳单元6具有上述的轴件3、壳体6U、6D、马达7M、减速机构7、保持部件(板、保持板)7H、离合器机构8、旋转力传递机构9以及限位机构的弹簧部件9S。
马达7M、减速机构7、保持部件7H、离合器机构8的一部分、旋转力传递机构9以及弹簧部件9S容纳在壳体6U、6D内。马达7M、减速机构7、保持部件7H以及离合器机构8配置在与轴件3的轴向交叉的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另外,马达7M的驱动轴(输出轴、旋转轴)71M的轴向与轴件3的轴向相互交叉(正交或者大致正交)。在此,轴件3的轴向是旋转中心线O方向。
(壳体6U、6D的说明)
如图4、图5、图7、图9~图12所示,壳体6U、6D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轴件3,并且利用螺钉等固定于外壳4H。
壳体6U、6D由上侧壳体(罩)6U和下侧壳体(齿轮箱)6D构成。上侧壳体6U和下侧壳体6D利用多根、在该例中为四根螺钉60相互固定。壳体6U、6D由刚性比保持部件7H的刚性高的部件、例如加入有玻璃纤维的合成树脂材料(PA材料)等构成。
如图4、图5所示,在上侧壳体6U的一端部设有圆形的透孔60U。该透孔60U的圆周缘形成从上侧壳体6U凹陷的圆筒部。轴件3的轴部30的上端部从外侧嵌合于上侧壳体6U的圆筒部。其结果,上侧壳体6U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轴件3的轴部30。上侧壳体6U的圆筒部的中心线(透孔60U的中心)与轴件3的轴部30的中心线O、即旋转中心线O一致。
如图5所示,在下侧壳体6D的一端部的底面(下表面),一体地设有载置部60D。载置部60D是平面形状(从上方观察到的形状)或者底面形状(从下方观察到的形状)呈圆板形状的部件。在载置部60D的中央部设有圆形的透孔。载置部60D的中心与透孔的中心为同心,并且与旋转中心线O一致。
在下侧壳体6D的透孔中插通有轴件3的轴部30。另外,下侧壳体6D的载置部60D的底面载置于轴件3的圆板部31的上表面。在下侧壳体6D的透孔的内周面与轴件3的轴部30的外周面之间、以及下侧壳体6D的载置部60D的底面与轴件3的圆板部3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衬套61。由此,壳体6U、6D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轴件3。
(轴承部的说明)
在上侧壳体6U以及下侧壳体6D的内侧面设有对减速机构7的齿轮等的旋转轴进行轴支撑的轴承部。
即、如图11所示,在上侧壳体6U分别设有杆形状(圆棒形状)的第一轴承部61U、第二轴承部62U以及第三轴承部63U。第二轴承部62U以及第三轴承部63U兼用定位部。
另一方面,在下侧壳体6D分别设有第一轴承部61D和第二轴承部62D。下侧壳体6D的第一轴承部61D、第二轴承部62D与上侧壳体6U的第一轴承部61U、第二轴承部62U相互对置。如图7所示,在下侧壳体6D设有兼用推力荷载承受部的第三轴承部63D。
(定位部的说明)
上侧壳体6U和下侧壳体6D分别设有夹入保持部件7H而定位安装的定位部。
在上侧壳体6U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部64U、与第二轴承部62U兼用的第二定位部以及与第三轴承部63U兼用的第三定位部。如图9所示,第一定位部64U呈凹圆弧形状。
在下侧壳体6D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部64D、第二定位部65D、第三定位部66D以及第四定位部67D。如图9所示,第一定位部64D呈凹圆弧形状。下侧壳体6D的第一定位部64U与上侧壳体6U的第一定位部64U隔着马达7M的端盖部74M而对置。
如图10所示,第二定位部65D设于马达7M的筒部73M的附近。另外,如图12所示,第三定位部66D与第二定位部65D相同,设于马达7M的筒部73M的附近即U形状(半椭圆形状、半长圆形形状)的凹部68D的开口部的两缘部。并且,如图7所示,第四定位部67D设于第三轴承部63D的附近。
(弹簧部件9S的说明)
如图5、图6所示,限位机构具有弹簧部件9S。该例中的弹簧部件9S由两个板簧构成。
在该例中,弹簧部件9S具有保持于下侧壳体6D的保持部以及与轴件3抵接的抵接部。即,弹簧部件9S呈平面形状弯曲成大致半圆形的形状。在弹簧部件9S的两端部分,分别弯曲地设有保持部。在弹簧部件9S的中间部分,沿保持部的弯曲方向侧突出地设有大致三角形状(大致V字形状、山形状)的抵接部。
(马达7M的说明)
如图5~图7、图9、图10、图13~图16所示,马达7M经由保持部件7H安装于壳体6U、6D,并且容纳在壳体6U、6D内。在马达7M设有开关电路70M。在开关电路70M设有端子。端子配置于下侧壳体6D的连接器部中。电线束52的连接器能够装卸地与下侧壳体6D的连接器部嵌合并与端子电连接,由此经由电线束52、连接器、端子以及开关电路70M对马达7M供电。
上述马达7M具有驱动轴71M、主体部72M、筒部73M、以及端盖部74M。即,在主体部72M的一面设有筒部73M。驱动轴71M能够旋转地从筒部73M突出。在主体部72M的相对于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设有端盖部74M。
(减速机构7的说明)
如图5~图7所示,减速机构7与马达7M以及保持部件7H一起安装于壳体6U、6D,并且容纳在壳体6L、6D内。减速机构7具有第一蜗轮71、第二蜗轮72以及斜齿轮73。
如图7所示,第一蜗轮71的一端部的轴部与马达7M的驱动轴71M连结,轴支撑于下侧壳体6D的第三轴承部63D。在第一蜗轮71的另一端部,一体地设有推力荷载承受部74。第一蜗轮71的推力荷载承受部74的抵接面(相对于齿轮部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后述的保持部件7H的推力荷载承受面79H在第一蜗轮71的推力方向上相互抵接。
如图11所示,第二蜗轮72的轴75旋转自如地轴支撑于上侧壳体6U的第一轴承部61U、第二轴承部62U及第三轴承部63U、以及下侧壳体6D的第一轴承部61D及第二轴承部62D。斜齿轮73固定于第二蜗轮72的轴75,并与第一蜗轮71啮合。
(保持部件7H的说明)
如图5、图7、图9~图17所示,保持部件7H保持马达7M,并与马达7M以及减速机构7一起安装于壳体6U、6D,并且容纳在壳体6U、6D内。保持部件7H由弹性部件、例如POM等部件构成。保持部件7H的刚性比壳体6U、6D的刚性低(小)。保持部件7H能够将马达7M以及减速机构7高精度地安装于壳体6U、6D。
(嵌合保持部的说明)
如图13~图17所示,保持部件7H主要具有弹性连接部70H、第一嵌合保持部71H、以及第二嵌合保持部72H。弹性连接部70H的剖面呈弯弯曲曲的形状。在弹性连接部70H的两端,分别一体地设有第一嵌合保持部71H和第二嵌合保持部72H。即、第一嵌合保持部71H和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经由弹性连接部70H而连接。
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由两个圆弧形状的部分构成,经由两根臂部(连接部)而与弹性连接部70H的一端一体地连接。如图9所示,第一嵌合保持部71H从外侧上下夹入端盖部74M地嵌合保持。在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一体地设有多根肋77H。
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由U形状(半椭圆形状、半长圆形形状)的部分构成,与弹性连接部70H的另一端一体地连接。另外,第二嵌合保持部72H与第一嵌合保持部71H对置的一侧开口,相反区域IJ具有封闭的圆筒形状的中空部(圆形凹部)。并且,在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封闭部设有小圆形的透孔78H。另外,在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相对于封闭部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的面设有推力荷载承受面79H。
如图10所示,第二嵌合保持部72H从外侧整体地嵌合保持筒部73M。在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内表面一体地设有多根肋77H。另外,如图10、图12所示,第二嵌合保持部72H配置在凹部68D内。
(被定位部的说明)
如图7、图10~图12、图17所示,保持部件7H具有与第一嵌合保持部71H兼用的第一被定位部、两个第二被定位部73H、两个第三被定位部74H、一个第四被定位部75H、以及两个第五被定位部76H。
如图7、图9所示,第一被定位部(第一嵌合保持部71H)利用上侧壳体6U的第一定位部64U和下侧壳体6D的第一定位部64D从上下夹入。其结果,第一被定位部(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经由端盖部74M而定位安装于壳体6U、6D。此时,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壳体6U、6D的第一定位部64U、64D一边使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的外侧的肋77H向内侧变形(压瘪)一边被压入。由此,第一被定位部(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经由端盖部74M而可靠地定位安装于壳体6U、6D的第一定位部64U、64D。
如图7、图10、图11所示,两个第二被定位部73H分别一体地设于保持部件7H下部的底面且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两侧。一个第四被定位部75H一体地设于保持部件7H的底面且与第一被定位部(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相反的一侧。两个第五被定位部76H分别一体地设于保持部件7H的上部的平面的两侧且第二被定位部73H及第三被定位部74H与第四被定位部75H之间。
第二被定位部73H、第四被定位部75H以及第五被定位部76H利用上侧壳体6U的第二定位部(第二轴承部62U)以及第三定位部(第三轴承部63U)、下侧壳体6D的第二定位部65D以及第四定位部67D从上下夹入。其结果,第二被定位部73H、第四被定位部75H以及第五被定位部76H经由轴75而定位安装于壳体6U、6D。
如图12所示,两个第三被定位部74H分别一体地设于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两侧。第三被定位部74H利用下侧壳体6D的第三定位部66D从两侧夹入。其结果,第三被定位部74H定位安装于壳体6U、6D。
其结果,保持部件7H利用第二被定位部73H以及第四被定位部75H抑制下侧,并且利用第五被定位部76H抑制上侧,从而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轴件3的轴向)上定位。另外,通过定位保持部件7H的高度方向,从而维持第一蜗轮71的轴与斜齿轮73的轴之间的距离,并且维持第一蜗轮71的轴与斜齿轮73的轴的相互倾斜精度。由此,第一蜗轮71与斜齿轮73的啮合变得良好,能够顺畅地传递马达7M的旋转力。
(保持部件7H、马达7M以及第一蜗轮71的组装工序的说明)
以下,参照图13~图16对保持部件7H、马达7M以及第一蜗轮71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具有保持部件7H的弹性连接部70H的状态下,将马达7M的驱动轴71M插入到保持部件7H的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透孔78H中(参照图14)。此外,驱动轴71M在透孔78H中自由旋转。
接着,使马达7M的筒部73M嵌合在保持部件7H的第二嵌合保持部72H中。由此,筒部73M保持在第二嵌合保持部72H中。此时,如图10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筒部73M一边使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肋77H向外侧变形(压瘪)一边被压入。其结果,筒部73M可靠地保持于第二嵌合保持部72H。
并且,在马达7M的端盖部74M从上下夹入保持部件7H的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由此,如图15所示,端盖部74M嵌合保持于第一嵌合保持部71H。此时,如图9中的实线箭头所示,端盖部74M一边使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的内侧的肋77H向外侧变形(压瘪)一边被压入。其结果,端盖部74M可靠地保持于第一嵌合保持部71H。
由此,在保持于保持部件7H的马达7M的驱动轴71M连结第一蜗轮71。并且,如图16所示,使第一蜗轮71的推力荷载承受部74的抵接面与保持部件7H的推力荷载承受面79H在第一蜗轮71的推力方向上相互抵接。
如上所述,完成保持部件7H、马达7M以及第一蜗轮71的组装工序。利用壳体6U、6D的轴承部以及定位部将组装后的保持部件7H、马达7M以及第一蜗轮71与第二蜗轮72及斜齿轮73一起定位安装于壳体6U、6D。
(离合器机构8的说明)
如图5、图6所示,离合器机构8安装于壳体6U、6D,并且容纳在壳体6U、6D内。离合器机构8具有:离合器轴80;作为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齿轮81;作为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离合器齿轮82及离合器86;多张在该例中为两张垫圈83;线圈状的离合器弹簧84;以及C形环85。
此外,该例的第二离合器是分别独立地构成第二离合器齿轮82和离合器86的部件。第二离合器齿轮82和离合器86相互不能旋转地嵌合。然而,作为第二离合器,也可以是一体地构成第二离合器齿轮82和离合器86的部件。
离合器轴80的下端安装于下侧壳体6D。离合器轴80的中心线(以下称为“轴心线”)O1与轴件3即旋转中心线O平行或者大致平行。
在离合器轴80,从下至上依次从外侧嵌合有离合器弹簧84、第一离合器齿轮81、离合器86、第二离合器齿轮82、两张垫圈83以及C形环85。由此,离合器机构8在从离合器轴80的下端凸缘部至离合器轴80的上端的C形环85之间作为一个单元而构成。第二蜗轮72与第二离合器齿轮82啮合。
在第一离合器齿轮81的上表面,在绕轴心线O1的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或者大致等间隔设有多个在该例中为三个缺口凸部。在离合器86的下表面,在绕轴心线O1的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或者大致等间隔,与第一离合器齿轮81的三个缺口凸部对应地设有多个在该例中为三个缺口凹部。此外,也可以在第一离合器齿轮81设置缺口凹部、在离合器86设置缺口凸部。另外,在作为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离合器齿轮82和离合器86为一体的情况下,在第二离合器齿轮82设置缺口凹部或者缺口凸部。
在通常时,第一离合器齿轮81的缺口凸部与离合器86的缺口凹部处于利用离合器弹簧84的弹簧力而嵌合的连接状态,不会因马达7M的旋转力而解除,并经由减速机构7将马达7M的旋转力传递至旋转力传递机构9。另外,在对视觉确认组件4施加了比马达7M的旋转力更大的来自外部的力时,第一离合器齿轮81的缺口凸部与离合器86的缺口凸部克服离合器弹簧84的弹簧力,嵌合状态解除而成为断开状态,不会将比马达7M的自转力更大的来自外部的力传递至减速机构7地使视觉确认组件4旋转。
此外,该例的离合器机构8的全部容纳在壳体6U、6D内。
然而,也可以将离合器机构8的一部分、例如离合器轴80的一部分、离合器弹簧84配置在壳体6U、6D的外侧。
(旋转力传递机构9的说明)
如图5、图6所示,旋转力传递机构9安装于轴件3,并且容纳在壳体6U、6D内。旋转力传递机构9经由减速机构7以及离合器机构8将马达7M的旋转力传递至壳体6U、6D,使视觉确认组件4在使用位置A与后方收纳位置B之间旋转。
旋转力传递机构9具有垫圈90、作为第一升降部件的升降齿轮91、作为第二升降部件的升降架92、以及C形环93。在升降齿轮91的中央设有圆形的透孔。在升降架92的中央设有大致八边形(也可以锯齿、花键)的透孔。
垫圈90从上侧嵌合于轴件3的轴部30。升降齿轮91在垫圈90的上方,能够绕旋转中心线O旋转、并且能够沿旋转中心线O方向移动地从上侧嵌合于轴件3的轴部30。升降架92在升降齿轮91的上方,不能绕旋转中心线O旋转、并且能够沿旋转中心线O方向移动地从外侧嵌合于轴件3的轴部30的卡合部33。C形环93在升降架92的上方从外侧嵌合于轴件3的轴部30的卡定槽34。
垫圈90、升降齿轮91、升降架92以及C形环93容纳在壳体6U、6D内。第二离合器齿轮82与升降齿轮91啮合。
在升降齿轮91的上表面,在绕旋转中心线O的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或者大致等间隔设有多个在该例中为五个作为松动防止部的松动防止凸部(缺口凸部)910。在升降架92的下表面,在绕旋转中心线O的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或者大致等间隔,与升降齿轮91的五个松动防止凸部910对应地设有多个在该例中为五个作为松动防止部的松动防止凹部(缺口凹部)920。
松动防止凸部910和松动防止凹部920是如下部件:在视觉确认组件4位于使用位置A或者后方收纳位置B时,使施加于升降齿轮91的马达7M的旋转力产生的轴件3的旋转方向(绕旋转中心线O)的力向轴件3的轴向和轴件3的旋转方向分散。由此,在轴件3的轴部30中,能够防止轴件3的轴向的松动和轴件3的旋转方向的松动。
(实施方式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中,虚线箭头的方向表示在视觉确认组件4从使用位置A向后方收纳位置B旋转时(后方收纳时),减速机构7、离合器机构8以及旋转力传递机构9的结构零件旋转的方向。另外,在图6中,实线箭头的方向表示在视觉确认组件4从后方收纳位置B向使用位置A旋转时(复位时),减速机构7、离合器机构8以及旋转力传递机构9的结构零件旋转的方向。
(利用了电动的后方收纳的说明)
在视觉确认组件4位于图2所示的使用位置A时,使马达7M的驱动轴正转(或者反转),来使减速机构7的第一蜗轮71向图6中的虚线箭头方向旋转。于是,离合器机构8的第一离合器齿轮81、离合器86以及作为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离合器齿轮82经由减速机构7的第一蜗轮71、斜齿轮73、第二蜗轮72,向以轴心线O1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虚线箭头方向)旋转。
伴随于此,在旋转力传递机构9中,升降齿轮91相对于升降架92向以旋转中心线O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虚线箭头方向)旋转,升降齿轮91的松动防止凸部910的倾斜侧面抵接于升降架92的松动防止凹部920的倾斜侧面,升降齿轮91的旋转停止。
若升降齿轮91的旋转停止,则产生来自轴件3的反作用力。因此,第一离合器齿轮81、离合器86以及第二离合器齿轮82向以轴心线O1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自转旋转,同时绕旋转中心线O向逆时针方向公转旋转。由此,第一离合器齿轮81、离合器86以及第二离合器齿轮82绕旋转中心线O向逆时针方向按压离合器轴80以及壳体6U、6D。
其结果,视觉确认组件4从使用位置A向后方收纳位置B电动旋转。此时,壳体6U、6D以及弹簧部件9S绕旋转中心线O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视觉确认组件4位于图2所示的后方收纳位置B的情况下,由于限位机构的作用、或者收纳工作范围限制机构的作用的至少一方的作用,视觉确认组件4的旋转停止。
并且,马达7M暂停,锁定电流流动,马达7M的转矩作为最大的转矩被输出。于是,由于开关电路70M的作用,马达7M的正转停止,视觉确认组件4停止并位于后方收纳位置B。
(利用了电动的使用位置复位的说明)
在视觉确认组件4位于后方收纳位置B时,使马达7M的驱动轴反转(或者正转)。于是,与利用了上述的电动的后方收纳时相反,第一离合器齿轮81、离合器86以及第二离合器齿轮82经由减速机构7向以轴心线O1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伴随于此,升降齿轮91相对于升降架92向以旋转中心线O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升降齿轮91的松动防止凸部910的倾斜侧面抵接于升降架92的松动防止凹部920的倾斜侧面,升降齿轮91的旋转停止。
若升降齿轮91的旋转停止,则产生来自轴件3的反作用力。因此,第一离合器齿轮81、离合器86以及第二离合器齿轮82向以轴心线O1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自转旋转,同时绕旋转中心线O向顺时针方向公转旋转。由此,第一离合器齿轮81、离合器86以及第二离合器齿轮82在绕旋转中心线O沿顺时针方向上抑制离合器轴80以及壳体6U、6D。其结果,视觉确认组件4从后方收纳位置B向使用位置A电动旋转。
在视觉确认组件4位于图2所示的使用位置A的情况下,视觉确认组件4的旋转停止。于是,马达7M暂停,锁定电流流动,马达7M的转矩作为最大的转矩被输出。于是,由于开关电路70M的作用,马达7M的反转停止,视觉确认组件4向使用位置A复位并且停止并位于该位置。
(利用了手动的说明)
通过手动,能够使位于使用位置A的视觉确认组件4向车辆V的后方E旋转。另外,通过手动,能够使位于后方收纳位置B的视觉确认组件4向使用位置A旋转而复位。
并且,通过手动,能够使位于使用位置A的视觉确认组件4向车辆V的前方F旋转。另外,通过手动,能够使位于前方收纳位置C的视觉确认组件4向使用位置A旋转而复位。
(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经由保持部件7H将马达7M安装于壳体6U、6D,并且由刚性高的部件构成壳体6U、6D,由弹性部件构成保持部件7H。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经由保持部件7H将马达7M无松动地安装于壳体6U、6D,在马达7M与壳体6U、6D之间不会产生松动。由此,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使视觉确认组件4顺畅地旋转。
以下,对不使用保持部件7H、而是将由刚性高的部件构成的马达7M直接安装于同样由刚性高的部件构成的壳体6U、6D的情况的不良状况进行说明。即,由于刚性高的部件彼此没有弹性变形,因此无法吸收并抑制尺寸公差引起的松动,有在直接安装的马达7M与壳体6U、6D之间产生松动的情况。在马达7M与壳体6U、6D之间产生了松动的情况下,马达7M的旋转力难以经由减速机构7顺畅地传递到壳体6U、6D,因此有无法使视觉确认组件4顺畅地旋转的情况。
因此,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使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保持部件7H介于刚性高的部件彼此的马达7M与壳体6U、6D之间。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利用弹性部件的保持部件7H来吸收并抑制刚性高的部件的马达7M以及壳体6U、6D的尺寸公差引起的松动。由此,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使视觉确认组件4顺畅地旋转。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利用保持部件7H的第一嵌合保持部71H从外侧嵌合并保持马达7M的端盖部74M,并且利用保持部件7H的第二嵌合保持部72H从外侧嵌合并保持马达7M的筒部73M。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在使马达7M的驱动轴71M的轴向与轴件3的轴向交叉的状态下,将马达7M以及减速机构7安装于壳体6U、6D。由此,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将马达7M和减速机构7配置在与轴件3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从而能够减小视觉确认组件4的轴件3的轴向的尺寸(纵向的尺寸)。因此,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使用纵向尺寸小的摄像机等视觉确认单元5作为镜的代替。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经由弹性连接部70H来连接保持部件7H的第一嵌合保持部71H和第二嵌合保持部72H,因此能够减少零件件数、组装工序数,相应地,能够使制造成本变得低廉。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在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还有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内表面,分别一体地设置多根肋77H。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利用保持部件7H的多根肋77H,将马达7M更加无松动地安装于壳体6U、6D,从而能够使视觉确认组件4更加顺畅地旋转。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在壳体6U、6D设置夹入保持部件7H的被定位部71H、73H、74H、75H、76H来定位安装的定位部64D、65D、66D、67D、62U、63U、64U。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经由保持部件7H以壳体6U、6D的标准的位置高精度安装马达7M,从而能够使视觉确认组件4更加顺畅地旋转。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在马达7M的驱动轴71M连结减速机构7的第一蜗轮71,在保持部件7H设置承受第一蜗轮71的推力荷载的推力荷载承受面79H。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由保持部件7H的推力荷载承受面79H承受第一蜗轮71的推力荷载,因此能够使第一蜗轮71顺畅地旋转,从而能够使视觉确认组件4更加顺畅地旋转。
尤其是,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在第一蜗轮71的马达7M侧的另一端部设置推力荷载承受部74,使该第一蜗轮71的推力荷载承受部74的抵接面与保持部件7H的推力荷载承受面79H在第一蜗轮71的推力方向上相互抵接。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由于面彼此的抵接而无狭缝、台阶,相应地不会过度磨损、勾挂,能够使第一蜗轮71更加顺畅地旋转,从而能够使视觉确认组件4更加顺畅地旋转。
并且,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在下侧壳体6D设置兼用推力荷载承受部的第三轴承部63D,因此能够由推力荷载承受部(第三轴承部63D)承受第一蜗轮71的一端部侧的推力荷载。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使第一蜗轮71更加顺畅地旋转,从而能够使视觉确认组件4更加顺畅地旋转。
综上所述,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将第一蜗轮71的一端部的轴部轴支撑于下侧壳体6D的第三轴承部63D,因此能够将第一蜗轮71高精度地定位安装于下侧壳体6D。其结果,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将马达7M以及第一蜗轮71以高精度地定位的状态安装于壳体6U、6D。
另外,该实施方式1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中,马达7M、减速机构7、离合器机构8以及旋转力传递机构9配置在与轴件3的轴向(旋转中心线O方向)交叉的方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其结果,该实施方式1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减小视觉确认组件4的轴件3的轴向的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1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中,通过使马达7M的驱动轴的轴向与轴件3的轴向交叉,从而能够更加减小视觉确认组件4的轴件3的轴向的尺寸。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中,视觉确认单元5是对车辆V的周边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因此与使用镜的外侧镜装置比较,能够可靠地减小将作为摄像装置的视觉确认单元5与电动收纳单元6一起容纳的视觉确认组件4的外壳4H的尺寸、即视觉确认组件4的轴件3的轴向的尺寸。
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能够将由作为摄像装置的视觉确认单元5拍摄到的车辆V的后方以及侧方的信息的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5M、5ML、5MR上。其结果,就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而言,驾驶员能够视觉确认显示在显示装置5M、5ML、5MR上的图像,从而能够视觉确认车辆V的后方以及侧方。由此,该实施方式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1与镜相同,能够对交通安全做出贡献。
(实施方式以外的例子的说明)
此外,本发明并未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减速机构7、离合器机构8、旋转力传递机构9等也可以使用该申请人以前申请的特愿2017-149747所记载的减速机构、离合器机构、旋转力传递机构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还有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内表面分别一体地设置多根肋77H。然而,也可以是在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的内表面、第一嵌合保持部71H的外表面以及第二嵌合保持部72H的内表面的至少一个设置多根肋77H,也可以不设置肋。
符号说明
1—视觉确认装置(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2—基座,20—连结部,21—第一固定部,22—第二固定部,3—轴件,30—轴部,31—圆板部,32—固定部,33—卡合部,34—卡定槽,35—电动工作范围限制凸部(限位机构),351—第一抵接面,352—第二抵接面,36—收纳工作范围限制凸部,361—第一抵接面,362—第二抵接面,4—视觉确认组件,4H—外壳,40—透孔,5—视觉确认单元,50—主体,51—透镜,52—电线束,54—图像处理装置,55、56—信号线,57—检测装置,5M、5ML、5MR—显示装置(监视器),6—电动收纳单元,6D—下侧壳体,6U—上侧壳体,60—螺钉,61—衬套,60D—载置部,61D—第一轴承部,62D—第二轴承部,63D—第三轴承部(推力荷载承受部),64D—第一定位部,65D—第二定位部,66D—第三定位部,67D—第四定位部,68D—凹部,60U—透孔,61U—第一轴承部,62U—第二轴承部(第二定位部),63U—第三轴承部(第三定位部),64U—第一定位部,7—减速机构,71—第一蜗轮,72—第二蜗轮,73—斜齿轮,74—推力荷载承受部,75—轴,7H—保持部件,70H—弹性连接部,71H—第一嵌合保持部(第一被定位部),72H—第二嵌合保持部,73H—第二被定位部,74H—第三被定位部,75H—第四被定位部,76H—第五被定位部,77H—肋,78H—透孔,79H—推力荷载承受部,7M—马达,70M—开关电路,71M—驱动轴,72M—主体部,73M—筒部,74M—端盖部,8—离合器机构,80—离合器轴,81—第一离合器齿轮(第一离合器),82—第二离合器齿轮(第二离合器),83—垫圈,84—离合器弹簧,85—C形环,86—离合器(第二离合器),9—旋转力传递机构,90—垫圈,91—升降齿轮(第一升降部件),910—松动防止凸部,92—升降架(第二升降部件),920—松动防止凹部,93—C形环,9S—弹簧部件(限位机构),A—使用位置,B—后方收纳位置,C—前方收纳位置,D—门(车体),E—车辆V的后方,F—车辆V的前方,O—旋转中心线(视觉确认组件4的旋转中心线、轴件3的轴部30的中心线),O1—轴心线(离合器轴80的中心线),V—车辆,ΘB—后方旋转收纳角度,ΘC—前方旋转收纳角度。

Claims (9)

1.一种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其固定于车体;
轴件,其固定于上述基座;以及
视觉确认组件,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上述轴件,
上述视觉确认组件具有:
外壳;
视觉确认单元,其装配于上述外壳;以及
电动收纳单元,其至少一部分容纳于上述外壳内,使上述视觉确认组件在使用位置与后方收纳位置之间旋转,
上述电动收纳单元具有:
上述轴件,其固定于上述基座;
壳体,其能够旋转地安装于上述轴件,并且固定于上述外壳;
马达及减速机构,其安装于上述壳体,并且容纳在上述壳体内;以及
保持部件,其保持上述马达,与上述马达及上述减速机构一起安装于上述壳体,并且容纳在上述壳体内,
上述壳体由刚性比上述保持部件的刚性高的部件构成,
上述保持部件由弹性部件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具有:
主体部;
筒部,其设于上述主体部的一面;
驱动轴,其能够旋转地从上述筒部突出;以及
端盖部,其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相对于上述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
上述保持部件具有:
第一嵌合保持部,其从外侧嵌合并保持上述端盖部;以及
第二嵌合保持部,其从外侧嵌合并保持上述筒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嵌合保持部和上述第二嵌合保持部经由弹性连接部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嵌合保持部的与上述筒部对置的内表面、上述第二嵌合保持部的与上述端盖部对置的内表面以及上述第二嵌合保持部的与上述壳体对置的外表面的至少一个设有多根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具有夹入上述保持部件而定位安装的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具有驱动轴,
在上述驱动轴上连结上述减速机构的蜗轮,
在上述保持部件设有承受上述蜗轮的推力荷载的推力荷载承受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收纳单元具有:
离合器机构,其安装于上述壳体,通常时处于连接状态,经由上述减速机构将上述马达的旋转力传递至上述壳体,在向上述视觉确认组件施加了比从上述马达传递的旋转力更大的力时成为断开状态,不向上述减速机构传递来自上述视觉确认组件的比从上述马达传递的旋转力更大的力,使上述视觉确认组件旋转;
旋转力传递机构,其安装于上述轴件,经由上述减速机构及上述离合器机构将上述马达的旋转力传递至上述壳体,使上述视觉确认组件在上述使用位置与上述后方收纳位置之间旋转;以及
限位机构,其使上述视觉确认组件分别停止在上述使用位置和上述后方收纳位置,
上述马达、上述减速机构、上述离合器机构的一部分以及上述旋转力传递机构容纳在上述壳体内,
上述马达、上述减速机构以及上述离合器机构配置在与上述轴件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
上述马达的驱动轴的轴向与上述轴件的轴向相互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视觉确认单元是对车辆的周边进行拍摄的摄像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装配在车内,显示由上述摄像装置拍摄的车辆周边的图像。
CN202080012127.9A 2019-02-04 2020-02-04 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 Pending CN1133960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8246A JP7297199B2 (ja) 2019-02-04 2019-02-04 電動格納式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JP2019-018246 2019-02-04
PCT/JP2020/004138 WO2020162456A1 (ja) 2019-02-04 2020-02-04 電動格納式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6083A true CN113396083A (zh) 2021-09-14

Family

ID=71947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2127.9A Pending CN113396083A (zh) 2019-02-04 2020-02-04 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22515B1 (zh)
JP (1) JP7297199B2 (zh)
CN (1) CN113396083A (zh)
WO (1) WO202016245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0788A (ja) * 1997-02-19 1998-09-02 Britax Geco Sa 車両用外部ミラー
JP2006044514A (ja) * 2004-08-05 2006-02-16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カメラの防水取付構造、車両用カメラ付き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2012111445A (ja) * 2010-11-26 2012-06-14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2017035928A (ja) * 2015-08-07 2017-02-1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撮像装置、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CN107406037A (zh) * 2015-03-31 2017-11-28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69522B1 (ko) 2013-04-18 2015-11-17 현대약품 주식회사 신규한 3-(4-(벤질옥시)페닐)헥스-4-이노익 산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대사성 질환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JP6494371B2 (ja) * 2015-03-31 2019-04-03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視認装置
JP2018192892A (ja) 2017-05-16 2018-12-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視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0788A (ja) * 1997-02-19 1998-09-02 Britax Geco Sa 車両用外部ミラー
JP2006044514A (ja) * 2004-08-05 2006-02-16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カメラの防水取付構造、車両用カメラ付き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JP2012111445A (ja) * 2010-11-26 2012-06-14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アウトサイドミラー装置
CN107406037A (zh) * 2015-03-31 2017-11-28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车辆用电动收纳式视觉辨认装置
JP2017035928A (ja) * 2015-08-07 2017-02-1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撮像装置、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62456A1 (ja) 2020-08-13
EP3922515B1 (en) 2024-05-22
JP7297199B2 (ja) 2023-06-26
EP3922515A4 (en) 2022-11-16
JP2020125008A (ja) 2020-08-20
EP3922515A1 (en) 202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7408B (zh) 电动收藏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
US7290638B2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1473192A1 (en)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US8764205B2 (en) Vehicle outside mirror device
EP3150438B1 (en) Foldable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US8845112B2 (en) Vehicle outside mirror device
US20130109526A1 (en) Geared motor
EP1775163B1 (en) Mirror device for a vehicle
EP1908634B1 (en) Motor assembly
EP0305590A1 (en) Electrically foldable door mirror
US11407436B2 (en) Steering wheel with fixed center
CN113396083A (zh) 电动收纳式车辆用周边视觉确认装置
WO2021070776A1 (ja) 電動格納ユニット、電動格納式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JP7318221B2 (ja) 電動格納式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US10981509B2 (en) Drive mechanism and rear view device
JP2020041587A (ja) 減速機構、及び減速機付モータ
JP2021084553A (ja) 電動格納式車両用周辺視認装置
JP3988716B2 (ja) 車両用電動格納装置
JP2000062531A5 (zh)
CN116101175A (zh) 电子后视镜、车辆及车辆的控制方法
JPH048037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2

Address after: Gunma

Applicant after: Meili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