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6511A - 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6511A
CN113386511A CN202110874554.4A CN202110874554A CN113386511A CN 113386511 A CN113386511 A CN 113386511A CN 202110874554 A CN202110874554 A CN 202110874554A CN 113386511 A CN113386511 A CN 113386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rm
main framework
section
fla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45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强富
丁亚康
彭湃
裴金顺
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45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65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6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4Buffer means for limiting movement of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涉及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主骨架,其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以及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所述圆柱段插设于控制臂的端部套管,每侧扁平段均开设圆孔;两个轴向限位支架,分别套设安装于主骨架的两侧扁平段,两个轴向限位支架用于将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每个轴向限位支架均开设与圆孔相对应的安装孔。前控制臂总成包含前控制臂本体和上述的衬套结构。汽车底盘组件包含副车架和上述前控制臂总成。本申请的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紧固性能好,承载强度高,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结构中,悬架前控制臂作为汽车底盘关键承重件,连接转向节与副车架,承受路面颠簸带来的冲击。而衬套接头作为前控制臂的关键结构,其主要具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为中间夹紧式结构,第二种为一侧夹紧式结构。
具体地,中间夹紧式结构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前控制臂的端部设置第一衬套结构1a,第一衬套结构1a与前控制臂一体,副车架开设于第一衬套结构1a相匹配的开档结构2a,开档结构2a与第一衬套结构1a被同一个螺栓穿设固定。
一侧夹紧式结构见图4和图5所示,前控制臂的端部设置第二衬套结构1b,第二衬套结构1b包含两个对称的内芯10b和一个固定套,两个对称的内芯10b一端夹持固定套,内骨架10b的另一端均开设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副车架。
但是,中间夹紧式的技术方案,为了保证装配性能,副车架开档结构2a的尺寸L2需要大于第一衬套结构1a尺寸L1,即间隙配合。副车架连接处刚度大,为了闭合间隙,紧固件需要消耗一定夹紧力使得开档结构2a夹紧第一衬套结构1a;若尺寸精度控制不良,开档结构2a刚度太大,L2与L1之间的间隙无法消除,紧固性能差,产生摩擦异响,甚至造成行驶异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种工艺难度大,机加工量大,有一定断轴风险。具体地,两个对称的内骨架10b插入到固定套11b中,在受到大冲击力时,两个对称的内骨架10b会从固定套11b中脱离而出,导致断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紧固性能好,承载强度高,安全可靠。
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衬套结构,用于连接控制臂和副车架,所述衬套结构包括:
主骨架,其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以及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所述圆柱段插设于控制臂的端部套管,每侧扁平段均开设圆孔;
两个轴向限位支架,分别套设安装于主骨架的两侧扁平段,两个轴向限位支架用于将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每个轴向限位支架均开设与圆孔相对应的安装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骨架包含内芯、橡胶套管和金属外套管,所述橡胶套管套设于内芯的中间段,所述金属外套管套设于橡胶套管,且所述金属外套管插设于端部套管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骨架的扁平段的宽度大于所述主骨架的圆柱段的直径;所述轴向限位支架的开口尺寸与主骨架的扁平段的尺寸相互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个所述轴向限位支架朝向主骨架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轴向限位支架包含开孔圆板和翻边平板,所述翻边平板垂直于开孔圆板,所述开孔圆板开设供主骨架的扁平段通过的孔,所述翻边平板叠合主骨架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的扁平段的侧边。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前控制臂总成,所述前控制臂总成包含前控制臂本体和上述的衬套结构,所述衬套结构的主骨架的圆柱段插设于前控制臂本体的端部套管,且主骨架两侧的扁平段从端部套管的两侧伸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骨架包含内芯、橡胶套管和金属外套管,所述橡胶套管套设于内芯的中间段,所述金属外套管套设于橡胶套管,且所述金属外套管插设于端部套管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个所述轴向限位支架朝向主骨架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轴向限位支架包含开孔圆板和翻边平板,所述翻边平板垂直于开孔圆板,所述开孔圆板开设供主骨架的扁平段通过的孔,所述翻边平板叠合主骨架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的扁平段的侧边。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组件,所述汽车底盘组件包含副车架和上述前控制臂总成,所述副车架包含侧边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设置两个安装座;所述前控制臂总成的衬套结构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座。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的衬套结构,用于承上启下连接控制臂和副车架,衬套结构包括主骨架11和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主骨架11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和圆柱段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圆柱段插设于控制臂的端部套管21,每侧扁平段均开设圆孔110。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分别套设安装于主骨架11的两侧扁平段;其中,主骨架11为整体结构,相对于一侧夹紧式结构,避免了在受到大冲击力时发生断轴的风险,承载强度高;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将主骨架11的圆柱段限位固定于控制臂的端部套管21,进行轴向限位,且加强了连接轴强度,连接安全可靠。
2、本申请的衬套结构,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用于将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每个轴向限位支架12均开设于圆孔110相对应的安装孔;衬套结构设计巧妙,圆孔110和安装孔用螺钉固定,不仅起着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的目的,还能为后续安装于副车架提供基础,结构紧凑。
3、本申请的前控制臂总成,主骨架11包含内芯111、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橡胶套管112套设于内芯111的中间段,金属外套管113套设于橡胶套管112,且金属外套管113插设于端部套管21内;本申请的内芯111为一体成型,其结构刚度和强度大,避免了断轴的风险,且由于橡胶套管112的存在,橡胶套管112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主骨架11的圆柱段易于装配,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4、本申请的衬套结构,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与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相互匹配,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比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大0.5mm;在组装时,只需要将用人力将轴向限位支架12按压至主骨架11的扁平段即可实现初步连接,不会直接脱落,提高了安装效率。
5、本申请的衬套结构,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朝向主骨架11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11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本申请设定的四个接触面设置麻点,能够起着降低摩擦异响的作用,可以避免雨天及温度低造成的橡胶接触面异响,提高用户体验,尤其适用于涉水或温度降低的情况。
6、本申请的前控制臂总成,轴向限位支架12包含开孔圆板120和翻边平板121,翻边平板121垂直于开孔圆板120。开孔圆板120开设供主骨架11的扁平段通过的孔,翻边平板121叠合主骨架11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侧边;本申请的轴向限位支架12结构设计巧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对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防止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从端部套管21脱出,达到紧固连接的目的,避免连接松动;同时轴向限位支架12还起着连接副车架的作用;至关重要的是,轴向限位支架12紧贴内芯111的扁平段,达到了加强结构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中间夹紧式的衬套安装示意图;
图2为中间夹紧式的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一侧夹紧式的衬套安装示意图;
图5为一侧夹紧式的衬套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控制臂与副车架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结构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衬套结构;2、前控制臂本体;3、副车架;11、主骨架;12、轴向限位支架;31、安装槽;32、安装座;110、圆孔;111、内芯;112、橡胶套管;113、金属外套管;120、开孔圆板;121、翻边平板;21、端部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衬套结构的实施例,用于承上启下连接控制臂和副车架,衬套结构包括主骨架11和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主骨架11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和圆柱段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圆柱段插设于控制臂的端部套管21,每侧扁平段均开设圆孔110。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分别套设安装于主骨架11的两侧扁平段,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用于将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每个轴向限位支架12均开设于圆孔110相对应的安装孔。
本申请的结构设计巧妙,主骨架11为一体结构,结构稳固牢靠,在两侧加装轴向限位支架12实现主骨架11的圆柱段的限位,圆孔110和安装孔用螺钉固定,不仅起着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的目的,还能为后续安装于副车架提供基础。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主骨架11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和圆柱段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主骨架11包含内芯111、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橡胶套管112套设于内芯111的中间段,金属外套管113套设于橡胶套管112,且金属外套管113插设于端部套管21内。
具体的,本申请的内芯111为一体成型,其结构刚度和强度大,避免了断轴的风险,且由于橡胶套管112的存在,橡胶套管112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主骨架11的圆柱段易于装配,提供了组装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芯111采用合金钢棒料锻压成型。本申请的内芯111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宽度大于主骨架11的圆柱段的直径。本申请的主骨架11扁平段的宽度大于其圆柱段直径能够使得前控制臂与副车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与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相互匹配。具体地,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比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大0.5mm。在组装时,只需要将用人力将轴向限位支架12按压至主骨架11的扁平段即可实现初步连接,不会直接脱落,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朝向主骨架11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11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本申请设定的四个接触面设置麻点,能够起着降低摩擦异响的作用,尤其在涉水或温度降低的情况。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轴向限位支架12包含开孔圆板120和翻边平板121,翻边平板121垂直于开孔圆板120。开孔圆板120开设供主骨架11的扁平段通过的孔,翻边平板121叠合主骨架11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侧边。
本申请的轴向限位支架12结构设计巧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对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防止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从端部套管21脱出,达到紧固连接的目的,能够避免连接松动;同时轴向限位支架12还起着进一步连接副车架的作用;至关重要的是,轴向限位支架12紧贴内芯111的扁平段,达到了加强结构强度的目的。
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前控制臂总成的实施例,前控制臂总成包含前控制臂本体2和上述衬套结构1,衬套结构1起的作用即是将前控制臂本体2与副车架进行有效连接,主骨架11的圆柱段插设于前控制臂本体2的端部套管21,且主骨架11两侧的扁平段从端部套管21的两侧伸出,用于手续与副车架3进行连接。
关于前控制臂总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主骨架11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和圆柱段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主骨架11包含内芯111、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橡胶套管112套设于内芯111的中间段,金属外套管113套设于橡胶套管112,且金属外套管113插设于端部套管21内。
具体的,本申请的内芯111为一体成型,其结构刚度和强度大,避免了断轴的风险,且由于橡胶套管112的存在,橡胶套管112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主骨架11的圆柱段易于装配,提供了组装的效率。
关于前控制臂总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芯111采用合金钢棒料锻压成型。本申请的内芯111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
关于前控制臂总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宽度大于主骨架11的圆柱段的直径。本申请的主骨架11扁平段的宽度大于其圆柱段直径能够使得前控制臂与副车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关于前控制臂总成,在一个实施例中,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与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相互匹配。具体地,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比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大0.5mm。在组装时,只需要将用人力将轴向限位支架12按压至主骨架11的扁平段即可实现初步连接,不会直接脱落,提高了安装效率。
关于前控制臂总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朝向主骨架11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11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本申请设定的四个接触面设置麻点,能够起着降低摩擦异响的作用,尤其在涉水或温度降低的情况。
关于前控制臂总成,进一步地,轴向限位支架12包含开孔圆板120和翻边平板121,翻边平板121垂直于开孔圆板120。开孔圆板120开设供主骨架11的扁平段通过的孔,翻边平板121叠合主骨架11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侧边。
本申请的轴向限位支架12结构设计巧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对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防止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从端部套管21脱出,达到紧固连接的目的,能够避免连接松动;同时轴向限位支架12还起着进一步连接副车架的作用;至关重要的是,轴向限位支架12紧贴内芯111的扁平段,达到了加强结构强度的目的。
如图6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组件的实施例,汽车底盘组件包含副车架3和上述前控制臂总成,副车架3包含侧边开口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底部设置两个安装座32;前控制臂总成的衬套结构通过螺钉固定于安装座32。
关于汽车底盘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主骨架11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和圆柱段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主骨架11包含内芯111、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橡胶套管112套设于内芯111的中间段,金属外套管113套设于橡胶套管112,且金属外套管113插设于端部套管21内。
具体的,本申请的内芯111为一体成型,其结构刚度和强度大,避免了断轴的风险,且由于橡胶套管112的存在,橡胶套管112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主骨架11的圆柱段易于装配,提供了组装的效率。
关于汽车底盘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芯111采用合金钢棒料锻压成型。本申请的内芯111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
关于汽车底盘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宽度大于主骨架11的圆柱段的直径。本申请的主骨架11扁平段的宽度大于其圆柱段直径能够使得前控制臂与副车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关于汽车底盘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与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相互匹配。具体地,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比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大0.5mm。在组装时,只需要将用人力将轴向限位支架12按压至主骨架11的扁平段即可实现初步连接,不会直接脱落,提高了安装效率。
关于汽车底盘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朝向主骨架11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11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本申请设定的四个接触面设置麻点,能够起着降低摩擦异响的作用,尤其在涉水或温度降低的情况。
关于汽车底盘组件,进一步地,轴向限位支架12包含开孔圆板120和翻边平板121,翻边平板121垂直于开孔圆板120。开孔圆板120开设供主骨架11的扁平段通过的孔,翻边平板121叠合主骨架11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侧边。
本申请的轴向限位支架12结构设计巧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对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防止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从端部套管21脱出,达到紧固连接的目的,能够避免连接松动;同时轴向限位支架12还起着进一步连接副车架的作用;至关重要的是,轴向限位支架12紧贴内芯111的扁平段,达到了加强结构强度的目的。
本申请的衬套结构,用于承上启下连接控制臂和副车架,衬套结构包括主骨架11和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主骨架11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和圆柱段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圆柱段插设于控制臂的端部套管21,每侧扁平段均开设圆孔110。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分别套设安装于主骨架11的两侧扁平段;其中,主骨架11为整体结构,相对于一侧夹紧式结构,避免了在受到大冲击力时发生断轴的风险,承载强度高;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将主骨架11的圆柱段限位固定于控制臂的端部套管21,进行轴向限位,且加强了连接轴强度,连接安全可靠。
本申请的衬套结构,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用于将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每个轴向限位支架12均开设于圆孔110相对应的安装孔;衬套结构设计巧妙,圆孔110和安装孔用螺钉固定,不仅起着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的目的,还能为后续安装于副车架提供基础,结构紧凑。
本申请的前控制臂总成,主骨架11包含内芯111、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橡胶套管112套设于内芯111的中间段,金属外套管113套设于橡胶套管112,且金属外套管113插设于端部套管21内;本申请的内芯111为一体成型,其结构刚度和强度大,避免了断轴的风险,且由于橡胶套管112的存在,橡胶套管112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主骨架11的圆柱段易于装配,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本申请的衬套结构,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与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相互匹配,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比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大0.5mm;在组装时,只需要将用人力将轴向限位支架12按压至主骨架11的扁平段即可实现初步连接,不会直接脱落,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申请的衬套结构,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朝向主骨架11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11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本申请设定的四个接触面设置麻点,能够起着降低摩擦异响的作用,可以避免雨天及温度低造成的橡胶接触面异响,提高用户体验,尤其适用于涉水或温度降低的情况。
本申请的前控制臂总成,轴向限位支架12包含开孔圆板120和翻边平板121,翻边平板121垂直于开孔圆板120。开孔圆板120开设供主骨架11的扁平段通过的孔,翻边平板121叠合主骨架11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侧边;本申请的轴向限位支架12结构设计巧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对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防止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进行限位从端部套管21脱出,达到紧固连接的目的,避免连接松动;同时轴向限位支架12还起着连接副车架的作用;至关重要的是,轴向限位支架12紧贴内芯111的扁平段,达到了加强结构强度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衬套结构,用于连接控制臂和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结构包括:
主骨架(11),其包含位于中间的圆柱段以及两侧对称设置的扁平段,所述圆柱段插设于控制臂的端部套管(21),每侧扁平段均开设圆孔(110);
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分别套设安装于主骨架(11)的两侧扁平段,两个轴向限位支架(12)用于将圆柱段限位于端部套管21,每个轴向限位支架(12)均开设与圆孔(110)相对应的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11)包含内芯(111)、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所述橡胶套管(112)套设于内芯(111)的中间段,所述金属外套管(113)套设于橡胶套管(112),且所述金属外套管(113)插设于端部套管(2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宽度大于所述主骨架(11)的圆柱段的直径;所述轴向限位支架(12)的开口尺寸与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尺寸相互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轴向限位支架(12)朝向主骨架(11)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11)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支架包含开孔圆板(120)和翻边平板(121),所述翻边平板(121)垂直于开孔圆板(120),所述开孔圆板(120)开设供主骨架(11)的扁平段通过的孔,所述翻边平板(121)叠合主骨架(11)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侧边。
6.一种前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控制臂总成包含前控制臂本体(2)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结构(1),所述衬套结构(1)的主骨架(11)的圆柱段插设于前控制臂本体(2)的端部套管(21),且主骨架(11)两侧的扁平段从端部套管(21)的两侧伸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11)包含内芯(111)、橡胶套管(112)和金属外套管(113),所述橡胶套管(112)套设于内芯(111)的中间段,所述金属外套管(113)套设于橡胶套管(112),且所述金属外套管(113)插设于端部套管(21)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轴向限位支架(12)朝向主骨架(11)圆柱段的端面、以及主骨架(11)圆柱段的两侧面均设置均匀排布的麻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支架包含开孔圆板(120)和翻边平板(121),所述翻边平板(121)垂直于开孔圆板(120),所述开孔圆板(120)开设供主骨架(11)的扁平段通过的孔,所述翻边平板(121)叠合主骨架(11)的扁平段设置,且其翻边紧扣主骨架(11)的扁平段的侧边。
10.一种汽车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组件包含副车架(3)和如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前控制臂总成,所述副车架(3)包含侧边开口的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底部设置两个安装座(32);所述前控制臂总成的衬套结构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座(32)。
CN202110874554.4A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Pending CN1133865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554.4A CN113386511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4554.4A CN113386511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6511A true CN113386511A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2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4554.4A Pending CN113386511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651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7297U (zh) * 2009-12-29 2010-09-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前悬架下摆臂与副车架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6297610U (zh) * 2016-12-19 2017-07-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与前下摆臂的连接结构
CN206501666U (zh) * 2017-02-28 2017-09-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
CN207225001U (zh) * 2017-08-23 2018-04-1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摆臂限位结构及汽车悬架
CN211684549U (zh) * 2019-11-18 2020-10-1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臂衬套结构、下控制臂及车辆
CN211684550U (zh) * 2020-01-03 2020-10-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摆臂前衬套限位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87297U (zh) * 2009-12-29 2010-09-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前悬架下摆臂与副车架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06297610U (zh) * 2016-12-19 2017-07-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与前下摆臂的连接结构
CN206501666U (zh) * 2017-02-28 2017-09-1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衬套与副车架连接结构
CN207225001U (zh) * 2017-08-23 2018-04-1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摆臂限位结构及汽车悬架
CN211684549U (zh) * 2019-11-18 2020-10-1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臂衬套结构、下控制臂及车辆
CN211684550U (zh) * 2020-01-03 2020-10-1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摆臂前衬套限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6827B1 (ko) 차량용 롤 로드 마운팅 장치
CN204432765U (zh) 麦弗逊式悬挂系统用转向节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JPH11294512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ー
CN212828682U (zh) 高性能可调后副车架
US4750755A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an upper suspension arm and a McPherson strut
CN113386511A (zh) 一种衬套结构、前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底盘组件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115783052A (zh) 后副车架、后轴总成和车辆
CN214565639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副车架及汽车
CN111497542B (zh) 一种越野汽车后减振器装配结构和具有其的越野汽车
CN211808880U (zh) 一种摆臂后衬套支架结构
JPH07276949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の取り付け構造
CN216034647U (zh) 后副车架及车辆
JP2005041402A (ja) ブラケット構造
CN216861109U (zh) 一种新型冲压焊接后下弹簧臂
CN212400820U (zh) 一种稳定杆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969774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及车辆
JP3264416B2 (ja) 液圧緩衝器の取付ブラケット
CN215205061U (zh) 一种车辆的连接支架及车辆
CN213921218U (zh) 一种液压成形悬架结构
CN220517974U (zh) 悬置总成及具有该悬置总成的汽车
CN113682376B (zh) 一种前宽后窄的变宽度商用车车架总成
CN213228867U (zh) 一种悬挂横梁结构和汽车
KR100412518B1 (ko) 자동차용 서스펜션의 스트러트 고정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