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2193B -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2193B
CN113322193B CN202110542623.1A CN202110542623A CN113322193B CN 113322193 B CN113322193 B CN 113322193B CN 202110542623 A CN202110542623 A CN 202110542623A CN 113322193 B CN113322193 B CN 1133221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 sauce
yeast
sotolone
content
incre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26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2193A (zh
Inventor
冯云子
王靖雯
赵谋明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Modern Industri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Modern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Modern Industri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1105426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2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2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2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2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2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7/00Spices; Flavouring agents or condiments; Artificial sweetening agents; Table salts; Dietetic salt substitut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7/50Soya sau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该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34,于2021年1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该菌株能应用于发酵酱油的制备中。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耐盐特性,在发酵酱油的酱醪工艺过程中若加入此菌株可以明显提升酱油中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Sotolone)的含量,提高酱油产品的风味和品质,该菌株制备的酱油焦糖香和调味品香突出,酱香和甜香均有显著提升。

Description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发酵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酱油是传统的发酵食品之一,已经成为中国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品。它独特的色香味离不开酿造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早期的酱油质量控制主要以氨基酸态氮、总氮含量是否达标,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逐渐追求滋味调和、酱香浓郁的高品质酱油,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关注于酱油风味的研究。
早期有研究发现酱油的香气活性成分主要可分为麦芽香、烤土豆香、焦糖香、花香、甜香、烟熏香、果香、坚果香、烤香、酸奶酪香、青草香、奶香、薄荷香等15大类香型化合物,其中“焦糖香”类化合物是酱油香气贡献较大的一类,尤其是4-羟基-2(5)-乙基-5(2)-甲基-3(2H)-呋喃酮(HEMF)、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和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Sotolone),多次被检出为酱油的关键香气活性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焦糖气息,对酱香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不同于HDMF和HEMF在大曲中即有所检出,Sotolone则在酱醪发酵后期(60天)才能开始检出(冯云子.高盐稀态酱油关键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形成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随发酵进行不断积累,推测其形成机制较为特别。
Sotolone(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重要的香气贡献,呈甜、焦糖、槭树和红糖香,与产品酱香和调味品香的呈现密切相关,其阈值非常低,空气中0.02ng/L、水中0.3μg/kg即可以闻到,表明Sotolone具有重要的香气贡献(Vanessa GP,A Y V.Thermal generation of 3-amino-4,5-dimethylfuran-2(5H)-one,thepostulated precursor of sotolone,from amino acid model systems containingglyoxylic and pyruvic acid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11,59(9).)。因此筛选高产Sotolone的风味功能酵母菌,并强化应用到酱油酿造过程中,对于提升酱油中Sotolone的含量,提升其风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与之相关的研究非常少。
张海林等(张海林.高产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培养环境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报道过一株高产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DMHF)的季也蒙毕赤氏酵母,通过培养优化和定向调控,使DMHF的产量达到国外水平100mg/L。其中DMHF是一种具有浓郁焦糖香味的代表性化合物之一,在酱油发酵前期即有检出,而张海林的方案并没有关注Sotolone这种物质,它在酱油发酵后期逐渐积累,形成过程更加复杂困难,与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相关的酵母菌也未曾有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通过了解耐盐酵母菌的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菌株添加量、添加时间和培养温度,靶向提升酱油中Sotolone的含量,以实现现阶段酱油风味与品质的提升。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是一种山梨假丝酵母菌(Candida sorbosivorans),其具有以下形态生理特征:菌落为圆形,直径大小为2mm,乳白色,表面光滑不湿润且略微隆起,镜检形态为饱满的圆形;其耐盐范围(以氯化钠NaCl耐受浓度计)为0%-20%,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5。
本发明提供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是一种山梨假丝酵母菌(Candida sorbosivorans),其名称为SWJS C2009 W32 WJW,于2021年1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34。
本发明提供的山梨假丝酵母菌是以Sotolone含量为导向选育出的功能酵母菌,该菌种能够提升酱油Sotolone含量的特点突出,且未有文献报道。因此,通过探索该菌株合适的接种条件,以此来提升酱油Sotolone含量,对于提升酱油风味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提供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能够应用在发酵酱油中。
本发明提供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泡豆与蒸煮:将黄豆用水浸泡,升温进行蒸煮处理后冷却,并将熟豆、面粉及曲精混合均匀,得到大曲;
(2)制曲:将步骤(1)所述大曲进行固态发酵,得到成曲;
(3)发酵:将步骤(2)所得成曲与盐水混合均匀,得到酱醪;将所述酱醪进行第一次发酵处理,然后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一种山梨假丝酵母菌),进行第二次发酵处理,灭菌,过滤取滤液,得到成品酱油。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黄豆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为6h-10h。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蒸煮处理的时间为10-15min。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蒸煮处理的压力为0.1-0.12MPa。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蒸煮处理的温度为121-125℃。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熟豆的温度为32-45℃。
进一步地,按照干重计,步骤(1)所述面粉与黄豆的质量比为1:3-1:4;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曲精为活性良好的米曲霉;
进一步地,按照干重计,步骤(1)所述曲精的接种量为黄豆与面粉两者总质量的0.04-0.5wt%。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固态发酵,包括:先在28-30℃条件下发酵16-24h,再在26-28℃下发酵16h-26h;
进一步地,在步骤(2)所述固态发酵开始后第14h-18h完成第一次翻曲,在完成第一次翻曲后的4h-7h完成第二次翻曲。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22%;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盐水与步骤(2)所述成曲的体积比为1:1.8-1:2.5;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第一次发酵处理的时间为15-60d;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接种量为105-106CFU/mL;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第二次发酵处理的时间为30-75d。
进一步地,步骤(3)第一次发酵处理和第二次发酵处理是以室温的日晒夜露为最适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发酵酱油,其风味物质的测定采用液液萃取法分析酱油的挥发性物质情况,重点分析其中的Sotolone物质,Sotolone物质的质谱信息图如图2所示;其感官评定由感官评价小组确定酱油的风味变化情况。
进一步,所述的液液萃取法在于取30mL发酵液(所述成品酱油)与二氯甲烷混合萃取,离心后吸取下层有机相静置过夜(时间为12小时),无水硫酸钠除水并浓缩,完成香气萃取工作。
本发明从酱醅中筛选出耐盐酵母菌(一种山梨假丝酵母菌),研究其提升高盐稀态酱油中Sotolone的含量具有一定创新性。且将其应用于酱油酿造生产过程,对于提升酱油风味改善酱油品质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价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Candida sorbosivorans)能够应用在酱油发酵中,发酵后的酱油中Sotolone含量明显增加,明显改善焦糖香、甜香和调味品香特征,制得的酱油风味更加协调持久。
附图说明
图1为Sotolone的分子式;
图2为Sotolone的质谱信息图。
图3为实施例中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菌株平板形态图;
图4为实施例中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菌株显微镜形态图;
图5为实施例中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菌株的耐盐性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不限于此。需指出的是,以下若有未特别详细说明之过程,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或理解的。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视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
1.菌株的分离筛选
无菌条件下,取捣碎后的高盐稀态酱油酱醅样品2.5g,与25mL无菌生理盐水置于无菌密封袋中混合均匀,取0.1mL的酱醅样品稀释液于PDA平板中,涂布均匀,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将其命名为SWJSC2009 W32 WJW。
2.菌株的鉴定
2.1菌株的形态生理特征
菌落为圆形,直径大小为2mm,乳白色,表面光滑不湿润且略微隆起,其平板形态如图3所示。在显微镜下菌体形态如图4所示(图4的放大倍数为100)。该菌株在NaCl浓度为0-20%时均可进行生长,其耐盐性如图5所示;最适生长pH为5.5;最适生长温度为30℃;该菌株在55h时到达对数生长期。
2.2分子生物学鉴定
对分离得到的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进行18S r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后确定该菌株为山梨假丝酵母菌(Wickerhamiellaversatilis),其18S rDNA序列为: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634,于2021年1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实施例1
一种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泡豆与蒸煮:将大豆用水浸泡,浸泡的时间为8h,将浸泡后的大豆进行蒸煮,蒸煮压力为0.1MPa,保压时间为15min,蒸煮处理的温度为121℃,然后冷却至32℃,过滤取滤渣得到熟豆;混料:将熟豆与面粉、曲精混合均匀,面粉与干大豆的的质量比为1:4,曲精使用米曲霉,接种量为干大豆和面粉总重量0.04wt%,得到大曲;
(2)制曲:将步骤(1)所得大曲进行固态培养,其中在30℃下培养16h,再在28℃下培养28h;在固态培养15h后翻曲一次,继续培养7h后第二次翻曲,继续培养得成曲;
(3)发酵:将步骤(2)所得成曲与盐水混合均匀,所述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wt%,所述成曲和盐水体积比1:2.5,得到酱醪;将所述酱醪发酵到15d按照105CFU/mL接种量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继续发酵至90d,经灭菌和过滤取滤液得到成品酱油。
(4)风味物质的测定:取发酵液(所述成品酱油)30mL与二氯甲烷混合萃取,离心后吸取下层有机相静置过夜(12小时),无水硫酸钠除水并浓缩,得到萃取液,完成香气萃取工作(风味物质的萃取),分析萃取液中Sotolone物质的含量。
(5)感官评定:由感官评价小组(男3,女5)确定成品酱油的风味变化情况,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QDA)进行。
对照例1:对照例1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没有添加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其余条件相同,得到一种酱油。对照例1的酱油同样经过上述步骤(5)和步骤(6)的测试。
结果分析
相比于对照例1,实施例1在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C2009 W32 WJW后,成品酱油中Sotolone的总含量从146.70μg/kg提高到604.40μg/kg,为对照例1的4.12倍。
而且实施例1制备的成品酱油,其整体焦糖香、甜香和调味品香分别提升为对照例的1.27倍、1.37倍和1.27倍。
实施例2
一种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泡豆与蒸煮:将大豆用水浸泡,浸泡的时间为10h,将浸泡后的大豆进行蒸煮,蒸煮压力为0.1MPa,保压时间为13min,蒸煮处理的温度为123℃,然后冷却至35℃,过滤取滤渣得到熟豆;混料:将熟豆与面粉、曲精混合均匀,面粉与干豆质量比为1:4,曲精使用米曲霉,接种量为干大豆和面粉总重量0.2wt%,得到大曲;
(2)制曲:将步骤(1)所得大曲进行固态培养,其中在30℃下培养22h,再在27℃下培养22h;在固态培养16h后翻曲一次,继续培养6h后第二次翻曲,继续培养得成曲;
(3)发酵:将步骤(2)所得成曲与盐水混合均匀,所述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9wt%,所述成曲和盐水体积比1:2.2,得到酱醪;将所述酱醪发酵到30d按照105CFU/mL接种量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继续发酵至90d,经灭菌和过滤取滤液得到成品酱油。
(4)风味物质的测定:取发酵液(所述成品酱油)30mL与二氯甲烷混合萃取,离心后吸取下层有机相静置过夜(12小时),无水硫酸钠除水并浓缩,得到萃取液,完成香气萃取工作(风味物质的萃取),分析萃取液中Sotolone物质的含量。
(5)感官评定:由感官评价小组(男3,女5)确定成品酱油的风味变化情况,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QDA)进行。
对照例2:对照例2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没有添加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其余条件相同,得到一种酱油。对照例2的酱油同样经过上述步骤(5)和步骤(6)的测试。
结果分析
相比于对照例2,实施例2在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C2009 W32 WJW后,成品酱油中Sotolone的总含量从137.50μg/kg提高到562.38μg/kg,为对照例的4.09倍。
而且实施例2制备的成品酱油,其整体焦糖香、甜香和调味品香分别提升为对照例的1.12倍、1.21倍和1.17倍。
实施例3
一种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
(1)泡豆与蒸煮:将大豆用水浸泡,浸泡的时间为9h,将浸泡后的大豆进行蒸煮,蒸煮压力为0.12MPa,保压时间为15min,蒸煮温度为124℃,然后冷却至45℃,过滤取滤渣得到熟豆;混料:将熟豆,与面粉、曲精混合均匀,面粉与干大豆的质量比为1:4,曲精使用米曲霉,接种量为干大豆和面粉总重量0.50wt%,得到大曲;
(2)制曲:将步骤(1)所得大曲进行固态培养,其中在30℃下培养24h,再在28℃下培养20h;在固态培养16h后翻曲一次,继续培养7h后第二次翻曲,继续培养得成曲;
(3)发酵:将步骤(2)所得成曲与盐水混合均匀,所述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wt%,所述成曲和盐水体积比1:2.3,得到酱醪;将所述酱醪发酵到30d按照106CFU/mL接种量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继续发酵至90d,经灭菌和过滤得到成品酱油。
(4)风味物质的测定:取发酵液(所述成品酱油)30mL与二氯甲烷混合萃取,离心后吸取下层有机相静置过夜(12小时),无水硫酸钠除水并浓缩,得到萃取液,完成香气萃取工作(风味物质的萃取),分析萃取液中Sotolone物质的含量。
(5)感官评定:由感官评价小组(男3,女5)确定成品酱油的风味变化情况,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QDA)进行。
对照例3:对照例3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没有添加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其余条件相同,得到一种酱油。对照例3的酱油同样经过上述步骤(5)和步骤(6)的测试。
结果分析
相比于对照例3,实施例3在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C2009 W32 WJW后,成品酱油中Sotolone的总含量从153.20μg/kg提高到818.09μg/kg,为对照例的5.34倍。
而且实施例3制备的成品酱油,其整体焦糖香、甜香和调味品香分别提升为对照例的1.44倍、1.58倍和1.47倍。
实施例4
一种利用山梨假丝酵母菌株发酵酱油产香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泡豆与蒸煮:将大豆用水浸泡,浸泡的时间为6h,将浸泡后的大豆进行蒸煮,蒸煮压力为0.12MPa,保压时间为14min,蒸煮温度为125℃,然后冷却至38℃,过滤取滤渣得到熟豆;混料:将熟豆与面粉、曲精混合均匀,面粉与干大豆的质量比为1:3,曲精使用米曲霉,接种量为干大豆和面粉总重量0.15wt%,得到大曲;
(2)制曲:将步骤(1)所得大曲进行固态培养,其中在30℃下培养24h,再在28℃下培养20h;在固态培养18h后翻曲一次,继续培养8h后第二次翻曲,继续培养得成曲;
(3)发酵:将步骤(2)所得成曲与盐水混合均匀,所述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wt%,所述成曲和盐水体积比1:2.5,得到酱醪;将所述酱醪发酵到60d按照105CFU/mL接种量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继续发酵至90d,经灭菌和过滤得到成品酱油。
(4)风味物质的测定:取发酵液(所述成品酱油)30mL与二氯甲烷混合萃取,离心后吸取下层有机相静置过夜(12小时),无水硫酸钠除水并浓缩,得到萃取液,完成香气萃取工作(风味物质的萃取),分析萃取液中Sotolone物质的含量。
(5)感官评定:由感官评价小组(男3,女5)确定成品酱油的风味变化情况,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QDA)进行。
对照例4:对照例4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没有添加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 C2009 W32 WJW,其余条件相同,得到一种酱油。对照例3的酱油同样经过上述步骤(5)和步骤(6)的测试。
结果分析
相比于对照例4,实施例4在接种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SWJSC2009 W32 WJW后,成品酱油中Sotolone的总含量从140.09μg/kg提高到385.25μg/kg,为对照例的2.75倍。
而且实施例4制备的成品酱油,其整体焦糖香、甜香和调味品香分别为对照例的0.90倍、0.79倍和0.87倍。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优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实质下所作的改变、替换、修饰等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序列表
<110>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
<120>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160> 1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2
<211> 440
<212> DNA
<213> 耐盐山梨假丝酵母菌株(Candida sorbosivorans)
<400> 2
ttcctccgct tattgatatg cttaagttca gcgggggatc ttactacgct gaggtcgaaa 60
aacaaaaaaa gcacctatta gctaacgggt gcgtttccat ttatttcact gctagaagca 120
gcactacctg tggaggaagg ccgacgctca acgcagtatg ccagtaaact ggcgcaatgt 180
gcgttcaaag attcaatgac tcacgtctgc aattcgcatt acctatcgcg ctttgctgcg 240
ttcttcatcg atgcgagaac caagagatcc gttgttgaaa gtttttcttt ctaaaattac 300
gaatattggt aaaaataaag cccggcgaac cggaagcaat cgcgccccgc tgacgcgggc 360
cgctcttcac agtgtgtaga agattcaaaa atgatccttc cgcaggttca cctacggaaa 420
ccttgttacg attattactt 440

Claims (10)

1.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为山梨假丝酵母菌(Candida sorbosivorans),名称为SWJSC2009 W32 WJW,于2021年1月1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No.21634。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泡豆与蒸煮:将黄豆用水浸泡,升温进行蒸煮处理后冷却,过滤取滤渣,得到熟豆;并将熟豆、面粉及曲精混合均匀,得到大曲;
(2)将步骤(1)所述大曲进行固态发酵,得到成曲;
(3)将步骤(2)所得成曲与盐水混合均匀,得到酱醪;将所述酱醪进行第一次发酵处理,然后接种所述的提升Sotolone的耐盐酵母菌,进行第二次发酵处理,灭菌,过滤取滤液,得到成品酱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黄豆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为6h-10h;步骤(1)所述蒸煮处理的时间为10-15min,蒸煮处理的压力为0.1-0.12MPa,所述蒸煮处理的温度为121-125℃,所述熟豆的温度为32-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按照干重计,步骤(1)所述面粉与黄豆的质量比为1:3-1:4;步骤(1)所述曲精为米曲霉;按照干重计,所述曲精的接种量为黄豆与面粉两者总质量的0.04-0.5wt%。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态发酵,包括:先在28-30℃条件下发酵16-24h,再在26-28℃下发酵16 h-26 h;在所述固态发酵开始后第14h-18h完成第一次翻曲,在完成第一次翻曲后的4h-7h完成第二次翻曲。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22wt%;步骤(3)所述盐水与步骤(2)所述成曲的体积比为1:1.8-1:2.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第一次发酵处理的时间为15-60d;步骤(3)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的接种量为105-106CFU/mL。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在制备发酵酱油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第二次发酵处理的时间为30-75d。
10.一种发酵酱油,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泡豆与蒸煮:将黄豆用水浸泡,升温进行蒸煮处理后冷却,过滤取滤渣,得到熟豆;并将熟豆、面粉及曲精混合均匀,得到大曲;所述黄豆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为6h-10h;所述蒸煮处理的时间为10-15min,蒸煮处理的压力为0.1-0.12MPa,所述蒸煮处理的温度为121-125℃,所述熟豆的温度为32-45℃;按照干重计所述面粉与黄豆的质量比为1:3-1:4;所述曲精为米曲霉;按照干重计,所述曲精的接种量为黄豆与面粉两者总质量的0.04-0.5wt%;
(2)将步骤(1)所述大曲进行固态发酵,得到成曲;所述固态发酵,包括:先在28-30℃条件下发酵16-24h,再在26-28℃下发酵16 h-26 h;在所述固态发酵开始后第14h-18h完成第一次翻曲,在完成第一次翻曲后的4h-7h完成第二次翻曲;
(3)将步骤(2)所得成曲与盐水混合均匀,得到酱醪;将所述酱醪进行第一次发酵处理,然后接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进行第二次发酵处理,灭菌,过滤取滤液,得到成品酱油;所述盐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22wt%;所述盐水与步骤(2)所述成曲的体积比为1:1.8-1:2.5;所述第一次发酵处理的时间为15-60d;所述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的接种量为105-106CFU/mL;所述第二次发酵处理的时间为30-75d。
CN202110542623.1A 2021-05-18 2021-05-18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322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623.1A CN113322193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623.1A CN113322193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2193A CN113322193A (zh) 2021-08-31
CN113322193B true CN113322193B (zh) 2022-07-12

Family

ID=77416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2623.1A Active CN113322193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21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6558A (zh) * 2021-12-30 2022-03-18 好口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耐盐型酵母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CN114480150B (zh) * 2022-01-28 2023-12-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提升酱油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7138A (en) * 1998-02-03 2000-07-11 Unilever Patent Holdings Bv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otolon
CN109370927A (zh) * 2018-10-10 2019-02-22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假丝酵母菌fw922-1及其应用
CN109674022A (zh) * 2019-02-01 2019-04-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富含hemf的高盐稀态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09803545A (zh) * 2016-07-05 2019-05-24 可可努茨私人有限公司 制备风味甜味剂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11621428A (zh) * 2019-12-31 2020-09-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产苯乙醇的耐盐胶红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7138A (en) * 1998-02-03 2000-07-11 Unilever Patent Holdings Bv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otolon
CN109803545A (zh) * 2016-07-05 2019-05-24 可可努茨私人有限公司 制备风味甜味剂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9370927A (zh) * 2018-10-10 2019-02-22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假丝酵母菌fw922-1及其应用
CN109674022A (zh) * 2019-02-01 2019-04-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富含hemf的高盐稀态酱油的制备方法
CN111621428A (zh) * 2019-12-31 2020-09-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产苯乙醇的耐盐胶红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rmen Diez-Simon等.Chemical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Soy Sauce: A Review.《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20,第68卷(第42期),第11612-11630页. *
冯云子.高盐稀态酱油关键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形成机理的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16,(第01期),第B024-56页. *
吕变梅等.酱油酿造用耐盐产乙醇风味酵母的选育及其应用.《食品科学》.2019,第41卷(第20期),第119-126页. *
周民生等.酱类食品研究进展.《中国调味品》.2017,第42卷(第01期),第167-172页. *
孙喆.酵母培养物有效物组的研究.《万方学位论文》.2019,第1-129页. *
宋江等.浅谈耐盐性酵母菌对传统酿造酱油风味的作用.《中国酿造》.2012,第31卷(第05期), *
张丽.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添加酵母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19,(第09期),第B024-286页. *
彭东等.高盐稀态酱醪中耐盐生香酵母的筛选及生香特性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第46卷(第13期),第76-84页. *
徐高丹等.酵母菌对酿造酱油风味形成的影响.《中国调味品》.2011,第36卷(第01期), *
李蕊等.酱醪中产HDMF酵母的分离、筛选及鉴定.《食品与机械》.2011,第27卷(第05期),第11-14页. *
林涵玉.紫红曲霉改善高盐稀态酱油风味作用及机理分析.《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21,(第02期),第B024-1059页. *
相欢等.SPME-DSE联用分析不同固形物浓度发酵对酱油香气物质的影响.《现代食品科技》.2016,第32卷(第10期),第259-267页. *
程世杰.多菌种共生发酵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关键技术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15,(第03期),第B024-368页. *
范文来等.酱香型白酒中呈酱香物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酿酒》.2012,第39卷(第03期), *
许瑜.外加糖源对高盐稀态酱油风味品质影响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18,(第12期),第B024-483页. *
赵谋明等.不同淀粉质原料对高盐稀态酱油香气品质的影响.《现代食品科技》.2018,第34卷(第06期),第130-142页. *
赵谋明等.酱油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与交互作用.《现代食品科技》.2020,第36卷(第05期),第148-154页. *
陈彬等.耐盐酵母菌对发酵酱油风味作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国酿造》.2010,(第06期), *
陈敏等.酿造酱油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方法的建立与组成比较.《中国食品学报》.2011,第11卷(第03期), *
韩冉等.假丝酵母的添加对高盐稀态酱油有机酸含量影响.《中国调味品》.2021,第46卷(第05期),第5-9页. *
高献礼等.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与鉴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第37卷(第10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2193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3635B (zh) 一株发酵酱增香的乳酸片球菌
CN113462585B (zh) 一种提升酱油中乙酯类化合物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06978350B (zh) 一株黑曲霉及其在普洱茶素类化合物的制备中的应用
CN113322193B (zh) 一株提升酱油中Sotolone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11621444B (zh) 一株提高酿造酱油风味品质的克氏库克菌及其应用
CN111004752B (zh) 一株耐乙醇植物乳杆菌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CN111979146B (zh) 糖多孢菌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CN109971661B (zh) 一株产酯酵母zb406及其应用
CN114507610B (zh) 一株产酱香酿酒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11621428B (zh) 一种高产苯乙醇的耐盐胶红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CN111979148B (zh) 糖多孢菌组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JP2016514488A (ja) 複合小麦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831425A (zh) 一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及其在馫香型白酒发酵中的应用
CN109022227A (zh) 一种提高白酒原酒中乙酸乙酯含量的方法
CN114606152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15812936A (zh) 一种乳酸菌直投式发酵豇豆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53195B (zh) 基于前发酵紫红曲霉为优势共生菌系的大豆酱及制作方法
CN114480150B (zh) 一种提升酱油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的耐盐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17229929A (zh) 一株高产酯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11876360B (zh) 一株氧化葡糖酸醋杆菌及其应用
CN110408555B (zh) 一株接合酵母fw30-2及其应用
CN113322201B (zh) 一株提高酿造酱油风味品质的耐盐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3265363B (zh) 一株降低生物胺的霍氏糖多孢菌及其应用
CN110408554B (zh) 一株耐热接合酵母fw60-5及其应用
CN115624165B (zh) 一种提升酿造酱油风味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