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6892B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6892B
CN113276892B CN202110570501.3A CN202110570501A CN113276892B CN 113276892 B CN113276892 B CN 113276892B CN 202110570501 A CN202110570501 A CN 202110570501A CN 113276892 B CN113276892 B CN 113276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boarding
vehicle
auxiliary device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05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6892A (zh
Inventor
毛如香
许群芳
汪波
王吉
逯遥
潘云艳
谭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05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6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6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6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2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and platforms includ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the passeng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1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for railway cars or mass transit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已有登车辅助装置基础上,增设登车控制装置、第一登车控制开关和第二登车控制开关,将对登车辅助装置的控制与对车门的控制联动起来,实现了登车辅助装置与车门的联锁控制,无论是否接收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踏板都会伸出,消除了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避免了乘客踩空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提高了乘客上下车效率;不仅在司机室设有第一登车控制开关,还在每个车门处对应设有第二登车控制开关,行动不便的乘客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二登车控制开关开启登车辅助装置,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上下车。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登车装备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化、安全化是目前轨道交通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日本、欧洲等轨道交通设备供应商均致力于智能化技术研究,保证轨道交通车辆在整条线路的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动车组等轨道车辆运行线路多样,且有一种车辆在不同线路上运用的需求,如欧洲既有站台为380mm、550mm和760mm等多种站台,国内既有线也存在不同高度站台。这就要求轨道车辆需要同时适应不同站台高度,在满足智能化运用需求的同时满足安全性需求。
目前,欧洲动车组等车辆通常采用手动踏板和半自动登车辅助装置或地面辅助登车装置,并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实现行动残障人士的登车,这不满足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授权公告号为CN110015315B,名称为一种轨道车辆的登车辅助装置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登车辅助装置,可以解决轨道车辆入口与站台不匹配的问题,使同一车辆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站台的需求,但是当车门已打开,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踏板还未伸出去时,一方面,由于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容易发生乘客踩空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降低了乘客上下车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登车辅助装置存在踩空安全隐患以及降低上下车效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所述登车辅助装置设于车门入口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确定站台类型,并将所述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反馈给司机显示屏;
步骤2:车门控制开关发出开门指令;
步骤3: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所述登车装置适应所述站台,车门开启,转入步骤5;
否则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伸出第一级踏板,车门开启,并转入步骤4;
步骤4: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所述登车装置适应所述站台,转入步骤5;
否则控制第一级踏板保持伸出状态,转入步骤5;
步骤5:车门控制开关发出关门指令;
步骤6:车门关闭,收回不同级踏板;或者先收回不同级踏板,再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下降,使所述登车辅助装置下降到初始状态,车门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当所述站台为高站台时,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上升,提升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登车平台,使所述登车平台适应所述站台的高度;再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或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当所述站台为一般站台时,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
当所述站台为低站台时,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其中,所述高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760±50mm;所述一般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550±50mm;所述低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380±50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当所述站台为高站台时,收回第一级踏板,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上升,提升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登车平台,使所述登车平台适应所述站台的高度;再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或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当所述站台为一般站台时,控制第一级踏板保持伸出状态;
当所述站台为低站台时,收回第一级踏板,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其中,所述高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760±50mm;所述一般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550±50mm;所述低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380±50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由司机或乘客发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由乘客发出。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检测车辆是否停车静止的步骤,具体实现过程为:
检测零速继电器是否得电,如果是,则车辆已停车静止。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系统,包括登车控制装置、第一登车控制开关以及第二登车控制开关;所述第一登车控制开关设于司机室;所述第二登车控制开关设于车门处,每一车门配置一所述第二登车控制开关;所述登车控制装置分别与车门控制开关、车载站台检测装置、第一登车控制开关、第二登车控制开关以及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登车控制装置,用于:
获取所述车载站台检测装置检测的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确定站台类型,并将所述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反馈给司机显示屏;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所述登车装置适应所述站台;
在接收到关门指令后,收回不同级踏板或者先收回不同级踏板,再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下降,使所述登车辅助装置下降到初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站台检测装置、车门控制开关通过硬线或通信总线与所述登车控制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登车辅助装置上还设有与所述登车控制装置连接的提示装置,所述提示装置用于在高站台或低站台时提示乘客。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系统。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已有登车辅助装置基础上,增设登车控制装置、第一登车控制开关和第二登车控制开关,将对登车辅助装置的控制与对车门的控制联动起来,实现了登车辅助装置与车门的联锁控制,无论是否接收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踏板都会伸出,消除了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避免了乘客踩空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提高了乘客上下车效率;
不仅在司机室设有第一登车控制开关,还在每个车门处对应设有第二登车控制开关,行动不便的乘客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二登车控制开关开启登车辅助装置,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上下车;
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及系统对已有登车辅助装置和车门进行联锁控制,提高了智能化程度和安全性,能够满足不同站台高度线路的运营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站台类型的具体控制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登车辅助装置为现有装置(具体结构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10015315B的专利文献),且登车辅助装置设于车门入口处,具体控制方法包括:
1、检测零速继电器是否得电,当零速继电器得电时,表明车辆已经停车静止。
2、获取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确定站台类型,并将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反馈给司机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采用车载站台检测装置检测站台相关信息,站台相关信息即为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车载站台检测装置为现有设备。
3、车门控制开关发出开门指令。
车门控制开关是列车上本身存在的开关,现有技术中,车门控制开关与列车控制单元连接,本实施例中,将车门控制开关与登车控制装置连接。当登车控制装置接收到车门的开门指令时,对登车辅助装置进行控制。
4、根据司机或乘客是否发出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对登车辅助装置的具体控制
判断是否接收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如果是,则根据站台类型、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登车装置适应该站台,车门开启,转入步骤6;否则根据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伸出第一级踏板,车门开启,并转入步骤5。
如图2所示,如果司机或乘客发出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则对登车辅助装置的具体控制过程为:
当站台为高站台时,先开启车门,再控制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上升,即控制双向气缸向外推动第二支撑杆,进而推动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下端沿导轨平移,上端推动登车平台,提升登车辅助装置的登车平台,使登车平台适应该站台的高度;然后根据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或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具体是伸出第一级踏板还是伸出第一级踏板和第二级踏板根据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来确定。
当站台为一般站台时,先根据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再开启车门。
当站台为低站台时,先根据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伸缩驱动装置伸长,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再开启车门。
本实施例中,高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760±50mm;一般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550±50mm;低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380±50mm。
将对车门的控制与对登车辅助装置的控制联动起来,实现车门与登车辅助装置的联锁控制,在接收到车门开启指令后对登车辅助装置进行自动控制,使登车辅助装置适应站台高度,满足乘客上下车需求,方便乘客上下车,保证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列车控制单元接收到车门开启指令后,并不马上控制车门开启,而是延时后再开启车门,这个延时时间由登车辅助装置从初始状态到可用状态所需时间来决定。登车辅助装置的初始状态是指第一级踏板和第二级踏板未伸出登车平台,且登车平台未处于升高位置。登车辅助装置的可用状态是指根据登车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踏板已经伸出和/或登车平台处于升高位置。
如果司机或乘客未发出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则登车控制装置同样控制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长第一级踏板,消除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避免踩空事故发生。无论何种情况均会控制踏板伸出,保证了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方便乘客上下车。
5、根据乘客是否发出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对登车辅助装置的具体控制
在司机或乘客未发出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并控制第一级踏板伸出后,再次判断乘客是否发出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如果是,则根据站台类型、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登车装置适应该站台;否则控制第一级踏板保持伸出状态。
如图2所示,根据站台类型、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当站台为高站台时,收回第一级踏板,控制升降机构上升,提升登车辅助装置的登车平台,使登车平台适应该站台的高度;再根据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或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当站台为一般站台时,控制第一级踏板保持伸出状态。
当站台为低站台时,收回第一级踏板,根据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伸缩驱动装置伸长,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6、车门控制开关发出关门指令。
7、车门关闭,收回不同级踏板;或者先收回不同级踏板,再控制升降机构下降,使登车辅助装置下降到初始状态,车门关闭。
对于步骤4中的低站台情况,先关闭车门,再收回第二级踏板、第一级踏板;对于步骤4中的一般站台情况,先关闭车门,再收回第一级踏板;对于步骤4中的高站台情况,先收回第二级踏板、第一级踏板,降低登车平台,再关闭车门,如图2所示。
对于步骤5中的低站台情况,先关闭车门,再收回第二级踏板、第一级踏板;对于步骤5中的一般站台情况,先关闭车门,再收回第一级踏板;对于步骤5中的高站台情况,先收回第二级踏板、第一级踏板,降低登车平台,再关闭车门,如图2所示。
第二方面,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系统,包括登车控制装置、第一登车控制开关以及第二登车控制开关;第一登车控制开关设于司机室;第二登车控制开关设于车门处,每一车门配置一第二登车控制开关;登车控制装置分别与车门控制开关、车载站台检测装置、第一登车控制开关、第二登车控制开关以及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连接。第一登车控制开关由司机操作控制,第二登车控制开关由乘客根据需求操作控制。
一登车辅助装置配置一登车控制装置和一第二登车控制开关,整列车配置一第一登车开关,即第一登车开关发出的登车辅助装置开启指令能够开启所有登车辅助装置,至于哪些登车辅助装置具体如何动作,则由靠近站台侧的登车辅助装置所对应的登车控制装置来控制。
登车控制装置,用于:
获取车载站台检测装置检测的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确定站台类型,并将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反馈给司机显示屏。
判断是否接收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根据站台类型、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登车装置适应该站台。根据站台类型、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或伸缩驱动装置动作的具体过程参见第一方面步骤4和步骤5中在不同站台类型下的具体控制过程。
在接收到关门指令后,收回不同级踏板或者先收回不同级踏板,再控制升降机构下降,使登车辅助装置下降到初始状态,参见第一方面步骤7。
本实施例中,车载站台检测装置、车门控制开关通过硬线或通信总线与登车控制装置连接。
在登车辅助装置上还设有与登车控制装置连接的提示装置,提示装置用于在高站台或低站台时提示乘客。本实施例中,提示装置为LED灯、报警器和语音提醒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变型,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所述登车辅助装置设于车门入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确定站台类型,并将所述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反馈给司机显示屏;
步骤2:车门控制开关发出开门指令;
步骤3: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动作,或者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所述登车辅助装置适应所述站台,车门开启,转入步骤5;
否则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伸出第一级踏板,车门开启,并转入步骤4;
步骤4: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动作,或者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所述登车辅助装置适应所述站台,转入步骤5;
否则控制第一级踏板保持伸出状态,转入步骤5;
步骤5:车门控制开关发出关门指令;
步骤6:车门关闭,收回不同级踏板;或者先收回不同级踏板,再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下降,使所述登车辅助装置下降到初始状态,车门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动作,或者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驱动装置动作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当所述站台为高站台时,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上升,提升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登车平台,使所述登车平台适应所述站台的高度;再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或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当所述站台为一般站台时,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
当所述站台为低站台时,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其中,所述高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760±50mm;所述一般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550±50mm;所述低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380±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动作,或者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驱动装置动作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当所述站台为高站台时,收回第一级踏板,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上升,提升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登车平台,使所述登车平台适应所述站台的高度;再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伸出第一级踏板或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当所述站台为一般站台时,控制第一级踏板保持伸出状态;
当所述站台为低站台时,收回第一级踏板,根据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伸缩驱动装置伸长,先伸出第一级踏板,再伸出第二级踏板;
其中,所述高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760±50mm;所述一般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550±50mm;所述低站台是指站台高度为380±50m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由司机或乘客发出。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由乘客发出。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检测车辆是否停车静止的步骤,具体实现过程为:
检测零速继电器是否得电,如果是,则车辆已停车静止。
7.一种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系统,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登车控制装置、第一登车控制开关以及第二登车控制开关;所述第一登车控制开关设于司机室;所述第二登车控制开关设于车门处,每一车门配置一所述第二登车控制开关;所述登车控制装置分别与车门控制开关、车载站台检测装置、第一登车控制开关、第二登车控制开关以及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登车控制装置,用于:
获取所述车载站台检测装置检测的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确定站台类型,并将所述车辆所在站台侧、站台高度、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反馈给司机显示屏;
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开启指令;根据所述站台类型、所述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升降机构和伸缩驱动装置动作,或者控制所述登车辅助装置的伸缩驱动装置动作,使所述登车辅助装置适应所述站台;
在接收到关门指令后,收回不同级踏板或者先收回不同级踏板,再控制所述升降机构下降,使所述登车辅助装置下降到初始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站台检测装置、车门控制开关通过硬线或通信总线与所述登车控制装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登车辅助装置上还设有与所述登车控制装置连接的提示装置,所述提示装置用于在高站台或低站台时提示乘客。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登车辅助装置控制系统。
CN202110570501.3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276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0501.3A CN113276892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0501.3A CN113276892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892A CN113276892A (zh) 2021-08-20
CN113276892B true CN113276892B (zh) 2022-07-19

Family

ID=77281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0501.3A Active CN113276892B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6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1766B (zh) * 2022-07-27 2022-11-08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间隙缓解装置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58601U (zh) * 2013-07-23 2013-12-25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车门自动踏板装置
CN105220625A (zh) * 2015-10-10 2016-01-0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
CN109572732A (zh) * 2019-01-18 2019-04-0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站台补偿机构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10696841A (zh) * 2019-10-15 2020-01-1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轨道列车及其列车门入口台阶结构
CN111086536A (zh) * 2020-01-02 2020-05-01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无障碍通行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轨道车辆
CN211617679U (zh) * 2020-01-09 2020-10-02 青岛宏达赛耐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台检测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12606860A (zh) * 2020-08-31 2021-04-06 余雨婷 一种铁路客车高站台间隙补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4930A1 (en) * 2006-12-07 2008-06-12 Drago Joseph J Train car compensator for platform gap spac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58601U (zh) * 2013-07-23 2013-12-25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车门自动踏板装置
CN105220625A (zh) * 2015-10-10 2016-01-0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
CN109572732A (zh) * 2019-01-18 2019-04-0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站台补偿机构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10696841A (zh) * 2019-10-15 2020-01-1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轨道列车及其列车门入口台阶结构
CN111086536A (zh) * 2020-01-02 2020-05-01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无障碍通行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轨道车辆
CN211617679U (zh) * 2020-01-09 2020-10-02 青岛宏达赛耐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站台检测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12606860A (zh) * 2020-08-31 2021-04-06 余雨婷 一种铁路客车高站台间隙补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892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1042B2 (en) Elevator provided with a safety device arrangement
CN111923964B (zh) 一种基于地铁故障及应急条件的扣车方法及系统
CN113276892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登车辅助装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450826B (zh) 延续进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39795B (zh) 车辆紧急牵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85342B (zh) 一种列车无人自动折返方法
EP415957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door and lighting during rail vehicle cleaning
CN111619615B (zh) 一种远程控制系统和列控系统的切换方法和切换系统
CN110589653A (zh) 一种智能脱困电梯及其独立脱困装置和智能电梯脱困方法
CN109501810A (zh) 一种高铁不停车乘客安全换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60525A (zh)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间隙自动补偿机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407935A (zh) 站台屏蔽门系统及站台屏蔽门联动控制系统
CN210914856U (zh) 一种智能脱困电梯及其独立脱困装置
CN105220625B (zh) 一种智能公交登乘系统用的水平登乘设备的登乘方法
CN209112168U (zh) 一种带有防踏空自动伸缩踏板的半高站台门系统
KR101274949B1 (ko) 승강장 안전발판 및 승강장 스크린도어 연동 제어 시스템
CN214929747U (zh) 一种全自动轨道车辆挡车器
CN114604709A (zh) 一种激光扫描电梯防夹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11016965B (zh) 一种基于驾驶任务的轨道列车信息显示系统及方法
CN210793174U (zh) 一种可翻转伸缩的侧门疏散结构及包含其的轨道交通车辆
CN210554878U (zh) 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11577033A (zh)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锁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1494287U (zh) 客车的安全逃生门
CN105314482A (zh) 汽车电梯厅外呼梯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8120494U (zh) 一种电梯断电自动救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