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2176A - 车辆用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2176A
CN113272176A CN201980087002.XA CN201980087002A CN113272176A CN 113272176 A CN113272176 A CN 113272176A CN 201980087002 A CN201980087002 A CN 201980087002A CN 113272176 A CN113272176 A CN 113272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wall
regions
hexagonal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70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2176B (zh
Inventor
原田泰匡
糸井知香
栗原均
小谷野裕二
植野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kam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027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299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756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299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62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457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2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2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50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0Q3/51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lighting devices onto vehicle interior, e.g. onto ceiling or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7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B60Q3/74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overall compartment lighting; for overall compartment lighting in combination with specific lighting, e.g. room lamps with reading 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60Q9/002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parking purposes, e.g. for warning the driver that his vehicle has contacted or is about to contact an obstacle
    • B60Q9/004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parking purposes, e.g. for warning the driver that his vehicle has contacted or is about to contact an obstacle using wav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60Q9/002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parking purposes, e.g. for warning the driver that his vehicle has contacted or is about to contact an obstacle
    • B60Q9/004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parking purposes, e.g. for warning the driver that his vehicle has contacted or is about to contact an obstacle using wave sensors
    • B60Q9/005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parking purposes, e.g. for warning the driver that his vehicle has contacted or is about to contact an obstacle using wave sensors using a video camer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60Q9/002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parking purposes, e.g. for warning the driver that his vehicle has contacted or is about to contact an obstacle
    • B60Q9/004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parking purposes, e.g. for warning the driver that his vehicle has contacted or is about to contact an obstacle using wave sensors
    • B60Q9/006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for parking purposes, e.g. for warning the driver that his vehicle has contacted or is about to contact an obstacle using wave sensors using a distance sens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8Ceiling, e.g. roof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照明装置(10)包括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2)、两个灯体及两个外界照相机。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相互独立地形成,以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接合,并配置成覆盖车室内的上部的一部分。第一框体(21)包括盒部(32)。第二框体(22)包括闭塞盒部(32)的第二开口部的壁部(62)。盒部(32)的第二开口部的周缘部(43)中的上侧的第一端部(43U)及下侧的第二端部(43B)与壁部(62)的上侧的第三端部(62U)及下侧的第四端部(62B)接合。第一端部(43U)及第三端部(62U)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较第二端部(43B)及第四端部(62B)相对更靠第一框体(21)侧。

Description

车辆用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9年1月1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9-002784号及2019年4月11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9-075609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至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自先前以来,已知有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在配置于车辆的前座的顶棚(车顶衬里)中央部的顶置控制台包括车室内照明用的灯体及用于检测物体等的照相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包括由收容灯体的灯体收容部与收容照相机的照相机收容部一体地形成而成的框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21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框体包括一体地形成的灯体收容部及照相机收容部,因此框体的大小有可能变得大型。另外,因灯体收容部及照相机收容部的一体化而框体的形状变得复杂,有可能难以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等的成形加工来制造框体。另外,产生如下问题:在经一体化的灯体收容部及照相机收容部的各个中,难以个别地设定材料、加工方法、重量、刚性、设计及颜色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规格多样化及制造容易性的车辆用照明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车辆用照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相互独立地形成,并且以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排列配置的状态接合,设置于车辆的车室内的上部;第一收容部及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灯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盖部,能够开闭地闭塞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以自所述车室内侧与所述盒部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以及第二收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并收容对所述车辆的外部及内部的至少任一处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态,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框体包括壁部,所述壁部闭塞设置于所述盒部的第二开口部,在将所述盒部中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边缘部中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设为上侧的第一端部及下侧的第二端部,且将所述第二框体的所述壁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设为上侧的第三端部及下侧的第四端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相互接合,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相互接合,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配置于在所述排列方向上较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相对更靠所述第一框体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态,在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通过多个爪部与固定所述多个爪部的多个爪固定部的组合而接合,所述多个爪固定部包括:第一爪固定部,与所述爪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抵接;以及第二爪固定部,与所述爪部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及所述排列方向的各个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形态,在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爪固定部在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的任一端部配置于所述交叉方向的中央侧,所述第二爪固定部在所述任一端部配置于所述交叉方向的较所述第一爪固定部相对更靠端部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形态,在本发明的第三形态或第四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端部包括自所述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延伸的所述多个爪部,所述第四端部包括所述多个爪固定部,所述多个爪固定部配置于供所述多个爪部自所述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插入的多个插入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形态,在本发明的第三形态至第五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包括:第一螺钉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二螺钉安装部,以与所述第一螺钉安装部连通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以及螺钉构件,通过安装于所述第一螺钉安装部及所述第二螺钉安装部来固定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形态,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至第六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框体由聚丙烯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形成,所述第二框体由聚碳酸酯树脂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形态,车辆用照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相互独立地形成,并且以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接合,设置于车辆的车室内的上部;第一收容部及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灯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盖部,能够开闭地闭塞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以自所述车室内侧与所述盒部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以及壁部,以闭塞设置于所述盒部的第二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并且在将所述盒部中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边缘部中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设为上侧的第一端部及下侧的第二端部,且将所述第二框体的所述壁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设为上侧的第三端部及下侧的第四端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相互接合,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相互接合,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于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较所述第四端部相对更靠下方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形态,在本发明的第八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框体由聚丙烯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形成,所述第二框体由聚碳酸酯树脂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合成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形态,在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盖主体,覆盖控制装置的朝向所述车室内的面,所述控制装置对配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室内且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物体的检测装置进行控制;以及通风部,在所述盖主体以与所述控制装置在规定方向上相向的方式设置,并且形成有贯通所述盖主体的多个贯通孔;所述通风部包括:壁部,朝向所述控制装置突出;以及多个六边形区域及多个梯形区域,由所述壁部划分,并介隔所述壁部而相互邻接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形态,在本发明的第十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壁部包括:内壁部,配置于所述多个六边形区域的各个之间、所述多个梯形区域的各个之间及所述多个六边形区域与所述多个梯形区域之间;以及外壁部,与所述内壁部一体地设置,配置于所述通风部的周缘且外形为六边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形态,在本发明的第十一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外壁部的突出高度高于所述内壁部的突出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形态,在本发明的第十二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将所述多个六边形区域中与所述外壁部邻接配置的所述六边形区域作为外壁侧六边形区域,所述外壁侧六边形区域在其内部包括两个所述梯形区域,所述两个所述梯形区域由与和所述外壁侧六边形区域邻接的所述外壁部中的一个所述外壁部平行配置的所述内壁部划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形态,在本发明的第十三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多个六边形区域的数量为8个,呈蜂窝结构状配置的所述多个所述六边形区域包括: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在所述通风部的中心沿规定排列方向邻接;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自所述规定排列方向的正交方向的两侧与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的各个邻接各一个;以及四个所述外壁侧六边形区域,分别与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的任一个及所述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的任一个邻接,所述多个梯形区域的数量为14个,所述14个所述梯形区域包括: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自所述规定排列方向的两侧与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的各个邻接各一个;八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在所述四个所述外壁侧六边形区域各自的内部配置有各两个;以及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自所述规定排列方向的正交方向的两侧与所述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的各个邻接各两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形态,在本发明的第十四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盖主体包括配置于所述通风部的外部的浇口痕,所述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中与所述浇口痕的距离长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的另一所述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是未形成所述贯通孔的非贯通孔形成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形态,在本发明的第十四形态或第十五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及所述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的各个中形成有各19个所述贯通孔,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及所述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分别包括在所述六边形区域的任意对边之间沿所述对边的正交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孔列、第二孔列、第三孔列、第四孔列及第五孔列,在所述第一孔列及所述第五孔列的各个中,与所述对边平行地排列有各三个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第二孔列及所述第四孔列的各个中,与所述对边平行地排列有各四个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第三孔列中,与所述对边平行地排列有五个所述贯通孔,在所述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中的一个、所述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及所述八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的各个中,形成有各7个所述贯通孔,所述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中的一个、所述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及所述八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分别包括在所述梯形区域的底边间沿所述底边的正交方向排列的第六孔列及第七孔列,在所述第六孔列中,与所述底边平行地排列有三个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第七孔列中,与所述底边平行地排列有四个所述贯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形态,在本发明的第十形态至第十六形态中任一形态的车辆用照明装置中,优选为包括设计部,所述设计部在所述盖主体的所述车室内侧的表面上形成有直径与所述贯通孔相同大小的多个凹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相互独立地形成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来提高规格多样化及制造容易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结构的、自车辆的左右方向观察时的侧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自车室内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的盒部时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与盖构件分解并自背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7]是自内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时的立体图。
[图8]是由图7所示的A-A线的位置处的X-Z平面形成的剖面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及比较例的各个中的相对于第二框体的载荷的绕第四端部的力矩的平衡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及比较例的各个中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的应力分布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自车室内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的盒部时的立体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分解并自背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3]是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X-Z平面形成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结构的、自车辆的左右方向观察时的侧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盖中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与盖构件分解并自背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7]是自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盖时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自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盖的通风部时的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盖的通风部的放大图。
[图20]是自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盖的通风部时的图。
[图2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一比较例及第二比较例的各个中盖的成形加工时的树脂材料的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车辆用照明装置)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的结构的、自车辆1的左右方向观察时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配置于车辆1的车室内2的前座3的上部。车室内2的上部例如是相当于顶棚的车顶衬里4与前窗5的上部等。
以下,在三维空间中相互正交的X轴、Y轴及Z轴的各轴方向是与各轴平行的方向。例如,车辆1的前后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X轴方向的正方向是自车辆1的后部朝向前部的方向。车辆1的左右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Y轴方向的正方向是自车辆1的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车辆1的上下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Z轴方向的正方向是自车辆1的下部朝向上部的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车辆用照明装置10包括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2、两个灯体23及两个外界照相机24。外界照相机24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检测部。
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相互独立地形成。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以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接合,并配置成覆盖车室内2的上部的一部分。前后方向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排列方向。
图3是自车室内2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的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时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3所示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与盖构件33分解并自背面21B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6是将图5所示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自内表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时的立体图。图8是由图7所示的A-A线的位置处的X-Z平面形成的剖面图。
如图1至图8所示,第一框体21的外形例如形成为设置有多个开口部的箱型。第一框体21由例如聚丙烯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柔软性高的树脂材料形成。第一框体21配置成覆盖车顶衬里4的一部分。
第一框体21包括两个灯体收容部31、盒部32及盖构件33。灯体收容部31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一收容部。盖构件33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盖部。
两个灯体收容部31各自的外形例如形成为在第一框体21的于车室内2侧露出的表面21A上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Z轴方向的正方向)凹陷的凹形状。两个灯体收容部31设置于第一框体21的前后方向的后侧(X轴方向的负方向)。两个灯体收容部31分别收容灯体23。
盒部32的外形例如形成为在第一框体21的表面21A上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凹陷的凹形状。伴随于此,在第一框体21以自车室内2侧与盒部32的内部连通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开口部34。第一开口部34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开口部。
盒部32构成所谓的顶置控制台的控制台盒,并设置于第一框体21的前后方向的前侧(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盒部32将能够开闭地闭塞第一开口部34的盖构件33以能够拉出至车室内2侧的方式收容。
盒部32在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左侧端部32L及右侧端部32R各自中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各部位包括轴支撑部41,所述轴支撑部41将后述的盖构件33的旋转轴51a支撑为能够旋转。例如,在轴支撑部41形成有供盖构件33的旋转轴51a能够旋转地插入的轴插入孔41a。
在盒部32中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端部32F形成有第二开口部42。第二开口部42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二开口部。盒部32在形成第二开口部42的周缘部43中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第一端部43U包括多个(例如两个)第一爪部44。周缘部43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边缘部。例如,两个第一爪部44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朝向前后方向的前方突出。例如如图4所示,各第一爪部44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脚部44a及自脚部44a的前端部向上下方向的下方突出的头部44b。
如图4至图7所示,各第一爪部44通过所谓的悬臂型的卡扣而与后述的第二框体22的第一爪保持部63机械接合。各第一爪部44通过脚部44a的弹性而自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使头部44b与第一爪保持部63咬合。由此,将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相互固定。
盒部32在第二开口部42的周缘部43中上下方向的下侧的第二端部43B包括多个(例如四个)第二爪部45。第二爪部45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爪部。例如,四个第二爪部45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各第二爪部45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分开并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的一对爪片46。例如如图6所示,各爪片46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脚部46a及自脚部46a的前端部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头部46b。一对爪片46配置成使彼此的头部46b向左右方向的相向方向突出。
各第二爪部45的一对爪片46通过所谓的悬臂型的卡扣而与后述的第二框体22的第二爪保持部64(例如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64A或端部侧第二爪保持部64B)机械接合。一对爪片46配置成自左右方向的两侧夹持第二爪保持部64,通过脚部46a的弹性而将各头部46b或各脚部46a抵接于第二爪保持部64。由此,将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相互固定。
四个第二爪部45中配置于第二端部43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两个中央侧第二爪部45A的各爪片46通过脚部46a的弹性而自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将头部46b抵接于第二爪保持部64(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64A)。由此,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四个第二爪部45中配置于第二端部43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左端43BL侧及右端43BR侧)的两个端部侧第二爪部45B的各爪片46通过脚部46a的弹性而自左右方向将脚部46a抵接于第二爪保持部64(端部侧第二爪保持部64B)。由此,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盒部32在第二开口部42的周缘部43的第二端部43B包括两个第一螺钉安装部47,所述两个第一螺钉安装部47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较四个第二爪部45更靠两端侧(左端43BL侧及右端43BR侧)。各第一螺钉安装部47例如包括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的第一凸台47a。在第一凸台47a形成有面向后述的第二框体22的第一螺钉插入孔67a而相连的第一螺纹孔47b。
车辆用照明装置10包括插入至第一螺钉插入孔67a中并且拧入至第一螺纹孔47b中的第一螺钉构件48。第一螺钉构件48将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相互固定,除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外,还在其他任意方向上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位置。
第一框体21在盒部32的周边包括两个第二螺钉安装部49,所述两个第二螺钉安装部49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较两个第一螺钉安装部47更靠两端侧(左端侧及右端侧)。各第二螺钉安装部49例如包括自第一框体21的背面21B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的第二凸台49a。在第二凸台49a形成有面向后述的第二框体22的第二螺钉插入孔68a而相连的第二螺纹孔49b。
车辆用照明装置10包括插入至第二螺钉插入孔68a中并且拧入至第二螺纹孔49b中的第二螺钉构件50。第二螺钉构件50将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相互固定,除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外,还在其他任意方向上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位置。第一螺钉安装部47及第二螺钉安装部49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一螺钉安装部。第一螺钉构件48及第二螺钉构件50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螺钉构件。
盖构件33包括壳体51及盖52。
壳体51的外形例如形成为经开口的箱型。壳体51收容例如车辆1的乘员佩戴的太阳镜等适当的物体。壳体51在前后方向的前侧的端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51a。旋转轴51a插入至盒部32的轴插入孔41a中。壳体51绕旋转轴51a的轴旋转。由此,可自盒部32的内部拉出至车室内2侧,或者可自车室内2侧收容于盒部32的内部。
盖52以覆盖壳体51的下表面(位于上下方向的下方且朝向车室内2侧的表面)的方式安装于壳体51。伴随着壳体51的旋转,盖52能够开闭地闭塞第一框体21的第一开口部34。盖52在将壳体51收容于盒部32的内部的情况下闭塞第一开口部34,在将壳体51自盒部32的内部拉出至车室内2侧的情况下解除第一开口部34的闭塞。
如图1至图8所示,第二框体22的外形例如形成为经开口的箱型。第二框体22由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高刚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第二框体22配置成覆盖前窗5的上部的一部分。
第二框体22包括照相机收容部61及壁部62。照相机收容部61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二收容部。
照相机收容部61的外形例如形成为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及前后方向的前方开口的箱型。照相机收容部61设置于第二框体22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照相机收容部61收容在左右方向上分开配置的两个外界照相机24。
壁部62的外形例如形成为沿着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中的盖构件33的前端(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的旋转轨迹弯曲的板状。壁部62设置于第二框体22的前后方向的后侧。壁部62闭塞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的第二开口部42。
壁部62中的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第三端部62U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较壁部62中的上下方向的下侧的第四端部62B相对更靠位于后方的第一框体21侧。
如图4至图7所示,壁部62在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第三端部62U包括多个(例如两个)第一爪保持部63。例如,两个第一爪保持部63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各第一爪保持部63的外形例如形成为供第一框体21的各第一爪部44的头部44b自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卡合(卡合停止)的凹形状。各第一爪部44及各第一爪保持部63通过相互咬合来固定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
壁部62在上下方向的下侧的第四端部62B包括多个(例如四个)第二爪保持部64。例如,四个第二爪保持部64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在第四端部62B形成有供第一框体21的多个(例如四个)第二爪部45自车室内2侧朝向第二框体22的内部插入的多个(例如四个)贯通孔65。例如,四个贯通孔65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各第二爪保持部64形成为在各贯通孔6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自各贯通孔65的边缘部66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延伸。各第二爪保持部64的外形例如形成为自边缘部66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延伸并供各第二爪部45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卡合的柱状。贯通孔65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插入孔。
如图8所示,包括多个第二爪部45的第一框体21的第二端部43B配置成自车室内2侧即上下方向的下方侧与形成有多个贯通孔65的第二框体22的第四端部62B重叠。伴随于此,如图5至图7所示,各第二爪部45的一对爪片46以自左右方向的两侧夹持各第二爪保持部64的方式自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位于上方侧的第二框体22的内部插入至各贯通孔65中。各第二爪部45的一对爪片46通过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对于各第二爪保持部64的咬合来固定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
如图6所示,四个第二爪保持部64中配置于第四端部62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两个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64A与两个第二爪部45(中央侧第二爪部45A)在上下方向上抵接。由此,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于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两个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64A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一爪固定部。
四个第二爪保持部64中配置于第四端部62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左端62BL侧及右端62BR侧)的两个端部侧第二爪保持部64B与两个第二爪部45(端部侧第二爪部45B)在左右方向上抵接。由此,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于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左端62BL侧及右端62BR侧)的两个端部侧第二爪保持部64B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二爪固定部。左右方向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交叉方向。左端62BL侧及右端62BR侧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端部侧。
第二框体22在壁部62的周边包括两个第三螺钉安装部67,所述两个第三螺钉安装部67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较四个第二爪保持部64更靠两端侧(左端侧及右端侧)。在各第三螺钉安装部67例如形成有面向第一框体21的各第一螺钉安装部47的第一螺纹孔47b而相连的第一螺钉插入孔67a。如上所述,插入至各第一螺钉插入孔67a中的各第一螺钉构件48被拧入至各第一螺纹孔47b中。由此,将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固定。
第二框体22在壁部62的周边包括两个第四螺钉安装部68,所述两个第四螺钉安装部68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较两个第三螺钉安装部67更靠两端侧(左端侧及右端侧)。在各第四螺钉安装部68例如形成有面向第一框体21的各第二螺钉安装部49的第二螺纹孔49b而相连的第二螺钉插入孔68a。如上所述,插入至各第二螺钉插入孔68a中的各第二螺钉构件50被拧入至各第二螺纹孔49b中。由此,将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固定。第三螺钉安装部67及第四螺钉安装部68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第二螺钉安装部。
当将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接合时,首先,在第一框体21的第一端部43U与第二框体22的第三端部62U,将各第一爪部44及各第一爪保持部63卡合。
其次,在第一框体21的第二端部43B与第二框体22的第四端部62B,将各第二爪部45及各第二爪保持部64卡合。
其次,第一框体21的各第一螺钉安装部47与第二框体22的各第三螺钉安装部67通过各第一螺钉构件48而固定。另外,第一框体21的各第二螺钉安装部49与第二框体22的各第四螺钉安装部68通过各第二螺钉构件50而固定。
两个灯体23分别例如是发光二极管等。
两个外界照相机24例如是在左右方向上分开配置的立体照相机等。两个外界照相机24对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前方的行人及物体等进行检测。两个外界照相机24例如由适宜的控制装置控制。控制装置是通过由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处理器(processor)执行规定的程序来发挥功能的软件功能部。软件功能部是包括CPU等处理器、存储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暂时存储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及计时器等电子电路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Unit,ECU)。控制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为大规模集成(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等的集成电路。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独立地形成。由此,可个别地设定材料、加工方法、重量、刚性、设计及颜色等。例如,与一体地形成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情况相比,可抑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各自的大小变得大型。由此,可提高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规格多样化及制造容易性。例如,在通过成形加工来制造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情况下,可抑制熔接线等结构性脆弱部位及外观不良部位的产生。
在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形成第二开口部42,并且将闭塞第二开口部42的壁部62设置于第二框体22,将壁部62中的上侧的第三端部62U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较下侧的第四端部62B相对更靠第一框体21侧。由此,可通过成形加工而容易地制造独立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各个。即,在例如在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不设置第二开口部42的情况下,或者在例如在第二框体22的壁部62将上侧的第三端部62U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较下侧的第四端部62B相对更靠第二框体22侧的情况下,产生难以通过成形加工来制造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各个的问题。针对此种问题,在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设置第二开口部42,并且在闭塞第二开口部42的第二框体22的壁部62,将第三端部62U配置于较第四端部62B更靠第一框体21侧。由此,可提高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制造容易性。
图9是示意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及比较例的各个中的相对于第二框体22的载荷Fa的绕第四端部62B的力矩的平衡的图。如图9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中,壁部62中的第三端部62U配置于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较第四端部62B以规定间隔Xb的量更靠第一框体21侧。相对于此,比较例中,壁部62中的第三端部62U及第四端部62B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大致对齐地配置。
相对于在第二框体22的前后方向上作用于距第四端部62B为规定间隔Xa的重心位置的载荷Fa,如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那样,伴随着在前后方向上增大第三端部62U与第四端部62B的间隔,根据绕第四端部62B的力矩的平衡,第三端部62U的反作用力(例如垂直反作用力)Fb变化为减少倾向。另一方面,如比较例那样,伴随着在前后方向上减少第三端部62U与第四端部62B的间隔,根据绕第四端部62B的力矩的平衡,第三端部62U的反作用力(例如垂直反作用力)Fb0变化为增大倾向。由此,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中,与比较例相比,可减低第一框体21的第一端部43U与第二框体22的第三端部62U所需的支撑力及刚性。
另外,相对于因第二框体22的载荷Fa而引起的绕第四端部62B的旋转,比较例中的第三端部62U的位移方向是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相对于此,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中的第三端部62U的位移方向是上下方向的上方侧。由此,针对自上下方向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而与第三端部62U卡合的第一框体21的第一端部43U,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中,与比较例相比,可将第一端部43U与第三端部62U牢固地接合。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及比较例的各个中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应力分布的一例的图。如图10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中,在第二框体22包括闭塞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的第二开口部42的壁部62。相对于此,比较例中,省略了壁部62。
确认到:在第二开口部42的周缘部43的第二端部43B,关于例如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两端侧(左端侧及右端侧)的应力,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相比,在比较例中增大。更具体而言,确认到:在第二端部43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左端侧及右端侧),与比较例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具有约2.5倍的刚性。由此,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中,与比较例相比,可增大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刚性。
第一框体21的第一端部43U及第二端部43B与第二框体22的第三端部62U及第四端部62B通过各爪部44、45与各爪保持部63、64的组合而机械接合。由此,与例如包括螺钉及形成有螺纹孔的凸台等来代替各爪部44、45及各爪保持部63、64的情况相比,可使机械接合所需的结构更紧凑。
第二端部43B的多个第二爪部45及第四端部62B的多个第二爪保持部64分别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位移及变形。由此,与例如通过单一的爪部及爪固定部来进行在多个方向上的位置限制的情况相比,可在确保对于位置限制的所期望的精度的同时,容易地进行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对位。
第四端部62B的两个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64A与被两个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64A固定的第二端部43B的两个第二爪部45在左右方向的中央侧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及变形。由此,可防止因第二框体22的载荷而在第二端部43B及第四端部62B的周边产生上下方向(例如铅垂方向)上的位移或变形。
第一框体21中的第二端部43B的多个第二爪部45自车室内2侧朝向第二框体22的内部而插入至第二框体22中的第四端部62B的多个贯通孔65中。由此,可防止多个第二爪部45在车室内2侧突出或露出,从而可在不损及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美观的情况下提高外观设计性。
第一框体21的第二端部43B以在上下方向上自车室内2侧覆盖第二框体22的第四端部62B的方式配置于较第四端部62B更靠下方侧。由此,可防止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接合边界在车室内2侧露出,从而可在不损及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美观的情况下提高外观设计性。
在第二框体22的壁部62,上侧的第三端部62U配置于较下侧的第四端部62B更靠第一框体21侧,由此例如于在第四端部62B包括多个爪部的情况下,产生以不与壁部62干涉的方式配置多个爪部的需要。在所述情况下,有可能难以在第四端部62B包括向上方侧延伸的多个爪部,或者第四端部62B中的多个爪部的配置变得复杂。另外,例如于在第二端部43B形成供多个爪部插入的多个插入孔的情况下,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中的第二开口部42的周缘部43的刚性有可能降低。由此,在第二端部43B包括多个第二爪部45。另外,在第四端部62B形成供多个第二爪保持部64配置的多个贯通孔65。由此,可防止多个第二爪部45的配置变得复杂。另外,可防止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中的第二开口部42的周缘部43的刚性降低。
第一螺钉构件48及第二螺钉构件50除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外,还在例如前后方向等其他方向上也限制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位移及变形。由此,可提高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位置限制的精度。
第一框体21形成为相对柔软,第二框体22形成为相对高刚性。由此,将第一框体21配置于由例如布或皮革等柔软材料形成的车辆1的顶棚(车顶衬里4)。由此,可抑制顶棚的形状的歪斜。与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情况相比,可抑制重量的增大,并且可防止结构所需的费用增多。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设为第二框体22包括照相机收容部61及壁部6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省略照相机收容部61。
图11是自车室内2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的第一框体21的盒部32时的立体图。图1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分解并自背面21B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3是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的X-Z平面形成的剖面图。
在所述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0中,第二框体22由例如聚碳酸酯树脂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合成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刚性及硬度等机械特性的平衡优异的树脂材料形成。
根据所述变形例,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独立地形成。由此,可个别地设定材料、加工方法、重量、刚性、设计及颜色等。由此,可容易地应对例如有无照相机收容部61等的规格多样化。另外,可提高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规格多样化及制造容易性。
第一框体21形成为相对柔软,第二框体22形成为刚性及硬度等机械特性的平衡相对优异。由此,与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2的情况相比,可提高成形加工时的流动性。另外,可抑制熔接线等结构性脆弱部位及外观不良部位的产生,可提高制造容易性。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设为第一框体21在第一端部43U包括多个第一爪部44,第二框体22在第三端部62U包括多个第一爪保持部63,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为:第二框体22在第三端部62U包括多个第三爪部,第一框体21在第一端部43U包括供多个第三爪部卡合的多个第三爪保持部。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设为第一框体21在第二端部43B包括多个第二爪部45,第二框体22在第四端部62B包括多个第二爪保持部64,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为:第二框体22在第四端部62B包括多个第四爪部,第一框体21在第二端部43B包括供多个第四爪部卡合的多个第四爪保持部。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设为第一框体21的第一端部43U及第二端部43B与第二框体22的第三端部62U及第四端部62B通过各爪部44、45与各爪保持部63、64的组合而机械接合,但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第一框体21的第一端部43U与第二框体22的第三端部62U的接合、及第一框体21的第二端部43B与第二框体22的第四端部62B的接合中至少任一者可通过螺钉与形成有螺纹孔的凸台的组合等其他结构而机械接合。另外,例如,第一框体21的第一端部43U与第二框体22的第三端部62U的接合及第一框体21的第二端部43B与第二框体22的第四端部62B的接合中至少任一者也可通过例如熔敷等机械接合以外的其他方法来接合。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虽设为第一框体21的第二端部43B配置于较第二框体22的第四端部62B更靠下方侧,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框体21的第二端部43B也可配置于较第二框体22的第四端部62B更靠上方侧。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设为车辆用照明装置10包括两个外界照相机24,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追加包括其他检测装置或包括其他检测装置来代替两个外界照相机24。
其他检测装置例如是使用毫米波等电波来检测距检测对象的距离及方向的雷达或使用光来检测距检测对象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等。测距传感器例如是激光雷达(LightDetection and Ranging或Laser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其他检测装置例如也可为检测车室内2的乘员等的照相机。
其次,在参照随附附图的同时,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车辆用照明装置)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10的结构的、自车辆101的左右方向观察时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1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10配置于车辆101的车室内102的前座103的上部。车室内102的上部例如是相当于顶棚的车顶衬里104与前窗105的上部等。
如图14及图15所示,车辆用照明装置110包括构成盖120的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两个灯体123、两个外界照相机124、控制装置125及冷却用风扇126。
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相互独立地形成。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以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接合,并配置成覆盖车室内102的上部的一部分。第二框体122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盖主体。
图16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10的盖120中的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与盖构件133分解并自背面121B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7是自背面121B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盖时的放大立体图。图18是自背面122B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盖120的通风部70时的图。图19是自表面122A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盖120的通风部170时的图。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盖120的通风部170的放大图。
如图14至图20所示,第一框体121的外形例如形成为设置有多个开口部的箱型。第一框体121由例如聚丙烯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柔软性高的树脂材料形成。第一框体121配置成覆盖车顶衬里104的一部分。
第一框体121包括两个第一收容部131、盒部132及盖构件133。
两个第一收容部131各自的外形例如形成为在第一框体121的于车室内102侧露出的表面121A上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Z轴方向的正方向)凹陷的凹形状。两个第一收容部131设置于第一框体121的前后方向的后侧(X轴方向的负方向)。两个第一收容部131分别收容灯体123。
盒部132的外形例如形成为在第一框体121的表面121A上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凹陷的凹形状。伴随于此,在第一框体121以自车室内102侧与盒部132的内部连通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开口部134。
盒部132构成所谓的顶置控制台的控制台盒,并设置于第一框体121的前后方向的前侧(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盒部132将能够开闭地闭塞第一开口部134的盖构件133以能够拉出至车室内102侧的方式收容。
盒部132在左右方向(Y轴方向)的左侧端部132L及右侧端部132R各自中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各部位包括轴支撑部141,所述轴支撑部141将后述的盖构件133的旋转轴151a支撑为能够旋转。例如,在轴支撑部141形成有供盖构件133的旋转轴151a能够旋转地插入的轴插入孔141a。
在盒部132中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端部132F形成有第二开口部142。盒部132在形成第二开口部142的周缘部143中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第一端部143U包括多个(例如两个)第一爪部144。例如,两个第一爪部144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朝向前后方向的前方突出。各第一爪部144通过所谓的悬臂型的卡扣而与后述的第二框体122的第一爪保持部163机械接合。各第一爪部144通过弹性而与第一爪保持部163咬合。由此,将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相互固定。
盒部132在第二开口部142的周缘部143中上下方向的下侧的第二端部143B包括多个(例如四个)第二爪部145。例如,四个第二爪部145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各第二爪部145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分开并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的一对爪片146。例如如图16所示,各爪片146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脚部146a及自脚部146a的前端部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头部146b。一对爪片146配置成使彼此的头部146b向左右方向的相向方向突出。
各第二爪部145的一对爪片146通过所谓的悬臂型的卡扣而与后述的第二框体122的第二爪保持部164(例如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164A或端部侧第二爪保持部164B)机械接合。一对爪片146配置成自左右方向的两侧夹持第二爪保持部164,通过脚部146a的弹性而将各头部146b或各脚部146a抵接于第二爪保持部164。由此,将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相互固定。
四个第二爪部145中配置于第二端部143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两个中央侧第二爪部145A的各爪片146通过脚部146a的弹性而自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将头部146b抵接于第二爪保持部164(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164A)。由此,限制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四个第二爪部145中配置于第二端部143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左端143BL侧及右端143BR侧)的两个端部侧第二爪部145B的各爪片146通过脚部146a的弹性而自左右方向将脚部146a抵接于第二爪保持部164(端部侧第二爪保持部64B)。由此,限制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盒部132在第二开口部142的周缘部143的第二端部143B包括两个第一螺钉安装部147,所述两个第一螺钉安装部147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较四个第二爪部145更靠两端侧(左端143BL侧及右端143BR侧)。各第一螺钉安装部147例如包括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的第一凸台147a。在第一凸台147a形成有面向后述的第二框体122的第一螺钉插入孔167a而相连的第一螺纹孔147b。
车辆用照明装置110包括插入至第一螺钉插入孔167a中并且拧入至第一螺纹孔147b中的第一螺钉构件148。第一螺钉构件148将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相互固定,除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外,还在其他任意方向上限制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的位置。
第一框体121在盒部132的周边包括两个第二螺钉安装部149,所述两个第二螺钉安装部149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较两个第一螺钉安装部147更靠两端侧(左端侧及右端侧)。各第二螺钉安装部149例如包括自第一框体121的背面121B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的第二凸台149a。在第二凸台149a形成有面向后述的第二框体122的第二螺钉插入孔168a而相连的第二螺纹孔149b。
车辆用照明装置110包括插入至第二螺钉插入孔168a中并且拧入至第二螺纹孔149b中的第二螺钉构件150。第二螺钉构件150将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相互固定,除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外,还在其他任意方向上限制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的位置。
盖构件133包括壳体151及盖152。
壳体151的外形例如形成为经开口的箱型。壳体151收容例如车辆101的乘员佩戴的太阳镜等适当的物体。壳体151在前后方向的前侧的端部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151a。旋转轴151a插入至盒部132的轴插入孔141a中。壳体151绕旋转轴151a的轴旋转。由此,可自盒部132的内部拉出至车室内102侧,或者可自车室内102侧收容于盒部132的内部。
盖152以覆盖壳体151的下表面(位于上下方向的下方且朝向车室内102侧的表面)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51。伴随着壳体151的旋转,盖152能够开闭地闭塞第一框体121的第一开口部134。盖152在将壳体151收容于盒部132的内部的情况下闭塞第一开口部134。盖152在将壳体151自盒部132的内部拉出至车室内102侧的情况下解除第一开口部134的闭塞。
如图14至图19所示,第二框体122的外形例如形成为经开口的箱型。第二框体122由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高刚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第二框体122配置成覆盖前窗105的上部的一部分。
第二框体122包括第二收容部161及壁部162。
第二收容部161的外形例如形成为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及前后方向的前方开口的箱型。第二收容部161设置于第二框体122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第二收容部161收容在左右方向上分开配置的两个外界照相机124、配置于第二框体12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控制装置125及冷却用风扇126。
壁部162的外形例如形成为沿着第一框体121的盒部132中的盖构件133的前端(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的旋转轨迹弯曲的板状。壁部162设置于第二框体122的前后方向的后侧。壁部162闭塞第一框体121的盒部132的第二开口部142。
壁部162中的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第三端部162U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较壁部162中的上下方向的下侧的第四端部162B相对更靠位于后方的第一框体121侧。
壁部162在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第三端部162U包括多个(例如两个)第一爪保持部163。例如,两个第一爪保持部163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各第一爪保持部163的外形例如形成为供第一框体121的各第一爪部144自上下方向的上方朝向下方卡合(卡合停止)的凹形状。各第一爪部144及各第一爪保持部163通过相互咬合来固定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
壁部162在上下方向的下侧的第四端部162B包括多个(例如四个)第二爪保持部164。例如,四个第二爪保持部164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在第四端部162B形成有供第一框体121的多个(例如四个)第二爪部145自车室内102侧朝向第二框体122的内部插入的多个(例如四个)贯通孔165。例如,四个贯通孔165在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各第二爪保持部164形成为在各贯通孔16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自各贯通孔165的边缘部166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延伸。各第二爪保持部164的外形例如形成为自边缘部166向上下方向的上方延伸并供各第二爪部145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卡合的柱状。
包括多个第二爪部145的第一框体121的第二端部143B配置成自车室内102侧即上下方向的下方侧与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65的第二框体122的第四端部162B重叠。伴随于此,各第二爪部145的一对爪片146以自左右方向的两侧夹持各第二爪保持部164的方式自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位于上方侧的第二框体122的内部插入至各贯通孔165中。各第二爪部145的一对爪片146通过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对于各第二爪保持部164的咬合来固定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
四个第二爪保持部164中配置于第四端部162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的两个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164A与两个第二爪部145(中央侧第二爪部145A)在上下方向上抵接。由此,限制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四个第二爪保持部164中配置于第四端部162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侧(左端162BL侧及右端162BR侧)的两个端部侧第二爪保持部164B与两个第二爪部145(端部侧第二爪部145B)在左右方向上抵接。由此,限制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第二框体122在壁部162的周边包括两个第三螺钉安装部167,所述两个第三螺钉安装部167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较四个第二爪保持部164更靠两端侧(左端侧及右端侧)。在各第三螺钉安装部167例如形成有面向第一框体121的各第一螺钉安装部147的第一螺纹孔147b而相连的第一螺钉插入孔167a。如上所述,插入至各第一螺钉插入孔167a中的各第一螺钉构件148被拧入至各第一螺纹孔147b中。由此,将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固定。
第二框体122在壁部162的周边包括两个第四螺钉安装部168,所述两个第四螺钉安装部168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较两个第三螺钉安装部167更靠两端侧(左端侧及右端侧)。在各第四螺钉安装部168例如形成有面向第一框体121的各第二螺钉安装部149的第二螺纹孔149b而相连的第二螺钉插入孔168a。如上所述,插入至各第二螺钉插入孔168a中的各第二螺钉构件150被拧入至各第二螺纹孔149b中。由此,将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固定。
当将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接合时,首先,在第一框体121的第一端部43U与第二框体122的第三端部162U,将各第一爪部144及各第一爪保持部163卡合。
其次,在第一框体121的第二端部143B与第二框体122的第四端部162B,将各第二爪部145及各第二爪保持部164卡合。
其次,第一框体121的各第一螺钉安装部147与第二框体122的各第三螺钉安装部167通过各第一螺钉构件148而固定。另外,第一框体121的各第二螺钉安装部149与第二框体122的各第四螺钉安装部168通过各第二螺钉构件150而固定。
第二框体122包括形成有多个通风孔171的通风部170。通风部170的外形例如形成为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向并与左右方向平行的对边并且相对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呈线对称的六边形形状。通风部170配置于第二框体12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并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介隔冷却用风扇126而与控制装置125相向。多个通风孔171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二框体122。通风孔171相当于技术方案的贯通孔。上下方向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规定方向。
通风部170包括设置于第二框体122的背面122B上的壁部172、以及由壁部172划分的多个六边形区域173及多个梯形区域174。
壁部172自第二框体122的背面122B朝向位于上下方向的上方的控制装置125突出。壁部172包括配置于通风部170的周缘的外壁部175及由外壁部175包围的内壁部176。
外壁部175的外形例如形成为沿着通风部170的周缘的六边形形状。外壁部175的突出方向上的高度(突出高度)例如形成为伴随着自前后方向的后方朝向前方而变化为降低倾向。内壁部176的突出高度例如形成为一定。外壁部175的突出高度形成为相对高于内壁部176的突出高度。
多个六边形区域173及多个梯形区域174介隔内壁部176而无间隙地一体配置。
多个六边形区域173各自的外形例如形成为正六边形。多个六边形区域173的数量例如为8个。8个六边形区域173呈蜂窝结构状配置。8个六边形区域173例如包括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三个右侧六边形区域178及三个左侧六边形区域179。
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以在通风部170的中心170a处将彼此的一边相接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邻接排列配置。中心170a也是呈六边形形状形成的外壁部175的重心。
三个右侧六边形区域178自左右方向的右侧(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与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邻接,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依次邻接排列配置。
三个左侧六边形区域179自左右方向的左侧(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与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邻接,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依次邻接排列配置。前后方向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规定排列方向。
三个右侧六边形区域178包括:第一右侧六边形区域178a,与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邻接;以及两个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自前后方向的两侧夹持第一右侧六边形区域178a,并且与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的任一个邻接。两个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分别相对于通风部170的中心170a而靠近外壁部175(邻接)配置,并包括由规定的内壁部176a(176)划分的两个梯形区域174(六边形内梯形区域181)。
分割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的内壁部176a(176)配置成连结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中的规定的相向的顶点。内壁部176a(176)与划分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的外壁部175中的部位175a平行配置,所述部位175a相对于三个右侧六边形区域178的排列方向(即前后方向)呈锐角交叉。部位175a相当于六边形形状的外壁部175中的六边形的一边的一部分。
即,两个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分别在各自的内部(被划分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的内壁部176包围的内部)包括两个梯形区域174,所述两个梯形区域174由与外壁部175中的部位175a平行配置的内壁部176a划分。
第一右侧六边形区域178a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异列六边形区域。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外壁侧六边形区域。
三个左侧六边形区域179包括:第一左侧六边形区域179a,与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邻接;以及两个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自前后方向的两侧夹持第一左侧六边形区域179a,并且与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的任一个邻接。两个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分别相对于通风部170的中心170a而靠近外壁部175(邻接)配置,并包括由规定的内壁部176b(176)划分的两个梯形区域174(六边形内梯形区域181)。
分割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的内壁部176b(176)配置成连结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中的规定的相向的顶点。内壁部176b(176)与划分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的外壁部175中的部位175b平行配置,所述部位175b相对于三个左侧六边形区域179的排列方向(即前后方向)呈锐角交叉。部位175b相当于六边形形状的外壁部175中的六边形的一边的一部分。
即,两个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分别在各自的内部(被划分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的内壁部176包围的内部)包括两个梯形区域174,所述两个梯形区域174由与外壁部175中的部位175b平行配置的内壁部176b划分。
第一左侧六边形区域179a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异列六边形区域。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外壁侧六边形区域。
多个梯形区域174各自的外形例如形成为将六边形区域173二等分而获得的等腰梯形。多个梯形区域174的数量例如为14个。14个梯形区域174例如包括八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181、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及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183。
八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181包括形成两个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的四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181及形成两个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的四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181。
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自前后方向两侧与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邻接。各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配置成使上底与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的一边相接。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包括配置于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后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a及配置于前侧的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
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183自左右方向的两侧与三个右侧六边形区域178及三个左侧六边形区域179邻接。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183包括配置于左右方向的右侧的两个右方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183a及配置于左侧的两个左方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183b。两个右方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183a配置成使上底与第一右侧六边形区域178a的右侧的两边相接。两个左方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183b配置成使上底与第一左侧六边形区域179a的左侧的两边相接。
分散配置于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177、第一右侧六边形区域178a及第一左侧六边形区域179a的各个中的多个通风孔171的数量例如为19个。19个通风孔171构成在各六边形区域177、178a、179a中的任意对边之间沿对边的正交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孔列191、第二孔列192、第三孔列193、第四孔列194及第五孔列195。第一孔列191及第五孔列195分别包括与对边平行排列的三个通风孔171。第二孔列192及第四孔列194分别包括与对边平行排列的四个通风孔171。第三孔列193包括与对边平行排列的五个通风孔171。
例如在盖120的成形加工时将树脂材料的浇口配置于通风部170的前后方向的后方的情况下,在多个梯形区域174中,在配置于前后方向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中的后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a形成有通风孔171。另一方面,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是未形成通风孔171的非通风孔形成区域(非贯通孔形成区域)201。即,在盖120的成形加工时的树脂材料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省略了通风孔171的形成。
分散配置于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以外的其他各梯形区域174中的多个通风孔171的数量例如为7个。7个通风孔171构成在各梯形区域174的底边间沿底边的正交方向排列的第六孔列196及第七孔列197。再者,所谓此处所述的底边,是指形成梯形的四边中平行的两条对边即上底及下底。第六孔列196包括与底边平行排列的三个通风孔171。第七孔列197包括与底边平行排列的四个通风孔171。
第二框体122在车室内102侧的表面122A上包括设计部199,所述设计部199形成有与通风孔171相同大小的多个凹部198。设计部199的外形例如形成为包含通风部170的矩形形状。多个凹部198的外形例如形成为与圆柱状的通风孔171相同直径的圆柱状。多个凹部198与多个通风孔171同样地分散配置于设计部199。
两个灯体123分别例如是发光二极管等。
两个外界照相机124例如是在左右方向上分开配置的立体照相机等。两个外界照相机124对车辆101的前后方向的前方的行人及物体等进行检测。两个外界照相机124例如由控制装置125控制。
控制装置125是通过由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处理器执行规定的程序来发挥功能的软件功能部。软件功能部是包括CPU等处理器、存储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暂时存储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及计时器等电子电路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控制装置125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为大规模集成(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等的集成电路。
冷却用风扇126将自车室内102经由通风部170的多个通风孔171而取入的空气朝向控制装置125吹附。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盖120,形成有多个通风孔171的通风部170设置成与控制装置125相向。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由第二框体122覆盖的内部环境的热经由贯通第二框体122的多个通风孔71而向车室内102散发。由此,可抑制因由第二框体122覆盖的控制装置125等的发热而引起的内部环境的温度上升。
在通风部170一体地配置的多个六边形区域173及多个梯形区域174分别由壁部172划分。由此,可提高形成有多个通风孔171的通风部170的刚性及强度。
通风部170的外形为六边形,壁部172包括配置于通风部170的周缘的外壁部175。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通风部170由六边形的外壁部175包围。由此,与例如包括六边形以外的其他形状的外壁部的情况相比,可在提高通风部170的刚性及强度的同时,提高例如通过成形加工来制造盖120时的外壁部175周边处的树脂材料的流动性。
壁部172包括由外壁部175包围的内壁部176,外壁部175的突出高度形成为相对高于内壁部176的突出高度。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在通风部170的多个通风孔171中通过的空气一边由外壁部175引导一边沿着壁部172的突出方向流动。由此,可在通风部170与控制装置125之间形成空气流。另外,通过向控制装置125送风的冷却用风扇126,可容易自车室内102向通风部170取入空气来促进控制装置125的散热。
多个六边形区域173中相对于通风部170的中心170a而靠近外壁部175配置的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及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分别包括两个梯形区域174(六边形内梯形区域181),所述两个梯形区域174(六边形内梯形区域181)由与外壁部175的各部位175a、175b平行的各内壁部176a(176)、176b(176)划分。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例如在通过成形加工来制造盖120的情况下,可提高各六边形区域178b、179b及外壁部175周边处的树脂材料的流动性。
相对于通风部170的中心170a,在浇口痕G侧的后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a设置有通风孔171,在浇口痕G的相反侧的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未设置通风孔171。即,在通过成形加工来制造盖120的情况下,在树脂材料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配置形成通风孔171的后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a,在树脂材料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未形成通风孔171的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
即,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是未形成通风孔171的非通风孔形成区域201。由此,与例如将形成通风孔171的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配置于树脂材料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情况相比,在下游侧的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可抑制树脂材料的流动速度降低,并防止产生欠注(成形不良)。
图21是示意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第一比较例及第二比较例的各个中盖的成形加工时的树脂材料的流动的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一比较例及第二比较例的各个中,浇口痕G相对于各通风部170、270、370而形成于前后方向的后方。换言之,浇口痕G形成于通风部170、270、370的外部(由外壁部175包围的区域的外侧)。
如图21所示,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通风部170,第一比较例的通风部270中,省略了分割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178b及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179b的各个的内壁部176a(176)及内壁部176b(176)。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比较例相比,确认到:树脂材料的流动速度沿着各内壁部176a(176)、176b(176)增大,树脂材料在通风部170的整体中以均匀的流动速度流动。由此,第二实施方式中,抑制了因各六边形区域178b、179b内的树脂材料的流动速度降低而引起的欠注(成形不良)的产生。
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盖120,第二比较例的通风部370中,相对于通风部370的中心370a,在浇口痕G的相反侧的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形成有多个通风孔171。由此,第二比较例中,因形成通风孔171所需的销等而树脂材料的流动受到妨碍。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二比较例相比,确认到: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内的树脂材料的流动速度增大,树脂材料在通风部170的整体中以均匀的流动速度流动。由此,第二实施方式中,抑制了因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182b内的树脂材料的流动速度降低而引起的欠注(成形不良)的产生。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通风部170,在各六边形区域177、178a、179a分散配置有19个通风孔171,并且在各梯形区域174分散配置有7个通风孔171。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将确保所期望的散热性及抑制欠注(成形不良)的产生所需的规定数量的通风孔171设置于通风部170。由此,可防止例如因通风孔171的数量不足而引起的散热性的降低,或例如因通风孔171的数量过剩而引起的成形不良的产生。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框体122在车室内102侧的表面122A上包括设计部199,所述设计部199形成有与通风孔171相同大小的多个凹部198。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构成,根据确保散热性及抑制欠注(成形不良)而设置多个通风孔171,相对于此,在第二框体122的车室内102侧的表面122A上根据美观及外观设计性而设置多个凹部198。由此,无论例如第二框体122的背面122B上的多个六边形区域173、多个梯形区域174及壁部172的配置等如何,均可设置均匀地分散配置于规定区域的凹部198。因此,可在不损及自车室内102侧观察时的第二框体122的美观的情况下提高外观设计性。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设为盖120包括独立地形成的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包括一体地形成的框体。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设为第一框体121及第二框体122进行机械接合,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通过熔接等机械接合以外的其他方法来接合。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设为通风部170与控制装置125相向设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与由盖120覆盖的作为其他热源的机器相向设置。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设为车辆用照明装置110包括两个外界照相机124,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追加包括其他检测装置或包括其他检测装置来代替两个外界照相机124。
其他检测装置例如是使用毫米波等电波来检测距检测对象的距离及方向的雷达或使用光来检测距检测对象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等。测距传感器例如是激光雷达(LightDetection and Ranging或Laser Imaging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其他检测装置例如也可为检测车室内102的乘员等的照相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可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同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所述车辆用照明装置,能够通过相互独立地形成的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来提高规格多样化及制造容易性。
符号的说明
1、101:车辆
2、102:车室内
4、104:车顶衬里
5、105:前窗
10、110:车辆用照明装置
21、121:第一框体
21A、121A:表面
21B、121B:背面
22:第二框体
23、123:灯体
24:外界照相机(检测部)
31:灯体收容部(第一收容部)
32:盒部
33:盖构件(盖部)
34:第一开口部(开口部)
42:第二开口部(第二开口部)
43:周缘部(边缘部)
43U:第一端部
43B:第二端部
44:第一爪部
45:第二爪部(爪部)
45A:中央侧第二爪部(爪部)
45B:端部侧第二爪部(爪部)
47:第一螺钉安装部
48:第一螺钉构件(螺钉构件)
49:第二螺钉安装部(第一螺钉安装部)
50:第二螺钉构件(螺钉构件)
61:照相机收容部(第二收容部)
62:壁部
62U:第三端部
62B:第四端部
62BL:左端(端部)
62BR:右端(端部)
63:第一爪保持部
64:第二爪保持部
64A:中央侧第二爪保持部(第一爪固定部)
64B:端部侧第二爪保持部(第二爪固定部)
65:贯通孔(插入孔)
67:第三螺钉安装部(第二螺钉安装部)
68:第四螺钉安装部(第二螺钉安装部)
122:第二框体(盖主体)
124:外界照相机(检测装置)
125:控制装置
126:冷却用风扇
170:通风部
171:通风孔(贯通孔)
172:壁部
173:六边形区域
174:梯形区域
175:外壁部
175a、175b:部位
176:内壁部
177:中心侧六边形区域
178a:第一右侧六边形区域(异列六边形区域)
178b:第二右侧六边形区域(外壁侧六边形区域)
179a:第一左侧六边形区域(异列六边形区域)
179b:第二左侧六边形区域(外壁侧六边形区域)
181:六边形内梯形区域
182: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
182a:后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
182b:前方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
183: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
183a:右方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
183b:左方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
191:第一孔列
192:第二孔列
193:第三孔列
194:第四孔列
195:第五孔列
196:第六孔列
197:第七孔列
198:凹部
199:设计部
201:非通风孔形成区域(非贯通孔形成区域)
G:浇口痕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包括:
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相互独立地形成,并且以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接合,设置于车辆的车室内的上部;
第一收容部及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
灯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
盖部,能够开闭地闭塞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以自所述车室内侧与所述盒部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以及
第二收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并收容对所述车辆的外部及内部的至少任一处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框体包括壁部,所述壁部闭塞设置于所述盒部的第二开口部,
在将所述盒部中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边缘部中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设为上侧的第一端部及下侧的第二端部,且将所述第二框体的所述壁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设为上侧的第三端部及下侧的第四端部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配置于在所述排列方向上较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相对更靠所述第一框体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通过多个爪部与固定所述多个爪部的多个爪固定部的组合而接合,
所述多个爪固定部包括:
第一爪固定部,与所述爪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抵接;以及
第二爪固定部,与所述爪部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及所述排列方向的各个交叉的交叉方向上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爪固定部在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的任一端部配置于所述交叉方向的中央侧,
所述第二爪固定部在所述任一端部配置于所述交叉方向的较所述第一爪固定部相对更靠端部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端部包括自所述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延伸的所述多个爪部,
所述第四端部包括所述多个爪固定部,所述多个爪固定部配置于供所述多个爪部自所述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插入的多个插入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包括:
第一螺钉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
第二螺钉安装部,以与所述第一螺钉安装部连通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以及
螺钉构件,通过安装于所述第一螺钉安装部及所述第二螺钉安装部来固定所述第一框体及所述第二框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框体由聚丙烯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形成,
所述第二框体由聚碳酸酯树脂形成。
8.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包括:
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相互独立地形成,并且以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接合,设置于车辆的车室内的上部;
第一收容部及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
灯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
盖部,能够开闭地闭塞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以自所述车室内侧与所述盒部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以及
壁部,以闭塞设置于所述盒部的第二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并且
在将所述盒部中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边缘部中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两端设为上侧的第一端部及下侧的第二端部,且将所述第二框体的所述壁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两端设为上侧的第三端部及下侧的第四端部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四端部相互接合,
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于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较所述第四端部相对更靠下方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框体由聚丙烯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形成,
所述第二框体由聚碳酸酯树脂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合成树脂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框体包括:
盖主体,覆盖控制装置的朝向所述车室内的面,所述控制装置对配置于所述车辆的所述车室内且检测所述车辆的外部的物体的检测装置进行控制;以及
通风部,在所述盖主体以与所述控制装置在规定方向上相向的方式设置,并且形成有贯通所述盖主体的多个贯通孔;
所述通风部包括:
壁部,朝向所述控制装置突出;以及
多个六边形区域及多个梯形区域,由所述壁部划分,并介隔所述壁部而相互邻接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壁部包括:
内壁部,配置于所述多个六边形区域的各个之间、所述多个梯形区域的各个之间及所述多个六边形区域与所述多个梯形区域之间;以及
外壁部,与所述内壁部一体地设置,配置于所述通风部的周缘且外形为六边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外壁部的突出高度高于所述内壁部的突出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将所述多个六边形区域中与所述外壁部邻接配置的所述六边形区域作为外壁侧六边形区域,所述外壁侧六边形区域在其内部包括两个所述梯形区域,所述两个所述梯形区域由与和所述外壁侧六边形区域邻接的所述外壁部中的一个所述外壁部平行配置的所述内壁部划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六边形区域的数量为8个,呈蜂窝结构状配置的所述多个所述六边形区域包括: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在所述通风部的中心沿规定排列方向邻接;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自所述规定排列方向的正交方向的两侧与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的各个邻接各一个;以及四个所述外壁侧六边形区域,分别与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的任一个及所述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的任一个邻接,
所述多个梯形区域的数量为14个,所述14个所述梯形区域包括: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自所述规定排列方向的两侧与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的各个邻接各一个;八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在所述四个所述外壁侧六边形区域各自的内部配置有各两个;以及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自所述规定排列方向的正交方向的两侧与所述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的各个邻接各两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盖主体包括配置于所述通风部的外部的浇口痕,
所述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中与所述浇口痕的距离长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的另一所述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是未形成所述贯通孔的非贯通孔形成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
在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及所述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的各个中形成有各19个所述贯通孔,
所述两个中心侧六边形区域及所述两个异列六边形区域分别包括在所述六边形区域的任意对边之间沿所述对边的正交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孔列、第二孔列、第三孔列、第四孔列及第五孔列,
在所述第一孔列及所述第五孔列的各个中,与所述对边平行地排列有各三个所述贯通孔,
在所述第二孔列及所述第四孔列的各个中,与所述对边平行地排列有各四个所述贯通孔,
在所述第三孔列中,与所述对边平行地排列有五个所述贯通孔,
在所述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中的一个、所述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及所述八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的各个中,形成有各7个所述贯通孔,
所述两个第一外壁侧梯形区域中的一个、所述四个第二外壁侧梯形区域及所述八个六边形内梯形区域分别包括在所述梯形区域的底边间沿所述底边的正交方向排列的第六孔列及第七孔列,
在所述第六孔列中,与所述底边平行地排列有三个所述贯通孔,
在所述第七孔列中,与所述底边平行地排列有四个所述贯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包括设计部,
所述设计部在所述盖主体的所述车室内侧的表面上形成有直径与所述贯通孔相同大小的多个凹部。
CN201980087002.XA 2019-01-10 2019-12-20 车辆用照明装置 Active CN113272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6284.6A CN117445799A (zh) 2019-01-10 2019-12-20 车辆用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2784 2019-01-10
JP2019002784A JP7129918B2 (ja) 2019-01-10 2019-01-10 車両用照明装置
JP2019-075609 2019-04-11
JP2019075609A JP7129940B2 (ja) 2019-04-11 2019-04-11 カバー
PCT/JP2019/050021 WO2020145087A1 (ja) 2019-01-10 2019-12-20 車両用照明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6284.6A Division CN117445799A (zh) 2019-01-10 2019-12-20 车辆用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2176A true CN113272176A (zh) 2021-08-17
CN113272176B CN113272176B (zh) 2024-02-23

Family

ID=715215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6284.6A Pending CN117445799A (zh) 2019-01-10 2019-12-20 车辆用照明装置
CN201980087002.XA Active CN113272176B (zh) 2019-01-10 2019-12-20 车辆用照明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6284.6A Pending CN117445799A (zh) 2019-01-10 2019-12-20 车辆用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8437B2 (zh)
CN (2) CN117445799A (zh)
GB (1) GB2594841B (zh)
RU (1) RU2769852C1 (zh)
WO (1) WO20201450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6480A (ja) * 2021-03-22 2022-10-05 リコー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ステレオカメラ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1117U (ja) * 1983-11-11 1985-06-05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フ車用のオ−バヘツドコンソ−ル
US20040114039A1 (en) * 2002-12-11 2004-06-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Vehicle periphery monitoring apparatus
JP2006297981A (ja) * 2005-04-15 2006-11-02 Honda Access Corp 車両用ルーフ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CN105263756A (zh) * 2013-05-23 2016-01-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用带显示器照明装置
JP2017056856A (ja) * 2015-09-17 2017-03-23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レンズカバー
JP2018002118A (ja) * 2016-07-08 2018-01-11 株式会社ミツバ 車両用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1117A (ja) 1983-10-12 1985-05-09 Lion Corp 多層型液体化粧料組成物
JP4020543B2 (ja) * 1999-09-16 2007-1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筒内噴射式内燃機関のバルブ特性制御装置
JP2010137667A (ja) * 2008-12-10 2010-06-24 Yazaki Corp 車室天井部用の照明装置
JP6559723B2 (ja) * 2017-01-27 2019-08-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照明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1117U (ja) * 1983-11-11 1985-06-05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フ車用のオ−バヘツドコンソ−ル
US20040114039A1 (en) * 2002-12-11 2004-06-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Vehicle periphery monitoring apparatus
JP2006297981A (ja) * 2005-04-15 2006-11-02 Honda Access Corp 車両用ルーフ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CN105263756A (zh) * 2013-05-23 2016-01-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用带显示器照明装置
JP2017056856A (ja) * 2015-09-17 2017-03-23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レンズカバー
JP2018002118A (ja) * 2016-07-08 2018-01-11 株式会社ミツバ 車両用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769852C1 (ru) 2022-04-07
US11548437B2 (en) 2023-01-10
CN117445799A (zh) 2024-01-26
GB202109814D0 (en) 2021-08-18
GB2594841B (en) 2022-11-09
CN113272176B (zh) 2024-02-23
WO2020145087A1 (ja) 2020-07-16
US20220097601A1 (en) 2022-03-31
GB2594841A (en) 202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3782B2 (ja) 車両用電子キー
JP5423700B2 (ja) 電子ユニット用ケースおよび電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492931B2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5071024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CN113272176A (zh) 车辆用照明装置
CN111284420A (zh) 相机安装结构
JP2016172460A (ja) 車両及び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EP2048030B1 (en) Inner mirror attachement structure
JP7129918B2 (ja) 車両用照明装置
JP2008221972A (ja) 自動車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機器取付構造
RU2482984C2 (ru) Система освещения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в потолочном участке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салона
CN113022450B (zh)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JP6960486B2 (ja) シャッターグリル構造
JP2015085710A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JP2020172194A (ja) カバー
WO2020100741A1 (ja) 車載カメラ
JP6969497B2 (ja) 車両のランプユニット
JP2008213788A (ja) 収納物ホルダ装置
KR100913042B1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의 헤드램프 마운팅구조
JP3964345B2 (ja) 遊技機
EP4113126A1 (en) Navigation device and navigation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JP5522059B2 (ja) 車両
JP7131412B2 (ja)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取付構造
JP2021018168A (ja) 電子装置
JP2011121472A (ja) 車両用内装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6

Address after: Fandi 5, Fuma Town, Kui District, Shizuoka City, Shizuoka Prefecture, Japan (postal code: 420-8550)

Applicant after: MURAKAMI CO., LTD.

Address before: 1 Ding Mu 2681 Fandi, Tongsheng City, Qunma County, Japan (postal code: 3768555)

Applicant before: MITSUBA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