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3189A - 零部件转移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零部件转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3189A
CN113233189A CN202110516912.4A CN202110516912A CN113233189A CN 113233189 A CN113233189 A CN 113233189A CN 202110516912 A CN202110516912 A CN 202110516912A CN 113233189 A CN113233189 A CN 113233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ers
image
component
disposed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69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里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eno Sei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eno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no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Ueno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33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31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 B65G47/917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control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零部件转移装置(10),其使对置配置的构件(A1)、(B1)中的至少一方以与假想直线(L1)平行的方式移动而使两个构件接近并将位于两个构件间的电子零部件(W)传递至构件(B1),其具备:拍摄部(19),获取在构件(A1)、(B1)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在与假想直线(L1)平行的方向上从对置位置拍摄构件(A1)或构件(B1)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和在与假想直线(L1)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构件(A1)、(B1)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以及光路调整部(20),设于从第一、第二图像的各被拍摄物到拍摄部(19)的光路上,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使拍摄部(19)捕捉第一、第二图像。

Description

零部件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电子零部件移动至规定的构件的零部件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使电子零部件从吸附有电子零部件的一单元的吸附喷嘴移动至另一单元的吸附喷嘴的装置、通过针状构件推动表面粘贴有电子零部件的晶圆黏胶片的背面侧而使电子零部件移动至正面侧并传递至配置于晶圆黏胶片的正面侧的吸具(collet)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等使一个构件(以下,称为“构件A”)与另一构件(以下,称为“构件B”)接近来将位于构件A、B间的电子零部件转移给构件B的各种装置。
在这样的装置中,为了稳定地转移电子零部件,从将构件A和构件B分别配置于规定的位置的状态起使构件A与构件B接近是重要的,通过组装各构件时的调整等,使构件A和构件B分别配置于规定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862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随着电子零部件不断微小化,需要进一步提高将构件A和构件B分别配置于规定的位置的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电子零部件例如为二极管、晶体管、电容器、电感器以及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在转移电子零部件时接近的构件准确地配置于规定的位置的零部件转移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满足上述目的的第一发明的零部件转移装置使对置配置的构件A、B中的至少一方以与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式移动而使该构件A、B接近,将位于该构件A、B间的电子零部件传递至该构件B,其中,所述零部件转移装置具备:第一拍摄部,获取在所述构件A、B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向上从对置位置拍摄该构件A或该构件B而得到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拍摄部,获取在与所述假想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所述构件A、B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
满足上述目的的第二发明的零部件转移装置使对置配置的构件A、B中的至少一方以与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式移动而使该构件A、B接近,将位于该构件A、B间的电子零部件传递至该构件B,其中,所述零部件转移装置具备:拍摄部,获取在所述构件A、B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向上从对置位置拍摄该构件A或该构件B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和在与所述假想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所述构件A、B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以及光路调整部,设于从所述第一、第二图像的各被拍摄物到所述拍摄部的光路上,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使所述拍摄部捕捉所述第一、第二图像。
发明效果
第一、第二发明的零部件转移装置获取在构件A、B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在与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向上从对置位置拍摄构件A或构件B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和在与假想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构件A、B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因此能根据第一图像来检测构件A或构件B的位置并进行构件A或构件B的位置调整,根据第二图像来检测构件A、B间的距离并调整构件A、B间的间隔,能够使在转移电子零部件时接近的构件A、B准确地配置于规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的说明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中的第一图像的说明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中的第二图像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零部件转移装置;11:旋转体;12:可动杆;13:马达;14:螺旋弹簧;15:臂;16:下压部;17:校正单元;18:位置调整机构;19:拍摄部;20:光路调整部;21:分束器;22、23:反射镜;30:零部件转移装置;31、32:照明;33、34:滤光片;40:零部件转移装置;41、42:旋转单元;43:拍摄部;44:光路调整部;45、46:反射镜;47:分束器;60:零部件转移装置;61:旋转单元;62:顶针;63:容纳体;64:环架;65:拍摄部;66:光路调整部;67、68:反射镜;69:分束器;A1~A3:构件A;B1~B3:构件B;L1~L3:假想直线L;P:第一图像;Q:第二图像;S:晶圆黏胶片;W:电子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供理解本发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10是使对置配置的构件A1(构件A的一个例子)和构件B1(构件B的一个例子)中的至少一方以与假想直线L1(假想直线L的一个例子)平行的方式移动并使构件A1、B1接近来将位于构件A1、B1间的电子零部件W传递至构件B1的装置。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零部件转移装置10具备:圆盘状的旋转体11,被水平地配置;多个可动杆12,升降自如地装配于旋转体11;以及马达13,使旋转体11旋转。各可动杆12等间隔地配置于旋转体11的外周部,分别竖直地贯通旋转体11。各可动杆12在从旋转体11向上侧突出的部分装接有螺旋弹簧14,在从旋转体11向下侧突出的部分固定有臂15的一端部。臂15在旋转体11的径向上长,另一端部配置于远离旋转体11的位置。
构件A1是在竖直方向上长的吸附喷嘴,贯通臂15的另一端部。构件A1由下端部中心通过真空压力来吸附电子零部件W,通过真空破坏或通气来释放吸附的电子零部件W。马达13间歇地工作,可动杆12、臂15以及构件A1根据马达13的间歇工作而反复移动(以旋转体11的中心为基准的旋转移动)和暂停。根据马达13的一次工作,各可动杆12按可动杆12的配置间距移动。
在可动杆12暂停的几处位置,于正上方设有将可动杆12下压而使可动杆12、臂15以及构件A1下降的下压部16。下压部16能够调整使可动杆12、臂15以及构件A1下降的距离。可动杆12、臂15以及构件A1在可动杆12未被下压部16赋予向下的力的状态下通过作用于可动杆12的螺旋弹簧14的恢复力被往上推。以下,将构件A1未下降的高度位置称为“上升位置”,将构件A1已下降的高度位置称为“下降位置”。
在下压部16配置于可动杆12的正上方的状态下,在与该可动杆12对应的构件A1的正下方设置有调整电子零部件W的位置的校正单元17。校正单元17具备:构件B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吸附吸具),由上端部中心通过真空压力来吸附电子零部件W,通过真空破坏或通气来释放吸附的电子零部件W;以及位置调整机构18,能够实现构件B1的水平移动和以构件B1的假想的竖直轴为中心的回转。
在构件B1的上方且吸附在配置于上升位置的构件A1的电子零部件W配置于构件A1、B1间至构件B1具有距离的位置。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构件A1配置于校正单元17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直线L1竖直地配置,电子零部件W随着构件A1从上升位置以与假想直线L1平行的方式移动(下降)而接近构件B1,构件A1配置于下降位置而与构件B1接触。
构件A1既可以在接近构件B1时等速地移动(下降)也可以随着接近构件B1而从事先设定的位置开始减速。此外,能在构件A1移动而电子零部件W与构件B1接触的时间点基于在下压部16的马达中流过的电流值等来测量下压部16中产生的负载并以测量到的负载不会成为设定值以上的负载的方式进行载荷控制。
构件B1吸附电子零部件W后,构件A1释放电子零部件W,将电子零部件W传递至构件B1后上升。接着,构件B1对从构件A1获取到的电子零部件W校正其位置,使其返回至构件A1。具体而言,位置调整机构18基于电子零部件W吸附于构件A1时检测出的电子零部件W相对于构件A1的相对位置,适当地进行构件B1的水平移动、回转来调整位置,以使电子零部件W相对于构件A1配置于规定的位置。构件B1使完成了位置调整的电子零部件W返回至下降后配置于下降位置的构件A1,吸附有电子零部件W的构件A1上升至上升位置。构件A1吸附电子零部件W并上升时,既可以等速上升,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速度控制模式进行加减速。
在此,对于稳定地进行构件A1、B1间的电子零部件W的转移而言,重要的是使位于上升位置的构件A1的下端部中心(吸附电子零部件W的部分)及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吸附电子零部件W的部分)以与假想直线L1平行的方式配置和在构件A1配置于下降位置时使从构件A1的下端部中心至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的距离等于电子零部件W的厚度。
因此,设计为:零部件转移装置10具备以下说明的拍摄部19和光路调整部20,能进行构件A1、B1的位置调整来作为在构件A1、B1间进行电子零部件W的转移前的准备工序。拍摄部19以拍摄方向为竖直(与假想直线L1平行的方向)的方式设置。俯视观察时,可动杆12、构件A1(构件B1也相同)以及拍摄部19呈直线排列。光路调整部20具备:分束器21,配置于拍摄部19的正下方;反射镜22,在分束器21的正下方配置于构件A1、B1间的高度位置;以及反射镜23,以与分束器21相同的高度配置于构件A1、B1的正上方。在此,也可以使用像半反射镜那样设有根据入射光的角度来反射或透射光的涂覆面的光学零部件来代替分束器21。
反射镜22将从构件A1、B1对置配置的位置(以下,也称为“构件A1、B1的对置位置”)朝反射镜22水平行进而入射至反射镜22的光朝分束器21向正上方反射。分束器21使从反射镜22向正上方行进而入射至分束器21的光透射而前往拍摄部19。
反射镜23将从构件A1、B1的对置位置朝反射镜23向正上方行进而入射至反射镜23的光朝分束器21向水平反射。分束器21使从反射镜23水平行进而入射至分束器21的光的大致一半向正上方反射而前往拍摄部19。
准备工序中的构件A1、B1的位置调整如下进行。在构件B1的正上方未配置构件A1的状态(构件A1、B1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拍摄部19获取如图2所示在与假想直线L1平行的方向上从正上方(构件B1的对置位置)拍摄构件B1而得到的第一图像P。第一图像P除了从正上方拍摄构件B1的区域P1还具有水平地拍摄构件B1的区域P2。为了不在构件B1的正上方配置构件A1,例如,从下压部16的正下方配置有可动杆12的状态起使旋转体11旋转与可动杆12的配置间距的一半相当的角度即可。
然后,根据第一图像P的区域P1,检测构件B1的上端部中央相对于第一图像P中的规定的位置R(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区域P1的中心)的相对位置。本检测既可以由人通过画面观察第一图像P来进行,也可以由与拍摄部19连接的未图示信息处理终端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由人观察第一图像P,为了能容易确认构件B1的上端部中央相对于位置R的相对位置,在拍摄部19的光学构件(例如透镜)装配有附有在位置R处正交的直线J、K的未图示的玻璃板。
玻璃板以使直线J在区域P1内经过位置R沿着x轴方向、直线K经过位置R且跨过区域P1、P2沿着y轴方向的方式相对于拍摄部19的透镜被定位。也可以在拍摄部19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P(后述的第二图像Q也相同)中通过软件附加与直线J、K同样的两条直线来代替使用该玻璃板。以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在第一图像P的区域P1中配置于位置R的方式调整拍摄部19、构件B1的位置。由此,在位置调整后所拍摄到的第一图像P中,在区域P1中,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配置于位置R上,在区域P2中,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配置于直线K上。
接着,在构件A1、B1对置配置的状态下,拍摄部19获取如图3所示水平(与假想直线L1正交的方向)地拍摄对置配置的构件A1、B1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Q。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拍摄第二图像Q时,构件A1不吸附电子零部件W并配置于上升位置,但构件A1既可以吸附电子零部件W,也可以配置于下降位置、与构件B1接触的位置。第二图像Q除了水平地拍摄构件A1、B1的区域Q2还具有从正上方拍摄构件A1、B1的区域Q1。区域Q1、Q2分别与区域P1、P2对应,在第二图像Q中,与第一图像P同样地捕捉到直线J、K。
因此,光路调整部20设于从作为第一图像P的区域P1的被拍摄物的构件B1和作为第二图像Q的区域Q2的被拍摄物的构件A1、B1到拍摄部19的光路上,通过光的反射来使拍摄部19捕捉第一图像P和第二图像Q。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仅通过光的折射或者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来使拍摄部19捕捉第一图像P和第二图像Q的光路调整部。
基于第二图像Q的区域Q2来检测构件A1的下端部与构件B1的上端部间的距离。在构件A1、B1接触的情况下,构件A1、B1间的距离被检测为零。在此,通过利用第一图像P进行的拍摄部19、构件B1的位置调整来使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在第二图像Q的区域Q2中配置于直线K上。
即,拍摄部19获取在第一图像P中位于第一图像P的区域P1的x轴方向中心的被拍摄物的部位(在此为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位于(第二图像Q的)区域Q2的x轴方向中心时的第二图像Q。因此,通过基于第二图像Q的区域Q2来使构件A1的下端部中心配置于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的正上方(相对于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与假想直线L1平行),能检测到构件A1的下端部中心配置于直线K上。
此外,在第二图像Q的区域Q1拍摄构件A1的上端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构件A1的上端部中心和构件A1的下端部中心与假想直线L1平行得配置为前提,通过使构件A1的上端部中心在第二图像Q的区域Q1中与位置R(直线K、J的正交位置)一致,检测到构件A1的下端部中心配置于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的正上方。利用第二图像Q进行的各检测既可以由人通过画面观察第二图像Q来进行,也可以由信息处理终端使用软件来进行。
以在第二图像Q中从构件A1的下端部中心至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的距离成为规定的值且构件A1的下端部中心配置于构件B1的上端部中心的正上方的方式进行构件A1的位置调整。在将构件A1配置于上升位置并获取到第二图像Q的情况下,能以构件A1的上升位置为基准来确定下降位置,在将构件A1配置于下降位置并获取到第二图像Q的情况下,能以构件A1的下降位置为基准来确定上升位置,在使构件A1、B1接触并拍摄到第二图像Q的情况下,能以构件A1与构件B1接触的位置为基准来确定构件A1的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对所有构件A1进行基于利用第二图像Q来进行的各检测及其检测结果的构件A1的位置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部19为单焦点式。通过将拍摄部19设计为在对焦的状态下拍摄第一图像P的被拍摄物和第二图像Q的被拍摄物,位置调整机构18能稳定地完成基于第一图像P和第二图像Q的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焦点距离可变的拍摄部,在该情况下,只要在拍摄第一图像的定时和拍摄第二图像的定时改变拍摄部的焦点距离,就能在对焦的状态下拍摄第一图像的被拍摄物和第二图像的被拍摄物,由此,无需通过位置调整机构来进行使用于获取第一图像的光路长度与用于获取第二图像的光路长度一致的调整。
零部件转移装置10设为由一个拍摄部19获取第一图像P和第二图像Q,但也可以设为在获取第一图像的拍摄部之外设置获取第二图像的拍摄部。在该情况下,无需设置光路调整部,零部件转移装置是使对置配置的构件A、B中的至少一方以与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式移动而使构件A、B接近来将位于构件A、B间的电子零部件传递至构件B的装置,该零部件转移装置具备:第一拍摄部,获取在构件A、B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在与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向上从对置位置拍摄构件A或构件B而得到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拍摄部,获取在与假想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构件A、B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
此外,为了抑制第一图像中写入构件B以外的构件和第二图像中写入构件A、B以外的构件的情况,也可以设置照射特定范围波长的光的照明和滤光片。以下,参照图4,对为零部件转移装置10追加了照明31、32和滤光片33、34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3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零部件转移装置30中与零部件转移装置10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零部件转移装置30具备:照明31,从反射镜23与构件A1、B1的对置位置之间朝构件A1、B1的对置位置照射蓝色的光;以及照明32,以构件A1、B1的对置位置为基准从反射镜22的相反侧朝构件A1、B1的对置位置照射红色的光。照明31、32均为环状的同轴照明,拍摄部19获取经过照明31的内周从正上方拍摄构件A1、B1而得到的图像。
在从构件A1、B1的对置位置经由反射镜23和分束器21到拍摄部19的光路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反射镜23与分束器21之间)设有滤光片33。在从构件A1、B1的对置位置经由反射镜22和分束器21到拍摄部19的光路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反射镜22与分束器21之间)设有滤光片34。
滤光片33与照明31对应,仅使蓝色的光透射,滤光片34与照明32对应,仅使红色的光透射。拍摄部19在构件B1的正上方未配置构件A1的状态且照明31照射蓝色光、照明32不照射红色光的状态下拍摄第一图像。因此,在第一图像中,被照射蓝色光的构件B1比其他构件被增强地拍摄。
并且,拍摄部19在1)构件A1、B1对置配置且照明31照射蓝色光、照明32不照射红色光的状态和2)构件A1、B1对置配置且照明31不照射蓝色光、照明32照射红色光的状态下获取第二图像。在从正上方(与假想直线L1平行地)拍摄在上述1)的状态下获取到的第二图像的构件A1、B1的区域中,构件A1、B1被增强地捕捉到。在水平地拍摄在上述2)的状态下获取到的第二图像的构件A1、B1的区域中,构件A1、B1被增强地捕捉到。需要说明的是,蓝色光和红色光的组合为一个例子,不言而喻的是也可以为其他组合。
至此所说明的零部件转移装置10、30是构件A将电子零部件W传递至构件B,构件B校正从构件A获取到的电子零部件W的位置并使其返回至构件A的装置,但不限定于此。以下,参照图5、图6,对与零部件转移装置10、30相比构件A、B的职能不同的零部件转移装置40、60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40具备:旋转单元41,具有多个构件A2(构件A的一个例子);以及旋转单元42,具有多个构件B2(构件B的一个例子)。作为长条的吸附喷嘴的各个构件A2以旋转单元41的旋转中心为基准呈辐射状配置,能够在构件A2的长尺寸方向上进退。旋转单元41反复旋转和暂停,各构件A2间歇地移动。
作为长条的吸附喷嘴的各构件B2以旋转单元42的旋转中心为基准呈辐射状配置,能够在构件B2的长尺寸方向上进退。旋转单元42反复旋转和暂停,各构件B2间歇地移动。旋转单元41、42在同一定时暂停,旋转单元41、42暂停时,一个构件A2与一个构件B2有距离地对置配置。对置配置的构件A2、B2中,使构件A2、B2中的至少一方以与水平配置的假想直线L2(假想直线L的一个例子)平行的方式移动而使构件A2、B2接近,将吸附于构件A2的未图示的电子零部件传递至构件B2。也可以是,在构件A2、B2接近时,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减速动作。此外,也可以是,在吸附于构件A2的电子零部件与构件B2接触时,以不对电子零部件施加设定以上的载荷的方式进行载荷控制。
为了稳定地进行电子零部件从构件A2向构件B2的转移,零部件转移装置40具备:拍摄部43,获取在构件A2、B2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在与假想直线L2平行的方向上从构件B2的对置位置(构件A2暂停的位置)拍摄构件B2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和在与假想直线L2正交的方向(竖直)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构件A2、B2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以及光路调整部44,设于从作为第一图像的被拍摄物的构件B2到拍摄部43的光路上和从作为第二图像的被拍摄物的构件A2、B2到拍摄部43的光路上,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使拍摄部43捕捉第一、第二图像。
光路调整部44具有反射镜45、46和分束器47。反射镜45、46和分束器47配置为使拍摄部43能获取经由分束器47及反射镜46从对置位置拍摄构件B2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和经由分束器47及反射镜45在与假想直线L2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构件A2、B2而得到的第二图像。需要说明的是,针对零部件转移装置40,通过改变拍摄部43、反射镜45、46以及分束器47的配置,能获取从对置位置拍摄构件A2而非构件B2而得到的第一图像。
此外,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零部件转移装置60具备作为筛孔罐的构件A3(构件A的一个例子)和具有多个构件B3(构件B的一个例子)的旋转单元61。构件A3具备收纳有顶针62的圆柱状的容纳体63。与容纳体63一起水平地配置的顶针62能够以与水平配置的假想直线L3平行(水平)的方式进退,前进时一端部从形成于容纳体63的一端部的贯通孔突出,后退上整体收纳于容纳体63内。构件A3装配于环架(ring holder)64,配置于表面粘贴有多个电子零部件的晶圆黏胶片S的背面侧。
作为长条的吸附喷嘴的各构件B3以旋转单元61的旋转中心为基准呈辐射状配置,能够在构件B3的长尺寸方向上进退。旋转单元61反复旋转和暂停,各构件B3间歇地移动。在旋转单元61暂停时,一个构件B3相对于电子零部件(晶圆黏胶片S)有距离地对置配置,该电子零部件粘贴于背面侧与容纳体63的一端部接近的晶圆黏胶片S的区域的表面。
在该状态下,顶针62与假想直线L3平行地前进而将晶圆黏胶片S的背面推向正面侧,使电子零部件与顶针62(构件A3)一起接近构件B3,构件B3吸附电子零部件。因此,电子零部件从晶圆黏胶片S被传递至构件B3。在顶针62前进时,顶针62能按照预先设定的控制模式来随着电子零部件接近构件B3而减速或进行中途暂时停止并再次前进的两个阶段的前进动作。
对于从晶圆黏胶片S向构件B3稳定地传递电子零部件而言,重要的是使构件A3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并使以将电子零部件夹在中间的方式对置配置的构件A3、B3具有规定的距离。因此,零部件转移装置60具备:拍摄部65,获取在构件A3与构件B3非对置的状态下在与假想直线L3平行的方向(水平)上从对置位置拍摄构件A3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和在与假想直线L3正交的方向(竖直)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构件A3、B3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以及光路调整部66,设于从作为第一图像的被拍摄物的构件A3到拍摄部65的光路上和从作为第二图像的被拍摄物的构件A3、B3到拍摄部65的光路上,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使拍摄部65捕捉第一、第二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零部件转移装置60去除了环架64的状态下拍摄第一、第二图像。
光路调整部66具有反射镜67、68和分束器69。反射镜67、68和分束器69配置为使拍摄部65能获取经由分束器69和反射镜68从对置位置拍摄构件A3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并能获取经由分束器69和反射镜67在与假想直线L3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构件A3、B3而得到的第二图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不脱离主旨的条件的变更等都是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例如,在第一、第二图像中不必存在直线J、K。此外,也可以是,在第一图像中位于第一图像的x轴方向中心的被拍摄物的部位在第二图像中在第二图像的x轴方向中心以外的位置被捕捉到。

Claims (4)

1.一种零部件转移装置,使对置配置的构件A、B中的至少一方以与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式移动而使该构件A、B接近,将位于该构件A、B间的电子零部件传递至该构件B,所述零部件转移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拍摄部,获取在所述构件A、B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向上从对置位置拍摄所述构件A或所述构件B而得到的第一图像;以及
第二拍摄部,获取在与所述假想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所述构件A、B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
2.一种零部件转移装置,使对置配置的构件A、B中的至少一方以与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式移动而使该构件A、B接近,将位于该构件A、B间的电子零部件传递至该构件B,所述零部件转移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拍摄部,获取在所述构件A、B非对置地配置的状态下在与所述假想直线L平行的方向上从对置位置拍摄该构件A或该构件B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和在与所述假想直线L正交的方向上拍摄对置配置的所述构件A、B双方而得到的第二图像;以及
光路调整部,设于从所述第一、第二图像的各被拍摄物到所述拍摄部的光路上,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中的任一方或双方来使所述拍摄部捕捉所述第一、第二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部获取在所述第一图像中位于该第一图像的x轴方向中心的被拍摄物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二图像的x轴方向中心时的该第二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零部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部在对焦的状态下拍摄要被拍摄至所述第一图像的所述构件A或所述构件B,在对焦的状态下拍摄要被拍摄至所述第二图像的所述构件A和所述构件B。
CN202110516912.4A 2020-05-27 2021-05-12 零部件转移装置 Pending CN1132331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2482A JP6775791B1 (ja) 2020-05-27 2020-05-27 部品受渡し装置
JP2020-092482 2020-05-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3189A true CN113233189A (zh) 2021-08-10

Family

ID=7291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6912.4A Pending CN113233189A (zh) 2020-05-27 2021-05-12 零部件转移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75791B1 (zh)
CN (1) CN113233189A (zh)
MY (1) MY188856A (zh)
TW (1) TWI774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0980B1 (ja) 2022-07-27 2022-11-15 上野精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処理装置
JP7197853B1 (ja) 2022-07-27 2022-12-28 上野精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処理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0717A (ja) * 1998-02-18 1999-08-27 Copal Co Ltd 吸着ノズルの位置確認治具
JP2009164469A (ja) * 2008-01-09 2009-07-23 Yamaha Motor Co Ltd 部品認識装置および実装機
WO2013111550A1 (ja) * 2012-01-26 2013-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3517630A (zh) * 2012-06-18 2014-01-15 Juki株式会社 部件检查装置
CN106471878A (zh) * 2014-06-30 2017-03-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检测装置
CN107803585A (zh) * 2016-09-07 2018-03-1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激光加工机及激光加工方法
CN108137247A (zh) * 2016-10-18 2018-06-08 上野精机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移动装置以及电子零件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1488B2 (ja) * 2003-07-30 2009-10-28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2015023176A (ja) * 2013-07-19 2015-0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JP6462000B2 (ja) * 2014-12-10 2019-01-30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機
JP6445319B2 (ja) * 2014-12-25 2018-12-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ヘッド、部品実装装置、ロータ、部品実装ヘッドの使用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30316B2 (ja) * 2015-12-18 2021-02-17 株式会社Fuji 検出装置
JP7002831B2 (ja) * 2016-06-07 2022-01-20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機
JP2018095399A (ja) * 2016-12-13 2018-06-21 上野精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電子部品搬送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テーブル
JP7164365B2 (ja) * 2018-09-07 2022-11-01 日清紡マイクロ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及び電子部品搬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30717A (ja) * 1998-02-18 1999-08-27 Copal Co Ltd 吸着ノズルの位置確認治具
JP2009164469A (ja) * 2008-01-09 2009-07-23 Yamaha Motor Co Ltd 部品認識装置および実装機
WO2013111550A1 (ja) * 2012-01-26 2013-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3517630A (zh) * 2012-06-18 2014-01-15 Juki株式会社 部件检查装置
CN106471878A (zh) * 2014-06-30 2017-03-0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检测装置
CN107803585A (zh) * 2016-09-07 2018-03-1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激光加工机及激光加工方法
CN108137247A (zh) * 2016-10-18 2018-06-08 上野精机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移动装置以及电子零件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90506A (ja) 2021-12-13
MY188856A (en) 2022-01-10
JP6775791B1 (ja) 2020-10-28
TW202207351A (zh) 2022-02-16
TWI774395B (zh)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3189A (zh) 零部件转移装置
JP2001517361A (ja) 要素配置用の自動化されたシステム
JP2000099158A (ja) ワークとマスクの整合機構および整合方法
KR20090012105A (ko) 레이저 전사 장치
KR102488231B1 (ko) 전자 부품 실장 장치
JP2003008295A (ja) 電子部品装着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WO2020121977A1 (ja) 検査システム、及び検査用の画像取得方法
JPH11219974A (ja) チップ認識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チップ実装装置
KR100562410B1 (ko) 전자부품 실장장치
JP5930284B2 (ja) 照明装置、撮像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123835B2 (ja) 部品装着装置
KR100627065B1 (ko) 부품 실장기
JPH04307314A (ja) 電子部品装着機における装着パターン又は電子部品の撮影装置
JP3815637B2 (ja) 部品搭載装置
JP2755726B2 (ja) 位置認識装置および実装装置
JP7113189B2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JP7113190B2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JP3781233B2 (ja) 部品搭載装置
JP4360538B2 (ja) 電子部品実装機、焦点距離切換レンズユニット、電子部品実装機のカメラ焦点距離切換方法及び撮像方法
JP3269080B2 (ja) 部品認識装置、部品装着機、面発光装置及び部品認識方法
JP3781232B2 (ja) 部品搭載装置
JPH08148897A (ja) 部品搭載装置
JPH04199600A (ja) 部品実装装置
KR102053297B1 (ko) 얼라인먼트 장치, 노광 장치, 및 얼라인먼트 방법
TWM560019U (zh) 具有暫固定效果的ic檢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