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7600A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7600A
CN113227600A CN201980084433.0A CN201980084433A CN113227600A CN 113227600 A CN113227600 A CN 113227600A CN 201980084433 A CN201980084433 A CN 201980084433A CN 113227600 A CN113227600 A CN 113227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stent
opening
extending direction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4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7600B (zh
Inventor
大西正
小林将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27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7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7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7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F16F1/3849Mounting brackets therefor, e.g. stamped steel brackets; Restraining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支架,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同时抑制重量的增加。包括开口(A)的支架(1A)是树脂制成的圆筒形支架并且包括一对柱部(11)和一对桥接部(12),通过所述柱部(11)和所述桥接部(12)区划出所述开口(A)。至少一个所述柱部(11)设置有板部(13),并且,在一个桥接部(12)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该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的开口贯通方向宽度(W1)在该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处最大。

Description

支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支架,其具有用于安装防振构件的开口,所述防振构件联接在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并且能够联接在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
背景技术
作为相关技术中的支架,存在一种如下的支架:其通过将增强构件接合到合成树脂材料而获得,并且外周面上形成有增强肋(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支架,通过添加增强肋与增强构件,能够实现展现高强度和高抗疲劳性的支架并由此能够改善支架的耐久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72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支架导致增加与增强肋对应的量的重量的担忧,所以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支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支架是一种如下的支架:其具有用于安装防振构件的开口,所述防振构件联接在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并且能够联接在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其中:所述支架由树脂制成;所述支架为筒状支架,其具有一对柱部和一对桥接部,所述一对柱部彼此间隔开地配置,所述一对桥接部配置在所述一对柱部之间并联接所述一对柱部,其中通过所述一对柱部和所述一对桥接部区划出所述开口;所述支架包括板部,所述板部在所述一对柱部中的至少一个柱部的支架外周侧外侧表面上沿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在整个所述柱部上延伸,并且在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柱部;以及在所述一对桥接部中的一个桥接部中,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桥接部的位于所述一个柱部侧的延伸方向端处最大。根据本公开的支架,实现了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支架。
在根据本公开的支架中,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在所述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优选地从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端朝向该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中心变窄。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确保当载荷输入到支架时应力容易集中的柱部和桥接部之间的连接部的强度的同时抑制重量的增加。
在根据本公开的支架中,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形成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所述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的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中的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优选地是凹曲线,所述凹曲线从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端朝向该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中心、朝向所述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中的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行进。在该情况下,通过平滑地减少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在抑制应力集中的同时抑制重量增加,所述应力集中可以在桥接部的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上发生,所述轮廓线上存在许多作为强度低下部位的形成在注射成型期间的树脂流动离合部处的焊缝。
在根据本公开的支架中,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优选地是凹曲线,所述凹曲线从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端朝向该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中心、朝向所述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行进。在该情况下,通过平滑地减少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在抑制应力集中的同时抑制重量增加,所述应力集中可以在桥接部的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上发生。
在根据本公开的支架中,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在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中,所述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在所述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凹陷深度优选地与所述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在所述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凹陷深度不同。在该情况下,实现了具有更优异的耐久性的支架。
在根据本公开的支架中,所述一对桥接部中的另一桥接部优选地还包括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在所述另一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部上至少从所述一个柱部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突出,并且所述凸缘部和所述板部优选地彼此联接。在该情况下,实现了具有更优异的耐久性的支架。
根据本公开的支架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上的增强部。在该情况下,实现了具有更优异的耐久性的支架。
在根据本公开的支架中,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所述增强部优选地具有倾斜端,所述倾斜端在从所述一个桥接部朝向所述板部的方向上以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在该情况下,实现了具有更优异的耐久性的支架。
在根据本公开的支架中,所述增强部优选地在所述板部之间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上还从逐渐变细的部分延伸。在该情况下,实现了具有更优异的耐久性的支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正面图。
图3是图1的平面图。
图4A是沿着图2中的A-A的截面图。
图4B是沿着图2中的B-B的截面图。
图5是是沿着图2中的C-C的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支架。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1A的立体图。
支架1A具有用于安装防振构件的开口A,所述防振构件联接在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并且能够联接在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是发动机安装支架。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的示例分别是发动机和车体。具体地,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可以是发动机。此外,防振构件的示例包括利用弹性体(例如,橡胶)将内筒联接到外筒并且将内筒连接到发动机的防振装置。在图1中,省略了防振构件。另一方面,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可以是车体。在该情况下,如后所述,支架1A能够固定到车体。
支架1A由树脂制成。例如,支架1A可以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包括树脂制成的支架主体10和增强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可以例如利用增强部20作为嵌入件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树脂的示例包括热塑性合成树脂和热固性合成树脂。热塑性合成树脂适合用作合成树脂。这种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示例包括6-6尼龙、6尼龙和聚丙烯等。
支架1A是筒状支架。如图2所示,支架1A具有间隔配置的一对柱部11和配置在两个柱部11之间并联接两个柱部11的一对桥接部12。以此方式,通过该对柱部11和该对桥接部12区划出开口A。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支架主体10具有两个柱部11和两个桥接部12。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两个柱部11形成为彼此平行延伸的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当支架1A固定到车体时,柱部1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支架主体10(支架1A)的侧部。在该情况下,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1形成支架主体1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具体地,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1形成支架主体10的外周侧面。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也形成了支架主体1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具有作为两个桥接部12的第一桥接部121和第二桥接部12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支架1A例如固定到车体时,第一桥接部121位于上侧并形成支架主体10(支架1A)的上部的一部分。而且,在该情况下,第二桥接部122位于下侧并且形成支架主体10(支架1A)的下部的一部分。更详细地,如图2所示,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与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上表面11f3一起形成支架主体10的外周上表面。另外,第二桥接部12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2f1与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下表面11f4一起形成支架主体10的外周下表面。
此外,支架1A在该对柱部11的至少一个柱部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l上包括板部13,板部13沿着柱部11的延伸方向在整个柱部11上延伸并且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突出超过柱部11。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当支架1A例如固定到车体时,柱部11的延伸方向是上下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支架1A例如固定到车体时,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是水平方向。具体地,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为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为车辆前后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3通过从柱部11突出而形成支架主体10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具有作为板部13的两个板部13。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支架1A中的一对桥接部12中的一个桥接部12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上的视图中,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在桥接部12的位于一个柱部11侧的延伸方向端12e处最大。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开口贯通方向是开口A贯通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A的中心轴线O1平行于开口贯通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与柱部11的支架内周侧内侧面11f2一致。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桥接部12中,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在第一桥接部121的位于一个柱部11侧的延伸方向端121e处最大,使得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的面积在延伸方向端121e之间沿着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减小。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在延伸方向端121e之间沿着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减小。
更详细地,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桥接部12的支架周向侧外表面12f1在开口贯通方向侧的轮廓由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l和L2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是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下文中,称为“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下文中,称为“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之间的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第一桥接部121的在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处的开口贯通方向宽度W1c最小,并且第一桥接部121的延伸方向端121e处的开口贯通方向宽度W1e最大。
这里,图4A是沿着图2的A-A的截面图。另外,图4B是沿着图2的B-B的截面图。另外,图5是沿着图2的C-C的截面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的一个桥接部12中,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内周侧内表面12f2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b大于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该一个桥接部12的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外表面12f3和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外表面12f4中的每一者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均是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上从支架外周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到车辆之后的车辆上侧)朝向开口贯通方向中心倾斜的倾斜面。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如图2所示,一个桥接部12具有支架外周侧部12a、支架内周侧部12b、以及将支架外周侧部12a联接到支架内周侧部12b的分隔部12c和肋12r。支架外周侧部12a和支架内周侧部12b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配置。支架外周侧部12a和支架内周侧部12b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分隔部12c与支架外周侧部12a和支架内周侧部12b一起联接到柱部11的支架内周侧内侧面11f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肋12r,包括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开配置的多个肋12r。每个肋12r均与支架外周侧部12a和支架内周侧部12b一起联接到分隔部12c。如图4A和图4B所示,一个桥接部12具有作为肋12r的多个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肋12r3和多个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肋12r4,其中分隔部12c介于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肋12r3和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肋12r4之间。第一桥接部12的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外表面12f3由倾斜面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桥接部12的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外表面12f4也由倾斜面形成。
更详细地,如图2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第一桥接部121具有支架外周侧部121a、支架内周侧部121b以及联接支架外周侧部121a和支架内周侧部121b的分隔部121c和肋121r。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桥接部121具有作为肋121r的多个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肋121r3和多个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肋121r4,其中分隔部121c介于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肋121r3和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肋121r4之间。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桥接部121的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外表面121f3由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肋121r3的倾斜面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桥接部121的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外表面121f4由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肋121r4的倾斜面形成。
如上所述,在支架1A中,例如,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l可以设置有板部13,可以使板部13全体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突出超过柱部11。在该情况下,与没有板部13的支架相比,能够增强支架的强度。特别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通过在两个柱部11的每个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1中设置板部13,能够进一步增强支架1A的强度。
此外,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在支架1A中的一对桥接部12的一个桥接部12中,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处最大。在该情况下,由于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为最大值W1e,所以能够确保柱部11和桥接部12之间的当载荷输入支架1A时应力容易集中的连接部处的强度。而且,在该情况下,可以将支架1A的重量减轻如下的量:该量与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的相应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的延伸方向端12e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的减小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一个桥接部12是当支架1A固定到车体时配置在上侧的第一桥接部12。
以此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实现了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支架。
特别地,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桥接部12的支架内周侧内表面12f2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b大于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因此,能够确保对将防振构件联接到支架1A的弹性体的接合力更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桥接部12的形成倾斜面的开口贯通方向一端侧外表面12f3和开口贯通方向另一端侧外表面12f4,抑制了桥接部12的重力增加。因此,根据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与桥接部12的体积从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到支架内周侧内表面12f2减小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桥接部12的强度较高。
另外,如图3所示,在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l从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朝向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变窄。
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是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长度二等分的位置。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与开口A的中心轴线O1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1从第一桥接部121的延伸方向端121e朝向第一桥接部121的延伸方向中心C变窄。
在该情况下,可以确保柱部11和桥接部12之间的当载荷输入到支架1A时应力容易集中的连接部的强度,并且通过使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延伸方向中心C变窄来抑制重量增加。
另外,在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作为形成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l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的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l和L2中的一者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l或L2优选地是凹曲线,所述凹曲线从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朝向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朝向作为两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另一者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或L1行进。
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作为形成该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的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是凹曲线,所述凹曲线从桥接部121的延伸方向端121e朝向桥接部121的延伸方向中心C、朝向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行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由两条曲线和连接所述两条曲线的直线形成,所述两条曲线从第一桥接部121的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侧的延伸方向端121e沿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条曲线中的每一者均是以曲率半径r1形成的曲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是沿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直线,并且延伸到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附近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l的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l是凹曲线,所以通过平滑地减小开口贯通方向的宽度W1,可以在抑制应力集中的同时抑制重量增加,所述应力集中可以在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上发生,所述轮廓线上存在许多作为强度低下部位的形成在注射成型期间的树脂流动离合部处的焊缝。
另外,在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的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另一者优选地是凹曲线,所述凹曲线从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12e朝向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朝向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所述一者行进。
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该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的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为凹曲线,所述凹曲线从第一桥接部121的延伸方向端121e朝向桥接部121的延伸方向中心C、朝向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行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由两条曲线和连接所述两条曲线的直线形成,所述两条曲线从第一桥接部121的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侧的延伸方向端121e沿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两条曲线中的每一者均是以曲率半径r2形成的曲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线是沿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直线,并且延伸到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附近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l的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是凹曲线,所以通过平滑地减小开口贯通方向的宽度W1,可以在抑制应力集中的同时抑制重量增加,所述应力集中可以在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上发生。
另外,在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的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凹陷深度D优选地与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凹陷深度D不同。
如果在支架注射成型的情况下对支架施加过大的载荷,则支架的焊缝WL可以成为沿着焊缝WL剥离支架的起点。因此,支架的焊缝WL被优选地形成为避开在使用支架期间被施加大载荷的位置。然而,在注射浇口位置在设计和结构方面受限的情况下,焊缝WL的位置被唯一地确定。在该情况下,由于注射浇口位置的变化受限,因此难以控制焊缝WL以避免应力集中。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如图5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当支架1A的焊缝WL是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焊缝WL时,如果使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一者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不同于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另一者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则焊缝WL可以形成位于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浅的一侧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或L2附近的位置处,如图3所示。换句话说,可以通过调节两个开口贯通方向深度D来控制焊缝WL的位置。
因此,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使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一者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不同于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和L2中的另一者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以适当调节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可以使焊缝WL避开支架1A的被施加大载荷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的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比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的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1比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2浅。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1是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内周侧部12b的开口延伸方向一侧端12b1和该一个桥接部12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之间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2是该一个桥接部121的支架内周侧部12b的开口延伸方向另一侧端12b2和该一个桥接部12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之间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1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处最深。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第一开口贯通方向深度D1的最大值满足D1=D1max。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第二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2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2也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中心C处最深。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第二开口贯通方向深度D2的最大值满足D2=D2max。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1的最大值D1max与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2的最大值D2max彼此不同。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1的最大值D1max小于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2的最大值D2max。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焊缝WL倾向于形成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浅的一侧。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支架中,如图5所示,在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施加到桥接部的外力通常沿着支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O作用在支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O上。支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O是与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直线并且是通过桥接部12(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架主体10(支架1A))的开口贯通方向宽度中心的直线。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深度D浅的第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1侧形成焊缝WL。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将载荷输入至支架1A,即使由于沿着支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O施加的载荷产生了应力集中,由于焊缝WL在开口贯通方向上从支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O偏离,也抑制了可以沿着焊缝WL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能够实现具有更优异耐久性的支架。
此外,在支架1A中,一对桥接部12中的另一桥接部12还优选地在该另一个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部上包括凸缘部14,凸缘部14从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1突出,并且凸缘部14和板部13优选地彼此联接。
如图2等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用作该另一桥接部12的第二桥接部122在该另一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部上还包括从柱部11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11f1突出的凸缘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3联接到凸缘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板部13通过与柱部11一起联接到凸缘部14而形成支架主体10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实现了具有更优异耐久性的支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主体10具有用作凸缘部14的两个凸缘部14。在该情况下,实现了具有更优异耐久性的支架。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如图3等所示,凸缘部14具有用于将支架1A固定到车体的固定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5是具有供诸如螺栓等的紧固元件贯穿的开口的座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板部13的支架外周侧侧缘13e以在开口贯通方向上覆盖和隐藏凸缘部14的固定部15的方式沿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板部13的支架外周侧侧缘13e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一直延伸到超过固定部15的位置。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板部13的支架外周侧侧缘13e延伸到与凸缘部14的支架外周侧侧缘14e一致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开口贯通方向视图中,板部13形成有第一轮廓线L131和连接第一轮廓线L131的第二轮廓线L1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轮廓线L131是连接到该一个桥接部12(第一桥接部121)的曲率半径为R13的曲线。第二轮廓线L132是沿柱部11的延伸方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
此外,支架1A优选地包括位于该一个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的增强部2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包括位于第一桥接部121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1f1的增强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部20是通过在纤维状要素中包含合成树脂而增强了强度的复合材料,即所谓的纤维增强塑料(FRP)。纤维增强塑料的示例包括预浸材料。纤维状要素的示例包括玻璃纤维织物、碳纤维织物、金属纤维织物、有机织物和弯曲强度高于支架主体10的纤维织物等。玻璃纤维织物适合用作纤维状要素。此外,纤维增强塑料的示例包括在具有方向性的纤维状要素中包含合成树脂的单向(UD(Uni Direction))材料。纤维状要素的示例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有机纤维、弯曲强度高于支架主体10的纤维及上述纤维的织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1A例如可以通过注射成型与作为嵌入件的增强部20一体地形成。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桥接部12是当载荷输入到支架1A时支架1A的外周侧的增强部20受到的载荷是最小必要载荷的部分。因此,如果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桥接部12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12f1设置有增强部20,则能够利用增强部20增强支架1A(支架主体10),而无需在载荷输入到支架1A时支架1A的外周侧的增强部20受到的载荷是最小必要载荷的位置处设置板部13。在该情况下,支架1A成为具有更优异耐久性的支架1A。
此外,如图3所示,在支架1A中的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增强部20优选地具有以逐渐变细的方式在从一个桥接部12朝向板部13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端20e1。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包括作为板部13的在开口贯通方向上间隔配置的多个板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柱部11中的每一者均设置有两个板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增强部20的倾斜端20e1在从一个桥接部12朝向板部13的方向上以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增强部20的倾斜端20e1是形成增强部20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的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3和L4。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部20的倾斜端20e1在增强部20处形成作为增强部20的一部分的锥形部20a。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两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3和L4中的每一者均关于支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O倾斜角度α。如图3所示,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角度α是从柱部11朝向桥接部12、朝向支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O倾斜的锐角。角度α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地,角度α为10°以上且45°以下。更优选地,角度α为10°以上且40°以下。可以根据支架1A的形状、材料和使用目的适当设定角度α。
作为支架1A的制造方法,存在利用上述纤维构件作为嵌入件执行注射成型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可以利用设置在支架主体10的外周面侧的嵌入件20嵌入成型支架1A。
然而,诸如预浸材料等的增强部20通常具有比形成支架主体10的基材树脂高的刚性。因此,在嵌入成型之后,当大载荷输入支架1A时,增强部20的端附近(形成支架主体10的基材树脂和形成增强部20的纤维构件之间的边界线)的基材树脂上可能发生应力集中,可能无法获得有效的增强效果。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通过在增强部20处形成在从桥接部12朝向板部13的方向上以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的倾斜端20e1,增强部20的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3和L4)主要相对于拉伸应力产生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倾斜。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增强部20的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端在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倾斜地延伸),可以使由于基材树脂(支架主体10)和增强部20之间的刚性差而产生应力的位置分散。注意,如本实施方式中那样,在包括作为板部13的沿开口贯通方向间隔配置的多个板部13的情况下,增强部20的倾斜端20e1优选地设置在增强部20的开口贯通方向的两侧。然而,根据本公开,两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3和L4中的任何一者可以设置有增强部20的倾斜端20e1。
此外,如图1等所示,在支架1A中,增强部20优选地在板部13之间沿柱部11的延伸方向从锥形部20a延伸。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A中,增强部20的一部分20c在锥形部20a和板部13之间沿柱部11的延伸方向延伸。20c是连接到增强部20的锥形部20a的延伸部。在该情况下,实现了具有更优异耐久性的支架。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部20是带状构件。增强部20包括锥形部20a和延伸部20c。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1B的立体图。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应用于具有与支架1A的那些部分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部分,并省略其说明。
在支架1B中,代替倾斜端20e1,增强部20具有垂直端20e2,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在垂直端20e2处,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Wl从桥接部12朝向板部13以台阶状(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平行于开口A的中心轴线O1)变化。如图6所示,增强部20的垂直端20e2是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5,所述一对轮廓线L5形成增强部20的桥接部12的延伸方向侧轮廓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垂直端20e2用作增强部20的一部分并在增强部20处形成台阶部20b。在柱部11的延伸方向视图中,两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5中的每一者均相对于支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LO以角度α=90°倾斜。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L5中的每一者均平行于开口贯通方向(开口A的中心轴线O1)延伸。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部20也是带状构件。增强部20包括台阶部20b和延伸部20c。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在抑制重量增加的同时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支架1A和1B。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各种变型。例如,虽然支架1A、1B的开口A的形状在开口贯通方向视图中为矩形,但该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或正圆形。
附图标记说明
1A 支架(第一实施方式)
1B 支架(第二实施方式)
10 支架(第二实施方式)
11 柱部
11f1 柱部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
11f2 柱部的支架内周侧内侧面
12 桥接部
12a 支架外周侧部
12b 支架内周侧部
12c 分隔部
12r 肋
12e 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延伸方向端
121 第一桥接部
122 第二桥接部
13 板部
14 凸缘部
15 固定部
20 增强部
20a 增强部的锥形部
20e1 增强部的倾斜端
A 开口
D1 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凹陷深度
D2 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凹陷深度
L1 形成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的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中的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
L2 形成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的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中的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
W1 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
W1c 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延伸方向中心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
W1e 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延伸方向端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

Claims (9)

1.一种支架,其具有用于安装防振构件的开口,所述防振构件联接在振动发生侧和振动接收侧中的一者并且能够联接在所述振动发生侧和所述振动接收侧中的另一者,其中:
所述支架由树脂制成;
所述支架为筒状支架,其具有一对柱部和一对桥接部,所述一对柱部彼此间隔开地配置,所述一对桥接部配置在所述一对柱部之间并联接所述一对柱部,其中通过所述一对柱部和所述一对桥接部区划出所述开口;
所述支架包括板部,所述板部在所述一对柱部中的至少一个柱部的支架外周侧外侧表面上沿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在整个所述柱部上延伸,并且在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上突出超过所述柱部;以及
在所述一对桥接部中的一个桥接部中,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在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在所述桥接部的位于所述一个柱部侧的延伸方向端处最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在所述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宽度从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端朝向该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中心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形成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所述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的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中的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是凹曲线,所述凹曲线从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端朝向该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中心、朝向所述一对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中的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行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的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是凹曲线,所述凹曲线从所述桥接部的延伸方向端朝向该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中心、朝向所述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行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在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中,所述一个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在所述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凹陷深度与所述另一开口贯通方向侧轮廓线在所述开口贯通方向上的凹陷深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桥接部中的另一桥接部还包括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在所述另一桥接部的延伸方向上的延伸部上至少从所述一个柱部的支架外周侧外侧面突出,并且所述凸缘部和所述板部彼此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一个桥接部的支架外周侧外表面上的增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视图中,所述增强部具有倾斜端,所述倾斜端在从所述一个桥接部朝向所述板部的方向上以逐渐变细的方式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在所述板部之间在所述柱部的延伸方向上还从逐渐变细的部分延伸。
CN201980084433.0A 2018-12-20 2019-11-18 支架 Active CN113227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8381 2018-12-20
JP2018238381A JP7258539B2 (ja) 2018-12-20 2018-12-20 ブラケット
PCT/JP2019/045141 WO2020129514A1 (ja) 2018-12-20 2019-11-18 ブラケ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7600A true CN113227600A (zh) 2021-08-06
CN113227600B CN113227600B (zh) 2022-12-16

Family

ID=7110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4433.0A Active CN113227600B (zh) 2018-12-20 2019-11-18 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0651B2 (zh)
EP (1) EP3885602A4 (zh)
JP (1) JP7258539B2 (zh)
CN (1) CN113227600B (zh)
WO (1) WO20201295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4758B2 (ja) * 2020-10-28 2024-03-06 株式会社プロスパイラ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734A (zh) * 2004-09-29 2007-09-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防振装置
CN201143945Y (zh) * 2007-12-17 2008-11-05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全旁承承载弹性旁承
JP2013167264A (ja) * 2012-02-14 2013-08-29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EP2706257A2 (en) * 2012-09-05 2014-03-12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Axially damped hydraulic mount assembly
JP2014163487A (ja) * 2013-02-27 2014-09-0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8838A (ja) * 2003-07-31 2005-02-24 Tokai Rubber Ind Ltd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の別体ストッパ
FR2916503B1 (fr) * 2007-05-24 2010-09-10 Hutchinson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JP4951589B2 (ja) * 2008-06-18 2012-06-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092140B2 (ja) * 2014-03-07 2017-03-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及び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5145672A1 (ja) * 2014-03-27 2015-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GB2540993B (en) * 2015-08-04 2018-05-23 Ford Global Tech Llc A powertrain mount assembly
JP6762121B2 (ja) * 2016-03-31 2020-09-30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US9931923B2 (en) * 2016-05-31 2018-04-03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Bracket-equipped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JP6998809B2 (ja) * 2018-03-26 2022-01-1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ゴムストッパ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734A (zh) * 2004-09-29 2007-09-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防振装置
CN201143945Y (zh) * 2007-12-17 2008-11-05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全旁承承载弹性旁承
JP2013167264A (ja) * 2012-02-14 2013-08-29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
EP2706257A2 (en) * 2012-09-05 2014-03-12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Axially damped hydraulic mount assembly
JP2014163487A (ja) * 2013-02-27 2014-09-0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防振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85602A4 (en) 2022-10-05
JP7258539B2 (ja) 2023-04-17
JP2020101209A (ja) 2020-07-02
WO2020129514A1 (ja) 2020-06-25
EP3885602A1 (en) 2021-09-29
US20220042568A1 (en) 2022-02-10
CN113227600B (zh) 2022-12-16
US11920651B2 (en)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7862B1 (ko) 자동차용 하이브리드 시트프레임
US9731586B2 (en) Mount apparatus
US20060108725A1 (en) Engine mount
US20150108793A1 (en) Carbon fiber cross member for automotive chassis structure
CN113227600B (zh) 支架
JP2009101726A (ja) バンパ取付け用リテーナ及びバンパ取付け構造
JP6924118B2 (ja)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及び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KR101887387B1 (ko) 절곡된 고정용 돌기를 가지는 자동차 배기관용 행거
CN109790892B (zh) 用于机动交通工具的抗振支撑件和配备它的机动交通工具
JP7136633B2 (ja) 繊維強化樹脂材の板状部材
US11959587B2 (en) Bracket for anti-vibration device
KR20180056941A (ko) 차량용 하이브리드 범퍼 빔
CN116507826A (zh) 隔振装置用支架
US11885389B2 (en) Bracket
KR101823968B1 (ko) 차량용 롤로드
CN104057895A (zh) 一种管路固定支架
CN210502142U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
KR102294003B1 (ko) 차량용 범퍼
KR20170135315A (ko) 토션빔 액슬
JPH11218185A (ja) 防振マウント
KR101754642B1 (ko) 차량용 롤로드
JP2020023263A (ja) 樹脂ルーフパネル
KR101517701B1 (ko) 자동차용 배기계 행거
KR19980044412A (ko) 자동차용 프레임의 보강재(stiffe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9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