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4590B -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4590B CN113224590B CN202110166347.3A CN202110166347A CN113224590B CN 113224590 B CN113224590 B CN 113224590B CN 202110166347 A CN202110166347 A CN 202110166347A CN 113224590 B CN113224590 B CN 1132245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state
- terminals
- lever
- connector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1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 safety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60R16/03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al cells or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在进行切断电源电路的操作时,能够提高连接器的脱离涉及的作业性。充电用插头具备:第1主端子(T1);第2主端子(T2);第1信号端子;第2信号端子;锁定部,在杆位于完全嵌合位置与非嵌合位置之间的中途嵌合位置的状态下,锁定部将杆锁定于第2连接器壳体而限制杆的转动;以及锁定解除部,其解除锁定状态。构成为:随着杆从完全嵌合位置向中途嵌合位置转动,与第1主端子(T1)弹性接触的第2主端子(T2)的多个接触片(T21)中的一部分在向接近方向位移后的位置弹性接触该第1主端子(T1),接触片(T21)的另一方能够在相对于接近方向和远离方向未位移的位置维持弹性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充电用插头),该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主要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并且组装在用于从电池等电源部向旋转电机等负载部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电路中,且能够根据需要来连接或切断该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具备:一对主端子,其用作将电源电路切换成可通电状态或切断状态的主电路开关;以及一对信号端子,其用作将电源电路切换成通电状态或非通电状态的信号电路开关。而且,在这一对主端子和一对信号端子均为非连接状态时,电源电路被切断。
作为这样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结构,其具有LIF(LowInsertion Force,低插入力)杆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在进行电源电路的切断操作时,使杆从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向脱离位置侧转动。在该转动动作中,首先在嵌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的规定的中间位置,信号端子成为非连接状态而使信号电路开关成为断开状态,并且杆的卡定部被卡定于连接器从而杆的转动被暂时停止。接着,在作业者操作解除操作部而解除卡定部的卡定状态后,杆转动至脱离位置,强电端子(主端子)成为非连接状态,使主电路开关成为断开状态,作为结果,电源电路被切断。像这样,现有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采取如下的步骤,在切断电源电路时,先将信号电路开关切换至断开状态而使电源电路成为非通电状态,然后将主电路开关切换至断开状态而使电源电路成为切断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2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中间位置,若杆的卡定部被卡定于连接器而使杆的转动暂时停止,则随着杆从嵌合位置转动到中间位置,互相滑动的一对主端子暂时被停止。因此,在利用解除操作部的操作将杆的卡定部的卡定状态解除而使杆再次转动时,在一对主端子之间产生静摩擦力。通常,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大于动摩擦力,因此在使杆再转动时需要很大的操作力。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造的,提供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在进行电源的切断操作时,在暂时停止杆的转动并再次转动时抑制在一对主端子间产生的静摩擦力,提高连接器的脱离涉及的操作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达成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第1端子,所述一对第1端子通过相互连接或解除从而将电源电路切换至可通电状态或切断状态;一对第2端子,所述一对第2端子通过相互连接或解除从而将所述电源电路切换至通电状态或非通电状态;第1连接器壳体,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具有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和所述一对第2端子中的一者;第2连接器壳体,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具有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另一者,并且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嵌合;杆,所述杆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在转动端部具有操作部,且在完全嵌合位置与非嵌合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完全嵌合位置是所述操作部侧最接近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侧的位置,所述非嵌合位置是所述操作部侧最远离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的位置;锁定部,在所述杆位于所述完全嵌合位置与所述非嵌合位置之间的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使所述杆锁定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或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而限制所述杆的转动;以及锁定解除部,所述锁定解除部解除所述锁定部的锁定状态,所述一对第2端子中的另一者配置于所述杆或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所述一对第1端子和所述一对第2端子中,在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嵌合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并且所述杆位于所述完全嵌合位置的完全嵌合状态下,所述一对第1端子和所述一对第2端子均处于连接状态,在成为所述杆位于所述中间位置并且所述锁定部限制所述杆的转动的状态的中途嵌合状态下,所述一对第1端子为连接状态,所述一对第2端子为非连接状态,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另一者具有多个接触片,所述接触片能够朝向弹性力对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进行作用的方向弹性地位移,在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将多个所述接触片在所述弹性力作用的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分别弹性地接触的位置作为完全嵌合时接触位置,在所述中途嵌合状态时,多个所述接触片中的一部分在与所述完全嵌合时接触位置相比,朝向弹性力对所述一对第1端子进行作用的方向进一步位移后的位置与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弹性地接触,并且所述多个接触片中的另一部分在所述完全嵌合时接触位置。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在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施加到相互连接的所述一对第1端子的接触点的接触压力大于施加到相互连接的所述一对第2端子的接触点的接触压力。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中,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具有沿着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的插拔方向形成为面状的平板部,在所述平板部的表面形成有能够与多个所述接触片分别接触的多个突条部,多个所述突条部具有如下的沿着所述插拔方向的长度:以使多个所述突条部在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与多个所述接触片分别接触,在所述中途嵌合状态时,多个所述接触片的所述一部分离开多个所述突条部中的一部分且弹性地接触所述平板部,并且,多个所述接触片中的所述另一部分弹性地接触多个所述突条部中的另一部分。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在进行切断电源电路的操作时,当杆从完全嵌合位置转动到规定的中间位置时,多个接触片中的一部分与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的接触位置朝向接触片的弹性力被释放的方向偏移。作为结果,在一对第1端子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下降,在杆再转动时在一对第1端子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得以抑制,实现连接器脱离时的作业性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一例的充电用插头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第1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第2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1是完全嵌合状态时的充电用插头的第2宽度方向X上的剖视图。
图4-2是完全嵌合状态时的充电用插头的第1宽度方向Y上的剖视图。
图5-1是中途嵌合状态时的充电用插头的第2宽度方向X上的剖视图。
图5-2是中途嵌合状态时的充电用插头的第1宽度方向Y上的剖视图。
图6-1是非嵌合状态时的充电用插头的第2宽度方向X上的剖视图。
图6-2是非嵌合状态时的充电用插头的第1宽度方向Y上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转动杆而从完全嵌合状态变成非嵌合状态时,在中途嵌合状态下杆的转动暂时被限制的锁定状态的充电用插头的剖视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完全嵌合状态、中途嵌合状态、非嵌合状态时的一对主端子的接触状态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 充电用插头(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10 第1连接器
11 第1连接器壳体
T1 第1主端子(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
T10 平板部
T11 突条部
T11a 长突条部
T11b 短突条部
T3 第1信号端子(一对信号端子中的一者)
20 第2连接器
21 第2连接器壳体
26 第1中途卡定部(锁定部)
T2 第2主端子(一对第1端子中的另一者)
T21 接触片
T21a 弹性部
T21b 接触部
T4 第2信号端子(一对第2端子中的另一者)
40 杆
42 杆操作部(操作部)
46 第2中途卡定部(锁定部)
47 中途锁定解除部(锁定解除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充电用插头1)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第1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第2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在转动杆而从完全嵌合状态变成非嵌合状态时,在中途嵌合状态下杆的转动暂时被限制的锁定状态的充电用插头的剖视立体图。
作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充电用插头1主要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是组装在用于从电池等电源部向旋转电机等负载部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电路(未图示)中,并根据需要来使该电源电路连接(通电、非切断)或切断的装置。例如构成为:能够在车检维护等作业时等,利用该充电用插头1使电源电路切断而成为非通电状态,确保防触电等作业者的安全。
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有充电用插头1的电源电路例如为以下结构。在该电源电路中,在电源部与负载部之间,主电路开关SW1(参照图4-1)与继电器电路串联连接。主电路开关SW1是能够将电源部与负载部切换至电气连接的可通电的状态(接通状态)或电气切断的状态(断开状态)中的任一者的机械式开关。继电器电路是一种电气电路,其动作被信号电路开关SW2(参照图4-1)控制,在信号电路开关SW2为接通状态时进行动作而使电源电路成为通电状态,且在信号电路开关SW2为断开状态时停止而使电源电路成为非通电状态。换言之,电源电路构成为,使电源部与负载部之间在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为接通状态时成为通电状态,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成为非通电状态。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头1具有这些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的功能。更详细而言,后述的充电用插头1的第1主端子T1、第2主端子T2(一对主端子)作为上述的主电路开关SW1发挥功能(参照图4-1),通过使一对主端子连接从而使电源电路切换至可通电状态,通过使两者的连接解除从而使电源电路切换至切断状态。另外,后述的充电用插头的第1信号端子T3、第2信号端子T4(一对信号端子)作为上述的信号电路开关SW2发挥功能(参照图4-1),通过使一对信号端子连接从而使电源电路切换至通电状态,通过使两者的连接解除从而使电源电路切换至非通电状态。在使用充电用插头1切断电源电路的情况下,采取如下步骤:首先,将信号电路开关SW2切换至断开状态而使电源电路成为非通电状态,然后,将主电路开关SW1切换至断开状态而使电源电路成为切断状态。
在此,主电路开关SW1如上所述构成为电源电路上的一个要素。电源电路是使负载部产生需要的高电压的电路,因此,在构成主电路开关SW1的一对主端子间也会施加高电压。因此,也能够将主电路开关SW1表述为“高压电路开关”,将一对主端子表述为“高压侧端子”。另一方面,信号电路开关SW2未直接组装于电源电路,作出向使电源电路成为非导通状态的要素(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不需要施加多高的电压,因此在构成信号电路开关SW2的一对信号端子间会施加比一对主端子低的电压。因此,也能够将信号电路开关SW2表述为“低压电路开关”,将一对信号端子表述为“低压侧端子”。
如上所述,对一对主端子会施加比一对信号端子高的电压,因此与之相比端子自身的大小也会变大。因此,施加到相互连接的一对主端子的接触点的接触压力大于施加到相互连接的一对信号端子的接触点的接触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电路开关SW2也能够应用于除了物理性地切换电源电路的通电/非通电的继电器电路的开关以外,例如能够应用于向对电源电路的电源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在该情况下,能够以在信号电路开关SW2为接通状态时电源部进行驱动并且在信号电路开关SW2为断开状态时电源部停止的方式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充电用插头1具备:第1连接器10;与第1连接器10嵌合和脱离的第2连接器20;以及能够转动地设置于第2连接器20的杆40。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示出的第1连接器10与第2连接器20的对置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表述为“高度方向Z”,将第2连接器20所在位置侧表述为“上侧”,将第1连接器10所在位置侧表述为“下侧”。需要说明的是,高度方向Z并非一定与铅垂方向相同。而且,也将第2连接器20对第1连接器10进行嵌合的方向即朝向高度方向下侧的方向表述为“嵌合方向Z1”,也将第2连接器20从第1连接器10脱离的方向即朝向高度方向上侧的方向表述为“脱离方向Z2”。另外,将杆40的后述的一对臂部41对置的方向表述为“第1宽度方向Y”,将与该第1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表述为“第2宽度方向X”。即,在高度方向为Z方向的情况下,Y方向和X方向均为水平方向。
另外,在第1宽度方向Y上,将后述的第2主端子T2的一对接触片T21互相接近地进行位移以弹性地接触第1主端子T1的方向作为“接近方向Ya”,将第2主端子T2的一对接触片T21互相离开地位移以远离第1主端子T1的方向称为“远离方向Yb”。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在杆40进行转动的位置中,将杆40的长度方向朝向高度方向的成为倒立状态的位置表述为“非嵌合位置”,另一方面,如图4-1所示,在杆40从非嵌合位置朝向高度方向下侧转动大致90度而杆40的长度方向朝向第2宽度方向X的位置表述为“完全嵌合位置”。而且,将成为该非嵌合位置与完全嵌合位置之间的杆40的规定中间位置(参照图5-1)表述为“中途嵌合位置”。完全嵌合位置是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为接通状态的杆40的位置,将一对主端子和一对通信端子处于连接状态且杆40处于完全嵌合位置时的状态作为“完全嵌合状态”。非嵌合位置是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为断开状态的杆40的位置,将一对主端子和一对通信端子处于非连接状态且杆40处于非嵌合位置时的状态作为“非嵌合状态”。中途嵌合位置是信号电路开关SW2为断开状态且主电路开关SW1为接通状态的杆40的位置,将一对主端子处于连接状态且一对通信端子处于非连接状态、并且杆40处于中途嵌合位置时的状态称为“中途嵌合状态”。
如图2所示,作为第1连接器10的结构要素的第1连接器壳体11具有筒状部15。筒状部15由从第1连接器壳体11的底部14向脱离方向Z2立设的周壁形成,在高度方向Z的上侧具有开口。在筒状部15内形成有用于保持第1主端子T1的主端子保持部16。该第1主端子T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阳端子。另外,在筒状部15内也配置有第1信号端子T3。该第1信号端子T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阴端子。这些第1主端子T1和第1信号端子T3从第1连接器壳体11的高度方向Z的下侧露出到外部,分别与电源电路的主电线W1和通信电路的通信线W2连接。另外,与第1信号端子T3相比,第1主端子T1的高度方向Z的上端的位置配置得更高,由此,在第1连接器10从第2连接器20脱离时,一对主端子能够比一对信号端子更长地维持连接状态(参照图4-1)。
在第1连接器壳体11,在筒状部15的第1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设置有保护壁17。在第1连接器10与第2连接器20嵌合的状态下,保护壁17负责保护后述的旋转支承部25免于例如第1宽度方向Y的外力。另外,保护壁17具有滑动突起17a。滑动突起17a形成为朝向从保护壁17接近筒状部15的方向突出,在将第2连接器20向第1连接器10嵌合时,后述的曲线部44随着杆40的转动而一边潜入滑动突起17a的下侧一边滑动,由此在嵌合方向Z2上对第2连接器20向第1连接器10施力。
第1连接器壳体11在由第1宽度方向Y和第2宽度方向X构成的平面上的平面上,并且在高度方向Z上在底部14的上侧,具有凸缘部12。凸缘部12在其4角形成有用于将第1连接器壳体11向未图示的箱体进行螺栓固定的紧固部13。
第1主端子T1构成为:利用形成为高度方向Z和第2宽度方向X的平面状的平板部T10以及从平板部T10的下端起在第1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电线连接部T12,将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2张导电板以各平板部T10的面在第1宽度方向Y上对置的方式排列。通过将主电线W1与电线连接部T12连接,且第1主端子T1与第2主端子T2连接,由此构成电源电路。另外,各平板部T10在第2宽度方向X上具有多对分别在第1宽度方向Y上形成的一对突条部T11。突条部T11设置成从各平板部T10的表面向远离方向Yb突出,各自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形成。突条部T11各自以如下方式排列:在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20嵌合时,与后述的第2主端子T2的多个接触部T21b分别接触。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突条部T11在高度方向Z上存在2种长度,在此,将长度长的突条部作为长突条部T11a,将短的突条部作为短突条部T11b,在不需要特别区分2者的情况下,仅称为突条部T11。长突条部T11a形成为从平板部T10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短突条部T11b的上端位于比长突条部T11a的上端更低的位置,下端位于与长突条部T11a的下端相同高度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长突条部T11a的两侧配置有短突条部T11b的共计3根突条部T11作为1组,在各平板部T10上在第2宽度方向X上各形成有2组,因此第1主端子T1具有12条突条部T11。
第1信号端子T3在压接于通信线W2后,在子壳体SH中容纳有2个。子壳体SH被容纳在第1连接器壳体11的筒状部15的未图示的内周空间中。因此,第1信号端子T3经由子壳体SH而容纳在第1连接器壳体11中。第1信号端子T3随着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20的嵌合而与容纳在第2连接器壳体21中的第2信号端子T4连接。利用第2信号端子T4使2个第1信号端子T3通电,因此信号电路成为接通状态。
如图3所示,作为第2连接器20的结构要素的第2连接器壳体21具备壳体主体29以及在该壳体主体29的上表面装配的盖体22。壳体主体29形成为能够与第1连接器壳体11的筒状部15嵌合/脱离的尺寸/形态。
在壳体主体29设置有第2主端子T2。该第2主端子T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阴端子。利用第1连接器壳体11侧的第1主端子T1和第2连接器壳体21侧的第2主端子T2,构成供充电用插头1组装的上述的电源电路中的主电路开关SW1。
另外,在壳体主体29设置有第2信号端子T4。该第2信号端子T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阳端子。利用第1连接器壳体11侧的信号端子T3和第2连接器壳体21侧的信号端子T4,构成信号电路开关SW2。如图4-1所示,与第2主端子T2相比,第2信号端子T4的高度方向的下端的位置配置得更高,由此,在第2连接器20嵌合于第1连接器10时,与一对主端子相比,一对信号端子在更晚的时刻成为连接状态。换言之,与第2主端子T2相比,第2信号端子T4在第2连接器20深入嵌合于第1连接器10的时刻切换至连接状态。该切换的时刻优选为第2连接器20对第1连接器10嵌合到最深部的状态。由此,由第1信号端子T3、第2信号端子T4实现的信号电路开关SW2能够用作嵌合检测开关,用于检测第2连接器20完全嵌合于第1连接器10的状态。
盖体22具有在上表面部23的周缘的整个周长上向高度方向Z的下侧延伸的外周筒部24,在该外周筒部24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一对旋转支承部25。一对旋转支承部25在外周筒部24中的沿着第2宽度方向X的部分且沿着第1宽度方向Y而对置的位置从外周筒部24向外侧突出设置。一对旋转支承部25形成为彼此的轴向配置在同一线上。一对旋转支承部25的轴向配置为与第1宽度方向Y平行。
在盖体22的外周筒部24中的第2宽度方向X的一端部侧的面设置有2处第1中途卡定部26。第1中途卡定部26通过与后述的杆40的第2中途卡定部46卡合,从而限制杆40的转动。第1中途卡定部26具有第1中途卡定面26a和第1倾斜面26b,在使完全嵌合状态的杆40向脱离方向转动而成为中途嵌合状态时,第1中途卡定面26a通过与后述的第2中途卡定面46a卡合,从而限制杆40转动。另一方面,在使非嵌合状态的杆40向嵌合方向转动时,第1倾斜面26b和后述的第2倾斜面46b仅发生滑动,不会因卡合而限制杆40的转动。
在盖体22的外周筒部24设置有一对主卡定部27。在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为完全嵌合状态时,一对主卡定部27被杆40的主卡定槽48卡定从而限制杆40的转动。
在盖体22的外周筒部24的内周侧形成有内周筒部28。内周筒部28从上表面部23向嵌合方向Z1立设,并且在整个周长上在与外周筒部24之间空出间隔。在由外周筒部24和内周筒部28划定的空间中容纳垫圈30。垫圈30以密合于内周筒部28的外周面的方式从盖体22的高度方向Z的下侧插入,在将盖体22与壳体主体29组合时,利用壳体主体29进行垫圈的嵌合方向Z1的端部的止脱。在垫圈30与外周筒部24之间形成有间隙,在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20嵌合时,第1连接器壳体11的筒状部15插入间隙。
第2主端子T2设置有基部T20以及多个从基部T20的端部向嵌合方向Z1突出的接触片T21。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主端子T2设置有多对以在第1宽度方向Y上隔着基部T20的方式对置的一对接触片T21。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形成在第1主端子T1的各个突条部T11分别对应的方式,在第2宽度方向X上设置有2个具有3对接触片T21的第2主端子T2(接触片T21共计12个)。接触片T21具有:弹性部T21a,在第1连接器10与第2连接器20为中途嵌合状态和完全嵌合状态时,为了与第1主端子T1弹性地接触,弹性部T21a能够在接近方向Ya和远离方向Yb上弹性位移;以及接触部T21b,其用于接触第1主端子T1。接触片T21分别具有的接触部T21b中,在第1宽度方向Y上,一对接触片T21的彼此最接近的部位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杆40具备:一对臂部41;以及将一对臂部41间在转动顶端侧连结的操作部42。一对臂部41分别为长条形状(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部件,以一个主面对置的方式平行配置,在各臂部41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转动端部)侧被操作部42连结。由此,杆40形成为大致U字状。以下,将杆40的大致U字状的延伸方向表述为各臂部41和操作部42的“长度方向”,将与该长度方向正交且臂部41延伸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
在一对臂部41设置有一对旋转座部45。第2连接器壳体21的一对旋转支承部25从臂部41的内表面侧对这一对旋转座部45进行轴支承。由此,杆40以一对臂部41的内表面与第2连接器壳体21的外周筒部24的外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第2连接器壳体21的外周侧,并且以绕旋转支承部25的轴线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2连接器壳体21。更详细而言,杆40构成为能够在“非嵌合位置”与“完全嵌合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如图1所示,“非嵌合位置”是指臂部41的长度方向朝向高度方向且转动端部侧的操作部42配置于高度方向Z的上侧的成为倒立状态的位置,如图4-1所示,“完全嵌合位置”是指从非嵌合位置朝向高度方向下侧转动大致90度且臂部41的长度方向朝向第2宽度方向X配置的位置。
一对臂部在杆40处于非嵌合位置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上与旋转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并且在第2宽度方向X上与将杆40向完全嵌合位置操作的方向相反侧,具有一对曲线部。
另外,杆40在嵌合时的转动方向上以从操作部42的下方(处于完全嵌合状态时的杆40的第1连接器壳体11侧、或者、宽度方向中在完全嵌合状态时配置在杆40与第1连接器壳体11之间的一侧)延伸出的方式形成有2处第2中途卡定部46。就第2中途卡定部46而言,在将处于完全嵌合状态的杆40向脱离方向转动,进行到中途嵌合状态时,如图7所示,第2中途卡定部46的第2中途卡定面46a与第2连接器壳体21的第1中途卡定面26a卡合。由此,第2中途卡定部46使杆40锁定(卡定、卡挂)于第2连接器壳体21,能够限制杆40的转动。另一方面,在使处于非嵌合状态的杆40向嵌合方向转动时,第2中途卡定部46的第2倾斜面46b与第1中途卡定部26的第1倾斜面26b仅会滑动,不会限制杆40的转动。
另外,杆40中,在第2中途卡定部46之间一体设置有中途锁定解除部47。中途锁定解除部47用于在第2中途卡定部46与第2连接器壳体21的第1中途卡定部26卡合的锁定状态下,解除第2中途卡定部46的锁定状态。中途锁定解除部47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在上述的锁定状态下,若对中途锁定解除部47施加相对于第2连接器壳体21朝向第2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操作力,则能够使第2中途卡定部46的第2中途卡定面46a从第1中途卡定面26a离开,解除锁定状态。
接着,参照图4-1~图6-2,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充电用插头1(电源电路切断装置)进行的电源电路的切断动作。图4-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头1进行的电源电路的切断动作中的杆40位于完全嵌合位置的完全嵌合状态,是充电用插头1的剖视图。图4-2是完全嵌合状态下的充电用插头1的第1宽度方向Y的剖视图。图5-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充电用插头1进行的电源电路的切断动作中的杆40位于中途嵌合位置的中途嵌合状态,是充电用插头1的第1宽度方向Y的剖视图。图6-2是非嵌合状态下的充电用插头1的第1宽度方向Y的剖视图。
首先,说明作为电源电路的切断动作的前提的电源电路的导通动作。导通动作基本上能够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图4-1(图4-2)、图5-1(图5-2)、图6-1(图6-2)的顺序示出的切断动作从而实施。在该导通动作中,利用杆40的从非嵌合位置到完全嵌合位置的转动操作,进行使第2连接器壳体21嵌合于第1连接器壳体11的嵌合动作,由此,使第1连接器壳体11和第2连接器壳体21的内部的第1主端子T1、第2主端子T2和第1信号端子T3、第2信号端子T4连接,使电源电路成为导通状态。
在该导通动作中,首先,使杆40位于非嵌合位置的第2连接器20被插入到第1连接器10的筒状部15中,并且,杆40的曲线部44与第1连接器壳体11的滑动突起17a在第2宽度方向X上接近。此时,一对主端子与一对信号端子均为非连接状态,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为断开状态。
接着,杆40从非嵌合位置经过中途嵌合位置而转动到完全嵌合位置侧。由此,曲线部44一边潜入到滑动突起17a的下侧一边滑动,由此在嵌合方向Z2上对第2连接器20向第1连接器10施力。由此,嵌合力作用于第2连接器20与第1连接器10间,第2连接器20在嵌合方向上相对移动,逐渐插入到第1连接器10的筒状部15。
然后,当杆40转动到完全嵌合位置时,第2连接器20对第1连接器10嵌合到最深的位置。此时,一对主端子和一对信号端子均为连接状态,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为接通状态。作为结果,能够使电源电路成为导通状态。
以上为电源电路的导通动作的说明。接着,说明使用了通过该导通动作成为完全嵌合状态的充电用插头1的电源电路的切断动作。
首先,在图4-1示出的完全嵌合状态下,第2连接器20对第1连接器10嵌合到最深的位置,杆40位于完全嵌合位置。此时,如图4-1和图4-2所示,在充电用插头1的内部,第1连接器壳体11内的第1主端子T1连接有第2连接器壳体21内的主端子T2,进而,在第1连接器壳体11内的信号端子T3连接有第2连接器壳体21内的信号端子T4。因此,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为接通状态,电源电路为导通状态。
对于完全嵌合状态的充电用插头1,若进行切断动作的作业者对杆操作部42施加朝向非嵌合位置的方向的操作力,如图5-1示出的中途嵌合状态所示,杆40开始从完全嵌合位置向非嵌合位置侧转动。此时,杆40的长度方向上的与转动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一边在第1连接器壳体11的凸缘部12滑动一边使杆40转动,由此对第2连接器朝向脱离方向Z2施力。由此,脱离力作用于第2连接器20与第1连接器10间,第2连接器20向脱离方向相对移动,从第1连接器10的筒状部15逐渐脱离。
若杆40继续转动,如图5-1示出的中途嵌合状态所示,杆40到达中途嵌合位置。此时,杆40的第2中途卡定部46卡定于第2连接器壳体21的第1中途卡定部26,成为杆40锁定于第2连接器壳体21的状态,暂时限制杆40的转动。随着使杆40从完全嵌合位置向中途嵌合位置转动,进行第2连接器20从第1连接器10的脱离。由此,如图5-1和5-2所示,第2连接器壳体21内的信号端子T4从第1连接器壳体11内的信号端子T3离开。另一方面,第2连接器壳体21内的第2主端子T2虽然也会向脱离方向移动,但一对主端子依然维持连接状态。因此,在杆40从完全嵌合位置起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在图5-1示出的中途嵌合位置,一对信号端子切换至非连接状态,信号电路开关SW2切换至断开状态。换言之,在杆40位于中途嵌合位置的状态下,主电路开关SW1为接通状态,信号电路开关SW2为断开状态。
若杆40从图5-1示出的中途嵌合位置进一步继续转动,则如图6-1示出的非嵌合状态所示,杆40到达非嵌合位置。在该非嵌合状态中,如图6-1和6-2所示,第2连接器壳体21内的第2主端子T2从第1连接器壳体11内的第1主端子T1离开。因此,在杆40从完全嵌合位置起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在图6-1和6-2示出的非嵌合位置,一对主端子切换至非连接状态,主电路开关SW1切换至断开状态。换言之,在杆40位于非嵌合位置的状态下,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为断开状态。作为结果,能够使电源电路成为切断状态。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充电用插头1的作用/效果。
图8示出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20为完全嵌合状态、中途嵌合状态、非嵌合状态时的一对主端子的接触状态。在第1连接器10与第2连接器20为完全嵌合状态时,接触片T21的接触部T21b与设置在第1主端子T1的平板部T10上的多个突条部T11分别弹性地接触(参照图8的(a))。另一方面,在使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20从完全嵌合状态向中途嵌合状态转变时,与短突条部T11b对应的接触部T21b的一部分离开短突条部T11b,与第1主端子T1的平板部T10的表面弹性接触(参照图8的(b))。另外,与长突条部T11a对应的另一部分接触部T21b维持与长突条部T11a的接触(参照图8的(b))。在此,在完全嵌合状态时,将接触部T21b与突条部T11弹性地接触的接近方向Ya上的位置作为完全嵌合时接触位置S1,在中途嵌合状态时,将接触部T21b一部分与平板部T10的表面弹性地接触的接近方向Ya上的位置作为中途嵌合时接触位置S2。
多个接触部T21b中的一部分从完全嵌合时接触位置位移到中途嵌合时接触位置,从而与第1主端子T1的接触位置从完全嵌合时接触位置S1位移到中途嵌合时接触位置S2(参照图8的(b))。通过位移到中途嵌合时接触位置S2,从而多个接触部T21b的一部分进一步向接近方向Ya位移,弹性力被释放。因此,由于多个接触片T21的一部分的弹性力小于完全嵌合时接触位置S1时的弹性力,因此多个接触片T21的一部分与第1主端子T1的接触压力下降。由此,一对主端子之间的整体的接触压力下降,使在中途嵌合状态暂时停止了转动的杆40再次转动时,在一对主端子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得以抑制,电源电路的切断涉及的作业性提高。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提出,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代和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不仅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同样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中。
充电用插头1可以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结构。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将第2信号端子T4与第2主端子T2一同设置于第2连接器壳体21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成将第2信号端子T4设置于杆40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LIF连接器,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杆式连接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使杆40从完全嵌合位置向中途嵌合位置转动时,使杆40锁定于第2连接器壳体21从而限制杆40的转动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成将杆40锁定于第1连接器壳体11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完全嵌合状态时接触片T21弹性地接触突条部T11,并且在中途嵌合状态时接触片T21的一部分弹性地接触平板部T10的表面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在完全嵌合状态时接触片T21弹性地接触平板部T10的表面,在中途嵌合状态时接触片T21的一部分弹性地接触使平板部T10的表面向接近方向Ya凹陷成的槽部分。总之,只要是如下结构即可:在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20从完全嵌合状态变成中途嵌合状态时,多个接触片T21的一部分在向接近方向Ya位移的位置弹性地接触第1主端子T1,多个接触片T21的另一部分未向接近方向Ya和远离方向Yb位移而维持与第1主端子T1弹性地接触。
Claims (3)
1.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第1端子,所述一对第1端子通过相互连接或解除从而将电源电路切换至可通电状态或切断状态;
一对第2端子,所述一对第2端子通过相互连接或解除从而将所述电源电路切换至通电状态或非通电状态;
第1连接器壳体,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具有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和所述一对第2端子中的一者;
第2连接器壳体,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具有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另一者,并且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嵌合;
杆,所述杆能够转动地被设置于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在转动端部具有操作部,且在完全嵌合位置与非嵌合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完全嵌合位置是所述操作部一侧最接近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一侧的位置,所述非嵌合位置是所述操作部一侧最远离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的位置;
锁定部,在所述杆位于所述完全嵌合位置与所述非嵌合位置之间的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使所述杆锁定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或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而限制所述杆的转动;以及
锁定解除部,所述锁定解除部解除所述锁定部的锁定状态,
所述一对第2端子中的另一者被配置于所述杆或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
所述一对第1端子和所述一对第2端子中,
在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嵌合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并且所述杆位于所述完全嵌合位置的完全嵌合状态下,所述一对第1端子和所述一对第2端子均处于连接状态,
在成为所述杆位于所述中间位置并且所述锁定部限制所述杆的转动的状态的中途嵌合状态下,所述一对第1端子为连接状态,所述一对第2端子为非连接状态,
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另一者具有多个接触片,多个所述接触片能够朝向弹性力对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进行作用的方向弹性地位移,
在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多个所述接触片位于在所述弹性力作用的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分别弹性地接触的位置,
在所述中途嵌合状态时,多个所述接触片中的一部分与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一样地在所述弹性力作用的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分别弹性地接触,所述多个接触片中的另一部分在与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的位置相比朝向所述弹性力作用的方向进一步位移后的位置与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弹性地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施加到相互连接的所述一对第1端子的接触点的接触压力大于施加到相互连接的所述一对第2端子的接触点的接触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1端子中的一者具有沿着所述第2连接器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连接器壳体的插拔方向形成为面状的平板部,
在所述平板部的表面形成有能够与多个所述接触片分别接触的多个突条部,
多个所述突条部具有如下的沿着所述插拔方向的长度:
以使多个所述突条部在所述完全嵌合状态时与多个所述接触片分别接触,
在所述中途嵌合状态时,多个所述接触片的所述一部分离开多个所述突条部中的一部分且弹性地接触所述平板部,并且,多个所述接触片中的所述另一部分弹性地接触多个所述突条部中的另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17777 | 2020-02-05 | ||
JP2020017777A JP7032002B2 (ja) | 2020-02-05 | 2020-02-05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4590A CN113224590A (zh) | 2021-08-06 |
CN113224590B true CN113224590B (zh) | 2023-02-24 |
Family
ID=7455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66347.3A Active CN113224590B (zh) | 2020-02-05 | 2021-02-04 |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29428B2 (zh) |
EP (1) | EP3863127B1 (zh) |
JP (1) | JP7032002B2 (zh) |
CN (1) | CN1132245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32002B2 (ja) * | 2020-02-05 | 2022-03-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JP2023129875A (ja) * | 2022-03-07 | 2023-09-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24067671A (ja) * | 2022-11-07 | 2024-05-1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9521A (zh) * | 2010-11-09 | 2013-04-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
CN104425977A (zh) * | 2013-09-03 | 2015-03-1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8075301A (zh) * | 2016-11-18 | 2018-05-25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72037B2 (ja) * | 2003-11-10 | 2009-06-0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JP5732315B2 (ja) * | 2011-05-19 | 2015-06-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JP5626136B2 (ja) * | 2011-06-15 | 2014-11-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JP5753465B2 (ja) | 2011-09-12 | 2015-07-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係合体 |
JP2015053207A (ja) * | 2013-09-09 | 2015-03-19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レバー式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嵌合システム |
JP2015220129A (ja) * | 2014-05-19 | 2015-12-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クリップ状端子及びクリップ状端子の製造方法 |
JP6182515B2 (ja) * | 2014-08-19 | 2017-08-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663790B2 (ja) * | 2016-05-12 | 2020-03-1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692718B2 (ja) * | 2016-08-16 | 2020-05-1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720061B2 (ja) * | 2016-11-18 | 2020-07-08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840640B2 (ja) * | 2017-08-18 | 2021-03-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793684B2 (ja) * | 2018-06-19 | 2020-12-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EP3611044B1 (en) * | 2018-08-14 | 2021-03-17 |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 Connector unit for a plug-in electrical vehicle |
JP7032002B2 (ja) * | 2020-02-05 | 2022-03-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2020
- 2020-02-05 JP JP2020017777A patent/JP7032002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04 US US17/167,100 patent/US11329428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2-04 CN CN202110166347.3A patent/CN113224590B/zh active Active
- 2021-02-04 EP EP21155108.0A patent/EP386312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9521A (zh) * | 2010-11-09 | 2013-04-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
CN104425977A (zh) * | 2013-09-03 | 2015-03-1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CN108075301A (zh) * | 2016-11-18 | 2018-05-25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329428B2 (en) | 2022-05-10 |
US20210242629A1 (en) | 2021-08-05 |
CN113224590A (zh) | 2021-08-06 |
EP3863127A1 (en) | 2021-08-11 |
JP7032002B2 (ja) | 2022-03-08 |
JP2021125363A (ja) | 2021-08-30 |
EP3863127B1 (en) | 2022-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24590B (zh) |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 |
JP5872824B2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US819221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temporarily blocking during unmating of two connectors | |
CN102640365A (zh) | 具有多阶段闩锁时序的连接器组件 | |
JP6377425B2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CN105703165B (zh) | 用于电源电路的连接系统和用于充电其的电动车辆的设备 | |
CN110571567B (zh) | 分阶段释放的电连接器组件 | |
JP3820355B2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EP2622619A1 (en) | Switch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witches and lever | |
CN110600939B (zh) | 供电电路断路装置 | |
JP6940540B2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JP7028840B2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CA3073492A1 (en) | Electrical contact device with interlock | |
CN105281093B (zh) | 插头 | |
JP6308886B2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JP6374233B2 (ja) | コネクタ | |
JP7311294B2 (ja) |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 |
JP2023156650A (ja) | サービスプラグ | |
US9178305B2 (en) | Arrangement for establishing and break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plug and a mating plug by pivoting lever arranged on the plug | |
KR101289381B1 (ko) | 회전식 고전압차단스위치 | |
CN117999712A (zh) | 具有保险装置的插式连接器和具有这种插式连接器的构造 | |
JP2023068490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0035636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