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3133A - 打磨工具 - Google Patents

打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3133A
CN113043133A CN202110048358.1A CN202110048358A CN113043133A CN 113043133 A CN113043133 A CN 113043133A CN 202110048358 A CN202110048358 A CN 202110048358A CN 113043133 A CN113043133 A CN 113043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operating
tool
input assembl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83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3133B (zh
Inventor
孙益民
钱富
张士松
钟红风
毋宏兵
吉绍山
梅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71066116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9382735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43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3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3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3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8Angl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05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打磨工具,包括:主体部(11),主体部(11)包括壳体(110)、马达(112)、以及由马达(112)驱动旋转的输出组件(113);以及打磨部(12),打磨部(12)可拆卸地连接至主体部(11),打磨部(12)包括本体(120)、以及相对于本体(120)旋转的输入组件(121);主体部(1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14),输入组件(121)包括第二连接件(122),第一连接件(114)可操作地相对于第二连接件(122)运动以使两者配接,从而使得输出组件(113)能够驱动输入组件(121)以带动本体(120)运动。打磨工具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公开了一种打磨工具的主体部和一种打磨工具的打磨部。

Description

打磨工具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8年8月6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打磨工具及其主 体部和打磨部”,申请号为CN201880048478.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 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动力工具,尤其是具有底板更换结构的砂光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砂光机包括圆砂机和平板砂等,其中圆砂机的输出轴驱动打磨底 板作圆砂运动,即做公转加自转的轨道运动,用于磨削较大量的材料,例如用 于粗磨。平板砂的打磨底板的自转运动被限制,因此,打磨底板进行摆动, 适用于磨削较小量的材料,例如用于精细加工或精加工。
当打磨底板做摆动时,不同的底板形状也可以适应不同的操作工况。如 长方形的板砂底板可用于常规的操作工况的打磨;而三角形的板砂底板在打 磨边角区域的工作面时显然更具有优势;还有带有手指形状的异形底板,更 适合打磨区域狭小的工作面。
能够适应多种操作工况的砂光机给用户带来的便利使其在市场中受到广 泛的青睐。此处的多种操作工况包括精磨和粗磨的操作工况需求,或者不同 底板形状能满足不同打磨区域的操作工况。以下将能够适应多种操作工况的 砂光机成为多功能砂光机。
在多功能砂光机中,为了获得多种功能,更换底板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圆砂底板与砂光机主机安装时,底板没有摆动脚的限制,做公转加自转的轨 道运动;板砂底板与砂光机主机安装时,底板在摆动脚的限制下,做只有公 转运动的轨道运动。不同形状的底板通过底板更换结构自然能够使多功能砂 光机满足不同打磨区域的操作工况。
中国专利申请CN103506923A和美国专利US8821220B2揭示了一种底板 更换结构。底板包括用于安装砂纸的底板本体和位于底板本体内由马达驱动 且能够相对于底板本体转动的输入组件。底板与主体沿马达轴轴向锁定是通 过连接机构来实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主体的一个异形锁定钢丝以及位于底 板上与异形锁定钢丝对应的卡槽,由于连接机构的锁定钢丝和卡槽是不旋转 的,主体部和底板之间通过扭矩传递机构来实现。但底板本体和输入组件在 工作时都是运动的,所以底板还需要包括一个用于设置卡槽的固定的基体,因此,底板中除了地板本体和输入组件之间需要设置轴承外,基体和输入组 件之间也需要设置轴承以使得输入组件能够相对于基体运动,该种底板更换 结构,使得底板结构复杂、且成本高。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有必要对多功能砂光机的底板更换结构进行改进, 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板更换结构简单、方便的打磨工具。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打磨工具,包括:主体部,所述主 体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马达,以及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出 组件;以及打磨部,所述打磨部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主体部,所述打磨部包 括本体、以及相对于所述本体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的输入组件;所述主体部 还包括相对所述壳体活动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所述输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 以及相对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偏心设置的偏心元件,所述本体与所述偏心元件 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 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配接,从而使得所述输出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输入组 件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以带动所述本体运动。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配接,所述打磨部沿轴向与所 述主体部不可分离。
优选地,所述打磨工具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能够使所述第二 连接件相对所述壳体固定。
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 运动的第一锁定件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不可相对转动设置的第二锁定件, 当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配接,所述第二连接 件相对所述壳体固定;当位于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 件相互分离,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件位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锁定件位于所述打 磨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用于与 所述第一支撑部配接的第二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外侧设置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相对所述输出 组件固定设置,所述空心轴靠近所述打磨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 第二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配接的第二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为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径与所述凹 槽的内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共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配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用 于与所述第一配接部配接的第二配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配接部设置成安装 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接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接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共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出部,所述输入组件包括用以与所述输出 部配接的输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配接时,所述输出部 与所述输入部配接以将所述马达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输入组件。
优选地,所述输入部包括若干个绕周向分布的第二棘齿,所述输出部包 括若干个与所述第二棘齿啮合传动的第一棘齿。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共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对所述壳体固定设置的弹性摆动脚,所述打 磨部设置有与所述弹性摆动脚配接的限位脚。
优选地,所述输出组件包括由马达驱动的第一驱动轮,以及由第一驱动 轮驱动的第二驱动轮,且所述第一驱动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的旋 转轴线平行并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打磨工具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二风 扇,以及与所述马达同轴设置且位于所述马达靠近打磨部一端的第一风扇。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进 风口位于所述马达远离所述打磨部的一端,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第二风扇设 置,外部气流在所述第一风扇的作用下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壳体后流经所述马 达,并在所述第二风扇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
本发明中采用了该技术方案,使得打磨部结构简单、且打磨部与主体部 之间的拆装方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方便拆装打磨部的主体部。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打磨工具的主体部,用于与可拆卸 的打磨工具的打磨部连接,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的马达, 用以提供旋转动力;输出组件,能够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旋 转;所述主体部还包括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 件用于与所述打磨部配接并且能够在所述输出组件的驱动下相对所述壳体旋 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配接部,所述第一配接部上设置有外 螺纹。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空心轴,所述第一 连接件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空心轴运动。
优选地,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出部,所述输出部与所述空心轴固定连接 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锁定状态和解 锁状态,当位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锁定机构能够阻止所述空心轴相对所述壳 体转动,当位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空心轴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能够控制锁定 机构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切换的操作件。
优选地,所述操作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位于第一位 置时,所述操作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操作件不 超出所述壳体的外轮廓。
优选地,当所述操作件切换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 态,当所述操作件切换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切换至解锁状态。
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相对所述空心轴固定设置的第一锁定件,相 对所述壳体活动设置的第二锁定件,以及位于壳体和第二锁定件之间的第一 弹性件;当所述操作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所 述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相互配接;当所述操作件处于第二位置时, 所述操作件抵接所述第二锁定件以使所述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 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相互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传动元件,所述操作件通过所述传动元件 可操作地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运动。
优选地,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相对壳体能够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的基座, 所述操作件能够相对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枢 转,当所述操作件处于第一操作位置时,所述操作件与传动元件分离,当所 述操作件处于第二操作位置时,所述操作件与传动元件配接,从而能够驱动 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优选地,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出部,所述输出部能够绕第三旋转轴线旋 转,所述输出部包括若干个绕所述第三转轴线周向分布的棘齿。
优选地,所述第三旋转轴线与所述马达的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与所述马达轴线呈一定角度延伸的握持手柄, 所述马达的轴线与所述握持手柄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旋转轴线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同轴 设置并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还包括两对分别呈对角设置的限位脚。
本发明还提供方便与打磨工具的主体部配接的打磨部。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打磨工具的打磨部,用于可拆卸地与 打磨工具的主体部配接,所述打磨部包括:本体;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本体 中的输入组件;所述输入组件能够相对所述本体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所述 输入组件包括偏心元件,所述偏心元件相对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偏心设置,所 述本体与所述偏心元件相连接,所述输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偏心元件相对固 定设置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与所述主体部配接。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外侧的罩体以及与所述罩 体轴向固定且位于罩体下方的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用以安装打磨元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配接部以及与第二配接部连接的第二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配接部设置成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第 二支撑部设置成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安装孔的下端相对于所述 凹槽的下端更靠近所述板状本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沿第一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 安装孔具有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沿第一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 凹槽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轴向尺寸和外径尺寸的比值在0.33-1.7之间。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 轴线共线。
优选地,所述输入组件还包括用于传递扭矩的输入部,所述输入部相对 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出部包括若干个绕第一旋转轴线周向分布的棘齿。
优选地,输入组件还包括平衡块,所述偏心元件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 一旋转轴线的一侧,所述平衡块位于与所述中心轴线相对的所述第一旋转轴 线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平衡块位于所述偏心元件远离所述输入部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外侧的罩体以及与所述罩 体轴向固定的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用以安装打磨元件,所述板状本体可 设置成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操作件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主体部与打磨部配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操作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输入组件与大端面抵接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打磨工具内部风道走向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打磨部与弹性元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限位柱与限位孔配接位置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与另一实施方式的限位机构配接的打磨部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限位机构与打磨部配接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打磨工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操作件在闭合状态时操作机构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操作件在操作状态时操作机构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打磨工具外部风向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打磨工具外部风向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打磨工具内部风道走向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打磨工具的主体部与打磨部未配接状态剖 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打磨工具的主体部与打磨部配接状态剖视 图。
图24是图2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打磨工具中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结 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打磨工具中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 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中打磨工具的主体部与打磨部未 配接状态。
图29是图28中F-F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操作件与第一连接件断开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操作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加全面地描述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 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参见图1-图3,附图标记10表示总的示例性手持工具。下文中具体以砂 光机10作为示例性手持式动力工具进行说明,砂光机10包括主体部11以及 打磨部12,主体部11包括壳体110、位于壳体110内的马达112以及由马达 112驱动旋转的输出组件113。打磨部12包括本体120以及位于本体120内 的输入组件121,本体120面向被加工表面的一侧能够安装打磨元件(如砂 纸),输入组件121能够在输出组件113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20旋转,以带动本体120进行工作。为实现打磨部12与主体部11沿马达112轴向不可分 离的连接,主体部1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14,打磨部12包括与第一连接件 114配合的第二连接件122,当第一连接件114和第二连接件122配接以使所 述打磨部12和所述主体部11沿马达112轴向不可分离地连接时,第一连接 件114和第二连接件122能够随输入组件121一起旋转。为使得第一连接件 114和第二连接件122连接可靠、稳定,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14和第二连 接件12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113包括与马达112同轴设置且由马达112驱动 旋转的第一驱动轮1131以及由第一驱动轮1131驱动且旋转轴线与第一驱动 轮1131旋转轴线间隔设置的第二驱动轮1132,为了减小第一驱动轮1131和 第二驱动轮1132在扭矩传递时的噪音和震动,优选地,第一驱动轮1131和 第二驱动轮1132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的方式进行动力传递。本实施例中,为 实现对第二驱动轮1132进行更好的支撑,主体部11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10 内的连接轴115,第二驱动轮1132套设于连接轴115外侧以通过连接轴115 实现对第二驱动轮1132的支撑。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轮1132固定的套设 于连接轴115的外侧以带动连接轴115转动,连接轴115通过支撑轴承116 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110。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轴115也可 以设置为与壳体110固定连接,即不可转动的固定于壳体110,同时,第二 驱动轮1132设置成可转动的与连接轴115进行连接,以通过连接轴115实现 对第二驱动轮1132的支撑。为了实现将输出组件113的输出扭矩传递至输入 组件121,优选地,输出组件113还包括与第二驱动轮1132固定连接的输出 部1133,输入组件121包括与输出部1133配合的输入部1210。在其中一种 实施方式中,输出部1133和输入部1210设置为端面棘齿,在其他实施方式 中,输出部1133和输入部1210还可以设置成为能够传递扭矩的其他形式, 如扁方结构等。通过输出部1133与输入部1210的配合,输出组件113将扭 矩转传递至输入组件121以带动输入组件121相对于本体120转动。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部1133还可以设置在连接轴115 的外侧,第二驱动轮1132通过驱动连接轴115转动,然后再由连接轴115 驱动输出部1133进行转动,也即连接轴115作为输出组件113的一部分,作 为驱动输出部1133的驱动轴。
继续参见图1,输入组件121沿轴向至少部分设置成偏心元件124,偏心 元件124的中心轴线X1与输入组件121的旋转轴线X0间隔设置,也即偏心 元件124的中心轴线X1与其旋转轴线X0之间存在偏心距离e。本体120包 括用于安装砂纸的板状本体1202以及与板状本体1202固定连接的罩体 1201,其中罩体1201通过安装轴承123设置于偏心元件124的外侧,以通过 偏心元件124的转动带动本体120运动。可以理解地,由于偏心元件124的 旋转轴线X0(也即输入组件的旋转轴线X0)与偏心元件124的中心轴线X1 间隔设置,也即偏心元件124相对于其旋转轴线X0质量呈不对称分布,所 以偏心元件124在旋转时容易晃动,为了补偿偏心元件124相对于其旋转轴 线X0的在旋转时质量不平衡,输入组件121还包括平衡块1211,所述偏心 元件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输入组件的旋转轴线X0的一侧,所述平衡块1211 位于与所述中心轴线相对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线X0的另一侧。可以理解的是, 不同的打磨部12,如圆砂打磨部或板砂打磨部,由于各自工况的不同,圆砂 打磨部或板砂打磨部的偏心距离e也不同。因此,补偿不同打磨部的偏心元 件124所需的平衡块1211的质量也不同。本实施通过将平衡块1211设置于 底板内,使得不同的打磨部(如圆砂打磨部或板砂打磨部)能够有各自独立 的平衡块1211,以达到最佳减震效果。可以理解地,平衡块1211可以设置 于安装轴承123的下方,也可以位于安装轴承123的上方,其也可以既位于 安装轴承123的下方又位于安装轴承的下方。
参见图1、图2、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4包括位于其 下方的用于与第二连接件122连接的第一配接部1141,优选地,第一配接部 1141设置有外螺纹1140,第二连接件122包括与第一配接部1141配接的第 二配接部1221,优选地,第二配接部1221设置为能够收容第一配接部的1141 的安装孔,安装孔的至少部分内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40配接的内螺纹 1220。本实施例中,连接轴115为空心轴,第一连接件114至少部分位于空 心轴115内,为防止第一连接件114从空心轴内掉落,第一连接件114的上 端设有突缘1142。本实施例中,为保证主体部11和打磨部12的同轴度,也 即第一连接件114或连接轴115和输入组件12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同轴度以 降低砂光机10在工作时的震动,所述第二连接件122还包括支撑部1222, 优选地,第二支撑部1222设置成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连接轴115 的下方形成与凹槽外径基本相同以用于伸入凹槽内的第一支撑部1152。连接 轴115延伸至安装孔的长度L1,也即第一支撑部1152的轴向尺寸为L1,且 L1在4mm-30mm之间,优选地,L1在11.25mm-13.75mm之间,更为优选地, L1为12.5mm。第一支撑部1152和和第二支撑部1222(凹槽)之间为小间 隙配接,也即第一支撑部1152的外径尺寸与第二支撑部1222(凹槽)的外 径尺寸基本相同,以下简称配接直径D1,配接直径D1在7mm至12mm之间,优选地,配接直径D1在8.55mm至10.45mm之间,更为优选地,配接 直径D1为9.5mm。
可以理解地,当配接直径D1为某一特定值时,配接长度L1越大则配接 效果越好,也即同轴度会越好。但L1越长,则整机高度越高。参见图6,本 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配接长度较小时,整机的同轴度依然能得到很好的得到 保证,主体部11设有与输入组件121的上端面抵接的抵接端面,且抵接端面 的直径D2大于D1。本实施例中,抵接端面为第二驱动轮1132与输入组件 121相抵接的端面,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抵接端面也可以为与第二 驱动轮1132固定连接的并与输入组件121相抵接的端面。本实施例中,通过 采用大端面抵接,配接长度L1与配接直径D1的比值做小到0.33,其可以保 证D1为某一特定值时,将配接长度L1做短,当然,可以理解地,在保证 D2大端面前提下,L1/D1的值越大,越有利于同轴度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打磨部12可以为如图1、图2以及图8示出的圆砂打磨部 以及如图9、图13以及图15所示的板砂打磨部,其中圆砂底板的板状本体 1202呈圆形,板砂底板的板状本体1202呈矩形,操作者可根据不同的打磨 需求,择一地将圆砂打磨部或板砂打磨部与主体部11进行配接。圆砂打磨部 的本体120在打磨时既进行公转,同时,本体120因为安装轴承123,会在 偏心元件124的作用下进行自转,也即圆砂底板进行自转和公转的轨道运动,因此,当操作者需要去除大量的磨削材料时,可将圆砂底板安装至主体部11。 本实施例中,板砂打磨部可以为其板状本体为1/4砂大小的打磨部,或其板 状本体为1/3大小的打磨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1/3砂底板以及1/4 底板指的是板砂打磨部的板状本体1202与业界所熟知的砂纸规格(尺寸 228mm×280mm)的3等分或4等分大小相对应或基本相同。其中,板砂打磨 部通过弹性夹持件将砂纸固定于板状本体1202,圆砂底板通过毛毡等方式将 砂纸固定于板状本体。当然可以理解地,板砂底板也可以采用毛毡等方式将 砂纸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板砂底板(1/3砂底板以及1/4底板)的板状本体1202 成矩形,若板砂组件的板状本体1202在输入组件121的作用下既进行公转又 进行自转时,其中,高速自转的矩形板状本体1201的四个角易造成危险,所 以砂光机10还包括用于限制板砂底板进行自转的限位机构117。
参见图9-图14,限位结构117包括限位基板1170,设置于限位基板1170 上的限位脚1171,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限位脚1171包括多根挠性柱,优选 地,挠性柱的数量为偶数,更为优选地,挠性柱的数量为4或6。本实施例 中,限位机构117位于上述主体部11,这样不需要将每一个板砂或其他需要 限制其自转的打磨底板分别设置限位结构。限位脚1171的上端可拆卸的固定 于壳体110,以使得限位脚1171因长期受力变形而破损后能够进行更换。优 选地,限位脚117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壳体相连,以使得限位脚1171能够稳 定的固定于壳体110,不容易从壳体110中自动脱落。参见图2,由于限位机 构117的上端被壳体110覆盖,也即限位脚1171的上端并非裸漏于壳体110 的外部,另外,限位机构117的下端被限位基板1170挡住,致使螺丝批等工 具无法伸入壳体110内部,使得限位机构117的安装困难。本实施中,每一 个限位脚1171的多个挠性柱围设成中空的通孔且通孔贯通限位基板1170,以使得操作者能够通过从基板1170的下方通过通孔将螺钉拧入。限位基板 1170背离限位脚1171的一侧面上设有限位柱1172,且上述的板砂打磨部的 本体120上上设有与限位柱1172配接的限位孔1203,以限制板砂底板进行 自转,优选地,限位孔1203和限位柱1172之间还设有弹性元件900。参见 图11,弹性元件900包括位于基板1170和限位孔1203的开口之间的第一弹 性件901,用于隔离限位孔1203和限位机构117沿上下方向的震动,也即隔 离本体120和限位机构117之间沿上下方向或轴向的震动。弹性元件900还 包括位于限位柱1172和限位孔1203的侧壁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902,用于 隔离限位柱1172和限位孔1203沿径向的震动,也即隔离本体120和限位机 构117之间径向上的震动。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由于砂光机10的打磨部 12可以为多种(如圆砂打磨部或板砂打磨部),需要设置限位机构117的板 砂打磨部,除了上述所说板状本体为1/3砂形状和1/4砂底板外,还包括另 一种其板状本体近似呈熨斗状的打磨部(也称之为老鼠砂)。当每个板砂底板 上均设有4个弹性元件时,则需要较多数量的弹性元件,成本较高,另外由 于弹性元件900和限位孔12之间的配合多为过盈配合,弹性元件900安装比 较困难,因此,弹性元件900安装的数量越多,装配也较为困难。
参见图12-图14,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限位机构117’,与上述 实施例中限位机构117相同的是,限位结构117’包括限位基板1170’,设置 于限位基板1170’上的限位脚1171’,每一个限位脚1171’包括多根挠性柱, 限位机构117’通过螺钉等可拆卸的固定于主体部11的壳体110,每一个限位 脚1171’的多个挠性柱围设成中空的通孔且通孔贯通限位基板1170’。与上述 实施例中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限位柱1172’设置于板砂打磨部,限位 脚1171’的多个挠性柱围设成的中空通孔为限位孔1203’,且弹性元件900’ 设置于中空通孔靠近限位基板1170’的一端。参见图14,与上述实施例中的 弹性元件900结构类似,该实施例中弹性元件900’包括位于本体120和限位 孔1203’的开口之间的第一弹性件901’以隔离本体120和限位机构117’沿上 下方向的震动;弹性元件900’还包括位于限位柱1172’和限位孔1203’的侧壁 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902’以隔离限位柱1172’和限位孔1203’沿径向的震动, 也即隔离本体120和限位机构117’之间径向上的震动。
参见图1,当打磨部12连接至主体部11或与主体部11分离时,需实现 第一连接件114相对于第二连接件122转动,但通过上述对主体部11和打磨 部12的结构描述可知,当第一连接件114在操作下转动时,第一配接部1141 的外螺纹1140与第二配接部1221的内螺纹1220相互作用,会使得输入组件 121一起转动,输入组件121通过输入部1210以及输出部1133进一步带动 输出组件113以及连接轴115一起转动,从而无法实现螺纹杆1140和安装孔 之间的相对转动,第一配接部1141的外螺纹1140与第二配接部1221的内螺 纹1220无法旋紧或松开。参见图1、图15和图16,本发明砂光机10还包括 锁定机构118,锁定机构118能够实现对输入组件121的周向锁定以实现第 一连接件114相对于第二连接件122进行转动。优选地,锁定机构118设置 于主体部11,锁定机构118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锁定机构118处于 锁定状态时,锁定机构118对输入组件121进行周向锁定,也即输入组件121 不能够相对壳体110进行转动,当锁定机构118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机构 118解除对输入组件121的周向锁定,也即输入组件121能够相对于壳体110 进行转动。
参见图1和图16,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输入组件121的锁定,锁定 机构118通过采用对连接轴115进行周向锁定的方式以周向锁定输入组件 121。锁定机构118包括相对于壳体110可活动但不可转动的第一锁定件1181 以及与连接轴115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的第二锁定件1182,其中,第一锁定 件118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锁定件1181位于第一 位置时,第一锁定件1181与第二锁定件1182配接,也即锁定机构118处于锁定状态,连接轴115被周向锁定。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描述可知,由于 第二驱动轮1132固定的套设于连接轴115的外侧以带动连接轴115转动,也 即连接轴115与输出组件113之间为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因此连接轴115 锁定时,输出组件113也会随之被锁定,周向不能旋转。此外,由于输出组 件113和输入组件121之间通过棘齿捏合或传递扭矩,也即输出组件113和 输入组件121在周向上不可相对转动,因此,当连接轴115锁定后,输入组 件121也会被被周向锁定,因此,第一连接件114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第二 连接件122转动。当第一锁定件1181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锁定件1181与 第二锁定件1182分离,也即锁定机构118处于解锁状态,锁定机构118解除 对连接轴115的周向锁定,连接轴115能够相对于壳体110进行转动。
优选地,第一锁定件1181为设置有扁方孔1810的锁定块,第二锁定件 1182为外周形状与扁方孔对应的扁方轴段,其中第一锁定件1181能够沿连 接轴115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参见图4所示,当第一锁 定件1181由下方的第二位置向上运动至第一位置时,锁定块的扁方孔1810 与偏方轴段配接,输入组件121周向被锁定,参见图3所示,当第一锁定件 1181由第一位置向下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锁定件1181的扁方孔脱离扁方轴段,并套设在连接轴115的外侧,由于扁方孔的最小处的孔径大于连接 轴115的外径,因此,连接轴115在圆周方向上能够自由转动。可以理解地, 第一锁定件1181还可设置为设有其他异形孔的锁定块,如菱形、三角形、六 边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图形,第二锁定件件1182则设置为与上述的异形孔形状 相对应的异形轴段,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地,参见图17-图18,为了方便操作第一连接件114以将打磨部12 安装至主体部11,主体部11还包括操作机构119,操作机构119包括用于供 操作者握持的操作件1190和基座1191,操作件1190通过枢转轴可枢转的设 置于基座1191以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切换。优选地,枢转轴 包括固定于操作件1190的第一枢转轴1901和固定于基座1191的第二枢转轴 1911,基座1191上设有供第一枢转轴1901转动的第一滑槽1912,操作件1190 上设有供第二枢转轴1911运动的第二滑槽(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1、图3、图4、图17以及图18所示,操作件1190能够在闭合状 态的第一位置(参见图1和图17)以及打开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需要 说明的是,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操作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位于第二 位置时,所述操作件不超出所述壳体的外轮廓,也即处于第一位置时,操作 件1190的与握持手柄111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位置时,操作件1190 的与握持手柄111之间呈角度放置。操作机构119还包括位于操作件1190以及第一锁定件1181之间的抵接1904,锁定机构118还包括位于第一锁定件 1181下方的第一弹性元件1905。参见图3,当操作件1190处于闭合状态时, 操作件1190向下方抵压抵接件1904,同时抵接件1904通过第一锁定件1181 进一步抵压第一弹性元件1905,因此,第一弹性元件1905被压缩,第一锁 定件1181位于下方的第二位置,此时,连接轴115在电源开关1120启动后 能够随输入组件121一起在马达112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当操作件1190从图17所示闭合状态在第一弹性元件1905的作用下运动至打开状态时(图中未 示出),抵接件1904以及第一锁定件1181在第一弹性元件1905的作用下向 上移动,至使第一锁定件1181向上移动至上述第一位置,因此,锁定块的扁 方孔1810与偏方轴段配接,连接轴115被周向锁定,也即输入组件121周向 被锁定。
本实施中,为方便对第一连接件114的操作,同时使得砂光机10结构简 单,本实施中,操作件1190还能够用于带动第一连接件114进行旋转,当操 作件1190位于打开状态后,操作件也即操作件1190处于第一操作位置时, 操作件1190仍不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14进行转动,当操作件1190由 第一操作位置绕枢转轴线旋转至第二操作位置时,操作件1190能够带动第一 连接件114绕其轴线(也即输入组件121的轴线)进行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传动元件,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传动元件为设 置于第一连接件114上的第二凸耳1401,操作件包括与第二凸耳1401对应 的第一凸耳1903,当操作件1190处于第二操作状态时,第一凸耳1903与第 二凸耳1401配接,以使得操作件1190能够带动基座1191以及第一连接件 114一起相对于壳体110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打磨部12能够与主体部11进 行连接或分离。
参见图4,为方便握持,主体部11还包括供握持的握持手柄111,握持 手柄111的下方设有供握持时手指弯曲伸入的凹槽1110。另外握持手柄111 以及凹槽1110于远离马达的一端设有供电单元,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供电单 元为电池包13,电池包13可拆卸的与壳体110进行连接。可以理解地,在 其他实施例中供电单元还可以采用交流供电单元。
参见图19,砂光机10还包括两个冷却部,以及一个导尘部63,两个冷 却部分别为分别为第一冷却部61和第二冷却部62,两个冷却部和一个导尘 部分别包括设置在壳体110内的风扇,以及进风口和出风口,即第一冷却部 61包括第一风扇610(见图4),第一进风口611和第一出风口612,第二冷 却部62包括第二风扇620,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出风口622,导尘部63 包括第三风扇630,第三进风口631和第三出风口632。第一风扇610位于马 达112远离打磨部12的一端的离心风扇,第一进风口611位于马达靠近打磨 部12的一端以及远离打磨部12的一端,也即第一进风口611沿马达113轴 线方向分布。第一出风口612在与第一风扇610对应区域内,也即位于马达 113上、下两进风口之间。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风扇610位于马达112 中定子和转子的上方,从靠近打磨部12一端的第一进风口611进入的在第一 风扇610的作用下流经马达的定子、转子部分,后从第一出风口612流出, 从远离打磨部12一端的第一进风口进风后流经马达112中的换向器(位于风 扇的上方)后从第一出风口612流出。因此,第一冷却部61能够将马达112 产生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马达112的冷却。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扇620与第 二驱动轮1132固定连接并由第二驱动轮1132驱动旋转,且第二风扇620位 于第二驱动轮1132下方的以冷却第二驱动轮113以及位于第一驱动轮1131和第二驱动轮1132之间的传动传动带等,第二进风口621和第二出风口622 位于壳体110上与壳体110内的第二风扇620对应区域,且优选地,第二进 风口621和第二出风口622在与第二风扇620对应区域的壳体110上沿上、 下方向设置。第三风扇630位于打磨部12的上方且紧邻打磨部12的上端部 分设置,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风扇630与第二风扇620共用同一轮毂, 换句话说轮毂的上方为第二风扇620、轮毂的下方为第三风扇630。第三进风 口位于631位于板状本体120面向砂纸的一侧面以及砂纸上,第三出风口632 为与第三风扇630连通的集尘出口以将打磨部12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碎屑、 灰尘经第三风扇630吹送至集尘袋或集尘盒内。
参见图20-图23,为本发明另一结构的砂光机10’(以下简称第二个实施 例),同上述的砂光机10结构相同,其包括主体部11’以及打磨部12’,主体 部11’包括壳体110’,位于壳体110’内的马达112’以及由马达112’驱动旋转 的输出组件113’。打磨部12’包括本体120’以及位于本体内的输入组件121’, 本体120’面向被加工表面的一侧能够安装打磨元件(如砂纸),输入组件121’ 能够在输出组件113’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20’旋转,以带动本体120’进行工 作。为了实现打磨部12’与主体部11沿马达轴向不可分离的连接,主体部1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14’,打磨部12包括与第一连接件114’配合的第二连接 件122’,其中,第一连接件114’能够在马达112’的驱动下同第二连接件122’ 一起旋转。优选地,为了使得第一连接件114’和第二连接件122’连接可靠以 及稳定,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14’和第二连接件12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 现连接,也即第一连接件114’设有第一配接部1141’,第二连接件122’上设 有与第一配接部1141’配合的第二配接部1221’。优选地,第一配接部1141’ 设置有外螺纹1140’,优选地,第二配接部1221’设置为能够收容第一配接部 的1141’的安装孔,安装孔的至少部分内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40’配接的 内螺纹1220’。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113’包括与马达112’同轴设置且由马达112’驱动旋转的第一驱动轮1131’以及由第一驱动轮1131’驱动且旋转轴线与 第一驱动轮1131’旋转轴线间隔设置的第二驱动轮1132’,对于第二驱动轮 1132’支撑采用可转动设置于壳体110’内的空心的连接轴115’。本实施例与上 述的实施例的砂光机10结构主要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输入组件121’的旋 转轴线位于马达112’轴线与电池包13’之间。由于砂光机10’中马达112’以及 电池包13’相对于整机中的其他部分均较重,因此,整机的重心位于马达112’ 以及电池包13’之间,这样整机的重心既能够靠近握持手柄111’,又能够靠 近输入组件121’的旋转轴线,使得握持方便的同时,整机的输出也较为稳定。 另外,通过对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为配接板砂底板,砂光机10’的主体 部11’需要设置限位机构,为了减小整机在工作时的震动,限位机构通常包 括多个限位脚。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输入组件121的旋转轴线位于马达112 远离握持手柄111一侧,这样整机的长度会因为限位脚而增长,而本实施例 中,由于输入组件121’的旋转轴线位于马达112’靠近握持手柄111’的一侧, 这样限位机构或限位脚则会整体向靠近电池包13’方向移动,有利于整机长 度的减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马达112的冷却完全由第一冷却部61完成,没有利 用到第二冷却部的大风扇620,因此,马达112冷却效果差。为了达到对马 达112较好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冷却结 构。参见图20和图21,本实施中砂光机10’的冷却部包括用于冷却马达112’ 的第一冷却部(图中未标出)和用于冷却第二驱动轮1132’以及连接第一驱 动轮1131’和第二驱动轮1132’的传动带的第二冷却部(图中未标出)。第一 冷却部包括第一风扇610’,第一风扇610’位于马达112’的定子以及转子所在 部位的下方。第二风扇620’位于第二驱动轮1132’的下方。本实施例中,为 了减小砂光机10’在水平方向的长度,第二风扇620’与第一风扇610’采用上 下错位的放置方式,也即第一风扇610’和第二风扇620’不在同一水平高度, 优选地,第二风扇620’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风扇610’的下方。本实施例中, 第一冷却部和第二冷却部共用相同的进风口630’以及出风口640’,至少部分 进风口630’位于马达112’的定子和转子的上方,至少部分出风口640’位于第 二风扇620’所对应区域的壳体110’上,第二风扇620’能够将流经第一风扇 610’处的气流从出风口640导出,这样气流会稳定的从进风口630’进入壳体 110’内,并经马达112’运动至第一风扇610处,然后由第二风扇620’导出壳 体110’外,也即,本实施例将用于冷却马达112’的第一冷却部和主要用于冷 却第二驱动轮1132’的第二冷却部连通,冷却风路的路径由进风口630’进入 后从马达112’的上端(远离打磨部12’的一端)进入,流经马达112’内部, 从马达112’的下端(靠近打磨部12’的一端)流出,然后经过第二风扇620’ 的导流后,从出风口640’流出。从而实现对马达112’、第二驱动轮1132’以 及传动带等的的冷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18不同锁定机构118’ 参见图24和图25,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锁定件1182’为固定于连接轴115’外侧 的突缘本体,其中突缘本体上设有止挡槽1810’,第一锁定件1181’为可轴向 移动的止挡块,当止挡块轴向向上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止挡块至少部分位于 止挡槽1810’内以限制连接轴115’进行周向转动,当止挡块轴向向下运动至 第二位置时,止挡块与止挡槽1810’分离,连接轴115’能够自由转动。当然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止挡块的运动方向还可以沿其他方向如径向或与轴向呈其他角度的方向,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同上述的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对锁定机构118’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也是通过操作件 1190’来实现的。参见图24,当操作件1190’处于闭合状态时,操作件1190’ 与第一锁定件1181’(止挡块)轴向抵接,第一锁定件1181’向下方压缩第 一弹性元件1905’,因此第一锁定件1181’位于下方的第二位置,第一锁定件 1181’与第二锁定件1182’分离,锁定机构118’处于解锁状态;当操作件1190’ 由闭合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第二锁定件1182’在第一弹性元件1905’的作 用下向上运动至第一位置,止挡块与止挡槽1810’分离,锁定机构118’处于 锁定状态。
图26-图27为本发明另一结构的的砂光机10”(以下简称第三个实施 例),其包括主体部11”以及打磨部12”,主体部11”包括壳体110”, 位于壳体110”内的马达112”以及由马达112”驱动旋转的输出组件113”。 打磨部12”包括本体120”以及位于本体120”内的输入组件121”,本 体120”面向被加工表面的一侧能够安装打磨元件(如砂纸),输入组件121”能够在输出组件113”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120”旋转,以带动本体120” 进行工作。为了实现打磨部12”与主体部11”沿马达轴向不可分离的连接, 主体部1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14”,打磨部12”包括与第一连接件114” 配合的第二连接件122”,其中第一连接件114”能够在马达112”的驱动 下同第二连接件122”一起旋转。优选地,为了使得第一连接件114”和第 二连接件122”连接可靠、稳定,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14”和第二连接件12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113”包括与 马达112”固定连接且由马达同轴驱动旋转的输出轴1135”。第一连接件 114”包括设其外周的外螺纹1140”,且第一连接件114”与输出轴1135” 固定连接以同轴地驱动第一连接件114”转动。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14” 与输出轴1135”一体成型。第一连接件114”包括位于其下方的用于与第 二连接件122”连接的第一配接部,优选地,第一配接部1141”设置有外 螺纹1140”,第二连接件122”包括与第一配接部1141”配接的第二配接 部1221”,优选地,第二配接部1221”设置为能够收容第一配接部的1141” 的安装孔,安装孔的至少部分内周面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140”配接的内螺 纹1220”。因此,本实施例中,马达112”将通过输出轴1135”将旋转运 动传递给第一连接件114”,第一连接件114”通过螺纹结构带动输入组件 121”相对于板状本体120”转动,从而带动板状本体120”进行打磨工作, 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14”的外螺纹1140与安装孔的内螺纹 1220”的配接既实现主体部11”与打磨部12”的轴向连接作用又能够实 现主体部11”与打磨部12”之间的扭矩传递。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18”,锁定机构 118”能够实现对输入组件121”的周向锁定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14”相对 于第二连接件122”进行转动。优选地,锁定机构118”设置于主体部11”, 锁定机构181”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锁定机构118”处于锁定状态 时,锁定机构118”对输入组件121”进行周向锁定,也即输入组件121” 不能够相对壳体110”进行转动,当锁定机构118”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 机构118”解除对输入组件121”的周向锁定,也即输入组件121”能够 相对于壳体110”进行转动。锁定机构118”包括相对于壳体110”可活 动的第一锁定件1181”以及与输入组件121”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的第二 锁定件1182”,优选地,第二锁定件1182”位于输入组件121”远离板状本体1202”的一端,且裸露于本体120”外以方便与第一锁定件1181” 配接。优选地,第一锁定件1181”能够在沿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 间移动,参见图26,当第一锁定件1181”位于下方的第一位置时,第一锁 定件1181”与第二锁定件1182”配接,也即锁定机构118”处于锁定状 态,输入组件121”被周向锁定;参见图27,当第一锁定件1181”向上运 动且位于上方的第二位置时,第一锁定件1181”与第二锁定件1182”分离, 也即锁定机构118”处于解锁状态,锁定机构118”解除对输入组件121” 的周向锁定,输入组件121”能够相对于壳体110”进行转动。本实施例, 还包括用于操作锁定机构118”以使第一锁定件118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 第二位置运动的操作件1190”,操作件1190”能够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 之间切换,参见图26当操作件1190”处于闭合状态时,操作件1190”轴 向向下抵接第一锁定件1181”,第一锁定件1181”轴向向下抵压第一弹 性元件1905”,因此,第一锁定件1181”位于下方的第一位置,输入组件 121”被周向锁定;参见图27,当操作件119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锁 定件1181”在第一弹性元件1905”作用下轴向向上运动至第二位置,锁定 机构118”解除对输入组件121”的周向锁定。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 实施例中的操作件1190”并不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114”的运动,对于螺 纹杆第一连接件114”在输入组件121”的周向锁定后的运动,本实施例主 要通过外部工具1000”带动马达112”的转动来实现的。优选地,马达112” 的上端设有与马达112”固定连接的1121”扁方轴段,通过外部工具带动 扁方轴段转动,并进一步使得螺纹杆1140”相对于螺纹孔1220”转动。
图28-图29为本发明另一结构的砂光机20(以下简称第四个实施例), 其包括主体部21以及打磨部22,主体部21包括壳体210,位于壳体210内 的马达212以及由马达212驱动旋转的输出组件213。打磨部22包括本体 220以及位于本体220内的输入组件221,本体220面向被加工表面的一侧能 够安装打磨元件(如砂纸),输入组件221能够在输出组件213的驱动下相对 于本体220旋转,以带动本体220进行工作。为了实现打磨部22与主体部 21沿马达轴向不可分离的连接,主体部2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14,打磨部 22包括与第一连接件214配合的第二连接件222,其中第一连接件214能够 在马达212的驱动下同第二连接件222一起旋转。优选地,为了使得第一连 接件214和第二连接件222连接可靠、稳定,第一连接件214和第二连接件 22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213包括与马达212 固定连接且由马达212同轴驱动旋转的输出轴2135以及与输出轴2135固定 连接的输出部2133。输入组件221包括与输出部2133配合的输入部2210。 本实施例中输出轴2135为轴向贯通马达212的空心轴,与上述描述的第一个 实施例以及第二个实施例相同,第一连接件214于靠近输入组件221的一端 设置有外螺纹,且第一连接件214至少部分空心轴内。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 锁定输入组件221的锁定结构,锁定机构218包括与输出轴2135固定连接的 第二锁定件2182以及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210的第一锁定件2181。与上述的描述的第一个实施例基本相同,第一锁定件2181为设置有扁 方孔或其他异形孔的锁定块,第二锁定件1182为外周形状与扁方孔或其他异 形孔对应的扁方轴段,该部分的原理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已进行介绍,此处不 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砂光机20还包括操作件机构219,对于操作件机构219 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与上述的第一个以及第二个实施例的作用和原理基本相 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30-图31为本发明另一结构的砂光机30(以下简称第五个实施例), 其包括主体部31以及打磨部32,主体部31包括壳体310,位于壳体310内 的马达312以及由马达312驱动旋转的输出组件313。打磨部32包括本体 320以及位于本体320内的输入组件321,本体320面向被加工表面的一侧能 够安装打磨元件(如砂纸),输入组件321能够在输出组件313的驱动下相对 于本体320旋转,以带动本体320进行工作。为了实现打磨部32与主体部 31沿马达轴向不可分离的连接,主体部3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14,输入组件 321包括与第一连接件314配合的第二连接件322,其中第一连接件314能够 在马达312的驱动下同第二连接件322一起旋转。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 例中的第二连接件322并非与输入组件的其它元件固定设置,也即其并非与 输入组件321内的偏心元件固定设置的,第二连接件322能够相对于偏心元 件转动。也即本实施例中的可操作的连接件为第二连接件322,操作者只能 从打磨部32的下方在揭开砂纸后操作第二连接件322,优选地,为了使得第 一连接件314和第二连接件322连接可靠、稳定,第一连接件314和第二连 接件32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件314靠近输入 组件321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3140,且第一连接件314靠近第二连接件的一 端设置有内凹的螺纹孔3141,第二连接件322为与螺纹孔3141连接的螺钉 3220。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313包括与马达312固定连接且由马达312同轴 驱动的输出轴3135,输出轴3135与上述第一连接件314固定连接,第一连 接件314通过螺钉3220将输入组件321与第一连接件314固定,从而使输出 轴3135将扭矩传递至输入组件321。
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31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输出轴3135固定连接的 输出部3133,输入组件312包括与输出部3133配合作用的输入部3210。可 以理解的是,当输出组件313未包括上述的输出部3133和/或输入组件321 未包括上述的输入部3210,在旋紧螺钉3220时,输入组件321可能会在螺 钉3220的作用下一起旋转,从而致使本体320跟着一起运动,因此,本体320可能会与从本体下方开口3203伸入用以拧螺钉3220的工具产生干涉。
另外,由于螺钉3220螺纹段的直径较小,扭矩传递时可靠性以及耐用性 差,通过设置上述的输出部3133以及输入部3210,还能够保证扭矩传递的 可靠性。
图32-图33为本发明另一结构的砂光机40,其包括主体部41以及打磨 部42,主体部41包括壳体410,位于壳体410内的马达412以及由马达412 驱动旋转的输出组件413。打磨部42包括本体420以及位于本体420内的 输入组件421,本体420面向被加工表面的一侧能够安装打磨元件(如砂纸), 输入组件421能够在输出组件413的驱动下相对于本体420旋转,以带动本 体420进行工作。为了实现打磨部42与主体部41沿马达412轴向不可分离 的连接,主体部4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14,输入组件421包括与第一连接件 414配合的第二连接件422,其中第一连接件414能够在马达412的驱动下同 第二连接件422一起旋转。优选地,为了使得第一连接件414和第二连接件 422连接可靠、稳定,第一连接件414和第二连接件42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 式实现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件414靠近第二连接件422的一端设置外螺 纹4140,第二连接件422设置为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与外螺纹4140配合 的内螺纹4220,为本实施例中输出组件413包括与马达412固定连接且由马 达412同轴驱动旋转的第一驱动轮4131、由第一驱动轮4131驱动旋转的第 二驱动轮4132,以及与第二驱动轮4132固定连接且与第二驱动轮4132同轴 驱动的输出轴4135,本实施例中输出轴4135与第一连接件414固定连接或 一体设置以将输出扭矩传递给第一连接件414,第一连接件414进一步通过 螺纹结构将扭矩传递给设置有内螺纹4220的输入组件421以带动输入组件 421转动,也即与上述的第三个实施例相同,螺纹杆4140与安装孔的配接既 实现主体部41与打磨部42的轴向连接作用又能够实现主体部41与打磨部 42之间的扭矩传递。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操作机构419,用于带 动第一连接件414进行转动,操作机构包括操作件4190,第二弹性元件4191 以及枢转轴4192,通过将操作件4190绕枢转轴4192旋转能够实现操作件 4190与第一连接件414的连接或断开。图32示出了操作件4190与第一连接 件414断开的状态图,图33示出了操作件4190与第一连接件414连接的状 态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14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22的转 动同样需要对应的锁定机构,本实施例的图32和图33并未示出锁定机构, 对于锁定机构的设置可以参照上述其他实施例的设置方式进行设置。另外,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对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锁定,还可以采用其他方 式,如通过在壳体或本体上开设一个槽孔,通过外部的止挡元件的插入槽孔 内,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周向锁定。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 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已经示出的不同实施例之间的结构可以相互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变更,但只要其 实现的功能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打磨工具,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马达,以及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输出组件;以及工具头,所述工具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头包括本体、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本体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的输入组件;所述主体部还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活动设置的第一连接件,所述输入组件包括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接的第二连接件,当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壳体运动时,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在第一连接件的驱动下带动工具头沿第一旋转轴线作轴向运动;所述打磨工具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能够将输入组件相对壳体的旋转运动进行锁定的锁定状态以及将输入组件相对壳体的旋转运动的锁定进行释放的解锁状态,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操作地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运动并带动所述工具头沿第一旋转轴线靠近主体部轴向运动从而使工具头安装于主体部,或者带动所述工具头沿第一旋转轴线远离主体部作轴向运动使工具头从主体部上分离;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输出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输入组件旋转以带动所述工具头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动力工具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连接件运动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运动转换的操作件,当操作件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释放输入组件相对壳体的旋转锁定;当操作件由初始位置运动至操作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在操作机构的作用下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一配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接部对应的第二配接部,所述第一配接部与第二配接部之间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空心轴,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空心轴内,所述空心轴能够在马达的驱动下驱动所述输出组件旋转,所述输出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输入组件同步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相对空心轴固定设置的第一锁定件以及相对于壳体不可转动设置的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在操作件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第二锁定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锁定件配接,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二锁定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锁定件分离,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空心轴轴向延伸的主壳体以及与主壳体呈角度设置的手柄部,所述第二锁定件位于空心轴靠近手柄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一端抵接于壳体、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锁定件的弹性件,当操作件由操作位置转换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操作件由与第二锁定件分离的位置向与所述第二锁定件抵接的位置运动,且所述操作件通过第二锁定件带动弹性件运动并使所述弹性件蓄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当操作件由初始位置转换至操作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为固定于空心轴外侧的锁盘,所述锁盘沿周向设有多个锁槽,所述第二锁定件设有能够与所述锁槽配接的锁止部,所述第二锁定件能够沿所述空心轴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使锁止部与锁槽配接或分离。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工具还包括用于支撑空心轴且邻近空心轴两端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锁定件在轴向上位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
CN202110048358.1A 2017-08-04 2018-08-06 打磨工具 Active CN113043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11623 2017-08-04
CN201710661162.3A CN109382735B (zh) 2017-08-04 2017-08-04 砂光机
CN2018100349345 2018-01-15
CN201810034934 2018-01-15
PCT/CN2018/099070 WO2019024941A1 (zh) 2017-08-04 2018-08-06 打磨工具及其主体部和打磨部
CN201880048478.8A CN110944794B (zh) 2017-08-04 2018-08-06 打磨工具及其主体部和打磨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478.8A Division CN110944794B (zh) 2017-08-04 2018-08-06 打磨工具及其主体部和打磨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3133A true CN113043133A (zh) 2021-06-29
CN113043133B CN113043133B (zh) 2022-10-14

Family

ID=652323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8358.1A Active CN113043133B (zh) 2017-08-04 2018-08-06 打磨工具
CN201880048478.8A Active CN110944794B (zh) 2017-08-04 2018-08-06 打磨工具及其主体部和打磨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478.8A Active CN110944794B (zh) 2017-08-04 2018-08-06 打磨工具及其主体部和打磨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38686A1 (zh)
CN (2) CN113043133B (zh)
WO (1) WO20190249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0586B (zh) * 2020-09-25 2023-04-14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研磨类电动工具
US11738424B2 (en) * 2020-09-30 2023-08-29 Abrasive Solutions of the Carolinas, LLC Portable drywall sander hub assemblies with apertured backing assemblies
USD974869S1 (en) * 2021-03-08 2023-01-10 Photonix Corp Cutting tool
WO2023050451A1 (en) * 2021-10-01 2023-04-06 Techtronic Cordless Gp Sander including sheet guide and clamp
CN115446706B (zh) * 2022-08-29 2024-04-23 浙江明磊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工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3164A (ja) * 1987-12-08 1989-08-03 Fein Verwaltung Gmbh 自動ロック作用をもつ作動スピンドルを具備する可搬形工作機械
CN102528768A (zh) * 2010-12-07 2012-07-04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2896619A (zh) * 2011-07-26 2013-0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CN103170956A (zh) * 2012-12-29 2013-06-2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CN204621741U (zh) * 2015-01-04 2015-09-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303577A (nl) * 1983-10-17 1985-05-17 Skil Nederland Nv Vlakschuurmachine.
US5123216A (en) * 1985-11-15 1992-06-23 C. & E. Fein Gmbh & Co. Portable grinder
DE3623555A1 (de) * 1986-07-12 1988-02-04 Fein C & E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fuer scheibenfoermige werkzeuge an der werkzeugspindel einer tragbaren elektrowerkzeugmaschine
US5419737A (en) * 1993-10-28 1995-05-30 Ryobi Motor Products Corp. Random orbital sanding machine having a removable debris container
US5482499A (en) * 1993-11-18 1996-01-09 Ryobi Limited Sanding apparatus
JPH09267251A (ja) * 1996-04-02 1997-10-14 S P Air Kk 研磨装置
DE19617474A1 (de) * 1996-05-02 1997-11-06 Bosch Gmbh Robert Schwingschleifer
DE19617475A1 (de) * 1996-05-02 1997-11-06 Bosch Gmbh Robert Schwingschleifer
DE10046065A1 (de) * 2000-09-18 2002-03-28 Hilti Ag Elektrowerkzeug mit Klemmeinrichtung
DE102004047808A1 (de) * 2004-09-29 2006-03-30 Robert Bosch Gmbh Schleif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Akkuschleifhandwerkzeugmaschine
DE202008001759U1 (de) * 2008-02-01 2009-06-04 C. & E. Fein Gmbh Oszillierend antreibbare Werkzeugmaschine
US8172642B2 (en) * 2008-08-20 2012-05-08 Black & Decker Inc. Multi-sander
DE112010005800T5 (de) * 2010-08-11 2013-06-13 Bosch Power Tools (China) Co., Ltd. Elektrohandwerkzeug mit verbesserter Bremsanordnung
US8800682B2 (en) * 2010-10-01 2014-08-12 Black & Decker Inc. Dust extraction for power tools
DE102012210893A1 (de) * 2012-06-26 2014-01-02 Robert Bosch Gmbh Handschleifmaschine mit einer Schwingplatte
US9555554B2 (en) * 2013-05-06 2017-01-3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Oscillating multi-tool system
EP3012068B1 (en) * 2014-10-24 2020-06-24 Guido Valentini Hand held and/or hand guided power tool
CN206105055U (zh) * 2016-02-22 2017-04-1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与附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3164A (ja) * 1987-12-08 1989-08-03 Fein Verwaltung Gmbh 自動ロック作用をもつ作動スピンドルを具備する可搬形工作機械
CN102528768A (zh) * 2010-12-07 2012-07-04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2896619A (zh) * 2011-07-26 2013-0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CN103170956A (zh) * 2012-12-29 2013-06-2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CN204621741U (zh) * 2015-01-04 2015-09-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38686A1 (en) 2020-10-29
CN110944794B (zh) 2022-07-12
CN113043133B (zh) 2022-10-14
WO2019024941A1 (zh) 2019-02-07
CN110944794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4794B (zh) 打磨工具及其主体部和打磨部
CN110039420B (zh) 打磨工具、打磨工具的底板组件的拆卸方法及安装方法
JPH11333692A (ja) 手持ち式電動工具
US20170239803A1 (en) Work tool
CN109382735B (zh) 砂光机
CN111098209A (zh) 手持和手引导式随机轨道抛光或砂磨动力工具
US7427228B1 (en) Handheld material conditioner
WO2011106636A1 (en) Locking random orbital dual-action head assembly with centering
US7510465B2 (en) Sand pad lock for sander
CN218110325U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外壳组件和电动工具
CN100400232C (zh) 带吸尘的手持式磨削机
CN115122203A (zh) 便携式研磨机
WO2019154292A1 (zh) 打磨工具
CN110142672B (zh) 一种打磨工具
CN114888680B (zh) 一种砂光机快换底板及多功能砂光机
CN113941951A (zh) 便携式研磨机
JP2013129017A (ja) サンダ
CN221020359U (zh) 轨道式砂光机
CN115446706B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11029448U (zh) 打磨工具
CN111791128A (zh) 多功能打磨机
CN113492385B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CN218427550U (zh) 一种圆管打磨机
CN217551975U (zh) 一种墙面打磨机
WO2022105741A1 (zh) 砂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