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6812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6812A
CN112876812A CN202110078189.6A CN202110078189A CN112876812A CN 112876812 A CN112876812 A CN 112876812A CN 202110078189 A CN202110078189 A CN 202110078189A CN 112876812 A CN112876812 A CN 112876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echin
niobium nitride
epoxy resin
new energy
rhenium diselen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81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6812B (zh
Inventor
尹向阳
贺汉明
洪义州
陆海明
刘浩
林少宏
陈健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ELECTROMECHANICAL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ELECTROMECHANICAL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ELECTROMECHANICAL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ELECTROMECHANICAL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Priority to CN2021100781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6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6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6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6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6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由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其中,改性环氧树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环氧树脂10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30份、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8~15份、氮化硅微球1~10份和固化剂20~50份。本发明通过制备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该固定件采用的是环氧树脂作为主体制备而成,环氧树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优点,而本发明对其改性,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还具有较好的韧性以及导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要求电池包能大倍率充放电,以提高汽车功率,缩短充电时间。电芯在大倍率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加之电池结构紧凑,热量易积聚,造成电池局部过热或温度不均匀,进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容量衰减,甚至会引发热失控,危及车主的人身财产安全。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时,通常为外覆盖固定件进行固定,而现有的外覆盖固定件的材质散热性较差,也较大程度的影响了电池内热量的导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的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由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其中,改性环氧树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环氧树脂10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30份、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8~15份、氮化硅微球1~10份和固化剂20~50份。
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或者双酚F型环氧树脂。
优选地,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
优选地,所述氮化硅微球的粒径为10~100μm。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咪唑类固化剂或酸酐类固化剂。
优选地,所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二硒化铼高温羟基化处理,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步骤2,将儿茶素接枝于氮化铌上,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步骤3,将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与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结合反应,最终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1具体为:
称取二硒化铼纳米片浸入至双氧水中,超声处理0.2~0.5h,之后将二硒化铼纳米片从双氧水中取出自然沥至不再滴水时,置于坩埚中,将坩埚放入石墨高温炉内,第一次升温至400~500℃并保温2~3h,然后第二次升温至700~800℃并保温1~2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其中,二硒化铼纳米片与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15~30;第一次升温的速率为3~5℃/min;第二次升温速率为5~10℃/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氮化铌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搅拌至均匀后,滴加盐酸溶液至液体的pH=7.8~8.2,继续搅拌分散至均匀,得到氮化铌混合液;
其中,氮化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12~0.15:10~15;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01~0.1mol/L;
S2.称取儿茶素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儿茶素溶液;将氮化铌混合液升温至60~80℃,将儿茶素溶液趁热加入至氮化铌混合液中,继续搅拌反应2~4h,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物,将固体物使用蒸馏水冲洗2~5次,再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其中,儿茶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20;氮化铌混合液与儿茶素溶液的质量比为1:0.2~0.6。
优选地,所述步骤3具体为:
称取羟基化二硒化铼和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油浴条件下升温至100~120℃,然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逐滴滴加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4~6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产物,将固体产物使用丙酮冲洗2~5次后,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其中,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2~1.6:0.7~1.4:10~15。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环氧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至混合搅拌装置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2~0.5h,得到混合树脂;
(2)按照重量份称取氮化硅微球加入至混合树脂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3~0.8h,得到混合分散物;
(3)按照重量份再称取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加入至混合分散物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5~1h,得到混合产物;
(4)将混合产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依次经过熔融、挤出和造粒后,得到产物母粒;
(5)将产物母粒导入至注塑机中,经过注塑成型,最终得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制备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该固定件采用的是环氧树脂作为主体制备而成。环氧树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优点,而本发明对其改性,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还具有较好的韧性以及导热性能。
2.在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中,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能够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能够大幅增加环氧树脂的导热性和耐高温性,且在环氧树脂中能够均匀地分散;氮化硅微球是通过挤占材料内部中的部分空间,从而增加了导热填料之间的相互接触,降低逾渗阈值,因而可以在降低导热填料的情况下不影响材料的导热性能。
3.本发明通过使用二硒化铼浸泡于双氧水中,不仅去除了其表面的杂质,且能够吸附大量的双氧水,之后置于高温环境下处理,双氧水受热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和氧气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下能够在二硒化铼的表面形成羟基结构,从而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之后,本发明使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与盐酸形成的缓冲体系,并在该缓冲体系中将儿茶素接枝于氮化铌的表面,形成儿茶素/氮化铌混料;由于儿茶素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羟基化的二硒化铼中也含有大量的羟基,本发明使用含有双环氧基团的物质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新体系,即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4.本发明制备的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是通过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中的双环氧基团分别结合羟基化二硒化铼中的羟基基团与儿茶素/氮化铌混料中的羟基基团,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起到了一个桥接的作用,将羟基化二硒化铼与儿茶素/氮化铌混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具有双壳核结构的三维复合粒子。同时由于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同属于环氧树脂的一种,所以其形成的三维复合粒子与环氧树脂的结合性较强,能够与环氧树脂形成稳定均匀的包覆体系。最终得到的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能够提升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以及耐高温性能,且相比较于现有的导热材料,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与环氧树脂的结合更加紧密且分散的更加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由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其中,改性环氧树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环氧树脂10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0份、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12份、氮化硅微球6份和固化剂35份。
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
所述氮化硅微球的粒径为10~100μm。
所述固化剂为咪唑类固化剂。
所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二硒化铼高温羟基化处理,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步骤2,将儿茶素接枝于氮化铌上,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步骤3,将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与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结合反应,最终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所述步骤1具体为:
称取二硒化铼纳米片浸入至双氧水中,超声处理0.2~0.5h,之后将二硒化铼纳米片从双氧水中取出自然沥至不再滴水时,置于坩埚中,将坩埚放入石墨高温炉内,第一次升温至400~500℃并保温2~3h,然后第二次升温至700~800℃并保温1~2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其中,二硒化铼纳米片与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15~30;第一次升温的速率为3~5℃/min;第二次升温速率为5~10℃/min。
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氮化铌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搅拌至均匀后,滴加盐酸溶液至液体的pH=7.8~8.2,继续搅拌分散至均匀,得到氮化铌混合液;
其中,氮化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12~0.15:10~15;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01~0.1mol/L;
S2.称取儿茶素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儿茶素溶液;将氮化铌混合液升温至60~80℃,将儿茶素溶液趁热加入至氮化铌混合液中,继续搅拌反应2~4h,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物,将固体物使用蒸馏水冲洗2~5次,再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其中,儿茶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20;氮化铌混合液与儿茶素溶液的质量比为1:0.2~0.6。
所述步骤3具体为:
称取羟基化二硒化铼和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油浴条件下升温至100~120℃,然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逐滴滴加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4~6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产物,将固体产物使用丙酮冲洗2~5次后,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其中,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2~1.6:0.7~1.4:10~15。
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环氧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至混合搅拌装置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2~0.5h,得到混合树脂;
(2)按照重量份称取氮化硅微球加入至混合树脂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3~0.8h,得到混合分散物;
(3)按照重量份再称取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加入至混合分散物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5~1h,得到混合产物;
(4)将混合产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依次经过熔融、挤出和造粒后,得到产物母粒;
(5)将产物母粒导入至注塑机中,经过注塑成型,最终得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
实施例2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由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其中,改性环氧树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环氧树脂10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份、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8份、氮化硅微球1份和固化剂20份。
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F型环氧树脂。
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
所述氮化硅微球的粒径为10~100μm。
所述固化剂为酸酐类固化剂。
所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二硒化铼高温羟基化处理,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步骤2,将儿茶素接枝于氮化铌上,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步骤3,将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与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结合反应,最终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所述步骤1具体为:
称取二硒化铼纳米片浸入至双氧水中,超声处理0.2~0.5h,之后将二硒化铼纳米片从双氧水中取出自然沥至不再滴水时,置于坩埚中,将坩埚放入石墨高温炉内,第一次升温至400~500℃并保温2~3h,然后第二次升温至700~800℃并保温1~2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其中,二硒化铼纳米片与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15~30;第一次升温的速率为3~5℃/min;第二次升温速率为5~10℃/min。
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氮化铌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搅拌至均匀后,滴加盐酸溶液至液体的pH=7.8~8.2,继续搅拌分散至均匀,得到氮化铌混合液;
其中,氮化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12~0.15:10~15;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01~0.1mol/L;
S2.称取儿茶素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儿茶素溶液;将氮化铌混合液升温至60~80℃,将儿茶素溶液趁热加入至氮化铌混合液中,继续搅拌反应2~4h,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物,将固体物使用蒸馏水冲洗2~5次,再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其中,儿茶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20;氮化铌混合液与儿茶素溶液的质量比为1:0.2~0.6。
所述步骤3具体为:
称取羟基化二硒化铼和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油浴条件下升温至100~120℃,然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逐滴滴加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4~6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产物,将固体产物使用丙酮冲洗2~5次后,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其中,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2~1.6:0.7~1.4:10~15。
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环氧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至混合搅拌装置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2~0.5h,得到混合树脂;
(2)按照重量份称取氮化硅微球加入至混合树脂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3~0.8h,得到混合分散物;
(3)按照重量份再称取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加入至混合分散物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5~1h,得到混合产物;
(4)将混合产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依次经过熔融、挤出和造粒后,得到产物母粒;
(5)将产物母粒导入至注塑机中,经过注塑成型,最终得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
实施例3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由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其中,改性环氧树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环氧树脂10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30份、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15份、氮化硅微球10份和固化剂50份。
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
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
所述氮化硅微球的粒径为10~100μm。
所述固化剂为咪唑类固化剂。
所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二硒化铼高温羟基化处理,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步骤2,将儿茶素接枝于氮化铌上,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步骤3,将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与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结合反应,最终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所述步骤1具体为:
称取二硒化铼纳米片浸入至双氧水中,超声处理0.2~0.5h,之后将二硒化铼纳米片从双氧水中取出自然沥至不再滴水时,置于坩埚中,将坩埚放入石墨高温炉内,第一次升温至400~500℃并保温2~3h,然后第二次升温至700~800℃并保温1~2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其中,二硒化铼纳米片与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15~30;第一次升温的速率为3~5℃/min;第二次升温速率为5~10℃/min。
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氮化铌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搅拌至均匀后,滴加盐酸溶液至液体的pH=7.8~8.2,继续搅拌分散至均匀,得到氮化铌混合液;
其中,氮化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12~0.15:10~15;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01~0.1mol/L;
S2.称取儿茶素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儿茶素溶液;将氮化铌混合液升温至60~80℃,将儿茶素溶液趁热加入至氮化铌混合液中,继续搅拌反应2~4h,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物,将固体物使用蒸馏水冲洗2~5次,再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其中,儿茶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20;氮化铌混合液与儿茶素溶液的质量比为1:0.2~0.6。
所述步骤3具体为:
称取羟基化二硒化铼和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油浴条件下升温至100~120℃,然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逐滴滴加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4~6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产物,将固体产物使用丙酮冲洗2~5次后,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其中,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2~1.6:0.7~1.4:10~15。
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环氧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至混合搅拌装置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2~0.5h,得到混合树脂;
(2)按照重量份称取氮化硅微球加入至混合树脂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3~0.8h,得到混合分散物;
(3)按照重量份再称取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加入至混合分散物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5~1h,得到混合产物;
(4)将混合产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依次经过熔融、挤出和造粒后,得到产物母粒;
(5)将产物母粒导入至注塑机中,经过注塑成型,最终得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
对比例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由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其中,改性环氧树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环氧树脂112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0份、氮化硅微球6份和固化剂35份。
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
所述氮化硅微球的粒径为10~100μm。
所述固化剂为咪唑类固化剂。
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环氧树脂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至混合搅拌装置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2~0.5h,得到混合树脂;
(2)按照重量份称取氮化硅微球加入至混合树脂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3~0.8h,得到混合分散物;
(3)将混合分散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依次经过熔融、挤出和造粒后,得到产物母粒;
(4)将产物母粒导入至注塑机中,经过注塑成型,最终得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将本发明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中所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进行性能上的检测,弯曲强度是根据标准GB/T 1449-2005进行检测;导热系数是使用TC3000通用型导热仪对改性环氧树脂进行导热系数的测量,耐高温是将改性环氧树脂置于烘箱中升温至变形的温度。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质比较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
弯曲强度(MPa) 22.3 21.7. 22.9 18.5
导热系数(W/m·K) 14.8 14.2 13.1 2.3
耐高温(℃) >220 >220 >220 178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在填料占据较少比例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且弯曲强度和耐高温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由改性环氧树脂制备而成;其中,改性环氧树脂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环氧树脂10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30份、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8~15份、氮化硅微球1~10份和固化剂2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者双酚F型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40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微球的粒径为10~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咪唑类固化剂或酸酐类固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将二硒化铼进行高温羟基化处理,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步骤2,将儿茶素接枝于氮化铌上,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步骤3,将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与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结合反应,最终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
称取二硒化铼纳米片浸入至双氧水中,超声处理0.2~0.5h,之后将二硒化铼纳米片从双氧水中取出自然沥至不再滴水时,置于坩埚中,并将坩埚放入石墨高温炉内,第一次升温至400~500℃并保温2~3h,然后第二次升温至700~800℃并保温1~2h,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羟基化二硒化铼;
其中,二硒化铼纳米片与双氧水的质量比为1:15~30;第一次升温的速率为3~5℃/min;第二次升温速率为5~10℃/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
S1.称取氮化铌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至均匀,再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再次搅拌至均匀后,滴加盐酸溶液至液体的pH=7.8~8.2,继续搅拌分散至均匀,得到氮化铌混合液;
其中,氮化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12~0.15:10~15;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01~0.1mol/L;
S2.称取儿茶素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儿茶素溶液;将氮化铌混合液升温至60~80℃后,将儿茶素溶液趁热加入至氮化铌混合液中,搅拌反应2~4h,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物,将收集的固体物先使用蒸馏水冲洗2~5次,再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儿茶素/氮化铌混料;
其中,儿茶素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20;氮化铌混合液与儿茶素溶液的质量比为1:0.2~0.6。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
称取羟基化二硒化铼和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均匀后,油浴条件下升温至100~120℃,然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逐滴滴加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4~6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反应液并收集固体产物,将固体产物使用丙酮冲洗2~5次后,置于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得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
其中,羟基化二硒化铼、儿茶素/氮化铌混料、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2~1.6:0.7~1.4:10~15。
10.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分别称取所述环氧树脂和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依次加入至混合搅拌装置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2~0.5h,得到混合树脂;
(2)按照重量份称取所述氮化硅微球加入至混合树脂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3~0.8h,得到混合分散物;
(3)按照重量份再称取所述二硒化铼负载环氧化合物加入至混合分散物中,以500~1000r/min的速度搅拌处理0.5~1h,得到混合产物;
(4)将混合产物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依次经过熔融、挤出和造粒后,得到产物母粒;
(5)将产物母粒导入至注塑机中,经过注塑成型,最终得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
CN202110078189.6A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876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8189.6A CN112876812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8189.6A CN112876812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6812A true CN112876812A (zh) 2021-06-01
CN112876812B CN112876812B (zh) 2023-03-24

Family

ID=76051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8189.6A Active CN112876812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681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4163A1 (en) * 2003-05-07 2004-11-11 Polymatech Co., Ltd. Thermally-conductive epoxy resin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746560A (zh) * 2012-07-27 2012-10-24 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59007A (zh) * 2010-07-02 2013-03-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热传导性增强组合物、热传导性增强片、增强方法和增强结构
CN103224692A (zh) * 2013-05-09 2013-07-31 江门市道生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填充型聚合物基导热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4644A (zh) * 2013-12-30 2014-04-02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金属基覆铜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017331A (zh) * 2014-05-23 2014-09-03 青岛科柏利高性能聚合物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导热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2203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603008A (zh) * 2016-01-26 2018-09-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包含表面修饰无机物的树脂组合物、导热材料及器件
CN109167245A (zh) * 2018-09-07 2019-01-0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可饱和吸收体制备方法及反射式、透射式可饱和吸收体
CN109354831A (zh) * 2018-11-13 2019-02-19 曹佳男 一种高导热绝缘塑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4163A1 (en) * 2003-05-07 2004-11-11 Polymatech Co., Ltd. Thermally-conductive epoxy resin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959007A (zh) * 2010-07-02 2013-03-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热传导性增强组合物、热传导性增强片、增强方法和增强结构
CN102746560A (zh) * 2012-07-27 2012-10-24 深圳市飞荣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24692A (zh) * 2013-05-09 2013-07-31 江门市道生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填充型聚合物基导热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4644A (zh) * 2013-12-30 2014-04-02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金属基覆铜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017331A (zh) * 2014-05-23 2014-09-03 青岛科柏利高性能聚合物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导热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2203A (zh) * 2014-12-31 2016-07-27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603008A (zh) * 2016-01-26 2018-09-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包含表面修饰无机物的树脂组合物、导热材料及器件
CN109167245A (zh) * 2018-09-07 2019-01-08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可饱和吸收体制备方法及反射式、透射式可饱和吸收体
CN109354831A (zh) * 2018-11-13 2019-02-19 曹佳男 一种高导热绝缘塑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6812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54125B (zh) 一种导热抗阻燃聚烯烃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84479A (zh) 高导热少胶云母带用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少胶云母带
CN113956539B (zh) 一种改性六方氮化硼粉体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
CN110903608A (zh) 一种高导热环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75334A (zh) 一种高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93608B (zh) 一种核壳结构氮化硼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73613B (zh) 一种高填充超高导热环氧树脂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287681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外覆盖导热固定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29093B (zh) 一种微胶囊型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促进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11925763B (zh) 一种导热性能提高的抗开裂环氧灌封胶
CN111995861A (zh) 一种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耐热制件的go/tpu复合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2625A (zh) 一种改性二氧化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灌封料及其制法
CN115011100B (zh) 一种新型冷板
CN111748178A (zh) 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63106B (zh) 一种环氧树脂轻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62154B (zh) 一种高耐热氰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594425A (zh) 具有长期化学储存稳定性和温度触变性的环氧树脂复配物
CN111253712A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容器湿法缠绕用基体树脂材料
CN1654540A (zh) 具长期储存稳定性和温度触变性的耐高温环氧树脂复合物
JPS5824458B2 (ja)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CN115179383B (zh) 一种货车车厢底板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7603555B (zh) 一种高导热高韧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537015B (zh) 轻质高强聚氨酯电子封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75244B (zh) 一种耐高温快固环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5478B (zh) 高导热性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