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9183A - 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9183A
CN112849183A CN202110249317.9A CN202110249317A CN112849183A CN 112849183 A CN112849183 A CN 112849183A CN 202110249317 A CN202110249317 A CN 202110249317A CN 112849183 A CN112849183 A CN 112849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eat
cushion
hol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93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琳
刘鸿宇
曹泽乾
臧晓艳
魏圆良
杨国军
庹霞
潘乐
卢海超
王艮川
王超群
王秀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93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49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9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9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3/00Seats
    • B61D33/0007Details;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3/00Seats
    • B61D33/0007Details; Accessories
    • B61D33/0014Seat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其旨在解决现有的靠背垫拆装效率低的问题,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支撑主体和靠背垫;座椅支撑主体具有靠背垫安装侧,靠背垫安装侧上具有凸出于其的安装凸起,靠背垫具有卡紧板,卡紧板具有安装孔;其中,安装凸起穿过安装孔且与安装孔卡接使得卡紧板与安装凸起固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靠背垫通过卡紧板安装至座椅支撑主体上,在拆装靠背垫的过程中无需对螺钉进行反复拆卸,也无需螺钉与靠背垫进行精确对位,可提升靠背垫的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旅客座椅是轨道车辆上的必需设备,座椅一般包括座椅骨架、座垫、靠背垫等,靠背垫和座垫分别安装到座椅骨架上,座椅骨架固定至车体上。
目前靠背垫采用以下方式固定在座椅骨架上;例如,靠背垫的上部设置有插接件,并通过插接件插接至座椅骨架的型腔内,靠背垫的下部通过螺钉连接座椅骨架上。当靠背垫破损需要维修更换时,需对上述螺钉进行拆卸,以更换新的靠背垫。
然而,上述螺钉拆卸过程中不易对位,费时费力,作业效率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能够方便拆装靠背垫,提升靠背垫的拆装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支撑主体及靠背垫,所述座椅支撑主体具有靠背垫安装侧,所述靠背垫安装侧上具有凸出于其的安装凸起;所述述靠背垫具有卡紧板,所述卡紧板具有安装孔;其中,所述安装凸起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安装孔卡接,使得所述卡紧板与所述安装凸起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座椅。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其中,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支撑主体及靠背垫;座椅支撑主体的靠背安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靠背垫的安装凸起,靠背垫设置有卡紧板,卡紧板通过其安装孔套接在安装凸起上并卡紧。
当需要将靠背垫安装至座椅支撑主体时,可将卡紧板套设在安装凸起上,靠背垫在其自身重力及外力影响下,卡紧板卡紧在安装凸起上;当需要将靠背垫从座椅骨架上拆卸时,只需向上提拉并向外拉动靠背垫,以将卡紧板从安装凸起上脱离即可。
与相关技术中靠背垫通过螺钉安装在座椅骨架上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靠背垫通过卡紧板安装至座椅支撑主体的安装凸起上,在拆装靠背垫的过程中无需对螺钉进行反复拆卸,也无需螺钉与靠背垫进行精确对位,提升了靠背垫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中示出的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靠背垫、座垫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孔及限位孔在卡紧板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与防松螺母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靠背垫; 20-座垫;
30-卡紧板; 31-折弯部;
32-安装部; 33-通孔;
34-限位孔; 40-紧固螺栓;
50-防松螺母; 60-第一插接件;
61-第一安装板; 62-第一连接板;
63-卡舌; 70-第二插接件;
71-第二安装板; 72-第二连接板;
73-卡勾; 80-第一限位轴;
90-第二限位轴; 100-座椅骨架;
200-轮箱; 210-轮箱外罩;
731-卡勾本体; 732-安装部;
733-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其包括座椅支撑主体、靠背垫10及座垫20,其中,座椅支撑主体用于安装靠背垫10和座垫20,座椅支撑主体包括靠背垫安装侧和座垫安装侧,靠背垫10贴合安装在座椅支撑主体的靠背垫安装侧,座垫20贴合安装在座椅支撑主体的座垫安装侧。
具体地,座椅支撑主体包括轮箱200及座椅安装骨架100,轮箱200包括轮箱外罩210,轮箱外罩210的外表面用于安装靠背垫10和座垫20,且靠背垫10和座垫20贴合在轮箱外罩210的外表面上;座椅安装骨架100可设置在轮箱200内,且座椅安装骨架100可固定在轮箱外罩210的内表面上;或者,座椅安装骨架100集成于轮箱200内,即座椅安装骨架100集成于轮箱外罩210的内表面上。如此设置不仅可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同时也可省去座椅骨架100的布置空间,优化车体乘客空间,提升乘客的空间感。可理解的是,座椅支撑主体也可仅包括座椅骨架100,上述靠背垫10和座垫20分别安装在座椅骨架100上。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可将轮箱外罩210用于安装靠背垫10的区域定义为第一安装面,即第一安装面为座椅支撑主体的靠背垫安装侧;轮箱外罩用于安装座垫20的区域定义为第二安装面,即第二安装面为座椅支撑主体的座垫安装侧。
其中,第一安装面可与靠背垫10平行设置,第二安装面与座垫20平行设置;第一安装面的底侧与第二安装面的左侧连接,形成类似L形结构,且第一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通常为钝角;例如,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是120°,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靠背垫10贴合设置于第一安装面上,座垫20设置于第二安装面上,且靠背垫10朝向座垫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座垫20靠近靠背垫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并且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抵接。如此设置,靠背垫10的重力作用下,座垫20可对靠背垫10形成抵接力,从而靠背垫10不容易从第一安装面上脱离,提升了靠背垫10与座椅骨架100地连接可靠性。
靠背垫10可拆卸连接至第一安装面上,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凸起,即座椅支撑主体的靠背垫安装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靠背垫10的安装凸起。安装凸起包括柱状段和卡接头部,柱状段的一端穿过轮箱外罩210与座椅骨架100固定连接,卡接头部位于轮箱外罩210外,即卡接头部位于安装凸起的开放端;卡接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柱状段的径向尺寸;如此设置,以便于安装凸起与卡紧板30卡接,以使靠背垫10通过卡紧板30安装在座椅支撑主体上。
卡紧板30固定在靠背垫10上,卡紧板30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凸起穿过安装孔且与安装孔卡接,以使卡紧板30卡紧在安装凸起上。具体地,安装孔包括通孔及限位孔,通孔位于限位孔的一端;通孔的孔径大于卡接头部的外径,以使卡紧板可穿过卡接头部并套接在安装凸起上;限位孔的孔径小于卡接头部的外径,且限位孔与柱状段间隙配合,以使柱状段可沿限位孔滑动;可知在卡紧板及外力作用下,安装凸起的柱状段可与限位孔的顶部抵接并卡紧卡紧板30,从而靠背垫10可通过卡紧板可拆卸安装在轮箱外罩210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座椅支撑主体设置有用于安装靠背垫10的安装凸起,靠背垫10的背侧安装有卡紧板30,靠背垫10通过卡紧板30可拆卸安装至座椅支撑主体上;与相关技术中靠背垫采用螺钉安装至座椅骨架上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在拆装靠背垫10的过程中无需对螺钉进行反复拆卸,也无需螺钉与靠背垫10进行精确对位,提升了靠背垫10的拆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安装凸起可斜向上设置,即安装凸起的柱状段的一端穿过轮箱外罩210并固定在座椅骨架100上,安装凸起的柱状段斜向上延伸;当限位凸起的柱状段嵌设在限位孔内后,安装凸起的卡接头部可与卡紧板30远离第一安装面的侧面抵接,以在卡紧板30与安装凸起之间形成卡紧力,防止卡紧板30向外侧移动而脱落。
如图2所示,上述安装凸起可以是倾斜设置在座椅骨架上的紧固螺栓40,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为安装凸起的柱状段,紧固螺栓40的螺帽端为安装凸起的卡接头部。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穿过轮箱外罩210,并固定在轮箱200内的座椅骨架100上;部分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及螺帽端位于轮箱外罩210(第一安装面)的外侧,并沿第一安装面斜向上延伸;当靠背垫10通过卡紧板安装至轮箱外罩210时,螺帽端可与卡紧板30远离轮箱的侧面抵接,以卡紧卡紧板。可理解的是,第一安装面可设置有四个紧固螺栓40,四个紧固螺栓40可均匀布置在第一安装面上,相邻两个紧固螺栓40的之间的连线,可围成矩形,以增强对靠背垫10的定位效果。
卡紧板30可固定安装在靠背垫10的背面上;卡紧板30可通过粘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在靠背垫10的背面上。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紧板30可以是弓形结构,卡紧板30可采用不锈钢板进行冲压折弯制成,卡紧板30包括折弯部31及位于折弯部31两端的安装部32,安装部32与靠背垫10的背面贴合,并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靠背垫10的背面上。折弯部31朝向第一安装面凸伸,上述通孔33及限位孔34位于折弯部31上,通孔33可以是圆孔,圆孔的孔径大于紧固螺栓40的螺帽端的外径,以使卡紧板30通过通孔33穿过紧固螺栓40的螺帽端,并套设在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上。
限位孔34可以是长条形孔,其延伸方向(长度方向)与靠背垫10的滑动安装方向一致,长条形孔的宽度方向与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间隙配合,在靠背垫10的重力及外力作用下,可使螺杆段卡入长条形孔内;同时,紧固螺栓与卡紧板30可保持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可在限位孔34远离通孔33的一端可设置有弧形限位槽,限位槽与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配合,以将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嵌设在限位槽内,增大限位槽与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卡紧板30与紧固螺栓40之间的加夹持效果。
当需要将靠背垫10安装至座椅骨架100上时,卡紧板30套设在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上,在靠背垫10自身重力及外力作用下,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可卡入卡紧板30的限位孔34内;由于紧固螺栓40相对座椅骨架100斜向上设置,作用在靠背垫10上的外力及重力可传递至卡紧板30上,上述作用力可产生沿紧固螺栓40安装方向上的分力,且分力方向朝向第一安装面所在的方向,可防止靠背垫10朝向远离第一安装面的方向发生移动。
进一步的,上述折弯部31可垂向设置,即折弯部31沿垂向布置,并与第一安装面形成夹角;由于紧固螺栓40的延伸方向倾斜向上,当卡紧板30卡接在限位孔34时,紧固螺栓40的延伸方向与限位孔34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作用在卡紧板30上的作用力不仅可产生朝向第一安装面的分力;同时,也可使紧固螺栓40的螺帽与卡紧板30的侧面接触并卡紧;从而增强了卡紧板30与紧固螺栓40的卡紧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紧固螺栓40的一端固定座椅骨架100上,座椅骨架100设置有与紧固螺栓40配合的螺纹孔,紧固螺栓40的螺纹端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预先固定在座椅骨架100上。进一步的,为增强紧固螺栓40与座椅骨架100的紧固效果,紧固螺栓40与螺纹孔之间设置有螺纹锁固胶,防止紧固螺栓40松动而影响靠背垫10安装稳固性。
或者,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在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还设置有防松螺母50,防松螺母50安装在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上,并且防松螺母50可与座椅骨架100抵接。可理解的是,紧固螺栓40的螺杆段不仅设置有防松螺母50,还可在紧固螺栓40与其对应的螺纹孔之间设置有螺纹锁固胶,以增强紧固螺栓40与座椅骨架100的紧固效果,防止紧固螺栓40松动。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将座垫20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至座椅支撑主体的座垫安装侧,并且座垫20可贴合安装在轮箱外罩210的第二安装面上。示例性地,座椅支撑主体与座垫20之间设置有第一座垫安装结构,第一座垫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插接件60和第一限位轴80,其中,第一限位轴80设置在轮箱200内,且固定在座椅固架100上,即第一限位轴80设置在座椅支撑主体的座垫安装侧;第一限位轴80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前进方向垂直。第一插接件60的一端与座垫20连接,另一端穿过轮箱外罩210并朝向第一限位轴80延伸,并与第一限位轴80卡接,以防止座垫20相对轮箱外罩210的第二安装面上、下跳动。
具体地,第一限位轴80的截面为圆形,第一插接件60可位于座垫20的左侧,且第一插接件60的一端与座垫20固定连接,第一插接件6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面卡接至第一限位轴80上,并形成弧形接触面;弧形接触面可位于第一限位轴80远离第二安装面的部分外周面上,进而可对座垫20进行定位,防止座垫20在垂向上窜动,从而实现对座垫20在垂向位移进行限制。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插接件60可采用不锈钢板制作,第一插接件60包括第一安装板61和第一连接板62,第一安装板61采用一平板制作,并且第一安装板61水平设置,其与座垫20的背面保持贴合;第一安装板61可通过粘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座垫20的背面上。
第一连接板62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面并固定在第一安装板61的一侧,第一连接板62的另一端朝向第一限位轴80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板62靠近第一限位轴80的位置进行折弯并形成刚性卡舌63;卡舌63与第一连接板62圆滑过渡,并且卡舌63具有与第一限位轴80配合的弧形面,卡舌63通过其弧形面与第一限位轴80卡合,卡舌63的弧形面可卡接在第一限位轴80远离第二安装面的一侧,并且卡舌63为可围绕第一限位轴80转动;同时,卡舌63可对座垫20的垂向位移进行限位,即防止座垫20沿垂直于第二安装面的方向上、下窜动。
可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安装板61和第一连接板62可分别单独制作,并将第一安装板61和第一连接板62通过粘接、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或者,上述第一安装板61和第一连接板62一体制作;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60可设计成一体结构,以增强第一插接件6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座垫20与座椅骨架100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座椅支撑主体与座垫2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座垫安装结构,座垫20可通过第一座垫安装结构和第二座垫安装结构贴合安装在轮箱外罩210的第二安装面上。
第二座垫安装结构包括第二插接件70和第二限位轴90,其中,第二限位轴90设置在轮箱内,且第二限位轴90固定在座椅骨架100上,第二限位轴90可与第一限位轴80平行且相对设置,即第二限位轴90安装在座椅支撑主体的座垫安装侧,且第二限位轴90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前进方向垂直;第二插接件70的一端与座垫20连接,另一端穿过轮箱外罩210并朝向第二限位轴90延伸,且与第二限位轴90卡接,以防止座垫20相对轮箱外罩210沿车辆前进的方向前、后滑动。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限位轴90的截面为圆形,第二插接件70可位于座垫20的右侧,第二插接件70可与第一插接件60相对设置;第二插接件7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限位轴90配合的开口,并通过其开口卡接在第二限位轴90上。示例性地,第一限位轴80与第二限位轴90,待第一插接件60卡接至第一限位轴80上,且第一插接件60围绕第一限位轴80转动,从而使整个座垫20相对第一限位轴80转动。第二插接件70随着座垫20一并转动,第二限位轴90与第二插接件70配合设置,第二限位轴90位于第二插接件70的开口所在的转动路径上,可使第二插接件70的开口卡接至第二限位轴90上。如此设置,可使第二插接件70卡紧至第二限位轴90上,可对座垫20沿车辆前进方向进行限位,可防止座垫20沿车辆前进方向窜动。
进一步的,为便于将第二插接件70安装至第二限位轴90上,第一限位轴80与第二限位轴90之间的间距可调;具体地,第二限位轴9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设置有长条形安装孔,长条形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前进方向一致,并且座椅骨架100设置有与长条形安装孔配合的固定孔,固定孔及长条形安装孔内插接有紧固件;即第二限位轴90通过安装板可调节安装在座椅骨架100上。
可理解的是,第一限位轴80也可调节安装在座椅骨架100上,其安装方式可参照第二限位轴90与座椅骨架100的安装方式,此处不再赘述;即第一限位轴80和第二限位轴90在座椅骨架100上的安装位置沿车辆的前进方向可调,以实现第一限位轴80和第二限位轴90之间的间距可调,便于将第二插接件70安装至第二限位轴90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插接件70包括第二安装板71和第二连接板72,其中,第二安装板71可采用水平的不锈钢板制作,第二连接板72采用不锈钢板制作并进行折弯;第二安装板71贴合设置在座垫20的底侧,并通过粘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座垫20上;第二连接板72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面并与第二安装板71连接,第二连接板7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限位轴90延伸,并且第二连接板72和第二安装板71形成C字形结构,能够为座垫20提供缓冲力,同时可降低传递至第二限位轴90上的作用力,使第二插接件70不容易变形。可理解的是,上述第二连接板72和第二安装板71可设计成一体件,以增强第二插接件70的结构强度。
第二连接板72远离第二安装板7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勾73,以在第二连接板72上形成用于卡接第二限位轴90的开口。具体地,卡勾73可采用弹簧钢制作,以使卡勾73反复从第二限位轴90上拆卸后,卡勾73不易变形,增强卡勾73与第二限位轴90的卡接稳定性。
卡勾73包括卡勾本体731,卡勾本体73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732,卡勾本体731通过固定部732与第二连接板7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卡勾本体731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引导面733,弧形引导面733的一端与卡勾本体731衔接,另一端继续延伸并凸出于固定部732。当需要卡勾73安装至第二限位轴90时,弧形引导面733可于第二限位轴90先接触,再弧形引导面733的作用下,卡勾73可卡接至第二限位轴90上。
进一步的,弧形引导面733与卡勾本体731连接处与卡勾本体731的另一端形成收缩口,收缩口的口径略小于第二限位轴90的轴径,可防止卡勾73卡入第二限位轴90后,卡勾73从第二限位轴90上脱出,进而提升第二插接件70与第二限位轴90连接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座垫20通过第一插接件60和第二插接件70连接在座椅骨架100上,无需在座垫20和座椅骨架100的第二安装面之间设置有紧固螺钉;当需要对座垫20进行安装时,可先将第一插接件60卡接至第一限位轴80上,再将第二插接件70卡接至第二限位轴90上,从而将座垫20可拆卸安装至轮箱外罩210上。
当需要将座垫20从轮箱外罩210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将座垫20沿垂直于第二安装面的方向向上提拉即可,从而可解除第二插接件70与第二限位轴90之间的锁定状态,再对座垫20施加拉力,第一插接件60从第一限位轴80脱离,从而将座垫20拆卸下来;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将座垫20采用第一插接件60及第二插接件70的方式连接至座椅骨架100上,可提高座垫20的安装效率。可理解的是,待座垫20从轮箱外罩210上拆卸后,再对靠背垫10施加拉力,使靠背垫10上提后并向外侧移动,从而使靠背垫10从紧固螺栓40上脱离,从而将靠背垫10拆卸下来,即在对靠背垫10及座垫20进行拆卸时,可首先对座垫20进行拆卸,以形成靠背垫10的拆装空间,再对靠背垫10进行拆卸,可提高靠背垫10的拆卸效率;反之,对座垫20及靠背垫10进行安装时,需先安装靠背垫10,再将座垫20安装至轮箱外罩210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支撑主体,所述座椅支撑主体具有靠背垫安装侧,所述靠背垫安装侧上具有凸出于其的安装凸起;
靠背垫,所述述靠背垫具有卡紧板,所述卡紧板具有安装孔;
其中,所述安装凸起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安装孔卡接,使得所述卡紧板与所述安装凸起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起包括相连接的柱状段和卡接头部,所述卡接头部位于所述安装凸起的开放端;
所述安装孔包括穿过用通孔和与之连通的卡接用限位孔;
所述安装凸起的卡接头部穿过所述通孔,使得所述柱状段套设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卡接头部卡在所述限位孔远离所述穿过用通孔的一端,以将所述卡紧板与所述安装凸起固定;
其中,所述卡接头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柱状段的径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起以倾斜向上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板为弓形结构,其包括位于中间的折弯部以及位于所述折弯部两端的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靠背垫固定连接,所述折弯部与所述靠背垫安装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通孔及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折弯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沿垂向延伸,且所述限位孔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另一端沿垂向延伸;
所述限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凸起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垫;
所述座椅支撑主体还具有座垫安装侧,所述座垫与所述座垫安装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座垫安装结构;
所述第一座垫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插接件及第一限位轴,所述第一限位轴设置在所述座垫安装侧,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座垫连接,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轴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一连接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座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限位轴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限位轴的一端设置有刚性卡舌,所述刚性卡舌与所述第一限位轴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与所述座垫安装侧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座垫安装结构;
所述第二座垫安装结构包括第二插接件和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二限位轴设置在所述座垫安装侧上,且所述第二限位轴与所述第一限位轴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座垫连接,所述第二插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轴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座垫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二卡轴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卡轴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卡接在所述第二卡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包括卡勾本体,所述卡勾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卡勾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弧形引导面;
所述弧形引导面与所述卡勾本体的固定部之间形成收缩口,所述收缩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卡轴的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撑主体包括轮箱和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集成在所述轮箱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沿车辆的前进方向,所述第一限位轴和所述第二限位轴间隔且平行安装在所述座椅骨架上;
所述第一限位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起为固定在所述座椅骨架上的紧固螺栓;
所述紧固螺栓远离所述卡紧板的一端设置有防松螺母。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垫靠近所述座垫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斜面;
所述座垫靠近所述靠背垫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抵接。
15.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
CN202110249317.9A 2021-03-08 2021-03-08 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Pending CN112849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9317.9A CN112849183A (zh) 2021-03-08 2021-03-08 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9317.9A CN112849183A (zh) 2021-03-08 2021-03-08 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9183A true CN112849183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94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9317.9A Pending CN112849183A (zh) 2021-03-08 2021-03-08 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491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1114A (zh) * 2021-06-02 2021-10-19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7003U (zh) * 2014-10-21 2015-02-04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机车座椅
CN106379205A (zh) * 2016-10-21 2017-02-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机构和车辆
CN207128667U (zh) * 2017-08-10 2018-03-23 江苏正明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公交座椅
CN211364554U (zh) * 2019-10-11 2020-08-28 吉林省金越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座椅座垫骨架组成
CN111791908A (zh) * 2020-07-29 2020-10-20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座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37003U (zh) * 2014-10-21 2015-02-04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机车座椅
CN106379205A (zh) * 2016-10-21 2017-02-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机构和车辆
CN207128667U (zh) * 2017-08-10 2018-03-23 江苏正明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公交座椅
CN211364554U (zh) * 2019-10-11 2020-08-28 吉林省金越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座椅座垫骨架组成
CN111791908A (zh) * 2020-07-29 2020-10-20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1114A (zh) * 2021-06-02 2021-10-19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1703B2 (ja) 自動車シート用シートレール
CN112849183A (zh) 车辆座椅及轨道车辆
US20100133265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12373283B (zh) 一种连接结构
CN202031941U (zh) 一种汽车三角装饰塑料件与车身钣金的卡接安装结构
CN219685279U (zh) 定位工装
CN106287486B (zh) 车灯固定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5552988U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支架及汽车
CN110481576B (zh) 控制器辅助安装结构和车辆操纵系统
CN112525548B (zh) 一种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台架的夹具工装
CN215284693U (zh) 后保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1784569U (zh) 汽车后排安全带锁扣的定位装置
CN209921241U (zh) 一种雷达与保险杠的搭接结构
CN219749957U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09814181U (zh) 一种平衡车用轮轴固定机构及平衡车
CN110606003A (zh) 后排座椅安装结构及其汽车
CN210047428U (zh)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固定支架
JP2021151849A5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構造と、固定レールにスライダを取り付ける方法
CN205632115U (zh) 汽车用换挡器安装支架
CN219203377U (zh) 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CN210912276U (zh) 一种汽车卡扣底座结构
CN213414042U (zh) 一种摩托车靠背板装夹头和连接结构、摩托车
CN218858320U (zh) 显示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6733913U (zh) 仪表板组件及汽车
CN213862135U (zh) 保险杠下护板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