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3332A - 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3332A
CN112743332A CN202011604784.0A CN202011604784A CN112743332A CN 112743332 A CN112743332 A CN 112743332A CN 202011604784 A CN202011604784 A CN 202011604784A CN 112743332 A CN112743332 A CN 112743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ipe fitting
pressing
modul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47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磊
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47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33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3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3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7Picking-up and plac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传输组件,其包括至少两传输工件的传输部;第二装配组件,其用于将传输组件传输的工件装配形成整体产品件;以及,移载组件,其用于将传输组件上的工件移载至第二装配组件上;其中,形成的产品件包括一透析管,该透析管包括管件以及设置在管件内的丝束,管件包括管件本体以及套设在管件本体两端的盖体;传输组件包括用于传输管件本体的第一传输部以及用于传输丝束的第二传输部,在第一传输部的下游端处设置有第一装配组件,移载组件将管件本体移载至第一装配组件;完成管件装配后,将管件移载至第二装配组件,该透析管装配设备布局合理,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标自动化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领域中,在装配透析器的过程,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装配步骤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透析器的外壳体与丝束装配形成整体,而在外壳体与丝束装配前,外壳体包括管件本体与盖体,需要将盖体安装在管件本体的两端才能形成安装丝束的外壳体,丝束外还包覆有薄膜,目前,装配工位至少包括管件本体与盖体的装配,丝束撕膜以及丝束与外壳体的装配,而工位的增加导致了装配设备的占地面积增大,其中需要通过多条输出线体进行传导,从而使得装配设备的结构复杂。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其通过对该装配设备内的第一传输部与第一装配组件布置,使得其使用一移载组件实现多个位置的转移,从而优化布局,使得整个设备结构更加紧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其通过一夹爪抓取丝束装配至壳体内后,在由同一夹爪带动薄膜从而将薄膜抽离丝束,此时,丝束留置在壳体,以完成装配,减少了工位,进一步简化了整个设备结构。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有点,提供的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包括:
传输组件,其包括至少两传输工件的传输部;
第二装配组件,其用于将所述传输组件传输的工件装配形成整体产品件;以及
移载组件,其用于将传输组件上的工件移载至所述第二装配组件上;
其中,形成的产品件包括一透析管,该透析管包括管件以及设置在管件内的丝束,管件包括管件本体以及套设在管件本体两端的盖体;
所述传输组件包括用于传输管件本体的第一传输部以及用于传输丝束的第二传输部,在所述第一传输部的下游端处设置有第一装配组件,所述移载组件将管件本体移载至所述第一装配组件;
所述第一装配组件用于将盖体装配在管件本体的两侧从而形成管件;当盖体与管件本体完成装配时,由所述移载组件将管件移载至所述第二装配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装配组件包括:
压合模组;以及
上料模组,其用于将盖体传输至所述压合模组处;
其中,所述压合模组包括压合部以及驱动所述压合部的压合驱动部,所述压合部位于管件本体的两端处,当盖体由所述上料模组传输至所述压合部与管件本体之间时,所述压合驱动部推动所述压合部,将盖体压合在管件本体的端部上以形成管件的整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装配组件还包括分料模组,所述上料模组将盖体传输至所述分料模组,所述分料模组在两所述压合模组间循环移动,从而将盖体循环上料至两压合模组上。
优选地,所述分料模组包括分料部、支架以及分流道,所述分料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对应两所述压合模组开设有料口,所述分流道对应连接在所述料口与所述压合模组,从而使得盖体从所述料口进入顺着所述分流道滑动至所述压合模组上;
所述分料部包括导料器以及驱动所述导料器的驱动器,在所述驱动器的驱使下,所述导料器沿垂直于所述上料模组的送料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导料器在两所述料口间循环移动,所述上料模组上的盖体传输至所述导料器上,在由所述导料器传输至所述导料口。
优选地,所述压合模组还包括定位部,所述上料组件上传输的管件最终移载至所述定位部;
所述定位部包括载具以及设置在所述载具上的限位杆,所述载具上开设对应管件的承料槽;
所述限位杆安装在一限位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限位杆用于限制所述承料槽内盖体的位置,在所述限位驱动单元的驱使下,所述限位杆可与盖体解除限位关系。
优选地,所述载具上还开设安装孔,所述压合部从所述安装孔穿过以推动所述承料槽内的盖体,从而将盖体从所述承料槽内推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装配组件包括:
薄膜分离组件,其用于抓取丝束;以及
上料部,其包括沿所述薄膜分离组件的抓取方向排布的两夹持单元;
其中,丝束外包覆有薄膜;所述夹持单元分别限位丝束以及管件;
所述薄膜分离组件包括夹爪、顶杆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使所述夹爪穿过管件夹持薄膜,并带动丝束移载至管件内;
当丝束移动至管件内时,所述顶杆抵触丝束一端,所述夹爪相对所述顶杆移动,将薄膜从丝束上抽离,从而完成工件组装。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使所述夹爪沿抓取方向直线运动的第三驱动单元以及驱动两所述夹持单元沿抓取方向运动的直线驱动器;
所述上料部包括连接板,所述夹持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薄膜分离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夹爪的第二驱动部;
所述顶杆外依次套设又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从而使得所述顶杆、第二套筒及第一套筒内向外依次设置;
所述夹爪枢接在所述第一套筒上,所述夹爪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使所述第二套筒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筒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夹爪绕其枢接轴转。
优选地,所述第二装配组件还包括下料模组,其内置有抓取部,所述抓取部抓取完成装配的产品件,并将产品件从所述上料部上移出。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通过对该装配设备内的第一传输部与第一装配组件布置,使得其使用一移载组件实现多个位置的转移,从而优化布局,使得整个设备结构更加紧凑,使得该透析管装配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该透析管装配设备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压合模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压合模组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压合模组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装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装配组件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分离组件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分离组件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装配组件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上料部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分离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薄膜分离组件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夹膜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夹膜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传输组件;
11、第一传输部;12、第二传输部;
2、第一装配组件;
21、上料模组;211、料盘;212、料轨;
22、分料模组;
221、支架;
222、分料部;2221、驱动器;2222、导料器;
223、分流道;
224、入料口;
23、压合模组;
231、压合驱动部;2311、推板;
232、压合部;
2321、连接块;23211、导向孔;2322、压头;
233、定位部;
2331、载具;23311、承料槽;23312、安装孔;
2332、限位块;
2333、限位驱动单元;
2334、固定元件;23341、支撑杆;
234、支座;
235、限位驱动部;
236、基板;
3、第二装配组件;
31、夹膜部;
311、第一套筒;
312、第二套筒;3121、接口槽;
313、顶杆;
314、夹爪;3141、夹持端;3142、限位端;
315、第一顶块;3151、收纳槽;
316、第二顶块;
317、让位槽;
32、第一驱动单元;
33、第二驱动单元;
34、连接底座;
35、第三驱动单元;
36、第二连接座;
37、上料部;
371、直线驱动器;372、连接板;373、第一夹持单元;374、第二夹持单元;375、第二承接单元;376、第一承接单元;
38、抓取部;
39、下料模组;
4、移载组件;41、丝束移载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包括:
传输组件1,其包括至少两传输工件的传输部;
第二装配组件3,其用于将所述传输组件1传输的工件装配形成整体产品件;以及
移载组件4,其用于将传输组件1上的工件移载至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上;
其中,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形成的产品件包括一透析管,该透析管包括管件以及设置在管件内的丝束,管件包括管件本体以及套设在管件本体两端的盖体;
所述传输组件1包括用于传输管件本体的第一传输部11以及用于传输丝束的第二传输部12,在所述第一传输部11的下游端处设置有第一装配组件2,所述移载组件4将管件本体移载至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
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用于将盖体装配在管件本体的两侧从而形成管件;当盖体与管件本体完成装配时,由所述移载组件4将管件移载至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上。
通过所述移载组件4实现了将丝束从所述第二传输部12移载至第二装配组件3的传输工位以及将管件本体线传输至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装配后在将管件移载至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利用了对该装配设备内的第一传输部11与第一装配组件2优化布置,使得其使用一移载组件4实现多个位置的转移,从而布局更加合理,使得整个设备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部11与所述第二传输部12的传输方向相平行,从便于所述移载组件4抓取,同时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上时,方便将管件与丝束调整在同一直线方向上,以便于保证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中装配的精度。
如图3、4所示,第一装配组件2,其包括有上料模组21及压合模组23;
所述压合模组23包括压合部232以及驱动所述压合部232的压合驱动部231,所述压合部232位于管件本体的两端处,当盖体由所述上料模组21传输至所述压合部232与管件本体之间时,所述压合驱动部231推动所述压合部232,将盖体压合在管件本体的端部上以形成管件的整体结构。
所述移载组件4将管件本体移载至所述压合模组23上,所述上料模组21将盖体传输至所述压合模组23上的管件本体两端,通过所述压合驱动部231驱使所述压合部232推动盖体,使得盖体压合在管件本体上,以实现自动化管件的装配,减少人力成本,同时,自动化加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移载组件4内置有抓取模组;所述压合模组23上设置有支座234,所述支座234用于形成管件本体的支撑平台;具体地,所述支座234上设置有V型凹槽,将管件本体承放在凹槽内以限制管件本体的位置,通过所述抓取模组将第一传输部11上的管件本体抓取后移载至所述压合模组23的支撑平台上。
所述移载组件4包括丝束移载模组41,通过独立的所述丝束移载模组41抓取丝束,由于管件本体需要在第一装配组件2处进行装配,使得丝束与管件本体传输时间间隔有不同,通过分开控制,方便单独控制,简化控制逻辑。
所述移载组件4包括两抓取模组,其中一抓取模组将管件本体从所述第一传输部11抓取至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另一抓取模组将管件从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抓取至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从而优化抓取结构,提高传输效率。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还包括分料模组22,所述上料模组21将盖体传输至所述分料模组22,所述分料模组22在两所述压合模组23间循环移动,从而将盖体循环上料至两压合模组23上。
所述上料模组21包括料盘211以及料轨212,所述料轨212的一端与所述料盘211,其另一端与所述分料模组22连接;
所述上料模组21内置有驱动盖体运动的驱动元件,在所述驱动元件的驱使下,所述料盘211内的盖体顺着所述料轨212移动至所述分料模组22内,所述驱动元件可选择为振动马达,通过振动所述料盘211将所述料盘211内的盖体移动至所述料轨212内,又通过振动马达,使得所述料轨212内盖体朝着所述分料模组22的方向移动。
所述分料模组22包括分料部222、支架221以及分流道223,所述分料部222设置在所述支架221上,所述支架221对应两所述压合模组23开设有料口,所述分流道223对应连接在所述料口与所述压合模组23,从而使得盖体从所述料口进入顺着所述分流道223滑动至所述压合模组23上;
所述压合部232设置在所述支架221的下方,所述分流道223垂直向下延伸,盖体从所述料口进入所述分流道223,并受到重力作用在所述分流道223内向下滑动至靠近所述压合部232的位置处,在所述压合驱动部231的驱动下,受所述压合部232的推动,盖体被压合在管件本体上。
所述分料部222包括导料器2222以及驱动所述导料器2222的驱动器2221,在所述驱动器2221的驱使下,所述导料器2222沿垂直于所述料轨212送料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导料器2222在两所述料口间循环移动,所述料轨212上的盖体传输至所述导料器2222上,在由所述导料器2222传输至所述导料口。
所述支架221的上表面上向上垂直设置有平板,所述料轨212连接在所述平板,所述平板上设置有入料口224与所述料轨212连接,在所述驱动器2221的驱使下,所述导料器2222沿所述平板表面滑动,所述导料器2222与所述平板贴合的面上开设有料孔,当料孔与入料口224对齐时,所述料轨212内的盖体滑入所述导料器2222内,并由所述导料器2222带动移动至导料口处;具体地,所述导料器2222上设置有两料孔,所述导料器2222在滑动过程中盖体交替进入至两所述料孔,两所述料孔对应为一所述导料口上料,以提高上料的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从所述分流道223内滑下的壳体精确与所述压合部232接触,所述压合模组23还包括定位部233,所述分流道223压设在所述定位部233上方,使得所述分流道223同时辅助支撑所述支架221,所述上料组件21上传输的壳体最终移载至所述定位部233;
参考图5-8所示,具体地,所述定位部233包括载具2331以及设置在所述载具2331上的限位杆2332,所述载具2331上开设对应壳体的承料槽23311;
所述限位杆2332安装在一限位驱动单元2333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限位杆2332用于限制所述承料槽23311内盖体的位置,在所述限位驱动单元2333的驱使下,所述限位杆2332可与盖体解除限位关系。
所述载具2331上还开设安装孔23312,所述压合部232从所述安装孔23312穿过以推动所述承料槽23311内的盖体,从而将盖体从所述承料槽23311内推出。
所述压合部232包括连接块2321以及安装在所述连接块2321上的压头2322,所述压合驱动部231推动所述连接块2321,带动所述压头2322压合在盖体上。
所述连接块2321上开设有导向孔23211,所述压头2322对应安装在所述导向孔23211内;
其中,盖体呈环状结构,所述压头2322上设置有贯穿的中空孔,所述导向孔23211内还设置有固定元件2334,所述固定元件2334包括有若干支撑杆23341,所述支撑杆23341周向排布在所述固定元件2334上,所述支撑杆23341穿过所述压头2322的中空孔并与盖体的内环相抵触,从而进一步地限制盖体的位置,所述固定元件2334内置有一夹爪气缸,所述支撑杆23341安装在所述夹爪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上,当所述夹爪气缸工作时,所述支撑杆23341向外散开以使得所述支撑杆23341支撑盖体内环。
所述固定元件2334与一限位驱动部235传动连接;
所述压合模组23还包括一基板236,所述限位驱动部235驱使所述固定元件2334沿所述基板236表面滑动,所述压合驱动部231驱动所述压合部232沿所述基板236表面滑动,具体地,所述基板236上安装有限制所述压合部232、固定元件2334运动方向的导向元件,受所述导向元件的限定所述压合部232、固定元件2334朝向承放管件本体的位置移动,其中,所述固定元件2334先与盖体抵触,从而对盖体的进行定位,所述压合部232内的所述压头2322沿所述支撑杆23341延伸方向与盖体接触并推动盖体与管件本体压合。
所述连接块2321的一侧上安装有推板2311,所述推板2311包括两支脚固定在所述连接块2321上,所述压合驱动部23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推板2311连接,使得所述压合驱动部231的推力同时作用在所述连接块2321的两个位置处,从而使得推力更加稳定。
参考图9、10所示,第二装配组件3包括:薄膜分离组件,其用于抓取丝束;以及
上料部37,其包括沿所述薄膜分离组件的抓取方向排布的两夹持单元;
其中,工件包括丝束以及套接在丝束外的管件;所述夹持单元分别限位丝束以及管件;
丝束外包覆薄膜,具体参考图11、12所示,所述薄膜分离组件包括:夹膜部31以及驱动单元,所述夹膜部31包括夹爪314及顶杆313,所述驱动单元驱使所述夹爪314穿过管件夹持薄膜,并带动丝束移载至管件内;
当丝束移动至管件内时,所述顶杆313抵触丝束一端,所述夹爪314相对所述顶杆313移动,将薄膜从丝束上抽离,从而完成工件组装,通过所述夹爪314夹持薄膜以带动丝束移动至管件内,而移动至管件内的丝束受到所述顶杆313的限制,使得所述夹爪314带动薄膜相对丝束运动,从而将薄膜从丝束上剥离下来,利用一夹爪314同时实现装配和撕膜两个步骤,减少了该透析管装配设备中零部件的使用,从而简化了该透析管装配设备结构,使得透析管装配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受到同一夹爪314的牵引,简化了转移过程,还可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分离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顶杆313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32,所述顶杆313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的动力输出端上;当所述夹爪314夹紧薄膜时,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的驱使下,所述顶杆313相对所述夹爪314伸出,推动丝束使得丝束相对薄膜运动,从而将薄膜从丝束外围剥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使所述夹爪314沿抓取方向直线运动的第三驱动单元35;由所述第三驱动单元35驱动所述夹爪314沿直线方向移动靠近丝束。
如图14所示,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驱动两所述夹持单元沿抓取方向运动的直线驱动器371;所述上料部37包括连接板372,所述夹持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72上,所述连接板372与所述直线驱动器37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虽然通过所述驱动单元驱使所述夹爪314也可以实现装配和撕膜两个步骤,但是,这会造成所述驱动单元驱使所述夹爪314移动的行程过大,从而增大对传动模组的负荷,为此,通过设置多个驱动单元独立驱动所述夹爪314、顶杆313以及上料部37,从而减少了每一个驱动单元的移动行程,从而可极大的提高驱动单元的使用稳定性,从而增加透析管装配设备的使用寿命。
薄膜包覆在丝束的外围,利用薄膜紧箍丝束内的细管,薄膜紧贴在丝束,避免灰尘落在细管的外壁上;在需要使用时,需要将薄膜撕除,由于细管的长度与其直径的比值过大,在剥离薄膜过程中,若不沿细管的延伸方向抽离,细管容易产生弯曲,由于该细管其质地脆,在弯曲到一定程度时,即会产生破碎,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顶杆313顶推丝束的一端,以保证丝束相对薄膜沿丝束的延伸方向运动,从而避免丝束受到弯曲作用而损伤。
参考图15、16所示,所述夹膜部31还包括传动部件及第二驱动单元33,所述夹爪314周向布置在所述顶杆313的外侧,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使得所述夹爪314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传动连接,利用所述传动部件带动所述夹爪314实现夹紧或松开;
由于,所述顶杆313与所述夹爪314通过两驱动器独立控制,以保证其能单独完成夹紧薄膜和推料两个加工步骤,且两加工步骤间存在先后顺序,而所述顶杆313从所述夹爪314围绕的中心线位置处伸出,所述顶杆313从所述夹爪314的位置关系近,使得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的安装位置容易产生干涉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在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提出了,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套筒311及第二套筒312,所述第一套筒311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312外,使得所述夹膜部31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为所述顶杆313、第二套筒312及第一套筒311;
所述夹爪314枢接在所述第一套筒311上,所述夹爪31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312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驱使所述第二套筒312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筒311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夹爪314绕其枢接轴转动。
所述夹爪314用作所述第一套筒311与所述第二套筒312间的连杆,利用所述第一套筒311相对所述第二套筒312运动,使得所述夹爪314绕枢接在所述第一套筒311上的枢接轴转动,从而实现夹紧或松开;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驱动所述第二套筒312,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的动力输出端可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312的一端或侧壁上;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的动力输出端可连接在所述顶杆313的一端或侧壁上,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第二驱动单元33可安装相对错位的位置处以避免干涉,如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的动力输出端可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312的一端上,则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的动力输出端可连接在所述顶杆313的侧壁上,方便将两驱动部安装在所述夹膜部31上,也可避免干涉现象。
所述第三驱动单元35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第二连接座36,所述第一套筒311及第二驱动单元33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座36上,通过所述第三驱动单元35同时带动所述第一套筒311及第二套筒312移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驱动所述顶杆313独立运动,使得所述顶杆313可相对所述第一套筒311及第二套筒312移动。
参考图13、14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丝束移动至管件内时,所述直线驱动器371驱使所述连接板372远离所述夹爪314的同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驱动所述顶杆313沿所述连接板372的同向移动。
所述直线驱动器371驱使所述连接板372运动的同时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驱动所述顶杆313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顶杆313与所述连接板372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用于夹持管件的第一夹持单元373以及用于夹持丝束的第二夹持单元374;所述第一夹持单元373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单元374与所述薄膜分离组件之间。
具体地,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两夹紧块以及驱动所述夹紧块合拢或松开的驱动器,丝束或管件放置在两所述夹紧块间,通过所述驱动器驱使所述夹紧块运动,从而将丝束或管件夹紧。
对应所述第一夹持单元373、第二夹持单元374设置有第一承接单元376及第二承接单元375,所述第一承接单元376及第二承接单元375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72上,同时,所述第一承接单元376及第二承接单元375分别靠近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单元373、第二夹持单元374的位置处,以分别用于承接丝束及管件。
所述第二套筒312的对应所述夹爪314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顶块315,所述夹爪314压合在所述第一顶块315的侧壁上,从而形成薄膜的夹持结构,具体地,所述夹爪314位于薄膜的外侧,所述第一顶块315位于薄膜内侧,通过所述夹爪314合拢抵靠在所述第一顶块315上,从而将薄膜夹紧。
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顶块315对应所述夹爪314的侧壁上开设有收纳槽3151,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带动所述夹爪314转动,使得所述夹爪314伸入至所述收纳槽3151内,所述收纳槽3151与所述夹爪314形成一错位咬合结构,从而将薄膜稳定夹持,避免所述顶杆313在推动丝束时,由于薄膜与丝束间的摩擦力,而带动薄膜移动,从而导致脱膜失败的情况出现。
所述夹爪314伸入至所述收纳槽3151时,所述夹爪314的外侧与所述第一顶块315的外壁相平齐或低于所述第一顶块315的外壁,夹爪收拢后在移动过程中避免与外界的结构产生干涉。
如图18所示,所述夹爪314包括与薄膜相接触的夹持端3141以及与所述第二套筒312连接的限位端3142;
所述限位端3142向外延伸形成凸块,所述第二套筒312对应所述凸块的位置处开设有接口槽3121,使得所述凸块接入至所述接口槽3121内,当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驱使所述第二套筒312运动时,所述凸块受所述接口槽3121限制其运动路径,从而使得所述夹爪314与所述第二套筒312形成一可动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顶块315上设有贯穿的中空部,所述顶杆31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顶块316,所述第二顶块316伸入至所述第一顶块315的中空部内,并从中空部的一端伸出。
所述第二顶块316与丝束接触端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顶杆313截面面积,由于丝束由多股吸管组成,增大所述第二顶块316的接触丝束一端的端面面积,使得所述第二顶块316与更多的细管接触,从而使得推动丝束更加平稳。
具体地,所述第二顶块316呈圆锥台型,所述第二顶块316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顶块315的中空部相一致,使得所述第一顶块315尽可能大地与丝束截面相接触,以保证推动的稳定性。
所述传动部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让位槽317,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连接在所述顶杆313的侧壁上,所述让位槽317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丝束长度,通过所述让位槽317限制所述第二顶块316的移动路径。
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还包括连接底座34,通过所述连接底座32将所述顶杆313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连接,同时,使得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的驱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的驱动方向相平行且不落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以避免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产生干涉。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还包括抓取部38,所述抓取部38设置在所述夹膜部31与所述上料部37之间,当所述夹爪314抽离出薄膜后,由于薄膜套设在所述第一顶块315上,通过所述抓取部38夹取薄膜,从而使得薄膜与所述第一顶块315脱离,并将薄膜扔进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下方的废料盒内。
一种利用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的装配步骤包括:
1)第一驱动单元32驱动顶杆313的同时,第三驱动单元35驱动第二连接座36,使得顶杆313与夹爪314同时朝第二夹持单元374方向移动;
2)在执行步骤1)的同时,直线驱动器371驱动连接板372朝向顶杆313夹爪314合拢;
3)在执行步骤1)、2)时,夹爪314合拢在第一顶块315上,以便于穿过管件的中空位置,而当穿过管件后,夹爪314张开;
4)在执行步骤3)后,在第三驱动单元35驱使下,第一顶块315顶推丝束,由于第二夹持单元374夹持在薄膜上,使得丝束相对薄膜被顶出,进而第一顶块315伸入至薄膜内,以便于夹爪314夹持薄膜;
5)完成执行步骤4)后,第一驱动单元32驱动顶杆313,第三驱动单元35驱动第二连接座36,使得顶杆313与夹爪314反向移动,将丝束拉入至管件内;
6)完成执行步骤5)后,第一驱动单元32驱动顶杆313的同时直线驱动器371驱动连接板372朝远离夹爪314的方向移动,从而将薄膜抽离丝束;
7)完成执行步骤6)后,抓取部38夹取薄膜扔进废料盒内,第一驱动单元32驱动顶杆313复位。
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还包括下料模组39,其内置有抓取部,所述抓取部抓取完成装配的产品件,并将产品件从所述上料部37上移出,以便实现下一次装配。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10)

1.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组件(1),其包括至少两传输工件的传输部;
第二装配组件(3),其用于将所述传输组件(1)传输的工件装配形成整体产品件;以及
移载组件(4),其用于将传输组件(1)上的工件移载至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上;
其中,形成的产品件包括一透析管,该透析管包括管件以及设置在管件内的丝束,管件包括管件本体以及套设在管件本体两端的盖体;
所述传输组件(1)包括用于传输管件本体的第一传输部(11)以及用于传输丝束的第二传输部(12),在所述第一传输部(11)的下游端处设置有第一装配组件(2),所述移载组件(4)将管件本体移载至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
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用于将盖体装配在管件本体的两侧从而形成管件;当盖体与管件本体完成装配时,由所述移载组件(4)将管件移载至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组件(2)包括:
压合模组(23);以及
上料模组(21),其用于将盖体传输至所述压合模组(23)处;
其中,所述压合模组(23)包括压合部(232)以及驱动所述压合部(232)的压合驱动部(231),所述压合部(232)位于管件本体的两端处,当盖体由所述上料模组(21)传输至所述压合部(232)与管件本体之间时,所述压合驱动部(231)推动所述压合部(232),将盖体压合在管件本体的端部上以形成管件的整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件(2)还包括分料模组(22),所述上料模组(21)将盖体传输至所述分料模组(22),所述分料模组(22)在两所述压合模组(23)间循环移动,从而将盖体循环上料至两压合模组(23)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模组(22)包括分料部(222)、支架(221)以及分流道(223),所述分料部(222)设置在所述支架(221)上,所述支架(221)对应两所述压合模组(23)开设有料口,所述分流道(223)对应连接在所述料口与所述压合模组(23),从而使得盖体从所述料口进入顺着所述分流道(223)滑动至所述压合模组(23)上;
所述分料部(222)包括导料器(2222)以及驱动所述导料器(2222)的驱动器(2221),在所述驱动器(2221)的驱使下,所述导料器(2222)沿垂直于所述上料模组(21)的送料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导料器(2222)在两所述料口间循环移动,所述上料模组(21)上的盖体传输至所述导料器(2222)上,在由所述导料器(2222)传输至所述导料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模组(23)还包括定位部(233),所述上料组件(21)上传输的管件最终移载至所述定位部(233);
所述定位部(233)包括载具(2331)以及设置在所述载具(2331)上的限位杆(2332),所述载具(2331)上开设对应管件的承料槽(23311);
所述限位杆(2332)安装在一限位驱动单元(2333)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限位杆(2332)用于限制所述承料槽(23311)内盖体的位置,在所述限位驱动单元(2333)的驱使下,所述限位杆(2332)可与盖体解除限位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2331)上还开设安装孔(23312),所述压合部(232)从所述安装孔(23312)穿过以推动所述承料槽(23311)内的盖体,从而将盖体从所述承料槽(23311)内推出。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包括:
薄膜分离组件,其用于抓取丝束;以及
上料部(37),其包括沿所述薄膜分离组件的抓取方向排布的两夹持单元;
其中,丝束外包覆有薄膜;所述夹持单元分别限位丝束以及管件;
所述薄膜分离组件包括夹爪(314)、顶杆(313)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使所述夹爪(314)穿过管件夹持薄膜,并带动丝束移载至管件内;
当丝束移动至管件内时,所述顶杆(313)抵触丝束一端,所述夹爪(314)相对所述顶杆(313)移动,将薄膜从丝束上抽离,从而完成工件组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使所述夹爪(314)沿抓取方向直线运动的第三驱动单元(35)以及驱动两所述夹持单元沿抓取方向运动的直线驱动器(371);
所述上料部(37)包括连接板(372),所述夹持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72)上,所述连接板(372)与所述直线驱动器(37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分离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夹爪(314)的第二驱动部(33);
所述顶杆(313)外依次套设又有第二套筒(312)、第一套筒(311),从而使得所述顶杆(313)、第二套筒(312)及第一套筒(311)内向外依次设置;
所述夹爪(314)枢接在所述第一套筒(311)上,所述夹爪(31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筒(312)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3)驱使所述第二套筒(312)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筒(311)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夹爪(314)绕其枢接轴转。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析管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组件(3)还包括下料模组(39),其内置有抓取部,所述抓取部抓取完成装配的产品件,并将产品件从所述上料部(37)上移出。
CN202011604784.0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Pending CN1127433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4784.0A CN112743332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4784.0A CN112743332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3332A true CN112743332A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47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4784.0A Pending CN112743332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33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9239A (zh) * 2022-03-01 2022-06-14 深圳市嘉熠精密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析管路组装生产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1596A (zh) * 2002-12-26 2004-07-14 ������������ʽ���� 透析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40183228A1 (en) * 2003-03-20 2004-09-23 Martin Stilli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ilters
CN201376173Y (zh) * 2009-01-21 2010-01-06 王兴章 一种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针座密封圈组装机的撑圈装置
CN201840712U (zh) * 2010-11-02 2011-05-25 江苏朗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
CN103212970A (zh) * 2013-03-26 2013-07-24 苏州盟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帽自动送料压合装置
CN211192757U (zh) * 2019-11-19 2020-08-07 浙江铭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接触器组合螺钉分料供给机构
CN111701099A (zh) * 2020-05-09 2020-09-25 江天云 一种透析器拉膜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1596A (zh) * 2002-12-26 2004-07-14 ������������ʽ���� 透析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040183228A1 (en) * 2003-03-20 2004-09-23 Martin Stilli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ilters
CN201376173Y (zh) * 2009-01-21 2010-01-06 王兴章 一种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针座密封圈组装机的撑圈装置
CN201840712U (zh) * 2010-11-02 2011-05-25 江苏朗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
CN103212970A (zh) * 2013-03-26 2013-07-24 苏州盟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帽自动送料压合装置
CN211192757U (zh) * 2019-11-19 2020-08-07 浙江铭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接触器组合螺钉分料供给机构
CN111701099A (zh) * 2020-05-09 2020-09-25 江天云 一种透析器拉膜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9239A (zh) * 2022-03-01 2022-06-14 深圳市嘉熠精密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析管路组装生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9862B (zh) 一种异形件六自由度智能组装系统
CN112743332A (zh) 一种透析管装配设备
CN110605812B (zh) 一种座椅螺母自动上下料设备
CN110883301A (zh) 一种脚轮铆接设备
CN110842556B (zh) 一种童车前轮组件装配设备
AU719503B2 (en) Panel cutting machine
CN110883546A (zh) 童车整车装配生产线
CN209647828U (zh) 一种环形电池组自动点焊机构
CN112706118A (zh) 一种自动化的组装装置
CN214651583U (zh) 一种香水压盖平头机用送盖夹持装置
CN213125011U (zh) 一种连接器用单芯线材全自动加工组装流水线
CN213998508U (zh) 一种进水管内芯自动组装设备
CN209903115U (zh) 一种扳扣的扭簧装入机构
CN211728231U (zh) 童车整车装配生产线
CN112743314A (zh) 一种应用于管件的装配装置
CN210635514U (zh) 线缆配送装置
CN113104510A (zh) 热缩管供料装置
CN112139711A (zh) 矿山阻车器用拉杆的通用多工位自动装夹智能焊接设备
CN114260707B (zh) 一种阀体组装设备
CN112202029A (zh) 一种连接器用单芯线材全自动加工组装流水线
CN219006787U (zh) 一种注塑镶件自动化抓取装置和系统
CN218859516U (zh) 热缩管供料装置
CN210677698U (zh) 一种线体组装装置
CN218982130U (zh) 点胶组装机
CN220407782U (zh) 一种轴承套自动上料定位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