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7267B - 门闩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27267B CN112727267B CN202011159789.7A CN202011159789A CN112727267B CN 112727267 B CN112727267 B CN 112727267B CN 202011159789 A CN202011159789 A CN 202011159789A CN 112727267 B CN112727267 B CN 1127272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osed
- latch device
- fork
- door latch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4—Protection against weather or dirt, e.g. against water ingres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包括缆索在内的构成部件的组装性提升的门闩装置。门闩装置(10)具备:防护块(20),其具有外侧部(20b)和内侧部(20c);支承板(21),其配置于外侧部;背板(22),其配置于内侧部;拨叉(26),其能够在可释放撞针(2)的开放位置与对撞针进行保持的全闩锁位置之间旋转;卡爪(28),其能够在对全闩锁位置的拨叉进行卡止的卡止位置与解除了和拨叉的卡止的非卡止位置之间旋转;紧闭杆(56),其用于使半闩锁位置的拨叉向全闩锁位置旋转;缆索(58),其具备与紧闭杆连结的线(58b);外壳(15),其供防护块配置;开口部(63),其形成于支承板与外壳之间;以及第一罩(19),其覆盖开口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闩装置。
背景技术
将车辆的门卡止为能够敞开的门闩装置具备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具有:拨叉,其将车身的撞针保持为能够释放;以及卡爪,其用于将拨叉卡止于全闩锁位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门闩装置,该门闩装置具备紧闭机构,该紧闭机构通过致动器的驱动而将拨叉旋转到全闩锁位置。
紧闭机构具备使拨叉旋转的紧闭杆,该紧闭杆通过缆索而与同门闩装置分开配置的致动器连接。包括紧闭杆在内的门闩装置的构成部件为了实现防水、防尘以及不正当操作(失窃)的防止而被收容于由外壳主体和罩构成的外壳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141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门闩装置中,在将与紧闭杆连结的缆索配设在外壳主体内的设定好的位置后,对罩进行组装。紧闭杆的旋转轴的两端由外壳主体和罩进行支承。因而,在将缆索组装于紧闭杆时,紧闭杆的旋转轴成为悬臂状态,因此,需要进行保持以使得紧闭杆不会脱落。另外,需要在将全长较长的缆索保持于设定好的位置的状态下,将对紧闭杆进行临时保持的外壳主体配置于罩的设定好的位置。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门闩装置中,关于组装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升包括缆索在内的构成部件的组装性的门闩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门闩装置,所述门闩装置具备:防护块,其具有外侧部和内侧部,所述外侧部与撞针对置,所述内侧部位于与所述外侧部相反的一侧;支承板,其配置于所述外侧部;拨叉,其以位于所述防护块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方式配置于沿相对于所述防护块及所述支承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并能够在可释放所述撞针的开放位置、对所述撞针进行保持的全闩锁位置、及位于所述开放位置与所述全闩锁位置之间的半闩锁位置之间旋转;卡爪,其在所述防护块与所述支承板之间以位于与所述拨叉相邻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沿着所述第一旋转轴延伸的第二旋转轴,并能够在对所述全闩锁位置的所述拨叉进行卡止的卡止位置与解除了和所述拨叉的卡止的非卡止位置之间旋转;紧闭杆,其以位于与所述拨叉相邻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沿着所述第一旋转轴延伸的第三旋转轴,并用于使所述半闩锁位置的所述拨叉向所述全闩锁位置旋转;缆索,其具有线和管,所述线与所述紧闭杆连结,所属管使所述线能够进退地穿过;外壳,其以与所述内侧部对置的方式供所述防护块配置;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并使所述紧闭杆露出;以及第一罩,其将所述开口部覆盖。
在对门闩装置进行组装时,在组装了除了第一罩以外的所有部件的状态下,将缆索连结于从支承板与外壳之间的开口部露出的紧闭杆。之后,利用第一罩将包括缆索在内的开口部覆盖,从而完成门闩装置的组装。
也就是说,在对缆索进行组装时,无需对紧闭杆进行保持。另外,在利用第一罩将配设了的缆索覆盖时,无需对紧闭杆进行定位。因而,能够大幅度提升包括缆索在内的各构成部件的组装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门闩装置中,能够提升包括与致动器连接的缆索在内的构成部件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闩装置安装在了车辆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门闩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门闩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防护块的外侧部的主视图。
图4B是防护块的内侧部的主视图。
图5是外壳主体的第二配置部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闩锁机构的开放状态的主视图。
图7A是示出紧闭杆的动作的第一状态的主视图。
图7B是示出紧闭杆的动作的第二状态的主视图。
图8A是示出由电动松脱机构实现的打开动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8B是示出由内杆实现的打开动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8C是示出由外杆实现的打开动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外壳、防护块以及罩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紧闭机构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取下了防水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门闩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1a侧板;2撞针;3门;3a端板;3b外板;4ECU;5开关;6内把手;7锁芯;10门闩装置;15外壳;16连接器;17外壳主体;17a第一配置部;17b第二配置部;17c切口部;18罩(第二罩);19防水罩(第一罩);19a第一部分;19b第二部分;19c上壁部;19d端面;19e侧壁部;19f上壁部;19g第一侧壁部;19h第二侧壁部;19i延伸部;19j封闭部;19k切口部;19l铰链连接部;19m卡止片;19n卡止孔;19o端壁部;20防护块;20a车内侧端面;20b外侧部;20c内侧部;20d安装部;20e插通槽;20f露出部;20g第一贯通孔;20h第二贯通孔;20i切口部;21罩板(支承板);21a插通槽;21b突出部;21c保持部;21d基板部;21e保持孔;22背板;22a突出部;23缆索罩;24密封构件;24a第一部分;24b第二部分;25闩锁机构;26拨叉;26a保持槽;26b卡止台阶部;26c操作接受部;27旋转轴(第一旋转轴);28卡爪;28a卡止部;29操作接受构件;29a基部;29b第一突出部;29c第二突出部;30旋转轴(第二旋转轴);31弹簧;35电动松脱机构;36电动马达;37蜗杆;38打开操作构件;38a齿轮部;38b操作部;39旋转轴;40A、40B开关;45手动松脱机构;46内杆;46a连接部;46b卡合部;47缆索;48外杆;48a连接部;48b台阶部;48c操作部;49缆索;50旋转轴;55紧闭机构;56紧闭杆;56a连结部;56b引导槽;56c操作部;56d装配孔;56e连通部;56f背面;56g外周面;57旋转轴(第三旋转轴);58缆索;58a管;58b线;58c连结构件;58d插入槽;59弹簧;60开关杆;61A、61B开关;62致动器;63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闩装置10。如图1所示,门闩装置10配置于能够相对于车身1开闭的门3内。门闩装置10将打开状态的门3关闭,并通过对车身1的撞针2进行保持,从而将门3维持在关闭状态。门3也可以是由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铰链轴进行轴支承的通用门、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铰链轴进行轴支承的鸥翼门以及沿着车身1的侧板1a移动的滑动门等中的任一形式。
参照图2,门闩装置10具备:外壳15,其在从Z方向的上侧观察时为L形状;以及防护块20,其配置于外壳15。参照图3以及图4B,门闩装置10具备闩锁机构25、电动松脱机构35、手动松脱机构45以及紧闭机构55。参照图1,在外壳15配置有用于与车辆的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4电连接的连接器16。利用ECU4来对电动松脱机构35以及紧闭机构55进行控制。
闩锁机构25将撞针2保持为能够脱离。电动松脱机构35以电动的方式解除由闩锁机构25进行的撞针2的保持,使门3能够敞开。手动松脱机构45在电动松脱机构35不能工作的情况下使用,并以手动的方式解除由闩锁机构25进行的撞针2的保持,使门3能够敞开。紧闭机构55使闩锁机构25以电动的方式动作,使半锁定状态的门3(所谓“半开门”)成为全锁定状态。
手动松脱机构45为紧急情况用,且不在稳定时使用。参照图1,在手动松脱机构45连接有配置于车内侧的内把手(第一操作构件)6以及配置于车外侧的锁芯(第二操作构件)7,但这些操作构件6、7由罩等隐藏。
在搭载门闩装置10的门3的内外未设置用于在稳定时以手动的方式进行打开操作的露出来的门把手。在从车内将门3敞开的情况下,用户代替操作门把手而对在车内(例如门3)设置的开关5进行操作。在从车外将门3敞开的情况下,用户例如对电子钥匙(未图示)进行操作。
这样,在门3处没有在稳定时使用的门把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闩锁机构25中,未设置用于将在稳定时使用的门把手的操作力向闩锁机构传递的传递机构、以及在能够进行由传递机构实现的操作力的传递的状态与不能进行由传递机构实现的操作力的传递的状态之间切换的锁定机构。因而,电动式的门闩装置10与具有这些机构的门闩装置相比是小型的。
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门闩装置10的结构。
参照图3,外壳15为树脂制,且具备:外壳主体17,其一体地具有第一配置部17a和第二配置部17b;以及罩18。在第一配置部17a配置有防护块20,该防护块20配置有闩锁机构25以及手动松脱机构45,在第二配置部17b配置有电动松脱机构35。第二配置部17b由罩18覆盖。罩18通过安装于第二配置部17b,从而构成与防护块20的车内侧端面20a一体的外表面。
参照图1,配置有包括闩锁机构25的防护块20的第一配置部17a以与门3的端板3a对置的方式配置。配置有电动松脱机构35的第二配置部17b以沿着与外板3b对置的内板(未图示)的方式配置。
参照图2以及图3,防护块20为树脂制,且具备:外侧部20b,其与撞针2(参照图1)及端板3a对置;以及内侧部20c,其位于与外侧部20b相反的一侧(参照图4B)。外侧部20b沿着YZ平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防护块20以使内侧部20c与第一配置部17a对置的方式配置于第一配置部17a。防护块20的一部分从第一配置部17a向车内侧突出,该突出部分位于第二配置部17b与罩18之间的配置空间。在防护块20设置有:安装部20d,其用于安装闩锁机构25;以及露出部20f,其使手动松脱机构45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
参照图3以及图4A,安装部20d是以使外侧部20b这方开口的方式设置的凹部。在安装部20d形成有插通槽20e,该插通槽20e供撞针2由于门3的开闭而穿过。插通槽20e从在图2中位于Y方向左侧的车内侧起向在图2中位于Y方向右侧的车外侧延伸,并且从外侧部20b朝向内侧部20c凹陷。
露出部20f为了使缆索47、49向手动松脱机构45的组装性提升而设置。露出部20f是以使外侧部20b这方开口的方式设置的凹部。参照图4A以及图4B,在露出部20f设置有从外侧部20b贯通到内侧部20c的两个贯通孔20g、20h。第一贯通孔20g使后述的内杆46的连接部46a向外部露出。第二贯通孔20h使后述的外杆48的连接部48a向外部露出。
参照图2以及图3,安装部20d的外侧(外侧部20b)被具备与插通槽20e对应的插通槽21a的金属制的罩板(支承板)21覆盖。参照图4B,在防护块20的内侧部20c的与安装部20d对应的位置配置有金属制的背板22。参照图2以及图3,露出部20f的外侧被树脂制的缆索罩23覆盖。
参照图1以及图2,外壳15的上部被防水罩19覆盖。另外,在罩板21的上侧配置有密封构件24,该密封构件24将外壳15与端板3a之间以及外壳15与内板之间密封。
防水罩19具备:第一部分19a,其将第一配置部17a的上侧覆盖;以及第二部分19b,其将包括罩18在内的第二配置部17b的上侧覆盖。在后对它们进行详述。
密封构件24具备第一部分24a,该第一部分24a跨越防护块20的外表面、罩板21的外表面以及防水罩19的外表面而配置。密封构件24还具备第二部分24b,该第二部分24b跨越罩18的外表面以及防水罩19的外表面而配置。
如图3、图4A以及图4B所示,闩锁机构25具备:拨叉26,其将撞针2保持为能够脱离;卡爪28,其对全闩锁位置的拨叉26进行卡止;以及操作接受构件29,其使卡爪28与其一体地旋转。
拨叉26以位于防护块20与罩板21之间的方式配置于安装部20d内,并由在插通槽20e的上侧设置的旋转轴27进行轴支承。旋转轴27架设于罩板21和背板22,并沿着相对于它们正交的方向延伸。拨叉26具备对撞针2进行保持的保持槽26a,并能够在图6所示的开放位置与图7B所示的全闩锁位置之间旋转。拨叉26被未图示的弹簧朝向开放位置施力。
卡爪28以位于防护块20与罩板21之间的方式配置于安装部20d内。卡爪28由在插通槽20e的下侧设置的旋转轴30进行轴支承,并与拨叉26相邻配置。旋转轴30架设于罩板21和背板22,并沿着拨叉26的旋转轴27平行地延伸。卡爪28具备对拨叉26进行卡止的卡止部28a,并能够在图7A以及图7B所示的卡止位置与图6所示的非卡止位置之间旋转。卡爪28被弹簧31朝向卡止位置施力。
参照图4B,操作接受构件29配置于安装部20d中的内侧部20c侧,并与卡爪28由同一旋转轴30进行轴支承,而与卡爪28一体地旋转。操作接受构件29具备:板状的基部29a,其沿着内侧部20c延伸;第一突出部29b,其接受电动松脱机构35的操作;以及第二突出部29c,其接受手动松脱机构45的操作。参照图5,突出部29b、29c从基部29a向相对于内侧部20c远离的朝向突出。
当将打开状态的门3关闭时,撞针2进入图6所示的开放位置的拨叉26的保持槽26a。接下来,通过撞针2的按压,拨叉26经过图7A所示的半闩锁位置而向图7B所示的全闩锁位置旋转。在图7A所示的半闩锁位置,卡爪28卡止于保持槽26a的一侧(临时卡止部),从而将门3保持在半锁定状态。在图7B所示的全闩锁位置,卡爪28卡止于卡止台阶部26b,从而将门3保持在全锁定状态。
当利用电动松脱机构35或者手动松脱机构45对操作接受构件29进行操作时,卡爪28从图7B所示的卡止位置向图6所示的非卡止位置旋转。解除了由卡爪28进行的卡止的拨叉26由于弹簧的施力而从图7B所示的全闩锁位置向图6所示的开放位置旋转。由此,门3成为能够敞开的状态。当解除操作接受构件29的操作时,操作接受构件29和卡爪28由于弹簧31的施力而从图6所示的非卡止位置向图7B所示的卡止位置旋转。
如图3以及图5所示,电动松脱机构35配置于第二配置部17b,且具备电动马达36、蜗杆37以及打开操作构件38。
电动马达36是能够进行正转以及反转的直流马达。蜗杆37安装于电动马达36的输出轴,且在外周部具备螺旋状的齿。
打开操作构件38由沿着相对于旋转轴30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39进行轴支承。打开操作构件38呈扇形形状,且在外周部形成有与蜗杆37啮合的齿轮部38a。在打开操作构件38设置有操作部38b,该操作部38b与第一突出部29b抵接,并经由操作接受构件29而使卡爪28旋转。
根据来自ECU4的信号,使电动马达36正转,经由蜗杆37而使打开操作构件38在图5中逆时针旋转。由此,利用操作部38b,使操作接受构件29从图4B所示的角度位置(卡止位置)逆时针旋转至图8A所示的角度位置(非卡止位置)。其结果是,卡爪28从图7B所示的卡止位置向图6所示的非卡止位置旋转,拨叉26向开放位置旋转。当该打开动作完成时,使电动马达36反转,而使打开操作构件38返回初始位置。由此,操作接受构件29以及卡爪28在弹簧31的作用力下一体地从非卡止位置向卡止位置旋转。
参照图5,在打开操作构件38的上部,配置有将电动松脱机构35的状态向ECU4输出的两个开关40A、40B。在打开操作构件38旋转到图5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开关40A输出接通信号,开关40B输出断开信号。当打开操作构件38逆时针旋转至打开动作完成位置时,开关40A输出断开信号,开关40B输出接通信号。基于这些信号,ECU4对电动松脱机构35进行控制。
如图3以及图4B所示,手动松脱机构45具备内杆46以及外杆48。内杆46通过缆索47而与车内侧的内把手6连接。外杆48通过缆索49而与车外侧的锁芯7连接。
内杆46为金属制,且以位于操作接受构件29的下侧的方式配置于防护块20的内侧部20c侧,并由旋转轴50进行轴支承。旋转轴50一体地设置于防护块20,并沿着拨叉26的旋转轴27以及卡爪28的旋转轴30平行地延伸。在内杆46设置有用于连接缆索47的连接部46a。连接部46a配置于露出部20f,并在拆下了缆索罩23的状态下向外部露出。在内杆46设置有卡合部46b,该卡合部46b与外杆48卡合并通过内把手6的操作而使外杆48与内杆46一体地旋转。
外杆48为金属制,且配置于防护块20的内侧部20c侧,并与内杆46由同一旋转轴50进行轴支承。在外杆48设置有用于连接缆索49的连接部48a。连接部48a配置于露出部20f,并在拆下了缆索罩23的状态下向外部露出。在外杆48设置有台阶部48b,该台阶部48b以旋转轴50为中心向外突出,并供卡合部46b卡合。另外,在外杆48设置有操作部48c,该操作部48c与第二突出部29c抵接,并经由操作接受构件29而使卡爪28旋转。
当对内把手6进行操作时,内杆46从图4B所示的非操作位置向图8B所示的操作位置顺时针旋转。通过卡合部46b与外杆48卡合,从而外杆48与内杆46一体地顺时针旋转。由此,利用外杆48的操作部48c而使操作接受构件29逆时针旋转,且使卡爪28与操作接受构件29一体地从卡止位置向非卡止位置旋转。由此,拨叉26从全闩锁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也就是说,外杆48以及操作部48c作为内杆46的一部分而对打开操作构件38进行操作。
当对锁芯7进行操作时,如图8C所示,外杆48单独地顺时针旋转。也就是说,在锁芯7的操作中,内杆46不旋转。通过外杆48旋转,从而利用操作部48c使操作接受构件29逆时针旋转,且使卡爪28与操作接受构件29一体地从卡止位置向非卡止位置旋转。由此,拨叉26从全闩锁位置向开放位置旋转。
紧闭机构55具备紧闭杆56,该紧闭杆56用于使图7A所示的半闩锁位置的拨叉26向图7B所示的全闩锁位置旋转。如图3以及图4A所示,紧闭杆56通过缆索58而与致动器62连接。致动器62与门闩装置10分开配置于门3内。
紧闭杆56与拨叉26在上侧相邻地配置。紧闭杆56由架设于罩板21与背板22之间并沿着拨叉26的旋转轴27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57进行轴支承。紧闭杆56被图9所示的弹簧59朝向图4A所示的非动作位置施力。
紧闭杆56呈大体半圆形状,且在图4A中位于上侧的周向的一端侧设置有连结缆索58的连结部56a。参照图3,在紧闭杆56的外周部以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设置有引导槽56b,该引导槽56b使缆索58的线58b穿过。缆索58的管58a沿着防护块20的外侧面配设。
在紧闭杆56中的在图4A中位于下侧的周向的另一端侧设置有操作部56c,该操作部56c使半闩锁位置的拨叉26向全闩锁位置旋转。在拨叉26设置有操作接受部26c,该操作接受部26c向操作部56c的旋转范围内突出,并接受由操作部56c进行的操作(按压)。
参照图4B,在防护块20的内侧部20c(背板22)配置有:开关杆60,其由旋转轴27进行轴支承并与拨叉26一体地旋转;以及两个开关61A、61B。在拨叉26旋转到图6所示的开放位置的状态下,开关杆60与开关61A、61B这两方发生干涉,因此开关61A、61B均输出接通信号。在拨叉26旋转到图7A所示的半闩锁位置的状态下,开关杆60只与开关61A发生干涉,因此开关61A输出接通信号,而开关61B输出断开信号。在拨叉26旋转到图7B所示的全闩锁位置的状态下,开关杆60与开关61A、61B这两方不发生干涉,因此开关61A、61B均输出断开信号。
基于来自开关61A、61B的输入信号,ECU4对致动器62进行控制。如图6以及图7A所示,当开放位置的拨叉26向半闩锁位置旋转时,驱动致动器62,而拉拽缆索58的线58b。由此,紧闭杆56顺时针旋转,操作部56c与操作接受部26c抵接。
接下来,如图7B所示,通过操作部56c对操作接受部26c进行按压,从而拨叉26旋转至全闩锁位置。当ECU4利用来自开关61A、61B的信号而检测到成为了全锁定状态时,将致动器62的驱动停止。由此,紧闭杆56由于弹簧59的施力而返回图4A所示的非动作位置。
像这样构成的门闩装置10在稳定时,通过开关5或者电子钥匙的操作而驱动电动松脱机构35,解除由闩锁机构25进行的撞针2的保持。由此,使门3能够相对于车身1敞开。
在电动松脱机构35因蓄电池的电力不足等而不能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手动松脱机构45的操作,从而解除由闩锁机构25进行的撞针2的保持。具体而言,当用户存在于车内的情况下,将罩取下并对内把手进行操作。由此,通过内杆46旋转,从而解除由闩锁机构25进行的撞针2的保持,使门3能够相对于车身1敞开。当用户存在于车外的情况下,将专用的机械钥匙插入锁芯7并旋转。由此,通过外杆48旋转,从而解除由闩锁机构25进行的撞针2的保持,使门3能够相对于车身1敞开。
在稳定时,当将门3关闭时,只要以使开放位置的拨叉26向半闩锁位置旋转的程度的力推压门3即可。当拨叉26从开放位置向半闩锁位置旋转时,驱动紧闭机构55,而将半闩锁位置的拨叉26旋转至全闩锁位置。由此,通过闩锁机构25而将门3保持为不能相对于车身1敞开。
接下来,更加具体地对紧闭机构55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6以及图9,在防护块20的配置紧闭杆56的部分设置有切口部20i。罩板21具备从切口部20i突出的突出部21b,背板22具备从切口部20i突出的突出部22a。紧闭杆56设置于突出部21b、22a之间,从而不会通过切口部20i而与防护块20发生干涉。
参照图10以及图11,在罩板21与第一配置部17a(外壳15)之间形成有开口部63,该开口部63在将防水罩19取下了的状态下,使紧闭杆56向外部露出。开口部63由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罩板21与第一配置部17a之间的空间构成。该开口部63从紧闭杆56的上端部分延伸至后述的保持部21c。在开口部63的两端配置有切口部20i的边缘,开口部63的两侧由防护块20划定。
参照图6以及图10,缆索58具备:管58a;线58b,其能够在管58a内进退;以及连结构件58c,其设置于线58b的端部。连结构件58c呈圆柱状,并以使轴线沿相对于线58b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线58b。
如前所述,紧闭杆56具备:连结部56a,其连结缆索58;以及引导槽56b,其使线58b穿过(参照图10)。
连结部56a设置于以旋转轴57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外周部的周向的一端侧。在图6所示的紧闭杆56的非动作状态下,连结部56a位于紧闭杆56的大体上端。
参照图10,连结部56a具备:装配孔56d,其用于装配连结构件58c;以及连通部56e,其能够使线58b穿过。装配孔56d由沿着旋转轴57贯通的剖面圆形形状的贯通孔构成,并与引导槽56b连通。连通部56e是与装配孔56d以及引导槽56b连通的槽,并设置于与第一配置部17a对置的背面56f侧。更加具体而言,在引导槽56b至背面56f侧,连通部56e从外周面56g贯通到装配孔56d。
在第一配置部17a的在紧闭杆56旋转到非动作位置的状态下与连结部56a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切口部17c。切口部17c被切缺为从第一配置部17a的上端向下方呈V形状凹陷。
参照图9以及图10,引导槽56b设置成从外周面56g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线58b通过连通部56e并从引导槽56b的端部沿周向穿过。从紧闭杆56突出的线58b和管58a配设成沿着防护块20的外侧面向下延伸。
参照图9,在罩板21设置有对管58a的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c。保持部21c设置于Z方向上的与插通槽20e对应的高度。保持部21c具备:基板部21d,其以沿着XY平面延伸的方式向内弯曲;以及保持孔21e,其形成于基板部21d。通过将在管58a的端部设置的插入槽58d插入保持孔21e,从而将管58a保持于保持部21c。需要说明的是,保持部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配置部17a(外壳15)或者背板22。
参照图11以及图12,使紧闭杆56露出的开口部63通过防水罩19的组装而被覆盖,确保了防水性。如前所述,防水罩19具备:第一部分19a,其将第一配置部17a(开口部63)的上侧覆盖;以及第二部分19b,其将第二配置部17b的上侧覆盖。
第一部分19a具备上壁部19c,该上壁部19c以将包括切口部20i在内的开口部63覆盖的方式沿X方向延伸。上壁部19c中的与端板3a对置的端面19d位于防护块20的上侧,并位于与在外侧部20b配置的罩板21共面的位置。在上壁部19c中的位于与端面19d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接设置有侧壁部19e,该侧壁部19e沿Z方向向下突出,并将第一配置部17a的外表面上部覆盖。
第二部分19b具备上壁部19f,该上壁部19f与上壁部19c相连并以将第二配置部17b与罩18嵌合的嵌合部分(外壳15的顶部)覆盖的方式沿着XY平面延伸。在上壁部19f中的位于车内侧的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一侧壁部19g,该第一侧壁部19g沿Z方向向下突出,并将罩18的外表面上部覆盖。在上壁部19f中的位于车外侧的端部连接设置有第二侧壁部19h,该第二侧壁部19h沿Z方向向下突出,并将第二配置部17b的外表面上部覆盖。第二部分19b的第二侧壁部19h与第一部分19a的侧壁部19e相连。在第二部分19b中的位于与第一部分19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端壁部19o,该端壁部19o与上壁部19f、第一侧壁部19g以及第二侧壁部19h相连。
在防水罩19还设置有将保持部21c覆盖的延伸部19i和将延伸部19i的下端封堵的封闭部19j。
延伸部19i与第一部分19a的上壁部19c以及侧壁部19e相连,并沿Z方向向下突出。延伸部19i的下端延伸至在罩板21形成的保持部21c的下方。由此,将保持部21c以及管58a的形成插入槽58d的部分覆盖。
封闭部19j具备使缆索58穿过的切口部19k,且是封堵由防护块20、罩板21以及第一配置部17a围成的空间部分的板体。封闭部19j经由铰链连接部191而连接设置于延伸部19i的下端。铰链连接部191与其他部分相比较厚度较薄,并具有挠性。封闭部19j能够通过铰链连接部191而相对于延伸部19i的下部开口开闭。在延伸部19i的下端设置有卡止片19m,在封闭部19j设置有供卡止片19m卡止的卡止孔19n。
在对门闩装置10进行组装时,在组装了除了防水罩19以外的所有部件的状态下,将缆索58与紧闭杆56连结。也就是说,在配设缆索58时,拨叉26、卡爪28以及紧闭杆56已经组装于罩板21与背板22之间的设定好的位置。
在配设缆索58时,紧闭杆56由于弹簧59的施力而向非动作位置旋转,且如图10所示,连结部56a位于与切口部17c对置的对置部分。在该状态下,将缆索58的连结构件58c通过切口部17c而配置于装配孔56d内。另外,将线58b通过连通部56e而配置于引导槽56b内,并将线58b沿着从开口部63露出的引导槽56b配设。
接下来,如图11所示,以使缆索58从紧闭杆56向下延伸的方式将管58a配设于防护块20的外侧面,并将插入槽58d插入罩板21的保持部21c。由此,长条的缆索58在门闩装置10的设定好的位置配设并被保持为不会脱离。
接下来,在打开了封闭部19j的状态下,从外壳15的上方盖上防水罩19,利用防水罩19将包括缆索58的线58b在内的开口部63覆盖。最后,将封闭部19j关闭,从而完成门闩装置10的组装。由此,缆索58保持于防护块20的外表面与防水罩19的内表面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缆索58向致动器62的连接在向门闩装置10的连接后、向门闩装置10的连接前以及门闩装置10向门3的组装时中的任一状况下进行。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门闩装置10具有以下的特征。
在配设缆索58时,已组装除了防水罩19以外的所有部件。因此,在配设缆索58时、以及在利用防水罩19将配设了的缆索58覆盖时,无需对紧闭杆56进行临时保持。因而,能够大幅度提升包括缆索58在内的各构成部件的组装性。
紧闭杆56具备:连结部56a,其连结线58b;以及引导槽56b,其使线58b穿过。因而,能够通过致动器62的驱动而使紧闭杆56可靠地旋转,并使半闩锁位置的拨叉26向全闩锁位置旋转。
外壳15具有切口部17c,该切口部17c与旋转到设定好的角度位置的紧闭杆56的连结部56a对置。因而,能够提升连结构件58c向紧闭杆56的组装性。
缆索58相对于紧闭杆56配设成向下延伸。因而,能够防止从外板3b与窗之间侵入到门3内的水顺着缆索58侵入至紧闭杆56。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与附着于紧闭杆56的水或者侵入到管58a内的水发生冻结相伴的紧闭杆56的工作不良。
由于具备对管58a的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c,且使紧闭杆56露出的开口部63延伸至保持部21c,因此能够将管58a简单地固定。通过使缆索58保持于保持部21c,从而缆索58的操作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升防水罩19的组装性。
防水罩19具有将保持部21c覆盖的延伸部19i,并在延伸部19i的下端设置有封闭部19j。因而,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防止侵入到门3内的水顺着缆索58侵入至紧闭杆56的情况。另外,能够防止与附着于紧闭杆56的水或者侵入到管58a内的水发生冻结相伴的紧闭杆56的工作不良。
防水罩19一体地具有:第一部分19a,其将开口部63覆盖;以及第二部分19b,其将第二配置部17b与罩18嵌合的嵌合部分覆盖。因而,在能够不增加部件数量而实现不正当操作的防止和防水性的提升的基础上,能够提升组装性。
搭载有电动松脱机构35,该电动松脱机构35具备通过电动马达36的驱动而旋转的打开操作构件38。因而,能够通过开关5或者电子钥匙的操作而以电动的方式将门3敞开,因此能够提升乘员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门闩装置10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而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紧闭杆56的结构、紧闭杆56的安装结构以及缆索58相对于紧闭杆56的连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特别地,紧闭杆56并不限于在罩板21与背板22之间配置的结构,也可以在罩板21与外壳15(第一配置部17a)之间配置,其配置部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防水罩19也可以仅由将开口部63覆盖的第一部分19a构成。另外,也可以不在防水罩19设置将下端封堵的封闭部19j。
也可以代替电动松脱机构35,而配置将门把手的操作力经由传递机构和切换机构向闩锁机构传递的手动式的松脱机构。
Claims (10)
1.一种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门闩装置具备:
防护块,其具有外侧部和内侧部,所述外侧部与撞针对置,所述内侧部位于与所述外侧部相反的一侧;
支承板,其配置于所述外侧部;
拨叉,其以位于所述防护块与所述支承板之间的方式配置于沿相对于所述防护块及所述支承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并能够在可释放所述撞针的开放位置、对所述撞针进行保持的全闩锁位置、及位于所述开放位置与所述全闩锁位置之间的半闩锁位置之间旋转;
卡爪,其在所述防护块与所述支承板之间以位于与所述拨叉相邻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沿着所述第一旋转轴延伸的第二旋转轴,并能够在对所述全闩锁位置的所述拨叉进行卡止的卡止位置与解除了和所述拨叉的卡止的非卡止位置之间旋转;
紧闭杆,其以位于与所述拨叉相邻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沿着所述第一旋转轴延伸的第三旋转轴,并用于使所述半闩锁位置的所述拨叉向所述全闩锁位置旋转;
缆索,其具有线和管,所述线与所述紧闭杆连结,所述管使所述线能够进退地穿过;
外壳,其以与所述内侧部对置的方式供所述防护块配置;
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并使所述紧闭杆露出;以及
第一罩,其将所述开口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门闩装置具备配置于所述内侧部的背板,
所述紧闭杆配置于所述支承板与所述背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紧闭杆具有:
连结部,其设置于以所述第三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外周部的周向的一端侧,并连结所述线;以及
引导槽,其以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周部,并与所述连结部连通,且使所述线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缆索在所述线的端部具有连结构件,
所述紧闭杆的所述连结部具有装配孔和连通部,所述装配孔能够使所述连结构件沿着所述第三旋转轴插入,所述连通部与所述装配孔及所述引导槽连通,并能够使所述线穿过,
所述外壳具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与旋转到设定好的角度位置的所述紧闭杆的所述装配孔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旋转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缆索相对于所述紧闭杆配设成向下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板或者所述外壳具有对所述管的端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
所述开口部延伸到所述保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罩具有将所述保持部覆盖的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在所述延伸部的下端形成有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使所述缆索穿过,并封堵由所述防护块、所述支承板以及所述外壳围成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2、4、7、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具备:
外壳主体,其一体地具有第一配置部和第二配置部,所述第一配置部供所述防护块配置,所述第二配置部沿相对于所述第一配置部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罩,其将所述第二配置部覆盖,
所述第一罩一体地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将所述开口部覆盖,所述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二配置部与所述第二罩嵌合的嵌合部分覆盖。
10.根据权利要求1、2、4、7、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闩装置,其中,
所述门闩装置具备松脱机构,所述松脱机构具有打开操作构件和电动马达,所述打开操作构件用于使所述卡止位置的所述卡爪向所述非卡止位置旋转,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所述打开操作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95543A JP7324118B2 (ja) | 2019-10-28 | 2019-10-28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JP2019-195543 | 2019-10-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27267A CN112727267A (zh) | 2021-04-30 |
CN112727267B true CN112727267B (zh) | 2023-10-10 |
Family
ID=75597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59789.7A Active CN112727267B (zh) | 2019-10-28 | 2020-10-26 | 门闩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24118B2 (zh) |
CN (1) | CN11272726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3082A (en) * | 1924-02-20 | 1925-05-07 | Leon Maury | Mechanism for automatically locking carriage doors |
DE102008010002A1 (de) * | 2008-02-19 | 2009-10-01 | BÖCO Böddecker & Co.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Verriegelung zweier Fahrzeugteile aneinander |
JP2011084988A (ja) * | 2009-10-19 | 2011-04-28 | Yuhshin Co Ltd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JP2016180216A (ja) * | 2015-03-23 | 2016-10-13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CN106869635A (zh) * | 2017-03-29 | 2017-06-20 | 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中控门锁 |
JP2019090255A (ja) * | 2017-11-15 | 2019-06-13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12791B2 (ja) * | 1991-12-06 | 1997-05-21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オートクロージャー |
JP4362753B2 (ja) | 2003-01-31 | 2009-11-1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
JP5156857B1 (ja) | 2011-10-25 | 2013-03-06 | 京楽産業.株式会社 | 遊技機 |
JP6022312B2 (ja) * | 2012-11-12 | 2016-11-09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2019
- 2019-10-28 JP JP2019195543A patent/JP732411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26 CN CN202011159789.7A patent/CN1127272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3082A (en) * | 1924-02-20 | 1925-05-07 | Leon Maury | Mechanism for automatically locking carriage doors |
DE102008010002A1 (de) * | 2008-02-19 | 2009-10-01 | BÖCO Böddecker & Co.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Verriegelung zweier Fahrzeugteile aneinander |
JP2011084988A (ja) * | 2009-10-19 | 2011-04-28 | Yuhshin Co Ltd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JP2016180216A (ja) * | 2015-03-23 | 2016-10-13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CN106869635A (zh) * | 2017-03-29 | 2017-06-20 | 绍兴市上虞永生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中控门锁 |
JP2019090255A (ja) * | 2017-11-15 | 2019-06-13 |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067150A (ja) | 2021-04-30 |
JP7324118B2 (ja) | 2023-08-09 |
CN112727267A (zh) | 2021-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45256B2 (en) | Automotive door latch device | |
US7810853B2 (en) | Vehicle door lock | |
JP4524196B2 (ja)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
US7461873B2 (en) | Actuator and vehicle-mounted electrically operated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JP4644578B2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JPWO2019012656A1 (ja) |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 |
CN106703559B (zh) | 门锁装置 | |
CN112727267B (zh) | 门闩装置 | |
CN112727268B (zh) | 门闩装置 | |
EP3299557B1 (en) | Vehicle door latching device | |
CN112727269B (zh) | 门闩装置 | |
JP2016089349A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の組立方法 | |
JP2006322196A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CN107521419B (zh) | 用于车辆的后门闩锁设备 | |
KR20000035833A (ko) | 차량용 도어래치 | |
JP7341858B2 (ja) | ドアラッチ装置 | |
CN216893899U (zh) | 门锁装置的防水结构 | |
CN111946173B (zh) | 用于打开和关闭车辆的行李舱的闩锁组件 | |
JP2016089347A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CN114096731A (zh) | 车门电子锁闩 | |
JP2009215874A (ja) |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JP2005282222A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CN211500188U (zh)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
KR102017539B1 (ko) | 이중 보호 기능을 갖는 도어록 | |
JP2020111939A (ja)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