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2264A -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2264A
CN112692264A CN202011488447.XA CN202011488447A CN112692264A CN 112692264 A CN112692264 A CN 112692264A CN 202011488447 A CN202011488447 A CN 202011488447A CN 112692264 A CN112692264 A CN 112692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neumatic
seat
driving mechanism
casting
vacuum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884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昊
董爱春
董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uo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uo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uo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uo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884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2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2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226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包括支撑底盘、转盘、支撑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装载座和铸造箱体,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支撑底盘的上端,所述转盘转动连接在支撑底盘的上端,所述支撑座位于转盘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固定安装在支撑座的上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位于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装载座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远离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铸造箱体设置在支撑底盘的一侧,所述支撑座的下端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柱;本发明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解决现有方案中不能快速高效的将铸造模具进行转运使得铸造效率低的问题,以及需要人工对铸造模具的加工前后进行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铸造模具是铸造工艺中重要的一环,铸造模具为铸造工艺配套,主要有重力铸造模具、高压铸造模具(压铸模)、低压铸造模具、挤压铸造模具等。
公开号CN209753938U公开了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包括底座、气动结构和保护结构,所述底座外部设置有卡槽,且底座下方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气动结构设置于卡槽外部,且气动结构外部安装有罩体,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方设置有上模具,且上模具上方中间设置有浇注口,所述保护结构设置于浇注口上方外部。该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设置有气动结构,不用人工对模具进行操作,提高装置的安全性的同时,节省人力成本,便于对装置进行快速移动,设置有活动槽和罩体,便于对模具进行转移和更换,提高装置的浇筑效率,保护重要零件防止受到损坏,设置有保护结构,增加浇筑时的准确率与效率,防止出现误差导致原料的浪费,保护工作环境。
现有的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存在的缺陷包括:不能快速高效的将铸造模具进行转运使得铸造效率低的问题,以及需要人工对铸造模具的加工前后进行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
如何解决现有方案中不能快速高效的将铸造模具进行转运使得铸造效率低的问题,以及需要人工对铸造模具的加工前后进行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包括支撑底盘、转盘、支撑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装载座和铸造箱体,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支撑底盘的上端,所述转盘转动连接在支撑底盘的上端,所述支撑座位于转盘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固定安装在支撑座的上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位于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装载座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远离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铸造箱体设置在支撑底盘的一侧,所述支撑座的下端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贯穿于支撑底盘,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若干个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含第一真空机、第二真空机和气缸,所述气缸位于第一真空机和第二真空机之间,所述第一真空机位于第二真空机的一侧,所述气缸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动杆,所述第一气动杆远离气缸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动杆,所述第二气动杆远离第一气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盘;
所述铸造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收料腔、上模具和铸造腔,所述上模具位于收料腔和铸造腔之间,所述收料腔位于铸造腔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转筒的外表面靠近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支撑底盘的后方设置有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转筒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驱动电机啮合连接,若干个所述固定夹板的上端与转盘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真空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吸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孔和第二吸孔,所述吸盘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吸环,所述第一吸孔位于第二吸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吸孔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吸孔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装载座的后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夹盘,所述连接夹盘与吸盘相适配,所述装载座的内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第二限位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板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靠近后方的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弧槽,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弧槽,所述第三限位板的前端设置有第三弧槽,所述装载座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铸造箱体的上端镶嵌有输送管,所述铸造箱体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液压柱,所述液压柱的上端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位于上模具的正下方,所述铸造箱体远离支撑底盘的一侧镶嵌有散热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位于第一真空机和气缸之间,所述第二分隔板位于第二真空机和气缸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转盘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收纳槽,若干个收纳槽在转盘上呈对称状排列分布,所述转筒的高度小于固定柱的高度,所述转盘通过固定杆和固定夹板与转筒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铸造箱体靠近支撑底盘的一侧下方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靠近支撑底盘的一侧呈弧状,所述连接座的上端与转盘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该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个下模具放置在装载座的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将若干个装载座通过收纳槽放置在转盘上,启动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使得转筒转动,通过固定杆和固定夹板带动转盘转动,直至装载座转动至连接座的位置并暂停驱动电机的工作;
步骤二:启动气缸,通过第一气动杆和第二气动杆使得吸盘向装载座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与连接夹盘相抵接,通过第二气动杆的移动使得装载座向铸造箱体的方向移动,装载座通过连接座和铸造腔并停止在隔离板的上端,通过气缸和第一气动杆使得第二气动杆向第一驱动机构的方向移动,吸盘与连接夹盘分离;
步骤三:启动液压缸,通过液压柱使得升降柱向上移动,通过升降柱带动隔离板向上移动,隔离板穿过装载座的内部带动下模具向上移动,直至下模具与上模具相抵接,将原料通过输送管输送至收料腔内,通过收料腔将原料输送至上模具中进行浇注;
步骤四:浇注完成后,通过升降柱向下移动并带动隔离板和下模具向下移动,直至下模具下移至装载座内,升降柱继续向下移动回到原位,通过气缸和第一气动杆使得第二气动杆向装载座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与连接夹盘相抵接,启动第一真空机和第二真空机,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对吸盘与连接夹盘之间进行吸气操作,使得吸盘与连接夹盘吸附固定,通过气缸和第一气动杆使得第二气动杆向第一驱动机构的方向移动,通过吸盘带动装载座向转盘的方向移动,直至装载座移动至收纳槽上;
步骤五:停止第一真空机和第二真空机的工作,使得吸盘与连接夹盘之间不吸附,并通过第二气动杆的移动将吸盘与连接夹盘分离,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得下一个装载座转动至连接座的位置,并重复上述步骤。
本发明公开的各个方面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的一方面,通过设置的支撑底盘、转盘、支撑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气动杆、第二气动杆以及装载座的配合使用,可以解决不能快速高效的将铸造模具进行转运使得铸造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支撑座对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进行支撑和固定,通过转盘将若干个装载座的位置进行转动更换,便于将多个下模具精进行浇注和转运,利用第一气动杆和第二气动杆将装载座进行推动,达到提高浇注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公开的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的第一真空机、第二真空机、气缸和液压缸以及隔离板和吸盘的配合使用,可以解决需要人工对铸造模具的加工前后进行移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气缸提供动力将装载座的位置进行调整,利用第一真空机和第二真空机以及吸盘的配合使用,便于将浇注后的装载座移动至原始位置,避免人工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支撑底盘与转筒的连接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铸造箱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中装载座的俯视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吸盘的正视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驱动机构的内部截面图。
图中:1、支撑底盘;2、转盘;3、支撑座;4、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第一气动杆;7、第二气动杆;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装载座;11、铸造箱体;12、连接座;13、输送管;14、散热网;15、吸盘;16、固定柱;17、转筒;18、固定杆;19、固定夹板;20、收料腔;21、上模具;22、铸造腔;23、液压缸;24、液压柱;25、升降柱;26、隔离板;27、连接夹盘;28、第一限位板;29、第二限位板;30、第三限位板;31、吸环;32、第一吸孔;33、第二吸孔;34、第一真空机;35、第二真空机;36、气缸;37、第一分隔板;38、第二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包括支撑底盘1、转盘2、支撑座3、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装载座10和铸造箱体11,所述支撑座3固定连接在支撑底盘1的上端,所述转盘2转动连接在支撑底盘1的上端,所述支撑座3位于转盘2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和第二驱动机构5均固定安装在支撑座3的上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位于第二驱动机构5的一侧,所述装载座10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4远离第二驱动机构5的一侧,所述铸造箱体11设置在支撑底盘1的一侧,所述支撑座3的下端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柱16,所述固定柱16贯穿于支撑底盘1,所述固定柱1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17,所述转筒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18,若干个所述固定杆1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19;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含第一真空机34、第二真空机35和气缸36,所述气缸36位于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之间,所述第一真空机34位于第二真空机35的一侧,所述气缸36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动杆6,所述第一气动杆6远离气缸3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动杆7,所述第二气动杆7远离第一气动杆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盘15;
所述铸造箱体11的内部设置有收料腔20、上模具21和铸造腔22,所述上模具21位于收料腔20和铸造腔22之间,所述收料腔20位于铸造腔22的上方。
所述转筒17的外表面靠近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支撑底盘1的后方设置有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转筒17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驱动电机啮合连接,若干个所述固定夹板19的上端与转盘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机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二真空机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9,所述吸盘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孔32和第二吸孔33,所述吸盘15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吸环31,所述第一吸孔32位于第二吸孔33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8的一端与第一吸孔32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一端与第二吸孔33相适配。
所述装载座10的后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夹盘27,所述连接夹盘27与吸盘15相适配,所述装载座10的内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8、第二限位板29和第三限位板30,所述第一限位板28位于第二限位板29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板30位于第一限位板28和第二限位板29之间靠近后方的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板2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弧槽,所述第二限位板2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弧槽,所述第三限位板30的前端设置有第三弧槽,所述装载座10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
所述铸造箱体11的上端镶嵌有输送管13,所述铸造箱体11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安装有液压缸23,所述液压缸2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液压柱24,所述液压柱24的上端连接有升降柱25,所述升降柱2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隔离板26,所述隔离板26位于上模具21的正下方,所述铸造箱体11远离支撑底盘1的一侧镶嵌有散热网14。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分隔板37和第二分隔板38,所述第一分隔板37位于第一真空机34和气缸36之间,所述第二分隔板38位于第二真空机35和气缸36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4的结构相同。
所述转盘2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收纳槽,若干个收纳槽在转盘2上呈对称状排列分布,所述转筒17的高度小于固定柱16的高度,所述转盘2通过固定杆18和固定夹板19与转筒17转动连接。
所述铸造箱体11靠近支撑底盘1的一侧下方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座12,所述连接座12靠近支撑底盘1的一侧呈弧状,所述连接座12的上端与转盘2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实施例2
该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个下模具放置在装载座10的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将若干个装载座10通过收纳槽放置在转盘2上,启动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使得转筒17转动,通过固定杆18和固定夹板19带动转盘2转动,直至装载座10转动至连接座12的位置并暂停驱动电机的工作;
步骤二:启动气缸36,通过第一气动杆6和第二气动杆7使得吸盘15向装载座10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相抵接,通过第二气动杆7的移动使得装载座10向铸造箱体11的方向移动,装载座10通过连接座12和铸造腔22并停止在隔离板26的上端,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第一驱动机构4的方向移动,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分离;
步骤三:启动液压缸23,通过液压柱24使得升降柱25向上移动,通过升降柱25带动隔离板26向上移动,隔离板26穿过装载座10的内部带动下模具向上移动,直至下模具与上模具21相抵接,将原料通过输送管13输送至收料腔20内,通过收料腔20将原料输送至上模具21中进行浇注;
步骤四:浇注完成后,通过升降柱25向下移动并带动隔离板26和下模具向下移动,直至下模具下移至装载座10内,升降柱25继续向下移动回到原位,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装载座10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相抵接,启动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对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之间进行吸气操作,使得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吸附固定,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第一驱动机构4的方向移动,通过吸盘15带动装载座10向转盘2的方向移动,直至装载座10移动至收纳槽上;
步骤五:停止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的工作,使得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之间不吸附,并通过第二气动杆7的移动将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分离,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盘2转动,使得下一个装载座10转动至连接座12的位置,并重复上述步骤。
本发明工作原理: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若干个下模具放置在装载座10的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其中装载座10用于收纳和装载下模具,第一限位板28上的第一弧槽、第二限位板29上的第二弧槽以及第三限位板30上的第三弧槽围成通孔,通孔用于将下模具顶住上移并保持装载座10的位置不变,将若干个装载座10通过收纳槽放置在转盘2上,启动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使得转筒17转动,通过固定杆18和固定夹板19带动转盘2转动,直至装载座10转动至连接座12的位置并暂停驱动电机的工作;其中转盘2用于调整若干个装载座10的位置,可以连续将多个下模具进行浇注从而提高浇注的效率;
启动气缸36,通过第一气动杆6和第二气动杆7使得吸盘15向装载座10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相抵接,通过第二气动杆7的移动使得装载座10向铸造箱体11的方向移动,装载座10通过连接座12和铸造腔22并停止在隔离板26的上端,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第一驱动机构4的方向移动,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分离;其中通过第一气动杆6和第二气动杆7以及吸盘15可以将装载座10的位置进行调整;
启动液压缸23,通过液压柱24使得升降柱25向上移动,通过升降柱25带动隔离板26向上移动,隔离板26穿过装载座10的内部带动下模具向上移动,直至下模具与上模具21相抵接,将原料通过输送管13输送至收料腔20内,通过收料腔20将原料输送至上模具21中进行浇注;隔离板26用于隔离下模具和升降柱25,利用升降柱25和液压柱24可以调整下模具的位置;
浇注完成后,通过升降柱25向下移动并带动隔离板26和下模具向下移动,直至下模具下移至装载座10内,升降柱25继续向下移动回到原位,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装载座10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相抵接,启动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对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之间进行吸气操作,使得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吸附固定,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第一驱动机构4的方向移动,通过吸盘15带动装载座10向转盘2的方向移动,直至装载座10移动至收纳槽上,其中,通过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可以对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之间进行吸附和分离,便于将浇注后的装载座10移动至原位;
停止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的工作,使得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之间不吸附,并通过第二气动杆7的移动将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分离,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盘2转动,使得下一个装载座10转动至连接座12的位置,并重复上述步骤。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盘(1)、转盘(2)、支撑座(3)、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装载座(10)和铸造箱体(11),所述支撑座(3)固定连接在支撑底盘(1)的上端,所述转盘(2)转动连接在支撑底盘(1)的上端,所述支撑座(3)位于转盘(2)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和第二驱动机构(5)均固定安装在支撑座(3)的上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位于第二驱动机构(5)的一侧,所述装载座(10)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4)远离第二驱动机构(5)的一侧,所述铸造箱体(11)设置在支撑底盘(1)的一侧,所述支撑座(3)的下端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柱(16),所述固定柱(16)贯穿于支撑底盘(1),所述固定柱(1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17),所述转筒(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18),若干个所述固定杆(1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夹板(19);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含第一真空机(34)、第二真空机(35)和气缸(36),所述气缸(36)位于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之间,所述第一真空机(34)位于第二真空机(35)的一侧,所述气缸(36)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气动杆(6),所述第一气动杆(6)远离气缸(3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动杆(7),所述第二气动杆(7)远离第一气动杆(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吸盘(15);
所述铸造箱体(11)的内部设置有收料腔(20)、上模具(21)和铸造腔(22),所述上模具(21)位于收料腔(20)和铸造腔(22)之间,所述收料腔(20)位于铸造腔(2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17)的外表面靠近后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支撑底盘(1)的后方设置有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转筒(17)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驱动电机啮合连接,若干个所述固定夹板(19)的上端与转盘(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机(3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二真空机(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9),所述吸盘(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吸孔(32)和第二吸孔(33),所述吸盘(15)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吸环(31),所述第一吸孔(32)位于第二吸孔(33)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管(8)的一端与第一吸孔(32)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管(9)的一端与第二吸孔(33)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座(10)的后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夹盘(27),所述连接夹盘(27)与吸盘(15)相适配,所述装载座(10)的内表面靠近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8)、第二限位板(29)和第三限位板(30),所述第一限位板(28)位于第二限位板(29)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板(30)位于第一限位板(28)和第二限位板(29)之间靠近后方的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板(2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弧槽,所述第二限位板(2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弧槽,所述第三限位板(30)的前端设置有第三弧槽,所述装载座(10)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箱体(11)的上端镶嵌有输送管(13),所述铸造箱体(11)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安装有液压缸(23),所述液压缸(2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液压柱(24),所述液压柱(24)的上端连接有升降柱(25),所述升降柱(2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隔离板(26),所述隔离板(26)位于上模具(21)的正下方,所述铸造箱体(11)远离支撑底盘(1)的一侧镶嵌有散热网(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分隔板(37)和第二分隔板(38),所述第一分隔板(37)位于第一真空机(34)和气缸(36)之间,所述第二分隔板(38)位于第二真空机(35)和气缸(36)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的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4)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2)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收纳槽,若干个收纳槽在转盘(2)上呈对称状排列分布,所述转筒(17)的高度小于固定柱(16)的高度,所述转盘(2)通过固定杆(18)和固定夹板(19)与转筒(17)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箱体(11)靠近支撑底盘(1)的一侧下方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座(12),所述连接座(12)靠近支撑底盘(1)的一侧呈弧状,所述连接座(12)的上端与转盘(2)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个下模具放置在装载座(10)的内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将若干个装载座(10)通过收纳槽放置在转盘(2)上,启动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使得转筒(17)转动,通过固定杆(18)和固定夹板(19)带动转盘(2)转动,直至装载座(10)转动至连接座(12)的位置并暂停驱动电机的工作;
步骤二:启动气缸(36),通过第一气动杆(6)和第二气动杆(7)使得吸盘(15)向装载座(10)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相抵接,通过第二气动杆(7)的移动使得装载座(10)向铸造箱体(11)的方向移动,装载座(10)通过连接座(12)和铸造腔(22)并停止在隔离板(26)的上端,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第一驱动机构(4)的方向移动,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分离;
步骤三:启动液压缸(23),通过液压柱(24)使得升降柱(25)向上移动,通过升降柱(25)带动隔离板(26)向上移动,隔离板(26)穿过装载座(10)的内部带动下模具向上移动,直至下模具与上模具(21)相抵接,将原料通过输送管(13)输送至收料腔(20)内,通过收料腔(20)将原料输送至上模具(21)中进行浇注;
步骤四:浇注完成后,通过升降柱(25)向下移动并带动隔离板(26)和下模具向下移动,直至下模具下移至装载座(10)内,升降柱(25)继续向下移动回到原位,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装载座(10)的方向移动,直至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相抵接,启动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对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之间进行吸气操作,使得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吸附固定,通过气缸(36)和第一气动杆(6)使得第二气动杆(7)向第一驱动机构(4)的方向移动,通过吸盘(15)带动装载座(10)向转盘(2)的方向移动,直至装载座(10)移动至收纳槽上;
步骤五:停止第一真空机(34)和第二真空机(35)的工作,使得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之间不吸附,并通过第二气动杆(7)的移动将吸盘(15)与连接夹盘(27)分离,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盘(2)转动,使得下一个装载座(10)转动至连接座(12)的位置,并重复上述步骤。
CN202011488447.XA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Withdrawn CN112692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8447.XA CN112692264A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88447.XA CN112692264A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2264A true CN112692264A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08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88447.XA Withdrawn CN112692264A (zh) 2020-12-16 2020-12-16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226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2323A (en) * 1955-06-24 1958-03-26 Rubery Owen & Co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use in the casting of metals
US6425435B1 (en) * 1999-07-28 2002-07-30 Hayes Lemmerz Equipment & Engineering, Inc. Module casting systems with shared controls
CN108326178A (zh) * 2018-02-02 2018-07-27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零件冲压工装及加工方法
CN109530665A (zh) * 2018-12-24 2019-03-29 湖南省金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机配件浇铸装置
CN209753938U (zh) * 2019-04-26 2019-12-10 平远源盛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CN211438010U (zh) * 2019-12-11 2020-09-08 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放置浇铸模具的旋转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2323A (en) * 1955-06-24 1958-03-26 Rubery Owen & Co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use in the casting of metals
US6425435B1 (en) * 1999-07-28 2002-07-30 Hayes Lemmerz Equipment & Engineering, Inc. Module casting systems with shared controls
CN108326178A (zh) * 2018-02-02 2018-07-27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零件冲压工装及加工方法
CN109530665A (zh) * 2018-12-24 2019-03-29 湖南省金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机配件浇铸装置
CN209753938U (zh) * 2019-04-26 2019-12-10 平远源盛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CN211438010U (zh) * 2019-12-11 2020-09-08 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放置浇铸模具的旋转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85577B2 (ja) 鋳枠ユニット、上・下鋳型造型装置、および鋳造ライン
EP1897634B1 (en) Apparatus for molding molding flask-free upper casting mold and lower casting mold
EP2195130A1 (en) A core-setting apparatus used for a mold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setting a core
EP2191914B1 (en) Core se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laskless molds
CN216226878U (zh) 一种铸件脱模后自动定位装置
CN109530665B (zh) 一种农机配件浇铸装置
CN216325057U (zh) 一种砂箱翻转装置
CN112692264A (zh)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CN209753938U (zh) 一种气动式铸铁件铸造模具
CN113518285B (zh) 定制耳机组装设备及组装方法
CN215033509U (zh) 低压铸造自动化单元
EP0577169A1 (en) An installation for manufacturing registration carriers
CN113001844B (zh) 一种使用树脂类材料制作通用性模种的方法
CN212764405U (zh) 一种泡沫生产用便于脱模的装置
CN109822022B (zh) 一种制动器卡钳活塞环槽生产系统
CN209937516U (zh) 一种模具自动投胶机
CN203356570U (zh) 悬臂式低压铸造机
JP2009023117A (ja) 複数の型締機構による竪型型締装置
CN111823360A (zh) 自动接坯装置和四开模注浆机
CN216251566U (zh) 换向器自动压制液压机
CN214270014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取件装置
CN219254106U (zh) 一种金属直线立模浇铸后金属锭的脱模装置
CN104226962A (zh) 悬臂式低压铸造机
CN211102583U (zh) 一种退丝设备
CN213170316U (zh) 模架加工用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