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59754B -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59754B
CN112659754B CN202011109911.XA CN202011109911A CN112659754B CN 112659754 B CN112659754 B CN 112659754B CN 202011109911 A CN202011109911 A CN 202011109911A CN 112659754 B CN112659754 B CN 112659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position adjustment
support member
receiving surfac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99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59754A (zh
Inventor
小谷野高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I Prin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I Prin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I Printek Inc filed Critical SII Prin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659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9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59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59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41J25/003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for changing the angle between a print element array axis and the printing line, e.g. for dot density ch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4Bodily-changeable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顺利地进行液体喷射头的喷射孔的对位。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嘴部,其具有液体的喷射孔;支撑部件,其支撑喷嘴部;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喷射孔相对于滑架的位置。位置调整机构具备:相对于滑架的位置能够固定的基准部件;位置调整部件,其构成为联接至支撑部件,推压基准部件,使相对于基准部件的相对距离变化,从而使支撑部件能够在滑架上移动;以及居间部件,其介于基准部件与位置调整部件之间。居间部件安装于基准部件和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任一个,形成朝向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承压面,基准部件和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与一个部件不同的另一个抵接于第一承压面。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存在将墨喷射至记录纸等被记录介质而进行图像或文字等的记录的喷墨方式的记录装置。在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中,从墨罐向喷墨头供给墨。然后,从形成于喷墨头的多个喷嘴孔朝向被记录介质喷射墨,从而进行图像或文字等的记录。
在喷墨头,设有由沿既定方向并排地配置的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喷嘴列。而且,在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内部,在相对于滑架的既定位置配置有喷嘴列。作为配置喷嘴列时的对位的技术,已经存在如下技术:通过偏心部的作用在喷墨头产生相对于滑架的相对位移,进行喷嘴孔或喷嘴列的对位(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27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已经由本申请的申请人对日本专利厅提出的日本特愿2019-107218号中,记载了液体喷射头(本质上,喷嘴孔)的位置调整机构,其具备相对于滑架的平面方向的位置被固定的部件。在此,由这样的部件形成相对于滑架的不动点,由另外设置于液体喷射头侧的调整部件按压该不动点,从而能够实现向与上述机构不同的方向的对位。可是顾虑的是,有时候由于两个部件的位置关系而调整部件相对于滑架侧的部件的推压点偏离,在此情况下,在液体喷射喷嘴产生向除期望方向以外的方向的位移,从而不能顺利地进行喷嘴孔的对位。
因而,期望提供考虑了这样的问题的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中,在一个方式中提供了安装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滑架的液体喷射头。本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嘴部,其具有液体的喷射孔;支撑部件,其支撑喷嘴部;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喷射孔相对于滑架的位置。位置调整机构具备:相对于滑架的位置能够固定的基准部件;位置调整部件,其构成为联接至支撑部件,推压基准部件,使相对于基准部件的相对距离变化,从而使支撑部件能够在滑架上移动;以及居间部件,其介于基准部件与位置调整部件之间。居间部件安装于基准部件和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任一个,形成朝向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承压面,基准部件和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与一个部件不同的另一个抵接于第一承压面。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具备:上述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头;滑架,其安装有液体喷射头;驱动机构,其构成为能够使滑架相对于印刷介质移动。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和具备该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位置调整部件相对于基准部件的实质的推压点形成于居间部件的第一承压面,从而无论两个部件的位置关系如何,都能够使支撑部件相对于滑架沿期望的方向(具体地,第一承压面所朝向的方向)移动,因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喷嘴孔的对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喷墨头和滑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喷墨头和滑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喷墨头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喷墨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图4所示的喷墨头的内部构造的正视图。
图7是概略性地示出图4所示的喷墨头所具备的位置调整机构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位置调整机构的组装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图7所示的位置调整机构的θ调整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θ调整部所具备的调整销(θ调整销)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θ调整销的偏心部的截面图。
图12是收纳图9所示的θ调整部的底板的孔部的俯视图。
图13是图7所示的位置调整机构的X调整部的剖切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X调整部所具备的套筒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图13所示的X调整部所具备的调整销(X调整销)的偏心面与套筒的承压面的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1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位置调整机构的X调整销的凸轮面与套筒的承压面的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图2所示的喷墨头到滑架的安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由图9所示的θ调整部进行的θ方向的调整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示出由图13所示的X调整部进行的X方向的调整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20是示出图15所示的X调整销的旋转角与对喷嘴列赋予的X方向的位移量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1是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所具备的喷墨头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喷墨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概略性地示出图21所示的喷墨头所具备的位置调整机构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图23所示的位置调整机构的组装后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3所示的位置调整机构的X调整部的放大部分截面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X调整部所具备的套筒的(A)上方立体图和(B)下方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
<1. 第一实施方式>
[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
图1通过立体图概略性地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的内部构造。打印机1是通过墨对作为被记录介质的记录纸P进行图像或文字等的记录(印刷)的喷墨方式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备一对搬送机构2a、2b、墨罐3、喷墨头4、供给管5以及扫描机构6。这些零件或部件容纳于在图1中通过虚线示意性地示出其外形的壳体10。在此,在以下所参照的各图中,为了便于图示,适当变更零件或部件的大小,那些零件等相对于彼此或打印机1整体的比率未正确地示出实际的比例尺。
打印机1是本公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喷墨头4是本公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具体示例。
(搬送机构2a、2b)
搬送机构2a、2b沿着既定的搬送方向d(在图1中,X方向)搬送记录纸P。搬送机构2a、2b分别具备压印辊21和夹送辊22,并且具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压印辊21和夹送辊22全都以其旋转轴沿着Y方向(是将记录纸P其沿宽度方向横切的方向,相对于记录纸P的搬送方向d垂直的方向)的方式配设。驱动机构是驱动压印辊21而使其围绕轴(即,在Z-X面内)旋转的机构,作为动力源而具备例如电动马达。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和压印辊21经由适当的动力传递介质连接。
(墨罐3)
墨罐3按颜色容纳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墨罐3,设有个别地容纳多种颜色例如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墨的四种墨罐3Y、3M、3C、3K。这些墨罐3Y、3M、3C、3K在壳体10的内部沿X方向并排地配置。墨罐3Y、3M、3C、3K除了所容纳的墨的颜色以外,全都是同一构成。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总称为墨罐3。
(喷墨头4)
喷墨头4具有多个喷射孔,将从墨罐3经由供给管5接收的墨从这些多个喷射孔朝向记录纸P作为液滴喷射,进行图像或文字等的记录。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例如,12个)喷墨头4(参照图2),对各喷墨头4供给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中的一种颜色或两种颜色的墨。打印机1所具备的喷墨头4的数量不限于12个,也可以比此更多或更少。
(扫描机构6)
扫描机构6使喷墨头4沿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即,Y方向)扫描。扫描机构6具备:一对导轨31、32,其沿Y方向延伸设置;滑架33,其可移动地被支撑于导轨31、32上;以及驱动机构34,其使滑架33沿Y方向移动。驱动机构34作为动力源而具备电动马达35,并且具备架设于未图示的一对滑轮的无接头带36。滑架33安装于无接头带36,电动马达35的动力经由无接头带36传递至滑架33,从而滑架33在导轨31、32上沿Y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扫描机构6和先前描述的搬送机构2a、2b构成使喷墨头4和记录纸P在X-Y面内相对地移动的本公开涉及的“驱动机构”的一个具体示例。
(滑架33)
图2和图3示出安装有多个喷墨头4的滑架33,相应地,图2通过立体图、图3通过俯视图分别示出如此状态的滑架33。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滑架33,安装有多个(具体地,12个)喷墨头4。喷墨头4作为整体呈长方体,在相对于X-Y面垂直的俯视下,沿X方向配置喷墨头4的长边,沿Y方向配置喷墨头4的短边。在如此配置下,沿着滑架33的X方向设有三个喷墨头4,沿Y方向设有四个喷墨头4。沿X方向并排的三个喷墨头4以Y方向的位置一致的方式配置,沿Y方向并排的四个喷墨头4互不相同地配置。照此,在滑架33中,多个喷墨头4沿Y方向以交错状配置。
[喷墨头4的详细构成]
除了图2和图3之外,还参照图4和图5对喷墨头4的构成的细节进行说明。图4、图5分别通过俯视图或分解立体图示出喷墨头4的构成。图5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盖42的图示。
喷墨头4大体上具备:头模块40,其具有多个喷射孔40H;底板41,其介于滑架33与头模块40之间,支撑头模块40;位置调整机构M,其调整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的位置;以及盖42,其覆盖头模块40。头模块40是本公开涉及的“喷嘴部”的一个具体示例,底板41是本公开涉及的“支撑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
(头模块40)
图6通过基于X-Z面的截面正视图概略性地示出喷墨头4的内部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头4除了头模块40之外,具备电子控制盘43。头模块40具备头芯片400,并且具备导入端口44和排出端口45,形成有从导入端口44朝向排出端口45的墨的流路,从该流路分支而设有喷射孔40H。图6示出从喷射孔40H吐出的墨的液滴9。
头芯片400将经由导入端口44接收的墨从喷射孔40H朝向记录纸P喷射,从而使该墨(液滴9)附着于记录纸。头芯片400例如具备从远离电子控制盘43的一侧(即,接近未图示的记录纸P的一侧)按顺序层叠的喷嘴板401、致动器板402和盖板403。
喷嘴板401具有成为喷射孔40H的多个连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多个连通孔沿X方向并排而配置。由此,喷嘴板401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喷嘴列(图5)。但是,图6为了便于说明而简化图示,仅示出一个连通孔(即,喷射孔40H)。在头模块40安装于底板41的状态下(图4),头模块40中,具有喷射孔40H的面面向底板41的背面S2侧或下方,沿Z方向喷射墨。
致动器板402具有与喷射孔40H连通的多个喷射通道,在记录(印刷)到记录纸P时,使导入有墨9的喷射通道内的压力电气地变化,从而将该喷射通道内的墨朝向喷射孔40H推出,从喷射孔40H向外部喷射。
盖板403具有多个缝隙,经由这些多个缝隙使墨9相对于致动器板402(具体地,喷射通道)导入。
(底板41)
底板41固定于滑架33,支撑头模块40。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41由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构成,作为整体呈平板状。底板41还在长边方向(在图5中,X方向)的两端部具有装配位置调整机构的定位区域41R。
平板状的底板41具有表面S1和朝向与表面S1相反的方向的背面S2,在表面S1安装盖42。底板41的厚度方向(在图5中,Z方向)与墨从喷射孔40H喷射的方向一致。底板41具有包绕表面S1和背面S2的四边的长形状的外周缘41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底板41的外周缘41E的一对短边(沿Y方向伸展的边)中的一个,设有比周围的外周缘41E更沿X方向突出的第一碰撞部41A。另一方面,在构成底板41的外周缘41E的一对长边(沿X方向伸展的边)中的一个,设有比周围的外周缘41E更沿Y方向突出的第二碰撞部41B。在将喷墨头4安装于滑架33时,碰撞部41A、41B碰撞到形成于滑架33的底板插入孔的内壁中的既定部位。由此,决定底板41(即,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的大致位置。
在底板41的中央部,设有头模块40所插入的插入孔410。插入孔410沿厚度方向贯通底板41,在沿头模块40的插入方向(在图5中,Z方向)观察底板41的俯视下,具有与头模块40的外形一致的形状。插入孔410的长边与外周缘41E的长边大致平行地形成,插入孔410的短边与外周缘41E的短边大致平行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沿Y方向并排地设有两个插入孔410,由此,能够在每个底板41搭载两个头模块40。
底板41在长边方向(X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定位区域41R。定位区域41R是装配后面描述的位置调整机构M的区域,位置调整机构M调整底板41相对于滑架33的相对位置,从而间接地调整喷射孔40H或喷嘴列相对于滑架33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4所示的俯视下,定位区域41R设于头模块40和盖42的外侧,具体地长边方向或X方向的外侧。
(电子控制盘43)
电子控制盘43控制喷墨头4整体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控制盘43具备电路基板431、驱动电路432和柔性基板433。电路基板431竖立设置于头芯片400,驱动电路432包括集成电路(IC)等电子零件,设于电路基板431。柔性基板433连接至头芯片400和驱动电路432。
(盖42)
盖42以包围电子控制盘43的方式设置于底板41(具体地,表面S1)上,防止墨9附着到电子控制盘43。在本实施方式中,盖42呈长方体的箱形,沿着底板41的长边方向(X方向)配置盖42的长边。
[位置调整机构M1的详细构成]
图7通过分解立体图概略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位置调整机构M1的构成,图8通过立体图概略性地示出位置调整机构M1的组装后的外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位置调整机构M1调整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的位置。作为进行定位的方向,确定旋转方向(θ方向)和并进方向(X方向),作为达成各方向的定位的构件,设有θ方向的调整机构(以下,称为“θ调整部”)和X方向的调整机构(以下,称为“X调整部”)。但是,取决于操作方法,θ调整部也能够作为Y方向的调整机构而动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两端所具备的位置调整机构M1、M2构成不同。具体地,如图4所示,一侧(在图4中,右侧)所具备的位置调整机构M1具备θ调整部和X调整部两者,另一侧(在该图中,左侧)所具备的位置调整机构M2仅具备θ调整部和X调整部中的θ调整部。位置调整机构M1、M2中的各个所具备的θ调整部是相同构成的θ调整部。
(θ调整部)
θ调整部大体上由滑架销411和弹簧412构成。滑架销411是本公开涉及的“基准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在本实施方式中是θ调整用位置调整部件,并且兼作X调整用基准部件。弹簧412是本公开涉及的“偏压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线簧构成。在定位区域41R,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底板41的孔部H和螺纹孔41SH,滑架销411和弹簧412收纳于孔部H。
图9是θ调整部的放大俯视图,以将滑架销411和弹簧412收纳于孔部H的状态示出。
孔部H具有:有底孔Ha,其开口于底板41的表面S1侧;和贯通孔Hb,其沿厚度方向贯通底板41。在底板41的表面S1与背面S2之间,即在底板41的厚度方向的途中,设有有底孔Ha的就位面41Z。在就位面41Z,设有向表面S1侧突出的凸部Hp。有底孔Ha和贯通孔Hb互相连通,形成开口于表面S1侧的一体的空间。
螺纹孔41SH沿厚度方向贯通底板41,插入贯通有螺钉46(图5)。螺钉46经由螺纹孔41SH插入贯通至设于滑架33的螺纹孔,将后面描述的X调整部的套筒414共同紧固。即,通过螺钉46将底板41相对于滑架33固定,并且将套筒414固定。
图10是滑架销411的立体图。如前所述,滑架销411是进行θ方向的位置调整的θ调整用位置调整部件,并且兼作X调整用基准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销411与弹簧412一起收纳于底板41的外周缘41E的内侧,具体地孔部H。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销411沿着其中心轴从图10中的上方朝向下方按顺序具有轴部4111、偏心部4112、中间部4113和轴部4114。偏心部4112具有相对于滑架销411的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或凸轮面。偏心部4112和直径比偏心部4112更小的中间部4113收纳于孔部H,容纳于底板41的厚度的范围内。滑架销411能够从滑架33的背面经由贯通孔Hb安装于底板41。在滑架销411收纳于孔部H的状态下,轴部4111从孔部H向表面S1侧(即,沿Z方向)突出。如后所述,轴部4111与X调整部的调整销(例如,偏心销421)协作而有助于喷射孔40H的X方向的位置调整。
另一方面,轴部4114插入至滑架33的轴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轴部4114,相对于滑架33的中心轴垂直的截面是正圆形,轴部4114在插入至轴孔的状态下,能够围绕滑架销411的中心轴旋转。即,滑架销411通过滑架33的轴孔可旋转地被轴支承。由此,滑架销411相对于滑架33的X和Y方向(即,平面方向)的位置被固定。
图11是基于偏心部4112的相对于滑架销411的中心轴C垂直的平面的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偏心部4112,外周面作为凸轮面形成,在该外周面,设有自旋转的中心轴(即,滑架销411的中心轴C)起的距离不连续地变化的台阶部4112。即,偏心部4112具有从中心轴C至外周的距离r1最短的旋转初始部4112a、和从中心轴C至外周的距离r2比距离r1更长的旋转终端部4112b,自中心轴C起的距离从旋转初始部4112a朝向旋转终端部4112b单调地增加。在旋转初始部4112a和与其邻接的旋转终端部4112b之间,作为使半径不连续地变化的部分,形成有台阶部4112s。
弹簧412设于孔部H的有底孔Ha(图9)。弹簧412介于滑架销411与底板41之间,经由滑架销411将底板41朝向滑架33偏压。通过受到弹簧412的偏压,从而决定底板41(即,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的θ方向的大致位置。而且,在为了θ调整而使滑架销411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底板41中产生晃动。
弹簧412夹持于凸部Hp与有底孔Ha的内壁之间,通过凸部Hp固定有底孔Ha处的位置。弹簧412具有弯曲部,前部部分从弯曲部向孔部H的内方突出,抵接于滑架销411的偏心部4112(具体地,外周面)。偏心部4112处于如下状态:旋转初始部4112a抵接于作为孔部H的内壁的一部分形成的底板41的第二承压面Sp2,被弹簧412推靠到第二承压面Sp2。该反力经由弹簧412施加至底板41,偏压底板41。
图12是底板41的孔部H的俯视图。如前所述,孔部H具有有底孔Ha和贯通孔Hb,有底孔Ha例如具有四边形的俯视形状,贯通孔Hb具有由大直径部Hb1和小直径部Hb2构成的键孔状的俯视形状。小直径部Hb2的尺寸与滑架销411的中间部4113的外径一致。在图12所示的Z方向的俯视下,处于如下状态:有底孔Ha比贯通孔Hb更大,贯通孔Hb的外周缘存在于有底孔Ha的外周缘的内侧。而且,在形成有底孔Ha的外周缘的内壁的一部分,设有滑架销411的偏心部4112所抵接的第二承压面Sp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承压面Sp2位于自滑架销411的中心轴C的位置起距离d1的位置处。距离d1与偏心部4112的旋转初始部4112a自中心轴C起的距离r1相同。因而,设置滑架销411,使旋转初始部4112a从抵接于第二承压面Sp2的状态起(图9所示的顺时针转)旋转,从而从中心轴C至第二承压面Sp2的距离扩大。由此,得到底板相对于滑架33的Y方向的位移。
(X调整部)
图13是X调整部的剖切立体图。参照该图,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位置调整机构M1的X调整部详细地说明。
X调整部具备滑架销411、偏心销421以及套筒(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被销遮覆或嵌入的部件,因而也能够称为“插座”)425。如前所述,滑架销411是本公开涉及的“基准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方的轴部4114插入至滑架33的轴孔。在轴部4114插入至滑架33的轴孔的状态下,滑架销411能够相对于滑架33围绕滑架销411的中心轴C旋转,并且相对于滑架33的X-Y方向的位置(即,平面方向的位置)被固定。偏心销421是本公开涉及的“位置调整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相对于底板41可旋转地联接。套筒425是本公开涉及的“居间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介入安装于滑架销411与偏心销42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偏心销421,形成具有相对于其旋转的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的偏心部4212,使偏心部4212的外周面所施加的偏心的作用经由套筒425传递至滑架销411(具体地,其上方的轴部4111),通过其反力使底板41在滑架33上移动。
(偏心销421)
如图13所示,偏心销421在上下各侧具有轴部4211、4213,并且在这些轴部4211、4213之间具有偏心部4212。轴部4211、4213彼此同轴地形成,偏心部4212具有相对于轴部4211、4213的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轴部4211、4213的中心轴成为偏心销421整体的中心轴,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滑架销411的中心轴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下方的轴部4213与上方的轴部4211相比直径更小,插入至底板41的轴孔。偏心部4212与上方的轴部4211相比直径更大。在轴部4213插入至底板41的轴孔的状态下,偏心销421中,至少轴部4213(优选地,包括偏心部4212的偏心销421整体)比底板41的外缘部41E更位于内侧,能够相对于底板41围绕中心轴旋转。
(套筒425)
图14是套筒425的立体图,示出套筒425整体的外观。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425安装于滑架销411。具体地,套筒425大体上由主体部4251和向主体部4251的两侧伸出的伸出部4252构成。套筒425设有将主体部4251上下贯通的贯通孔h1,滑架销411的上方的轴部4111插入至该贯通孔h1,从而套筒425被安装于滑架411。贯通孔h1的截面形状与贯通孔h1所接受的轴部4111的截面形状一致,贯通孔h1和轴部4111无晃动地紧密嵌合。将两侧的伸出部4252沿与贯通孔h1相同的方向贯通的,是用于使将套筒425与底板41一起共同紧固于滑架33的螺钉插入贯通的螺纹孔h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套筒425的主体部4251的侧表面,形成有相对于贯通孔h1的中心轴(即,滑架销411的中心轴)平行地配置的第一承压面Sp1。第一承压面Sp1在套筒425安装于滑架销411的状态下,朝向X调整所导致的底板41和喷射孔40H的移动方向,换言之,第一承压面Sp1的法线相对于底板41的移动方向平行。如图13所示,偏心销421的偏心部4212(具体地,其外周面)相对于第一承压面Sp1碰撞。在该状态下,使偏心销421围绕其中心轴旋转,从而能够使偏心部4212的作用施加至套筒425,经由套筒425传递至滑架销4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压面Sp1和先前描述的第二承压面Sp2朝向互相垂直的方向。具体地,第一承压面Sp1的方向相对于作为底板41的移动方向的喷嘴列方向平行,第二承压面Sp2的方向相对于喷嘴列方向垂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套筒425的主体部4251,具有将偏心销421的偏心部4212从相对于底板41的远端侧卡止的卡止部4253。由此,偏心部4212成为被卡止部4253和底板41的表面S1从上下夹入的状态。换言之,套筒425在主体部4251的侧表面具有偏心部4212的一部分所插入的凹陷部R,在偏心部4212的外周面所面对的凹陷部R的底面,形成有第一承压面Sp1。
图15通过放大截面图示出偏心销421的偏心部4212(4212a)与套筒425的第一承压面Sp1的关系。偏心部4212a的接近外周缘的一部分插入至套筒425主体的凹陷部R,偏心部4212a的外周面抵接于凹陷部R的底面,即套筒425的第一承压面Sp1。在此,在偏心部4212a的旋转角与偏心的作用所导致的底板41的移动量之间,存在与偏心部4212a相对于偏心销421的中心轴的偏心量相应的关系。图20示出如此关系的一个示例。例如,通过设置显示偏心部4212a的旋转角的显示部,从而能够掌握底板41和喷嘴列向底板41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的实际的移动量。作为如此的显示部,图15举例说明刻度盘状的显示部I1。
X方向的位置调整不仅仅基于偏心的作用(例如,基于偏心销421(421a)),还能够通过凸轮的作用来实现。图16示出在X调整部中采用与图13和15所示的示例不同的构成的位置调整机构,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位置调整机构M1。在变形例中,作为X方向的调整销,代替偏心销而采用凸轮销421b,代替偏心部而采用形成于该凸轮销421b的凸轮部4212b。图16通过与图15相同的放大截面图而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凸轮部4212b的外周面(凸轮面)与套筒425的第一承压面Sp1的关系。在依据凸轮部4212b的情况下,能够使作为从凸轮销421b的旋转的中心轴至凸轮面的距离的凸轮的高度遍及旋转方向的大致一周而单调地增加或减少。因而,与基于偏心的作用的先前示例比较,能够将达成既定移动量所必需的、每单位旋转角的移动量抑制得小,有助于更精密的定位的实现。
[喷墨头4的安装方法]
图17通过定位区域41R的立体图示出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安装到滑架的方法。图17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套筒425的图示。如已经描述的,套筒425相对于滑架销411从上方遮覆,通过螺钉46相对于滑架33与底板41一起被共同紧固。
首先,将滑架销411和弹簧412按该顺序容纳于底板41的孔部H。在将轴部4111和偏心部4112相对于贯通孔Hb的大直径部Hb1从下方插入之后,使滑架销411在贯通孔Hb内移动,以便将中间部4113嵌于贯通孔Hb的小直径部Hb2(图12)。弹簧412承载于有底孔Ha的就位面,如图9所示,嵌入至凸部Hp与有底孔Ha的内壁之间。
接着,将从底板41的背面S2突出的滑架销411的轴部4114插入至滑架33的轴孔33H。由此,滑架销411被轴支承于滑架33的轴孔33H。
而且,如果将底板41载置于滑架33,则抵接于滑架销411(具体地,偏心部4112)的弹簧412偏压被滑架33的轴孔33H轴支承的滑架销411。通过该反力偏压底板41,底板41的碰撞部41A、41B碰撞到滑架33的既定部位,底板41(即,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在X-Y面内的大致位置被确定。在此,在设于有底孔Ha的内壁的第二承压面Sp2上,配置有滑架销411的偏心部4112中的旋转初始部4112a。
接下来,如图18所示,使滑架销411旋转,从而调整喷射孔40H在X-Y面内的旋转方向(即,θ方向)的位置。使滑架销411旋转的方向与由于滑架销411的旋转产生的喷射孔40H的位移方向的关系取决于偏心面或凸轮面的设计。由于滑架销411的旋转,推压第二承压面Sp2的偏心面的自滑架销411的中心轴C起的距离越长,中心轴C与第二承压面Sp2的距离就越是延长,底板4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容许在图9的纸面上顺时针转的旋转,另一方面,滑架销411的台阶部4112s碰撞到孔部H内壁的卡合部E,从而限制与顺时针转的旋转相反的逆时针转的旋转。由此,防止使用者导致的向错误方向的旋转。在此,如果使一个定位区域41R的滑架销411旋转,则在底板41中产生以另一个定位区域41R的滑架销411为支点的旋转。照此,使设于各侧的定位区域41R的滑架销411适当地旋转,从而能够调整底板41和喷射孔40H的旋转方向的位置。
在旋转方向的位置调整(θ调整)之后或与此并行地进行并进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的位置调整。
如图19所示,通过使偏心销421旋转,从而调整喷射孔40H的X方向的位置。与θ调整的情况相同地,使偏心销421旋转的方向与由于偏心销421的旋转产生的底板41的位移方向的关系取决于偏心面或凸轮面的设计。由于偏心销421的旋转,推压第一承压面Sp1的偏心面自偏心销421的中心轴起的距离越长,中心轴与第一承压面Sp1的距离就越是延长,底板41移动,即后退。
在喷射孔40H的位置调整完成之后,如图17所示,将螺钉46插入至螺纹孔41SH,将喷墨头4固定于滑架33。在将多个喷墨头4安装于滑架33时,对各喷墨头4重复以上的位置调整,随后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如此的喷墨头4的安装例如在制造打印机1时和更换喷墨头4时等实施。
[动作和作用、效果]
(A. 打印机1的基本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打印机1进行针对记录纸P的图像和文字等的印刷。作为初始状态,在图1所示的四种墨罐3,充分地封入对应颜色(四种颜色)的墨。而且,处于对应颜色的墨已经填充至喷墨头4的状态。
在初始状态下,如果使打印机1工作,则搬送机构2a、2b的压印辊21旋转,记录纸P被夹持于压印辊21与夹送辊22之间,沿搬送方向d(X方向)搬送。与如此的搬送动作同时地,驱动机构34的电动马达35驱动,使未图示的滑轮旋转,从而经由无接头带36使滑架33移动。滑架33被导轨31、32引导,沿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Y方向)往复移动。照此,在记录纸P与滑架33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之中,使墨从喷墨头4适当吐出至记录纸P,从而达成针对记录纸P的图像和文字等的印刷。
(B. 头模块40中的动作)
在头模块40中,形成有从导入端口44朝向排出端口45的墨9的流路,从该流路分支而将墨供给至多个喷射孔40H。在此,经由导入端口44导入至该流路的墨9中的一部分朝向排出端口45流动于流路,另一部分在记录时被导入至喷射孔40H,朝向记录纸P喷射。
(C. 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喷墨头4)具有以上的构成,以下,对通过本实施方式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第一,设置套筒425,在套筒425形成朝向底板41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承压面Sp1,而且将套筒425安装于滑架销411,并且使偏心销421抵接于套筒425的第一承压面Sp1。由此,即使伴随着用于定位的偏心销421的旋转,偏心销421相对于滑架销411的位置产生偏离,例如沿除了底板41的移动方向以外的方向(具体地,相对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产生偏离,也能够通过偏心销421垂直地推压第一承压面Sp1。因而,无论位置关系的偏离如何,都能够使喷墨头4(即,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沿期望的方向(是底板41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喷射孔40H并排的喷嘴列方向)移动。
第二,将位置调整机构M1和M2比底板41中的其平面方向(例如,X-Y面的平面方向)的外缘41E更设于内侧。由此,能够谋求喷墨头4的占有影响的空间的缩小,因而能够空间高效地配置喷墨头4。
但是,设有位置调整机构M1和M2的位置不限定于底板41的外缘41E的内侧,也能够设于外缘41E上或比外缘41E更外侧。例如,在位置调整机构M1中,能够将θ调整部设于外缘41E的内侧,另一方面将X调整部或偏心销421设于外缘41E的外侧。
第三,将套筒425安装于滑架销411,使偏心销421的偏心的外周面(偏心部4212)抵接于套筒425的第一承压面Sp1。由此,能够使基于滑架销411的旋转的偏心的作用相对于滑架销411更直接地传递,因而能够进行喷射孔40H的更精细的定位。
而且,通过代替偏心销421a而采用凸轮销421b,使设于凸轮销421b的外周的凸轮面抵接于第一承压面Sp1,从而根据凸轮的特性,能够抑制凸轮销421b的旋转所需要的力的增大,并同时谋求底板41和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的移动量的扩大。而且,在依据凸轮的作用的情况下,能够将达成喷射孔40H的既定移动量所必需的、凸轮销421b的每单位旋转角的喷射孔40H的移动量抑制得小,有助于更精密的定位的实现。
第四,在套筒425设置卡止部4253,通过卡止部4253使偏心销421的偏心部4112从相对于底板41的远端侧(即,在相对于偏心部4112外伸的状态下)卡止。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偏心销421从底板41脱落,因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喷射孔40H的定位。
第五,通过使设于凸轮销421b的凸轮的高度沿凸轮销421b的旋转方向单调地变化,从而凸轮销421b的旋转角与凸轮面所导致的底板41的移动量变得对应,因而能够从凸轮销421b的旋转角掌握喷射孔40H的移动量。
第六,在底板41的孔部H的内表面,形成朝向底板41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喷嘴列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第二承压面Sp2,使滑架销411的偏心部4112抵接于第二承压面Sp2。由此,能够进行喷射孔40H向与偏心销421所导致的位置调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定位,能够将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以更高的精度配置。
在此,将第二承压面Sp2的方向设定成第一承压面Sp1所朝向的方向(即,相对于喷嘴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从而除了喷射孔40H的喷嘴列方向的位置调整之外,还能够进行与此垂直的方向(例如,旋转方向)的位置调整。
第七,通过设置显示底板41向底板41的移动方向的位移量的显示部I1、I2,从而能够确认喷射孔40H向喷嘴列方向的位移量,并同时进行位置调整,因而能够进行喷射孔40H的更正确的定位。
<2. 第二实施方式>
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居间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套筒425安装于滑架33侧的部件(滑架销411)和底板41侧的部件(偏心销421)中的滑架33侧的部件。可是,居间部件的配置不限定于此,作为其它具体示例,也能够安装于底板41侧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如此方式的一个示例,将作为“居间部件”的另一具体示例的套筒431安装于底板41侧的部件,例如偏心销421。
在底板41的两端的定位区域41R设有位置调整机构M1、M2,在两个位置调整机构M1、M2中构成不同,这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相同。即,θ调整部设于两个定位区域41R,X调整部仅设置于一个定位区域41R。以下,以位置调整机构M1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21和图22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印机1所具备的喷墨头4的构成。图21通过俯视图、图22通过分解立体图示出喷墨头4的构成。图23至图26示出位置调整机构M1的构成,图23通过分解立体图、图24通过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通过基于相对于偏心销422的中心轴平行的平面的截面图而分别示出。图26通过上方立体图和下方立体图示出套筒431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机构M1的X调整部大体上具备作为“基准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滑架销411、作为“位置调整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偏心销422、以及作为“居间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套筒431。这些元件411、422、431中的滑架销411的构成基本上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的滑架销的构成相同。
(偏心销431)
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安装于滑架销411的轴部的套筒425,采用安装于偏心销422(具体地,其偏心部4221)的套筒431。如图23和图25所示,偏心销422具备偏心部4221和向其下方延伸的轴部4222,轴部4222插入至设于底板41的轴孔。轴部4222的外径比偏心部4221的外径更小。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相同,在轴部4222插入至轴孔的状态下,偏心销422能够相对于底板41旋转。轴部4222插入至轴孔,形成偏心销422的旋转的中心轴。
(套筒431)
如图26(A)所示,套筒431作为整体呈大致圆筒状。套筒431具有在沿着中心轴的一端从内周向径向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伸出部4311。环状伸出部4311形成偏心销422的偏心部4221的就位面,在套筒431安装于偏心部4221的状态下,被夹持于偏心部4221与底板41的表面S1之间。由此,能够将套筒431相对于底板41沿中心轴的方向固定。在套筒431的周壁4312,设有通过一对切口N从剩余部分隔开的钩状立起部4313,钩状立起部4313的顶端比形成偏心部4221的容纳空间的内表面更略微延伸至套筒431的径向方向内侧。该内方突出部4313a将偏心部4221卡止,从而能够抑制套筒431和偏心销422在由X调整部进行的位置调整中分离。而且,如图26(B)所示,在套筒431的底面,形成有相对于套筒431的中心轴平行地延伸至远端侧的舌状突出部4314。舌状突出部4314构成本公开涉及的“旋转限制部”的一个具体示例,在套筒431安装于偏心部4221的状态下,与底板41的一部分卡合并限制套筒431相对于底板41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舌状突出部4314卡合于套筒的外缘部41E。
套筒431以能够相对于偏心销422围绕偏心销422的旋转的中心轴(轴部4222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偏心部4221。换言之,如图25所示,在套筒431被安装的状态下,由其周壁包围偏心部4221。套筒431外周的一部分平坦地形成,由该平坦面形成相对于套筒431的中心轴平行的第一承压面Sp1。在套筒431安装于偏心部4221的状态下,滑架销411的轴部4111相对于第一承压面Sp1抵接。
与先前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完成由θ调整部进行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调整之后,由X调整部进行并进方向(即,喷嘴列方向或X方向)的位置调整。通过使偏心销422旋转,从而偏心部4221相对于套筒431相对地旋转。偏心部4221所导致的偏心的作用经由套筒431的第一承压面Sp1施加到滑架销411,由于该反力,底板41和喷射孔40H移动。
照此,依据本实施方式,将套筒431安装于偏心部4221,并且使滑架销411的外周面抵接于套筒431的第一承压面Sp1,从而无论滑架销411与偏心销422的位置关系的偏离如何,都能够使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沿期望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列方向)移动。
而且,对于用于体现“基准部件”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元件(滑架销411)已经具备的现有的滑架33,能够适用本实施方式,因而能够费用有效地实施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4和打印机1。
而且,依据本实施方式,由舌状突出部4314限制套筒431相对于底板41的旋转,从而能够将套筒431的第一承压面Sp1维持于一定的方向,因而能够使喷射孔40H相对于滑架33的移动方向更可靠地朝向期望的方向。
在以上的所有实施方式中,能够由与抵接于第一承压面Sp1的另一个部件(相对于套筒425的偏心销421、相对于套筒431的滑架销411)不同的材料制作套筒425、431。例如,由比另一个部件更软质的材料制作套筒425、431,从而能够抑制在另一个部件产生的磨损。
而且,能够由滑动性更好的材料制作套筒425、431,因而能够更顺利地以高精度进行X方向的位置调整。作为能够适用于套筒425、431的材料,能够举例说明钛酸钾化合物(ポチコン,注册商标)。由于钛酸钾化合物的适用,能够提高套筒425、431的滑动性并且改善耐磨损性。
在以上的说明中,关于喷嘴列方向(即,X方向)的位置调整,在底板41侧的部件形成偏心面或凸轮面,使其偏心或凸轮的作用经由套筒的第一承压面传递至滑架33侧的部件。不限定于如此的构成,也能够将偏心面等形成于滑架33侧的部件,利用其偏心的作用等来使底板41侧的部件移动,进行喷射孔40H的位置调整。例如,将环状的套筒安装于底板41侧的销部件,使设于滑架销411的偏心面或凸轮面抵接于套筒的第一承压面。
在以上的说明中,在底板4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定位区域41R,但定位区域41R也可以仅设置于底板4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而且,定位区域41R不限于长边方向的端部,也能够设于短边方向的端部。
而且,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本公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列举打印机1(喷墨打印机),但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将本公开适用于除了喷墨方式以外的方式的打印机,或者除了打印机以外的装置。换言之,本公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作为其一个具体示例的喷墨头4)也可以适用于除了喷墨打印机以外的装置。作为能够适用本公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示例,能够列举传真机或按需印刷机等装置。
以下,列举能够从以上的记载导出的概念中的几个。
(1) 一种液体喷射头,其是安装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滑架的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嘴部,其具有液体的喷射孔;支撑部件,其支撑前述喷嘴部;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前述喷射孔相对于前述滑架的位置,前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相对于前述滑架的位置能够固定的基准部件;位置调整部件,其构成为联接至前述支撑部件,推压前述基准部件,使相对于前述基准部件的相对距离变化,从而使前述支撑部件能够在前述滑架上移动;以及居间部件,其介于前述基准部件与前述位置调整部件之间,前述居间部件安装于前述基准部件和前述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任一个,形成朝向前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承压面,前述基准部件和前述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与前述一个部件不同的另一个抵接于前述第一承压面。
(2) 上述(1)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前述支撑部件具有在前述喷嘴部的支撑区域外沿前述液体的喷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前述位置调整机构设于前述支撑部件中的比其平面方向的外缘更靠近内侧,前述基准部件经由前述贯通孔伸展。
(3) 上述(1)或(2)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前述基准部件和前述位置调整部件是中心轴互相平行地配置的销部件,前述居间部件安装于前述基准部件,形成相对于该基准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前述第一承压面,前述位置调整部件相对于前述支撑部件可旋转地联接,并且具有相对于其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或者在围绕前述中心轴的外周具有凸轮面,前述外周面或前述凸轮面抵接于前述第一承压面。
(4) 上述(3)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前述居间部件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将具有前述偏心的外周面或前述凸轮面的前述位置调整部件的偏心部从相对于前述支撑部件的远端侧卡止。
(5) 上述(3)或(4)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前述位置调整部件,作为从其中心轴至凸轮面的距离的凸轮的高度沿该位置调整部件的旋转方向单调地增加或减少。
(6) 上述(1)或(2)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前述基准部件和前述位置调整部件是中心轴互相平行地配置的销部件,前述位置调整部件具备偏心部,该偏心部相对于前述支撑部件可旋转地联接,并且具有相对于其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前述居间部件以能够相对于前述位置调整部件相对地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前述偏心部,形成相对于该位置调整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前述第一承压面,前述基准部件的外周面抵接于前述第一承压面。
(7) 上述(6)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前述居间部件具有限制该居间部件相对于前述支撑部件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
(8) 上述(1)至(7)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前述基准部件和前述位置调整部件中的前述另一个部件由与前述居间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
(9) 上述(1)至(8)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还具备介于前述基准部件与前述支撑部件之间的偏压部件,前述支撑部件具有形成前述贯通孔的孔部,并且在形成前述孔部的内表面,具有朝向与前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第二承压面,前述偏压部件收纳于前述孔部,前述基准部件具备第二偏心部,该第二偏心部可旋转地联接至前述滑架,并且具有相对于其旋转的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或者在围绕前述中心轴的外周具有凸轮面,前述第二偏心部的外周面或凸轮面抵接于前述第二承压面,前述偏压部件沿前述第二偏心部从前述支撑部件的第二承压面受到的反力的方向偏压前述支撑部件。
(10) 上述(9)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前述喷嘴部具有沿既定的喷嘴列方向并排的多个前述喷射孔,前述第一承压面朝向作为前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前述喷嘴列方向,前述第二承压面朝向相对于前述喷嘴列方向垂直的方向。
(11) 上述(1)至(10)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中,还具备显示前述支撑部件向前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位移量的显示部。
(12) 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具备:上述(1)至(11)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液体喷射头;前述滑架,其安装有前述液体喷射头;以及驱动机构,其构成为能够使前述滑架相对于印刷介质移动。
(13) 一种液体喷射头,其是安装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滑架的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嘴部,其具有液体的喷射孔;支撑部件,其支撑前述喷嘴部;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前述喷射孔相对于前述滑架的位置,前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相对于前述滑架的位置能够固定的基准部件;可动部件,其构成为联接至前述支撑部件,与前述支撑部件一起移动而使相对于前述滑架的相对位置可变;以及居间部件,其介于前述基准部件与前述可动部件之间,前述居间部件安装于前述基准部件和前述可动部件中的任一个,形成朝向前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承压面,前述基准部件和前述可动部件中的与前述一个部件不同的另一个能够抵接于前述第一承压面,沿前述移动方向推压前述第一承压面,前述可动部件基于该可动部件作为来自前述第一承压面的反力而受到的力或该可动部件经由前述第一承压面受到的力,使前述支撑部件在前述滑架上移动。
符号说明
1……打印机,10……壳体,2a、2b……搬送机构,21……压印辊,22……夹送辊,3……墨罐,33……滑架,4……喷墨头,40……头模块,400……头芯片,401……喷嘴板,40H……喷嘴孔,402……致动器板,403……盖板,41……底板,41E……外周缘,41R……定位区域,41A、41B……碰撞部,411……滑架销,4111、4114……轴部,4112……偏心部,4113……中间部,412……弹簧,421……偏心销,4211、4213……轴部,4212……偏心部,425、431……套筒,42……盖,43……电子控制盘,44……导入端口,45……排出端口,46……螺钉,S1……表面,S2……背面,P……记录纸,d……搬送方向。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喷射头,其是安装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滑架的液体喷射头,
所述液体喷射头具备:
喷嘴部,其具有液体的喷射孔;
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喷嘴部;以及
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所述喷射孔相对于所述滑架的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
相对于所述滑架的位置能够固定的基准部件;
位置调整部件,其构成为联接至所述支撑部件,推压所述基准部件,使相对于所述基准部件的相对距离变化,从而使所述支撑部件能够在所述滑架上沿着喷嘴列方向移动;以及
居间部件,其介于所述基准部件与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之间,
所述居间部件安装于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任一个,形成朝向所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承压面,
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与所述一个部件不同的另一个抵接于所述第一承压面,
所述液体喷射头中,
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位置调整部件是中心轴互相平行地配置的销部件,
所述居间部件安装于所述基准部件,形成相对于该基准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所述第一承压面,
所述位置调整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可旋转地联接,并且具有相对于其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或者在围绕所述中心轴的外周具有凸轮面,所述外周面或所述凸轮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承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在所述喷嘴部的支撑区域外沿所述液体的喷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设于所述支撑部件中的比其平面方向的外缘更靠近内侧,
所述基准部件经由所述贯通孔伸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
所述居间部件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将具有所述偏心的外周面或所述凸轮面的所述位置调整部件的第一偏心部从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远端侧卡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
关于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作为从其中心轴至凸轮面的距离的凸轮的高度沿该位置调整部件的旋转方向单调地增加或减少。
5.一种液体喷射头,其是安装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滑架的液体喷射头,
所述液体喷射头具备:
喷嘴部,其具有液体的喷射孔;
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喷嘴部;以及
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所述喷射孔相对于所述滑架的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
相对于所述滑架的位置能够固定的基准部件;
位置调整部件,其构成为联接至所述支撑部件,推压所述基准部件,使相对于所述基准部件的相对距离变化,从而使所述支撑部件能够在所述滑架上沿着喷嘴列方向移动;以及
居间部件,其介于所述基准部件与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之间,
所述居间部件安装于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任一个,形成朝向所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承压面,
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中的与所述一个部件不同的另一个抵接于所述第一承压面,
所述液体喷射头中,
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位置调整部件是中心轴互相平行地配置的销部件,
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具备第一偏心部,该第一偏心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可旋转地联接,并且具有相对于其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
所述居间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位置调整部件相对地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偏心部,形成相对于该位置调整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所述第一承压面,
所述基准部件,其外周面抵接于所述第一承压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
所述居间部件具有限制该居间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的旋转的旋转限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
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中的所述另一个部件由与所述居间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
还具备介于所述基准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偏压部件,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形成所述贯通孔的孔部,并且在形成所述孔部的内表面,具有朝向与所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第二承压面,
所述偏压部件收纳于所述孔部,
所述基准部件具备第二偏心部,该第二偏心部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滑架,并且具有相对于其旋转的中心轴偏心的外周面,或者在围绕所述中心轴的外周具有凸轮面,
所述第二偏心部的外周面或凸轮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承压面,
所述偏压部件沿所述第二偏心部从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承压面受到的反力的方向偏压所述支撑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
所述喷嘴部具有沿既定的喷嘴列方向并排的多个所述喷射孔,
所述第一承压面朝向作为所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所述喷嘴列方向,
所述第二承压面朝向相对于所述喷嘴列方向垂直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中,
还具备显示所述支撑部件向所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位移量的显示部。
11.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所述滑架,其安装有所述液体喷射头;以及
驱动机构,其构成为能够使所述滑架相对于印刷介质移动。
12.一种液体喷射头,其是安装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滑架的液体喷射头,具备:
喷嘴部,其具有液体的喷射孔;
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喷嘴部;以及
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所述喷射孔相对于所述滑架的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
相对于所述滑架的位置能够固定的基准部件;
可动部件,其构成为联接至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一起移动而使相对于所述滑架的相对位置可变;以及
居间部件,其介于所述基准部件与所述可动部件之间,
所述居间部件安装于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中的任一个,形成朝向所述支撑部件的移动方向的第一承压面,
所述基准部件和所述可动部件中的与所述一个部件不同的另一个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承压面,沿所述移动方向推压所述第一承压面,
所述可动部件基于该可动部件作为来自所述第一承压面的反力而受到的力或该可动部件经由所述第一承压面受到的力,使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滑架上移动。
CN202011109911.XA 2019-10-16 2020-10-16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Active CN112659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9449 2019-10-16
JP2019189449A JP7350611B2 (ja) 2019-10-16 2019-10-16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59754A CN112659754A (zh) 2021-04-16
CN112659754B true CN112659754B (zh) 2023-11-17

Family

ID=73131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9911.XA Active CN112659754B (zh) 2019-10-16 2020-10-16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8766B2 (zh)
EP (1) EP3854599B1 (zh)
JP (1) JP7350611B2 (zh)
CN (1) CN1126597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63855A (ja) 2021-10-25 2023-05-10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CN116552142B (zh) * 2023-06-26 2023-10-03 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式喷头模组及显示面板喷印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2534A (ja) * 2006-09-08 2008-03-21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のプリンタヘッド
JP2011136507A (ja) * 2009-12-28 2011-07-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55483A (zh) * 2010-12-10 2012-07-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28587U (zh) * 2011-01-14 2012-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WO2015037529A1 (ja) * 2013-09-13 2015-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998118A1 (en) * 2013-05-15 2016-03-23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inkjet head head-module replacing method
CN107009766A (zh) * 2015-12-11 2017-08-04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滑架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7379766A (zh) * 2016-04-21 2017-11-24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滑架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8944039A (zh) * 2017-05-19 2018-12-07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2019107218A (ja) * 2017-12-18 2019-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3133B2 (ja) * 2000-08-31 2010-08-1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6212791A (ja) 2005-02-01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62904B2 (ja) 2009-03-11 2012-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位置調整機構
US8297736B2 (en) * 2010-08-20 2012-10-30 Ffei Limited Inkjet head support assembly
JP2014073658A (ja) * 2012-10-05 2014-04-24 Fujifilm Corp 液滴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ヘッドモジュール位置決め方法
EP2918411B1 (en) * 2014-03-14 2019-07-24 HP Scitex Ltd Adjustment of a position of a printhead relative to a printbar beam member
JP6560532B2 (ja) 2015-05-15 2019-08-14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調整機構及び調整方法
JP6890455B2 (ja) * 2017-04-03 2021-06-18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キャ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2534A (ja) * 2006-09-08 2008-03-21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のプリンタヘッド
JP2011136507A (ja) * 2009-12-28 2011-07-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55483A (zh) * 2010-12-10 2012-07-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202528587U (zh) * 2011-01-14 2012-11-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EP2998118A1 (en) * 2013-05-15 2016-03-23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inkjet head head-module replacing method
WO2015037529A1 (ja) * 2013-09-13 2015-03-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7009766A (zh) * 2015-12-11 2017-08-04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滑架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7379766A (zh) * 2016-04-21 2017-11-24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滑架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8944039A (zh) * 2017-05-19 2018-12-07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2019107218A (ja) * 2017-12-18 2019-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54599B1 (en) 2024-05-15
US20210114386A1 (en) 2021-04-22
JP7350611B2 (ja) 2023-09-26
JP2021062575A (ja) 2021-04-22
EP3854599A1 (en) 2021-07-28
CN112659754A (zh) 2021-04-16
US11318766B2 (en)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3998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位置決め方法
US6224192B1 (en) Inkjet printing systems using a modular print cartridge assembly
CN112659754B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JP2000203013A (ja) スウォ―スを併合する方法
US10434786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US8192003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US6164771A (en) Compact print cartridge with oppositely located fluid and electrical interconnects
WO2010064587A1 (ja)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の固定方法
JPH082583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16802057A (zh) 喷墨打印机
US6644765B2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a position of a printing head in an inkjet printer
US9033457B2 (en) Print hea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726542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679854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316384B2 (ja) キャッピング装置及び記録液体吐出装置
JP330710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24026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901479B2 (ja) 記録装置
JP2001334652A (ja) キャリッジ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取り付け装置
JP3968574B2 (ja) キャリッジ及び該キャリッジ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16182693A (ja) 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271254A (ja) キャリッジ、液体噴射装置、キャリッジ用取り付け治具、及びキャ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610298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