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8146B - 作业机连结装置以及作业机连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连结装置以及作业机连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8146B
CN112638146B CN201980056135.0A CN201980056135A CN112638146B CN 112638146 B CN112638146 B CN 112638146B CN 201980056135 A CN201980056135 A CN 201980056135A CN 112638146 B CN112638146 B CN 112638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link
working machine
link
work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1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8146A (zh
Inventor
青山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38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8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59/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59/06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machines mounted on tractors
    • A01B59/066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machines mounted on tractors of the type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lower arms and one upper arm generally arranged in a triangle (e.g. three-point hit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59/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59/00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 A01B59/004Length-adjustable li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59/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59/04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machines pulled or pushed by a tractor
    • A01B59/04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machines pulled or pushed by a tractor having pulling means arranged on the rear part of the tractor
    • A01B59/04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machines pulled or pushed by a tractor having pulling means arranged on the rear part of the tractor supported at three points, e.g. by quick-release coup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涉及作业机连结装置及作业机连结方法。即便不使作业机倾斜也能将作业机与行驶车辆连结。具备伸缩自如的顶部连杆,能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下连杆,能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拆装框架,有能与设置于作业机的第一上连结部卡合的第二上连结部和能与设置于作业机的第一下连结部卡合的第二下连结部;及顶部连杆控制机构,控制顶部连杆伸缩,通过使下连杆向上摆动使后倾状态的拆装框架第二上连结部与第一上连结部卡合,并使作业机前部上升,能使第一下连结部接近第二下连结部卡合,顶部连杆控制机构能限制顶部连杆伸长将拆装框架保持为后倾状态,并允许顶部连杆缩短至从使作业机前部上升状态使下连杆向下摆动使作业机为作业姿势为止。

Description

作业机连结装置以及作业机连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作业机与行驶车辆连结的作业机连结装置以及作业机连结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作业机与行驶车辆(拖拉机)连结的作业机连结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作业机连结装置具有三点连杆机构。三点连杆机构具有枢转支承连结于拖拉机的后部的顶部连杆以及下连杆。顶部连杆和下连杆的后部通过拆装框架连结。在作业机上设置有第一上连结部和第一下连结部。在拆装框架上设置有与第一上连结部卡合的第二上连结部和与第一下连结部卡合的第二下连结部。
为了将作业机与拖拉机连结,使第二上连结部位于第一上连结部的下侧,从该状态使下连杆上升,从而将第二上连结部与第一上连结部卡合。此后,若进一步使下连杆上升,则作业机被吊起而绕第一上连结部朝向前方摆动。当作业机向前方摆动时,第一下连结部接近第二下连结部而自动连结。由此,作业机与拖拉机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11-2437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作业机连结装置中,在将作业机连结时,需要使第二上连结部位于第一上连结部的下侧。因此,在以往,使作业机处于相对于作业时的姿势前倾的状态,从而能够使第二上连结部位于第一上连结部的下侧。但是,根据作业机,有时为了保持前倾姿势而需要支架。需要用于保持拆装时的姿势的支架的情况下,在作业机为后安装割草机等大型设备的情况下,支架变得大型化,作业性差且不现实。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不使作业机倾斜也能够将作业机与行驶车辆连结的作业机连结装置以及作业机连结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作业机连结装置具备:伸缩自如的顶部连杆,所述顶部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下连杆,所述下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所述行驶车辆;拆装框架,所述拆装框架将所述顶部连杆与所述下连杆连结,所述拆装框架具有第二上连结部和第二下连结部,所述第二上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的第一上连结部卡合,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所述作业机的第一下连结部卡合;以及顶部连杆控制机构,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通过使所述下连杆向上方摆动,使后倾状态的所述拆装框架的所述第二上连结部与所述第一上连结部卡合,并且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下连结部接近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而卡合,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能够限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长而将所述拆装框架保持为后倾状态,并且允许所述顶部连杆的缩短直至从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的状态使下连杆向下方摆动而使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为止。
另外,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具有卡合槽和与所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部件,所述卡合槽具有第一限制部,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一限制部抵接而将所述拆装框架保持为后倾状态,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作业机从使前部上升的状态下降至成为作业姿势时相对于所述卡合槽相对移动,从而允许所述顶部连杆的缩短。
另外,所述卡合槽具有锁定部,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件嵌入所述锁定部,从而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锁定。
另外,所述卡合槽具有浮动部,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件嵌入所述浮动部,从而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所述作业机对接地面的追随的范围内。
另外,所述浮动部具有第二限制部,在使所述下连杆向上方摆动而从作业姿势抬起所述作业机时,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二限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长。
另外,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具有能够选择第一连结方式和第二连结方式中的任一个的切换机构,所述第一连结方式是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锁定的方式,所述第二连结方式是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所述作业机对接地面的追随的范围内的方式。
另外,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具有卡合槽和与所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部件,所述卡合槽具有:第一限制部,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一限制部抵接而将所述拆装框架保持为后倾状态;锁定部,在所述第一连结方式中,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件嵌入所述锁定部,从而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锁定;以及浮动部,在所述第二连结方式中,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件嵌入所述浮动部,从而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所述作业机对接地面的追随的范围内,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作业机从使前部上升的状态下降至成为作业姿势时相对于所述卡合槽相对移动,从而允许所述顶部连杆的缩短,所述浮动部具有第二限制部,在使所述下连杆向上方摆动而从作业姿势抬起所述作业机时,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二限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长。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案的作业机连结方法利用作业机连结装置将作业机与行驶车辆连结,所述作业机连结装置具备:能够伸缩的顶部连杆,所述顶部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下连杆,所述下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所述行驶车辆;以及拆装框架,所述拆装框架将所述顶部连杆与所述下连杆连结,所述拆装框架具有第二上连结部和第二下连结部,所述第二上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的第一上连结部卡合,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所述作业机的第一下连结部卡合,其中,在所述作业机连结方法中,使所述顶部连杆伸长而使所述拆装框架后倾,在使所述拆装框架后倾的状态下,使所述下连杆相对于所述作业机向上方摆动而使所述第二上连结部与所述第一上连结部卡合,在使所述第二上连结部与所述第一上连结部卡合后,使下连杆进一步向上方摆动而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从而使所述第一下连结部接近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而卡合,从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的状态使所述下连杆向下方摆动直至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为止。
另外,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锁定。
另外,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所述作业机对接地面的追随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即便不使作业机倾斜,也能够将作业机与行驶车辆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利用作业机连结装置将作业机与行驶车辆连结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将顶部连杆的伸缩锁定的状态的顶部连杆控制机构的图,上侧的图表示俯视图,下侧的图表示侧视图。
图3是顶部连杆控制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上侧的图表示俯视图,下侧的图表示侧视图。
图4是表示顶部连杆控制机构的图,上侧的图表示俯视图,下侧的图表示侧视图。
图5是表示顶部连杆控制机构的图,上侧的图表示俯视图,下侧的图表示侧视图。
图6是表示直装式的作业机的连结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直装式的作业机与拆装框架连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将直装式的作业机设为作业姿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将直装式的作业机抬起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牵引式的作业机的连结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将牵引式的作业机与拆装框架连结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将牵引式的作业机设为作业姿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将牵引式的作业机抬起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连结装置1的概略侧视图。作业机连结装置1是将作业机3与行驶车辆2连结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行驶车辆2例示出拖拉机。以下,将行驶车辆称为拖拉机2。作为作业机3,例示出后安装割草机(后刀)等对地作业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的箭头A1方向(拖拉机2的前进方向)作为前方,将图1的箭头A2方向(拖拉机2的后退方向)作为后方进行说明。因此,图1的跟前侧是左方,图1的里侧是右方。另外,将与前后方向A3正交的水平方向作为车宽度方向进行说明。将从拖拉机2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右部或左部的方向作为车辆外方(也称为车宽度方向外方)进行说明。换言之,车辆外方是指在车宽度方向上远离拖拉机2的中心的方向。将与车辆外方相反的方向作为车辆内方(也称为车宽度方向内方)进行说明。换言之,车辆内方是指在车宽度方向上靠近拖拉机2的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拖拉机2具有能够行驶的车身4。车身4例如具有作为动力源的动力机、收容飞轮的飞轮壳体、收容将经由飞轮传递的动力机的动力能够断续地传递的离合器的离合器壳体、以及收容对经由离合器传递的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装置的变速箱,将它们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并直接连结而构成。动力机例如是柴油发动机。
拖拉机2具有搭载于车身4的后部的驾驶座位11以及液压装置12。液压装置12具有在主体部12A的左侧配置的左侧的提升臂13L和在主体部12A的右侧配置的右侧的提升臂13R。提升臂13L以及提升臂13R安装于前部具有横轴心(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轴心)的转动轴14,通过液压驱动使转动轴14绕轴心旋转,从而能够上下摆动。左侧的升降杆22L的上部以能够绕横轴心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提升臂13L的后部,右侧的升降杆22R的上部以能够绕横轴心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提升臂13R的后部。
在车身4的背面设置有PTO轴15。PTO轴15是将来自动力机的动力向外部取出的取出轴。PTO轴15经由驱动轴17与作业机3的PIC轴18连动地连结。驱动轴17例如由万向接头构成,具有第一万向接头部17A、第二万向接头部17B以及接头轴17C。第一万向接头部17A与PTO轴15连结。第二万向接头部17B与PIC轴18连结。接头轴17C将第一万向接头部17A和第二万向接头部17B连动地连结。接头轴17C的长度伸缩自如。伸缩自如是指伸长和缩短是自由的。伸长是指长度伸长,缩短是指长度缩短。
在拖拉机2的后部设置有顶部连杆托架23、左侧的下连杆托架24L以及右侧的下连杆托架24R。顶部连杆托架23固定在车身4的背面上部。下连杆托架24L固定在车身4的左后下部。下连杆托架R固定在车身4的右后下部。
PIC轴18是将从拖拉机2经由驱动轴17传递的动力向作业机3侧输入的输入轴。被传递到PIC轴18的动力经由传动轴19输入到传动箱20内的传动机构。被传递到传动箱20内的传动机构的动力向设置在罩壳体21内的对地作业部传递。例如对后安装割草机而言,对地作业部是具有收割草的割草机刀片(收割刀)以及驱动割草机刀片的驱动机构等的割草部。
如图1所示,作业机3具有安装框架25。安装框架25具有第一框架件25A和第二框架件25B。第一框架件25A设置成随着从罩壳体21朝向前方而向上方移动的倾斜状。在第一框架件25A的前上部设置有第一上连结部26。第一上连结部26例如由具有横轴心的销构成。第二框架件25B在罩壳体21上朝向前方延伸设置。在第二框架件25B的前部设置有第一下连结部27L和第一下连结部27R。第一下连结部27L位于作业机3的左侧,第一下连结部27R位于作业机3的右侧。第一下连结部27L和第一下连结部27R例如由具有横轴心的销构成。
如图1所示,作业机连结装置1具有安装于拖拉机2的后部的三点连杆机构5。三点连杆机构5具有1根顶部连杆6和2根下连杆7(下连杆7L、下连杆7R)。顶部连杆6位于车身4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且比下连杆7L和下连杆7R靠上方的位置。顶部连杆6具有缸体(第一部件)6A和杆部件(第二部件)6B。顶部连杆6(缸体6A)的前部经由枢轴28绕横轴心旋转自如地连结于顶部连杆托架23。杆部件6B从后部进退自如地插入到缸体6A中。杆部件6B在顶部连杆6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自如。即,顶部连杆6的长度伸缩自如。
需要说明的是,顶部连杆6也可以构成为,杆部件6B处于前部而缸体6A处于后部。在该情况下,杆部件6B枢转支承于顶部连杆托架23,缸体6A枢转支承于后述的拆装框架30。
下连杆7L的前部经由枢轴29以能够绕横轴心旋转的方式与左侧的下连杆托架24L连结。在下连杆7L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枢转支承连结有左侧的提升臂13L的下部。下连杆7R的前部经由枢轴29以能够绕横轴心旋转的方式与右侧的下连杆托架24R连结。在下连杆7R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枢转支承连结有右侧的提升臂13R的下部。因此,下连杆7L以及下连杆7R通过使提升臂13L以及提升臂13R通过转动轴14上下摆动,从而能够升降(能够上下摆动)。
顶部连杆6的后部与下连杆7L及下连杆7R的后部利用拆装框架30连结。顶部连杆6(杆部件6B)的后部经由枢轴31以能够绕横轴心旋转的方式与拆装框架30的上部连结。下连杆7L的后部经由枢轴32以能够绕横轴心旋转的方式与拆装框架30的下部且左侧连结。下连杆7R的后部经由枢轴32以能够绕横轴心旋转的方式与拆装框架30的下部且右侧连结。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下连杆7L和下连杆7R统称为下连杆7。
在拆装框架30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的第二上连结部33。第二上连结部33具有朝向上方开口且能够供第一上连结部26插入的槽,且形成为钩状。因此,第二上连结部33能够从下方与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另外,作业机3在第二上连结部33与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的状态下,能够绕第一上连结部26旋转。换句话说,作业机3能够在第二上连结部33与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的状态下向相对于拆装框架30接近以及离开的方向摆动。
在拆装框架30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一下连结部27L卡合的第二下连结部34L和与第一下连结部27R卡合的第二下连结部34R。第二下连结部34L具有朝向后方开口且能够供第一下连结部27L插入的槽。第一下连结部27L在作业机3绕第一上连结部26向接近拆装框架30的方向摆动时,能够与第二下连结部34L卡合。第二下连结部34R具有朝向后方开口且能够供第一下连结部27R插入的槽。第一下连结部27R在作业机3绕第一上连结部26向接近拆装框架30的方向摆动时,能够与第二下连结部34R卡合。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下连结部34L具备对第一下连结部27L从该第二下连结部34L离开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另外,第二下连结部34R也具备对第一下连结部27R从第二下连结部34R离开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
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有时将第一下连结部27L和及第一下连结部27R统称为第一下连结部27,将第二下连结部34L和第二下连结部34R统称为第二下连结部34。
在拆装框架30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驱动轴17的第二万向接头部17B被支承为能够上下摆动(能够摇头)。由此,在作业机3绕第一上连结部26向接近拆装框架30的方向摆动时,PIC轴16能够与第二万向接头部17B自动结合。
如图1所示,作业机3具有对顶部连杆6的伸缩进行控制的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
如图2所示,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具有板部件37、卡合部件(卡合销)38以及切换机构39。
如图2所示,板部件37由在顶部连杆6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板材形成,配置在顶部连杆6的上方。板部件37从杆部件6B到缸体6A跨设配置,一端侧(后部)通过支承部件40安装于杆部件6B。因此,板部件37与杆部件6B一体移动。在板部件37形成有与卡合部件38卡合的卡合槽41。卡合槽41形成在板部件37的前部。卡合槽41是贯通板部件37而形成的槽,形成为在顶部连杆6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长槽。
如图3所示,卡合槽41具有第一槽部41a、第二槽部41b以及锁定部(锁定孔)41c。第一槽部41a构成卡合槽41的前部,形成为在板部件37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槽。第二槽部41b构成卡合槽41的中途部,形成为在板部件37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槽。另外,第二槽部41b与第一槽部41a连续地形成。锁定部41c构成卡合槽41的后部,形成为圆形孔。另外,锁定部41c与第二槽部41b连续地形成。第二槽部41b和锁定部41c构成浮动部41g。
如图3所示,第二槽部41b的槽宽比第一槽部41a宽。换句话说,第一槽部41a的槽宽W1形成为比第二槽部41b的槽宽W2窄。锁定部41c形成为直径W3比第二槽部41b的槽宽W2大的孔。
如图3所示,卡合部件38由具有直径不同的多个部位的带台阶状的销形成。详细而言,卡合部件38具有上部的第一部位38a、上下方向中途部的第二部位(半锁定卡合部)38b、以及下部的第三部位(锁定卡合部)38c。这些第一部位38a、第二部位38b以及第三部位38c形成为圆柱状,并且形成为同心状。另外,第二部位38b形成为比第一部位38a大的直径,第三部位38c形成为比第二部位38b大的直径。
如图3所示,卡合部件38位于卡合槽41的下方侧,被切换机构39支承为能够上下变更位置(能够在与卡合槽41接近或离开的方向上进行位置变更)。详细而言,切换机构39将卡合部件38以能够进行位置变更的方式支承于第一部位38a能够插入卡合槽41(第一槽部41a)的位置(参照图4)、第二部位38b能够插入卡合槽41(第二槽部41b)的位置(参照图5)、以及第三部位38c能够插入卡合槽41(锁定部41c)的位置(参照图2)。
如图4所示,第一部位38a的直径D1形成为与第一槽部41a的槽宽W1大致相同的尺寸。另外,第一部位38a能够插入第一槽部41a,并且能够在第一槽部41a内沿着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因此,第一部位38a能够在卡合槽41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相对移动。详细而言,第一部位38a能够相对于卡合槽41在作为第一槽部41a的端部(前端部)的第一限制部41d与锁定部41c的后端部之间的范围(第一范围)E1相对移动。即,顶部连杆6在第一部位38a位于卡合槽41内的状态下,能够在第一部位38a在第一范围E1相对移动的范围内伸缩。
如图5所示,第二部位38b的直径D2形成为与第二槽部41b的槽宽W2大致相同的尺寸。另外,第二部位38b能够插入第二槽部41b,并且能够在第二槽部41b内沿着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因此,第二部位38b能够相对于卡合槽41在作为第二槽部41b的端部(前端部)的第二限制部41e与锁定部41c的后端部之间的范围(第二范围)E2相对移动。即,顶部连杆6在第二部位38b位于卡合槽41内的状态下,能够在第二部位38b在第二范围E2相对移动的范围内伸缩。另外,第二部位38b在卡合槽41内相对移动的第二范围E2比第一部位38a在卡合槽41内相对移动的第一范围E1窄。
如图2、图3所示,第三部位38c的直径D3形成为与锁定部41c的直径W3大致相同的直径。另外,第三部位38c能够插入到锁定部41c内。因此,在第三部位38c嵌入锁定部41c时,顶部连杆6不能伸缩。即,顶部连杆6的伸缩被锁定。
如图3所示,切换机构39具有操作杆(操作部件)42、固定部件43、可动部件44、支承部件46以及施力弹簧47。
操作杆42是对切换机构39(可动部件44)进行操作的部件,如图1所示,延伸至驾驶座位11的附近,能够供就座于驾驶座位11的操作者操作。
如图3所示,固定部件43固定于缸体6A,操作杆42的基部以能够调整上下位置的方式卡合。可动部件44固定于操作杆42的基部。支承部件46的一端侧(前部)46a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承于可动部件44。支承部件46从可动部件44向后方突出,在支承部件46的另一端侧(后部)46b固定有卡合部件38。施力弹簧47由压缩弹簧构成,以压缩状介于支承部件46的一端侧46a与可动部件44的下部44a之间。因此,施力弹簧47对支承部件46朝向上方施力。支承部件46的一端侧46a与可动部件44的上部44b抵接,从而限制上方移动。另外,支承部件46能够克服施力弹簧47的作用力(弹簧力)而向下方移动。
如图3所示,可动部件44能够在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进行位置变更。如图4所示,第一位置P1是能够使第一部位38a插入卡合槽41的位置。如图5所示,第二位置P2是能够使第二部位38b插入卡合槽41的位置。如图2、图3所示,第三位置P3是能够使第三部位38c插入卡合槽41的位置。
可动部件44能够由就座于驾驶座位11的操作者通过操作杆42向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进行位置变更操作。详细而言,操作杆42在可动部件44位于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的状态下能够卡合脱离地卡定于固定部件43。即,通过将操作杆42卡定于固定部件43,可动部件44被保持在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或第三位置P3。通过解除操作杆42相对于固定部件43的卡定,可动部件44能够进行位置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是表示一例的机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将卡合部件38以及切换机构39设置于杆部件6B,并且将板部件37设置于缸体6A。另外,也可以将杆部件6B枢转支承于顶部连杆托架23,并将缸体6A枢转支承于拆装框架30。
接着,参照图6~图9,对将直装式的作业机3与拖拉机2连结的连结方式(第一连结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连结方式中,首先,如图4所示,使可动部件44处于第一位置P1。即,设为第一部位38a位于卡合槽41内并且能够在第一范围E1相对移动的状态。另外,在连结作业机3之前,如图6所示,使顶部连杆6伸长而使拆装框架30后倾。此时,如图4所示,通过使第一部位38a与第一限制部41d抵接,拆装框架30被保持为后倾状态。另一方面,作业机3以作业时的姿势即作业姿势载置于地面等接地面G1。相对于该作业姿势的作业机3,在使拆装框架30后倾的状态下使拖拉机2后退,如图6所示,使第二上连结部33位于第一上连结部26的下方。
接着,使下连杆7向上方摆动而使拆装框架30上升,使第二上连结部33与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此后,若进一步使拆装框架30上升,则如图7所示,作业机3被吊起,作业机3的前部向上方移动。当作业机3的前部向上方移动时,作业机3绕第一上连结部26向接近拆装框架30的方向(前方)摆动,第一下连结部27接近第二下连结部34而自动卡合。此时,PIC轴16也与第二万向接头部17B自动连结。由此,作业机3与拖拉机2自动连结。另外,若第一下连结部27与第二下连结部34卡合,则设置于第二下连结部34的锁定机构自动工作,通过该锁定机构限制第一下连结部27从第二下连结部34脱离。
接着,使可动部件44处于第三位置P3。即,使可动部件44处于第三部位38c能够插入卡合槽41(锁定部41c)的位置。但是,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第一部位38a插入到第一槽部41a内,并且第二部位38b的上表面38e与板部件37的下表面抵接(参照图4)。即,即便使可动部件44处于第三位置P3,卡合部件38也不移动。因此,当使可动部件44位于第三位置P3时,可动部件44相对于支承部件46以及卡合部件38相对移动而向上方移动,成为支承部件46从可动部件44的上部44b离开的状态。
接着,从图7所示的使作业机3的前部向上方移动的状态(前倾状态),使下连杆7向下方摆动而使拆装框架30下降。于是,作业机3的前部下降,成为图8所示的作业姿势。在作业机3的前部下降时,顶部连杆6缩短,板部件37相对于卡合部件38向前方移动。换句话说,卡合部件38相对于卡合槽41向后方相对移动。当卡合部件38随着顶部连杆6的缩短而向与第二槽部41b对应的位置移动时,支承部件40以及卡合部件38通过施力弹簧47的作用力而上升,第二部位38b嵌入第二槽部41b,并且第三部位38c的上表面38d与板部件37的下表面抵接(参照图5)。
而且,如图8所示,当作业机3碰到接地面G1而成为作业姿势时,卡合部件38的位置与锁定部41c一致,通过施力弹簧47的作用力使支承部件46向上方移动,从而将第三部位38c插入锁定部41c(参照图2、图3)。通过将第三部位38c嵌入锁定部41c,顶部连杆6的伸缩被锁定。
如上所述,利用作业机连结装置1将直装式的作业机3以第一连结方式与拖拉机2连结。
另外,在转弯时、或者向相邻的场所或远离的场所移动时,如图9所示,能够利用液压装置12以及三点连杆机构5等抬起作业机3。
如上所述,在作业机3从使前部上升的状态变为作业姿势时,卡合部件38在卡合槽41相对移动而允许顶部连杆6的缩短。即,卡合部件38在作业机3从使前部上升的状态下降至成为作业姿势时相对于卡合槽41相对移动,从而允许顶部连杆6的缩短。
在拆卸作业机3时,解除由限制第一下连结部27从第二下连结部34脱离的锁定机构进行的限制,并且使切换机构39处于第一位置P1。需要说明的是,锁定机构的解除操作例如能够通过使拆装框架30上升而从驾驶座位11侧进行。
另外,为了使切换机构39处于第一位置P1,使三点连杆机构5上下移动。即,在对顶部连杆6施加载荷时,第三部位38c不会从锁定部41c脱落,因此,使三点连杆机构5上下移动,在对顶部连杆6施加的载荷成为0的时刻,相对于顶部连杆6的锁定被释放,能够将第三部位38c从锁定部41c拔出。通过将第三部位38c从锁定部41c拔出,顶部连杆6的伸缩成为自由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拖拉机2前进,或者在提高三点连杆机构5后,一边降低一边使拖拉机2前进,从而能够使作业机3从拆装框架30脱离。
接着,参照图10~图13,对将牵引式的作业机3(在浮动状态下进行作业的作业机3)与拖拉机2连结的连结方式(第二连结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牵引式的作业机3在后部具有接地轮(规轮(gauge wheel))48。接地轮48通过托架部件49安装于罩壳体21。在连结该牵引式的作业机3的情况下,作业机3也以作业时的姿势即作业姿势载置于接地面G1。
在连结牵引式的作业机3的情况下,在吊起作业机3并将第一下连结部27与第二下连结部34自动连结并且将PIC轴16与第二万向接头部17B自动连结之前,也与连结上述直装式的作业机3的情况同样地进行。
即,使可动部件44处于第一位置P1,如图10所示,在使顶部连杆6伸长而使拆装框架30后倾的状态下,使拖拉机2后退,使第二上连结部33位于第一上连结部26的下方。接着,从该状态使下连杆7向上方摆动而使拆装框架30上升,使第二上连结部33与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此后,若进一步使拆装框架30上升,则如图11所示,作业机3被吊起,作业机3的前部向上方移动。随着作业机3的前部向上方移动,作业机3绕第一上连结部26向接近拆装框架30的方向摆动,第一下连结部27与第二下连结部34卡合,并且PIC轴16与第二万向接头部17B自动连结。由此,作业机3与拖拉机2自动连结。
接着,在该第二连结方式中,使可动部件44处于第二位置P2。即,使可动部件44处于第二部位38b能够插入卡合槽41的位置。但是,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第一部位38a插入到第一槽部41a内,并且第二部位38b的上表面38e与板部件37的下表面抵接(参照图4)。即,即便使可动部件44处于第三位置P3,卡合部件38也不移动。因此,当使可动部件44位于第二位置P2时,可动部件44相对于支承部件46以及卡合部件38相对移动而向上方移动,成为支承部件46从可动部件44的上部44b离开的状态。
接着,从图11所示的使作业机3的前部向上方移动的前倾状态,使下连杆7向下方摆动而使拆装框架30下降。于是,作业机3的前部下降,成为图12所示的作业姿势。在作业机3的前部下降时,顶部连杆6缩短,板部件37相对于卡合部件38向前方移动。换句话说,卡合部件38相对于卡合槽41向后方相对移动。当卡合部件38随着顶部连杆6的缩短而向与第二槽部41b对应的位置移动时,支承部件40以及卡合部件38通过施力弹簧47的作用力而上升,第二部位38b嵌入第二槽部41b,并且第三部位38c的上表面38d与板部件37的下表面抵接(参照图5)。
如上所述,利用作业机连结装置1将牵引式的作业机3与拖拉机2连结。
在该牵引式的作业机3的连结方式中,当作业机3成为图12所示的作业姿势时,顶部连杆6的伸缩并非被锁定,而是将伸缩限制在第二部位38b在卡合槽41内在第二范围E2相对移动的范围(规定范围)内。即,作业机3在第二部位38b在卡合槽41内相对移动的第二范围E2,成为追随接地面G1追随的浮动状态。换句话说,在第二部位38b在浮动部41g(第二槽部41b以及锁定部41c)内相对移动的范围内,顶部连杆6的伸缩被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由此,允许作业机3对接地面G1的追随。因此,卡合槽41具有浮动部41g,该浮动部41g在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限制在规定范围(第二范围E2)内而允许作业机3对接地面G1的追随。
在连结该牵引式的作业机3的第二连结方式中,在转弯时、或者向相邻的场所或远离的场所移动时,当利用液压装置12以及三点连杆机构5等抬起作业机3时,第二部位38b在浮动部41g内朝向前方相对移动。当第二部位38b移动至浮动部41g的前端而与第二限制部41e抵接时,顶部连杆6的伸长被限制。由此,如图13所示,能够限制作业机3下降,能够抬起作业机3。
如上所述,在使作业机3的前部从向上方抬起的位置向下方移动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切换机构39选择第二位置P2或第三位置P3,从而能够选择第一连结方式和第二连结方式中的任一个。
在将该牵引式的作业机3与行驶车辆2连结的第二连结方式中,在拆卸作业机3时,与上述直装式的作业机3大致同样地进行。
如以上详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连结装置1中,在将作业机3与拖拉机2连结时,通过使拆装框架30呈后倾状倾斜,能够不使作业机3成为前倾姿势,而使第二上连结部33位于第一上连结部26的下方。由此,不需要将作业机3保持为前倾姿势的支架,能够容易地连结作业机3。
另外,通过一个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能够应对连结直装式的作业机3的情况和连结牵引式的作业机3的情况这两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连结装置1中,起到以下的效果。
作业机连结装置1具备:伸缩自如的顶部连杆6,所述顶部连杆6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2;下连杆7,所述下连杆7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2;拆装框架30,所述拆装框架30将顶部连杆6与下连杆7连结,所述拆装框架30具有第二上连结部33和第二下连结部34,所述第二上连结部33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3的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所述第二下连结部34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3的第一下连结部27卡合;以及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控制顶部连杆6的伸缩,通过使下连杆7向上方摆动,使后倾状态的拆装框架30的第二上连结部33与第一上连结部26与卡合并且使作业机3的前部上升,从而能够使第一下连结部27接近第二下连结部34而卡合,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限制顶部连杆6的伸长而将拆装框架30保持为后倾状态,并且允许顶部连杆6的缩短直至从使作业机3的前部上升的状态使下连杆7向下方摆动而使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为止。
根据该结构,即便不使作业机3倾斜,也能够将作业机3与行驶车辆2连结。
另外,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具有卡合槽41和与卡合槽41卡合的卡合部件38,卡合槽41具有第一限制部41d,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38与所述第一限制部41d抵接而将拆装框架30保持为后倾状态,卡合部件38在作业机3从使前部上升的状态下降至成为作业姿势时相对于卡合槽41相对移动,从而允许顶部连杆6的缩短。
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地构成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
另外,卡合槽41具有锁定部41c,当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卡合部件38嵌入所述锁定部41c,从而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锁定。
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连结直装式的作业机3。
另外,卡合槽41具有浮动部41g,当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卡合部件38嵌入所述浮动部41g,从而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作业机3对接地面G1的追随的范围内。
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连结在浮动状态下进行作业的作业机3。
另外,浮动部41g具有第二限制部41e,在使下连杆7向上方摆动而从作业姿势抬起作业机3时,通过使卡合部件38与所述第二限制部41e抵接而限制顶部连杆6的伸长。
根据该结构,在将在浮动状态下进行作业的作业机3连结的情况下,能够抬起作业机3。
另外,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具有能够选择第一连结方式和第二连结方式中的任一个的切换机构39,所述第一连结方式是当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锁定的方式,所述第二连结方式是当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限制在规定范围E2内而允许作业机3对接地面G1的追随的方式。
根据该结构,能够选择作业机3的连结方式,非常便利。
另外,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具有卡合槽41和与卡合槽41卡合的卡合部件38,卡合槽41具有:第一限制部41d,通过使卡合部件38与所述第一限制部41d抵接而将拆装框架30保持为后倾状态;锁定部41c,在第一连结方式中,当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卡合部件38嵌入所述锁定部41c,从而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锁定;以及浮动部41g,在第二连结方式中,当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卡合部件38嵌入所述浮动部41g,从而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作业机3对接地面G1的追随的范围E2内,卡合部件38在作业机3从使前部上升的状态下降至成为作业姿势时相对于卡合槽41相对移动,从而允许顶部连杆6的缩短,浮动部41g具有第二限制部41e,在使下连杆7向上方摆动而从作业姿势抬起作业机3时,通过使卡合部件38与所述第二限制部41e抵接而限制顶部连杆6的伸长。
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地构成能够切换为第一连结方式和第二连结方式的顶部连杆控制机构36。
另外,一种作业机连结方法,利用作业机连结装置将作业机3与行驶车辆2连结,所述作业机连结装置具备:能够伸缩的顶部连杆6,所述顶部连杆6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2;下连杆7,所述下连杆7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2;以及拆装框架30,所述拆装框架30将顶部连杆6与下连杆7连结,所述拆装框架30具有第二上连结部33和第二下连结部34,所述第二上连结部33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3的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所述第二下连结部34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3的第一下连结部27卡合,其中,在所述作业机连结方法中,使顶部连杆6伸长而使拆装框架30后倾,在使拆装框架30后倾的状态下,使下连杆7相对于作业机3向上方摆动而使第二上连结部33与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在使第二上连结部33与第一上连结部26卡合后,使下连杆7进一步向上方摆动而使作业机3的前部上升,从而使第二下连结部34接近第一下连结部27而卡合,从使作业机3的前部上升的状态使下连杆7向下方摆动直至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为止。
根据该结构,即便不使作业机3倾斜,也能够将作业机3与行驶车辆2连结。
另外,当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锁定。
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连结直装式的作业机3。
另外,当作业机3成为作业姿势时,将顶部连杆6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作业机3对接地面G1的追随的范围内。
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连结在浮动状态下进行作业的作业机3。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2 行驶车辆(拖拉机)
3 作业机
6 顶部连杆
7 下连杆
26 第一上连结部
27 第一下连结部
30 拆装框架
33 第二上连结部
34 第二下连结部
36 顶部连杆控制机构
38 卡合部件
39 切换机构
41 卡合槽
41c 锁定部
41d 第一限制部
41e 第二限制部
41g 浮动部

Claims (6)

1.一种作业机连结装置,其中,所述作业机连结装置具备:
伸缩自如的顶部连杆,所述顶部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
下连杆,所述下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所述行驶车辆;
拆装框架,所述拆装框架将所述顶部连杆与所述下连杆连结,所述拆装框架具有第二上连结部和第二下连结部,所述第二上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的第一上连结部卡合,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所述作业机的第一下连结部卡合;以及
顶部连杆控制机构,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
通过使所述下连杆向上方摆动,使后倾状态的所述拆装框架的所述第二上连结部与所述第一上连结部卡合,并且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下连结部接近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而卡合,
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能够限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长而将所述拆装框架保持为后倾状态,并且允许所述顶部连杆的缩短直至从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的状态使下连杆向下方摆动而使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为止,
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具有卡合槽和与所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部件,
所述卡合槽具有浮动部,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件嵌入所述浮动部,从而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所述作业机对接地面的追随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连结装置,其中,
所述卡合槽具有第一限制部,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一限制部抵接而将所述拆装框架保持为后倾状态,
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作业机从使前部上升的状态下降至成为作业姿势时相对于所述卡合槽相对移动,从而允许所述顶部连杆的缩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连结装置,其中,
所述浮动部具有第二限制部,在使所述下连杆向上方摆动而从作业姿势抬起所述作业机时,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二限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长。
4.一种作业机连结装置,其中,所述作业机连结装置具备:
伸缩自如的顶部连杆,所述顶部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
下连杆,所述下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所述行驶车辆;
拆装框架,所述拆装框架将所述顶部连杆与所述下连杆连结,所述拆装框架具有第二上连结部和第二下连结部,所述第二上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的第一上连结部卡合,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所述作业机的第一下连结部卡合;以及
顶部连杆控制机构,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
通过使所述下连杆向上方摆动,使后倾状态的所述拆装框架的所述第二上连结部与所述第一上连结部卡合,并且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下连结部接近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而卡合,
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能够限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长而将所述拆装框架保持为后倾状态,并且允许所述顶部连杆的缩短直至从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的状态使下连杆向下方摆动而使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为止,
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具有能够选择第一连结方式和第二连结方式中的任一个的切换机构,所述第一连结方式是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锁定的方式,所述第二连结方式是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所述作业机对接地面的追随的范围内的方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连结装置,其中,
所述顶部连杆控制机构具有卡合槽和与所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部件,
所述卡合槽具有:
第一限制部,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一限制部抵接而将所述拆装框架保持为后倾状态;
锁定部,在所述第一连结方式中,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件嵌入所述锁定部,从而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锁定;以及
浮动部,在所述第二连结方式中,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通过将所述卡合部件嵌入所述浮动部,从而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所述作业机对接地面的追随的范围内,
所述卡合部件在所述作业机从使前部上升的状态下降至成为作业姿势时相对于所述卡合槽相对移动,从而允许所述顶部连杆的缩短,
所述浮动部具有第二限制部,在使所述下连杆向上方摆动而从作业姿势抬起所述作业机时,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第二限制部抵接而限制所述顶部连杆的伸长。
6.一种作业机连结方法,利用作业机连结装置将作业机与行驶车辆连结,所述作业机连结装置具备:
能够伸缩的顶部连杆,所述顶部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行驶车辆;
下连杆,所述下连杆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于所述行驶车辆;以及
拆装框架,所述拆装框架将所述顶部连杆与所述下连杆连结,所述拆装框架具有第二上连结部和第二下连结部,所述第二上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作业机的第一上连结部卡合,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能够与设置于所述作业机的第一下连结部卡合,
其中,在所述作业机连结方法中,
使所述顶部连杆伸长而使所述拆装框架后倾,
在使所述拆装框架后倾的状态下,使所述下连杆相对于所述作业机向上方摆动而使所述第二上连结部与所述第一上连结部卡合,
在使所述第二上连结部与所述第一上连结部卡合后,使下连杆进一步向上方摆动而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从而使所述第一下连结部接近所述第二下连结部而卡合,
从使所述作业机的前部上升的状态使所述下连杆向下方摆动直至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为止,
当所述作业机成为作业姿势时,将所述顶部连杆的伸缩限制在能够允许所述作业机对接地面的追随的范围内。
CN201980056135.0A 2018-08-31 2019-08-27 作业机连结装置以及作业机连结方法 Active CN112638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3389 2018-08-31
JP2018163389A JP7102294B2 (ja) 2018-08-31 2018-08-31 作業機連結装置及び作業機連結方法
PCT/JP2019/033420 WO2020045382A1 (ja) 2018-08-31 2019-08-27 作業機連結装置及び作業機連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8146A CN112638146A (zh) 2021-04-09
CN112638146B true CN112638146B (zh) 2022-12-20

Family

ID=6964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135.0A Active CN112638146B (zh) 2018-08-31 2019-08-27 作业机连结装置以及作业机连结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9170B2 (zh)
EP (1) EP3845047A4 (zh)
JP (1) JP7102294B2 (zh)
CN (1) CN112638146B (zh)
WO (1) WO202004538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3407A (en) * 1978-03-17 1979-09-2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nnecting device for rotary tiller on farm tractor
JPH01141503A (ja) * 1987-11-25 1989-06-02 Kubota Ltd トラクタへの作業機装着方法
JPH025802A (ja) * 1988-06-25 1990-01-10 Matsuyama Plow Mfg Co Ltd 農作業機連結装置
JP2005006518A (ja) * 2003-06-17 2005-01-13 Matsuyama Plow Mfg Co Ltd オートヒッチ装置
CN108207152A (zh) * 2018-02-06 2018-06-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带动力输出的拖拉机快速挂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44083A (en) * 1953-04-07 1958-07-22 Deere Mfg Co Hitch device
US2887167A (en) * 1956-06-06 1959-05-19 Deere & Co Hitch device
US3140103A (en) * 1960-10-28 1964-07-07 Int Harvester Co Three-point implement attaching hitch mechanism
DE1457683A1 (de) * 1965-12-04 1969-05-08 Deere & Co Kupplungsvorrichtung zum Schnellanschluss von Anbaugeraeten
GB1256875A (zh) * 1968-03-20 1971-12-15
US3561789A (en) * 1968-11-22 1971-02-09 Allis Chalmers Mfg Co Tractor hitch
US3572763A (en) * 1968-11-22 1971-03-30 Allis Chalmers Mfg Co Three-point hitch
US3572759A (en) * 1968-12-23 1971-03-30 Allis Chalmers Mfg Co Latch control means
US3731951A (en) * 1970-12-16 1973-05-08 Allis Chalmers Mfg Co Adjustable link thread cleaner
US3731746A (en) * 1971-11-18 1973-05-08 Allis Chalmers Weight transfer hitch
US3829128A (en) * 1972-12-22 1974-08-13 Allis Chalmers Quick hitch adapter
US4074639A (en) * 1977-02-10 1978-02-21 Chromalloy American Corporation Trailer for farm tractors with driven member powered by p.t.o.
US4340240A (en) * 1980-02-04 1982-07-20 Anderson Ernest L Three point hitch adaptor for a tractor
US4418935A (en) * 1981-12-14 1983-12-06 Allis-Chalmers Corporation Pin lock for adjustable link of a three-point hitch
CA1279500C (en) * 1986-11-06 1991-01-29 Roger Dale Stephenson Implement hitch adaptor and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allowing towing tractor to turn sharply
US4930801A (en) * 1987-09-18 1990-06-05 Mathews Company Front mounted implement
US4805927A (en) * 1987-11-20 1989-02-21 Deere & Company Hitch adapter for use in connecting semi-integral, PTO-driven implements to tractor three-point hitch
US5029650A (en) * 1989-10-20 1991-07-09 Sukup Manufacturing Company Adjustable quick attaching hitch coupler
US5303790A (en) * 1992-06-02 1994-04-19 Coleman Lyle W Quick attaching power take off
US5697454A (en) * 1995-07-18 1997-12-16 Wilcox Brothers Incorporated Three-point hitch assembly
JP3586368B2 (ja) 1998-03-05 2004-11-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トラクタと作業機との連結構造
US5997024A (en) * 1998-04-07 1999-12-07 Deere & Company Hitch mechanism
US7025008B2 (en) * 2003-05-02 2006-04-11 Fischer Rex A Agricultural implement hitch
US7044689B1 (en) * 2004-01-13 2006-05-16 Mccormick Christopher D Silt fence installation apparatus
DE102014006274B4 (de) * 2014-05-02 2016-05-25 Küper Gmbh & Co. Kg Randsteinabweiser für den Räumschild eines Schneepfluges
US9775276B2 (en) * 2016-02-26 2017-10-03 Yanmar Co., Ltd. Working vehicle
DE102017210532A1 (de) * 2017-06-22 2018-12-27 Deere & Company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r physikalischen Größe eines Oberlenke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3407A (en) * 1978-03-17 1979-09-25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nnecting device for rotary tiller on farm tractor
JPH01141503A (ja) * 1987-11-25 1989-06-02 Kubota Ltd トラクタへの作業機装着方法
JPH025802A (ja) * 1988-06-25 1990-01-10 Matsuyama Plow Mfg Co Ltd 農作業機連結装置
JP2005006518A (ja) * 2003-06-17 2005-01-13 Matsuyama Plow Mfg Co Ltd オートヒッチ装置
CN108207152A (zh) * 2018-02-06 2018-06-29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带动力输出的拖拉机快速挂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31611A (ja) 2020-03-05
EP3845047A4 (en) 2022-05-11
WO2020045382A1 (ja) 2020-03-05
US20210105926A1 (en) 2021-04-15
CN112638146A (zh) 2021-04-09
EP3845047A1 (en) 2021-07-07
US11839170B2 (en) 2023-12-12
JP7102294B2 (ja)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76727A (en) Devices for automatically coupling implements to self-propelled articles
US20080073090A1 (en) Automated snow plow
JP6162600B2 (ja) ミッドマウント型草刈機
CA3062915A1 (en) Header positioning assembly for agricultural work vehicle
CA3060492A1 (en) Header positioning assembly for an agricultural work vehicle and control system for the same
CN112638146B (zh) 作业机连结装置以及作业机连结方法
US4149736A (en) Three point linkage
KR102496021B1 (ko) 다목적 운반 차량용 작업기 부착장치
EP0308271A2 (en) Drawbar assembly
JP2605980Y2 (ja) 農用トラクタにおける耕耘装置の回動カバー位置検知装置
JP3284598B2 (ja) トラクタの作業機連結装置
JP5228632B2 (ja) トラクタ
JP2014143990A (ja) 乗用作業車の作業装置連結構造
JP2505442Y2 (ja) トラクタの耕耘装置
JP3953968B2 (ja) 移植機
JP3435107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2726960B2 (ja) 作業用走行車
JP2554190Y2 (ja) 水田用歩行型移動農機の操作装置
JPH07115802A (ja) トラクタ作業機のハ−ネス連結装置
JP5503475B2 (ja) コンバインにおける穀粒排出用オーガの操作装置
JPH0119614Y2 (zh)
JPS6241842Y2 (zh)
JPH07255211A (ja) 作業機装着装置
JP3907831B2 (ja) 農用車両の作業機昇降装置
JP2001061303A (ja) 農作業機のリアヒ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