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790B - 卤化锌酞菁颜料、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 Google Patents

卤化锌酞菁颜料、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790B
CN112601790B CN201980055150.3A CN201980055150A CN112601790B CN 112601790 B CN112601790 B CN 112601790B CN 201980055150 A CN201980055150 A CN 201980055150A CN 112601790 B CN112601790 B CN 112601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gment
average
zinc
mass
m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51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1790A (zh
Inventor
坂本圭亮
大石健太郎
海地英生
岛田望
木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01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1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47/00Porphines; Azaporphines
    • C09B47/04Phthalocyanines abbreviation: Pc
    • C09B47/08Preparation from other phthalocyanine compounds, e.g. cobaltphthalocyanineamine complex
    • C09B47/10Obtaining compounds having halogen atoms directly bound to the phthalocyanine skelet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卤化锌酞菁颜料,其为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构成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化合物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8个以上13个以下,化合物1分子中的溴原子数为平均11个以下,化合物1分子中的氯原子数为平均小于2个,式(1)中,X1~X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原子。
Figure DDA0002946582670000011

Description

卤化锌酞菁颜料、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卤化锌酞菁颜料、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背景技术
滤色器是通过使背光的白色光透过而实现显示器的彩色显示的构件。对于滤色器的绿色像素部,要求高亮度化和高颜色再现化,正在研究能够符合有望普及的高颜色再现显示器的标准(AdobeRGB、DCI-P3等)的滤色器。
作为实现高颜色再现化的方法,例如,有使滤色器的膜厚变厚的方法。然而,要求高亮度的显示器用途中主要使用的C.I.颜料绿58等卤化锌酞菁颜料的着色力并不充分,因此在将这些颜料用于绿色像素部的情况下,对于上述标准中所要求的设计色度而言,存在像素部所需的厚度变得过大的倾向。因此,上述颜料难以通过曝光形成充分固化了的像素部,无法说使滤色器的膜厚变厚的方法是用于高颜色再现化的有效方法。基于这样的原因,在要求高颜色再现性的显示器用途中,需要能够形成厚度薄、且充分固化的像素部的、着色力高的绿色颜料。
本发明人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卤化率低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具有高着色力,通过使用这样的颜料,即使是高颜色再现显示器的标准(AdobeRGB、DCI-P3等)中的设计色度,也能够形成厚度足够薄的绿色像素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用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10~14个、溴原子数为平均8~12个、氯原子数为平均2~5个的卤化锌酞菁,从而能够提供亮度高、且颜色再现区域广的滤色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5/118720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在高亮度化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亮度和着色力优异而适合用于高颜色再现用滤色器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以及使用该颜料的着色组合物和滤色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卤化锌酞菁颜料,其为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构成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化合物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8个以上13个以下,化合物1分子中的溴原子数为平均11个以下,化合物1分子中的氯原子数为平均小于2个。
[化1]
Figure BDA0002946582650000021
[式(1)中,X1~X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原子。]
迄今为止,在滤色器的设计中,所使用的颜料的质量是固定的情况为大多数,认为滤色器中的颜料的摩尔数越大,换言之,颜料的平均分子量越小,颜料的显色越优异。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为了降低平均分子量而被设计成了使原子量小于溴原子的氯原子数为平均2个以上。然而,本发明人等研究的结果令人惊讶地表明,在将溴原子数设为平均11个以下时,通过将氯原子数设为小于2个,可以获得优异的亮度。
即,上述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在着色力优异的同时,亮度也优异。因此,根据上述卤化锌酞菁颜料,即使是高颜色再现显示器的标准(AdobeRGB、DCI-P3等)中的设计色度,也能够形成厚度足够薄、且在该设计色度中表现出高亮度的绿色像素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含有卤化锌酞菁颜料以及溶剂的着色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具有含有上述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像素部的滤色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亮度和着色力优异而适合用于高颜色再现用滤色器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以及使用该颜料的着色组合物和滤色器。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显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颜料能够以单色进行颜色再现的C光源中的区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颜料及颜料组合物>
一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由一种或卤原子数不同的多种卤化锌酞菁化合物构成。卤化锌酞菁化合物具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结构。
[化2]
Figure BDA0002946582650000031
[式(1)中,X1~X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原子。]
卤化锌酞菁颜料中,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8个以上13个以下。即,构成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所具有的卤原子数的总和与该化合物的分子数之比为8以上13以下。此外,卤化锌酞菁颜料中,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分子中的溴原子数为平均11个以下,氯原子数为平均小于2个。
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具有上述那样的卤原子组成,因此作为绿色颜料具有优异的着色力,同时具有优异的亮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能够以高颜色再现显示器的标准(AdobeRGB、DCI-P3等)中的设计色度形成厚度足够薄、且在该设计色度中表现出高亮度的绿色像素部。需说明的是,高颜色再现显示器的标准中所要求的设计色度例如在使用C光源的情况下(x,y)=(0.210,0.670)(参照日本特开2017-16132等。)。
本发明人等如下推测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获得上述效果的原因。即,卤化率高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中,因卤原子的存在导致分子周边拥挤,从而立体效应会大大地影响吸收特性。因此,卤原子中,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的溴原子对于透射光谱的影响要比氯原子对于透射光谱的影响大。与此相对,卤化率低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中,立体效应对于吸收特性的影响弱,吸电子性强于溴原子的氯原子对于吸收特性的影响要比溴原子对于吸收特性的影响大。因此,如果溴原子数为平均11个以下、并且氯原子数为平均2个以上,则多种多样地存在氯原子的取代数以及取代位置不同的化合物,引起光谱扩宽化。其结果,推测卤化锌酞菁颜料的亮度下降,而且着色力下降。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中,氯原子数为小于2个,从而推测抑制上述那样的光谱扩宽化,获得优异的亮度和着色力。
作为卤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卤化锌酞菁颜料优选具有溴原子和氯原子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卤原子,优选具有溴原子。卤化锌酞菁颜料也可以仅具有氯原子和溴原子中的一者或两者作为卤原子。即,上述式(1)中的X1~X16可以为氯原子或溴原子。
从进一步提高着色力的观点出发,卤化锌酞菁颜料中的、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优选为平均12.5个以下,更优选为平均12个以下。从获得更加优异的亮度的观点出发,卤原子数优选为平均9个以上,更优选为平均10个以上。上述上限值和下限值可以任意组合。例如,卤原子数可以为平均9~12.5个或平均10~12个。需说明的是,以下同样的记载中,个别记载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也可以任意组合。
从获得更加优异的亮度和着色力的观点出发,卤化锌酞菁颜料中的、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分子中的溴原子数优选为平均10.6个以下,更优选为平均10.2个以下。从获得更加优异的亮度的观点出发,溴原子数优选为平均8个以上,更优选为平均9个以上。溴原子数可以为平均9.3个以上。
从获得更有优异的亮度和着色力的观点出发,卤化锌酞菁颜料中的、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1分子中的氯原子数优选为平均1.9个以下,更优选为平均1.5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平均1.3个以下。从获得更加优异的亮度的观点出发,氯原子数优选为平均0.1个以上,更优选为平均0.3个以上,进一步优选为平均0.6个以上,特别优选为平均0.8个以上,极其优选为平均1个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平均1.3个以上。
从上述的观点出发,溴原子数优选为平均8个以上11个以下,氯原子数优选为平均0.1个以上且小于2个。
上述卤原子的个数(例如,溴原子的个数和氯原子的个数)可以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来测定。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卤化锌酞菁颜料中的、锌原子与各卤原子的质量比按照每1个锌原子的相对值算出各卤原子的个数。
卤化锌酞菁颜料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粒子构成。卤化锌酞菁颜料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为0.01μm以上、0.015μm以上或0.02μm以上。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平均一次粒径可以为0.20μm以下、0.10μm以下或0.07μm以下。这里,平均一次粒径是一次粒子的长径的平均值,可以通过与后述的平均纵横比的测定同样地操作测定一次粒子的长径而求出。
从获得更优异的对比度的观点出发,卤化锌酞菁颜料的一次粒子的平均长径可以为1.0以上、1.2以上、1.3以上、1.4以上或1.5以上。从获得更优异的对比度的观点出发,卤化锌酞菁颜料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纵横比可以为3.0以下、小于2.0、1.8以下、1.6以下或1.4以下。
一次粒子的平均纵横比处于1.0~3.0的范围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优选不包含纵横比为5以上的一次粒子,更优选不包含纵横比为4以上的一次粒子,进一步优选不包含纵横比大于3的一次粒子。
一次粒子的纵横比和平均纵横比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测定。首先,利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例如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的JEM-2010)拍摄视野内的粒子。然后,测定存在于二维图像上的一次粒子的较长的直径(长径)和较短的直径(短径),将长径与短径之比设为一次粒子的纵横比。此外,对于40个一次粒子求出长径和短径的平均值,使用这些值算出长径与短径之比,将其设为平均纵横比。此时,就作为试样的卤化锌酞菁颜料而言,使其超声波分散于溶剂(例如环己烷)后利用显微镜进行拍摄。此外,也可以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来代替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例如可通过具备如下工序的方法获得:形成由卤化锌酞菁化合物构成的粗颜料(以下,称为卤化锌酞菁粗颜料)的工序;将该粗颜料进行颜料化的工序。
形成卤化锌酞菁粗颜料的工序可以包括利用氯磺酸法、卤代苯二甲腈法、熔融法等公知的制造方法来合成卤化锌酞菁化合物的工序。
作为氯磺酸法,可举出将锌酞菁溶剂在氯磺酸等硫氧化物系的溶剂中,向其中放入氯气、溴进行卤化的方法。此时的反应例如在温度20~120℃且3~20小时的范围内进行。
作为卤代苯二甲腈法,例如,可举出将芳香环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溴以外的氯等卤原子取代的苯二甲酸或苯二甲腈、以及锌金属或金属盐作为适宜起始原料来使用,合成所对应的卤化锌酞菁化合物的方法。该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钼酸铵等催化剂。此时的反应例如在温度100~300℃且7~35小时的范围内进行。
作为熔融法,可举出在由氯化铝、溴化铝等卤化铝、四氯化钛等卤化钛、氯化钠、溴化钠等碱金属卤化物或碱土类金属卤化物(以下,称为碱(土类)金属卤化物)、氯化亚硫酰等、各种卤化时作为溶剂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构成的10~170℃程度的熔融物中,利用卤化剂将锌酞菁卤化的方法。
适合的卤化铝是氯化铝。使用卤化铝的上述方法中,相对于锌酞菁,卤化铝的添加量通常为3倍摩尔以上,优选为10~20倍摩尔。
卤化铝可以单独使用,如果将碱(土类)金属卤化物与卤化铝并用,则能够进一步降低熔融温度,在操作方面有利。适合的碱(土类)金属卤化物是氯化钠。关于所加入的碱(土类)金属卤化物的量,在生产熔融盐的范围内,相对于卤化铝10质量份,碱(土类)金属卤化物优选为5~15质量份。
作为卤化剂,可举出氯气、磺酰氯、溴等。
卤化的温度优选为10~170℃,更优选为30~140℃。进一步,为了加快反应速度,也可以进行加压。反应时间可以为5~100小时,优选为30~45小时。
并用前述化合物中的两种以上的熔融法可以通过调节熔融盐中的氯化物与溴化物与碘化物的比率或者改变氯气、溴、碘等的导入量和反应时间来任意控制所生成的卤化锌酞菁化合物中的特定卤原子组成的卤化锌酞菁化合物的含有比率,因此优选。此外,根据熔融法,反应中原料的分解少,来自原料的收率更优异,不使用强酸,能够利用廉价的装置进行反应。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优化原料放入方法、催化剂种类及其使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能够获得卤原子组成与现有的卤化锌酞菁化合物不同的卤化锌酞菁化合物。
上述任一方法均在反应结束后将得到的混合物投入至水或盐酸等酸性水溶液中,使生成的卤化锌酞菁化合物沉淀,由此可以获得卤化锌酞菁粗颜料。作为卤化锌酞菁粗颜料,可以将其直接使用,但优选之后进行过滤、水或硫酸氢钠水、碳酸氢钠水、氢氧化钠水洗涤、根据需要的丙酮、甲苯、甲醇、乙醇、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洗涤、且进行干燥等后处理后使用。也可以将卤化锌酞菁粗颜料根据需要在磨碎机、球磨机、振动磨机、振动球磨机等粉碎机内进行干式研磨后使用。
上述工序中得到的卤化锌酞菁粗颜料具有与卤化锌酞菁颜料同样的组成。
将卤化锌酞菁粗颜料进行颜料化的工序中,例如,通过将卤化锌酞菁粗颜料混炼而进行研磨,得到卤化锌酞菁颜料。将卤化锌酞菁粗颜料进行颜料化的工序可以为将卤化锌酞菁粗颜料与无机盐和有机溶剂一起混炼的工序。混炼可以使用例如捏和机、混磨机等来进行。
作为无机盐,适合使用水溶性无机盐。例如,优选使用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等无机盐。无机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5~50μm。这样的无机盐可以通过将通常的无机盐进行微粉碎而容易地得到。
从容易获得具有上述范围的平均一次粒径的颜料方面考虑,优选使无机盐的使用量相对于粗颜料的使用量更多。具体而言,相对于粗颜料1质量份,无机盐的使用量优选为5~20质量份,更优选为7~15质量份。
有机溶剂中可以使用不溶解粗颜料和无机盐的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优选使用可抑制结晶生长的有机溶剂。作为这样的有机溶剂,可以适宜地使用水溶性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二乙二醇、甘油、乙二醇、丙二醇、液体聚乙二醇、液体聚丙二醇、2-(甲氧基甲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2-(异戊基氧基)乙醇、2-(己基氧基)乙醇、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三乙二醇、三乙二醇单甲基醚、1-甲氧基-2-丙醇、1-乙氧基-2-丙醇、二丙二醇、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单乙基醚等。有机溶剂(例如水溶性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粗颜料1质量份,优选为0.01~5质量份。
在使用无机盐和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包含卤化锌酞菁颜料、无机盐以及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但可以从该混合物中将有机溶剂和无机盐去除,且根据需要对于以卤化锌酞菁颜料作为主体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过滤、干燥、粉碎等操作。
作为洗涤,水洗、热水洗均可采用。洗涤可以在1~5次的范围内重复进行。在使用水溶性无机盐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水洗而将有机溶剂和无机盐容易地去除。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进行酸洗涤、碱洗涤、有机溶剂洗涤。
作为上述洗涤以及过滤后的干燥,例如,可举出利用设置于干燥机的加热源进行80~120℃的加热等,从而进行颜料的脱水和/或脱溶剂的间歇式或连续式的干燥等。作为干燥机,一般可举出箱型干燥机、带式干燥机、喷雾干燥机等。特别是,使用喷雾干燥机的喷雾干燥由于糊剂制作时易于分散而优选。此外,干燥后的粉碎并不是用于增大比表面积或者减小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的操作,而是为了如使用例如箱型干燥机、带式干燥机的干燥时那样的、当颜料成为团块状等时使颜料散开并粉末化而进行的。例如,可举出利用研钵、锤磨机、盘磨机、针磨机、气流粉碎机等进行的粉碎等。
上述方法中,将粗颜料进行颜料化时,可以使树脂共存。通过在颜料化时使树脂共存,从而粒子的活性面(活性生长面)因树脂而被稳定化。由此,减轻粒子生长方向上的失衡,因此能够容易地获得平均纵横比小的颜料。通过使用这样的颜料,能够使像素部的对比度提高。该方法中,卤化锌酞菁颜料作为与被覆卤化锌酞菁颜料的树脂(以下,也称为被覆树脂)的混合物而得到。因此,该方法可以改称为包含卤化锌酞菁颜料以及被覆树脂的颜料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在使树脂共存的方法中,将卤化锌酞菁粗颜料进行颜料化的工序可以为将卤化锌酞菁粗颜料与树脂一起混炼的工序,也可以为将卤化锌酞菁粗颜料与树脂、无机盐以及有机溶剂一起混炼的工序。
在使用无机盐和有机溶剂的情况下,与上述同样,可以从包含卤化锌酞菁颜料、树脂、无机盐以及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中将有机溶剂和无机盐去除后,根据需要对于以卤化锌酞菁颜料和树脂作为主体的固体物质进行洗涤、过滤、干燥、粉碎等操作。
作为树脂,优选使用具有酸性基的树脂,例如包含具有酸性基的聚合物的树脂。由于酸性基表现出对活性面(活性生长面)的相互作用,因此树脂具有酸性基,从而能够容易地得到一次粒子的平均纵横比小的颜料。作为酸性基,可举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及其铵盐基等。它们中,从容易得到更优异的对比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羧基。
树脂包含一种或多种聚合物。作为聚合物,例如,可举出乙烯基系聚合物。乙烯基系聚合物包含具有乙烯基的单体(乙烯基系单体)作为单体单元。从容易得到更优异的对比度的观点出发,乙烯基系聚合物优选具有酸性基,更优选具有羧基。
作为乙烯基系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乙烯基醚系单体、含氮单体、(卤素取代)烃系单体等。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意味着丙烯酸酯以及与其对应的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者。在乙烯基系单体中,乙烯基系聚合物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即,乙烯基系聚合物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仲戊酯、(甲基)丙烯酸-3-戊酯、(甲基)丙烯酸叔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正硬脂酯、(甲基)丙烯酸鲸蜡酯、(甲基)丙烯酸山嵛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乙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丙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甲基)丙烯酸环辛酯、(甲基)丙烯酸环壬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环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壬基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苯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对枯基苯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苯氧基-2-羟基丙酯、新戊二醇苯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苯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壬基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羟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3,4-环氧基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5-环氧基戊酯、(甲基)丙烯酸-6,7-环氧基戊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缩水甘油酯等。
聚合物作为单体单元而包含的单体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多种。例如,聚合物可以分别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以及与(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不同的其他乙烯基系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即,聚合物可以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与其他乙烯基系单体的共聚物。其他乙烯基系单体可以为具有酸性基的单体,例如,可以为(甲基)丙烯酸。其他乙烯基系单体例如可以为(甲基)丙烯腈等含有硝基的乙烯基系单体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乙烯基系芳香族单体类;(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或二丙酮丙烯酰胺等含有酰胺基的乙烯基系单体类;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或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有烷氧基甲基的乙烯基系单体类;乙烯、丙烯或异戊二烯等烯烃类;氯丁二烯或丁二烯等二烯类;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正丙基乙烯基醚、异丙基乙烯基醚、正丁基乙烯基醚或异丁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乙酸乙烯酯或丙酸乙烯酯等脂肪酸乙烯基类;3-(甲基)烯丙氧基-2-羟基丙烷磺酸、2-(甲基)烯丙氧基乙烯磺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对苯乙烯磺酸、α-甲基-对苯乙烯磺酸、乙烯基磺酸、乙烯基氨基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异戊二烯磺酸、4-(烯丙氧基)苯磺酸、1-甲基-2-丙烯-1-磺酸、1,1-二甲基-2-丙烯-1-磺酸、3-丁烯-1-磺酸、1-丁烯-3-磺酸、2-丙烯酰胺-1-甲基丙烷磺酸、2-丙烯酰胺丙烷磺酸、2-丙烯酰胺-正丁烷磺酸、2-丙烯酰胺-2-苯基丙烷磺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烷磺酸等不饱和磺酸类等。
关于乙烯基系聚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含量,以不使滤色器的亮度降低的程度,从能够表现出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优点的高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以乙烯基系聚合物所含的全部单体单元的质量为基准,优选为90质量%以上,可以为92质量%以上或94质量%以上。从用其他乙烯基系单体来弥补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缺点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以乙烯基系聚合物所含的全部单体单元的质量为基准,乙烯基系聚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的含量可以为99质量%以下、97质量%以下或95质量%以下。
以树脂的总质量为基准,树脂中的乙烯基系聚合物的含量可以为90质量%以上,可以为100质量%。以树脂的总质量为基准,树脂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含量可以为90质量%以上,可以为100质量%。
从容易得到更优异的对比度的观点出发,树脂的酸值优选为50mgKOH/g以上,更优选为70mgKOH/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mgKOH/g以上。从确保显影性的观点出发,树脂的酸值可以为150mgKOH/g以下、170mgKOH/g以下或200mgKOH/g以下。在树脂包含乙烯基系聚合物的情况下,乙烯基系聚合物的酸值可以为上述范围,(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酸值可以为上述范围。
关于上述酸值,可以准备使树脂pg和酚酞试剂1ml溶解于以体积比1:1混合有甲苯与乙醇的混合溶液50ml而成的试样液,利用0.1mol/L乙醇制氢氧化钾溶液(使氢氧化钾7.0g溶解于蒸馏水5.0ml、加入95vol%乙醇而调制成1000ml)进行滴定直至试样液呈淡红色,通过下式算出。
酸值=q×r×5.611/p
式中,q表示滴定所需的0.1mol/L乙醇制氢氧化钾溶液的滴定量(ml),r表示滴定所需的0.1mol/L乙醇制氢氧化钾溶液的滴定度,p表示树脂的质量(g)。
从显示器制造工序中的在200℃附近进行加热时不发生挥发的观点出发,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4000以上,可以为8000以上、10000以上或15000以上。从有效被覆颜料表面的观点出发,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20000以下、18000以下或17000以下。在树脂包含乙烯基系聚合物的情况下,乙烯基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上述范围,(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上述范围。需说明的是,上述重均分子量是由凝胶渗透色谱仪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从确保保管时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40℃以上,可以为45℃以上或50℃以上。从确保显影性以及容易获得工业原料的观点出发,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为200℃以下、95℃以下或65℃以下。在树脂包含乙烯基系聚合物的情况下,乙烯基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为上述范围,(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为上述范围。上述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通过差动热分析(DSC)来测定。
从这些观点出发,优选为包含具有羧基的乙烯基系聚合物、且酸值为50mgKOH/g以上的树脂。此外,优选为如下树脂:以乙烯基系聚合物所含的全部单体单元的质量基准计,包含9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并且包含具有酸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由凝胶渗透色谱仪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为400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从能够充分被覆颜料、更容易提高对比度的观点出发,相对于粗颜料100质量份,树脂的使用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可以为0.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上或1.5质量份以上。从容易得到具有更优异的着色力的颜料的观点以及更容易提高对比度的观点出发,相对于粗颜料100质量份,树脂的使用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可以为7.0质量份以下、5.0质量份以下、3.5质量份以下或3.0质量份以下。相对于粗颜料100质量份,树脂的使用量例如为0.1~10质量份、0.5~7.0质量份、1.0~5.0质量份、1.0~3.5质量份或1.5~3.0质量份。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具有酸性基的聚合物的使用量为上述范围。
接下来,对于一实施方式的颜料组合物进行说明。
一实施方式的颜料组合物至少含有上述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以颜料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颜料组合物中的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含量可以为85质量%以上、90质量%以上或95质量%以上。以颜料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颜料组合物中的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含量可以为99质量%以下、98质量%以下或96质量%以下。
颜料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被覆卤化锌酞菁颜料的树脂(被覆树脂)。该情况下,卤化锌酞菁颜料优选完全被树脂被覆,颜料的一部分也可以未被树脂被覆。即,在卤化锌酞菁颜料被树脂被覆的情况下,卤化锌酞菁颜料只要包含至少一部分被树脂被覆了的粒子即可,可以仅由完全被树脂被覆了的粒子构成,也可以仅由一部分被树脂被覆而一部分露出的状态的粒子构成,还可以为它们的混合物。此外,卤化锌酞菁颜料中,可以存在完全未被树脂被覆的粒子。
被覆树脂可以为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制造中所使用的上述树脂。从更容易提高对比度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卤化锌酞菁颜料100质量份,颜料组合物中的被覆树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可以为0.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上或1.5质量份以上。从着色力更优异的观点以及更容易提高对比度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卤化锌酞菁颜料100质量份,颜料组合物中的被覆树脂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可以为7.0质量份以下、5.0质量份以下、3.5质量份以下或3.0质量份以下。相对于卤化锌酞菁颜料100质量份,颜料组合物中的被覆树脂的含量例如为0.1~10质量份、0.5~7.0质量份、1.0~5.0质量份、1.0~3.5质量份或1.5~3.0质量份。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具有酸性基的聚合物的含量为上述范围。
颜料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和被覆树脂以外的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公知的酞菁衍生物等。其他成分例如可以在将粗颜料与树脂一起颜料化的工序中添加,也可以在得到卤化锌酞菁颜料后添加。
颜料组合物实质上不含溶剂,例如为固体状(例如粉末状)。颜料组合物中的溶剂的含量例如为0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通过使颜料组合物分散在溶剂中,从而能够形成作为颜料分散体的着色组合物。
以上说明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及含有其的颜料组合物并不像以往的高卤化锌酞菁颜料那样为黄色的色相,而是在蓝色的色相中具有特异性,能够表现出以往的高卤化锌酞菁颜料无法实现的色相。例如,在将卤化锌酞菁颜料制成膜厚1.5μm~2.4μm的涂膜时,在单独使用C光源进行测色时的CIE的XYZ表色系中,能够显示下述式(1)~(4)所包围的xy色度坐标区域,更优选能够显示下述式(1)以及(5)~(7)所包围的xy色度坐标区域,进一步优选能够显示下述式(1)以及(8)~(10)所包围的xy色度坐标区域。上述涂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形成。首先,将卤化锌酞菁颜料2.48g(卤化锌酞菁颜料被上述被覆树脂被覆时,卤化锌酞菁颜料和被覆树脂的合计量2.48g)与BYK-LPN6919(毕克化学公司制,商品名,固体成分:60质量%)1.24g、UNIDIC ZL-295(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固体成分:40质量%)1.86g以及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0.92g一起使用0.3~0.4mm的锆珠进行2小时分散而制成颜料分散体。在所得的颜料分散体4.0g中加入UNIDICZL-295(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固体成分:40质量%)0.98g和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0.22g,用涂料振荡机进行混合而制成涂液。接着,将涂液旋涂于钠钙玻璃基板上,在90℃干燥3分钟后,在230℃加热1小时,从而可以形成涂膜。色度是例如使用株式会社日立High-Tech Science制的分光光度计(U-3900)而测定的值。
式(1):y=-1.766x+0.628
(式中,x为0.11<x<0.17。)
式(2):y=2.477x+0.161
(式中,x为0.11<x<0.17。)
式(3):y=-3.498x+1.177
(式中,x为0.17<x<0.21。)
式(4):y=2.865x-0.159
(式中,x为0.17<x<0.21。)
式(5):y=2.477x+0.161
(式中,x为0.11<x<0.16。)
式(6):y=-3.583x+1.131
(式中,x为0.16<x<0.20。)
式(7):y=2.865x-0.159
(式中,x为0.17<x<0.20。)
式(8):y=2.477x+0.161
(式中,x为0.11<x<0.15。)
式(9):y=-3.680x+1.085
(式中,x为0.15<x<0.19。)
式(10):y=2.865x-0.159
(式中,x为0.17<x<0.19。)
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及含有其的颜料组合物可以在公知惯用的用途中使用,适合于滤色器用途、涂料、塑料、印刷油墨、橡胶、皮革、印花、电子墨粉、喷墨油墨、热转印油墨等着色用途。其中,适合用作滤色器用的绿色颜料及绿色颜料组合物,特别是滤色器所具有的绿色像素部中所使用的绿色颜料及绿色颜料组合物。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卤原子数为平均8个以上13个以下,溴原子数为平均11个以下,氯原子数为平均小于2个,因此着色力优异,同时亮度也优异。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及含有其的颜料组合物能够显示上述那样的xy色度坐标区域,根据该颜料及颜料组合物,即使是高颜色再现显示器的标准(AdobeRGB、DCI-P3等)中的设计色度,也能够形成厚度足够薄、且表现出高亮度的绿色像素部。
此外,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卤化锌酞菁颜料及含有其的颜料组合物用于滤色器的绿色像素部的形成时,无需为了调色而特别地并用黄色颜料,即便并用,也只是需要较少量。其结果,380~780nm的整个区域中的光透过率的降低也会被抑制成最小。
<着色组合物>
一实施方式的着色组合物至少含有上述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以及溶剂。
着色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被覆卤化锌酞菁颜料的树脂(被覆树脂)。被覆树脂的种类以及含量可以与作为上述的颜料组合物中所含的被覆树脂而说明的树脂相同,优选的方式也相同。
作为溶剂,优选为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甲苯、二甲苯、甲氧基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等乙酸酯系溶剂;乙氧基乙基丙酸酯等丙酸酯系溶剂;甲醇、乙醇等醇系溶剂;丁基溶纤剂、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等醚系溶剂;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系溶剂;己烷等脂肪族烃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γ-丁内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苯胺、吡啶等氮化合物系溶剂;γ-丁内酯等内酯系溶剂;氨基甲酸甲酯与氨基甲酸乙酯的48:52的混合物等氨基甲酸酯等。有机溶剂优选为具有极性且可溶于水的溶剂,更优选为丙酸酯系溶剂、醇系溶剂、醚系溶剂、酮系溶剂、氮化合物系溶剂或内酯系溶剂。
相对于颜料的合计量100质量份,溶剂的含量可以为300质量份以上,可以为1000质量份以下。
考虑到经济性,如果需要,着色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卤化锌酞菁颜料以外的有机颜料、有机染料、有机颜料衍生物等。作为有机颜料,可以使用公知惯用的绿色卤化铜酞菁、其他绿色卤化异种金属酞菁颜料等绿色卤化金属酞菁颜料。此外,可以使用调色用的黄色颜料。作为黄色颜料,可举出例如C.I.颜料黄83、C.I.颜料黄110、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39、C.I.颜料黄150、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185、C.I.颜料黄231等黄色有机颜料。关于卤化锌酞菁颜料与黄色颜料的并用比例,例如,每100质量份的卤化锌酞菁颜料,黄色颜料为1~400质量份。有机颜料衍生物例如可以为公知的有机颜料的一部分被磺酸基、羧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等修饰(取代)了的衍生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Solsperse(注册商标名)5000、Solsperse12000、Solsperse 22000(路博润株式会社制)等。
着色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分散剂作为上述以外的成分。分散剂中,可以使用具有胺值的树脂等公知惯用的分散剂。作为分散剂,可举出例如ANTI-TERRA(注册商标名)U/U100、ANTI-TERRA 204、DISPERBYK(注册商标名)106、DISPERBYK 108、DISPERBYK 109、DISPERBYK 112、DISPERBYK 130、DISPERBYK 140、DISPERBYK 142、DISPERBYK 145、DISPERBYK 161、DISPERBYK 162、DISPERBYK 163、DISPERBYK 164、DISPERBYK 167、DISPERBYK 168、DISPERBYK 180、DISPERBYK 182、DISPERBYK 183、DISPERBYK 184、DISPERBYK 185、DISPERBYK 2000、DISPERBYK 2001、DISPERBYK 2008、DISPERBYK 2009、DISPERBYK 2013、DISPERBYK 2022、DISPERBYK 2025、DISPERBYK 2026、DISPERBYK 2050、DISPERBYK 2055、DISPERBYK 2150、DISPERBYK 2155、DISPERBYK 2163、DISPERBYK 2164、DISPERBYK 9076、DISPERBYK 9077、BYK LPN-6919、BYK LPN-21116、BYK LPN-21324、BYKLPN-22102(毕克化学株式会社制)、EFKA(注册商标名)46、EFKA 47、EFKA 4010、EFKA 4020、EFKA 4320、EFKA 4300、EFKA 4330、EFKA4401、EFKA4570、EFKA5054、EFKA7461、EFKA7462、EFKA 7476、EFKA7477(巴斯夫(BASF)株式会社制)、Ajispur(注册商标名)PB814、Ajispur821、Ajispur 822、Ajispur 881(味之素Fine-Techo株式会社制)、Solsperse(注册商标名)24000、Solsperse 28000、Solsperse 37500、Solsperse 76500(路博润株式会社制)等。相对于颜料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分散剂的含量可以为5质量份以上,可以为120质量份以下。
进而,着色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流平剂、偶联剂、阳离子系松香、表面活性剂、粘合剂树脂、感光性化合物(例如感光性树脂)、固化性树脂等作为上述以外的成分。
含有感光性化合物的着色组合物也可以称为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作为感光性化合物,可举出例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酰胺酸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例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双(丙烯酰氧基乙氧基)双酚A、3-甲基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等二官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2-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等光聚合性单体等。
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苯乙酮、二苯甲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过氧化苯甲酰、2-氯噻吨酮、1,3-双(4’-叠氮亚苄基)-2-丙烷、1,3-双(4’-叠氮亚苄基)-2-丙烷-2’-磺酸、4,4’-二叠氮芪-2,2’-二磺酸等。
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使用卤化锌酞菁颜料或含有其的颜料组合物、溶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分散剂而调制分散液(着色组合物)后向其中加入感光性化合物等进行调制的方法。该情况下,相对于上述分散液100质量份,感光性树脂的含量可以为3质量份以上,可以为20质量份以下。相对于感光性树脂1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可以为0.05质量份以上,可以为3质量份以下。
在使用调色用黄色颜料等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黄色颜料、溶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分散剂而调制分散液后,将含有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分散液、含有黄色颜料的分散液以及感光性化合物等混合,从而调制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此外,也可以在含有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分散液中加入感光性化合物等而调制绿色调色用组合物,在含有黄色颜料的分散液中加入感光性化合物等而调制黄色调色用组合物,且将该绿色调色用组合物与黄色调色用组合物混合,从而调制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滤色器>
一实施方式的滤色器具有含有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像素部。滤色器典型地具有红色像素部、蓝色像素部以及绿色像素部。含有上述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像素部优选为绿色像素部。该情况下,绿色像素部的厚度例如为3.6μm以下。
像素部可以进一步包含被覆卤化锌酞菁颜料的树脂(被覆树脂)。被覆树脂的种类以及含量可以与作为上述的颜料组合物中所含的被覆树脂而说明的树脂相同,优选的方式也相同。
含有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像素部可以由上述着色组合物(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容易地形成。作为具体方法,例如,可以举出称为光刻法的方法:将着色组合物(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利用旋涂法、辊涂法、喷墨法等涂布于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上,接着对该涂布膜介由光掩模进行利用紫外线的图案曝光后,将未曝光部分利用有机溶剂、碱水等进行洗涤而得到着色图案。像素部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例如电沉积法、转印法、胶束电解法、光伏电沉积(Photovoltaic Electrodeposition,PVED)法等方法形成像素部的图案来制造滤色器。
其他像素部(例如红色像素部以及蓝色像素部)也可以使用公知的颜料且利用同样的方法来形成。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定。
<卤化锌酞菁(粗颜料)的合成>
[合成例1]
在300ml烧瓶中放入磺酰氯(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90g、氯化铝(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109g、氯化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5g、锌酞菁(DIC株式会社制)30g以及溴(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69g。升温至80℃,将所得的混合物取出至水中后,进行过滤、水洗、干燥,从而得到卤化锌酞菁(R1)。对于卤化锌酞菁(R1),使用株式会社Rigaku制的ZSX100E进行荧光X射线分析,通过锌原子、氯原子以及溴原子的质量比作为每1个锌原子的相对值而算出平均氯原子数和平均溴原子数。需说明的是,以将卤化锌酞菁1g加压成型(25mmφ)后的物体作为测定试样,按照测定直径20mmφ且在真空气氛下测定。其结果,卤化锌酞菁(R1)中,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12.4个,其中溴原子数为平均10.6个,氯原子数为平均1.9个。
[合成例2]
在300ml烧瓶中放入磺酰氯(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70g、氯化铝(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105g、氯化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4g、锌酞菁(DIC株式会社制)27g以及溴(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52g。升温至110℃,将所得的混合物取出至水中后,进行过滤、水洗、干燥,从而得到卤化锌酞菁(R2)。对于卤化锌酞菁(R2),与合成例1同样地操作,算出平均氯原子数和平均溴原子数。卤化锌酞菁(R2)中,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11.8个,其中溴原子数为平均9.9个,氯原子数为平均1.9个。
[合成例3]
在300ml烧瓶中放入磺酰氯(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70g、氯化铝(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105g、氯化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4g、锌酞菁(DIC株式会社制)27g以及溴(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54g。升温至80℃,将所得的混合物取出至水中后,进行过滤、水洗、干燥,从而得到卤化锌酞菁(R3)。对于卤化锌酞菁(R3),与合成例1同样地操作,算出平均氯原子数和平均溴原子数。卤化锌酞菁(R3)中,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11.4个,其中溴原子数为平均10.2个,氯原子数为平均1.2个。
[合成例4]
在300ml烧瓶中放入磺酰氯(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70g、氯化铝(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105g、氯化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4g、锌酞菁(DIC株式会社制)27g以及溴(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52g。升温至80℃,将所得的混合物取出至水中后,进行过滤、水洗、干燥,从而得到卤化锌酞菁(R4)。对于卤化锌酞菁(R4),与合成例1同样地操作,算出平均氯原子数和平均溴原子数。卤化锌酞菁(R4)中,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10.4个,其中溴原子数为平均9.3个,氯原子数为平均1.2个。
[合成例5]
在300ml烧瓶中放入磺酰氯(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91g、氯化铝(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109g、氯化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5g、锌酞菁(DIC株式会社制)30g以及溴(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63g。升温至130℃,将所得的混合物取出至水中后,进行过滤、水洗、干燥,从而得到卤化锌酞菁(R5)。对于卤化锌酞菁(R5),与合成例1同样地操作,算出平均氯原子数和平均溴原子数。卤化锌酞菁(R5)中,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13.0个,其中溴原子数为平均10.3个,氯原子数为平均2.7个。
[合成例6]
在300ml烧瓶中放入磺酰氯(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90g、氯化铝(关东化学株式会社制)105g、氯化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4g、溴(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14g并混合。放入锌酞菁(DIC株式会社制)22g以及溴(富士胶片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136g后,升温至50℃,且搅拌2小时。将所得的混合物取出至水中后,进行过滤、水洗、干燥,从而得到卤化锌酞菁(R6)。对于卤化锌酞菁(R6),与合成例1同样地操作,算出平均氯原子数和平均溴原子数。卤化锌酞菁(R6)中,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9.8个,其中溴原子数为平均9.5个,氯原子数为平均0.3个。
[表1]
Figure BDA0002946582650000201
<实施例1>
将卤化锌酞菁(R1)40g、粉碎的氯化钠400g以及二乙二醇63g放入双臂捏和机中,在80℃混炼8小时。混炼后,将所得的混合物取出至80℃的水2kg中。搅拌1小时后,将混合物过滤、热水洗、干燥、粉碎,从而得到作为绿色颜料的卤化锌酞菁颜料(RP1)。
利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的涂料振荡机将卤化锌酞菁颜料(RP1)2.48g与BYKLPN-6919(毕克化学公司制,商品名,固体成分:60质量%)1.24g、UNIDIC ZL-295(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固体成分:40质量%)1.86g以及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0.92g一起使用0.3~0.4mm的锆珠分散2小时,得到绿色颜料分散体(RMG1)。
<实施例2~4、比较例1>
分别使用卤化锌酞菁(R2)~(R5)来代替卤化锌酞菁(R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分别得到卤化锌酞菁颜料(RP2)~(RP4)以及(RP6)。
分别使用卤化锌酞菁颜料(RP2)~(RP4)以及(RP6)来代替卤化锌酞菁颜料(RP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分别得到绿色颜料分散体(RMG2)~(RMG4)以及(RMG6)。
<实施例5>
将卤化锌酞菁(R3)40g、作为丙烯酸类树脂的TS-1316(星光PM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1.2g、粉碎的氯化钠400g以及二乙二醇63g放入双臂捏和机中,在80℃混炼8小时。混炼后,将所得的混合物取出至80℃的水2kg中。搅拌1小时后,将混合物过滤、热水洗、干燥、粉碎,从而得到包含被覆有丙烯酸类树脂(TS-1316)的卤化锌酞菁颜料(RP5)的绿色颜料组合物(RG5)。丙烯酸类树脂(TS-1316)的含量相对于卤化锌酞菁颜料(RP5)100质量份为3.0质量份。
使用绿色颜料组合物(RG5)2.48g来代替卤化锌酞菁颜料(RP1)2.48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绿色颜料分散体(RMG5)。
<实施例6>
使用卤化锌酞菁(R6)来代替卤化锌酞菁(R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卤化锌酞菁颜料(RP7)。
使用卤化锌酞菁颜料(RP7)来代替卤化锌酞菁颜料(RP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绿色颜料分散体(RMG7)。
<滤色器特性的评价(1)>
(评价用组合物(RCG)的调制)
在绿色颜料分散体(RMG1)4.0g中加入UNIDIC ZL-295(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固体成分:40质量%)0.98g以及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0.22g,利用涂料振荡机进行混合,从而得到用于评价作为滤色器用绿色像素部的性能的评价用组合物(RCG1)。此外,分别使用绿色颜料分散体(RMG2)~(RMG6)来代替绿色颜料分散体(RMG1),除此以外,与上述同样地操作,分别制作评价用组合物(RCG2)~(RCG6)。
(评价用基板的制作)
将评价用组合物(RCG1)~(RCG6)分别旋涂于钠钙玻璃基板上,在90℃干燥3分钟后,在230℃加热1小时。由此,制作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具有着色膜的评价用玻璃基板。需说明的是,在旋涂时通过调整旋转转速来调整在230℃加热1小时而得到的着色膜的膜厚,对于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分别制作着色膜的膜厚为1.5μm的评价用玻璃基板、着色膜的膜厚为1.9μm的评价用玻璃基板以及着色膜的膜厚为2.4μm的评价用玻璃基板。膜厚利用株式会社日立High-Tech Science制的白色干涉显微镜(VS1330)来测定。
(评价)
对于各评价用玻璃基板,使用株式会社日立High-Tech Science制的分光光度计(U-3900)测定着色膜的C光源中的色度(x,y)。将结果示于表2中。此外,如图1所示,将所得的着色膜的色度(x,y)绘制于CIE的XYZ表色系统中的xy色度坐标。需说明的是,图1中,显示了下述式(1)~(4)所包围的色度坐标区域A、下述式(1)以及(5)~(7)所包围的xy色度坐标区域B、下述式(1)以及(8)~(10)所包围的xy色度坐标区域C。
式(1):y=-1.766x+0.628
(式中,x为0.11<x<0.17。)
式(2):y=2.477x+0.161
(式中,x为0.11<x<0.17。)
式(3):y=-3.498x+1.177
(式中,x为0.17<x<0.21。)
式(4):y=2.865x-0.159
(式中,x为0.17<x<0.21。)
式(5):y=2.477x+0.161
(式中,x为0.11<x<0.16。)
式(6):y=-3.583x+1.131
(式中,x为0.16<x<0.20。)
式(7):y=2.865x-0.159
(式中,x为0.17<x<0.20。)
式(8):y=2.477x+0.161
(式中,x为0.11<x<0.15。)
式(9):y=-3.680x+1.085
(式中,x为0.15<x<0.19。)
式(10):y=2.865x-0.159
(式中,x为0.17<x<0.19。)
[表2]
Figure BDA0002946582650000231
<滤色器特性的评价(2)>
(调色用组合物(TY)的调制)
使用涂料振荡机将C.I.颜料黄185(巴斯夫株式会社制,Paliotol Yellow D1155)1.65g与DISPERBYK-161(毕克化学公司制,固体成分:30质量%)3.85g以及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1.00g一起使用0.3~0.4mm的锆珠分散2小时,得到黄色颜料分散体(MY1)。在黄色颜料分散体(MY1)4.0g中加入UNIDIC ZL-295(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固体成分:40质量%)0.98g以及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0.22g,用涂料振荡机进行混合,从而得到调色用组合物(TY1)。
(评价用组合物(RDG)的调制)
将评价用组合物(RCG1)~(RCG6)分别与调色用组合物(TY1)混合,从而调制用于评价作为滤色器用绿色像素部的性能的评价用组合物(RDG1)~(RDG6)。调色用组合物(TY)与评价用组合物(RCG)的配合比(TY:RCG,质量比)按照得到C光源中的色度(x,y)为(0.210,0.670)的绿色像素部的方式进行调整。
(评价用基板的制作)
将评价用组合物(RDG1)~(RDG6)分别旋涂于钠钙玻璃基板上,在90℃干燥3分钟。由此,制作在钠钙玻璃基板上具有C光源中的色度(x,y)为(0.210,0.670)的着色膜的评价用玻璃基板。色度(x,y)利用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日立High-Tech Science制的U-3900)来测定。
(评价)
用株式会社日立High-Tech Science制的分光光度计(U-3900)测定亮度Y,用株式会社日立High-Tech Science制的白色干渉显微镜(VS1330)测定着色膜的膜厚。需说明的是,膜厚越薄,则可以说越为高着色力。将结果示于表3中。
[表3]
Figure BDA000294658265000024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的卤化锌酞菁颜料的亮度和着色力优异,因此可以适合地用于高颜色再现用滤色器。

Claims (3)

1.一种卤化锌酞菁颜料,其为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构成的卤化锌酞菁颜料,
所述化合物1分子中的卤原子数为平均9.1个以上13个以下,
所述化合物1分子中的溴原子数为平均9个以上11个以下,
所述化合物1分子中的氯原子数为平均0.1个以上小于2个,
在制成膜厚1.5μm~2.4μm的涂膜时,在单独使用C光源进行测色时的CIE的XYZ表色系统中,可显示下述式(1-1)~(1-4)所包围的xy色度坐标区域,
Figure FDA0004104254550000011
式(1)中,X1~X1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卤原子,
式(1-1):y=-1.766x+0.628,式中,x为0.11<x<0.17,
式(1-2):y=2.477x+0.161,式中,x为0.11<x<0.17,
式(1-3):y=-3.498x+1.177,式中,x为0.17<x<0.21,
式(1-4):y=2.865x-0.159,式中,x为0.17<x<0.21。
2.一种着色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锌酞菁颜料以及溶剂。
3.一种滤色器,具有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化锌酞菁颜料的像素部。
CN201980055150.3A 2018-08-31 2019-08-21 卤化锌酞菁颜料、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Active CN112601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3801 2018-08-31
JP2018-163801 2018-08-31
PCT/JP2019/032704 WO2020045199A1 (ja) 2018-08-31 2019-08-21 ハロゲン化亜鉛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790A CN112601790A (zh) 2021-04-02
CN112601790B true CN112601790B (zh) 2023-05-09

Family

ID=6964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5150.3A Active CN112601790B (zh) 2018-08-31 2019-08-21 卤化锌酞菁颜料、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809649B2 (zh)
KR (1) KR20210053893A (zh)
CN (1) CN112601790B (zh)
TW (1) TWI828743B (zh)
WO (1) WO20200451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85148A (ko) * 2020-10-15 2023-06-13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컬러 필터용 안료, 착색 조성물, 및 컬러 필터
JPWO2022131191A1 (zh) 2020-12-16 2022-06-23
WO2022130773A1 (ja) 2020-12-17 2022-06-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膜、光学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赤外線センサ
KR20230039231A (ko) 2021-09-14 2023-03-2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컬러필터 및 표시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2947A (ja) * 2001-12-26 2003-07-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10163480A (ja) * 2009-01-13 2010-07-29 Fujifilm Corp 顔料分散組成物、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5829925A (zh) * 2014-02-07 2016-08-03 Dic株式会社 滤色器用绿色颜料组合物以及滤色器
KR20160115443A (ko) * 2015-03-27 2016-10-0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JP2016191745A (ja) * 2015-03-30 2016-11-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CN106716190A (zh) * 2015-04-21 2017-05-24 Dic株式会社 滤色器用绿色颜料组合物以及滤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1859B1 (ko) * 2009-06-05 2014-02-13 다이니치 세이카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녹색안료, 그 제조방법, 그것을 포함하여 이루어지는 착색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착색방법
KR20150118720A (ko) 2014-04-15 2015-10-23 임상범 이륜차용 모바일기기 고정장치
CN109563355A (zh) * 2016-09-13 2019-04-02 Dic株式会社 多卤化锌酞菁、多卤化锌酞菁颜料以及在像素部具有其的滤色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2947A (ja) * 2001-12-26 2003-07-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キ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10163480A (ja) * 2009-01-13 2010-07-29 Fujifilm Corp 顔料分散組成物、着色感光性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5829925A (zh) * 2014-02-07 2016-08-03 Dic株式会社 滤色器用绿色颜料组合物以及滤色器
KR20160115443A (ko) * 2015-03-27 2016-10-0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JP2016191745A (ja) * 2015-03-30 2016-11-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着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CN106716190A (zh) * 2015-04-21 2017-05-24 Dic株式会社 滤色器用绿色颜料组合物以及滤色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nthesis of symmetrically substituted octabromophthalocyanine pigments and their characterisation";K.R.Venugopala Reddy等;《Dyes and Pigments》;20021231;第2002卷;187-19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45199A1 (ja) 2020-09-03
WO2020045199A1 (ja) 2020-03-05
JP6809649B2 (ja) 2021-01-06
TW202016222A (zh) 2020-05-01
CN112601790A (zh) 2021-04-02
TWI828743B (zh) 2024-01-11
KR20210053893A (ko) 2021-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1790B (zh) 卤化锌酞菁颜料、着色组合物及滤色器
JP609921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緑色顔料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752590B2 (ja) ポリハロゲン化亜鉛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5141939B2 (ja) ポリハロゲン化亜鉛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882515B2 (ja) ポリハロゲン化亜鉛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KR102475159B1 (ko) 폴리할로겐화아연프탈로시아닌, 폴리할로겐화아연프탈로시아닌 안료 및 이것을 화소부에 갖는 컬러필터
CN106716190B (zh) 滤色器用绿色颜料组合物以及滤色器
JP6938871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7284590A (ja) ポリハロゲン化金属フタロシアニン粗製顔料、同顔料及び同顔料を緑色画素部に含有させてなる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539477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992321B2 (ja) ポリハロゲン化亜鉛フタロシアニン、感光性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WO2016163351A1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有機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9038958A (ja) 塩素化臭素化亜鉛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
JP6089710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赤色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5102858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有機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5275052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青色顔料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20033526A (ja) ハロゲン化亜鉛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顔料組成物、着色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8036520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顔料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KR101748396B1 (ko) 복합안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칼라필터용 적색 안료 조성물
JP6464840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赤色顔料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8036521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有機顔料組成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