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9778B -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9778B
CN112599778B CN202011477615.5A CN202011477615A CN112599778B CN 112599778 B CN112599778 B CN 112599778B CN 202011477615 A CN202011477615 A CN 202011477615A CN 112599778 B CN112599778 B CN 112599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carbon
negative electrode
porous
based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76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99778A (zh
Inventor
葛传长
仰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ij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ij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ij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ij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776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977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1202 priority patent/WO20221268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9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9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99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9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8Inhibitors, e.g. gassing inhibitors, corrosion inhib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所述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所述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30%~50%,所述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所述硅材料为多孔结构,硅碳基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硅碳基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可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减少电活性物质粉化脱落的问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硅碳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在硅材料的表面包覆碳质层,可有效缓解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本发明硅碳基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佳,导电性好,比容量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容量的重要优点,且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使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空间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十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广为关注的研究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热点。
目前实际应用较多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碳材料,如天然石墨、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等。在非碳负极材料中,硅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储锂反应电压平台,并且硅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因此硅基负极材料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高能材料。然而,硅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较低,导致其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性能较差;普通纯硅的循环稳定性较差。而且硅在锂化过程中的相变和体积膨胀会产生较大的应力,致使电极断裂粉化、电阻增大、循环性能骤降。如何获得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佳、体积膨胀小的负电极材料是目前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硅碳基负极材料,其具有循环稳定性佳,导电性好,比容量高的特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获得良好的材料成型效果,使材料性能最优化,且易于操作,利于推广。
一种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30%~50%,碳质层的质量含量为50%~70%,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为多孔结构,硅碳基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硅材料具有多孔结构,碳质层包覆于硅材料表面后,仍保留多孔结构,即硅碳基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可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减少电活性物质粉化脱落的问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硅碳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在硅材料的表面包覆碳质层,可有效缓解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本发明硅碳基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佳,导电性好,比容量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1~1:1~2: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x,0<x<2。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酸洗硅材料,获得多孔硅;
将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
对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
将研磨后的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中,混合均匀,进行碳包覆处理,形成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进行碳化处理,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酸洗硅材料,获得多孔硅的步骤中,酸为质量含量为5%~8%的氢氟酸,酸洗为:将硅材料投入酸溶液中,通入保护气体,酸洗时间3~5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或乙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孔硅浆料中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20%~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碳前驱体为聚乙二醇、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碳包覆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孔硅和碳前躯体按照1:5~15的质量比例混合,搅拌30~60min后,超声分散30~60min,再进行干燥,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碳化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50℃~210℃,保温30~5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400℃~550℃,保温100~12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800℃~1000℃,保温100~24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30%~50%,碳质层的质量含量为50%~70%,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为多孔结构,硅碳基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中的硅材料具有多孔结构,碳质层包覆于硅材料表面后,仍保留多孔结构,即硅碳基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可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减少电活性物质粉化脱落的问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了硅碳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在硅材料的表面包覆碳质层,可有效缓解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
一个实施例中,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1~1:1~2:2~5,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晶体结构不同,酸洗后形成的多孔硅单质的结构亦不相同,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酸洗后获得的多孔型相互支持,充分缓解了充放电过程的体积效应,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1~1:1~2:2~5时,缓解效果较佳。更优地,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选为0.6~1:1~2:3~4。
一个实施例中,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x,0<x<2。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酸洗硅材料,获得多孔硅。
在酸洗硅材料,获得多孔硅的步骤中,酸为质量含量为5%~8%的氢氟酸,酸洗为:将硅材料投入酸溶液中,通入保护气体,鼓泡清洗,酸洗时间3~5min。鼓泡的作用主要用于分散硅材料,使其在酸洗过程中,分散均匀,充分酸洗,并调节孔成型结构。保护气体为氩气、氦气、氮气,气流量为1~5mL/min,保护气体缓缓注入,吹动硅材料相互撞击分散,使硅材料的各个面均能接触酸溶液,鼓入的泡较慢,不会造成酸溶液大面积撞击硅材料造成多孔结构变形的问题。
进一步地,酸溶液的温度为10℃~30℃,避免反应速度过快,孔型过大,不够致密的问题,较优地,酸溶液的温度为18℃~25℃。
硅材料酸洗后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干燥。酸洗的次数可以为一次或两次或三次或更多次,主要取决于硅材料的成型结果。
S200:将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
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或乙醇。
多孔硅浆料中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20%~35%。
S300:对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可采用湿法球磨。研磨后多孔硅的D50粒径≤50nm,较优地,多孔硅的D50粒径为10~40nm。
S400:将研磨后的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中,混合均匀,进行碳包覆处理,形成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碳前驱体为聚乙二醇、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碳包覆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孔硅和碳前躯体按照1:5~15的质量比例混合,搅拌30~60min后,超声分散30~60min,再进行干燥,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优选地,搅拌采用磁力搅拌,搅拌的温度为20℃~30℃,即室温。
优选地,干燥采用的是喷雾干燥,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2~0.4Mpa,进口温度为180~240℃,出口温度为120~180℃。
S500: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进行碳化处理,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一个实施例中,碳化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50℃~210℃,保温30~5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400℃~550℃,保温100~12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800℃~1000℃,保温100~24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氢气和氩氢中的一种,流量为30~55mL/min。
本发明硅碳基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佳,导电性好,比容量高,且制备方法易操作,材料低廉、易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30%,碳质层的质量含量为70%,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为多孔结构。
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1:1:5。
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2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硅材料投入质量含量为5%的氢氟酸溶液中,酸溶液的温度为25℃,通入保护气体氩气,气流量为5mL/min,酸洗时间4min,硅材料酸洗后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干燥,获得多孔硅。
S200:将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乙二醇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多孔硅浆料中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30%。
S300:采用湿法球磨对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研磨后多孔硅的D50粒径为10~40nm。
S400:将研磨后的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聚乙二醇中,多孔硅和碳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15,混合均匀;
采用磁力搅拌,搅拌的温度为20℃,40min后,超声分散30min,再采用的是喷雾进行干燥,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2Mpa,进口温度为180℃,出口温度为180℃,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S500: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流量为30mL/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50℃,保温5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450℃,保温12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000℃,保温20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35%,碳质层的质量含量为65%,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为多孔结构。
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6:1.5:3。
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1.5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硅材料投入质量含量为6%的氢氟酸溶液中,酸溶液的温度为18℃,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气流量为2mL/min,酸洗时间5min,硅材料酸洗后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干燥,获得多孔硅。
S200:将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乙醇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多孔硅浆料中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31%。
S300:采用湿法球磨对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研磨后多孔硅的D50粒径为10~40nm。
S400:将研磨后的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聚乙二醇和淀粉中,多孔硅和碳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13,混合均匀;
采用磁力搅拌,搅拌的温度为20℃,50min后,超声分散30min,再采用的是喷雾进行干燥,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2Mpa,进口温度为200℃,出口温度为150℃,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S500: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流量为55mL/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50℃,保温5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550℃,保温10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900℃,保温20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37%,碳质层的质量含量为63%,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为多孔结构。
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6:1.5:3。
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0.8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硅材料投入质量含量为5%的氢氟酸溶液中,酸溶液的温度为20℃,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气流量为2mL/min,酸洗时间5min,硅材料酸洗后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干燥,获得多孔硅。
S200:将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乙二醇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多孔硅浆料中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34%。
S300:采用湿法球磨对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研磨后多孔硅的D50粒径为10~40nm。
S400:将研磨后的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葡萄糖中,多孔硅和碳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10,混合均匀;
采用磁力搅拌,搅拌的温度为30℃,35min后,超声分散60min,再采用的是喷雾进行干燥,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3Mpa,进口温度为205℃,出口温度为120℃,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S500: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流量为50mL/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210℃,保温4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500℃,保温11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000℃,保温24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40%,碳质层的质量含量为60%,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为多孔结构。
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1:1:4。
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1.2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硅材料投入质量含量为6%的氢氟酸溶液中,酸溶液的温度为25℃,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气流量为2mL/min,酸洗时间3min,硅材料酸洗后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干燥,获得多孔硅。
S200:将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乙二醇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多孔硅浆料中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25%。
S300:采用湿法球磨对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研磨后多孔硅的D50粒径为10~40nm。
S400:将研磨后的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聚乙二醇、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中,多孔硅和碳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9,混合均匀;
采用磁力搅拌,搅拌的温度为25℃,30min后,超声分散60min,再采用的是喷雾进行干燥,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3Mpa,进口温度为190℃,出口温度为120℃,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S500: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流量为35mL/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50℃,保温5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400℃,保温12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950℃,保温14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45%,碳质层的质量含量为55%,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为多孔结构。
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8:1:4。
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1.8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硅材料投入质量含量为5.5%的氢氟酸溶液中,酸溶液的温度为25℃,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气流量为3mL/min,酸洗时间5min,硅材料酸洗后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干燥,获得多孔硅。
S200:将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乙二醇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多孔硅浆料中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23%。
S300:采用湿法球磨对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研磨后多孔硅的D50粒径为10~40nm。
S400:将研磨后的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聚乙二醇、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中,多孔硅和碳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8,混合均匀;
采用磁力搅拌,搅拌的温度为20℃,50min后,超声分散30min,再采用的是喷雾进行干燥,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2Mpa,进口温度为240℃,出口温度为150℃,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S500: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流量为45mL/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80℃,保温3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400℃,保温10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000℃,保温24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硅碳基负极材料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50%,碳质层的质量含量为50%,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为多孔结构。
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5:2:2。
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1.9
上述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硅材料投入质量含量为8%的氢氟酸溶液中,酸溶液的温度为20℃,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气流量为2mL/min,酸洗时间5min,硅材料酸洗后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干燥,获得多孔硅。
S200:将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乙二醇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多孔硅浆料中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20%。
S300:采用湿法球磨对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研磨后多孔硅的D50粒径为10~40nm。
S400:将研磨后的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蔗糖和淀粉中,多孔硅和碳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5,混合均匀;
采用磁力搅拌,搅拌的温度为20℃,30min后,超声分散50min,再采用的是喷雾进行干燥,喷雾干燥的压力为0.2Mpa,进口温度为200℃,出口温度为160℃,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S500:将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流量为35mL/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200℃,保温5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450℃,保温120min;
将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800℃,保温24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按照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的方法制备硅碳基负极材料,区别在于:硅材料仅采用硅的氧化物制成,不含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按照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的方法制备硅碳基负极材料,区别在于:硅材料仅采用硅镍合金制成,不含硅的氧化物和硅铝合金。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按照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的方法制备硅碳基负极材料,区别在于:硅材料仅采用硅铝合金制成,不含硅的氧化物和硅镍合金。
电化学性能能测试
分别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1~3制成的硅碳基负极材料和市售的普通负极材料制成负极极片,然后制作半电池,并测试相关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半电池以活性材料为正极,锂片为负极组装成扣式电池,电解液为LiPF6/EC:DEC(体积比为1:1)。电化学测试在室温下进行,截止充放电电压为0.02~1.5V,充放电电流密度为0.2mA/cm2,0.1C状态下测试首次可逆比容量,0.2C下测试循环效率50次。
表1
Figure BDA0002837687230000131
Figure BDA0002837687230000141
由表1的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至6硅碳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均比对比例1至3硅碳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良很多,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硅材料,并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制得循环稳定性佳,导电性好,比容量高的硅碳基负极材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硅碳基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硅材料及包覆于所述硅材料表面的碳质层,所述硅材料的质量含量为30%~50%,所述硅材料采用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混合物通过酸洗制成,所述硅材料为多孔结构,所述硅碳基负极材料为多孔结构;所述硅材料中所述硅的氧化物、硅镍合金和硅铝合金的质量比为0.1~1:1~2:2~5;所述酸洗采用质量含量为5%~8%的氢氟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基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的氧化物的通式为SiOx,0<x<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酸洗硅材料,获得多孔硅;
将所述多孔硅加入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获得多孔硅浆料;
对所述多孔硅浆料进行研磨;
将研磨后的所述多孔硅加入碳前驱体中,混合均匀,进行碳包覆处理,形成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将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进行碳化处理,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酸洗硅材料,获得多孔硅的步骤中,所述酸为质量含量为5%~8%的氢氟酸,酸洗为:将硅材料投入酸溶液中,通入保护气体,酸洗时间3~5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或乙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硅浆料中所述多孔硅的质量含量为20%~3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前驱体为聚乙二醇、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覆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多孔硅和碳前躯体按照1:5~15的质量比例混合,搅拌30~60min后,超声分散30~60min,再进行干燥,得到带有碳质层的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碳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粗产品投入加热装置中,通入保护气体;
将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150℃~210℃,保温30~50min;
将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400℃~550℃,保温100~120min;
将所述加热装置的温度提升至800℃~1000℃,保温100~240min,冷却至室温,获得硅碳基负极材料。
CN202011477615.5A 2020-12-15 2020-12-15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599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7615.5A CN112599778B (zh) 2020-12-15 2020-12-15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1/081202 WO2022126882A1 (zh) 2020-12-15 2021-03-17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77615.5A CN112599778B (zh) 2020-12-15 2020-12-15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9778A CN112599778A (zh) 2021-04-02
CN112599778B true CN112599778B (zh) 2022-04-01

Family

ID=75195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77615.5A Active CN112599778B (zh) 2020-12-15 2020-12-15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9778B (zh)
WO (1) WO20221268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4311B (zh) * 2022-09-02 2024-04-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从灰中制取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方法及超级电容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252A (zh) * 2006-12-28 2009-12-16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多孔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由其形成的电极和电池
JP2013187097A (ja) * 2012-03-09 2013-09-19 Nec Corp シリコン又はシリコン酸化物とカーボンナノホーンの複合体及び電極材料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並びにシリコン又はシリコン酸化物とカーボンナノホーンの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6486658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张天文 一种固相反应制备硅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7507972A (zh) * 2017-08-29 2017-12-22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硅碳负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5555B (zh) * 2016-01-13 2018-07-06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49149A (zh) * 2016-10-28 2017-03-29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755483A (zh) * 2017-11-03 2019-05-14 北京万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682817A (zh) * 2018-05-21 2018-10-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10844910B (zh) * 2019-11-19 2021-08-17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6252A (zh) * 2006-12-28 2009-12-16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多孔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由其形成的电极和电池
JP2013187097A (ja) * 2012-03-09 2013-09-19 Nec Corp シリコン又はシリコン酸化物とカーボンナノホーンの複合体及び電極材料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並びにシリコン又はシリコン酸化物とカーボンナノホーンの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6486658A (zh) * 2015-08-31 2017-03-08 张天文 一种固相反应制备硅纳米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7507972A (zh) * 2017-08-29 2017-12-22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硅碳负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9778A (zh) 2021-04-02
WO2022126882A1 (zh)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824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7634207A (zh) 一种硅镶嵌氧化还原石墨烯/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146416B (zh) 氮掺杂硅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池中的应用
CN110010895B (zh) 碳纤维负载氧化镁颗粒交联纳米片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21048A (zh) 一种低成本制备石墨包覆纳米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9616654B (zh) 一种C/Si/SiOx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90530B (zh) 基于多孔陶瓷复合锂金属负极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8218A (zh) 一种氮掺杂的硬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7919477A (zh) 一种混合膨胀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CN115863600A (zh)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99778B (zh) 硅碳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042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锡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86860B (zh) 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浆料、正极极片与全固态电池
CN114388738A (zh)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89985B (zh) 一种C@MgAl2O4复合包覆改性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272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172680A (zh) 一种高容量大倍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32649A (zh) 一种b掺杂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35127A (zh)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3241427A (zh) 一种高性能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7514B (zh) 多孔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536250B1 (ko) 연료전지용 분리판과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되는연료전지 시스템
CN108288714A (zh) 一种用于硅基负极动力电池的石墨烯改性铜箔电极
CN117832431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0345A (zh) 一种核壳结构硅碳负极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