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2431A -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2431A
CN117832431A CN202311790435.6A CN202311790435A CN117832431A CN 117832431 A CN117832431 A CN 117832431A CN 202311790435 A CN202311790435 A CN 202311790435A CN 117832431 A CN117832431 A CN 117832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source
bis
stirring
alloy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904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烈云
张�杰
江丽军
陈仕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eite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eite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eite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eite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904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24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2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2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采用钴源、稀土源、硅源和铌源制备多孔合金氧化物;步骤S2、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进行表面改性;步骤S3、改性沥青的制备;步骤S4、表面包覆;步骤S5、煅烧。该锂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循环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无记忆效应、能量密度大、放电电压平稳、绿色无污染、充电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工具等领域,并有望成为未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动力汽车的主要能源供给之一。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直接决定锂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和电池容量。可见,开发综合性能和性能稳定性优异的负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化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类材料和硅材料。石墨化碳材料与溶剂相容性差,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差,首次充放电时因溶剂分子的共嵌入使石墨层发生剥离,发生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电极寿命降低。现有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在锂离子嵌入和脱出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变化,从而导致电极材料的粉化,进而与集流体失去电接触,极大的影响了此类材料的循环性能以及应用。硅材料本身存在的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的问题导致材料循环过程中出现粉化现象,锂电池循环过程中出现寿命短、循环性差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8807921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水热反应制备好多孔Fe-Sn-La-O-B-F初品,之后在多孔Fe-Sn-La-O-B-F初品表面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聚合物修饰的多孔Fe-Sn-La-O-B-F,最后在氮气氛围下450-550℃煅烧得到/F/B/Si/P共掺杂的碳层包覆的Fe-Sn-La-O-B-F。该发明还公开了根据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利用所述负极材料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该发明公开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价格低廉,能源密度大,电池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导电性好。然而,其仍然存在负极掉粉的现象。
可见,本领域仍然需要一种比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循环使用寿命长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循环使用寿命长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多孔合金氧化物的制备:将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加入到醇溶剂中,搅拌1-2小时后,缓慢加入醋酸钠,再超声分散1-4小时,接着将分散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90-220℃下反应18-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出沉淀,用乙醇洗涤3-6次,抽滤,最后将得到的样品在80-90℃下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再于550-650℃的氮气氛围下热处理5-8小时,得到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2、表面改性: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多孔合金氧化物均匀分散于高沸点溶剂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在70-80℃下搅拌反应5-8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3、改性沥青的制备:将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和催化剂加入三口瓶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5-8℃/min的速度升温至120-145℃,并保温搅拌3-6小时,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S4、表面包覆: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至搅拌包覆设备中,180-210℃下搅拌加热1-2h,之后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改性沥青加热至180-210℃,用喷枪喷洒到正在搅拌的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上,喷洒完成后继续恒温搅拌1-2h完成包覆;
步骤S5、煅烧:在氮气的保护下以3-6℃/min升温至700-900℃煅烧3-6h。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钴源为氯化钴、硝酸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土源为硝酸钪、硝酸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源为四氯化硅;所述铌源为五氯化铌。
优选的,所述醇溶剂为乙醇、丙三醇、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醇溶剂、醋酸钠的质量比为1:(0.1-0.3):(1-2):0.2:(15-25):8。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多孔合金氧化物、高沸点溶剂、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的质量比为(4-6):(10-25):1.1:1。
优选的,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催化剂的质量比为(3-5):1:0.5。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改性沥青的质量比为(6-8):1。
优选的,步骤S4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公开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简便、高效,工艺流程短,易于操作与控制,对设备依赖性低,适于连续规模化生产。
(2)本发明公开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多孔合金氧化物中成分的重新合理选取,使得制成的氧化物中同时含有钴、稀土、硅和铌,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提高其机械力学性能和性能稳定性,进而保障锂离子嵌入和脱出的过程中材料结构的完整性。
(3)本发明公开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表面改性和包覆能同时引入F/N/Si/P/S共掺杂结构,通过改性原料及其含量配比的合理选取,能够改良碳包覆层的结构,增强其对锂离子的吸收,提高导电性,加快锂离子在电极材料间扩散速率,进而延长循环使用寿命,提高比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
(4)本发明公开的锂电池负极材料,采用先表面改性,通过硅烷偶联剂KH560的偶联作用和其分子结构中的环氧基与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上的氨基之间发生环氧开环反应,在合金氧化物表面形成过渡层,然后再采用改性沥青包覆,能增强结构稳定性,提高电化学活性;煤沥青通过改性,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咪唑酮结构,提高了N掺杂的均匀性,调节了包覆碳层中的N掺杂比例,进而改善了负极材料产品的电化学活性和循环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这样的改性包覆结构设计,还能提高结构稳定性,避免在锂离子在嵌入和脱出的过程中会有较大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变化导致的电极材料的粉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1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多孔合金氧化物的制备:将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加入到醇溶剂中,搅拌1小时后,缓慢加入醋酸钠,再超声分散1小时,接着将分散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90℃下反应1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出沉淀,用乙醇洗涤3次,抽滤,最后将得到的样品在80℃下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再于550℃的氮气氛围下热处理5小时,得到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2、表面改性: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多孔合金氧化物均匀分散于高沸点溶剂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在70℃下搅拌反应5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3、改性沥青的制备:将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和催化剂加入三口瓶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120℃,并保温搅拌3小时,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S4、表面包覆: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至搅拌包覆设备中,180℃下搅拌加热1h,之后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改性沥青加热至180℃,用喷枪喷洒到正在搅拌的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上,喷洒完成后继续恒温搅拌1h完成包覆;
步骤S5、煅烧:在氮气的保护下以3℃/min升温至700℃煅烧3h。
步骤S1中所述钴源为氯化钴;所述稀土源为硝酸钪;所述硅源为四氯化硅;所述铌源为五氯化铌;所述醇溶剂为乙醇;所述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醇溶剂、醋酸钠的质量比为1:0.1:1:0.2:15:8。
步骤S2中所述多孔合金氧化物、高沸点溶剂、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的质量比为4:10:1.1:1;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甲亚砜;步骤S3中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催化剂的质量比为3:1:0.5。
步骤S4中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改性沥青的质量比为6:1;步骤S4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一种采用上述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实施例2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多孔合金氧化物的制备:将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加入到醇溶剂中,搅拌1.2小时后,缓慢加入醋酸钠,再超声分散2小时,接着将分散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在200℃下反应19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出沉淀,用乙醇洗涤4次,抽滤,最后将得到的样品在83℃下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再于570℃的氮气氛围下热处理6小时,得到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2、表面改性: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多孔合金氧化物均匀分散于高沸点溶剂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在73℃下搅拌反应6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3、改性沥青的制备:将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和催化剂加入三口瓶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6℃/min的速度升温至125℃,并保温搅拌4小时,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S4、表面包覆: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至搅拌包覆设备中,190℃下搅拌加热1.2h,之后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改性沥青加热至190℃,用喷枪喷洒到正在搅拌的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上,喷洒完成后继续恒温搅拌1.2h完成包覆;
步骤S5、煅烧:在氮气的保护下以4℃/min升温至750℃煅烧4h。
步骤S1中所述钴源为硝酸钴;所述稀土源为硝酸钇;所述硅源为四氯化硅;所述铌源为五氯化铌;所述醇溶剂为丙三醇;所述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醇溶剂、醋酸钠的质量比为1:0.15:1.2:0.2:17:8。
步骤S2中所述多孔合金氧化物、高沸点溶剂、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的质量比为4.5:13:1.1:1;所述高沸点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步骤S3中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催化剂的质量比为3.5:1:0.5;步骤S4中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改性沥青的质量比为6.5:1;步骤S4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
一种采用上述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实施例3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多孔合金氧化物的制备:将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加入到醇溶剂中,搅拌1.5小时后,缓慢加入醋酸钠,再超声分散2.5小时,接着将分散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在205℃下反应21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出沉淀,用乙醇洗涤5次,抽滤,最后将得到的样品在85℃下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再于600℃的氮气氛围下热处理6.5小时,得到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2、表面改性: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多孔合金氧化物均匀分散于高沸点溶剂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在75℃下搅拌反应6.5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3、改性沥青的制备:将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和催化剂加入三口瓶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6.5℃/min的速度升温至135℃,并保温搅拌5小时,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S4、表面包覆: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至搅拌包覆设备中,195℃下搅拌加热1.5h,之后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改性沥青加热至200℃,用喷枪喷洒到正在搅拌的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上,喷洒完成后继续恒温搅拌1.5h完成包覆;
步骤S5、煅烧:在氮气的保护下以4.5℃/min升温至800℃煅烧4.5h。
步骤S1中所述钴源为氯化钴;所述稀土源为硝酸钇;所述硅源为四氯化硅;所述铌源为五氯化铌;所述醇溶剂为乙二醇;所述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醇溶剂、醋酸钠的质量比为1:0.2:1.5:0.2:20:8。
步骤S2中所述多孔合金氧化物、高沸点溶剂、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的质量比为5:19:1.1:1;所述高沸点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步骤S3中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催化剂的质量比为4:1:0.5。
步骤S4中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改性沥青的质量比为7:1;步骤S4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氖气。
一种采用上述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实施例4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多孔合金氧化物的制备:将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加入到醇溶剂中,搅拌1.8小时后,缓慢加入醋酸钠,再超声分散3.5小时,接着将分散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在215℃下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出沉淀,用乙醇洗涤6次,抽滤,最后将得到的样品在88℃下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再于640℃的氮气氛围下热处理7.5小时,得到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2、表面改性: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多孔合金氧化物均匀分散于高沸点溶剂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在78℃下搅拌反应7.5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3、改性沥青的制备:将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和催化剂加入三口瓶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7.5℃/min的速度升温至142℃,并保温搅拌5.5小时,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S4、表面包覆: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至搅拌包覆设备中,205℃下搅拌加热1.8h,之后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改性沥青加热至205℃,用喷枪喷洒到正在搅拌的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上,喷洒完成后继续恒温搅拌1.8h完成包覆;
步骤S5、煅烧:在氮气的保护下以5.5℃/min升温至850℃煅烧5h。
步骤S1中所述钴源为氯化钴、硝酸钴按质量比3:5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稀土源为硝酸钪、硝酸钇按质量比1:3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硅源为四氯化硅;所述铌源为五氯化铌;所述醇溶剂为乙醇、丙三醇、乙二醇按质量比1:1:2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述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醇溶剂、醋酸钠的质量比为1:0.25:1.8:0.2:23:8。
步骤S2中所述多孔合金氧化物、高沸点溶剂、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的质量比为5.5:23:1.1:1;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按质量比1:3:2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步骤S3中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催化剂的质量比为4.5:1:0.5。
步骤S4中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改性沥青的质量比为7.5:1;步骤S4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一种采用上述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实施例5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多孔合金氧化物的制备:将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加入到醇溶剂中,搅拌2小时后,缓慢加入醋酸钠,再超声分散4小时,接着将分散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在220℃下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出沉淀,用乙醇洗涤6次,抽滤,最后将得到的样品在90℃下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再于650℃的氮气氛围下热处理8小时,得到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2、表面改性: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多孔合金氧化物均匀分散于高沸点溶剂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在80℃下搅拌反应8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3、改性沥青的制备:将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和催化剂加入三口瓶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8℃/min的速度升温至145℃,并保温搅拌6小时,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S4、表面包覆: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至搅拌包覆设备中,210℃下搅拌加热2h,之后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改性沥青加热至210℃,用喷枪喷洒到正在搅拌的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上,喷洒完成后继续恒温搅拌2h完成包覆;
步骤S5、煅烧:在氮气的保护下以6℃/min升温至900℃煅烧6h。
步骤S1中所述钴源为硝酸钴;所述稀土源为硝酸钪;所述硅源为四氯化硅;所述铌源为五氯化铌;所述醇溶剂为乙二醇;所述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醇溶剂、醋酸钠的质量比为1:0.3:2:0.2:25:8。
步骤S2中所述多孔合金氧化物、高沸点溶剂、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的质量比为6:25:1.1:1;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甲亚砜;步骤S3中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催化剂的质量比为5:1:0.5。
步骤S4中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改性沥青的质量比为8:1;步骤S4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一种采用上述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对比例1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没有添加钴源、铌源和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
对比例2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没有添加稀土源和双(1-乙烯基咪唑-2-)酮。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有益技术效果,对实施例1-5及对比例1-2制成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测试方法如下:按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的负极材料、导电剂SP、增稠剂CMC、粘结剂SBR=94:1:1.5:3.5的质量比混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作为分散剂调成浆料,后涂覆在铜箔上,并经真空干燥、辊压,制成负极片,金属锂作为对电极,使用1mol/L的LiPF6三组分混合溶剂(EC、DMC、EMC按体积比为1:1:1混合)的电解液,采用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16型扣式电池,将该扣式电池于深圳新威有限公司Neware电池测试系统中进行充放电测试,测试条件为:室温下,0.1C恒流充放电,充放电电压限制在0.005~1.5V,长循环测试0.5C充电、1C放电,充放电电压限制在0.005~1.5V,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各实施例公开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较对比例方法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使用寿命;钴源、铌源、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稀土源和双(1-乙烯基咪唑-2-)酮的添加对改善上述性能有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多孔合金氧化物的制备:将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加入到醇溶剂中,搅拌1-2小时后,缓慢加入醋酸钠,再超声分散1-4小时,接着将分散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90-220℃下反应18-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釜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出沉淀,用乙醇洗涤3-6次,抽滤,最后将得到的样品在80-90℃下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再于550-650℃的氮气氛围下热处理5-8小时,得到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2、表面改性:将经过步骤S1制成的多孔合金氧化物均匀分散于高沸点溶剂中,再加入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在70-80℃下搅拌反应5-8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
步骤S3、改性沥青的制备:将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和催化剂加入三口瓶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下以5-8℃/min的速度升温至120-145℃,并保温搅拌3-6小时,得到改性沥青;
步骤S4、表面包覆:将经过步骤S2制成的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至搅拌包覆设备中,180-210℃下搅拌加热1-2h,之后将经过步骤S3制成的改性沥青加热至180-210℃,用喷枪喷洒到正在搅拌的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上,喷洒完成后继续恒温搅拌1-2h完成包覆;
步骤S5、煅烧:在氮气的保护下以3-6℃/min升温至700-900℃煅烧3-6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钴源为氯化钴、硝酸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稀土源为硝酸钪、硝酸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源为四氯化硅;所述铌源为五氯化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溶剂为乙醇、丙三醇、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钴源、稀土源、硅源、铌源、醇溶剂、醋酸钠的质量比为1:(0.1-0.3):(1-2):0.2:(15-25):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多孔合金氧化物、高沸点溶剂、硅烷偶联剂KH560、双(3-氨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氧化膦的质量比为(4-6):(10-25):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沸点溶剂为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所述煤沥青、双(1-乙烯基咪唑-2-)酮、催化剂的质量比为(3-5):1: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表面改性的多孔合金氧化物、改性沥青的质量比为(6-8):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氖气、氩气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CN202311790435.6A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8324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90435.6A CN117832431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90435.6A CN117832431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2431A true CN117832431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03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90435.6A Pending CN117832431A (zh) 2023-12-25 2023-12-25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24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09234A (zh) 一种锂负极或钠负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010895B (zh) 碳纤维负载氧化镁颗粒交联纳米片阵列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94884A (zh) 一种壳聚糖基高比表面积氮/磷共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1137765A (zh) 涂覆的碳颗粒的制造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02034971B (zh)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89791B (zh) 一种锡掺杂焦磷酸钛的制备方法
CN108565446A (zh) 一种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660987B (zh) 硼掺杂空心硅球形颗粒/石墨化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51561B (zh) 一种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10813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8218A (zh) 一种氮掺杂的硬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03378355B (zh) 碱金属二次电池及其用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材料、负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12289985B (zh) 一种C@MgAl2O4复合包覆改性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03704A (zh) 一种三维树突状金属-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188521B (zh) 一种双离子电池石墨正极材料表面的轻质包覆层及制备方法
CN11239770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993916B (zh) 一种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832431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52070A (zh) 一种石墨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4243B (zh) 一种以氧化铁为原料制备磷酸亚铁锂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1302322A (zh) 一种高密度球形氟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83137B (zh) 一种在碳表面进行硫掺杂磷修饰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4314644B (zh) 一种SnO2@C-P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344779B (zh) 一种锂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锂电池
CN115626637B (zh) 一种碳/石墨烯/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