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0153B - 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0153B
CN112590153B CN202110227769.7A CN202110227769A CN112590153B CN 112590153 B CN112590153 B CN 112590153B CN 202110227769 A CN202110227769 A CN 202110227769A CN 112590153 B CN112590153 B CN 1125901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aterial
spiral
insertion tube
resin
spir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77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90153A (zh
Inventor
李奕
杨俊风
刘红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huan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chuan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huan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chuan Med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277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0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0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0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90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0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19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shaping by flattening, folding or be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with stiffen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1Manufacturing of endoscop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13Articles with a cross-section vary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e.g. corrugated p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285Feeding the extrusion material to the extruder
    • B29C48/29Feeding the extrusion material to the extruder in liquid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2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with annular openings, e.g. for forming tub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03Bell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53Medical equipment; Accessories therefor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形成第一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包括多个连续的第一螺旋环;在所述第一螺旋管外部形成编织层;在所述第一螺旋管内形成定心模,所述定心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旋管的内表面抵接;在所述编织层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同时所述压力使得所述树脂材料穿透所述编织层,在所述第一螺旋环的弯曲间隙中成型,以形成多个第二螺旋环,构成第二螺旋管。本申请方案能够提高插入管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内窥镜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在检查过程中,内窥镜的插入管需要伸入到受检体的自然腔道内,并在自然腔道内移动。
在临床使用中,插入管内的螺旋管在经过弯折角度较大的自然腔道时,容易发生套环现象,而难以调节到原状,影响了内窥镜的正常使用。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以提高插入管的工作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手柄和弯曲部,所述插入管连接在所述操作手柄和所述弯曲部之间,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包括多个连续的第一螺旋环;
在所述第一螺旋管外部形成编织层;
在所述第一螺旋管内形成定心模,所述定心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旋管的内表面抵接;
在所述编织层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同时所述压力使得所述树脂材料穿透所述编织层,在所述第一螺旋环的弯曲间隙中成型,以形成多个第二螺旋环,构成第二螺旋管。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编织层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包括:
以大于20MPa的压力挤出所述树脂材料。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编织层外部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包括:在从所述插入管靠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弯曲部的一端,挤出的压力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形成第一螺旋管,包括:
形成所述第一螺旋管,并在所述插入管从所述操作手柄向所述弯曲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螺旋管的弯曲间隙依次增大。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形成第一螺旋管,包括:
形成所述第一螺旋管,包括在所述第一螺旋管上形成多个通孔, 在从所述操作手柄向所述弯曲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通孔的数量逐渐增多。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编织层外部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包括:
在从所述插入管靠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弯曲部的一端,挤出硬度逐渐减小的树脂材料。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定心模包括充气芯模或者不沾型模具;其中所述不沾型模具的外表面涂覆有排斥所述树脂材料的涂层。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在所述编织层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包括:
在所述编织层的表面挤出第一树脂材料,以形成第一树脂条,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比第一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高5℃以内;
在形成的所述第一树脂条之间挤出第二树脂材料,以形成第二树脂条,所述第二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比所述第一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低40℃-60℃,所述第二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比所述第二树脂材料固化温度高20℃-40℃;其中,从所述插入管靠近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所述第一树脂条和/或所述第二树脂条的硬度逐渐增大,以使所述插入管的硬度逐渐增大。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编织的表面挤出第一树脂材料,以形成第一树脂条,包括:
在所述插入管的行进过程中,控制所述插入管沿其自身轴向旋转,以注塑挤出形成螺旋形的所述第一树脂条;
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条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管的螺旋方向相反。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在形成所述第一树脂条的过程中, 控制所述插入管的行进速度在形成靠近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的过程中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旋管形成在第一螺旋管的弯曲间隙内,第二螺旋环填充在第一螺旋环之间,因而能够起到传递力矩的作用,提高第一螺旋管的受控性,从而即使在插入管弯曲角度较大的情形下,能够保持插入管的受控可靠性,避免套环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插入管的工作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内窥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示出的内窥镜插入管外皮层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挤出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螺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螺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由图4中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牵引器和挤出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插入部;2、操作部;11、插入管;12、弯曲部;21、控制旋钮;22、控制按钮;112、编织层;113、外皮层;114、第一螺旋管;114-1、通孔;1141、第一螺旋环;1142、弯曲间隙;115、第二螺旋管;1151、第二螺旋环;41、内模;42、外模;43、中间模;432、插入罩;441、第一进料通道;442、第二进料通道;452、第二进料筒;451、第一进料筒;46、成型通道;51、第一树脂条;52、第二树脂条;60、牵引器。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申请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申请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申请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插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内窥镜包括插入到受检体腔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1及位于插入部1的后端的操作部2。操作部2与插入部1连接。其中,内窥镜的前、后方向可以为:内窥镜靠近受检体的一端为前端方向,内窥镜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为后端方向。在此,受检体可以是人、动物、或其他无生命的结构体。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可以为一种抛弃型内窥镜。抛弃型内窥镜在使用之后即将其污染部分进行抛弃,可以提高内窥镜的卫生程度,保证受检者能够安全使用。上述操作部2及插入部1均在使用过程中被污染,因此上述操作部2、插入部1均需要抛弃,以保证内窥镜的安全使用。
操作部2大致呈手柄形状,方便操作人员手握持,便于用力操作。插入部1包括插入管11、弯曲部12。插入管11的前端设有弯曲部12。从操作部2延伸出有牵引线(图未示),牵引线穿过插入管11与弯曲部12驱动连接。弯曲部12设有多个相互可转动连接的蛇骨结构。蛇骨结构可以自由转动。蛇骨结构的内侧壁上设有导向槽,牵引线穿过导向槽与蛇骨结构牵引连接。则当操作部2处拉拽牵引丝的时候,会带动蛇骨结构发生转动或弯曲,从而可以对牵引线的另一端连接的弯曲部12的弯折方向、弯折角度进行控制。弯曲部12弯曲伸入,则引导插入管11在腔道内进行移动。
操作部2上设有控制旋钮21。控制旋钮21与牵引线相连接,转动控制旋钮21,使牵引丝拉拽、移动。控制旋钮21可以为多个手轮。多个手轮呈上下同轴设置。操控人员的手指即可拨动。
同样,操作部2还设有控制按钮22。控制按钮22与内窥镜的泵组电信号连接。内窥镜的泵组用于对内窥镜泵入气体或液体等,以供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控制按钮22可以对泵组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泵组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泵组的开关及参数的调节等。
弯曲部12的头端上设有光源及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得到受检者腔道内的图像信息。医务人员根据图像信息对受检者进行诊断及医疗处理。
插入管11设于操作部2与弯曲部12之间。插入管11具有一定柔软性,以便于插入管11在受检者腔道内移动。并且,插入管11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一方面,可以减小插入管11与腔道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可以对受检者腔道进行保护,避免划伤受检者。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的插入管11包括刚性丝。刚性丝设于插入管11靠近操作部2的一端,刚性丝内嵌于插入管11内,且刚性丝的轴向与插入管11的轴向方向相同。
刚性丝具有一定的硬度,刚性丝可以为金属丝等。刚性丝靠近插入管11的后端设置,且刚性丝的轴向与插入管11的轴向方向相同。则刚性丝在插入管11的轴向上增大了插入管11的后端的硬度,当推进插入管11的时候,插入管11的后端可以便于推进力的传导,以便于插入管11能够顺利进入腔道。并且,插入管11的前端保持较小的硬度,则插入管11的前端进入人体腔道内,较为柔软的前端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
在下述实施例中,将对本申请的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内窥镜包括操作手柄和弯曲部12,插入管11连接在操作手柄和弯曲部12之间。在下述实施例中,设定插入管11靠近操作手柄的一端为后端,插入管11靠近弯曲部12的一端为前端。
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示出的内窥镜插入管外皮层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S70,形成第一螺旋管114,第一螺旋管114包括多个连续的第一螺旋环1141;
S71,在第一螺旋管114外部形成编织层112;
S72,在第一螺旋管114内形成定心模,定心模的外表面与第一螺旋管114的内表面抵接;
S73,在编织层112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113,同时压力使得树脂材料穿透编织层112,在第一螺旋环1141的间隙中成型,以形成多个第二螺旋环1151,构成第二螺旋管115。
在一示例中,第一螺旋管114为硬质材料制成,例如由钢制成。编织层112呈管状,由多股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用于套设在第一螺旋管114上,且与第一螺旋管114基本同轴。编织层112可以通过编织机直接在第一螺旋管114上编织而成。
定心模是一种模具,大致呈柱状。定心模具用于伸入第一螺旋管114内,且与第一螺旋管114的内表面抵持,使得定心模具与第一螺旋管114之间具有一定的工装压力,以尽量减小定心模具外表面与第一螺旋管114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在注塑形成外皮层113的过程中,即使挤出树脂材料所用的压力较大,树脂材料也会止于定心模具,而不会进入到第一螺旋管114的管内,使得树脂材料能够均匀的充满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内。
在注塑完成后,为了便于定心模具从第一螺旋管114内取出,可以设置定心模为充气芯模,充气芯模通过放气以减小体积,而便于从第一螺旋管114中取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定心模为沾型模具,不沾型模具的外表面涂覆有排斥树脂材料的涂层,以排斥树脂材料。因此注塑完成后,抽出定心模具时,不会受到树脂材料的粘性力,并且保证了注塑后外皮层113与第一螺旋管114、第二螺旋管115的结构稳定性。
在步骤S73中,开始形成外皮层113。在本实施例中,在注塑形成外皮层113的过程中,通过加大挤出树脂材料的压力,压力至少要大于20MPa,从而使树脂材料得以穿透编织层112,在第一螺旋环1141的间隙中成型,以形成第二螺旋管115。
在此,插入介绍用于加工内窥镜插入管11的外皮层113的挤出装置,以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在此、第一螺旋管114、编织层112、定心模统称为插入管11。
在一实施例中,挤出装置包括成型通道46、多个进料通道。成型通道46用于供第一螺旋管114行进;多个进料通道的进料口对应供多个挤出机连接,以用于接收多种硬度的树脂材料。多个进料通道的出口依次沿成型通道46的延伸方向排列,且进料通道的出口与成型通道46连通,以使所挤出的树脂材料包覆在编织层112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挤出机挤出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一般的,挤出机通过加热、挤压的方式将固态的注塑原料加工成熔融状态,而后以特定的挤出压力或挤出速度挤出至对应的进料通道。在此树脂材料可以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酯、尼龙、橡胶或者有机硅中的任一种。
在此,挤出机的数量可以为1-10台。例如2台、3台、4台。多个挤出机中至少部分挤出机挤出的树脂材料硬度是互不相同的。在此,树脂材料的硬度是指该树脂材料经注塑成型所形成的物体的硬度。示意性的,当有四台挤出机时,这四台挤出机挤出的树脂材料的硬度可以分别是60HA、HA、80HD、85HD。
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一示例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挤出装置的剖面图。在一示例中,挤出装置包括内模41、外模42、以及至少一个中间模43;中间模43包括相连接的进料筒以及插入罩432,插入罩432的侧壁伸入至外模42与内模41之间,以与外模42或内模41至少其中之一形成进料通道。
在该示例中,插入罩432的侧壁与外模42之间形成第一进料通道441,插入罩432的侧壁与内模41之间形成有第二进料通道442。外模42上具有第一进料筒451与第一进料通道441连通;中间模43的进料筒作为第二进料筒452,第二进料筒452与第二进料通道442连通。由此该示例中的挤出装置具有两个进料通道。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中间模43的数量,可以形成多于两个的进料通道。
图3中,沿图中的左右方向,内模41朝向外侧的外表面、外模42朝向内侧的表面、插入罩432均大致呈右端部较尖的罩形,其中三者的右端部均为敞口,与成型通道46连通。因此树脂材料进入从进料口流入进料通道,逐渐充满整个进料通道,最后从进料通道的出口流出以360°的全方向包裹在编织层112的外周壁(有部分树脂材料从编织层112间隙穿过填充至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中)。随着插入管11在成型通道46内的行进,进料通道环形口流出的树脂材料包裹整个插入管11的外周面,形成外皮层113。
在图3中,在沿成型通道46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标注了两个第一进料通道441。这是由于图3为剖面图,第一进料通道441大致呈沿成型通道46对称的罩形,因此所标注的两个第一进料通道441之间实质上是相互连通的。类似的,所标注的两个第二进料通道442之间也是相互连通的。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上述挤出装置增设压力挤出单元,压力挤出单元用于以大于预设压力的挤出压力挤出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至成型通道46,树脂材料包覆在编织层112表面形成外皮层113。在此以预设压力大于或等于使所挤出的树脂材料穿透编织层112填充至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内所需要的压力。
基于压力挤出单元,能够在挤出树脂材料时使树脂材料能够穿过编织层112填充至包裹在编织层112内的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内。当在填充至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内的树脂材料凝固后形成与该弯曲间隙1142形状对应的第二螺旋管115。
在一实施例中,压力挤出单元包括进料筒,进料筒的入口用于接收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且进料筒出口与成型通道46直接或间接连通。在进料通道的入口或出口处设置有增压装置,以用于增大进料筒的挤出压力,从而增大树脂材料进入到成型通道46内的压力,从而使得树脂材料能够穿透编织层112填充至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内,形成上述第二螺旋管115。
在另一实施例中,压力挤出单元包括挤出机,由挤出机来调控挤出压力。一般的,挤出机通过加热、挤压的方式将固态的注塑原料加工成熔融状态,而后以特定的挤出压力或挤出速度直接或间接挤出树脂材料至成型通道46内。
在具体的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大于20MPa的压力挤出树脂材料。以大于20MPa的压力挤出能够保证足够量的树脂材料穿过编织层112。
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旋管115形成在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内,第二螺旋环1151填充在第一螺旋环1141之间,因而能够起到传递力矩的作用,提高第一螺旋管114的受控性,从而即使在插入管11弯曲角度较大的情形下,能够保持插入管11的受控可靠性,避免套环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插入管11的工作稳定性。
并且,在加工插入管11外皮层113时同时形成第二螺旋管115,使得形成的外皮层113和第二螺旋管115、第一螺旋管114为一体式结构,因此能够互传应力,从而提高插入管11的工作稳定性。
并且,第二螺旋管115由树脂材料制成时,因此具有柔性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有利于在弯曲后恢复到原有的形状,防止插入管11在多次弯曲后发生变形。
综上,本申请方案能够提高插入管11的工作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编织层112外部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113包括:在从插入管11靠近操作手柄的一端到靠近弯曲部12的一端,挤出的压力逐渐减小。
在此,挤出压力可以由挤出机来进行控制。挤出压力越大,挤出的树脂材料密度越大,因此所形成的外皮层113越硬。因此通过本实施例,能够形成外皮层113的硬度渐变,在从插入管11靠近操作手柄的一端到靠近弯曲部12的一端,硬度逐渐减小,实现外皮层113的前端硬度较小,有利于在受检体内弯转,后端硬度较大,有利于向前传导力矩。
请参阅图4-图6,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螺旋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螺旋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由图4中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螺旋管114的形状,使第一螺旋管114具有软硬渐变的特性。具体的,形成第一螺旋管114,包括:
形成第一螺旋管114,并在插入管11从操作手柄向弯曲部12延伸的方向上(图4中的虚线箭头所指的方向),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依次增大。
在第一螺旋管114中,后端管段中第一螺旋环1141盘旋的较为紧凑,弯曲间隙1142较窄;而前端管段中第一螺旋环1141之间盘绕的较为稀疏,弯曲间隙1142较宽。因此,对于第一螺旋环1141来说,前端管段较软,后端管段较硬。由于第二螺旋管115的每个螺旋环是对应设置在第一螺旋环1141的弯曲间隙1142中的,因此在第二螺旋管115中,后端管段中第二螺旋环1151盘旋的较为稀疏,弯曲间隙1142较宽;而前端管段中第二螺旋环1151之间盘绕的较为紧凑,弯曲间隙1142较窄。由于第一螺旋管114呈刚性,第二螺旋管115呈柔性,因此对于由第一螺旋管114和第二螺旋管115组成的螺旋管组件来说,前端管段的刚性材料所占的比重较大,后端管段中柔性材料所占的比重较大,由此实现了插入管11的前端管段较软,后端管段较硬。
并且,当仅有第一螺旋管114的情况下,后端管段若要具有较大的硬度,则需要设置第一螺旋管114具有较小排布密度,然而这会影响到力矩的传导,从而造成第一螺旋管114的前端回转能力较差,而易发生套环现象。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软一硬的螺旋管配合,较软的第二螺旋环1151设置在较硬的第一螺旋环1141的弯曲间隙1142之间,因此能够传递力矩,即使第一螺旋管114的前端管段中的第一螺旋环1141排布密度较小,力矩也能够通过第二螺旋管115的第二螺旋环1151向前传导,由此在实现了插入管11的前端管段较软后端管段较硬的同时,仍具有较好的受控性,便于在受检体内灵活的弯曲和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调整第一螺旋管114的弯曲间隙1142,能够调节第一螺旋管114前端和后端的硬度,形成前端管段较软,有利于插入管11在受检体内弯转,后端管段较硬,有利于向前端传导应力,提高插入管11的受控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S70,形成第一螺旋管114,包括:
形成第一螺旋管114包括在第一螺旋管114上形成多个通孔114-1,在从操作手柄向弯曲部12延伸的方向上(图5中箭头所指方向),通孔114-1的数量逐渐增大。
通过在第一螺旋管114上形成多个通孔114-1,因此在注塑形成外皮层113时,树脂材料穿过编织层112后,不仅会填充在第一螺旋管114的间隙内,还会填充在通孔内114-1。通过对通孔114-1数量的调节,使得树脂材料在靠近操作手柄的部分的填充量较少,在靠近的弯曲部12的一侧,通孔114-1的数量逐渐增大,树脂填充量较多,从而在从操作手柄向弯曲部12延伸的方向上,第一螺旋管114的硬度逐渐减小,使得第一螺旋管114具有软硬度渐变的特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编织层112外部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113包括:在从插入管11靠近操作手柄的一端到靠近弯曲部12的一端,挤出硬度逐渐减小的树脂材料。
在此,树脂材料的类型可以采用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酯、尼龙、橡胶、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合成。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树脂材料相应注塑形成不同硬度的外皮层113管段。
在一实施例中,树脂材料采用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树脂材料制作。
在一实施例中,TPU包括第一成分、第二成分;第一成分的硬度大于第二成分的硬度。后端管段32中第一成分的含量大于前端管段31中第一成分的含量;后端管段32中第二成分的含量小于前端管段31中第二成分的含量。
在此,第一成分可以包括二异氰酸脂、聚脲的一种或多种等硬段成分;第二成分可以包括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聚硅氧烷二醇以及两端带有羟基的聚己内酯、聚乳酸、端羟基聚丁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等软段成分。
由于TPU注塑成型后的硬度主要由TPU结构中的硬段含量来决定(硬段含量是指硬段在TPU中的质量百分数),硬段含量越高,TPU的硬度就会随之上升。因此,在注塑过程中,通过逐渐减小或增大TPU树脂材料中的硬段含量,从而调节所挤出树脂材料硬度的逐渐变化。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挤出树脂材料硬度的逐渐变化,不仅能够实现外皮层113的硬度的逐渐变化,还能够同时使所形成的第二螺旋管115的硬度逐渐变化。因此,本实施例提高了插入管11的硬度变化范围,提高了插入管11软硬变化的灵活性。并且由于通过外皮层113、以及第二螺旋管115两方面来调节插入管11的硬度,因此能够允许外皮层113、以及第二螺旋管115具有较为缓和的硬度变化率,有利于保证插入管11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编织层112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113包括:
在编织层112的表面挤出第一树脂材料,以形成第一树脂条51,其中第一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比第一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高5℃以内;
在形成的第一树脂条51之间挤出第二树脂材料,以形成第二树脂条52,第二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比第一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低40℃-60℃,第二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比第二树脂材料固化温度高20℃-40℃;其中,从插入管11靠近弯曲部12的一端到靠近操作手柄2的一端,第一树脂条51和/或第二树脂条52的硬度逐渐增大,以使插入管11的硬度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上述挤出装置挤出呈条状的第一树脂条51。此时,进料通道的出口位于插入管11(此时插入管11还未形成外皮层113和第二螺旋管115)的一侧,由此挤出的树脂材料刚好落于编织层112的表面形成凸起的第一树脂条51,参见图7。
第一树脂条51和第二树脂条52在不同的工序中注塑形成。在此在第一树脂条51注塑形成后,之后进行第一树脂条51的固化工序;再对第二树脂条52注塑形成后,再对第二树脂条52的进行固化工序。
固化工序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树脂条51/第二树脂条52所在环境的温度,以实现对第一树脂条51/第二树脂条52的固化。或者设置固化箱,在固化箱内温度可调,第一树脂条51/第二树脂条52在固化箱内被固化。还可以通过风机、水冷等方式对第一树脂条51/第二树脂条52进行固化冷却。
本实施例中,第一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比第一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高5℃以内,因此第一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较低,能够使第一树脂材料以流动性较差的状态被挤出至编织层112上,从而使得第一树脂材料在编织层112上时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淌,而保持设定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比第二树脂材料固化温度高20℃-40℃,从而使得第二树脂材料以流动性较好的状态挤出至第一树脂条51之间,从而能够在第一树脂条51之间流淌,充分、均匀的填充在第一树脂条51之间,避免所生产出的外皮层113表面出现厚薄不均、漏洞、凹凸不平等情况。
并且,本申请方案中,第二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比第一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低40℃-60℃,从而使第二树脂材料固化速度较慢,以实现固化的均匀性。
通过实施例第一树脂材料、第二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差值、固化温度差值的设置,使得在挤出第二树脂材料的时候,第一树脂条51不会发生融化,从而保证外皮层113的成型效果。
图7中,第一树脂条51沿插入管11的轴线呈直线延伸。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8,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在编织的表面挤出第一树脂材料,以形成第一树脂条51,包括:
在插入管11的行进过程中,控制插入管11沿其自身轴向旋转,以注塑挤出形成螺旋形的第一树脂条51;
其中,第一树脂条51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螺旋管114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此可以通过牵引器牵调控插入管11的行进方式。牵引器牵引插入管11在做直线运动的同时,沿其自身轴向方向做圆周运动。同时保持进料通道的出口不动,因此所挤出的第一树脂条51为螺旋形。
之后,再通过人工或者仍然利用挤出机挤出的方式以将第一树脂条51之间注入树脂材料,以形成第二树脂条52。应当理解,当利用挤出机挤出树脂材料时,可以通过调整进料通道挤出口的形状和尺寸,同时配合牵引器牵引插入管11同时做直线运动和沿其自身轴线圆周运动,能够一次加工出第二树脂条52。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在形成第一树脂条51的过程中,控制插入管11的行进速度在形成靠近弯曲部12的一端到靠近操作手柄2的一端的过程中逐渐减小。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挤出装置的剖面图。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挤出装置还包括牵引器60,牵引器60设于成型通道46的一侧,牵引器60用于控制插入管11的行进速度呈单向逐渐变化,以调节树脂材料在编织层112上的包覆量。
具体的,牵引器60可以设置两个,分别用于牵动插入管11的两端,两台牵引器60的速度应保持一致。示意性的。在注塑过程中,插入管11行进在成型通道46内。当插入管11的最前端移动至进料通道的出口时,可以开始控制插入管11的行进速度逐渐变大或逐渐减小。
应当理解,当进料通道挤出口的挤出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插入管11的行进速度逐渐增小,沿插入管11的长度方向,树脂材料在编织层112上的包覆量逐渐减多,相应形成的第一树脂条51的厚度由小到大逐渐变化,从而能够使所形成的外皮层113后端硬度较大,前端硬度较小。在此,可以设定第一树脂条51的硬度大于第二树脂条52的硬度。
上述一实施例中,在插入管11的行进过程中,控制插入管11沿其自身轴向旋转,挤出装置挤出形成螺旋形的第一树脂条51,此时通过调节插入管11的行进速度逐渐减小,使得形成的第一树脂条51的第一螺旋环1141宽度逐渐加宽,螺旋间隙逐渐减小,从而能够使所形成的外皮层113后端硬度较大,前端硬度较小。在此,可以设定第一树脂条51的硬度大于第二树脂条52的硬度。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手柄和弯曲部,所述插入管连接在所述操作手柄和所述弯曲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包括多个连续的第一螺旋环;
在所述第一螺旋管外部形成编织层;
在所述第一螺旋管内形成定心模,所述定心模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螺旋管的内表面抵接;
在所述编织层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所述压力使得所述树脂材料穿透所述编织层,在所述第一螺旋环的弯曲间隙中成型,以形成多个第二螺旋环,多个所述第二螺旋环构成第二螺旋管;
其中,所述在编织层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插入管的行进过程中,控制所述插入管沿其自身轴向旋转,以挤出形成螺旋形的第一树脂条;其中,所述第一树脂条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管的螺旋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比所述第一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高5℃以内;
在形成的所述第一树脂条之间挤出第二树脂材料,以形成第二树脂条,所述第二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比所述第一树脂材料的固化温度低40℃-60℃,所述第二树脂材料的挤出温度比所述第二树脂材料固化温度高20℃-40℃;其中,从所述插入管靠近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所述第一树脂条的硬度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第二树脂条的硬度逐渐增大,以使所述插入管的硬度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编织层外部压力挤出树脂材料包括:
以大于20MPa的压力挤出所述树脂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编织层外部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包括:在从所述插入管靠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弯曲部的一端,挤出的压力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一螺旋管,包括:
形成所述第一螺旋管,并在所述插入管从所述操作手柄向所述弯曲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螺旋管的弯曲间隙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第一螺旋管,包括:
形成所述第一螺旋管,包括在所述第一螺旋管上形成多个通孔,在从所述操作手柄向所述弯曲部延伸的方向上,所述通孔的数量逐渐增多。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编织层外部挤出树脂材料形成外皮层包括:
在从所述插入管靠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到靠近所述弯曲部的一端,挤出硬度逐渐减小的树脂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模包括充气芯模或者不沾型模具;其中所述不沾型模具的外表面涂覆有排斥所述树脂材料的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树脂条的过程中,控制所述插入管的行进速度在形成靠近所述弯曲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的过程中逐渐减小。
CN202110227769.7A 2021-03-02 2021-03-02 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590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7769.7A CN112590153B (zh) 2021-03-02 2021-03-02 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7769.7A CN112590153B (zh) 2021-03-02 2021-03-02 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0153A CN112590153A (zh) 2021-04-02
CN112590153B true CN112590153B (zh) 2021-05-25

Family

ID=7520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7769.7A Active CN112590153B (zh) 2021-03-02 2021-03-02 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01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1774A (zh) * 2022-01-11 2022-04-05 上海宇度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宫腔镜头端通道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2434A (ja) * 1982-08-17 1984-02-21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可撓管
JPH0698115B2 (ja) * 1988-08-18 1994-12-07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可撓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20214B1 (en) * 1999-04-13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Flexible tube for endoscope
JP2010075325A (ja) * 2008-09-25 2010-04-08 Fujifilm Corp 内視鏡軟性部及び内視鏡
CN111772556A (zh) * 2020-07-27 2020-10-16 岱川医疗(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内窥镜及其插入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0153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1043B2 (ja) 内視鏡及びその軟性部
US7534317B2 (en) Kink-resistant access sheath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868718A (en) Process to form dimensionally variable tubular members for use in catheter procedures
JP5312380B2 (ja) 内視鏡可撓管の製造方法
EP1787674A1 (en) Catheter tube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4520601A (ja) 無傷性尿管アクセスシース
CN112590153B (zh) 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JP4866824B2 (ja) 内視鏡可撓管の製造方法
EP2168471A2 (en) Flexible tube for endoscop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000299A (ja) 内視鏡用可撓管及び内視鏡
CN115400323B (zh) 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
JP3764569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
CN112587068B (zh) 内窥镜插入管以及其外皮层的加工方法、内窥镜
JP2009226023A (ja) 内視鏡用可撓管の製造方法
JP6765136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CN112587070B (zh) 内窥镜插入管、内窥镜以及内窥镜插入管的加工方法
CN112587074B (zh) 内窥镜插入管、及内窥镜插入管外皮层的加工方法
CN112590159B (zh) 加工插入管外皮层的挤出装置及加工方法、内窥镜插入管
CN112587071B (zh) 内窥镜的插入管以及内窥镜插入管的制造方法
TWI760798B (zh) 軟管製造裝置
CN112590160B (zh) 用于加工内窥镜插入管外皮层的挤出装置
CN112587069B (zh) 内窥镜的插入管及其加工方法、内窥镜
JP2002330923A (ja) 内視鏡の可撓管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01075A (ja) 内視鏡可撓管の製造方法
WO2002069785A1 (fr) Tube flexible d'endoscop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