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3275A - 排纸装置、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排纸装置、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73275A CN112573275A CN202011032970.1A CN202011032970A CN112573275A CN 112573275 A CN112573275 A CN 112573275A CN 202011032970 A CN202011032970 A CN 202011032970A CN 112573275 A CN112573275 A CN 1125732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um
- unit
- loading
- medium support
- s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0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dropping, e.g. removing the pile support from under the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8—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 B65H31/10—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and appli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8—Apparatus for vibrating or knocking the pile during pi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0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dropping, e.g. removing the pile support from under the pile
- B65H31/3018—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dropping, e.g. removing the pile support from under the pile from opposite part-support elements, e.g.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2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the nip between moving belts or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2—Forming a pile of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1—Forming a pile
- B65H2301/4213—Forming a pil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articles, e.g. buffering, forming bu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1—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drop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1—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dropping
- B65H2301/422615—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dropping from opposite part-support elements, e.g.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5—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 B65H2405/11151—Bottom with surface inclined, e.g. in width-wise direction with surface inclined upwardly in transport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7—Bottom pivotable, e.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ransport direction, e.g. arranged at rear side of sheet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7—Deformation, e.g. stretc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1—Angle
- B65H2511/214—Inclin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纸装置、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降低由于位于装载于装载部的介质的上方的、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介质支承部与装载部上的介质的接触而发生的不良状况。本发明的排纸装置(30)具备: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50),支承被输送的介质(P);能够升降的装载部(37),设置在介质支承部(50)的铅垂方向(Z)的下方,并装载从介质支承部(50)落下的介质(P);以及检测部(100),检测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检测部(100)构成为:检测上升的装载部(37)上的介质(P)在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时的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纸装置、该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具备该排纸装置的处理装置以及具备所述处理装置的记录系统,所述排纸装置具备:介质支承部,至少支承所输送的介质的前端部;以及装载部,装载从该介质支承部落下的介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构造的处理装置:具备齐纸机/堆叠单元,该齐纸机/堆叠单元具有支承所输送的介质并进行对齐且堆叠的左右一对齐纸机,并通过打开左右一对齐纸机,从而使对齐后的介质的摞落在装载托盘上而进行装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2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例如由喷墨打印机等印刷的介质有时会在输送中卷曲,并由于该卷曲而阻碍介质的输送。另外,有时由于所述卷曲而阻碍所述介质向装载部的装载。由于所述卷曲增长的情况较多,所以该介质的输送、装载越来越容易受到阻碍。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关于所输送的介质卷曲的情况的问题进行考虑的记载,另外也没有看到其建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支承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所述检测部检测上升的所述装载部上的所述介质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时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且介质支承部未摆动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接收介质前的侧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接收介质时的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整理/处理介质后的侧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排出介质后的侧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装载介质时的侧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装载介质后的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的摆动检测时的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的图10中的A部的放大图。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的图10中的B向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工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记录系统;2…记录装置;3…中间装置;4…处理装置;5…打印机部;6…扫描仪部;7…介质收纳盒;8…排出托盘;10…记录部;11…进给路径;12…第一排出路径;13…第二排出路径(排出部);14…翻转用路径;15…控制部;20…中间接收路径;21…第一转向路径;22…第二转向路径;23…中间排出路径;24…分支部;25…合流部;30…排纸装置;31…输送路径;32…第一输送辊对;33…第二输送辊对;34…介质输送部;35…介质载置部;35a…载置面;35b…前端;36…处理部;37…装载部;37a…装载面;38…后端整理部;40…介质导入部;41…第二侧端整理部;43…叶片机构;45…旋转轴;47…叶片;50介质支承部;50a…支承面;50b…后端;50c…下表面;51…按压部;53…前端部;56…前端;57…侧端;59…后端;61…输送驱动辊;62…输送从动辊;63…摆动框架;65…外壳;70…下支承部;71…排纸托盘;77…外壳;79…传感器;80…按压机构;81…保持框架;83…倾斜引导件;85…连接片;87…驱动轴;89…动力转换机构;90…第一连杆臂;91…转动轴;93…第二连杆臂;95…支承框架;100…检测部;101…侧板;103…基准孔;105…长孔;107…长孔;109…侧板部;111…连结螺钉;113…拉伸螺旋弹簧(施力部件);115…推压杆;117…标志杆;119…传感器;121…标志;123…延设体;125…摆动轴;127…被动翼板;X…介质宽度方向(装置进深方向);Y…介质长度方向(装置宽度方向);Z…介质装载高度方向(装置高度方向、铅垂方向);Ya…输送方向、排纸方向;+Ya…下游;-Ya…上游;P…介质;Q1…退避位置;Q2…按压位置;O…摆动支点;R1…第一位置(接近位置、接近方向、内侧);R2…第二位置(远离位置、远离方向、外侧);S…长度;P1…第一工序(支承工序);P2…第二工序(落下工序);P3…第三工序(装载工序);P4…第四工序(检测准备工序);P5…第五工序(接触工序);P6…第六工序(检测工序);P7…第七工序(处理工序);P8…第八工序(预备下降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进行示意性说明。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支承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所述检测部检测上升的所述装载部上的所述介质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时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根据本方面,所述检测部检测上升的所述装载部上的所述介质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所述下表面接触时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由于在所述介质是没有卷曲等变形的平坦的介质时,该介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不接触,因此所述介质支承部不会摆动。
但是,在所述介质存在卷曲等变形时,通过成为由于该卷曲等而变形的部分最先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而其他的部分未接触的状态,从而该介质支承部摆动。该检测部能够通过所述摆动来检测在所述介质上产生了卷曲等变形。另外,由于根据所述摆动的程度能够把握所述卷曲等变形的大小,因此能够采取与其对应的处理。即,能够根据卷曲等变形的大小来恰当地确定使所述装载部下降的距离,从而能够抑制由于装载于所述装载部的所述介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接触引起的装载错位等问题的发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排纸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介质支承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具有摆动中心,所述介质支承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备向使该介质支承部远离所述装载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这里,在所述介质支承部将摆动中心作为支点向铅垂方向摆动的状态下,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被设定为:减小所述介质支承部由于其自重而向铅垂下方摆动的力,在产生有卷曲等变形的所述介质的变形部分与所述介质支承部接触时,其卷曲不会被压扁,能够以较小的力使所述介质支承部向铅垂上方摆动。此外,从现实性的观点来看,所述施加力不需要对应于所有种类的介质的卷曲,可以对假定为在该排纸装置中较多使用的种类的介质进行设定。
根据本方面,所述介质支承部由于是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具有摆动中心,并且下游侧成为摆动的自由端的构造,因此与设为其相反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变得过大。另外,所述卷曲由于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有变大的倾向,因此能够容易地应对其卷曲的倾向。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排纸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在支承所述介质的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所述介质支承部,所述检测部具有:标志杆,连动于摆动的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以及传感器,感测设置于所述标志杆的标志的位移。
根据本方面,所述检测部具有:标志杆,连动于摆动的该介质支承部;以及传感器,感测设置于所述标志杆的标志的位移。这样,通过使用感测所述标志杆的标志的位移的传感器,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排纸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在支承宽度不同的介质时,能够在作为所述宽度方向上互相最接近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与作为互相最远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标志杆具备:延设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地设置;所述标志,从该延设体突出,所述延设体形成为能够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接触的长度。
根据本方面,所述标志杆的所述延设体形成为能够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接触的长度。由此,能够用一个传感器对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检测所述摆动。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纸装置具备:能够摆动的一对介质支承部,支承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通过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而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所述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用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支承被输送的所述介质;通过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移动,而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上的所述介质落下;用所述装载部接收落下的所述介质并装载于装载面;在将从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装载于所述装载面后,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向与所述落下时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停止;在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停止后使所述装载部上升并使所述装载面上的所述介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检测由所述接触引起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的有无;以及基于所述检测的结果使所述装载部下降。
根据本方面,能够获得与第一方面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中,在所述检测的结果是没有摆动的情况下,使所述装载部下降预先设定的预定距离,在所述检测的结果是存在摆动的情况下,使所述装载部下降与该摆动的程度相应的距离。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检测结果是存在摆动的情况下,使所述装载部下降与该摆动的程度相应的距离。由此,即使卷曲等变形变大,所述装载部也会下降与其大小配合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由该装载部上的介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接触引起的装载错位。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中,在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向与所述落下时相反的方向移动之前,使所述装载部下降预定距离。
根据本方面,能够进一步抑制由该装载部上的介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接触引起的装载错位。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处理部,对介质进行处理;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支承经由所述处理部向输送方向输送的所述介质;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所述检测部检测上升的所述装载部上的所述介质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时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根据本方面,在处理装置中能够获得与第一方面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装置和处理装置,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以及排出部,排出由该记录部进行了所述记录的所述介质,所述处理装置具有:介质导入部,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介质;处理部,对从该介质导入部导入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支承经由所述处理部向输送方向输送的所述介质;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所述检测部检测上升的所述装载部上的所述介质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时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根据本方面,在具备记录装置的记录系统中,能够获得与第一方面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X轴方向是介质P的宽度方向,也是各装置的进深方向。在介质P水平地被输送时Y轴方向成为介质P的长度方向,也成为各装置的宽度方向。Z轴方向是水平地载置介质P情况下的厚度方向或装载高度方向,另外也表示铅垂方向或各装置的高度方向。
另外,Ya轴方向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或排纸装置中的输送方向或排纸方向,+Ya表示输送或排出介质P时的下游。另外,-Ya表示与上述相反的上游。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Ya轴方向被设定为如下的方向:相对于水平的上述Y轴方向,+Ya侧成为稍微向Z轴方向变高的上倾的方向。
记录系统的整体结构
首先,基于图1对具备处理装置的记录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该处理装置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纸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系统1具备记录装置2和处理装置4而构成,其中,所述记录装置2具有:记录部10,对印刷纸张等介质P进行记录;以及排出路径13,作为排出由记录部10进行了记录的介质P的排出部,所述处理装置4具备:介质导入部40,导入从作为排出部的排出路径13排出的介质P;处理部36,对从介质导入部40导入的介质P进行处理;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50,支承经由处理部36向输送方向Ya输送的介质P;能够升降的装载部37,设置在介质支承部50的铅垂方向Z的下方,并装载从介质支承部50落下的介质P;以及检测部100,检测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并且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平行。
并且,检测部100构成为:检测上升的装载部37上的介质P在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时的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系统1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那样被构成,并且从图1的右方向左方依次具备:记录装置2、中间装置3、具有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30的处理装置4。
并且,记录装置2、中间装置3以及处理装置4互相连接,并构成为:由记录装置2供给且执行了记录的介质P在经由中间装置3被导入至处理装置4并且最终被交接到装载部37为止的期间,被连续地输送以及排出。
以下,依次分别对记录装置2、中间装置3、处理装置4的概要的结构进行说明。
记录装置的概要
记录装置2构成为具备了打印机部5和扫描仪部6的复合机,上述打印机部5具备向作为介质P的一例的记录纸张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并执行记录的记录头(记录部)10,上述扫描仪部6对记载于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部5构成为所谓的喷墨打印机,作为一例采用了一次性执行介质P的宽度方向X的记录的行式头来作为记录头10。
另外,在记录装置2的装置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多层的介质收纳盒7,并且例如尺寸不同的多张介质P按尺寸分类并分别收纳在这些介质收纳盒7中。
并且,收纳在各层的介质收纳盒7中的介质P穿过在图1的记录装置2中由实线所示的进给路径11并被传送至记录头10所在的打印机部5的记录区域而被执行期望的记录动作。通过记录头10执行了记录的介质P被供给到第一排出路径12和第二排出路径13中的任意的排出路径,上述第一排出路径12作为一例是朝向设置在记录头10的上方的排出托盘8排出的路径,所述第二排出路径13是经由接下来叙述的中间装置3而朝向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排出的路径。
此外,在图1中,用虚线图示了第一排出路径12,用点划线图示了第二排出路径13。
另外,在记录装置2的打印机部5中还具备用两点划线示出的翻转用路径14,而成为能够执行如下的两面记录:在对介质P的表面执行记录后,使介质P翻转并连续执行对背面的记录。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针对供给路径11、第一排出路径12、第二排出路径13以及翻转用路径14,分别适当地配置了一对以上对介质P付与输送力的输送辊对以及对介质P的输送进行导向的引导辊或引导部件。
另外,在记录装置2中设置有未图示的操作面板和控制部15,上述操作面板在输入介质P的输送、记录所涉及的各种信息时等被使用,上述控制部15基于所输入的各种信息来控制介质P的输送、记录所涉及的各种动作。
此外,操作面板和控制部15可以是分别设置于记录装置2、中间装置3、处理装置4的构造,还可以是即使仅设置在记录装置2也可以控制各装置的整体的构造。
中间装置的概要
中间装置3是从记录装置2接收穿过第二排出路径13被排出的记录执行后的介质P并将其交接至处理装置4的装置。
在中间装置3中设置有图1中用实线所示的中间接收路径20,该中间接收路径20将穿过记录装置2的第二排出路径13而被排出的记录执行后的介质P接收至中间装置3的装置主体内。
而且,在中间接收路径20的终端设置有分支部24,并且以该分支部24为起点设置有两个输送介质P的输送路径。其中一个输送路径是如下的输送路径:从中间接收路径20经由第一转向路径21,并到达中间排出路径23。
此外,第一转向路径21是如下的路径:在箭头A1方向上接收介质P后,使介质P向箭头A2方向转向并到达中间排出路径23。第二转向路径22是如下的路径:在箭头B1方向上接收介质P后,使介质P向箭头B2方向转向并到达中间排出路径23。
因此,在第一转向路径21和第二转向路径22的终端设置有合流部25,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该合流部25将被第一转向路径21传送的介质P和被第二转向路径22传送的介质P都引导至公共的中间排出路径23并将介质P交接至具有后述的排纸装置30的处理装置4。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针对中间接收路径20、第一转向路径21、第二转向路径22以及中间排出路径23,分别适当地配置了一对以上对介质P付与输送力的输送辊对以及对介质P的输送进行导向的引导辊或引导部件。
另外,在对多张介质P连续地执行记录时,能够将被接收到中间装置3内的介质P交替地向穿过第一转向路径21的输送路径和穿过第二转向路径22的输送路径传送。顺便说一下,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提高中间装置3中的介质P的输送的吞吐量并实现高效的中间输送。
此外,在将由记录装置2执行记录后的介质P经由中间装置3传送至处理装置4时,与从记录装置2直接将介质P传送至处理装置4的情况相比,由于获取较长的输送时间,所以能够获得在被输送至处理装置4前促进喷出至介质P的表面或背面而附着的墨的干燥的效果。
另外,如果不需要上述墨的干燥促进等,则也可以设置为省略中间装置3而仅具备记录装置2和处理装置4的记录系统1。
处理装置的概要
处理装置4是如下的装置:例如在将由记录装置2执行记录后的、由中间装置3促进干燥后的多张介质P汇总成摞并整理后,执行预定的处理并通过排纸装置30依次排出到装载部37并进行装载。
伴随于此,在处理装置4中设置有:输送构件,将从中间装置3交接的介质P引导至处理装置4的装置主体内并为了进行整理、排纸而进行输送;整理构件,将所输送的多张介质P汇总成摞并进行整理;处理构件,对被整理的介质P进行装订处理等预定的处理;以及排纸/装载构件,对处理后的介质P进行排纸并依次进行装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构件具备:输送路径31、第一输送辊对32、第二输送辊对33、介质输送部34以及介质载置部35。另外,所述整理构件具备:后端整理部38、叶片机构43(图4)以及侧端整理部41。所述处理构件例如具备进行装订处理、打孔处理、弯折处理、中缝装订处理等的处理部36。所述排纸/装载构件具备:排纸装置30、介质支承部50以及装载部37。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检测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的检测构件,上述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在如下原因导致装载部37上的介质P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由记录装置2执行记录而引起的膨胀、由输送而产生的介质P的前端56向上方弯曲的横向卷曲、介质P的前端部53的左右侧端57L、57R向上方弯曲的纵向卷曲、以及介质P的中央部因墨引起的膨胀而向上方鼓起的膨胀所引起的卷曲的发生。
如图3和图4所示,该检测构件具备:介质支承部50、装载部37以及检测部1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抑制所述卷曲的发生等的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具备按压部51和介质支承部50。
而且,在处理装置4的介质导入部40还设置有如下的输送路径31:以将交接至处理装置4的介质P引导至装置主体内并能够执行预定的输送的方式进行导向。另外,在输送路径31上作为一例还具备对被导入至装置主体内的介质P付与输送力的第一输送辊对32和第二输送辊对33这两组输送辊对。
以下,对由这些构件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处理装置的具体的结构(图1-图12)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4具备如下的结构而构成:处理部36,对介质P进行预定的处理;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50,支承经由处理部36向输送方向Ya输送的介质P;能够升降的装载部37,设置在介质支承部50的铅垂方向Z的下方,并装载从介质支承部50落下的介质P;以及检测部100,检测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
并且,如图4所示,构成为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平行,并且检测部100检测上升的装载部37上的介质P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时的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
而且,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按压部51,该按压部51具有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对置的按压面51a,并且按压面51a能够在退避位置Q1与比退避位置Q1离支承面50a更近的按压位置Q2之间移动。按压部51被构成为:在介质P被输送到介质支承部50时配置在退避位置Q1,并且整理部38对介质支承部50上的介质P进行整理后配置在按压位置Q2。
而且,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介质支承部50中的输送方向Ya的上游-Ya位置设置有介质载置部35,该介质载置部35具有能够支承从中间装置3输送的介质P的后端59侧的部分的载置面35a。并且,在介质载置部35的上方设置有介质输送部34,该介质输送部34具备辅助整理部38的动作的叶片机构43。
另外,由于介质支承部50和装载部37装载并保持在被整理以及处理后排出的介质P,所以也可以被称为排纸装置30的结构部件。以下,对构成处理装置4的上述各构件的结构部件进行具体地说明。
输送构件
如图1和图4所示,处理装置4的输送构件由输送路径31、第一输送辊对32、第二输送辊对33、介质输送部34以及介质载置部35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输送路径31在介质导入部40中与Y方向平行地水平配置,并且从配置有介质输送部34以及介质载置部35的部分起成为沿着调整为向上的输送方向Ya的上倾的输送路径31。
并且,在输送路径31的水平部的上游位置(-Y方向)设置有由一对夹持辊构成的第一输送辊对32,并且在该水平部的下游位置(+Y方向)相同地设置有由一对夹持辊构成的第二输送辊对33。
介质输送部34进行将整理/处理后的介质P的摞从其后端59侧的部分所在的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上的位置到位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上为止的输送。
介质输送部34具备以摆动支点O为中心以预定的角度摆动的摆动框架63,在摆动框架63的下表面的下游位置的角部设置有输送从动辊62,输送从动辊62通过与介质P的摞的上表面接触而产生的与后述的输送驱动辊61的夹持作用来对介质P付与输送方向Ya上的向下游+Ya的输送力。另外,也可以在介质输送部34搭载辅助后述的整理的叶片机构43。
此外,在介质输送部34中,也可以代替上述的输送驱动辊61与输送从动辊62的组,而例如使用配置为环状的架设于多个辊的输送带等,而且也可以采用构成为兼用了利用由抽吸风扇所产生的负压的抽吸吸附式或静电吸附式的吸附单元的输送单元。
介质载置部35是支承被引导至输送路径31的介质P的后端59侧的部分并使后述的整理作业顺畅地被执行的部件。
介质载置部35具有外壳65,该外壳65在上表面具有沿着排纸方向Ya倾斜的载置面35a。在外壳65的上部的下游位置的角部设置有与前述的输送从动辊62一起构成夹持辊并对介质P付与输送力的输送驱动辊61。另外,在外壳65内设置有:对输送驱动辊61付与驱动力的未图示的电机和动力传递单元、以及使后述的整理部38向介质支承部50所在的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或上游-Ya移动的移动单元。
整理构件
处理装置4的整理构件通过具备后端整理部38、省略图示的第一侧端整理部、叶片机构43以及第二侧端整理部41而构成。另外,在执行介质P的整理时作为从下方支承介质P的部分而存在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和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
后端整理部38是对由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所支承的多张介质P的摞的后端59进行对齐并整理的部分。后端整理部38是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的端面所开放的剖面呈大致U字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整理部38在介质宽度方向X的左右和中央一组一组地设置有合计为三组的后端整理部38L、38R、38C。
上述第一侧端整理部被构成为:以从介质宽度方向X夹着介质载置部35上的介质P的方式左右设置一对,并且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进行预定行程、移位动作。由此,被构成为能够实现对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所支承的介质P的后端59侧的侧边进行整理。
另外,为了辅助介质P的后端59顺畅地进入到后端整理部38内并被保持,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和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成为倾斜面。介质P通过因自重而在作为这些倾斜面的支承面50a以及载置面35a上滑落,从而该介质P的后端59被顺畅地引导至后端整理部38内,并与后端整理部38的底面接触而被对齐以被整理。
另外,作为辅助由上述自重引起的介质P的移动的机构存在叶片机构43。
叶片机构43具备:旋转轴45,向介质宽度方向X延伸;被称为叶片47的多张翼片,由设置在旋转轴45的周围的橡胶材料等构成;以及驱动单元,对所述旋转轴45向介质P的后端59进入后端整理部38的方向进行旋转驱动。另外,由多张翼片构成的叶片47的组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在远离的位置上配置两组,并且被设置为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移动。
上述第一侧端整理部以及第二侧端整理部41以夹着介质输送部34和介质载置部35的方式配置在其左右。上述两个整理部通过未图示的移位机构而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进行预定行程、移位动作,从而对介质P的摞的左右的侧端57L、57R进行对齐以整理。
另外,如后所述,第二侧端整理部41是构成介质支承部50的部件。介质支承部50被构成为:以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夹着介质P的方式左右设置一对,并且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移位机构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进行预定行程、移位动作。由此,被构成为能够实现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所支承的介质P的主要前端部53的侧边即侧端57L、57R(图2)的整理。
处理构件
处理装置4的处理构件具备对被介质载置部35载置的介质P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部36。
图1和图3所记载的处理部36作为一例设置在介质P的后端59中的左右角部和中央这三处,并且如上所述执行装订处理、打孔处理、弯折处理、中缝装订处理等预定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采用针对介质P的后端59的上述三处中的一处打入未图示的装订针以进行装订处理的结构。伴随于此,可以在处理部36适当设置:能够收纳多根装订针的收纳部、将装订针传送到装订位置的机构以及打入装订针的机构。
排纸/装载构件
如上所述,处理装置4的排纸/装载构件通过具备排纸装置30以及作为其结构构件的介质支承部50以及装载部37而构成。
排纸装置30基本上执行排纸动作(图7)和装载动作(图8),上述排纸动作是如下的动作:将后端59侧的部分被介质载置部35的载置面35a支承的、进行了基于处理部36的处理后的介质P的摞向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移送并使介质P的后端59侧位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上,上述装载动作是如下的动作:解除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并使排出的介质P的摞落在下方的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上而进行装载。
而且,为了使因装载后的介质P所产生的卷曲等变形而引起的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与介质P接触的风险降低,排纸装置30进行基于检测部100的检测动作,确认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的有无和确认摆动的程度。
介质支承部50是如下的介质支承部件:由上表面成为支承面50a的下支承部70和内壁面成为整理介质P的侧端57L、57R(图2)时的限制面的侧板101一体地形成且剖面形状作为一例成为L字状。该介质支承部50以沿着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变高的上倾的倾斜姿态被设置。侧板101也可以作为第二侧端整理部41发挥功能。
在介质宽度方向X的左右分别相向地配置有一个介质支承部50,并且作为一例被构成为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进行预定行程的移位动作。具体而言,在支承介质P的状态下,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被构成为一起向内侧移位并支承介质P的侧端57L、57R附近的下表面。
另一方面,在解除介质P的支承并使介质P的摞向下方的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上落下时,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被构成为一起向外侧移位并移动到介质P所在的区域的外侧。
装载部37具备能够升降的排纸托盘71,来接收基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被解除而向铅垂方向Z的下方落下的介质P的摞。
如图4所示,在排纸托盘71中,其装载面37a与介质支承部50同样地,以沿着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变高的上倾的倾斜姿态被设置。排纸托盘71构成为:在位于图4所示的最上位的状态下,装载面37a与介质支承部50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其下方位置待机。
另外,在排纸托盘71位于最上位时的排纸托盘71的基部侧面的外壳77上设置有传感器79。并且,通常构成为:若使介质P的摞落下在排纸托盘71的装载面37a上,则传感器79检测该介质P的存在,与落下的介质P的摞的层叠高度相应地,排纸托盘71向铅垂方向Z的下方下降。由此,成为若解除基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而使介质P的摞落下,则其落下的距离D大致维持一定。
按压构件
如图2至图5所示,处理装置4的按压构件在介质支承部50的上方通过具备如下的结构而构成:按压部51,与介质支承部50同样地,以沿着排纸方向Ya的下游+Ya侧变高的上倾的倾斜姿态被设置;按压机构80,将按压部51向介质支承部50侧按压;以及保持框架81R、81L,具有在使这些与介质支承部50连接的状态下进行保持的侧板109,并且作为一例是弯折为L字形的形状(图2,图3)。
按压部51与介质支承部50平行地配置并且是比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小一圈的平板状的部件,在其排纸方向Ya的上游-Ya端形成有被向上弯折的倾斜引导件83,以使介质P的输送以及排出顺畅地进行。
另外,在按压部51的倾斜引导件83附近的下游+Ya位置和隔开预定的距离进一步下游+Ya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向上方立起的连接片85A、85B(图4)。按压部51经由这些连接片85A、85B与接下来叙述的按压机构80连接。
按压机构80具备如下的结构而构成:未图示的电机,成为驱动源;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向驱动轴87传递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以及动力转换机构89,将驱动轴87的旋转转换为按压部51的相对于介质支承部50的支承面50a的接近、远离动作。
另外,动力转换机构89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平行连杆机构构成。具体而言,动力转换机构89具备如下的结构而构成:第一连杆臂90,其一端以固定状态与驱动轴87连接,另一端以能够旋转的状态与下游+Ya位置的连接片85B连接;第二连杆臂93,与第一连杆臂90为相同的长度,并且其一端以能够旋转的状态与设置在驱动轴87的上游-Ya侧的远离的位置的转动轴91连接,另一端以能够旋转的状态与上游-Ya位置的连接片85A连接;以及支承框架95,以轴支承的方式支承驱动轴87和转动轴91,并且作为支承所述未图示的电机和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例设为门型。
由此,若未图示的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向驱动轴87传递,则第一连杆臂90和第二连杆臂93分别维持以驱动轴87和转动轴91为中心互相平行的状态,向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另外,第一连杆臂90和第二连杆臂93的转动构成为:经由与另一端侧连接的两个连接片85A、85B传递到按压部51,能够在前述的退避位置Q1与比退避位置Q1离支承面50a更近的按压位置Q2之间,一边维持按压部51与介质支承部50的平行状态一边移动按压部51的按压面51a。
检测构件
处理装置4的检测构件是如下的构件:通过检测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而判断装载于装载部37的介质P的卷曲的有无及其程度以用于排纸装置30的控制。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具备介质支承部50、装载部37以及检测部100而构成。
此外,关于检测构件的具体的结构,将在接下来说明的排纸装置的具体的结构中进行详述。
排纸装置的具体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30具备: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50,支承被输送的介质P;能够升降的装载部37,设置在介质支承部50的铅垂方向Z的下方,并装载从介质支承部50落下的介质P;以及检测部100,检测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
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平行,并且检测部100构成为:检测上升的装载部37上的介质P在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时的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
这里,“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平行”中的“平行”是指,装载于装载面37a的介质P所形成的面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平行。另外,该“平行”不需要严格地平行,也可以在能够实现根据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的有无来检测介质P的卷曲等引起的变形的有无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具有幅度。另外,根据介质P的尺寸、易于发生的卷曲等变形的不同,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不需要一定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平行。
介质支承部的结构
由于已经对介质支承部50的基本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所以在这里以作为处理装置4的检测构件而发挥功能的部分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支承部50以能够获得预定的角度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对支承按压部51的支承框架95进行保持的保持框架81上。
图3至图9示出了摆动的力未施加于介质支承部50的状态,介质支承部50的姿态以与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成为平行的预定的角度而被设定。具体而言,在作为从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外侧的侧边向上方立起的第二侧端整理部41而发挥功能的侧板101上,在输送方向Ya的上游-Ya位置上设置有成为摆动中心的基准孔103。而且,侧板101在输送方向Ya的靠下游+Ya的位置和其中间靠上的位置上,以穿过以基准孔103为中心的预定半径的圆周上的方式跨设预定长度而形成有用于使介质支承部50能够摆动的两个长孔105、107。
并且,为了使介质支承部50能够摆动,从而例如将与形成于保持框架81的侧板部109的未图示的螺钉孔螺合的连结螺钉111以松弛地被紧固的状态安装于基准孔103和两个长孔105、107。
另外,在输送方向Ya的靠下游+Ya的长孔105的附近安装有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例的拉伸螺旋弹簧113。拉伸螺旋弹簧113向使介质支承部50远离装载部37的方向施力。顺便说一下,通过设置这样的施力部件113而能够减小介质支承部50的自重对介质P的影响,并且能够实现即使是极小的负载也能够灵敏度良好地进行摆动的介质支承部件50。
另外,在介质支承部50的侧板101上安装有朝向介质宽度方向X的内侧延伸的、作为一例呈L字形的推压杆115(图2至图4)。通过该推压杆115构成为将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传递到后述的标志杆117。
另外,如上所述,在介质宽度方向X的对置的位置上相向地设置有一对介质支承部50。伴随于此,也相同地以相向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推压杆115。
装载部的结构
由于已经对装载部37的基本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所以在这里以作为处理装置4的检测构件而发挥功能的部分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载部37构成为:除了基于配置在外壳77的传感器79的指令而使排纸托盘71在铅垂方向Z上进行升降动作的基本动作之外,还能够使排纸托盘71在铅垂方向Z上进行升降动作来作为接下来叙述的进行基于检测部100的检测的预备动作,或者作为检测部100基于所检测到的检测信息的处置动作。
检测部的结构
检测部100具备:标志杆117(图3,图12),与推压杆115接触并连动于介质支承部50的运动而进行摆动,上述推压杆115与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X上相向配置的、能够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X上移动的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一体地摆动;以及传感器119,感测设置于标志杆117的标志121的位移。
另外,一对介质支承部50支承由于收纳于介质收纳盒7的介质P的尺寸、朝向不同而产生的宽度不同的多个介质P,因此被构成为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成为互相最接近的接近位置的第一位置R1与成为互相最远的远离位置的第二位置R2之间的任意的位置上移动。这里,附图标记R1和R2仅在说明书中的说明中被使用,在附图中没有标注。
标志杆117具备:延设体123,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延伸地设置;以及标志121,从延设体123突出。延设体123的长度S(图12)被形成为如下的长度:能够经由作为介质支承部50L、50R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向内侧伸出的一对推压杆115、115与位于最远离的第二位置R2的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接触。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12所示,延设体123具备:摆动轴125,作为一例由圆棒状的部件形成;以及被动翼板127,从摆动轴125朝向排纸方向Ya的上游-Ya侧的斜下方突出并延伸,并且作为一例在中途弯折呈<字状的平板形状。并且,该被动翼板127的长度成为能够与一对推压杆115、115接触的前述的长度S。
另外,如图3所示,标志121作为一例由圆角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件形成,并且在摆动轴125的介质宽度方向X的作为一例的一端(例如左端)上,被配置为朝向排纸方向Ya的上游-Ya侧的斜上方突出并延伸。并且,由于是在检测时光路被该标志121遮挡的配置,从而作为一例设置有由呈U字状的透过型的光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119。
排纸装置的效果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30通过具有以上所述的结构而能够获得以下所述的效果。
(1)首先,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除了介质支承部50和装载部37之外还具备检测部100而构成排纸装置30,装载部37的装载面37a与介质支承部50的无负载时的下表面50c平行,并且检测部100构成为:检测上升的装载部37上的介质P在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时的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上升的装载部37上的介质P是没有卷曲等变形的平坦的介质时,介质P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不接触,因此介质支承部50不会摆动。
但是,在介质P存在卷曲等变形时,通过成为由于该卷曲等而变形的部分最先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而其他部分未接触的状态,从而介质支承部50摆动。并且,检测部100能够通过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来检测在介质P上产生了卷曲等变形。另外,由于根据其摆动的程度能够把握卷曲等变形的大小,因此能够采取与其对应的处理。
由此,能够根据介质P所产生的卷曲等变形的大小来恰当地确定使装载部37下降的距离,从而能够抑制由装载于装载部37的介质P与介质支承部50接触引起的介质P的装载错位等问题、介质支承部50的动作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支承部50在输送方向Ya的上游-Ya侧具有摆动中心,并且在输送方向Ya上的下游+Ya侧具备向使介质支承部50远离装载部37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113。
并且,在介质支承部50将摆动中心作为支点进行摆动时,施力部件113的施加力被设定为:减小介质支承部50由于其自重而向铅垂方向Z的下方进行摆动的力,在产生有卷曲等变形的介质P的变形部分与介质支承部50接触时,其变形部分不会被压扁,能够以较小的力使介质支承部50向铅垂方向Z的上方摆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和上述相反的、介质支承部50将输送方向Ya上的下游+Ya侧作为摆动中心并使其上游-Ya侧摆动那样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施力部件113的施加力变得过大。另外,介质P所产生的卷曲等变形部分由于在输送方向Ya上的下游+Ya侧具有变大的倾向,因此能够配置与其倾向对应的有效的施力部件113。
(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介质P的输送方向Ya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X上在能够支承介质P的左右两侧端57L、57R侧的下表面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介质支承部50,并且检测部100与和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一体的推压杆115、115接触,并具备连动摆动的标志杆117以及感测设置于标志杆117的标志121的位移的传感器119。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与其连动的标志杆117的摆动来把握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并通过使用感测标志杆117的标志121的位移的传感器119,从而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实现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检测机构。
另外,虽然也可以不设置标志杆117而直接通过两个传感器检测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的位移,但若使用两个传感器则会导致制品成本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该结构也成为能够有助于削减制品成本的结构。
(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移动的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能够在最接近的第一位置R1与最远离的第二位置R2之间移动,并且标志杆117具有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延伸地设置的延设体123以及从延设体123突出的标志121而构成。
另外,延设体123形成为能够与从位于远离位置即第二位置R2的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延伸的两个推压杆115、115接触的长度S。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使用单个延设体123和一个传感器119来检测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的摆动,而不需要使延设体123延长至必要以上。
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如上所述构成的排纸装置30中的排纸/装载后的介质支承部50、检测部100以及装载部37的动作的控制方法。该控制具有:第一工序P1,为介质P的支承工序;第二工序P2,为介质P的落下工序;第三工序P3,为介质P的装载工序;第四工序P4,为介质P的检测准备工序;第五工序P5,为介质P的接触工序;第六工序P6,为介质P的卷曲等的有无的检测工序;以及处置工序P7,基于检测结果来执行预定的处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装载工序的第三工序P3与作为检测准备工序的第四工序P4之间具有如下的第八工序P8:作为使装载部37下降预定的距离的预备下降工序。并且,这些工序的控制通过控制部15而进行。以下,依次对这些工序的内容进行说明。
第一工序(图13的P1)
第一工序P1是用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支承被输送的介质P的支承工序。
即,驱动未图示的电机而使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的介质宽度方向X的间隔成为与使用的介质P的朝向和尺寸对应的预定的间隔,并且使被排出的处理后的介质P的摞处于被介质支承部50L、50R的下支承部70支承的状态。
第二工序(图13的P2)
第二工序P2是如下的落下工序:在第一工序P1后使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向与输送方向Ya交叉的介质宽度方向X的外侧F2移动,而使介质P从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落下。
即,驱动未图示的电机而使左右的介质支承部50L、50R的介质宽度方向X的间隔打开到比支承的介质P的宽度尺寸大的间隔,并且使支承的介质P向铅垂方向Z的下方落下。
第三工序(图13的P3)
第三工序P3是用装载部37接收通过第二工序P2而落下的介质P,并在其装载面37a上进行装载的工序。
这种情况下,以位于通过传感器79设定的最上位的位置的方式使装载部37上升并待机,并接收从上方落下的介质P并在其装载面37a上进行装载。
第八工序(图13的P8)
第八工序P8是在第三工序P3后使装载部37下降预定的距离的预备下降工序。也可以根据介质P的种类等在非必要时省略该第八工序P8。
即,若在装载部37的排纸托盘71上落下并装载了介质P的摞,则通过传感器79确认介质P的装载并使排纸托盘71下降预先设定的预定的距离,从而为下一工序即第四工序P4做准备。
第四工序(图13的P4)
第四工序P4是如下的检测准备工序:在第三工序P3或第八工序P8后使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向与使介质P落下时相反方向的接近方向F1移动并停止。
即,驱动未图示的电机而使与落下在装载部37上的介质P的宽度尺寸相比分离至外侧R2的状态的一对介质支承部50L、50R分别向内侧R1移动,并使其接近并停止到接下来进行的能够与介质P的卷曲等接触的位置。
第五工序(图13的P5)
第五工序P5是如下的接触工序:在第四工序P4后使装载部37上升并使装载在装载面37a上的介质P与位于上方的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
即,驱动未图示的电机而使装载部37的排纸托盘71上升,并使装载在排纸托盘71上的介质P与位于上方的介质支承部50的下支承部70的下表面50c接触。
第六工序(图13的P6)
第六工序P6是如下的检测工序:检测通过第五工序P5而接触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的介质P所产生的介质支承部50的摆动的有无。
即,在介质P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时,在介质支承部50没有摆动的情况下,判断为装载部37上的介质P未产生卷曲等变形部分,并且将该主旨作为检测的结果输出。
另一方面,在介质P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时,在介质支承部件50摆动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装载部37上的介质P产生卷曲等变形部分,并且将该主旨与此时的摆动角度作为检测的结果输出。
第七工序(图13的P7)
第七工序P7是基于在第六工序P6获得的检测的结果来执行预定处置的处置工序。
即,在介质P上没有卷曲等变形部分而是平坦的情况下,由于介质P的上表面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均等地接触,因此介质支承部50不会摆动。作为这种情况的处置,将装载部37的下降距离设定为预先设定过的预定的距离。
另一方面,在介质P上存在卷曲等变形部分的情况下,由于产生变形部分的部分最先与介质支承部50的下表面50c接触,因此介质支承部50以其摆动中心为支点摆动预定的角度。作为这种情况的处置,设定装载部37的下降距离以使得下降与其摆动角度对应的预定的距离。
与摆动角度对应的上述预定的距离是在针对没有摆动的情况预先设定的预定距离上加上介质P所产生的卷曲等变形部分的大小的距离。此外,作为在本工序进行的预定的处置,除了调整这里所述的装载部37的下降距离之外还列举有:调整装载部37的上升距离、通过监视器显示、警告声等来通知介质P的卷曲等变形部分的存在或大小、或者使介质支承部50的动作停止、强制性使介质P的记录和输送停止等。
<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效果的说明>
(5)首先,由于在进行排纸装置30的通常动作的第一工序P1~第三工序P3的三个工序后,设置了检测装载后的介质P的状态并执行处置的第四工序P4~第七工序P7的四个工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在排纸托盘71与介质支承部50之间夹入所装载的介质P而发生的故障等不良状况。
另外,能够抑制由于在接触介质P或者因移动而具有接触风险的状态下因介质支承部50移动而发生的介质P的装载错位。而且,也抑制了由于介质支承部50在介质宽度方向X上移动时的与介质P的接触而发生的所装载的介质P的落下的风险。
(6)另外,在第六工序P6的检测结果是没有摆动的情况下,使装载部37下降预先设定过的预定距离,并且检测的结果是存在摆动的情况下,在使装载部37下降与摆动的程度相应的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即使在介质P上发生的卷曲等变形部分变大,装载部37也会变为下降与其大小配合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装载部37上的介质P与介质支承部50的接触,并降低由于该接触而发生的装载错位等不良状况。
(7)另外,在第三工序P3中将介质P的摞装载在装载部37上之后,设置使装载部37下降预定距离的第八工序P8,其后,在执行使介质支承部50向接近方向R1移动的第四工序P4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向接近方向R1移动的介质支承部50与装载于装载部37的介质P接触的风险。由此,变为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该接触而产生的介质P的装载错位等不良状况。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纸装置30、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处理装置4以及记录系统1基本上具有以上所述那样的结构,但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部分的结构进行变更、省略等。
例如,作为能够使介质支承部50摆动的其他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结构,在保持框架81侧设置基准孔103和作为一例的两个长孔105、107,并且在介质支承部50侧设置螺纹孔。另外,也可以应用摆动连杆机构等作为能够使介质支承部50摆动的其他的结构。
另外,作为连结保持框架81和介质支承部50的连结螺钉111,可以使用螺钉未切断的部分处于基部侧的带肩螺钉。这种情况下,即使紧固螺钉也能够使介质支承部顺畅地摆动。另外,连结保持框架81和介质支承部50的单元不限于连结螺钉111。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连结销的结构、凸部和凹部卡合并发挥导向作用的凹凸卡合单元等。其他,也可以采用扭转螺旋弹簧作为施力部件113,这种情况下,将扭转螺旋弹簧的线圈部嵌合到安装于成为摆动中心的基准孔103的连结螺钉111等并进行使用。
在记录系统1中,也可以省略中间装置3,此时可以将记录装置2和处理装置4分别设为独立的单元,也可以将记录装置2和处理装置4一体化。另外,还可以将排纸装置30搭载于记录装置2。
Claims (9)
1.一种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支承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
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
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所述检测部检测上升的所述装载部上的所述介质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时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支承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具有摆动中心,
所述介质支承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备向使该介质支承部远离所述装载部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在支承所述介质的两侧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所述介质支承部,
所述检测部具有:
标志杆,连动于摆动的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以及
传感器,感测设置于所述标志杆的标志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在支承宽度不同的介质时,能够在作为所述宽度方向上互相最接近的位置的第一位置与作为互相最远的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标志杆具备:
延设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地设置;以及
所述标志,从该延设体突出,
所述延设体形成为能够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接触的长度。
5.一种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纸装置具备:
能够摆动的一对介质支承部,支承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
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通过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而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
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所述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用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支承被输送的所述介质;
通过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而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上的所述介质落下;
用所述装载部接收落下的所述介质并装载于装载面;
在将从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装载于所述装载面后,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向与所述落下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停止;
在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停止后,使所述装载部上升,并使所述装载面上的所述介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
检测由所述接触引起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的有无;以及
基于所述检测的结果使所述装载部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的结果是没有摆动的情况下,使所述装载部下降预先设定的预定距离,
在所述检测的结果是存在摆动的情况下,使所述装载部下降与该摆动的程度相应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一对介质支承部向与所述落下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之前,使所述装载部下降预定距离。
8.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处理部,对介质进行处理;
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支承经由所述处理部向输送方向输送的所述介质;
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
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所述检测部检测上升的所述装载部上的所述介质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时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9.一种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装置和处理装置,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以及
排出部,排出由该记录部进行了所述记录的所述介质,
所述处理装置具有:
介质导入部,导入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介质;
处理部,对从该介质导入部导入的所述介质进行处理;
能够摆动的介质支承部,支承经由所述处理部向输送方向输送的所述介质;
能够升降的装载部,设置在所述介质支承部的铅垂下方,并装载从所述介质支承部落下的所述介质;以及
检测部,检测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所述检测部检测上升的所述装载部上的所述介质在与所述介质支承部的下表面接触时的所述介质支承部的摆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79220 | 2019-09-30 | ||
JP2019179220A JP7400307B2 (ja) | 2019-09-30 | 2019-09-30 | 排紙装置、排紙装置の制御方法、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73275A true CN112573275A (zh) | 2021-03-30 |
CN112573275B CN112573275B (zh) | 2023-01-03 |
Family
ID=7511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32970.1A Active CN112573275B (zh) | 2019-09-30 | 2020-09-27 | 排纸装置、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03503B2 (zh) |
JP (1) | JP7400307B2 (zh) |
CN (1) | CN112573275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3302A (zh) * | 2001-08-31 | 2003-03-19 | 佳能株式会社 | 纸张处理装置和具有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JP2004203572A (ja) * | 2002-12-26 | 2004-07-22 |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 排紙装置 |
CN101045506A (zh) * | 2006-03-31 | 2007-10-03 | 佳能株式会社 | 纸张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
CN106672686A (zh) * | 2015-11-09 | 2017-05-17 | 株式会社东芝 | 片材处理装置 |
CN209038707U (zh) * | 2018-11-13 | 2019-06-28 | 何俊红 | 一种卡片整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11297A (en) * | 1982-09-23 | 1985-04-1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ffsetting and delaying delivery of sheets in an adhesive binder |
US4611741A (en) * | 1985-01-24 | 1986-09-1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Booklet finishing apparatus |
JP3146456B2 (ja) * | 1996-01-09 | 2001-03-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束搬送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シート束搬送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製本装置 |
JPH09240901A (ja) * | 1996-03-07 | 1997-09-16 | Fuji Xerox Co Ltd | シート材積載装置 |
JP2000086049A (ja) | 1998-09-17 | 2000-03-28 | Minolta Co Ltd | シート収容装置 |
JP4288727B2 (ja) | 1998-09-17 | 2009-07-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収容装置 |
US6349934B1 (en) | 1998-09-17 | 2002-02-26 | Minolta Co., Ltd. | Reciprocating tray for sheet finisher |
JP2000289914A (ja) | 1999-04-02 | 2000-10-17 | Toshiba Corp | 紙葉類排出装置 |
US6450934B1 (en) * | 1999-10-05 | 2002-09-17 | Gradco Japan | High speed post processing machine |
JP4763898B2 (ja) * | 2000-06-20 | 2011-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方法、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073011A (ja) | 2001-08-31 | 2003-03-12 | Canon Inc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6722650B1 (en) * | 2003-02-21 | 2004-04-20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il edge paper suppression for high-speed finishing applications |
JP2006027818A (ja) * | 2004-07-16 | 2006-02-02 | Kaneko:Kk | 用紙処理装置 |
JP2006096454A (ja) * | 2004-09-28 | 2006-04-13 | Toshiba Tec Corp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JP2006124171A (ja) * | 2004-09-29 | 2006-05-18 | Toshiba Tec Corp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JP2008044771A (ja) | 2006-08-21 | 2008-02-28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823868B2 (en) * | 2007-07-12 | 2010-11-0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US7883081B2 (en) * | 2008-07-08 | 2011-02-0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heet finish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JP5389514B2 (ja) | 2009-04-15 | 2014-01-15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673235B2 (ja) | 2011-03-10 | 2015-02-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028666B1 (ja) | 2011-09-01 | 2012-09-19 | グラド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JP6732548B2 (ja) | 2016-06-14 | 2020-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0083533A (ja) * | 2018-11-21 | 2020-06-0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用紙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7259323B2 (ja) * | 2018-12-27 | 2023-04-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媒体積載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積載装置の制御方法 |
-
2019
- 2019-09-30 JP JP2019179220A patent/JP740030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27 CN CN202011032970.1A patent/CN112573275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8 US US17/034,337 patent/US1120350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3302A (zh) * | 2001-08-31 | 2003-03-19 | 佳能株式会社 | 纸张处理装置和具有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JP2004203572A (ja) * | 2002-12-26 | 2004-07-22 |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 排紙装置 |
CN101045506A (zh) * | 2006-03-31 | 2007-10-03 | 佳能株式会社 | 纸张处理装置和成像装置 |
CN106672686A (zh) * | 2015-11-09 | 2017-05-17 | 株式会社东芝 | 片材处理装置 |
CN209038707U (zh) * | 2018-11-13 | 2019-06-28 | 何俊红 | 一种卡片整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94787A1 (en) | 2021-04-01 |
CN112573275B (zh) | 2023-01-03 |
US11203503B2 (en) | 2021-12-21 |
JP2021054594A (ja) | 2021-04-08 |
JP7400307B2 (ja) | 2023-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721863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4709688B2 (ja) |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製本装置 | |
JP2014148419A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7891651B2 (en) |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
US6467764B1 (en) | High capacity document sheet processor | |
CN112573275B (zh) | 排纸装置、排纸装置的控制方法、处理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 |
JP7371420B2 (ja) | 排紙装置、処理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 |
JP2005179056A (ja) | 給紙装置及びその給紙方法 | |
JP5389514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112573274B (zh) | 处理装置、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系统 | |
US7077397B2 (en) | High capacity document sheet processor | |
JP2019131397A (ja) | 媒体排出装置、記録装置 | |
CN110091628B (zh) | 介质排出装置、记录装置 | |
JP6037558B2 (ja) | シート排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6615261B2 (ja) | 紙葉類処理装置 | |
KR101871028B1 (ko) | 서류 처리 장치 및 서류 처리 방법 | |
JP7283062B2 (ja) | 中綴じ処理装置 | |
JP4081075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
JP2002154734A (ja) | 用紙積載装置・用紙後処理装置 | |
JP3028968U (ja) | 用紙格納装置 | |
JP3822036B2 (ja) | 媒体搬送装置 | |
US10000078B2 (en) | Printer apparatus | |
JP2004284790A (ja) | シート積載装置 | |
JP2023123120A (ja) |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5995647B2 (ja) |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