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6816A - 座椅套 - Google Patents

座椅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6816A
CN112566816A CN201980052213.XA CN201980052213A CN112566816A CN 112566816 A CN112566816 A CN 112566816A CN 201980052213 A CN201980052213 A CN 201980052213A CN 112566816 A CN112566816 A CN 112566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ver
support plate
seatback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22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悦则
藏下隆
井上省吾
落合直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u Tower Industrial Co ltd
Delta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u Towe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u Towe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yu Tower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66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6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18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6036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 and loop-type faste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18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6063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elas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并且即使采用耐久性优异的原材料也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的座椅套。本发明的座椅套(1)具有座垫套部(10)和靠背套部(20),另一方面,靠背套部(20)的上部(22)的位置是从骨盆上部对应部到胸部中央对应部为止的范围,与以往的覆盖至头枕的下部附近的座椅套相比,座椅靠背部中的覆盖范围的高度较低。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用于形成靠背套部(20)而使用的原材料量,从而即使使用针对摩擦的耐久性较高的更高价的原材料,也能够抑制成本的上升。例如,即使使用针对摩擦能够发挥较高的耐久性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也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从而适于上下车频率较高的快递车辆的座椅用。

Description

座椅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盖交通工具的座椅的座椅套。
背景技术
作为将机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座椅的表面覆盖的座椅套,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2所示那样的座椅套。在专利文献1中,其是将座椅靠背部以及座椅座垫部的整体覆盖的类型的套,在局部地设置的开口部的周缘安装具有伸缩性的橡胶等的芯材,从而固定于座椅。在专利文献2中,分别形成座椅靠背部用的套、座椅座垫部用的套,在它们各自的背面安装面接合件等连结构件,通过该连结构件将各套固定于座椅表面的表皮。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且载置于座椅座垫部上而使用的座椅用座垫。需要说明的是,如专利文献4所示,三维立体编织物是在车辆用座椅中作为基垫(base cushion)、表皮等而采用的原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52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977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04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260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套必须以将座椅靠背部以及座椅座垫部的整体覆盖的方式安装,安装作业耗费时间且麻烦。专利文献2所示的套被分割为座椅靠背部用和座椅座垫部用,需要分别单独进行安装,因此安装作业复杂化,也无法特别期待作业时间的缩短化。另外,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座椅用座垫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因此能够提供薄型且舒适的缓冲特性。但是,其是以就座舒适度、振动吸收特性的提高等为主要目的的设计,因此与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座椅套相比,并不怎么牢固地固定于座椅。
然而,对于快递用的车辆(快递车辆),以较短的行进距离停车而作业员进行上下车,并在此期间反复送达货物。即,驾驶员及其他的乘员(作业员)的上下车频率非常高,因此座椅的表皮由于摩擦而破损、或进一步地在表皮破损的状态下继续使用从而导致座垫材料产生损伤的情况较多。特别是,对于用于快递车辆的货车的座椅的表皮,从成本方面出发,其大多为合成树脂制且较薄,与在通常的乘用车辆中使用的座椅的表皮相比,原本在耐久性方面就较差,上述那样的表皮的破损、座垫材料的损伤会较早地发生。以往,在座椅的损伤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在车检时进行更换以进行应对的情况较多,但根据快递员的快递车辆的拥有数量,成本会相当高。
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为了缓和对座椅自身的损伤,也考虑使用专利文献1、2所示的座椅套。但是,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座椅套均是将包括座椅靠背部以及座椅座垫部在内的座椅整体覆盖的座椅套,安装作业麻烦。另外,若座椅套自身的耐久性不高,则没有安装座椅套的意义,但若为采用以耐久性较高的原材料覆盖座椅整体的结构,则成本升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的座椅用座垫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因此其刚性以及基底织物、连结纱线的复原力的作用相辅相成,针对摩擦的耐久性较高,座椅的保护功能也非常高。但是,该座椅用座垫如上所述是以振动吸收特性的提高等为主要目的的设计,因此在座椅靠背部中,其将从与座椅座垫部的边界位置到头枕(headrest)的下端附近的范围覆盖,并且在座椅座垫部中,其也具有从与座椅靠背部的边界附近到前缘附近为止的大小,若这样将其用作座椅的保护用套,则在成本方面不合适。另外,并未设想用于像快递车辆那样上下车频率较高的用途的车辆,向座椅的固定仅为将带状的构件挂绕于座椅。因此,对于在上下车频率较高的快递车辆的座椅中使用,在对身体动作的追随性、位置偏移等方面存在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套,该座椅套在对身体动作的追随性以及针对位置偏移的复原性方面优异,而且能够容易进行安装作业,并且即使采用耐久性优异的原材料也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对快递车辆的座椅的破损状况进行观察、研究时发现,驾驶员(作业员)所携带的业务用便携信息终端(便携式终端设备)大多佩戴于裤子的腰带而位于侧腰附近至后裤兜附近的范围,在就坐于座椅时,便携式终端设备与座椅靠背部中的与骨盆上部附近对应的部位接触,从而损伤集中于该部位。另外,发现在座椅座垫部中,损伤集中于在上下车时接触的侧部附近、以及在驾驶时膝窝附近所接触的前缘附近。因此,认为作为座椅套,特别是通过设为提高了座椅座垫部和座椅靠背部的边界部附近的身体动作追随性、针对位置偏移的复原性的结构,能够抑制座椅的破损,从而能够有助于舒适的就座舒适度,进而也使座椅套所具有的振动吸收特性适当地发挥功能。另外,认为通过将由座椅套覆盖的范围设为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得出的范围,即使使用耐久性优异的原材料也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由此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座椅套具有将座椅的座椅座垫部覆盖的座垫套部、以及将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覆盖的靠背套部,所述座椅套的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与所述靠背套部的下部经由具有带状弹性构件的安装机构连接,该带状弹性构件配设于所述座椅座垫部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边界部附近,
所述座垫套部在安装于所述座椅座垫部以及所述座椅靠背部的状态下,与所述座垫套部的靠前部以及所述靠背套部的靠上部的各部位相比,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以及所述靠背套部的下部的刚性相对较低,
所述带状弹性构件能够发挥复原所述靠背套部的下部与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的位置偏移的功能、以及吸收从外部输入的振动的功能。
优选的是,设为如下结构,
所述安装机构除了所述带状弹性构件以外,还具有:
第一支承板,其固定于所述靠背套部的背面;以及
第二支承板,该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部与所述靠背套部及所述第一支承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下部接合,该第二支承板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接合,
所述带状弹性构件将所述靠背套部及所述第一支承板中的至少任一方与所述第二支承板的另一端部连结,并对所述第一支承板的上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板的另一端部向使所述第一支承板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另一端部接近的接近方向施力,
所述第二支承板克服所述带状弹性构件的弹性力,而以使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承板的上部分离的方式展开,所述第二支承板从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带状弹性构件及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一起插入安装对象的所述座椅座垫部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边界的间隙,且通过所述带状弹性构件的弹性,所述第一支承板被向所述座椅靠背部的前表面方向按压,所述第二支承板被向所述座椅靠背部的下表面方向按压。
优选的是,所述座垫套部配设为其前部覆盖所述座椅座垫部的前表面部中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的是,所述靠背套部以其上部的位置成为从骨盆上部对应部到胸部中央对应部为止的范围的大小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承板的宽度处于在所述座椅靠背部的两侧向前方鼓出的两个侧支承件间的范围内。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承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板是合成树脂制的板状构件。
优选的是,为如下结构,所述安装机构具有所述座垫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所述座垫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与所述座垫套部连结,挂绕于所述座椅座垫部或所述座椅靠背部,与插入到所述座椅座垫部与座椅靠背部的边界的间隙中的所述第二支承板连接。
优选的是,为如下结构,所述安装机构具有所述靠背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所述靠背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与所述靠背套部连结,挂绕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背面侧。
优选的是,至少所述靠背套部由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
发明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座椅套,座垫套部的后部与靠背套部的下部经由在覆盖对象的座椅的座椅座垫部与座椅靠背部的边界部附近具有带状弹性构件的安装机构而连接。由于经由带状弹性构件进行连接,与固定于座椅座垫部的座垫套部的靠前部以及固定于座椅靠背部的靠背套部的靠上部的各部位相比,座垫套部的后部以及靠背套部的下部的安装时的刚性相对较低。因此,从臀部到腰部的运动性提高,对身体动作的追随性优异,行进中的从路面以及车身传递的振动的吸收特性也提高。另外,即使在下车时(离席时)产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通过带状弹性构件的复原力也会迅速地复原至规定的位置,因此在再次乘车时能够迅速地就坐于座椅套上。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发挥座椅套所具有的上述的身体动作追随性、振动吸收特性这样的特性。
另外,优选的是,具有座垫套部和靠背套部,另一方面,将靠背套部的上部的位置设为从骨盆上部对应部到胸部中央对应部为止的范围,从而与以往的覆盖至头枕的下部附近的座椅套相比,使座椅靠背部中的覆盖范围的高度较低。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用于形成靠背套部而使用的原材料量,从而即使使用与二维的布帛相比而针对摩擦的耐久性较高的更高价的原材料,也能够抑制成本的上升。因此,例如,即使使用较薄但具有规定的弹性且针对摩擦能够发挥较高的耐久性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也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从而适于上下车频率较高的快递车辆的座椅用。
另外,安装机构的带状弹性构件向座椅靠背部的前表面按压靠背套部,并且向座椅靠背部的下表面按压座垫套部的后部。因此,安装作业容易,从而也能够迅速地进行向快递员所拥有的多辆车辆的安装、更换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套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的(a)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图3的(b)是图1的C-C线剖视图,图3的(c)是图1的D-D线剖视图。
图4的(a)是示出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套安装于座椅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安装有座椅套的座椅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是以大致水平的面切断安装有座椅套的座椅座垫部时的剖视图。
图7是安装有座椅套的座椅靠背部的横剖视图。
图8的(a)是从安装于座椅的状态下的座椅套的正面方向拍摄时得到的数字照片图像,图8的(b)是从安装于座椅的状态下的座椅套的侧面方向拍摄时得到的数字照片图像。
图9的(a)是从安装于座椅的状态下的座椅套的背面方向拍摄时得到的数字照片图像,图9的(b)是在未从座椅进行安装的状态下,从背面方向拍摄包括第一支承板、第二支承板以及带状弹性构件在内的安装机构时得到的数字照片图像。
图10是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三维立体编织物的一方的基底织物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另一方的基底织物的俯视图。
图13的(a)示出第一支承板的载荷-挠曲特性,图13的(b)是用于对其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套1的俯视图,图2以及图3的(a)~(c)是沿着图1所示的座椅套1的各切断线的剖视图。图4的(a)~(b)示出在座椅1000安装有座椅套1的状态,图5~图7是沿着图4的(a)~(b)所示的各切断线的剖视图。另外,图8以及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套1的数字照片图像。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套1构成为具有座垫套部10、靠背套部20以及安装机构30。
作为构成座垫套部10以及靠背套部20的原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均采用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等中公开的三维立体编织物100。具体而言,如图10~图12所示,三维立体编织物100由相互分开配设的一对基底织物(ゲランド
Figure BDA0002936088410000061
地)110、120、以及在该一对基底织物110、120之间往复从而将两者结合的多根连结纱线130构成。
例如,如图11所示,一方的基底织物110使用如下织物:由对短纤维进行加捻而成的纱线,通过在纬线方向以及经线方向的任意方向上都连续的平坦的织物组织而形成为网状的织物。另外,例如,如图12所示,另一方的基底织物120由对短纤维进行加捻而成的纱线形成蜂窝状的网。另外,另一方的基底织物120设为比一方的基底织物110大的网眼。需要说明的是,这只不过是一例,作为基底织物110、120,并不限定于较细的组织或蜂窝状,也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的织物组织。
如图10所示,连结纱线130以使一方的基底织物110与另一方的基底织物120保持规定的间隔的方式编入基底织物110、120之间。由此,对三维立体编织物100赋予规定的刚性。
三维立体编织物100通过形成基底织物110、120的地纱线的粗细等而能够具备所需的韧性强度,但优选为的是,地纱线选择编成作业不困难的范围的纱线。另外,作为地纱线,能够使用单丝纱线,但考虑到手感、表面触感的柔软度等,也可以使用复丝纱线、细纱。作为连结纱线130,为了得到适当的复原力,优选使用单丝纱线,粗细优选为167分特~1110分特的范围。
作为地纱线以及连结纱线130的原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人造丝等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羊毛、丝、棉等天然纤维。这些原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能够以任意的组合而并用。优选的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为代表的热塑性聚酯系纤维、以尼龙6、尼龙66等为代表的聚酰胺系纤维、或组合两种以上这些纤维而成的材料。
另外,地纱线以及连结纱线130的纱线形状也没有限定,可以使用圆截面纱线、异形截面纱线等。另外,连结纱线130能够配设为以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方式编入各基底织物110、120间,以在中途呈大致X字状交叉的方式编入各基底织物110、120间,或者每多根地统一进行上述编织。
在三维立体编织物100中,能够与形成基底织物110、120的网眼的变形一起,通过连结纱线130的由垮塌、压曲引起的变形、以及对变形的连结纱线130赋予弹簧特性的相邻的连结纱线的复原力而对就坐于座椅套1上的乘员的载荷进行支承,该三维立体编织物100能够采用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且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的柔性结构,从而对身体动作的追随性较高。因此,即使由于乘员的上下车而反复施加载荷,也不易变得松垮,并且,由于基底织物110、120、连结纱线130的刚性,耐受由摩擦引起的破损的能力也较强。因此,适合用作快递车辆的座椅那样反复施加有载荷而容易损伤的座椅套1的原材料。虽然也能够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100以外的立体织物、立体无纺布等,但能够通过基底织物110、120以及连结纱线130的复原力来高效地吸收以佩戴便携式终端设备的状态就座时的异物感,并且,也如专利文献3、4所记载的那样,振动吸收特性也优异,因此优选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100。
座垫套部10具有能够覆盖安装对象的座椅1000的座椅座垫部1100的表面中的至少上表面部1101整体的大小(参照图4的(a)、(b)、图5、图8的(a)、(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a)、(b)、图5、图8的(a)、(b)所示,具有如下的大小:覆盖座椅座垫部1100的上表面部1101,并且周缘部11覆盖至超出上表面部1101的范围而到达稍下方的位置,即,周缘部11中的前部11a覆盖座椅座垫部1100的前表面部1102的至少一部分,周缘部11中的侧部11b覆盖座椅座垫部1100的各侧面部1103、1103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如图5以及图8的(a)、(b)所示,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具有位于座椅靠背部1200附近的大小。快递车辆的乘员如上述那样上下车频率较高,从而座椅座垫部1100的车门侧的侧面部1103附近和前表面部1102附近容易损伤。因此,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座垫套部10优选具有如下大小:能够覆盖至座椅座垫部1100的前表面部1102以及各侧面部1103、1103中的、至少稍微越过与上表面部1101的边界附近的范围。
如图7以及图8的(a)所示,靠背套部20具有与座椅靠背部1200的表面中的前表面1201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为比前表面1201的宽度稍宽,从而也能够覆盖座椅靠背部1200的各侧面部1203、1203的范围中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对于靠背套部20的沿座椅靠背部120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优选为如下长度:在使下部21位于座椅座垫部1100与座椅靠背部1200的边界位置附近时,上部22位于座椅靠背部1200中的从骨盆上部对应部至胸部中央对应部为止的范围。对于从骨盆上部对应部至胸部中央对应部为止的范围即上部22的位置,具体而言,以位于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的正下方的座椅座垫部1100的上表面部1101的点(图5的P点)为基准,沿着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向上方而优选为100~350mm的范围,更优选为150~300mm的范围。
如上所述,快递员中多数的作业员将便携式终端设备佩戴于腰附近,因此在就坐于快递车辆的座椅时,骨盆部后方附近最容易损伤。因此,若采用以靠背套部20仅覆盖该容易损伤的范围的结构,则作为靠背套部20即使是三维立体编织物100等、与通常的二维的布材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为高功能且单价较高的靠背套部,也能够将三维立体编织物100等的使用量抑制为所需的最小限度,从而能够实现座椅套1的低成本的提供。
安装机构30构成为具有带状弹性构件3120,该带状弹性构件3120将座垫套部10的后部与靠背套部20的下部连接,且配设于座椅座垫部1100与座椅靠背部1200的边界部附近。由于在安装机构30的带状弹性构件3120接合有靠背套部20以及座垫套部10这双方,因此当在其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按压靠背套部20时,座垫套部10也被定位于规定的安装位置。因此,靠背套部20以及座垫套部10的安装作业容易,且能够以短时间进行安装。
更具体而言,安装机构30除了上述的带状弹性构件3120以外,还具有第一支承板32(参照图2、图3、图4以及图9的(b))。第一支承板32通过缝制等而固定于靠背套部20的背面侧。第一支承板32的原材料没有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丙烯制的板状构件。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具有在就座者将背靠在靠背套部20时不会使就座者将该第一支承板32感受为异物感的程度的挠性。为了具有规定的挠性,优选的是如下板状构件,即,厚度是0.8~1.2mm程度,且将该板状构件的试验片如图13的(a)、(b)所示那样架设在隔开150mm的间隔配置的支承构件上,对准中心使用直径98mm的加压板以50mm/min对其中央部进行加压时的载荷-挠曲特性为0.4~0.5N/mm的范围(平均0.45N/mm)。大小以与靠背套部20的外形大致相同、或比靠背套部20的外形稍小的程度形成。形状也没有限定,可以是大致椭圆形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大致方形。
另外,第一支承板32的宽度优选设为收敛于在座椅靠背部1200的两侧部附近向前方鼓出的侧支承部1201a、1201a之间的程度。在通过带状弹性构件3120的弹性力而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按压第一支承板32时,通过设为不与左右的侧支承部1201a、1201a重叠的宽度,第一支承板32向前表面1201中位于侧支承部1201a、1201a间的中央范围1201b的密接性提高(参照图7)。
这样,带状弹性构件3120将第一支承板32的上部32a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特别是中央范围1201b)按压并进行定位。由此,靠背套部20向前方的浮起得到抑制,有助于减轻给就座者的背带来的异物感。
安装机构30还具有第二支承板3110。第二支承板3110将靠背套部20与座垫套部10接合。具体而言,如图2以及图5所示,首先,第二支承板3110的一端部3111与第一支承板32的下部32b以及靠背套部20的下部21中的至少一方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支承板3110的一端部3111与双方重叠,在使它们三方重叠的状态下使用第一布构件331对它们进行覆盖,并通过缝制使它们一体化。第二支承板3110的另一端部3112与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连接,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无纺布等形成的后部延长布151缝接于后部15并使其向后方延伸,该第二支承板3110的另一端部3112通过缝制而与其后方端缘151a接合。将后部延长布151缝接的原因在于考虑到向位于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边界部的间隙1300的插入性而采用比构成座垫套部10的三维立体编织物100薄的布帛,但当然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不缝制后部延长布151,向后方延伸由三维立体编织物100构成的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的长度,从而插入于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间隙1300中。在该情况下,在后部15的端缘直接接合有第二支承板3110的另一端部311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承板3110的原材料、优选的特性与上述的第一支承板32相同。
带状弹性构件3120由具有规定的弹性力的原材料、例如橡胶带构成,宽度为例如10~150mm的范围,且具有规定的长度(参照图9的(b))。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部3121与靠背套部20或第一支承板32中的任一部位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一端部3121与靠背套部20的上部22以及第一支承板32的上部32a重叠,将它们汇总并利用第二布构件332进行覆盖,并通过缝制从而一体化。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3122通过缝制而与第二支承板3110的另一端部3112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从座垫套部10向后方延伸的后部延长布151的后方端缘151a汇总并通过缝制而一体化。
带状弹性构件3120的长度采用如下长度,即,比在将第一支承板32和第二支承板3110不以两者的接合部即第一支承板32的下部32b和第二支承板3110的一端部3111为中心进行弯折而呈直线状配置时的、第一支承板32的上部32a与第二支承板3110的另一端部3112间的距离(图2的L1)短的长度。由此,在将带状弹性构件3120的一端部3121与第一支承板32的上部32a连结,将另一端部3122与第二支承板3110的另一端部3112连结的情况下,以上述的下部32b和一端部3111为中心,作用有使第一支承板32以及第二支承板3110接近弯折方向的弹性复原力。
因此,在将第二支承板3110插入到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间隙1300中时,第一支承板32被向接近第二支承板3110的方向施力,因此第一支承板32以及与该第一支承板32连结的靠背套部20被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按压。由此,确定靠背套部20的安装位置。另外,同时,第二支承板3110的另一端部3112被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下表面1204按压。由此,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延长布151也包括在“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中)与第二支承板3110一起被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下表面按压。其结果是,仅通过将第二支承板3110插入于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间隙1300中,就决定靠背套部20的安装位置,同时决定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的安装位置。
在此,在座垫套部10的周缘部11的外侧缝接有由无纺布等构成的安装用布341。安装用布341从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前表面部1102对应的范围设置到与各侧面部1103、1103对应的范围,在与各侧面部1103、1103对应的范围的各后部连接有向后方延伸的橡胶带342、343的一端,并且,各橡胶带342、343的另一端之间经由连接用布构件344连接(图6以及图9的(a)、(b)参照)。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该连接用布构件344优选为与插入到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间隙1300中的第二支承板3110连接。
与第二支承板3110连接的连接机构为任意,若第二支承板3110从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间隙1300向后方突出,则也可以是与该第二支承板3110直接连接,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由于第二支承板3110的另一端部3112与座垫套部10的后部延长布151连接,因此采用如下结构:将连接用延长布3115缝接于该后部延长布151的后方端缘151a,将该连接用延长布3115从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间隙1300向后方拉出,从而间接地与第二支承板3110连接。在向后方拉出的连接用延长布3115与连接用布构件344之间设置面接合件345,从而将两者连接。由此,座垫套部10稳定地覆盖座椅座垫部1100的上表面部1101、前表面部1102、以及各侧面部1103、110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安装用布341、橡胶带342、343、连接用布构件344以及面接合件345构成座垫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340。
另外,在靠背套部20的宽度方向各侧缘部20a、20b分别缝接有由无纺布等构成的固定用延长布351、35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方的固定用延长布351缝接有多张布,并具有从座椅靠背部1200的一方的侧面部1203挂绕于座椅靠背部1200的背面并到达另一方的侧面部1203侧的长度,且在该另一方的侧面部1203侧经由另一方的固定用延长布352而与面接合件353连接(图1、图3的(a)、图7、图8的(b)参照)。由此,靠背套部20稳定地固定于座椅靠背部120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固定用延长布351、352以及面接合件353构成靠背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350。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于在腰附近携带便携式终端设备、或将物品放入后裤兜而容易产生由磨损等引起的损伤的范围、即在座椅靠背部1200中,仅在从座椅座垫部1100的上表面部1101沿着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到骨盆上部对应部(脊梁骨的第四腰椎附近)为止的范围、或从座椅座垫部1100的上表面部1101沿着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到胸部中央对应部(脊梁骨的第九胸椎附近)为止的范围内设置靠背套部20。即,靠背套部20以其上部22成为骨盆上部对应部(脊梁骨的第四腰椎附近)以上且胸部中央对应部(脊梁骨的第九胸椎附近)以下的范围的大小形成。因此,能够使构成靠背套部20的原材料的使用量为所需的最小限度,从而即使使用不易产生由磨损等引起的损伤的三维立体编织物100等作为构成靠背套部20的原材料,也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座椅套1。
另外,由于靠背套部20像这样限定上部22的位置,且成为座椅靠背部1200的上下方向上的全长的大致一半以下,因此该靠背套部20通过在构成安装机构30的按压部31中使用的带状弹性构件3120的弹性复原力从而能够容易地与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密接。并且,带状弹性构件3120对在靠背套部20的背面设置的第一支承板32、以及连接于座垫套部10的第二支承板3110向使第一支承板32和第二支承板3110接近的接近方向施力,在使两者分开而将第二支承板3110插入到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边界部的间隙1300中时,如上述那样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按压靠背套部20,同时,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下表面1204按压第二支承板3110。
因此,若使第一支承板32位于能够与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抵接的位置,并且将第二支承板3110捅入到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边界部的间隙1300中,则能够同时且容易地确定靠背套部20以及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包括后部延长布151)的安装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座垫套部10以从上方覆盖座椅座垫部1100的前表面部1102、各侧面部1103、1103的一部分的方式预先进行覆盖。
然后,若将座垫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340的连接用布构件344绕至座椅座垫部1100的后侧,并经由面接合件345而与连接用延长布3115接合,则能够稳定地安装座垫套部10。同样地,若将靠背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350的固定用延长布351、352绕至座椅靠背部1200的后侧,并经由面接合件353将两者接合,则能够稳定地安装靠背套部20。
另一方面,在拆下时,若解除座垫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340的连接用布构件344与连接用延长布3115的基于面接合件345的接合,并且解除靠背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350的固定用延长布351、352彼此的基于面接合件353的接合,然后,将第二支承板3110与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所包括的后部延长布151一起向前方拔出,则能够容易地将其拆下。因此,能够实现座椅套1的迅速的安装、拆下,特别是,在拥有多台上下车频率较高的快递车辆的快递员的方面,能够使座椅套1的更换作业容易化,降低座椅1000自身的更换频率,因此能够有助于维护作业、维护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另外,如上所述,配设为垫套部10的前部11a覆盖座椅座垫部1100的前表面部1102中的至少一部分,侧部11b覆盖座椅座垫部1100的各侧面部1103、1103中的至少一部分。另一方面,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包括后部延长布151)和第二支承板3110一起与带状弹性构件3120连接,并插入到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间隙1300中。因此,对于座垫套部10,在安装于座椅座垫部1100的状态下,越靠近前部11a则越不易移动,越靠近后部15则越容易移动,容易作用有带状弹性构件3120的弹性复原力。换言之,座垫套部10配设为,越靠近前部11a则刚性越高,越靠近后部15则刚性越低。
另外,靠背套部20在其上部22一体化有第一支承板32的上部32a,该靠背套部20在带状弹性构件312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被向座椅靠背部1200的前表面1201按压靠并进行定位,并且使用固定用延长布351、352挂绕并固定于座椅靠背部1200。另一方面,第二支承板3110的一端部3111与第一支承板32的下部32b以及靠背套部20的下部21接合,第二支承板3110插入到座椅靠背部1200与座椅座垫部1100的间隙1300中从而与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后部延长布151)一起连接于带状弹性构件3120。因此,在靠背套部20中,上部22以及下部21均与带状弹性构件3120连接,但位于固定用延长布351、352的下方的下部21对座椅靠背部1200的约束力较小,从而容易产生向座椅1000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因此,也可以说,在安装于座椅靠背部1200的状态下,与靠背套部20的上部22相比,靠背套部20的下部21以较低的刚性进行安装。
因此,对于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以及靠背套部20的下部21而言,安装时的刚性较低,因此容易产生向座椅1000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另一方面,在座垫套部10的后部15以及靠背套部20的下部21均作用有带状弹性构件3120的弹性复原力,因此即使在上下车时产生了位置偏移,也能够迅速地复原至规定的位置,乘员能够在座椅套1相对于座椅1000设置于适当的位置的状态下就座。由此,在带状弹性构件3120的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也能够迅速对行进中的身体动作进行追随,并且从路面以及车身传递的振动的吸收特性也提高。特别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100作为座垫套部10以及靠背套部20的原材料,能够成为进一步提高身体动作追随性、振动吸收性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座椅套
10 座垫套部
15 后部
151 后部延长布
20 靠背套部
30 安装机构
32 第一支承板
3110 第二支承板
3120 带状弹性构件
100 三维立体编织物
340 座垫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
350 靠背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
1000 座椅
1100 座椅座垫部
1200 座椅靠背部。

Claims (9)

1.一种座椅套,其具有将座椅的座椅座垫部覆盖的座垫套部、以及将所述座椅的座椅靠背部覆盖的靠背套部,所述座椅套的特征在于,
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与所述靠背套部的下部经由具有带状弹性构件的安装机构连接,该带状弹性构件配设于所述座椅座垫部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边界部附近,
所述座椅套在安装于所述座椅座垫部以及所述座椅靠背部的状态下,与所述座垫套部的靠前部以及所述靠背套部的靠上部的各部位相比,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以及所述靠背套部的下部的刚性相对较低,
所述带状弹性构件能够发挥使所述靠背套部的下部与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的位置偏移复原的功能、以及吸收从外部输入的振动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套,其中,
所述安装机构除了所述带状弹性构件以外,还具有:
第一支承板,其固定于所述靠背套部的背面;以及
第二支承板,该第二支承板的一端部与所述靠背套部及所述第一支承板中的至少任一方的下部接合,该第二支承板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接合,
所述带状弹性构件将所述靠背套部及所述第一支承板中的至少任一方与所述第二支承板的另一端部连结,并对所述第一支承板的上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板的另一端部向使所述第一支承板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支承板的另一端部接近的接近方向施力,
所述第二支承板克服所述带状弹性构件的弹性力,而以使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承板的上部分离的方式展开,所述第二支承板从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带状弹性构件及所述座垫套部的后部一起插入到安装对象的所述座椅座垫部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边界的间隙中,且通过所述带状弹性构件的弹性,所述第一支承板被向所述座椅靠背部的前表面方向按压,所述第二支承板被向所述座椅靠背部的下表面方向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套,其中,
所述座垫套部配设为其前部覆盖所述座椅座垫部的前表面部中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套,其中,
所述靠背套部以其上部的位置成为从骨盆上部对应部到胸部中央对应部为止的范围的大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套,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板的宽度处于在所述座椅靠背部的两侧向前方鼓出的两个侧支承件间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套,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板以及所述第二支承板是合成树脂制的板状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套,其中,
所述安装机构具有所述座垫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所述座垫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与所述座垫套部连结,挂绕于所述座椅座垫部或所述座椅靠背部,与插入到所述座椅座垫部与座椅靠背部的边界的间隙中的所述第二支承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套,其中,
所述安装机构具有所述靠背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所述靠背套部用的辅助固定构件与所述靠背套部连结,挂绕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背面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套,其中,
至少所述靠背套部由三维立体编织物构成。
CN201980052213.XA 2018-08-06 2019-08-05 座椅套 Pending CN1125668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7852 2018-08-06
JP2018-147852 2018-08-06
PCT/JP2019/030779 WO2020031982A1 (ja) 2018-08-06 2019-08-05 シートカバ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6816A true CN112566816A (zh) 2021-03-26

Family

ID=6941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2213.XA Pending CN112566816A (zh) 2018-08-06 2019-08-05 座椅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91707A1 (zh)
EP (1) EP3835124A4 (zh)
JP (1) JPWO2020031982A1 (zh)
CN (1) CN112566816A (zh)
WO (1) WO2020031982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604685A (zh) * 1968-12-30 1972-01-03
JPS5679166U (zh) * 1979-11-20 1981-06-26
JP2001089959A (ja) * 1999-09-21 2001-04-03 Suminoe Textile Co Ltd 椅子用クッションシート材に適した三次元立体シート及び椅子用置き敷きクッションシート
GB0116447D0 (en) * 2000-07-07 2001-08-2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Cover for a vehicle seat
CN102161326A (zh) * 2010-02-24 2011-08-2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JP2012040332A (ja) * 2010-08-20 2012-03-01 延成 ▲高▼橋 背当て付ラク座布団
CN107074140A (zh) * 2014-11-26 2017-08-18 株式会社塔捷斯 座椅
CN107108198A (zh) * 2015-01-27 2017-08-29 株式会社塔捷斯 座椅
EP3290262A1 (de) * 2016-08-30 2018-03-07 Horn & Bau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schutzbez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4438B2 (ja) 2004-12-28 2010-09-2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及び座席構造
JP5031227B2 (ja) 2005-11-04 2012-09-1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シート構造
JP6436739B2 (ja) 2014-11-20 2018-12-1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カバー
JP2018052256A (ja) 2016-09-28 2018-04-05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カバーおよびその装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604685A (zh) * 1968-12-30 1972-01-03
JPS5679166U (zh) * 1979-11-20 1981-06-26
JP2001089959A (ja) * 1999-09-21 2001-04-03 Suminoe Textile Co Ltd 椅子用クッションシート材に適した三次元立体シート及び椅子用置き敷きクッションシート
GB0116447D0 (en) * 2000-07-07 2001-08-2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Cover for a vehicle seat
CN102161326A (zh) * 2010-02-24 2011-08-2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JP2012040332A (ja) * 2010-08-20 2012-03-01 延成 ▲高▼橋 背当て付ラク座布団
CN107074140A (zh) * 2014-11-26 2017-08-18 株式会社塔捷斯 座椅
CN107108198A (zh) * 2015-01-27 2017-08-29 株式会社塔捷斯 座椅
EP3290262A1 (de) * 2016-08-30 2018-03-07 Horn & Bau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schutzbez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91707A1 (en) 2021-09-23
EP3835124A1 (en) 2021-06-16
WO2020031982A1 (ja) 2020-02-13
EP3835124A4 (en) 2021-09-15
JPWO2020031982A1 (ja)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43800B1 (en) Seat
US9682644B2 (en) Seat
CN108621887B (zh) 车辆用座椅
EP1193120B1 (en) Vehicle seat
US9573503B2 (en) Vehicle seat
US7823980B2 (en) Pieces for skin members of vehicular sea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240759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trim cover
US20160375807A1 (en) Seat cover and vehicle seat
US10730417B2 (en) Seat back board, trim cover and vehicle seat
JP665036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891789B (zh) 车辆座椅
CN111824428B (zh) 座椅盘隔膜
US9821695B2 (en) Vehicle seat
US20160114711A1 (en) Vehicle seat
CN112566816A (zh) 座椅套
JP2002238694A (ja) 鉄道車両又は航空機用シート
KR101974960B1 (ko) 차량용 시트
CN219727953U (zh) 车辆用座椅
JP2017206089A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カバー
US10259366B2 (en) Vehicle seat
JP2004001729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13696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4056208A (zh) 车辆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