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08139A - 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08139A
CN112508139A CN202011352301.2A CN202011352301A CN112508139A CN 112508139 A CN112508139 A CN 112508139A CN 202011352301 A CN202011352301 A CN 202011352301A CN 112508139 A CN112508139 A CN 112508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onator
code
complementing
coding
detona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523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斌
李俊君
黄嵩
章骏午
吴云松
邓云云
李泉铭
张健
高燃
龙波
朱浩
王宝
朱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 Xu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523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08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08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08139A/zh
Priority to CN202110829278.XA priority patent/CN113780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n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和雷管补码方法。雷管补码系统包括:赋码设备、雷管补码设备、信息处理模块、控制模块。赋码设备用于对雷管进行赋码和检测赋码是否成功,得出检测结果。雷管补码设备用于对备用雷管进行补码,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检测结果,并生成控制信息,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信息,通过控制信息控制赋码设备和雷管补码设备的工作。在雷管生产中,信息处理模块生成控制信息,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信息控制雷管补码设备和赋码设备的工作,由此提高补码效率。雷管补码方法的步骤中有使用本发明中的雷管补码设备。通过设置本发明中的雷管补码设备,由此提高了雷管的补码效率。

Description

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雷管生产中,通常会对雷管进行赋码,赋码之后为了避免雷管赋码失败,会对雷管进行赋码检测,若检测后发现有赋码失败的雷管,则对雷管进行补码。现有技术中,雷管补码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雷管补码设备,提高了雷管补码的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高效补码效率的雷管补码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高效补码效率的雷管补码系统。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雷管补码系统,所述雷管补码系统包括:
赋码设备,所述赋码设备用于对雷管进行赋码和检测赋码是否成功,得出检测结果;
雷管补码设备,所述雷管补码设备用于对备用雷管进行补码;
信息处理模块,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与所述赋码设备和所述雷管补码设备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检测结果,并生成控制信息;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赋码设备和所述雷管补码设备电性连接,接收所述控制信息,通过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赋码设备和所述雷管补码设备的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雷管补码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雷管生产中,赋码设备对雷管进行赋码和检测赋码是否成功,得出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生成控制信息,将控制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信息控制雷管补码设备和赋码设备的工作,由此提高补码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管补码系统还包括:
第一打码装置,所述第一打码装置用于对检测后的所述雷管进行打码;
所述雷管补码设备还包括第二打码装置,所述第二打码装置用于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打码;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打码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打码装置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雷管补码设备,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包括:
机台;
雷管赋码装置,连接于所述机台,所述雷管赋码装置与所述机台之间形成加工区域,所述赋码装置包括机架、探针驱动件、探针固定件和线卡固定件,所述探针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探针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探针驱动件,能够由所述探针驱动件驱动而向加工区域移动,设置有多个探针,所述线卡固定件能够向所述加工区域移动,以定位线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雷管补码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线卡固定件向加工区域移动,以此固定线卡的位置,进而确保探针固定件上的探针能够与线卡中的芯片接触,进而对芯片进行赋码,达到探针与芯片接触的效果,避免线卡位置偏移而导致探针与芯片无法接触或接触不良,进而提高雷管补码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管补码设备还包括两条履带输送线,所述机台上设置有出料口,两条所述履带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以与外界进行雷管的替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管补码设备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件和防护驱动件,所述防护件设置有多个防护槽,所述防护槽的槽口设置有导向面,所述防护驱动件连接于所述防护件,以驱动所述防护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所述雷管补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如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雷管补码设备、备用雷管和第一打码装置;
对所述雷管进行编号,将补码指令发送至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和第一打码装置;
在接收到补码指令后,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赋码;
使用赋码后的所述备用雷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准备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雷管补码设备和备用雷管,在接收到补码指令后,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赋码,最后使用赋码后的所述备用雷管,由此提高雷管的补码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
赋码设备对雷管进行检测并获取检测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将不合格的所述雷管替换为所述备用雷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对所述检测合格的所述雷管和所述备用雷管进行扫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
所述第一打码装置对所述检测合格的雷管进行打码;
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打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雷管赋码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雷管赋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的雷管生产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防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防爆装置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赋码装置100、机架110、加工区域111、连接板112、探针固定件120、探针121、探针驱动件122、线卡驱动件130、线卡固定件131;
雷管固定件200、防护装置300、防护件310、导向面320、防护驱动件330、驱动板331、底座332;
赋码设备400、第一打码装置500、第一扫码装置600、雷管补码设备700、履带输送线 7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系统包括:赋码设备400、雷管补码设备700、信息处理模块、控制模块。赋码设备400用于对雷管进行赋码和检测赋码是否成功,得出检测结果,雷管补码设备700用于对备用雷管进行补码,信息处理模块与赋码设备400和雷管补码设备700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检测结果,并生成控制信息,控制模块与赋码设备400和雷管补码设备700电性连接,接收控制信息,通过控制信息控制赋码设备400和雷管补码设备700的工作。
具体地,在雷管生产中,赋码设备400对雷管进行赋码和检测赋码是否成功,得出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生成控制信息,将控制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信息控制雷管补码设备700和赋码设备400的工作,由此提高补码效率。例如,在雷管生产中,有十发雷管需要进行赋码,雷管按编号一至十区分。雷管在赋码后进行检测,此时雷管完全检测通过则进行余下加工。若雷管中有部分雷管检测发现赋码失败,例如四号雷管检测后发现赋码失败,则赋码设备400将检测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检测结果为四号雷管的赋码信息以及编号。
信息检测模块受到检测结果后,生成控制信息,并将控制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控制信息,并控制赋码设备400、以及雷管补码设备。控制信息包括四号雷管的赋码信息,雷管补码设备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只对备用雷管进行四号雷管的赋码,将四号雷管的赋码信息赋码至备用雷管。目前的雷管生产线,由于雷管赋码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工作人员无法进入生产线,若赋码失败,则必须等雷管生产完成,才能进行补码。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雷管补码系统,使得在雷管生产过程中,发现雷管赋码失败即可进行补码,进而提高雷管补码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信息处理模块能够在赋码设备对雷管加工,以及雷管补码设备700对备用雷管加工时,实时的接收加工信息,由此便于工作人员了解加工情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雷管补码系统还包括第一打码装置500、第一扫码装置600。第一打码装置500用于对检测后的雷管进行打码,第一扫码装置600用于对打码后的雷管进行扫码。雷管补码设备700还包括第二打码装置和第二扫码装置,第二打码装置用于对备用雷管进行打码,第二扫码装置用于对备用雷管进行扫码。控制模块与第一打码装置 500、第一扫码装置600电性连接,信息处理模块与第一打码装置500、第一扫码装置600电性连接。
具体地,第一打码装置500和第一扫码装置600均设置于生产线,第二扫码装置和第二打码装置均设置于雷管补码设备。当雷管赋码检测后,赋码失败的雷管不需要进行加工,因此,信息处理模块在处理检测结果后,生成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包含赋码失败的雷管的编号,并将控制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通过控制信息,控制第一打码装置500和第一扫码装置600,由此使得赋码失败的雷管不会进行打码和扫码的工艺。控制模块控制雷管补码设备,由此使得第二打码装置和第二扫码装置对备用雷管按照赋码失败的雷管的编号,进行打码和扫码。由此使得备用雷管无需传输至生产线时,再进行扫码和打码,进而提高雷管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信息处理模块能够在雷管进行扫码和打码以及备用雷管进行打码和扫码时,实时获取雷管的打码或扫码信息,由此便于工作人员了解加工情况。在雷管补码系统中,也可以不设第一扫码装置600和第二扫码装置,仅需对雷管进行打码,由此提高雷管补码系统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雷管补码设备700,雷管赋码机构包括机台(图中未示出) 和雷管赋码装置100,雷管赋码装置100连接于机台,雷管赋码装置100与机台之间形成加工区域111,赋码装置包括机架110、探针驱动件122、线卡驱动件130、探针固定件120和线卡固定件131,探针驱动件122连接于机架110,探针固定件120连接于探针驱动件122,能够由探针驱动件122驱动而向加工区域111移动,设置有多个探针121,线卡驱动件130 连接于机架110,线卡固定件131连接于线卡驱动件130,能够由线卡驱动件130驱动而向加工区域11移动,以定位线卡(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雷管补码设备700设置有机台、机架110、线卡固定件131、探针驱动件122、探针固定件120和线卡驱动件130。机架110大致为一中空的长方体,机架110的上端朝远离机架110的方向延伸形成一连接板112,连接板112为L型连接板112。线卡驱动件130倾斜连接于连接板112,线卡固定件131连接于线卡驱动件130,线卡驱动件 130为气缸。通过线卡驱动件130的驱动,线卡固定件131能够朝加工区域111移动,从而将线卡推动至加工区域111。探针驱动件122连接于机架110上端,探针固定件120连接于探针驱动件122,探针驱动件122为气缸,探针固定件120可被探针驱动件122驱动,从而朝加工区域111移动。雷管固定件200上固定有多个雷管,雷管上设置有线卡,线卡内有芯片,芯片可进行赋码。
具体动作流程为,当雷管固定件200到达雷管补码设备700的加工位置时,线卡驱动件 130驱动线卡固定件131向预设的加工区域111移动,线卡固定件131与线卡接触,并将线卡推送至加工区域111。当线卡到达预设的加工区域111时,探针驱动件122驱动探针固定件120向加工区域111移动,从而使得探针固定件120上设置的探针121与线卡中的芯片接触,进而实现雷管的赋码。通过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雷管补码设备700,达到避免探针121没有与芯片接触的效果,进而提高雷管的赋码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机架110、连接板112的形状可为三角锥、不规则体等,由此满足加工环境的空间分配需求。线卡驱动件130也可不倾斜连接于连接板112,只需满足线卡固定件 131的移动方向朝向加工区域111即可,由此满足加工环境的空间分配需求。探针驱动件122 可在线卡驱动件130驱动线卡固定件131时,驱动探针固定件120向加工区域111移动,由此提高雷管补码设备700的赋码效率。机架110可设置有中空凹槽,中空凹槽可作为探针固定件120的移动区域,由此避免探针固定件120与机架110发生碰撞。可以理解的是,雷管赋码装置100也可以不设线卡驱动件130,通过人工,在雷管进入赋码前,进行线卡的固定,由此减少雷管赋码装置100的安装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雷管补码设备700还包括两条履带输送线710,并设置有出料口,两条履带输送线710的输送方向相反,设置于出料口,以与外界进行雷管的替换。具体地,例如,参考图5,在进行补码的过程中,当检测发现某些雷管赋码不合格后,需要将赋码不合格的雷管与补码后的备用雷管进行替换,由此保证补码后的管筒固定件上的雷管均赋码成功。
因此,需要在进行补码完成后,将备用雷管由出料口送出。由于两条履带输送线传输方向相反,因此在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可以在出料口,接收一条履带输送线710来的雷管固定件 200,之后摘除雷管固定件200上赋码失败的雷管,并将补码成功的备用雷管放置于雷管固定件200,再通过另一条履带输送线710将雷管固定件200输送至雷管生产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雷管补码设备700还包括防护装置300,防护装置300 包括防护件310和防护驱动件330,防护件310设置有多个防护槽,防护槽的槽口设置有导向面320,防护驱动件330连接于防护件310,以驱动防护件310移动。具体地,参考图4和图5,防护槽的槽口设置有导向面320,通过设置导向面320,可避免防护件310在向雷管运动的过程中,雷管与防护槽的槽壁碰撞。防护装置300设置有防护件310和防护驱动件330,防护件310设置有多个防护槽。防护驱动件330包括底座332和驱动板331,底座332设置有多个椭圆通孔,可通过椭圆通孔,由此在固定时进行位置的微调。例如通过底座332通过螺钉与外界连接时,线将螺钉的螺栓部分穿过椭圆孔,由此实现定位,再将底座332进行移动,由此实现底座332的位置微调,由此达到防护驱动件330在安装时便于调节位置的目的。
驱动板331可移动连接于底座332并驱动防护件310。驱动板331可驱动防护件310向雷管移动,由此使得雷管的一端进入防护槽,从而使得雷管之间被隔离。雷管补码设备700 进行补码时,防护装置300将雷管隔离能够避免某根雷管爆炸而影响其他雷管,从而避免发生雷管爆炸后需要替换多根雷管,进而提高雷管补码设备700的补码效率。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雷管补码方法,雷管补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如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雷管补码设备700、备用雷管和第一打码装置500;
对雷管进行编号,将补码指令发送至雷管补码设备700和第一打码装置500;
在接收到补码指令后,雷管补码设备700对备用雷管进行赋码;
使用赋码后的备用雷管。
具体地,参考图11,首先工作人员在雷管生产线边设置雷管补码设备700、备用雷管和第一打码装置500。此处设置的第一打码装置500可以设置于雷管补码设备700,也可以设置于生产线,并在生产线上发现不合格的雷管,其次将不合格的雷管的信息作为补码指令,并将补码指令发送给雷管补码设备700和第一打码装置500,然后雷管补码设备收到计算机发送的补码指令,再然后雷管补码设备700对备用雷管进行赋码,赋码完成后,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将备用雷管与生产线上的不合格的雷管进行替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雷管补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赋码设备对雷管进行检测并获取检测结果;
对雷管进行编号,找出检测不合格的雷管的编号;
对雷管进行编号,将补码指令发送至雷管补码设备700和第一打码装置500;
雷管补码设备700对备用雷管进行赋码;
检测合格的雷管及备用雷管进行打码;
将不合格的雷管替换为备用雷管。
具体地,参考图5和图6,雷管补码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为,赋码设备对雷管进行检测并获取检测结果,计算机接受检测结果,并对雷管进行编号,找出检测不合格的雷管的编号,例如有十发雷管固定于一个雷管固定件200上,对十发雷管进行检测,从一到十对雷管进行编号,并找出检测不合格的雷管的编号。然后计算机将编号发送至雷管补码设备700和第一打码装置500。此时,雷管补码设备700按照不合格雷管的编号对备用雷管进行赋码,并将检测合格的雷管及备用雷管打码,最后将不合格的雷管替换为备用雷管。由此避免后续加工中的多个雷管中还有赋码失败的雷管。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赋码方法,能够提高雷管的补码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对备用雷管进行检测。具体地,参考图7,在备用雷管进行赋码前,对备用雷管进行检测。此时,备用雷管通过在备用雷进行赋码前,需要通过雷管检测装置对雷管进行检测。通过对备用雷管进行检测,由此避免进行补码的备用雷管具有瑕疵。可以理解的是,雷管检测装置可以设置在雷管补码设备700 上或设置于雷管生产线上,雷管检测装置可以通过激光对雷管进行检测雷管的结构,也可以通过赋码检测对雷管芯片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对检测合格的雷管和备用雷管进行扫码。具体地,参考图8,在对备用雷管赋码之后,可通过第一扫码装置600对检测合格的雷管及备用雷管进行扫码,由此避免作为最终生产的雷管上的码无法扫描识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将不合格的雷管替换为备用雷管步骤之后,再进行检测合格的雷管及备用雷管进行打码,检测合格的雷管及备用雷管进行打码的步骤包括:第一打码装置500对检测合格的雷管和备用雷管进行打码。
具体地,参考图9在不合格的雷管替换为备用雷管步骤之后,在对备用雷管进行赋码之后,先将备用雷管和雷管固定件200中的不合格的雷管进行替换,之后将雷管固定件200沿雷管生产线继续进行打码,打码时,通过位于雷管生产线上的第一打码装置500对雷管固定件200上的雷管进行一次性打码。相对于备用雷管与雷管固定件200上检测合格的雷管分别打码,先进行备用雷管和检测合格的雷管的整合,再一起打码的这一方式,能够提高雷管的打码效率,进而提高雷管的补码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将进行检测合格的雷管及备用雷管进行打码步骤之后,再将不合格的雷管替换为备用雷管,检测合格的雷管及备用雷管进行打码的步骤包括:第一打码装置500对检测合格的雷管进行打码和雷管补码设备700对备用雷管进行打码。
具体地,参考图10,将进行检测合格的雷管及备用雷管进行打码步骤之后,再将不合格的雷管替换为备用雷管。此时,雷管补码设备700还包括第二打码装置(图中未示出),雷管生产线上设置有第一打码装置500,第二打码装置对备用雷管进行打码,第一打码装置500 对雷管检测合格的雷管进行打码。通过将备用雷管与检测合格的雷管进行分开打开,由此达到避免由于第一打码装置500或第二打码装置中一个出故障时,所有雷管均打码失败,从而提高雷管打码的成功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打码装置500对检测合格的雷管进行打码的步骤,与雷管补码设备700对备用雷管进行赋码的步骤同时进行。具体地,雷管生产线上设置有第一打码装置500,在雷管补码设备700对备用雷管开始进行赋码的同时,第一打码装置500 开始进行检测合格的雷管的打码。通过同时进行备用雷管的赋码及检测合格的雷管的打码,以此提高雷管的补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图7和图11。雷管生产线包括控制器,多个雷管由雷管固定件200夹持,并通过雷管生产线中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至各个工位。控制器与雷管补码设备 700及雷管生产线上的赋码设备400电性连接,控制器可接受雷管补码设备700及雷管生产线上的赋码设备400的信息,也可以发送信息给雷管补码设备700及雷管生产线上的赋码设备400。
雷管补码设备700包括第一检测装置、雷管赋码装置100、激光编码装置、夹具、防护装置300及两条履带运输线710。雷管生产线上设置有雷管检测设备、赋码设备400、第一打码装置500和第一扫码装置600,其中赋码设备400和检测设备可以整合为一个检测赋码设备。雷管补码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为,准备如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雷管补码设备700和备用雷管,控制器发送指令给检测赋码设备,检测赋码设备对雷管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检测结果,并对雷管进行编号,找出不合格的雷管的编号,然后控制器将不合格的雷管的编号作为补码指令,并将补码指令发送至雷管补码设备700、检测赋码设备、第一打码装置500及第一扫码装置600。
此时,在接收到补码指令后,雷管补码设备700中的夹具对备用雷管进行夹持固定,检测赋码设备400为检测合格的雷管进行赋码,雷管补码设备700通过第一检测装置对备用雷管进行检测,再根据不合格雷管的编号,通过雷管赋码装置100对备用雷管进行赋码,备用雷管赋码完成后再通过激光编码装置对备用雷管编码,同时,雷管固定件200上检测合格的雷管通过第一打码装置500、第一扫码装置600进行打码和扫码。
备用雷管及检测合格的雷管加工完成后,通过履带输送线710,雷管固定件200被传输至雷管补码设备700的出料口,人工或机械自动将不合格的雷管替换为备用雷管,并通过履带输送线710将雷管固定件200再输送回雷管生产线,继续进行雷管的加工。可以理解的是,在雷管补码系统中,也可以不设第一扫码装置600和第二扫码装置,仅需对雷管进行打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雷管补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系统包括:
赋码设备,所述赋码设备用于对雷管进行赋码和检测赋码是否成功,得出检测结果;
雷管补码设备,所述雷管补码设备用于对备用雷管进行补码;
信息处理模块,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与所述赋码设备和所述雷管补码设备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检测结果,并生成控制信息;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赋码设备和所述雷管补码设备电性连接,接收所述控制信息,通过所述控制信息控制所述赋码设备和所述雷管补码设备的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管补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系统还包括:
第一打码装置,所述第一打码装置用于对检测后的所述雷管进行打码;
所述雷管补码设备还包括第二打码装置,所述第二打码装置用于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打码;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打码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打码装置电性连接。
3.雷管补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包括:
机台;
雷管赋码装置,连接于所述机台,所述雷管赋码装置与所述机台之间形成加工区域,所述赋码装置包括机架、探针驱动件、探针固定件和线卡固定件,所述探针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探针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探针驱动件,能够由所述探针驱动件驱动而向加工区域移动,设置有多个探针,所述线卡固定件向所述加工区域移动,以定位线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管补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设备还包括两条履带输送线,所述机台上设置有出料口,两条所述履带输送线的输送方向相反,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以与外界进行雷管的替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管补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设备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件和防护驱动件,所述防护件设置有多个防护槽,所述防护槽的槽口设置有导向面,所述防护驱动件连接于所述防护件,以驱动所述防护件移动。
6.雷管补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管补码设备、备用雷管和第一打码装置;
对所述雷管进行编号,将补码指令自动发送至雷管补码设备和第一打码装置;
在接收到补码指令后,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赋码;
使用赋码后的所述备用雷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雷管补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
赋码设备对雷管进行检测并获取检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管补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将不合格的所述雷管替换为备用雷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雷管补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雷管补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对所述检测合格的所述雷管和所述备用雷管进行扫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雷管补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补码方法还包括步骤:
第一打码装置对所述检测合格的雷管进行打码;
所述雷管补码设备对所述备用雷管进行打码。
CN202011352301.2A 2020-11-27 2020-11-27 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Pending CN112508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2301.2A CN112508139A (zh) 2020-11-27 2020-11-27 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CN202110829278.XA CN113780491A (zh) 2020-11-27 2021-07-16 雷管组装设备及雷管编码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52301.2A CN112508139A (zh) 2020-11-27 2020-11-27 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08139A true CN112508139A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65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52301.2A Pending CN112508139A (zh) 2020-11-27 2020-11-27 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CN202110829278.XA Withdrawn CN113780491A (zh) 2020-11-27 2021-07-16 雷管组装设备及雷管编码生产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9278.XA Withdrawn CN113780491A (zh) 2020-11-27 2021-07-16 雷管组装设备及雷管编码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5081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6795A (zh) * 2020-11-27 2021-11-19 深圳市锐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雷管补码系统及雷管补码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6795A (zh) * 2020-11-27 2021-11-19 深圳市锐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雷管补码系统及雷管补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0491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7814B2 (en) Printed-board supporting apparatus
CN102749547B (zh) 机械手式自动老化测试设备
CN102087102A (zh) 一种小型微钻刃面检测机
CN112508139A (zh) 雷管补码系统、雷管补码设备及雷管补码方法
CN113666795A (zh) 雷管补码系统及雷管补码方法
CN110732499A (zh) 一种电源变压器生产测试监控系统
CN106440977A (zh) 一种电子雷管管身码‑uid码‑起爆密码三码绑定方法及系统
CN117444603B (zh) Cpu组装治具及全自动cpu支架锁螺丝机的上料机构
CN110877017A (zh) 一种电源变压器生产测试监控方法
CN110281025A (zh) 一种全自动激光焊接机
CN111679148A (zh) 测试装置
CN116891396A (zh) 电子雷管药头自动套管机
CN116765615A (zh) 电池自动打码设备
CN108917817A (zh) 一种自动导电膜测试机
CN104394650A (zh) 完成表贴元器件的拼装电路板的分板方法
CN109290804B (zh) 一种螺丝十字割槽和钻孔装置
CN213337398U (zh) 一种pcba电路板缺陷检测装置
CN212340170U (zh) 连杆裂解槽偏移检测装置
CN115302069A (zh) 密封钉焊接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212665206U (zh) 一种激光雕刻装置
CN112722775A (zh) 一种轴套自动排列与上料装置
CN220215828U (zh) 电池盖板加工装置及加工系统
CN110976343A (zh) 一种aoi检测设备
CN219286865U (zh) 一种连接器弹片的安装设备
CN114633304B (zh) 一种pcb板钻靶机运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