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8162B - 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08162B CN112408162B CN202011327822.2A CN202011327822A CN112408162B CN 112408162 B CN112408162 B CN 112408162B CN 202011327822 A CN202011327822 A CN 202011327822A CN 112408162 B CN112408162 B CN 1124081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plate
- car
- pillar
- side part
- pl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66B11/0253—Fixation of wall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电梯轿厢包括轿顶、轿底、支柱及壁板。支柱的一端连接于轿顶,另一端连接于轿底。左壁板设于轿底的左侧部,并与左侧部的支柱连接。至少两块左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左壁板之间形成有水平拼缝。右壁板设于轿底的右侧部,并与右侧部的支柱连接。至少两块右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右壁板之间形成有水平拼缝。后壁板设于轿底的后部,并与后支柱连接。至少两块后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后壁板之间形成水平拼缝。后壁板的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左壁板,另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右壁板。如此,可实现壁板与轿底连接的通用化,单人可在轿内完成壁板的安装,并且有利于安装残疾人操纵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电梯已成为高层建筑内必不可少的运输设备,电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轿厢是电梯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用于承载和运送人员、物资等。
电梯轿厢一般具备轿底、在轿厢底纵向设置的侧壁板、将侧板的上部覆盖的轿顶、以及进行开闭的轿门。通常地,侧壁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且连接处的拼缝是纵向设置的。对于不同的电梯轿厢尺寸,将会有不同宽度尺寸的轿厢壁板,也会有不同尺寸的轿底边框与之配合,通用性较差。在安装的时候,一般需要两位安装人员,分别在轿厢内及井道内,配合组装轿厢壁板,并且存在安装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该电梯轿厢使得壁板与轿底的连接更通用化,避免各种轿厢尺寸非标准设计带来的工作量,并且有利于安装残疾人操纵箱。
一种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包括:
轿顶;
轿底,具有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
支柱,多个所述支柱分别设于所述轿底的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的边缘处,所述支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轿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轿底;及
壁板,包括左壁板、右壁板及后壁板,所述后壁板的长度与轿厢的宽度适配,所述左壁板及右壁板的长度与所述轿厢的深度适配;所述左壁板、右壁板及后壁板均设有至少两块,所述左壁板设于所述轿底的左侧部,并与所述左侧部的支柱连接,至少两块所述左壁板沿所述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所述左壁板之间形成水平拼缝;所述右壁板设于所述轿底的右侧部,并与所述右侧部的支柱连接,至少两块所述右壁板沿所述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所述右壁板之间形成水平拼缝;所述后壁板设于所述轿底的后部,并与所述后部的支柱连接,至少两块所述后壁板沿所述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所述后壁板之间形成水平拼缝;所述后壁板的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左壁板,另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所述右壁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块所述左壁板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块所述右壁板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块所述后壁板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柱包括左前支柱、左后支柱、右前支柱及右后支柱,所述左前支柱设于所述轿底左侧部靠近轿门的一端,所述左后支柱设于所述轿底左侧部远离所述轿门的一端,所述左壁板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左前支柱,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左后支柱;
所述右前支柱设于所述轿底右侧部靠近所述轿门的一端,所述右后支柱设于所述轿底右侧部远离所述轿门的一端,所述右壁板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右前支柱,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右后支柱;
所述后壁板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左壁板,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右壁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支柱、左后支柱、右前支柱及右后支柱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支撑柱及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第一侧部及第一端部,所述第一侧部及第一端部连接形成L字形;所述第一侧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柱还包括左中支柱、右中支柱及后中支柱,所述左中支柱设于所述左前支柱及左后支柱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右中支柱设于所述右前支柱及右后支柱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后中支柱设于所述左后支柱及右后支柱之间的中部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中支柱、右中支柱及后中支柱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二支撑柱及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支撑柱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壁板为方形板,所述壁板的四周设有弯折边,所述弯折边均位于所述壁板的同一侧;所述壁板两侧的弯折边为L字形,所述弯折边具有第二侧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壁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侧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壁板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错开设置;所述壁板横向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设于所述加强筋长度方向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个所述壁板的高度不高于600mm;所述左侧部的左壁板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所述右侧部的右壁板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所述轿底后部的后壁板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
一种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所述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包括:
在轿底的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分别设置支柱,支柱的一端连接于轿顶,另一端连接于轿底;
其中一块所述左壁板设于所述左侧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左侧部的支柱连接;其中一块所述右壁板设于所述右侧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右侧部的支柱连接;其中一块所述后壁板设于所述后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后部的支柱连接,所述后壁板的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左壁板,另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右壁板;
其中另外一块所述左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左壁板的顶部,并将所述左壁板连接于所述左侧部的支柱;其中另外一块所述右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右壁板的顶部,并将所述右壁板连接于右侧部的支柱;其中另外一块所述后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后壁板的上方,并将所述后壁板连接于所述后部的支柱,并将所述后壁板的一侧连接于左壁板,另一侧连接于右壁板;
若轿厢每侧设有两块所述壁板,则按照上述步骤即可完成电梯轿厢的安装;若轿厢每侧设有三块以上的所述壁板,则按照上述的步骤完成壁板的安装。
上述的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取消了壁板与轿底边框的直接连接,在轿底的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分别设置支柱,并将支柱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轿顶及轿底。左壁板及右壁板的长度与轿底的深度适配,后壁板的长度与轿底的宽度适配,这样可将左壁板及右壁板采用积木原理分别安装于左侧部、右侧部的支柱,后壁板采用积木原理安装于后部的支柱,并将后壁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左壁板及右壁板,如此可实现壁板与轿底连接的通用化设计,避免各种轿厢尺寸非标准设计带来的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壁板采用水平拼缝的布置方式,单人可在轿内完成轿厢壁板的安装,降低安装风险,并且使得轿内器件的安装空间不受限制,这样在不改变壁板尺寸组合的情况下有利于安装残疾人操纵箱。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支柱安装于轿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梯轿厢的左前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梯轿厢的左中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左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梯轿厢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右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俯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电梯轿厢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电梯轿厢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电梯轿厢在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轿底;11、左侧部;12、右侧部;13、后部;20、支柱;21、左前支柱;211、第一支撑柱;2111、第一侧部;2112、第一安装孔;2113、第一端部;212、第一连接板;2121、第一通孔;22、左后支柱;23、左中支柱;231、第二支撑柱;2311、第二安装孔;232、第二连接板;2321、第二通孔;24、右前支柱;25、右后支柱;26、右中支柱;27、后中支柱;30、壁板;31、左壁板;311、弯折边;312、第二端部;3121、第一连接孔;313、第二侧部;3131、第二连接孔;314、加强筋;3141、第三连接孔;32、右壁板;33、后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支柱安装于轿底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梯轿厢,包括轿顶、轿底10、支柱20及壁板30。轿底10具有左侧部11、右侧部12及后部13。支柱20设有多个,多个支柱20分别设于轿底10的左侧部11、右侧部12及后部13。支柱20的一端连接于轿顶,另一端连接于轿底10。壁板30包括左壁板31、右壁板32及后壁板33,后壁板33的长度与轿厢的宽度适配,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的长度与轿厢的深度适配。左壁板31、右壁板32及后壁板33均设有至少两块,左壁板31设于轿底10的左侧部11,并与左侧部11的支柱20连接。至少两块左壁板31沿支柱20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左壁板31之间形成水平拼缝。右壁板32设于轿底10的右侧部12,并与右侧部12的支柱20连接。至少两块右壁板32沿支柱20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右壁板32之间形成水平拼缝。后壁板33设于轿底10的后部13,并与后部13的支柱20连接。至少两块后壁板33沿支柱20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后壁板33之间形成水平拼缝。后壁板33的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左壁板31,另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右壁板32。
需要说明的是,轿厢的宽度方向是指轿底10用于设置轿门的方向;轿厢的深度方向是指与轿门垂直的方向。
一般地,在电梯轿厢开发的过程中,只对少数几个轿内尺寸进行标准设计。而大多数情况是需要非标的,例如客户对电梯轿厢的装饰效果要求较高,或者轿厢尺寸为非标,这样不仅需要对轿厢的壁板进行非标设计,还需对与之配合的轿底边框进行非标设计,这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难度,也限制了电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即壁板与轿底边框连接的通用性较差。并且,常见的轿厢壁板的连接拼缝是纵向的,这样需要多人才能完成轿厢的安装工作。另外,在同样的轿厢尺寸下,会有不同的壁板尺寸,来应对安装残疾人操纵箱,这直接导致了复杂的轿厢壁板尺寸组合规则,不利于通用化设计和物料多样性。
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壁板与轿底边框的直接连接,而是在轿底10的左侧部11、右侧部12及后部13分别设置支柱20,并将支柱20的两端分别连接轿顶及轿底10。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的长度与轿厢的深度适配,后壁板33的长度与轿厢的宽度适配,这样可将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采用积木原理分别安装于左侧部11、右侧部12的支柱20,后壁板33采用积木原理安装于后部13的支柱20,并将后壁板33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如此可实现壁板30与轿底10连接的通用化设计,避免各种轿厢尺寸非标准设计带来的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另外,壁板30采用水平拼缝的布置方式,单人可在轿内完成壁板30的安装,降低安装风险;并且,使得轿内安装尺寸不受限制,这样在不改变壁板30尺寸组合的情况下有利于安装残疾人操纵箱。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相邻两块左壁板31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块右壁板32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块后壁板30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如此,可收紧相邻两块左壁板31、相邻两块右壁板32及相邻两块后壁板33之间的水平拼缝,这样便将左壁板31、右壁板32及后壁板33分别连接成一整块壁板,从而提高各壁板30安装的牢固性,使得电梯轿厢的稳定性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支柱20包括左前支柱21、左后支柱22、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左前支柱21设于轿底10左侧部11靠近轿门的一端,左后支柱22设于轿底10左侧部11远离轿门的一端;左壁板31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左前支柱21,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左后支柱22。右前支柱24设于轿底10右侧部12靠近轿门的一端,右后支柱25设于轿底10右侧部12远离轿门的一端;右壁板32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右前支柱24,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于右后支柱25。应当理解的是,左前支柱21、左后支柱22、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分别对应设于轿底10的四角处。如此,在保证左壁板31、右壁板32及后壁板33安装并围设形成轿厢的同时,还可减少支柱20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提高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1和图2,左前支柱21、左后支柱22、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相对轿底10的安装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具体地,左前支柱21及右前支柱24是相对于电梯开门区域的位置固定不变,左后支柱22及右后支柱25是相对后壁板33的位置固定不变。也就是说,不管轿厢尺寸如何变化,也不管对轿厢如何进行装潢,左前支柱21、左后支柱22、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均可以通用化设计。
进一步地,左前支柱21、左后支柱22、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的结构相同。如此,在安装时,左前支柱21、左后支柱22、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可随意互换位置,只需安装时确保安装方向正确即可,通用性强。
具体地,参阅图2和图3,左前支柱21、左后支柱22、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均包括第一支撑柱211及两个第一连接板212。两个第一连接板212分别横向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11的两端,第一连接板212设有第一通孔2121。可选地,第一连接板212采用圆周焊接的方式设于第一支撑柱211的两端。电梯轿厢安装时,螺钉等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连接板212的第一通孔2121内,将第一支撑柱211两端的第一连接板212分别连接于轿顶及轿底10,从而实现支柱20与轿顶及轿底10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通孔2121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通孔2121间隔地设于第一连接板212。如此,一方面,保证第一连接板212的安装强度;另一方面,可确保支柱20与壁板30连接的牢固性。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2采用钢板。可选地,钢板为Q235钢板,钢板的尺寸为75mm×25mm×4mm。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2的材料及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支撑柱211为L字形。具体地,第一支撑柱211具有第一侧部2111及第一端部2113,第一侧部2111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2112,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2112沿第一支撑柱2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便于实现支柱20与壁板30之间的连接。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211为角柱。可选地,第一支撑柱211采用尺寸50mm×20mm×3mm的Q235钢板弯折成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211的结构及材料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支柱20还包括左中支柱23、右中支柱26及后中支柱27。左中支柱23设于左前支柱21及左后支柱22之间的中部位置,右中支柱26设于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之间的中部位置,后中支柱27设于左后支柱22及右后支柱25之间的中部位置。如此,一方面,可保证电梯轿厢安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电梯轿厢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支柱20的使用数量,这样可提高电梯轿厢的安装效率,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2,左中支柱23及右中支柱26固定安装在轿厢深度方向的中部,后中支柱27固定安装于轿厢宽度方向的中部,即左中支柱23、右中支柱26及后中支柱27的安装位置相对于轿底10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不管轿厢尺寸如何变化,也不管如何对轿厢进行装潢,左中支柱23、右中支柱26及后中支柱27可以通用化设计。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左中支柱23也可设置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左中支柱23间隔地设于左前支柱21及左后支柱22之间。右中支柱26也可设置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右中支柱26间隔地设于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之间。后中支柱27也可设置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后中支柱27间隔地设于左后支柱22及右后支柱25之间。
进一步地,左中支柱23、右中支柱26及后中支柱27的结构相同。如此,在安装时,左中支柱23、右中支柱26及后中支柱27可随意互换位置,只需安装时确保安装方向正确即可,通用性强。
具体地,参阅图1、图2和图4,左中支柱23、右中支柱26及后中支柱27均包括第二支撑柱231及两个第二连接板232。两个第二连接板232分别横向连接于第二支撑柱231的两端,第二连接板232设有第二通孔2321。可选地,第二连接板232与第二支撑柱231之间采用圆周焊连接。电梯轿厢安装时,螺钉等紧固件穿设在第二通孔2321内,将第二支撑柱231两端的第二连接板232分别连接在轿顶及轿底10,从而实现支柱20与轿顶、轿底10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2和图4,第二通孔2321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通孔2321间隔地设于第二连接板232。如此,一方面,保证第二连接板232的安装强度;另一方面,可确保支柱20与壁板30连接的牢固性。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232的材料及尺寸与第一连接板212相同,通用性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和图4,第二支撑柱231为支撑板。支撑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2311,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2311沿第二支撑柱23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便于实现支柱20与壁板30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第二支撑柱231为30mm×3mm的Q235钢板,并且第二支撑柱231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32一侧的中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6,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为方形板。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的四周设有弯折边311,弯折边311位于同一侧。参阅图6、图9和图10,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两侧的弯折边311为L字形,弯折边311具有第二侧部313及第二端部312,第二端部312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3121,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3121沿壁板30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侧部313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3131,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3131沿壁板30的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一连接孔3121与第二连接孔3131错开设置。如此,在安装时,左壁板31、右壁板32的第二端部312分别抵触于后壁板33,并将螺栓等紧固件穿设在第二端部312的第一连接孔3121及后壁板33,实现相邻两块壁板30的可拆卸连接。另外,由于弯折边311具有第二侧部313,第二侧部313设有第二连接孔3131,在安装的过程中,例如左壁板31的第二侧部313的第二连接孔3131对准左前支柱21的第一安装孔2112,将螺栓等紧固件穿设在第二侧部313的第二连接孔3131及左前支柱21的第一安装孔2112内,实现左壁板31与左前支柱21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左壁板31与左后支柱22的连接、右壁板32与右前支柱24的连接、右壁板32与右后支柱25的连接也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左壁板31与右壁板32的结构相同,后壁板33根据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的结构进行配合设计即可。例如,后壁板33的结构也可与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的结构相同,只是在后壁板33抵触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30的区域设置与第一连接孔3121配合的第四连接孔即可。
进一步地,参阅图5和图6,靠近左壁板31底部的第一连接孔3121距离左壁板31底部的距离为50mm~80mm,并且靠近左壁板31底部的第二连接孔3131距离左壁板31底部的距离为85mm~120mm。靠近左壁板31顶部的第一连接孔3121距离左壁板31顶部的距离也为50mm~80mm,并且靠近左壁板31顶部的第二连接孔3131距离左壁板31顶部的距离为85mm~120mm。如此,一方面,使得左壁板31一侧的第一连接孔3121与第二连接孔3131错开设置,避免左壁板31与后壁板33、左壁板31与左后支柱22的连接出现干涉;另一方面,使壁板30的两端能够紧贴在支柱20上,防止壁板30出现形变。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6,靠近左壁板31底部的第一连接孔3121距离左壁板31底部的距离为70mm,并且靠近左壁板31底部的第二连接孔3131距离左壁板31底部的距离为100mm。靠近左壁板31顶部的第一连接孔3121距离左壁板31顶部的距离也为70mm,并且靠近左壁板31顶部的第二连接孔3131距离左壁板31顶部的距离为100mm。
另外,靠近右壁板32底部的第一连接孔3121距离右壁板32底部的距离为50mm~80mm,并且靠近右壁板32底部的第二连接孔3131距离右壁板32底部的距离为85mm~120mm。靠近右壁板32顶部的第一连接孔3121距离右壁板32顶部的距离也为50mm~80mm,并且靠近右壁板32顶部的第二连接孔3131距离右壁板32顶部的距离为85mm~120mm。如此,一方面,使得右壁板32一侧的第一连接孔3121与第二连接孔3131错开设置,避免右壁板32与后壁板33、右壁板32与右后支柱2525的连接出现干涉;另一方面,使壁板30的两端能够紧贴在支柱20上,防止壁板30出现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5和图11,壁板30横向设有加强筋314。可选地,加强筋314的横截面为C形。加强筋314与弯折边311位于同一侧,加强筋314设有第三连接孔3141,第三连接孔3141设于加强筋314长度方向的中部。如此,一方面,加强筋314可起到增加壁板30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加强筋314,可在加强筋314上设置第三连接孔3141,这样便于实现壁板30与支柱20的连接,例如左壁板31与左中支柱23的连接等,从而提高电梯轿厢的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参阅图1,以左壁板31的加强筋314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加强筋314横向设置是指加强筋314的两端分别朝向左前支柱21及左后支柱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孔3141的位置与左中支柱23、或右中支柱26或后中支柱27的位置对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左侧部11的左壁板31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右侧部12的右壁板32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后部13的后壁板33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如此,可使电梯轿厢的通风性更好。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设于左侧部11的左壁板31高度之和与电梯轿厢的高度差为5mm,设于右侧部12的右壁板32高度之和与电梯轿厢的高度差为5mm,设于后部13的后壁板33高度之和与电梯轿厢的高度差为5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单块壁板30的高度不高于600mm。由于壁板30沿支柱20的高度方向设置,通过将单块壁板30的高度限制在600mm以内,这样便于单人在轿内安装壁板30。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便于在市场上买到相应尺寸的钢板。
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轿底10的左侧部11、右侧部12及后部13分别设置支柱20,并使支柱20的一端连接于轿顶,另一端连接于轿底10。
具体地,采用铆接螺母将支柱2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轿顶及轿底10。
S20、其中一块左壁板31设于左侧部11的底端,并与左侧部11的支柱20连接。其中一块右壁板32设于右侧部12的底端,并与右侧部12的支柱20连接。其中一块后壁板33设于后部13的底端,并与后部13的支柱20连接;其中一块后壁板33的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左壁板31,另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右壁板32。
按照S20的步骤,即可完成第一层轿厢壁板30的安装。具体地,采用铆接螺母将支柱20实现左壁板31与左侧部11的支柱20之间、右壁板32与右侧部12的支柱20之间及后壁板33与后部13的支柱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步骤中,左壁板31与右壁板32的安装顺序可调换,例如先安装左壁板31,再安装右壁板32,最后安装后壁板33;或者,先安装右壁板32,再安装左壁板31,最后安装后壁板33。
S30、其中另外一块左壁板31沿支柱20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左壁板31的顶部,并将该左壁板31连接于左侧部11的支柱20。其中另外一块右壁板32沿支柱20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右壁板32的顶部,并将该右壁板32连接于右侧部12的支柱20。其中另外一块后壁板33沿支柱20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后壁板33的上方,并将该后壁板33连接于后部13的支柱20,并将后壁板33的一侧连接于左壁板31,另一侧连接于右壁板32。
按照S30的步骤,即可完成第二层轿厢壁板30的安装。采用铆接螺母实现上述结构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S40、若电梯轿厢每侧设有两块壁板30,则按照步骤S30即可完成电梯轿厢的安装;若电梯轿厢每侧设有三块以上的壁板30,则按照S30的方法完成电梯轿厢壁板30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若电梯轿厢的每一侧设有三块以上的壁板30,则按照S30的步骤完成第三层、第四层等的安装。
上述的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取消了壁板30与轿底10边框的直接连接,在轿底10的左侧部11、右侧部12及后部13分别设置支柱20,并将支柱2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轿顶及轿底10。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的长度与轿底10的深度适配,后壁板33的长度与轿底10的宽度适配,这样可将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采用积木原理分别安装于左侧部11、右侧部12的支柱20,后壁板33采用积木原理安装于后部13的支柱20,并将后壁板33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如此可实现壁板30与轿底10连接的通用化设计,避免各种轿厢尺寸非标准设计带来的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壁板30采用水平拼缝的布置方式,单人可在轿内完成轿厢壁板30的安装,降低安装风险,并且使得轿内器件的安装空间不受限制,这样在不改变壁板30尺寸组合的情况下有利于安装残疾人操纵箱。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在步骤S30之后,将相邻左壁板31的顶部及底部连接,相邻右壁板32的顶部及底部连接,相邻后壁板33的顶部及底部连接。如此,可收紧左壁板31之间、右壁板32之间及后壁板33之间的水平拼缝,将左壁板31连接成一整块壁板,右壁板32连接成一整块壁板,后壁板30连接成一整块壁板,从而提高各壁板30安装的牢固性,使得电梯轿厢的稳定性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支柱20包括左前支柱21、左后支柱22、左中支柱23、右前支柱24、右后支柱25、右中支柱26及后中支柱27,电梯轿厢的安装步骤如下:
S100、将左前支柱21及右前支柱24分别设于轿底10靠近轿门的一端,左后支柱22及右后支柱25分别设于轿底10远离轿门的一端。
S200、将左壁板31设于左侧部11的底端,左壁板31的两侧分别连接左前支柱21及左后支柱22;右壁板32设于右侧部12的底端,右壁板32的两侧分别连接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最后将后壁板33的两侧分别与左壁板31、右壁板32连接。
S300、将左中支柱23、右中支柱26及后中支柱27分别安装于轿底10的左侧部11、右侧部12及后部13的中间位置,并将左中支柱23连接左壁板31,右中支柱26连接右壁板32,后中支柱27连接后壁板33。
S400、将其中另外一块左壁板31搭放在上述左壁板31的顶部,并将该块左壁板31分别连接左前支柱21及左后支柱22,相邻左壁板31的顶部与底部连接;将其中另外一块右壁板32搭放在上述右壁板32的顶部,并将该块右壁板32分别连接右前支柱24及右后支柱25,相邻右壁板32的顶部与底部连接;另外一块后壁板33搭放在上述后壁板33的顶部,并将该块后壁板33分别连接与之对应的左壁板31及右壁板32,相邻后壁板33的顶部与底部连接。
S500、若电梯轿厢每侧设有两块壁板30,则完成步骤S400即可;若电梯轿厢每侧设有三块以上的壁板30,则按照S400的方法完成电梯轿厢壁板30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包括:
轿顶;
轿底,具有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
支柱,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柱分别设于所述轿底的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所述支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轿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轿底;所述支柱包括左前支柱、左后支柱、右前支柱及右后支柱,所述左前支柱设于所述轿底的左侧部靠近轿门的一端,所述左后支柱设于所述轿底的左侧部远离所述轿门的一端;所述右前支柱设于所述轿底的右侧部靠近所述轿门的一端,所述右后支柱设于所述轿底的右侧部远离所述轿门的一端;所述左前支柱、所述左后支柱、所述右前支柱及所述右后支柱均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轿顶和所述轿底,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第一侧部及第一端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形成L字形,所述第一侧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及
壁板,包括左壁板、右壁板及后壁板,所述后壁板的长度与轿厢的宽度适配,所述左壁板及右壁板的长度与所述轿厢的深度适配;所述左壁板、所述右壁板和所述后壁板均为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四周设有位于同一侧的弯折边,所述弯折边具有第二侧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形成L字形,所述第二端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侧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错开设置;所述左壁板、右壁板及后壁板均设有至少两块,所述左壁板设于所述轿底的左侧部,至少两块所述左壁板沿所述左前支柱和所述左后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所述左壁板之间形成水平拼缝,所述左壁板一侧的所述第二侧部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左前支柱的所述第一侧部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件,所述左壁板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侧部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左后支柱的所述第一侧部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件;所述右壁板设于所述轿底的右侧部,至少两块所述右壁板沿所述右前支柱和所述右后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所述右壁板之间形成水平拼缝,所述右壁板一侧的所述第二侧部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右前支柱的所述第一侧部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件,所述右壁板另一侧的所述第二侧部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右后支柱的所述第一侧部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穿设有紧固件;所述后壁板设于所述轿底的后侧部,至少两块所述后壁板沿所述左后支柱和所述右后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所述后壁板之间形成水平拼缝,所述左壁板和所述右壁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抵触于所述后壁板,所述后壁板对应与所述左壁板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穿设有紧固件,所述后壁板对应与所述右壁板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穿设有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左壁板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块所述右壁板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块所述后壁板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支柱、左后支柱、右前支柱及右后支柱还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还包括左中支柱、右中支柱及后中支柱,所述左中支柱设于所述左前支柱及左后支柱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右中支柱设于所述右前支柱及右后支柱之间的中部位置,所述后中支柱设于所述左后支柱及右后支柱之间的中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中支柱、右中支柱及后中支柱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二支撑柱及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壁板的高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壁板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壁板横向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设于所述加强筋长度方向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壁板的高度不高于600mm;
所述左侧部的左壁板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
所述右侧部的右壁板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
所述轿底后部的后壁板的高度之和小于轿厢的高度,且两者的高度差为2mm~10mm。
10.一种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安装方法包括:
在轿底的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分别设置支柱,支柱的一端连接于轿顶,另一端连接于轿底;
其中一块左壁板设于所述左侧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左侧部的支柱连接;其中一块右壁板设于所述右侧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右侧部的支柱连接;其中一块后壁板设于所述后部的底端,并与所述后部的支柱连接,所述后壁板的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左壁板,另一侧连接于与之对应的右壁板;
其中另外一块所述左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左壁板的顶部,并将所述左壁板连接于所述左侧部的支柱;其中另外一块所述右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右壁板的顶部,并将所述右壁板连接于右侧部的支柱;其中另外一块所述后壁板沿支柱的高度方向搭放于上述后壁板的上方,并将所述后壁板连接于所述后部的支柱,并将所述后壁板的一侧连接于左壁板,另一侧连接于右壁板;
若轿厢每侧设有两块所述壁板,则按照上述步骤即可完成电梯轿厢的安装;若轿厢每侧设有三块以上的所述壁板,则按照上述的步骤完成壁板的安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27822.2A CN112408162B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27822.2A CN112408162B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08162A CN112408162A (zh) | 2021-02-26 |
CN112408162B true CN112408162B (zh) | 2023-01-06 |
Family
ID=74778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27822.2A Active CN112408162B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0816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9405750U1 (de) * | 1994-04-07 | 1994-06-01 | Hydraulik-Liftsysteme Walter Mayer Gmbh, 76646 Bruchsal | Aufzugkabine |
JPH10265151A (ja) * | 1997-03-24 | 1998-10-06 |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ー用カゴ室の壁 |
JP2001328785A (ja) * | 2000-05-18 | 2001-11-27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 |
CN2759973Y (zh) * | 2004-12-17 | 2006-02-22 | 扬州三星电梯有限公司 | 新型电梯轿厢 |
FI125328B (fi) * | 2011-12-30 | 2015-08-31 | Kone Corp | Hissikori ja hissi |
JP2014034462A (ja) * | 2012-08-10 | 2014-02-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かご室のパネル交換方法 |
EP2792630A1 (en) * | 2013-04-16 | 2014-10-22 | Kone Corporation | An elevator car and an elevator |
-
2020
- 2020-11-24 CN CN202011327822.2A patent/CN11240816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08162A (zh) | 2021-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572184B2 (ja) | 準備部材からなる床なしの非自己支持型の船室 | |
CZ313599A3 (cs) | Kabina výtahu | |
JP5356298B2 (ja) | 建物ユニット | |
WO2006057145A1 (ja) | 型枠構造 | |
CN112408162B (zh) | 电梯轿厢及安装方法 | |
JP5572100B2 (ja) | パネル化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JP5439084B2 (ja) | 出窓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 |
CN210681915U (zh) | 装配式设备方舱 | |
WO2017107922A1 (zh) | 一种蜂窝柱、蜂窝梁、蜂窝楼板及蜂窝板式建筑 | |
JP3831545B2 (ja) | ユニット式建物 | |
JP3000090B2 (ja) | 先組鉄骨鉄筋の組立方法 | |
JP4541837B2 (ja) | 鋼製フレーム付alc版によるカーテンウォール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法 | |
CN219137968U (zh) | 一种扩展车间及集装箱的顶部结构单元 | |
JP6242176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床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8239928A (ja) | 外壁材の無足場取付工法 | |
JP3847029B2 (ja) | ボックス式建築物 | |
CN109809278A (zh) | 框架式轻型复合轿底 | |
CN212897072U (zh) | 一种附墙式预制楼板支撑装置 | |
JP4700178B2 (ja) | ユニット式建物 | |
JPH0372134A (ja) | 軸組、パネル工法の家屋 | |
JP4130930B2 (ja) | 建築物用フレームシステム | |
JP2024151125A (ja) | ユニット接合用金物 | |
JPS5834882Y2 (ja) | ベランダ、バルコニ−等の組立て構造 | |
JP2000234390A (ja) | ユニット建物の補強構造及び建物ユニット | |
JPH06219376A (ja) | 殻艤一体構造ユニットキャビン及び該ユニットキャビンの組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