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1744A - 止血器具 - Google Patents

止血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1744A
CN112351744A CN201980040480.5A CN201980040480A CN112351744A CN 112351744 A CN112351744 A CN 112351744A CN 201980040480 A CN201980040480 A CN 201980040480A CN 112351744 A CN112351744 A CN 112351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atient
expanding
expansio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0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1744B (zh
Inventor
日置雄一
冈村辽
渡边美
和田哲
宫下正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51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1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5Tourniquets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22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 A61B17/1325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local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902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8Accessories or related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90/0807Indication means

Abstract

提供一种止血器具,即使在扩张部件扩张了的状态下患者使手活动了的情况下,也会抑制扩张部件从手的应止血部位浮起,能够妥当地维持扩张部件对手的应止血部位的压迫力。止血器具(100)所具备的覆盖部件(110)具有:连接有扩张部件(160)的主体部(120)、从主体部突出的第1臂部(130)、和在与第1臂部(130)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突出的第2臂部(140),第1臂部在第2臂部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下,从患者手指彼此之间穿过并固定于第2臂部,第2臂部具有用于缠绕于患者肢体的带部(141)、和位于将第1臂部与扩张部件相连的直线(c1)上且将主体部与带部连结的支承部(143),带部在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下固定于支承部。

Description

止血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血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导管手术之一而已知如下手术:对患者的手臂的血管(例如桡动脉)进行穿刺,将各种医疗用长尺寸体经由在患者的手臂的血管上形成的穿刺部位而导入血管内,从而进行对病变部位的处理或治疗(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利用桡动脉的导管手术被称为经桡动脉入路,例如,认为是对冠状动脉介入和下肢动脉介入有用的技术。
位于人体的手臂的桡动脉与在手侧迂回的手掌动脉相连。因此,当前,作为经桡动脉入路的新方法,尝试基于从位于手背侧的解剖学上的鼻烟盒或鼻烟盒周边位置介入手掌动脉(包含远端桡动脉)并经由该血管介入部位来进行治疗的dTRA(distal transradialapproach)的导管手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95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位于手的手掌动脉等血管处于手指等可动部位多的地方。因此,手的穿刺部位周围的形状根据手的动作而变化。因此,在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时,优选配置于手的按压部件是追随手的动作、且向穿刺部位的压迫力调整简单的扩张部件。
但是,在按压部件是扩张部件的情况下,扩张部件在扩张了的状态下,作用有从扩张部件的内侧朝向外侧扩张的力。因此,具有扩张部件的止血器具根据手的动作而止血部位周围的形状发生变化,在止血器具与穿刺部位之间产生了大的间隙的情况下,存在扩张部件浮起、无法妥当地保持扩张部件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的情况。因此,在对手的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情况下,具有扩张部件的止血器具需要抑制向远离穿刺部位的方向作用的扩张部件的上浮,相对于穿刺部位妥当地固定扩张部件。由此,认为具有扩张部件的止血器具即使在根据手的动作而穿刺部位周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妥当地维持扩张部件对穿刺部位的压迫力。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器具,即使在扩张部件扩张了的状态下患者活动了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扩张部件从手的应止血部位浮起,从而妥当地保持扩张部件对手的应止血部位的压迫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止血器具具备:覆盖部件,其以将患者的手的应止血部位覆盖的方式配置;固定部件,其在上述覆盖部件将上述应止血部位覆盖的状态下固定上述覆盖部件;和扩张部件,其与上述覆盖部件连接,并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上述覆盖部件具备连接有上述扩张部件的主体部、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第1臂部、和在与上述第1臂部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第2臂部,上述第1臂部在上述第2臂部缠绕于上述患者的肢体的状态下,从上述患者的手指彼此之间穿过并固定于上述第2臂部,上述第2臂部具有用于缠绕于上述患者的肢体的带部、和位于将上述第1臂部与上述扩张部件相连的直线上且将上述主体部与上述带部连结的支承部,上述带部在缠绕于上述患者的肢体的状态下固定于上述支承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止血器具具备:覆盖部件,其以将患者的手的应止血部位覆盖的方式配置;固定部件,其在上述覆盖部件将上述应止血部位覆盖的状态下固定上述覆盖部件;和扩张部件,其与上述覆盖部件连接,并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上述覆盖部件具备连接有上述扩张部件的主体部、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第1臂部、和在与上述第1臂部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上述主体部突出的第2臂部,上述第1臂部在上述第2臂部缠绕于上述患者的肢体的状态下,从上述患者的手指彼此之间穿过并固定于上述第2臂部,上述扩张部件具有第1扩张部、和外形比上述第1扩张部小且能够变形的辅助部件,上述辅助部件在上述第1扩张部的上述第1臂部侧以与上述第1扩张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止血器具通过将第2臂部的带部缠绕于患者肢体,能够将连接有扩张部件的主体部相对于应止血部位固定。另外,上述止血器具将第1臂部通过从患者的手指之间穿过并固定于第2臂部,由此能够防止扩张部件错位,且能够防止在手的前端侧扩张部件浮起。而且,上述止血器具在装戴于患者的手时,通过将第2臂部的带部与位于将第1臂部与扩张部件相连的直线上的支承部连接,能够防止在手的基端侧扩张部件浮起。因此,上述止血器即使在扩张部件扩张了的状态下使手活动了的情况下,利用第1臂部与第2臂部的固定及带部与支承部的固定,防止连接有扩张部件的主体部的前端侧(指尖侧)及基端侧(手腕侧)的浮起,因此能够妥当地维持扩张部件对手的应止血部位的压迫力。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止血器具通过将第2臂部缠绕于患者肢体,能够将连接有第1扩张部的主体部相对于应止血部位固定。另外,上述止血器具将第1臂部从患者的手指之间穿过并固定于第2臂部,从而能够防止第1扩张部错位,且能够防止在手的前端侧扩张部件浮起。而且,上述止血器具在第1扩张部扩张了时,利用辅助部件抑制第1扩张部向远离患者的手的应止血部位的方向浮起。因此,上述止血器具即使在扩张部件扩张了的状态下使手活动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1臂部与第2臂部的固定及辅助部件对第1扩张部的按压,在使手指活动时手的形状变化最大的手的前端侧,防止连接有扩张部件的主体部的前端侧(指尖侧)及第1扩张部的前端侧(指尖侧)的浮起,因此能够妥当地维持第1扩张部对手的应止血部位的压迫力。另外,上述止血器具在使手指活动时手的形状变化最大的手的前端侧(第1扩张部的第1臂侧)配置有能够变形的辅助部件,因此辅助部件的形状与手的形状变化相应地变化,由此能够防止主体部的浮起,且能够妥当地维持第1扩张部对手的穿刺部位的压迫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图,是从覆盖部件的主体部的外表面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2是将覆盖部件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图。
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箭头3-3的止血器具的剖视图,是表示扩张部件扩张了的状态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沿着图8所示的箭头9-9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止血器具的俯视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俯视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止血器具的俯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止血器具的俯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止血器具的使用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添加的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记载并不限定技术方案中记载的技术范围或用语的意义。另外,存在为了便于说明而夸大表示附图的尺寸比例、从而与实际比例不同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3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100的图,图4~图9是用于说明止血器具100的使用例的图。
例如,如图8、图9所示,止血器具100能够用于将在患者的与前臂部A相比位于手指侧的手(例如,左手或右手)H的手背Hb侧行进的手掌动脉(掌深动脉)B1的桡动脉侧(例如,解剖学上的鼻烟盒周边的动脉或与鼻烟盒相比在指尖侧行进的远端桡动脉)形成的穿刺部位t1(相当于应止血部位)处留置的引导器200的引鞘管拔出时,对该穿刺部位t1进行止血。此外,解剖学上的鼻烟盒是患者将手H的拇指f1张开时位于前臂部A的桡骨侧的手H的空洞。
若概略说明,则止血器具100如图1、图2、图9所示,具备:以将患者的手H的穿刺部位t1覆盖的方式配置的覆盖部件110;在覆盖部件110覆盖穿刺部位t1的状态下固定覆盖部件110的多个固定部件151、152、153;和与覆盖部件110连接且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扩张部件160。
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患者的手H的前端侧是指手H的指尖所在的一侧(图8的上侧)。
图1、图2示出止血器具100的从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的外表面120a侧观察到的俯视图。此外,止血器具100的各部分中的“内表面”是指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时,以与患者的体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的那一侧的面,“外表面”是指内表面的相反侧的面(不与患者的体表面相对地配置的那一侧的面)。
(覆盖部件)
如图1所示,覆盖部件110具备:连接有扩张部件160的主体部120;具有第1固定部件(相当于固定部件)151且从主体部120突出的第1臂部130;和具有第2固定部件(相当于固定部件)152且在与第1臂部130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120突出的第2臂部140。
如图1、图2、图8所示,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到患者的手H上进行止血时,第1臂部130在第2臂部140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下,穿过患者的手指f1、f2彼此之间并固定于第2臂部140。
如图8所示,被缠绕第2臂部140的肢体是例如包含前臂部A的一部分及手腕的一部分的部分。另外,第1臂部130所穿过的手指之间(指间部)是例如患者的手H的拇指f1与食指f2之间。但是,被缠绕第2臂部140的肢体的位置和第1臂部130所穿过的指间部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
第1臂部130由具有在如图8所示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的手H时能够从拇指f1与食指f2之间穿过并从患者的手H的手背Hb侧向手H的手掌Hp侧延伸的挠性的带状部件形成。在第1臂部130的配置于主体部120的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容易由手指抓住第1臂部130的宽幅部。
第2臂部140具有:用于将第2臂部140缠绕于患者肢体的带部141;和位于将第1臂部130与扩张部件160相连的直线c1上且将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与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连结的支承部143。
如图1、图2所示,上述直线c1能够以在将第1臂部130和第2臂部140展开的状态下沿与第1臂部130的延伸方向平行延伸的直线定义。
如图8所示,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在带部141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下固定于支承部143。带部141和支承部143由配置于带部141的第3固定部件153和配置于支承部143的第2固定部件152固定(参照图9)。
带部141由具有如图5、图7所示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的手H时能够沿着患者肢体的周向缠绕的挠性的带状部件形成。如图5所示,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的手H时,支承部143与扩张部件160相比配置于患者的手H的基端侧(从手H观察时为手腕侧,图5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部141和支承部143由一个部件一体地形成。但是,带部141和支承部143也可以将两个以上的部件连接而构成。
止血器具100能够构成为,在如图1所示那样未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且将各臂部130、140以大致直线状伸长的状态下,第1臂部130与第2臂部140之间的角度θ为90°~150°。但是,只要在将第1臂部130配置于规定手指之间且将第2臂部140缠绕于肢体的状态下能够将扩张部件160配置于穿刺部位t1,则各臂部130、140从主体部120突出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
第1臂部130的基端(第1臂部130的主体部120侧的端部)能够配置于例如从主体部120的标记部105离开200mm~250mm的位置。另外,第1臂部130的宽度能够形成为例如5mm~20mm。另外,第2臂部140的基端(第2臂部140的主体部120侧的端部)能够配置于例如从主体部120的标记部105离开250mm~350mm的位置。
如图2、图3所示,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具有第1区域121、和形成于与第1区域121不同的部分且配置扩张部件160的第2区域122。
如图3所示,主体部120的第2区域122具有支承部件125,其具备比主体部120的第1区域121大的刚度。在此,如图2所示,主体部120的第1区域121以包围具备比第1区域121高的刚度的支承部件125的方式配置。即,支承部件125被比支承部件125具有柔软性的第1区域121包围。因此,在第2区域122中,在位于支承部件125的内表面侧的扩张部件160(第1扩张部170、第2扩张部180)扩张了时,从扩张部件160的内侧朝向外侧扩张的力难以从支承部件125传递到第1区域121,因此能够抑制在主体部120的周缘部且在患者的手H的手背Hb的表面与主体部120之间产生间隙。
如图2所示,主体部120的第1区域121以包围主体部120的第2区域122周围的方式配置。如图3所示,支承部件125插入到第2区域122的外表面侧(在第2区域122中配置有各扩张部170、180的那一侧的相反侧的面,图3的上侧的面)配置的插入部128a中。
插入部128a是在以覆盖主体部1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的罩部件128与主体部120之间形成的空间。此外,插入部128a在图3、图9以外的附图中省略了图示。
在主体部120与插入部128a之间,在图2所示的俯视图上,在与直线c1交叉的侧部侧形成有开口部(图示省略)。插入部128a经由开口部与外部连通。支承部件125能够经由开口部插入到插入部128a内。
罩部件128能够通过例如粘结、熔接而与覆盖部件110连接。
如图3所示,支承部件125具有形成于第1臂部130侧的弯曲部125a。弯曲部125a在图3所示的剖视图上,具有以从主体部120离开的方式向上方侧突出的截面形状。上述的第1臂部130侧表示图2所示的扩张部件160的俯视图上的以中心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配置有标记部105的位置)为基准接近第1臂部130的那一侧。
支承部件125具有从弯曲部125a向支承部143侧延伸的倾斜部125b。倾斜部125b朝向支承部143侧以大致直线状延伸。
此外,支承部件125也可以配置于例如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的内表面侧(配置有各扩张部170、180的那一侧的面,图3的下侧的面)。在像这样配置支承部件125的情况下,各扩张部170、180例如能够固定于支承部件125。另外,能够省略罩部件128向主体部120的连接。
另外,主体部120的周缘部在第1臂部130与第2臂部140之间、且在与从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的顶点125c(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之前的状态下,弯曲部125a从扩张部件160的内侧的表面离开最大的部分)通过的直线L1(参照图2)的延长线相比靠前端侧(指先侧)的位置,具备引鞘留置部129,引鞘留置部129具有朝向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侧在俯视下凹陷的形状。另外,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之前的状态下,在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形成向从扩张部件160离开的方向突出的凸部。因此,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了时,引鞘留置部129通过朝向在主体部120形成凸部的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侧凹陷,而缩短主体部120的周缘部与弯曲部125a之间的距离,所以容易在患者的手H的手背Hb的表面与覆盖部件110之间形成间隙部。因此,手术师通过以引导器200的引鞘管(参照图5、图6)位于主体部120的引鞘留置部129的方式装戴止血器具100,即使在使止血器具100的扩张部件160扩张后也能够简便地将引鞘管拔出。此外,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了时,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将扩张部件160的第1臂部130侧的端部包入,从而能够将扩张部件160的压迫力朝向支承部件125的中央侧定向,所以能够抑制扩张部件160的压迫力释放到支承部件125的外侧。因此,引鞘留置部129即使在扩张部件160扩张、在引鞘留置部129的周边且在患者的手H的手背Hb的表面与覆盖部件110之间形成有容易拔出引鞘管这样的间隙部的情况下,也会抑制扩张部件160向穿刺部位t1的压迫力降低,因此能够维持扩张部件160对穿刺部位t1的妥当的压迫力。
主体部120的第1区域121及第2区域122由一个部件一体地构成。但是,第1区域121及第2区域122也可以将不同部件连接而构成。
优选在主体部120的第2区域122、罩部件128、支承部件125、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中与标记部105在图2所示的俯视下重叠的部分及其周围是透明的(包括有色透明、无色透明及半透明)。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即使在将标记部105与穿刺部位t1重合的状态下,手术师也能够从主体部120的外表面侧视觉辨认穿刺部位t1。
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第1臂部130、第2臂部140(带部141、支承部143)分别由不同部件构成。在像这样使覆盖部件110的各部分分别由不同部件构成的情况下,主体部120、第1臂部130、第2臂部140分别例如能够通过粘结或熔接等连接。
此外,优选主体部120由与第1臂部130及第2臂部140不同的材料构成。由此,主体部120在与第1臂部130和第2臂部140各自的边界部物性发生变化而容易变形,因此,在形成于患者的手H的穿刺部位t1配置了主体部120的状态下,能够简便地将第1臂部130及第2臂部140配置于患者。而且,优选主体部120的材料与第1臂部130及第2臂部140各自的材料相比具有刚度。由此,主体部120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了时,能够利用主体部120的刚度来抑制扩张部件160导致的主体部120的浮起。另外,由于第1臂部130及第2臂部140构成为与主体部120相比具有柔软性,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时,能够容易按照患者的手H的形状装戴覆盖部件1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第1臂部130、第2臂部140(带部141、支承部143)分别由不同部件构成。但是,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第1臂部130、第2臂部140中的任意部分可以由一个部件一体地构成。
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中使用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这样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聚偏二氯乙烯、硅树脂、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尼龙、尼龙弹性体、或者将它们任意组合而成的材料(混合树脂、混合物合金、层叠体等)。
罩部件128中使用的材料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与作为覆盖部件110的材料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优选支承部件125中使用的材料与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的第1区域121中使用的材料相比刚度大。作为这样的材料,能够列举例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尤其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这样的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AB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缩醛、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离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芳香族或脂肪族聚氨酯、聚四氟乙烯等的氟类树脂等。
覆盖部件110的第1臂部130及第2臂部140中使用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与作为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纺布、无纺布、毛毡、织物、编物、纸。
(固定部件)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第1臂部130的内表面配置有第1固定部件151。第1固定部件151由粘扣的雌侧构成。
在第2臂部140的外表面(带部141的外表面及支承部143的外表面)配置有第2固定部件152。第2固定部件152由粘扣的雄侧构成。
在第2臂部140的内表面(带部141的内表面及支承部143的内表面)配置有第3固定部件153。第3固定部件153由粘扣的雌侧构成。
此外,各固定部件151、152、153只要能够实现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第2臂部140相对于支承部143的固定、以及从拇指f1与食指f2之间穿过的第1臂部130相对于第2臂部140的固定,则其具体结构没有限定。例如,在以粘扣构成各固定部件151、152、153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调换粘扣的雄侧和雌侧的结构。粘扣是例如能够以面装拆的紧固件,例如是MagicTape(注册商标)、Velcro(注册商标)。另外,例如,各固定部件151、152、153也可以是按扣、纽扣、别针(clip)、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的形成有孔部529a的部件529(参照图12)等。
(扩张部件)
如图2、图3所示,扩张部件160具有第1扩张部170、和与第1扩张部170相比外形(图2的俯视图上的外形)小且能够变形的辅助部件180。
辅助部件180在第1扩张部170的第1臂部130侧以与第1扩张部170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的第1臂部130侧表示图2所示的扩张部件160的俯视图上的以中心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配置有标记部105的位置)为基准距第1臂部130近的那一侧。
第1扩张部170具有能够注入流体的内腔171、和形成于与辅助部件180相对的位置的连通孔172。
辅助部件180是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第2扩张部。以下,将辅助部件180称为第2扩张部。
第2扩张部180具有能够注入流体的内腔181、和形成于与第1扩张部170相对的位置的连通孔182。
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经由第2扩张部180的连通孔182及第1扩张部170的连通孔172,与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连通。
扩张部件160在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侧固定于覆盖部件110。如图3所示,第2扩张部180固定于覆盖部件110的内表面(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的内表面)。第2扩张部180的位于第1臂部130侧的端部183固定于覆盖部件110的内表面。另外,第1扩张部170在第2扩张部180的除了周缘部的中心部附近与第2扩张部180连结。第1扩张部170中,仅位于第2扩张部180的中心部附近的各连通孔182的周围的一定范围固定于第2扩张部180。因此,第1扩张部170不是直接连接于覆盖部件110,而是经由第2扩张部180间接地与覆盖部件110连接。
此外,扩张部件160只要在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侧固定于覆盖部件110,则也可以在不同于图3的位置固定于覆盖部件110的内表面。具体地说,也可以是第2扩张部180的外表面侧的一部分或整体在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侧固定于覆盖部件110的内表面。即使是这样的结构,止血器具100通过支承部件125与覆盖部件110的固定,扩张部件160的第1臂部130侧的压迫力变强,因此即使因患者的手指活动或手腕弯曲而在第1臂部130与手H的表面之间产生间隙,也能够防止扩张部件160的压迫力降低。
第1扩张部170在图2所示的俯视图上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形状。第2扩张部180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具有与第1扩张部170的一边大致相同的长度的一组长边、和具有第1扩张部170的一边的大致一半长度的一组短边。
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与用于向第2扩张部180供给空气等流体的管193的内腔连通。管193如图2所示,在第2扩张部180的第2臂部140侧与第2扩张部180连接。管193从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的内表面侧通过并向主体部120的外侧引出。从第2扩张部180引出管193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通过如图2所示向第2臂部140侧引出管193,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时,管193配置于手H的侧方(与手H的手指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侧(参照图5)。因此,在将止血器具100安装于患者时,能够防止管193与引导器200发生干涉。
如图2、图3所示,止血器具100具有用于将扩张部件160相对于穿刺部位t1进行对位的标记部105。
标记部105配置于与第1扩张部170的大致中心位置(图2所示的俯视图上的中心位置)对应的位置。
如图3所示,标记部105能够例如配置在第1扩张部170的与体表面相对配置的那一侧的面(内表面)的内侧面。但是,标记部105也能够配置于例如第1扩张部170的与体表面相对配置的那一侧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外表面)的内侧面或其外侧面、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的内侧面或外侧面、支承部件125的内侧面或外侧面、罩部件128的内侧面或外侧面等。另外,在图3所示的剖视图上以第1扩张部170的中央部与第2扩张部180的端部(支承部143侧的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标记部105也可以配置于第2扩张部180的上述端部的外侧面。
优选标记部105由例如透明的中心部和包围该中心部的有色线状框部构成。由此,手术师能够一边经由标记部105的透明的中心部确认穿刺部位t1,一边将标记部105配置到穿刺部位t1。因此,手术师能够利用标记部105简单将第1扩张部170的中心位置配置到穿刺部位t1。此外,标记部105也可以例如不具有框部而仅由有色的中心部形成。另外,标记部105的具体的形状、颜色、向止血器具100的各部分的形成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扩张部170由两个片状部件形成。第1扩张部170能够通过例如在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两个片状部件之间形成有内腔171的状态下,将两个片状部件的外周缘接合而形成。第2扩张部180也与第1扩张部170同样地,能够由接合的大致矩形形状的两个片状部件形成。
形成第1扩张部170的片状部件的接合方法和形成第2扩张部180的片状部件的接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粘结或熔接。另外,将第2扩张部180与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连接的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粘结或熔接。另外,将第1扩张部170的连通孔172的周围与第2扩张部180的连通孔182的周围固定的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粘结或熔接。
此外,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不限定于将多个片状部件接合而成的构造。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也可以由例如在内部形成有能够供流体流入的空间的一个袋状部件形成。
作为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中使用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列举例如与作为覆盖部件110的材料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注入部)
如图1所示,止血器具100具有用于向扩张部件160(第1扩张部170、第2扩张部180)注入流体的注入部191。
注入部191由内置止回阀(未图示)的连接器构成。能够在注入部191上连接注射器(未图示)。
在注入部191与扩张部件160之间配置有具有能够扩张的空间的缓冲部件192。缓冲部件192由在内部形成有空间的具备挠性的袋状部件构成。此外,如图1所示,也可以在缓冲部件192上设置表示注射器向注入部191的插入方向的箭头状标记。
在缓冲部件192的一端侧连接有注入部191。注入部191的内腔与缓冲部件192的空间连通。但是,在内置于注入部191的止回阀关闭的期间,注入部191的内腔与缓冲部件192的空间的连通被切断。
在缓冲部件192的另一端侧连接有具备挠性的管193。管193的内腔与缓冲部件192的空间连通。另外,管193的与缓冲部件192连接的一端部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与第2扩张部180连接。管193的内腔与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连通。
管193的另一端部例如能够以夹在形成第2扩张部180的两个片状部件之间的状态利用粘结材料等而连接于第2扩张部180。此外,也可以在形成第2扩张部180的片状部件中,例如,在夹着管193的部分形成有向片状部件的外侧局部突出的凸部。
手术师在使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扩张时,将注射器(未图示)的前筒部插入到注入部191并打开止回阀。手术师在打开了注入部191的止回阀的状态下,推动注射器的按压件,由此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注入到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
当在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内注入空气后,第2扩张部180扩张。另外,注入到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的空气经由第2扩张部180的连通孔182及第1扩张部170的连通孔172,流入到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当空气流入到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后,第1扩张部170扩张。当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扩张后,经由管193与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连通的缓冲部件192膨胀。
缓冲部件192的空间与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经由管193而常时连通。注入部191在没有将注射器插入于注入部191的状态下,维持将内置于注入部191的止回阀关闭的状态,防止空气从注入部191漏出。因此,在因患者的手H活动等而导致扩张部件160的内压增加时,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及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的空气向没有被覆盖部件110按压到穿刺部位t1的缓冲部件192侧移动。由此,调整扩张部件160对穿刺部位t1赋予的压迫力,因此能够妥当地维持扩张部件160向穿刺部位t1的压迫力。
手术师在使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收缩时,将注射器的前筒部插入到注入部191,拉回注射器的推压件。手术师通过进行上述操作,能够将第1扩张部170内的空气及第2扩张部180内的空气向注射器排出。
此外,也能够用于在手术师等使扩张部件160扩张时,手术师等通过确认缓冲部件192的膨胀,以目视确认空气没有泄漏、正在对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进行加压这一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4~图9说明止血器具100的使用例。
图4中示出经由在患者的手(左手)H的手背Hb形成的穿刺部位t1(参照图9)在手掌动脉B1的远端桡动脉侧插入引导器200的引鞘管并实施各种手术结束的状态。另外,在图4中,示出在上述手术结束后将引导器200的引鞘管的一部分从穿刺部位t1拔出的状态。
手术师等在开始止血时,如图4所示,将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以重叠于手H的手背Hb侧的方式配置。此时,将形成于第1扩张部170的大致中心位置的标记部105配置于穿刺部位t1。此外,图4~图7所示的手H2表示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的手术师等的手。
接着,手术师等如图5所示,通过将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沿着患者肢体缠绕,将带部141重叠于支承部143。手术师等通过使配置于带部141的内表面侧的第3固定部件(粘扣的雌侧)153与配置于支承部143的外表面侧的第2固定部件(粘扣的雄侧)152接触,而经由各固定部件152、153使支承部143带部141固定在一起。
接着,手术师等如图6所示,将第1臂部130从患者的手H的拇指f1与食指f2之间穿过。接着,手术师等如图7所示,在患者的手H的手掌Hp侧,将第1臂部130的一部分在患者的肢体附近重叠于带部141。手术师等通过使配置于第1臂部130的内表面侧的第1固定部件(粘扣的雌侧)151与配置于带部141的外表面侧的第2固定部件(粘扣的雄侧)152接触,而经由各固定部件151、152使带部141与第1臂部130固定在一起。
接着,手术师等将注射器与注入部191连接,向第2扩张部180注入空气,使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扩张。止血器具100中,当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扩张后,第1扩张部170对穿刺部位t1赋予压迫力。手术师等在使各扩张部170、180扩张后,如图8、图9所示,将引导器200的引鞘管从穿刺部位t1拔出。
手术师等在使用止血器具100进行止血的过程中,确认没从穿刺部位t1出血。假设,在从穿刺部位t1出血的情况下,调整向各扩张部170、180的空气注入量。
手术师等在从开始止血起经过一定时间后,将各扩张部170、180逐渐减压,确认穿刺部位t1的止血妥当。手术师等在穿刺部位t1的止血结束后,将各扩张部170、180充分减压。然后,手术师等解除第1臂部130及第2臂部140对止血器具100的固定,将止血器具100从患者的手H拆下。
止血器具100如图8所示,在进行止血的期间,通过从患者的手H的拇指f1与食指f2之间穿过的第1臂部130和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第2臂部140,而相对于患者的手H牢固地固定。因此,患者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手H的状态下,各手指不被覆盖部件110覆盖,因此在进行止血的期间,能够自由活动手指。
手术师等通过按照参照图4~图7说明的顺序进行装戴作业,能够将止血器具100容易地装戴于患者的手H。因此,手术师能够使用第1臂部130和第2臂部140在短时间内简单地对患者装戴止血器具100。另外,止血器具100通过利用配置于各臂部130、140的固定部件151、152、153将臂部130、140彼此固定,而能够固定于患者的手H。因此,止血器具100与利用设有粘结材料的封贴部件等相对于患者的手H或前臂部A固定的止血器具相比,能够防止装戴时伤到患者的皮肤。
另外,止血器具100作为对穿刺部位t1赋予压迫力的部件而具备第1扩张部170,因此通过调整第1扩张部170的内压,能够容易地调整压迫力。另外,止血器具100在患者活动手H时,即使第1扩张部170以追随手H的动作而变形以使得内压变化,能够变形的第2扩张部180也会缓和第1扩张部170的内压变化。因此,第1扩张部170相对于患者的手H的动作的追随性高,能够妥当地维持第1扩张部170对穿刺部位t1的压迫。
另外,止血器具100构成为利用覆盖部件110仅将患者的手H的手背Hb的一部分覆盖,不构成为将手H整体覆盖。因此,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的手H的状态下,在患者使手H动作时,能够防止患者的手H的动作传递到止血器具100整体。因此,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的手H的状态下患者使手H动作时,止血器具100能够抑制从患者的手H错位。
此外,止血器具100也能够例如不改变止血器具100的自身结构而装戴于患者的右手。将止血器具100装戴到患者的右手的情况下的装戴顺序与图4~图7所示的顺序实质相同。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100具备:覆盖部件110,其以将患者的手H的穿刺部位t1覆盖的方式配置;固定部件151、152、153,其在覆盖部件110将穿刺部位t1覆盖的状态下固定覆盖部件110;和扩张部件160,其与覆盖部件110连接,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覆盖部件110具有连接有扩张部件160的主体部120、从主体部120突出的第1臂部130、和在与第1臂部130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120突出的第2臂部140。第1臂部130在第2臂部140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下,从患者的手指f1、f2彼此之间穿过并固定于第2臂部140,第2臂部140具有用于缠绕于患者肢体的带部141、和位于将第1臂部130与扩张部件160相连的直线c1上且将主体部120与带部141连结的支承部143,带部141在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下固定于支承部143。
上述那样构成的止血器具100通过将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缠绕于患者肢体,能够将连接有扩张部件160的主体部120相对于穿刺部位t1固定。另外,上述止血器具100通过将第1臂部130从患者的手指f1、f2之间穿过并固定于第2臂部140,能够防止扩张部件160的错位,且能够防止扩张部件160在手H的前端侧浮起。而且,上述止血器具100在装戴于患者的手H时,通过将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与位于将第1臂部130与扩张部件160相连的直线c1上的支承部143连接,能够防止扩张部件160在手H的基端侧浮起。因此,上述止血器具100即使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了的状态下患者使手H活动了的情况下,也会利用第1臂部130与第2臂部140的固定及带部141与支承部143的固定,来防止连接有扩张部件160的主体部120的前端侧(指尖侧)及基端侧(手腕侧)的浮起,因此能够妥当地维持扩张部件160对形成于患者的手H的手背Hb的穿刺部位t1的压迫力。
另外,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具有第1区域121、和形成于与第1区域121不同的部分且配置扩张部件160的第2区域122。第2区域122具有支承部件125,支承部件125具有比第1区域121大的刚度。因此,止血器具100能够在进行止血的期间利用支承部件125防止扩张部件160从患者的手H的手背Hb浮起。由此,止血器具100在装戴于患者的手H的状态下,能够从扩张部件160对穿刺部位t1适当地赋予压迫力。
另外,主体部120的第1区域121以将主体部120的第2区域122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125插入于配置在第2区域122的外表面侧的插入部128a中。由于支承部件125被与支承部件125相比具有柔软性的第1区域121包围,所以在位于第2区域122的扩张部件160扩张了时,从扩张部件160的内侧朝向外侧扩张的力难以从支承部件125传递到第1区域121。因此,止血器具100能够抑制在主体部120的周缘部且在手H的手背Hb的表面与主体部120之间出现间隙。另外,支承部件125通过以将主体部120的第2区域122的外表面侧覆盖的方式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扩张部件160从患者的手H的手背Hb浮起。另外,止血器具100能够通过将支承部件125插入到插入部128a的简便作业来安装支承部件125。
另外,支承部件125具有形成于支承部件125的第1臂部130侧的弯曲部125a。因此,支承部件125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了时,将扩张部件160对患者的手H赋予压迫力的方向定于朝向穿刺部位t1的倾斜方向。因此,止血器具100能够有效地对穿刺部位t1赋予压迫力。另外,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通过将扩张部件160的第1臂部130侧的端部包入,朝向支承部件125的中央侧将扩张部件160的压迫力定向,因此抑制扩张部件160的压迫力扩散到支承部件125的外侧。由此,即使在第1臂部130与患者的手H之间产生了间隙的情况下,弯曲部125a也会将扩张部件160按压到患者的手H的皮肤,由此能够防止扩张部件160的浮起,能够抑制扩张部件160对穿刺部位t1赋予的压迫力降低。
另外,扩张部件160在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侧固定于覆盖部件110。因此,扩张部件160(第1扩张部170、第2扩张部180)利用扩张部件160与支承部件125的固定,防止扩张部件160相对于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的错位,因此基于弯曲部125a对距第1臂部130近的部位的压迫力变强。由此,即使因患者的拇指f1或手腕的弯曲导致第1臂部130与手H的表面之间产生了间隙,止血器具100也能够防止扩张部件160的压迫力降低。
另外,扩张部件160具有第1扩张部170、和外形比第1扩张部170小且能够变形的辅助部件180,辅助部件180在第1扩张部170的第1臂部130侧以与第1扩张部170重叠的方式配置。第2扩张部180在第1扩张部170扩张了时,抑制第1扩张部170从患者的体表面浮起。因此,第1扩张部170在第1扩张部170扩张了时,能够有效对穿刺部位t1赋予压迫力。另外,止血器具100在患者进行将手指(例如拇指f1)或手腕向下侧(手H的手掌Hp侧)弯曲的动作时,辅助部件180追随手指或手腕的动作而变形,维持辅助部件180对穿刺部位t1赋予压迫力的状态。另外,止血器具100在患者进行将手指(例如拇指f1)或手腕向上侧(手H的手背Hb侧)弯曲的动作时,辅助部件180追随手指或手腕的动作而变形,减弱从辅助部件180对穿刺部位t1赋予的压迫力。因此,在止血器具100进行止血的期间,止血器具100能够允许患者使手指、手腕比较自由地动作,且能够维持对穿刺部位t1赋予妥当的压迫力的状态。
另外,辅助部件180是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第2扩张部180,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与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连通。由于辅助部件180由能够扩张的第2扩张部180构成,所以能够提高第2扩张部180向手H的动作的追随性。另外,由于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与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连通,所以能够容易进行第1扩张部170和第2扩张部180的扩张。
另外,止血器具100具有用于向扩张部件160注入流体的注入部191。在注入部191与扩张部件160之间,配置有具有能够扩张的空间的缓冲部件192。对于止血器具100,在将止血器具100装戴于患者的状态下,当患者使手H活动时,压迫手H的穿刺部位t1的扩张部件160(第1扩张部170、第2扩张部180)变形。在扩张部件160变形时,若处于扩张部件160的内腔(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的空气无处可逃,则会妨碍扩张部件160的变形。因此,患者被限制手H的可动范围。止血器具100所具备的缓冲部件192在患者使手H活动了时,能够使空气从扩张部件160的内腔向缓冲部件192移动。因此,在患者使手H动作了时,能够防止因扩张部件160而可动范围受到限制。此外,当从患者使手H变形的状态恢复到原状态时,由于空气从缓冲部件192向扩张部件160移动,所以能够有效从扩张部件160对穿刺部位t1赋予压迫力。
(变形例)
接下来,说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变形例。在变形例的说明中,省略对第1实施方式中既已说明的结构等的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变形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说明的内容,能够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10中示出变形例的止血器具300。变形例的止血器具300的扩张部件160仅由第1扩张部170构成。也就是说,扩张部件160不具备第2扩张部180。这样构成的止血器具300与前述的止血器具100同样地,利用各臂部130、140及支承部143而固定于患者的手H,由此能够防止在止血中扩张部件160从手H浮起。由此,止血器具300的扩张部件160能够有效地对穿刺部位t1赋予压迫力。
此外,变形例的止血器具300中,第1扩张部170直接固定于覆盖部件110的内表面。另外,管193以与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连通的方式连接。止血器具300的其他结构与前述的止血器具100实质相同。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在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对第1实施方式中既已说明的结构等的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在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没有特别说明的内容,能够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11中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400。第2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400的第2臂部140不具备支承部143。在这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100不同。
手术师在将止血器具400装戴于患者时,将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缠绕到患者肢体。此时,手术师使配置于带部141的内表面的第3固定部(粘扣的雌侧)153与配置于带部141的外表面的第2固定部(粘扣的雄侧)152接触,由此将各固定部件152、153固定在一起。手术师等通过将各固定部件152、153固定在一起,保持将带部141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接着,手术师通过与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顺序相同的顺序(参照图6、图7),将第1臂部130相对于第2臂部140固定,由此能够将止血器具400相对于患者的手H装戴。
第2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400具备:覆盖部件110,其以将患者的手H的穿刺部位t1覆盖的方式配置;固定部件151、152、153,其在覆盖部件110将穿刺部位t1覆盖的状态下固定覆盖部件110;和扩张部件160,其与覆盖部件110连接,且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覆盖部件110具有:连接有扩张部件160的主体部120、从主体部120突出的第1臂部130、和在与第1臂部130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主体部120突出的第2臂部140。第1臂部130在第2臂部140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下,从患者的手指f1、f2彼此之间穿过并固定于第2臂部140。扩张部件160具有第1扩张部170、和外形比第1扩张部170小且能够变形的辅助部件180,辅助部件180在第1扩张部170的第1臂部130侧以与第1扩张部170重叠方式配置。
第2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400通过将第2臂部140缠绕于患者肢体,能够将连接有第1扩张部170的主体部120相对于穿刺部位t1固定。另外,止血器具400通过将第1臂部130从患者的手指f1、f2之间穿过并固定于第2臂部140,能够防止第1扩张部170错位,且能够防止在手H的前端侧第1扩张部170浮起。而且,止血器具400在第1扩张部170扩张了时,利用辅助部件180抑制第1扩张部170向远离患者的手H的穿刺部位t1的方向浮起。由此,止血器具400能够将第1扩张部170及辅助部件180相对于穿刺部位t1妥当地固定。另外,止血器具400在第1扩张部170扩张了时,利用辅助部件180抑制第1扩张部170向远离患者的手H的穿刺部位t1的方向浮起,因此可以不将从患者的手指f1、f2彼此之间穿过的第1臂部130相对于第2臂部140强力地紧固而固定。由此,患者即使在装戴了止血器具400的状态下,也能够使手指和手腕比较自由地动作。
另外,对于止血器具400,在患者进行将手指(例如拇指f1)或手腕向下侧(手H的手掌Hp侧)弯曲的动作时,辅助部件180追随手指或手腕的动作而变形,维持辅助部件180对穿刺部位t1赋予压迫力的状态。另外,对于止血器具400,在患者进行了将手指(例如拇指f1)或手腕向上侧(手H的手背Hb侧)弯曲的动作时,辅助部件180追随手指或手腕的动作而变形,减弱从辅助部件180对穿刺部位t1赋予的压迫力。因此,在基于止血器具400进行止血的期间,止血器具400能够允许患者使手指和手腕比较自由地动作,且能够维持对穿刺部位t1赋予妥当的压迫力的状态。
另外,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具有第1区域121、和形成于与第1区域121不同的部分且配置扩张部件160的第2区域122。第2区域122具有支承部件125,支承部件125具有比第1区域121大的刚度。因此,止血器具400在进行止血的期间,能够利用支承部件125防止扩张部件160从患者的手H的手背Hb浮起。由此,在止血器具400装戴于患者的手H的状态下,扩张部件160能够对穿刺部位t1适当地赋予压迫力。
另外,主体部120的第1区域121以将主体部120的第2区域122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125插入到配置于第2区域122的外表面侧的插入部128a中。由于支承部件125被与支承部件125相比具有柔软性的第1区域121包围,所以在位于第2区域122的扩张部件160扩张了时,从扩张部件160的内侧朝向外侧扩张的力难以从支承部件125传递到第1区域121。因此,止血器具400能够抑制在主体部120的周缘部且在患者的手H的表面与主体部120之间出现间隙。另外,支承部件125通过以将主体部120的第2区域122的外表面侧覆盖的方式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扩张部件160从患者的手H的手背Hb浮起。另外,止血器具400能够通过将支承部件125插入到插入部128a的简便作业来安装支承部件125。
另外,支承部件125具有形成于支承部件125的第1臂部130侧的弯曲部125a。因此,支承部件125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了时,将扩张部件160对患者的手H赋予压迫力的方向定为朝向穿刺部位t1的倾斜方向。因此,止血器具100能够对穿刺部位t1更有效地赋予压迫力。另外,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通过将扩张部件160的第1臂部130侧的端部包入,从而将扩张部件160的压迫力朝向支承部件125的中央侧定向,因此能够抑制第2扩张部180的压迫力扩散到支承部件125的外侧。由此,即使在第1臂部130与患者的手H之间产生了间隙的情况下,弯曲部125a也会将第2扩张部180相对于皮肤按压,由此能够防止第1扩张部170的浮起,能够抑制扩张部件160对穿刺部位t1赋予的压迫力降低。
另外,扩张部件160在第1臂部130侧固定于覆盖部件110。具体地说,扩张部件160的第2扩张部180在第1臂部130侧固定于覆盖部件110。因此,通过扩张部件160(第2扩张部180)在第1臂部130侧固定于覆盖部件110,从而在扩张部件160扩张了时,扩张部件160对患者的手H赋予压迫力的方向被定为朝向穿刺部位t1的倾斜方向。因此,止血器具100能够对穿刺部位t1更有效地赋予压迫力。
另外,扩张部件160在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侧固定于覆盖部件110。因此,扩张部件160(第1扩张部170、第2扩张部180)利用扩张部件160与支承部件125的固定,防止扩张部件160相对于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的错位,因此基于弯曲部125a对距第1臂部130近的部位的压迫力变强。由此,止血器具100即使因患者的拇指f1或手腕的弯曲而在第1臂部130与手H的表面之间产生了间隙,也能够防止扩张部件160的压迫力降低。
另外,辅助部件180为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第2扩张部180,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与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连通。由于辅助部件180由能够扩张的第2扩张部180构成,所以能够提高第2扩张部180对手H的动作的追随性。另外,由于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与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连通,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扩张部170和第2扩张部180的扩张。
另外,第1扩张部170及第2扩张部180各自具有将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1与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连通的连通孔172、182,第1扩张部170的仅各连通孔172、182的周围的一定范围固定于第2扩张部180。具体地说,第1扩张部170的仅位于第2扩张部180的中心部附近的各连通孔172、182的周围的一定范围固定于第2扩张部180。另外,第1扩张部170不是直接连接于覆盖部件110,而是经由第2扩张部180间接地与覆盖部件110连接。由此,对于第2扩张部180,由于第2扩张部180的周缘部没有相对于第1扩张部170固定,所以第2扩张部的外形自由变形。因此,止血器具400在患者进行了将手指(例如拇指f1)或手腕向上侧(手H的手背Hb侧)弯曲的动作时,也能够将第2扩张部180压迫第1扩张部170的面积维持大的状态。因此,止血器具400能够从扩张部件160对穿刺部位t1有效地赋予压迫力。
另外,止血器具400具有用于向扩张部件160注入流体的注入部191。在注入部191与扩张部件160之间,配置有具有能够扩张的空间的缓冲部件192。对于止血器具400,在将止血器具400装戴于患者的状态下,当患者活动手H时,压迫手H的穿刺部位t1的扩张部件160(第1扩张部170、第2扩张部180)变形。在扩张部件160变形时,若处于扩张部件160的内腔(第1扩张部170的内腔170、第2扩张部180的内腔181)的空气无处可逃,则会妨碍扩张部件160的变形。因此,患者被限制手H的可动范围。止血器具400所具备的缓冲部件192在患者活动了手H时,能够使空气从扩张部件160的内腔向缓冲部件192移动。因此,在患者使手H动作时,能够防止因扩张部件160而可动范围受到限制。此外,当从患者使手H变形的状态恢复到原状态,则空气从缓冲部件192向扩张部件160移动,因此能够从扩张部件160对穿刺部位t1有效地赋予压迫力。
(变形例1)
接下来,说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变形例。在变形例的说明中,省略对第2实施方式中既已说明的结构等的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在变形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说明的内容,能够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12中示出了变形例1的止血器具500。变形例1的止血器具500具有配置于覆盖部件110的主体部120的固定辅助部529。固定辅助部529在主体部120中配置于与第1臂部130的配置位置及第2臂部140的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具体地说,固定辅助部529配置在以将主体部120夹在中间的方式与第2臂部140相对的位置。
固定辅助部529由与主体部120相比硬质的材料构成。在固定辅助部529上形成有能够穿插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的孔部529a。孔部529a在如图12所示那样未装戴于患者的手H的状态下,沿着主体部120的侧部斜着倾斜(从图中的左斜上侧朝向右斜下侧倾斜)。由于像这样孔部529a倾斜,所以如图13所示,手术师等在将止血器具500装戴于患者时,能够容易地将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穿插到孔部529a中。
固定辅助部529也可以取代孔部529a,而具有孔和与孔连通的狭缝的钩构造。另外,固定辅助部529也可以在柔软材料上形成孔部。
孔部529a能够以例如孔部529a的一端部与支承部件125的弯曲部125a相比位于基端侧(图12的右侧)的方式配置。另外,孔部529a能够以与第1扩张部170大致平行排列的方式配置。通过像这样配置孔部529a,在将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缠绕于患者肢体时,容易将紧固力传递到第1扩张部170。
固定辅助部529能够通过例如粘结、熔接而与主体部120连接。
如图13所示,手术师等在将止血器具500装戴于患者的手H时,使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穿插到固定辅助部529的孔部529a中。手术师等将从固定辅助部529的孔部529a穿插过的带部141折回到患者的手H的手掌Hp侧。手术师等在将带部141的一部分折回的状态下,使配置于带部141的内表面的第3固定部(粘扣的雌侧)153与配置于带部141的外表面的第2固定部(粘扣的雄侧)152接触,由此将各固定部件152、153固定在一起。手术师等通过将各固定部件152、153固定在一起,保持将带部141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如图14所示,手术师等通过将从各手指f1、f2之间穿过的第1臂部130相对于第2臂部140固定,能够对患者的手H穿戴止血器具500。
(变形例2)
图15中示出变形例2的止血器具600。变形例2的止血器具600的固定辅助部629a、629b的结构与前述的变形例1的止血器具500不同。
第1固定辅助部629a与主体部120连接。在第1固定辅助部629a的外表面(图15所示的俯视图上的外表面)配置有粘扣的雄侧。
第2固定辅助部629b与第1固定辅助部629a连接。在第2固定辅助部629b的外表面(图15所示的俯视图上的外表面)配置有粘扣的雌侧。
各固定辅助部629a、629b能够利用例如粘结或熔接而与主体部120连接。此外,也能够适当省略第2固定辅助部629b的设置。
如图16所示,手术师等在将止血器具600装戴于患者的手H时,将配置于第2臂部140的带部141的内表面的第3固定部件(粘扣的雌侧)153固定到第1固定辅助部629a。接着,手术师等以带部141的固定于第1固定辅助部629a的部分为基点,将带部141向患者的手H的手掌Hp侧折回。
手术师等将配置于第2固定辅助部629b的外表面的粘扣的雌侧以将带部141的固定于第1固定辅助部629a的部分覆盖的方式配置,从而将第2固定辅助部629b相对于带部141固定。
接着,手术师等将带部141的折回的部分朝向手掌Hp侧缠绕于肢体。此时,手术师等通过使配置于带部141的内表面的第3固定部(粘扣的雌侧)153与配置于带部141的外表面的第2固定部(粘扣的雄侧)152接触,从而将各固定部件152、153固定在一起。手术师等通过将各固定部件152、153固定在一起,从而保持将带部141缠绕于患者肢体的状态。
如图17所示,手术师等通过将从各手指f1、f2之间穿过的第1臂部130相对于第2臂部140固定,能够对患者的手H安装止血器具600。
以上,通过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止血器具,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说明书中说明的内容,能够基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而适当变更。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例示了用于对形成于左手手背的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止血器具,但止血器具也能够用于对形成于右手手背的穿刺部位、形成于右手手掌的穿刺部位、形成于左手手掌的穿刺部位等进行止血。
另外,辅助部件不限定于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能够扩张的部件。辅助部件也能够是例如由塑料等树脂材料或凝胶等构成的部件、随着时间经过而含水率降低从而使压迫力逐渐减少的包含凝胶的部件、具备海绵状的物质等弹性材料、棉这样的纤维的集合体、金属、规定的立体形状的部件(球状、椭圆体、三角锥等),或由将这些适当组合的部件等构成。
另外,止血器具的各部分的形状、尺寸等只要能够实现扩张部件向穿刺部位的配置、第1臂部向任意手指间的配置、以及第2臂部向肢体的配置,就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变更。
本申请基于2018年8月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8-145365号,通过参照将其公开内容整体引用。
附图标记说明
100、300、400、500、600 止血器具,
105 标记部,
110 覆盖部件,
120 主体部,
121 第1区域,
122 第2区域,
125 支承部件,
125a 弯曲部,
128 罩部件,
128a 插入部,
130 第1臂部,
140 第2臂部,
141 带部,
143 支承部,
151 第1固定部件(固定部件),
152 第2固定部件(固定部件),
153 第3固定部件(固定部件),
160 扩张部件,
170 第1扩张部,
171 第1扩张部的内腔,
180 第2扩张部(辅助部件),
181 第2扩张部的内腔,
191 注入部,
192 缓冲部件,
200 引导器,
529 固定辅助部,
529a 孔部,
629a 第1固定辅助部(固定辅助部),
629b 第2固定辅助部(固定辅助部),
c1 将第1臂部与扩张部件相连的直线,
A 前臂部,
B1 手掌动脉,
H 手,
Hb 手背,
Hp 手掌,
f1 拇指(手指),
f2 食指(手指),
t1 穿刺部位(应止血部位)。

Claims (16)

1.一种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覆盖部件,其以将患者的手的应止血部位覆盖的方式配置;
固定部件,其在所述覆盖部件将所述应止血部位覆盖的状态下固定所述覆盖部件;和
扩张部件,其与所述覆盖部件连接,并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
所述覆盖部件具备连接有所述扩张部件的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第1臂部、和在与所述第1臂部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第2臂部,
所述第1臂部在所述第2臂部缠绕于所述患者的肢体的状态下,从所述患者的手指彼此之间穿过并固定于所述第2臂部,
所述第2臂部具有用于缠绕于所述患者的肢体的带部、和位于将所述第1臂部与所述扩张部件相连的直线上且将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带部连结的支承部,
所述带部在缠绕于所述患者的肢体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支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第1区域、和形成于与所述第1区域不同的部分且配置所述扩张部件的第2区域,
所述第2区域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具有比所述第1区域大的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以包围所述第2区域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所述支承部件插入到配置于所述第2区域的外表面侧的插入部中。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第1臂部侧的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张部件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弯曲部侧固定于所述覆盖部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张部件具有第1扩张部、和外形比所述第1扩张部小且能够变形的辅助部件,
所述辅助部件在所述第1扩张部的所述第1臂部侧以与所述第1扩张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部件是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第2扩张部,
所述第2扩张部的内腔与所述第1扩张部的内腔连通。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向所述扩张部件注入流体的注入部,
在所述注入部与所述扩张部件之间配置有具有能够扩张的空间的缓冲部件。
9.一种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覆盖部件,其以将患者的手的应止血部位覆盖的方式配置;
固定部件,其在所述覆盖部件将所述应止血部位覆盖的状态下固定所述覆盖部件;和
扩张部件,其与所述覆盖部件连接,并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
所述覆盖部件具备连接有所述扩张部件的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第1臂部、和在与所述第1臂部的长度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第2臂部,
所述第1臂部在所述第2臂部缠绕于所述患者的肢体的状态下,从所述患者的手指彼此之间穿过并固定于所述第2臂部,
所述扩张部件具有第1扩张部、和外形比所述第1扩张部小且能够变形的辅助部件,
所述辅助部件在所述第1扩张部的所述第1臂部侧以与所述第1扩张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臂部具有用于缠绕于所述患者的肢体的带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固定辅助部,该固定辅助部配置在与所述第1臂部及所述第2臂部不同的位置,且对缠绕于所述肢体的所述带部的固定进行辅助。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第1区域、和形成于与所述第1区域不同的部分且配置所述扩张部件的第2区域,
所述第2区域具备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具有比所述第1区域大的刚度。
12.如权利要11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以包围所述第2区域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所述支承部件插入到配置于所述第2区域的外表面侧的插入部中。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第1臂部侧的弯曲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张部件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弯曲部侧固定于所述覆盖部件。
15.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部件是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第2扩张部,
所述第2扩张部的内腔与所述第1扩张部的内腔连通。
16.如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向所述扩张部件注入流体的注入部,
在所述注入部与所述扩张部件之间,配置有具有能够扩张的空间的缓冲部件。
CN201980040480.5A 2018-08-01 2019-07-30 止血器具 Active CN1123517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5365 2018-08-01
JP2018145365 2018-08-01
PCT/JP2019/029819 WO2020027122A1 (ja) 2018-08-01 2019-07-30 止血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1744A true CN112351744A (zh) 2021-02-09
CN112351744B CN112351744B (zh) 2024-04-30

Family

ID=6923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0480.5A Active CN112351744B (zh) 2018-08-01 2019-07-30 止血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45452A1 (zh)
EP (1) EP3821827A4 (zh)
JP (1) JP7236439B2 (zh)
CN (1) CN112351744B (zh)
WO (1) WO2020027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64053B2 (en) * 2019-06-14 2022-06-21 Terumo Medical Corporation Tibiopedal vascular closure band
EP4302709A1 (en) * 2021-03-30 2024-01-10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Hemostatic instrument
WO2023176669A1 (ja) * 2022-03-18 2023-09-21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07328D0 (en) 1995-04-08 1995-05-31 Novamedix Ltd A medical device
JP4624434B2 (ja) 2008-02-12 2011-02-02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US10888334B2 (en) * 2013-07-12 2021-01-12 Vasoinnova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top bleeding
US9308000B2 (en) 2013-07-12 2016-04-12 Vasoinnovations, Inc. Method of transradial catheterization, device for ulnar artery compression, and method of use
US9427239B2 (en) * 2013-07-12 2016-08-30 Semier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for an adjustable radial and ulnar compression wristband
JP6776245B2 (ja) * 2015-01-09 2020-10-28 トリコル バイオ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経皮的脈管傷害治療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AU2016317433B2 (en) 2015-09-03 2019-03-21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Hemostatic device
CN108024818B (zh) * 2015-09-03 2021-07-16 泰尔茂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JP6859346B2 (ja) * 2016-07-06 2021-04-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US20180021210A1 (en) * 2016-07-19 2018-01-25 James Stray-Gundersen Efficacy based feedback system for 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
JP2018145365A (ja) 2017-03-09 2018-09-20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10461255B (zh) 2017-03-29 2023-05-09 泰尔茂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和止血方法
US11284905B2 (en) * 2017-11-03 2022-03-29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Hemostasi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7970054A (zh) 2018-01-26 2018-05-01 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充气下压式止血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21827A1 (en) 2021-05-19
WO2020027122A1 (ja) 2020-02-06
CN112351744B (zh) 2024-04-30
JPWO2020027122A1 (ja) 2021-08-02
US20210145452A1 (en) 2021-05-20
JP7236439B2 (ja) 2023-03-09
EP3821827A4 (en) 202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80140B2 (ja) 止血器具
WO2020111184A1 (ja) 止血器具
JP6893206B2 (ja) 止血器具
JP6783083B2 (ja) 止血器具
JP7181280B2 (ja) 止血器具
US20210145452A1 (en) Hemostatic device
JP2018166724A (ja) 処置方法
EP3763299B1 (en) Tourniquet instrument
US20210145451A1 (en) Hemostatic device
US20210186520A1 (en) Hemostatic device
JP2020116313A (ja) 止血器具、および被覆部材
JP2022035820A (ja) 止血器具
WO2023176668A1 (ja) 止血器具
WO2020067164A1 (ja) 止血器具
WO2023176664A1 (ja) 止血器具
JP2022175655A (ja) 止血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