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18C - 扼流线圈 - Google Patents

扼流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18C
CN1123018C CN95190344A CN95190344A CN1123018C CN 1123018 C CN1123018 C CN 1123018C CN 95190344 A CN95190344 A CN 95190344A CN 95190344 A CN95190344 A CN 95190344A CN 1123018 C CN1123018 C CN 11230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core
magnetic
winding
ch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0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68A (zh
Inventor
大西一彰
植松秀典
今西恒次
佐藤宗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与工业电子设备所使用的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其目的是减小设备尺寸、减小漏磁通以及实现优良的高频特性。其包括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构成闭合磁路或断开磁路,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第三线圈,其中第一线圈缠绕在第一磁芯上,第二线圈缠绕在第二磁芯上,第三线圈以包裹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这样的方式缠绕,防止谐波畸变所要求的电感值由磁路结构保证。提供一个共态扼流线圈的功能,以增加耦合系数,并减小系统尺寸及漏磁通。

Description

扼流线圈
本发明涉及一种扼流线圈,用于防止谐波畸变或改善家用及工业电子设备的功率因数。
近年来,为了使工业设备及家用设备减小尺寸并增加性能,越来越广泛地使用集成应用半导体的装置。在这样装置中嵌入的电源整流电路与相位控制电路使用电容器。用于充电该电容器的巨大的脉冲似的输入电流增加了输电线路与电力设备中的高次谐波电流及电压畸变。这些装置因此反过来受到影响,并且其功率因数显著降低。为了抑制高次谐波电流及改善功率因数,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在所有这些方法中,一个比较简单且成本低的方法受到了密切注视,其中在交流线路中串联(以常规方式)接入一个扼流线圈。
图32至34所示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常规的扼流线圈广为所知。图32至34分别表示一个用防止谐波畸变的常规扼流线圈的分解透视图、断面图及等效电路。
在图32至34中,数字58表示用铁氧体材料制成的U形闭路磁芯,数字59表示用硅钢片的EI形闭路磁芯,数字60表示线圈架,数字61、62表示线圈,数字63表示树脂箱,数字64表示屏蔽箱,数字65表示铸模树脂,数字66表示分隔凸缘,数字67表示磁隙,符号“C”表示共态扼流线圈部分,以及符号“N”表示常态扼流线圈部分。
上述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是把用铁氧体材料制成的U形闭路磁芯和用硅钢片制成的EI形闭路磁芯与具有同样匝数,以包裹两个磁芯58、59方式缠绕在由分隔凸缘66隔开的线圈架60上的线圈61、62结合起来接通。在这个结构中,如图34的等效电路所示,两个不同的闭路磁芯58、59构成两个不同的磁路,并且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主要由硅钢片的EI形闭路磁芯59构成,而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主要由铁氧体材料的U形闭路磁芯58构成。设置在硅钢片制成的EI形磁芯59的中间肢臂上的磁隙67用于改善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的磁饱和特性。
对一个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通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常态中大约为几个毫亨的非常大的电感值,并且同时减小组件体积与重量。图32所示的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常态扼流线圈能保证一个用于防止谐波畸变所要求的常态电感值,而同时具有一个共态扼流线圈的功能。因此,有可能既防止谐波畸变又防止电磁干扰,而且迄今安排在电源电路的滤波部件中的共态扼流线圈可以省去,因此带来减小组件体积的另一个优点。
然而,在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常规扼流线圈中,由于其磁路结构的原因,线圈61与线圈62不能相互紧密地安排,并且按硅钢片的EI形磁芯59的中间肢臂的宽度隔开。结果,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的线圈61与62之间的耦合系数减小,这样铁氧体材料的磁芯58就易于磁饱和。因此对磁芯58必须选择高饱和磁通密度的材料。通常,高饱和磁通密度材料磁导率低,导致的不利情况是增加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的尺寸。并且,在硅钢片的EI形磁芯59的中间肢臂上设置的磁隙67产生大量的漏磁通,因此提出了对其它部分施有不利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按照本发明的扼流线圈包括一个第一磁芯与一个第二磁芯,构成一个闭合磁路或一个断开磁路,一个第一线圈,一个第二线圈以及一个第三圈,其中第一线圈缠绕在第一磁芯上,第二线圈缠绕在第二磁芯上,以及第三线圈以包裹第一与第二磁芯这样的方式缠绕,使得第三线圈至少绕在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上。
如上所述,第三线圈以包裹第一与第二磁芯这样的方式缠绕,并且因此在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中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变大。结果,能减小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的尺寸。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中,由磁隙产生的磁通可以由线圈阻止。因此,能低成本和高质量地提供具有高性能共态扼流线圈的功能的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紧凑型扼流线圈。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扼流线圈的模型透视图,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磁路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改进例子的模型透视图,图4是表示按照再一实施例的扼流线圈的透视图,图5是图4所示扼流线圈的模型透视图,图6是同一扼流线圈的截面图,图7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改进例子的模型透视图,图8(a)和8(b)分别是另一实施例扼流线图的模型透视图和表示磁路的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个改进例子的模型透视图,图10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一个改进例子的模型透视图,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2是同一实施例的模型俯视图,图13是比较图11实施例与参考例之间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5是同一实施例的模型俯视图,图16是比较图14实施例与参考例之间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17是按照图14所示实施例的一个改进例子的模型俯视图,图18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磁路的示意图,图19是同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0同一实施例的模型透视图,图21是表示U形分层铁芯的冲压布置的示意图,图22是表示按照另一实施例的扼流线圈的磁路的示意图,图23是表示按照另一实施例的扼流线圈的磁路的示间图,图24(a)、25(b)与24(c)示意图分别表示按照另一实施例的磁路、基本部件的肢臂的放大视图以及沿图24(b)直线X-X’所取的截面图,图25是同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6是同一实施例的模型透视图,图27是表示图24(a)所示实施例的一个改进例子的磁路的示意图,图28(a)与28(b)分别是具有凸部的分层铁芯的模型示意图与振动特性曲线图,图29(a)与29(b)分别是具有凸部的分层铁芯的模型示意图以及表示电感、分层铁芯及漏磁通之间关系的特性曲线图,图30是表示图24(a)所示改进例子的磁路的示意图,图31是表示图24(a)所示改进例子的磁路的示意图,图32是常规扼流线圈的分解透视图,图33是同一扼流线圈的截面图,以及图34是表示同一实施例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实施例1:
如下参照附图叙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至图3中,那些与图32、33与34所示常规电路具有相同结构的组成部分分别用同样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将不再叙述。首先,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一个扼流线圈的模型透视图、其磁路以及图1实施例的一个改进例子的模型透视图分别示于图1至图3中。在图1至图3中,数孚1表示第一磁芯,构成一个由U形铁氧体材料制成的单矩形闭路磁芯,数字2表示第二磁芯,构成一个由U形硅钢片制成的单矩形磁芯,数字3a表示第一线圈,数字4a表示第二线圈,数字5a表示第三线圈,数字7表示磁隙,符号“A”表示线路电流,符号F1表示由第一线圈3a产生的磁通,符号F2表示由第二线圈4a产生的磁通,以及符号F3表示由第三线圈5a产生的磁通。
现详细叙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首先,第一线圈3a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以及第二线圈4a缠绕在第二磁芯2的一个肢臂上。此外,第三线圈5a以包裹第一线圈3a与第二线圈4a这样的方式缠绕在两个肢臂之间。为了改善高频特性,可以使用隔开缠绕的缠绕方法。
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一线圈3a与缠绕在第一线圈3a上的第三线圈5a以这样的方向布置,即相对线路电流“A”在该特定肢臂中磁通F1与F3相互抵消,因此形成一个与图34相对现有技术叙述的等效电路相似的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并且,缠绕在第二磁芯2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二线圈4a与缠绕在第二线圈4a上的第三线圈5a使其磁通F2与F3以这样方式布置,以便相对线路电流“A”在该特定肢臂中相互不抵消,因此主要构成一个与图34相对现有技术叙述的等效电路相似的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通过连接第一线圈3a与第二线圈4a,完成按照该实施例的电路。第二磁芯2的一个肢臂的对接表面可以设置一个磁隙,以改善常态磁饱和特性。
如上所述,按照所考虑的实施例,本发明的等效电路可以形成与图34所示常规等效电路相同的电路。因此,可以保证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所要求的常态电感值与现有技术相同,而同时提供共态扼流线圈的功能。由于这个原因,能防止电磁干扰与谐波畸变,并且可以省去迄今在电源电路的滤波部件中设置的共态扼流线圈,结果减小组件体积。
此外,应用按照本发明的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一线圈3a与第三线圈5a具有双层缠绕的结构,因此相对线路电流“A”在这个肢臂中磁通F1与F3相互抵消。线圈之间的耦合因此可以改善。结果,磁芯1的磁饱和特性得到改善,并且通过改变磁芯1的截面面积可以自由地设置电感值,而与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的匝数或磁路的定值无关。并且,可以选择高磁导率的材料,而不是常规的具有高饱和磁通密度的低磁导率材料,结果能保证电感值比现有技术大约大2或3倍,因此容许尺寸显著减小。改变的耦合系数减小了漏磁通。
此外,就共态与常态扼流线圈部分“C”与“N”两者来说,每个线圈的缠绕宽度可以在单个肢臂中调节,并且因此能比现有技术缠绕更长的线圈。在使用隔开缠绕结构的情况下,多层隔开缠绕成为可能,并且因此有可能提供一个具有改善了高频特性的寄生电容比现有技术小的线圈。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第一线圈3a与第二线圈4a接通扼流线圈。作为一个替换方法,可以连接第二线圈4a与第三线圈5a以起到同样的效果。这个方法适用如下所述的实施例。
按照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扼流线圈结构与图1实施例相似似并且将不再叙述。
在如下第二到第七实施例的叙述中,与第一实施例那些相同的组成部分将分别用与第一实施例那些同样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将不再叙述。
在图3的扼流线圈中,第一磁芯1使用硅钢片,以及第二磁芯2使用铁氧体材料,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由第一线圈3a与第三线圈5a构成,以及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由第二线圈4a与第三线圈5a构成。通过把第一线圈3a与第二线圈4a或第一线圈3a与第三线圈5a连接起来,当然也可以获得如以上所述那样相似的效果。
实施例2:
此外,图4至图7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一个扼流线圈的透视图、模型透视图、截面图以及一个改进例子的模型透视图。与图1所示那些相同的组成部分用与图1那些同样的参考数字表示,其中数字3、4、5表示线圈架,以及数字6表示分隔凸缘。
首先,第一线圈3a通过由分隔凸缘6隔开的线圈架3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第二磁芯2的一个肢臂通过由分融凸缘6隔开的线圈架4用第二线圈4a缠绕。此外,第三线圈5c以这样布置缠绕,即通过由分隔凸缘6隔开的线圈架5,包裹第二磁芯2的另一肢臂与第一磁芯1的上述那个肢臂。
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一线圈3a与缠绕在第一线圈3a上的第三线圈5c以这样方向布置,即相对线路电流在该同一肢臂中磁通相互抵消。从另一方面来说,缠绕在第二磁芯2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二线圈4a与缠绕在其另一肢臂上的第三线圈5c以这样方向缠绕,即相对线路电流在该闭路磁芯中其磁通相互不抵消。这样,形成一个与图34的等效电路相似的电路,而同时构成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与常态扼流线图部分“N”。通过连接第一线圈3a与第二线圈4a,接通扼流线圈。在第二磁芯2的两个肢臂的对接表面上均匀地形成用于改善常态中磁饱和特性的磁隙7。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例,能以图34所示常规等效电路同样的电路形成本发明的等效电路。因此,能如现有技术那样保证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所要求的相同常态电感值,并且还能加上共态扼流线圈的功能。结果,能防止电磁干扰与谐波畸变,并且为了节省组件体积,可以省去迄今在电源电路的滤波部件中使用的共态扼流线圈。
而且,就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来说,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一线圈3a与第三线圈5c按两层构成。相对线路电流在这个肢臂中磁通抵消,并且因此线圈之间的耦合能得到改善。因此,磁芯1的磁饱和特性得到改善,并且通过改变磁芯1的截面面积可以自由地设置电感值,而与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的匝数或磁路的定值无关。并且,可以使用高磁导率的材料用作磁芯1,以代替常规的具有低磁导率及高饱和磁通密度的材料,并且因此能保证电感值与现有技术相比大约为2或3倍,因此促使尺寸显著减小。
从另一方面来说,就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来说,第二磁芯2的两个肢臂由分别缠绕在它们上面的第二线圈4a与第三线圈5b密封在一个完整的芯式结构中。为了改善常态中磁饱和特性而设置的磁隙7也被密封。此外,这些磁隙7在肢臂的对接表面上均匀形成,因此能使得磁芯2中的磁通均匀,并且漏磁通显著减小。该减小后的磁通大约是无屏蔽箱的常规结构的五分之一,以及大约是有屏蔽箱的常规结构的四分之一。结果,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对其它部件的不利影响,以及就电视机来说,图像波动的严重缺陷。
常规上一直用来防止漏磁通的屏蔽箱64也被省去,结果可以不用绝缘箱63及铸模树脂65。因此显著减小成本,并且频率特性得到改善。在共态与常态扼流线圈部分“C”与“N”中,各个线圈的缠绕宽度能在单个肢臂中调节。线圈因此能比现有技术中缠绕得更长。因此,当使用隔开缠绕结构时,多层隔开缠绕成为可能,并且提供一个具有改善了高频特性的寄生电容比现有技术小的线圈。
图7亦表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的模型透视图。这个实施例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那样,以同样方式构成磁路,并且具有相同效果。
实施例3:
图8(a)和图8(b)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将参照图1实施例所附相同的参考数字叙述第二实施例。首先,第一线圈3a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以及第二线圈4a缠绕在第二磁芯2的一个肢臂上。第二磁芯2位于第一磁芯1磁路之内,第一线圈3a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此外,第三线圈5b以这样布置缠绕,即包裹第一磁芯1的另一肢臂与第二磁芯2的另一肢臂。为了改善高频特性,可以使用隔开缠绕的缠绕方法。
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一线圈3a与缠绕在其另一肢臂上的第三线圈5b以这样方向布置,即相对线路电流“A”在闭路磁芯中磁通F1与F3相互抵消。并且,缠绕在第二磁芯2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二线圈4a与缠绕在其另一肢臂臂上的第三线圈5b以这样方向布置,即相对电流“A”在这个闭路磁芯中磁通F2与F3相互不抵消。这样,形成一个与图34的等效电路相似的电路,而同时形成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与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然后通过连接第一线圈3a与第二线圈4a接通扼流线圈。当期望提供一个磁隙以便改善常态中磁饱和特性时,在第二磁芯2的两个肢臂的对接表面中均匀地形成这种磁隙7。
如上所述,按照这个实施例,能以图34所示常规等效电路同样的电路形成本发明的等效电路。因此,能如现有技术中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所要求的那样保证相同的常态电感值。同时,能加上共态扼流线圈的功能。结果,能防止电磁干扰与谐波畸变,并且为了节省组件体积,可以省去迄今在电源电路的滤波部件中设置的共态扼流线圈。
而且,在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中,第二磁芯2的两个肢臂密封在分别缠绕其上的第二线圈4a与第三线圈5b的完整芯式结构中,并且用于改善常态中磁饱和特性而构成的磁隙7也是这样被密封。此外,在肢臂的对接表面上均匀预备的磁隙7保证了磁芯2之内的均匀磁通,并且因此显著减小了漏磁通。特别是,由于第二磁芯2位于组成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的第一磁芯1的磁路之内,能获得漏磁通的场效应。
因此,可以从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中省去迄今一直用来防止漏磁通的屏蔽箱64。这样使得有可能为了显著减小成本,省去绝缘箱63及铸模树脂65。这种省略对其它部件无不利影响,并且防止了电视机或诸如此类的机器的图像波动。
而且,就共态与常态扼流线圈“C”与“N”来说,各个肢臂可以按单个线圈的缠绕宽度调节,并且因此能比现有技术缠绕更长的线圈。因此,在使用隔开缠绕结构的情况下,多层隔开缠绕成为可能,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为了改善高频特性,可以提供具有小寄生电容的线圈。
并且,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第一磁芯与第二磁芯,为了实现高磁导率、高磁饱和能力以及高频率,把具有不同磁特性的磁性材料,比如坡莫合金、铁粉、铝硅铁粉或非晶体结合起来,把至少三种磁性材料结合起来,或者通过设置期望的几何形状,可以选择常态与共态所要求的特性。
特别是,虽然第一与第二磁芯仅表示成单矩形闭路磁芯,但是可以使用如图9与10所示的双挂矩形或三挂矩形作为闭路磁芯,以实现更进一步的改善效果。
现将叙述图9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分别表示图1与图8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其中用铁氧体材料的双挂矩形闭合磁路1a、由硅钢片制成的具有双挂矩形闭合磁路的第二磁芯2a以及主具有三挂矩形闭合磁路的第二磁芯2b分别代替对应部件。在这个结构中,与具有单矩形闭合磁路的结构相比,第一磁芯1a使其磁通分散开,因此减小了漏磁通。从另一方面来说,对第二磁芯2a,可以在各中间肢臂上形成一个磁隙。因此,与具有单矩形闭合磁路的磁芯相比,能更容易地形成磁隙,这样又使得有可能焊接外部肢臂因此提供更坚固的用于防止振动的装置。并且,就具有硅钢片的三挂矩形闭合磁路的第二磁芯2b来说,两个外部肢臂的存在容许其焊接。这样提供更坚固的振动防止装置,而同时与具有单矩形闭合磁路的扼流线圈相比,显著减小了漏磁通。
此外,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线圈当然可以用铜线或铜箔或其它箔材料以同样效果缠绕构成。
实施例4:
如下参照图11与图12俟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11与图12的透视图与模型俯视图更具体地表示了根据图4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扼流线圈。
在图11与图12中,第一线圈架8没有任何空气间隙紧密地安装在铁氧体材料制成的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并且第一线圈3a通过第一线圈架8缠绕。第二线圈架9靠支持部件11按一个空气间隙安装在硅钢片制成的第二磁芯2的一个肢臂上。第二线圈4a通过第二线圈架9缠绕。第三线圈架10以这样方式靠支持部件11按一个空气间隙形成,即包裹第一线圈架8的外侧及磁芯2的另一肢臂,并且第三线圈5c通过线圈架10缠绕。
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一线圈3a与缠绕在第一线圈3a上的第三磁芯5c以这样方向布置,即相对线路电流其磁通由同一肢臂相互抵消,因此形成一个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并且,缠绕在第二磁芯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二线圈4a与缠绕在另一肢臂上的第三线圈5c按这样方向布置,即相对线路电流在闭路磁芯中其磁通相互不抵消,因此形成一个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
更具体地说,按照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第一线圈3a通过第一线圈架8紧密地缠绕在第一磁芯1上而没有形成任何空气间隙。
在表1中根据寄生电容与额定电流的负载之下温度增加的结果,把其第一线圈3a以无作何空气间隙紧密地附于第一磁芯1的扼流线圈与同样组对相互没有紧密附着的参考扼流线圈作比较。
                     表1
   寄生电容     温度增加
实施例1的扼流线圈     16.5pF     48.3K
  参考扼流线圈     20.7pF     54.3K
从表1明显可见,按照这个实施例的扼流线圈具有减小寄生电容的优点。在一个常态扼流线圈中(没有示出),无任何空气间隙地紧密布置线圈与磁芯增加了它们之间的寄生电容,并且使频率特性变坏。因此,线圈与磁芯通常如同参考扼流线圈那样分开。然而相反地,就两芯三缠绕结构的扰流线圈,比如按照这个实施例的一个扼流线圈来说,已经变得显而易见,通过紧密地附着线圈和磁芯而不在它们之间形成任何空气间隙,可以减小寄生电容。结果,尤其要求高频特性的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的阻抗的频率特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图13示出了改善结果。
并且,由于第一线圈架8没有任何空气间隙紧密地附着在铁氧体材料的第一磁芯1上,所以在第一线圈3a中产生的热量从该线圈架有效地传递到该磁芯,因此减小温升。
如上所述,按照这个实施例,缠绕在铁氧体磁芯材料的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形成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的第一线圈3a紧密地附着在第一线圈架8上,在它们之间没有形成任何空气间隙,并且因此为了改善频率特性而同时减小温升,能减小寄生电容。
实施例5:
图14与图15分别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个扼流线圈的透视图与模型俯视图。这个实施例基本上代表试图改进图11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这个实施例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不同,即省去了与第一线圈架8的外部及硅钢片的第二磁芯2的肢臂接触的支持部件11,因此第一线圈3a紧密地附着在磁芯上,在它们之间无任何空气间隙。
更具体地说,按照这个实施例,第一线圈3a通过第一线圈架8a紧密地附着在第一磁芯1上,在它们之间无任何空气间隙,第二线图4a通过第二线圈架9a也是紧密地附着在第二磁芯2上而无任何空气间隙,以及第三线圈5c通过第三线圈架10a紧密地附着在第二磁芯2上,在它们之间无任何空气间隙。
如下在表2中在寄生电容与额定电流的负载之下,按照本实施例的扼流线圈的温升结果与参考扼流线圈作了比较。
                  表2
    寄生电容     温度增加
    实施例2     14.3pF     49.7K
    现有技术     20.7pF     54.3K
从表2明显可见,按照这个实施例的扼流线圈就寄生电容来说具有优点。结果,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的阻抗的频率特性也得到改善,其结果如图16所示。
并且,鉴于事实,即第一线圈架8a紧密地附着于第一磁芯1,以及第二线圈架9a与第三线圈架10a紧密地附着于第二磁芯2,而没有形成任何空气间隙,与参考扼流线圈相比温升得以减小,因此使得热量可以从线圈架传递到磁芯。此外,扼流线圈按除去的支持部件11的大小减小了尺寸,并且为了减小成本,铜线量可以减少大约10%。
如以上说明那样,按照这个实施例,缠绕在硅钢片的第二磁芯2以及铁氧体材料的第一磁芯1的肢臂上的第二线圈4a与第三线圈5c构成了第四实施例的共态扼线圈部分“C”,它们紧密地附着于第一磁芯1或第二磁芯2,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空气间隙形成。为了改善频率特性,寄生电容因此减小,因此减小了温升、尺寸以及成本。
如图17所示,在第三线圈架10b上安装支持部件11以与第一线圈架8a的外部接触,并且因此使得热量散失到空气中,从而温升可以进一步减小。
实施例6:
图18至图20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它们基本上是用来改善图4与图5所示实施例的性能。
在图18至图20中,第一线圈3a缠绕在U形铁氧体的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以及第二线圈4a缠绕在U形分层铁芯的第二磁芯2c的一个肢臂上。此外,第三线圈以这样方式缠绕,即包裹第二磁芯2c的另一肢臂以及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
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一线圈3a与缠绕在第一线圈3a上的第三线圈5c以这样方向布置,即相对线路电流“A”在同一磁芯中磁通F4抵消,因此构成一个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并且,缠绕在第二磁芯2c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二线圈4a与缠绕在另一肢臂上的第三线圈5c以这样布置安排,即相对线路电流“A”以一个方向产生磁通F5,因此形成一个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通过连接第一线圈3a与第二线圈4a,接通扼流线圈。
图21表示构成图18至图20所示第二磁芯2c的U形分层铁芯的冲压布置。该铁芯扁钢片以这样的布置被冲压,使得U形铁芯2c1的肢臂17、18之间的长度差至少等于磁扼19的宽度,窗口20的宽度至少等于肢臂17、18的宽度,作为一组的两片中的一片的较短的肢臂18与另一片的窗口20组合,所有肢臂17、18相对于压卷铁芯扁钢片的方向平行。首先,形成定位孔12,继之形成填隙分开孔13。这个操作比如按每十层进行。此外,没有用填隙分开孔13成形的U形铁芯用填隙凸部14成形。由影线所示的U形铁芯部分2c1因此最终被冲压下,并且同时通过层压成型,凸部与在其它层上设置的上面与下面的填隙凸部14的反面凹口相互装入,因此以要求的数目比如10集成芯片。另一没有用影线表示的分开的U形铁芯部分2c1由机械夹盘或永久磁铁15移到右边的挡板16,并且然后按预定片数集成。
不用如上所述加上形成填隙分开孔13的过程,对每个预定片数,可以深深地驱动冲压,以致穿过并形成填隙分开孔13,而不形成被填隙的凸部14。此外,对各个预定片数,被填隙的凸部14可以相互装入,而不形成填隙分开孔13。
特别是,以上所示的定位孔12与被填隙的凸部的数目、位置及取向只是一个例子,并且从生产率与特性的观点来看,可以最为适当地确定。
上述分层铁芯成形为U形,使各个铁芯的一个肢臂比其另一肢臂短。两片铁芯在冲压时因此可以组合成一对,因此节省了冲压损耗。
此外,铁芯扁钢片以这样的布置被冲压,使得所有肢臂17、18相对于铁芯扁钢片的压卷方向平行,因此冲压之后可以在自动机器上进行叠层,因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关于扼流线圈特性,由于磁通的方向与压卷的方向在肢臂17、18中相同,使其获得大电感。
然而,因为在肢臂17与18的长度之间失去平衡,由于这样事实,即产生边缘漏磁通的磁隙从线圈缠绕的中心移位,以及从两个肢臂产生的漏磁通在其交叉点没能以平衡的方式相互抵消,所以恐怕有可能产生大量的漏磁通。然而,按照这个实施例,把线圈缠绕在分层铁芯制成的第二磁芯2c的两个肢臂上,可以显著减小漏磁通。结果,在电视机或诸如此类的机器上使用该扼流线圈不会引起任何严重的图像波动的缺陷,并且可能确认无需采取昂贵的用于磁屏蔽的措施。
因此有可能提供以减小了漏磁通构成主要部分的分层铁芯所制成的廉价磁芯。
虽然上述实施例已涉及了一个扼流圈,其中第三线圈5c以包裹第一与第二磁芯即1与2c这样的布置缠绕,但是就扼流线圈使用分层铁芯来说,可以使用其它种种方法。图22与图23表示了具有这样结构的扼流线圈的实施例。按照这个实施例的分层铁芯的形状也参照图22与23详细地叙述。
在图22中,使U形分层铁芯制成的磁芯2d的肢臂17与肢臂18之间的差值等于磁轭19的宽度,以及窗口20的宽度等于肢臂17、18的宽度。铁芯的两个肢臂17、18的终端以其之间形成磁隙7相互对接,因此形成一个闭合磁路,构成包括单相双臂分层铁芯的磁芯。线圈3以这样方式连续地缠绕在磁芯2d的两个肢臂上,即相对线路电流“A”以一个方向产生磁通F6,因此接通一个扼流线圈。肢臂17、18及磁隙7用线圈3缠绕,因此减小了漏磁通。
在图23中,线圈4以这样方式缠绕在与图1相同的分层铁芯制成的燕芯2d的各两个肢臂上,即相对线路电流“A”以一个方向产生磁通F7,因此接通一个扼流线圈。
并且,按照上述实施例,与图22所示扼流线圈相比,图18与图23所示的扼流线圈具有这样缠绕结构,即扼流线圈可以在交流线路的两侧接入,因此能在几百个kHz的频率范围内减低噪声(防止磁干扰)。这是因为这样事实,即图22所示的扼流线圈具有这样的线圈缠绕结构,即扼流线圈只能从交流线路的一侧接入,并且因此噪声从另一线路传过。
表3表示按照上述实施例的图22与图23所示的扼流线圈对150、500以及700kHz噪声衰减量。
                             表3
     150kHz     500kHz    700kHz
图22所述扼流线圈     -58dB     -30dB     -30dB
图23所述扼流线圈     -62dB     -32dB     -31dB
可见图23所示的扼流线圈的噪声衰减量比图22所示的扼流线圈大1到4dB。
实施例7: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将参照图24(a)至图26叙述如下。这个实施例目的在于改善图5所示实施例的性能。
在图24(a)至图26中,数字2e表示U形分层铁芯制成的第二磁芯,符号F8、F9表示磁通,以及符号“O”、“P”表示用于固定分层铁芯的凸部。首先,第一线圈3a缠绕在U形铁氧体的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第二线圈4a缠绕在由凸部“O”、“P”固定的U形分层铁芯制成的第二磁芯2e的一个肢臂上。此外,第三线圈5c以这样布置缠绕,即包裹第二磁芯2e的另一肢臂及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缠绕在第一磁芯1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一线圈3a与缠绕在第一线圈3a上的第三线圈5c以这样方向布置,即相对线路电流“A”在该特定肢臂中磁通F8抵消,因此构成一个共态扼流线圈部分“C”。并且,缠绕在第二磁芯2e的一个肢臂上的第二线圈4a与缠绕在其另一肢臂上的第三线圈5c以这样方式布置,即相对线路电流“A”以一个方向产生磁通F9,因此构成一个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常态扼流线圈部分N。第一线圈3a与第二线圈4a相互连接以接通一个扼流线圈。
第二磁芯2e是这样的,即它的两个肢臂之间的长度差等于磁轭22的宽度,并且因此在冲压一个铁芯时,两个铁芯片能组成一对,因此节省冲压损耗。
第二铁芯2e为分层压制,并且例如利用在冲压成预定形状的许多铁芯片的正面与背面形成的V形凸部“O”、“P”加以固定。凸部“O”、“P”在磁轭22的各侧与线圈缠绕的肢臂21上各设置一个。此外,在线圈缠绕的肢臂21上形成的凸部“P”其纵侧断面与磁通流F9成垂直的方向定向,而在各磁轭的两边的凸部“O”以从窗口23观察相互之间向内倾斜的方式形成。
按照上述实施例,已就一个具有抗电磁干扰共态扼流线圈的功能的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作了说明。然而,上述凸部也能用于常态扼流线圈。
如下将参照图27作说明。
在图27中,U形分层铁芯用凸部“Q”、“R”固定,并且在各个铁芯的两个肢臂24之间的各对接表面上形成一个用于改善磁饱和特性的磁隙7。这样,形成一个由分层铁芯构成的闭路磁芯2f,并且在磁芯的各两个肢臂上缠绕线圈5,因此接通一个扼流线圈。
由分层铁芯构成的磁芯2f为分层压制,并且例如利用在冲压成预定形状的许多铁芯片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形成的V形凸部“M”、“N”加以固定。凸部“Q”、“R”在磁轭25的两边与线圈缠绕的肢臂24上各设置一个。此外,在线圈缠绕的肢臂24上形成的凸部“N”其纵侧断面以与磁通流F10成垂直的方向定向。
在图24与图27中,凸部“O”、“P”、“Q”、“R”在磁轭22、25的两边与肢臂21、24上各设置一个。此外,凸部“P”、“R”以其纵侧断面与磁通流F10成垂直,在线圈缠绕的肢臂21、24上形成。只要凸部以这样方式形成,凸部可以采取任何形状。
并且,就固定装配的凸部“O”、“P”、“Q”、“R”的表面来说,在各分层铁芯片上形成的凸部可以再冲压成形中顺序地堆焊与相互啮合,并且以集成的半填隙状态取出。所得到的组件按层压成形的方向再次加压,再成为完全的填隙状态。作为一个可替换的方法,用凸部形成的各分层铁片可以冲压,并且同时在模压成形中顺序地完全填隙,以形成完整产品。
如下将参照图28(a)图29(b)叙述上述构造的优点。
图28(a)表示具有按照现有技术的凸部及具有按照本实施例的凸部的分层铁芯的模型示意图。鉴于凸部增加了对分层铁芯中磁通流的磁阻,使磁特性变坏这样的事实,为了使磁特性减小最少,按照现有技术形成用于固定分层铁芯的凸部按其纵侧断面与磁通成平行形成,使得必须增加扼流线圈的尺寸以保证要求的电感,由于温升增加使损耗增加,并且漏磁通增加,结果导致扼流线圈特性变坏。相反,按照本实施例的凸部其纵侧断面与磁通成垂直形成。
图28(b)表示一个模型扼流线圈样品的磁芯的振动加速度(脉动),其中由凸部分层的U形铁芯构成一个形成磁隙的闭路磁芯,以及线圈缠绕在磁芯的肢臂上。
比较表明,在凸部数目相同时,按照本实施例的分层铁芯的振动加速度比现有技术低大约10%。这表示利用现有技术的凸部能有效地抑制分层铁芯的脉动。这被认为是由于相对磁通流可以用很大面积加以固定的凸部的稳定结构(具有很大的振动抑制能力)所造成,这些凸部在分层铁芯构成的闭路磁芯的线圈缠绕的肢臂上形成,也就是分层铁芯中磁通密度最高的地方,并且以构成脉动原因的激磁电流所引起的引力的方向在那里产生磁致伸缩振动以及常规振动。
分层铁芯构成的磁芯,比如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所使用的那些磁芯具有磁芯脉动问题,这种结构对具有该问题的扼流线圈非常有效,其中脉动是由于交流线路中强大脉冲输入电流所感应的磁通而引起。
然而,尽管其高振动抑制能力,所担心的是按照该实施例的凸部的结构会有这些缺点,即与现有技术凸部相比显著增加对分层铁芯中磁通流的磁阻,降低磁特性,降低扼流线圈特性要求的电感,由于相当大的温升使损耗增加,以及增加漏磁通。
图29(a)与图29(b)表示与图28所示完全一样的扼流线圈的电感值、分层铁芯温升及漏磁通。
可见使用按照本实施例的分层铁芯作为磁芯的扼流线圈的电感值、分层铁芯温升及漏磁通大体上与现有技术的那些值相同。这认为是由于这样事实造成,即在要求在分层铁芯的闭路磁芯的磁路中形成磁隙,以改善磁饱和特性的情况下,分层铁芯的磁特性由特定磁隙确定。因此很明显,针对我们的担心,按照本实施例,扼流线圈的特性没有因为分层铁芯的磁特性的变坏而变坏。
此外,在图28中,很明显按照本实施例的分层铁芯的振动加速度(脉动)对四个或更多个凸部大体上为恒定,并且按照本实施例具有四个凸部的分层铁芯的振动加速度比常规具有五个凸部的分层铁芯的振动加速度小。
根据上述事实,为了固定接照本实施例的用于扼流线圈的分层铁芯的叠层而形成的凸部数目最为适当,并且能表牢固耦合分层铁芯的优点。
已往担心的是,具有很大抑制磁振动能力的凸部的布置与结构与常规凸部的结构相比,也许显著增加分层铁芯中对磁通流的磁阻,以及磁特性的综合变坏可能需要体积庞大的结构以保证要求的电感,或者由于温度增加使损耗增加,使漏磁通增加,或者要么反之使扼流线圈特性显著变坏。尽管有这种担心,在扼流线圈要求一个磁隙以改善分层铁芯制成的闭路磁芯的磁路中的磁饱和特性情况下,分层铁芯的磁特性由特定磁隙确定,并且因此避免了特性的变坏。
换名话说,过去因层叠的铁芯固定特性的原因一直不采用的突出的凸部结构现在被积极引入并优化,以得到不使扼流线圈特性变坏而减少磁芯的振动的优点。
并且,如图24(b)及24(c)所示,用于装配与固定磁芯的其断面纵向安排的凸部的侧面必要地与构成磁隙7的磁芯的端表面成平行定向。因此,即使在加压凸部“O”、“P”、“M”、“N”时没有使用任何导向装置,相对端表面出现任何移位,并且因此能保证间隙精度。此外,以从窗口23观察相互之间向内倾斜的方式在磁轭22的两边形成凸部“O”的情况下。沿肢臂21的宽度的精度也能保证,因此消除了比如肢臂21不能插入线圈架这样的不便。
因此,具有按照本实施例的凸部的布置与结构,使用分层铁芯作为磁芯的扼流线圈成本低,且能减小脉动。
这个实施例可以用于任何其它具有分层铁芯的实施例。图30与31表示这样扼流线圈的实施例。将和上述实施例中还没有叙述的分层铁芯的形状一起就这些实施例作详线说明。
在图30中,使用由冲压穿通凸部“S”、“T”固定的EI形分层铁芯所构成的磁芯2f,为了改善磁饱和特性,在E形分层铁芯的中间肢臂中形成磁隙7,因此形成一个闭路磁芯。在这个磁芯的中间肢臂27上缠绕一个线圈6,接通一个扼流线圈。
现在,参照图31,使用由冲压穿通凸部“S”、“T”固定的成三挂矩形形状的分层铁芯所构成的磁芯2g,为了改善磁饱和特性,在肢臂28的对接表面之间形成各磁隙7,因此形成一个闭路磁芯。在该磁芯的各肢臂28上缠绕一个线圈29,接通一个扼流线圈。
侧边肢臂30提供一个附加形成的磁路,以便漏磁通通过以及阻止在外部环境中产生漏磁通。
图30与图31分别表示由扼流线圈的分层铁芯所构成的磁芯2f、2g,其叠层例如由冲压预定形状的多个铁芯片的正面与背面上形成的V形凸部“S”、“T”固定。在每种情况中,凸“T”安排在线圈缠绕的闭路磁芯的磁路中,并且使其纵侧断面与磁路中磁通流F12的方向成垂直安排。
如上所述,接照这个实施例,用于固定由扼流线圈的分层铁芯所构成的磁芯2e、2g的叠层而形成的凸部“S”、“T”具有紧固耦合分层铁芯的优点。
因此从上述说明将了解,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扼流线圈,包括一个第一磁芯与一个第二磁芯,构成一个闭合磁路或一个断开磁路,一个第一线圈,一个第二线圈以及一个第三线圈,其中第一线圈缠绕在第一磁芯上,第二线圈缠绕在第二磁芯上,以及此外第三线圈以包裹第一与第二磁芯这样的布置缠绕,使第三线圈至少绕在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上。因此,
(1)能像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常规扼流线圈那样,保证防止谐波畸变所要求的常态电感值,并且同时能加上共态扼流线圈的功能。
(2)结果,可以省去迄今在用于防止电磁干扰以及谐波畸变的电源电路的滤波部件中安装的共态扼流线圈,因此节省组装体积。
(3)此外,具有第一与第三线圈的上下缠绕结构的共态扼流线圈在线圈之间具有更高的耦合系数,因此改善了共态磁芯的磁饱和特性。
(4)因此,共态扼流线圈部分的电感值可以利用改变磁芯的截面积自由设置,而不受常态扼流线圈部分的匝数或磁路定值的影响。
(5)并且,不用常规防止谐波畸变的扼流线圈所使用的低磁导率与高饱和磁通密度的材料,可以选择高磁导率的材料用于共态扼流线圈部分的磁芯。因此,能保证共态扼流线圈部分的电感值比现有技术的电感值大约大二或三倍,因此使得有可能显著减小尺寸。
(6)高耦合系数当然能相应减小共态扼流线圈部分的漏磁通,并且因此能防止对其它部件的不利影响。
(7)在常态扼流线圈部分中,在具有分别缠绕在磁芯各肢臂上的第二与第三线圈的芯式缠绕结构中,用于改善常态扼流线圈部分的磁饱和特性的磁隙被密闭,并且在肢臂的对接表面上均匀地形成。结果,在磁芯中保证了均匀磁通,并且漏磁通显著减小。
(8)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扼流线圈包括一个具有第一与第三线圈的分别上下缠绕结构的共态扼流线圈部分,以及一个具有第二与第三线圈的芯式缠绕结构的常态扼流线圈部分情况下,与无屏蔽箱的用于防止谐波畸变的常规扼流线圈相比,漏磁通能减小到大约五分之一,以及与有屏蔽箱的类似常规扼流线圈相比,减小到大约四分之一。因此,能显著防止对其它部件的不利影响,以及就电视机来说,为严重的图像波动。
(9)此外,能省去常规上用来防止漏磁通的屏蔽箱,这样又使得有可能省去绝缘箱与铸模树脂,结果显著减小成本以及改善高频特性。并且,就共态与常态扼流线圈部分两者来说,可以在单个肢臂中调节各线圈的缠绕宽度,并且因此能比现有技术缠绕更长的线圈。因此,在使用分隔缠绕结构的情况下,使得有可能应用多个分隔缠绕,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线圈的寄生电容减小,并且改善了高频特性。
(10)并且,在磁芯与线圈相互之间紧密地附着一起,在它们之间没有形成任何空气间隙的扼流线圈情况下,寄生电容得到减小,并且频率特性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尺寸减小能降低温升,并且能减少所使用的铜线量,因此实现一个优良的扼流线圈。
(11)作为第二磁芯,U形铁芯的两个肢臂之间的长度差至少等于磁轭的宽度,窗口的宽度至少等于肢臂的宽度。因而,冲压铁芯扁钢片以保证一个布置,即作为一组的两片中的一片的较短的肢臂与另一片的窗口组合,所有肢臂相对于铁芯扁钢片的压卷方向平行。作为一组的两片U形分层铁芯片的肢臂的端面相互对接,以形成一个闭合磁路,从而减小了U形分层铁芯的冲压损失。此外,冲压扁钢片以保证所有肢臂相对于铁芯扁钢片的压卷方向平行,允许在冲压之后在自动机器上进行叠层工作,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关于扼流线圈特性,由于磁通方向与压卷方向在肢臂中相同,能获得大的电感。
(12)然而,在两个肢臂的长度之间引起的平衡破坏恐怕导致用于产生边缘漏磁通的磁隙可能从线圈缠绕的中心部分移走,并且两个肢臂产生的漏磁通也许不能在其交叉点以平衡方式的相互抵消。然而,通过至少在两个肢臂的对接部分缠绕一个线圈,能显著减小漏磁通。因此可以不用设置任何昂贵的屏蔽装置而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性能的扼流线圈。
这种U形分层铁芯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两磁芯三绕组类型,而是也可适用于任何其它具有单矩形闭合磁路,使用分层铁芯构成的磁芯的扼流线圈。
(13)此外,考虑一个包括第二磁芯的扼流线圈,其中铁芯叠层用凸部固定,并且与所形成的磁隙结合一起以构成一个闭路磁芯,在各磁轭的两边与线圈缠绕的肢臂上形成凸部,并且此外在肢臂上的凸部以其纵侧断面与磁路中磁通流的方向成垂直安排。凸部在分层铁芯构成的闭路磁芯的线圈缠绕回路部分,即磁通密度最大,并且按引起脉动的激磁电流所产生的引力方向易于产生振动与磁致伸缩振动的部分,可以用其较大侧面积相互面对地装配与固定。因此能获得最稳定的布置与结构。
(14)带来的优点是,为了固定分层铁芯的叠层,形成少数的凸部就能有效地与牢固地耦合分层铁芯片。并且,用于它们自已装配与固定的按其纵向断面方向形成的凸部的侧面必定与构成磁隙的磁芯的端表面成平行。因此,即使在压制凸部时没有使用任何导向装置,可以保证间隙精度。
(15)这种具有强大的抑制磁振动能力的凸部的布置与结构同常规凸部结构相比,恐怕导致分层铁芯中对磁通流的磁阻显著增加,并且引起的磁特性减小会使得必须增加扼流线圈的尺寸以保证要求的电感,导致损耗增加,温度增加,漏磁通增加或其它扼流线圈特性的显著变坏。然而,因为在需要磁隙以改善分层铁芯构成的闭路磁芯的磁路中的磁饱和特性情况下,分层铁芯的磁特性由特定的磁隙确定,所以这种特性变坏可以防止。
(16)而且,使用分层铁芯的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磁轭两边形成的凸部以从窗口察相互向内倾斜的方式定向,该扼流线圈也能保证肢臂的宽度的精度。
凸部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具有两个磁芯及三个绕组的一个扼流线圈,而是可以用于任何其它包括分层铁芯构成的磁芯的扼流线圈。
获得了这些主要优点,并且因此能以高工业价值低成本提供一种紧凑、高性能及高质量的扼流线圈。

Claims (10)

1.一种扼流线圈,包括一个第一磁芯,一个第二磁芯,一个第一线圈,一个第二线圈和一个第三线圈,每一所述第一和第二磁芯组成一个闭合磁路或一个断开磁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绕在所述第一磁芯上;
所述第二线圈绕在所述第二磁芯上;
所述第三线圈以包裹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这样的方式缠绕,使所述第三线圈至少绕在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上,
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磁芯使用一个单矩形闭路磁芯,所述第一线圈缠绕在第一磁芯的一个肢臂上,所述第二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二磁芯的一个肢臂上,以及此外所述第三线圈以这样方式缠绕,即包裹第一线圈缠绕的第一磁芯的肢臂以及第二线圈缠绕的第二磁芯的肢臂,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三线圈以这样方向缠绕,即,其磁通相对线路电流在第一磁芯的所述肢臂中相互抵消,因此构成一个共态扼流线圈部分,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三线圈以这样方向缠绕,即其磁通相对线路电流在第二磁芯的磁路中不能相互抵消,因此构成一个常态扼流线圈部分。
2.一种扼流线圈,包括一个第一磁芯,一个第二磁芯,一个第一线圈,一个第二线圈和一个第三线圈,每一所述第一和第二磁芯组成一个闭合磁路或一个断开磁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绕在所述第一磁芯上;
所述第二线圈绕在所述第二磁芯上;
所述第三线圈以包裹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这样的方式缠绕,使所述第三线圈至少绕在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上,
其中,第一与第二磁芯使用单矩形闭路磁芯,第一线圈缠绕在第一磁芯的一个肢臂上,第二线圈缠绕在第二磁芯的一个肢臂上,以及此外第三线圈以这样方式缠绕,即包裹第二磁芯的另一肢臂及第一线圈缠绕的第一磁芯的一个肢臂,所述第一与第三线圈以这样方向缠绕,即其磁通相对线路电流在第一磁芯的一个肢臂中相互抵消,因此构成一个共态扼流线圈部分,第二与第三线圈以这样方向缠绕,即其磁通相对线路电流在第二磁芯的磁路中不能相互抵消,因此构成一个常态扼流线圈部分。
3.按照权利要求2的一种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第一单矩形闭路磁芯由铁氧体材料构成,第二单矩形闭路磁芯由U形硅钢片构成,以及此外在第二闭路磁芯的两个肢臂的对接表面上均匀地形成磁隙。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的一种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第一线圈相互紧密地缠绕在第一磁芯上,在它们之间没有形成任何空气间隙。
5.一种扼流线圈,包括一个第一磁芯,一个第二磁芯,一个第一线圈,一个第二线圈和一个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磁芯组成一个闭合磁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个肢臂上;
所述第二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二磁芯的一个肢臂上;
所述第二磁芯位于所述第一磁芯磁路之内侧;
所述第三线圈以包裹所述第一磁芯的另一肢臂和所述第二磁芯的另一肢臂这样的方式缠绕;
所述第一和第三线圈的缠绕方向使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的磁通相对于线路电流在所述第一磁芯的磁路中抵消,从而构成共态扼流线圈部分;以及
所述第二和第三线圈的缠绕方向使所述第二和第三线圈的磁通相对于线路电流在所述第二磁芯的磁路中抵消,从而构成常态扼流线部分。
6.按照权利要求2或5的一种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
一个U形分层磁芯用于第二单矩形闭合回路磁芯;而且
所述U形分层磁芯的肢臂之间的长度差至少等于磁轭宽度;
所述U形分层磁芯的窗口宽度至少等于所述肢臂的宽度;
从铁芯扁钢片设计并冲压所述U形分层磁芯,使作为一组的两片中的一片的较短的肢臂与另一片的窗口组合,并且所有肢臂相对于压卷所述铁芯扁钢片的方向平行;
作为一对的所述两个U形分层铁芯片的肢臂的端表面互相对接,形成一个闭合磁路;
所述第二和第三线圈至少缠绕在对接部分。
7.按照权利要求3或5的一种扼流线圈,其中
所述第一线圈紧密地绕在第一磁芯的一个肢臂上,在第一线圈和第一磁芯的所述一个肢臂之间不形成任何空气间隙;
所述第二线圈紧密地绕在第二磁芯的一个肢臂上,在第二线圈和第二磁芯的所述一个肢臂之间不形成任何空气间隙;
所述第三线圈紧密地绕在第二磁芯的另一个肢臂上,在第三线圈和第二磁芯的所述另一个肢臂之间不形成任何空气间隙;
8.按照权利要求1、2或5的一种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第二单矩形闭路磁芯使用U形分层铁芯,在构成分层铁芯的U形铁芯片的正面与反面形成凸部,由这些凸部装配与固定叠层,分层铁芯结合一起以形成磁隙,因此构成一个闭合的磁路,在线圈缠绕的闭合磁芯的磁路中形成凸部,并且以其纵侧断面与磁路中磁通流的方向成垂直形成凸部。
9.按照权利要求8的一种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U形分层铁芯包括肢臂与磁轭,在磁轭的两边与线圈缠绕的各个肢臂上各自形成凸部,以及在线圈缠绕的肢臂上形成的凸部其纵侧断面与磁通流的方向成垂直定向。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一种扼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在磁轭的两边形成的凸部以从分层铁芯的窗口观察时相互向内倾斜的方式定向。
CN95190344A 1994-04-26 1995-04-21 扼流线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30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088313A JPH07297055A (ja) 1994-04-26 1994-04-26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88313/94 1994-04-26
JP88313/1994 1994-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68A CN1127568A (zh) 1996-07-24
CN1123018C true CN1123018C (zh) 2003-10-01

Family

ID=1393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03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3018C (zh) 1994-04-26 1995-04-21 扼流线圈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5841335A (zh)
EP (3) EP1213833A1 (zh)
JP (2) JPH07297055A (zh)
CN (1) CN1123018C (zh)
DE (1) DE69527333T2 (zh)
WO (1) WO199502949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0033A (zh) * 2012-12-12 2014-11-26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21375A1 (de) * 1996-07-26 1998-01-28 SIEMENS MATSUSHITA COMPONENTS GmbH & CO. KG Verwendung einer Entstördrossel in Schaltnetzteilen
US6674355B2 (en) * 2000-05-19 2004-01-06 M-Flex Multi-Fineline Electronix, Inc. Slot core transformers
JP2002158124A (ja) * 2000-11-20 2002-05-31 Tokin Corp インダクタンス部品
US6980450B2 (en) * 2002-01-24 2005-12-27 Inverters Unlimited, Inc. High power density inverter and components thereof
EP1502236B1 (en) * 2002-04-29 2011-08-24 Allflex Europe SAS Coil arrangement for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id arrangement
US7135952B2 (en) 2002-09-16 2006-11-14 Multi-Fineline Electronix, Inc. Electronic transformer/i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TWI334612B (en) * 2004-10-15 2010-1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Emi filter
TW200618003A (en) * 2004-11-26 2006-06-01 Mu-Tu Li Electric device, and its labor and materials
US7645941B2 (en) 2006-05-02 2010-01-12 Multi-Fineline Electronix, Inc. Shielded flexible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4878562B2 (ja) * 2007-02-06 2012-0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型トラン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昇降圧回路
KR100935967B1 (ko) * 2007-10-31 2010-01-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집적 코일을 갖는 역률 개선 회로
JP2009146955A (ja) * 2007-12-11 2009-07-02 Hitachi Computer Peripherals Co Ltd 複合リアクトルおよび電源装置
CN101593606B (zh) * 2009-03-30 2012-02-22 浙江大学 基于柔性多层带材的全集成emi滤波器
CN101777552B (zh) * 2009-12-31 2011-12-28 锐迪科科技有限公司 扼流电感
US8269592B1 (en) * 2010-05-05 2012-09-18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Pulse transformer
DE102010033812A1 (de) 2010-08-09 2012-02-09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Spulenanordnung, insbesondere Wechselstrom-Transformator, Verwendung und Anordnung zur berührungslosen Energieübertragung
US8791782B2 (en) * 2011-01-28 2014-07-29 Uses, Inc. AC power conditioning circuit
JP5333521B2 (ja) * 2011-06-06 2013-11-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磁性コア
US10529475B2 (en) * 2011-10-29 2020-01-07 Intersil Americas LLC Inductor structure including inductors with negligible magnetic coupling therebetween
DE102012202578A1 (de) * 2012-02-20 2013-08-22 Robert Bosch Gmbh Multiphasenwandler
JP6085904B2 (ja) * 2012-05-31 2017-03-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ノイズ低減装置、電源装置、及びノイズ低減装置におけるコアの配置方法
KR102070051B1 (ko) 2013-06-17 2020-01-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인덕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JP6401564B2 (ja) * 2014-10-06 2018-10-10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42963B2 (ja) * 2017-01-12 2021-09-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載用流体機械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9962A1 (en) * 1992-06-22 1994-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hoke co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814910Y1 (zh) * 1961-06-29 1963-07-20
US3201731A (en) * 1962-11-27 1965-08-17 Electro Netic Steel Inc Transformer core and lamination therefor
CH484501A (de) * 1967-12-29 1970-01-15 Leuenberger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lechpaketes
US4009460A (en) * 1974-09-24 1977-02-22 Hitachi Metals, Ltd. Inductor
JPS51137868A (en) * 1975-05-24 1976-11-29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Method of fixing core laminations of electric device
JPS55120117A (en) * 1979-03-10 1980-09-16 Toshiba Corp Saturable reactor
JPS6095906A (ja) * 1983-10-31 1985-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安定器の鉄心構造
JPS6453513A (en) * 1987-08-25 1989-03-01 Nippon Denso Co Ignition coil
CH678773A5 (zh) * 1988-02-11 1991-10-31 Susanne Riedi Joks
JPH01220415A (ja) * 1988-02-29 1989-09-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Acラインフィルタ
CN1034220A (zh) * 1988-11-30 1989-07-26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国营阿拉善左旗酒厂 苁蓉酒制作方法
GB2243943B (en) * 1990-03-09 1994-02-09 Eev Ltd Electron beam tube arrangements
JPH0480022A (ja) * 1990-07-23 1992-03-13 Kanai Hiroyuki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JPH04133415A (ja) * 1990-09-26 1992-05-07 Nec Corp 半導体基板現像装置
JPH0480022U (zh) * 1990-11-27 1992-07-13
JP2601901Y2 (ja) * 1991-05-29 1999-12-13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高周波用チョークコイル
JPH0541121A (ja) * 1991-08-02 1993-02-19 Ngk Insulators Ltd 電線支持碍子装置における雷撃エネルギー抑制構造
JP2554966B2 (ja) * 1991-09-24 1996-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部品搬送装置
JPH05109549A (ja) * 1991-10-20 1993-04-30 Eye Lighting Syst Corp 放電灯安定器用鉄心
JP2567363Y2 (ja) * 1991-11-06 1998-04-02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ノイズ防止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569445Y2 (ja) * 1992-03-26 1998-04-22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ノイズ防止用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567381Y2 (ja) * 1992-04-09 1998-04-02 株式会社トーキン ノイズ防止チョークコイル
ES2079925T3 (es) * 1992-07-20 1996-01-16 Knobel Lichttech Bobina de reactancia o transformador con chapas de nucleo en forma de e formadas por dos chapas en forma de u.
ITGE940022A1 (it) * 1994-03-08 1995-09-08 Tranceria Ligure S R L Metodo rapido,economico e senza sfrido di preparazione di nuclei di trasformatori.
US5481238A (en) * 1994-04-19 1996-01-02 Argus Technologies Ltd. Compound inductors for use in switching regulator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9962A1 (en) * 1992-06-22 1994-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hoke coil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0033A (zh) * 2012-12-12 2014-11-26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组件
US9276390B2 (en) 2012-12-12 2016-03-01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Bus bar assembly
CN104170033B (zh) * 2012-12-12 2017-03-08 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06192A4 (en) 1996-12-18
JP3282183B2 (ja) 2002-05-13
DE69527333T2 (de) 2003-02-13
US5841335A (en) 1998-11-24
EP1213833A1 (en) 2002-06-12
CN1127568A (zh) 1996-07-24
US6014071A (en) 2000-01-11
WO1995029493A1 (fr) 1995-11-02
JPH07297055A (ja) 1995-11-10
EP0706192A1 (en) 1996-04-10
DE69527333D1 (de) 2002-08-14
EP0706192B1 (en) 2002-07-10
EP1202449A1 (en) 200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018C (zh) 扼流线圈
US7675396B2 (en) Inductor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US9224530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036957C (zh) 用于电磁干扰/射频干扰滤波器的电感器元件
KR101285646B1 (ko) 적층 인덕터
US20230022572A1 (en) Package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spended magnetic subassembly
CN102203887B (zh) 用于高频率应用的感应器
US6617950B2 (en) Common mode/differential mode choke
CN102292782A (zh) 叠层电感器
US20220115171A1 (en) High-frequency inductor component
US20140176289A1 (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0864432A (ja) 電磁装置
US20220108823A1 (en) Inductor
CN217544322U (zh) 一种共模差模集成式电感结构及滤波器
JPWO2017175513A1 (ja) 電力変換モジュール
CN113574619B (zh) 漏磁变压器
KR101452094B1 (ko) 전자기 간섭 필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3142060B2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CN210403487U (zh) 一种集成差模的共模电感器及电源
JP2004288882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CN115943469A (zh) 一种电气元件、电路板及开关电源
JP2016213344A (ja) ノイズ抑制部品
TWM569927U (zh) Integrated coil structure
CN215183427U (zh) 扼流圈
US11990886B2 (en) Filter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