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9647B -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9647B
CN112249647B CN202011026913.2A CN202011026913A CN112249647B CN 112249647 B CN112249647 B CN 112249647B CN 202011026913 A CN202011026913 A CN 202011026913A CN 112249647 B CN112249647 B CN 112249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ing
workpiece
module
sta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69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49647A (zh
Inventor
缪磊
肖夕全
袁文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69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9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9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9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49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9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4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rotary movement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1/00Use of pick-up or transfer devices or of manipulators for stacking or de-stack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 B65G2201/0258Trays, totes or b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包括上料线体,其上承接有由料盘堆叠码垛形成的料盘组;以及,顶升模组,其位于上料线体内的料盘组传输路径上以将上料线体的上游传输来的料盘组顶升。本发明还包括一种上料流水线。其中,顶升模组包括用于承接料盘组的顶升台以及驱动顶升台的驱动模组;上料线体的上方对应顶升台处设置有导向模组,导向模组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导料口,顶升模组带动料盘组穿过导料口并且通过导料口的内壁限制穿过导料口料盘的水平位置,通过导料口将顶升的料盘组内的料盘作位置微调,以便于将料盘精确抓取后放置在取料平台上,以保证后续加工的精度,本发明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标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领域中,尤其是在检测电池的检测流水线中,采用料盘承装工件是总所周知的。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料盘的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在检测过程中,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将电池竖直设置后进行检测,以便于检测设备对其内部进行检测,而在传输过程中,为了电池稳定需要将电池平铺在料盘内,由此,在检测前需要将电池翻转以适应检测需要,而在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人工翻转的方式,自动化水平较低,导致了其检测效率低。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其通过翻转机构自动将工件翻转使得平铺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以满足检测机构的需要,并自动将竖直状态的工件复位,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其通过传输堆垛形成的料盘堆,并利用抓取组件将料盘在顶升上料工位、取料工位和顶升下料工位间移载,从而提高上料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的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包括:
转载装置,其用于将工件由平铺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
复位装置,其用于将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翻转至平铺状态;
转运线体,其形成一闭合环状传输结构,所述转载装置及所述复位装置处于所述转运线体的传输路径上;以及
检测机构,其位于在所述转运线体上并靠近所述转载装置的下游位置处;
其中,所述转载装置及复位装置内置有搬运机构、翻转机构以及抓取装置;
所述转运线体上传输有用于承放竖直于水平面状态工件的载盘;
所述搬运机构上传输有用于承放处于平铺状态工件的料盘;
所述抓取装置在所述载盘与所述料盘间移动并移载工件,通过设于所述载盘与所述料盘间的所述翻转机构带动工件翻转从而调整工件的角度状态。
优选地,所述搬运机构包括:
上料组件,其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备料工位、顶升上料工位,所述上料组件上周期性地传送由多片料盘堆垛形成的料盘组;
取料平台,其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顶升下料工位、出料工位;
下料组件,其上设置有取料工位;以及
移载组件,其用于将料盘依次移载至所述顶升上料工位、取料工位、顶升下料工位处;
其中,所述移载组件包括顶升模组以及抓取组件,所述顶升模组推动所述料盘组使得最上层的料盘抬升至所述顶升上料工位处,所述抓取组件将位于所述顶升上料工位处的料盘移载至所述取料工位上。
优选地,所述顶升上料工位、取料工位及顶升下料工位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料组件内置有可动的传输部,所述料盘堆垛形成的料盘组放置在所述传输部上,所述上料组件内的顶升模组将料盘组内的料盘逐一顶升至所述上料工位并由所述抓取组件抓取。
优选地,所述顶升模组包括用于承接所述料盘组的顶升台以及驱动所述顶升台的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通过丝杆传动以驱动所述顶升台沿垂直方向往复运动,使得所述上料组件、下料组件内的顶升模组沿相反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搬运机构还包括定位组件,其位于所述顶升下料工位的正上方;
所述定位组件内的检测部对应所述下料组件上的所述顶升模组,以检测所述抓取组件由所述取料平台移载至所述下料组件内所述顶升模组上的所述料盘位置。
优选地,所述抓取装置包括抓取机构及抓料机构;
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及转运线体的上方,以用于将所述翻转机构上的工件移载至所述转运线体的载盘上;
所述抓料机构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及搬运机构上,通过所述抓料机构,将所述搬运机构上料盘内承放的工件移载至所述翻转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载盘内置有若干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包括承料座以及推块;
所述承料座上设置有用于承放工件的凹槽,所述推块嵌设在所述凹槽上,所述推块与所述凹槽间通过一弹性件连接;通过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推块,从而将所述工件夹设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抓取组件包括夹取模组、解锁单元,所述解锁单元包括抽拉模组、解锁块;
所述解锁块的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用于勾挂所述推块的连接端,所述解锁单元靠近所述承料座直至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推块连接以使得所述解锁单元与所述推块形成固定连接结构;
所述抽拉模组驱动所述解锁块带动所述推块移动远离所述凹槽,从而使得所述凹槽口张开用于将工件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转运线体包括第一传输机构及第二传输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及第二传输机构形成闭合的所述载盘的传输通道;
所述检测机构及所述转载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机构上;
所述第二传输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传输机构的下游端处,经过所述检测机构流出的所述载盘移载至所述第二传输机构上;
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内对应所述第一传输机构的位置处设置有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传输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输部升降的抬升驱动器;
所述抬升驱动器将所述传输部顶升至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传输机构与所述传输部的流向相一致。
优选地,还包括回收机构,沿所述抓取装置在所述搬运机构与所述翻转机构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检测组件以用于检测所述抓取装置上抓取的工件;
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回收载台,靠近所述回收载台的侧边处设置有夹持部,通过所述夹持部将承放不合格工件的料盘夹紧。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通过翻转机构自动将工件翻转使得平铺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以满足检测机构的需要,并自动将竖直状态的工件复位,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回收机构的立体结构第一视图;
图5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回收机构的立体结构第二视图;
图6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搬运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料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导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取料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抓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抓取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载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夹具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夹具本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部分结构第一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部分结构第二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转动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转动夹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抬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回收机构;
11、基座;
111、侧板;112、挡板;113、锁定部;
12、回收载台;
122、夹持部;
1221、驱动器;
1222、压头;12221、压紧面;12222、缓冲面;
1223、光电传感器;
123、载体本体;
1231、前板;1233、背板;1235、把手;
13、滑轨;
2、搬运机构;
21、料盘;
22、上料组件;
221、导向模组;
2211、导向基板;2212、导料口;
2213、延伸导向板;22131、引导部;22132、让位口;
2214、连接柱;
222、顶升模组;
2221、顶升台;22211、顶板;22212、限位块;
2222、挡板;2223、传动部;2224、驱动部;2225、固定座;
223、上料线体;2231、传输部;
224、到位模组;
23、取料平台;
231、承接座;
232、定位模组;
233、限位模组;
24、抓取组件;
241、驱动板;
242、抓取部;
243、垂直驱动部;
244、传动部;
243、直线驱动部;
25、下料组件;
26、定位组件;
3、抓取机构;
31、固定支架;311、连接块;312、支板;
32、夹爪单元;
321、驱动模组;322、缓冲件;323、连接杆;324、导向板;325、夹取模组;
33、解锁单元;
331、安装块;
332、抽拉模组;
333、解锁块;3331、勾取部;
4、第一传输机构;
41、载盘;411、承放口;412、第一定位孔;414、凸边;417、缓冲孔;
42、夹具本体;
421、承料座;4211、承接板;4212、第一凹槽;4213、第二凹槽;
422、推动组件;4221、推块;42213、解锁口;4222、弹簧;
423、挡块;4231、连接面;
424、限位块;
5、电池;
6、翻转机构;
61、支撑架;611、支撑侧板;613、电机固定架;
62、前盖;
63、位置传感器;
64、转动夹具;
641、载台;6411、定位槽;6412、侧面通槽;6413、延伸部;6415、安装槽;
642、固定夹爪;
643、检测模块;
65、旋转电机;651、转轴;
66、检测组件;
7、抓料机构;
8、检测机构;
9、第二传输机构;
91、搬运线体;911、挡料块;
92、抬升组件;921、传输部;9211、传输链;922、抬升驱动器;923、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中技术方案中,参考图1和2示出的,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包括转载装置,其用于将工件5由平铺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
复位装置,其用于将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5翻转至平铺状态;
转运线体,其形成一闭合环状传输结构,转载装置及复位装置处于转运线体的传输路径上;以及
检测机构8,其位于在所述转运线体上并靠近所述转载装置的下游位置处;
其中,所述转载装置及复位装置内置有搬运机构2、翻转机构6以及抓取装置;
转运线体上传输有用于承放竖直于水平面状态工件5的载盘41;
搬运机构2上传输有用于承放处于平铺状态工件5的料盘21;
抓取装置在载盘41与料盘21间移动并移载工件5,通过设于载盘41与料盘21间的翻转机构6带动工件5翻转从而调整工件5的角度状态。
转运线体包括第一传输机构4,其用于传输载盘41,载盘41内可承放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5;以及
检测机构8,其设置在第一传输机构4上的载盘41的传输路径上;
转载装置及复位装置均包括搬运机构2,其上设置有传输料盘21的搬运线体,料盘21内平铺有多个工件5;
翻转机构6,其用于将工件5由平铺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或由竖直状态翻转至平铺状态;
其中,搬运机构2内置有取料工位,搬运机构2将料盘21传送至取料工位,通过一抓取装置从取料工位处抓取料盘21上的工件5,经过翻转机构6翻转调整工件5的角度状态后,将工件5移载至载盘41;
检测机构8内设置有检测工位,当载盘41由第一传输机构4传送至检测工位时,检测机构8对载盘41上的工件5检测。
搬运机构2,其内沿一水平直线方向设置有顶升上料工位、取料工位及顶升下料工位;
抓取装置包括抓取机构3及抓料机构7,抓取机构3设置在转动夹具64与第一传输机构4上方,抓料机构7设置在取料工位及转动夹具64上方;通过抓料机构7抓取平铺状态的工件5,抓取机构3抓取竖直状态的工件5。
其中,搬运机构2包括移载组件,移载组件将传送至顶升上料工位的料盘21移载至所述取料工位;
抓料机构7抓取承放在取料工位处料盘21上的工件5,并将工件5承放至转动夹具64上,驱动组件驱动转动夹具64转动,从而使得工件5翻转;具体地,料盘21承放有处于平铺状态的工件5,以保证在搬运机构2传输过程中与料盘21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移动更加稳定,料盘21移动至顶升上料工位后受到移载组件驱动,由顶升上料工位处移载至取料工位后,抓料机构7在取料工位处抓取平铺状态的工件5摆放在转动夹具64上,驱动组件驱动转动夹具64转动使得平铺状态的工件5翻转至竖直状态。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搬运机构2还包括传输机构、取料平台23,取料平台23上设有取料工位;
传输机构包括上料组件22及下料组件25,上料组件22包括上料线体223,其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备料工位与顶升上料工位,上料线体223上周期性地传送有多片料盘21堆垛形成的料盘堆;
下料组件25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顶升下料工位、出料工位,下料组件25上传送由空置料盘21堆垛形成的料盘堆;
移载组件包括顶升模组222及抓取组件24;抓取组件24,其设置有顶升上料工位、取料工位和顶升下料工位的上方;抓取组件24包括驱动板241、抓取部242、直线驱动部243,直线驱动部243与驱动板241传动连接,抓取部242安装在驱动板241上,驱动板241沿一水平直线方向运动;进一步地,顶升上料工位、取料工位和顶升下料工位沿直线驱动部243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
顶升模组222,其分别对应于顶升上料工位及顶升下料工位处,顶升模组222包括位于顶升上料工位及顶升下料工位的顶升台2221及与顶升台2221传动连接的驱动器,具体地,顶升上料工位及顶升下料工位位于顶升台2221的正方上方;上料组件22以及下料组件25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上料组件22上还包括导向模组221用于导向料盘组位置。
上料组件22内的顶升模组222推动料盘组使得最上层的料盘21抬升至顶升上料工位处;下料组件25内的顶升模组222驱动料盘组下降至最上层的料盘21移动至顶升下料工位处;
抓取组件24将顶升上料工位处的料盘21移载至取料工位,并且将取料工位上的空置料盘21移载至顶升下料工位处。
导向模组221,其固定设置在顶升台2221的正上方,即可理解的是,顶升上料工位对应导向模组221;
进一步地,在导向模组221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导料口2212,顶升台2221在驱动器的驱动下推动料盘组上升使得最上层的料盘21在导料口2212的内壁限制定位下导入至导料口2212料盘21之中。
通过导料口2212对料盘组导向,使得最上层的料盘21导入至导料口2212时处于一固定的位置处,以便于外部抓取装置准确地抓取该料盘21,以便于精确地放置在取料平台23的取料工位位置处,以保证了料盘21内工件5的位置精度,以提高后续加工的精度,其具体为检测精度。
其中,取料平台23包括位于取料工位处的承接座231,取料工位设置在承接座231的顶部,承接座231的上表面为一平台,便于将料盘21承放在其上,通过抓取组件24由顶升上料工位位置处抓取料盘21放置在所述取料工位;
需要指出地是,取料工位及顶升上料工位位于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顶升模组222推动料盘组将最上层的料盘21与承接座231承接面高度相一致,以便于抓取组件24抓取顶升上料工位的料盘21放置在取料工位,而由于取料工位及顶升上料工位位于在同一水平面,使得抓取组件24在抓取和放置的两工作步骤时所处的高度一致,以便于简化抓取组件24,抓取组件24内至少可以减少的机构包括位置检测器,进而可简化抓取组件24工作逻辑,使得其控制逻辑简化,以使得其工作更加稳定,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抓取组件24需要传输机构、取料平台23间移动,使得抓取组件24需要移动行程较大,通过简化其结构,使得该抓取机构使用更加稳定。
导料口2212的内壁上设有偶数个围绕导料口2212布置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被布置为由至少一个导向子集构成,每个导向子集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导向件;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导料口2212的形状呈矩形,在导料口2212的四侧内壁上设置有两组导向件。
进一步地,导向件包括延伸导向板2213,延伸导向板2213从导料口2212的内壁出发向下延伸以限定出位于导向件的导向空间;其中,一组导向件限制料盘21沿水平面的一个方向,同时,另一组导向件限制料盘21沿水平面另一个不同的方向,此时,料盘21在水平面方向上限定了至少两方向,使得料盘21上的位置处于一固定的位置处;
同时,由于延伸导向板2213呈板状结构,当料盘21导入至导向空间,料盘21压设在延伸导向板2213上,使得延伸导向板2213产生变形,从而相对设置的延伸导向板2213将料盘21夹持。
如上述的,料盘堆由多片料盘21堆垛形成,料盘21堆叠在一起时,相邻的两料盘21间存在摩擦力,而抓取机构在抓取最上层的是料盘21,若对下方的料盘21未有夹持力,抓取机构容易抓起多个料盘21,从而影响后续的加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出现,通过延伸导向板2213夹持料盘组,便于抓取机构在抓取时仅可抓取最上层一料盘21,从而方便后续的加工。
延伸导向板2213的底部向外侧弯折延伸出的引导部22131围成开口,并且该开口大于料盘21,方便导向位置产生偏移的料盘21,通过引导部22131将偏移的料盘21调整至对应导向空间内,以便于料盘21穿过导料口2212。
具体地,导向模组221包括导向基板2211,导向基板2211作为导向模组的基座,导料口2212开设在导向基板2211上,延伸导向板2213可拆卸安装在导向基板2211上,延伸导向板2213的一部分从而导料口2212的内壁向下延伸,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延伸导向板2213,方便更换延伸导向板2213以满足不同料盘21的需要。
该上料流水线还包括若干到位模组224,到位模组224设置在传输机构以及取料平台23上,其中部分到位模组224安装导向模组221上;通过到位模组224检测料盘组或料盘21是否到位,从而控制顶升模组或和抓取机构将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到位模组224包括红外传感器,需要指出地是,到位模组224不仅包括红外传感器,还可选择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监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延伸导向板2213上开设有让位口22132,到位模组224对应让位口22132的位置处,到位模组224的检测端从让位口22132处穿过伸入导料口2212内。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上料线体223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传输部2231,料盘组搭设在两传输部2231的可动传输端上,通过可动传输端带动料盘组,在传输部2231的上游端的备料工位处放置料盘组,料盘组随着可动传输端运动至下游的顶升上料工位处。
驱动模组紧贴在传输部2231的下游端处,从而通过顶升模组222阻挡上料线体223移动的料盘组,而顶升台2221伸入至两传输部2231间,当顶升模组222将料盘组阻挡后,顶升台2221将阻挡的料盘组抬升脱离上料线体223;
具体地,顶升台2221靠近驱动模组的一侧处沿垂直向上方向延伸形成挡板2222,当顶升台2221处在低于传输部2231的位置处时,挡板2222凸出于顶升台2221的顶部,并伸出至上料线体223用于阻挡料盘组。
为了满足料盘组最上层的料盘21被抓取后,顶升模组222可将剩余的料盘组顶升至使得原本在最上层的料盘21下方的料盘抬升至顶升上料工位处,因此顶升模组222需满足间隙运动,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驱动器包括驱动部2224,驱动部2224通过丝杆传动以驱动顶升台2221沿垂直方向往复运动,方便控制顶升台2221间隙性地抬升固定的一端距离。
顶升模组222还包括固定座2225,驱动部2224安装在固定座2225上,同时,固定座2225上安装有导向滑轨,顶升台2221上安装有滑块,通过滑块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限定顶升台2221的运动方向,同时,丝杆与一螺母座螺纹连接,该螺母座安装在顶升台2221上,而螺母座同时与固定座2225滑动,从而使得顶升台2221与固定座2225形成可靠的滑动连接结构;更近一步地,导向模组221安装在固定座2225的顶部,从而使得导向模组221与顶升台2221相对位置固定,仅在垂直方向距离产生变化,为了导向模组221安装更加稳定,在导向模组221与固定座2225连接相邻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连接柱2214,该连接柱2214向下延伸至驱动部2224的外侧壁上,通过连接柱2214与驱动部222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导向模组221固定在上料组件22上方。
料盘2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顶升台2221的顶部设置有对应凹槽的限位块22212;
当所述限位块22212伸入至凹槽时,所述限位块22212的外缘与凹槽的内壁相抵触,使得料盘21限位在顶升台2221的固定位置处;
同时,承接座231的顶部设置有对应凹槽的定位模组232以限制料盘21水平面上的位置;承接座231上还设置有若干限位模组233,通过限位模组233与料盘21的底部连接,从而限制料盘21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该传输机构还包括定位组件26,其位于顶升下料工位的正上方,具体地,定位组件26包括检测部261,检测部261对应下料组件25上的顶升模组222,以检测抓取组件24由取料平台23移载至下料组件25内顶升模组222上的料盘21位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检测部261包括视觉检测器,通过视觉检测器检测位于顶升下料工位上的料盘组位置,从而保证抓取组件24抓取取料平台23上的料盘21精确的堆垛在顶升下料工位上的料盘组顶部。
转动组件6包括转动夹具64、驱动组件;转动夹具64包括载台641、固定夹爪642;载台641用于承放工件5,与固定夹爪642配合将工件5固定在载台641上,通过固定夹爪642固定工件5,对工件5定位,方便外部抓取装置精确地抓取载台641上工件5,同时固定夹爪642夹紧工件5,使得载台641在翻转过程中,避免工件5脱离载台641;
进一步的,其中,载台64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工件5的承放位置,工件5的一面贴合在承放位置上;固定夹爪642安装载台641上;通过固定夹爪642的夹紧部朝向承放位置移动,从而将放置在承放位置内的工件5固定;
载台641的安装在转动模组的可旋转端上,通过转动模组驱动载台641转动,从而使得固定在载台641上的工件5绕转动模组的旋转中心翻转;
通过转动组件6将工件5翻转,实现工件5位置的转换,从而保证工件5同时满足外部检测设备检测过程中所需的位置,也满足了方便视觉传感设备检测角度并方便由外部机械手将工件5调整至固定位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转动组件6还包括支撑架61,支撑架61用于形成转动组件6的支撑结构;
支撑架61包括有支撑侧板611、驱动器固定架623;驱动器固定架623安装在支撑侧板611的一侧面上,转动模组的驱动部安装在驱动器固定架623上,转动夹具64设置在支撑侧板611的另一侧面上,使得转动组件6形成一连接的整体结构,方便将转动组件6安装在固定基面上,从而正常地实施工件5位置转换的步骤,便于实现自动化。
支撑架61上还安装有位置传感器63,位置传感器63至少包括两个,两位置传感器63设置在转动模组的旋转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垂直平面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转动模组包括旋转电机65、转轴651,转轴651的一端安装在旋转电机65上;转动夹具64一侧面安装在转轴651上;支撑侧板611对应旋转电机65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固定架613,电机固定架613用于承接旋转电机65。
支撑侧板611的数量为两块,转轴651穿过两支撑侧板611,转动夹具64设置在两支撑侧板611间;转轴651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前盖62,利用前盖62限制转轴651的位置;通过两支撑侧板611支撑转动夹具64,使得转动夹具64翻转稳定。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63为光电开关,前盖62上安装有感应片,感应片转动至光电开关;两位置传感器63与旋转电机65转动中心所形成的夹角为90°,从而控制旋转电机65的转向,使得转动夹具64在90°的范围内翻转,从而保证了转动夹具64上的工件5处于竖直或水平放置的状态,方便取放。
支撑侧板611靠近转动夹具64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挡块612,载台641翻转后与挡块612接触,挡块612用于限制载台641的翻转角度,通过与光电开关配合使得工件5在90°的范围内翻转,同时通过挡块612对载台641起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载台641包括延伸部6413、安装槽6413;延伸部6413为放置工件5的一面相对应的背面;安装槽6413为与转轴651相连接的一面;
挡块612的数量为两块,延伸部6413与支撑侧板611上的一挡块612相接触,当载台641翻转后,安装槽6413与支撑侧板611上的另一挡块612相接触,从而保证了载台641的翻转角度。
进一步地,载台64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形成承放位置的定位槽6411;定位槽6411设置在靠近载台641的一侧边处,从而使得部分工件5凸出于载台641,方便抓取设备抓取工件5凸出于载台641的部分,避免抓取设备与载台641产生干涉;同时,定位槽6411的位置设置在远离转轴651的一侧,使得在翻转时移动更长的距离,在翻转后与抓取设备的距离短。
载台641的顶部侧面上向外伸出延伸部6413以形成L型的翻转块结构;承放位置设置在延伸部6413远离所述载台641本体的一侧,驱动组件与靠近载台41底端处传动连接,翻转时移动更长的距离,工件5转动路径更大,使得翻转后载台641承接工件5一端凸出于转动组件6,方便进行抓取。
进一步的,载台641开设有定位槽6411的相邻侧面上开设有侧面通槽6412;侧面通槽6412的位置对应于定位槽6411,定位槽6411与侧面通槽6412连通;抓取机构3包括用于抓取工件5的夹爪单元32,通过夹爪单元32上的夹爪部夹紧工件5两侧面,从而将工件5抓取,而侧面通槽6412的宽度大于夹爪单元32的夹爪部的宽度,通过设置侧面通槽6412,在夹爪单元32抓取工件5时,载台641存在间隙余量,避免抓取过程中夹爪部碰撞载台641。
定位槽6411底部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安装有检测模块643,检测模块643用于检测定位槽6411内的工件5摆放,通过检测模块643检测定位槽6411内是否放置工件5,从而控制固定夹爪642将工件5夹紧固定。
翻转机构6与所述搬运机构2间设置有检测组件66,检测组件66设置在抓料机构7移载工件5的路径上,在抓料机构7抓取工件5后移载至翻转机构6的路径上,通过检测组件66检测抓取的工件5质量,从而简化了流程,缩小了设备体积。
抓取机构3包括夹爪单元32,机械手机构驱动夹爪单元32在转动组件6与第一传输机构4上的载盘41间移动;此时,通过抓取机构3、第一传输机构4、翻转机构6、抓料机构7自动实现将工件5在料盘21与载盘41间移动,从而完成对工件5检测。
载盘41上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夹具本体42,夹具本体42用于装夹电池工件,将电池工件固定;挡块423安装在第一凹槽4212的一侧,挡块423靠近工件5的侧面为连接面4231,第一凹槽4212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推动组件422,推动组件422在一作用力驱动下将工件5推向挡块423,使得工件5与连接面4231接触,当工件5与连接面4231接触后作用力持续对推动组件422施力,此时,工件5被夹紧,工件5固定在第一凹槽4212内;通过将工件5放置在第一凹槽4212内,第一凹槽4212限制工件5的位置,工件5放置在固定位置上,再由推动组件422与工件5的一侧面相接触,并推动工件5向挡块423方向移动,最终将工件5夹紧在挡块423与推动组件422之间,从而实现工件5的定位。
承接板4211开设有第二凹槽4213,第二凹槽4213与第一凹槽4212连通,推动组件422包括推块4221,推块4221设置在第二凹槽4213内;推块4221靠近工件5的一端上安装有压头,当推块4221在第二凹槽4213内滑动,压头穿过第一凹槽4212与工件5接触,通过压头推动工件5,实现对工件5的压紧,通过第二凹槽4213,使得推动组件422推动工件5的作用力作用于挡块423,使得挡块423对工件5的支持力与推动组件422推动工件5的推力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从而使得推动组件422、挡块423稳定地将工件5夹紧。
推块4221两侧安装有限位凸台,使得第一凹槽4212限制限位凸台移动,作用力作用于推块4221两侧的限位凸台上,第二凹槽4213呈T型,推块4221在第二凹槽4213内运动,第一凹槽4212的截面小于第二凹槽4213,限制推块4221两侧的限位凸台移动至第一凹槽4212内,即通过第一凹槽4212限制推块4221的移动距离。
第一凹槽4212的底面、侧壁与工件5相接触;通过将工件5放置在第一凹槽4212内,对工件5定位,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212的底面与工件5形状相配合,第一凹槽4212的底面的呈弧形并与工件5的侧边相互配合,第一凹槽4212的两侧面与工件5相切,从而将工件5限位在第一凹槽4212内。
压头的形状呈梯形,压头的截面形状小于第一凹槽4212形状,方便压头穿过第一凹槽4212与工件5的部分接触,从而将工件5夹紧。
工件5竖直放置在第一凹槽4212内,使得工件5的一侧放置在第一凹槽4212内,推动组件422与放置在第一凹槽4212一侧的工件5接触,工件5的另一侧凸出于承料座421,如图3所示,工件5侧面上设置有凸起,工件5的凸起部分高出于承料座421,使得压头部分稳定压紧工件5,由于工件5的部分高出于承料座421,方便外部的抓取设备对工件5取放。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推动组件422还包括有弹簧4222,弹簧4222设置在限位凸台与第二凹槽4213内壁之间;其中,弹簧4222用于形成推动组件422压紧工件5的作用力,通过限位凸台与第二凹槽4213内壁压缩弹簧4222,使得弹簧4222的回弹力的反作用于推动组件422上,从而使得推动组件422压紧工件5,同时弹簧4222用作推动组件422的缓冲件,避免推动组件422与工件5刚性连接从而损坏工件5。
承接板4211上安装有限位块424,限位块424设置在弹簧4222上方,通过限位块424限制弹簧4222在垂直方向上运动,保证弹簧4222设置在限位凸台与第二凹槽4213之间,避免由于弹簧4222压缩,使得弹簧4222向垂直方向回弹,从而从限位凸台与第二凹槽4213间的间隙脱离。
限位块424同时设置在部分推块4221的上方,限位块424的垂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推块4221上,使得限位块424同时限制推块4221在垂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推块4221沿朝向工件5的方向运动,限位块424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在承接板4211上,方便对推动组件422内的部件进行更换。
载盘41的上表面开设有不少于两承放口411,承放口411相对于载盘41的上表面向内凹陷,承放口411凹陷形状与夹具本体42外形一致,夹具本体42配合安装在承放口411内;通过承放口411限制夹具本体42的位置,使得电池工件设置在固定位置,载盘41移动至外部检测设备处,从而便于外部检测设备对载盘41上的电池工件精确检测,同时,由于载盘41上设置凹陷的承放口411,使得载盘41的所需的材料减少,从而使得整个载盘41的质量减少。
进一步地,载盘41的下表面开设有凹部415,使得载盘41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凹部415设置在对应承放口411的位置处;将载盘41下表面设置成为凹陷的形状,减少了载盘41材料,进一步降低载盘41的质量。
承放口411为通孔,承放口411内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与承放口411的内侧壁相连,夹具本体42安装在加强筋上,加强筋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将夹具本体42与加强筋相连,由于加强筋与承放口411的内部相连,通过加强筋支撑承放口411,提高了载盘41的结构强度,同时,由于加强筋面积较小,在保证加强筋稳定支撑夹具本体42,加强筋的厚度设置在3-5mm之间,相较于设置凹槽安放夹具本体42,加强筋进一步的减小了载盘41的质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载盘4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限制载盘41位置的定位孔;其中,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412、第二定位孔413,第一定位孔412靠近设置在载盘41的一侧边上,第二定位孔413靠近设置在相对应的另一侧边上;
且第一定位孔412与第二定位孔413的形状不同,通过两种形状不同的定位孔定位,使得与其相匹配的定位柱形状不同,从而起到防呆作用,保证了载盘41按一定的方向摆放,使得检测设备正常对其检测,若载盘41反方向摆放时,检测设备的检测将无法精确的检测载盘41上的电池工件,从而影响检测的结果。
载盘41上开设有缓冲孔417;缓冲孔417靠近设置在承放口411的一侧,使得载盘41两侧排列有缓冲孔417,当载盘41受到挤压时,通过缓冲孔417变形避免了安装在承放口411内的夹具本体42挤压,保护夹具本体42,同时,通过去除缓冲孔417的材料,使得载盘41的质量减小。
载盘41两对应侧面上设有凸边414,凸边414与载盘41下表面相持平;且凸边414的两端设有用于导向的倒角,通过设置凸边414方便载盘41放置在传输设备上进行传输,同时凸边414的两端设置倒角,将引导载盘41并调整载盘41的位置,使得载盘41在传输过程中进行位置的调整,以适应后续的检测步骤。
载盘41设置有凸边414的相邻两侧面上开设有槽口,槽口内安装有缓冲片,缓冲片用于与阻挡设备相接触,将载盘41阻挡,方便外部设备抓取载盘41,由于缓冲片长期与阻挡设备碰撞,易出现磨损,为了方便更换,设置缓冲片与载盘41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减小载盘41的质量,载盘41的主体结构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由于铝合金密度小,质量轻,同时又兼顾结构强度,相较于一般的钢结构材料,铝合金材料即能满足载盘41的强度需要,又可以减小载盘41的重量
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单元、抬升单元;载盘用于承放装夹有电池工件的夹具本体42;
传输单元用于驱动载盘41移动,载盘41移动至抬升单元处,抬升单元将载盘41顶起,使得载盘41脱离传输单元;其中,
抬升单元包括顶升模组、限位支架,顶升模组的顶升端驱动载盘41靠近限位支架;通过顶升模组推动载盘41与限位支架接触,从而限制载盘41的位置,将载盘41固定。
限位支架上设置有凸出的限位块,通过限位块限制载盘41的位置。
传输单元包括流水线本体,流水线本体用于驱使载盘41移动。
载盘41两对应侧面上设有凸边414,凸边414与载盘41下表面相持平;且凸边414的两端设有用于导向的倒角,通过设置凸边414方便载盘41放置在传输设备上进行传输,同时凸边414的两端设置倒角,将引导载盘41并调整载盘41的位置,使得载盘41在流水线本体4311上传输过程中进行位置的调整,以适应后续的检测步骤。
同时,限位块43221的一面与凸边414相接触;限位块43221的另一面与载盘41的侧面相接触,从而将载盘41固定在限位支架4322上。
顶升模组4321包括固定块43211、顶升驱动器43213、顶升板43215;固定块43211固定安装在限位支架4322上,顶升驱动器43213安装在固定块43211上,顶升板43215与顶升驱动器43213的可移动端相连,顶升板43215用于承放载盘41。
载盘41上开设有定位孔,顶升板43215上安装有定位柱43216,定位柱43216与定位孔对应连接,从而限制载盘41移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载盘4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限制载盘41位置的定位孔;其中,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412、第二定位孔413,第一定位孔412靠近设置在载盘41的一侧边上,第二定位孔413靠近设置在相对应的另一侧边上;
且第一定位孔412与第二定位孔413的形状不同,通过两种形状不同的定位孔定位,使得与第一定位孔412、第二定位孔413相对应的定位柱43216形状不同,从而起到防呆作用,保证了载盘41按一定的方向摆放,使得检测设备正常对其检测,若载盘41反方向摆放时,检测设备的检测将无法精确的检测载盘41上的电池工件,从而影响检测的结果。
固定块43211上安装有导套43212,顶升板43215上安装有导柱43214,导套43212与导柱43214滑动连接。
载盘41上开设有缓冲孔417;缓冲孔417靠近设置在承放口411的一侧,使得载盘41两侧排列有缓冲孔417,当载盘41受到挤压时,通过缓冲孔417变形避免了安装在承放口411内的夹具本体42挤压,保护夹具本体42,同时,通过去除缓冲孔417的材料,使得载盘41的质量减小。
载盘41设置有凸边414的相邻两侧面上开设有槽口,槽口内安装有缓冲片,流水线本体4311上安装有阻挡模组43212,缓冲片用于与阻挡模组43212相接触,将载盘41阻挡,方便外部设备抓取载盘41,由于缓冲片长期与阻挡模组43212碰撞,易出现磨损,为了方便更换,设置缓冲片与载盘41可拆卸连接。
夹具本体42包括承料座421、推动组件422、挡块423;承料座421用于将夹具本体42连接形成一整体,夹具本体42上的零部件以承料座421作为其载体,从而将夹具本体42相互连接,形成方便夹紧的工件5的夹具;其中,承料座421包括承接板4211,承接板4211用作承载夹具本体42的承放结构,承接板421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4212,工件5放置在第一凹槽4212内;通过第一凹槽4212、推动组件422、挡块423限制工件5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推动组件422包括推块4221;
抓取机构3还包括解锁单元33,解锁单元33包括抽拉模组332、解锁块333;其中,推块4221上设置有方便与解锁单元33相连的连接部件,当解锁单元33靠近承料座421时,使得解锁块333与推块4221连接,抽拉模组332驱动解锁块333,从而推块4221远离工件5的承放位置;夹爪单元32靠近承料座421取放工件5;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推块4221上开设有用于与解锁单元33相连的解锁口42213,解锁口42213设置在远离承接板4211的一侧,推块4221靠近工件5的一侧上设有方便压紧工件5的压头,解锁块333上包括勾取部3331,勾取部3331伸入解锁口42213内并与解锁口42213的内壁相接触,通过勾取部3331推动解锁口42213的内壁,从而推动推块4221,使得压头与工件5脱离接触,弹簧4222受力压缩,方便勾取部3331推动将工件5取出,而当放入新的工件5后外部抓取设备脱离解锁口42213,弹簧4222回弹,使得压头重新与工件5接触,并将新的工件5夹紧,从而完成工件5的更换。
抓取机构3还包括固定支架31,固定支架31用于将抓取机构3连接形成一整体;固定支架31包括连接块311、支板312,连接块311与支板312连接;连接块311用于连接外部的运动装置,通过外部的运动装置,使得抓取机构3在外部传输设备与夹具本体42之间运动;支板312用于承接夹爪单元32、解锁单元33;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块311包括一固定部、一压紧部,运动装置的可移动端安装在固定部、压紧部之间;通过螺钉将固定部、压紧部相连,利用螺钉,使得固定部、压紧部夹紧运动装置的可移动端,从而将运动装置与抓取机构3固定连接。
驱动模组321驱使夹取模组325移动方向与抽拉模组332推动解锁块333移动方向相垂直,通过解锁单元33先与推块4221连接并推块4221拉离承放位置,在推块4221远离承放位置后,夹爪单元32再进行取放电池7动作,避免夹爪单元32、解锁单元33运动时发生干涉。
夹爪单元32包括驱动模组321、连接杆323、夹取模组325,通过连接杆323将驱动模组321与夹取模组325连接,从而驱动模组321驱动夹取模组325靠近夹具本体42。
夹爪单元32还包括导向板324,夹取模组325安装在导向板324上,连接杆323与导向板324连接,导向板324与支板312间设置上有导向件,使得导向板324沿导向件的引导方向在支板312上滑动。
驱动模组321与连接杆323间安装有缓冲件322,通过缓冲件322,使得夹取模组325在与承料座421接触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夹取模组325及承料座421出现损坏。
解锁单元33还包括安装板,抽拉模组332安装在安装板上;夹爪单元32安装在支板312一侧面上,安装板固定在支板312对应的另一侧面上。、
转运线体还包括第二传输机构9,第二传输机构9与对应转载装置的第一传输机构4的下游端连接,第二传输机构9的下游端连接对应复位装置的第一传输机构4,对应复位装置的第一传输机构4的下游端连接第二传输机构9,从而拼接形成密闭的环形式转运线体。
转载装置将工件8翻转至竖直状态后承放在载盘41上,载盘41从检测机构8内流出,并移载至第二传输机构9上后继续向后传送至复位装置,将载盘41上承放的竖直状态的工件5翻转成平铺状态承放在料盘21,最终从该检测设备中流出,从而完成整个检测过程。
第二传输机构9内对应第一传输机构4的位置处设置有抬升组件92,具体地,第二传输机构9的两端处设置有抬升组件92,抬升组件92包括传输部921以及用于驱动传输部921升降的抬升驱动器922;传输部921包括传输链9211,载盘41传输至传输链9211上,在传输链9211的带动下继续向传输部921上移动,从而整个载盘41移动至传输部921上,此时,抬升驱动器922下降使得载盘41落到第二传输机构9的主传送带上;
抬升驱动器922将传输部921顶升至与第一传输机构4同一平面,第一传输机构4与传输部921的流向相一致,使得载盘41传送至第二传输机构9的主传送带正上方位置处;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传输机构9的传输方向与第一传输机构4的传输方向相垂直,第二传输机构9对应远离第一传输机构4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阻挡件,当传输部921将载盘41传输至其上时,通过阻挡件限制载盘41位置,使得载盘41顺利落到第二传输机构9的主传送带;抬升驱动器922驱动传输部921抬升时同时受到导向部923限定运动方向,使得传输部921沿垂直方向运动。
该检测设备的工作工程包括盛满工件5的料盘21堆垛的料盘组在上料组件22上传输至顶升上料工位,顶升模组222将料盘组顶升,抓取组件24抓取料盘组最上层的料盘21至取料工位,抓料机构7在取料工位抓取工件5移动至转动夹具64上,转动夹具64在驱动组件驱动下翻转至工件处于竖直状态,抓取机构3抓取竖直状态的工件5,放置在载盘41上的夹具本体42上,载盘41流入检测机构8内进行检测,通过转运线体传送至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内的工作步骤与装载装置相反,从而将放置在载盘41上的夹具本体42上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5翻转至平铺状态,放置载盘21内从而从下料组件25流出。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载装置,其用于将工件(5)由平铺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
复位装置,其用于将处于竖直状态的工件(5)翻转至平铺状态;
转运线体,其形成一闭合环状传输结构,所述转载装置及所述复位装置处于所述转运线体的传输路径上;以及
检测机构(8),其位于在所述转运线体上并靠近所述转载装置的下游位置处;
其中,所述转载装置及复位装置内置有搬运机构(2)、翻转机构(6)以及抓取装置;
所述转运线体上传输有用于承放竖直于水平面状态工件(5)的载盘(41);
所述搬运机构(2)上传输有用于承放处于平铺状态工件(5)的料盘(21);
所述抓取装置在所述载盘(41)与所述料盘(21)间移动并移载工件(5),通过设于所述载盘(41)与所述料盘(21)间的所述翻转机构(6)带动工件(5)翻转从而调整工件(5)的角度状态;
所述抓取装置包括抓取机构(3)及抓料机构(7);
所述抓取机构(3)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6)及转运线体的上方,以用于将所述翻转机构(6)上的工件(5)移载至所述转运线体的载盘(41)上;
所述抓料机构(7)设置在所述翻转机构(6)及搬运机构(2)上,通过所述抓料机构(7),将所述搬运机构(2)上料盘(21)内承放的工件(5)移载至所述翻转机构(6)上;
所述载盘(41)内置有若干夹具本体(42),所述夹具本体(42)包括承料座(421)以及推块(4221);
所述承料座(421)上设置有用于承放工件(5)的凹槽,所述推块(4221)嵌设在所述凹槽上,所述推块(4221)与所述凹槽间通过一弹性件连接;通过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推块(4221),从而将所述工件(5)夹设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抓取机构(3)包括夹取模组(32)、解锁单元(33),所述解锁单元(33)包括抽拉模组(332)、解锁块(333);
所述解锁块(333)的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用于勾挂所述推块(4221)的连接端,所述解锁单元(33)靠近所述承料座(421)直至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推块(4221)连接以使得所述解锁单元(33)与所述推块(4221)形成固定连接结构;
所述抽拉模组(332)驱动所述解锁块(333)带动所述推块(4221)移动远离所述凹槽,从而使得所述凹槽口张开用于将工件(5)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还包括回收机构(1),沿所述抓取装置在所述搬运机构(2)与所述翻转机构(6)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检测组件(66)以用于检测所述抓取装置上抓取的工件(5);
所述回收机构(1)包括回收载台(12),靠近所述回收载台(12)的侧边处设置有夹持部(122),通过所述夹持部(122)将承放不合格工件(5)的料盘(21)夹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2)包括:
上料组件(22),其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备料工位、顶升上料工位,所述上料组件(22)上周期性地传送由多片料盘(21)堆垛形成的料盘组;
取料平台(23),其上沿其传送方向依次设有顶升下料工位、出料工位;
下料组件(25),其上设置有取料工位;以及
移载组件,其用于将料盘(21)依次移载至所述顶升上料工位、取料工位、顶升下料工位处;
其中,所述移载组件包括顶升模组(222)以及抓取组件(24),所述顶升模组(222)推动所述料盘组使得最上层的料盘(21)抬升至所述顶升上料工位处,所述抓取组件(24)将位于所述顶升上料工位处的料盘(21)移载至所述取料工位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上料工位、取料工位及顶升下料工位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料组件(22)内置有可动的传输部(2231),所述料盘(21)堆垛形成的料盘组放置在所述传输部(2231)上,所述上料组件(22)内的顶升模组(222)将料盘组内的料盘(21)逐一顶升至所述上料工位并由所述抓取组件(24)抓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模组(222)包括用于承接所述料盘组的顶升台(2221)以及驱动所述顶升台(2221)的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包括驱动部(2224),所述驱动部(2224)通过丝杆传动以驱动所述顶升台(2221)沿垂直方向往复运动,使得所述上料组件(22)、下料组件(25)内的顶升模组(222)沿相反的方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2)还包括定位组件(26),其位于所述顶升下料工位的正上方;
所述定位组件(26)内的检测部(261)对应所述下料组件(25)上的所述顶升模组(222),以检测所述抓取组件(24)由所述取料平台(23)移载至所述下料组件(25)内所述顶升模组(222)上的所述料盘(21)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线体包括第一传输机构(4)及第二传输机构(9),通过所述第一传输机构(4)及第二传输机构(9)形成闭合的所述载盘(41)的传输通道;
所述检测机构(8)及所述转载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机构(4)上;
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连接在所述第一传输机构(4)的下游端处,经过所述检测机构(8)流出的所述载盘(41)移载至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上;
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内对应所述第一传输机构(4)的位置处设置有抬升组件(92),所述抬升组件(92)包括传输部(92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输部(921)升降的抬升驱动器(922);
所述抬升驱动器(922)将所述传输部(921)顶升至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4)同一平面,所述第一传输机构(4)与所述传输部(921)的流向相一致。
CN202011026913.2A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Active CN112249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6913.2A CN112249647B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6913.2A CN112249647B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9647A CN112249647A (zh) 2021-01-22
CN112249647B true CN112249647B (zh) 2022-05-20

Family

ID=74234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6913.2A Active CN112249647B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96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4314B (zh) * 2021-04-23 2023-02-10 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排布设备及排布方法
CN114194797A (zh) * 2021-11-19 2022-03-18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料系统
CN114212496B (zh) * 2021-11-30 2023-08-2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盐城供电分公司 一种用于转移变压器的传输机构
CN114194841B (zh) * 2021-12-17 2024-04-12 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板件与料盘分离输送设备
CN114918836B (zh) * 2022-04-27 2024-05-10 珠海市吉世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上下料喷砂设备
CN115108272A (zh) * 2022-06-29 2022-09-27 苏州领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码垛推料装置及其连续进出料设备、自动化生产系统
CN115465513B (zh) * 2022-09-28 2023-12-26 广东奇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瓷砖自动摆盘设备及瓷砖摆盘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7107A (zh) * 2017-10-20 2018-03-30 江西宝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阀栅的循环上料装置
CN108861627A (zh) * 2018-06-21 2018-11-23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字符二维码检测设备
CN208841232U (zh) * 2018-08-23 2019-05-10 上海轩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穴和独立精密定位的载具
CN209337682U (zh) * 2018-11-28 2019-09-03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辅料组装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0117000U (zh) * 2019-05-17 2020-02-28 斯丹达(重庆)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池生产用自动搬运测试装置
CN210365829U (zh) * 2019-07-04 2020-04-21 范群意 一种料盘装置及晶片自动测试机
CN111487547A (zh) * 2020-05-27 2020-08-04 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检测装置
CN111590625A (zh) * 2020-06-02 2020-08-28 深圳市罗博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环形器的腔体上料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61440A1 (en) * 2002-05-10 2003-11-12 F. Hoffman-la Roche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 plurality of test tubes in a measur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7107A (zh) * 2017-10-20 2018-03-30 江西宝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阀栅的循环上料装置
CN108861627A (zh) * 2018-06-21 2018-11-23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字符二维码检测设备
CN208841232U (zh) * 2018-08-23 2019-05-10 上海轩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穴和独立精密定位的载具
CN209337682U (zh) * 2018-11-28 2019-09-03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辅料组装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0117000U (zh) * 2019-05-17 2020-02-28 斯丹达(重庆)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池生产用自动搬运测试装置
CN210365829U (zh) * 2019-07-04 2020-04-21 范群意 一种料盘装置及晶片自动测试机
CN111487547A (zh) * 2020-05-27 2020-08-04 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检测装置
CN111590625A (zh) * 2020-06-02 2020-08-28 深圳市罗博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环形器的腔体上料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9647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49647B (zh)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CN112265810B (zh)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CN214440982U (zh)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CN112249674B (zh) 一种工件移载装置
EP3667763B1 (en) Clamping apparatus and transport device
CN112249691B (zh) 一种用于电池检测的载具上下料装置、上料方法
CN213678805U (zh) 一种工件移载装置
CN112249675A (zh) 一种料盘传输机构
CN214454694U (zh)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检测设备
CN115985839B (zh) 一种抓取机构
CN112871727A (zh) 一种轴承装配设备
CN209796789U (zh) 一种料盘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7049163B (zh) 一种抓取装置、抓取设备、电池生产线和控制方法
CN215923675U (zh) 电池上料机构
CN214454862U (zh) 一种用于电池上下料的翻转夹具及电池翻转运输装置
CN112249723A (zh) 一种堆叠式的上料传输机构及上料流水线
CN115464382B (zh) 全自动锁螺丝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3651122U (zh) 一种带废料回收的流水线
CN209849326U (zh) 一种长条形工件自动检测装置
CN214455106U (zh) 一种料盘传输机构
CN214455107U (zh) 一种堆叠式的上料传输机构及上料流水线
CN109227114B (zh) 空心电梯导轨连接件的自动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4473470U (zh) 一种用于电池检测的载具上下料装置
CN216938859U (zh) 一种陶瓷基板的上锡膏生产线
CN219817124U (zh) 软包电芯分档分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