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5241A -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5241A
CN112205241A CN202011173550.5A CN202011173550A CN112205241A CN 112205241 A CN112205241 A CN 112205241A CN 202011173550 A CN202011173550 A CN 202011173550A CN 112205241 A CN112205241 A CN 112205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mounting
morchella
artificial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35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永仲
吕梦岚
赵琪
柏松
魏娴
李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1735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052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05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5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01G18/22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edia, e.g. bottl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09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stirrers with respect to the receptacle
    • B01F27/09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stirrers with respect to the receptacle with elements co-operating with receptacle wall or bottom, e.g. for scraping the receptacle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1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 B01F27/19Stirrers with two or more mixing elements mounted in sequence on the same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6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 B01F27/7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with paddles, blades or arms
    • B01F27/701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or inclined axis with paddles, blades or arm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shafts, e.g. in consecutive mixing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paddles or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5Discharge mechanisms
    • B01F35/754Discharge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components from the mix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肚菌室内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装置筒体,所述装置筒体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所述入料机构包括入料管体。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轴、第二搅拌叶和安装箱体,通过辅助搅拌机构与主搅拌机构相互配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螺纹导流槽,通过螺纹导流槽对混合料进行导向,从而有效的加快了出料的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肚菌室内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虽然羊肚菌的种植前景极好,然而其栽培技术难度较大,且菌种对当地环境存在严重的适应性问题,不同区域因为气候条件、温湿度差异、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使得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产量往往不尽人意,难以获得较好的收益,故需要一种人工栽培的方式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栽培,但是现有的羊肚菌人工培育技术的成熟度不高,其人工栽培的羊肚菌产量还不够高,口感也较野生的差,栽培的质量低,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装置筒体,所述装置筒体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所述入料机构包括入料管体,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体,所述入料管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的一侧通过转动轴铰接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所述密封盖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装置筒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管体,所述装置筒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所述出料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主搅拌机构,所述主搅拌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装置筒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外侧套接有防护箱体,所述防护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所述防护箱体的一侧开设有皮带槽,所述伺服电机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送皮带,且传送皮带通过皮带槽延伸至防护箱体的外部,所述传送皮带的一侧通过滚轮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通过通槽延伸至装置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套筒,且第一安装套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套筒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铁架,且安装铁架的一侧固定安装于装置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设置有辅助搅拌机构,所述辅助搅拌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皆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且第二搅拌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箱体,且安装箱体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相互连接处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装置筒体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装置筒体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支撑固定杆,所述支撑固定杆的底端皆设置有装置底座。
优选的,所述装置筒体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装置筒体的背侧设置有攀爬机构,所述攀爬机构包括安装竖杆,所述装置筒体的背侧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安装竖杆,且安装竖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安装竖杆的外侧皆均匀固定安装有安装套块,所述安装套块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横杆。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板与入料管体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吸铁石,且吸铁石皆相互吸附。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体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螺纹导流槽,且螺纹导流槽的数量为五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套筒,且第二安装套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两侧皆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刮边叶,所述刮边叶的外部皆焊接安装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支撑固定杆的底端皆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弹簧减震杆,且弹簧减震杆皆与装置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槽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滑动块,且滑动块皆与弹簧减震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皆通过滑轮槽滚动安装有滑动轮。
优选的,步骤一,栽培料配方:农作物秸秆粉80%、玉米芯30%、石灰粉2%、过磷酸钙3%、饼肥7%以及腐殖土4%;
步骤二,发酵:将上述配方与水按照1:1.4的比例通过入料管体投放至装置筒体内部,并将其通过主搅拌机构和辅助搅拌机构搅拌均匀,拌好后通过出料管体将其排出,并置于发酵箱发酵20-22天,含水量调至58%;
步骤三,装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装料,每袋装550-650g,装好后放置在100℃条件下灭菌10小时;
步骤四,菌丝生长:灭菌后接入羊肚菌菌种,接种在接种架上完成,并置于23-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7天,使菌丝体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步骤五,布设栽培房:栽培房四周墙面开有开窗,开窗上设置挡光板,在栽培房内壁上设置增氧管,栽培房内设置加湿器,在栽培房内设置多个栽培床,栽培前对栽培房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步骤六,栽培:栽培前,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4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排完菌棒后轻喷水2次,然后覆灭菌后的土壤4-5cm,覆土后表面再盖1.8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长出子实体,在这1个月的生长期间每隔4-6天采用微弱的散射光照射1次,每次照射时间0.5-1小时;
步骤七,栽后管理:保持栽培房内的温度范围始终在4-16℃,并通过加湿器调整栽培房内的空气湿度在75%-85%之间;
步骤八,采收及保藏:子实体出土后7-10天生长成熟,采收后及时清理泥土、晒干或烘干,并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轴、第二搅拌叶和安装箱体,通过辅助搅拌机构与主搅拌机构相互配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螺纹导流槽,通过螺纹导流槽对混合料进行导向,从而有效的加快了出料的速率。
2、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第二安装套筒、刮边叶和加强筋,防止了混合物附着于装置筒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提高了密封盖板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本装置的密封性,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缓冲槽、弹簧减震杆、滑动槽、滑动块和滑动轮,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有观察窗,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观察窗内部的观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背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入料机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出料机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主搅拌机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辅搅拌机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缓冲减震机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装置主体;110、装置筒体;111、控制面板;112、观察窗;200、入料机构;210、入料管体;211、安装基座;212、密封盖板;213、密封橡胶垫;214、吸铁石;215、把手;300、出料机构;310、出料管体;311、电磁阀门;312、螺纹导流槽;400、主搅拌机构;410、伺服电机;411、防护箱体;412、皮带槽;413、传送皮带;414、第一转动轴;415、第一安装套筒;416、安装杆;417、第一搅拌叶;418、第二安装套筒;419、刮边叶;420、加强筋;421、转动底座;422、安装铁架;423、检修舱门;500、辅助搅拌机构;510、第一锥齿轮;511、第二锥齿轮;512、第二转动轴;513、第二搅拌叶;514、安装箱体;600、缓冲减震机构;610、连接柱;611、支撑固定杆;612、缓冲槽;613、弹簧减震杆;614、装置底座;615、滑动槽;616、滑动块;617、滑动轮;700、攀爬机构;710、安装竖杆;711、安装套块;712、安装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8,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装置筒体110,装置筒体110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11,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200,入料机构200包括入料管体210,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体210,入料管体2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211,安装基座211的一侧通过转动轴铰接连接有密封盖板212,密封盖板2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213,密封盖板2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215,装置筒体110的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300,出料机构300包括出料管体310,装置筒体1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311,出料管体310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311,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主搅拌机构400,主搅拌机构400包括伺服电机410,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10,伺服电机410的外侧套接有防护箱体411,防护箱体411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423,防护箱体411的一侧开设有皮带槽412,伺服电机4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送皮带413,且传送皮带413通过皮带槽412延伸至防护箱体411的外部,传送皮带413的一侧通过滚轮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414,且第一转动轴414通过通槽延伸至装置筒体110的内部,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套筒415,且第一安装套筒415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安装套筒415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杆416,安装杆416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417,第一转动轴4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底座421,转动底座4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铁架422,且安装铁架422的一侧固定安装于装置筒体110的内壁上,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设置有辅助搅拌机构500,辅助搅拌机构500包括第一锥齿轮510,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10,第一锥齿轮510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511,且第二锥齿轮511皆与第一锥齿轮510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511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512,第二转动轴512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513,且第二搅拌叶513的数量为四个,第一锥齿轮510和第二锥齿轮511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箱体514,且安装箱体514与第一转动轴414和第二转动轴512相互连接处皆通过轴承连接,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600,缓冲减震机构600包括连接柱610,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柱610,连接柱610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支撑固定杆611,支撑固定杆611的底端皆设置有装置底座614,通过辅助搅拌机构500与主搅拌机构400相互配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装置筒体110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112,且观察窗112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观察窗112内部的观测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装置筒体110的背侧设置有攀爬机构700,攀爬机构700包括安装竖杆710,装置筒体110的背侧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安装竖杆710,且安装竖杆710的数量为两个,安装竖杆710的外侧皆均匀固定安装有安装套块711,安装套块711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横杆712,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本装置后期的维护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密封盖板212与入料管体210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吸铁石214,且吸铁石214皆相互吸附,提高了密封盖板212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本装置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出料管体310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螺纹导流槽312,且螺纹导流槽312的数量为五条,通过螺纹导流槽312对混合料进行导向,从而有效的加快了出料的速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套筒418,且第二安装套筒418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安装套筒418的两侧皆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刮边叶419,刮边叶419的外部皆焊接安装有加强筋420,防止了混合物附着于装置筒体110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支撑固定杆611的底端皆开设有缓冲槽612,缓冲槽612的内部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弹簧减震杆613,且弹簧减震杆613皆与装置底座614的顶端固定连接,缓冲槽612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滑动槽615,滑动槽615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滑动块616,且滑动块616皆与弹簧减震杆613固定连接,滑动块616相互远离的一侧皆通过滑轮槽滚动安装有滑动轮617,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8,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装置筒体110,装置筒体110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11,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200,入料机构200包括入料管体210,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体210,入料管体2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211,安装基座211的一侧通过转动轴铰接连接有密封盖板212,密封盖板2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213,密封盖板2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215,装置筒体110的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300,出料机构300包括出料管体310,装置筒体1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311,出料管体310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311,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主搅拌机构400,主搅拌机构400包括伺服电机410,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10,伺服电机410的外侧套接有防护箱体411,防护箱体411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423,防护箱体411的一侧开设有皮带槽412,伺服电机4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送皮带413,且传送皮带413通过皮带槽412延伸至防护箱体411的外部,传送皮带413的一侧通过滚轮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414,且第一转动轴414通过通槽延伸至装置筒体110的内部,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套筒415,且第一安装套筒415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安装套筒415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杆416,安装杆416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417,第一转动轴4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底座421,转动底座4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铁架422,且安装铁架422的一侧固定安装于装置筒体110的内壁上,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设置有辅助搅拌机构500,辅助搅拌机构500包括第一锥齿轮510,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10,第一锥齿轮510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511,且第二锥齿轮511皆与第一锥齿轮510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511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512,第二转动轴512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513,且第二搅拌叶513的数量为四个,第一锥齿轮510和第二锥齿轮511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箱体514,且安装箱体514与第一转动轴414和第二转动轴512相互连接处皆通过轴承连接,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600,缓冲减震机构600包括连接柱610,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柱610,连接柱610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支撑固定杆611,支撑固定杆611的底端皆设置有装置底座614,通过辅助搅拌机构500与主搅拌机构400相互配合,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对配方料组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拌料装置对其进行拌料混合,但是现有的配方料拌料装置,拌料速率有限,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进一步的,装置筒体110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112,且观察窗112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观察窗112内部的观测工作。
进一步的,装置筒体110的背侧设置有攀爬机构700,攀爬机构700包括安装竖杆710,装置筒体110的背侧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安装竖杆710,且安装竖杆710的数量为两个,安装竖杆710的外侧皆均匀固定安装有安装套块711,安装套块711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横杆712,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本装置后期的维护工作。
进一步的,密封盖板212与入料管体210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吸铁石214,且吸铁石214皆相互吸附,提高了密封盖板212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本装置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出料管体310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螺纹导流槽312,且螺纹导流槽312的数量为五条,通过螺纹导流槽312对混合料进行导向,从而有效的加快了出料的速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套筒418,且第二安装套筒418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安装套筒418的两侧皆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刮边叶419,刮边叶419的外部皆焊接安装有加强筋420,防止了混合物附着于装置筒体110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支撑固定杆611的底端皆开设有缓冲槽612,缓冲槽612的内部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弹簧减震杆613,且弹簧减震杆613皆与装置底座614的顶端固定连接,缓冲槽612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滑动槽615,滑动槽615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滑动块616,且滑动块616皆与弹簧减震杆613固定连接,滑动块616相互远离的一侧皆通过滑轮槽滚动安装有滑动轮617,对本装置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有效的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护箱体411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423,便于检修。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搅拌叶513的数量为四个,且第二搅拌叶513的外侧设置有耐磨层,可以使得搅拌效果更好,耐磨层可以提高第二搅拌叶的使用寿命。
步骤一,栽培料配方:农作物秸秆粉80%、玉米芯30%、石灰粉2%、过磷酸钙3%、饼肥7%以及腐殖土4%;
步骤二,发酵:将上述配方与水按照1:1.4的比例通过入料管体210投放至装置筒体110内部,并将其通过主搅拌机构400和辅助搅拌机构500搅拌均匀,拌好后通过出料管体310将其排出,并置于发酵箱发酵20-22天,含水量调至58%;
步骤三,装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装料,每袋装550-650g,装好后放置在100℃条件下灭菌10小时;
步骤四,菌丝生长:灭菌后接入羊肚菌菌种,接种在接种架上完成,并置于23-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7天,使菌丝体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步骤五,布设栽培房:栽培房四周墙面开有开窗,开窗上设置挡光板,在栽培房内壁上设置增氧管,栽培房内设置加湿器,在栽培房内设置多个栽培床,栽培前对栽培房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步骤六,栽培:栽培前,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4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排完菌棒后轻喷水2次,然后覆灭菌后的土壤4-5cm,覆土后表面再盖1.8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长出子实体,在这1个月的生长期间每隔4-6天采用微弱的散射光照射1次,每次照射时间0.5-1小时;
步骤七,栽后管理:保持栽培房内的温度范围始终在4-16℃,并通过加湿器调整栽培房内的空气湿度在75%-85%之间;
步骤八,采收及保藏:子实体出土后7-10天生长成熟,采收后及时清理泥土、晒干或烘干,并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采用新的配方料组合,并对配方料中的玉米芯进行拌料前的处理,其玉米芯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证配方料较好的营养和透气性,在栽培前通过该高温消毒管道对土壤进行高温热辐射,通过高温热辐射能够将土壤中的细菌彻底消灭,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一种无菌的环境。
通过表面覆盖一层碎阔叶树落叶,再覆盖一层大的阔叶树落叶,通过细的阔叶树落叶为土壤提供营养物质,且通过大的阔叶树落叶不仅将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又能保证较好的透气性,为羊肚菌的声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开展覆膜时间、土壤温湿度、通风量等技术参数的优化,同时开展该技术栽培试验,而带动羊肚菌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综上所述:当工作人员需要对配方料组合搅拌时,首先工作人员可将农作物秸秆粉70%、玉米芯20%、石灰粉1%、过磷酸钙1%、饼肥5%以及腐殖土3%,与水按照1:1.3的比例通过入料管体210投放至装置筒体110内部,随后,工作人员可将本装置外接电源,并通过控制面板111打开伺服电机410,伺服电机410带动传送皮带413运转,传送皮带413带动第一转动轴414运转,第一转动轴414带动第一搅拌叶417运转,与此同时,第一锥齿轮510也随即被第一转动轴414带动运转,第一锥齿轮510带动两侧的第二锥齿轮511运转,第二锥齿轮511带动第二转动轴512运转,第二转动轴512带动第二搅拌叶513运转,当拌料结束后,通过控制面板111打开电磁阀门311,随后混合料通过出料管体310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0)包括装置筒体(1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一侧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11),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入料机构(200),所述入料机构(200)包括入料管体(2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体(210),所述入料管体(2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基座(211),所述安装基座(211)的一侧通过转动轴铰接连接有密封盖板(212),所述密封盖板(21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213),所述密封盖板(2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215),所述装置筒体(110)的底端设置有出料机构(300),所述出料机构(300)包括出料管体(3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311),所述出料管体(310)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311),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设置有主搅拌机构(400),所述主搅拌机构(400)包括伺服电机(4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10),所述伺服电机(410)的外侧套接有防护箱体(411),所述防护箱体(411)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423),所述防护箱体(411)的一侧开设有皮带槽(412),所述伺服电机(4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传送皮带(413),且传送皮带(413)通过皮带槽(412)延伸至防护箱体(411)的外部,所述传送皮带(413)的一侧通过滚轮活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414),且第一转动轴(414)通过通槽延伸至装置筒体(110)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套筒(415),且第一安装套筒(41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套筒(415)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杆(416),所述安装杆(416)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417),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底座(421),所述转动底座(4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铁架(422),且安装铁架(422)的一侧固定安装于装置筒体(110)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设置有辅助搅拌机构(500),所述辅助搅拌机构(500)包括第一锥齿轮(510),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10),所述第一锥齿轮(510)的两侧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511),且第二锥齿轮(511)皆与第一锥齿轮(51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511)相互远离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轴(512),所述第二转动轴(512)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513),所述第一锥齿轮(510)和第二锥齿轮(511)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箱体(514),且安装箱体(514)与第一转动轴(414)和第二转动轴(512)相互连接处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600),所述缓冲减震机构(600)包括连接柱(610),所述装置筒体(110)底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柱(610),所述连接柱(610)的底端皆固定安装有支撑固定杆(611),所述支撑固定杆(611)的底端皆设置有装置底座(6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筒体(110)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112),且观察窗(112)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筒体(110)的背侧设置有攀爬机构(700),所述攀爬机构(700)包括安装竖杆(710),所述装置筒体(110)的背侧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安装竖杆(710),且安装竖杆(7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安装竖杆(710)的外侧皆均匀固定安装有安装套块(711),所述安装套块(711)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横杆(7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板(212)与入料管体(210)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吸铁石(214),且吸铁石(214)皆相互吸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体(310)的内壁上均匀开设有螺纹导流槽(312),且螺纹导流槽(312)的数量为五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4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套筒(418),且第二安装套筒(41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套筒(418)的两侧皆通过钢架固定安装有刮边叶(419),所述刮边叶(419)的外部皆焊接安装有加强筋(4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杆(611)的底端皆开设有缓冲槽(612),所述缓冲槽(612)的内部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弹簧减震杆(613),且弹簧减震杆(613)皆与装置底座(61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槽(612)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滑动槽(615),所述滑动槽(615)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滑动块(616),且滑动块(616)皆与弹簧减震杆(61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616)相互远离的一侧皆通过滑轮槽滚动安装有滑动轮(6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体(411)的正面设置有检修舱门(4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513)的数量为四个,且第二搅拌叶(513)的外侧设置有耐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料配方:农作物秸秆粉80%、玉米芯30%、石灰粉2%、过磷酸钙3%、饼肥7%以及腐殖土4%;
步骤二,发酵:将上述配方与水按照1:1.4的比例通过入料管体(210)投放至装置筒体(110)内部,并将其通过主搅拌机构(400)和辅助搅拌机构(500)搅拌均匀,拌好后通过出料管体(310)将其排出,并置于发酵箱发酵20-22天,含水量调至58%;
步骤三,装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装料,每袋装550-650g,装好后放置在100℃条件下灭菌10小时;
步骤四,菌丝生长:灭菌后接入羊肚菌菌种,接种在接种架上完成,并置于23-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7天,使菌丝体充分生长,即可栽培;
步骤五,布设栽培房:栽培房四周墙面开有开窗,开窗上设置挡光板,在栽培房内壁上设置增氧管,栽培房内设置加湿器,在栽培房内设置多个栽培床,栽培前对栽培房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步骤六,栽培:栽培前,先在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然后再铺4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排完菌棒后轻喷水2次,然后覆灭菌后的土壤4-5cm,覆土后表面再盖1.8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长出子实体,在这1个月的生长期间每隔4-6天采用微弱的散射光照射1次,每次照射时间0.5-1小时;
步骤七,栽后管理:保持栽培房内的温度范围始终在4-16℃,并通过加湿器调整栽培房内的空气湿度在75%-85%之间;
步骤八,采收及保藏:子实体出土后7-10天生长成熟,采收后及时清理泥土、晒干或烘干,并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CN202011173550.5A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22052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3550.5A CN112205241A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3550.5A CN112205241A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5241A true CN112205241A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57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3550.5A Pending CN112205241A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052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3778A (zh) * 2022-07-20 2022-09-16 柳州工学院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CN115443852A (zh) * 2022-06-10 2022-12-09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羊肚菌栽培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3205A (ja) * 1989-07-12 1991-02-25 Ribukon Eng Kk 混合物の調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02270491U (zh) * 2011-08-31 2012-06-13 肇庆千江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刮边的变速搅拌机
CN106576901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安徽省彩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羊肚菌室内栽培的方法
CN207564117U (zh) * 2017-11-06 2018-07-03 上饶市精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减震结构
CN207562775U (zh) * 2017-09-29 2018-07-03 天津谦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搅拌均匀的拌料装置
CN207856859U (zh) * 2018-01-18 2018-09-14 广州市朗尔化工助剂有限公司 乳化设备的出料结构及乳化设备
CN208688529U (zh) * 2018-08-29 2019-04-02 蚌埠大洋传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式氧传感器
CN109756060A (zh) * 2017-11-01 2019-05-14 扬州市龙腾焦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减震降噪的电机
CN210496120U (zh) * 2019-07-02 2020-05-12 清远市实创涂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涂料螺旋搅拌装置
CN210987407U (zh) * 2019-10-12 2020-07-14 王江 一种高原羊肚菌栽培种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3205A (ja) * 1989-07-12 1991-02-25 Ribukon Eng Kk 混合物の調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02270491U (zh) * 2011-08-31 2012-06-13 肇庆千江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刮边的变速搅拌机
CN106576901A (zh) * 2016-11-30 2017-04-26 安徽省彩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羊肚菌室内栽培的方法
CN207562775U (zh) * 2017-09-29 2018-07-03 天津谦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搅拌均匀的拌料装置
CN109756060A (zh) * 2017-11-01 2019-05-14 扬州市龙腾焦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减震降噪的电机
CN207564117U (zh) * 2017-11-06 2018-07-03 上饶市精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减震结构
CN207856859U (zh) * 2018-01-18 2018-09-14 广州市朗尔化工助剂有限公司 乳化设备的出料结构及乳化设备
CN208688529U (zh) * 2018-08-29 2019-04-02 蚌埠大洋传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式氧传感器
CN210496120U (zh) * 2019-07-02 2020-05-12 清远市实创涂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涂料螺旋搅拌装置
CN210987407U (zh) * 2019-10-12 2020-07-14 王江 一种高原羊肚菌栽培种植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3852A (zh) * 2022-06-10 2022-12-09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羊肚菌栽培装置及方法
CN115443852B (zh) * 2022-06-10 2023-11-14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羊肚菌栽培装置及方法
CN115053778A (zh) * 2022-07-20 2022-09-16 柳州工学院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5241A (zh)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CN101161051A (zh) 羊肚菌的仿生栽培方法
CN105850510A (zh) 一种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9574769A (zh) 一种鸡粪发酵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11289A (zh) 双孢菇栽培料及其堆制方法及双孢菇的栽培方法
CN108770597A (zh) 一种羊肚菌培养料配方及其栽培方法
CN109197381A (zh) 一种固体菌种液化种植海鲜菇的方法
CN108419603A (zh) 富硒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KR101231253B1 (ko) 기능성 쌀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장치
CN104186202B (zh) 一种工厂化生产香菇透气菌包的方法
KR101752393B1 (ko) 버섯 재배 방법 및 버섯 재배 기구
US20100139157A1 (en) Fungal bed cultivation method of hon-shimeji mushroom
CN111527991A (zh) 芦苇食用菌菌棒的制作工艺
KR20200061556A (ko) 셀레늄 함유 백화고의 재배 방법
CN109511460A (zh) 一种金针菇床栽栽培方法
CN104686209A (zh) 一种利用沼渣发酵料栽培香菇的方法
CN108029452A (zh) 一种猴头菇培养料及其培养猴头菇培养方法
CN107347445A (zh) 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双孢蘑菇颗粒菌种的方法
CN114521450A (zh) 一种六妹羊肚菌北方暖棚栽培和田间管理方法
CN213327397U (zh) 一种具有固定装置的复合微生物缓释肥栽培器
KR101211496B1 (ko) 버섯 균사 배양기용 뚜껑
CN219146270U (zh) 一种朝鲜崖柏繁育用仿野生环境的装置
CN109832090A (zh) 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双孢菇技术
CN106665122A (zh) 一种滑子菇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8293596A (zh) 一种平菇的覆土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