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3778A -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3778A
CN115053778A CN202210861557.9A CN202210861557A CN115053778A CN 115053778 A CN115053778 A CN 115053778A CN 202210861557 A CN202210861557 A CN 202210861557A CN 115053778 A CN115053778 A CN 115053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garcane
planting
fertilizer
covering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15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3778B (zh
Inventor
韦剑锋
韦冬萍
胡桂娟
聂萱
吴家敏
朱梦想
马文娟
贾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i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8615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3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3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3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3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3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55Sugar ca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56Ground coverings
    • A01G13/0268Mats or sheets, e.g. nets or fabrics
    • A01G13/0275Fil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 A01G24/2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 A01G24/27Pulp, e.g. bagas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甘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包括种植地处理;开挖种植沟;下放甘蔗种茎,在种植沟底形成蔗叶层,用土覆盖形成第一覆土层,摆放甘蔗种茎;初次施基肥和初次覆膜,将复合肥撒施至种植沟中,用土覆盖形成第二覆土层,覆盖白色可降解地膜,白色可降解地膜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二次施追肥,将白色可降解地膜均匀划开一条缝,将复合肥撒施至种植沟中,用土覆盖形成第三覆土层;培土和二次覆膜,培土形成培土基,覆盖黑色地膜,黑色地膜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宽行隔断,二次覆膜后,在宽行内用泥土筑成隔断墙;本发明能够避免因降水冲刷以及大量垂直渗入造成的废料迁移流失。

Description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有重要战略作用,我国甘蔗常年种植面积在2100万亩以上,主要集中在红壤旱地或旱坡地,其中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占96%以上,且这些地区属于雨养蔗区,主要依靠自然降雨来维持甘蔗生产。
目前传统甘蔗种植主要对蔗地进行全面深松、深耕,全面扰动蔗地深层土壤,使深层土壤全面松动,从而加快降雨的垂直渗漏,导致养分大量淋溶损失,已有甘蔗种植主要应用普通光滑的白色密闭地膜覆盖1次(不带针孔),甘蔗出苗后将地膜掀开移走,降雨垂直流入土壤引起肥料大量迁移损失,并且传统甘蔗种植没有隔断种植行,降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和肥料流失严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处理,按照宽窄行种植的方式,窄行为种植带,用深松犁在甘蔗种植带按深45cm、宽50cm进行局部深松,然后用旋耕机全田粉碎种植地,旋耕深度25cm;
步骤2:开挖种植沟,在进行深松的种植带上挖沟,挖沟间距为120cm,种植沟开挖为倒梯形结构,其底部宽35cm,上部开口宽50cm且其深度为35cm;
步骤3:下放甘蔗种茎,先在种植沟底部均匀撒放粉碎的干枯蔗叶形成蔗叶层,干枯蔗叶长度需不超过10cm且宽度需不超过1.5cm,蔗叶层的撒放厚度控制在2-3cm,然后用土覆盖干枯蔗叶形成第一覆土层,第一覆土层的厚度为5cm,最后在种植沟的第一覆土层中,摆放两行甘蔗种茎,两行甘蔗种茎的间距为30cm,并且各个甘蔗种茎保留3个有效芽孢;
步骤4:初次施基肥和初次覆膜,将混合好的复合肥撒施至种植沟中,初次撒施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60%,然后用土覆盖形成第二覆土层,第二覆土层厚度为5cm,并在第二覆土层上覆盖白色可降解地膜,白色可降解地膜在纵向方向上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相邻两排针孔之间的间距为5cm,每排针孔的各个针孔之间的孔间距为3cm,最后用泥土将白色可降解地膜的边缘压紧;
步骤5:二次施追肥,在每行甘蔗每10cm-15cm有1个高出地面25cm-30cm的健壮苗时,先人为的剔除弱苗,将白色可降解地膜纵向方向上每间隔8cm划开一条缝,然后将混合好的复合肥撒施至种植沟中,占总施肥量的60%-40%,然后用土覆盖形成第三覆土层,第三覆土层厚度为15cm;
步骤6:培土和二次覆膜,先将种植带进行培土形成培土基,其中培土基上部宽度为60cm,下部宽度为80cm且高出地面8cm-10cm,然后在种植带中的两行甘蔗之间的培土基上以及在种植带中的两行甘蔗外侧的培土基上覆盖黑色地膜,黑色地膜两面为褶皱状,同样的,黑色地膜在纵向方向上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相邻两排针孔之间的间距为5cm,每排针孔的各个针孔之间的孔间距为2.5cm,最后用泥土将黑色地膜的边缘压紧;
步骤7:宽行隔断,二次覆膜后,在宽行内的纵向方向上,每间隔10m-15m用泥土筑成隔断墙,隔断墙厚度为20cm-30cm且隔断墙与培土基顶部齐平。
所述步骤3中的甘蔗种茎按甘蔗茎秆部位分为上部种茎、中部种茎和下部种茎,在摆放每行的甘蔗种茎时,按照上部种茎、下部种茎以及中部种茎的顺序交替摆放成行。
所述步骤4以及所述步骤5中的复合肥中,N、P2O5、K2O以及噻虫胺的含量分别为15%、6%、12%以及0.06%。
所述步骤4以及所述步骤5中的复合肥在撒施时,若降雨量在1250mm以上,施用氮肥总量为16kg/亩,其中基肥占40%,追肥占60%;若降雨量为1000-1250mm,施用氮肥总量20kg/亩,其中基肥占45%,追肥占55%;若降雨量为800-1000mm,施用氮肥总量为15kg/亩,其中基肥占50%,追肥占50%;若降雨量为600-800mm,施用氮肥12.5kg/亩,其中基肥占55%,追肥占45%;若降雨量在600mm以下时,施用氮肥10kg/亩,其中基肥占60%,追肥占40%。
所述步骤4以及步骤5中对复合肥进行混合时,采用了一种混料机,所述混料机包括有外箱体,所述外箱体上端开口,所述外箱体下侧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转轴以及数组搅拌叶,所述外箱体设置有机架,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侧,所述外箱体底部设置有半圆壳体,所述半圆壳体底部安装有开关门,所述第一转轴架设于所述半圆壳体的圆心处,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贯穿所述半圆壳体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条形凸台,数组所述搅拌叶均匀设置于各个所述条形凸台长度方向上,各个所述搅拌叶与所述条形凸台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转轴内部中空开设有圆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二转轴以及第一斜齿,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搅拌叶中部,所述第二转轴端部贯穿所述条形凸台延伸至所述圆槽内部,且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条形凸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端部,所述半圆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延伸至所述圆槽内部,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斜齿,各个所述第二斜齿分别与各组所述搅拌叶的各个所述第一斜齿啮合匹配。
所述外箱体上侧还设有捣料机构,所述捣料机构包括有锥形筛网、捣料锤以及传动组件,所述锥形筛网与所述外箱体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捣料锤与所述锥形筛网底部相匹配,所述捣料锤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连杆,所述连杆上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外箱体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一端贯穿所述外箱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带轮、第三转轴、第二传动带轮以及四角凸轮,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外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轮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所述第二传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端部与所述四角凸轮固定连接,所述四角凸轮与所述滑杆底部相抵接。
所述外箱体上端还可拆卸连接有箱盖。
在种植沟底部撒放经粉碎后的干枯蔗叶形成蔗叶层,然后盖土形成第一覆土层,再在甘蔗种茎摆放后撒施基肥,盖土形成第二覆土层以及在第二覆土层表面覆盖白色可降解地膜,从而能够将基肥有效夹心包裹在甘蔗种茎所摆放的土层中,可有效抑制肥料氮素下渗损失和挥发损失,并且白色可降解地膜在纵向方向上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一方面可适度调节甘蔗种茎摆放层土壤的透气性,调节光照,增加土温,增加土壤湿度,促进甘蔗种茎早萌发、早出苗,培养健壮苗;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降雨垂直流入基肥施放的土层,控制降雨缓慢渗入土壤,以及调节降水从地膜边缘渗入土壤,有效减少降水快速垂直流入土壤而带走养分,有效阻控“肥随水走”现象,减少氮肥垂直迁移流失;将白色可降解地膜纵向方向上均匀划开一条缝,有利于撒施的追肥持续缓慢渗入甘蔗种茎所种植的部位,在用土覆盖形成第三覆土层以及在培土基盖黑色地膜后,能够将追肥有效夹心包裹而减少肥料氮素挥发损失;同时培土基呈梯形,且黑色地膜两面褶皱带有针孔,一方面可适度调节甘蔗根系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土壤氮素反硝化作用,实现有效氮肥持续释放,且满足甘蔗根系呼吸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降雨垂直流入甘蔗种植行,适当截留吸纳降水,控制降雨缓慢渗入浅层土壤,有效阻控“肥随水走”现象,减少氮肥迁移流失;在宽行内的纵向方向上,每间隔一段距离用泥土筑成隔断墙可促进降雨蓄积到宽行内,促使降水从侧面渗入甘蔗的种植部位,满足甘蔗对水肥耦合的需要,同时能够避免雨水冲刷或垂直大量渗入而造成肥料流失。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植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外箱体内部的混合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外箱体的电机和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外箱体内部的混合机构以及捣料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外箱体内部的混合机构以及捣料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外箱体内部的混合机构以及捣料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种植沟100、甘蔗种茎101、蔗叶层102、第一覆土层103、第二覆土层104、白色可降解地膜105、第三覆土层106、培土基107、黑色地膜108、隔断墙109;
实施例二:外箱体200、电机201、第一转轴202、搅拌叶203、机架204、半圆壳体205、开关门206、条形凸台207、圆槽208、第二转轴209、第一斜齿210、固定杆211、第二斜齿212;
实施例三:锥形筛网300、捣料锤301、连杆302、滑杆303、第一传动带轮304、第三转轴305、第二传动带轮306、四角凸轮3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处理,按照宽窄行种植的方式,窄行为种植带,用深松犁在甘蔗种植带按深45cm、宽50cm进行局部深松,然后用旋耕机全田粉碎种植地,旋耕深度25cm;
步骤2:开挖种植沟100,在进行深松的种植带上挖沟,挖沟间距为120cm,种植沟100开挖为倒梯形结构,其底部宽35cm,上部开口宽50cm且其深度为35cm;
步骤3:下放甘蔗种茎101,先在种植沟100底部均匀撒放粉碎的干枯蔗叶形成蔗叶层102,干枯蔗叶长度需不超过10cm且宽度需不超过1.5cm,蔗叶层102的撒放厚度控制在2-3cm,然后用土覆盖干枯蔗叶形成第一覆土层103,第一覆土层103的厚度为5cm,最后在种植沟100的第一覆土层103中,摆放两行甘蔗种茎101,甘蔗种茎101按甘蔗茎秆部位分为上部种茎、中部种茎和下部种茎,在摆放每行的甘蔗种茎101时,按照上部种茎、下部种茎以及中部种茎的顺序交替摆放成行,两行甘蔗种茎101的间距为30cm,并且各个甘蔗种茎101保留3个有效芽孢;
步骤4:初次施基肥和初次覆膜,将混合好的复合肥撒施至种植沟100中,复合肥中的N、P2O5、K2O以及噻虫胺的含量分别为15%、6%、12%以及0.06%,初次撒施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60%,然后用土覆盖形成第二覆土层104,第二覆土层104厚度为5cm,并在第二覆土层104上覆盖白色可降解地膜105,白色可降解地膜105在纵向方向上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相邻两排针孔之间的间距为5cm,每排针孔的各个针孔之间的孔间距为3cm,最后用泥土将白色可降解地膜105的边缘压紧;
步骤5:二次施追肥,在每行甘蔗每10cm-15cm有1个高出地面25cm-30cm的健壮苗时,先人为的剔除弱苗,将白色可降解地膜105纵向方向上每间隔8cm划开一条缝,然后将混合好的复合肥撒施至种植沟100中,复合肥中的N、P2O5、K2O以及噻虫胺的含量分别为15%、6%、12%以及0.06%,占总施肥量的60%-40%,然后用土覆盖形成第三覆土层106,第三覆土层106厚度为15cm;
步骤6:培土和二次覆膜,先将种植带进行培土形成培土基107,其中培土基107上部宽度为60cm,下部宽度为80cm且高出地面8cm-10cm,然后在种植带中的两行甘蔗之间的培土基107上以及在种植带中的两行甘蔗外侧的培土基107上覆盖黑色地膜108,黑色地膜108两面为褶皱状,同样的,黑色地膜108在纵向方向上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相邻两排针孔之间的间距为5cm,每排针孔的各个针孔之间的孔间距为2.5cm,最后用泥土将黑色地膜108的边缘压紧;
步骤7:宽行隔断,二次覆膜后,在宽行内的纵向方向上,每间隔10m-15m用泥土筑成隔断墙109,隔断墙109厚度为20cm-30cm且隔断墙109与培土基107顶部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在种植沟100底部撒放经粉碎后的干枯蔗叶形成蔗叶层102,然后盖土形成第一覆土层103,再在甘蔗种茎101摆放后撒施基肥,盖土形成第二覆土层104以及在第二覆土层104表面覆盖白色可降解地膜105,从而能够将基肥有效夹心包裹在甘蔗种茎101所摆放的土层中,可有效抑制肥料氮素下渗损失和挥发损失,并且白色可降解地膜105在纵向方向上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一方面可适度调节甘蔗种茎101摆放层土壤的透气性,调节光照,增加土温,增加土壤湿度,促进甘蔗种茎101早萌发、早出苗,培养健壮苗;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降雨垂直流入基肥施放的土层,控制降雨缓慢渗入土壤,以及调节降水从地膜边缘渗入土壤,有效减少降水快速垂直流入土壤而带走养分,有效阻控“肥随水走”现象,减少氮肥垂直迁移流失;
剔除弱苗,避免弱苗分走健壮苗的养分,并且将白色可降解地膜105纵向方向上每间隔8cm划开一条缝,有利于撒施的追肥持续缓慢渗入甘蔗种茎101所种植的部位,在用土覆盖形成第三覆土层106以及在培土基107盖黑色地膜108后,不仅将追肥有效夹心包裹而减少肥料氮素挥发损失,而且由于黑色地膜108不透光性,能够抑制甘蔗种茎101上的弱芽萌发和弱苗生长,避免弱苗、小苗及分蘖苗与优势苗竞争养分,促进种茎养分和土壤养分集中供给优先长出的健壮苗,促进健壮苗生长,以健壮苗促进甘蔗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且黑色地膜可以有效抑制甘蔗种植行杂草萌芽生长,减少杂草竞争甘蔗养分,以及避免杂草遮蔽影响甘蔗生长;
同时培土基107呈梯形,且黑色地膜108两面褶皱带有针孔,一方面可适度调节甘蔗根系土壤的透气性,降低土壤氮素反硝化作用,实现有效氮肥持续释放,且满足甘蔗根系呼吸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降雨垂直流入甘蔗种植行,适当截留吸纳降水,控制降雨缓慢渗入浅层土壤,有效阻控“肥随水走”现象,减少氮肥迁移流失;
在宽行内的纵向方向上,每间隔10m-15m用泥土筑成隔断墙109可促进降雨蓄积到宽行内,促使降水从侧面渗入甘蔗的种植部位,满足甘蔗对水肥耦合的需要,同时能够避免雨水冲刷或垂直大量渗入而造成肥料流失;
因此,通过该种植方式能够避免因降水冲刷以及大量垂直渗入造成的废料迁移流失。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为了配合不同的降水情况,撒施复合肥时,若降雨量在1250mm以上,施用氮肥总量为16kg/亩,其中基肥占40%,追肥占60%;若降雨量为1000-1250mm,施用氮肥总量20kg/亩,其中基肥占45%,追肥占55%;若降雨量为800-1000mm,施用氮肥总量为15kg/亩,其中基肥占50%,追肥占50%;若降雨量为600-800mm,施用氮肥12.5kg/亩,其中基肥占55%,追肥占45%;若降雨量在600mm以下时,施用氮肥10kg/亩,其中基肥占60%,追肥占40%。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步骤4和步骤5中,对复合肥进行混合时,采用了如图2-图4所示的一种混料机,混料机包括有外箱体200,外箱体200上端开口,外箱体200下侧设置有混合机构,混合机构包括有电机201、第一转轴202以及数组搅拌叶203,外箱体200设置有机架204,电机201固定设置于机架204上侧,外箱体200底部设置有半圆壳体205,半圆壳体205底部安装有开关门206,第一转轴202架设于半圆壳体205的圆心处,第一转轴202一端贯穿半圆壳体205与电机2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02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条形凸台207,数组搅拌叶203均匀设置于各个条形凸台207长度方向上,各个搅拌叶203与条形凸台207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组件;
第一转轴202内部中空开设有圆槽208,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二转轴209以及第一斜齿210,第二转轴209设置于搅拌叶203中部,第二转轴209端部贯穿条形凸台207延伸至圆槽208内部,且第二转轴209与条形凸台207转动连接,第一斜齿210固定设置于第二转轴209端部,半圆壳体205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1,固定杆211延伸至圆槽208内部,固定杆211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斜齿212,各个第二斜齿212分别与各组搅拌叶203的各个第一斜齿210啮合匹配。
机架204用于安装电机201;开关门206在搅拌混合时人为关闭,在出料时人为打开;第一转轴202能够相对于半圆壳体205转动,电机201能够带动第一转轴202转动;搅拌叶203通过连接组件安装于条形凸台207上,第一转轴202转动即可使得搅拌叶203跟随第一转轴202周向转动;第二转轴209能够相对于条形凸台207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搅拌叶203能够相对于条形凸台207转动;固定杆211与半圆壳体205固定,用于固定各个第二斜齿212;
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开关门206关闭,使得半圆壳体205关闭,通过外箱体200上侧倒入复合肥原料,复合肥原料落至半圆壳体205中,然后启动电机201,电机201带动第一转轴202转动,由于搅拌叶203通过第二转轴209与条形凸台207转动连接,因此搅拌叶203能够跟随第一转轴202转动,对半圆壳体205中的复合肥原料进行搅拌混合;
同时,由于第一转轴202内部中空开设圆槽208并且半圆壳体205的固定杆211延伸至圆槽208内部,又由于第二转轴209延伸至圆槽208内部且连接有第一斜齿210,固定杆211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斜齿210相啮合的第二斜齿212,因此在第一转轴202带动搅拌叶203发生周向转动时,第一斜齿210通过与第二斜齿212的啮合配合,能够使得第一斜齿210发生转动,带动第二转轴209转动,进而使得各个搅拌叶203能够同时的绕着第二转轴209发生自转,从而使得复合肥原料的搅拌混合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了使复合肥混合过程中避免肥料结块,如图5至图7所示,外箱体200上侧还设有捣料机构,捣料机构包括有锥形筛网300、捣料锤301以及传动组件,锥形筛网300与外箱体200上侧固定连接,捣料锤301与锥形筛网300底部相匹配,捣料锤301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连杆302,连杆302上侧固定连接有与外箱体200滑动连接的滑杆303,滑杆303一端贯穿外箱体200,传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带轮304、第三转轴305、第二传动带轮306以及四角凸轮307,第一传动带轮304与电机201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305与外箱体200转动连接,第二传动带轮306与第三转轴305固定连接,第一传动带轮304与第二传动带轮306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三转轴305端部与四角凸轮307固定连接,四角凸轮307与滑杆303底部相抵接;
外箱体200上端还可拆卸连接有箱盖。
在从外箱体200上侧倒入复合肥原料时,未结块的原料通过锥形筛网300直接落至半圆壳体205中,而结块的原料则留在锥形筛网300中,在电机201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第一传动带轮304与第二传动带轮306皮带传动连接,因此第三转轴305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四角凸轮307转动,由于四角凸轮307与滑杆303相抵接,因此,四角凸轮307转动过程中,能够使得滑杆303上下运动,由于滑杆303与连杆302固定,连杆302与捣料锤301固定,因此捣料锤301会上下运动,对留在锥形筛网300中的结块的原料进行捶打,将结块的原料锤散,进而使得整个混料机能够同步的进行捣料和混合。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植地处理,按照宽窄行种植的方式,窄行为种植带,用深松犁在甘蔗种植带按深45cm、宽50cm进行局部深松,然后用旋耕机全田粉碎种植地,旋耕深度25cm;
步骤2:开挖种植沟,在进行深松的种植带上挖沟,挖沟间距为120cm,种植沟开挖为倒梯形结构,其底部宽35cm,上部开口宽50cm且其深度为35cm;
步骤3:下放甘蔗种茎,先在种植沟底部均匀撒放粉碎的干枯蔗叶形成蔗叶层,干枯蔗叶长度需不超过10cm且宽度需不超过1.5cm,蔗叶层的撒放厚度控制在2-3cm,然后用土覆盖干枯蔗叶形成第一覆土层,第一覆土层的厚度为5cm,最后在种植沟的第一覆土层中,摆放两行甘蔗种茎,两行甘蔗种茎的间距为30cm,并且各个甘蔗种茎保留3个有效芽孢;
步骤4:初次施基肥和初次覆膜,将混合好的复合肥撒施至种植沟中,初次撒施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60%,然后用土覆盖形成第二覆土层,第二覆土层厚度为5cm,并在第二覆土层上覆盖白色可降解地膜,白色可降解地膜在纵向方向上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相邻两排针孔之间的间距为5cm,每排针孔的各个针孔之间的孔间距为3cm,最后用泥土将白色可降解地膜的边缘压紧;
步骤5:二次施追肥,在每行甘蔗每10cm-15cm有1个高出地面25cm-30cm的健壮苗时,先人为的剔除弱苗,将白色可降解地膜纵向方向上每间隔8cm划开一条缝,然后将混合好的复合肥撒施至种植沟中,占总施肥量的60%-40%,然后用土覆盖形成第三覆土层,第三覆土层厚度为15cm;
步骤6:培土和二次覆膜,先将种植带进行培土形成培土基,其中培土基上部宽度为60cm,下部宽度为80cm且高出地面8cm-10cm,然后在种植带中的两行甘蔗之间的培土基上以及在种植带中的两行甘蔗外侧的培土基上覆盖黑色地膜,黑色地膜两面为褶皱状,同样的,黑色地膜在纵向方向上预先加工形成数排针孔,相邻两排针孔之间的间距为5cm,每排针孔的各个针孔之间的孔间距为2.5cm,最后用泥土将黑色地膜的边缘压紧;
步骤7:宽行隔断,二次覆膜后,在宽行内的纵向方向上,每间隔10m-15m用泥土筑成隔断墙,隔断墙厚度为20cm-30cm且隔断墙与培土基顶部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甘蔗种茎按甘蔗茎秆部位分为上部种茎、中部种茎和下部种茎,在摆放每行的甘蔗种茎时,按照上部种茎、下部种茎以及中部种茎的顺序交替摆放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以及所述步骤5中的复合肥中,N、P2O5、K2O以及噻虫胺的含量分别为15%、6%、12%以及0.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以及所述步骤5中的复合肥在撒施时,若降雨量在1250mm以上,施用氮肥总量为16kg/亩,其中基肥占40%,追肥占60%;若降雨量为1000-1250mm,施用氮肥总量20kg/亩,其中基肥占45%,追肥占55%;若降雨量为800-1000mm,施用氮肥总量为15kg/亩,其中基肥占50%,追肥占50%;若降雨量为600-800mm,施用氮肥12.5kg/亩,其中基肥占55%,追肥占45%;若降雨量在600mm以下时,施用氮肥10kg/亩,其中基肥占60%,追肥占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以及步骤5中对复合肥进行混合时,采用了一种混料机,所述混料机包括有外箱体,所述外箱体上端开口,所述外箱体下侧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转轴以及数组搅拌叶,所述外箱体设置有机架,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侧,所述外箱体底部设置有半圆壳体,所述半圆壳体底部安装有开关门,所述第一转轴架设于所述半圆壳体的圆心处,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贯穿所述半圆壳体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条形凸台,数组所述搅拌叶均匀设置于各个所述条形凸台长度方向上,各个所述搅拌叶与所述条形凸台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内部中空开设有圆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二转轴以及第一斜齿,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搅拌叶中部,所述第二转轴端部贯穿所述条形凸台延伸至所述圆槽内部,且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条形凸台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端部,所述半圆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延伸至所述圆槽内部,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斜齿,各个所述第二斜齿分别与各组所述搅拌叶的各个所述第一斜齿啮合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上侧还设有捣料机构,所述捣料机构包括有锥形筛网、捣料锤以及传动组件,所述锥形筛网与所述外箱体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捣料锤与所述锥形筛网底部相匹配,所述捣料锤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连杆,所述连杆上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外箱体滑动连接的滑杆,所述滑杆一端贯穿所述外箱体,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带轮、第三转轴、第二传动带轮以及四角凸轮,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外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带轮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轮与所述第二传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端部与所述四角凸轮固定连接,所述四角凸轮与所述滑杆底部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上端还可拆卸连接有箱盖。
CN202210861557.9A 2022-07-20 2022-07-20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Active CN115053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1557.9A CN115053778B (zh) 2022-07-20 2022-07-20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1557.9A CN115053778B (zh) 2022-07-20 2022-07-20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3778A true CN115053778A (zh) 2022-09-16
CN115053778B CN115053778B (zh) 2023-07-07

Family

ID=8320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1557.9A Active CN115053778B (zh) 2022-07-20 2022-07-20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377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0679A (zh) * 2013-09-09 2013-12-11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丰都分公司 一种烤烟地膜施肥方法
CN104380950A (zh) * 2014-10-20 2015-03-04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具有除草兼防虫功效的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CN207562775U (zh) * 2017-09-29 2018-07-03 天津谦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搅拌均匀的拌料装置
CN110692481A (zh) * 2019-11-15 2020-01-17 崇左绿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蔗的新型种植方法
CN111295966A (zh) * 2020-03-18 2020-06-19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旱田垄作高效集水方法
CN111386997A (zh) * 2020-04-10 2020-07-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甘蔗宽行保墒的种植方法
CN112205241A (zh) * 2020-10-28 2021-01-12 贵州理工学院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CN212670759U (zh) * 2020-04-23 2021-03-09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一种坡面植草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0679A (zh) * 2013-09-09 2013-12-11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丰都分公司 一种烤烟地膜施肥方法
CN104380950A (zh) * 2014-10-20 2015-03-04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具有除草兼防虫功效的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CN207562775U (zh) * 2017-09-29 2018-07-03 天津谦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搅拌均匀的拌料装置
CN110692481A (zh) * 2019-11-15 2020-01-17 崇左绿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蔗的新型种植方法
CN111295966A (zh) * 2020-03-18 2020-06-19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旱田垄作高效集水方法
CN111386997A (zh) * 2020-04-10 2020-07-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甘蔗宽行保墒的种植方法
CN212670759U (zh) * 2020-04-23 2021-03-09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一种坡面植草沟
CN112205241A (zh) * 2020-10-28 2021-01-12 贵州理工学院 一种人工羊肚菌室内厂区栽培装置及其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农业委员会·辽宁省科普创作协会, 云南科技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3778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6405B (zh) 一种马铃薯-水稻复种模式的种植方法
CN106576804A (zh) 一种苹果园套种半夏高产栽培方法
CN106134685A (zh) 一种半夏的种植方法
CN103563639A (zh) 一种马铃薯专用栽培方法
CN103797926A (zh) 水旱轮作中稻草还田复种方法
CN106717997A (zh) 促进白芨块茎膨大的栽培方法及由其栽培出的白芨块茎
CN106954399A (zh) 一种具有灭茬、撒肥、旋耕、深松和播种功能的联合作业机
CN108541521A (zh) 一种青菜高效育苗种植方法
CN108353727A (zh) 一种仿野生种植天麻的栽培方法
CN104920012B (zh) 一种百合免耕栽培的方法
CN202143377U (zh) 一种地膜覆盖机
CN106358933A (zh) 蓝莓沟植方法
CN101647338B (zh) 免间苗精量播种机
CN115053778B (zh) 提高雨养甘蔗氮肥利用及减少氮肥迁移损失的甘蔗种植方法
CN210491600U (zh) 一种可旋耕碎杆镇压反旋开沟施肥的播种机
CN104813780A (zh) 一种链式管花肉苁蓉多功能作业机
CN110063230A (zh) 柴胡轮作套种高效种植技术
CN107736194B (zh) 一种花椒育苗方法
CN204104321U (zh) 一种链条式肉苁蓉种植机
CN102919008A (zh) 一种地沟栽培蒜黄的方法
CN105432317A (zh) 一种白芦笋的密植高产种植方法及其专用散光隔热热辐射调控膜
CN106718207B (zh) 积雪草的种植装置以及栽培方法
CN102204447B (zh) 一种荸荠挖掘机
CN209861509U (zh) 一种单芽段甘蔗种植机
CN108293630A (zh) 一种甘草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