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2447A - 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2447A
CN112172447A CN202010845675.1A CN202010845675A CN112172447A CN 112172447 A CN112172447 A CN 112172447A CN 202010845675 A CN202010845675 A CN 202010845675A CN 112172447 A CN112172447 A CN 112172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plate
outer shell
cylindrical pi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56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君丽
黄洁
张二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8456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24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2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24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5Control members, e.g. levers or kno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2001/006Noise red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 B60H2001/3478Details of actuators acting on additional damper do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包括:第一电动出风口,其包括第一外壳体,第一外壳体外设有圆柱销套和插销,第一外壳体内设有供空调风吹出的出风通道,第一外壳体包括位于靠近出风端的基板;消声板,固定于基板的内侧,且基板与消声板之间形成密闭的消声空腔,消声板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板面的多个微孔,微孔的一端与消声空腔连通,且另一端与出风通道连通;第二电动出风口,设于第一电动出风口的邻侧,其包括第二外壳体,第二外壳体设有与圆柱销套配合的圆柱销,且第二外壳体设有与插销配合的插销孔;可以实现降噪,且第一外壳体与第二外壳体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刚性连接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仪表板以及通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购车观念的日益成熟,驾驶舱内舒适性越来越被重视;汽车的出风口是车内出风系统的终端元件,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驾驶舱的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汽车的电动出风口通常设置有扫风模式,实现叶片按照一定的频率左右摆动;由于出风口的特性,当叶片转动到开启较小的角度时,即叶片转至接近关闭极限位置的时候,出风风量不变,出风通道截面积变小,导致风速瞬间增大,风噪也随之增大,因此,扫风模式会有规律地出现较大风噪,且不停地循环,给驾乘人员带来很不好的体验。
并且,当汽车前排设置有相邻的左右两个出风口时,双出风口的壳体连接结构,常规做法是用片筋卡接,片筋是从两个出风口壳体的侧面伸出,其长度取决于两个壳体之间的间隙大小,间隙越大,片筋越长,片筋的边缘也越薄,也越容易变形,双出风口壳体中间,由于设有拨轮、拨轮连接杆、驱动轴等传动机构,导致间隙设置不能很小,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两个出风口壳体之间的片筋长度偏长,法向承受力较小,卡接之后,双出风口的卡接力薄弱,整体刚性差,容易变形张开,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扫风模式会有规律地出现较大风噪,且相邻两个出风口的卡接力薄弱,整体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包括:第一电动出风口,其包括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外设有圆柱销套和插销,所述第一外壳体内设有供空调风吹出的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外壳体包括位于靠近出风端的基板;消声板,固定于所述基板的内侧,且所述基板与所述消声板之间形成密闭的消声空腔,所述消声板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板面的多个微孔,所述微孔的一端与所述消声空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第二电动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的邻侧,其包括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外壳体设有与所述圆柱销套配合的圆柱销,且所述第二外壳体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销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柱销套固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体,所述插销自所述圆柱销套延伸形成。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柱销呈锥形,且所述圆柱销的外围设有多个加强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朝向所述消声板延伸多个凸筋,所述凸筋位于所述消声空腔内,且所述凸筋连接所述消声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声板为金属板材,所述基板与所述消声板通过粘接固定,所述凸筋与所述消声板通过粘接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中的第一内壳体,及设于所述出风通道中的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装置设于靠近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且所述触控装置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触控装置相接处的高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体包括前外壳体和后外壳体,所述前外壳体通过连接卡扣或者螺钉与所述后外壳体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外壳体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后外壳体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限制所述限位凸台沿垂直于所述前外壳体与所述后外壳体对接的方向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外壳体还设有凹陷部,所述后外壳体设有与所述凹陷部对接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限制所述凹陷部沿所述前外壳体与所述后外壳体对接的方向移动和沿竖直方向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由于在所述第一外壳体靠近出风端的所述基板的内侧设置了所述消声板,且所述消声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密闭的消声空腔,所述消声板上还设有连通所述消声空腔的多个所述微孔,当所述出风通道中的空气流经所述消声板时,所述出风通道中的空气以及所述消声空腔中的空气对所述微孔中的空气产生相互作用,使所述微孔中的空气可在所述微孔中做往复振动,在所述微孔中的空气振动的过程中,所述微孔中的空气与所述微孔的内壁面摩擦,从而可以将风噪的动能转化为所述微孔的内能,因此可以实现降噪,使驾乘人员更加舒适。
同时,由于在所述第一外壳体外设置了所述圆柱销套和所述插销,在其相邻侧的所述第二外壳体上设置了与所述圆柱销套配合的所述圆柱销,且设置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所述插销孔,所述圆柱销可以插设于所述圆柱销套中,所述插销可以插设于所述插销孔中,使所述第一外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刚性连接结构,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电动出风口与出风口安装结构的详细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第一电动出风口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基板与消声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电动出风口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为图8中C-C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8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E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第一电动出风口与第二电动出风口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第一电动出风口与第二电动出风口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F-F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风道安装支架;11、除霜风道结构;12、出风口安装结构;121、出风口安装孔;2、风道;3、电动出风口;31、第一电动出风口;311、第一外壳体;311a、前外壳体;311b、后外壳体;312、出风通道;3121、上通道;3122、下通道;3111、圆柱销套;3112、限位筋;3113、插销;3114、限位凸台;3115、凹陷部;3116、连接卡扣;3117、凹槽;3118、凸出部;3119、防脱凸台;32、第二电动出风口;321、第二外壳体;3211、圆柱销;3212、加强筋;3213、插销孔;4、金属夹子;41、本体;42、弹性臂;5、基板;51、消声空腔;52、凸筋;6、消声板;61、微孔;7、第一内壳体;71、主体部;72、尾部;73、后排导风板;8、触控装置;9、扫风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扫风模式会有规律地出现较大风噪,且相邻两个出风口的卡接力薄弱,整体刚性差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包括:集成式的风道安装支架1,位于所述风道安装支架1下方的风道2,所述风道2用于与汽车上的空调连接,及安装在所述风道安装支架1上的多个电动出风口3,多个所述电动出风口3分别与所述风道2连通。
参见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安装支架1可以整体通过振动摩擦焊接与仪表板本体41固定在一起,有良好的刚性基础,所述风道安装支架1可以包括除霜风道结构11,及与所述除霜风道结构11连接的出风口安装结构12,用于安装多个所述电动出风口3,所述出风口安装结构12可以设有出风口安装孔121。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动出风口3具体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道安装支架1中间位置的第一电动出风口31和第二电动出风口32,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与所述第二电动出风口32相邻设置。
参见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可以包括第一外壳体311,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可以为中空的壳体,且其内部形成供空调风吹出的出风通道312,所述第一外壳体311的最前端形成所述出风通道312的出风端,所述第一外壳体311的后端形成所述出风通道312的进风端,且所述第一外壳体311的后端可以与所述风道2连通,所述空调吹出的空调风可以进入所述风道2进而通过所述电动出风口3吹到乘员舱内,为驾驶员提供舒适的环境。
参见图14至图1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外可以固设有圆柱销套3111,所述圆柱销套3111可以与所述第一外壳体311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圆柱销套3111内可以设有限位筋3112,且所述第一外壳体311还可以设有插销3113,本实施例中,所述插销3113优选与所述圆柱销套3111一体成型,且所述插销3113自所述圆柱销套3111延伸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销3113也可以不与所述圆柱销套3111一体成型,可以通过固定件将所述插销3113固设于所述圆柱销套3111上,由于将所述插销3113与所述圆柱销套3111固定于一体,可以将所述插销3113固定在靠近所述圆柱销套3111的端部处,所述圆柱销套3111可以代替部分所述插销3113的长度,相比于将所述插销3113直接单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体311上,本发明将所述插销3113设置在所述圆柱销套3111上,可以使所述插销3113的实际长度设计的较短一些,可以增强所述插销3113的刚性,所述插销3113不易变形,并且,所述圆柱销套3111一般较所述插销3113粗,横截面较大,刚性也较好,所述插销3113通过所述圆柱销套3111与所述第一外壳体311连接,进一步增强了所述插销3113的刚性。
参见图8、图9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体311根据其位置关系可分为前外壳体311a和与所述前外壳体311a连接的后外壳体311b,所述前外壳体311a和所述后外壳体311b可以分别通过注塑成型;所述前外壳体311a的表面可以凸设有限位凸台3114,且所述前外壳体311a具有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相连接的对接面,所述对接面可以向前凹设形成凹陷部3115,所述前外壳体311a的后端还可以设有用于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固定的连接卡扣3116,所述连接卡扣3116优选与所述凹陷部3115上下正对设置。
参见图10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外壳体311b可以对应所述限位凸台3114设有凹槽3117,所述凹槽3117优选为U型,且开口朝下,所述后外壳体311b的前端对应所述凹陷部3115还可以设有凸出部3118,所述凸出部3118优选呈锥形,便于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对接时导向,并且,所述后外壳体311b上还可以设有与所述连接卡扣3116配合的防脱凸台3119,当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组装于一起时,所述限位凸台3114与所述凹槽3117配合,且所述凹槽3117的两侧壁可限制所述限位凸台3114沿垂直于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对接的方向移动,并且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所述凹陷部3115与所述凸出部3118配合,所述凸出部3118可限制所述凹陷部3115沿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对接的方向移动并且限制所述凹陷部3115沿竖直方向移动,通过这两部分的配合,可以实现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装配过程的精准定位;并且,最终所述连接卡扣3116与所述防脱凸台3119卡扣于一起,从而将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参见图8、图9所示,由于将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分为了互相独立的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在制造所述第一外壳体311时,可以将所述后外壳体311b设计为通用结构,不管是同种车型的多个不同的电动出风口3,还是不同车型上的电动出风口3,所述后外壳体311b均可以设计成相同的结构,仅使用一套模具即可,对于不同的电动出风口3,只需要对应修改所述前外壳体311a的结构即可,而仅制造所述前外壳体311a的模具尺寸较整体制造所述第一外壳体311的模具尺寸小,可以将制造所述前外壳体311a的模具尺寸减小为原来整体制造所述第一外壳体311模具尺寸的一半,甚至更小,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将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之间的连接结构统一为卡扣连接或者是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无需根据所述前外壳体311a的结构不同而在所述后外壳体311b上设置不同的连接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参见图4、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外壳体311b的表面可以固设有金属夹子4,所述金属夹子4可以包括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固定的本体41,及自所述本体41的两端分别倾斜延伸的弹性臂42,所述本体41可以延伸进入所述出风口安装孔121,且两个所述弹性臂42可以弹性支撑于所述出风口安装孔121的内壁面,用于将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安装至所述风道安装支架1上。
参见图6、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外壳体311a可以包括位于靠近出风端的基板5,所述基板5可以为塑料材质,并且可以在所述基板5的内侧固定消声板6,所述消声板6可以是金属板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所述消声板6设置为塑料板材),其侧端可以与所述基板5粘接固定,所述消声板6可以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板面和一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面对所述基板5的板面,所述第二板面可以与所述出风通道312内的空气接触,所述第一板面可以与所述基板5之间形成密闭的消声空腔51,此处可以将密闭的所述消声空腔51中的空气想象成弹簧,所述消声板6上可以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第二板面的微孔61,每一所述微孔61的上端可以与所述出风通道312连通,下端可以与所述消声空腔51连通,且所述微孔61的轴线可以与所述第二板面垂直,或者所述微孔6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板面的夹角为锐角,即所述微孔61倾斜设置于所述消声板6上,由于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的体积很小,无法被压缩,可以将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想象成一个质量块;当所述出风通道312中的空气流经所述消声板6时,所述出风通道312中流动的空气会将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压向所述消声空腔51,同时,所述消声空腔51中的空气会再将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压回所述微孔61中,从而驱动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在所述微孔61中进行往复的阻尼振动,在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进行振动的过程中,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与所述微孔61的内壁面进行摩擦,从而将风噪的动能转化为所述微孔61的内能,从而可以实现降噪,当所述微孔61倾斜设置于所述消声板6上时,可以增大所述微孔61的长度,进而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与所述微孔61内壁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更好地将风噪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参见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自所述基板5的内壁面可以朝向所述消声板6延伸形成凸筋52,所述凸筋52的末端与所述消声板6相固定,用于支撑所述消声板6,所述凸筋52可以为平板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筋52也不局限于平板状,也可以设为其他形状),且可以竖直向上延伸,使所述凸筋52的板面与所述消声板6第一板面的夹角为锐角,当所述出风通道312中的风流经所述消声板6而向外挤压所述消声板6时,所述凸筋52的上端不易将所述消声板6顶变形,或者所述凸筋52的板面也可以与所述消声板6的第一板面垂直;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筋52也优选与所述消声板6粘接固定;通过在所述基板5的内侧设置了金属材质的所述消声板6,所述消声空腔51内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基板5与所述消声板6的所述凸筋52,因此,增强了所述消声板6与所述基板5的整体刚性强度,且相比于塑料材质的消声板6,将所述消声板6加工成较薄的金属板,可以使所述消声板6与所述基板5的整体结构设计成常规的厚度,避免厚度太大导致的加工成型困难,甚至在表面形成缩痕,也不会占用所述出风通道312的出风面积,在不增大风阻的前提下实现降噪。
参见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出风口3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第一内壳体7,所述第一内壳体7设于所述出风通道312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壳体7优选设于所述出风通道312的中间位置,将所述出风通道312分为大小大致相同的上通道3121和下通道3122,所述第一内壳体7可以包括一主体部71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71后端的尾部72,所述尾部72位于靠近所述出风通道312的进风端,且所述尾部72的上下表面可以自与所述主体部71的连接处朝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倾斜延伸,便于把从所述出风通道312的进风端流入的空气分为上下两部分,引导所述出风通道312中的风分别流入所述上通道3121和所述下通道3122;所述尾部72的后端可以连接后排导风板73,通过设于所述外壳体外部的第一电机可以驱动所述后排导风板73向上或向下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所述上通道3121与所述下通道3122不同的分风比例调整,且当所述第一电机持续带动所述后排导风板73上下摆动时,可以实现在所述出风通道312的进风端上下扫风,模拟自然的混风扰流效果。
参见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通道312中还可以设置有触控装置8,所述触控装置8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壳体7的前端,也就是靠近所述出风通道312的出风端,可以用于代替部分所述第一内壳体7,且所述触控装置8整体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内壳体7与所述触控装置8相连接处的高度,避免所述触控装置8缩小所述上通道3121或者所述下通道3122的流通面积,并且所述触控装置8的上下表面也可以是自与所述第一内壳体7的连接处向互相靠近的方向倾斜延伸,便于引导所述上通道3121与所述下通道3122中的空气合成为一股空气从出风端吹出,从而吹出更加柔和的风;所述触控装置8上可以排列有多个快捷键符号,多个所述快捷键符号分别用于控制不同的出风模式,且所述快捷键符号的设定可以根据客户调研经常使用的功能设置,比如:出风口朝人吹风,出风口避开人吹风,出风口智能扫风模式,以及其他的温度调节等,当驾驶员触发所述快捷键符号后,可以通过电控信号将选定的出风模式传递至汽车的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再通过电控信号控制所述后排导风板73进行上下扫风或者其他部件实现相应的动作,进而实现快速切换不同的出风模式。
参见图6所示,由于将所述触控装置8设于所述出风通道312中,使所述触控装置8内嵌入整个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中,两个部件的体积整合为一个部件的体积,不需要在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的外部额外设置多余的位置来放置所述触控装置8,因此,不仅使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使得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与所述触控装置8这两个部件的总体体积减小,不破坏整体造型,整体性好,整合后的所述电动出风口3的布置位置更加灵活,保证了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的出风方向、大小和速度合理,从而优化了乘员舱温场,提高了乘员舱的出风舒适性,可实现乘员舱快速地升降温;而且可以布置在靠近驾驶员的位置,操控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将所述触控装置8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体7上,所述触控装置8不占用所述出风通道312的长度空间,从而保证了所述出风通道312的长度不缩短,降低了出风端处的风速,使出风更加柔和并降低了风噪。
参见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通道3121和所述下通道3122内可以分别设有一排扫风叶片9,所述扫风叶片9可以安装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可以固定于所述后外壳体311b,另一端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壳体7,且通过设于所述第一内壳体7内部的第二电机可以驱动所述扫风叶片9可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从而实现出风角度的调整,并且当所述第二电机持续带动所述扫风叶片9不断左右摆动时,可以在靠近所述出风通道312的出风端实现扫风效果,当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同时工作时,可以同时带动所述后排导风板73和所述扫风叶片9实现任意位置和分风比例的调整及扫风效果。
参见图15、图1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动出风口32可以包括第二外壳体321,所述第二外壳体321可以设有与所述圆柱销套3111配合的圆柱销3211,所述圆柱销3211优选呈锥形,在所述圆柱销3211安装至所述圆柱销套3111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且所述圆柱销套3111上的所述限位筋3112可以与所述圆柱销3211的顶面接触,用于限制所述圆柱销3211插入所述圆柱销套3111内的深度,所述圆柱销3211的外围可以设有多个加强筋3212,可以使所述圆柱销3211的刚性更好;所述第二外壳体321还可以设有与所述插销3113配合的插销孔3213,所述插销3113可以穿过所述插销孔3213卡接于所述第二外壳体321上,防止所述第一外壳体311与所述第二外壳体321松脱;将所述插销3113设置于刚性较好的所述圆柱销套3111上,有效缩短了所述插销3113需要起卡接作用的距离,所述第一外壳体311与所述第二外壳体321卡接为一个总成后,所述圆柱销套3111与所述圆柱销3211可承受一定的法向力,避免了装配完成后连接处的受力变形,避免出现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和所述第二电动出风口32往所述出风口安装结构12上安装时安装不到位,或者周边间隙面差不均匀的问题;并且由于所述圆柱销3211的导向作用,使所述第一外壳体311与所述第二外壳体321装配更加方便,所述圆柱销套3111与所述插销3113的集成结构,使两者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减少了布置空间,使结构标准化,降低设计风险。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二外壳体321靠近出风端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第一外壳体311相同的消声结构来降低出风口的噪音,同时,也可以将所述第二电动出风口32对应的触控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体321的内部,使所述第二电动出风口3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使得所述第二电动出风口32与其对应的触控装置这两个部件的总体体积减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的原理为:
由于在所述第一外壳体311靠近出风端的所述基板5的内侧设置了所述消声板6,且所述消声板6与所述基板5之间形成密闭的消声空腔51,所述消声板6上还设有连通所述消声空腔51的多个所述微孔61,当所述出风通道312中的空气流经所述消声板6时,所述出风通道312中的空气以及所述消声空腔51中的空气对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产生相互作用,使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可在所述微孔61中做往复振动,在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振动的过程中,所述微孔61中的空气与所述微孔61的内壁面摩擦,从而可以将风噪的动能转化为所述微孔61的内能,因此可以实现降噪,使驾乘人员更加舒适。
同时,由于在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外设置了所述圆柱销套3111和所述插销3113,在其相邻侧的所述第二外壳体321上设置了与所述圆柱销套3111配合的所述圆柱销3211,且设置有与所述插销3113配合的所述插销孔3213,所述圆柱销3211可以插设于所述圆柱销套3111中,所述插销3113可以插设于所述插销孔3213中,使所述第一外壳体311与所述第二外壳体321之间形成稳定的刚性连接结构,不易变形。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电动出风口(31),其包括第一外壳体(311),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外设有圆柱销套(3111)和插销(3113),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内设有供空调风吹出的出风通道(312),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包括位于靠近出风端的基板(5);
消声板(6),固定于所述基板(5)的内侧,且所述基板(5)与所述消声板(6)之间形成密闭的消声空腔(51),所述消声板(6)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板面的多个微孔(61),所述微孔(61)的一端与所述消声空腔(51)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风通道(312)连通;
第二电动出风口(32),设于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的邻侧,其包括第二外壳体(321),所述第二外壳体(321)设有与所述圆柱销套(3111)配合的圆柱销(3211),且所述第二外壳体(321)设有与所述插销(3113)配合的插销孔(32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销套(3111)固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体(311),所述插销(3113)自所述圆柱销套(3111)延伸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销(3211)呈锥形,且所述圆柱销(3211)的外围设有多个加强筋(32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5)朝向所述消声板(6)延伸多个凸筋(52),所述凸筋(52)位于所述消声空腔(51)内,且所述凸筋(52)连接所述消声板(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声板(6)为金属板材,所述基板(5)与所述消声板(6)通过粘接固定,所述凸筋(52)与所述消声板(6)通过粘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动出风口(31)还包括设于所述出风通道(312)中的第一内壳体(7),及设于所述出风通道(312)中的触控装置(8),所述触控装置(8)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壳体(7)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装置(8)设于靠近所述出风通道(312)的出风端,且所述触控装置(8)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内壳体(7)与所述触控装置(8)相接处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体(311)包括前外壳体(311a)和后外壳体(311b),所述前外壳体(311a)通过连接卡扣(3116)或者螺钉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外壳体(311a)设有限位凸台(3114),所述后外壳体(311b)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台(3114)配合的凹槽(3117),所述凹槽(3117)限制所述限位凸台(3114)沿垂直于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对接的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前排吹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外壳体(311a)还设有凹陷部(3115),所述后外壳体(311b)设有与所述凹陷部(3115)对接的凸出部(3118),所述凸出部(3118)限制所述凹陷部(3115)沿所述前外壳体(311a)与所述后外壳体(311b)对接的方向移动和沿竖直方向移动。
CN202010845675.1A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Pending CN1121724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5675.1A CN112172447A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5675.1A CN112172447A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2447A true CN112172447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2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5675.1A Pending CN112172447A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24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042A (zh) * 2020-09-29 2020-12-2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出风口壳体的连接结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8895A (zh) * 2001-12-26 2003-07-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2610755Y (zh) * 2003-01-23 2004-04-14 胡荣华 座椅扶手调整结构
CN105235610A (zh) * 2015-11-19 2016-01-13 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箱消音器及空调箱
CN107397342A (zh) * 2017-09-18 2017-11-28 南京宝丽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平板显示屏升降桌
CN108081908A (zh) * 2017-12-19 2018-05-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总成共振腔降噪结构
CN110099810A (zh) * 2016-09-30 2019-08-06 尤姆弗泰克有限公司 用于使机动车内部通风的通风装置
CN110576723A (zh) * 2019-10-10 2019-12-17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结构
CN110920352A (zh) * 2019-11-18 2020-03-27 宁波舜宇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异步出风口结构
CN211075456U (zh) * 2019-10-14 2020-07-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出风口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8895A (zh) * 2001-12-26 2003-07-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N2610755Y (zh) * 2003-01-23 2004-04-14 胡荣华 座椅扶手调整结构
CN105235610A (zh) * 2015-11-19 2016-01-13 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箱消音器及空调箱
CN110099810A (zh) * 2016-09-30 2019-08-06 尤姆弗泰克有限公司 用于使机动车内部通风的通风装置
CN107397342A (zh) * 2017-09-18 2017-11-28 南京宝丽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平板显示屏升降桌
CN108081908A (zh) * 2017-12-19 2018-05-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总成共振腔降噪结构
CN110576723A (zh) * 2019-10-10 2019-12-17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结构
CN211075456U (zh) * 2019-10-14 2020-07-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出风口结构
CN110920352A (zh) * 2019-11-18 2020-03-27 宁波舜宇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异步出风口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042A (zh) * 2020-09-29 2020-12-2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出风口壳体的连接结构
CN112124042B (zh) * 2020-09-29 2022-03-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出风口壳体的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2447A (zh) 一种汽车前排吹面系统
JP3715172B2 (ja) ミラー
US20010026107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drive source
CN112172472A (zh) 一种内嵌式的电动出风口
JP3511909B2 (ja) デフロスタダクトの取付構造
CN112172446A (zh) 一种电动出风口
JP3621240B2 (ja) 自動車の空気調和装置用ダクト
CN219287293U (zh) 电机组件及空调机组
JP378586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内外気切替装置
JP4534198B2 (ja) デフロスタダクトの取付構造
CN210688669U (zh) 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2014427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0489998Y1 (ko) 차량용 선풍기 거치대
CN220103262U (zh) 空调器
CN210980297U (zh) 空调导风板和空调
CN214198891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8164728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のブロア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CN218021140U (zh) 一种出风结构、车门及车辆
CN220391164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199404U (zh) 出风调节机构及汽车扶手箱通风装置
JP4168970B2 (ja) 発泡成形品における機能部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JPH04228318A (ja) 車輌用空気調和装置
JPH1016546A (ja) 車輌用ベンチレータ
JP4099368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JPH0712835Y2 (ja) 車両用ベンチ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